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繪畫想象力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少兒繪畫;創造力;想象力
一、生活是少兒想象力的源泉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沒有形象的呈現,就沒有理智活動。”他指明了形象思維發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復出現會在人的記憶里產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培養少兒繪畫的想象首先應豐富他們感性經驗。首先應多帶少兒去郊外體驗大自然的風光。春天的百花齊放、柳枝發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蕩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釣,聽青蛙歌唱;金秋碩果累累,樹葉有紅有綠,遍地金黃;嚴冬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大地上有著神秘的色彩,使少兒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許多的幻想。其次,引導少兒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如馬路上的車水馬龍,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揮車流。帶少兒聽音樂會,看晚會演出,使少兒不但領略到樂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審美意識。
二、情感是想象力發展的不竭動力
少兒天生就會畫畫,他們會用繪畫來渲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自己的心智,因為心靈是智慧的土壤。藝術的表面是形象,藝術的背面是情感。我們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孩子在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渲泄是用畫筆來表達,他內在心靈的需求。畫畫是人本有的天賦,少兒天生就愛畫畫,因為人是有情感的動物,那種不能用語言和言情表達之外的表達,就是繪畫,所以兒童畫是少兒情感的必要表達方式。他們從兩歲開始要手中有畫筆就滿世界畫畫涂涂,旁若無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橫加喝斥,就會扼殺少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要充分發揮少兒的主體作用。注重少兒學習過程,讓少兒畫其所畫,畫其所想,使少兒按自己的興趣由感而發,由情而畫。注重引導少兒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愛畫畫。只有愛畫畫,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好作品。例如聽了故事《美人魚》后,孩子們深深為美人魚的故事所感動,討論熱烈,有的說:“美人魚太可憐了,我不想讓她死?!庇械恼f:“我想讓美人魚會說話?!庇械恼f:“我想讓美人魚結婚”等等,啟發少兒的想象力,讓他們畫“我能為美人魚做點什么?!焙⒆觽兗娂娔贸鍪种械墓P,畫出了自己的想象中的美人魚,五彩繽紛,形態各異,有的畫出了美人魚過圣誕節,小魚們給美人魚送圣誕禮物。有的畫出了美人魚要生孩子了,美人魚肚子特別大,里面有兩個小美人魚。問他為什么要這樣畫?她說:“我想讓美人魚有孩子,這樣她就不會死了?!倍嗝粗勺镜恼Z言,天真無邪,隨心所欲毫無造作之氣,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
三、實踐是想象力的發展歸宿
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想象力豐富,作畫無所顧忌,隨意夸張,對世界充滿好奇好動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長知識,在玩中求樂。了解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在輔導時就應該從玩開始,玩就是美術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想象力是創造的前奏,不會想象就不會創造,對此要多種手段多種方法相結合,積極引導,集繪畫、游戲于一體。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的好奇張揚,啟發少兒大膽落筆,創作與同伴不一樣的作品,少翰嘔嶧出智慧的火花,才會更好地發揮想象創造潛能。多鼓勵和提倡兒童大膽地畫,無論是想象畫、寫生畫、創造畫都應讓少兒親自去體會一下,實踐一下,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少兒的天賦才能得到發揮、發展。少兒的想象力,創造性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挖掘,少兒的聰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關鍵詞:兒童畫;求全行;幻想性
所謂兒童畫就是指在繪畫過程中不講究任何的畫法,所有的造型、色彩及比例都是按照自己的感官支配完成的。與現代繪畫追求復雜的繪畫手法及技巧不同,兒童畫追求的是自我的表現,以兒童獨特的眼光和視角去看待事物,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最率真的一面[1]。
一、兒童畫的特點
兒童畫是以兒童特有的眼光去看世界的結果。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里,現代作家更注重的是對城市、工廠等現代文明的描述,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作品。兒童畫元素則是將作家的眼光重新返回最真實最樸素的角度,將兒童畫與現代化結合在一起,賦予現代畫真實、純粹的面貌。兒童畫的主要特點有:
(一)率真性
由于兒童特有的特點,在畫畫時所畫出的事物都是自然感情的流露,沒有任何的修飾和加工,看到什么畫的來的就是什么,也許成人無法理解兒童畫所表達的意義,但是兒童畫的真實還是讓很多作家無比青睞,這也是現代繪畫與兒童畫最大的區別。
(二)夸張性
兒童在繪畫時往往會將看到的事物夸張化,這是由于兒童的世界里對事物的直觀比例沒有很好的把握,只能憑借自己的發揮,因此,在繪畫時往往會將事物進行夸張,兒童畫中往往把人的頭和眼睛畫的非常大。繪畫的夸張化是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強調的是自己的感受,在繪畫過程中會將自己或喜歡的人重點突出,以此表現出重要性。
(三)求全行
求全性是指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往往會將所看到的的事物都畫進去,直至畫滿為止,甚至是事物重疊出現[2]。這表現了兒童在繪畫中不愿對自己看到的事物進行舍棄的天性。
(四)幻想性
幻想是一個畫家進行創作的動力和源泉,一個沒有想象力的作家只會閉門造車。兒童時期的想象力總是千奇百怪且無章可循。表現在在繪畫中就是兒童在繪畫時經常使用圈或線條來表現所看到的事物,這是兒童特有的表達形式??此坪唵螀s極具想象力。有些兒童在繪畫中將房子畫在月亮上,這種看似荒誕的想象力也正是現代作家所欠缺的[3]。
(五)色彩使用稚拙
兒童時期對于色彩的把握還不是很準確,在他們眼里更分不清分冷色系與暖色系,對事物的色彩也不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顏色去描繪。在色彩的使用上,兒童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填補。兒童在色彩的使用上往往表現出稚拙、粗狂的特點,這也與兒童畫的夸張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兒童畫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不一樣的美感。
