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生物的基本特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的基本特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的基本特性

    第1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生命特性;遺傳特性;企業發展

    縱覽歷史能夠看到,如今擁有百年以上歷史企業很少,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原本很強大的企業也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打擊而夭折。因此,企業是經濟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有機的生命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決定其成長的遺傳特性。所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體現出一定的代際傳承特性,并遵循特定的生存發展的定律。

    一、企業有機生命體特性和遺傳特性

    具有有機生命體特性的企業才能體現出遺傳特性。因此,了解企業所具有的生命體特性是理解企業遺傳特性及其生存、成長的前提。

    (一)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特征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斯賓塞通過對比社會組織和生物組織后得到結論,具有發育和成長過程是二者的相同點;法約爾作為現代管理理論的奠基人也認為企業是與有機生物具有類似特性的社會組織,而且將個體的人作為這個生物體中的細胞;我國經濟學家蔣一葦也曾經撰文指出:企業是現代經濟基本單位,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有機體,能夠進行呼吸、吐納、成長、壯大。因此,如果將企業看做生物個體,他與其周邊的生存環境相互作用,密切聯系,構成了有機生態系統。而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企業。并且企業在這一系統中的運行狀態并不是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是積極地、附有有機生命特性的過程。體現出企業是經濟社會中的基本生命單元。而具有生命特性的企業一般具有以下幾點特征。一是能夠進行各項企業生命活動,即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經營活動就是企業生命的實質,其水平對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強弱具有決定性作用。二是具備生物體結構特性。企業包含不同的工作團隊或人員,他們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目標,各自分工配合,猶如人體細胞維持人體生命一般。三是具有遺傳特性。遺傳特性在具有生命特性的企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決定企業運行的發展方向。

    (二)具有有機生命特性的企業發展和傳承

    企業所具有的生物體特性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過程類似于生物的生命繁衍過程。而企業在具備有機生命體特性后,發展所具有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生存作為企業的基礎;二是成長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生態環境;三是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成長的目標和結果。具有生命特性的企業成長一般表現在量的增長、質的提高及二者之間相互作用三個方面。量的增長標志著企業生命的持續性,質的提高標志著企業的生命活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標志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即企業的遺傳特性。

    要了解企業的遺傳特性,首先要把握企業成長時期的劃分,只有明確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才能夠明晰企業遺傳特性對企業發展所作出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曾提出企業蛻變理論,認為企業與生物一樣,要通過自身的不斷蛻變來適應環境的變化。美國有學者提出,企業蛻變是對企業“生物法人”在頭腦、軀干、其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精神方面的各項基因,經過解構和組合等方式進行重新排列和設計,從而使企業產生蛻變。因此,不論哪一家企業如果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則企業出現了代際變化:企業生命活動的重大變化;企業高層人士變動;企業間出現重要并購;企業生命活動出現衰退跡象。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不同代際的順利轉換來實現,企業的生命特性也在不同代際之間傳承,即具有生命特性的企業傳承。筆者認為,企業不斷的發展變化的進程中,經過不同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某些可以在代際傳承中得以保留的特質就是該企業的遺傳特性。這些遺傳特性是企業穩定發展的內在因素。而遺傳特性中包含著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兩方面。因此,只有在代際傳承過程中避免不利因素,擴大有利因素,才能使企業不斷健康成長。

    二、具有有機生命體特性企業的遺傳特性構成

    通過對企業生命活動基本要素及其遺傳特性的分析,筆者認為,企業遺傳要素的基本特性包括:企業文化要素和人力資源要素兩個基本構成要素;制度要素、管理要素、技術要素和非人力要素四個功能性要素。一方面,四個功能性要素是遺傳特性中以可見的方式在企業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四個功能性要素可以與兩個基本構成要素相結合,在企業中起到綜合作用。而功能性要素和基本要素的不同搭配組合方式,就構成了不同的企業特質。

    (一)基本構成要素的確定

    1.企業文化要素

    具有生命特性的企業,其企業文化就如同靈魂一樣始終貫穿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程,輻射整個企業組織,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筆者認為,對于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在遺傳特性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隱性和顯性兩個方面,隱性是指在深層次的核心,體現企業文化的本質,包括企業人員的基本信念、企業使命和企業價值觀等內容;顯性是指在隱性文化基礎上的表現形式,包括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企業風俗等。企業遺傳特性是組成企業文化的首要構成要素。

    2.人力資源要素

    人力資源要素是具有生命體特性企業的核心資源,是企業遺傳特性中的首要構成要素。人力資源要素根植于企業,并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筆者認為,人力資源要素包括:企業領導者及其組織成員。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領導者占有主導地位。因此,企業家的性格特征、理念、素質等行為方式對企業的遺傳特性會產生較大影響。企業中的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在企業成長發展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功能性要素的構成

    1.規范性要素

    企業規范性要素是在相應的外部環境下,用于協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關系的一種契約安排,其包括:法人、財產、組織及管理等一些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規章體系。企業規范性要素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層次。顯性制度是指規范企業成員及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項規章制度,是企業成員的行為準則,能夠保證整個系統的協調、有效運行;隱性制度是指企業成員共同接收并自覺遵守的企業慣例。制度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科學的、優秀的制度可以使企業能夠更好的成長發展,反之會對企業成長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2.管理要素

    管理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方式,管理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不同差異,也決定發展進程及結果的差異。因此,科學、規范、合理的管理方式,是企業成長發展的關鍵要素。

    3.生產性要素

    生產性要素是指企業在進行各類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采取的具體解決各類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技術的產生和革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研發或引進新技術,可以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動力,持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4.其他類要素

    其他類要素是企業除以上三種要素之外的其他決定企業成長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他類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合理運用將影響企業生命活力,從而影響企業的成長。

