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英語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眩暈;病因;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528-01
1 眩暈常見原因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眩暈及平衡障礙發生率在不斷增多,現對80例老年人及老年前期眩暈的常見病因進行討論。
1.1 臨床資料 選取80例住院老年患者,年齡在65-90歲,其中,男60例,女20例。眩暈的性質:中樞性眩暈77例,周圍性眩暈3例;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占92%。本組患者除有眩暈癥狀外,多數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癥狀。60例高血壓患者中,合并肢體麻木、顏面及口唇麻木、輕癱偏癱等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者41例,有頸椎病臨床表現者19例。
1.2 病因討論 眩暈病因復雜,動脈粥樣硬化為老年患者中常見病因的占82%,尤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最為多見,其中60例伴有高血壓。老年眩暈常合并高血壓病、頸椎病及腦梗死(多為基底節腔隙性梗死)。分析表明,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頸椎病是造成老年人眩暈常見病因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誘因作用下,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往往加重病情,常易反復,持續時間長,而單一的病因在老年患者中較少見。
2 健康教育的應用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逐步從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向以人為中心的護理觀轉變。患者健康教育的規范化、程序化也隨之得以充分體現[1]。
2.1 人院宣教 護士應幫助患者盡快地適應醫院的環境,穩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宣教內容要包括:介紹病區環境、各種設施、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科主任、護士長及各項規章制度。
2.2 住院教育 使患者了解眩暈的防治知識,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
2.2.1 疾病知識 逐步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特點、病因、臨床表現、目前病情、治療和護理方案,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2.2.2 心理指導 眩暈輕重程度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心理反應,主要有恐懼、焦慮、緊張、對病區環境不熟悉、擔心疾病的預后及經濟負擔。護士應主動熱情和患者交流,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消除思想負擔,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主動與患者交談,使患者心情舒暢。做好各項基礎護理,使患者感受到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向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工作應認真負責,態度和藹,取得患者的信賴。
2.2.3 觀察病情 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脈搏、頭暈和血壓的變化。如發現血壓持續升高、視物模糊、肢體麻木、惡心、嘔吐,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嘔吐時立即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嘔吐物,并記錄嘔吐物的量和嘔吐次數,可針刺內關、合谷。告訴患者常用藥的名稱、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按醫囑服藥,切不可漏服或自停自減。
2.2.4 飲食指導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煙酒、油膩、之物。嘔吐嚴重者建議暫時禁食,嘔吐停止后可進半流食和軟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治便秘,必要時服緩瀉劑。
2.2.5 起居與行為指導 患者病室宜安靜舒適,避免噪聲,空氣新鮮,室內光線以柔和為宜。患者宜休息,勿煩勞。不要晃動患者的床鋪、坐椅。患者不要做即刻旋轉、低頭、久蹲等動作,防止頭暈加重。眩暈發作時立即臥床休息,閉目。生活要有規律,保證睡眠質量。
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養生保健、未病先防”的理念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2]。健康教育能明顯提高患者對健康相關行為的認知程度,有利于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老年患者眩暈較常見,但多數患者由于缺乏對病因及相關知識的了解而易產生緊張、焦慮,導致心理壓力過大,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在臨床工作中,良好地實施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護士應該在充分掌握疾病知識的情況下積極地進行宣教,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能夠配合治療及護理,以期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胡蘋,張德榮.冠心病護理中的健康教育[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5,13(1):62.
[2] 李越藝,金林紅,程華麗.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對中風病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7):1263―1264.
