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質綜述范文

    生物質綜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質綜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質綜述

    第1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關鍵詞:生物資產 資產評估 評估方法

    一、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背景

    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為人類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纖維、木材、藥物、工業原料和服務。與此同時,由于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對生物資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且,由于生物資產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在人的勞動與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生長的,受自然規律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另外每種生物資產的生長、發育、成熟、結果都不同,因此,對生物資產的研究不管是從會計角度還是評估角度都是比較重要的。從會計角度看,全球范圍內不管是組織、協會還是個人已經認識到生物資產的確認與計量問題,在這方面研究最早的是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稱AASB)于1998年頒布的1037號(AAS35)會計準則,即自生和再生資產(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Assets簡稱SGARAs)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以下簡稱IAS41)對生物資產的研究從概念的界定、初始確認到后續計量作了詳細具體的介紹。我國在借鑒國外會計準則的基礎上,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

    但從資產評估的行業講,對生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研究很少。目前具體的生物資產的價值評估準則,這給從事生物資產的企業的經濟活動帶來了不便,制約了其快速發展。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向信息使用者傳遞一些有用可靠的信息,影響了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為了保證會計與評估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進一步體現評估對會計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在當前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大潮中,生物資產的租賃、重組、典當、保險、交換等經濟行為的不斷增多,不能僅依據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來反映,還要借助于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理論與方法,以資產評估結果重新確定其價值。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涉及生物資產的企業與日俱增,探討生物資產價值的評估問題,對評估行業和企業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從理論上講,首先,為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做出理論貢獻。通過借鑒其他國家對其他行業,尤其是農業資產評估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價值評估理論,可以得出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目的、依據和方法。在評估范圍越來越細、越來越廣的情況下,可以為進一步研究資產評估理論體系和評估方法、模型提供參考,對于推動資產評估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其次,可以推動會計學相關理論在該領域的應用。從實踐上講,有利于建立全行業統一的評估準則,使評估機構能夠很好的按照規范行事,使生物資產的評估更加明朗化;有利于持有生物資產的企業更好地掌握本企業的資產價值情況,促進企業加快生產,提高企業資產價值;有利于不同地區企業持有的生物資產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生物資產的信息使用者獲得全面、詳實、可靠的評估信息;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和完善評估準則,加快我國評估領域的發展;有利于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發展;有利于協調有關評估各方的經濟利益。

    三、西方國家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現狀分析

    英國《評估指南》(紅皮書)1996版指南12――森林與林地資源評估,提到了關于資源類植物價值評估的一些方法?!稓W洲資產評估準則》(EVS)2000版指南5

    貸款為目的的農業資產評估中將農業資產劃分三個大部分來說明:第一部分介紹農業資產包含的內容以及相互之間的區別、評估方法以及市場價值的確定;第二部分介紹了多年生植物的存在形式――正在生長著的、培育中的、收獲的和其他形式的,還介紹了一些牲畜;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在評價這些動植物時影響因素和多年生植物的評估方法?!禝VS指南10――業資產評估》2005版該指南中指出了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評估中將其劃分為附著地的生物資產和非附著地的生物資產,將其區別于農業資產和個人財產進行評估,要求根據農業生物資產的類型和周期性按照市場法對農業資產進行評估?!栋拇罄麃喸u估準則與實踐》對鄉村資產評估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對生物資產相關不動產的闡述,如果園的建設投資、養殖設備、設施等評估。國外學者進行很多有關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的研究,從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的類型、評估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進行論述,國外比較流行的是條件價值法。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福利經濟學對消費者剩余、機會成本、非市場化商品與環境等公共產品價值的思考,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的評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OECD)將評估方法分為三類,即實際市場價格法(市場分析)、模擬市場法和替代市場法。

    從上述國外研究現狀來看,雖然國際評估準則和發達國家的評估準則中對農業資產評估的研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相對于其他資產評估研究來講,起步較晚,而且也不成熟。各評估準則中只是粗略介紹影響生物資產的自然因素,都沒有詳細說明生物資產具體的評估依據、評估原則和不同生長階段下的評估方法及一些參數的選取,未將其作為重點進行研究.、隨著社會的進步及評估的范圍的不斷擴大,現有的國外的理論與方法不能滿足生物資產發展的需要。

    四、我國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是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屬于新興行業。1989年,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下發了《關于國有資產產權變動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的若干規定》,這是我國首次提及資產評估問題的政府文件。1993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資產評估項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涉及行業越來越廣,技術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1996年頒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2001年又頒布《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具體準則。但目前關于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文獻很少,而且部分都是從森林資源或者森林生物多樣性角度進行的,尚未對生物資產有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本文從生物資產概念、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和果園資產評估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生物資產的概念2006年以前,一些專家學者們借鑒IAS、《澳大利亞自生和再生資產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的會計準則,對生物資產的界定還沒有統一的認識,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給出了生物資產的定義:生物資產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并將其劃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為了研究方便可將生物資產劃分不同種類:按其生物學特性分為動物和植物;按其生長周期長短分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按價值轉移方式的小同,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

    性生物資產;還可劃分為成熟生物資產和未成熟生物資產(何夢圓、馬慧,2006)。

    另外,我國學者在會計核算基礎上總結出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相比,具有下列基本特性:一是生物資產形成的特殊性。一般資產完全是依靠人們的生產勞動取得的,而生物資產是通過人的勞動和生物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資產的價值形成除凝結有人類勞動以外,自然力作用的生長、發育會形成其增值;生物資產的經營受自然規律的制約,遵循自然規律,生物資產就會順利地生長、發育,不斷再生,反之則會消亡,失去其價值。二是生物資產的多樣性。生物資產的種類繁多,這使其各自的生長、發育特點差異很大,增加了計價難度。三是生物資產經營周期的既定性。生物資產的投人、生產、經營、回收的周期完全決定于生物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工業生產周期以及資產價值轉化的周期可人為控制。生物資產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生物資產會計處理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二)資源類價值評估資源類的價值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我國資產評估協會尚未制定有關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規定,1996由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林業部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以適應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保護森林資源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林業部、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制定的,具體規定了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對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森林景觀資產評估及整體林業企事業資產評估作了詳細規定,規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按照大范圍森林資源包含的經濟林也屬于生物資產的范疇,此《規范》中指出了森林資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觀及整體林業企事業的評估程序和評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評估了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出了生態服務價值,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凈化大氣的經濟價值三項生態服務價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這三項環境價值遠大于立木價值的結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王強(2006)按照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以及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因素的復雜性,詳盡的介紹了各類森林資源資產的具體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市場價倒算法、年凈收益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收獲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重點介紹了運用收益現值法時應考慮的折現率問題和質量調整系數。該項研究中還按照不同種類介紹了各評估方法的應用,其中林木資產評估中從用材林、經濟林、竹林、防護林和特護林方面,詳細介紹了評估方法的應用及評估時涉及的影響因素。何夢圓、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資產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資產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場倒攤法進行評估,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生長階段確定評估方法。鄒繼昌(2006)采用收益現值法對用材林林木資產進行評估,給出了評估參數及評估公式,說明了采用收益現值法的理論依據。謝德新(2006)提出了經濟林按照生長階段產前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進行評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適合于產前期,市場法理論上適合于任何長階段,但現階段因前提條件不具備限制了這一方法在經濟林資產評估實踐中的實際應用。經濟林的收益年限在整個經濟林壽命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經濟林的資產評估主要以收益法為主。

    (2)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北京大學教授張穎開創性地利用市場價格法、機會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對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核算,得出了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成果。吳火和(2006)研究認為,針對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的不同價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計量評估方法,主要采用市場價格法、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假想市場法)。為提高評估的效率和評估結果的準確性與可信度,在綜述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研究和應用進展的基礎上,嘗試設計了基于專家知識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價值評估專家輔助系統(ESEFBA)。而且文獻還列舉了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生物資產類價值評估,從木材生產價值評估和林副產品生產價值評估角度對直接實物資源資產進行評估,其中林副產品采用的是市場價值法。李銀霞(2002)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為例,從直接使用價值評估方法和間接使用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兩方面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進行論述。