    三、企業遺傳特性的功能

    企業遺傳特性各要素的不同組合及相互作用,組成不同的遺傳信息,通過遺傳信息在企業內部的傳播,從而影響企業整個生命系統的運行。

    (一)企業遺傳與企業變異

    企業的生命活動具有遺傳和變異兩個基本特征。其中,企業的遺傳特征是指企業在代際傳承之間所具有的相似性現象,遺傳特征是企業連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保障。企業的變異特征是指企業不同代際之間傳承后所表現出的差異現象,即企業的現有特征與前代特征之間的差別。企業變異是促使企業不斷進行發展,逐步進行蛻變的重要力量。恩格斯指出:“我們可以把遺傳看作正的保存遺傳特征的方面,把適應 (即變異)看作負的不斷破壞遺傳特征的方面,但是,我們同樣也可以認為,適應是從事創造的、主動的、正的活動,遺傳是進行抗拒的、被動的、負的活動。”

    因此,企業遺傳與企業變異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企業遺傳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確保企業平穩及長遠的發展方面;企業的變異使企業原有的生命特性發生改變,從而達到企業創新蛻變的目的。一方面,沒有變異的企業遺傳只能是機械的重復復制;另一方面,沒有遺傳的企業變異就會成為沒有積累,失去意義的傳承。因此,企業的遺傳和變異共同促進了企業的進化。

    (二)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表現出的發展活力及形態

    在一般意義上來講,具有生命體特性企業的發展活力及其各部門是否能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功能輸出和整個企業生態系統是否能夠良好運行,這些都由企業的遺傳特性所決定。因此,具有生命體特征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強度主要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活力上,其主要由企業的遺傳特性所決定,并具有自生性、發散性和特殊性等特性。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外在表現形態是除其所具有的遺傳特性外,其他特性及特征的集合。在具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能夠體現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的遺傳特性和外部環境共同決定著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的外在形態。一方面,具有生命體特性企業的外在形態由其遺傳特性所決定。另一方面,具有生命體特性企業的外在形態受到由各項外部條件所組成的外部環境影響。

    四、結論

    具有生命體特性的企業是具有自我意識、能夠自主行動的社會組織。企業發展是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通過創造社會財富來實現的。在企業遺傳特性的作用下,使企業形成核心能力,決定企業發展方向,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性要素。

    參考文獻:

    1.蔣一葦.企業本位論 [C].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2006.

    2.弗朗西斯·高哈特,詹姆斯·凱利.企業蛻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顧力剛,韓福榮,徐艷梅.企業壽命剖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1(6).

    4.吳光飆.企業發展的演化理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第2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主食工業化具有多方面的優勢:①實現批量化生產,促進主食品加工規模化;②按照科學配方加工主食品,實現營養化;③按照規格加工快餐主食品,適應人們生活節奏的快捷化;④提高主食品的儲藏性,實現運輸儲存的保鮮化;⑤循環開發利用糧食資源,實現節約化。隨著主食工業化生產的發展,必然帶來消費者膳食方式的日趨現代化,即借助現代冷凍保鮮、烘烤加熱器具,實現膳食消費成品化、安全化、方便化、快餐化、節約化以及家務勞動社會化。

    據測算,中國人每年消費的饅頭、面條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在發達國家,主食消費產業化比重為80%~90%,而在中國,這個比重只有15%,主食產業工業化的空間巨大,是競爭已經白熱化的食品工業中難得的一片“藍海”。

    傳統主食工業化生產并非簡單的規模化、自動化改造。主食工業化的基本內涵包括:運用現代營養學、加工學、工程學知識和技術生產出受市場歡迎的主食產品;保持發酵工藝、“老化”控制、風味和營養增強等加工工藝方面的深入開發,實現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標準,由機械化生產代替手工制作,實現產品標準化、操作規范化、生產機械化、工藝科技化。主食產業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主食品工藝,引入現代營銷理念,創造新型生產方式,以形成一個全新的主食工業化產業。技術瓶頸是主食產業需要跨越的第一道坎。

    一、主食工業化的基礎研究

    工業化的主食產品必須滿足主食的基本特性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主要指營養特性(化學成分、可食性等)和安全衛生特性(微生物指標、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是指嗜好特性、外觀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簡便特性等。

    對于不同規格的工業化主食產品,針對以上特性要求,都要求建立起相應的質量標準。主食工業化是一個綜合技術應用體系,有著巨大的科研開發空間,推動傳統主食產業的發展,需要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成果,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建立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

    目前,主食品工業化技術研發重點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圍繞米制品、面制品、薯類及其他雜糧等主食品的研發;重點攻克饅頭、方便米飯、營養早餐等主食規模化、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生產技術及設備。

    針對米面主食工業化的需要,基礎理論的研究包含了谷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生物學、谷物加工工藝學、食品發酵工藝學、食品工程學等學科。

    1.蒸煮體系中小麥品質評價研究

    蒸煮體系中小麥品質評價研究是主食工業化首先要進行的谷物化學研究。蒸煮是東方主食的重要加熱和熟化過程,然而針對蒸煮熟化體系的小麥品質和特性研究還比較欠缺。我國食品以蒸煮加工為主,其加工工藝和熟化方式與西方烘焙加工有很大的不同,套用烘焙類面制品的評價技術和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通過對小麥及其蒸煮食品品質資源多樣性的研究,建立符合蒸煮面制食品生產加工方式的面團流變學評價技術是支撐中國面制品主食加工的一個重要基礎。研究影響小麥蒸煮食品加工品質的關鍵理化指標,為蒸煮面制食品的工業化生產提供品質控制依據。

    2.米面主食品品質老化調控技術研究

    主食品產業化發展中,其制約性重大關鍵技術問題是淀粉類成分在生產運輸和保存期間的淀粉老化問題,嚴重影響了糧食主食品的食用品質。在世界范圍內,日本對米飯的老化進行了較多的研究,美國對面包的老化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但國內對主食品老化問題的研究,非常薄弱,還局限于對局部限定條件下的老化現象認識,更沒有適宜于主食品產業化發展的淀粉老化調控技術。該方面的研究可以概括為:利用生物技術手段,改造分子結構,提高國產原料品質,達到優質主食品生產要求;開展主食品組構漸變機理研究,攻克面制食品質構穩定性差、易霉變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設計適應工業化、規模化需求的現代工藝;通過定向調控等技術,減少有效微量營養成份的破壞和流失,提高食品的營養、口感、風味;研究主食品老化調控技術,研究淀粉修飾和生物大分子組配對淀粉分子重結晶的位阻效應關系,建立主食品微結構與調控技術之間的基于流變學特性的食用品質保證基礎數據庫;研究主食品老化的客觀評價方法,研究建立主食品中主要成分與品質影響因子的關系;研究復合生物大分子聚集體氣固態膠體特性、凝膠特性,研究基于酶生物修飾技術和特殊條件下的功能基團轉化技術,新型天然多糖分子修飾重構食品配料研究等食品組分的生物修飾與改性技術。