作者簡介:
一方面,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采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三、四班的同學雖然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教授《》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如何詢問和回答時間”,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當講到“half”和“quarter”時的時候,我通過畫圖,用數學上的“圓”來加以充分形象的講解和此文來源于說明。這樣學生就形象地明白了這兩個單詞,學生聽懂了,也就顯得頗有積極性。因此在練習”what’sthetime?it’s……”的句型時,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特別是對英語這門學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難的外語來說至關重要。
聽課也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新老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聽課的主要對象是我們組的優秀老師的課,同時也聽其他老師的課。本學期,我聽了二十多節課,我的收獲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聽完課之后,把教師們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后對我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他們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優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在三班和四班,我把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我采取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方法,當然不能操之過急,并且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我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靜下心來學習。我想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英語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口語操練時,我充分利用有效時間,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精講多練是我采取的另一個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方法。在課堂上,我少講精講,讓每位同學做好筆記,掌握知識重點難點,然后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練習加以鞏固,課后留有適當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練習,這樣通過精講,多練,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在練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同時,我又讓每位同學準備一個錯題本,在我每次評講習題的過程中,把他們易錯的習題和知識點重點記在錯題本上,以便于平時有重點地去記憶和理解。事實證明,這一方法切實可行,也行之有效。
首先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自然會用更多的時間鉆研。因此,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利用直觀教具、動作、表情和玩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樂于學習。而且,教學中必須做到讓學生明白,會用,反復練習句型和單詞,提高水平,進行生動活潑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從愉快的情景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要特別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
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明白每課的句型結構,懂得它的規律,會用學過的單詞使用新句型對話。對話中照顧各層次的學生,做到難易得當,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對話反應能力。每課講授完后,要求學生必須會背,會默寫單詞,會回答對話練習。
英語的學習是狠抓句型及單詞,在班級選出讀音規范的科代表,由教師指導培養好科代表,使學生不知不覺鞏固所學習的單詞;在家里利用睡覺前和起床前十五分鐘時間有計劃有序地讀書和背誦單詞。要求每天學生聽寫規定十個單詞,必須做到完全正確。既要學習新知識,又要鞏固舊知識,得到兩面照顧,不能松懈。保證所學的單詞的正確記憶,為對話練習及書寫打下基礎,保證單詞的正確性,提高聽力的準確性。除抓句型及單詞外,還要為學生區分易混、易錯的地方,使學生心中有數,提高叛斷應變能力。
【關鍵詞】 眼角膜,青年;老年;應力松弛