二、當代繪畫創作現狀
隨著工業文明的不斷發展,繪畫形式越來越豐富,繪畫的講究越來越多,人們的繪畫視角也發生了變化,畫家繪畫時不再只注重對自然的描繪,而是轉向對工業文明成果的創作?,F在我們所看到的繪畫作品多是高樓大廈和工廠,使繪畫只注重對色彩對繪畫手法及技巧,而忽略了繪畫本身所傳達的意義。很多畫家心浮氣躁、不能安下心創作,只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異”,使得所創作的作品背離了作品的本意,讓人們越來越看不懂,離自然與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遙遠。
三、兒童畫元素在現代繪畫中的滲透
由于現代繪畫創作的不如意,很多畫家都在反思繪畫方式,開始將兒童畫元素加入到自己繪畫的靈感中,吸收和模仿兒童畫的特點,并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如,我國著名畫家豐子愷、齊白石及西方現代畫家代表畢加索、米羅及馬蒂斯等等,都將兒童畫元素與現代畫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將兒童畫元素應用到自己的繪畫中。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老先生就是以兒童的角度看世界,他筆下的花鳥及山水都能表現出天真、率性的特點;豐子愷的作品及時簡約、樸實,畫風天真、質樸無華,他的作品多以描繪兒童生活為主,強調以孩子的眼光看事物。
兒童畫元素中的夸張性被西方的很多畫家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如畢加索、馬蒂斯等等,他們將兒童畫元素與自己的繪畫風格相結合形成了立體派和野獸派。他們都將自己的眼光及思維方式轉向兒童,以兒童的思維方式去創作,所表現的的作品更為真實和更富有想象空間。
四、兒童畫元素對現代繪畫的啟示
現代作品在創作時要擺脫成人的思維模式,以兒童的眼光觀察、認識事物。只有這樣創作的作品才不失本真、呈現事物的本源;此外,現代作家在創作時要時刻保持童心,充滿幻想并以我為中心,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約束,只有這樣創作的源泉才不會斷;最后,畫家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閱歷,不斷進行創新,將兒童畫元素一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結束語:在當代,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各種多媒體技術的宣傳,使得部分畫家的作品越來越遠離生活,失去創作的靈感。而兒童畫卻以獨特的視角和色彩使用方法得到越來越方藝術家的重視,將兒童畫元素應用到自己的創作過程中?,F在應大力倡導和弘揚兒童畫元素中的純粹和率性,以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兒童的思維去思考世界,使畫家靜下心來創作,回歸創作的本源,使自己的作品更簡單、質樸卻不失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陳.兒童畫,獨特的心靈之旅――兒童繪畫心理淺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8)
關鍵詞:兒童畫;啟發;涂鴉
我在指導兒童畫畫時,積極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兒童置身于畫境,傾瀉情感,融感情于繪畫內容之中,從而提高了作品質量。以下是我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指導兒童創作,增強自信心
兒童的心理發展還處于一個相對不平衡和不穩定的階段,對新事物懷有好奇和新鮮感,但遇到困難又有畏懼心理,缺乏信心。因此教師要善于消除影響學生創作的各種不利的心理因素,增強學生的信心。在教學中,一方面以表揚為主,教師的激勵和表揚會增強學生創作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欣賞自己作品的成功之處,從中發現自己作品的價值,增強創作信心。
二、創造條件,啟發想象,激趣
1.選擇合適的情境,激趣,把學生帶入想象的天地,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充分尊重兒童創造的繪畫語言,選擇合適的情境,激趣,把學生帶入想象之中。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設置情境。
兒童對故事都比較感興趣,在指導兒童創作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誘導學生置身于創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則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躍然紙上,惹人喜愛,顯露出兒童的創造智慧和創作才能。這樣,學生既能聽講故事,又能自由作畫。
(2)播放動聽的音樂感染學生,創設情境。
在指導兒童繪畫創作時,有選擇地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和韻律美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
(3)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展開討論,引入情境。
在指導兒童畫創作時,可根據創作主題設計問題,鼓勵兒童積極思考問題,支持他們大膽發表見解,通過自己的探索去解答問題,從而進入繪畫情境,深化繪畫主題。
2.學生想象力的豐富,源于平時對周圍事物的細致觀察,想象力是兒童繪畫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是兒童創作的重要成分。
想象力源于見多識廣,當然,培養想象能力,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創設條件,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自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鼓勵學生用筆記的形式把所見、所感、所想的及時記錄描繪下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在尊重學生主觀想法的前提下進行恰當的啟發和引導,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想象的源泉才不會枯竭。
三、以兒童般的手法指導學生作畫技法
1.突出主題的“兒童味”。對兒童繪畫心理的研究證明,不同年齡兒童的表現也不同,往往較小的兒童在繪畫上表現得比大孩子更大膽、更單純,即體現在繪畫上的“稚拙”和“粗狂”。兒童的“涂鴉”很大程度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所以,教師在指導“兒童畫”創作時,教師要牢牢記住所指導的“兒童畫”是兒童的畫,所以必須要有較強的“兒童味”即“童趣”。如果讓孩子們畫成人的畫,那就會成為“小大人畫”,這樣缺乏“兒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這種創作當然是失敗的。要讓兒童畫有“兒童味”,就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大膽地去畫,盡可能地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大膽地表現出來,把他們豐富、大膽而幼稚的想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定稿時,教師只能在構圖的處理及整體效果方面幫助學生出謀劃策。這樣由學生自己用“心”表現出來的作品,才是有真正品味的“兒童畫”。