    3.米、面蒸煮過程中品質變化規律研究

    在主食工業化基礎研究中,米、面蒸煮過程中品質變化規律研究是一個共性的問題。針對我國傳統蒸煮工藝條件下,米、面蒸煮食品中營養物質的變化規律不清,營養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從米、面原糧、蒸煮過程及米、面蒸煮制品等方面入手,研究常規蒸煮及不同蒸煮條件下主要營養素分解、轉換等規律,提高我們傳統食品加工的食用品質及生產水平,形成我國傳統米、面蒸煮工藝新技術突破點。常規蒸煮條件下主要營養素的變化規律研究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分解、轉換機制研究,并從微觀結構變化入手,探討米、面蒸煮食品營養素的變化規律,期待建立營養素與食用品質相關模型,指導米、面蒸煮食品的加工生產。對面、米的不同蒸煮方法,如高壓、常壓及微波條件下米、面食用品質的影響研究,以及對面制食品蒸煮過程中淀粉組成、蛋白質組成變化規律的研究,為建立科學評價米、面蒸煮營養品質的方法奠定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二、主食工業化的關鍵技術

    第3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護坡;原理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3)06-(頁碼)-頁數

    近年來,氣候異常現象不再偶然,全球性的洪水災害,持續干旱頻繁發生,海嘯和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洪水泛濫等災害不斷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人類為了避免此類災害引起的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利用水利工程進行防護,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然后,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環境的破壞又會加劇這種惡劣氣候的進程,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有必要將生態保護融入其中,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投入,從側面又響應了國家低碳的號召。進行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可以在減輕洪水災害、持續性干旱災害等產生的破壞性外,還能夠用于發電、供水、形成巷口和水上交通通道,促進民生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因此,設計水利工程時務必要統籌兼顧環境、社會、經濟等因素,保持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導向,引進生態水利工程概念,探究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原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1]。

    1.生態水利工程、生態河道、生態護坡的含義

    傳統水利工程主要以水文學、水力學、巖石力學、結構力學為主的工程力學體系。生態水利工程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更加關注人工工程對水體的影響, 吸收了部分生態學的理論與環境工程學的技術方法,成為一個跨領域的工程體系,具有極強的綜合性[2]。在水利工程中,往往需要對河道進行護坡、現澆砼護堤等進行工程設計與維護。因此,生態水利工程中包含生態河道治理和生態護坡的內容。生態河道治理是在利用生態修復技術,將河床和護岸等進行修復,恢復其生態的豐富多樣性和可循環性。生態護坡則是在保證河道護坡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利用生物的生長特性,形成水-土-生物之間的物質、能量和停息的良性循環體系[3],

    2.河道治理中生態技術利用的基本原理

    2.1經濟安全性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特別是中小型河道進行治理時,必須堅持經濟性和安全性的基本設計原則。中小型河道的生態治理,是要將生態學原理引入其中,工程設計時要考慮河道的最大承受能力,河岸及護坡等的使用壽命,增加其安全耐用性。在進行河道的生態治理時,還要從經濟學角度加以分析,生態河道治理時,也要將工程項目的風險性的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如本河道常年的水流情況,兩岸的生態系統情況,河道應急能力,護坡等的抗沖刷能力等進行監測和評估,將工程項目的風險性降至最低,實現經濟實用性。另外,在生態河道治理時還要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在保證其基本防洪通水能力外,還要能夠為日后的其它功能開發提供便利,如開發旅游、水利工程二次利用等。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特別是進行生態河道治理時,要遵循經濟安全性的基本原則。

    2.2充分發揮河流及護坡的生態自我修復能力

    進行生態水利工程修建、維護時,特別是進行生態護坡設計時,都要遵循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的原則。進行生態護坡設計時,設計人員必須對治理的河道現場進行調查,掌握第一手的現場資料,將邊坡原有的生物種群、土壤特性和常年的氣候條件等進行全面的了解,按照生物的生活習性,因地制宜,選配適應治理河道的生物,修復河道邊坡的生物多樣性,建立喬、灌、草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的復雜結構,強調以灌木為主,中長期效果為主[4],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提高生物群體的生態恢復性,實現河道及護坡的自我恢復能力。通過生態護坡工程,利用植被對地表及地下水文進行滲透與反滲透,起到生態調解作用,實現河道生態治理后的自我恢復。因此,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要遵循自我恢復能力原則。

    2.3遵循生態水域的生態系統性原理

    河流不僅有其自身的生態和水文特性,還與周邊的森林、田地、鄉村等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河流發揮著為生物提供生存空間的作用。水域生態是一個大的系統,廣義的水文系統不僅包括從發源地到河口的地下水與地表水系統,還包括河流串聯起來的湖泊、濕地、水塘、和洪澤區。水文系統與生物系統交織在一起,形成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如果河道受到影響,就會破壞它所聯系的整個河流的生態系統。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不能只僅僅考慮河道的水文問題,要充分考慮河流生態系統內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整個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問題。

    2.4保護河流的生態多樣性

    河道經過長時間的沖刷,無論植被還是地上、地下的水文都會發生惡性變化,影響河道的基本功能。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尤其是河道治理中,必須保護河流的生態多樣性。河道生態治理工程設計時要考慮河道的寬度、河流的連續性、水位、流速、水溫等。河流的生態特點主要是:水-陸兩相和水-氣兩相的聯系緊密性;上中下游的生境異質性;河流縱向的蜿蜒性;河流橫斷面形狀的多樣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水—陸兩相和水—氣兩相的緊密關系,形成了較為開放的生境條件;上中下游的生境異質性,造就了豐富的流域生境多樣化;河流縱向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與緩流相間;河流橫斷面形狀的多樣性,表現為深潭與淺灘交錯;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為生物提供了棲息所。所以生態河道治理工程在設計中要充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原先所有多樣性的生物棲息環境,為生物的多樣性提供生存環境,設計最合理的生態治理型式,避免由于工程的建設減少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引起生態系統的退化[5]。

