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

    第1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離子液體 燃油 脫硫

    隨著世界環保法規的日趨嚴格,煉油工業在生產和環保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世界石油的消耗量逐年增加,石油重質化趨勢日趨明顯。硫的存在對石油加工過程及其產品應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腐蝕金屬設備、導致催化劑中毒、使用過程中污染環境等。近年來,隨著汽車、農用車擁有量的增多,排放的尾氣量明顯增大,嚴重危害到了建筑物、土壤和人類自身的發展。傳統的加氫脫硫技術可以脫除燃料油中的有機硫化物,但必須在高溫、高氫壓下反應,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高,并且對于二苯并噻吩等衍生物的脫除十分困難,不能滿足深度脫硫的要求。因此,室溫離子液體脫硫技術成為了近幾年中興起的一種新型“綠色”溶劑,由于其具有的眾多優良特性,符合發展綠色化學的新理念,使其在有機催化、萃取分離、生物催化、電化學等方面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介紹直接萃取脫硫、萃取-氧化脫硫、催化氧化脫硫和電化學聚合脫硫技術,分析各脫硫技術的優缺點,并指出其在化工使用過程中的應用方向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直接萃取脫硫

    直接萃取法是利用含硫化合物在燃料油與離子液體中的分配系數不同,將燃料油與離子液體直接混合,并在一定溫度下攪拌,使油品中硫化物直接被萃取到離子液體中。用于萃取脫硫的離子液體的陽離子主要為咪唑類,陰離子的選取范圍很廣,主要有Lewis酸類、氟磷酸類、氟硼酸類、酸酯類等,均具有很好的萃取脫硫效果。

    在萃取塔中,待萃取硫含量較高的燃料油從塔底進入,與塔頂進入的離子液體逆流充分混合 ,硫化物被萃取到離子液體相中,再靜置分層,上層是處理后硫含量較低的燃料油,下層則是離子液體與硫的混合物,接著轉入再生塔再生,再生后的離子液體返回到萃取塔進行循環萃取。直接萃取脫硫優點在于反應時間短,一般 15~50 min; 缺點是脫硫率不太高,一般為 10%~ 30%( 單次萃取) ,因此,限制了該技術的發展。

    二、萃取-氧化脫硫

    萃取-氧化脫硫是將離子液體、燃料油及氧化劑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含硫化合物被萃取至離子液體中,然后被氧化劑氧化成砜,由于砜極性更強,更易留在離子液體中。另一方面,由于含硫化合物在離子液體中減少,會促使油品中的硫化合物繼續萃取至離子液體中。如此反復,達到脫硫的目的。萃取-氧化脫硫技術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時間短、操作簡單、易分離的優勢,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

    三、催化氧化脫硫

    氧化脫硫的原理主要是:硫碳鍵幾乎沒有極性,有機硫化物與有機碳氫化合物有著非常相似的性質,它們在水和極性溶劑中的溶解度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在水和極性溶劑中,有機含氧化合物的溶解性明顯強于有機碳氫化合物。研究表明:硫原子比碳原子更容易接受氧原子而被氧化,因此利用氧化劑將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氧化成砜類化合物,利用砜類化合物的極性強于有機硫化物,在極性溶劑中的溶解性大于有機硫化物,而達到從烴類物質中脫除硫化物的目的。

    汽油進行了氧化脫硫研究,經過分析得出其中的硫化物被氧化為砜,經氧化脫硫后,燃料油中硫的質量分數為0.01%。氧化脫硫技術可在常壓和低溫下進行,不需要氫氣,操作成本低,而且可以脫除常用的加氫脫硫技術很難脫除的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對脫氮也有一定的效果,在未來具有很大優勢。

    四、液體離子電化學聚合脫硫

    由于液體離子 具有高的離子電導率、可以忽略不計的蒸氣壓和寬的電化學窗口,這些性質恰恰對電化學反應都是很重要的。采用電化學工藝可以在液體離子 中脫除汽油中能夠聚合的硫化物( 主要是噻吩類) ,而汽油的辛烷值不變。液體離子 能重復利用、能代替傳統的有機溶劑以及催化劑與產物容易分離等優點,為 液體離子在燃油脫硫中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路。但目前,還沒有看到該技術在柴油脫硫方面的相關報道。

    第2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須考慮代用燃料的發展問題.汽車使用醇類燃料作為石油的替代燃料,也許是一個解決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的手段之一.其中,丁醇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生物燃料,被稱為第二代生物燃料,可以用來完全或者部分替代化石燃料,從而緩解石油危機.

    1 丁醇性能的優缺點

    丁醇可作為汽油的代用燃料.丁醇與其它普通醇類燃料如乙醇和甲醇相比,具有很多優點.丁醇的熱值大約是汽油的83%,乙醇和甲醇的熱值分別只有汽油的65%和48%,丁醇的熱值比乙醇要高30%左右,因此相同質量的丁醇可比乙醇多輸出約1/3的動力;丁醇的揮發性遠低于乙醇,只有乙醇的1/6左右,丁醇的吸濕性遠小于甲醇、乙醇和丙醇;這些低碳醇能與水完全互溶,而丁醇則具有適度的水溶性,丁醇的這一特性使它在純化階段降低了能源消耗;丁醇比乙醇的腐蝕性低,能夠利用現有管道運輸,同時由于比其它低碳醇具有相對較高的沸點和閃點,其安全性更高;此外,丁醇與汽油、柴油的互溶性較好,因此可以不必對現有的發動機結構作大的改動,而且可以使用體積分數幾乎為100%的丁醇燃料.

    

    盡管作為發動機燃料丁醇比其它低碳醇具有更多的優勢,但將丁醇直接應用到發動機中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① 與發動機性能的匹配性.盡管丁醇與甲醇、乙醇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但它的熱值仍然比傳統的汽油或柴油燃料低,因此,汽油或柴油發動機利用丁醇作為替代燃料需要增加燃油供給量.② 盡管甲醇、乙醇的密度比丁醇低,但它們較高的辛烷值允許發動機有更高的壓縮比和燃燒效率,較高的燃燒效率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③ 丁醇比乙醇、甲醇的黏度高,這使得丁醇應用在柴油發動機中不會產生燃油泵內不足和潛在的磨損問題.然而將丁醇應用于火花點火式發動機(簡稱SI發動機)時,較高的黏度將產生潛在的沉積或腐蝕等問題.

    2 丁醇生產的發展過程

    2.1 丁醇生產的歷史

    Wirtz在1852年發現正丁醇可以作為一種常規的燃料組成部分.十年之后,Pasteur于1862年通過試驗得出結論,丁醇是厭氧轉化乳酸和乳酸鈣的直接產物.1876—1910年,許多學者研究了丙酮-丁醇的生產方法和有關的溶劑[1].

    通過ABE(丙酮、丁醇、乙醇)發酵法工業生產丁醇和丙酮始于1912—1916年,這是已知最早的工業發酵法之一,在生產規模上排名第二,僅次于通過酵母發酵法生產乙醇的規模,而且它是已知的最大型的生物技術工藝流程[2-3].在發酵過程中主要有三類典型的產物:① 溶劑(丙酮、丁醇、乙醇);② 有機酸(乙酸、乳酸、丁酸);③ 氣體(二氧化碳、氫).生物合成的丙酮、丁醇、乙醇共享相同的代謝途徑,即從葡萄糖到乙酰輔酶A(acetylCoA),但隨后的分支進入不同的途徑.通過發酵法生產的丁醇皆是生物丁醇,自從19世紀60年代通過ABE發酵法生產丁醇的產量持續下降,幾乎所有的丁醇都是通過石油化工方法生產的.發酵法生產丁醇的產量下降,主要是因為石油化工原料的價格比淀粉糖基如谷物、糖蜜的價格低,因此用石油燃料生產丁醇越來越受到歡迎,在這個階段ABE發酵法被使用得越來越少.

    19世紀80年代,石油危機促進了生物燃料的發展.那時人們最關注的代用燃料是乙醇,人們雖然熟悉乙醇的生產,但并沒有認識到為了將乙醇與汽油混合,進行脫水這一非常消耗能源的步驟是必要的,同時也沒有認識到運輸乙醇-汽油燃料的困難性,因為乙醇-汽油燃料不能利用現有的管道運輸,任何濃度的乙醇-汽油燃料都會對橡膠密封產生腐蝕和損害.盡管乙醇是一種能量等級較低的醇類物質,而且具有腐蝕性、難于提純、易揮發、有爆炸危險性等缺點,但它較高的產量使得乙醇成為主要應用的生物燃料.過去的30年中,能源密集型的乙醇生產仍然不能滿足人們對燃料、能源、清潔空氣的需求.近年來,為了應對石油化工產品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上升,且生產乙醇的技術、設備稍作調整就可以直接用于生產丁醇,因此,許多國家開始重新關注丁醇.

    2.2 利用非糧食生物質提高丁醇生產能力

    生物丁醇可通過發酵法利用淀粉或糖類制取,然而,由于成本高、產量相對較低、發酵時間長等原因,使得用ABE發酵法生產丁醇無法在工業規模上與采用合成法生產丁醇進行競爭.隨著人們對丁醇這一代用燃料越來越關注,許多公司紛紛研究新方法代替傳統ABE發酵法,從而使生物丁醇的生產可達到工業規模.基于生物化學轉換非糧食木質纖維素的第二代生物丁醇生產相比現有的能源密集型生物丁醇生產具有一些潛在優勢.

    有研究表明,改良菌株具有更高的利用淀粉的能力,同時能在發酵培養液中積累較高濃度的丁醇(17~21 g•L-1)[2].除了使用玉米,丙酮-丁醇生產還使用了液化玉米粉和玉米漿,60 g•L-1的液化玉米粉和玉米漿產生約26 g•L-1的溶劑.由于發酵酶作用物的成本對丁醇價格影響最大,利用其它可再生能源和經濟上可行的基材例如淀粉基包裝材料、玉米纖維水解物、大豆蜜糖、水果加工工業廢料等進行丁醇發酵,從這些替代性可再生資源中生產的溶劑總量為14.8~30.1 g•L-1[3].在關于多糖的研究中,其焦點是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它們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利用資源.大量糖類已用于生產丁醇,使用改良菌株進行分批發酵,可以提高丁醇的產量.

