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空氣質量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

    第1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 空氣質量 空氣污染指數 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各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大氣污染問題,政府各職能機構和廣大公眾也日益關注大氣污染問題。為了準確及時地反映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提高政府的綜合決策效能,于2013年10月8日-12日對潮州市區進行一次為期5天的空氣質量現狀監測。

    1 監測概況

    經歷年的監測顯示,市區空氣質量中SO2濃度非常低,所以本次的監測項目只包括NO2、PM10(可吸入顆粒物),其污染物的濃度限值分別是NO2(0.080mg/m3)、PM10(0.150 mg/m3)。使用的分析方法為:二氧化氮(Saltzman法)、PM10(大氣飄塵濃度測定法)。使用的監測儀器為:KC-120H型智能中流量采樣器、TH-110B型大氣采樣器。這次監測一共設置10個監測點位(詳見附件1及表1-1)。其中1-7號點位為手工監測點,8-10號點為空氣自動監測點。

    2 監測結果

    監測結果表明:

    (1)十個監測點的污染物濃度范圍是:二氧化氮0.006(L)-0.058 mg/m3;可吸入顆粒物0.026-1.511mg/m3。二氧化氮濃度測值由低至高的排列順序分別是市人防辦、引韓管理處、意溪中津村委、檔案局、西園路、南國二期工地、四通陶瓷、潮州大道高級中學、市政公司、春榮路北橋大廈。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測值由低至高的排列順序分別是市政公司、檔案局、西園路、引韓管理處、市人防辦、意溪中津村委、潮州大道高級中學、春榮路北橋大廈、南國二期工地、四通陶瓷。

    (2)二氧化氮最高污染物濃度出現在12日春榮路北橋大廈4號測點,濃度值為0.056mg/m3。最低的濃度值出現在市人防辦和引韓管理處測點,都是多次出現二氧化氮濃度未檢出。5天平均濃度最高的也是在春榮路北橋大廈測點,為0.041mg/m3,最低的是市人防辦測點,為0.007mg/m3。最高點和最低點濃度相差6倍,都未超過標準限值。

    (3)PM10最高污染物濃度出現在11日四通陶瓷6號測點,濃度值為1.511mg/m3。最低的濃度值出現在市政公司測點,濃度值為0.026mg/m3。5天平均濃度最高的也是在四通陶瓷測點,為0.564mg/m3,最低的是市政公司測點,為0.046mg/m3。最高點和最低點濃度相差12倍,四通陶瓷測點濃度超過標準限值,限值超標倍數為2.76倍。

    (4)兩種污染物中,二氧化氮占污染負荷為21.7%,PM10污染負荷為89.3%。PM10為我市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濃度的高低對我市的空氣質量指標API指數起著決定作用。潮州市區各種污染物的監測結果統計見表2-1。

    3 影響市區環境空氣質量主要原因

    目前影響潮州市區空氣質量主要是地表揚塵、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三方面。

    (1)特殊的地理地形。潮州市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濱臨南海,地勢北高南低。潮州市區四面環山,常年的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常年的平均風速為(1.7m/s)。小風速對污染物的擴散不利,造成大量的空氣污染物積聚,使得市區的污染物濃度升高。(2)建筑施工及砂石運輸所產生的地表揚塵的影響。隨著近年來我市加大了道路橋梁基礎設施的投資及舊城改造的力度,工程量大面積廣,砂石運輸量大大增加。建筑施工過程和運輸過程所引起的揚塵也隨之增加。(3)城市管理跟不上形勢的要求。我市有些運載沙石的貨車不遵守有關規定,運載沙石經過市區時不加蓋,對車輪不進行沖洗,使沙土到處飛揚。由監測數據就可看出,砂石運輸所產生的地表揚塵非常對空氣質量影響非常厲害。(4)陶瓷行業是潮州市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能耗大的行業。楓溪區瓷廠林立,其能耗量、無組織粉塵排放量在全市占有很大比例。同時,我們的瓷泥主產區是在市區東邊,而陶瓷生產基地卻在市區的西面,生產原料的運輸都是經過市區,同樣加重了道路揚塵的污染。(5)機動車尾氣污染逐步加劇。目前全市擁有機動車約56萬輛,汽車約15萬輛。機動車尾氣是城區空氣中NO2的主要來源,機動車尾氣塵也是城市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人體危害較大的小顆粒。有關資料顯示,機動車尾氣塵粒徑范圍為0.4~9.0μm(即PM10)的比率占90%以上,基本屬于懸浮的小氣溶膠粒子。在大氣穩定度比較大的條件下,城市中低架源的排放(主要是機動車)可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市區面積小,人口居住地比較集中,道路不夠寬敞,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經常造成市區大塞車,也加重了市區的空氣污染。(6)城市生活垃圾的不規范焚燒。我市垃圾處理屬于集中衛生填埋方式。可是有些單位,為求方便省事,經常進行非法焚燒垃圾及樹葉,焚燒后所產生的廢氣嚴重影響我市的空氣質量。

    4 市區空氣污染防治對策

    綜上所述,綜合控制潮州市區污染是改善潮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最根本的出路,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加快外環路的建設,使大量過境車和運輸車能夠不經過市區,減少揚塵的污染。(2)加強城市的綜合監管責能,在各進出城市的主干道,對運載砂石的車輛進行沖洗。同時強化對建筑工地的監管,讓所有出入工地的運載車輛也進行沖洗。環衛部門除盡量利用夜間清掃街道外,還應定時增加每天向市區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灑水次數,盡量減少二次揚塵的產生。(3)強化機動車尾氣綜合治理,嚴格執行機動車定期報廢制度;加強機動車尾氣路檢工作;完善城市交通系統,加強交通管制,保證行車順暢,減少機動車怠速狀態下的尾氣排放。限制機動車上牌,發展公交事業。(4)大力進行植樹造林,嚴禁濫砍亂伐,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加強對市區的綠化工作,提高市區綠色覆蓋面積。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不斷提高每個公民的環保意識。

    第2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監測網絡;現狀;發展方向

    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是一套以自動監測儀器為核心的自動“測-控”系統,用于采集和分析環境空氣質量的狀況和變化,對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水平。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是由中心計算機室、質量保證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監測子站等部分組成[1]。基本上做到了自動化采樣、自動化分析、自動化數據處理及傳輸,并能自動顯示區域環境質量狀況。該方法的連續自動監測在常規監測中占主導地位。不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空氣常規監測都采取此方法,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等國家的城市空氣監測也廣泛采取此方法,基本采用了點式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部分測點還采用了開放式的差分吸收光譜技術[2]。

    1.空氣質量監測技術發展現狀

    1.1點式的空氣質量監測儀

    點式儀器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應用的是比較成熟的監測方法,具有完善的布點理論、數據統計理論、污染成因和演變趨勢模型理論、污染預報理論。目前在美國有4000個監測點,日本有2000多個監測點,在我國也大量使用。該方法已成為空氣自動監測技術的主導方向[2]。

    1.2開放式空氣質量監測系統

    差分吸收光譜法的大氣質量監測系統的特點是采用線采樣,其采樣代表性較傳統的點式有較大的改善,有利于對空氣質量的表征。且能夠分時測量SO2、NO2、O3三個主要參數,還能測量如:THC、CH4、NMHC、BTX等有機污染參數。具有高靈敏度、高分辨率、多組分、測量結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維護量小、維護周期短、運行成本低的特點。

    不足之處是:

    (1)DOAS法測量的是直線上的線平均濃度,僅能測出污染物的相對濃度ppm-m,很難直接獲得絕對濃度,必須精確測量距離,方可換算為某一直線上的平均濃度。

    DOAS技術只適用于具有窄帶吸收結構的氣體,從而限制了可測氣體種類。大氣中以及污染控制中許多物質,由于吸收太弱,而不能被探測到。許多種物質,比如烷烴,CO氣體,因在紫外一可見區間沒有吸收,從而不能被這種方法測量。

    雖然技術可同時測量多種氣體,但是由于不同氣體的最佳光程不同,不同的氣體監測需要安裝不同的光程和接收裝置,要在相距幾公里的兩個地區安裝儀器,并且要相互能看得見,也是相當麻煩的。

