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海洋生態環境安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海洋生態環境安全

    第1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海洋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預測;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X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7)01-0057-05

    海洋生態系統健康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提。然而,近年來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卻使得海洋生態環境狀況衰退明顯,如何權衡好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關系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外學者廣泛開展了對兩者關系的研究,為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涉及海洋生態環境現狀[1-2]、海洋生態環境評價[3],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概念體系和研究方法[4]。與國外研究有所區別的是,國內的研究重點包括海洋生態環境承載力研究[5-6]、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評估[7]、海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8]、海洋生態監控區區劃研究以及重要資源的安全問題探討等內容。就海洋生態環境的綜合效應而言,中國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內容涉及海洋生態環境評價的理論和指標、評價信息系統研究、評價模型管理系統研究、海洋相關產業的安全評價,在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估及預測等方面,相關研究仍較為匱乏,因此,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生態環境效應評價研究已經成為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的熱點之一,但是由于海洋范圍廣、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估及預測尚處于探索階段,成熟的方法不多,大多采用線性或者指數模型等回歸統計方法進行評價和預測。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往往是非線性的,傳統的數學模型很難對其進行充分表述。本文采用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和層次分析法建立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對山東省2013―2020年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進行模擬預測,系統分析影響生態環境效應的主要因素,以期對我國海洋經濟開發活動的調控與管理提供決策參考,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區概況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東經114°47.5′―122°42.3′,北緯34°22.9′―38°24.01′之間。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總面積15.71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4%。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024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居全國第二位。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黃??偯娣e的37%,海洋物種資源豐富,生物種類繁多,為全省海洋經濟的發展和生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然而,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海洋生態環境也嚴重制約著海洋經濟的后續發展。

    二、研究指標體系與方法

    (一)指標體系

    鑒于海洋經濟活動與海洋生態環境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順利開展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價及預測的前提。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價及預測是為了實現海洋開發活動的生態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改善海域的環境質量。因此,在借鑒以往研究成果[9-10]的基礎上,遵循科學性、時序性、階段性、可操作性及相對獨立性等原則,利用“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結合山東省海域的實際情況,初步擬定一般評價指標體系。隨后,借助SPSS21.0統計分析軟件對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終得到相對獨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列舉的29個指標基本能夠反映山東省沿海經濟開發活動狀況。在權重的計算上,為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本文選取客觀性較強的熵權法和變異系數法的綜合權重(見表1)。

    (二)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根據預期的研究目的和設計的指標體系,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2001―2013年《山東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海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海域使用管理公報》國家海洋局網站、國家統計局網站、山東統計信息網,部分較難獲得的數據由筆者根據資料整理而得。

    由于選取的指標具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而BP神經網絡sigmoid函數的取值及最終輸出范圍是[0,1],因此首先需要對選取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指標因子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將選取的指標劃分為正向指標、逆向指標和適中指標:正向指標值越大,表明海洋生態環境狀況越好,如環保投入占GDP比重、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比重等指標;逆向指標值越大,表明海洋生態環境狀況越差,如單位海域疏浚物傾倒量、年均赤潮發生次數等指標;適中指標是越接近某一個規定的值越好的指標,如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的指標值越接近國家宏觀調控規定的參考值越好。將部分指標設定為適中指標,摒棄了現有研究單純的正、負指標分類的傳統觀點,能夠更加合理地評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

    對于正向指標,公式為:

    對于逆向指標,公式為:

    對于適中指標,公式為:

    式中,為指標的標準化數值;為指標的原始數值;、為評價區內指標的最大、最小值;為被評價的年份。以年份數據作為樣本,總樣本數為13,指標數為29,即=1,2,...,29;=1,2,...,13。歸一化處理后的數據如表2所示。

    (三)研究方法

    1.指標評價

    定量u估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先對29個指標進行單因素評價,得到各準則層系統狀態后,采用綜合指數法對總目標層進行評價,由此構建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指數():

    式(4)中,為第個指標的標準化數值;為第個指標對應的綜合權重;為指標的數量。

    2.評價預測

    BP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動力學模型,其高度的仿真功能能有效修正誤差,避免傳統主觀評價對結果的影響。另外,BP人工神經網絡的非線性運算能更好地進行數理回歸,便于厘清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用于海洋生態環境的模擬預測比傳統方法有較高的優越性。BP神經網絡通常由輸入層、隱層、輸出層3層構成,假設神經網絡有個輸入層、個輸出層和個隱層,則神經網絡的輸入表示為:

    神經網絡的輸出層表示為:

    BP神經網絡激發函數一般采用對數sigmoid函數:,輸出層誤差計算模型為:

    式(6)中:代表相互兩層神經元之間的權重,式(7)中,為期望輸出值。

    對于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等級標準,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認可的結論。本文在確定等級標準時,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1-12]:(1)絕對確定法,指借鑒采用已有的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的指標值;(2)相對確定法,指在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區域發展水平、區域環境背景和全國平均值等綜合確定;(3)替代法,指對那些較為重要但缺乏相關數據的指標,暫用近似或類似指標值替代;(4)專家咨詢法,對部分沒有參考標準的指標,通過咨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綜合判定。具體操作上,本文將海洋經濟開發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分為4個等級,即影響程度較小、影響一般、影響較大和影響極大,其描述及對應分值如表 3。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山東省海洋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效應評價及預測

    2013―2020年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預測模擬結果見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出,山東省自2000年以來,隨著海洋經濟開發的不斷深入,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逐年惡化,生態環境效應綜合指數由2000年的0.3640上升到2012年的0.5146,沿海經濟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趨勢呈現從一般轉為較大,表明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逐年加劇,這也與2000―2012年間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強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特征。

    (二)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評估子系統

    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效應的壓力子系統、狀態子系統和響應子系統的評價結果如圖2所示。

    自2000年以來,海洋生態環境的壓力子系統的評價結果呈現遞減趨勢,表明人們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給海洋生態環境效應帶來的脅迫作用日益強烈,其中沿海人口密度的膨脹、海洋產業發展、沿海經濟開發活動等方面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較為顯著。加之生境失衡、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下降及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的擴大等脅迫因素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

    狀態子系統可以反映山東省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2000―2012年,狀態子系統的評價值呈現遞減趨勢,表明海洋經濟開發活動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呈現負相關關系,海洋經濟活動的不斷深入造成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的退化。對海洋生態環境狀態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均赤潮發生次數、生物多樣性及海水浴場健康指數。

    響應子系統表明人類已經意識到海洋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因而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彌補,改善近海海域生態環境狀況。2000~2012年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的響應子系統呈現穩步好轉的態勢,對海洋生態環境響應子系統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環保投入比重、海洋科技投入情況及出臺的海洋政策文件等。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分析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效應,構建了海洋經濟活動生態環境效應評價指標,利用綜合評價指數法進行評價,同時運用BP神經網絡對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效應的發展態勢進行預測。研究結果表明:1.2000―2012年,山東省海洋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由一般轉為較大且呈現逐步加大的趨勢,海洋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結果呈現惡化的態勢,但上升速度較為緩慢。且BP神經網絡的預測結果不容樂觀,海洋經濟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強烈。2.隨著海洋生態問題的逐漸凸顯,各種響應措施也在不斷完善,響應子系統綜合情況逐漸好轉,但海洋經濟活動帶來的壓力子系統、狀態子系統發展態勢嚴峻,加之狀態對于響應措施的反映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海域質量仍呈逐年退化趨勢。

    為促進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向好的趨勢發展,建議如下:

    1.立足于山東省的資源、環境條件和區域功能逐步構建外來人口的調控機制,合理引導人口流向。

    2.注重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推動海洋產業發展由勞動主導型經濟向智力主導型經濟、工業生產型經濟向服務生產型經濟的海洋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涉海就業。

    3.積極推進海洋資源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強海洋生態建設、新能源開發、綠色生產等方面的科技攻關,鼓勵海洋技術創新。

    4.加快海洋生態城市建設步伐,統籌改善海域生態環境,走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Kildow J T, Mcllgorm A. 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J].Marine Policy, 2010(34):367-374.