    小麥麩是小麥制粉工業的副產品,主要包括半纖維素、淀粉和蛋白質.經稀硫酸水解的小麥麩皮水解產物中含有53.1 g•L-1的總還原糖、21.3 g•L-1的葡萄糖、17.4 g•L-1木糖和10.6 g•L-1的阿拉伯糖[4].一種工業酶作用物液化玉米淀粉(LCS)已經被成功用于ABE生產,分批發酵LCS(60 g•L-1)過程中產生18.4 g•L-1的ABE產品,與葡萄糖相當.如果向分批發酵反應器放入糖化的液化玉米淀粉(SLCS),通過氣體剝離重新獲得ABE,此法可以得到81.3 g•L-1的ABE[5].

    同時,隨著丁醇制備技術的不斷成熟,丁醇的生產成本也逐漸下降.美國ButylFuel公司的成果表明,使 用微生物發酵法可以由1 L玉米制備0.27 L丁醇,其成本僅為0.317美元•L-1,遠低于利用石油化工方法制備丁醇的成本1.350美元•L-1.而如果使用飼料等廢棄物代替玉米,此生產成本可進一步下降[6].

    3 丁醇作為生物燃料應用的進展

    如前所述,丁醇和其它低碳醇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并且大量新技術的使用也可提高丁醇的產量.另外許多因素都促進了生物燃料的發展,例如不確定的石油價格、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和能源多樣性的需要等.目前很多研究團隊已將丁醇作為一種替代生物燃料進行研究,將丁醇與汽油或柴油混合應用在發動機上,或應用在一些基本的燃燒反應器中.

    3.1 丁醇的基礎燃燒試驗

    在丁醇的基礎燃燒試驗中,研究人員測量了層流層的燃燒速度,同時還研究了在預混和燃燒或擴散燃燒中形成的中間物質.利用這些試驗數據開發了丁醇的化學反應動力學模型.這些預測模型可以提供對丁醇燃燒特性更好的理解,并可以解釋通過石油衍生原料和其它生物原料獲取的丁醇在燃燒特性方面的差異.Sarathy等[7]的試驗結果表明,丁醇的層流燃燒速度在當量比介于0.8和1.1之間時增加,相對應的最大燃燒速度為47.7 cm•s-1,隨后在達到較高的當量比時燃燒速度下降.

    一個早期的關于靜態反應器的研究指出,丁醇的熱解是通過C3H7-CH2OH鍵的裂變開始的,產生了正丙基自由基和羥甲基自由基.羥甲基自由基進一步分解為甲醛和氫自由基,而正丙基自由基分解為乙烯和甲基自由基[8].有學者研究了丁醇的燃燒速度,因為燃燒速度是決定傳播和穩定預混火焰的關鍵參數之一.Roberts使用火焰錐的陰影圖像測量了丁醇的燃燒速度,結果表明,丁醇的最大燃燒速度和正丙醇、異戊醇是類似的,約為46 cm•s-1[9].

    3.2 在可變操作參數單缸發動機(CFR發動機)中使用丁醇作為混合燃料的研究

    Yacoub等[10]多次進行了關于應用直鏈醇C1-C5(甲醇-正戊醇)與汽油混合使用在CFR發動機上的研究,試驗條件為:空氣和燃料按化學計量比混合,轉速為1 000 r•min-1.對發動機的工作條件進行了優化,使混合燃料中氧的質量分數分別為2.5%和5.0%,相應丁醇的體積分數分別為11%和22%.研究結果表明:丁醇比無鉛汽油容易產生燃燒爆震,所有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試驗均顯示CO排放減少,總的HC排放也減少.盡管如此,所有混合燃料與汽油相比未燃燒醇排放較高,醇含量越高未燃燒醇的含量也越高;所有混合燃料的醛排放較高,甲醛是主要成分;NOx排放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取決于不同的操作條件.

    Gautam等[11-12]在900 r•min-1、空氣和燃料為化學計量比的試驗條件下,使用6種醇-汽油混合燃料在 CFR發動機上進行試驗,每種混合燃料由體積比為9∶1的汽油和醇組成,混合用的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和戊醇.試驗結果表明,混合燃料中氧含量越高,抗爆震性能越高,火焰速度越快.在最大功率工況條件下,排放試驗結果表明,醇-汽油混合燃料比純汽油的排放明顯降低,CO排放降低16%~20%,CO2排放降低18%~23%,NOx排放降低5%~11%,總的HC排放降低17%~23%.這是因為混合燃料有更好的抗爆震性能,允許更高的壓縮比,從而提高發動機的輸出能量.醇-汽油混合燃料與純汽油相比,循環燃料消耗量高3%~5%,但比油耗低15%~19% .

    Szwaja等[13]在一臺單缸CFR發動機上通過改變點火提前角研究了丁醇的燃燒特性,丁醇的體積分數為0%~100%,壓縮比為8~10,轉速為900 r•min-1,空氣和燃料為化學計量比.試驗結果表明,最高峰值壓力隨丁醇體積分數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混合燃料最佳點火正時應延遲.通過試驗,研究人員從燃燒、能量密度以及理化性能等角度證明了丁醇可代替汽油作為純燃料或燃料混合物.

    3.3 在SI發動機中使用丁醇作為混合燃料的研究

    目前關于SI發動機中使用丁醇的研究非常廣泛,但關于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燒和丁醇燃料發動機的研究還很少.幾乎所有關于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研究都集中在不同運行工況下對發動機的性能評價、燃料消耗量和排放物方面.研究表明,與純汽油相比,在保證發動機性能不變的條件下,向汽油中添加體積為20%~40%的丁醇能使發動機在更稀的混合氣狀態下工作.丁醇體積分數為20%~4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未燃HC排放與無鉛汽油類似,但隨著丁醇體積分數的增加,未燃HC排放也會增加.丁醇體積分數為2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與純汽油相比,NOx排放物降低到較低的水平.隨著丁醇體積分數的提高,燃油消耗率輕微增加,這與混合燃料的熱值下降有關.例如,丁醇體積分數為4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比汽油的熱值低10%,燃油消耗率增加10%[14].

    研究人員研究了基于不同混合比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汽油發動機的性能,結果顯示:丁醇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代用燃料,在節能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丁醇可降低14%的制動燃油消耗率并減少排放[15].

    Dernotte等[15]研究了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燒和排放特性,結果表明,BU40(丁醇體積分數為40%)的HC排放達到最低值,除了BU80(丁醇體積分數為80%),NOx排放沒有明顯變化.通過指示平均有效壓力(IMEP)的變化發現加入正丁醇提高了燃燒的穩定性,同時減少了點火延遲.

    Wallner等[16]用一臺四缸直噴SI發動機研究了純汽油、E10(乙醇體積分數為10%的乙醇汽油)和BU10(丁醇體積分數為10%)的燃燒和排放性能,發動機轉速從1 000~4 000 r•min-1,負載從0 Nm升至150 Nm.結果顯示,BU10燃燒速度比E10和純汽油的高,三種燃料的燃燒穩定性沒有明顯不同,在發動機整個工作范圍內IMEP小于3%.相比于E10,BU10和純汽油在高負載時更容易爆震.相比于純汽油,BU10的油耗大約增加3.4%,E10的油耗大約增加4.2%,而三種燃料的制動熱效率非常類似.在純汽油和兩種混合燃料之間,CO和HC排放沒有顯著的差異,NOx排放BU10最低.由于丁醇的辛烷值低,在高負載的條件下需要推遲點火時間.根據試驗結果,BU10代替E10能夠改善燃油經濟性并且保證排放性和燃燒穩定性不下降.

    目前國外關于丁醇的研究熱點之一是丁醇的低溫燃燒特性.Oliver等[17]給出了丁醇兩種同分異構體在低溫(550~700 K)條件下的燃燒氧化反 應路徑.Subram[18]通過試驗和仿真給出了正丁醇在750~850 K下詳細化學反應動力學機理,幾乎100%的燃料消耗是通過脫氫反應完成的,其中62%的原始燃料轉化成乙醛等物質,其它38%轉化成C3H7CHO等物質.

    4 結 論 

    丁醇、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燒持續期與汽油相當,混合燃料與汽油相比減少了點火延遲.當使用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時,由于燃燒加快,為了獲得最大輸出轉矩,需要延遲火花點火正時.通過測算IMEP,正丁醇、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燒穩定性并沒有明顯變化.

    截至目前,研究使用的發動機有CFR發動機、光學引擎發動機、單缸或多缸發動機.其中一些發動機使用了渦輪增壓、可變氣門、直噴等先進技術.從現有的研究中可以總結如下:

    (1) 丁醇在混合燃料中體積分數小于20%時,不需要調整發動機就可以獲得和汽油燃料相同的發動機功率;當丁醇體積分數達到30%時,發動機最大功率開始下降;隨著丁醇體積分數的增加,燃料消耗量增加。這是由于和汽油相比,混合燃料的能量密度降低.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和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相比熱值高,試驗中燃料消耗量低.

    (2) CO、HC、NOx排放的減少或增加取決于具體的發動機(如點噴或直噴)、操作條件、丁醇-汽油的混合比等.混合燃料與純汽油相比,未燃燒醇的排放增加,而且丁醇的占比越高,未燃燒醇的排放越高.混合燃料的排放物中醛類物質較高,其中甲醛是主要成份.和乙醇、醇汽油相比,隨著丁醇體積分數的增加,苯類物質排放增加,因此直噴點燃式發動機燃燒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會排放較多的碳煙.

    參考文獻:

    [1] VOLESKY B,SZCZESNY T.Bacterial conversion of pentose sugars to acetone and butanol[J].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1983,27:101-108.

    [2] 陳麗杰,辛程勛,鄧攀,等.丙酮丁醇梭菌發酵菊芋汁生產丁醇[J].生物工程學報,2010,26(7):991-996.

    [3] EZEJI T C,QURESHI N,BLASCHEK H P.Butanol fermentation research:upstream and downstream manipulations[J].The Chemical Record,2004,4(5):305-314.

    [4] LIU Z Y,YING Y,LI F L,et al.Butanol production by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 from wheat bran[J].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10,37(5):495-501.

    [5] EZEJI T C,QYRESSHI N,BLASCHEK H P.Production of acetone butanol (AB) from liquefied corn starch,a commercial substrate,using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coupled with product recovery by gas stripping[J].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7,34(12):771-777.