    DOAS系統對測量環境要求較高,有霧、降雪以及空氣懸浮物多的情況均影響監測,儀器會顯示光信號較弱,不能進行監測。

    DOAS系統不能在線校準,校準比較復雜,且校準系統與現場測量系統存在差異,有可能造成校準不準確。

    2.空氣監測網絡發展現狀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陸續建立起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立體空氣監測網絡,包括State and Local Air Monitoring Stations (SLAMS)、National Air Monitoring Network (NAMS)、Special Purpose Monitoring Stations (SPMS)和Photo chemical Assessment Monitoring Network (PAMS)等,能夠實時在線監測聯邦政府規定的常規大氣污染物:SO2,CO,NO2,O3,PM2.5,PM10,Pb等,以及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污染物等等。并形成頒布了一整套關于監測網絡設計、監測方法、標準操作步驟、站點選擇和配置、數據處理和通信的技術、指南和規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QA/QC) 體系,確保了監測數據采集、傳輸、綜合分析和使用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所有監測數據集中傳輸到美國環保局的空氣質量系統(Air Quali ~Subsystem),并通過基于互聯網的AIRS( Ai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系統供政府官員、研究人員和有興趣的公眾索取和使用[3]。其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居全球首位。

    3.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較發達國家起步雖晚,但是發展較快,已經具備了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的能力。國內有河北先河、武漢天虹、北京中晟泰科、銅陵蘭盾等已具備一定的該系統的生產能力,成為國內該系統的生產骨干企業。該系統的常規監測儀器無論其性能、可靠性已基本完全滿足國內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在技術指標等方面都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4.發展方向

    4.1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發展方向

    鑒于國內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在技術指標等方面與國外的先進儀器還存在差距,所以未來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展:

    技術水平:優化國產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性能指標,使其檢測限和漂移等指標趕超國外先進儀器的性能指標。

    監測參數:在保證常規監測的主導地位的基礎上,擴充監測參數,從SO2、NOX、CO、O3、PM10等常規參數向H2S、NH3、NOy、苯系物等特征污染物及HC、NMHC、VOC等綜合性有機物污染物和PM2.5、PM1等細顆粒物的監測參數方向發展。

    應用領域:從目前的常規大氣監測向工業區、垃圾填埋、垃圾焚燒、機場、交通路口等特定區域發展。

    精度等級:從目前的常規大氣用普通精度向國際先進的高精度、高穩定性、高可靠性發展,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大氣農村站、背景站建設的要求。

    產品形式:由單一的普通點式監測向宏觀、大尺度和現場化、小型化多種監測方式發展。

    質控體系:建立與國際質控體系一致的質控體系,逐步建立包括固定式校準系統、便攜式校準系統、移動式全程校準系統在內的全面校準設備體系,以滿足大氣監測系統不斷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監測分析方法:要由國內標準化向國際統一化的方向發展。監測分析方法將是在國內建立標準化方法后,再向ISO的標準方法看齊。

    4.2 質量保證系統的發展方向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主要是通過建立國家網絡的量值溯源標準傳遞和國家-省市區-環保重點城市質控實驗室體系,利用基本標準和控制標準的溯源傳遞,嚴格校準網絡空氣子站的工作標氣、臭氧校準儀、質量流量計等工作標準物質。通過定期進行標準膜檢查,校準顆粒物監測儀。各省站作為其轄區內的質量管理中心。我們要建立與國際質控體系一致的質控體系,逐步建立包括固定式校準系統、便攜式校準系統、移動式全程校準系統在內的全面校準設備體系,以滿足大氣監測系統不斷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參考文獻:

    [1] HJ/T 193-2005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

    第3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PM2.5 監測 空氣質量

    一、前言

    PM又稱大氣顆粒物質,是大氣中固體和液體顆粒物的總稱,而PM2.5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細顆粒物。其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化石與生物質燃料燃燒、工業生產及建筑揚塵等。雖然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顆粒物只占了地球上大氣成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其顆粒直徑非常小,可長時間滯留在環境中,可能會富集大量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比如重金屬、苯并芘(a)等),易進入人的支氣管和肺泡,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危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PM2.5的這些特點使之成為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以及影響大氣能量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就針對PM2.5監測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日常研究中使用大量的監測工具,獲得了很多關于PM2.5的研究成果。本文結合我國PM2.5的監測歷史與現狀,重點比較我國PM2.5的各種監測方法,針對性的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希望對提高我國PM2.5的監測管理與污染防控水平有所幫助。

    二、我國PM2.5的監測歷史與現狀

    1.我國PM2.5的監測狀況

    1982年,我國針對空氣中飄塵狀況制定了第一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但并未明確的提出PM2.5。直到2012年,我國才真正地將PM2.5納入到環境空氣污染指標中,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給與了新的修訂,目前我國對PM2.5的監測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監測技術和規范體系尚待統一和完善。在我國公布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之前,國內僅廣州、上海及南京等少數城市開展了PM2.5的研究性監測。隨著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推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因此,我國對PM2.5的監測還有很強的發展潛力。

    2.開展PM2.5監測的重要意義

    PM2.5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燃料燃燒、餐飲油煙、工業生產及建筑揚塵等。通過這些途徑,PM2.5可能會富集大量重金屬元素或者多環烴等致癌物質,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環境空氣,同時對人體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盡管大氣顆粒物在大氣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對城市大氣光化學性質的影響可達99%[2],對人眼所能見到的光產生很大的干涉作用,特別是當顆粒物的直徑與可見光的波長幾乎一樣的時候,顆粒物就會對光纖產生很強的消光作用,PM2.5的粒徑基本上已經非常接近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因此,PM2.5濃度的增加導致了大氣中可見光范圍的縮小。此外,正是由于PM2.5的粒徑非常的小,導致了PM2.5在空氣中的滯留時間比較長,加上PM2.5富集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被人吸入肺中,影響呼吸系統的正常運轉,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長期處于PM2.5濃度較高的空氣環境中很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心臟病以及各種呼吸道炎癥等疾病。正是由于PM2.5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我國開始加強對PM2.5的監測,研究其形成機理與污染組分,掌握其變化規律及變化趨勢,不僅能夠讓公眾更加精確的感知到環境空氣的真實狀況,更能夠為PM2.5的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隨著我國逐漸的對PM2.5的監測引起重視,我國空氣PM2.5嚴重超標的狀況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的空氣質量。

    三、PM2.5的監測分析方法

    開展PM2.5的研究以及防控工作應該將獲得準確的監測數據作為此項工作的基礎來進行,然而PM2.5的監測分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是因為PM2.5不但直徑非常小,而且其形成機制與化學組成亦十分復雜。目前我們對PM2.5的監測主要包括了兩個步驟:一是將PM2.5與其他大顆粒物分離;二是測定分離出來的PM2.5顆粒物的重量。

    四、加強PM2.5監測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監測技術,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體系

    我國的PM2.5監測起步晚,水平相對較低,需要不斷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時還應結合我國空氣質量的特點,進行創新完善,形成一套適應我國空氣污染特征的PM2.5采樣方法及監測技術規范體系。此外,還需要對國際上的先進監測技術進行追蹤,不斷地開發適合我國空氣質量的監測儀器,從而提高我國的空氣監測水平。

    2.優化資源共享體系,不斷提升環境預警水平

    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PM2.5的監測水平,很關鍵的部分還在于氣象和環保等部強力合作。只有在氣象和環保部門的合作下,加強對PM2.5的監測點位的優化布設,才能不斷擴大PM2.5監測所覆蓋的區域,動、靜態掌握其變化趨勢及變化規律,同時利用氣象部門的氣象數據來進行環境預警分析,從而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水平。

    3.加快推進監測能力建設,盡快形成PM2.5及相關指標的監測能力

    要想徹底改變PM2.5的污染現狀,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首先要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建設,盡快形成PM2.5的監測能力,同時還應加強對PM2.5主要影響因子的監測分析能力,為PM2.5的源解析及變化規律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4.不斷加強監測成果應用,充分服務環境管理與環境決策

    由于PM2.5的組分復雜,污染特征存在區域性差異,各監測部門在監測環境空氣PM2.5濃度的同時,應加強對日常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逐步開展PM2.5的源解析及有關PM2.5的研究分析工作,動態掌握本轄區內PM2.5的產生原因、成分特征、污染特征、其變化規律與變化趨勢,并將監測成果應用于環境管理與環境決策之中,為本轄區內的PM2.5污染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而達到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目的。

    5.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力度

    在對PM2.5監控的過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強大影響,對經濟的發展中各種氣體的排放給予制約,并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法律,進行監督和制約,從根源上降低空氣中PM2.5的濃度含量。

    五、小結

    雖然我國對PM2.5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避免不了污染物的排放,希望環保部門、氣象部門及政府方面對PM2.5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要從源頭減少PM2.5的排放,還要從各個監測手段上監督和制約PM2.5濃度的上升,最大限度的降低PM2.5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肖美,郭琳,何宗建.空氣環境中PM2.5研究進展[J].江西化工.2006(04).

