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閱讀教學的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讀教學的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教學的反思

    第1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 高中英語 任務型閱讀教學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認為,運用任務型教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起到優化課程教學過程和方法的作用,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通過設計閱讀教學任務的模式來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更能夠發揮好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任務型閱讀教學更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閱讀學習模式,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更應該用反思的眼光來審視當前任務閱讀教學,以期增強閱讀教學效果的作用。

    1.依據學習差異,優化任務問題設計

    閱讀學習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差異性。這也就是說,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從學生的閱讀理解基礎出發,注重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思維能力的培養,一定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發展需要。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學習差異出發,優化任務設計更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學習差異來優化任務教學,一方面,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讓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我認為,首先,要注重學生自主閱讀方法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整體閱讀和理解感知。其次,應允許學生有自主閱讀和思考探究方法的選擇,讓學生在彼此多元化的學習方法選擇中加深多語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最后,應尊重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像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模塊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運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運用文本詞匯概括文章表達大意。其次,要求學生思考:①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two medicines in the article?②Do you think the two medicines so important to our health?最后,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差異就自己的學習感悟運用適當的形式進行表達,以此來優化任務問題設計。

    2.注重多樣探究,優化任務閱讀過程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能夠運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閱讀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夠有效地優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思考探究過程。我認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滿足他們的學習發展需要。

    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多樣探究,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方法得到更為有效的體現。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大膽質疑,進而發揮好團體學習的作用,運用好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文化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掌握大意的前提下,與同桌進行討論、小組學習探究、交流爭鳴,以培養他們正確的閱讀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

    像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Reading: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教學中,圍繞閱讀探究任務,我鼓勵學生:首先,運用自主閱讀的形式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其次,要求學生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思考:Why did people make the underground?最后,鼓勵學生就自己的合作探究情況予以表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

    3.豐富感悟思維,優化閱讀發展創新

    任務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完成任務,更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發散性思維,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學習知識和技能,滿足他們的學習發展需要。這也就是說,注重學生感悟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展創新精神。

    因此,注重閱讀延伸任務,就是要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適當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發展創新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創新之處予以充分肯定,使學生的這種主動探究和學習感悟成為一種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是提高閱讀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更是幫助學生構建明確閱讀學習目標和合理知識結構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運用好反思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更利于在優化閱讀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錦霞.高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反思[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3).

    [2]趙艷萍.用任務型教學法解決高中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D].首都師范大學,2005.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第1版.

    第2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摘 要:將課堂閱讀教學作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切入點,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努力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手段。筆者將結合在校教學經驗,對當前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反思;措施

    閱讀教學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議論文、散文還是科普性文章的閱讀,都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一劑良藥。如何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地實施下去,需要語文教師找到課堂閱讀教學的突破口,以領路人的身份引導學生步入作者所構建的文學世界當中,體驗字里行間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摯感情,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在當前教育背景下,課堂閱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

    1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反思

    1.1閱讀內容單一,閱讀材料有限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課本和現代文、古詩詞、戲劇類三種類型選讀課本,而實際的教學計劃迫于升學的壓力卻只涉及必修課本和古詩詞課本,這就造成了課堂閱讀內容單一的現狀,也造成了閱讀資源的浪費。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靈魂的讀本、雜志完全可以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例如讀者、特別關注等,應當引起語文教學小組的重視。

    1.2課堂閱讀教學目的不明確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受限于提升學生成績,課堂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受到總的教學目標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課堂閱讀教學進退兩難的情況:開展閱讀教學,教學計劃無法完成;不開展閱讀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課堂閱讀教學的目的往往也無法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服從于語文教學小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1.3學生忽視閱讀任務

    迫于各科學習的壓力和迫切提高成績的心理,學生往往會將閱讀任務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三大科和理(文)綜的學習上,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身為人師,我們也能理解;但事實是語文試卷中,閱讀分數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因此忽視閱讀學習,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答題能力,而且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2提高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2.1創建和諧的教學環境