    [6] 曾現軍,鄧建,孔華,等.丁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的研究進展[J].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2012,41(1):76-80.

    [7] SARATHY S M,THOMSON M J,TOGBE C,et al.An experimental and kinetic modeling study of nbutanol combustion[J].Combustion and Flame,2009,156(4):852-864.

    第3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字]橡膠廢氣 催化氧化 處理

    [中圖分類號]X74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2-169-1

    在橡膠工業生產中,其廢氣的90%以上為揮發性有機物,該物質對大氣會產生嚴重的危害,也影響到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1]。我國國內的石油化工生產企業對待廢氣的方式,往往是降低濃度后進行排放或者不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危害十分嚴重。因此,對橡膠生產中伴隨的廢氣進行揮發性有機物的清理是十分重要的課題[2],本文將重點探討如何利用催化氧化技術對橡膠廢氣進行有效處理。

    1 橡膠生產的廢氣來源

    在我國的石油化工生產企業中,橡膠的生產全過程具有四個步驟,(1)聚合、(2)回收、(3)凝聚,(4)后處理,后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對上一個單元中的橡膠顆粒進行脫水處理,并進行干燥,在這個過程中一共有四處會伴隨廢氣的產生,分別是進料口與螺桿擠壓機處排放的閃蒸氣,還有在利用風力輸送固體的過程中與對固體顆粒進行干燥的過程中產生的排放氣體,這四處都會產生相似成分的廢氣,主要成分有乙烷、水汽、油霧與伴隨揮發的固體顆粒。

    2 橡膠廢氣的處理技術

    在橡膠生產的排放廢氣上,已經形成了些有效的處理方式,但由于處理方式不同,在處理的效果上與優缺點上也不相同,這幾種方法與催化氧化方法相比都具有一定的不足。

    熱力燃燒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可以一次處理濃度較大的廢氣,但是處理過程也需要大量燃料消耗,且必須連續進行,伴隨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成本較高;生物處理法能夠處理較低濃度的廢氣,并且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但是在高濃度廢氣的處理效果上并不好,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生物環境較難獲得,因此也不方便;催化氧化是一種在特定壓力和溫度條件下,運用金屬材料作為催化劑,將橡膠廢氣中的物質與空氣、氧氣等氧化劑物質進行氧化反應的處理工藝,該種方法與上述兩種方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的處理效率很高,可以一次處理較高濃度的廢氣,并且不需要較高的溫度條件,成本也比較低廉,唯一的缺陷是隨著處理過程的進行,廢氣中會含有多種粒狀物使催化劑中毒,從而降低處理的效率。

    催化氧化技術在橡膠廢氣中的處理也并不是單一使用的,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必須采用多種處理方式配合使用的途徑,才能夠最有效地對廢氣進行處理。在以催化氧化技術為主的處理工藝中,氣體總的處理流程為先進行廢氣的收集與預處理,然后對其進行冷凝,接著對其進行催化氧化,最后在達標的情況下將廢氣進行排放。

    處理技術流程為:

    (1)在進料口與擠壓機的出口處將產生的廢氣進行收集,這時閃蒸氣會進入一級的冷凝處理,在冷凝的過程中會產生冷凝水,冷凝水會通過特殊方式進行收集待處理。

    (2)是二級冷凝處理,也就是在上一級冷凝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冷凝,以提高冷凝處理的效果,在這個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環乙烷,環乙烷作為一種化工原料可以進行收集再利用,這時前兩級的廢氣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冷凝處理;除霧處理,在風力輸送固體的過程中與吹熱風對顆粒進行干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會被收集進來進行集中除霧處理。在除霧處理中,會產生橡膠生產中使用的填充油,在此可以進行收集和再利用,這時所有的廢氣都已得到充分收集。

    (3)收集到的廢氣會通過蒸汽換熱器的方式進行加熱,加熱的作用是加大催化氧化的處理效率,在熱的廢氣得到催化氧化后,氣體需要進行一次循環以降升溫后攜帶的熱量傳遞給未處理的廢氣部分,這個過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節約熱能成本,在利用金屬催化劑,常壓狀態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等氧化劑多次的催化氧化反應處理后,廢氣可以達到化工企業的排放標準,最后被排放至大氣中,也可將其送入熱風干燥系統中,利用其攜帶的熱量進行干燥處理,該處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生產的成本,實現合理化廢氣利用[3]。

    表中展示了筆者所在的公司進行的橡膠廢氣催化氧化處理對其中的非甲烷總烴與環乙烷的處理效果:

    根據筆者所在的杭州梵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的處理實踐,表中呈現的數據充分證明了催化氧化處理可以獲得良好的處理效果,在催化氧化反應設備的入口239-257℃,出口381-455℃情況下,其催化氧化處理可以以98%的效率去除廢氣中的非甲烷總烴與環乙烷,處理后的廢氣完全達到國家所規定的《煉油與石油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為石油化工企業的橡膠生產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3 總結

    催化氧化技術為石油化工企業的橡膠生產中廢氣排放提供了有效的處理方式,通過四步的處理工藝,能夠有效減少廢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減少對大氣的污染,保證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新,方向晨,劉忠生,王海波,陳玉香.橡膠廢氣催化燃燒處理技術[J].沈陽:當代化工,2009,38(2):191-193.

    第4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 溶劑法 工業菲 提純

    中圖分類號:TQ241.5 文獻標識碼:A

    溶劑法是目前工業上運用的最廣泛的方法。它是根據菲渣中所有成分在各種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來進行分離(見表1)。其中菲在苯類,吡啶類,酮類和含氯溶劑中的溶解度均高于蒽和咔唑,而蒽在上述溶劑中的溶解度都較低,但蒽在苯類和含氯溶劑中的溶解度都高于咔唑,而咔唑在含氮,含氧溶劑中溶解度則明顯高于蒽。利用這些性質就可以把它們進行分離。

    從菲渣中分離提純菲時,一般先用苯類溶劑溶解,蒽和咔唑則大部分都不溶解,而菲溶解在溶劑中,再用蒸餾的方法獲得高純度的菲。

    1 溶劑萃取法

    早在二戰期間德國首先使用重苯和吡啶作為溶劑,以工業規模生產精蒽。許多國家一度使用這種方法。我國在60年代初也把它們作為溶劑。雖然吡啶對咔唑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和分離效果,但由于它的氣味臭、毒性大,對工人健康不利,所以世界各國都相繼停止了對它的使用。我國大多數工廠用糠醛代替吡啶,糠醛氣味比吡啶要小一些,不過仍有毒性,故也有用丁醇代替糖醛的。北京焦化廠研究所研究開發了單一非質子型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可得純度大于90%的精蒽,且收率高于原工藝20%以上,并于1997年4月投入使用。N, N―二甲基甲酰胺不僅對咔唑有較高的溶解能力和分離能力,而且沸點高、毒性小。

    1982年,Burkitt David T以丙酮和甲苯作為溶劑以煤焦油初餾時255℃~355℃的餾分為原料提純蒽,最后得到純度為94.8%的蒽和純度為89%的咔唑,重復洗滌可提高產品的收率。1990年,波蘭的杰齊?波萊克澤克等以稀釋形式存在的蒽油在溫度低于80℃的垂直結晶器中冷卻,在重力作用下排放母液,所形成的粗蒽結晶體在同一結晶器內用N―甲基吡咯烷酮處理,然后經過過濾、離心等方法從懸浮液中分離出精蒽,純度可達到95%以上,回收溶劑在工藝中重復利用。

    1996年,鐘田、段禮和發表專利,把粗蒽在DMF、重芳烴和乙醇的混合溶劑中溶解再加入水或直鏈烷烴作為沉淀劑得到蒽、菲、咔唑,最后得到的產品菲的純度>98% ,蒽的純度>95%,咔唑的純度>95%。該方法為物理操作過程,操作周期短,可實現聯產,并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減少廢渣。

    1999年,李建、張大戈等以含菲15%~20%的脫晶蒽油為原料,利用減壓間歇蒸餾法得到含菲70%~80%的餾分,將此餾分和作為添加劑的順丁烯二酸酐、乙醇在反應釜中反應后在結晶器中重結晶、抽濾,可得到含菲95%以上的精菲,再用溶劑進行一次洗滌抽濾可得含菲98%以上的精菲。此方法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易行,所制取的精菲純度高,蒸餾釜渣可作炭黑油或燃料油,預蒸餾物質可作重質洗油用。

    溶劑萃取法的生產工序多、流程長、不連續、溶劑消耗量大且有毒性,所以現在各國都在尋找其新的替代方法。

    2 混合溶劑沉降法

    將菲渣溶于極性有機溶劑中,如丙酮、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制成溶液。然后逐漸加入水混合,使菲沉淀下來。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且步驟少,但收率不高,不到60% 。鐘田將菲渣與含有強極性溶劑,非極性溶劑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按比例混合,加溫溶解后加入沉淀劑,就可以依次得到精蒽,精菲和精咔唑。而沉淀劑用的是去離子水,該方法分離效率高,但產率不高。

    3 溶劑-化學法

    此方法主要利用咔唑為含氮雜環化合物,氮原子具有給電性和弱堿性,它可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咔唑而溶于硫酸中。咔唑雜環氮原子的氫可被堿金屬取代。咔唑與氫氧化鉀在一起熔融加熱生成咔唑鉀和水,蒽和菲不能產生以上反應故可得到分離。

    柳來栓、許文林等提出了反應―水解法從粗蒽中提取高純度咔唑的新工藝。它是將咔唑與氫氧化鉀于有機溶劑中反應生成咔唑鉀,利用咔唑鉀和蒽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差異極大的特點,實現蒽和咔唑的分離,此法比單純的溶劑法和蒸餾法更有效,得到的咔唑純度為97%,收率為80.4% 。前蘇聯有文獻報道:以含菲20%~30%的粗蒽為原料,利用四氯化碳保護,濃硫酸洗滌,可得到90%的菲。這種方法反應時間長,物料容易炭化。

    張永華以氯苯為溶劑,在不同溫度下用氫氧化鉀,硫酸和活性白土處理工業菲,然后冷卻結晶,可以得到98.4%-99.2%的菲,收率83%以上。但此種方法只能用于純度比較高的工業菲的提純。

    4 溶劑-重結晶法

    薛永強用汽油為溶劑,采用重結晶法提純菲渣。在20℃和80℃時菲在汽油溶劑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蒽和咔唑在汽油中溶解度很小,而菲在汽油中溶解度很大。根據這一特點,可以用重結晶法從菲渣中提純菲。而菲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大,用乙醇作溶劑進行二次處理,可以提高菲的純度。最后制得菲的純度為84%,收率達到78%。它適用于純度較低的工業菲的提純,且此法操作簡單,成本低,但是不能用于制取純度較高的精菲。

    5 溶劑蒸升法

    2000年,鄭晉安發表專利,利用一套工藝流程同時生成蒽、菲、咔唑。此法采用二甲苯和鉀熔法把蒽、菲、咔唑進行粗分離,然后再用蒸升法在常壓蒸升釜中進一步分離,最后得到的產品精蒽純度≥99%,精咔唑純度≥98%,精菲純度≥96%。他們所用的蒸升釜可以說是一項發明,它把蒸發和升華結合起來在同一釜中進行。此工藝己經在我國山西晉豐化工廠投產。

    此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溶劑使用量少、生產周期短、采用全密閉生產方式、徹底消除污染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魯軍,等.蒽和咔唑在若干有機溶劑中的液固相平衡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0,26(1).