    (3)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又稱作物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對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概念、價值屬性、價值特點、價值分類、價值內涵以及價值評估方法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探討了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構成分類及其評價方法,提出了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的原則和依據。其中涉及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市場法的應用。

    (4)果園資產評估。應容樞(1998)在對果園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果園的特征、經營果園面臨的行業風險和涉及到的果園時間價值補償因素,得出果園應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

    從以上對國內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對于生物資產的概念界定問題從會計上已基本達成共識。由于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對生物資產的分類還是還存在爭論。我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農業資產評估準則,就生物資產的角度,對植物經濟價值的評估的文獻還是較多的,具體有經濟林及林副產品,但沒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的評估方法及影響因素。并且對動物的評估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較少。

    第2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本文總結生物質秸稈焚燒電廠的用地現狀調查及廠址選擇、規范的執行、總圖功能布局、秸稈稱量系統、秸稈堆場做法與排水等幾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

    調查;廠址選擇;規范;功能布局;稱量系統;堆場;排水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的各項優惠政策,國內外生物質發電技術也趨成熟,傳統的富余秸稈田間焚燒成霧霾幫兇,也亟需遏制。所有這些因素促進生物質發電廠如雨后春筍般建成投產。

    秸稈電廠總圖運輸設計并不復雜,但由于燃料有所特殊,為了設計少走彎路,影響生產運營,筆者特對容易疏忽的地方進行經驗總結。

    一、 用地現狀調查及廠址選擇。

    秸稈電廠一般設在鄉鎮,靠近秸稈燃料來源。選址的重要性突出,最關鍵點:1、交通。交通是命脈,秸稈電廠的贏利主要來源于原料收集的成本控制;2、排水。80年代后農村鄉鎮地區溝渠塘堰水利系統,年久失修而積滿淤泥,泄洪能力不斷下降,內澇強排泵站運行也無保障,為了廠區安全及盡量避免秸稈潮濕,必須重視秸稈電廠廠區洪澇威脅,對排水系統沿程實地踏勘;3、電力。秸稈電廠的電力供應和送電上網是影響秸稈電廠建設成本的主要方面,也是造成工期拖延的主要原因。目前農電與水利同為農村發展短板,一定要實際調查清楚;4、土地。土地使用證的用地情況一定要現場獨立調查核實,注意避免占用墓地、影響農戶灌溉和區域行洪通道。所有這些都是要設計人員親自獨立排查,不要人云亦云。

    以上關鍵點均需獨立調查,不得囿于規劃、統計、許可證等現有資料。

    二、 規范的執行。

    《秸稈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762-2012)適用于單機容量為30MW及以下的電廠設計,2012年10月1日起開始執行。

    秸稈電廠生產建、構筑物火災危險性基本上都是丙丁戊類。但如果設置了點火輕油站,則輕油站按乙類火災危險性考慮,當儲存0#輕柴油(閃點55℃)時為乙B類,儲存-35# 輕柴油(閃點45℃)時為乙A類(參考GB252-2000《輕柴油》)。

    上表出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049),無特別處。

    三、 總圖功能布局。

    秸稈電廠主要功能分區組成:

    a、行政生活區;

    b、主廠房區(含配電裝置、主變壓器、汽機跨、除氧跨、鍋爐跨、除塵器、引風機、煙囪、脫硫脫硝裝置、灰庫及灰渣堆棚等)

    c、輔助生產區(含循環水站、凈水站、脫鹽水站等)

    d、秸稈輸送區(含秸稈倉庫、上料棧橋、轉運間)

    e、中心收儲區(含秸稈堆場、破碎機械、汽車衡、地磅房、停車場等)

    總圖布置見如下四個示例:

    1.中節能XX秸稈電廠 2.國能XX秸稈電廠

    3.凱迪電力XX秸稈電廠4.武漢都市環保XX秸稈電廠

    通過實際運營比較,總圖布置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處理秸稈倉庫和秸稈堆場之間的關系,布置2和布置3中,倉庫基本靠近堆場中央,便于燃料從堆場倒運入倉庫,或皮帶輸送進庫。

    2.燃料上料系統越簡單越直接越好越可靠,中轉環節越少越好。布置2皮帶通廊中轉多,容易堵。

    3.為了盡量減少廠用電率,循環水管線應盡量短捷,上面四例均合理。秸稈電廠循環水冷卻塔一般采用自然通風冷卻塔,主要是考慮到其運行費用低。韓強在《生物質發電廠循環水系統冷卻塔的選擇》一文中計算得,當發電成本小于0.48元時,采用機力通風冷卻塔總費用更低。如果采用機力通風冷卻塔,則應著重考慮風向,好的布置促進冷卻。

    4.為了盡量減少廠用電率,秸稈輸送距離應短,降低提升高度。

    5.秸稈堆場、堆垛布置均應考慮風向影響,特別注意秸稈堆場不要布置在行政生活區、生產區的盛行風向的上風向。

    四、 秸稈稱量系統。

    秸稈稱量系統包括汽車衡、汽車衡房。汽車衡由地上式改成基坑式,是為了避免地上式汽車衡秸稈運輸車輛存在安全隱患、效率低下、效果不美觀等缺點。汽車衡采用地上式布置形式時,兩側坡道長、坡度大,冬天結冰,部分農用運輸車輛(如拖拉機)通過時易滑落側翻、過磅效率低下、效果不美觀、秸稈易灑落缺點;故推薦采用地下基坑布置方式。但地下式汽車衡也有因排水點低造成基坑易積水、秸稈掉入基坑縫隙中不便清理等缺陷。所以當用地排水條件不太好時,綜合考慮地上、地下式利弊,也可改為半地下式。

    按照汽車衡供應商提供的地磅圖紙進行本工程設計,基于正規運輸車輛設置通道寬度,沒有估計到大量農用車如拖拉機的超限裝載秸稈的狀況,電廠實際運行中,秸稈運輸農用車輛較多,車況參差不齊,秸稈運輸也未采取捆扎措施,基本上都超寬、超長、超高、超重運輸,結果造成過磅通道相對超寬的秸稈農用運輸車而言非常狹窄,難以通過,許多秸稈電廠均有此教訓。如下圖:

    因此,按照中國農村現有國情,農用運輸車較多,秸稈運輸車多超寬超高,不宜套用標準圖紙,應根據現有實際情況確定通道寬度,如汽車衡中心線與汽車衡房最外側突出物(如雨棚)的間距一般不宜小于3.5~4m。另外,假如運輸車輛不固定,汽車衡智能自動稱重系統AVS并不適用。

    根據目前的運輸現狀,運輸樹根、木材的大型車長度達15m,總重超過50t。故設秤臺長20m、80t汽車衡能滿足一般要求。另外,物流入口大門的寬度也應與運輸車輛相適應,必要時可按《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中相關公式核算通道寬度。

    五、 秸稈堆場做法與排水。

    堆場地坪宜硬鋪,主要考慮是操作方便、避免秸稈混入雜質影響燃燒,目前秸稈電廠基本上都做了混凝土面層,該花的錢不能省。

    堆場應布置在地勢高處,并且應中間高,四周低便于排水,在四周設置雨水溝,人工清理。另外,有條件的可在堆場邊緣設置2米左右擋墻,既可以增加堆場的高度也可以防止原料飛散與流失。擋墻下每隔10m設泄水孔,設置速排籠或盲溝接入堆場外雨水溝。