    [2]楊復沫,馬永亮,賀客斌.細微大氣顆粒物PM2.5及其研究概況[J].世界環境.2000(04).

    [3]楊書申,孫珍全,邵龍義.城市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研究進展[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6(01).

    第4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1.1淺談空氣污染監測的重要意義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眾多的弊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對森林、水源、空氣上,而其中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最大、影響面最廣的,就要屬對空氣的破壞。現在的環境空氣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與空氣的好壞密切相關。因此,人們需要對身邊的空氣質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從另一方面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都希望目前的生活環境能夠得到改善。因此,相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加強空氣環境監測工作,為民眾提供及時、準確的空氣質量報告,以便于人們對日常生活進行調整,便于相關環部門作出正確地決策。只有做到以上幾點,人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從環境對人工作、生活、學習的影響來看,開展高效、及時的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淺談現階段空氣污染監測現狀我國的空氣監測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眾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和投資大等特點。為了能夠提高全國空氣監測工作的質量于效率,國內環境部門將已經在全國組織監測網絡。除此之外,國家也制訂了統一的監測原則,在各地方設立了環境監測站,充分發揮了各方面的技術人才的優勢,同時引進眾多先進設備,大幅提高了我國空氣監測的工作的質量。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應用了科學合理地監測與測試數據的技術,使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水平不斷提高,逐漸的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在我國廣大空氣質量監測人員的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國家仍在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法律,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進一步地展開與加強。現在空氣環境監測工作主要是運用各種方法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進行分析,并評價空氣環境質量的過程。現在國內監測環境主要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特定目的應急監測等三種。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逐漸完備,整體環境監測工作并無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細節工作存在問題,這需要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不斷總結經驗,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作出合理的調整,爭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質量。

    1.3加強空氣污染監測的辦法空氣污染監測工作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息息相關,做好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地保護環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國空氣污染監測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為了能夠提高污染監測質量,監測人員首先需要對有關空氣質量的法規、技術標準、污染測定方法及對測定儀器有著足夠的了解。其次,監測人員要規范空氣監測手段,在進行監測時一定要秉著科學的態度進行監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和信息的及時、準確、可靠。另外,空氣質量監測人員要掌握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步驟,只有科學的空氣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檢測更加科學、高效。影響空氣污染監測的因素有很多,這需要監測人員有著足夠的監測工作經驗,并在工作中能夠積極學習優秀的污染監測案例,總結經驗,盡可能的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

    2淺談空氣污染建模

    2.1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意義科學、合理的布點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監測的數據也會更加準確,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大氣的污染狀況。進行空氣污染建模工作的重點就是合理選擇空氣污染監測點,它直接影響到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檢測地點可以減少監測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數據的精準度。因此,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科學的選擇檢測地點是監測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2.2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項

    2.2.1明確監測的目的,在空氣污染監測體系中,包括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污染源對環境影響的監測,目標不同,它們的監測目的是不同的。這需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為了調查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對敏感體的暴露情況,進行污染對環境影響的監測,主要是為了掌握污染源的變化趨勢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規律。

    2.2.2確定污染源的狀況,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對調查范圍內及附近范圍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調查及分析,確保空氣污染建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3空氣質量監測點的選擇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是科學的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監測點的代表性,其二是檢測點的數量。從代表性來講,由于每個監測點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個監測點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區,代表污染源的影響、代表區域環境背景等,因此,進行監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空氣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勢、監測任務的周期等眾多問題。從檢測點的數目來講,如果監測任務是暫時性的,同時需要得到精度較高的監測數據,就需要增大樣點的布設范圍,對于需要布設眾多監測點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各種布點方法,例如規格網格法、扇形布點法等。對于長期的定點監測,則不能夠設立過多的監測點,這將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區布點法。以上所述的兩點因素對監測工作后期的布點建模有較大的影響,還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風力情況等也會對檢測工作造成影響,。因此在監測工作中監測人員必須考慮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點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氣污染監測工作。

    3結論

    第5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環境控制監測;質量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Q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所謂環境空氣監測就是指,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空氣監測的程序及法規進行規定,對表示環境空氣質量和發展趨勢的各種要素進行全面的技術監測,并對環境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狀況進行相應的執法監督、控制和評價。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提升,城市原有的環境、規劃和人口分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原有的環境空氣監測網絡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環境空氣檢監測的需要,環境空氣監測質量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一、環境空氣監測中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當前影響環境空氣監測質量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一些高精度監測點位的篩選確定及評估體系還不是非常完善;缺少高頻次、高準確度、高分辨率的立體監測方法和設備;一些空氣監測設備的質量控制技術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監測需求;監測所獲得的數據信息無法得到充分深入的分析;缺少必要的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源歸因和反控制技術;缺少必要的環境空氣監測預警技術等。

    二、環境空氣監測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不斷優化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布局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工業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原有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環境管理的需要,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已經成為一項迫切的需要。首先,對環境空氣監測的點位網絡進行優化,堅持、系統化、完整化及代表性的點位設置原則,對現有的環境空氣監測點位進行充分的優化調整,實現點位網絡的科學布局和設置。其次,點為網絡應該逐步朝著基層和農村延伸,在基層和農村建立專門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從而實現空氣質量監測的城鄉一體化,從而建成一個覆蓋面廣,符合當前社會環境空氣監測要求的環境空氣監測網絡。

    2.2、不斷提升環境空氣監測的準確性和公信力

    環境空氣監測能力的高低主要是有科技水平決定的,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環境空氣監測質量。當前,環境空氣監測工作的復雜性越來越高,這也給環境空氣監測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環境空氣監測科技提升和變革的一次重大機遇。

    2.3、以綜合防治為基礎,不斷提升空氣質量

    環境空氣質量的提升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不能簡單的依靠某一種方式或手段來實現,應該多種方式共同努力的方法。環境空氣監測是環境空氣質量控制的第一步,只有實現科學有效地監測,才能夠更好的實現聯合防治和控制。首先,不斷加強部門間的協同合作;其次,實施環境空氣防治責任制;再次,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最后,加強各種治污工程的建設。此外,還應該加大對機動車的監測和治理工作,利用舊車淘汰、標準升級、區域限行、油氣回收等手段,強化對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工作。

    2.4、加強相關環境空氣監測技術的培訓

    要想實現環境空氣監測質量的提升,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必須重視社會對環境空氣信息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大力推動環境空氣監測信息的公開化。首先,利用各種技術講座的形式,對當前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并對相關的空氣監測技術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培訓。其次,邀請領導、專家、設備廠家進行環境空氣監測知識的講座,加強對PM2.5相關監測設備的技術培訓,不斷提升環境空氣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此外,還應該不斷培養環境空氣監測人員良好的學習氛圍,舉辦各種形式的環境空氣知識競賽活動,調動相關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空氣監測技術知識的分為,最終實現提升環境空氣監測質量的提升。

    2.5、加強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聯網

    利用空氣自動監測可獲得連續監測結果的特點,實現省級和國家自動監測網絡的聯網,為省級和國家級監測站實時分析評價區域性的空氣質量,及時為環境管理服務提供了方便,各省級站將根據自己情況,逐步建立空氣自動監測網絡。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聯網控制體系,同時空氣自動監測已成為空氣質量監測的主要手段,原有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也需要完善。隨著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根據國家環境管理的需要,確定全國的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空氣污染的背景全水平和全國及各地方的環境空氣質量是否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及時準確地提供監測和分析結果。

    總之,判斷大氣質量是否符合國家制定地大氣質量標準,科學監測是科學治理的基礎,對環境空氣的監測點選擇應科學規范,最真實反映城市總體空氣質量,避免人為因素影響監測結果。

    參考文獻

    1、劉嬋芳,我國環境空氣監測評價現狀分析與改善建議,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

    第6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以煤炭為主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大幅度上升.我國躍居美國成為汽車消費品的第一大國,經濟發達地區NOx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顯著增長,O3和PM2.5污染進一步加劇,同時PM10和總懸浮顆粒物(TSP)的污染還未能實現全面控制和有效評估[7].沿海發達地區的PM2.5和O3污染進一步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8-10].因而,在充分考慮到我國復合型、壓縮型環境空氣污染特征以及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環境空氣質量管理的經驗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國家保護部于2008 年設立了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項目計劃,并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12年2月29日聯合了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11].