根據國內調查,在我國致盲原因中,角膜病居第二位〔1〕。目前我國因此病致殘、致盲者居高不下,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當前有效復明手術為角膜移植,多數患者可以通過角膜移植復明,但因為角膜移植供體材料匱乏,許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因此學者們試圖以異種角膜和人工角膜作為角膜移植物的替代物。無論是以異種角膜還是以人工角膜作為人眼角膜移植的替代材料,首先要解決生物相容性的問題,還要了解替代材料的生物力學特性。以往的研究多以青年尸體和動物眼角膜為研究對象,多以眼角膜的一維拉伸實驗居多。關于青年與老年人眼角膜應力松弛對比實驗分析鮮有報道。本文對青年與老年尸體新鮮眼角膜進行應力松弛實驗,得出青年與老年尸體眼角膜的應力松弛數據和曲線、應力與時間的變化規律,以歸一化分析的方法建立青年與老年尸體眼角膜的應力松弛函數方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采用志愿捐獻的角膜供體,角膜移植后的16個眼角膜剩余部分;青年組8個標本,均為男性,年齡28~39歲。老年組8個標本,均為男性,年齡62~70歲。收集于吉林大學第三醫院,病人知情同意。實驗前標本置于營養液中,置于4℃冰箱中保鮮。
1.2 儀器設備 日本島津制作所生產的電子萬能試樣機,讀數顯微鏡為長春市第三光學儀器廠生產。
1.3 方法 標本取出后2 h之內上機實驗。首先以讀數顯微鏡測量標本的長度、寬度和厚度,試樣長8.0~8.2 mm,寬2.42~2.44 mm,厚1.20~1.24 mm。人眼角膜為生物黏彈性材料,所以必須對標本進行預調處理,本實驗按參考文獻〔4〕的方法對每個標本進行預調處理后實驗。分別將兩組標本裝入軟組織拉伸實驗夾具內,與裝有pH7.4生理鹽水的有機玻璃槽連接,之后與試樣機上、下夾頭連接。試樣機帶有-30℃~250℃環境溫箱,本實驗在(36.5±0.5)℃的溫度下進行。以0.1%/s的應變增加速度對標本施加應變。當青年組應變達到0.30%,老年組應變達到0.25%,應力達到3.10 mPa時,使應變保持恒定。應力隨著時間的改變不斷下降。計算機程序設定從時間t采集數據,每10 s采集1個數據,采集40次,之后每136 s采集1個數據,采集50次,共采集90個數據。達到設定的時間7 200 s時,計算機自動輸出實驗數據和曲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完全隨機分組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應力松弛曲線與歸一化應力松弛函數曲線擬合 青年組與老年組應力松弛數據各取20個點進行曲線擬合,見圖1;青年組與老年組歸一化應力松弛函數數據各取20個點進行曲線擬合,見圖2。青年組7 200 s應力松弛量為0.70 mPa,老年組眼角膜7 200 s應力松弛量為0.52 mPa。青年組眼角膜7 200 s應力松弛量大于老年組眼角膜,差異顯著(P
圖1 青年與老年組眼角膜應力松弛曲線圖2 青年與老年組眼角膜應力松弛歸一化曲線
2.2 建立歸一化應力松弛函數方程 應力松弛曲線是以對數關系變化的,因此設:
G(t)=1 t=0
clnt+d t>0 (1)
式中c、d為待定常數
令φ(c.d)=∑ni=1〔G(t-G實〕i2
則φC=0 φd=0 即:
c∑11i=1ln2t+d∑11〖〗i=1lnt-∑11i=1G實lnt=0
c∑11i=1lnt+∑11i=1d+∑11i=1G實=0 (2)
將實驗數據代入(2)式解出各組的c、d值,將c、d值代入(1)式得出各組眼角膜的應力松弛函數方程:
青年組G(t) 1 t=0
-0.026 9lnt+1.015 5 t>0 (3)
老年組青年組G(t) 1 t=0
-0.021 1lnt+1.020 0 t>0 (4)
(3)、(4)式代表青年與老年眼角膜的應力松弛特性。
3 討 論
山田博〔2〕對人眼角膜進行了力學特性研究。董心等〔3〕通過實驗建立國人青年尸體眼角膜的一維本構方程。趙梅生等〔4〕對國人青年尸體眼角膜進行了應力松弛、蠕變實驗研究,得出了眼角膜的應力松弛、蠕變數據和曲線。本實驗結果表明,青年組7 200 s應力松弛量為0.70 mPa,老年組眼角膜7 200 s應力松弛量為0.52 mPa,應力松弛最初600 s變化較快,之后應力緩慢下降,達到7 200 s時應力松弛曲線基本達到平衡,應力松弛曲線是以對數關系變化的。人眼角膜在松弛初期變化率較快,說明人眼角膜內固有的膨脹壓與局部的壓力致水分向外溢出的速度快,隨著眼角膜內壓不斷溢出,其固有的膨脹壓與局部的壓力差減少,因此后期曲線比較平緩,最后達到相對平衡。人眼角膜為非線性黏彈性固體生物材料。從眼角膜的結構上看,基質層占眼角膜厚度的90%,由于角膜的上層和內皮層都不能承受載荷,故一般認為基質層是承受載荷的主要部分,前、后彈力層和基質層的主要構成材料為膠原纖維。膠原纖維是一種類韌性材料,使膠原組織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眼角膜為了適應生理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具有良好的應力松弛力學特性。老年眼角膜由于年齡的原因膠原纖維老化、變脆,韌性降低,脆性增加,所以其應力松弛力學特性發生變化。
以往的眼角膜力學特性研究多以一維拉伸和以動物眼角膜實驗居多,很少以青年和老年人眼角膜為研究對象。本實驗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以青年和老年人眼角膜為研究對象進行應力松弛實驗,得出青年與老年眼角膜的應力松弛力學特性指標、應力與時間的變化規律、應力松弛函數方程更具有理論意義和臨床價值。由于標本有限和生物材料個體差異的限制,實驗數據有一定的離散性,但對臨床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貴通,岑人經.生物力學研究和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421.
2 山田博.人體的強度與老化〔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16970.
