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細胞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G633.91
作為高中階段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實驗――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該實驗,學生可以初步的認識植物染色體的構成情況以及對細胞的分裂過程有直觀的了解,并具有自主制備洋蔥根尖制作的能力,進而完成繪制和處理植物有絲分裂圖。可以這樣講,該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最基礎的實驗之一,也是細胞學、遺傳學的基礎實驗之一。通過實驗可使學生深刻、鞏固地掌握生物學知識, 培養學生生物學基本技能、觀察分析能力, 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此外, 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而在高中學生實際實驗中,植物有絲分裂實驗有不少中學未做, 有的即使做了, 效果不好。因此筆者針對實驗中的難點進行摸索探討。
一、方法及結果
1.材料的選取和培養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材料選取的范圍非常廣, 如洋蔥、大蒜、蠶豆、向日葵、小麥、大豆等等都可以。但哪種材料效果較好, 課本沒涉及,資料也難以明確。我在實驗過程中選用了洋蔥、大蒜、蠶豆三種材料, 對它們進行實驗觀察。
(1)洋蔥的培養
簡單的培養方法可以用一塊紗布, 將其中間紗線抽稀疏這里為了使根尖長出不受阻礙固定于裝滿水的廣口瓶上, 讓紗布略接觸水面。然后將洋蔥置于紗布上, 放于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注意每天換水一次, 一般培養三天, 當根尖長到1到2厘米時,即可用于實驗。
(2)大蒜的培養
在實驗課之前一天取健壯的大蒜瓣, 剝去外皮, 將數個蒜瓣用鐵絲穿起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以水浸沒大蒜根部為宜,把它放在溫暖的地方。注意每天換水一到兩次, 保持蒜瓣根部浸沒于水中。待根長到1到1.5厘米時,即可剪取根尖。
(3)蠶豆的培養
切取蠶豆側根根尖一, 用刀片將根尖端縱剖一次, 使根尖內部組織在解離時能與解離液充分接觸。此操作要快速進行, 以防材料變干燥。
2.取材時間
我們知道, 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不僅有一定的周期性, 而且還有一定的分裂高峰。如果我們取材時間處在細胞分裂高峰時, 就能夠觀察到各個分裂相的細胞, 達到實驗的目的。所以, 取材的時間是本實驗的關鍵之一。而據相關資料的記載, 一般是:
3.固定分離
將剪下的根尖立即投人盛有濃鹽酸與酒精的固定離析液中, 迅速殺死細胞并使細胞保持于分裂狀態, 同時溶解了細胞間的胞間層, 在壓片時細胞易于分散。一分鐘后, 根尖完全酥軟時取出。氣溫高時, 解離時間要稍短些。此操作注意嚴格控制時間, 如果解離過久, 材料完全離散就無法進行清洗等操作。我們實驗的結果是大蒜和洋蔥固定離析時間為二十到三十分鐘, 蠶豆為二十分鐘。若解離不夠充分, 則壓片時材料細胞堆積在一起, 不易分散, 無法觀察。而實驗方法可在分裂高峰取材以后迅速固定, 就能使學生在顯微鏡下看到各期分裂的細胞, 達到實驗的目的。
4.染色
把經固定分離的根尖, 用清水漂洗以后, 進行染色。染色液采用龍膽紫或醋酸洋紅。龍膽紫在使用時溶液濃度與染色時間的關系難以掌握, 而往往影實驗效果。一般認為醋酸洋紅染色的效果也不好, 經過實驗, 確實如此實驗證明, 按此操作染色太深, 不易觀察。改進的辦法有二, 一是降低龍膽紫溶液的濃度, 以萬分之五為宜;另外是縮短染色時間, 以一分鐘為宜, 決不能超過兩分鐘分鐘。
5.壓片觀察
教材在指導壓片時采用的方法是蓋上蓋玻片以后, 在蓋玻片上加一載玻片。學生因初次操作容易造成蓋玻片滑動, 造成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而在實際實驗壓片過程中, 蓋上蓋玻片以后, 在蓋片上蓋兩層吸水紙, 用手指輕輕按壓蓋片,然后再用鉛筆頭輕輕均勻地敲打注意敲打時不要使蓋片滑動。這樣能使生長點細胞分散開, 呈云霧狀。
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本所學的植物細胞分裂各期染色體的特點, 找出處于有絲分裂間期和前、中、后、末期的細胞。觀察時應先在低倍鏡下觀察, 找到典型的又換高倍鏡觀察。
二、分析總結
1.選取材料
要使實驗有比較好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在此文所選的洋蔥、蠶豆、大蒜三種材料的觀察中, 從總的實驗效果看, 用蠶豆、大蒜、洋蔥作材料所壓的片有一共同的優點染色體比較清晰, 各個時期染色體的特點容易辨認。但是最好的實驗體是蠶豆。
2.取材時間
從實驗可以看出, 不同材料的根尖細胞分裂高峰不同, 而且也不是一天中只有一個。任何材料和時間無絕對不分裂期。一定要根據材料選時間。
3.固定離析
首先,在離析前應固定以保證觀察到分裂高峰期各分裂相的細胞。其次,為節省時間,固定、離析可同時進行, 即把固定液與分離液等量混合即可。
4.染色
由于所述兩種染色方法的優缺點, 學生觀察了自己制作的裝片以后, 再對照看一下教師所做的演示片, 這樣可以更好的鞏固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5.壓片
為避免蓋玻片沿功造成細胞重疊, 蓋上蓋片, 不宜用載玻片一而應用兩層吸水紙, 用手指按壓, 用鉛筆頭敲打, 效果最好。
三、結束語
我們所觀察的植物根尖細胞是被固定的死細胞。分析起來, 主要是抓好選材、取材、固定、分離、染色及壓片幾個步驟, 特別是要掌握好取材和染色兩步驟, 方能取得良好實驗效果。因此,不可能見到四個時期連續變化的過程,通過不同時期細胞特點, 應該讓學生建立起植物細胞在活細胞中有絲分裂是動態、連續的過程的概念。
參考文獻:
[1]周儀.植物形態解剖實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高信曾.植物學實驗指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滕崇德.植物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水產養殖專業 細胞生物學 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Cell Biology for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TAN Fengxia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zhou, Hubei 434025)
AbstractCell biology, a basic life science and a ver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lots of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ty of aquacultur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had been discussed and practiced in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in Yangtze University.
Key wordsaquaculture; cell 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對高等學校的部分課程采用國外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英語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細胞生物學》作為日新月異的生命學科的一門基礎學科,其雙語教學已在各大高校中展開。《細胞生物學》作為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門選修課開設,其從2008年開始立項進行了其雙語教學的探討與實踐。針對水產養殖專業和本專業學生的外語情況,本文就雙語教學環節中遇到的幾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決辦法并探討了實踐過程中取得的相應效果。
1 選好《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教材
教材的選擇在雙語教學中具有較大作用。蘇秦等①的調查結果認為高校學生對采用原版教材還是非常歡迎的,普遍認為原版教材內容好,較有用。但是針對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以及對生命科學的掌握,選擇原汁原味的英語教材,學生普遍反應看不太懂。因此,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本專業學生中開展雙語教學,不能好高騖遠,一味追求雙語教學形式,而不顧教學效果。如作者在開展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時選用了英文原版教材《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影印版2002高教出版社)和《Cell Biology 細胞生物學(雙語教材)》(2007,復旦大學出版社)作為參考,前者幾乎覆蓋了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細胞生物學的全部基礎知識,圖文并茂,后者可以讓學生進行中英文對照學習。在此教材以及相關的細胞生物學網站的基礎了,作者針對本專業特點自編了《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講義,講義針對每章內容只介紹主要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輕松了解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發展趨勢。
2 精選教學內容
目前,大多高校《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中,就其內容而言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課時少,內容多;二是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的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涉及到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②本專業《細胞生物學》只有32個學時,且采用雙語教學,所以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案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握了幾個原則:一是側重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的介紹,這是了解細胞生物學學科的基礎,比如細胞的基礎知識、細胞膜及細胞表面,細胞器及信號傳導等知識;二是淡化與其他學科的重復的內容,如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生物化學中的重要內容,細胞的核酸等是分子生物學的重要內容,細胞的分裂等是遺傳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講授這些章節時,我們側重其與這些學科的差別進行介紹;三是側重細胞生物學知識與水產專業的聯系,著重介紹細胞生物學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密切聯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使用《細胞生物學》英文專業詞匯、術語進行課堂教學
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不是專業英語課,后者主要是為了學習外語,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是為了再學好課程的同時,掌握專業英語,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增強國際學術交流能力。③《細胞生物學》在本專業三年級學生中開設,學生的英語水平之間差別較大,且開設在學生的《專業英語》課程之前,因此要著重解決學生看不懂、聽不懂、學起來很吃力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下大力氣編寫了適合學生的講義,并在學生上課之前發給學生,把涉及到得專業詞匯與術語進行相應的注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盡可能使用足夠的外語,包括使用外文教材,教師用外文書寫教學大綱、教案、幻燈片,以及教師用外語口語授課量達(50%)以(下轉第69頁)(上接第63頁)上。另外,教師選取了《Cell》雜志上經典的細胞生物學方面的文獻,讓學生分組進行翻譯討論,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專業英語。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教師采用雙語教學時,學生普遍認為授課的信息量較小,課后要花很多時間去消化,譬如專業詞匯量大,生詞太多,英文教材看起來吃力(看不懂),聽不懂的問題,這也是今后努力改進的方向。
注釋
①蘇秦,楊鵬,張陵.雙語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2(10):34-35.