    2.5生態河道的再次開發適用性

    在進行生態河道治理工程設計時,要考慮到日后河道工程的二次開發,如旅游開發,發電供水開發等。因此,在保證河道生態系統性和防洪順水功能外,還要保證美觀的工程外形,和諧的生態系統,以及河道在供水發電等方面是否具有開發潛力。增加生態水利工程的經濟利益。

    3.總結

    生態水利工程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需要遵循經濟性、安全性、自我恢復性、保護河流多樣性、維護水域的生態系統性和二次開發的美觀適用性等基本原理,才能在保證生態水利工程基本功能外,兼顧生態的良性循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尤其是在小河道治理工程中,更要需要融入生態系統理論,實現生態養河、生態治河。

    參考文獻

    [1]杜佐勝.生態水利工程的概念及設計原則[J].科技致富向導,2012,(35).

    [2]禹博.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18)

    [3]趙鋒,胡可可.河道生態治理中的生態護坡應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0,(06).

    [4]譚繼忠,金光云.雞東縣穆棱河提防生態護坡工程初探[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03).

    第4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人性;人的本性;人性現實化;人格

    中圖分類號:B82-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2)07-0034-07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性的很多,研究人格的也不少,但將兩者聯系起來研究的卻不多。本文試圖將兩者聯系起來,并從兩者關系的角度考察人性與人格。

    一、人性含義及其一般結構

    關于人性(human nature)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提出過無數不同的觀點。維基百科上給出的定義是:“人性是人類傾向于具有的一組內在的區別性特性的概念,這些特性包括思維、感受和行為方式。”這個一般性定義是準確的。這個定義表達了四方面的基本意思:一是人性是人內在具有的,不是獲得的;二是人性是人傾向于具有的,而不是現實具有的,或者說,是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三是人性是人傾向于具有的,也就是可現實化的,從這種意義上看,人性是人的潛能,是人自身具有的可以實現的現實可能性;四是人性是人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性。

    前面三層意思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關鍵是第四層意思怎么理解。我國許多學者將人的本性或本質看作是人區別于動物的特性。這種理解是有偏差的。王海明教授針對這種觀點提出:“人性、一切人的共性無疑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更為一般的、低級的,是人與其他動物的共同性,是人所固有的動物性,如能夠自由活動、都同樣有食欲和等等;另一部分則是比較特殊的、高級的,是使人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而為人所特有的屬性,是人的特性,如能制造生產工具以及具有語言、理性和科學等等。”① 相對于流行的看法,王海明教授的看法更具有合理性,不過,人性可能比他所說的兩個部分還要豐富。“按照科學的觀點,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動物是從生物進化而來的,生物是從無生物進化而來的。這種進化不是一種完全否定的過程,而是一種繼承和變革的過程,是一種外延縮小內涵豐富的過程。就其規定性而言,生物性統攝而又超越了無生物性,動物性統攝而又超越了生物性和無生物性,人性統攝而又超越了動物性、生物性和無生物性。假如把這種統攝和超越的結果看作是一座寶塔的話,那么人性就不是這座寶塔的頂尖,而是這座寶塔的整體。”② 這就是說,人作為人具有區別于動物的特性,作為動物具有區別于生物的特性,作為生物具有區別于無生物的特性。因此,人的特性不是平面的、單向度的,而是多層次的、多向度的,是各種潛在特性有機統一的整體。

    如果把人性看作是由人之所以為人的潛在規定性構成的整體,那這個整體又是什么呢?這個整體就是由人謀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種潛在的特性構成的統一整體。因為人作為存在物,要謀求存在;人作為生物,要謀求生存;人作為動物,要謀求生存得好;作為人,則要謀求生存得更好。生存得更好統攝了存在、生存、生存得好,因此,人性是由謀求生存得更好的各種潛在特性構成的統一整體。這個整體就是一個人的人性,而謀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則是人性的根本特性,是人性的一般內涵(或者說一般人性),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規定性。這種人性的根本特性、人的一般內涵還是抽象的,而不是現實的。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性稱作“人的本性”(human essential nature),即人本來如此的規定性。只有具有這種規定性,人才是人。

    第5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光學相干層析成像(OCT);頻域;多普勒效應

    1.前言

    量顯微成像技術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了。為了觀察生物組織、微生物組織和了解材料的結構,人們發展了多種成像技術,例如:X光技術及層析技術、核磁共振技術、超聲、正電子輻射層析技術及光學層析成像技術OT(Optical tomography)等。上世紀90年代初期,人們結合上述技術并利用寬帶光源的低相干特性對生物活體組織的內部微觀結構進行了非侵入式的層析成像,這種新的技術被稱為光學相干層析技術(Optical CohereneeTomography OCT)[1],這種成像技術具有許多其他成像方法所不具有的優點,其原理是利用寬帶光源的低相干特性,通過測量樣品背向散射光的干涉信號,對生物組織內部微觀結構進行高分辨率層析三維成像。

    2.OCT系統的基本原理

    OCT系統的核心結構是邁克爾遜干涉儀如圖1所示。從光源發出的低相干光由分束鏡分為兩束,一束光由反射鏡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并透射過分束鏡后到達探測器;另一束通過聚焦透鏡聚焦成一個點照射到物體后,其后向散射光按原路返回經分光鏡反射后到達探測器,并與參考臂到達探測器的光發生干涉,干涉圖(光強信號)由探測器接收。由于低相干光具有極短的相干長度,因此只有在參考臂與信號臂的光程差匹配時才能發生強干涉,這樣經反射鏡的掃描運動后可得到物體內部各個點的不同強度的干涉信號,其干涉信號的強弱反映了物體內部的結構,通過計算機仿真進行圖像重構,可以得到物體內部的層析圖像。

    3.OCT系統成像研究

    建立自1991年MIT的Huang[2]等人在Science上發表題為“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的文章以來,OCT技術一直被關注,這項技術最初是在時域中以時域低相干干涉測量技術為基礎,出現了時域OCT成像系統[3-5]。