    ?ngel Borja, Mike Elliott.Marine monitoring during an economic crisis: The cure is worse than the disease[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3(68):1-3.

    ?ngel Borja, Suzanne B. Bricker, Daniel M. Dauer, et al.Overview of integrative tools and methods in assess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ystems worldwide[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8(56):1519-1537.

    Stojanovica T A, Farmerb C J Q.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oceans & coasts and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J].Marine Policy,2013(42):157-165.

    苗麗娟,王玉廣,張永華,等.海洋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2006(3):75-77.

    狄乾斌,張潔,吳佳璐.基于生態系統健康的遼寧省海洋生態承載力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2014(2):256-264.

    陳尚,張朝暉,馬艷,等.我國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研究計劃[J].地球科學進展,2006(11):1127-1133.

    楊建強,朱永貴,宋文鵬,等.基于生境質量和生態響應的萊州灣生態環境質量評價[J].生態學報,2014(1):105-114.

    陳金良.我國海洋經濟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1):18-23.

    羅先香,朱永貴,張龍軍,等.集約用海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J].生態學報,2014(1):182-189.

    第2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鄭丙輝,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流域水環境管理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負責編制“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全國湖泊水庫富營養化標準”等環境保護標準專項,負責“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環境狀況調查”和“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等環境保護部專項項目(課題)。

    他認為,從本質上看,人類應該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石油資源的開采、加工和使用量,這樣既節約了資源,又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在海域進行石油開采應考慮開采活動對海洋生物、海洋水體、大氣和地質等各方面的影響。同時,應進一步完善海上油氣開發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切實加強污染事故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生態環境風險評價。

    石油泄漏污染頻發的原因

    航運、開采過程、自然因素等造成石油泄漏污染頻發

    石油污染海洋的重大事件在以前也曾發生過,那么,造成海上石油泄漏污染事件頻發的原因是什么?通常如何處置?這次墨西哥灣重大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又有哪些不同?

    鄭丙輝:目前,海上石油開采活動日益頻繁,海上石油運輸也日趨活躍,世界上曾多次發生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的事件,對地區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造成海上石油泄漏污染事件頻發的原因有多種:

    一是海上航運因素導致海上石油泄漏。主要是船舶與石油設施相互撞擊,包括船與海洋石油設施相撞,或油輪與海洋其他船舶、海洋設施相撞所造成的海上溢油。如1989年3月24且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觸礁的油輪“埃克森?瓦爾迪茨”號,造成3.4萬噸原油流入威廉王子灣。我國渤海海域2005年發生了兩起石油泄漏事故。2005年底發生的長島溢油事故,是“大慶91”號油輪運載珠江口番禺油田石油至錦州途中因艙裂導致溢油,溢油主要影響到長島及秦皇島附近海域。

    二是海上石油開采過程中鉆塔或者油井因爆炸或其他原因沉入海底,造成大量石油泄漏。如1977年挪威北海油田突發爆炸,導致油井保險設施沉入海底,而此次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石油平臺爆炸事故也屬于此類事件。

    三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海上石油溢油事故。如1974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兩座石油鉆塔顛覆造成的石油溢油事故,起因是由于颶風導致海底滑坡,進而導致鉆塔顛覆,石油外溢。

    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導致的是有泄漏污染。如2005年發生的渤海埕島溢油事故是中石化埕島油田因盜竊分子打孔盜油導致輸油管道溢油。

    海上發生石油泄漏事故后,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污染防治。首先,各部門應緊密配合,及時響應,快速、及時地對泄漏點進行堵漏處理,防止石油繼續泄漏。針對泄漏的石油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治理措施:一是使用石油擴散劑使石油迅速向海水擴散,減少石油的聚集;二是利用吸油物質和設施吸收泄漏的石油;三是利用圍欄將污染區域與其他海區隔離,防止污染帶繼續擴大;四是當海面上石油層較厚時,采用引燃的方式將海面石油燃燒去除,但由于燃燒石油會造成大氣污染,許多專家不建議用此辦法。針對此次墨西哥灣的石油泄漏事件,一些專家也指出,通過在墨西哥灣水域打一口減壓井也是能夠遏制原油泄漏的一項可行措施,但這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

    此次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石油平臺的爆炸泄漏情況現在還未得到完全遏制,原油泄漏的速度遠遠超過美國政府最初的預期,造成的災情比當初預計的要嚴重得多。目前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經演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石油污染大災難。

    首先是漏油點接連出現,大量石油從裂縫處涌出,堵漏工作難度加大。當局稱要想順利徹底封堵石油泄漏點,需要3~4周的時間。其次是石油泄漏點靠近海岸,距離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僅約82公里,沿岸生態破壞嚴重。泄漏的石油污染了墨西哥灣內的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目前已出現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現場慘不忍睹。第三,石油泄漏速度非???。如果漏油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幾周內泄漏的石油將超過美國油輪“??松?瓦爾迪茨”號事件的泄漏量。如果能夠在短期內堵住泄漏點,徹底清理也需要數年才能完成,造成的經濟、生態損失難以計數。因此,此次事件已成為美國海洋污染的巨大災難。

    如何減少石油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加大監督力度、落實安全生產、做好應急預案

    此次泄油事件仍在繼續惡化,以致美國漁業部門擔心海洋生物會因污染大面積死亡,漁民生計可能毀于一旦;商務和交通部門擔心,石油泄漏事件可能會影響商業交通;旅游部門擔心,旅游者不會光顧受到石油污染的海灘;環境保護組織則擔心,石油泄漏可能影響墨西哥灣地區數目眾多的鳥類、珊瑚和哺乳動物等。美國總統奧巴馬說:“我們面臨巨大并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環境災害?!庇纱丝梢?,此次污染事件可能帶來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損失。您認為,應該如何減少石油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鄭丙輝:要減少石油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首先,加大海洋石油開發的主管部門以及當地政府對石油開采公司的監督力度,確保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能夠嚴格落實到位,消除能夠誘發突發污染災害事件的隱患。

    其次,石油開采公司應大力加強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通過自檢、自查,減少正常生產造成的石油泄漏,排除安全隱患,嚴防突發石油泄漏污染事故的發生。

    第三,做好污染事故應對的應急預案,并開展全面演練。一旦安全事故發生,各單位、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及時應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嚴防石油泄漏污染區域擴大,消除污染海域的石油污染,將突發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對海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

    此次事件帶給石油企業的警示

    石油企業應在保障安全生產的環節上敲響警鐘

    英國石油公司將承擔全部污染帶來的損失費用。據分析,總共至少要花費140億美元。對于BP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損失。這次事件將帶給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石油企業怎樣的警示?