關鍵詞 生物育種 專利 品種權
中圖分類號:S337;D923.4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年來,隨著“糧食戰爭”的愈演愈烈,發展生物育種技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漸顯露出來。隨著國內種子市場價值的逐漸增加,外國種業公司大舉進入中國,致使我國種業市場被蠶食,自主品種存在被外國種子所代替的危機,尤其是國外種子企業所擁有的生物育種技術專利,對我國的糧食生產和國家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武漢市在農作物育種技術領域的發展水平處在全國中上水平,擁有華中農業大學等在生物育種領域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校,整體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因此,為了幫助武漢市技術創新者和企業更好的保護創新成果,有必要對農作物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作為與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發展密切相關的兩種現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專利權和品種權的存在都是為了適應生物育種技術本身和產業的發展需要,保護技術擁有者的合法權益,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1專利申請情況分析
在武漢市申請人提交的國家專利申請方面,1999-2013年,年申請量從9項升至54項,尤其是在2008-2010年,申請量迅速增長。在授權量方面,在1998年才有第一項農作物育種技術專利申請被授權,此后從2002年到2004年農作物育種技術專利申請的授權量都在穩步增加。到2013年,授權量已達41項。說明從2008年以來,武漢市農作物育種技術專利申請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在穩步提高。
華中農業大學以總量217項專利申請穩居專利申請量首位。排名第二的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申請總量為55項。前8位均為科研院校。可見,在武漢市在農作物育種領域,高校和科研機構擁有較強的實力。除高校和科研機構之外,企業有武漢多倍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聯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個人有張集文,申請量排名較靠前,其中張集文為湖北荊楚種業首席育種專家。武漢育種企業在農作物育種領域的申請量遠低于高校,但其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都占有重要的市場份額,這主要是由于很多企業和科研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武漢市農作物育種領域的重要發明人排名第一的是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團隊。該團隊為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國家創新團隊,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水稻基因組研究,在基因圖譜、雜種優勢的生物學基礎、種質資源的鑒定和新基因的發掘、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功能基因組合分子技術育種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功克隆了一批控制產量、品質、抗病、抗旱、開花、秈粳廣親和等性狀的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基因。
排名第二的為來自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王漢中團隊,其為油菜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長期承擔國家863等油菜研究課題,已選育出油菜新品種40多個,覆蓋全國油菜面積的35%以上。中雙7號、中油雜2號、中雙9號貢獻尤為突出。中油0361、中雙11號含油量都在49%以上,開啟了我國高油油菜產業化道路。其所授權的專利中有20余項和油菜育種相關的專利被轉讓,使其研究成果得以轉化。
2品種權申請情況分析
生物育種技術的產品――植物品種能獲得的最為有效的直接保護形式是由植物新品種權來提供的。
自1999年農業部開始受理品種權的申請以來,武漢市品種權的申請量共349件,自1999年開始至2007年一直呈現上升的態勢,在2007年之后有所降低,2014年又有所回升。品種權授權量總體趨勢與申請量相近,1999年至2014年16年間武漢市品種權授權量為85件,授權比例為24.4%。
武漢市育種行業內對于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品種的改良占據了品種權申請的大多數。這四大農作物品種中,品種權申請最多的是糧食作物水稻,武漢市十二年間共有173件申請,其中授權的達到37件,申請量所占份額為49.57%,授權量所占份額分別為43.53%。其次是長江流域的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品種權申請量為53件,其中授權的為13件。涉及糧用和飼用農作物玉米的品種權申請共計32件,授權的為7件。我國主要纖維作物棉花有16件的品種權申請量,獲得4件的授權。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77件的申請量占據首位,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分別列第二和第三。前十位申請人中有五家武漢市農作物育種企業,但除湖北省種子集團的申請量有19件外,武漢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江屯玉種業有限公司、湖北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華之夏種子有限責任公司這四家企業的申請量都較少。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科研院所是做出品種權創新的主體,企業仍然沒有在創新的過程中扮演足夠重要的角色,可能更多地選擇直接從科研院所獲得其研究成果而便捷地投放入市場,僅有少數企業致力于直接的育種創新,并且有的還是以科研院所作為技術依托,技術型的創新育種企業在武漢市乃至全國的數量都非常之少。
關鍵詞:衡水湖;濕地;價值評價;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1引言
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環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在《濕地公約》中對濕地的定義是: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期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帶,包括低潮位不超過6m的濱岸海域。各類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對濕地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人們對濕地進行過度開發和破壞,因此,為了讓人們對濕地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開發,就必須對濕地的生態系統的經濟價值進行科學的評估,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濕地的經濟價值和重要性。
2 衡水湖濕地概況
衡水湖舊稱“千頃洼”,湖面75平方公里,面積與蓄水規模僅次于白洋淀,是華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2003年6月,被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考證,衡水湖為淺碟形洼淀,是太行山東麓傾斜平原前緣的洼地積水而成,屬黑龍港流域沖積平原中沖蝕低地帶內的天然湖泊。
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衡水湖濕地處于太行山麓平原向濱海平原的過渡區,為鳥類南北遷徙的必經之地。
在衡水湖棲息的鳥類多達317種(截至2010年5月的觀測記錄),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的鳥類等7種,國家Ⅱ級保護的鳥類49種。
衡水湖水量豐沛,水清草茂,是淡水養殖的理想場所,其中鯽魚占93%;另有蘆葦、蒲草、蓮藕分布。水產品年產量2463.8噸。
衡水湖具有蓄洪防澇防旱、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污染等功能,它對調解周邊乃至京津地區的氣候、改善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為衡水及周邊地市提供飲用水和工農業用水,發揮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3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計算方法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物種所提供的能夠滿足和維持人類生活需要的條件和過程,也可以稱為是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夠維持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及其效用。1997年Constanza和Lubchenco等首次系統的測算出了生態服務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的提出,對揭示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內涵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根據生態服務功能可以將服務功能價值分為直接利用價值、間接利用價值、選擇價值和存在價值。從生態服務功能和利用狀況的角度出發,根據環境經濟學對環境資源的價值劃分方法,還可以劃分為: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選擇價值。
3.1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構成
由于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多樣性,濕地具有多價值性。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劃分方法以及衡水湖濕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將衡水湖濕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劃分為直接使用價值和間接使用價值。見表1
表1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構成
價值類型
濕地服務功能類型
評價方法
直接使用價值
物質生產價值
供給價值
科考旅游價值
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
旅行費用法
間接使用價值
物種棲息地價值
調控水量價值
污染凈化價值
固碳價值
生態價值法
影子工程法
影子工程法
碳稅法
3.2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主要評價方法
3.2.1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是指對有市場價格的并且沒有費用支出的生態系統產品和功能進行估價的一種方法。
3.2.2旅行費用法
旅行費用法用來估算那些沒有市場價格的自然景點或者環境資源的價值,主要是通過旅游消費者在消費這些環境商品或者服務所支出的費用來估算濕地的旅游價值。
3.2.3生態價值法
生態價值法是將Pearce的生長曲線與社會發展水平及人們生活水平相結合,根據人們對某種生態功能的實際社會支付和物種價值來估算生態服務價值的方法。
3.2.4影子工程法