【關鍵詞】健康教育;門診患者;應用效果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慢性疾病的多發,造成門診老年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加上老年患者到疾病和藥物的知識了解不高,耐心不夠,總想一針就能治愈,大大降低了治療依從性,從而延誤病情。而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性教育活動,其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1]。近年來,健康教育已在大型醫院開展,被護士和患者接受,對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本研究就此,在我院門診老年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80例連續靜脈輸液3天以上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62-78歲,平均年齡為66.4±4.6歲。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60-78歲,平均年齡為67.1±3.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基礎疾病等無顯著性差異,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輸液和護理,嚴格按照醫囑進行。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2.2.1個體化教育[3]患者入院后,進行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輸液前詳細介紹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療的目的。針對此病的一些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的教育預防,引起患者重視,糾正患者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飲食上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講解時語氣、態度要和氣,詳細解答患者的疑問。
1.2.2.2集體教育[4]在患者輸液的過程中,利用電視專題以及講座等教育方式,對常見的疾病、預防、飲食等角度進行宣傳。說明輸液過程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包括拔針后的預防壓迫止血。患者可能在靜脈注射治療的同時,可能需要口服用藥,此時需要講解如何服藥,服藥時間以及藥物的保管等。同時介紹如何進行自我的保養。
1.3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χ±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設定顯著性水平為P
3討論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服務質量的要求逐年上升[5]。實施健康教育是防范醫療事故的主要手段。由于門診注射患者病情復雜,人口流動性大,注射時間短,患者各種需求不一樣。實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6]。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自身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通過健康教育后治療依從性大大提高,與治療前和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曾偉嫻,古惠英,姚嘉萍.專職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4):64-66.
[2]高娟,荊朝霞,尚亞麗.視頻鼻咽鏡下護理健康教育的實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7):634-635.
[3]鄭詠梅.健康教育在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2,9:133-134.
[4]趙志萍,時兢,李虹,等,健康教育在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7):1761.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護理
老年高血壓屬于一種臨床上相對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由于其發展比較緩慢,導致大部分患者在確診之后均伴隨著一系列的并發癥[1]。大量的調查以及研究表明,即便是有效的降壓藥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預防不良并發癥的出現,但是在治療效果上仍然有著諸多不理想之處,而在護理過程中加入系統性、科學性的健康教育,則更加能夠對老年高血壓的治愈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了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58~85歲,平均年齡在68.9歲,患者的病程一般在5個月~3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及到的規范和標準,其中排除了意識障礙、精神疾病以及各種原因導致患者無法接受或者理解健康教育指導的患者。
1.2診斷標準 高血壓:收縮壓大于等于140 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 mmHg一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 mmHg~15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99 mmHg 二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 mmHg~179 mmHg和(或)舒張壓100 mmHg~109 mmHg 三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大于等于180 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110 mmHg治療顯效:①患者的收縮壓降低20mmHg以上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并且達到正常值范圍之內。②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以上。治療有效: ①患者的收縮壓降低10mmHg,舒張壓下降不足10mmHg,但已達正常范圍。②患者的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和(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Hg,但未達正常范圍。治療無效:患者治療一段時間之后,未達到有效標準,病情也未出現好轉。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了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如果健康教育前后之間的差異P
2護理中的健康教育
2.1高血壓基本知識的宣傳 有些高血壓病患者,由于他們對高血壓的基本知識、誘發因素、具體診斷指標、形成機制、臨床表現以及分級標準等認識比較匱乏,與此同時患者以及家屬對相關方面的知識以及治療方法理解不深刻,導致血壓控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應當選用比較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對患者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與老年高血壓有關的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生活方式
2.2.1合理的控制體重 大量的研究發現,肥胖已經逐漸成為引發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隨著患者體重的增加,其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隨之增加,尤其是男性患者表現的尤為嚴重。一般男性患者超重25%之后,會導致其收縮壓升高18%,然而體重降低25%之后,其收縮壓會隨之降低10%。這就要求老年高血壓患者適當的控制自己的飲食,保證自身的體重處于合理的范圍之內,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2.2.2遵守飲食的基本原則 除了注意上述飲食方面的問題外,還要求患者遵守最基本的飲食原則,多食用低脂低鹽的飲食,可以有效的緩解高血壓及相關的并發癥。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壓患者大多存在便秘的現象,而排便過程中極易導致患者的血壓升高,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誘發心衰。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最好多食用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和蔬菜,同時魚類、水果、海產品等食物也是不可缺的。
2.2.3血壓的監測 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當定期對患者的血壓予以監測,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確診之后具有一定的伴隨性,所以,要求患者在出院之后也應當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來對自身的血壓情況實施監測以及分析。