    鄭丙輝:大家知道,石油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點,石油開發和石油加工行業更是高環境風險的行業。

    因此,全世界的石油企業應在保障安全生產的環節上敲響警鐘,尤其是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更是居高不下,更應該在生產的各環節杜絕危險情況發生,防患于未然,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政府更應該引以為戒,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保障石油

    企業的安全運行。各單位、各部門在事故發生后更應該及時、迅速做出響應,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進行防治,把石油泄漏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

    海域開采石油應該考慮的環境因素

    考慮開采活動對海洋生物、海洋水體、大氣、地質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完善海上油氣開發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切實加強污染事故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生態環境風險評價

    這一事故讓美國一些重要人士重新思考環保與能源的平衡關系。5月3日,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就突然改變其政治立場,他表示英國石油公司的漏油事故讓他轉向反對擴張在加州沿岸開采石油的計劃。白宮方面也已經承認這個事故可能會迫使奧巴馬總統重新考慮是否要開放更多海域開采石油的計劃。海域開采石油應該考慮哪些環境因素?

    鄭丙輝:從本質上看,人類應該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石油資源開采、加工和使用量,實現既節約資源,又保護環境的目標。

    如果必須在海域進行石油開采,則應考慮開采活動對海洋生物、海洋水體、大氣、地質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管理政策上進一步完善海上油氣開發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切實加強污染事故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生態環境風險評價。

    正常的石油開采業也會造成部分石油及油氣泄漏,會對開采平臺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泄漏的油氣還會污染石油平臺周圍的大氣環境。如果石油平臺處于洋流區,泄漏的石油還會隨著海流漂移到其他海域。因此,海域石油開采應該綜合權衡各種環境因素,確保安全生產,嚴防石油泄漏事故發生,減輕對石油平臺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海上石油開采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從管理政策上,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提高海域油氣開采的環境管理能力,對于正常生產排放的油氣也應該實施嚴格的總量控制管理。

    政府和企業應當擔負怎樣的責任

    政府和企業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由于此次漏油事件發生早期,美國聯邦政府同意讓英國石油公司著手處理漏油問題,坐視其自行善后,導致輿論對美國政府的這種監督方式產生質疑。對于突發的海洋污染事件,政府和企業應當擔負怎樣的責任?

    鄭丙輝:美國墨西哥灣發生如此嚴重的石油泄漏事件,而且至今不能有效地遏制石油的泄漏和浮油的擴散,更加表明美國政府對此類行業缺乏有效監控及其治理措施的不足。另外,美國政府遲遲未參與石油泄漏事件的防治,直至爆炸發生一周后才全面介入,也表現出政府在此次重大突發海洋污染事件中反應的滯后。

    對于此類突發的海洋污染事件,政府和企業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應對此類污染事件。對于發生海洋污染事件的企業,應該迅速調查海洋污染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時通報事件進展,給其他協同防治單位提供救援所需的一切資料和信息,確保迅速、及時、有效地開展救援和防治工作。對于政府當局,制訂防治此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應本著先救災、后追責的原則,一旦發生,迅速響應,及時制訂防治方案,調動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搶險救災,確保將突發海洋污染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而不能先追究責任,后開展救災工作,本末倒羞,不但耽誤了搶險救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加重了不必要的環境污染。

    許多環境突發事故由安全生產事故引發

    應將環境安全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減少環境突發事件的發生

    第3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謝 生理生態效應 生物合成

    Project Report for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and the Biosynthetic Mechanisms of Marine Microbi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Zhang Si Wang Fazuo Yang Jian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Novel species, novel genes, novel structures, and novel mechanisms of marine microbes are expected to be achieved to raise the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This comprehensive projec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of frontier sciences.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the most advantageous and special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Research on marine microorganisms is linked with security of national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innovative drugs, ecological safety and major scientific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ve medicin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ut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technology will pave a new way of a healthy, rapi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rine microorganisms industry. Concentrating on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 unique secondary metabolic process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arine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community from marine environment of China was selected. We focus on the diversity of species and heredit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cosystem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n the novel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biology, secondary metabolites related genes,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biosynthesis pathways. Based on DNA recombinant technology,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biosynthesis theory,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and will help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edicines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

    第4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無居民海島;生態補償;海島開發;環境影響

    1.引論

    我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無居民海島占海島總數的94%,而其面積僅為海島面積的2%左右,基本上是尚未利用的荒島,海島的開發僅集中于少數幾個大島[1]。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的公布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工作的推進,近年各主要沿海省份的海島開發的申請和審查開展熱度較高。以資源的開發謀求經濟利益,是海島開發者的必然心態。但海島開發必然伴生著生態環境影響,水產、旅游、港口、生物和森林、礦產、土地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均會造成各類生態環境影響[2]?!吨腥A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中明確提出,從管理者的角度,維護海島的生態安全,是促進海島可持續發展的職責所在。因此,海島開發者的利益追求與海島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存在一定沖突,在保持嚴格的申請審批和開發監管力度的前提下,無居民海島開發會對海島開發者帶來較大的開發壓力和經濟風險。尋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機制,將是推進無居民海島開發必須考慮的問題。

    2.生態補償在海島開發中的適用性

    自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思想提出以來,生態補償就成為專家和公眾關注的熱點之一。在經濟學中,生態補償的內涵指的是一種對生態環境受益者收費,受損者補償的經濟措施;而在生態學中,生態補償是針對生態系統的自我還原功能[3]。生態補償作為實現生態環境修復、解決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環境管理機制和社會利益關系平衡機制,已開展眾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生態補償在國內最早應用于退耕還林[4]政策,通過補償直接的耕地損失以促進生態保護;而后,生態補償理論在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中受到重視,并進行了大量的由淺入深的研究和初步嘗試,以保障上下游區域對流域開發和保護的公平性。前者為推進國家的環境保護方針政策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后者在重要流域上下游區域獲得差異化環境效益的既定格局下,是一種被動的調節補償機制。而生態補償作為刺激損害行為主體減少因其形成帶來的外部不經濟性的激勵機制,對于環境資源開發主體應還可發揮主動的約束和激勵作用。

    生態補償有生態補償稅費、生態補償保證金制度、財政補貼制度、優惠信貸、交易體系和國內外基金等多種模式[5],采取合適的生態補償模式,在無居民海島開發者面對保護和開發的平衡時,可起到經濟刺激下的良性導向作用。因此,通過采用生態補償機制,無居民海島開發者在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粗放使用海島資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時,在嚴格的海島使用動態監管下必然會受到相應懲處;而無居民海島開發者若理性追求經濟利益,在海島開發時注重整體生態環境保護,遵循生態旅游、公共服務等綠色海島開發模式,也可得到相應的政策補貼,而保障既得利益。故在無居民海島開發中,定期評定海島生態環境狀況,采取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可以保障海島開發者在環境和政策雙重壓力下的開發積極性,對解除海島開發者的經濟風險顧慮,推進海島可持續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3.無居民海島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3.1補償主體、對象與客體探討

    無居民海島的生態補償是圍繞著海島的資源價值進行,而海島資源價值則是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體現,所以補償主體和對象的界定需依據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6]。生態補償的主體應為生態系統服務的使用者、破壞者或是生態保護活動的受益者,生態補償的對象應為保護生態資源的建設者、因生態資源的使用或生態保護而受損害的利益主體。在無居民海島開發中,因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變化受益的一方應為補償主體,國內的自然資源所有者為國家,無居民海島開發時開發者也將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上繳海島使用金,因此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可考慮作為補償主體;為提高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作出貢獻者應為補償對象,無居民海島開發者為改變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主體,若開發者理性追求經濟利益,在開發中注重保護,因維護海島生態而損失部分可獲得的經濟利益,應作為補償對象。生態補償的客體是主體和對象共同指向的對象,也是生態補償的標的,海島開發者和海洋行政主管部分之間的博弈是圍繞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進行,因此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是生態補償的客體,也是無居民海島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