    課堂閱讀教學要創造文章中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引導,創造出與文章相稱的文化背景來,用音樂、詩詞、設問等,讓學生與文章融為一體。例如,在教授《蘭亭集序》一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書法大家臨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融入教學情境中。

    2.2教師要從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課

    《人生》是路遙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說中的任務形象豐滿而又貼近現實。“他把眼前這個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較,感到他在這里不必縮頭縮腦生活”。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動,為什么他會有著這樣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業?教師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課,圍繞其內容設置幾個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展開深層次的討論。

    2.3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擁奶驕渴窖習,將閱讀作為每日任務去完成,改變以往學生被動聽課、被動做筆記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前熟悉作者寫作想要表達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師也要與時俱進,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對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并在每節課后進行課堂總結和自我反思,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

    3結語

    讓學生在高中就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學生會受益無窮。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激發起他們閱讀的興趣,進行自主式學習,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改革要“以生為本”,通過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艷敏.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實踐探討[J].語文建設,2016,(35):7-8.

    [2]蒲政倫.構建多元課堂教學情境激活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陳麗.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路徑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6,(15):167-146

    第3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1.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對很多初中院校的英語閱讀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很多英語教師都會將閱讀當做精讀來進行教學,首先會對生詞進行講解,然后補充詞組,再羅列出單詞的固定搭配,對整片文章句子語法進行分析。還有的英語教師會將閱讀當做課外閱讀來教學,教師主要是對文章重點的句子進行劃詞組,然后簡單地對答案。這些教學方法都比較陳舊,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不高,而且閱讀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很多初中英語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方式,而且沒有總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般比較死板,學生出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且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初中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時的研究不夠,學校也沒有對教師提出相應的改革要求,教學研究氣氛并不濃厚,教學缺乏改革的意識,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也不科學,學生閱讀量遠遠不夠。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學生閱讀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必須重視這閱讀理解的學習。教師應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要準備一些適合的閱讀教材,這樣才能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水平。

    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2.1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做好英語教材的編排工作,初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選一些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文章,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對教學的方法進行優化時,應以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為原則,還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2 加強對資源的開發

    初中英語閱讀材料很多,在選擇時應充分、合理的利用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現階段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點,購買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材。在追求個性的時代,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感或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閱讀材料。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大,在飲食、服裝、音樂、禮儀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區別,這可能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所以教師可以從這入手,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3 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教師采用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英語教學改革越來越多,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這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些閱讀的小技巧。比如學生在閱讀前可以先看題目,帶著問題閱讀,這可以更有目的性,學生每讀完一段也可以歸納總結段意,這些方法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有的學生在閱讀時,碰到生詞就會停頓,而且會停留在對詞句的分析上,這會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不利于提高英語成績。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應使學生了解處理生詞的方法,在閱讀時應注意積累方法,對于提問句式,應主要看回答的內容,學生應具有歸納整片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這有助于猜生詞的意思。在看到閱讀理解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再看一遍,從而找到關鍵的信息。

    2.4 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首先樹立學生閱讀的信心,然后教授其閱讀的常用方法,使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粗讀、跳讀以及細讀的用法。學生首先應粗略的瀏覽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據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對于無關的內容,可以直接跳過,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閱讀時還要順著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具有思辨的能力,只有掌握這些方法,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語閱讀的水平。

    2.5 采用多媒體教學

    第4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課堂教學 能力培養

    一、 理論依據與背景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避免在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倡導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要求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任務,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獲取語言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潛移默化的實現人格培養的過程。

    現行的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話題和充滿人文關懷的中心任務,各冊教材之間圍繞一個主線前后呼應,緊密聯系(如Home and Family, People and nature, ...), 適合于以話題和任務為主線組織教學。

    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 Book 9B Unit 2 Robots (Reading Robots at home I)為例,對這一節課的任務設計進行案例分析,闡述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完成任務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本課時是閱讀課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語言目標是讀懂話題內容,能理解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力目標是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情感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情感交流,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文生詞多,閱讀量大,如果采取詞匯、語法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在備課時精心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任務。

    二、 任務設置與完成過程

    Step 1. Revision

    Do you want to own a robot? Why? Encourage Ss to say as much as they can.