2.突出畫面布局的整體性。教師在指導“兒童畫”創作時,不要拘泥于筆、用墨等傳統的一些技法上(因為往往孩子們自己創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現出他們的內心世界,這當然就是他們要表現的“技法”),而應該從畫面的整體效果出發,注意大的層次及色彩變化就行了。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導學生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特征表現出來。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多種工具,綜合使用多種技法。
一、生活是幼兒想象力的源泉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沒有形象的呈現,就沒有理智活動?!彼该髁诵蜗笏季S發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復出現,會在人的記憶里產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礎上發展而來,培養幼兒繪畫的想象首先應豐富他們感性經驗。首先應多帶幼兒去郊外體驗大自然的風光。春天的百花齊放、柳枝發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蕩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釣、聽青蛙歌唱;金秋碩果累累,樹葉有紅、有綠,遍地金黃;嚴冬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大地著上神秘色彩,使幼兒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許多的幻想。其次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如馬路上的車水馬龍,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揮車流;媽媽每天不辭辛苦地騎車送孩子上幼兒園,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看到修路工滿身塵土揮汗勞動,使幼兒知道現代建筑是許多人不辭勞苦的結晶,就會產生不同的新鮮感受,更會聯想出許多往事傳說。帶幼兒聽音樂,看晚會演出,使幼兒不但領略到樂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審美意識。例如教幼兒畫“新式汽車”前,我先帶他們觀察馬路上各種車輛,而后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各式各樣的玩具汽車,使他們由遠及近、有淺入深地感知了汽車的構造、用途,在此感性經驗基礎上又向他們出示了許多奇特的新式汽車圖片,孩子們興奮異常,思維開闊,大膽想象,按捺不住急切作畫的心情,就連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創作中去。結果孩子們創造出了“飛機汽車”、“蘋果汽車”、“機器人汽車”等極其富有想象力創造性的作品。
二、情感是想象力發展的不竭動力
幼兒天生就會畫畫,他們會用繪畫來發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自己的心智,因為心靈是智慧的土壤。藝術的表面是形象,藝術的背面是情感。我們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孩子在畫什么東西,但實質上是一個孩子在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發泄,是用畫筆來表達他內在心靈的需求。畫畫是人人本有的天稟,幼兒天生就愛畫畫,因為人是有情感的動物,那種不能用語言和言情表達之外的表達,就是繪畫。所以兒童畫是幼兒情感的必要表達方式。他們從兩歲開始,只要手中有畫筆,就喜歡畫畫涂涂,旁若無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橫加喝斥,就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學習過程,讓幼兒畫其所畫,畫其所想,使幼兒按自己的興趣由感而發,由情而畫。注重引導幼兒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愛畫畫,只有愛畫畫,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好作品。例如聽了故事《美人魚》后,孩子們深深為美人魚的故事所感動,討論熱烈,有的說: “美人魚太可憐了,我不想讓它死。”有的說:“我想讓美人魚會說話?!庇械恼f:“我想讓美人魚結婚”等等。我讓孩子們畫“我能為美人魚做點什么”,孩子們紛紛拿出手中的筆,畫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魚,五彩繽紛,形態各異。劉音小朋友畫出了美人魚過圣誕節,小魚們送給美人魚許多漂亮的禮物;齊筱穎小朋友畫出了美人魚要生孩子了,美人魚的肚子特別大,里面有兩個小美人魚。我問她為什么要這樣畫,她說:“我想讓美人魚有孩子,這樣她就不會死了!”多么稚拙的語言,毫無造作之氣,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
三、實踐是想象力的發展的歸宿
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想象力豐富,作畫自由,無所顧忌,隨意夸張,對世界充滿新鮮感,什么都想知道,他們好奇好動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長知識,在玩中求樂。了解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在輔導時就應該從玩開始,玩就是美術啟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活動就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在輔導畫畫時,應打破常規,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順應童心,傾聽他們的見解和判斷能力,為其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尊重天性,順其自然,潛移默化地引導。想象是創造的前奏,不會想象就不會創造。對此,教師要多種手段、多種方法相結合,集繪畫、詩歌、舞蹈、音樂、游戲于一體,積極引導,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好奇的張揚,啟發幼兒大膽落筆,創作與同伴不一樣的作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創作過程中,幼兒才會畫出智慧的火花,才會更好地發揮想象、創造潛能。多鼓勵和提倡兒童大膽地畫,無論是想象畫、寫生畫、創作畫、自由畫,都應讓兒童親自去體會一下,實踐一下,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兒童的天賦才能得到發揮、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性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挖掘,兒童的聰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記得有一次我讓孩子們畫“水果想象畫”,在孩子們觀察和了解各種水果的基礎上啟發想象:“現在我們來變魔術,讓這些水果變成小精靈,有眼睛、嘴巴、手、腳……而且會哈哈大笑,會生氣,跟小朋友一樣,它們生活在自己的王國里,如果你是水果小精靈,你愿意打扮成什么樣子,做什么”。孩子們興奮不已,隨著音樂做出了各種動作,并且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在繪畫時興致昂然,邊畫邊聯想,沒有一個說“老師我不會畫的”。結果有的畫出了水果小精靈放錄音機開舞會,有的畫出了西瓜國王發脾氣,有的畫出了美的菠蘿公主,長著長長的卷發,穿著美麗的花裙子……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美術教育 創造力 想象力 聯系實際