    [2] 趙振波.粗蒽分離精制過程中的溶劑選擇[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3.

    [3] Burkitt, David T .Producing anthracene from creosote [P] .U S 4313012. 1982-01-22.

    [4] 杰齊?波萊克澤克,等.煤焦汕衍生物蒽的分離和純化方法 [P]. CN 1043309A.1990-06-27.

    [5] 鐘田,段禮和.一種精制蒽、菲、咔唑的新方法[P]. CN 1121103A.1996-04-24.

    [6] 李建,張大戈,石林,等.工業菲的制取方法[P].CN 1212250A.1999-03-31.

    [7] Sun Y.US.3793 387.1974.

    [8] Pavlovich O N et al.SU.1161 508.1985.

    [9] 柳來栓,許文林,劉有智.反應-水解法從粗蒽中提取高純度咔唑[J].化學工程師,2001(6).

    [10] 張永華,楊錦宗.菲的提純[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1(3).

    第5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   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   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   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   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傉撜驴筛鶕椖康木唧w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 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 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 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 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 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 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 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 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 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 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 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 項目建設進度

    §1.2.8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 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 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 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 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 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 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 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 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 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 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 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模。

    §3.1 市場調查

    §3.1.1 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 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 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 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 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 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 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 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 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 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 市場推銷戰略

    在商品經濟環境中,企業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 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 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 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4.1 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格標準。說明產品規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 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模,不同規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模、分期建設規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 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 資源和原材料

    §4.1.1 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模或分期建設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 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 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 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 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第6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環境教育;學科教學整合;高中化學教材;編寫特點

    如何解決環境問題,在人類生存與自然資源的使用之間建立長遠而永續的關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紛紛把環境教育納入教育課程體系,成為實現國家或地區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性教育目標。

    經過20多年的實踐,環境教育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采用了將環境內容滲透到相關學科之中的滲透式課程模式?!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環境意識?;瘜W作為一門與環境密切相關的科學,其在環境教育中的載體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中規定:課程的設計要體現綠色化學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化學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加強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形成正確的環境意識和資源觀念。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能洞察復雜的化學問題,從而以不同的角度客觀地評價我國或全球的環境問題。如何在化學新教材的編寫體系中有效滲透環境知識,體現當前最新的環境教育理念,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筆者在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考察和交流的基礎上,對該地區的環境教育理念和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以及在高中化學教材中的編寫作了分析與研究。

    一、香港環境教育的指導理念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香港地區的環境教育多注重對學生進行自然環境生態方面的知識的教學,進入90年代后,逐步接受了新的環境教育理念,轉向重視人對環境的態度與價值觀形成。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于1992年頒布了《學校環境教育指引》,7年之后重新修訂。在1999年的《指引》中將環境教育定位于學生的綜合環境素質的培養,通過環境教育,讓個人和群體認識環境、提高所需的技能和培養應有的價值觀和態度,能以負責任和有效的方法,預期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和提出解決的辦法,養成管理和改善環境的素養。[1]

    環境教育指導理念為:使學生獲取有關的知識技能,認識周圍環境。這有助于他們認識及判斷環境的問題;以教室以外的環境為學習的刺激源,使學生能直接接觸環境,在富有啟發性和切合現狀的情境下認識環境,形成有關的技能和興趣;進一步培養影響他們行為的價值觀和判斷力,使他們能形成對環境的道德觀,透過關心環境的教育,使他們無論是在現在或將來,其行為都能對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及善用環境資源方面有良好的影響。[2]

    “采用跨課程的方法,推廣環境教育和各種注重實踐的環?;顒樱辉诟鲗W習階段的學校課程綱要內,加入合適的環境教育內容?!保?]香港地區并不主張在中小學專門設置環境教育的課程,主要措施是通過向學校的正規課程,向各級學生滲透環境教育和提供環境活動。認為中學時期是進行環境教育的關鍵時期,中學課程的各個學科例如:化學、生物、物理和科學等理科科目都能為學生提供很多機會去認識、理解環境,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認知、情意和行為各個方面,從根本上認識環境問題,從而建立自身的道德觀與社會價值觀,作出明智判斷。

    進入新世紀以來,香港在制訂10年課程發展規劃中,對高中科學與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培育學生對科技創新及持續發展(環境)具有全球性的觀點。[3]特別是自然科學的各門學科在教材編寫與修訂中,都有意識地加強了環境教學內容、專題與學科知識的整合。其中《現代化學》(CHEMISTRY A Modern View, Fourth Edition, 2002)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范例。

    二、《現代化學》中的環境內容體系和編寫特點《現代化學》是為參加香港高中教育證書考試,由威爾遜·威爾士出版有限公司(WILSON WELSH PUBLICATIONS LTD.)出版的一套英文版高中(10 ~11年級)化學教科書,是香港地區高中化學的主流教材之一,全書分三冊(1A, 1B, 2),共有35章,其中有12章重點強調了與該章內容相關的環境保護和教育內容,并在第27章通篇討論了與使用燃料相關的全球性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環境知識體系在本書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與整個化學知識體系比較和諧地融合為一體(見表1)。[4]

    表1 《現代化學》中出現環境教育內容的主要章節

    第一冊

    (1A)

    第11章 常見金屬的用途

    11.6 保護金屬資源第二冊

    第二冊

    (1B)

    第17章 干電池

    17.7 干電池與環境保護

    第18章 電解

    18.10 香港的水污染問題

    第三冊

    (2)

    第26章 燃料燃燒與滅火

    26.4 燃料的安全使用

    26.5 燃料儲備的潛在危險

    第27章 燃料使用中的環境問題

    27.1 燃料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

    27.2 礦物燃料的燃燒產物

    27.3 空氣污染

    27.4 酸雨

    27.5 酸雨的控制

    27.6 降低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物的方法

    27.7 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

    27.8 全球溫室效應

    27.9 石油泄漏帶來的污染問題

    27.10 能源危機與能源選擇

    第28章 塑料和聚合物

    28.14 與塑料使用相關的問題

    第29章 醇

    29.6 飲酒問題

    第30章 清潔劑

    30.7 清潔劑使用問題

    第31章 含氮化肥

    31.7 化工廠的選址

    第33章 漂白劑

    33.7 漂白劑使用的問題

    第34章 食品添加劑

    34.5 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

    第35章 藥品

    35.6 為無煙的香港而奮斗

    當前在學科教材中編寫環境教育內容有兩種典型的模式:一是分散型,即將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分散到各章各節;二是集中型,即在學習一部分學科知識后,某些章節集中介紹相關的環境知識。這兩種模式在實現環境教育目的的教學效果上有所不同(見表2):[5]

    表2 分散型和集中型編寫模式優缺點比較

    類 型

    優 點

    不 足

    分散型

    學科學習中滲透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結合學科理論,學生的環境意識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生學到的環境知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集中型

    有助于系統地介紹環境污染、生態保護、形成環境保護觀念與價值觀。

    集中呈現環境知識的單元教學化,不利于學科知識的互補與綜合應用、融合,要求有較好的學科知識基礎,有一定的難度。

    《現代化學》教材編寫采用了分散—集中相結合的綜合型編排模式,在高一年級(10年級)根據學生原有的初中“科學”課程中的化學知識水平較低,尚不能綜合應用和理解較為復雜的環境內容,不能自覺進行演繹的學習心理的特點,采用了分散呈現的形式,等到進入第一學期第11章學習后,才開始出現與環境教育相關的內容(資源、電池和水污染等)。

    當進入高二階段(11年級)學習時,在學生化學知識體系基本形成,學習心理水平進入抽象型邏輯思維和推理應用的層次的基礎上,開始采用集中編寫的方式,在第27章,呈現了大量的環境保護內容與問題。采用了國際流行的EIC模式,①圍繞著燃燒這一化學的典型現象,通過燃燒產物,環境污染、酸雨、能源生態等一系列環境核心問題來開展化學學習,應用化學知識來解釋問題的產生原因、危害、預防措施與活動方案。[6]后續各章中都編寫了一個內容相關的環境教育專題,將化學學習和解決環境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在鞏固和建構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化學學習成績的同時,完成環境教育的編排思路成為該書的突出特點。

    三、《現代化學》環境教育的教學活動設計和特點

    (一)環境教育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全書圖文并茂,可讀性強。以第27章為例,全章共編入73張彩色圖表(有64張來自實景的彩色照片),介紹了能源工廠、節能設備、城市受污染的狀況、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比較不同能源的儲量和分析未來新能源的開發的多個熱點問題。通過文字與圖片的對應,使教材相關內容更加充實、生動和形象,加深了學生理解,同時以豐富的視覺映像,叩開了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關于環境價值的內心思索。

    表格和數據的選用使教材所呈現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如在278(全球溫室效應)一節中,編者用曲線圖表現了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濃度呈連續增長的態勢(如圖1),圖中橫軸表示年代,縱軸表示每一百萬體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含量。學生自己可從圖中得出結論,即20世紀以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大大增加了,從而引發他們思考這樣3個問題:什么原因導致?會有什么后果?怎樣預防與采取何種措施?教師就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了解、認識溫室效應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變暖問題。