2.2.4用藥指導 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屬于慢性疾病,尤其是一些中度以上的患者,這些患者終身需要采用藥物的方法予以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的向老年患者講解堅持服用藥物的意義,詳細介紹藥物的名稱、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并且還應當促使患者對服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加以了解及掌握。
2.2.5心理指導 老年高血壓患者基本上均存在抑郁、焦慮和敵對的負面性心理情緒,導致大多數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療。因此,為了更好的幫助患者穩定情緒,而且愿意接受醫院的治療工作,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適當的給予他們鼓勵,以更好的幫助他們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2.2.6運動指導 幫助老年高血壓患者做一些適當的運動,不但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增強個人體質,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體重,這些均對患者血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可以指導老年患者打太極拳亦或是散步,都要堅持做3次/w,控制在20~60min/次,如果患者運動之后出現了心悸癥狀,務必要及時停止運動。患者每次的運動強度控制在輕微出汗、略微疲倦為宜。
3 結果
3.1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識 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加入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對高血壓常識認知程度、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以及情緒自我控制方面的變化明顯好于健康教育之前,并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變化情況 通過對所有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得知,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得到明顯的改善,并且健康教育前后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見表2。
4討論
高血壓屬于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并且是由多因素共同誘發引起的,在老年人中尤其多見,其臨床表現、發病機制以及治療方法等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2]。調查發現高血壓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治療的過程中,加入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這些對于患者日后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3]。本次研究中的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了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對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高血壓常識認知程度、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以及情緒自我控制方面的變化進行了對比與分析,結果證實健康教育對患者的康復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并且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另外,健康教育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因而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融入健康教育,以便于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李新輝,杜文娟,毛曉潤.基于標準化護理語言的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家庭訪視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7(27):173-174.
【關鍵詞】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其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在我國,近年來呈增長趨勢。加強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復發率、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觀察健康教育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科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60歲以上再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2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男44例,女22例;年齡64~89歲,平均76歲;觀察組中男42例,女24例;年齡62~90歲,平均76歲。
1.2 方法 兩組治療方案及一般護理方法相同,對照組:住院期間未做特別的指導,僅出院時口頭告知出院后用藥及定期隨診。實驗組:患者入院即發放健康教育處方,處方內容包括:冠心病的一般知識、患者應保持的心理狀態、飲食習慣、吸煙的危害性、癥狀處理、疾病過程、保健盒的使用及康復活動等等,同時,結合口頭衛生宣教、科普板報知識等以加深健康教育處方對患者的影響,使患者在短期內掌握冠心病的健康知識。兩組患者病情穩定,自覺癥狀基本消失后出院,出院時再次口頭告知出院后用藥及定期來院隨診等注意事項,出院后隨訪1年。
2 結果
對照組在近1年內住院2次者44例,住院3次者14例,3次以上者8例。觀察組中近1年內住院2次者10例住院3次者48例,3次以上者8例。
3 討論
冠心病發病雖然與遺傳有關,但更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所導致的疾病。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治療手段。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門診隨訪過程中,并沒有能夠拿起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二級預防的工作做得遠不夠徹底。通過教育使患者了解認識疾病及其危險性,如何預防是防治冠心病的基礎。對健康教育的建議:①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上的變化,新老疾病的困擾使老年患者產生了失落感、懷舊感、孤獨感、憂郁感。掌握老年患者這些心理特點是進行健康指導的基礎;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較弱,在健康教育中應該更加細致耐心;在職患者保健措施實施差,應該想辦法鼓勵或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堅持自我保健活動;②重視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最終建立健康的行為;要明確增加知識只是第一步,而改變行為則是最終目的,即所謂的“知、信、行的統一”;③護士應當在健康教育中充分發揮主要角色作用[1]。
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患者或健康人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教育的評價者,是一種雙向的交流過程。責任護士為及其重要的教育者,其內容包括:入院宣教、飲食指導、休息及活動指導、用藥指導、各種檢查和監護指導、心理指導、出院指導。為了讓患者掌握所教內容,根據老年人聽力、視力、記憶力差的特點,采取了多種形式和方法:如選擇最佳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個別的面對面的交談;同房病友集中講述,利用典型的患者給患者講述;利用宣傳欄、健康教育小冊子、小卡片、圖書、圖文像冊等進行教育,激發了患者的學習興趣[2],也收到了滿意的學習效果。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給患者進行教育時,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要有耐心和責任感,要有充足的時間,要經常深入病房檢查學習的效果,要經常學,反復學,不要忽視家庭成員及陪護的教育,特別是要針對每個患者復發的原因進行具體的指導,防止再復發。
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保證,可以看出,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強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了家庭支持系統的作用,保持了病情的穩定和良好的情緒。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活動量及活動耐力增加,急診率、復發率、死亡率降低,生存質量提高。總之,廣泛深入開展整體護理,進行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減少老年冠心病復發,提高生存質量的最佳方法和途徑。但如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3]。
參 考 文 獻
[1] 白麗濱,陳秀麗.冠心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現狀.護理管理雜志2006,2(6):215-217.