美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對于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英國的藝術教育家赫本?里德曾說過,“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美術教育的使命就是通過藝術來教育人,換句話來說,它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美術滲透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在語言表達能力尚且不能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意愿時,會選擇用美術來表達。美術教育并非是兒童簡單的繪畫創作,它包含了手工制作、繪畫創作以及繪畫欣賞,是幼兒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許多科學家甚至認為,只有繪畫訓練才是思維訓練的突破點。幼兒在美術教育中所獲得的思維能力、創作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不容忽視的,素質教育提倡發展人的整體素質,其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的幼兒是二十一世紀的創造者,他們不僅僅要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還要有創造、審美、動手能力。
美術是一種藝術,它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固態的體現,然而在實際的美術教育中經常會出現兩種極端:
一是過分地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將許多固有的思想強加在幼兒的身上,如同打造了一把枷鎖,將幼兒的思維牢牢地鎖在一個固定的范圍,使其思維定勢。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畫,然后學生依樣畫葫蘆,機械地模仿,這樣固然可以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但也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自我創造和發揮的能力,使他們變成了簡單的畫畫工具,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失去對美術的興趣,從而產生抵觸的情緒,這樣,通過美術教育進行美育就成了空談。
另一種是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完全讓學生自由發揮,使得幼兒的創作毫無章法,最終導致幼兒的繪畫水平總體停滯不前。對于這種消極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提高自己整體的繪畫水平,難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使得幼兒認為美術毫無意義,繼而失去學習美術的欲望,使美術教育難以繼續下去。
無論是教師主導型還是學生主導型,都是不可取的。那么,要如何對待“教”和“學”的關系呢?“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從本質上講,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構建意義的過程。”[2]幼兒的美術教育培養重點在于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過早地叫他們學習素描和國畫,而是培養學生的感官能力,繼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美術素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超的教學技巧。首先,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考慮到幼兒的興趣與心理特征,其次,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地位,正確地引導幼兒自主全面地發展,將教與學完美地結合起來。
由于幼兒特殊的心理特征,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要懂得激發幼兒保持長久的積極性,這是很重要的方面。首先,教師要想辦法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兒童最寶貴的莫過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可以讓他們對認識世界產生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使他們將自己的無意注意放在發現世界感受世界中。其次,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創造出自己認為美的東西,從各個方面去肯定他們的判斷,由此,可以使幼兒產生繼續創作的動力。再次,對于畫得好的作品也及時地給予夸獎,并作出積極的評價,以鼓勵其他人能夠努力。
另外,還應當注重美術教育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要注意美術教育與生活的聯系,避免出現空中樓閣高高在上的感覺,使學生覺得美術遙不可及。對此,建議可以時常做一些實用的小手工,或者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將生活中的某個東西畫下來,讓學生明白,美術并非只是一種單純知識,它于生活是有著實際的意義的,可以增加學生對于美術的長久的興趣。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美術教師已經不能再死扣教材,必須把握教材與兒童生活之間的聯系,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使兒童的學習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例如,到了秋天,可以帶兒童觀察校園里的樹木有什么變化,隨即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進行創作。
美術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了傳統觀念里的繪畫,還包括手工制作和美術欣賞,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要積極嘗試各種方式,使學生能夠用多種方式呈現自己心中的畫面,讓他們知道美術并不單單只是畫在紙上,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訓練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勇于嘗試更多的方式來詮釋自己心中的畫面。
傳統的美術教育認為幼兒美術只是簡單的模仿活動,因而在設定評價標準時,認為畫得越像就表示畫得越好,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學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標準會間接地給兒童這樣一種錯覺,就是美術就是為了模仿,模仿地越好美術就越好,這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地發展。因此,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要從教學評價標準開始,對學生的畫作給予積極的評價,遵循兒童美術創作的多樣化、個性化原則,不應用成人的標準來過分苛求。