    避雷針的設置必不可少,結合高桿燈布置,盡量設在堆場邊緣。

    第3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1 農業與物理防治

    1.1 實行輪作倒茬,水利條件好的重發生區,可實行水旱輪作,惡化害蟲生存環境,盡可能降低蟲口密度。

    1.2 利用村邊地頭、溝渠附近的零散空地,春季點種蓖麻,蓖麻中含蓖麻素,可毒殺取食的蠐螬成蟲金龜子,降低成蟲基數。

    1.3 火堆誘蟲。6月下旬至7月底,成蟲盛發期,傍晚時分選擇成蟲比較多的樹下,堆積作物秸稈或干草等可燃物,點燃后搖動樹體,成蟲就會飛進火堆。

    1.4 收花生犁地時,及時撿拾蠐螬,集中處理,既可減輕其對下茬作物小麥的危害,又可大大減少來年蟲量。

    1.5 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精耕細作,氮磷鉀肥合理配比,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鉀及微肥,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花生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杜絕未經發酵腐熟的作物秸稈和家畜、家禽糞肥直接還田。

    1.6 利用金龜子的趨光性,在成蟲發生盛期,即6月中下旬至7月底,采用“佳多”頻振式殺燈誘殺,每33350平方米安置1臺殺蟲燈,統防統治,可大大減小蟲口基數,控制其危害。

    2 藥劑防治

    2.1 藥枝誘殺 將新鮮的榆樹枝條截成50~70厘米長,3~5枝捆成1把,用90%晶體敵百蟲500~800倍液均勻噴在枝條上,傍晚插于花生田內,每667平方米插4~5把,第二天早上收取并保存于陰暗潮濕處,傍晚拿出再用,一把藥枝能連續用2~3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蟲發生盛期,廣泛發動群眾,大面積推廣此項技術措施,效果顯著。

    2.2 根據金龜子產卵之前具有取食花生、大豆等作物葉片補充營養的習性,在金龜子發生盛期,在其喜食的果樹、苗木和農作物花生、大豆上噴施48%樂斯本(毒死蜱)EC1000倍液,減少產卵量。

    2.3 在6月下旬成蟲盛發期,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EC500毫升或48%樂斯本(毒死蜱)250毫升對20~25千克干細爐渣撒施,并淺鋤入土內,可有效毒殺成蟲,減少田間卵量。如果干旱少雨,施藥后及時澆水;如雨水偏多,下雨前用藥。

    2.4 防治蠐螬幼蟲 蠐螬孵化盛期和低齡幼蟲期,即7月15日至25日,及時開展藥劑防治,可用48%樂斯本EC每667平方米25~500毫升或2%白僵菌殺蟲劑DP1.5千克,拌細爐渣或大沙20~25千克溝施或穴施,施藥后立即澆水(用水情況同2.3)。

    2.5 播種時種子處理 5%辛硫磷EC100克加水500克處理花生種子5~7.5千克,或2%白僵菌1千克拌種子15千克,可有效保護種子和幼苗免遭蠐螬為害。

    2.6 秋季麥播前,深耕土地時,進行土壤處理 方法為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異硫磷EC500毫升,制毒土20千克均勻撒施于犁后土壤,然后耘耙。

    3 注意事項

    3.1 抓住兩個關鍵時期,及時防治 對于黏土地等有機質含量高的重發生地塊,結合農業防治措施,在兩個防治關鍵時期,及時用藥。第一個防治關鍵時期為6月底至7月上旬,以防治成蟲為主。第二個防治關鍵時期為7月20日前后,以防治幼蟲為主,最遲一般不超過7月25日。如到8月份才進行防治,防效差,已對產量造成較大影響。對于沙土地等有機質含量偏低的發生比較輕的地塊,結合農業與物理防治措施,在7月20日前后,一次藥劑防治即可。

    第4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內容摘要:無邊界職業生涯代表了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評述了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產生背景、概念架構、意義和影響,以及組織和個人對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職業生涯 無邊界職業生涯 雇傭關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來臨,組織結構和形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從而引發了職業生涯的變化和發展。傳統職業生涯因組織內嚴格的層級制度和穩定的周邊環境而呈現出穩定性、可預測性和線性發展的特征。但是,隨著組織系統的改變,職業生涯逐漸呈現出動態性、難預測性和多向性發展的特征,員工的職業生涯開始進入易變性的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產生背景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產生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科層體制向更具柔性、更扁平的組織形式發展,出現了分散化、虛擬化、小型化等多元發展趨勢,無邊界組織結構逐步顯現出來。

    美國管理學者漢迪(Handy)認為,無邊界組織結構像一株三葉草,第一片葉子對于組織的存續最為重要,即核心技術和管理人員。這種人員在組織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們擁有高超的技能,組織期望他們能有較高的組織承諾,并且對組織有認同感。第二片葉子為合同工,其中包括專業化人員和組織外部的公司,服務于組織的各種需要,包括供貨、分配和日常管理控制等功能。因為如果讓那些更具專業化和自主性職位上的人員來做這些工作,通常會做得更好、更快、更節省。第三片葉子為應急勞動力,屬于臨時性員工,其作用在于補充企業主要勞動力的不足。這種簡潔靈活的組織結構是為了適應組織內外環境變化的需要而存在的,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勢必要改變傳統的長期雇傭,而代之以更具彈性的雇傭形式,如雇傭短期化、員工派遣等,而日本企業長期堅持的終生雇傭模式也產生了動搖甚至崩潰。對個人來講,環境劇烈變化引起的組織變革促使他們不斷變換工作和職業,應用并發展著多種能力,逐步形成了無邊界的職業生涯軌跡。

    無邊界職業生涯概念架構

    (一)無邊界職業生涯的內涵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由Arthur于1994年在組織行為雜志(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特刊上首先提出來的,是指超越單個就業環境邊界的一系列的就業機會。Bake和Aldrich(1996)豐富了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概念,他們認為對于一個趨向無邊界職業的人會表現出3個職業特征:所經歷雇主的數量、知識積累的程度和個人認同的程度。也就是說,除了公司內部的移動,可轉換能力的積累和個人認同同樣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追求無邊界職業生涯的重要因素。Arthur(1996)進一步修正和豐富了無邊界職業生涯的內涵,從而使無邊界職業生涯成為了一個頗具影響的概念。

    無邊界職業生涯自產生起便在理論界和實踐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或許是因為它恰好出現在一個對職業前途不確定的時代。不同于傳統職業生涯的原則,無邊界職業生涯被普遍認為是組織職業生涯的對立面,表示否定傳統雇傭假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職業生涯形式。Arthur用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概念描述了許多人的職業生涯不再是“綁定”或者受組織約束的事實,羅列了職業生涯無邊界的一系列方式。無邊界職業生涯表達了一個更加柔性的框架,將超越組織邊界的職業生涯概念化,滿足了長期以來對更加寬廣、更具包容性的職業生涯概念的需求。

    (二)無邊界職業生涯的類型

    Arthur和Rousseau(1996)在其經典的《無邊界職業生涯》一書中詳細描述了六種不同類型的無邊界職業生涯。第一,最典型的是像硅谷職業生涯那樣,跨越了不同雇主的邊界;第二,像學者或木匠等職業那樣從現在的雇主之外獲得從業資格的職業;第三,如房地產商那樣受到外部網絡和信息持續支持的職業;第四,打破關于層級和職業晉升的傳統組織設想的職業;第五,出于非職業本身或組織內部原因,而是個人或家庭原因令其放棄的現有職業機會的職業;第六,基于從業者自身的理解,認為是無邊界而不受結構限制的職業。所有這些類型中一個共同的因素是獨立于而非依賴組織的職業生涯安排。因此,可以說,無邊界職業生涯是一種多角度的概念,包括甚至超越了多種邊界,而且涉及了實體和心理、主觀和客觀等多種分析層面。