【摘要】目的 探討社區健康教育對老年腸梗阻的發生的影響,以供臨床參考。方法 對我院負責的兩個社區各110名老年人分別給予不同干預措施。A社區老年人,僅對老年人進行資料的登記和隨訪,為其定時測量血壓等常規的體檢方法。B社區老年人,除進行常規的體檢外,針對老年人便秘情況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觀察兩社區老年人護理干預3年內發生腸梗阻的例數和便秘情況,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B社區老年人便秘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發生腸梗阻例數僅為3例,占2.73%;A社區老年人便秘情況無明顯變化,3年內發生腸梗阻11例,占10.00%;B社區老年人情況明顯優于A社區,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社區老年人中加強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便秘情況,避免腸梗阻的發生。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腸梗阻;老年人;便秘
腸梗阻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其未外科急腹癥,可能由于各種原因所引起。疾病一旦發生,會發生電解質和體液的消失,引起腸壁的循環障礙,出現腸道的壞死和感染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休克、毒血癥和死亡等[1]。老年人由于機體的各個系統功能減退,容易發生便秘等情況,因此腸梗阻的發生率也較高。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便秘情況,需要從多角度調節老年人的生理情況。我院護士在對社區老年人加強健康宣教,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便秘情況,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管理范圍內A、B兩個社區進行本次試驗。隨機選取每個社區內110例老年人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A社區110例老年人,其中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齡在61~74歲之間,平均(68.11±3.39)歲;合并癥包括高血壓13例,糖尿病11例,心血管疾病9例,肺部疾病4例;既往發生過腸梗阻者8例。B社區110例老年人,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齡在62~75歲之間,平均(68.74±3.71)歲;合并癥包括高血壓14例,糖尿病10例,心血管疾病10例,肺部疾病5例;既往發生過腸梗阻者7例。兩社區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合并癥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社區老年人,僅對老年人進行資料的登記和隨訪,為其定時測量血壓等常規的體檢方法。B社區老年人,除進行常規的體檢外,針對老年人便秘情況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觀察兩社區老年人護理干預3年內發生腸梗阻的例數和便秘情況,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便秘改善判定標準:顯效:老年人排便無費力感;排便次數增加;糞便松軟;無甘油等藥物使用。有效:老年人排便費力感有所減輕;排便次數較以往增加;糞便較為松軟;偶爾使用甘油等藥物。無效:患者便秘情況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加重。
1.3 健康宣教內容: 護士向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家屬,詳細進行飲食的指導,囑老年人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增加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分。盡量多進食谷類、水果、菠菜、韭菜、芹菜等[2]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蔬菜烹飪時使菜變軟,易于老年人咀嚼。飲食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適量增加脂肪類的食物,起到潤腸的作用。每日飲水量在1500ml~2000ml之間[3],在清晨晨起后飲一大杯水。
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方案,如散步、跑步等。在用餐后可進行半小時左右的腹部按摩,將手掌面平放到腹部,沿著肚臍周圍順時針旋轉10~20圈,隨后左右搖動腰部,以促進腸道蠕動。
囑老年人生活規律,養成定時的排便習慣。由于餐后多會引起胃腸反射,因此在餐后30min如廁[4],可能會緩解便秘。如廁時選擇高度適宜的坐便,或用小凳子輔助。
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多與老年人交流和溝通,以了解其內心的焦慮、抑郁等狀態。同時針對性地給予護理干預方法,體貼老年人,多給予安慰。告知嚴重的不良心理狀態會引起老年人出現便秘等情況。為老年人尋找各種生活的樂趣,如養花、養魚等,鼓勵其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中,積極樂觀地生活。