    3.2 補償方法研究

    生態補償方法的核心即是進行補償客體變化量的貨幣化定量計算,該變化量需由補償對象的付出所產生。因此,補償客體的變化既可在補償對象的付出上得以體現,也可在補償客體本身的變化直接反映。

    3.2.1直接成本法

    3.2.1.1方法內涵

    以補償對象即海島開發者作為研究出發點,則可認為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提升是由海島開發者所直接付出的環境費用所產生,因此,該部分環境費用可認為是生態補償的基準。

    3.2.1.2補償方法

    3.2.2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

    3.2.2.1方法內涵

    根據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生態系統服務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收益,包括供給服務(如提供食物和水)、調節服務(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務(如精神、娛樂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務(如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環境的養分循環)[7]。單個無居民海島作為獨立的離岸生態系統,也具備其自身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占用島體的海島開發活動均會對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影響。通過直接計算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量,若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量為正值,可認為海島開發者的開發活動對海島生態環境產生正效益,即海島開發活動維護了海島生態環境,該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值即為海島開發者應得到的生態補償費用;若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量為負值,可認為海島開發者的開發活動對海島生態環境產生負效益,即海島開發活動破壞了海島生態環境,海島開發者應根據該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值支付生態補償費用。

    3.2.2.2補償方法

    若計算結果為正值,即海島開發者應據此得到一定的生態補償費用,用于補償其生態環境保護投入;若計算結果為負值,即海島開發者根據該計算值支付生態補償費用,用于補償其生態環境破壞費用。

    3.2.2.3補償基準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的核心是補償基準的明確,在無居民海島生態系統中即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值的計算基準,或為該無居民海島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本底值。在無居民海島生態系統服務中,供給及文化服務即自然資源、自然或人文遺跡等的價值一般為定值,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根據海島開發前的自然狀態直接確定,可通過登島調查、遙感圖像解譯、航拍等方式獲得面積等參數,直接計算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本底值;支持及調節服務即環境質量或其他特定生態作用,會受到區域環境的影響,因而非恒定值,某固定時間點的狀態并不能作為其本底狀態,在明確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值的計算基準時,應參考相關參數的多年平均值計算,從而作為無居民海島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本底值。

    3.3補償途徑探討

    海島開發者在海島開發過程中,對海島生態環境會存在保護和破壞兩種趨勢,因而生態補償在實際實施中會存在兩種途徑。在海島開發活動對海島生態環境產生破壞的情況下,需由海島開發者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繳納無居民海島生態補償費用,以彌補海島生態環境損失;在海島開發者在開發的同時,對海島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維護的情況下,可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以返還部分海島使用金或申請專項保護經費的形式使海島開發者獲得生態補償費用,以經濟刺激手段保障海島開發者在海島開發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4.討論

    無居民海島開發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的公布僅開展了數年時間,保障無居民海島開發的法律法規還將不斷完善,無居民海島開發在深入發展的同時暴露的問題還很有限,本研究對無居民海島開發生態補償機制也僅是作了初步探索。無居民海島開發生態補償在實際應用中仍有較多不足和局限條件,在補償費用的計算和補償基準的確定上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4.1補償方法的修正

    補償方法主要是從海島開發者投入環境成本和造成環境影響兩個角度去尋求生態補償費用的核算。在投入環境成本的核算上,需進一步研究涉及環境成本的生態環境工程范疇,以提高環境成本的核算準確性;在核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以衡量造成的環境影響時,應進一步研究海島所能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范疇,從而能準確全面核算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量。此外,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中,還應根據替代成本、影子工程、支付意愿等環境經濟學方法進一步研究各項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核算方法。

    4.2補償基準的計算

    補償基準計算主要涉及海島開發者投入的環境成本和環境海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值的計算基準。在直接成本法中,需要求海島開發者有詳細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預算,以作為海島開發者投入的環境成本;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中,需進一步研究海島生態環境的本底狀態,如自然資源范圍和數量、環境質量本底狀況、海島生態功能的確定等。

    4.3補償途徑的保障

    補償途徑在無居民海島的開發管理中能否實施仍需進行深入研究,且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補償途徑的合理性尤其是生態補償費用的經費來源仍需根據無居民海島開發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探討,促使海島開發者的意愿和海島管理者的態度能往相對一致的方向發展。

    在無居民海島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的方法和標準經研究得到明確后,在保障補償途徑的法規得到完善后,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海島開展短期試點。若無居民海島開發生態補償機制得以有效實施,以經濟刺激機制保障無居民海島開發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將有助于促進海島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提升無居民海島管理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韓立民,王愛香.保護海島資源 科學開發和利用海島[J].海洋開發與管理. 2004, 6: 30-33.

    [2]孫元敏,陳彬,俞煒煒等.海島資源開發活動的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0, 6: 85-89.

    [3]陶建格.生態補償理論研究現狀與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2, 21(4): 786-792.

    [4]徐中民,鐘方雷,趙雪雁等.生態補償研究進展綜述[J].財會研究, 2008, 23: 67-74.

    [5]毛顯強,鐘瑜,張勝.生態補償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2, 12(4): 38-41.

    第5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

    一、秦皇島旅游經濟發展概況

    秦皇島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北依燕山,南襟渤海,東與重工業遼寧接壤,西與唐山比鄰,距首都北京僅281K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自然資源豐厚,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開放地區和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秦皇島西部海岸線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旅游勝地。東起山海關金絲河口,西止昌黎灤河口,全長126.4公里的海岸線構成了秦皇島主要的海濱旅游帶,其中北戴河、南戴河、黃金海岸開發最為著名,初步形成了集山、海、城、關、湖、洞、沙、宮、廟、寺、林、泉為一體的帶狀旅游格局。近年來,海濱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旅游服務設施基本配套,在國內外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境內外客流量逐年增多,旅游收入穩步提高,旅游業已成為秦皇島的主導產業。

    二、秦皇島旅游資源基本特征與評價

    秦皇島旅游帶屬于海濱型風景區,適宜于度假、觀光和海灘娛樂旅游開發。其旅游資源呈現如下特點:

    1 地貌格局:基巖灘涂沙丘等相間分布

    由于本海區地處渤海西部、遼東灣西側,北依燕山,巖脈深入海域,從而構成了由基巖和砂質為主的岸線地貌格局。目前馳名中外的昌黎滑沙就是以此為載體開發的。海灘質量高、容量大,是理想的夏季娛樂資源。獨特的地貌格局,使得該區旅游景觀組合既有序、多樣,又主題統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配合恰當,海、沙、灘、山、林、鳥等景象相得益彰,因此具有很高的旅游觀賞、旅游度假和娛樂價值。

    2 最典型的旅游資源:3S

    被視為海濱旅游開發靈魂的3S資源即沙灘(SAND)、陽光(SUN)、大海(SEA),在秦皇島西部海濱旅游帶十分典型,并具有優勢。

    沙灘

    沙灘是秦皇島旅游的驕傲,沙層厚實,堆積細膩,分選均勻,細沙量多,無泥,沙軟潮平,海水清潔、溫度適宜,沙質在中國北方地區首屈一指,是沙浴、沙療最為理想的場所。

    海水

    海濱旅游帶的海水既是資源又是背景。該旅游帶的海水作為旅游景觀背景是很合格的,作為游憩用水則基本合格。

    氣候

    秦皇島具有夏季涼爽的氣候,是避暑的優良地域

    一般7-8月是海濱避暑、休閑、度假、海浴的最佳季節。

    3 資源組合優、品位高,與周圍地區的景觀資源匹配

    本旅游帶的沙山起伏錯落、線條優美、造型別致,與藍藍的大海、蒼翠的林海、平坦的沙海一起構成了一卷天然畫廊,該旅游帶視域寬廣、資源豐富,轄近30處自然景觀,20處人文景觀,可看、觀、游娛,再加之周圍的山海關、碣石山、祖山等景致,使其更具較高的游覽價值。