    圖1 空氣中CO2含量增長圖

    (二)環境教育立足于香港本土,綜觀全球,以樹立環保的道德觀與價值觀

    1970年美國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環境教

    ①EIC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以環境為學習的整合背景),是指在塑造學習者的基本環境素養的同時,通過利用經整合過的環境知識成為學科教學的資源和情境,來提高學生成績。

    育法》就把環境教育界定為“關于人與自然和人造環境之間的關系的教育過程,包括人口、污染、資源分布和消耗、保護、運輸、技術、經濟效果以及城市和農村計劃同整個人類環境的關系”,明確了其教學起點和范圍?!冬F代化學》中的環境教育起點放在香港本土上。香港是一個地域狹小、人口高度密集、旅游業發達的地區,因此環境保護尤其值得重視。教材對香港的能源保護、工廠選址、食品安全、清潔劑等都作了專題介紹,試圖使香港學生樹立生活環保的思想。如第17章“干電池”,教材在最后一節強調盡管干電池的誕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廢棄的電池卻會對環境帶來很大的危害,建議學生在電器使用時要盡可能地用交流電源或可充電電池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就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環境保護要從身邊做起。

    教材還從文字、圖片等全方位地介紹了近年來全球性的污染和環境保護等問題,如臭氧空洞,光化學煙霧,酸雨對湖泊和森林的危害,原油泄漏,海平面升高,等等。

    (三)以生活、環境為學習情景整合環境與化學知識,全面培養學生環境素養

    以社會生活環境為出發點,整合環保和化學知識來開展化學課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境知識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還要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經濟活動帶來的嚴重后果,從根本上關心自己長久的生活幸福,形成高度的環境意識及對待環境的價值觀與態度。

    如在第27章第4節“酸雨”教學中,要求學生參與一項研究活動項目:調查香港的空氣污染程度。

    方案1:測量酸雨的pH。用pH試紙測量收集到的香港各區的雨水的pH,pH越低,則說明該地區大氣中含有的酸性氣體的濃度越大,空氣污染程度越大。使用此方法可以比較各個區域大氣受酸性氣體污染的程度。

    方案2 :通過觀察不同種類苔蘚生長狀況來判斷空氣污染程度。苔蘚是一種常見的生長在地表、巖石或樹干上的植物。在干凈的空氣中,苔蘚生長茂盛,但它對空氣污染物尤其是SO2特別敏感,不同種類的苔蘚對SO2的抵抗力不同。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一個地區的地表苔蘚生長的類別,可大致預估這個地區的大氣中SO2的濃度(見圖2~5)。

    圖2A類苔蘚

    圖3B類苔蘚

    圖4C類苔蘚

    圖5D類苔蘚

    A類苔蘚當空氣受SO2嚴重污染時能繼續生長; B類苔蘚當空氣受SO2中度污染時能繼續生長;

    C類苔蘚當空氣受SO2輕度污染時能繼續生長; D類苔蘚只有在空氣沒受到污染時才能生長;

    (四)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探究活動設計,力求實現學生解決環境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材編寫中還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通過學生參與一系列實驗、調查研究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運用化學和環境生態知識來識別、調查和解決環境問題,并通過解決問題得出結論,作出合理的環境評價,建構環保的價值觀和態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地區的環境保護活動,提倡尊重與熱愛生命的品質等,從而實現終身發展。教材中設計了多種活動,典型的如以下幾個案例。

    案例1:實驗探究──汽車尾氣成分的檢測。

    實驗分為三部分:收集汽車尾氣;測定汽車尾氣;結論。第一部分教材提供了兩張圖片(圖6、7),示意如何收集汽車尾氣;第二部分提供了一張檢測氣體成分的示意圖(圖8);第三部分分析實驗得出的結論。整個實驗步驟并不復雜,可操作性強,突出了實驗過程、實驗者的親身體驗、實驗者之間的合作和實驗結果歸納。

    圖6用塑料袋收集尾氣 圖7尾氣袋與導管相連

    圖8用化學方法檢測汽車尾氣

    案例2:辯論活動。

    在班級內組織兩個隊,一隊為正方,一隊為反方,根據某個環境熱點主題開展辯論,沒有參加辯論組的學生在辯論過程中也可以自由參加,在辯論結束后,教師歸納雙方的觀點,作一個總結。

    辯論主題主要有:當前以化石燃料為能源是最佳選擇嗎?以乙醇為汽車燃料合適、實際嗎?在本地建廠生產氨和硫酸合適嗎?在本地建廠生產氯和二氧化硫合適嗎?等等。

    案例3:制作宣傳海報。

    設計一個關于使用塑料帶來污染問題的宣傳海報,海報中包含1~2種自己的口號,可通過簡報、繪圖、收集處理照片或圖表等方式來闡釋你的觀點。

    (五)習題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教材還精心編寫了與環境相關的例題、習題和討論題。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化學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分析現象,作出判斷,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1:塑料循環使用很重要,為什么?

    解決方案:塑料的循環使用很重要是因為:(1)應該節約原材料,許多塑料都由石油制備,而石油不能再生;(2)可以節約錢;(3)丟棄的塑料在環境中分解,造成一定的污染。

    案例2:1989年3月,“Exxon Valdez”號油輪在阿拉斯加海岸失事,沉落海底,大量原油溢出,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請簡要分析為什么漂浮在海上的油會對環境產生嚴重后果,并給出一種處理意見。(要求以短文形式給予回答)

    該書還根據香港地域,人文教育的特點,在每頁頁底都附注有關新單詞的中文注釋,采用英、中雙語呈現的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聯系中文去理解,更加方便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應用化學與環境知識來處理和解決環境問題。

    《現代化學》自1981年第1版以來,多次再版,對環境教育內容作了較大的改動與提升,它體現了環境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嶄新思路。2004年我們在香港蘇浙公學、德貞女子中學等學校進行專題考察時,學校和化學教師對該教材使用的情況比較滿意,認為其編寫模式與效果達到了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進行環境教育,建立環境價值觀與可持續性發展觀的目標。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化學新課標教材的教學試驗,對環境教育體系與內容進行新的探索。希望對《現代化學》教材編寫中的整合模式與理念的比較研究,能夠對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與支持。

    ①EIC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以環境為學習的整合背景),是指在塑造學習者的基本環境素養的同時,通過利用經整合過的環境知識成為學科教學的資源和情境,來提高學生成績。

    參考文獻

    [1]祝懷新,潘慧萍.香港學校環境教育政策與實踐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1):33—37.

    [2]香港教育統籌局.2004環保報告[C].香港教育署印行,2004.2—4.

    [3]香港課程發展議會.課程發展路向──學會學習[C].香港教育署印行.2001.48.

    [4]E Cheng, J Chow.CHEMISTRY:A Modern View(Fourth Edition)[M].Hong Kong.Wilson Welsh Publications Ltd,2002.

    第7篇:生物油燃料的優缺點范文

    1.實習的性質和目的

    1.1實習性質

    認識實習是我們在完成兩年公共課程學習之后,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進行的一次認識性、實踐性的活動,是實現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內容,是我們學習的重要環節。

    1.2實習目的

    1)了解本專業的主要內容,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提高我們的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建立有關工藝過程、系統原理和設備的感性認識,初步了解有關系統和設備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提高我們的實踐能力,為后續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初步了解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我們樹立正確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觀點。

    4)培養我們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我們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5)初步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培養我們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和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的方向。

    2.實習的基本內容

    通過去熱電廠參觀,以及老師和工人師傅的講解,了解水處理車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各個處理過程的作用和目的;了解鍋爐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鍋爐制氣的流程、裝置設備以及對煙氣處理的方法和灰渣,灰粉的灰回收利用;換熱站的組成設備及各自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流程,遙控室中自動控制壓力、溫度的控制器等;

    2.1專題實習

    1)通過參觀熱電廠和校供暖系統了解供熱系統的組成及相關設備。供熱系統有熱源、熱網和熱用戶三部分構成。了解熱源的種類,工作流程,主要設備及其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熱網形式,各種形式的優缺點;熱用戶的種類,用熱設備及其工作原理,熱計量方式和計量設備及原理等。

    2)通過對集團人工制氣廠的參觀及工人師傅的講解了解燃氣制造及輸配的有關知識。了解燃氣的種類、主要成分及其特點;天然氣成氣機理及輸配的有關知識;人工制氣的工藝流程及設備組成及制氣、輸氣和用氣的相關的安全的知識。

    3)通過參觀校園教師公寓和貢供水系統以及徐老師的講解了解城市給排水系統和建筑給排水系統。城市給水系統的組成,水處理方式及相關設備;城市排水系統的組成,常用污水處理設備;建筑給排水系統的組成及相應設備和附件。

    4)通過參觀陽光大廈的地下室空調制冷系統了解空調系統的有關知識??照{系統的組成,系統形式,主要空氣處理設備及其工作原理;冷凍站、熱力站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措施等。了解系統的運行情況。了解工業通風系統的有關知識。

    5)通過參觀陽光大廈地下室通風系統了解工業通風系統的常見形式,系統特點,主要設備形式,空間氣流組織形式及控制方式等。

    2.2一般了解

    通過聽專題報告、工人講解、參觀等方式,了解企業的基本概況,生產產品,管理模式,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等情況;了解專業與企業生產的關系。

    2.3參觀校內的建筑工地

    了解建筑物的分類;各種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建筑造型;建筑的構件組成及其功能。

    3.實習的時間地點

    上午,參加實習動員會議。

    下午,校內參觀實習。

    下午2:30到達市管道燃氣公司、集團熱電公司。

    上午8:40參觀熱電廠的鍋爐制氣裝置。

    下午3:00集團熱電公司電氣一次系統。

    上午9:30參觀陽光大廈地下通風、中央空調、給排水。

    校內參觀供水、供暖系統。

    下午聽取報告

    上午參觀教師公寓分戶計量的裝置。

    第一章供熱系統相關知識

    通過對集團熱電廠、學校供熱站及教師公寓分戶熱計量方式的參觀實習,工人師傅的精彩解說以及徐老師的解答疑問,我初步了解了供熱系統的組成和相關設備。

    集中供熱是指一個或幾個熱源通過熱網向一個區域(居住小區或廠區)或城市的各熱用戶供熱的方式,集中供熱系統是由熱源、熱網和熱用戶三部分組成的。

    1.1.熱源

    在熱能工程中,熱源是泛指能從中吸取熱量的任何物質、裝置或天然能源。供熱系統的熱源是指供熱熱媒的來源。

    集中供熱系統的熱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熱電廠,區域鍋爐房,工業與城市余熱,核能、地熱等。建筑物獨立熱源主要有燃氣爐、熱泵、太陽能等。