此外,護士還可根據老年人的便秘情況選擇一些治療方法。如穴位按摩、通便劑或灌腸等方法。在便秘嚴重者中酌情使用。但要避免引起藥物的依賴。
老年人一旦出現有糞便的嵌頓,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不可拖延病情,以耽誤治療。
1.4 數據處理: 將數據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B社區老年人便秘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發生腸梗阻例數僅為3例,占2.73%;A社區老年人便秘情況無明顯變化,3年內發生腸梗阻11例,占10.00%;B社區老年人情況明顯優于A社區,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社區老年人便秘情況和腸梗阻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腸梗阻是臨床的急危重癥,其一旦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對老年人便秘情況進行改善,是避免老年人發生功能性腸梗阻的主要方法。我院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加強健康知識的宣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便秘情況,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姜曉林. 腸梗阻臨床診斷與治療體會[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 (15) :85
[2] 呂國鳳. 便秘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調查[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07, 5 (2):119-120
[3] 童志敏. 老年腸梗阻患者276例的綜合治療與細化護理[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09, 15 (3):286-289
[4] 羅祝梅,鄧愛華,鄧淑德等. 功能性便秘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導[J]. 當代護士(學術版), 2005, (6) :92-94
關鍵詞:老年病;補腎化瘀方;名醫經驗
鄭清蓮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名中醫,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陜西中醫學院畢業后,又師承于全國首批有獨到專長的老中醫專家劉茂甫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工作30余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老年人各臟腑功能減退,應急及適應能力降低,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防治老年病,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
我與鄭老師跟師臨證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她用補腎化瘀方治療老年病療效顯著,在辨證用藥方面均有獨到之處,故將其臨床經驗總結于下,與同道共享。
1 病因病機
老年人存在著生理性腎虛。《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從40歲開始,"腎氣漸衰,發墮齒槁",到64歲,"天癸竭,精少",形體逐漸衰老,出現各種老年形態,這種現象屬于生理性變化,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生長與這種規律相符。老年人逐漸出現著生理性腎虛。隨著年齡的增大,腎氣衰竭更加嚴重,到了90歲,正如《靈樞?天年篇》所說"腎氣焦",肝、心、脾、肺四臟及經脈元氣更加空虛。
老年人以性及生殖功能減退、軀體變矮,腰彎背駝,不能久立,行動遲緩,易于骨折,健忘癡呆,面焦形損,耳鳴眼花,發墮齒槁,腰膝酸痛,疲乏喘息,尿后余瀝,易感風寒或五心煩熱,夜不能寐,形寒肢冷等陰虛、陽虛表現為其主要特征,而這些表現多為腎虛的癥狀。
老年人存在著生理性腎虛。腎虛不但可使人體出現衰老表現,而且還可使各臟腑功能失常,出現各臟腑功能減退的癥狀。
腎精氣虛使人體各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紊亂,以致血瘀、痰瘀、火熱等邪內生。腎陰虛則火旺,火熱煎熬津液,煉津為痰,形成痰郁、灼傷津液,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血瘀;腎陽虛則不能溫化,津液、血液不能溫運,則出現血瘀、痰瘀。
瘀血、痰飲形成后,則作為病理產物停留于體內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阻滯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并相互作用,產生各種變證。