    在1993年,Fercher與Swanson等[6-7]發表了人的角膜組織立體成像OCT圖。隨著橫向快速可調諧激光器和CCD技術的發展,頻域OCT出現了,由Fercher等[8](1995)最早構造了自由空間頻域OCT系統進行眼內距離的。在頻域OCT系統中,深度信號是是通過參考臂與樣品臂的相干光譜進行傅立葉變換直接獲得,因此可以得到深度方向的全部信息從而從根本上提高了采集速度。

    Everett等(1998)[9]與Schoenenberger等[10](1998)使用偏振OCT測量組織的雙折射特性進行探測并獲得豬的心肌雙折射圖像。Hitzenberger等(2001)[11]利用偏振OCT系統獲取了雞心肌的包含相位延遲與快軸方向的OCT圖像。偏振OCT可以通過改變光的偏振態而獲得傳統OCT不能反映的組織信息,包括雙折射特性,衰減特性,擾頻特性等,為臨床確診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功能OCT另一個發展領域是利用多普勒效應與OCT原理相結合衍生出多普勒OCT(DOCT),它源于流動顆粒散射的光與參考光發生干涉的原理,它可以提供生物組織內部高分辨血管分布和速度分布圖像。

    4.OCT的應用研究

    4.1在醫學方面的應用

    a)眼科診斷

    OCT可用于檢測諸如青光眼、糖尿病水腫等需要定量測試視網膜變化的疾病,也可以很好的觀察眼球前部病變,探測深度可達2cm,OCT對眼底結構觀察的清晰度遠高于其它檢查方法。

    b)牙科診斷

    在1992年,Fujimoto等[12]就提出了偏振敏感OCT的概念(PS-OCT),在PS-OCT中,使用樣品對背散射光雙折射的大小成像,對于具有較明顯的雙折射效應的生物組織來說,PS-OCT能夠獲得一些重要的結構信息,而這些是傳統的OCT做不到的。A.Z.Freitas[13]最近用OCT得到牙齒微結構的三維圖像、對口腔的健康狀況。

    c)內窺應用

    內窺OCT可用于執行生物活檢、監測人體器官的功能狀態、引導手術或其它治療、監測術后恢復過程等。在醫學實踐中,活檢切除部位的選擇通常基于視覺診察或較大組織區域內生物化學數據,但可能導致錯誤的臨床結果。OCT能精確表示結構變化區域的邊界,因此,能提供活檢切除部位的精確示意圖。

    4.2工業材料的檢測

    工程聚合物現有檢測方法有超聲檢測和顯微鏡表面檢測,前者分辨率低為亞毫米量級,而后者只能對表面高精度檢測,看不到材料生產過程中所關心的內部結構信息。而OCT方法則克服了上述兩種方法的缺陷,做到了具有一定深度的高分辨率檢測。下圖2為OCT對一種工業聚合物材料的檢測結果,圖中亮度代表光強。

    第6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生物質發電 環保參數 排放控制

    1前言

    生物質燃料作為一種新型燃料,以其多源化,可再生,低排放為主要特點。而生物質燃料的多變性、熱值低等問題,也成為了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生電公司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純生物質燃料發電廠,在缺乏成熟經驗的情況下,逐步摸索,在環保達標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

    環保參數主要限制為排放限制:氮氧化物NOX

    硫化物SOX

    2設備介紹

    2.1鍋爐主要參數(以40MW-50MW的負荷波動為參考區間):

    2.2 燃料介紹:

    不同種類的燃料有相差較大的參數,因此先適當混合配比再作為燃料供應。

    設計燃料:50%甘蔗葉(12%水分)+20%樹皮(25%水分)+30%其他(25%水分)

    實際燃料:50%甘蔗葉(20%水分)+25%樹皮(25%水分)+25%其他(25%水分)

    或者50%樹皮(12%水分)+25%邊角料(25%水分)+25%其他(25%水分)

    由于受氣候影響,燃料的配比隨市場應變,

    大部分生物質燃料的特點有:(1)水分含量高。燃料進入爐膛時,其攜帶水分將消耗部分爐膛熱量,降低床溫,加長燃料的預熱時間,增加排煙體積。(2)粘度大。由于生物質燃料從混合至給入爐膛的過程中會受到擠壓,導致成團成塊的燃料進入爐膛,使給料機卡死或堵料。(3)易燃易爆。部分燃料過分干燥、松散,易懸浮,容易形成粉塵,在進入爐膛前容易在料倉積累,有爆炸危險,在進入爐膛后容易產生爆燃,導致爐膛負壓不穩。

    燃料特性如下:

    3 氮氧化物及硫化物的生成分析

    3.1硫化物的排放。由燃料特性中可以看出,生物質燃料所含S的成分相當低。因此,SOX的測定所測定的基本為CO的排放量。而CO的生成過程主要就是在燃料處于還原性氛圍下,原來的燃料燃燒的化學式:C+02CO2,變為了,CO2+CCO。

    因此,控制SOX排放指標主要是保證燃料中的C可以與充足的氧氣進行反應,確保生成的CO2無法在還原性的氣氛下被還原為CO,從而導致SOX排放指標升高

    3.2氮氧化物的排放。以燃料燃燒過程可分為3大類:熱力型、燃料型、快速型。由于條件限制,生物質鍋爐的NOX為燃料型。

    燃料型:燃料型NOX一般在600℃-800℃時生成,主要決定于燃料中含N量,在NOX排放總量中,燃料型NOX生產量約占60%-80%,以此來分析:

    燃料中的N被氧化首先生成NO,化學反應為:N+O2NO;NO+O2NO2

    由該反應式可知,在生成NO2前,燃料中N首先被氧化為NO,NO的性質極不穩定,在還原性氣氛下容易被還原成N2,在氧化性氣氛下極易被還原成NO2,而N2和NO2是非常穩定的。因此,在控制燃料型NOX排放時,主要是保證燃料在著火區域為還原性氣氛,在燃料中N被氧化為NO時,NO及時被還原成穩定的N2,NOX的排量將會降低。