    1.1.1熱電廠集中供熱系統

    以熱電廠作為熱源的供熱系統稱為熱電廠集中供熱系統。由熱電廠同時供應電能和熱能的能源綜合供應方式稱為熱電聯產。熱電廠是聯合生產電能和熱能的發電廠。熱電廠供熱系統是以利用汽輪機同時生產電能和熱能的熱電合供系統作為熱源。以熱電廠作為熱源實現熱點聯產,不僅熱能利用效率高,同時利于環保。

    1.1.1.1熱電廠水處理系統

    通過參觀熱電廠水處理車間,工人師傅的講解和我們問題的解答,我了解了水處理車間的組成和設備,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各個處理過程的作用和目的

    自來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各種雜質。固態雜質,它包括有懸浮固體、膠溶固體、溶解于水的鹽類及有機物等。氣體雜質,對鍋爐影響較大的有二氧化碳和氧氣。液態雜質,主要有油類、酸等。水處理系統就是為了產出電導率<0.6us/cm的鍋爐用水。

    除鹽水箱

    混床

    反滲透

    中間水池

    原水箱(工業自來水)

    多介質過濾器

    活性炭過濾器

    多介質過濾器設有大流量,低壓力的反洗系統,并配有壓縮空氣對濾料進行擦洗,使出水SDI<4,還設有混凝劑加藥系統,用于除去水中的細小雜質及鐵等?;钚蕴渴怯煤刑嫉脑现瞥傻?,其材料包括煤、果殼、木屑等。經過高溫炭化和活化后,形成了含有豐富孔隙結構的活性炭產品。吸附水中的一些細小雜質。反滲透主要設備為保安過濾器、高壓泵、反滲透設備。進一步除去殘存的細小雜質,還有除去鐵和硅雜質的功能?;齑仓泻谢旌想x子交換器,處理酸堿鹽離子,把電導率降低到0.5us/cm。

    1.1.1.2熱電廠鍋爐制氣系統

    鍋爐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但要說出它的種類、組成設備、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并不容易,通過去熱電廠參觀鍋爐制氣車間和工人的講解以及查閱各種資料,我了解了鍋爐制氣系統。

    鍋爐是一種把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所儲藏的化學能轉變為水或蒸汽熱能的熱力設備。鍋爐設備由鍋爐本體和輔助設備兩大部分組成。其中,鍋爐本體是鍋爐設備的主體,包括汽鍋、爐子、蒸汽過熱器和爐墻構架等。輔助設備是為了維持鍋爐的正常運行而設置的,包括給水設備,如給水泵和水處理等設備;通風設備,主要是鼓風機、引風機及風煙道等;燃料供應與除灰設備,如上煤、磨粉、除塵器;儀表和控制設備等。它們分別由相應的管路或機械電子裝置與鍋爐連接,構成各自的工作系統。

    設備的工作主要包括燃料的燃燒,熱量的傳遞,水的汽化和蒸汽的過熱這樣幾個同時進行的過程。

    處理后的水

    處理后的煤

    高壓蒸汽

    鍋爐

    發電

    低壓蒸汽

    換熱站

    高溫煙氣

    灰渣

    灰渣斗

    煙筒

    除塵器

    排到大氣

    熱電廠鍋爐制氣工藝流程圖:

    1.1.1.3熱電廠換熱站

    進入熱電廠換熱站就感覺特別新鮮,許多疑問在腦海中產生:電腦上的圖是什么?各種管子流的是什么?大的罐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帶著這些疑問詢問老師、工人。通過他們的解答,我解決了這些疑問,了解了換熱站的組成設備、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主要由熱媒系統,熱水供應系統和附件三部分組成。

    熱媒系統(第一循環系統)由熱源,換熱器和熱媒管網組成。由鍋爐生產的蒸汽通過熱媒管網送到換熱器加熱冷水,變成高溫水通過熱媒管網供暖。經過熱交換蒸汽變成冷凝水,大部分和新補充的軟化水經冷凝循環泵再送回鍋爐加熱為蒸汽,如此循環完成熱的傳遞過程。

    熱水供水系統(第二循環系統)由熱水配水管網和回水管網組成。被加熱到一定溫度的冷水,從換熱器出來,經配水管網送至各個熱水配水點,而換熱器的冷水由高位水箱或給水管網補給。供熱后的熱水經回水管使一定量的熱水經過循環水泵流回換熱器。

    熱電廠中的換熱站有專門的遙控室和控制臺,通過遙控站可以清楚的掌握各處蒸汽、熱水的壓力和溫度等,并且可以通過控制器來進行調節

    高壓蒸汽

    高壓換熱器

    低壓換熱器

    低壓蒸汽

    冷凝水

    補水箱

    鍋爐

    高溫水

    循環泵

    (氣輪機帶動)

    冷水

    凝結水箱

    用戶供暖

    過濾器

    回水管

    氣輪機做功

    熱電廠換熱站工作流程示意圖

    1.1.2區域鍋爐房供熱系統

    以區域鍋爐房(內裝置熱水鍋爐或蒸汽鍋爐)為熱源的供熱系統稱為區域鍋爐房的供熱系統,包括區域熱水鍋爐房供熱系統、區域蒸汽鍋爐房供熱系統和區域蒸汽—熱水鍋爐房供熱系統。在區域蒸汽——熱水鍋爐房供熱系統中,鍋爐房內分別裝設蒸汽鍋爐和熱水鍋爐或換熱器,使之各自組成獨立的供熱系統。

    1.2.供熱管網

    通過參觀實習、觀察和實習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供熱管網的相關知識。

    由熱源向熱用戶輸送和分配供熱介質的管線系統稱為熱網。區域熱水鍋爐房供熱系統的熱網是有一條供水管和一條回水管組成;在蒸汽供熱系統中,蒸汽可采用單管式(同一蒸汽壓力參數)或多根蒸汽管(不同蒸汽壓力參數)供熱,凝結水可采用回收或不回收的方式進行。蒸汽供熱管網采用單管式(一根蒸汽管)供熱時,在一般情況下多采用凝結水返回熱源的雙管制,及一根蒸汽管、一根凝結水管。根據需要,有時還采用三管制,如在有供暖、通風空調、生活熱水和生產工藝系統的熱用戶中,生產工藝與供暖所要求的蒸汽參數相差很大,或供暖熱負荷所占比例較大,經技術經濟比較認為合理的,可采用雙管供汽,其中一根管道供生產工藝和加熱生活熱水用汽,一根管道供應供暖通風用汽,而它們的回水則共同通過一根凝結水管道返回熱源。這種按全年負荷變化分別設置供汽管的形式,實際上在非供暖季節仍為雙管制運行。在一些工業企業內當生產工藝用熱有特殊要求時??蓡为氃O置蒸汽管和凝結水管,與其他用熱分開。

    供熱管網的布置形式有以下幾種:

    1.2.1枝狀布置

    枝狀布置是一種常用的形式。管網形式簡單,投資少,運行管理方便。其管徑隨著其與熱源距離的增加和熱用戶的減少而逐步減少。但枝狀管網不具有后備供熱的性能。當供熱管網某處發生故障時,在故障點以后的熱用戶都將停止供熱。但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熱能力,通??刹捎醚杆傧裏峋W故障的辦法,以使建筑物室溫不致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枝狀管網是熱網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1.2.2環狀布置

    將其主干線連成環狀管網。特別是在城市中多熱源聯合供熱時,各熱源連在環狀主管網上。這種方式投資高,但運行可靠、安全。

    1.2.3放射壯布置,

    實際上跟枝狀管網接近,當主熱源在供熱區域中心地帶時,可采用這種方式,從主熱源往各方向敷設好幾條主干線,以輻射狀形式供給各用戶。這種方式雖然減少了主干線的管徑,但又增加了主干線的長度??傮w而言,投資增加不多,但對運行管理帶來較大方便。

    1.2.4網格狀布置

    這種方式由很多小型環狀管網組成,并將各小環狀網之間相互連接在一起。這種方式投資大,但運行管理方便、靈活、安全可靠。

    1.3.熱用戶

    利用集中供熱系統熱能能的用戶稱為熱用戶。區域熱水鍋爐房供熱系統熱用戶包括供暖系統、生活用熱水供應系統等。

    1.3.1集中供熱的熱用戶熱計量的方式。

    熱計量設備和控制裝置有熱量表、熱量分配表、散熱器溫控閥、動態平衡閥、氣候補償器。由熱源供應的熱水以較高溫度流入熱交換系統(散熱器、換熱器或由它們組成的復雜系統),以較低的溫度流出,在此過程中,通過熱量交換向用戶提供熱量。熱量表是由熱水流量計(用以測量流經換熱系統的熱水流量),一對溫度傳感器(分別測量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并進而得到供回水溫差),積算儀(根據與其相連的流量計和溫度傳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溫度數據,通過對公式CM(T1-T2)積分計算出用戶從熱交換系統中獲得的熱量。

    散熱器按其材料分有灰鑄鐵散熱器、鋼制散熱器、鋁制及鋼(銅)鋁復合散熱器等多種?,F在廣泛使用的是鋼鋁復合散熱器。散熱器恒溫閥是實現采暖房間溫度控制和采暖系統節能的主要部件。散熱器上還安有排氣閥,當散熱器內熱水沒有充滿時,打開排氣閥就會是熱水充滿散熱器,充分散熱。

    第二章燃氣制造及輸配的有關知識。

    通過對集團人工制氣廠的參觀及工人師傅的講解了解了燃氣制造的過程,粗煤氣的凈化處理裝置、原理和工藝流程及煤氣輸配的有關知識。

    燃氣的種類按其來源及生產方式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天然氣,人工燃氣,液化石油氣和沼氣。

    2.1.天然氣

    天然氣是古代動植物遺體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通過生物化學作用以及地質變質作用生成的可燃氣體。天然氣生成之后,是呈分散狀態存在于地下巖石的空隙、裂縫中或以溶解狀態存在于地下水中。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約為80%-90%,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氫、氮及微量的氦、氖、氬等氣體。