    三、秦皇島主要環境問題及其來源

    旅游開發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投資環境的趨好,地方知名度美譽度的增長,均與旅游的開發有直接關系;,因此秦皇島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決策非常正確。但是旅游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旅游開發的無序性,導致很多隱患。筆者認為,,目前,該地區突出的旅游環境問題是:

    1城市人口高速增長給環境帶來了壓力,

    近年來大量外地和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膨脹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并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

    2植被嚴重破壞,綠地覆蓋率下降。

    因管理不力,國民素質低,植被破壞問題嚴重,

    3亂砍伐現象嚴重,動植物資源大量減少。

    由于人口劇增,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人們開始亂砍亂伐,致使森林面積減少,食源受限,野生動物被迫遷移,動物資源越來越少,生物資源多樣性被破壞,

    海洋生態問題

    處于海陸交接地帶的海洋生態屬于脆弱環境,因而極易遭受破壞,秦皇島的開發,特別是一些污染項目的建設,已使生態海洋環境問題突出。

    4北戴河海濱地區因游人過多引發垃圾污染、海灘資源破壞,海水污染比較嚴重;許多鄉鎮企業起點低、設備簡單、工藝落后、管理和技術水平低,許多企業未按“三同時”制度施工,工業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嚴重污染水環境。

    5南戴河地區因建設無序引發的建設污染嚴重。

    6黃金海岸因滑沙引起的海沙資源破壞比較嚴重。

    四、秦皇島海濱旅游區生態環境的意義及保護措施: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旅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態旅游發展的根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為契機,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協調發展,樹立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觀念,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諸多手段,綜合治理,控制生態惡化趨勢,針對秦皇島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必須實施合理規劃和有效管理:

    1對重點海域進行重點保護

    各海水浴場是大腸菌群的重點控制區域,各河口必須有效控制有機污染物的排放,嚴格控制新的污染源,限期治理老污染源。重點保護地區為:戴河口至湯河口之間的沙灘保護帶;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沙丘保護區;瀉湖富營養化防護區等。

    2控制污染物超標排放

    興建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深海排放工程;建立海上溢油事故的監督和應急處理體系;北戴河限量開采地下水,避免海水入侵并保證北戴河海濱的安全用水。

    3海洋生態建設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海蝕作用對海岸的侵蝕,重點侵蝕地段采取工程手段予以保護。

    4浴場管理:禁止在規劃的海水浴場及其周圍海域內進行海水養殖和晾曬漁具,為保證海灘面積,沿岸各縣應保證一定的浴場岸線長度,并不得再做其他用途。

    5綠化隔離帶建設

    確保綠化帶建設、沿海路自然分布緩坡、草地、果園、苗圃、農田等,綠地率高于30%。

    6建筑控制

    應從建筑控高、容積率、綠地率等方面分段制定沿海建設控制標準,并嚴格執行。

    7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增強全民環保意識

    8植樹造林,擴大綠地覆蓋率。

    第6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沿海 航空產業 環境影響 環保對策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b)-0130-03

    發展航空新型產業已經成為國內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珠海市依托珠海國際機場及粵港澳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在沿海半島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園,以珠海航空產業園為例,研究沿海半島的航空產業發展的環境影響及對策,為沿海半島的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1 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

    所謂通用航空是指除公共運輸航班客、貨運輸活動外的所有使用民用航空飛行器的活動,主要應用于社會公共服務、經濟建設及航空消費三大領域,涵蓋農化作業、航空護林、搶險救災、攝影旅游、石油勘探等各項服務[1]。珠海航空產業園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題。中國的通用航空幾乎與歐美發達國家同時起步,近幾年逐漸走上正軌,開始市場運作,出現了積極變化[2]。總體上看具有兩種開發建設模式:一是以中航集團為主體興建的國有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如珠海航空產業園,天津直升機研發生產基地,沈陽、西安、南昌等一批老航空工業基地也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二是以引進、合資、合作、聯合研制的形式生產通用航空器而建設的產業園區,如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園區。通用航空產業覆蓋了機械、電子、材料、冶金、儀器儀表、化工等行業門類,其上下游產業鏈自上而下遍及了能源資源、生產加工、制造集成、信息技術、貿易物流直至金融資本的整個產業流域[3]。

    2 珠海航空產業園概況

    2.1 規劃范圍

    珠海航空產業園發展規劃設定在珠海市金灣區三灶半島,規劃總體面積約為99 km2,建設用地面積約為65.2 km2,規劃需填海10.2 km2。園區可分為四大片區:航空產業核心區、航空產業加工區、航空城配套加工區、航空城生活配套區。

    2.2 規劃目標

    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國際一流的通用飛機和公務機科研、生產、總裝交付和客戶服務產業區,形成集研發試驗、零部件制造、總裝試飛、客戶服務和維修保障完整的航空高技術產業鏈;建成以珠海為中心的區域通用航空網絡,形成民航運輸、通航作業、民航培訓等產業完整的民用航空產業鏈;在航空制造產業、航空服務產業、航空關聯產業等主要產業領域內形成產業集群;產業園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的航空配套產業、機械加工產業、電子產業、原材料制造產業,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

    2.3 產業發展重點

    園區以低污染低耗能的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首先工業污染型產業有:(1)通用航空制造,包含整機生產、整機組裝、試飛等;(2)通用航空維修,包括發展飛機大修、中修檢修、特殊修理、定檢、特檢延壽、改進、改裝等;(3)配套航空產品制造,包括小型飛機零配件的加工、復合材料加工、航空精密機械加工、大型壁板加工、飛機內飾小型塑料制品生產、座椅內飾生產及改裝、航空電子設備制造等。

    其次,生態污染型的產業是發展生態休閑勝地及臨空經濟走廊,在珠海生態宜居與三灶優質海岸線的整體環境中,重點發展別墅、商用住宅、旅游觀光、農林園藝等休閑度假區。

    最后,非工業污染的產業有:通用航空運營與配套服務、航空航天博覽娛樂、航空科研教育、保稅倉儲物流及總部商務經濟等。

    2.4 半島土地利用特征

    三灶半島現狀建設用地已基本被利用,航空產業園區可集中建設區域位于三灶半島靠近海岸區域,主要通過利用灘涂用地和填海造地進行建設。圍海造地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和生產空間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圍海造地是在短時間、小尺度范圍內改變自然海岸格局,對整個自然系統會產生強烈的擾動,造成新的不平衡[4]。

    2.5 航空港依托特征

    航空港經濟是現代高科技化的產業經濟,依托機場、城市發展,與城市成互補的關系。如圖1。如珠海航空產業園就是依托現有珠海國際機場、珠海市城市發展及金灣區三灶半島工業化城鎮發展現狀,發展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的空港經濟區。

    3 沿海半島發展航空產業的環境影響

    航空產業園的開發屬于區域性的開發,區域開發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是多方面的,與單個建設項目相比,通常其影響的范圍更大,影響的環境要素更多,污染因子也是多方面的,影響的不確定性更強并且難以定量,影響持續的時間也會伴隨區域開發活動的進程而延續。本文以珠海航空產業園為例作環境影響分析。