    任務1讓學生闡述希望擁有機器人的理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發揮合理想象,引用在Welcome to the Unit中學過的知識,盡可能多地說出機器人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這一任務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對生活也有不同的理解,人人都有話可說,會產生不同的答案。

    Step 2. Presentation

    1. Have a brainstorm. Now we know robots can help us in so many ways. Please tell me if robots can do the things correctly all the time. If not, what’s the reason? (virus, bad programs, use incorrectly ...)

    2. Close your books.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caused the problem.

    任務2讓學生猜測機器人出現故障的可能原因。學生初聽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對課文中沒出現但學生能自己歸納的、能夠成立的答案特別提出表揚。這里表述的發生故障可能原因給后面學生設計自己理想的機器人埋下了伏筆。教師及時、正確的評價對活躍學生思維、展現個性、增強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值得大家嘗試。

    Step 3. Practice

    1.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please read Paragraph 1 and 2.Try to find the details about the first person to own a robot.

    2. The robot brought many advantages to Mr. Jiang. Please read the text from Paragraph 3 to 5. If necessary, you can have a discussion, and then list the advantages.

    3. Mr. Jiang was happy with the robot. Unfortunately, the robot caught virus and caused many problems. Please read Paragraph 6. You can have a discussion, and then list the bad changes.

    4. The robot caught a virus, things started to go wrong. Please read Paragraph 6. Find what Mr. Jiang decided to do with it.

    任務3首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述Mr. Jiang個性、職業、需求等細節的句子;再閱讀課文,回答老師設置的問題,找出機器人給Mr. Jiang帶來的美好生活的詞句,體會他的愉悅心情;最后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找出給他帶來的困境以及他的無奈。鮮明地對比其中的變化,引起學生逐步對“要”還是不“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教師有意識地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層層遞進,把握課文,得到心靈的共鳴。

    Step 4. Discuss

    1. Read the text. If your robot goes wrong, what will you do?

    2. We can see that robots can bring many advantages yet they can cause many problems. Do you still want to own a robot? Why?

    任務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用自己的視角來分析如果自己也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分析現代科技產品正反兩方面的利弊,做出自己的選擇。學生對此類密切聯系生活的課文有興趣,他們有超出教師想象的視野,他們的想象力極其深遠、豐富,甚至有學生能夠根據前面提到的可能產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設計ideal robots的想法,鼓勵學生運用觀察、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可以使學生自我感悟語言功能;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能夠使他們產生極大的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取得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Step 5. Homework

    1. List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of having a robot.

    2. Design your own ideal robot.

    3. Say what you think of the idea.

    三、 教學反思

    1. 任務型教學強調了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思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深入。

    2.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生活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承上啟下,圍繞教學模塊,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創建一個個層層遞進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有利于素質培養。

    3. 任務的完成過程就是師生、同學互動的過程,通過互動進行人際交往、信息交流。在小組討論、分組辯論的活動中,老師應加強對基礎薄弱學生的指導,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不能讓他們成為看客,避免分組活動僅成為展示個別優生的舞臺。成功就是最大的激趣,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讓學生自我感受到本節課中知識掌握的情況,感受到進步和提高。

    4. 任務完成后,教師應及時進行評價,并及時進行德育滲透。拓展學生視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5.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也通過活動積極促進了英語語言學習和社會生活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第5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 有效性教學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豐富語言文化知識、提高語言運用技能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能力和多元探究運用能力”為主線,創新教學思維模式,鼓勵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積極參與閱讀教學過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具有如下意義:(1)豐富教學手段,優化閱讀教學內容和過程。(2)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開闊學生的語言文化視野。(3)幫助學生積累豐富語言文化知識,豐富他們的語言學習思維。進行有效性教學,更是增強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