    天然氣開采系統基建投資少、建設工期短、見效快,新建的氣井一般當年可投產。天然氣從地下開采出來時壓力很高,有利于遠距離輸送,并且熱值高,容易燃燒且燃燒效率高,是優質的氣體燃料。

    天然氣集輸系統的主要設施有、集氣站、礦場壓氣站、天然氣處理廠和輸氣等。主要工藝流程包括油氣分離、處理、計量、儲存、輸送、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等。

    井場裝置

    井場裝置

    集氣站

    天然氣處理廠

    礦場壓氣站

    干線首站

    進入輸氣干線

    天然氣集輸系統流程示意圖

    一般在城市都有天然氣門站,經過調壓進入城市管網。

    2.2.人工燃氣

    人工燃氣是指以固體或液體可燃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氣體燃料。一般以煤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燃氣稱為煤氣,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還有少量的甲烷和硫化氫。

    2.2.1煤的煉焦過程

    煤的煉焦過程既是將煤置于焦爐中進行高溫干餾的過程,一般在1300度左右,最終產物是:焦炭和焦爐煤氣。

    配煤

    煉焦爐

    焦炭

    粗煤氣

    煉焦制氣廠生產流程圖

    2.2.2粗煤氣的凈化

    從焦爐炭化室逸出的煤氣稱為粗煤氣,其中含有大量的雜質。煤氣的凈化就是將粗煤氣中的焦油、氨、萘、硫化氫等雜質脫除,使其含量降低到城鎮燃氣質量標準允許的含量以下,以防止堵塞、腐蝕管道和設備,保證煤氣的正常輸送和使用。同時粗煤氣中的焦油、粗苯等又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所以,煤氣的凈化副產品的回收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粗苯

    脫萘

    脫氨

    冷煤氣

    粗煤氣

    硫磺

    液氨

    硫銨

    煤氣的凈化主要是由鼓風冷凝、焦油霧的脫除,氨的脫除、萘的脫除以及硫化氫的脫除等部分組成。

    2.2.3煤氣的輸送和使用的安全知識

    煤氣的輸送主要靠管道,為了克服管道阻力,輸送煤氣時要加壓,壓力越高,危險性就越大,煤氣管與各種構筑物及建筑物的距離就要越遠。

    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庭院和室內煤氣管為低壓煤氣管道;輸送焦爐煤氣時,壓力不應大于200KPa;輸送天然氣時,壓力不應大于350KPa;輸送氣態液化石油氣時,壓力不應大于500KPa。

    室內煤氣管道與人的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室內煤氣管道的設計及施工有嚴格的安全要求:

    1)室內煤氣管道應為明裝。當有特殊原因必須暗裝時,應便于安裝、維修并保證通風良好。

    2)室內煤氣管道不應敷設在潮濕或有腐蝕性的房間內。當必須通過,應采取防腐措施。

    3)不應穿過臥室、浴室或地下室。

    4)力求設在廚房內。

    5)水平安裝高度一般大于2米。

    2.3.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是石油開采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通常來自煉油廠。主要成分是丙炔、丙烯、丁烷和丁烯。

    液化石油氣作為一種炔類混合物,具有常溫加壓或常壓降溫即可變為液態,以進行儲存和運輸,升溫或減壓即可氣化使用的顯著特征。

    第三章城市給排水系統和建筑給排水系統的有關知識

    通過參觀陽光大廈給水系統、校園教師公寓給排水管道和學校的供水系統以及徐老師的講解了解了城市給排水系統和建筑給排水系統的分類、給排水方式和管道鋪設的相關知識。

    3.1.城市給排水工程系統

    3.1.1城市給水工程系統

    通常可分為三部分:取水工程,凈水工程,輸配水工程。

    給水處理的目的是除去原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病菌以及水中其他有害人體身體健康和影響工業生產的有害雜質,使處理后水質滿足現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和工業生產用水水質的要求。其基本方法:水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有液氯消毒和漂白粉消毒)。主要用到反應室、沉淀池、過濾池和離子交換器等設備。

    格柵

    沉淀池

    沉砂池

    消化池

    沉渣

    污泥脫水設備

    農肥

    灌溉或養殖

    原水

    3.1.2城市排水系統

    污水排除系統通常是指以收集和排除生活污水為主的排水系統。它包括:

    1.室內(房屋內)污水管道系統及衛生設備。

    2.室外(房屋外)污水管道系統,包括庭院(或街坊內)管道和街道下污水管道系統。

    3.污水管泵站及壓力管道。

    4.污水處理廠

    5.污水出口設施,包括出水口(渠)事故出水口及灌溉渠等。

    3.2.建筑給排水系統

    3.2.1建筑給水系統

    建筑給水系統根據用戶對水質、水壓、水量、水溫的要求,并結合外部給水系統情況進行劃分有三種基本給水系統,即生活給水系統,生產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

    3.2.1.1建筑內部給水系統的組成

    建筑內部給水系統一般由引入管,給水管道,給水附件,給水設備,配水設施和計量儀表組成。

    1)引入管就是從室外給水管網的接管點引至建筑物內的管段。引入管段上一般設有水表、閥門等附件。

    2)給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和分支管,用于輸送和分配用水。目前我國給水管道可采用鋼管、鑄鐵管、塑料管和復合管等。近年來給水塑料管的開發在我國取得很大進展,用的也很多。塑料管具有耐化學腐蝕性能強,水流阻力小,重量輕,運輸安裝方便等優點。埋地給水管道可用、有襯里的鑄鐵給水管和經。室內給水管道可采用塑料給水管、塑料和金屬復合管、鋼管、不銹鋼管及可靠防腐處理的鋼管。生產和消火栓給水管一般采用非鍍鋅鋼管或給水鑄鐵管。

    3)給水附件是管道系統中調節水量、水壓、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質,以及關斷水流,便于管道、儀表和設備檢修的各類閥門和設備。給水附件包括各種閥門、水錘消除器、過濾器、減壓孔板等管路附件。

    3.2.1.2給水方式

    給水方式就是指建筑內給水系統的供水方案。基本形式有以下幾種

    1)依靠外網壓力的給水方式,有直接給水方式,設水箱的給水方式。

    2)依靠水泵升壓給水方式,有設水泵的給水方式,設水泵、水箱聯合的給水方式,氣壓給水方式,分區給水方式。

    如何選擇給水方式呢?盡量利用外部給水管網的水壓直接供水。除高層建筑和消防要求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外,一般情況消防給水系統易與生活或生產給水系統共用一個系統。生活給水系統中,衛生器具處靜水壓力不能大于。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靜水壓力不宜大于0.45MPa,水壓大于的入戶管,宜設減壓或調壓設施。

    生產給水系統的最大靜水壓力,應根據工藝要求、用水設備、管道材料、管道配件、附件、儀表的工作壓力確定。消火栓給水系統最低處消火栓,最大靜水壓力不能大于0.80MPa,且超過0.50MPa時應采取減壓措施。

    3.2.1.3給水管道布置

    給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結構、用水要求、配水點和室外給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風、空調和供電等其他建筑設備工程管線布置等的影響。管道布置應確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條件,經濟合理。不受損壞,不影響安全生產和建筑物的使用,便于安裝維修,管道敷設要采取一些防腐,防凍,防漏措施。

    3.2.1.4高層建筑給水系統

    整幢高層建筑若采用同一給水系統供水,則垂直方向管線過長,下層管道中的靜水壓力很大,需要采用耐高壓的管材、附件和配水器材,費用高,開啟龍頭水流噴濺,既浪費水量,又影響使用,同時由于配水龍頭前壓力過大,水流速度加快,出流量增大,水頭損失增加。使設計工況與實際的不符,不但會產生水流噪音,還將直接影響供水的安全可靠性。所以高層建筑給水系統采取豎向分區供水,即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按層分段,各段為一區,分別組成各自的給水系統?;拘问接写摴┧绞剑瑴p壓供水方式(減壓水箱供水方式、減壓閥供水方式),并列式(水泵、水箱并列式,變頻調速泵并列式和氣壓給水設備并列式)。

    我們參觀的陽光大廈,給水方式就是采用分區并聯給水方式,每一分區分別設置一套獨立的水泵和高位水箱,向各區供水。其水泵集中設置在大廈的地下室水泵房內。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各區自成一體,互不影響;水泵集中,管理維護方便;運行費用較低。缺點是:水泵型號較多,設備費用偏高。

    3.2.2建筑內部排水系統

    功能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過的、受到污染的水以及降落到屋面的雨水和雪水收集起來,及時排到室外。可分為以下三種:生活排水系統,工業廢水排水系統,屋面雨水排水系統。

    建筑內部污廢水排水系統應滿足:

    1)系統能迅速暢通的將污廢水排到室外。

    2)排水管道系統內的氣壓穩定,有毒有害氣體不能進入室內,保持室內良好的環境衛生。

    3)管道布置合理,簡短順直,工程造價低?;窘M成部分有:衛生器具和生產設備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設備和通氣管道,在有些建筑物的污廢水排水系統中,根據需要還設有污廢水的提升設備和局部處理構筑物。

    建筑內部排水系統絕大部分都屬于重力非滿流排水,利用重力作用,水由高處向低處流動,不消耗動力,節能且管理簡單。在建筑物中,排水立管頂端設有伸頂通氣管,其頂端應裝設風帽或網罩,避免雜物落入排水管中。

    在有些建筑物附近建有化糞池,它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發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需要定期清理。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統按照建筑物內部是否有雨水管道分為內排水系統和外排水系統。我們學校一號教學樓的雨水管道就安裝在內部。教師公寓的雨水排水管道安裝在外部。

    第四章空調系統的有關知識

    通過參觀陽光大廈的地下室空調制冷系統及閱讀相關書籍我了解了空調系統的有關知識。

    4.1空調系統的組成

    中央空調系統通常由以下5部分組成:空氣處理設備、冷源和熱源、空調風系統、空調水系統及控制檢測系統。

    空調系統按負擔室內熱溫負荷所用介質可分為全空氣系統、空氣-水系統、全水系統和制冷劑直接蒸發系統。按空氣處理設備的設置情況可分為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全分散式空調系統。集中式系統將所有空氣處理設備(包括風機、表冷器、加熱器、加濕器和過濾器等)都集中在空調機房內。被處理空氣的溫度、濕度,在空氣處理機內進行集中調節后,經風管(道)輸送到空調房間。根據季節的和室內熱濕負荷的變化,可在空氣處理機內及時進行切換和調整。