    3.1 航空制造業的環境影響

    珠海通用航空制造業及配套加工業產生的環境影響有:(1)能源燃燒廢氣、工業廢氣排放對區域環境空氣的影響,如粉塵、酸堿廢氣、退鍍廢氣、生產有機廢氣(苯系物、非甲烷總烴)、燃油廢氣(NOX、CO、HC、非甲烷總烴)、燃煤燃油SO2、NOX等;(2)生活污水及生產廢水排放對受納水體的影響,如電鍍廢水(含鎘、鉻、銅、鎳、鋅、金等)、酸堿廢水、含氟廢水、含油廢水等;(3)機場飛機噪聲、生產設備噪聲以及原料、產品運輸產生的交通噪聲對區域聲環境產生的影響;(4)工業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若不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處置,將會對大氣、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以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5)油品泄漏或含重金屬廢水事故排放可能污染地表水、海水及地下水;(6)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各類有毒有害化學品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將產生重大的生態環境破壞和社會經濟影響等。

    3.2 依托區域已開發用地環境影響

    3.3 航空產業園的生態環境影響

    (1)陸生生態環境影響。

    第一,對土地性質影響。珠海航空產業園區總面積99 km2,其中山體綠地面積為33.8 km2,山地綠化面積較多,約占35.9%,植被覆蓋率較好。區域開發過程中,現有建設用地將繼續保持或提升。土地利用性質的改變,導致農業用地、林業用地和灘涂濕地消失,將向工業用地及城市建設用地方向演替。

    (2)填海造地的生態環境影響。

    研究證明,當不透水地表覆蓋率(即水泥面或剛性表面在整個土地面積中所占的百分比或比率)達到10%的閾值時,環境會普遍發生退化[5]。

    第一,對生境功能的影響。圍海造地通常會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灘涂或濕地減少,不少棲息地動物和植物滅絕。生物物種遷徙,生物資源減少,尤其在河口相當一段空間潮汐消失,河口至河道從海水到淡水不再有梯度變化,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第二,對漁業資源及漁業生產的影響。填海作業施工填海材料中的污染物質和圍填?;顒舆^程中產生大量懸浮泥沙,部分海水懸浮物含量過高,使魚類的腮腺積聚泥沙微粒,嚴重損害鰓部的濾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導致魚類窒息死亡。水體混濁度變化,漁場內的“驅散效應”將嚴重影響漁業生產:產卵期從外海洄游至預期傾倒區的魚群,由于產卵場環境變化驅使魚群更改正常的洄游路徑;長年累月在此生息的魚類和其它海洋生物,其正常的分布和洄游規律被擾亂,以上效應導致漁場位置發生變化。

    第三,岸線占用的生態環境影響。

    圍海造地造成海岸線的變化,影響著現代沉積物的沉積[7,8]。岸線占用使海洋的調節功能和信息功能受到影響[9]。如由于岸線占用海灘和沙壩消失,海浪對沿海地區的沖擊會進一步增大,海水倒灌現象會加劇,如由于岸線占用灘涂消失,失去了波浪消能空間,加大了潮災的隱患;河床淤積也會影響泄洪安全。岸線占用破壞了原有生態景觀,對旅游、娛樂等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對沿海地區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價值也有影響[10]。

    4 對策及措施

    4.1 合理規劃、科學論證

    航空產業園是國家高技術產業核心組成,區域整體發展建設應合理規劃。規劃引導航空產業園空間布局及產業結構優化,引導區域升級改造,引導資源能源有效利用及土地適宜開發利用。在沿海區域發展航空產業園應結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岸保護與利用規劃,對圍填海的宏觀布局進行規劃,科學開發。開展產業園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環境現狀和開發利用現狀的環境調查與評價;進行海域使用論證,開展圍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態影響研究;開展水土保持論證;開展區域開發回顧性評價及單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評估區域風險水平及承載力水平。通過各種科學論證手段和方法保障產業園開發建設中環境、經濟與社會和諧統一及發展可持續性。

    4.2 環保先行,完善配套

    航空產業園的規劃及建設過程均應遵循環保“早期介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針對航空產業園開發建設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社會影響及生態環境影響,一方面,建立完善道路交通、物流配送、技術支撐等支持設施,減少工業園區運行過程中的經濟損耗和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同步完善集中供熱供氣、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管網、廢物處理處置與循環再利用設施的建設。保護敏感目標,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對受機場飛機噪聲及航空產業部總裝試飛噪聲影響嚴重的居民應有部署計劃搬遷及補償。

    4.3 生態保護,生態補償

    區域生態學將成為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生物保護的有力工具[11],運用區域生態學理論,采取有效的生態影響減緩與控制措施,保護生態敏感目標,有效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參考《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暫行)》中的生態環境指標標準值指導產業園建設;保護陸生生態環境及海洋生態環境。對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和環境資源損失,填海工程占用海岸線導致旅游區(如珠海金沙灘度假區)生態環境受影響,應進行生態修復及生態補償。

    4.4 循環經濟,低碳經濟

    航空制造業是高科技的綜合利用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產業生態化為核心。一方面,通過清潔生產手段,設立航空產業園準入條件,促使產業園內企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緩資源的耗竭,減少廢料與污染物質的生成和排放,實現廢物資源化,使工業生產和環境相容。另一方面,航空產業在全球航空運輸業低碳行為驅動下,如歐盟和美國“歐洲天空一體化空管研究計劃”和“下一代”航空運輸系統計劃、“跨大西洋共同減排計劃”等,可采取優化園區的能源結構、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制定低碳準入制度、政府及企業開展航空產業低碳研究等措施,特別對珠海市存在“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下,航空產業園低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4.5 綠色招商,政府監督

    航空產業園的招商引資應從源頭控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綠色招商。各級環保部門及海洋部門應對產業園升級改造、規劃項目及填海工程建設進行全面具體環境保護工作監督與指導。在機場、航空產業園管委會與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及聯動平臺,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制定適用沿海特殊地理條件下的航空產業發展的制度,加強生態經濟及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推動航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壯大。

    5 結論

    基于中國的航空產業正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限于相關數據資料的可及性,本文以珠海三灶半島的航空產業園為例進行特定案例分析,試以此探究航空產業園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并從宏觀層面提出對策措施,為居于沿海半島特定地理條件的航空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春宇.大力推進遼寧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J].遼寧經濟,2011,9:14-16.

    [2] 周宇靜,何艷斌.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現狀概覽[J].中國民用航空,2011,12(132),15-17.

    [3] 秦嶺.我國通用航空業極具發展空間[J].創新科技,2009,8:8-13.

    [4] 郭偉,朱大奎.深圳圍海造地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5,41(3):286-296.

    [5] Pew Oceans Commission.規劃美國海洋事業的航程[M].周秋麟,牛文生,譯.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建設項目對海洋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技術規程[Z].2008.

    [7] 羅章仁.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響分析[J].地理學報,1997(52):220-227.

    [8] 潘少明,施曉冬,王建業.圍海造地工程對香港維多利亞港現代沉積作用的影響[J].沉積學報,2000,18(1):22-28.

    [9] 于格,張軍巖,魯春霞,等.圍海造地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J].資源科學,2009,31(2):265-270.