    4 對氮氧化物及硫化物的控制經驗

    生電公司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采用二段式送風,運行中,一次風有布風板進入爐膛后起流化作用及提供燃料著火所需部分氧量,二次風在給料口提供播料風、輸送風及燃料燃燒燃盡所需的氧量。

    因生物質燃料的特性,燃料長期穩定供給。導致鍋爐負荷變動劇烈,現將給料導致的燃燒變化分為以下兩大類:

    (1)給料不足。由于燃料的流動性差及水分高導致的爐膛正壓,時常引起堵料故障。此時,如果保持同樣的風量不變,一次風量相對此時的燃料量偏大,從而導致密相區出現氧化性氛圍,使得NOX的生成增大,環保參數上升。

    (2)給料過多。過多的給料,導致床溫下降及爐膛正壓。此時,燃料的燃燒狀況將會變差,燃料無法在密相區全部著火。由于此時的已著火燃料相對于正常運行的較少,如果保持風量不變,一次風量相對此時燃料量偏大,密相區呈現氧化性氛圍,使得NOX生成量增加。同時,過多的燃料進入爐膛,同樣的總風量無法滿足燃料的燃燒,將造成爐膛后半段的呈現還原性氛圍,從而生成更多的CO,導致SOX的排放上升。

    以上分析可知,減少NOX需要還原性氛圍,減少SOX需要氧化性氛圍。而SOX的指標主要由CO所影響,因此調整如下:

    (1)調整一次風量,保證布風板與二次風之間的密相區為還原性氛圍,在燃料著火階段,燃料中的N被氧化為NO時,保證密相區的還原性氛圍,NO及時還原為N2,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其中基本定為73000-75000Nm?/h運行。

    (2)由于密相區的還原性氛圍,導致該區域產生較多的CO,因此可在二次風管道以上,適當添加二次風量,制造氧化氛圍,生成CO2,減少SOX的排放指標。

    (3)在適當的時候調整給料量,避免燃料的劇烈變化影響鍋爐燃燒工況。

    5結語

    (1)調整前一次風量平均為83000 Nm?/h,試驗中為73000 Nm?/h減少約11000 Nm?/h。

    (2)適當降低一次風量及二次風量后,NOX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減少36mg/m ?,且超標次數由調整前19次降到0次。SOX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減少13 mg/m ?,切超標次數由調整前13降到0次。

    第7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生物技術 食品檢測 基因探針技術 PCR技術

    中圖分類號:TS2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a)-0229-01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食品安全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焦點問題。傳統的食品檢測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基因探針法、PCR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生物芯片和生物傳感器技術等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為人們的生活質量保駕護航,已是迫在眉睫。

    1 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在當前的食品檢測方法中,基因探針法、PCR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和生物芯片技術是最為常見的生物技術。下文中,筆者將會逐一進行詳細介紹。

    1.1 基因探針技術

    基因探針技術即DNA探針技術,又稱分子雜交技術,是利用DNA分子的變性、復性以及堿基互補配對的高度精確性,對某一特異性DNA序列進行探查的新技術。

    目前,基因探針雜交方法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異相雜交;另外一種是同相雜交,其關鍵技術都在于DNA探針的構建。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大腸桿菌具有葡糖苷酸酶的特性,利用大腸桿菌中編碼該酶的基因序列作為目標DNA,并制成DNA探針,用以檢測食品中的總大腸桿菌。與傳統微生物檢測方法相比,基因探針技術不僅能克服傳統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的不足,而且還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和操作簡便、省時等優點。與此同時,基因探針技術也存在其局限性,如檢測成本高、速度慢、效率相對較低,這些都是在以后的科研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2 PCR技術

    PCR技術又名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是由K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體外擴增的設想而產生的,并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發展,近年來才逐漸應用到食品安全控制中。PCR由變性,退火(復性),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以擬擴增的DNA分子為模板,以一對分別與模板互補的寡核苷酸片段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復制的機制沿著模板鏈延伸直至完成的DNA合成。經過n次擴增后,PCR產物(復制出的DN段)可達2n個,可以滿足各種分析的需要。2011年,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在轉基因食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和Taq Man PCR快速檢測食品中的空腸彎曲菌都是近期PCR技術在食品檢測中比較成功的案例。

    PCR技術只需要使用很微量的物質,就能擴增到大量我們需要的目的片斷,并且可以對檢測樣品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但同時PCR實驗室要求嚴格,檢測儀器價格昂貴,技術含量高,操作復雜,對相關技術人員要求較高。

    1.3 免疫技術

    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反應是一切免疫測定技術的最基本原理。免疫技術一般可分為三類:免疫標記技術、免疫沉淀反應和免疫凝集試驗。免疫檢測是目前生物學檢測方法中用途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檢測成本低等特點,尤其對于食品檢測非常敏感,通常會用在蛋白質結構分析中。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學檢測技術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在食品檢測方面已得到普及。ELISA是將特異的抗體標記上酶制成酶標抗體酶標抗體既具有抗原抗體反應的特性,又具有酶的底物催化特性,它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后,加上相應的底物,根據底物顯色的深淺對抗原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斷。例如用該法檢測轉基因玉米所加工的食品中Cry1A(b)蛋白便是成功的案例。由于酶既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可極大的放大反應效果,從而使測定達到很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不過在應用中ELISA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被檢測樣品的蛋白濃度較低時可能會出現陰性,因此,ELISA分析法一般用于對鮮活組織的檢測和對接受基因工程改造生物體的初步檢測。

    1.4 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是將大量生物識別分子按預先設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種載體(如硅片、玻片及高聚物載體等)表面,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意性親和反應,如核酸雜交反應,抗原抗體反應等來分析各種生物分子的存在及其量的一種技術。

    基因芯片的最大優點在于其高通量。傳統方法檢測眾多基因要經歷多次實驗而且自動化程度低,因而每次實驗之間是存在系統誤差的。基因芯片可以克服這個缺點,眾多基因的探針的標記、雜交等過程是在一次實驗過程中完成的,而且自動化程度高,數據客觀可靠。基因芯片的缺點在于其不能對待檢測基因在多細胞類型組織中的精確定位進行判斷。另外很多蛋白質調節其功能主要不是依賴其是否表達或表達量高低,而是依賴蛋白質磷酸化-去磷酸化等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用核酸類生物芯片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正在研究開發中的蛋白類芯片可能會有所作為的。