幼兒時期是美術藝術才能開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美術教育要求學生手腦并用,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當對幼兒的美術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美育應當從小做起。
參考文獻:
[1] 赫本?里德 《通過藝術的教育》[M].
關鍵詞: 美術; 幼兒; 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9-0184-01
很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孩子學好拼音、計算就行了,學不學美術都無所謂,又沒想讓他成為畫家?!蹦敲催@樣的想法對不對呢?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利用美術這門藝術有效地實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期的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都培養成美術家。幼兒美術教育是兒童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美術活動中它能表現幼兒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能使幼兒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兒的情感律動,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幼兒期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都很弱,而美術活動尤其是繪畫可以讓孩子們表達內心情感,表現眼中的世界。
喜歡繪畫是幼兒的天性,在繪畫過程中,孩子們實際上是在用筆表達自己對生活和事物的理解與感受。他們會因感受和表現對象在造型與色彩方面的變化而得到情感的滿足和情緒的宣泄,從而給他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自信。幼兒拿起筆來畫時,實質就是開始了與線條、顏色的游戲。同時,美術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發展幼兒的初步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
本文從以下三方面來說明美術活動對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一、美術教育與培養幼兒觀察力
教育學家曾說過,“觀察力決定幼兒的智力水平。”美術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對形象的觀察、注意和識別的能力。幼兒繪畫作為美術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幼兒用筆在紙上,通過造型、設色、構圖等手段,表現出一定的可視的美術活動,具有幼兒獨特的表現特征。而美術活動可以大力發展幼兒觀察力。幼兒的繪畫或手工作品內容多來自他們的生活經驗,平時注意觀察身邊現象及變化、生活經驗豐富的孩子表達能力會很強,畫面或手工作品就會更豐富多彩。同時精彩的美術作品的完成又會刺激幼兒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觀察力的培養,不僅僅是視覺,還包括觸覺、味覺、聽覺和嗅覺。孩子通過各種感官去認識世界。當遇到觀察對象時,可以鼓勵孩子用眼睛看、用雙手及身體去觸摸、用鼻子去聞,還可以用嘴巴去嘗。這樣才能讓他們觀察的更仔細更準確,也能更好的提高注意力及觀察力。
二、美術教育與培養幼兒的記憶力
幼兒的美術作品常常表現曾經見到的事物、曾經發生的事件等等,這樣就會考驗幼兒的記憶力。幼兒進行的美術活動越多,產生的美術作品越多,記憶力越能不斷得到提高。記憶力的發展是智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促進幼兒腦部發育的必不可少的推動力。
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教師在美術活動中可以有意識的去培養幼兒記憶方面的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幼兒畫自己喜歡的水果,這樣幼兒在作畫的過程中就會盡量去回憶和記憶某個水果的外形、特征、顏色等或許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記憶創造出某些場景,并且把它展現在美術作品中。
或者教師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或者動物園后讓幼兒畫出對其印象最為深刻的事物,這樣幼兒不但在游玩的時候會注意觀察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而且在進行美術活動的時候會發揮自己的記憶力去回憶事物,這樣幼兒進行的美術活動越多,產生的美術作品越多,記憶力就越能不斷得到提高。
三、美術教育與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幼兒美術作品不能以像不像為評價標準。幼兒天性自然、純真,他們的作品也充滿了童真童趣,為成人所不能及。所以,幼兒的美術作品只要能真實地反映他們的內心,充滿童真童趣,表現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就是精彩的作品。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創造力的培養。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尤其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新能力,鼓勵其大膽地實踐、嘗試,這對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具有積極作用,對其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美術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而且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強烈的情感性。它直觀又形象,是幼兒最為喜愛和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事實上,每一名幼兒對在紙上任意涂涂抹抹都非常感興趣,2~4歲的幼兒處在自我表現的最初階段,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再加上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延伸,在美術活動中最終會表現出來自己的強烈的個性,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的發展。
(一)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是利用以往的感知材料,經過改造結合,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如果缺乏想象力,科學將不能發展,人生也會變得灰暗。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兒童,特別是幼兒階段,他們想像力極強,而寫實力差,在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中,往往不是憑著理性去認識,而是憑著想像去認識,這種想象往往不現實,幼稚可笑。但這卻是孩子們最閃光的地方。
(二)創造力的培養
幼兒正好處于最低層的表達創造力發展的階段,而表達創造力,又是其他較高層次創造力的基礎,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性。