    發達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在環境空氣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標準的制定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并富有成效的研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本文將美、日等發達國家以及歐盟、WHO等國際組織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我國的加以比較,分別從污染物控制項目及限值、標準分區分級、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以及標準的實施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期通過探尋空氣質量管理的普遍規律,能夠對我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1 國際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最新進展

    2006年以來,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空氣質量標準修訂工作,具有代表性的修訂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發達國家或國際組織普遍都增添了PM2.5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同時提高了對臭氧排放濃度限值的要求.

    2 污染物控制類別

    當前各國的空氣質量標準中所規定的污染物控制類別如表2所示.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污染物濃度控制類別的選擇取決于各國的環境空氣質量管理的評價體系.從各國的環境空氣質量[11,13-16]看,普遍將SO2、CO、NO2、O3、PM10 作為污染物項目.其中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將 PM2.5 作為濃度控制對象.大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Pb作為濃度控制對象,以我國為代表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仍將 TSP作為濃度控制對象.日本及歐盟中的一些發達國家還規定了苯的濃度限值.另外,以歐盟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和組織還將As、Cd、Ni等重金屬污染物納入標準評價體系中.

    表2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根據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有關要求,參照國際經驗,增加了重金屬和氟化物參考濃度限值,供地方制定空氣質量標準時參考.而近年美國、WHO等發達國家和組織對PM2.5和PM10的成因、環境作用機理、人體健康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認為有必要對可吸入顆粒物中的粗顆粒物(PM2.5~10)、細顆粒物(PM2.5)分別制定不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予以區分.

    3 主要污染物的濃度限值

    3.1 可吸入顆粒物PM2.5/PM10

    3.1.1 PM2.5/PM10作為評價指標的意義

    國外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即使是在低于各國的大氣質量標準的濃度下,大氣中PM10和PM2.5濃度上升與易感人群總死亡數、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數也存在密切關聯[17].

    另一方面,以往評價空氣質量時,主要依據SO2、NO2和PM10評價空氣質量,得出的空氣質量評價結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觀感知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在空氣質量評價的結論顯示優良的情況下,空氣的能見度依然無法得到公眾的認可.

    圖1給出了我國和其它國家、國際組織PM2.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我國此次修訂的新標準其實只是做到了與世界的“低軌”相接.WHO給出的PM2.5準則值為10 μg·m-3,這是從人體健康角度出發要求的最佳值,也是各國努力為之奮斗的終極目標.從圖1可知,無論是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以我國為典型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制定標準過程中,都沒能按照WHO的準則值制定標準,而是選取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目標值.綜合歸納,包括我國在內,美國、歐盟、日本和WHO等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年平均濃度值在15~40 μg·m-3,日平均濃度限值在35~75 μg·m-3之間.

    總體而言,美國、歐洲都有十幾年的環境空氣的治理歷史,PM2.5的治理過程也相當漫長.近年來治理成果才逐漸顯現,PM2.5濃度呈下降趨勢.我國PM2.5治理仍需要漫長的過程,各地、各部門需要做的應該是循序漸進地推進空氣質量標準的推廣: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首先開展監測,積累經驗,逐步認識總結治理規律,凝煉出適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方案與行動,真正做到環境空氣質量的標本兼治[18-19].

    表3、表4分別給出了中國與WHO空氣質量準則中PM2.5、PM10的比較.根據此次最新修訂的標準,除新增了PM2.5濃度限值外,還提高了對PM10的年平均濃度值的要求,這是因為:衡量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的空氣質量優劣,年平均值顯然更具說服力.一般情況下,在污染濃度比較高的空氣環境中,短時間內對人體健康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暴露,其危害和影響便會慢慢顯現,所以和日平均值相比年平均值要求相對寬松.

    3.1.2 PM2.5/PM10的標準制定仍然存在完善空間

    圖2給出了我國和其它國家、國際組織PM1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歐盟等發達國家的PM10年平均濃度限值普遍在40 μg·m-3以下,美國2006年前的標準為50 μg·m-3.目前美國在最新的標準中只規定日平均濃度限值.各國日平均濃度限值一般在50~150 μg·m-3.我國PM2.5的標準制定主要參照了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的濃度限值.但是國際標準是否適合我國人群特點,仍是一個需要進一步驗證的問題.

    作為一個經濟、工業蓬勃發展的新興經濟體,我國面臨的問題比西方更為復雜.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機動車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加之近年普遍采用較高的汽車及燃油排放標準,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各種標準還有待完善,很多污染源未納入國家統一管理范疇,這都給PM2.5減排帶來困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加速治理便意味著高昂的成本和代價.制定更為嚴格的空氣質量的評價標準必然會牽涉到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關系,政府必須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以支撐監測技術水平的提高、治理投入以及公眾參與力度的宣傳,甚至還會涉及到諸如關鍵技術的國產化研發、提升制造業成熟度等方面的問題.

    3.2 氮氧化物(NOx)

    NOx因其濃度增加易引起其它二次污染物的形成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19].圖3為歐美、日本及我國等的NO2標準濃度限值和WHO準則值的比較.GB 3095-1996中一級標準的年平均和日平均濃度限值相對來說依然處于較為嚴格的水平.1 h平均濃度限值比發達國家的濃度限值和WHO的準則值要嚴格許多.因此,我國本次修訂的新標準中一級標準年平均和日平均濃度限值維持不變,1 h平均濃度限值由120 μg·m-3調整為200 μg·m-3,以實現與國際標準相接軌.

    另一方面,我國原先實行的GB 3095-1996中二級標準年平均、日平均和1 h平均濃度限值分別為80、120、240 μg·m-3,與發達國家和WHO的指導值相比,仍處于較為寬松水平,進一步收緊二級標準的空間仍然存在.這將有利于我國NOx排放量的有效控制,促進PM2.5和O3綜合污染防治.因此,我國本次修訂年平均濃度限值和日平均濃度限值分別恢復至40 μg·m-3和80 μg·m-3;1 h平均濃度限值由240 μg·m-3調整為200 μg·m-3,以求進一步與WHO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濃度限值接軌.

    3.3 臭氧(O3)

    WHO依據近年的研究結果,提出的8 h平均濃度準則值為100 μg·m-3,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為 160 μg·m-3[1].研究發現:在低臭氧濃度水平下暴露6~8 h仍然會引起健康效應.與1 h 暴露相比,較低濃度水平經8 h暴露引起的健康效應更為直接[20-23].因而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際上的O3環境空氣質量基準逐漸發展為8 h平均濃度值.

    圖4給出了我國和其它國家、國際組織O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日最大8 h平均濃度限值主要都在120~150 μg·m-3.WHO的日最大8 h平均濃度指導值為100 μg·m-3,設置的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為160 μg·m-3.我國本次修訂一級標準日最大8 h平均濃度限值為100 μg·m-3,與 WHO 的準則是一致的;二級標準日最大8 h平均濃度限值為160 μg·m-3,略寬于發達國家的上限值,與WHO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接軌.我國現行一級和二級標準 1 h平均濃度限值分別為160 μg·m-3和200 μg·m-3,分別處于國際上限和下限水平.

    3.4 鉛(Pb)

    圖5為各國、國際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Pb的濃度限值.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b的濃度限值不分級.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則主要制定了年平均濃度限值,主要集中在0.5 μg·m-3的水平上;美國則制定了滾動三個月平均濃度限值0.15 μg·m-3,WHO僅制定了年平均濃度準則值0.5 μg·m-3[22];日本則未制定.