影子工程法是指人工建造一個工程來代替生態功能或者是原來被破壞了的生態功能,然后用建造工程的費用來估算生態功能的價值或者是環境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的價值。
3.2.5碳稅法
生態系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₂釋放出O₂,固定大氣中的CO₂,對維持大氣中的CO₂和O₂的動態平衡、減緩溫室效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碳稅法是指根據濕地中不同植被單位面積的固碳能力計算濕地不同植被所吸收的CO₂量,并根據國際和國內對CO₂排放量收費標準將生態指標換算成經濟指標,得出固定CO₂的經濟價值的方法。
4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
4.1物質生產價值
衡水湖濕地的物質生產功能主要包括植物生產、動物生產和水資源,其中最主要的是蘆葦、蒲草和魚類的生產。
蘆葦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工業原料,又是農業、漁業、編織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還能起到防風抗洪、凈化水質、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
據統計資料,衡水湖蘆葦年產量為6900t,衡水湖區年產魚2000t,蘆葦的平均價格為410元/t,平均魚價為7.99元/kg。根據公式:
V1=∑Pi*Yi
式中V1表示物質生產價值;Pi表示第i類物質的平均市場價格;Yi表示第i類物質的年產量。
所以衡水湖物質生產價值為6900*410+2000*7990=1880.9(萬元)
4.2供給價值
衡水湖是長江東線、中線引水工程的必經之路,擔負著為京、津及下游地區提供優質水源的重任。衡水湖的水資源主要用于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三個方面。其中,工業用水主要用于衡水電廠的冷卻用水,農業用水主要用于保護區內耕地的灌溉用水,根據《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4-2020)》的內容,可得到衡水湖的工業用水量、農業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以及總用水量,見表2。
表2衡水湖年生態補水量估算表 106m3/n
項目
水量
水價(元/ m3)
說明
年總用水量
237.19
生態需水量
181.36
含植被蒸騰、水面蒸發、水質稀釋等
水面
38.88
年蒸發量676mm,面積57.55km2
濕地植被
39.52
年蒸騰量810mm,面積48.75 km2
陸地植被
42.97
年蒸騰量451mm,面積95.27 km2
改善湖泊水質最小稀釋凈水量
60.00
湖泊容積(300*106m3)的20%
湖泊滲漏量
45.71
以東湖原自然滲漏量推算西湖
工業用水量
2.32
1.47
萬元GDP耗水量442 m3,7500萬元
農業用水量
4.06
0.15
畝均用水量301m3,面積8.99 km2
生活用水
3.74
2.85
人均用水量78 m3/年,4.8萬人
年總來水量
117.49
區間降水
114.20
518.9mm,220.8 km2
污水凈化回用
3.29
兩個生物氧化塘分別日處理4500t污水
年補水量
119.07
總用水量-總來水量
根 據公式:
V2=∑Pi*Vi
式中V2表示衡水湖供給價值;Pi表示第i類水的價格;Vi表示第i類水的用量。
因此可以計算出衡水湖濕地的供給價值為:
2.32*1.47+4.06*0.15+3.74*2.85=1467.84(萬元)。
4.3科考旅游價值
衡水湖屬于內陸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草甸、沼澤、水域等多種生態系統,是珍稀鳥類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棲息地,具有非常大的科考旅游價值。
衡水湖濕地可供科考旅游的面積為7500hm2。根據謝高地等對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我國濕地生態系統的旅游文化科考價值為4910.9元/hm2; Costanza等人對全球濕地生態系統科考旅游的功能價值的計算為861美元/hm2,折合人名幣為5424.3元/hm2(按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6.30計算)。取二者的平均值為5167.6元/hm2。根據公式:
V3=L*a
式中V3表示濕地科考旅游價值;L表示單位面積科考旅游價值;a為濕地面積。
所以衡水湖濕地的科考旅游價值為5167.6*7500=3875.7(萬元)
4.4物種棲息地價值
衡水湖濕地是兩棲類動物繁殖、遷徙、越冬的場所。是眾多鳥類在華北平原中南部最為理想的棲息地,同時也是國際遷飛路線的重要中轉站。
按照Costanza等人對全球濕地生態系統棲息地功能價值的計算為304美元/hm2,折合人民幣為1915.2元/hm2(按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6.30計算)。根據謝高地等人在研究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中物種棲息地價值為2234元/hm2。取二者平均值為2074.6元/hm2。衡水湖濕面積為7500hm2。根據公式:
V4=W*a
式中V4為濕地物種棲息地價值;W為單位面積物種棲息地價值;a為濕地面積。
所以衡水湖區物種棲息地價值為2074.6*7500=1555.95(萬元)
4.5調控水量價值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1996年和2000年河北省發生洪水期間,衡水湖在防洪蓄水、調節水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4-2020)》的內容,可以得到衡水湖高水位和低水位所對應的容積,見表3。
表3衡水湖水位控制與庫容
東湖
西湖
最高水位/m
21.5(西湖濕地恢復前)
22.5(西湖濕地恢復后)
21.5
庫容/億m3
1.9-2.1
0.8-1
總庫容/億m3
2.7-3.1
根據表3衡水湖水位控制與庫容,可以得到衡水湖的調蓄能力為0.4億m3 。根據表2衡水湖年生態補水量估算表可以得到衡水湖的補水量為1.197億m3。目前的單位庫容造價為5.71元/m3。根據公式:
V5=v*h
式中V5表示濕地調控水量的價值;v表示濕地的最大蓄水量;h表示庫容的平均價格。
因此得到衡水湖濕地調控水量的價值為(0.4+1.197)*5.71=9.12(億元)
4.6污染凈化價值
濕地是一個天然的過濾器,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有毒和雜質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
根據表2可以得出,衡水湖的污水凈化回用3.29*106m3/n;改善湖泊水質最小稀釋水量為60.00*106m3。可以得到污水凈化總量為63.29*106m3。單位污水處理成本為0.4元/m3 。根據公式:
V6=P*N
式中V6表示濕地的污水凈化價值;P代表單位體積污水處理的成本價格;N表示污水凈化總量。
所以衡水湖污水凈化價值為63.29*106*0.4=2531.6(萬元)
4.7固碳價值
濕地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和強度,濕地是陸地上碳素積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態系統。
衡水湖濕地中蘆葦和蒲草的固碳能力最強,單位面積的儲碳量最大,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總固碳量為93810.2t
根據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碳稅率標準和我國的實際情況,采用我國的造林成本250元/t和國際碳稅標準150美元/t的平均值597.5元/t作為碳稅率標準。根據公式
V8=M*c
式中V8表示濕地的固碳價值;M表示濕地吸收CO₂的量;c表示固定同樣體積CO₂的成本。
所以衡水湖濕地的固碳價值為597.5*93810.2=5605.2(萬元)
5保護措施
衡水湖是的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樞紐,對于衡水市乃至整個河北省以及京津地區的水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衡水湖濕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主要是調控水量、物質生產、吸收CO₂調節大氣價值、科考旅游價值,而衡水湖濕地的間接使用價值遠遠大于它的直接使用價值。
對于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計算由于統計數據的誤差和不全、價值估算方法的不當以以及客觀因素的差異,以上結果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仍可以說明衡水湖濕地具有很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衡水湖濕地作為一個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價值的國家級濕地,對于區域內的生產生活發揮著重要的生態作用。所以對衡水湖濕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其生態環境和生態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5.1水資源保護
目前,衡水湖的水源補充主要靠從黃河買水維持。如果黃河連續幾年斷流,衡水湖就有面臨干涸的危險。衡水湖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污染后,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因此,衡水湖的污染已成為威脅衡水湖濕地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保護衡水湖水資源的過程中要做到多渠道引水,保障衡水湖濕地的水源補給。加強對衡水湖濕地的水質監測,多管齊下。在入湖口處利用植物生長能夠吸收湖水中的P、N的生態過程,增強湖水的凈化能力,并對衡水湖濕地范圍內的居民區、工廠企業區的垃圾、污水進行嚴格的治理和處理,嚴禁未達標的污水和垃圾排入湖中。
5.2鳥類的保護
衡水湖濕地是許多鳥類繁殖的理想棲息地和多種冬候鳥的越冬地。2006年10月30日,經亞太遷徙水鳥保護委員會(MWCC)和鸻鷸鳥類工作小組批準,衡水湖國際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東亞-澳大利亞鸻鷸鳥類保護網絡新成員。在規劃衡水湖濕地時應根據鳥類遷徙路線及棲息地分布進行合理規劃,選擇對鳥類遷徙棲息影響小的區域作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進行開發,在鳥類棲息的核心區和其他關鍵區附近設立交通標志,包括保護和區劃標志,設警示標志嚴禁鳴笛和超速以降低交通噪聲源強。
5.3建立生態補償制度
衡水湖濕地的生態補償機制包括政策補償、立法補償和技術補償三個方面。在政策補償上應以政府投入為主,增加公共財政對生態補償的投入,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態補償方式。建立地方政府間得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開發區對保護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在立法上,嘗試開征生態稅,建立生態環境補償基金。在技術上,要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理 念,以及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做好衡水湖濕地區域內的生態建設。
盡管,衡水湖濕地具有非常大的生態價值,但在開發利用中,也要注意濕地的脆弱性和承載力。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要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要注重生態效益。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永續開發。
參考文獻
付強,謝永剛,王立權.濕地水土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研究.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1-2.