創造力是人在創造活動中發展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是一種高級獨特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人成材的重要資本之一。創造力不同,其社會作用也不同。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每個幼兒生來便具有巨大的創造力潛能,只要得到適時而科學的開發,都可以成為高創造性的人。
幼兒的美術作品往往會顯得無拘無束、天馬行空,脫離現實世界,這正反映了幼兒強大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美術活動,無論是繪畫還是手工活動都為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平臺。
幼兒來到紛繁復雜的世界上,他們樂于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現出來,并相互交流,他們以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組織、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見的形象,異想天開、樂趣無窮。繪畫和手工活動不僅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受力、認知能力,還能激發幼兒自由想象的欲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啟迪幼兒心智,是培養幼兒創造品質的最佳手段之一。
1 學前美術教育的作用
1.1 學前美術教育促進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繪畫是兒童表達自己內心情感以及美好愿望的語言,它是兒童利用線條、形狀、色彩等元素來反映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更進一步地表達兒童內心的想法。愛畫畫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而且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潛力,在學前美術發展過程中,兒童從涂鴉階段的亂涂亂畫到最后能夠比較完整 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創作出或者模仿出自己滿意的一幅畫,然后給它賦予名字,并加以說明,這都顯示出了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當我們拿著著實物模型告訴兒童,這是一種動物,是一只小貓,然后問兒童這是什么顏色的小貓,它愛吃什么,它有什么本領,然后讓孩子創作一幅有關小貓的畫,兒童就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大家爭先恐后躍躍欲試的發言,說可以畫一只抓老鼠的貓、一群釣魚的小貓、一只睡懶覺的貓、一只正在和小朋友玩耍的小貓等等。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兒童認識了事物,讓他們學會了發散思維,學會把自己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結合起來,間接地培養了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童的創造力其實不僅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還反映在兒童制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在兒童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成人的許多關于美術的條條框框都被打破了,比如說畫面中不合比例的人物造型、大膽主觀的色彩、隨意的空間布置、不合邏輯的構思等。例如,當一個小朋友畫了一個農民伯伯,這個農民伯伯占了整個畫面,然后在他旁邊畫一個很小很小的房子,指出這個小房子就是農民伯伯的家,如果是我們大人畫這幅畫時,我們就會按照房子和人的比例去畫,但是小朋友畫得就充滿了活力與吸引力,他不會按照我們的常規去做,這些獨特的表現手法體現著兒童奇特的創造和豐富的想象。
1.2 學前美術教育促進兒童具有獨特的審美感
(1)引導兒童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兒童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美是一種藝術,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但是人的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后天的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兒童時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學前美術活動的目標就是培養兒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在學前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中,兒童通過做創意手工、畫圖、藝術欣賞等活動,來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繪畫《幸福的一家人》時,每個兒童的想象不同,繪畫重點也不同,有的兒童突出一家人服裝上的各種各樣圖案,有的兒童更強調一家人幸福的笑臉。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千姿百態、各有不同。作為一次美術活動,我想教師應該注意美的形式對激發兒童審美體驗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目標上,我想讓兒童感受情感的美,體會到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氛圍。
(2)引導兒童接觸生活中美好事物,豐富兒童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引導下,感受繁花茂盛的花叢,體會夕陽西下的感動,聆聽滴答的雨點聲,觀看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些都可以使兒童感受到大自然中、社會生活中、藝術作品中的美好。無論是街上形形人的衣著打扮,還是大自然的鳥語花香都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審美情感,讓他們感受到美的陶冶。
1.3 學前美術教育促進兒童思想品德的發展
學前美術活動能豐富兒童的文化生活,啟發兒童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認識。其實對兒童道德品格的培養可以從兒童自己的作品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扶著老奶奶過馬路,把拾到的錢交給警察叔叔等等,這些都是兒童常畫的內容,雖然他們畫得稚拙,但是能從畫面中看出兒童的美好,他們用身心感悟著我們的美好世界。
1.4 學前美術教育促進兒童手、眼、腦的發展
大家一提到學前美術,眼前就會浮現這樣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著畫筆在紙上認真的畫畫,其實美術不只是單純地畫畫,它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用手指畫畫,把豆子組合成一幅畫,在廢棄的瓶子上畫等,所以學前美術不只是用筆在畫,只要發散思維,就能創造出不同表現形式的畫,兒童在操作中親身體會到美術活動的樂趣,在這期間充分發揮了兒童的手、眼、腦的發展。他們用大腦去思考和理解,用語言交流自己的感受,用手操作美術工具和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眼睛觀察其他人的做法,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2 學前美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2.1 學前美術教育要求學生畫的像,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在學前美術的課堂上老師認真地教兒童畫畫,以畫葡萄為例,老師就用幾個幾何圖形畫出了,然后讓兒童照著畫,還要求要的像,兒童很容易就學會了這種簡筆的畫葡萄,但是在學之前,他們卻能用很多方法去表現,雖然充滿稚氣,卻體現了兒童創造的活力。模仿是一種固定的扼殺孩子創造性的方式,這會嚴重阻礙了兒童藝術感受和非凡才能的發展。