    相比較而言,我國原先實行的GB 3095-1996中一級和二級標準年平均濃度限值相同:1.0 μg·m-3.本次修訂統一調整為0.5 μg·m-3;保持與WHO的準則值相同,與歐盟等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相同.GB 3095-1996中季平均濃度限值為1.5 μg·m-3,本次修訂統一調整為1.0 μg·m-3.

    4 空氣質量標準保護對象和分級

    根據美國《清潔空氣法》的要求,美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分為兩級:一級標準(Primary standards)是為了保護公眾健康,包括保護哮喘患者、兒童和老人等敏感人群的健康;二級標準(Secondary standards)是為了保護社會物質財富,包括對能見度以及動物、作物、植被和建筑物等保護[14].歐盟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則尤其注重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保護,充分體現了《歐洲聯盟條約》中的“保護人體健康”的目標[15].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準則》是以目前具有科學證據的專家評價為基礎,旨在減少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提供的全球性指導[1,13].相關的對比分析如表5所示.

    近30年多年來,我國社會和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公眾對于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取消三類區的條件逐步趨于成熟.因此,在本次標準的修訂過程中,我國將三類區全部合并為兩類,環境空氣功能區僅分為兩類.[24]

    5 環境標準質量的實施

    考慮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是一項及其復雜的系統工程.結合目前全國的環境監測能力現狀和以往標準實施過程中的經驗,為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我國將本次標準全國統一實施的時間定為2016年1月1日,以便為各地區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并加強標準實施的有關配套工作.在這一點上的突破亦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以及科學治理空氣污染的決心[25-27].

    總之,我國在本次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充分借鑒了發達國家將空氣質量標準作為環境空氣質量管理的目標并要求針對各類區域制定實施計劃的做法,這對于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和維持具有重要而深遠的作用與意義.

    6 結論

    (1) PM10、NO2、O3、SO2、CO和Pb等仍是當今世界各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主要控制污染物,中國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開始將PM2.5 納入評價體系,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有增加苯、重金屬等污染物的趨勢,我國則是已經將這些評價指標列入參考濃度限值之列.

    (2) 我國所制定一級標準中的各項主要污染物濃度限值在國際上是較為嚴格的,基本上與 WHO準則值持平或略低;二級標準濃度限值趨近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WHO;與其它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CO濃度限值相對較為嚴格.對于NO2和SO2污染物濃度的容忍度處于中間水平;PM10和Pb在本次修訂中則是與國際接軌,普遍從緊;我國還對O3濃度限值的相關標準作了修訂.

    (3) 我國在充分學習并借鑒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基礎上,在本次修訂中將數據統計有效性的規定進一步提高至90%.

    參考文獻:

    [1] ANDREWS E,SAXENA P,MUSARRA S,et al.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from the 1995 SEAVS experiment and a review of the closure between chemical and gravimetric measurements [R].Air Waste Manag Assoc,2000.

    [2] U S EPA.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 [R].Washington D C:WHO,2004.

    [3] U S EPA.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ozone and related photochemical oxidants[R].Washington D C:WHO,2006.

    [4] U S EPA.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lead[R].Washington D C:WHO,2006.

    [5] U S EPA.Integrated science assessment for oxides of nitrogen-health criteria[R].Washington D C:WHO,2006.

    [6] U S EPA.Integrated science assessment for oxides of nitrogen and sulfur-ecological Criteria[R].Washington D C:WHO,2008.

    [7] 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狀況公報[EB/OL].[2012-09-20].http://jcs.mep.gov.cn/.

    [8] 中國工程院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環境要素保護戰略卷(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254-255.

    .環境與健康,2008,25(12):1103.

    [10] 中國工程院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環境要素保護戰略卷(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329-330.

    [11] 國家環境保護部.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12] 王宗爽,武婷,車飛,等.中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比較[J].環境科學研究,2010,23(3):253-254.

    [13] European commission air quality standards [EB/OL].[2012-02-23].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standards.html.

    [14] U S EPA.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NAAQS)[EB/OL].[2012-02-23].http://epa.gov/air/criteria.html.

    .Bon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05.

    [16]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in Japan:air quality [EB/OL].[2012 -02-23].http://env.go.jp/en/air/aq/aq.html.

    [17] 賈海紅,王祖武,張瑞榮.關于PM2.5的綜述[J].污染防治技術,2003,16(4):136-137.

    [18] 騰恩江,吳國平,胡偉.環境空氣PM2.5監測分析質量保證及其評價[J].中國環境監測,1999,15(2):36-38.

    [19] 廖永豐,王五一,張莉.城市NOx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的GIS應用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4):44-46.

    [20] U S EPA.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ozone and related photochemical oxidants[R],Washington D C:WHO,2006.

    [21] U S EPA.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for ozone final rule[R].Washington D C:WHO,2008.

    .Washington D C:WHO,2000.

    [23] U S EPA.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for lead final rule[R].Washington D C:WHO,2008.

    [24] 胡必彬.歐盟關于環境空氣中幾項污染物質量標準制定方法[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5,30(3):24-26.

    [2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2010〕33號)[EB/OL].[2012-6-20].http://gov.cn/zwgk/2010-05/13/content_1605605.html.

    第7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空氣質量;污染損害指數;開封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8-0153-2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的惡化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影響,并將成為制約今后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4]。本研究利用開封環境空氣質量定點監測資料,探討城市發展過程中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建議和對策,為有關部門進行環境質量評估提供參考。

    1 開封市環境空氣污染狀況

    上世紀末,開封市空氣煙塵污染較為嚴重。據資料顯示,開封市空氣污染以煤煙型為主,煤煙型污染是以塵和SO2為代表的污染類型[5]。主要污染因素有:氣候和人為原因造成的風沙揚塵、建筑施工塵,燃煤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和飲食業煙塵油煙污染等[6]。近幾年,市有關部門對燃煤鍋爐和飲食業煙塵油煙污染進行了集中整治,并加強施工工地現場管理,采取措施防止揚塵,環境空氣狀況有所改觀,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2 數據收集與處理

    2.1 數據來源

    文中所用數據來自開封市空氣自動監測站、1999-2008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1999-2008年開封市環境狀況公報。

    按人口和功能區布點法,開封市環境監測站在城區設立了4個環境空氣質量常規監測點,分別為:龍亭旅游品商場(商業、旅游及居住混合區),紗廠(工業、居住混合區),柴油機廠(工業、交通混合區)、世紀星幼兒園(交通、居住混合區)。

    1999-2008年的主要監測指標SO2、NO2、TSP(2004年以后為PM10)的年均值見表1。

    表1 1999-2008年開封市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mg/m3)[6]

    注:由于測量項目不同,大氣顆粒物1999-2003年以總懸浮顆粒物為監測指標,2004-2008年以可吸入顆粒物為監測指標。

    另附:

    表2 各主要監測指標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7]

    2.2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本研究先采用污染損害指數法來分析污染因子對開封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危害程度,然后通過國內外常用的污染趨勢定量分析方法――相關系數法來分析開封市大氣污染的變化趨勢[8,9]。

    除此之外,本研究還進行了各主要污染物年際變化分析,探討各污染物的濃度與城市人口數量、市GDP總值、工業企業數量、民用汽車總量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旨在找出對環境污染貢獻較大的因素,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意見。

    3 結果分析

    3.1 整體空氣質量的污染狀況分析

    3.1.1 單因子的污染損害指數 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了多種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方法,常見的有污染指數法、模糊評價法、灰色聚類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10,11]。污染損害指數公式是我國學者李祚泳借鑒空氣污染損害率評價法后提出的,能應用于多種污染物的空氣質量評價[12-15]。

    空氣污染損害指數公式[13]如下:

    其中xj為用下式表示的污染物j濃度的相對值:

    兩式中:Ij――空氣污染物的污染損害指數;

    Cj――污染物j的實測濃度;

    Cjo――為污染物j的設定的“基準”濃度值(表3)。

    表3 空氣污染物的“基準”濃度值[13]

    根據空氣污染損害指數公式,計算出各監測指標的污染損害指數見表5。

    3.1.2 污染損害綜合指數 受m種污染物污染的空氣污染損害綜合指數計算公式為[13]:

