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建筑的文化內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的文化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的文化內涵

    第1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文化資本就是基于文化表現出來的有形的或者無形的財富的積累。有形的文化資本為物質文化遺產和有文化價值的文化產品,包括建筑、遺址、雕塑等,而無形文化資本可以包括思想意識、傳統價值觀等。從以上對文化資本的定義可以看出我國著名的徽派建筑也是文化遺產,是我國遺產的瑰寶。

    從徽派建筑的表現形式來看,首先它是有形的文化資本,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資本的主體,徽派建筑包括古民居、牌坊、祠堂等古建筑,它也包含了其他的建筑實體,如園林景觀的設計工藝品等。其次它是無形的資本,它體現在建筑主體上的文化價值,是通過建筑主體表達出來的民眾的認知文化價值、審美文化價值以及歷史價值等,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資本核心所在。

    從徽派建筑的分類來看,一是不可移動的實體型的文化資本,主要是徽派建筑的實體以及徽派建筑相聯系的徽州自然風光,具有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價值的。二是可移動產品型文化資本,這是主要根據徽派建筑文化派生出來的創造品,像普通的紀念物品、圖書、影視作品等,這是對徽派精神的在創造。三是意識形態型文化資本,這主要是指依附在徽派建筑上的文化資本上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觀念等,這是徽派建筑最大的資本文化。它具有歷史的影響力的。

    從徽派建筑的文化資本來看,一是多樣性的,在徽派建筑中,充滿了生機盎然形態各異的文化遺產,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和研究價值。二是效應的強大性。在徽派建筑中,表現出來的和建筑風格相同的道德觀念、傳統文化價值等,這種思想對后世的影響具有長遠的效用性。

    第2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故宮是各個歷史時期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成就的集中體現。通過宏偉的建筑表現至高無上的皇權一直是故宮的首要指導思想。

    故宮繼承了傳統的宮殿建筑思想,根據《周禮》和古代“禮制”中規定的法則進行規劃,通過空間的整體布局和裝飾材料等諸多手段,完美地表達出了宮殿建筑中所蘊涵的君權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規模宏大、氣勢雄壯的故宮,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一個完整典型。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城市園林;建筑造景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fers to the re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the use of the venues, comedy, lamps and other artificial elements to create a new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human will,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ies,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is a human-centeredsystems. Artificial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spect the exis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ke use of co-ordination -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harmony and unity to form a complete, beautiful, comfortable and pleasant place to space.

    Keywords: urban gardens; building landscaping

    中圖分類號: TU98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園林建筑造景設計原則分析

    1.1 景觀的生態性

    園林建筑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景觀的生態位、小氣候調節、節能環保建材的選用等生態設計內容,營造一種健康的、宜人的、貼近自然的園林建筑空間環境。

    1.2 景觀的形式美

    形式美原則是創造美感的基本法則,多樣統一的形式美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園林建筑的設計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賦予環境要素合理的尺度;控制建筑與環境、以及環境內部的比例關系:控制景觀的節奏與韻律感;把握視覺整體感的同時處理好細節。

    1.3 行為心理學與設計結合

    園林建筑設計,要結合行為心理學,全面考慮人們的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注重人性化原則,合理運用設計材料的形狀、色彩、質地、形態、氣味等,創造出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滿足大眾休閑、游憩、娛樂、游賞等功能,為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

    1.4 傳承城市文脈,展示地方特色

    園林建筑的設計,需要將傳承城市文脈作為重點議題,對園林建筑及其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嚴格避免拿來主義和拼湊主義,使環境配合建筑,共同營造有特色的、文化氛圍濃厚的空間場所。

    1.5 經濟性

    園林是動態發展的,為了維持其景觀效果,需要進行后期管理和維護。城市園林的建設,很多園林建筑地處堡坎、崖壁,挖山造景難度大,后期維護難度更大,如何順應山勢,節能減耗,并做好預見性設計,降低維護成本,都是值得園林設計者仔細考慮的問題。

    2 城市園林建筑造景的運用思路探討

    按本文對園林建筑的定義,可將其分類為游憩性園林建筑和服務性園林建筑。不同園林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對其的具體設計應有所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建筑的可達性、環境內涵的營造、環境要素的選擇和利用、平立面布局、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針對各種類型的園林建筑,提出一些筆者認為相對合理的設計手法。