    1.豐富閱讀素材,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思維

    英語教學最怕“現炒現賣”,缺乏一定的學習資源載體。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往往來自于語言文本的提供,缺少一定的豐富性。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積累,還能夠產生一種語言學習“貧血癥”。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豐富閱讀素材的方法來優化教學資源,不僅能為學生閱讀提供方便,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主動搜集信息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通過查閱媒體資料,來搜集語言閱讀背景知識,通過搜集相關素材來完善閱讀素材,借助課外輔助讀物,豐富學生的其他領域的語言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

    通過豐富閱讀素材來進行教學,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視野,提高他們語言學習的激情。例如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模塊八Unit 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Appreciating literature”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或上互聯網來查閱有關Charles Dickens(查理?狄更斯)的生平和文學寫作特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英國的古典文學。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能夠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相關文學的基本特點,并與一些相關資料進行比對,以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

    2.運用任務閱讀,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能力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注重閱讀的效果,以解決閱讀理解題目的正確率來作為評判的依據。這種量化考核的方法,一方面,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語言閱讀學習過程,缺乏科學性;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不利于教師真正發現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任務閱讀教學模式運用,能夠優化課程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學習和使用文本表達內容。在教學中,通過任務閱讀要求,能夠更為清晰地為學生呈現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對照學習,能夠讓學生通過任務閱讀引導形成有效的學習目標和思維意識,幫助學生通過一定的語言學習認知來感悟其中的表達內容。學生在任務閱讀學習中能夠更好地呈現自己的閱讀學習思維,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

    這樣的教學模式運用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真正發現自身存在問題。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八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的“Reading: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教學中,采用該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達到增強課程教學效果的作用。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獨立完成“Reading A”中習題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語篇的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題目來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回答,以此來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最后,可要求學生圍繞“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來進行綜合表達,以此來幫助學生深化文本閱讀學習,提高語言概括運用能力。

    3.延伸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儲備文化知識

    閱讀是學生接受語言知識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不斷加深對語言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不妨運用延伸閱讀教學的模式來幫助學生豐富語言閱讀學習思維,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這種閱讀教學的延伸能夠有效彌補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知識儲量不足問題,幫助學生形成閱讀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樣的閱讀延伸能夠讓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得到充分體現。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文章的情節結構和主題思想,發揮自己的語言學習想象能力,運用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等形式來闡述自己的學習理解感悟,從而豐富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由此可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圍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語言閱讀學習激情和興趣,能夠在豐富學生學習思維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運用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滿足他們的語言學習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繆麗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07,(9).

    [2]葛祖華.新課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之探析[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6).

    [3]劉穎.對英語學習中“背誦”作用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5).

    第6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實踐 反思 閱讀

    近年來,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審視、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做出的種種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通過自我覺察水平轉變教學實踐,促進教學實踐的提高。教學實踐作為自我反思教學模式的主要實踐途徑。從自己的教學中發現問題,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反思式的探討。

    一、英語教學實踐的原理與過程

    教學實踐,指教師對自己課堂中的教學現象進行考察和探討,并從中獲取知識,改進教學質量的一種探索性活動。其作用不僅在于增強教師對教學進程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決策、自我評價、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形成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并發展教學理論的更新機制。在這種探討過程中,教師扮演著教授者和總結者的雙重角色,這有助于把課堂教學實踐與探討領域中的新發現,新理論聯系起來,縮短英語教學理論和課堂實踐間的距離。英語教學實踐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1)教師成為實踐者;(2)自然而實際的觀點。

    1.教學實踐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包括計劃、觀察、分析、反思等環節。

    (1)教師通過對教學實踐中的感受,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3)制定實施教學方案定期解決該問題。

    (4)評價教學實踐結果。

    (5)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重新確定教學問題。

    2.英語教學實踐在中學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1)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偏低,閱讀速度慢,多年養成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在對待不同的閱讀材料時均采用同樣的閱讀速度和方式,這樣既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閱讀量,又影響閱讀理解的效果。這種狀況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能力的要求相距甚遠。