    第7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海權;海洋觀;小學生;資源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國際法基礎上的300萬余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然而,我國與海上相鄰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海洋糾紛。維護我國的海洋,不僅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牢牢樹立當代的海洋觀。

    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時代,贏得海洋或許要比贏得陸地更為有利。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一個地理單元,其資源和價值已逐漸被世人所認識和重視。

    海洋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各國海洋史上都有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麥哲倫、七下西洋的鄭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更有流傳到今的海洋史上的重要戰役。如、中日、等。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為什么說海洋是個藍色的寶藏?因為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等。礦產資源中的石油、天然氣由于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這使人類的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

    據估計,海洋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鉆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獲得了快速發展,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為海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熬盼濉逼陂g,沿海地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比“八五”時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16.2%,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據國家海洋局統計,2004年我國海洋產業的總產值達到1284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其中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的海洋產業總產值均已超過4000億元。隨著海洋油氣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濱海旅游資源、海水利用等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力帶動了海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海洋經濟的增長將成為決定我國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發達國家相比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后,目前中國海洋開發的綜合指標僅為3.4%,這不僅低于海洋經濟發達國家14%至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及有效利用無論在思想認識上、技術裝備上、經濟效益上還是在科學管理上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和不足,這已經成為阻礙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加強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力度與科學管理已成為我國緩解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國家實力的戰略選擇。

    據國家海洋局2005年1月9日的《2004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4年,我國全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6.9萬平方公里,較上年增加約2.7萬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污染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灣、江蘇近岸、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局部海域。同時,陸源污染物排海嚴重是海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項對沿海工業污水直排口等四大類43個排污口進行的重點監測顯示,受陸源排污影響,約八成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染嚴重,約20平方公里的監測海域為無底棲生物區。此外,我國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緩解。由于陸源污染物排海、圍填海侵占海洋生態環境及生物資源過度開發,萊州灣、黃河口、長江口、杭州灣及珠江口生態系統均處于不健康狀態。再者,由于沿海開發程度的增高和海水養殖業的擴大,也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海運業的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全球氣候的變化也導致了赤潮的頻繁發生。《公報》同時顯示,去年中國近岸局部海域沉積物污染嚴重;近岸海域部分貝類受到污染;大面積赤潮和有毒赤潮多發,全年共發生赤潮96次,赤潮累計發生面積較2003年增加約八成多。海洋環境污染已成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阻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迫在眉睫。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開發總體水平不高,海洋產業起步晚,基礎相對較弱,但真正制約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還是滯后的現代海洋意識和海洋觀念。由于我們以往對國土的理解僅限于以陸地為主的概念上,對海洋國土知識重視不夠,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對海洋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這就需要我們從戰略高度認識海洋國土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對公眾的海洋國土觀教育,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樹立正確的海洋國土觀、海洋經濟觀、海洋政治觀和海洋防衛觀,增強公眾對“海洋國土”的憂患意識,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國土資源,把海洋資源與陸地資源、海洋產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聯系起來,促進海洋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科學管理。

    總之,合理有序開發海洋資源、科學管理海洋資源是一項涉及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涉及國家能源、外交、軍事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第8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關鍵詞生態環境;問題;保護對策;萊州灣

    中圖分類號 X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3-0296-02

    2009年4月,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边@是總書記從全面和戰略高度深謀遠慮的重要部署,也是萊州市面臨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萊州灣屬半封閉海灣,是污染的重災戶,水體交換能力差,接納陸源污染物多,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受污面積大,局部海域已呈現“荒漠化”。運用科學的方法實現環境與經濟、人類與社會和諧永續發展是應對萊州灣生態不斷遭到破壞的根本所在。本文根據萊州灣生態及經濟發展狀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套保護對策,試圖有效改善其水質、底質環境,以期為萊州灣的環境治理提供啟示。

    1萊州灣概況

    1.1萊州灣地理概況

    萊州灣位于渤海南部,面積約8 000 km2,約占渤??偯娣e的1/10。海岸線長400 km,有黃河等10余條河流注入。瀕臨的城市有東營、濰坊、煙臺3個地級市及所轄的9個縣市區;由注入河流輻射到的有濟南、青島、東營等9個市及所轄34個縣市區[1]。萊州灣水深多在5 m內,底質以泥沙為主。地勢屬凹陷型,由沿岸向深海緩延傾斜,形成了幅員廣闊而平坦的潮間帶和潮上帶堆積平原。潮間帶坡比多在0.03%內,寬3~5 km,底質泥砂型,沉積物有機含量為0.18~0.23。

    1.2 萊州灣氣象水文概況

    萊州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沛,有利于水生動植物生長。其冬季風強盛,夏季風較弱,年降水量為400~600 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水溫受氣溫影響很大,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潮,潮流多為旋轉流,最大流速為1.5 m/s。萊州灣屬超淺型海灣,水色渾黃,透明度1 m左右,鹽度為12.7~33.5。

    1.3萊州灣生物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概況

    歷史上萊州灣是山東近海主要漁場和魚蝦蟹貝產卵場。分布的魚蝦蟹類110余種,分布灘涂的貝類資源39種;海鹽資源蘊藏量位于全國前列;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不同類型油氣田60余個,石油地質儲量11.5億t。

    2萊州灣環境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沿岸人口的增多和人為干預的日益加劇,以及工業、農業、海洋運輸業、油氣開采業等蓬勃興起,萊州灣污染日趨嚴重,給該水域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1漁業資源嚴重萎縮

    萊州灣擁有亞洲最大的純堿廠――濰坊純堿廠、全國三大鹽場之一――羊口鹽場及星羅棋布的中小型鹽場、溴素廠。據調查,萊州灣現有各種類型排污口17處,年排入污水量逾2億t,水域中油類、重金屬和氮污染分別達到Ⅲ、Ⅱ、Ⅱ級。而萊州灣養殖區面積最大,占山東省的33.7%,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一是生物多樣性降低。萊州灣生態環境污染趨勢日益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重大威脅,導致生物種群、分布數量不斷減少,已有50余種主要經濟魚蝦貝類資源銳減或衰退,如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鲅魚、鮐魚、墨魚、黃姑魚、銀魚、褐蝦等早已絕跡。二是水產品質量下降。水產品質量下降,如梭魚、半滑舌鰨等經濟品種因長期生存在受污染的水域中而導使其肉質變異,對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并嚴重影響著濱海旅游業、鹽及鹽化工業的持續發展。

    2.2重金屬污染嚴重

    萊州灣位于渤海南部,為半封閉性海灣,灣內水深較淺,水交換能力較差。重金屬是近海環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沉積物被認為是海洋環境中重金屬最終的蓄積地,海洋沉積物中重金屬的空間分布特征能反映海域的污染狀況。1998年海岸帶基礎調查已發現,萊州灣沿岸地區養殖貝類受到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其中鎘含量的超標率達到50%,這說明重金屬污染已給區域生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2.3海水入侵嚴重

    1976年在萊州市濱海平原首先發現海水入侵現象,主要由超量開采地下水而造成。隨后在渤海沿岸、黃海沿岸一些海島也發生海水入侵現象。海水入侵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壽光縣1981―1989年,咸淡水界面向南推移1 777 m,平均擴侵速度197 m/年,其中1988年擴侵258 m。萊州市海水入侵發展最快,災情最嚴重。1976―1989年,海水入侵面積累計為238.2 km2,占全市濱海平原總面積的80%以上[2-3]。海水入侵使耕地灌溉能力受到影響,人口吃水發生困難,海侵區內工業設備銹蝕嚴重,產品質量下降,部分企業轉產或停產。

    3萊州灣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3.1加強萊州灣的管理

    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采取相應的措施并確保實施,這是萊州灣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取得成功的關鍵;采取適應性的管理策略和行動計劃。根據生態系統功能和社會需要,通過控制性的科學管理、監測和調控管理活動,提高當前的管理水平,以滿足生態系統容量和社會需求方面的變化。同時,發揮公眾的環境監督作用,使他們理解和參與適應性管理行動。如漁業方面,推進漁業生態安全率,實施放流苗種檢驗檢疫制度、苗種采購政府招標制度、放流苗種定點生產制度;引進設施漁業養殖的最新成果,積極開展循環水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推動工廠化養魚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循環水養殖模式轉變;設立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漁政執法部門應該繼續加大漁政管理投入、強化管理手段、加強執法力度、嚴格控制灣內漁船數量、保護萊州灣及近海漁業資源,以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等。