    式中:Wj――為污染物j的歸一化權值(表4)。

    表4 環境空氣質量級別與污染損害指數的對應關系[13]

    由上述公式計算出歷年污染損害綜合指數見表5。

    表5 1999-2008年開封市主要空氣污染物污染損害指數

    整體上看,開封市近十年總體狀況為輕度污染。2004年污染損害綜合指數達19.7,中度污染,為歷年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年。從各污染物單因子損害指數來看,以TSP與PM10為代表的大氣顆粒物污染貢獻最大,全年污染損害指數均值超過12.5。

    3.2 主要大氣污染物的變化趨勢分析

    污染趨勢定量分析方法――相關系數法采用了Daniel趨勢檢驗,使用了Spearman相關系數,公式如下[16,17]:

    式中:N――時間周期(年);

    di――變量Xi和Yi的差值,即:di=Xi-Yi;

    Xi――周期Ⅰ到周期N按濃度值從小到大排列的序號;

    Yi――按時間排列的序號。

    如果rs為正值表示呈上升趨勢,若rs為負值則表示有下降趨勢。用秩相關系數rs與Spearman秩相關系數統計表中的臨界值Wp進行比較,若rs>Wp,則變化趨勢顯著,有意義;若rs

    3.2.1 大氣顆粒物 1999-2007年,無論監測指標是TSP還是PM10,年均值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只有2008年PM10年均值未超標,TSP歷年超標率為100%,PM10歷年超標率為80%。從污染損害程度方面分析,2004年的污染損害指數為歷年最高,達21.5,屬中度污染;2008年損害指數最低,為7.9,屬輕度污染。對1999-2008年連續10年的監測數據(表1)、污染物損害指數(表5)及趨勢進行分析,TSP的rs=-0.6,│rs│ Wp(0.9)。結果表明:大氣顆粒物為主要污染物;1999-2003年開封市環境空氣中TSP濃度處于下降趨勢,但下降趨勢不顯著;2004-2008年PM10濃度也處于下降趨勢,且下降趨勢顯著。

    3.2.2 SO2與NO2 開封市熱能源以煤為主,SO2主要來自煤炭燃燒。1999-2003年開封市大氣環境中的SO2濃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04年起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到2008年SO2濃度年均值減少到歷年最低值0.038mg/m3。近十年間,SO2濃度除了2003、2004和2006年超標之外,其余7年均低于國家二級標準,超標率為30% 。SO2年平均值為0.056mg/m3,接近國家二級標準閾值。污染損害指數屬于輕度污染。經檢驗,1999-2008年SO2的rs=0.236

    NOx濃度全年變化較為平穩,近十年都控制在國家二級標準之內。由圖4可看出2001-2008年,開封市NOx變化規律與SO2大體一致。經檢驗,NOx的rs=0.03

    3.2.3 NOx/SO2 近十年間,空氣中各種污染物濃度呈現出不同的消長趨勢,使開封市空氣污染的總體特征也發生改變。總體看來,開封市環境空氣污染為煤煙型污染,但在2001年之前環境空氣污染更接近汽車尾氣型污染,2000年NOx/SO2的比值[18]是10年間的最高值1.389。2001年以后,除了個別年份有所波動之外,NOx/SO2的比值總體表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2003年NOx/SO2的rs=0.943>Wp(0.829),說明2003-2008年NOx與SO2的比值呈明顯上升趨勢。若按此趨勢發展,并考慮到民用汽車擁有量的增長,開封市環境空氣有可能會由煤煙型污染轉化為煤煙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

    4 結論

    (1)1999-2004年開封市整體環境空氣質量介于輕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間,自2004年來各監測指標對環境空氣的綜合損害指數逐年下降,且SO2與PM10的濃度年均值呈明顯下降趨勢,可見近年整體環境空氣質量在提高。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開封市整體環境空氣質量有從輕度污染轉為清潔的可能性。

    (2)通過對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年均值損害指數和變化趨勢分析發現,大氣顆粒物(TSP、PM10)近十年年均污染損害指數最大,達到中度污染,其濃度呈逐年降低趨勢。SO2和NOx的污染損害程度較小,2006-2008年間污染狀況有較明顯改善。

    (3)自2003年起,SO2和NOx的比值呈顯著上升趨勢,由此可說明開封市環境空氣正由煤煙型污染向煤煙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轉化。

    參考文獻

    [1] 孔大為,王靜,曲東.塘沽區環境空氣中S02濃度變化及其原因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359-362.

    [2] 鮑強.中國城市大氣污染概況及其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進展, 1996,4(1):1-18.

    [3] Mayer H. Air pollution in cities[J].Atmos Envion,1999,33(2):4029-4037.

    [4] 劉方,王瑞斌,李鋼.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現狀與發展[J].中國環境監測, 2004,20(12):8-10.

    [5] 劉欣艷,任仁.北京市大氣污染的特點及成因[J].城市與減災,2003(1):41.

    [6] 開封市環境保護局.開封市環境狀況公報[R].1999-2008.

    [7]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局,1996.

    [8] 周作明,荊國華,徐欣.湘潭市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分析及對策[J].四川環境,2005,24(5):27-29.

    [9] 錢虹,李昌平.徐州市環境空氣質量20年變化趨勢及對策[J].污染防治技術,2001,14(4):37-40.

    [10] 劉康蘭,袁浩.模糊綜合評判在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環境工程,2008,18(1):55-56.

    [11] 馮利華,王基一,章明卓.環境質量的灰色聚類評價[J].環境保護科學,2000,26(4):37-39.

    [12] 黃曉英,李娟,宛中華,宋麗紅.基于污染損害指數的深圳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與分析[J].三峽環境與生態,2009,2(4):41-45.

    [13] 李祚泳,彭荔紅.基于遺傳算法優化的大氣質量評價的污染危害指數公式[J].中國環境科學,2000,20(4):313-317.

    [14] 李祚泳,歐陽潔.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普適公式[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1,23(4):200-202.

    [15] 李祚泳,丁晶,彭荔紅.環境質量評價原理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6]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8-12.98-99.

    [17] 曲格平.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編.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全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8] 張菊,苗鴻,歐陽志云,王效科.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06,26

    (11):1886-1892.

    第8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摘 要:闡述了安康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時間、項目及結果,依據監測結果,對照國家及行業標準,說清安康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針對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采取相對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安康;環境;空氣;質量;現狀;對策

    ,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緊緊圍繞推進突破發展、構建和諧安康奮斗目標,緊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強結構、工程、管理三項減排措施,著力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一條工作主線,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平均為 2.12,與上年持平;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好于二級天數354天,居全省第一。

    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概況

    (一)安康市中心城區基本概況。安康中心城市位于安康市境內中心地帶,已建成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江南18平方公里,江北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5萬人,其中江南16萬人,江北9萬人。安康中心城市是安康市政府所在地,屬安康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按照“十一五”期間中心城市重心北移,提升江南的發展思路,目前已形成“一江兩岸,南北互動”的布局。江北突出現代工業氣息,以工業園區為基地,把重污染企業陸續遷入工業園區內,建設江北工業經濟區。江南城區則形成以商業、居住、文教、辦公和服務產業為主的區域。城市燃料結構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以石油液化氣為主的燃燒方式,使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安康市環境監測站對安康市城區江南(市監測站)和江北(望江小區)大氣環境質量進行了自動監測,同時在江南城區設手工對照監測點,共布設監測點位3個。其中自動監測點位2個,手工監測點位1個,詳見表1。

    表1 環境空氣常規監測布點

    編號

    采樣地點

    所屬功能區

    采樣類型

    備注

    1

    望江小區

    交通稠密區

    自動

    省控點

    2

    安康市監測站

    混合區

    自動

    省控點

    3

    香溪洞

    江南(對照點)

    手工

    省控點

    (三)、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1

    ,大氣自動監測項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手工監測項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總懸浮顆粒物和自然降塵等四項。

    各監測項目均按照相應《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4hj/t193-和《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5hj/t194-執行,具體方法詳見表2。