    另外,有學者從是否自愿的視角將無邊界職業生涯劃分為自愿無邊界職業生涯和非自愿無邊界職業生涯。自愿無邊界是指當聽說或者找到一個能夠獲得更多發展和回報的機會時,人們主動選擇離開現有組織而進入一個新的組織。非自愿無邊界則是指當發生比如縮小規模、淘汰、重構或者裁員時,人們被迫去尋找新的工作。這種劃分,更加體現了環境和結構因素在無邊界職業生涯中的影響,有助于界定不同職業生涯轉換中的實質,為現實世界中的無邊界職業生涯提供更加準確和精細的分析框架。

    (三)無邊界職業生涯與傳統職業生涯的區別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顯著特點就是個人跨越單一組織,來往于多個組織中而表現出的流動性和跨邊界。與之相對應的是,無邊界職業生涯在雇傭關系、組織承諾、個人學習等方面也表現出了一些不同于傳統職業生涯的特點,如無邊界職業生涯的雇傭關系強調可雇傭能力換取績效和靈活性。表1列示了無邊界職業生涯與傳統職業生涯的區別。

    無邊界職業生涯產生的影響

    (一)雇傭關系的變革

    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下,雇傭關系將發生變化。雇傭保障是傳統職業生涯管理方式賴以存在的先決條件,而組織內存在的專業的職能部門和多個層級則是傳統職業生涯管理模式運行的組織基礎。組織結構變革使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喪失了基礎,員工不得不在多個企業間尋求受雇機會。Altman和Post (1996)通過對25個財富500強公司的高層經理人員的訪談發現,這些經理人員已經注意到了舊有(心理)契約的消亡,開始認識到一種基于可雇傭性和雇員責任,而不是工作安全性和家長式公司體制的新型契約。

    (二)職業生涯成功標準的變化

    與無邊界職業生涯轉變相一致的是員工對個人職業生涯成功標準認識的變化。傳統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主要是作為職業生涯結果的薪酬增長、職位晉升,以及外在的社會評價因素,如社會稱許等。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成功標準則發生了方向性變化:從看重結果轉變為看重過程;從看重外在評價標準轉變為個人內在感受標準,如工作是否與興趣一致、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等。

    丁秀玲(2007)從知識創造和心理感受兩個角度探討了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成功標準。無邊界職業生涯在多個組織中演繹著知識生成的循環模式,個體以自身的職業經驗和知識基礎為背景來調節在組織間的流動,確立自己對組織的貢獻。與傳統職業生涯相比,無邊界職業生涯更為重視個人心理感受的職業成功,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雙重滿意感。

    職業生涯成功標準的轉化既是無邊界職業生涯導致的結果,同時也是無邊界職業生涯產生的原因。無邊界職業生涯成功標準中無疑體現了社會價值觀多元化趨向,重視過程和自我是當前社會價值觀的重要取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生涯成功標準既是結果又是原因。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管理策略

    新的職業生涯的變化,必然會對員工與組織的職業發展觀念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職業生涯的管理。目前,大多數學者都從員工和組織兩個方面探討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應對管理。在組織與員工共同管理的前提下,更突出員工的主體地位,而組織發揮的是客體作用,主客體相互作用,從而實現員工與組織的共贏,這一管理模式被視為無邊界職業生涯管理的通用模式。

    (一)個人的應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個人只有恰當地適應變化日益劇烈的競爭環境,才能成為職場中的“常青樹”。在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的影響下,個人只有迅速做出反應,調整以前依賴組織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開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加強自我職業生涯管理的建設,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在無邊界職業生涯情況下,員工個人不僅需要為獲得技能以及管理自身職業生涯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且也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Khapova和Wildetom (2005)認為,在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人們不再局限于一個組織或工作線上,而是通過抓住那些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價值回報的機會來進行自我職業生涯管理。張穎(2005)提出了明確以提高自身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避免短視行為,自我承擔更多的責任、有效挖掘自己的職業錨、指導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充分運用人際關系網絡的個人職業生涯管理的具體措施。

    (二)組織的應對

    無邊界職業生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組織與個人在職業生涯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雖以個人管理為主,但并不意味著組織從此就可以放棄對員工職業生涯的管理,相反應積極為員工的技能發展創造重要條件,構建以提高員工就業競爭能力為主的協助型職業生涯管理體系。組織通過協助管理員工的職業生涯,可以實現組織與員工的責任平衡,并實現員工由關系型心理契約向交易型契約的轉變,從而達到員工個人與組織的互惠發展,構造出員工對組織的新型承諾。

    已有研究證明,職業生涯管理活動與組織承諾之間有一種緊密的互惠關系。組織職業生涯管理從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員工組織承諾的開發 (Sturges、Guest、Conway& Mackenzie Davey,2002),而組織承諾則對組織績效和員工流動、個人的幸福感有潛在影響(Meyer& Herscovitch,2001),因此實施組織職業生涯管理協助將對組織與個人有共同的益處。動態的環境已經使組織無法向其員工做出終身雇傭的承諾,因此,組織應改變原有承諾,建立新的雇傭心理契約。員工對無邊界職業生涯的追逐,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因而,企業可以在組織內創造無邊界的環境,建立多維職業生涯通道(張穎, 2005)。

    結論

    無邊界職業生涯是時代的產物,符合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無邊界職業生涯理論強調職業生涯發展呈現出的無限可能性,以及怎樣識別并利用這些機會取得成功。大部分研究者在研究無邊界時,著眼于遷移,但事實上,無邊界職業生涯并不等同于盲目、無效地遷移,它更強調跨越。這是因為,人們的職業遷移是由意愿驅動的,并且這種遷移更強調對各種邊界的跨越。就我國而言,針對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為了理解越來越復雜的職業生涯環境,還需要做更多理論構建工作和實證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Arthur,M.B.and Rousseau.D.M.The boundaryless career as a new employment principle.In M.B. Arthur&D.M. Rousseau (Eds.).The Boundaryless Career:3-20.[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丁秀玲.略論無邊界職業生涯及其管理策略[J].現代財經,2007(9)

    3.張穎.雇傭關系變化引發的無邊界職業生涯思考[J].人才開發,2005(12)

    作者簡介:

    第5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農作物防治技術是在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前提基礎上,采用各種相關的抗性產品來提高栽培技術管理,以及改造周圍生產環境等方法或者手段來擬制或者減輕植物內病蟲害的發生,這種方法對于現代農業生產而言有著重要意義與作用。農業防治所采用的各種措施都是惡化有害生物的營養條件和發生狀態,以達到抑制其繁殖速度或者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植物內生真菌可產生骨架新穎、生物活性多樣的次級代謝產物,已成為人們尋找天然產物的熱點,是發現新的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之一,這種技術措施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上有著重要的優勢與作用。

    1.植物內生真菌的概念與分布

    1.1內生真菌的概念

    內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根莖和葉子之內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這類真菌有許多種類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速生植物上形成的孢子不容易被人們識別,真菌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細胞內部或者細胞之間,與原病菌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主要是由于這些真菌幾乎對植物不存在威脅與危害,它和植物之間可以說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或者也可以稱之為不太密切的共生體。

    1.2植物內生真菌的分布

    在草本植物內部內生真菌能夠感染其種子,并且在播種的過程中會隨著種子的生長而繁殖,在種子發育成熟之后,這些真菌沒有吸器,而是出現在植物的種子、莖干和花序等相關組織,而不出現在根本。這一點上與植物的真菌有著巨大的區別與不同。而在侵染的植物體中,由于在生長階段各方面營養表現點的不同,使得這些組織容易被內生真菌侵染,同時這時候內生真菌具有著不易察覺的特點,但是當植物開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明顯的觀察到受到侵染的真菌。

    2.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在目前主要是以預防為主、綜合處理的過程。在現階段農業防治中首先要合理有效地選擇農作物種類與種子質量,同時要選擇能夠適用于現階段農業發展要求的種類。