張彥增,易俊嶺,崔希東,喬光建.衡水湖濕地恢復與生態功能.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1-2
伊連慶,解莉.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海河水利.2007,(6):17-19.
李太宇,章澄昌,袁信軒.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15-19,55-61.
衛立冬.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供給功能的價值估算.衡水學院學報.2009,(4).75-77.
Costanza R,et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253-260.
陳劉佳.洪澤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資源環境與發展.2009,(2):29-31.
衛立冬,盧瑞玲.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調節功能的價值估算.衡水學院學報.2010,(1):66-68.
慶大昌,歐維新,丁登山.洞庭湖濕地退田還湖的生態系統經濟效益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03,(5):536-543.
霸超,張良.衡水湖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資源與環境.2011,(10):61-63.
韓九皋,盧艷敏,李宏凱,劉振杰,楊秀芝,董立文,馬倩,武宇紅.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調查.福建林業科技.2007,(4):144-146.
王金水,包景嶺,常文韜,李燃,趙翌晨.衡水湖濕地旅游開發對鳥類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14-417.
王金水,包景嶺,常文韜,袁雪竹.衡水湖濕地生態補償估算與機制研究.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9,(6):116-120.
作者姓名:馬蘭
出生年月:1987年12月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河北省
[關鍵詞]牙克石;濕地;野生植物;考察報告
中圖分類號:N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051-02
1 自然保護區概況
1.1 地理位置與面積
牙克石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呼倫貝爾市中部,大興安嶺北段的牙克石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8′00″至122°29′00″,北緯47°39′至50°52′,濕地保護區距牙克石市林業局局址5公里左右,涉及牙克石林場7個林班,總面積813公頃。
1.2 地形地貌
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大興安嶺西北坡,為山間河谷地形,河谷比較寬廣,約為11km左右,屬低山丘陵地貌,是大興安嶺主脈通過地段。地勢平坦開闊,地形平緩。區內最高海拔1600.3米,最低海拔402米。
擬建牙克石濕地保護工程位于免渡河右岸一級沖積階地上,按地貌成因類型和形態分類可劃分為構造剝蝕地形(中低山)、山麓斜坡堆積地形、河流侵蝕堆積地形。現簡述如下:
1.3 土壤
土壤是在一定的植被、氣候、地形、母質等自然成土因素和人類生產活動長期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歷史自然體。保護區的土壤主要為草甸土和沼澤土。
(1)草甸土是草甸植被下發育的隱域土壤,分布于保護區河流低階地、山間谷地,成土母質為洪、沖積物。土壤剖面由暗灰色的腐殖質層、含有較多銹紋銹斑的潴育層、受地下水浸泡處于還原狀態的灰藍色潛育層或母質層組成。草甸土質地因現代河流沉積顆粒粗細差異,變化很大,剖面常形成粉粘相間的質地層次。土壤中性反應,pH值在6.7―7.5左右,養分除速效磷含量低外,都很充足,土壤水分偏多,土溫偏低。草甸土有草甸土和草甸黑鈣土2個亞類。
(2)沼澤土
沼澤土是在季節性積水或長期積水條件下發育的隱域土壤,廣泛分布于積水洼地。成土母質為沖積物、湖積物。沼澤土剖面基本上有兩個發生層次組成,上部為草根盤結層、腐殖質層或泥炭層組成,下部為潛育層,中間有過渡層。腐殖質層顏色深暗,質地較粘重。有沼澤土和草甸沼澤2個亞類。
(3)粗骨土
保護區內土質肥沃,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鉀含量均十分豐富,反映出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氮素充足,母質富含鉀素的特點。各土類間,由于森林土壤受有機質積累特征和地區氣候冷濕的環境條件所決定,表土有機質含量極高,碳氮比大,反映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土性冷涼,有機質分解速率低,水、肥、氣、熱不協調等特點。
1.4 水文
牙克石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附近主要河流為免渡河(又名扎敦河)和海拉爾河,屬額爾古納水系。
1.5 氣候
保護區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冬長夏短、春季干燥多風,冬季嚴寒多雪,寒暑相差較大的特征。根據牙克石氣象局資料,多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38.0℃,極端最低氣溫-46.7℃,多年平均降水量378.5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蒸發量1250毫米。
由于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降溫急驟、霜凍較早,初霜期一般在每年9月5日,終霜期至翌年的6月1日前后,有霜期270天左右。冰凍期一般在九月下旬至翌年四月末,季節凍深一般在2.80米~3.20米,最大凍深可達3.50米。
2 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資源
2.1 植物區系的基本特征
2.1.1地理成分
保護區位于大興安嶺北麓,屬森林――草原過渡帶,東北部受到西伯利亞針葉林區的影響,屬于歐亞針葉林植物區沿山地向南延伸至邊緣地區,西南部與歐亞草原植物區相連,各種山地、草甸草原成分在此均有分布。所以本區的植物區系有明顯的過渡性和森林草原區系的復雜性。保護區所處地理位置決定了保護區的植物區系屬于歐亞針葉林植物區――大興安嶺山地北部針葉林植物省――大興安嶺北部山地州與歐亞草原植物區――蒙古高原草原植物省――大興安嶺西麓州交界區,區內植物區系成分以東西伯利亞成分為主,并混有達烏里――蒙古成分,泛北極成分,古北極成分,東古北極成分,哈薩克斯坦――蒙古成分等。
1、世界分布種
是南北兩半球各個濕潤與干旱植物區廣泛分布的植物種,主要是一些沼澤成分和水生植物,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是沼澤和沼澤草甸的建群種。
2、泛北極成分
一般是指北半球溫帶、寒溫帶大陸廣泛分布的種,雖然也有一些成分沿山脈向南擴及到熱帶山區,甚至分布到南半球溫帶,但其分布中心仍在北溫帶。本保護區位于廣大的泛北極植物地理區內,也有一定數量的泛北極植物種分布在區內,主要有:浮萍科的品藻 (Lemna trisulca)等。沼澤中經常出現的泛北種有杉葉藻(Hippuris vulgaris)、嗩吶草(Mitella nuda)等,在本區的草甸植被中,有些泛北種常為建群植物,如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是本區山地五花草甸的重要建群種,草(Koeleria cristata)、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驢蹄草(Caltha palustris)、越桔(Vacciniumvitis―idaea)等。
3、歐洲-西伯利亞成分、東西伯利亞成分
是指歐亞針葉林區廣泛分布植物。歐洲-西伯利亞種掌葉白頭翁(Pulsatilla patens)多生于草甸草原及草甸群落中。
東西伯利亞成分的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是主要的建群樹種,此外還有短瓣金蓮花(Trollius ledebourii Reichb)、野豌豆(Vicia venosa)、毛百合(Lilium dauricum)等。
4、達烏里――蒙古成分
是以蒙古高原、松遼平原及大興安嶺山地為基本分布區的植物種類,往南也常滲入華北及黃土高原地區。這一組區系成分是歐亞草原區亞洲中部亞區的基本成分,是本區草甸植被組成的基本成分。
代表植物有:單種屬的線葉菊(Filifolium sibiricum)是山地草甸的主要建群種,此外還有貝加爾針茅(Stipa baicalensis)、大針茅(Stipa grandis)、芍藥(Paeonia lactiflora)、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等。
5、古北極成分
是歐亞大陸的溫帶、寒帶(包括濕潤地區及干旱地區的特殊條件下)廣泛分布的植物種。在保護區內的草甸中分布主要有:老芒草(Elymus.sibiricus)、箭頭唐松草(Thalictrumsimplex)、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水蔥(Scirpus.tabernaemontani)等。
6、東古北極成分
是在古北極植物區系的烏拉爾山脈以東亞洲溫帶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廣泛分布的植物種屬。在保護區內所見的種類多生于山地森林灌叢以及草甸植被中。主要種有:大葉章(Deyeuxia.1angsdorfii)、并頭黃芩(Scutallaria.scordifolia)、腎葉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細葉白頭翁(Pulsatilla turczaninovii)等。
2.1.2 科屬組成