    表2 環境空氣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

    監測項目

    分析方法

    方法代號

    備注

    二氧化硫

    紫外熒光法

    --

    自動

    甲醛緩沖溶液吸收—鹽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gb/t15262—94

    手工

    二氧化氮

    化學發光法

    --

    自動

    saltzman法

    gb/t15435—1995

    手工

    可吸入顆粒物

    β射線法

    --

    自動

    總懸浮顆粒物

    重量法

    gb/t15432—1995

    手工

    自然降塵

    重量法

    gb/t15265--94

    手工

    (四)監測頻次與數據獲得情況

    1、 監測頻次。,大氣自動監測頻次為365天,每天24小時;手工監測頻次為每月1次,每次5天。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手工監測每天采樣4次,每次45分鐘,總懸浮顆粒物每次采樣1小時30分鐘,每張濾膜采兩次樣,一天兩張濾膜。

    自然降塵每月監測一次,每次連續采樣一個月,全年共監測12次。

    2 、監測數據獲得情況。全年大氣常規監測共獲原始數據53196個,其中自動監測數據52560個,手工監測數據636個,以及有關氣溫、氣壓、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資料。

    (五)評價標準及方法

    1、評價標準。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標準采用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 3(gb3095—1996)二級年均值標準,自然降塵采用陜西省暫定標準,詳見表3。

    表3 評價標準

    監測項目

    濃度限值(毫克/立方米)

    日平均

    年平均

    二氧化硫

    0.15

    0.06

    二氧化氮

    0.12

    0.08

    可吸入顆粒物

    0.15

    0.10

    總懸浮顆粒物

    0.30

    0.20

    自然降塵

    18噸/平方公里·月

    2、評價方法

    (1)對比法。將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值與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年均值標準對比,大于該項目標準值時,按超標計。以此來評價城市空氣質量的達標情況。

    (2)空氣污染綜合指數法。空氣污染綜合指數是各項空氣污染物的單項指數的加和,可用于評價城市空氣質量的總體狀況和年際變化及季節變化情況。

    其數學表達式為:

    n ci

    p= ∑ pi 其中pi=

    i=1 c0i

    式中:p—空氣污染綜合指數

    pi —i項空氣污染物的分指數

    ci —i項空氣污染物濃度的年均值

    c0i —i項空氣污染物濃度的年平均標準值

    n—計入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的污染物項數

    本報告計入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的參數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手工監測總懸浮顆粒物換算為可吸入顆粒物)和自然降塵。空氣污染綜合指數數值越大,表示空氣污染程度越嚴重,空氣質量越差。

    (3)污染負荷系數法。用以反映各項污染物的分指數在綜合指數中的構成比例,確定各污染物的分指數對綜合指數的貢獻大小以及對空氣污染程度的影響大小,其數學表達式為:

    pi

    fi= 100%

    p

    式中:fi —i項空氣污染物的負荷系數

    二、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二氧化硫。,安康市環境空氣二氧化硫日均值濃度范圍為0.003~0.210毫克/立方米,年均值為0.054毫克/立方米(手工監測為對照點,不參與統計計算,下同),符合國家二級年均值標準(0.06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標率為2.2%。日平均最高值0.210毫克/立方米出現在江南城區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區二氧化硫均值濃度比較:混合區大于交通稠密區。混合區年均值超標0.17倍,交通稠密區和手工監測對照點均未超過國家二級年均值標準。

    從季度變化來看,全市二氧化硫濃度表現為第一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說明二氧化硫濃度升高與冬季采暖期燃煤量增加有關。以上結果比較見圖1。

    (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日均值濃度范圍為0.004~0.07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為0.020毫克/立方米,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年均值(0.08毫克/立方米)標準。全年日均值超標率為零。日平均最高值0.077毫克/立方米出現在江南城區的第四季度。

    不同功能區二氧化氮濃度比較:混合區大于交通稠密區。各區域年均值均未超過國家二級年均值標準。

    從季節變化看,全市二氧化氮濃度整體水平較低,季節變化幅度較小,第一、第四季度濃度略高于其它兩個季度,第二、第三季度濃度基本持平。以上結果比較見圖2。

    (三)可吸入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濃度范圍為0.012~0.28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為0.063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二級年均值標準(0.10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標率為6.3%。日平均最高值0.287毫克/立方米出現在江南城區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區濃度比較:交通稠密區大于混合區。各區域年均值均未超過國家二級年均值標準。

    從季節變化看,全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表現為第二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可吸入顆粒物偏高主要與第二季度氣候干燥少雨、揚沙浮塵等因素有關,同時也與第四季度部分月份處于采暖期,燃煤量大幅度增加,煙塵排放量增大有關。以上結果比較見圖3。

    (四)自然降塵。全年自然降塵月平均濃度范圍為2.14~16.57噸/平方公里·月, 全年平均降塵量為6.00噸/平方公里·月,符合陜西省暫定標準(18噸/平方公里·月)。與上年相比,濃度降低30.8%。最高值出現在江北城區的第二季度。

    不同區域自然降塵濃度比較:交通稠密區大于混合區。各區域年均值均未超標。

    從季節變化來看,全市降塵濃度表現為第二季度最高,第一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造成降塵濃度偏高的原因除二次揚塵外,還與第一、第二季度氣候干燥及揚沙浮塵天氣影響有關。以上結果比較見圖4。

    三、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及年際變化

    (一)、環境空氣質量評價

    1、各功能區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由表4可知,全市四項監測指標平均分指數均小于1,各項指標符合標準。四項污染物分指數由大到小依次為: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降塵、二氧化氮。

    四項指標綜合分析,江南混合區污染綜合指數為2.24,大于江北交通稠密區污染綜合指數1.99,說明混合區的污染相對重于交通稠密區。

    表4 空氣污染指數統計

    所屬功能區

    pso2

    pn02

    ppm10

    p降塵

    p綜

    交通稠密區

    0.63

    0.20

    0.74

    0.42

    1.99

    混合區

    1.17

    0.30

    0.52

    0.25

    2.24

    全市平均

    0.90

    0.25

    0.63

    0.34

    2.12

    2、環境空氣質量季節變化。由表5可知:安康市環境空氣污染第一季度最重,綜合指數為2.70;第二、四季度次之,綜合指數分別為2.19和2.24;第三季度污染較輕,綜合指數為1.34,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

    表5 各季度環境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及年際變化

    所屬功能區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交通稠密區

    2.17

    2.42

    1.30

    2.10

    1.99

    2.53

    混合區

    3.23

    1.96

    1.37

    2.38

    2.24

    1.70

    全市平均

    2.70

    2.19

    1.34

    2.24

    2.12

    2.12

    3、 污染負荷系數統計。由表6可以看出,四項污染物的平均污染負荷系數由大到小依次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顆粒物30.2%、降塵16.2%、二氧化氮11.7%。污染負荷系數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安康市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顆粒物,污染負荷系數最小的是二氧化氮。由此說明,影響安康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是煤煙型污染。

    表6 空氣污染負荷系數統計表

    所屬功能區

    fso2

    fn02

    fpm10

    f降塵

    交通稠密區

    31.7%

    10.0%

    37.2%

    21.1%

    混合區

    52.2%

    13.4%

    23.2%

    11.2%

    全市平均

    41.9%

    11.7%

    30.2%

    16.2%

    (二)、環境空氣質量年際變化。根據表7和表8兩年環境空氣監測結果統計可知,與各項指標比較,除二氧化硫上升46.3%外,其它三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可吸入顆粒物下降27.6%、二氧化氮下降9.1%、自然降塵下降30.8%。

    ,全市空氣自動常規監測結果表明:全市平均污染綜合指數(2.12)與持平。其中交通稠密區污染綜合指數(1.99)低于上年(2.53);混合區污染綜合指數(2.24)高于上年(1.70),詳見圖6。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優良天數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環境空氣質量略有好轉。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日均值分別為每立方米0.054、0.020、0.063毫克。污染物的污染指數與上半年比較,二氧化硫下降8.2%,二氧化氮下降7.4%,可吸入顆粒物下降28.4 %。三項污染物濃度均未超過國家二級標準(0.06、0.08、0.10)。全市城市空氣污染仍屬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為主要污染物的煤煙型污染。

    表7 年與年環境空氣監測結果比較

    所屬功能區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顆粒物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交通稠密區(自動)