    農業防治是在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前提下,通過選用抗性品種、加強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環境等手段來抑制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農業防治采用的各種措施,主要是惡化有害生物的營養條件和發生生態環境,以到達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術是現階段農業生產中防蟲害的主要手段,是通過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方式來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各種害蟲的天敵來繁殖天敵,發展性激素防治病害的方法,是現階段人類采用高科技來對農作物中各種病蟲害進行處理和預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保護與利用自然界天敵是農作物以生物防治的關鍵,其應用的過程中具有著效果好、環境影響地、成本低和節省農藥的作用。

    以菌治蟲是80年代新興的生物防治技術。它是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殺死害蟲。這類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對人畜均無影響,使用時比較安全,無殘留毒性,害蟲對細菌也無法產生抗藥性,因此,微生物農藥的殺蟲效果在所有防治技術中名列前茅。昆蟲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蘇云金桿菌等十幾科類型,它能在害蟲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一種毒素,使害蟲食入后發生腸道麻痹,引起四肢癱瘓,停止進食;有的細菌進入害蟲體腔后,大量繁殖,引起害蟲敗血癥而死亡。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稻苞蟲、棉鈴蟲、菜青蟲均有顯著效果,成為當今世界微生物農藥殺蟲劑的主要品種。

    3.植物內真菌病蟲害防治原理

    內生真菌是指在植物寄主中度過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現任何癥狀的一類真菌。它是生活在植物組織內的一類微生物,是植物微生態系統中的天然組成成分。內生真菌長期生活在植物體內的特殊環境中,并與寄主協同進化,在演化過程中兩者形成了互惠共生關系。一方面內生真菌可從寄主中吸取營養供自己生長所需,另一方面內生真菌在寄主的生長發育和系統演化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自1898年guerin等人從一種黑麥草中首先分離得到內生真菌以來,截止目前所研究的植物類群數量并不算多,約有數百種。實際上內生菌在植物體內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說幾乎每種植物都有內生菌或共生菌的存在。本文主要綜述近年來內生真菌在醫藥上應用的研究進展,并提出其在農業中應用的可行性。中草藥中各類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我們應緊跟世界發展大趨勢,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發揮我國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優勢,合理開發使用那些具有較高農業藥用價值的植物內真菌。

    4.植物內真菌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病蟲害內真菌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轉貼于

    它是以防治農田生態系統或區域性生態系統為中心,以防治作物-病蟲害-天敵食物鏈關系為基礎,以綜合、優化、設計和實施等生態工程技術為保障的一項復雜的病蟲害管理的系統工程。病蟲害內真菌防治措施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防治病蟲害的自身種群密度因勢利導地利用病蟲害種群系統的自我調節機制,抓住薄弱環節,抑制病蟲害種群的發生;使用性信息素等行為調節劑,誘殺和干擾成蟲的行為,壓低蟲源的基數;應用昆蟲忌避劑、拒食劑和生長發育調節劑等“防治型”農藥,防治病蟲害種群的密度,適時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特異性農藥,著重于提高防治效果。

    (2)防治病蟲害-天敵關系:種植誘集作物或間、套作等過渡性作物,創造天敵生存與繁衍的生態條件;減少作物前期用藥,讓天敵得以繁殖到一定數量,發揮自然天敵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使用選擇性農藥和各種生物制劑,如病毒,bt等,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作用;結合農事操作直接消滅病蟲害或促使病蟲害自投“羅網”,提高天敵的捕食效率。

    (3)防治作物-病蟲害關系:調節作物播種時間與栽培密度,減少病蟲害對作物時空上的為害程度;充分利用作物的自然抗性和耐害補償功能,放寬病蟲害防治指標;人為誘導作物的超補償功能和誘導抗性,化害為利,增加作物產量。

    (4)防治農田生態系統或區域性生態系統:區域性的作物布局,充分利用光、熱、水等自然資源;進行作物的輪作、間套作,提高土壤肥力和經濟效益;選用適應于當地生物資源、土壤、能源、水資源和氣候的高產抗性配套品種。

    第6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關鍵詞] 延胡索;總生物堿;延胡索乙素;大孔吸附樹脂;純化

    [中圖分類號] R28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7(b)-0109-04

    Study on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LU Ziming1,2 LIU Wenjuan2 YU Xianghong2 YANG Zhiyun2 LIANG Junqing2 TU Pengfe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Beijing 1000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Methods The absorption amount and desorption ratio were taken as the investigation indexes to evaluated 12 kinds of resins. And the process and parameters of purific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dynamic adsorption and isolation effect of D141 type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the best, with the dru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as 0.35 g of medicinal material/mL, ratio of diameter and height was 1∶6, velocity of absorption was 4 BV/h, solvent and volume of removing impurities was 0.3%NaCl solution 7 BV + purified water 1 BV, solvent of elution was 4 BV 60% of alcohol +4 BV 90% of alcohol, velocity of elution was 5.5 BV/h. The purity of total alkaloids in the final product was 82.0% 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Conclusion The process is rational, feasible and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 Corydalis yanhusuo; Total alkaloi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Tetrahydropalmatine; Purification

    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塊莖,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效[1]?,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延胡索具有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解痙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延胡索生物堿包括叔胺堿和季胺堿,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大孔樹脂在中草藥有效成分的分離、富集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3]。本文旨在優選出一種適合純化延胡索總生物堿的大孔樹脂,并對優選出的大孔樹脂純化延胡索總生物堿時的工藝條件及參數進行研究。

    第7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關鍵詞 生物技術;科研創新;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1-0168-02

    生物技術專業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輕工、農業、環保等領域。對于一個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多學科相互滲透的專業,學生不僅需要系統地掌握生物技術專業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在大學期間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如何培養緊跟時代步伐、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是現階段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共同的努力方向。

    1 生物技術專業在吉林醫藥學院的發展現狀

    生物技術是吉林醫藥學院新開設的專業。針對該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實驗教學覆蓋率高,具有科學化、規范化的實驗室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對專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2 教學改革思路

    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師資力量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2]。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廣大教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扶持力度。在教學工作中,積極鼓勵他們擔任本科班次主講教師、課程組長等,為他們到國內院校進修或參加教學研討會議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在科研工作中,積極協調他們申報各級課題基金,定期選送拔尖人才到國外對口科研院所進修,定期邀請名師大家來校開展學術講座。通過教學和科研兩方面的措施提升師資力量,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目標。

    采用實踐實訓模式培養人才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量從事技術操作工作,如在生物醫藥公司、醫院中心實驗室等從事實驗和技術操作,面臨所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這些都充分驗證開展實踐實訓教學的必要性。

    通過借鑒同類院校相關專業實訓教學的成功案例[3-4],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特色和專業背景現狀,將實踐實訓模式教學法引進生物技術專業教學中。

    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①平衡基礎性實驗和專業性實驗的比重,注重課程的順序和漸進性,優化校內實驗室實訓教學平臺。重視學生的基礎實驗操作技能,要求熟練使用相關儀器,掌握實驗基本方法。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開展實驗教學,遵循“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步驟,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②引入高水平演示實驗。生物技術領域研究進展日新月異,實驗中心搜集一些高水平的演示實驗視頻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播放,使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國際最新的儀器和技術研究進展,開拓學生視野,并同時激發學生興趣。

    ③建立新型培養制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因人而異,在教學中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建立不同的培養機制,做到因材施教。如建立實驗室選修課制度,加入實驗性選修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教授,提升綜合素養。

    2)前沿成果融入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大綱規定的基礎課時之外,加入以前沿成果研討會形式進行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向導,學生為主體,循序漸進地將院系部分教師完成的相關項目成果向學生進行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感。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后,教師可以將國際前沿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使學生緊跟時代前沿,把握學科發展動態。