根據所采標本并參照有關文獻,保護區境內野生植物有58種,分別屬于22科46屬,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科2屬2種,被子植物20科43屬55種,且以禾本科、菊科、毛茛科居多。主要的科有:菊科、毛茛科、薔薇科、百合科和豆科等。
2.2 植被類型
保護區內有較豐富的沼澤植被分布,同時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沼生植被均分布在區內山緩坡、階地和河漫灘滯水濕地,成為本區植被的一大特點。
2.3 經濟植物種類
保護區內的植物資源,除木材外,按其經濟用途,可劃分為7大類,即:藥用植物資源、纖維和飼料植物資源、淀粉植物資源、農藥植物資源、單寧植物資源、芳香油植物資源及油料植物資源。
2.3.1 藥用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的有些藥用植物是全國著名的地道藥材,如土三七(Sedum aizoon)、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等。不僅質量好,能清肝濕熱,健骨,主治黃疸性肝炎、膽囊炎、食欲不振、目赤、中耳炎、尿道感染等。區內不僅有著治療常見疾病和疑難病的天然豐富生藥資源,還有抗衰老、扶正固本之藥源,以及更有多樣的營養醫學的藥源。
保護區內常見或蘊藏量大的中草藥有: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土三七(Sedum aizoon)、柳葉繡線菊(Spliraea.salicifolia)、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等。
2.3.2 纖維、飼料植物資源
纖維與飼料植物資源,往往二者是一致的。如小葉樟既是良好的纖維植物,又是優良的牧草飼料,含蛋白質為6.80%。保護區內許多木本植物的嫩枝條、芽、花、莖、葉也是某些野生動植物的食物,也可作為家畜飼料。早春的食物保護區內主要纖維、飼料植物有蘆葦(Phragmitescommunis)、小葉章(Deyeuxiaangustifolia)、大葉章(Deyeuxia.Langsdorfii)。
3.3.3 農藥植物資源
在保護區內分布的農藥植物種類有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等。
2.3.4 單寧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的興安落葉松等樹皮可提取優質單寧。此外,還有種群龐大的楊柳科植物、薔薇科植物都含有大量單寧,在保護區內有開發利用價值的主要種類有:大黃柳(Salix.raddeana)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parviflora)、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ata)等。
[關鍵詞]納米羥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成骨細胞;生物相容性
[中圖分類號]R 783.1[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1.009
Biological effects of nano-hydroxyapatite-aliphatic polyester-amide composite on the osteoblastsDeng Xia1, Xia Xi2.(1. Dept. of Stomatology, Nuclear of Industry 416 Hospital, Chengdu 610051, China; 2. Dept. of Prosthodont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nano-hydroxyapatite-aliphatic polyester-amide composite(nHA-PEA)on the osteoblast.MethodsThe Dulbecco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leaching liquor of nHA-PEA was applied to the osteoblasts of the test groups while the DMEM itself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 flow cytometry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AKP)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cell growth, cell cycle and cell function. Moreover, 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on the surface of nHA-PEA composite and the attachment,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cultured osteoblasts grew well and showed no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steoblasts of different test groups demonstrated relative proliferation rate ranging from 92%~107% without dose-dependent effect(P>0.05). The cell cycle and AKP activity were similar i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P>0.05). Good cell attachment and proliferation manner were observed on the membranes. ConclusionnHA-PEA has no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osteoblast and its osteoblastcompatibility is proved.
[Key words]nano-hydroxyapatite-aliphatic polyester-amide composite;osteoblast;biocompatibility
有機-無機復合生物材料是組織工程學研究的熱點[1],該材料主要用于修復和重建人體的硬組織。納米羥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nano-hydroxyapatite-aliphatic polyester -amide composite,nHA-PEA)復合材料由nHA粒子與PEA均勻混合制得,其中羥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人體骨、牙等無機組織的主要成分,PEA及其共聚物是一類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2]。nHA- PEA復合材料兼具了有機物的韌性和無機物的剛性,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本研究將nHA-PEA復合材料作用于體外培養的成骨細胞,檢測其對細胞生長、增殖能力、細胞周期、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影響,觀察細胞在其表面的黏附、鋪展形態,評價其對骨細胞的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1材料和方法
1.1主要材料和儀器
達爾貝科極限必需培養液(Dulbecco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胰蛋白酶(Gibco公司,美國),新生小牛血清(成都哈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甲噻唑四唑氮(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試劑(Sigma公司,美國),AKP試劑盒(北京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anyomco-17AI二氧化碳孵箱(Sanyo公司,日本),Olympus IX50相差倒置顯微鏡(Olympus公司,日本),JSM-590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JEOL公司,日本),可見光高效分析儀/HTS 7000plus多孔板紫外/熒光(PE公司,美國),流式細胞計數(flow cytometry,FCM;Coulter公司,美國),LightCycler檢測儀(Roche公司,德國)。1.2浸提液制備
按文獻[3]制得4組nHA-PEA復合材料,按其無機和有機成分的質量分數分組,分別為A組0和100%,B組10%和90%,C組20%和80%,D組30%和70%。將4組nHA-PEA復合材料(平均厚度0.5~1 mm)消毒滅菌后,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10993-5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標準所推薦的試樣表面積和浸提介質為6 cm2·mL-1的比例[4],置37℃濾除細菌的培養液中,浸提3~4 d的浸提液備用。
1.3成骨細胞培養和細胞懸液的制備
取生長穩定的第4代SD乳鼠顱骨成骨細胞,經質量分數0.25%的胰酶消化后行細胞計數,用DMEM配制5×104個每毫升的細胞懸液。
1.4甲噻唑四唑氮比色
將200μL密度為5×104個每毫升的細胞懸液加入96孔板,置于體積分數5%的二氧化碳培養箱,37℃培養24 h,細胞貼壁后棄掉原有培養液,將細胞分為試驗組(A~D)和對照組(E),試驗組每組均分別加入200、100、50μL終質量分數分別為100%、50%和25%的浸提液,形成A1、
A2、A3,B1、B2、B3,C1、C2、C3,D1、D2、D3,
對照組加入原培養液。每日于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生長和增殖情況。分別于第1、3、5、7 d各取96孔板1塊,每孔加入20μL的MTT,孵育4 h,每孔加入200μL二甲基亞砜,振蕩1 min,混勻,570 nm波長下測定各孔吸光度(A),取3孔均值,計算細胞增殖率(proliferation rate,RP):RP=(A試驗組/A對照組)×100%。1.5流式細胞計數