2.2 學前美術教育缺乏兒童情感的培養
每次當兒童完成畫后,老師和家長在下課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看誰畫的最好看,每次看到涂顏色沒有涂到外面且畫面干凈的孩子,還有看到你和老師畫的一模一樣的畫家長就大加贊揚,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去注重這些,而應該更多地去發現兒童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感受以及情緒,這樣做還能發現孩子心智的發展是否健康。
【關鍵詞】創造力 興趣 個性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6
隨著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小畫家,而在于萌發學生的美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表現能力。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庇纱丝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一些教師只注意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重點放在基本功的訓練上,而忽略了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創造力的培養。學生的頭腦中評價一幅畫“好”與“不好”,就是看畫得“像”還是“不像”。學生也習慣了“黑板――眼睛――手”的訓練模式,照著黑板上的樣板畫畫。由于沒有“心”的參與,這只能是一個“復制”的過程,無法展現學生的個性,更談不上創造性。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一些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極大推動力。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自身的需要和欲望,就會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學生要進行繪畫創作,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創作的靈感和思維。實踐證明,學生總是對容易成功的繪畫有興趣,不易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繪畫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無從談起。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步驟,讓學生先嘗到甜頭,在繪畫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再逐步加深難度,特別是加大想象力的比重,提高繪畫質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步上新的臺階。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尤其是興趣還不穩定的學生。興趣的進一步發展能夠促進他們成功,一旦成功就會產生喜悅,而喜悅又能激發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的自由。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創造性的教學更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力。
(一)多進行開放式提問
提問是日常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的提問往往過于封閉、單一。教學中,我們可以多進行開放式提問,從而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出豐富而多變的開放性問題,激勵學生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多種答案。如在教孩子進行“大鳥帶我去旅行”繪畫創作時,可以將大鳥放在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請學生大膽想象大鳥帶自己做什么。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創造出了一幅幅新奇的作品。這種留有創作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據,使孩子不是憑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
(二)用故事啟迪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新內容時,我們可以為孩子創設具有故事情節的畫面:在教授學生繪畫動物時,先給孩子講述大森林小動物的故事,激發孩子創作興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態、不同畫法的動物,概括動物的特征,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什么動物?還見過什么動物?最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畫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給他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創作的天地。在學生繪畫過程中,不問“這是什么”,也不向他們提任何建議,讓其自由發揮,等繪畫結束后,自己講述自己的畫作。沒有了外界過多的“干擾”,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畫出了“帶著皇冠的狐貍”、“比獅子還大的兔子”……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自由創作的天地,他們敢大膽地去想象,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讓孩子在玩耍中創作
玩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讓玩耍和創作結合起來,既能鍛煉孩子的手工技巧,并且也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孩子自我表現的愿望也得以實現。比如教學《美麗的樹林》時,我們可以發給學生很多的彩色紙,讓他們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種形狀一個個組合起來,形成一幅美麗的樹林畫,最后再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這樣,美麗的樹林不再是三角形、圓形的呆板組合了。又如教學《紙盒筆筒》時,紙盒的剪裁、粘貼、裝飾都可以讓學生在玩耍中完成的。
(四)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特征