    (2)提出對該問題的假設性分析

    a.學生在過去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

    b.學生缺乏相應的閱讀技巧。

    c.教師授課過程中過于偏重語法詞匯講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講授。

    d.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不夠。

    e.閱讀材料偏難,生詞量過多,與學生水平不相等。

    (3)對策

    鑒于以上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筆者采取如下措施:

    a.擴大詞匯量

    詞匯量少是被調查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學生抱怨閱讀文章中生詞太多,讀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曾向學生介紹過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但還不夠系統,也沒有進行相應的練習加以訓練和鞏固,所以效果不明顯。教學中應系統地講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詞匯學習法。如利用詞綴猜測生詞的意思;利用上下文來推測詞義;利用近義詞、反義詞、同類詞等方法記憶單詞等,并配以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

    b.加強閱讀技巧訓練,克服不良閱讀習慣

    在調查分析中,本人發現多數學生雖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如略讀、尋讀等,但在實際閱讀時,他們還習慣使用如唇讀、復讀、逐詞逐句等不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和效果的方式。筆者認為有必要繼續加強對學生已知技巧的使用、訓練,同時還向學生介紹他們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或關鍵詞進行推斷,注意篇章連接用語的意思與功能等。

    c.推薦閱讀書目,指導課外閱讀

    泛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這是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因而,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推薦適當的課外閱讀書刊則成為必要。目前出版的《21世紀報》、《英語輔導報》、《英語學習》等多種報刊雜志提供了大量難度適中的閱讀材料。

    二、反思

    基于教學閱讀情況調查,教學實踐計劃的實施側重于詞匯、閱讀習慣和技巧、課外閱讀三個方面,筆者把訓練內容的重點放在文中詞義的推測上,如根據上下文、詞綴、反義詞、近義詞、同類詞等猜測,雖然學生開始有較積極的反應,但會很快發現,由于多數學生基礎較差,有限的詞匯量使他們在閱讀時不能按預期的方向去聯想和猜測。筆者認為其中有兩種原因:一、閱讀材料難易度與學生外語水平不符;二、學生在記憶詞匯時使用單一的翻譯法,而缺乏其他加工策略。

    閱讀材料偏難,致使學生信心大受挫傷。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而不是考慮如何讓學生適應閱讀材料。因此,我們盡量選用難度適中的材料進行訓練。詞匯記憶一向是學生的老大難問題,多年來我們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英漢單詞表,缺乏靈活性的記憶方法。這使得他們在閱讀時一遇到生詞就在頭腦里搜尋中文釋義,而且運用豐富的聯想進行各種推測,在詞匯記憶中,引導學生結合語音語義和語法關系聯想,復習所學單詞。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聯想越豐富,內容越形象,對所記單詞的心理加工越精細,記憶的效果越好。

    針對大多數學生習慣于逐字逐句這一低效的閱讀方式,筆者在課上引導和加強學生使用整體法閱讀。所謂整體法閱讀指的是“閱讀時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個個別的詞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內容上”。為確保使用該方法,筆者選用了生詞量適當(5%以下),篇幅適中(200-400詞)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不查閱字典,在規定時間內(8-10分鐘)完成閱讀和相應的理解練習。由于時間有限,又不準查字典,學生在閱讀時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文章內容的預測和理解上,從而忽略甚至顧及不到一些生詞及語法現象的細節問題。

    筆者就學生沒有掌握或不太熟練,不常使用的技巧,如判斷代詞的先引詞,掌握連接詞的意思和功能,分析復雜的句子,預測等四項內容,進行了重點訓練,學生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見表1)。其中,學生對連接詞、代詞的先行詞功能的注意雖有較強明顯加強,但使用仍較少,這說明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未達到顧及語篇的程度。