    3)網絡平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思維和思路后,需要一個平臺進行交流。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構建網絡學術交流平臺,建立網絡虛擬實訓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平臺上溝通彼此的想法,進行交流。另外推薦資深教師進行在線答疑,讓學生問有所答。院系定期組織學術報告,邀請生物技術企業相關資深人員進行講座,使學生了解企業,同時開闊眼界。

    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學校把“熟悉科研”“參與科研”“自主立項”教學模式引入生物技術專業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

    1)熟悉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接觸常規設置課程所不具備的實驗項目,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向教師咨詢相關知識,了解實驗大致流程,了解先進的實驗方法以及前沿的研究領域,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素質。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選拔的方式,讓其較全面完整地參與研究項目,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的工作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水平。

    2)學生自主立項。實驗中心建立了學生研究基金,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鼓勵其獨立閱讀文獻,了解前沿進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科研課題,審批通過后即可開展研究,大大提高學生獨立動手和創新設計能力。通過申請學生研究基金,使學生充分了解整個科研課題申請過程,能夠真正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科研,投入其中,將所學方法和培養的思維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化實驗于創新,化知識于能力。教師根據情況要求學生撰寫相關的實訓論文和畢業設計,進行答辯。在項目結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規范研究論文的寫作。通過這樣的措施,實驗室不僅限于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同時加入探索性實驗。

    3 結語

    生物技術專業教學需要結合院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能力來進行,采用科研實踐教學體系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鍛煉學生扎實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學術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科研思路的交流,達到為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應用型人才目的。

    吉林醫藥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大四期間進行實習,挑選合適的實習單位,使學生在學校期間鍛煉的綜合能力在實習期間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培養,學生在動手實踐能力和科研思維方面都會更有優勢,實習單位也更愿意收取這樣的學生作為實習生,在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也會使他們更具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軍,許金廉.加強基礎醫學中青年師資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Z1):28-29.

    [2]錢崢,何軍,等.以學科科研優勢促進基礎醫學教學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1):1030-1033.

    第8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關鍵詞:棉花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生態調控;科學安全用藥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93-03

    東至縣地處長江南岸,常年植棉面積1萬hm2左右,是國家優質棉基地縣。東至縣棉花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湖地帶,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十分適合棉花生產,與安慶隔江相望的大渡口鎮,常年植棉面積0.4萬hm2左右,十幾年來是我縣棉花病蟲害綜防技術實施的研究基地。近3a來,針對我縣棉花主要病蟲,確立可持續綜合治理思想,充分發揮棉田生態系統功能,采用抗性品種,創造和利用抑制害蟲發生的生態條件,發揮天敵作用,實施耕作栽培防治的生態調控及生物防治、環保型化學防治等關鍵技術措施,因地制宜進行擇優、簡化、組裝、配套,實行綜合治理,通過在示范區大力示范推廣應用,取得明顯效果。

    1 綜防技術措施應用情況及效果

    1.1 健身控害栽培技術

    1.1.1 推廣應用棉花優良抗性品種 棉花品種是奪取棉花優質高產的基礎,種植中棉29抗性品種可抑制病蟲為害;選用抗棉花枯萎病品種泗棉4號、皖雜40,占示范區面積的10%。針對棉鈴蟲的防治,利用遺傳工程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抗蟲棉皖棉53、皖雜5號、黛雜1號、中棉63號、鄂雜棉11號、鄂雜棉10號、太D9號。BT棉種植面積達90%以上,全面應用脫絨包衣種,實行統一供種,應用率達100%。全面推行營養缽覆缽育苗,由于營養土和覆膜增溫保濕的綜合效應,縮短棉苗易感病時期,立枯病死苗率比行間套種下降70%,使棉苗病害大為減輕,炭疽病、立枯病得到有效控制(綜防區苗病發生情況是平均每m22.6株,非綜防區是8.6株)。

    1.1.2 采用合理的種植方式,改善棉花生育環境 棉田的群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棉花的單產和品質,又關系到棉花病蟲發生程度和控害效果,棉株封壟過嚴的棉田,蔭蔽嚴重枝葉交叉,對棉花病蟲發生有利,容易導致前期蟲害、后期鈴病嚴重發生。因此控制好棉花的群體結構,改善棉田生態環境,不僅是棉花優質高產的關鍵,也是降低病蟲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縣傳統的種植方式,棉廂太窄(廂寬135cm),亟需改變。具體做法是廂寬150cm(包括一邊溝)、分大、小行移栽,大行寬90cm,小行寬60cm,實行寬窄行移栽,株距32~35cm,每667m22 600~2 800株,既不減少密度,又防止棉花過早封行(一般推遲7~10d),為棉株生長發育提供一個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惡化害蟲生存環境,并可減少農事操作人為地損傷果枝及下部鈴?。€桃)的發生。據兩種不同地塊調查,寬窄行種植單株蕾鈴脫落率為65.7%;成鈴率為34.3%,鈴病發病率為1.3%;寬窄行種植與傳統種植相比,單株蕾鈴脫落率減少7.0%,而成鈴率增加8.2%,鈴病發生減輕3.4%。具體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棉花寬窄行種植與傳統種植的單株成鈴及病鈴情況調查

    [\&總果

    節數\&成鈴數\&成鈴率\&脫落數\&脫落率\&病鈴數\&病鈴率\&寬窄行種植\&92\&31.6\&34.3\&60.4\&65.7\&1.2\&1.3\&傳統種植\&88\&23\&26.1\&64\&72.7\&4.1\&4.7\&]

    1.1.3 平衡施肥促早發,防早衰,促進棉株健壯生長,增強抗逆性 棉花施肥應加大優質農家肥的使用量,施用肥料的種類、數量、施用時間、方法,應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合理安排,做到數量到位,養分平衡,分配合理,以促進棉株健壯生長。

    施初次花鈴肥時,667m2增施5~7.5kg鉀肥對防治紅葉莖枯病作用非常明顯,尤其是喜鉀的抗蟲棉。據試驗調查:667m2增施氯化鉀7.5kg,9月調查紅葉莖枯病未見發生,而ck區有5%顯癥株,局部有明顯的早衰現象。葉面噴施尿素,不僅使棉花葉片葉綠素增加,葉片增厚,還能有效減輕棉葉螨的為害。據調查,綜防區內棉葉螨百株3葉螨量平均為56.5頭,而非綜防區為268.3頭。

    另外結合農事操作,如整枝、打杈、去公枝、打頂和人工捉蟲,把有卵枝帶出田外,結合人工抹卵,有效減少田間落卵量,從而降低蟲口基數,減少病蟲發生數量,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保益控害的作用。

    1.2 實施全程化學調控,控旺防衰,塑造良好的株型,減少棉鈴蟲落卵存活 根據棉田苗情動態,合理使用化學調控技術,調整棉花群體結構控制株型,防止棉花旺長早衰和招引病蟲為害。

    苗期:3片真葉前,每667m2苗床用25%助壯素2mL對水15kg噴霧。

    蕾期:6月25日前后,苗勢旺的棉田667m2用25%助壯素4~6mL對水40kg噴霧控長。

    初花期:7月10日前后每667m2用25%助壯素8~10mL對水40kg噴霧,旱情嚴重時,酌情減量或不噴。

    封頂期:8月10日左右,此次是化學調控關鍵期,打頂后易造成上部生長過快、果枝生長蔭蔽過大,每667m2用25%助壯素20mL對水50kg,進行全株噴霧,封上5臺果枝,塑造出良好株型,不僅有效地減少棉鈴蟲落卵存活,而且減輕其他病蟲發生。