痰瘀、血瘀郁結體內日久則可出現化火等六郁之證,偶遇外因(如情緒波動等),則出現變證,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心胸憋悶、疼痛等腦中風和冠心病等病發生。
鄭清蓮教授基于以上理論,認為老年人存在著生理性腎虛,及腎精氣虛衰引起各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瘀血、痰飲,并可郁久化火,瘀邪內生。
2辨證論治特色
鄭清蓮教授根據老年病的病因病機是腎虛兼瘀,在臨床上采用補腎化瘀法治療老年病。
補腎化瘀法,是根據老年病腎虛兼瘀的病因病理改變而設立的基本治法。瘀是在腎虛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補腎就是扶助正氣,化瘀則為驅除邪氣。
鄭清蓮教授補腎化瘀法治療老年病承襲于劉茂甫教授治療老年病的經驗。劉茂甫教授基于明代《攝生眾妙方》之方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覆盆子)去覆盆子加女貞子、丹參、山楂、何首烏而組成益腎飲,是劉茂甫教授創立的補腎化瘀治療老年病的代表方劑。
鄭清蓮教授在此基礎上化裁,形成補腎化瘀方,臨床上加減運用獲得了顯著療效。補腎化瘀方(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五味子羊藿生黃芪丹參)全方共七味藥,旨在簡明精妙,補腎益精活血化瘀,直達病所。主治老年人腎精不足,痰瘀阻滯引起的頭昏健忘,眩暈耳鳴,視物不清,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減退,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浮肢腫,舌質紫黯,脈沉或沉細或沉弦等癥。此方常用于血液粘稠度高,高脂血癥,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但都比較輕,中醫辨證腎虛證明顯,并有血液瘀滯之證。方中枸杞子補腎益精、丹參活血化瘀為主藥;女貞子、菟絲子均甘平入腎經,有補腎益精滋陰壯陽之效,五味子五味皆備,入腎有固精養髓之功,助君藥納氣固精,助陽滋陰,羊藿補腎陽,辛能散結,甘能緩中,溫能通氣行血,助君藥扶陽之力,一則補后天之氣,氣血生化有源,以滋養腎精,二則充實腎之元氣,以溫煦激發各臟功能;眾藥相得益彰,共助補腎益精,活血化瘀。全方藥少而效宏。
鄭老師認為,臨床上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做到辨證論治,隨癥加減,靈活運用。加大黃、白茅根,治療老年人慢性腎功能衰竭;加白茅根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加葛根、天麻治療頸椎病;加黃精、黃芩、黃柏治療糖尿病;加天麻、鉤藤、夏枯草治療高血壓;加杜仲、川斷治療卵巢早衰、不孕、功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婦科疾病。
2典型病例:
宋某,男,81歲,退休干部。于2011年1月20日以"腎功能不全10月,雙下肢水腫1月"之主訴首診。當時患者訴10個月前化驗發現血肌酐高,176.8umol/L,用西藥開同和腎衰寧治療10個月,效果不佳,腰部酸困,1月來,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形寒肢冷,夜尿頻多,尿中有異味,大便不暢,舌黯紅,苔白膩,脈沉細。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1年,高血壓病史20年。門診查血壓130/80mmHg,腎功能:尿素氮9.0mmol/l,肌酐193.7umol/l,空腹血糖6.18mmol/l,尿酸286.9umol/l。西醫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損害,慢性腎功能衰竭,氮質血癥期。中醫診斷:水腫,腎陽虛損兼有血瘀濕瘀。治法:溫補腎陽、化瘀泄濁。方用:自擬溫腎化瘀泄濁湯(補腎化瘀方加味):菟絲子15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五味子9g、羊藿9g、黃芪30g、丹參30g、大黃15g、車前草15g、白茅根15g。6付水煎服,1劑/d,囑患者定時定量服用降壓、降糖藥,低鹽低脂飲食,適當增加運動量。
2011年1月28日復診時患者雙下肢水腫減輕,腰膝酸困、畏寒等腎陽虛明顯減輕,大便1次/d,舌脈同上,繼用上方14付。
2011年2月15日,雙下肢水腫及尿頻明顯緩解,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細。門診復查腎功能:尿素氮9.1mmol/l,肌酐142.3umol/l,空腹血糖7.3mmol/l,尿酸294.0umol/l。原方中大黃改為12g。
服藥2月后,患者精神佳,雙下肢水腫基本消失,大小便正常,舌黯紅,苔薄白,脈沉細。門診復查腎功能:尿素氮8.8mmol/l,肌酐135.2umol/l,血糖5.58mmol/l,尿酸308.2umol/l。繼用上方大黃仍為12g,囑患者堅持服藥,定期復查。
服藥3月后,患者無特殊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門診復查腎功能:尿素氮6.9mmol/l,肌酐118.6umol/l,空腹血糖5.51mmol/l,尿酸299.7umol/l。糖化血紅蛋白:5.7%。血壓130/80mmHg。至此患者共服中藥100副,腎功能恢復到正常范圍,血糖、血壓控制穩定。囑患者繼續服用中藥原方,1月后再次復查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