接種對數生長期的成骨細胞1×105個每毫升瓶,細胞貼壁后A~D組棄原培養液加入質量分數均為100%的復合材料浸提液,E組加入新鮮原培養液,標準環境下3 d換液1次,培養7 d,消化、離心并收集沉淀細胞。流式細胞計數DNA熒光強度及散光參數,Multicycle軟件分析細胞的周期分布和程序性死亡情況。1.6堿性磷酸酶活性檢測
取1×105個每毫升的細胞懸液3 mL加入小號培養瓶,將其置于體積分數5%的二氧化碳培養箱,37℃培養24 h,細胞貼壁后棄掉原有培養液,A~D組均加入質量分數100%的浸提液,E組加入新鮮原培養液,分別于第4天和第7天中止培養,收集80μL細胞懸液,以AKP試劑盒通過HTS 7000plus多孔板高效分析儀行AKP活性測試。
1.7成骨細胞與材料的復合培養
將載有nHA-PEA復合膜的血蓋片試樣置于6孔板內,環氧乙烷冷消毒,磷酸緩沖鹽溶液浸泡清洗3次,每次1 h,DMEM孵育過夜備用。取1×105個每毫升的細胞懸液,分別接種于已準備好的材料上,37℃,體積分數5%的二氧化碳孵箱繼續靜置培養5 d。分別于第1天和第5天將試樣取出,以體積分數10%的多聚甲醛固定,體積分數30%~100%的乙醇梯度脫水,醋酸異戊酯置換乙醇,臨界點干燥,表面噴金,SEM下觀察。1.8統計學分析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組總體均數間差別有無統計學意義,在檢驗數據之前對數據行方差齊性檢驗。用q檢驗比較兩組間均數的差別。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細胞生長觀察及甲噻唑四唑氮比色結果
顯微鏡下,不同質量分數的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組及對照組細胞培養6 h后均已貼壁,12 h細胞突逐漸舒展,24 h細胞開始鋪展,72 h后細胞數目明顯增多,排列規則密集,細胞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形態分析各試驗組與對照組細胞形態相似,顯示各組細胞均生長良好。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時間的MTT比色結果見表1。試驗組間的MTT值及其與其對照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成骨細胞的相對增殖率為92%~107%,不同質量分數的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組對成骨細胞的細胞毒性級數為0~
1級(0級:細胞相對增殖率大于等于100%,1級:細胞相對增殖率為90%~99%)[5],不同質量分數浸提液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生物醫學材料的細胞毒性試驗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材料浸提液培養法和細胞材料直接接觸法。本試驗綜合運用了這兩種方法,首先選擇浸漬法,具體原因如下。1)對于nHA-PEA復合材料,nHA的生物相容性勿庸置疑;而PEA是新型的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其理化性能和降解性能已有相關研究[6],但其生物相容性鮮有報道。2)由于直接接觸法共同培養時,細胞對材料表面和對培養孔板底部的黏附性有差異,細胞洗脫率的不同會產生干擾而使試驗復雜化。事實上,僅需考察nHA-PEA復合材料溶出物的
細胞毒性,就可以達到初步評價其生物相容性的目的,而且以材料的浸提液代替材料本身在材料學的研究中已得到公認。本試驗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10993-5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標準和要求制備生物醫學材料浸提液[4],以浸提出最大量的濾出物質,考察其對成骨細胞增殖和細胞周期的影響。
MTT比色是常用的細胞增殖能力檢測方法,可以對材料的細胞毒性作出可靠的定量評價[5]。本試驗在相差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到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不影響細胞的生長形態;MTT值在試驗組間以及各組與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的細胞增殖率在92%~107%,表明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對成骨細胞的生長無不良影響。因此在進一步地對細胞周期和功能進行的分析中,僅選用最高質量分數的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作為試驗組進行分析比較。在加入HA的試驗組,MTT值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無量效關系。原因可能與其中的鈣、磷水平較高有關。
流式細胞計數已廣泛應用于腫瘤學、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等領域,細胞周期檢測已成為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一種可靠方法和指標[7],是常規細胞增殖試驗的一項重要補充。近年來,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進展之一是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性評價[8]。生物材料作用于細胞后使其周期改變,從而使其行為和功能發生改變。本試驗在MTT比色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流式細胞計數,旨在從細胞增殖周期的角度來分析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對細胞增殖周期DNA合成的影響,從分子水平上評價材料的細胞毒性。從MTT比色可見,組間、組內不同質量分數的nHA-PEA復合材料浸提液對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增殖周期影響不大,細胞周期各亞期組成比和程序性死亡率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B、C、D組處于S期的細胞略多,表明加入HA對細胞增殖有一定促進作用,但不顯著,不存在量效關系。此結果與MTT比色結果一致。
除了對細胞增殖的影響,生物材料的細胞相容性還表現在材料對細胞重要功能的影響。AKP是骨形成所必需的酶,是生物礦化和成骨細胞分化成熟的早期標志物[9-10]:其表達代表骨形成狀況,表明細胞分化的開始,并隨細胞分化的發展而增強;其活性的高低,反映了相應細胞向成骨方向化的趨勢。本研究采用酶聯法對成骨細胞AKP的表達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試驗組AKP的表達量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nHA-PEA復合材料對成骨細胞的功能酶表達無不良影響,也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不抑制其分化功能。
用浸提液作為試驗樣品測定復合材料中濾出物質對細胞生長、增殖的影響,僅為預測材料植入體內的潛在危害提供了初步依據,其結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在浸漬試驗良性結果的基礎上再采用直接法將成骨細胞與材料聯合培養,以進一步考察材料本體的結構性能對細胞生物學的影響。本研究表明,成骨細胞在復合材料上具有良好的黏附、鋪展和增殖行為,即nHA-PEA復合材料具有成骨細胞相容性和良好的細胞相容性等特性。
4參考文獻
[1]Wei G, Ma PX.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mer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J]. Biomaterials, 2004, 25(19):4749-4757.
[2]Han SI, Kim BS, Kang SW, et al. Cellular interactions and degradation of aliphatic polys derived from glycine and/or 4-amino butyric acid[J]. Biomaterials, 2003, 24(20):3453-3462.
[3]鄧霞,陳治清,錢志勇,等.納米羥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復合材料[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08, 25(2):378-381, 392.
[4]李玉寶.生物醫學材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8.
[5]王喜云,王遠亮.生物材料的生物學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 2007, 26(1):95-98.
[6]Liu C, Gu Y, Qian Z, et al. Hydrolytic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polyetheresteramide-based polyurethane copolymers[J]. J Biomed Mater Res A, 2005, 75(2):465-471.
[7]戴建國,黃培林,郭英,等.細胞周期作為生物相容性評價指標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5(2):271-274.
[8]楊曉芳,奚廷斐.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評價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01, 18(1):123-128.