    1.3 誘殺技術 采用現行的油(麥、豆)―棉兩熟制套種和棉田多套多熟栽培等有利于生態平衡的種植模式。根據棉鈴蟲喜在玉米上產卵,玉米對棉鈴蟲有較強的誘集特性,采取于棉花同期播種玉米的方法,每667m2100~150株,種植誘集帶,誘集成蟲產卵。據調查,玉米上二、三代棉鈴蟲百株的落卵量累計936粒,同塊田棉花上只有109粒,玉米上的落卵量是棉花上的9.4倍;而同期非示范區棉花上棉鈴蟲落卵量卻為186粒,比示范區棉花上的落卵量高出近50%。因此可以說明,棉田種植玉米可有效地減少棉鈴蟲在棉花上的落卵量。在栽培管理上及時采收青玉米棒,秸稈清除田外,集中堆放,可全部滅殺玉米上的棉鈴蟲卵和幼蟲,有效地控制棉鈴蟲種群增長,大大減少化學防治壓力,一般比非示范區減少用藥2~3次。

    1.4 生態調控,保護天敵及生物防治技術

    1.4.1 采用有利于生態平衡的栽培模式,搞好生態調控 利用現行的油(麥、豆)―棉兩熟套種和棉田多熟栽培等有利于生態平衡的栽培模式,合理管理好棉田前茬作物和棉田周邊作物(如玉米、大豆、蔬菜)的昆蟲種群,盡量不采用化學防治。

    必要時選擇低毒、專一性強的農藥防治,盡量減少對前茬作物天敵的殺傷,維護棉花生長前期較好的生態結構。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棉苗移栽時,設立天敵避難所,用雜草或秸稈覆蓋在棉苗行間,利于天敵轉移、棲息和繁衍,以壯大天敵種群,發揮以益控害作用。

    據調查,覆蓋物下主要天敵種類有蜘蛛、步甲、蠼螋、隱翅蟲等,每m2天敵數量平均為56.7頭(6月1日~7月12日共調查6次),比非示范區多35.4頭,同期中性昆蟲數量平均368.5頭,比非示范區高出230頭;同期覆蓋地棉花單株蚜蟲僅有27頭,而非示范區卻為90頭。經過覆蓋不僅抑制雜草生長,防草保墑,而且秸稈腐爛后又是優良的有機肥,促進棉花健壯生長。

    1.4.2 7月1日前不進行化學防治,7月20日前不防治蚜蟲 據調查,中后期棉鈴蟲百株蟲量平均為7.9頭,顯著低于防治棉田的14.8頭。由于前期棄治,減少了對自然天敵的殺傷,有效地控制了后期棉花害蟲,達到了以益控害的生態目的,前期保留一定量的害蟲(蚜蟲),為天敵提供食料來源,也達到了以害養益的作用。

    1.4.3 應用生物農藥 應用阿維菌素、核多角體病毒等生物制劑防治,對天敵安全,而對棉鈴蟲防效可達80%以上。特別是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NPV),對棉鈴蟲低齡幼蟲防效在90%以上,且持續時間長,一次施用,一季有效。從調查數據來看,7月份使用NPV的棉田,8月份百株棉鈴蟲殘蟲量為5.9頭;而常規用藥的棉田百株殘蟲量為11.5頭。

    1.5 環保型化學防治技術 選用對天敵安全,對環境溫和的對路化學農藥。根據棉花生育期和棉田病蟲害種類和數量的變化,需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時,選用品種劑型對路,針對單一性病蟲為害,不用廣譜農藥,挑治害蟲時用內吸性農藥,防治棉蚜用吡蟲啉類(大功臣、蚜虱凈、啶蟲瞇等),防治紅蜘蛛用噠螨靈(掃螨凈),苗期病害用種衣劑或使用克菌、冠菌清,鈴期病害使用廣譜性保護殺菌劑如多菌靈等。

    防治三代棉鈴蟲以生物農藥為主,使用NPV、阿維菌素,后期選用樂斯本、辛硫磷、硫丹、萬靈和菊脂類農藥如高氯、功夫等,并交替使用,每種農藥品種1a只用1~2次,防止抗性產生。

    在施藥技術上應用機動噴霧器,手動噴霧器用小孔片,噴霧時使棉株上下、內外均勻噴到。噴藥時間應在上午10:00前和下午4:00后,以提高安全用藥和防效。通過調查,綜防區比非綜防區提高藥效達10%左右,農藥利用率提高5%以上。

    另外,示范區內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據調查,示范區內無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的現象,而非綜防區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量占總藥量的31.6%。

    2 問題與建議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是植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樹立生態植保觀念,構建和諧生存空間,可持續植保是21世紀必然的選擇。在幾年來綜防技術推廣應用的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加以解決。

    2.1 主要問題

    2.1.1 綜合防治技術和實踐還未被廣大農民所接受并自覺地應用 隨著農民生產自的擴大,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勞動者素質出現下降,重治輕防,加上農民的種植方式不斷改變(由過去的精耕細作到輕型栽培省工省力),要求技術措施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時期農村的需求。

    2.1.2 國內農藥產業迅速發展和國外進口農藥的大量涌入,致使農藥生產經營混亂 各種混配制劑充斥市場,生產經營者受利益驅使誤導農民亂用藥,亂混亂配,過分依靠農藥現象又重新抬頭和蔓延,造成越治越難治,投入成倍增加,效益明顯下降的被動局面,綜合防治受到嚴重挑戰。(下轉112頁)

    (上接94頁)2.1.3 技術推廣多元化格局已形成 國有技術推廣服務網絡被削弱,難以發揮公益性主導作用,往往采用“領導重視――發動群眾――噴灑農藥”等應急模式;而企業和民營組織的技術推廣也只注重自身的經濟利益,導致農民容易產生盲目用藥,濫用農藥的現象。

    2.2 建議

    2.2.1 制定規劃與制度,逐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國家應重點審定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農藥,禁止生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制定逐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的系統規劃與計劃,以及嚴格的生產和經營準入制度,制定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任何違反規定、濫用農藥的都將受到懲處,甚至負法律責任。

    第9篇:生物質綜述范文

    【關鍵詞】 黃柏/化學;總生物堿/分析;大孔樹脂;動態吸附;分光光度法,紫外線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檗(關黃柏)phelledendron amurense rupr.或黃皮樹(川黃柏) phelle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樹皮。樹皮中含有小檗堿(berb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黃柏堿(phellodendrine)等多種生物堿及內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堿為主要藥效成分[1]。目前對黃柏藥材中總生物堿的提取分離純化和含量測定研究較多,提取方法有超聲—酶法提取[2]、醇提[3]、堿提[4],分離純化方法有高速逆流色譜法[5]、離子交換法[6]、大孔樹脂吸附[7]等,其中大孔樹脂吸附技術用于黃柏提取液的分離純化主要集中在靜態吸附研究方面,動態吸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對大孔樹脂動態吸附黃柏總生物堿的工藝進行研究,旨在為工業化生產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儀器與材料

    uvmini?124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ab?8樹脂(天津歐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柏(廣東健澤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81201,經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黃海波老師鑒定為關黃柏phelle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樹皮)。

    2方法與結果

    2?1總生物堿的含量測定方法

    2?1?1標準曲線的制備

    2?1?1?1檢測波長的確定分別吸取鹽酸小檗堿標準品溶液和經適當稀釋后的黃柏提取液,在200~600 nm之間進行波長掃描,兩者在265 nm波長處呈現共有吸收峰,故確定檢測波長為265 nm。見圖1。

    2?1?1?2標準曲線的繪制精密稱取干燥至恒質量的鹽酸小檗堿對照品11?1 mg,置50 ml量瓶中,用0?1 mol/l hcl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準確量取鹽酸小檗堿標準品溶液0?2、0?4、0?6、0?8、1?0、1?2,1?4、1?6 ml,分別置25 ml的量瓶中,加0?1 mol/l hcl定容至刻度,在265 nm處測吸光度,以吸光度為橫坐標,濃度為縱坐標,作圖,得直線方程為:y=0?014 9x-0?000 1,r=0?999 9。結果表明鹽酸小檗堿濃度在0?001 8~0?014 mg/ml之間,濃度與吸光度成良好的線性關系。