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與所畫物體有關的資料,然后與同伴交流,讓他們逐步發現、積累物體的特征。教學活動時,老師不示范,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繪畫對象的理解,畫出形象,接著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趨于正確。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過程,有了課前充分的準備,沒有了“范例”的禁錮,學生可以毫無顧慮地投身于探索活動,去發現,去創作。
三、改變作業評價方式,延續學生的創造思維
及時對作業進行評價反饋,可以延續創造的有效期。教師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我們不能以“像不像”作為衡量標準,要強化“美術是無錯誤學科”的評價準則。
(一)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語言
肯定學生的繪畫作品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需要自信心才能發展。評價中,最好的鼓勵方法就是表揚,千萬不要吝嗇說一句“你畫的真棒”、“這點畫得太有想象力了”、“色彩真漂亮”,學生會因此受到鼓勵,增強自信。
(二)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世界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以“是否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兒童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每一幅自由創作的畫作,都可能有著你想象不出的內涵。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溝通情感,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創作。
關鍵詞:繪畫 自信心 培養 策略
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就曾說過:“我們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弊孕判淖鳛橐环N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面對困難,才能形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格品質。幼兒借助點、線、形、色等造型元素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愿的繪畫活動,不僅是幼兒情感培養和激發幼兒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鍛煉幼兒意志、增強幼兒自信心的教育手段。在繪畫活動中如何運用恰當的策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
一、愛中找
孩子是敏感的,對于老師的愛,孩子最容易感受和接受。因此,平時我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滿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同時,積極尋找孩子身上的發光點,并給予親切的支持,使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有一次,我讓小朋友畫“快樂的暑假”,小朋友開開心心地畫起來了,只有圓圓皺著眉一動不動。我走過去蹲在她旁邊;輕輕地問:“圓圓,暑假中有沒有開心的事?告訴老師好嗎?”圓圓想了好久,才輕聲地說:“媽媽帶我到鄉下去了,不好玩?!蔽矣謫枺骸澳悄憧吹搅耸裁?”“很多豬?!薄鞍芽吹降漠嬒聛戆桑欢ê芎茫芏嘈∨笥芽蓻]見過豬呢?!彼难壑新懦隽斯獠?。她開始構圖,先畫了一頭豬,再畫了豬圈和一個人,畫了一個太陽。我拿起她的畫,對小朋友說:“瞧!圓圓真會動腦筋,這張畫畫得多有趣,你們要向她學習?!眻A圓非常激動,畫得更認真了。
二、幫中引
自信心的建立主要靠幼兒自身的努力,讓才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極大樂趣。
教師首先應幫助幼兒掌握好繪畫的技能。根據幼兒的繪畫特點,進行點、線、圓各種圖形練習。當作品出現圓形,就引導幼兒用圓和線條組合起來畫自己熟悉的物體,如氣球、太陽、蘋果、小兔等,在圓與線條組合的過程中,分辨方位的能力也逐步提高。通過基礎的繪畫訓練,幼兒學會用圖形與線條創造各種圖像表示自己熟悉的物體,并逐步學習了涂色方法。
多畫多練是提高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利用繪畫角、扮演小畫家、自由活動時間,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他們提供紙和筆,可自由涂畫,區域游戲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作畫。其次教師應積極開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操作技能。如在主題活動“美麗的季節”中,畫“收獲的季節”,我們先帶領幼兒參觀了豐收的橘園,教師啟發幼兒在果園中感受收獲的快樂,并請幼兒與父母一起用水果制作各種東西,再用畫筆畫出自己的所見、所知和所想的事物,這樣他們在創造過程中會表現得想象力充分、情感豐富、思維積極性高、操作能力強。通過這樣的指導和幫助,幼兒較快地克服了自己的繪畫薄弱點,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自信心。
三、評中激
幼兒對成人評價的依賴性與他們的年齡成反比,即使是大班幼兒,他們自我評價的獨立性仍然較差,他們往往是將成人的評價尤其是教師的評價作為認識自己的重要依據。
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繪畫活動中,教師要多運用積極的評價和反饋方式表揚幼兒,同時多用肯定的語言與幼兒交流。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舉止,要讓每個幼兒都覺得老師都很喜歡自己的作品。老師和藹可親,幼兒在以后的活動中才會敢畫,愿意畫。尤其是對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從不輕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語言和情感上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和關注。這樣,幼兒就會在美術活動中愉快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并逐漸從教師正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
四、聯中促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幼兒園中教師的鼓勵、表揚,而家長卻時常隨意貶斥、否定幼兒,這樣是無法實現培養和建立幼兒自信心的。為此,召開家長聯誼會,讓家長了解到自信心的培養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及今后的生活所起的作用,讓她們了解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并給予了以下的幾個建議:
1.延續親子情。家長要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盡量多和孩子用積極情感來創作畫,表現自己快樂心情的習慣。
2.放手讓孩子參與活動。積極參與活動是兒童產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如讓孩子看水塘中嬉戲的魚,到郊外放風箏,制作面具等等,從而逐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