關鍵詞:自制教具; 改進; 興趣; 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于實驗的特殊魅力,在激發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門學科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大腦就容易形成興奮中心,他們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去構筑自己的知識結構,觀察仔細,思維活躍,記憶效果好,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相反,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厭學情緒,主要原因對他學習的過程和所學的內容沒有產生興趣,他總感覺是在被迫去做別人要求他做的事情――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然而,要使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有賴于教師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和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來激發和培養。全國特級教師于漪曾經這樣說:如果你一堂課上得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興趣,學得生動活潑與愉快,那么你就是要他不要學,他也是欲罷不能。可見,興趣是啟動學習車輪的強大動力,是燃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導火索,是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的基本前提。筆者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靈活地運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不僅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每個學生在物理課堂里嘗試成功,感受快樂,挖掘自身潛能,主動學習,自主發展,引導學生走最佳發展方向,達到其所能達到的最高人生巔峰,從而激發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在引入新課教學中運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來巧設懸念,引起學生思維沖突。
根據初中學生好奇心的特點,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在引入新課時,創新問題情境,巧設懸念,引起思維沖突,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利用自制的空箱變物的魔術箱,進行小魔術表演:創新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如圖1,自制一個空箱,把一塊平面鏡以45°角斜插入箱中,如圖2為截面圖,從A端向1看,由于平面鏡的作用,看似一空箱,在2處預先放一課本(或其它物體),上課時讓學生從A端觀察1,發現是空箱。從頂端往2處放入一張白紙,學生再觀察,發現空箱中沒有白紙,感到驚奇,教師用布蓋住箱子,再掀開,把預先放入的課本拿出,學生感到驚訝。通過魔術表演,將學生帶到創設的問題情景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引入平面鏡的教學。
此外,如圖3、圖4所示,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示教板,突破教學難點十分明顯。
如圖5所示為燈泡在實際電壓下燈泡的亮暗的實驗演示,從而引入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教學。
圖6、圖7模擬釘床實驗、雙手壓雞蛋實驗、會自動上斜坡的月餅盒實驗比賽引入壓強的教學。此外,還有“聽話的水流”和“火燒不斷的棉線”等實驗引入新課。這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而達到課堂的“高效”。
二、自制教具實驗改進使學生活動成功感和自信心,長久保持學習物理興趣。
《物理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認為:“如何保護和發展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不是用屢次考試失敗來扼殺,而是在引導組織學生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讓學生產生全身心的興奮,從問題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在動手實驗中,讓學生體驗成功,得到賞識,嘗試快樂。故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來盡可能把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甚至增加分組實驗,如圖8―13,把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
圖8實驗不僅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同深度處壓強相同,還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向上、向下的壓力差。圖9、圖10實驗演示:(魔術表演)“聽話的水流”,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此外,用一個空礦泉水瓶,裝入約10滴酒精,分組實驗探究(擰動礦泉水瓶即可):1、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出現煙霧約10秒鐘,效果明顯);2、對物體做功,內能增加(煙霧馬上消失),如圖14所示。還可以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增加分組實驗探究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如圖15所示,不僅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本領)強弱,同時還增加了探究不同物質放熱能力本領強弱,代替課本P131實驗存在的缺陷。
本自制教具改進優點:
1、將兩個分體實驗合為一體,方便觀察記錄比較,避免原來實驗安裝的繁雜操作,節省時間,操作簡單,取材方便,不用酒精燈加熱,節約資源,還環保、安全。
2、不用酒精燈加熱,改為“熱水浴法”,同時加熱(同一熱源),可保證兩只試管里水和煤油(酒精)吸收熱量相等。并用“冷水浴法”冷卻兩只試管里的水和煤油(酒精)可保證兩只試管的水和煤油(酒精)放出熱量相等。
3、本實驗用“冷水浴法”來增加“不同物質放熱能力(本領)強弱”的實驗探究(廣大教師基本上不做這個實驗),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兩個實驗完成只用約6分鐘時間,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課本中原推薦的兩只不同物質是植物油(食用油)和水,兩種物質的粘度差異較大,改為煤油(酒精)跟水的粘度很接近,剛開始加熱階段,學生不會觀察到反而水比食用油的溫度升高得快的現象!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中,傳統的實驗器材是:兩支蠟燭,玻璃板。其缺點是:蠟燭在燃燒過程中不斷變短,而在像的位置上的蠟燭長度不變,不能很好地說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的關系;同時蠟燭在燃燒時產生的有害氣體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玻璃板成像清晰度不高,不易確定像的位置。改進為:用能變化的紅、綠、藍色LED發光二極管制成小手電筒(如圖16)代替蠟燭。
這樣的改進創新,盡可能做學生分組實驗,是創造的基礎和源泉,正符合我國創造教育的先驅陶行知先生提出“行為是老子,思維是兒子,創造是孫子,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而產生新價值,這就是創造過程”的新理念,使學生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分組操作,激發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滲透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到物理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對初中物理習題、問題教學時,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適當增加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來強化習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達到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進一步使學生激發和保持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終生受益。因為知識,百科全書可以代替,可是思考出來的新思想、新方案、再實踐,卻是任何東西代替不了的。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把“220V 40W”甲燈泡和“220V 25W”的乙燈泡串聯后接入家庭電路,哪盞燈的實際功率大?那盞燈最亮?解題前利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串、并聯電路示教板如圖17所示(這一制作已發表在《物理通報》雜志上)進行實驗演示,可用此裝置把“220V 40W”甲燈泡和“220V 25W”的乙燈泡串聯后和把“220V 40W”甲燈泡和“220V 25W”的乙燈泡并聯后四盞燈泡同時接入家庭電路實驗演示比較,學生驚奇發現“220V 25W”燈泡最亮,學生思維產生巨大的碰撞,立即糾正了學生的定向思維:“額定功率大的燈泡一定比額定功率小的燈泡亮”錯誤結論,最后擴展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分析還得出了新的結論:①燈泡的亮暗決定于它的實際功率,而不是額定功率。②把“220V 40W”甲燈泡和“220V 25W”燈泡串聯后接入家庭電路中總實際電功率小于任何一盞燈泡的額定功率。在自制教具改進實驗來驗證物理問題教學中,盡可能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想象,不唯書,不唯師。因為“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牛頓),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即使學生提一些不恰當或奇異古怪的問題并沒有責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思維的動因,是探究的起點”,反而充分信任和尊重學生,以保護學生質疑問題的興趣和勇氣。如驗證大氣壓存在的“覆杯實驗”,學生懷疑:紙片是被水“粘”住的。改進實驗如圖18所示跟覆杯實驗對比,證明紙片未掉下來是大氣壓作用,徹底排除了學生的懷疑,在引導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加以驗證,降低了問題的難度。這樣對學困生給予了關愛和幫助,讓他們“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對學困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得到重點保護,從而使學生整體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當然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書本知識的質量。
四、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認為:“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既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到科學的真實性,消除科學的秘密感,又可以使學生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提供很好的場地和條件。因此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器材進行實驗設計與創新能力。”初中生的智力水平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特別感興趣。恰當地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搞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是激發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制作:如圖19“光沿直線傳播”實驗演示裝置,用幾個550ml透明礦泉水瓶疊加制成,事先放一些煙霧蓋緊,可進行多次演示實驗,如圖19所示演示效果非常明顯。還可以找一個透明礦泉水瓶裝滿水,再找一個男士(太太)營養液小瓶里裝半瓶水,口朝下放入礦泉水瓶里,旋緊瓶蓋,就制成了一個浮沉子――自制潛艇上浮、下潛。演示實驗“魔術表演”:按瓶身,小瓶下沉或懸浮,松手則小瓶上浮,如圖20所示。
此外引導學生小制作有水火箭、伸縮小孔成像裝置、潛望鏡(圖21)、萬花筒(圖22)、家庭電路示教板(圖23)等等。
此外指導學生參加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有21件作品獲得一、二、三等獎。在海南省“七巧科技”科普系列活動中,獲得優秀團體獎。自制教具改進實驗延伸到課外,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學生的努力心理上得到滿足,同時在課外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習的信心倍增,不斷產生學習物理的動力,使學生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總而言之,自制教具實驗改進,不僅對學生滲透了:“沒有教師的創新,哪有學生來創新”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在自制教具實驗改進的運用(包括學生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中,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創新素質培養的環境,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不斷自我完善,因為學生頭腦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自制教具實驗改進的目的就是要使這個火把在良好的環境中“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和保持,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這樣的環境中,注定了學生未來發展是良好的!