    三、總結

    教學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教不等于學,教師在教學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學生就學到了什么,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實踐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不宜寬泛。

    第二、實踐手段盡可能豐富。

    第三、教學實踐計劃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第四、實踐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的靈活性和創造力。

    第五、師生間的積極配合是教學實踐的成功保證。

    第7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和批判能力

    一、課題的提出

    1.理論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應用價值。

    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背了許許多多的經典名作,做了許許多多的筆記,最終卻很少有人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具備獨立閱讀及分析文章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仍存在著“程式固定,千文一面”、肢解文本”、“統一答案,抹煞個性”的弊病.學生在閱讀中缺少反思和批判意識。

    二、相關研究的綜述和分析

    國外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國哲學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洛克認為反思是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省自照,是人們把自己的心理活動作為認識對象的認識活動,是對思維的思維。斯賓諾莎則把自己的認識論方法稱作“反思的知識”,而“反思的知識”即“觀念的觀念”。[1]第一個真正系統論述教育與反思關系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J.Dewey),他在《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1933年)一書中認真論述過反思性思維的問題。[2]美國學者恩德?舍恩(D.A.Schon)在《反思性實踐者:專業人員如何在行動中思考》(1983年)、《反思實踐者的教育:走向專業中教學和學習的新設計》(1987年)這兩本著作中,闡明了他對反思性實踐的理解。[3]

    自從20世紀80年代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首次引進國內,至今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吸引了許多學者的注意,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論文也不斷涌現。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由不知到知的過程”,而是學習者在個體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生長出新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教師將外部結論式知識強硬塞進學習者的頭腦中,而是通過學習者對知識產生的過程的理解從而建構新知識意義的過程。

    1.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促成一種學生能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本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個心理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杰斯等。

    3.成功教育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

    1.初中生在閱讀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現狀調查研究。

    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缺少了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在閱讀完文本之后沒有自己的反思和見解,沒有對文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2.初中生在閱讀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內容研究。

    具體研究結合文本閱讀、課堂生成、課后總結

    文本閱讀,指的是7-9年級語文文本中包含的能激發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課文。

    課堂討論,指的是教師在課堂環境中引導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和課堂交流中碰撞出的思維火花,這其中包含著學生的質疑和思考。

    課后總結,指的是學生在閱讀文本、課堂學習之后把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獲,能用文字的形式總結出來,這可以是課堂學習的反思,可以是對文章內容或作者觀念的批判。這就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與創新點

    關于閱讀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反思能力是一個人持續發展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學會反思,一個人才能不斷矯正錯誤,不斷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批判性能力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

    本課題創新之處在于:當前關于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很多,而沒有就中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專項研究,如果能形成研究成果,將會以點帶面,促進區域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六、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案例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法、實驗法、調查法、比較研究法進行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結論、提出的主要觀點

    1.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存在的問題研究。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在閱讀中反思和批判的情況,提高研究的針對性,我們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前期調研。通過調查發現,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評能力的效果極其不好,存在著諸多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現象。

    2.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過程研究。

    課題組成員通過實踐努力,認為可以從“文本閱讀――課堂討論――課后總結”三個環節來實現過程的合理有效性。

    3.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方法研究。

    (1)在文本閱讀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2)在課堂討論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3)在課后總結中培養學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八、研究成效的分析

    1.現狀分析及改進措施。

    (1)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習慣于某種固定學習模式,形成一種保守心態。

    (2)學生的被動接受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厭惡語文閱讀學習或無積極意識學習,只是課堂上為學習而閱讀,課外根本不涉及閱讀知識,又導致了學生閱讀、寫作水平極低的效果。

    (3)學生極期望一種開放、合作、探討的教學態勢,期望教師從知識的單向傳授的權威模式中走出來,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助手。

    2.效果。

    經過對初中生在閱讀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現狀分析,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采取了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得到鍛煉。

    九、課題研究問題反思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把自己的閱讀體驗直接傳達給學生的情況,而不充分觀注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形成的自我體驗,在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思和批判上方法上的指導略嫌不夠。今后我們的研究目標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培養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思維和批判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的長足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閱讀教學任教而道遠。

    十、主要參考文獻

    [1]章晉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5,(1):53-55.