    4.2空調系統的空氣處理設備

    空氣處理設備有空氣凈化處理設備和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4.2.1空氣凈化處理設備

    空氣凈化處理設備:對于進入空調房間的空氣,除了滿足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外,還要滿足空氣凈化的要求,即除去空氣中的塵埃、煙霧、微生物等懸浮污染物,消除各種異味,最好有足夠的負離子含量等。

    空調系統所處理的空氣,通常是由室外新風和回風組成??諝庵械膽腋∥廴疚飦碜孕嘛L和回風兩個方面。空氣凈化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上述兩個方面的污染。

    空氣凈化設備可按室內污染物存在的狀態分為處理懸浮顆粒物的除塵式和處理氣態污染物的除氣式兩類。在除塵式空氣凈化處理設備當中以纖維過濾器為核心,另外還有駐極體靜電過濾器等。其特點是主要利用纖維過濾技術或靜電過濾技術等來處理懸浮顆粒物。在除氣式空氣處理設備中,主要有活性炭過濾器、光催化過濾器和空氣凈化器等。其特點主要是利用吸附技術,光催化技術和離子化技術等來處理氣態污染物。

    常用的空氣過濾器

    1)粗效過濾器:過濾對象是10~100um的大顆粒塵埃,用于空調系統的初級過濾,保護中效過濾器。

    2)中效過濾器:過濾對象是1~10um的大顆粒塵埃,用于空調系統的中級過濾,保護末級過濾器。

    3)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對象是1~5um的塵埃,用于大于10萬級的潔凈室送風的末級過濾或高潔凈度要求場合的中間級過濾器。

    4)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對象是小于1um的塵埃,用于普通100級以上潔凈室送風的末級過濾。

    空氣凈化器是將纖維過濾技術、靜電過濾技術、活性炭過濾技術、負離子技術、臭氧技術集成為一體的空氣凈化設備。其工作原理是:由高速旋轉的離心風機在機器體內產生負壓,受到污染的空氣被吸入機內,依次通過具有殺菌功能的粗過濾網,裝填有高效空氣過濾材料的過濾層和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活性炭過濾層,這樣三重過濾凈化后由送風口送出潔凈的空氣。

    4.2.2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可分為直接接觸式和間接接觸式。

    直接接觸式熱濕交換包括噴水室、蒸汽加濕器、局部補充加濕裝置以及使用液體吸濕劑的裝置等。其特點是與空氣進行熱濕交換的介質直接與空氣接觸。

    間接式熱濕交換包括光管式、翅片管式和肋管式空加濕器及空氣冷卻器等。其特點是與空氣進行熱濕交換的介質不與空氣直接接觸,換熱介質(熱水、水蒸氣、冷水、制冷劑)在間壁式換熱管內流動,被處理空氣在管外流過,兩者通過固體臂面進行熱交換或熱濕交換。

    4.3空調冷卻水系統

    空調冷卻水系統,是指利用冷卻塔向冷水機組的冷凝器供給循環冷卻水的系統。由冷卻塔、冷卻水箱、冷卻水泵和冷水機組冷凝器等設備及其連接管路組成。

    4.4冷凝水系統

    冷凝水系統。不論空調末端設備的冷凝水盤是位于機組的正壓段還是負壓段,冷凝水盤出水口處均需設置水封,水封高度應不大于冷凝水盤處正壓或負壓值。正壓段是為了防止漏風,負壓段是為了順利排出冷凝水。

    4.5冷凍站系統

    4.5.1冷水機組

    冷水機組:將壓縮機、冷凝器、冷水用蒸發器、泵以及自動控制元件等組合成一個整體的系統。

    冷卻塔

    冷凝器

    蒸發器

    壓縮機

    節流閥

    循環水泵

    空調機組

    冷空氣

    4.5.2蒸氣壓縮式制冷

    液體汽化過程中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液體的壓力不同,其飽和溫度不同,壓力越低,飽和溫度越低,只要創造一定的低壓,就可以利用液體的汽化獲取低溫。蒸氣壓縮式制冷系統就是利用制冷劑的這一原理,創造一定的低壓,獲取液態制冷劑較低的蒸發溫度吸收周圍空氣或物體的熱量使之汽化而達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壓縮機是蒸氣壓縮機制冷裝置的一個重要設備,在制冷系統中壓縮機的主要作用是:從蒸發器中吸出蒸氣以保證蒸發器內一定的蒸發壓力;提高蒸氣壓力(壓縮),以創造在較高溫度下冷凝的條件;輸送制冷劑,使制冷劑完成冷循環。

    冷凝器,是制冷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過熱的制冷劑蒸氣經過冷凝器壁面時將熱量傳遞給環境介質,本身變成了液體。根據冷卻介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水冷式、風冷式、蒸發式冷凝器。

    蒸發器是使液體制冷劑在其中沸騰成為氣體而使被冷卻介質(空氣或水)降溫制冷的設備。

    4.6熱力站

    主要由換熱器、過濾器、水泵以及自動控制元件組合而成。

    熱泵機組一般均自帶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統,其基本的功能為溫度控制和風量調節。水環熱泵機組的出風溫度和冷、熱轉換根據室內溫控器設定自動調節,風量由三速調節器手動調節。機組自身還配置一些安全保護裝置,如高溫停機、過載限制、缺水停機等。熱泵機組的控制可由廠家選配直接數字式(DDC)控制系統,通過通訊線路,把信息送至中央控制室,可以檢測每臺機組的運行狀態如壓縮機狀態、送風機狀態、換向閥位置、區域溫度、送風溫度、出水溫度、高壓限制等,還可以控制每臺機組的運行方式如啟停控制、溫度設定、夜間設定控制、早晨預熱(冷)控制等。

    第五章工業通風系統的有關知識

    通風的任務是以通風換氣的方法改善車間的空氣環境。概括地說,是把局部地點或整個房間內的污濁空氣排到室外(必要時經過凈化處理),把新鮮(或經過處理)空氣送入室內。前者稱為排風,后者稱為送風。由實現通風任務所需要的設備、管道及其部件組成的整體,稱之為通風系統。

    工業通風常見的形式有全面通風、置換通風、自然通風、局部通風、隧道通風等

    5.1全面通風

    全面通風是對整個房間進行通風換氣,其基本原理是:用清潔空氣稀釋(沖淡)室內空氣中的有害物濃度,同時不斷地把污染空氣排至室外,保持室內空氣環境達到衛生標準。全面通風又叫稀釋通風。

    5.1.1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形式

    全面通風量不僅取決于通風量,還與通風氣流的組織有關。在不少情況下,盡管通風量相當大,但因氣流組織不合理,仍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把有害物稀釋;在局部地點的有害物質因積聚,濃度反而增加。因此,合理設計氣流組織是通風設計的重要內容。

    全面通風氣流組織設計的最基本原則是:將新鮮空氣送到作業地帶或操作人員經常停留的工作地點,應避免將有害物吹向工作區;同時有效地從有害物源附近或者有害物濃度最大的部位排走污染空氣。

    通風房間氣流組織的主要方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和中間送上下排等。具體工程采用哪種方式,則根據操作人員位置、有害源分布情況、有害物性質及其濃度分布、有害物運動趨向等因素綜合考慮。

    在工程設計中,一般采用以下的氣流組織方式:

    1)有害物源散發的有害氣體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高,或者車間存在上升熱氣流,不論有害氣體密度大小,均應當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2)如果沒有熱氣流的影響,當散發的有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時,則應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比空氣密度大時,應當采用上下兩個部位同時排出的方式,并在中間部位將清潔空氣直接送到工作地帶。

    5.2置換通風

    有別于傳統的混合通風的混合稀釋原理,置換通風是通過把較低風速(紊流度)的新鮮空氣送入人員工作區,利用擠壓的原理把污染的空氣擠到上部空間排走的通風方法,它能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基礎上與輻射吊頂(地板)技術結合實現節能的目的。

    5.3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是利用局部氣流,使局部工作地點不受有害物的污染,造成良好的空氣環境。這種通風方法所需要的風量小、效果好,是防止工業有害物污染室內空氣和改善作業環境最有效的通風方法,設計時應優先考慮。局部通風又分為局部排風和局部送風。局部排風就是在有害物產生地點直接把他們捕集起來,經過凈化處理,排至室外。它由局部排風罩、風管、除塵或凈化設備、風機、排氣筒或煙筒組成。局部送風某些高溫車間,沒有必要對整個車間進行降溫,只需向個別的局部工作地點送風,在局部地點造成良好的空氣環境,這種通風方法稱為局部送風。有系統式和分散式兩種。

    第六章校供排水及供暖系統的有關知識

    通過對我們校園的參觀和聽校水電暖管理辦公室孫主任的報告以及老師的講解,我了解了我們學校的供水系統和供暖系統。

    6.1供水系統

    我們學校共有兩個供水水源,分別是南邊的小珠山水廠、北邊的管家樓水廠。供水壓力穩定,水量充足。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無副壓供水設備),自來水通過供水機組直接進入學校的管網,完全實現零接觸無污染。

    供水系統設計規劃合理,供水設備安全先進,購買進口水泵,分東西兩個區供水。東區地勢低,采用大流量低壓式;西區(家屬區和行政樓)地勢高,用水量少,供水揚程較高。無副壓供水設備可以實現變量、變壓供水,遇到用水高峰時自動增壓。泵房設在用水量大的學生公寓區。并且學校里采取了許多節水措施,如廁所里安裝了許多自動感應節水器,B區浴室安裝了淋浴卡式節水器,有效的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

    6.2供暖系統

    學校的供暖系統分區越來越合理,配置越來越先進,共分四個區供暖,分別設在中心浴室附近、體育館附近、教師公寓B區和D區。設有四個換熱站,有四套供暖機組。中心浴室的主區換熱站有兩組殼管式換熱器,三臺水泵,兩臺補水泵,采用自動補水方式。

    第七章總結

    緊張而又充滿樂趣的認識實習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認識實習是我們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我們能夠學到很多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常見的各種建筑物內外的給水、排水、供熱、消防等管道,只是略知其一,對于他們為什么這樣安裝而不那樣安裝,工作原理是什么,靠什么提供動力等等并不是很清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欧美成人第一页|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