    2?1?2黃柏總生物堿的提取方法取黃柏粉末20?0 g,加體積分數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劑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過濾。濾液減壓真空濃縮至無醇味。將提取液轉移至1 000 ml的容量瓶,加蒸餾水定容至刻度,備用。

    2?1?3黃柏提取液中總生物堿的含量測定取黃柏提取液0?2 ml,用0?1 mol/l hcl稀釋至25 ml,在265 nm處測吸光度為0?374,計算總生物堿的濃度為0?684 mg/ml。

    2?2動態吸附工藝研究

    上樣量和流速的確定:取預處理好的ab?8樹脂,濕法裝柱(柱內徑約11 mm,柱體積約10 ml)。加入黃柏提取液(上樣濃度為0?684 mg/l),控制流速20 ml/h,每30 ml(1個流份)收集1瓶,經適當稀釋后測吸光度,計算其中總生物堿的濃度,結果見表1?a和圖2?a。

    同法操作,取黃柏提取液,控制流速分別為40、50 ml /h,每25 ml(1個流份)收集1瓶,經適當稀釋后測每個流份中的總生物堿的濃度,結果見表1?b,表1?c,并繪制出泄漏曲線見圖2?b,圖2?c。表中吸附量和累積吸附量的計算公式如下:mi,吸附量=v(0?684-ρi),其中i為瓶號,v為流速(ml/h),ρi為第i瓶的濃度(mg/ml);mn,累積吸附量=?ni=1mi,吸附量。

    從表1和圖2可以看出,流速越小,樹脂的飽和吸附量越大,20、40、50 ml /h的飽和吸附量分別為338?610、321?350、312?530 mg。因為流速越小,樹脂與樣品的接觸時間越長,傳質越充分,吸附越完全。但流速過小,處理量低,產量下降,故選取流速為20 ml/h。同時,從表1?a可以看出,到第18個流份時,即上樣體積到540 ml時,流出液濃度高于上樣液濃度的一半,也即樣品經過樹脂后,流出的總生物堿比吸附的還要多,樹脂開始出現比較嚴重的泄漏,故選擇上樣體積為500 ml,即50 ml樣品/ml樹脂。表1?a流速為20 ml/h的動態吸附穿透實驗表1?c流速為50 ml/h的動態吸附穿透實驗

    2?3洗脫工藝條件研究

    2?3?1雜質洗脫劑水用量準確稱取黃柏粉末50?0 g,加體積分數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劑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用水定容至2?5 l。取0?2 ml的樣品溶液,加0?1 mol/l hcl定容至25 ml,在265 nm處測吸光度為0?379,得總生物堿的濃度為0?718 mg/ml。

    取預處理好的ab?8樹脂,濕法裝柱(柱內徑約11 mm,柱體積約10 ml),以20 ml/h的流速加入500 ml的黃柏提取液,待上樣液面與柱表面相平時,加入雜質洗脫劑水進行洗脫,每10 ml(1個流份)收集1瓶,經適當稀釋后測其中總生物堿的濃度。同時將每瓶收集液干燥至恒質量,稱其固形物的質量。表2結果顯示:當洗脫用水至30 ml時,除去的雜質中總生物堿占很大的比例,故選擇雜質洗脫劑水的用量為30 ml(3個柱體積)。

    2?3?2洗脫劑的濃度和用量水洗之后依次用體積分數40%、60%、80%的乙醇各50 ml(相當于5個柱體積)洗脫,每10 ml(1個流份)收集1瓶,經適當稀釋后測吸光度,計算每個流份中總生物堿的量。

    將洗脫的實驗結果繪制成曲線,見圖3。

    由表3和圖3可以看出,50 ml(5個柱體積)的40%乙醇能將80%以上的總生物堿洗脫下來,40%、60%、80%的乙醇依次洗脫后,95%以上的總生物堿能被洗脫下來。據此,選擇洗脫劑的種類為40%的乙醇,用量為60 ml(6個柱體積)。

    2?4大孔樹脂吸附試驗準確稱取黃柏粉末100 g,加體積分數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劑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用水定容至5?0 l。取0?2 ml的樣品溶液,加0?1 mol/l hcl定容至25 ml,在265 nm處測吸光度,計算總生物堿的濃度。同時取1?0 l的黃柏提取液,干燥至恒質量,稱固形物的質量,計算總生物堿的純度。表2雜質洗脫劑水洗結果表3不同濃度的乙醇梯度洗脫結果

    2?5 l的黃柏提取液,收集流出液,待上樣液面與柱表面相平時,取流出液1?0 ml,定容至25 ml,在265 nm處測吸光度,計算流出液中總生物堿的量及吸附和殘存在樹脂內的總生物堿的量。加樣完畢后,先加入150 ml(3個柱體積)的水洗脫,然后用300 ml(6個柱體積)的體積分數4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部分。取0?01 ml的洗脫液,用0?1 mol/l hcl定容至10 ml,在265 nm處測吸光度,計算解吸量。同時取50 ml的洗脫液,干燥至恒質量,稱固形物的質量,計算總生物堿的純度和轉移率:p純度=m總生物堿/m固形物;p轉移=m總生物堿,洗脫液/4?6[其中4?6為100 g藥材中總生物堿的質量(g)]。結果見表4。

    3討論

    本研究采用ab?8樹脂對黃柏提取液中的總生物堿進行了動態吸附的的工藝考察,得到吸附的較佳條件:上樣量為每ml樹脂上樣50 ml樣品,上柱流速20 ml(2個柱體積)/h,雜質洗脫劑水的用量為30 ml(3個柱體積),洗脫劑采用體積分數40%的乙醇,用量為60 ml(6個柱體積),按照此工藝條件,得到總生物堿的純度為40?06%,比上柱之前的純度提高了2?56倍。此方法簡便可行,純化效果好,能為有效部位研發及工業化生產提供參考。

    在進行上樣流速考察時本實驗結果顯示:(1)上樣后,一開始就有泄漏,且因上樣濃度很小,即使少量的泄漏在圖中表現尤為明顯??紤]到黃柏中的生物堿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所以沒有對樣品進行濃縮以增加上樣濃度。(2)流速越大,泄漏越明顯,可能是因為流速越大,傳質越不充分。(3)泄漏曲線并不是一條很光滑的曲線。因為操作過程中流速很難控制恒定,并且收集的每個流份體積較小,流速的微小變化就會對每一瓶收集液的濃度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導致曲線呈現波浪型。(4)流速小時,繪制出的泄漏曲線并不是標準的s型,而是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可能是因為流速小,吸附效果好,流出液的濃度變化比較平緩,而不會出現陡然的遞增。為了得到較為美觀的泄漏曲線,首先要保證上樣液比較澄清,防止隨著加樣時間的延長,固體雜質堵塞固定床空隙,上樣液流速逐漸減小,且最好采用蠕動泵加樣,流速才能保持恒定。

    【參考文獻】

    [1]周海燕.關黃柏化學成分的研究[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3.

    [2]徐艷,劉少霞,孫娟.超聲—酶法提取黃柏中小檗堿的工藝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7,l8(6):1460.

    [3]馬建紅,聶繼紅,邢建國. 關黃柏提取工藝的優化[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06,29(4):289.

    [4]曾榮華,陸海勤,丘泰球.雙頻超聲強化提取黃柏中小檗堿的研究[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6):769.

    [5]顏繼忠,褚建軍,金潔. 高速逆流色譜分離黃柏中的小檗堿和巴馬亭[j].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4,32(4):4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一级成人黄色片|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