    0.038

    0.033

    0.016

    0.030

    0.074

    0.099

    混合區(自動)

    0.070

    0.025

    0.024

    0.013

    0.052

    0.076

    江南(手工對照點)

    0.036

    0.022

    0.017

    0.011

    0.055

    0.069

    全市平均

    0.054

    0.029

    0.020

    0.022

    0.063

    0.087

    表8 年與年環境空氣自然降塵監測結果比較

    所屬功能區

    交通稠密區(手工)(噸/平方公里·月)

    混合區(手工)

    (噸/平方公里·月)

    香溪洞(手工對照點)(噸/平方公里·月)

    全市平均

    (噸/平方公里·月)

    7.51

    4.48

    5.02

    6.00

    10.99

    6.35

    5.40

    8.67

    四、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本年度影響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降塵。產生原因除主要來源于燃煤和工業粉塵,其次來源于地面灰塵和沙塵、揚沙污染。由于地面原因,加之冬、春季干燥少雨天氣,特別是近年來房地產業的興起,各小區、城區道路等相繼破土動工,使很多機動車輛帶土進城,還有環衛工人使用傳統的掃地工具,致使二次揚塵尤為突出。為此建議:

    1、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天然氣是一種清潔、高效、方便的能源,大力發展天然氣供應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生產、方便人民生活、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建設安康中心城市天然氣供應工程,將會給安康市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僅代替和改變了安康市城區居民和第三飲食服務行業以煤為主的燃煤結構和燃煤方式,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安康市城區燃煤量,從源頭上減少了燃煤廢氣中二氧化硫、煙塵的排放量,對于提高安康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2、做好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例如天然氣、甲醇或乙醇)的宣傳工作,以進一步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3、合理規劃,優化環境功能分區,實行集中供熱,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圍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強污染源結構、工程、管理三項減排措施,有利于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4、環衛部門除盡量利用夜間清掃街道外,還應定時增加每天向市區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灑水次數;更新傳統的掃地工具;推廣使用袋裝垃圾;在市區主要街道及公共場所設立垃圾箱,并分類進行回收;公安、交警部門應在市區內控制機動車車流量,以減少二次揚塵的產生。

    5、大力進行植樹造林,嚴禁濫砍亂伐,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從而避免和減輕沙塵和揚沙天氣帶來的危害。

    (6)加強對市區的綠化工作,提高市區綠色覆蓋面積。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不斷提高每個公民的環保意識,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營造“綠色安康”的戰略部署真正落實到實處。

    五、結論

    1、安康中心城市環境空氣污染負荷系數由大到小依次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顆粒物30.2%、降塵16.2%、二氧化氮11.7%。安康市環境空氣污染整體表現為煤煙型污染,污染負荷系數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本市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顆粒物和降塵,污染負荷系數最小的是二氧化氮。

    2、不同區域環境空氣污染表現為江南大于江北。

    3、各季度環境空氣污染變化規律是第一季度最重,第二、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輕。

    4、,環境空氣污染綜合指數與持平。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優良天數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環境空氣質量略有好轉。

    5、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是改善安康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圍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強污染源結構、工程、管理三項減排措施,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9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

    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修改單的通知.環發1號,.01

    4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193-

    第9篇: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 高校;教室;空氣質量;調查

    人的一生大約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因此,室內環境對人生活和工作質量以及公眾的身體健康的影響遠遠超過室外環境。高等學校的教室作為一類公共場所,是高校教師和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環境之一,在校大學生約有40%的時間是停留在教室內,因此教室內空氣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效率。為了解濰坊市高校教室空氣質量現狀,提出適合當地改善教室環境質量的措施,2010年3-4月對濰坊市4 所高校 38 間教室的空氣衛生指標進行了檢測。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從濰坊市的高校中選擇4所學校,再從4所高校中隨機選擇 38間教室作為調查對象。

    1.2檢測方法和評價標準

    2010年3 -4月,對所選教室內空氣衛生指標如溫度、相對濕度、風速、甲醛、可吸入顆粒物(PM10) 、氡和空氣細菌總數等進行現場檢測。采樣點的布設按照GB/T18883-2002的要求,采用梅花布點,面積小于等于50m2的教室設 3個點,面積小于等于100m2的教室設 5個點,面積大于100m2的教室設 8個點,每個點采樣 3次,采樣高度均為1-1.5m 。采樣均在學生下課后立即進行,采樣時教室均保持上課使用時的狀態。空氣細菌總數的測定采用自然沉降法。

    檢測儀器有:TES-1366溫濕度計、TY-9900數字風速儀、GXH-3010 F便攜式紅外線CO2分析儀、4160-1型甲醛分析儀、P- 5L2C型便攜式微計算機粉塵儀、Model 1027連續測氡儀。各儀器在采樣前均經校正。

    各指標均按《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進行評價。

    1.3數據處理

    所得數據用SPSS 16.0進行分析。

    2結果和討論

    2.1教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

    表138間教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

    備注:*表示幾何均數。

    由表1可知,在本次調查期間各指標的不合格率從大到小排列順序依次為 PM10、CO2、相對濕度、風速、溫度、細菌總數、甲醛和氡。由此可知,在調查的4所高校教室內污染較嚴重的是PM10和CO2 ,污染較輕的是甲醛、氡和空氣細菌總數。在調查的38間教室內,相對濕度的不合格率為29.4%,溫度的不合格率為18.7%,不合格的教室內相對濕度和溫度均低衛生標準的低限。

    2.2不同類型的教室內空氣質量比較

    本次調查的教室按照面積可以分為小教和大教兩類,兩類教室內各指標的合格率及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兩類教室內溫度、風速和PM10的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3討論

    本文調查的4所高校38間教室中除了2間教室最近進行了簡單裝修外, 其余教室的裝修時間都比較久且裝修程度都很低。新裝修的2間教室內氡濃度最大值為74.80Bq/m3,未超過國家標準,但是遠高于我國大陸平均室內氡水平26.2Bq/m3和世界平均室內氡水平40 Bq/m3[1]。

    從調查結果來看,濰坊市高校教室空氣質量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PM10、CO2、相對濕度和風速等指標的不合格率較高,PM10和CO2為教室空氣的主要污染物。PM10的污染狀況最嚴重,不合格率達到了61.7%,這一結果可能與調查時的氣象因素有關系。此次調查的時間是3-4月,正好是濰坊市風沙較大的時候,大氣中顆粒物濃度會明顯升高,從而影響教室內空氣質量。另外,教室是學生活動頻繁的空間,學生的走動、翻書、粉筆的使用等因素造成了教室空氣中顆粒物的濃度超標。調查結果顯示,CO2的不合格率高達49.5%,提示教室空氣CO2污染現狀不容忽視,應提倡教室在使用過程中加強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特別是在冬春季節更應該大力提倡,以降低由于人的新陳代謝而產生的CO2,從而保護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習效率。相對濕度和風速的不合格率相對較低,但濕度和風速對PM10和CO2濃度的影響不可忽略。

    在本次調查中,小教室和大教室除了溫度、風速和PM10這三個指標的合格率有差異外,其余指標的合格率均沒有差異,這一結果可能與使用教室的人數有關系,面積大的教室能容納的人數多,而面積小的教室容納的人數少,人數的多少可以影響空氣質量。

    4建議

    針對濰坊市高校教室空氣存在的若干衛生問題,應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改善教室環境衛生,保護學生健康。為此,提出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4.1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教室安裝空氣質量監測裝置, 使教室衛生質量處于監控之下。

    4.2 在惡劣的氣象條件,可采用空氣調節裝置降低室外污染物進入教室的數量,在夏秋季節, 盡量采用自然通風以減少污染物濃度并增加新風量。

    4.3 控制教室的裝修程度,對裝修材料的選擇要嚴格把關,裝修后的教室不得立即投入使用, 一定要經過一段污染消除期。

    4.4大力加強教室內綠化,擺放盆栽花卉,如吊蘭、橡皮樹等等,調解教室內的微小氣候,降低顆粒物、有害氣體等濃度。

    考慮到本次調查時間短、調查對象較少,對濰坊市高校教室空氣質量狀況了解不是很全面,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成人自拍视频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 欧美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a人片| 欧美成人黄色片|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成人性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成人免费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