    第8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關鍵詞:閱讀;重要性;興趣;方法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基礎上,獲得運用語文的能力。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其實質就是寫作訓練。寫作訓練是學生運用所學語文知識,通過書面語言描繪多姿多彩的生活來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寫作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對教師來說決定著語文教學的成敗。下面就我在作文教學與學生課外閱讀方面的體會談點看法。

    一、使學生充分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正是學生習作沒有寫作素材,而無從下筆。為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識閱讀與習作的關系。閱讀與習作正如鋼筋水泥與樓房的關系,有了足夠的建樓材料,才能建起幢幢大樓,在建樓之前,工人師傅要從各處運來大量建材,保證建樓所需,才能使樓房成功建成。學生在寫作前首先要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這些素材從何而來?必須從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來。當然,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僅僅依靠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通過閱讀大量書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時空的人和事,并將其積累沉淀下來,寫作起來才有話可說。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學者無不如此,賈平凹、莫言都不是大學出身,但他們從小就有愛讀書的良好習慣,所以才最終成就了作家之路,他們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再好不過的事例。教師通過將身邊的事、偉人、大作家的成功作為學生認識閱讀重要性的典范,不斷地讓學生體會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為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奠定基礎。因為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是需要一個不斷積累和內化的過程,語言文字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長期而大量的閱讀,當學生的語言有了很深的沉淀后,他們的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開發潛能和智力的內在動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在的學生對上網興趣十足,對網上五花八門的東西樂此不疲,能夠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的學生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教師正確的引導必將貽誤學生的青春年華。為此,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的作用,讓課代表每周到圖書室借出一定量的圖書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隨時閱讀。為保證學生去讀,圖書管理員要做好借閱登記,每周進行一次公示,評選出“借閱之星”,同時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積累優美的語句、篇段,每次習作教學讓學生說作文,讓成功的學生談體會等,以激勵其他同學熱愛讀書。同時教師也要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如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語文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展示“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資料袋”等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書本。“閉門造車”是寫不出好的作文的。正如呂叔湘先生說:“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幫助很大,文章寫得好的學生,恐怕多半得力于課外閱讀。”學生只有多讀書,才能多吸收、多借鑒、多積累、多運用,豐富他們的閱歷,增長他們的見識,擴大他們的眼界,從而促進寫作水平不斷提高。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作文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獲得語言的積累,情感的沉淀。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有效地參與到閱讀中去,從而使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達到筆下生花的境界。

    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古人對讀書不僅從理論上闡明其重要意義,而且提出了各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朱熹的“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讀書方法;陳善的“出入”讀書法;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就現代讀書法而言,就有精讀法,即學生對喜歡的篇目集中精力,精細地閱讀;瀏覽法,即對所讀的書報,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摘讀法,即用摘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籍,以便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練習這些讀書方法,盡早讓學生掌握、運用,這樣他們才能在課外閱讀時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閱讀,以提高讀效率。同時要指導學生從閱讀中讀出理、情、美來。學會讀書時做批注,帶著問題讀書的方法等,學會從閱讀中積累知識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總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給學生創造寬松的閱讀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用發展的眼光來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圓孩子一個作家夢。

    參考文獻:

    第9篇:閱讀教學的反思范文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小學低段課外閱讀

    (一)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特點:

    小學低段由于認知水平發展的局限,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學習獨立性也較弱,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以下特點:

    1、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以培養閱讀習慣、積累閱讀興趣、了解基本人文、科學知識為主。

    2、低段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偏向故事情節較強的作品。

    3、低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形式偏向集體閱讀。

    4、低段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尚停留在對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

    (二)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現狀:

    目前,小學低段的課外閱讀正在日漸被重視,幾乎每所小學都將課外閱讀列入了學生的日常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還存在不少問題。