參考文獻
[1] 胡明,楊國金.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采用修訂后攻擊問卷、應對方式問卷和領悟社會支持PSSS問卷對789 名山西青少年犯進行心理測量。結果: 除求助外, 解決問題、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和PSSS與《攻擊問卷》各因素之間有著十分顯著的關系;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與PSSS之間有十分顯著地關系,身體攻擊與PSSS之間的關系不大。結論:青少年暴力犯多采用不成熟或者混合型的應對方式,而不是求助等成熟的應對方式;對于社會中的支持感受較低;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合理化、PSSS對暴力攻擊有影響效力。
【關鍵詞】 青少年暴力犯罪; 應對方式;領悟社會支持
所謂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主體利用身體力量或其它工具侵害他人身體或公私財物的一種極端攻擊行為。1近些年,山西省青少年暴力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漸升高,人數也呈增多趨勢;犯罪類型中,傷害罪越來越嚴重;不同年齡階段均有暴力犯罪發生,且由少年轉向成年階段的人數最多;另外,犯罪現象呈現出團伙化的特征。2青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重大轉折期,如果沒有學會很好的應對方式,采用不正當的方式尋找自己的需求,加之,不會尋求社會支持,其很可能對應激事件采取過激的反應,將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以山西省青少年犯為對象,探討其暴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以為有效地預防和遏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發生提供理論依據。3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2 年10 月在山西某監獄隨機抽取在押男犯850 人進行攻擊問卷調查, 剔除不合格答卷, 收回有效問卷820 份, 有效回收率為96.5%。犯人年齡年齡15~24歲,全為男性,入監時間1~6年,均為初犯。
1.2 工具:
1.2.1 攻擊問卷 1992 年Buss & Perry 編制攻擊問卷被廣泛應用, 國內尚未形成統一中文版攻擊問卷。根據文獻和專家建議, 筆者對該問卷進行修訂。修訂后攻擊問卷包括19 個項目:身體攻擊6 個項目, 言語攻擊3 個項目, 憤怒4 個項目, 敵意6 個項目。驗證性因素分析: GFI、CFI、IFI﹥0.90, RMSEA﹤0.05。全卷Cronbach α 系數為0.884, 重測信度為0.783。4
1.2.2 應對方式問卷 采用肖計劃等人根據多維度測量分類來編制了的問卷,其為自陳式個體應對方式評定量表,每個條目有兩個答案:“是”、“否”。量表分為6大類: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信度依次為0.72、0.63、0.69、0.72、0.67、0.72;效度也符合國際效度確認標準。可以使用。5
1.2.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是由Blumenthal JA等編制,它是一種強調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會支持量表,分別測定個體領悟到的來自社會支持源的支持程度。同時以總分反映個體收到社會支持程度。原作者通過因素分析的方法將PSSS條目分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類,在275例樣本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全量表Cronbach 系數分別為0.87、085、0.91和0.88,重測信度分別為0.85、0.75、0.72和0.85.本問卷含有12個自評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7級評分法,即分為極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極同意七個級別。
1.3 測評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在同一時間實施測查。要求測試對象認真閱讀指導語, 獨立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 進行t 檢驗。
2、結果
2.1 根據文獻,本次研究選擇問卷的心理因素包括《攻擊問卷》中的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應對方式問卷》中的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領悟社會支持PSSS》。對各因素進行皮爾遜積矩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1
3、討論
3.1 暴力攻擊與應對方式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分析表明:《攻擊問卷》中各因素與《應對方式問卷》的解決問題、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這幾個因素之間有著十分顯著的關系,《攻擊問卷》中的言語攻擊、敵意因素與《應對方式問卷》中的求助有十分顯著的關系,而身體攻擊、憤怒與求助關系不大。應對方式是影響暴力攻擊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人在遭受應激事件或正處于應激環境的時候,他為了平衡自己的精神狀態,從而做出的一系列認知或行為上的努力,這樣的努力就是這個人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一個人的應對方式影響著他對負性生活事件所作出的反應。Vaillant等人認為,應對方式可分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其中解決問題和求助課歸為成熟型的應對方式;幻想和合理化可歸為混合型的應對方式;自責和退避可歸為不成熟的應對方式。6情境-特質論認為個體的應對是多維復雜的過程,應對方式的選擇是人格特質、個體差異和應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強調應對策略隨情境變化而變化,而以情境特征為出發點尋找應對的穩定性。7青少年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面對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等失控的情景,多采用不成熟或者混合型的應對方式,而不是求助等成熟的應對方式。8
3.2 暴力攻擊與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
本研究分析表明: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與PSSS之間有十分顯著地關系,身體攻擊與PSSS之間的關系不大。社會支持被看作是決定心理應激和健康關系的重要中介因素,社會支持指的是社會各方面的包括家庭、親屬、朋友、同事等個人和組織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支援,反映了一個人與社會聯系的親密程度和質量,但各類研究從各自的理論和研究目的出發給與了不同的解釋,一類認為社會支持是客觀的、實際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幫助和社會網絡,另一類認為社會支持是主觀體驗到的支持,指的是個體感到社會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緒體驗或滿意程度。暴力攻擊青少年對于社會中的支持感受較低,面對負性應激事件時,感到自己是孤立的,更加不能平復心情,反而增加了憤怒感,所以更多采取暴力攻擊等方式對待。9
3.3 暴力攻擊的回歸分析
在本研究中,將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分別作為因變量,將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PSSS作為自變量,進行了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身體攻擊的主要因素有自責、幻想,決定系數為0.036;影響言語攻擊的主要因素有合理化、PSSS,決定系數為0.068;影響憤怒的主要因素有幻想、解決問題,決定系數為0.040;影響敵意的主要因素有PSSS,決定系數為0.060.其中合理化對言語攻擊為負性影響,其余全是正性影響。這一結果可以看出,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合理化、PSSS對暴力攻擊有影響效力,因此預防和矯治暴力攻擊必須培養青少年積極地應對方式,增強他們的社會支持主觀感。10
參考文獻
1牛鋒,甘景梨,高存友. 攻擊和暴力行為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12(3):232-234
2 管曉靜. 山西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調查研究. 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3(4):46-49
3 江琴,鄭星有.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個性特征的相關研究. 龍巖學院學報,2010,2:57-60
4 冀云,劉曉明. 未成年犯的攻擊性及相關因素.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1(23):828-829
5 肖計劃,許秀峰. “應對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6,10(4):164-168
6 曾祥嵐,茄學萍. 地震后青少年應對方式心理干預研究. 現代教育科學,2010,1:193-194
7 劉暢. 心理行為訓練對監獄警察心理健康和應對方式的干預研究. 碩士論文.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2010.04
8 李麗,席煥久,牛志民,溫有峰. 遼寧省男犯攻擊行為心理探析. 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2311-2313
[關鍵詞]信息化;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高校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17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037-02
[本刊網址] http://
一、引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勞動人民在社會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并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神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文明,非物質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能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民族希望的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創新富有極其重要的責任。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思想意識,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詮釋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加強對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可以改善他們對民族的誤解,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思想意識可以使他們認識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以及其對未來發展的影響,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地承擔起保護非物質文化的責任;非物質文化內容豐富,涉及歷史、文學、政治、藝術、哲學、宗教、道德等多個方面,提高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情操,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從而提升他們的個人品質。
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時期,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式也在發生著顯著的改變,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方式也將發生極大改變。為了適應新的時展,高校在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教育中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
二、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教育現狀
(一)高校的課程設置中缺少有關非物質文化的課程
高校是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是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應重視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都忽視了這部分的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民間文學兩門學科都沒有納入到《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中,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內有些高校盡管開設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和民間文學,但是學校領導一般都不重視,不對這些科目做明確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只把這些科目當做選修課程,這嚴重影響了非物質文化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高校嚴重缺乏從事非物質文化教育和研究的教師
由于高校忽視對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使得很多高校沒有學科專業作支撐,導致高校專門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教師較少。有些高校的很多非物質文化教師都是從其他相關學科轉行過來的,有的教師甚至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訓練,這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嚴重影響了對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效果。
(三)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認知水平較低,保護意識淡薄
高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與其他相比,它有科技文化、人力資源以及學術研究等優勢,而且,高校教育非物質文化還可以提高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水平、提高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同時提升大學生的人格品質。作為高校教育主體的大學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主力軍,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當代的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認知水平較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淡薄,有近80%的大學生甚至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都說不清楚,只有5%的大學生經常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三、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思想意識的對策
(一)高校開設有關非物質文化的課程,構筑學科體系
高校非物質文化教育現狀歸根到底源于領導的不重視,因此,要想改善這種局面,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思想意識,必須從制度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予以保證。教育部門應該在高校設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以及民間文學專業,并且有計劃、有重點地在教師配備、活動經費等方面扶持一些較好的民俗學和民間文學的課程,并支持和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另外,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民俗學和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因此,高校除了對已有的專業重視外,還應該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其他的相關專業,從而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體系。
除了開設相關課程外,教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以普及知識、培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為標準。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聯系社會現實,揭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并鼓勵學生進行文化創新,傳承中華文明。
(二)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提供保障
高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課程后,還必須加強對相關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從外部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人才,另一方面對于現在在職的非物質文化教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從而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師的整體水平,最終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除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外,高校也應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提供保障,積極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科研項目的開展。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研究的方向有傳統戲曲、民間美術、民俗、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語言、地方藝術、古代工藝、遺產旅游等方面,研究體系趨于完備。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形式主要有研討會、學術講座、參觀、座談、項目合作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推進和保護意識的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必須大力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工作。
(三)高校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非物質文化氛圍
高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質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不乏是一種有效的傳承方式。高校應當積極開展“保護文化遺產活動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活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教育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紀錄片播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講座、民間傳統手工制作欣賞、保護文化遺產簽名等多種方式向在校大學生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激發大學生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
高校應當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進行參觀等形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讓大學生以自己的行動喚醒自己保護非物質文化的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教育是非物質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可以組織學生走向社會、深入民間,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激發大學生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另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調查活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進行資料的采集,并以影像、圖片、實踐報告等形式對這些資料進行展示,以此讓在校大學生真正近距離地了解文化遺產的現狀、認知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熟悉文化遺產的操作技藝,從而增強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并培養、鍛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帶來一定壓力的同時,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開拓了新的方式。新時期,高校作為我國人才的教育基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中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用新思想、新技術改進原先的教育模式,提高非物質文化的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國家開展各項活動的人才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效果關系到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設,因此,在社會主義新時期,高校必須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接受新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博豪,孟秋莉.加強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2012(7):100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