    1.5 生物傳感器技術

    生物傳感器(Biosensor):是由固定化并具有化學分子識別功能的生物材料、換能器件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其主要由生物敏感元件、換能器和信號處理放大裝置構成。生物傳感器技術應用于食品檢測方面的優勢很多,它響應快,樣品用量少;分析操作簡單;除緩沖液外無需添加試劑;可連續分析,聯機操作,易于實現自動化測量等等。

    當前,生物傳感器技術在食品檢測方面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檢測魚、肉和牛乳等食品的新鮮度;二是用來檢測食品滋味及熟度。例如:日本農林水產省研制出一種傳感器,可“品嘗”肉湯的風味,用于肉湯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除了上文論述的一些生物技術外,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將會逐漸應用到食品檢測中,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2 結語

    生物技術以其經濟、高效等特點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普遍認可,成為當前食品檢測中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國家也不斷加大投入和頒布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在各方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定會更加成熟,為我國的食品安全,為人們的生活造福。

    參考文獻

    [1]唐亞麗.生物芯片技術及其在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與機械,2010(5).

    [2]劉彥輝.淺議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方面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6).

    [3]蘇二輝.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傳感技術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1).

    [4]朱昊浩.基于生物技術的快速食品檢測研究動態[J].科技資訊,2011(9).

    第8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醫學超聲儀器》原理 生物醫學工程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143-01

    1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

    1.1教材與課程教學內容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分流后,課程增多,課時減少。《醫學超聲儀器原理》按教學計劃,理論36學時,實驗3學時,課時非常有限。講授內容需突出重點,去粗取精,點面結合。其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醫學儀器的操作人員、維護人員、銷售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授課過程中要既重基礎又結合實際。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我們選擇西安交通大學萬明習教授主編的《生物醫學超聲學》作為教材。該書是目前國內對醫學超聲學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超聲新技術發展介紹最為全面的一本專著,但內容較多且難,并不完全適用于3時的本科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實際需要對其內容進行了相應篩選調整,并結合具體超聲儀器實例進行授課,真正做到既重基礎又結合應用實際。

    具體課程內容歸結為如下6個章節。(1)緒論:介紹醫學超聲儀器的分類,發展歷史、現狀及趨勢。(2)醫學超聲的物理基礎:介紹描述超聲波的重要物理參數,超聲波的傳播特性、波動方程、多普勒效應,超聲波的生物特性及安全劑量。(3)醫用超聲換能器:介紹壓電效應及壓電材料特性,醫用超聲換能器的種類與結構、聲場的形成與分布。(4)超聲波束的接收、預處理與DSC數字掃描變換器:介紹B型超聲診斷儀超聲回波信號的前置放大、接收多路轉換、可變孔徑技術、相位調整技術、增益控制與動態濾波、對數放大、檢波與勾邊技術,以及DSC數字掃描變換器。(5)超聲多普勒血流測量與成像:介紹多普勒血流測量的基本原理,所需提取的主要參數,血流速度大小及方向的檢測方法,多種多普勒血流儀系統和各自距離選通的原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6)其他醫學超聲技術及發展:介紹超聲治療技術、超聲顯微技術、超聲CT,以及醫學超聲研究的新進展。

    1.2實驗設置

    在教學實踐的第一學年,我們采取的是以學生為檢測對象,指導學生完成對頸部主動脈、肝、腎的縱向和橫向掃查,并對圖像進行分析,但是教學效果不很理想。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學生有一些解剖學基礎,但是實驗中讓其獨立準確找到解剖學位置仍有一定難度;二是教學資源有限,男女生同組,實驗過程中進行腹部檢測時難免尷尬,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因此在第二學年,我們借鑒了其他高校的經驗[2],將檢測對象由人換成熟雞蛋,不僅可以形象地顯示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性,而且很容易探測到熟雞蛋的蛋白與蛋黃的切面圖,避免了上述兩個問題的存在。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向雞蛋內注入色拉油等物質,模擬組織內部發生病變的狀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鮮明、生動、直觀。

    2 生物醫學工程的生物化學教學現狀

    生物化學相對于其他基礎學科具有抽象難懂、內容繁雜等特點,是醫學院學生感覺最難的課程之一。尤其是對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缺乏一部為該專業量身打造的教材,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極為突出。就本校而言,該專業的生物化學理論學時數僅為40學時,而使用的教材為劉新光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學(案例版)》,該書系統全面完整,但課時數遠遠不夠,如果按照一般醫學本科教學大綱進行講授,學生感覺難以消化,對生物化學課程的畏難情緒和抵觸情緒增加。其次,教學模式單一,以教師為課堂的絕對主體,進行傳統填鴨式教學,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容易疲勞。第三,考查形式單一,僅對書本知識進行閉卷考試的單一評價考核體系,既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容易使學生投機取巧,僅關注考點,而忽視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

    針對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采用啟發式教學,在每一章節授課前先根據教學內容針對性地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在課堂中尋求答案,變“填鴨式”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利用介紹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國內外重大研究成果、新方法、新應用等內容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3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經過兩個學年的教學實踐,我在《醫學超聲儀器原理》課程的教學中已積累了不少經驗,也存在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是實驗教學內容略顯單薄。針對這一問題,我已著手解決,將在原3個學時實驗的基礎上再設置相應的開放性實驗,如生物組織超聲參數的測量與估計、單陣元圓形超聲換能器輻射聲場分布特性測試與分析、彩色超聲多普勒血流儀的操作及數據分析等。所設計的實驗項目將與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結合,進一步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學超聲儀器原理涉及多個學科,內容較為抽象,且課時量有限,因此教學難度較大。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本專業的實際需求,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目標,結合教學體會和學生的反饋信息,從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萬明習.生物醫學超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第9篇:生物的基本特性范文