    3.2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一是加強海上污染的控制與防治。石油是萊州灣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來自于港口、碼頭、石油化工廠、煉油廠等,對于上述單位,責令其必須建立除油設施,對含油廢水進行處理,充分利用“3S”技術,完善海上溢油監測系統,對萊州灣的石油污染實行實時動態監控,同時建立海域油污防備和反應系統,增強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另外,對船舶的污染物排放也要加強監管[4]。養殖業對海域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視。控制養殖業污染物排放,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改進養殖技術、改變養殖觀念,建立合理高效的人工養殖生態系統,對養殖業產生的廢物加以回收利用,努力實現清潔生產。二是控制陸源污染物的排放。根據萊州灣自身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對工業、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建立污染物達標排放和入??偭靠刂频碾p控制度。對工業污染,應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對建設項目進行嚴格審批,禁止新建污染企業;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實現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通過推行清潔生產,確保排污企業達標排放;提高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率,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對于農業污染,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嚴格控制農藥污染;進一步加強禽畜養殖污染控制,推廣禽畜糞便綜合利用技術;實施育林涵養水土措施,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負荷。

    3.3加強萊州灣內環境監測能力,嚴格控制圍填海項目

    應用RS、GIS、GPS 等現代科學技術對萊州灣生態環境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這是解決萊州灣生態問題的中心工作。對于萊州灣水質、沉積物和生物進行立體監測,利用衛星遙感、監測船以及監測站等建立完善的監測預報系統,以監控河口及海域,及時控制重大水質污染事故,為海域的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依據,為污染防治提供條件。

    在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和海岸工程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海洋環境調查與評價,嚴格控制占用海域和海岸線的項目建設,減少圍填海對環境的影響。在萊州灣海域和沿岸,除經政府批準并且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外,應暫停其他填海工程項目建設。

    3.4加強萊州灣環??茖W的研究,構建生態平衡

    萊州灣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必須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先進的工程技術及設備是生態保護的重要保證。研究萊州灣海域的環境保護和污染的綜合防治措施,對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提高萊州灣水體和濕地自凈能力、污染物遷移轉化過濾等具有重要作用,科學地限定各廠礦企業及河道排放入灣的污染物總量;推廣降低能耗、提高環境效益的技術設備;培養科技骨干,形成一支多學科、多層次的環??萍缄犖?。

    針對萊州灣封閉性較強、水體交換不暢、納污區分布集中等特點,不僅要采取“治”,如限制入海污水總量、加大監測等,還需進行“疏”,即加快萊州灣水體交換速度、改變納污區分布、加速吸納沉淀在灣內的污染物、加快擴散與稀釋,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降低污染物濃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4參考文獻

    [1] 王文海.中國海灣志第四分冊:山東半島南部和江蘇省海灣[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27.

    [2] 薛禹群,吳吉春,謝春紅,等.萊州灣沿岸海水入侵與咸水入侵研究[J].科學通報,1997(22):1-3.

    第9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范文

    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西灣地區的海洋生態環境和灘涂濕地系統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服務功能顯著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漸減弱。項目區目前存在臟亂差的現象,海堤填料雜亂無章,現存植被稀疏、雜亂,長勢差,岸灘被侵蝕,紅樹林及海堤形勢危急,濱海植被破壞殆盡,大面積松散表土,從陸岸到灘涂都存在水土流失嚴重的現狀,未來有可能危及疏浚東西灣航道的建設成果?;谝陨戏治?,本項目應著重從海洋海岸生態恢復、增加海岸帶生態景觀、提高濱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著手,實現近岸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同時還可以滿足市民對生態旅游、娛樂休憩和享受海岸景觀的需求,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總體構思和布局

    2.1設計理念設計將秉承“近自然”生態理念、文化傳承理念、整體景觀理念和綠色環保理念。2.2設計目標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環保生態海堤,建立“和諧統一”的生態景觀環境;以人為本,形成自然、人文、歷史和時代融合的旅游休閑景觀海岸;堅持合理、靈活運用技術標準、指標,樹立精心創作的生態示范海岸;經濟合理、營運安全、資源節約的城市濱海景觀精品工程。2.3功能布局筆者在方案設計中將海景、功能設施和綠地環境充分結合,分為四大主題功能區塊,自北向南依次是:海洋生態景觀區(蘆渚鷗鳴)、海島潟湖游賞區(花影醉魚)、漁家文化展示區(濱海漁歌)和海濱休閑活動區(碧海椰風),打造新時代防城港首個海岸帶生態海堤示范項目(圖1)。(1)海洋生態文化景觀區(蘆渚鷗鳴):位于項目北部,在這里集中了大量的原生態紅樹林,是項目的主要觀賞區域,是整個規劃最為復雜和結構最為完善的岸段,也是紅沙環海岸整治的亮點。采取科學的方法對現有的紅樹林進行保護、恢復和重建,并且充分保護和吸引鳥類的繁殖,增加紅樹林區域的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提升紅樹林區域的吸引力。通過在紅樹林之間架起木棧橋,交匯處適當擴展,讓游客停留休息,行走在茂密的紅樹林,沉醉于原生態的氣息中。規劃配套設計海洋生態廣場和觀海廣場,廣場設計以海浪和粼粼波光為主要設計元素,以藍白為主色調,雕塑小品以抽象海洋生物為主,突出海洋生態文化。(2)海島潟湖游賞區(花影醉魚):該區位于項目區中部狹長地帶,3個小海灣及退化的紅樹林是本岸段的突出特征,區內主要有一個海島———馬嶺島和部分帶狀紅樹林。作為項目的生態景觀廊道,規劃著重恢復本區紅樹林植被以及馬嶺島上植被物種多樣性,增加草海桐、三角梅等植物,美化海島。在馬嶺島的西側修建木棧橋,便于位時讓人親近海島,深入西灣觀景。在馬嶺島東南側規劃一處人工沙灘,還原防城港濱海城市的特色景觀,可讓游人光著腳丫玩沙嬉戲,滿足人們親水的天性。在中部,利用一塊凹入規劃建設用地的紅樹林區域,通過自然的置石駁岸進行圍壩清淤形成人工潟湖,湖花相映,形成花影醉魚般景象,恢復濕地生態。(3)漁家文化展示區(濱海漁歌):在此區域中充分利用線性空間的延展性和連續性,以濱海漁歌文化為主題,主要設計原型為漁船,通過漁具、漁家村居打魚歡慶等抽象建筑小品進行組合,運用道路、廣場、景觀亭等元素進行景觀空間組織。通過蜿蜒曲折的道路,與周邊魚形狀的草地相映成趣,猶如一條條魚兒在海里暢游。(4)海濱休閑活動區(碧海椰風):該區位于項目區的最南部,靠近城市居民區,規劃定位將該區打造成為供市民觀海休閑的活動場所。以亞熱帶植物景觀為主,運用帶狀的空間布置若干個濱海觀賞點,并用綠色走廊加以串聯,形成綠色的鏈珠。沿海堤岸以緩坡式為主,在坡岸邊緣種植水生植物,搭配種植耐水及喜水的喬木和灌木以形成立體層次豐富的生態海岸景觀。

    3植物配置與植被恢復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app|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