    1、“放羊”型。

    有些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只停留在口頭,記得時提醒學生要多看課外書,至于學生是否閱讀了、是否堅持閱讀、閱讀質量如何則完全不在意,也無任何指導。

    2、“有頭無尾”型。

    有些教師每天只是在寫作業時要求學生將“讀課外書”這項作業記錄下來,至于學生讀了什么內容,讀懂了些什么,讀的效果如何完全不反饋,課外閱讀只是一項作業的形式。

    3、“蜻蜓點水”型。

    有些教師勤則每月,少則每學期對學生進行一到兩次的課外閱讀指導與反饋,雖有教學的指導與反饋,但頻率太低、間隔太長,效果也并不佳。

    基于以上幾種常見類型的“培養”,低端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獨立學習的能力、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均未有效地培養起來,并且還延誤了最佳的培養時期。

    (三)小學低段課外閱讀規范的方法與建議:

    1、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內指導。

    課內指導包括內容指導、方法指導、與交流指導。課外閱讀在課外進行,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尚在形成當中,因此課外閱讀前進行有效的課內指導必不可少。在閱讀內容、讀書方法、讀后敘述、讀后評價等方面進行統一要求與說明,讓學生明確哪些內容是適合自己而且必須掌握的,哪些方法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所讀內容的,在讀完后又該如何將所學知識外化為語言,與同伴交流,從起點處扎實地指導學生培養其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中閱讀內容一年級宜以神話傳說為主,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要目的;二年級宜以寓言故事為主,以啟發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主要目的。閱讀方法可以泛讀、瀏覽、速度為主,但必須強調邊閱讀邊思考,讀有所獲。交流方式可以小組交流為主,也可以全班交流、與伙伴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互相學習的意識為主要目的。

    2、對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有效的反饋評價。

    有發現才能有進步。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時時進行有效的反饋教師才能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狀況“心中有數”,才能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補足,才對對已達到的狀態進行進一步的指導與提升。而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才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閱讀是否有效,才能明確自己的閱讀該如何進行才是正確的,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完善學生自主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

    課外閱讀反饋評價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集中交流,以小組、班級甚至年級為單位,開展讀書會,互相交流課外讀書獲得的知識;也可以個別反饋,如制作讀書卡、讀書小報等,將自己讀書所得記錄下來形成文字資料,這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可以與學校的活動相結合,與課內文本相結合,真正體現課外閱讀的延伸性和實用性。

    3、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課外閱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外完成也就是在家中進行。因此,家長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家長的支持與否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至關重要。在對學生進行課內指導的同時,也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通過多種渠道鼓勵家長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機會。真正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在家長的幫助下有效地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相關資料

    (一)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發展的五個時期:

    1、4-—6歲,神話傳說期。對于沒有時間、空間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現的生活與生物的神話傳說發生興趣。

    2、6—8歲,寓言故事期。對于人類生活的法則寓于傳說故事中的寓言故事發生興趣。

    3、8—10歲,童話故事期。對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經由想象所構成的故事發生興趣。這對兒童藝術情操的啟發有所助益。

    4、10—13歲,傳記及傳奇故事期。對于人間的謀求生存,征服及開發大自然的緊張冒險故事或傳記發生興趣。

    5、13—15歲,情感文學期。開始對與情感發展有關系的愛情故事發生興趣。

    以上為教師進行課外閱讀內容選擇指導提供參考。

    (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

    1、讀物推薦課。主要想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2、讀書方法指導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四種常用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聯想、想象能力等;教給學生運用“意群注視法”,提高閱讀速讀;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讀后敘述課。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后做好評定。

    4、交流評論課。這是教師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環節,也是兵教兵、兵學兵的重要環節。可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

    5、讀書筆記輔導課。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

    以上為教師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課內輔導提供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成人18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视频网| 亚洲天堂成人网| 成人理伦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亚洲成人第一页|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黄网站|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