    關鍵詞楊毒蛾;生物學特性;藥劑防治;效果

    楊毒蛾(Stilphotia candida Staudinger),又名楊雪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該蟲以幼蟲取食楊樹葉片,暴發性強,大發生時數天之內即可將楊樹葉片吃光。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轄林州市道路兩側楊樹林中的楊毒蛾發生危害較重。為搞好該蟲防治工作,筆者自2004年以來,對其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現報道如下。

    1生物學特性

    1.1生活史

    該蟲在河南林州1年發生2代,以2齡幼蟲在樹干基部老翹皮縫隙、粗皮縫及土塊石塊下越冬[1]。翌年4月上、中旬楊樹展葉時越冬幼蟲開始上樹危害,5月下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為化蛹盛期,6月中旬化蛹基本結束。越冬成蟲6月上旬開始出現,6月中下旬為盛期,7月上旬為末期[2]。成蟲6月中旬開始產卵,6月下旬為產卵盛期。6月下旬第1代幼蟲開始出現,7月上中旬為第1代幼蟲孵化高峰。幼蟲8月中旬開始化蛹,8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9月上旬化蛹基本結束。8月下旬成蟲開始出現,9月上旬為出現高峰。8月下旬成蟲開始產卵,9月上旬為成蟲產卵高峰。第2代幼蟲9月中旬開始出現,9月中下旬為孵化高峰。幼蟲于10月上中旬在樹干基部老翹皮縫隙、粗皮縫及土塊石塊下越冬。幼蟲危害期40 d左右[3]。

    1.2生活習性

    1.2.1成蟲。成蟲羽化多集中在18∶00—22∶00,尤以21∶00最多。白天靜伏葉背、小枝、雜草中,受驚時飛走,18∶00開始活動,以2∶00—5∶00活動最盛,特別是雄蛾,到處飛翔交尾,5∶00—6∶00逐漸停止活動。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雌蛾比雄蛾明顯。交尾多集中在3∶00—5∶00,交尾時間長達16~20 h。雄蛾有重復交尾現象,雌蛾只交尾1次。交尾后當晚產卵,以夜間產卵者為多。卵產于樹冠下部枝條的葉背面、小枝和樹干、雜草,甚至建筑物上,以樹冠下部枝條的葉片背面及枝干樹皮上為多。雌蛾可連續產卵2~3 d。單個雌蛾產卵61~535粒,平均產卵329粒。雌成蟲壽命4.4 d,雄成蟲壽命8.5 d。

    1.2.2卵。卵初產呈灰褐色,孵化前黑褐色。成塊狀,上面覆蓋銀灰色膠狀物。卵期13 d,孵化率為96.8%[4]。

    1.2.3幼蟲。初孵幼蟲多靜伏或藏于隱蔽處,20 h后開始活動取食,幼蟲多于嫩梢取食葉肉,留下葉脈,受驚擾時,立即停食不動或迅速吐絲下垂,隨風飄往它處。老齡幼蟲少有吐絲下垂現象,受驚也不墜落。4齡后能食盡整個葉片。每齡幼蟲在脫皮前停食2~3 d,脫皮后停食1 d。幼蟲有強烈的避光性,老齡幼蟲更為明顯,晚間上樹取食,白天下樹于落葉下、樹洞內、石塊下及土壤縫隙處潛伏。初齡幼蟲4∶00—5∶00開始下樹,15∶00上樹取食;老齡幼蟲2∶00即停食下樹,18∶00上樹,以20∶00上樹最多。幼蟲有強烈的群集性,在樹下潛伏時常成團聚集在一起,并喜陰濕。幼蟲老熟后鉆入樹干基部老翹皮內、枯枝落葉層下、石塊土塊下及土壤縫隙處吐絲作繭,幼蟲在繭中身體漸漸收縮,進入預蛹期,約3 d蛻皮成蛹。

    1.2.4蛹。暗紅色,有光澤,密生黃褐色長毛,往往數頭由臀棘綴絲聯在一起。蛹期10~14 d,平均12 d。化蛹率為80%。

    2藥劑防治試驗

    2.1試驗方法

    2.1.1試驗地點。防治試驗在林州市林石公路兩側楊毒蛾危害較重的楊樹林內,樹齡4年,株行距3 m×4 m,共選100株,每處理10株,以噴清水為對照(CK)。2008年7月中旬噴藥防治,此時為1~2齡幼蟲期,防治器械為機動噴霧器。

    2.1.2供試藥劑及方法。藥劑為25%滅幼脲3號懸浮劑(安陽林藥廠生產)、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南京紅太陽集團生產)、20%除蟲脲懸浮劑(安陽林藥廠生產)。其中25%滅幼脲3號懸浮劑及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采用1 000、1 500、2 000倍液噴霧,20%除蟲脲懸浮劑采用2 000、2 500、3 000倍液噴霧。

    防治試驗前詳細統計每株試驗樹幼蟲數量,噴藥后分別于第5、10、15天統計幼蟲活蟲及死蟲數量,計算幼蟲死亡率,取得防治效果。由于楊毒蛾幼蟲白天下樹潛伏,晚上上樹危害,采取樹下直接調查。

    2.2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采用25%滅幼脲3號1 000倍液,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20%除蟲脲2 000、2 500倍液防治楊毒蛾幼蟲,效果均在80%以上。但以25%滅幼脲3號1 000倍液、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0%除蟲脲2 500倍液防治最為經濟有效。從藥劑速效性來看,以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最好。滅幼脲、除蟲脲速效性較差,主要原因是滅幼脲3號及除蟲脲通過抑制害蟲體內幾丁質的合成,導致害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其作用方式主要是胃毒作用,因此前期作用較慢。

    2.3結論

    7月上、中旬是楊毒蛾第1代幼蟲發生高峰期,1~2齡幼蟲期是防治最佳時期。通過試驗表明,以25%滅幼脲3號1 000倍液、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0%除蟲脲2 500倍液防治最為經濟有效。滅幼脲3號、除蟲脲是無公害仿生物制劑,其藥效期長,是防治楊毒蛾幼蟲的理想藥劑。

    3參考文獻

    [1] 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2] 馬玉英,王念平,程祖強.楊毒蛾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8(15):1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 成人福利小视频|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成人性生话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亚洲天堂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