    2.1 單亭

    (1)建筑選址:各景區的中心廣場上、綠地中、或堡坎上。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現代風格(可融入古典要素)、東南亞風格。

    (3)文化內涵:集中表達某一主題,宜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進行點景。

    (4)環境內涵:結合式、自然生態式、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單亭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坡坎、砌石堡坎、園路、梯步、坐凳等;自然生態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體、假山石、景石、雕塑等;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硬質場地、綠化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景、臺階、桌凳、小品等。

    (5)植物種植:結合式和自然生態式環境多采用自然式植物種植形式,工程營建式環境則以自然式、規則式、或二者結合的形式進行種植。

    2.2 亭廊組合建筑

    (1)建筑選址:有山的位置,包括山脊、山腰的坡坎或堡坎上,處于“看與被看”絕佳位置。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也可結合現代風格)。

    (3)文化內涵:集中表達某一主題,可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迸行點景,也可利用植物景觀打造文化內涵,還能通過場地功能體現文化性,比如休閑茶飲文化。

    (4)環境內涵:結合式、工程營建式、自然生態式。

    (5)環境要素:亭廊組合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坎、自然堡坎、水體、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自然生態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花池、景石等;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或人工水體等,附屬要素包括堡坎、折橋、石廊、園墻、塑石假山、花池等。

    (6)植物種植:亭廊組合建筑的植物景觀以自然式種植形式為主。

    2.3 水榭

    (1)建筑選址:水岸邊。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也可結合現代風格)。

    (3)文化內涵:親水文化,也可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進行點景。

    (4)環境內涵: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水榭的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水體、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園路、折橋、假山石、景石、花池等。

    (6)植物種植:水榭的植物景觀以自然式種植形式為主。

    2.4 園林建筑組群

    (1)建筑選址:視野開闊處、或平坦處。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

    (3)文化內涵:利用群體建筑及大面積的,可表達多樣化的文化內涵,還能表現特殊的造園文化。

    (4)環境內涵:結合式。

    (5)環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園墻等,附屬要素包括水體、折橋、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

    (6)植物種植:自然式、或規則式與自然式結合的種植形式。

    2.5 大門服務建筑

    (1)建筑選址:平緩處,布設公園出入口,連接城市道路。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仿中式古典。

    (3)文化內涵:表現公園文化主題,可同時體現多樣化的文化。

    (4)環境內涵: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主干道等,附屬要素包括水景、花池、樹池、停車場、臺階、景墻、花壇、坐凳、雕塑、景石等。

    (6)植物種植:以規則式種植形式為主,可依據景觀要素搭配少量自然式植物種植,例如水景邊可自然式種植水生植物。植物品種不宜多,可營造較純粹的景觀。

    2.6 茶室

    (1)建筑選址:坡坎上,具備良好的景觀視野。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可與現代風格結合)、民居建筑風格。

    (3)文化內涵:以休閑茶飲文化為主,可結合植物景觀打造植物主題文化。

    (4)環境內涵:前景式、全景式。

    (5)環境要素:茶室建筑前景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桌凳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坎、樹池、景石、園路、圍墻等;全景式則增加了木平臺等要素。

    (6)植物種植:采用自然式植物種植形式,可利用原始植被,并選用品種豐富的植物進行造景。

    2.7 公廁

    (1)建筑選址:各景區的主干道旁,多依附堡坎而建。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民居風格、融入建筑覆土或退臺處理手法。

    (3)文化內涵:以建筑文化表現為主。

    (4)環境內涵:結合式、自然生態式。

    (5)環境要素:公廁建筑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自然坡地、砌石堡坎、建筑外廊、梯步、景石等;自然生態式環境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砌石堡坎、花池、梯步、景石、假山石等。

    (6)植物種植:合理利用原始植被,采用自然式人工種植形式。

    2.8 售賣亭

    (1)建筑選址:集散廣場邊緣或游步道旁,便于服務人群。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成品定制。

    (3)文化內涵:無。

    (4)環境內涵:容留式、流動式。

    (5)環境要素:容留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桌凳等,附屬要素包括樹池、樹陣、花池等;流動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

    (6)植物種植:規則式、自然式結合的種植形式。

    3 結語

    園林內的各類園林建筑所需承擔的景觀性、功能性等也會因園林定位、文化環境和使用人群的需求等而存在不同,對建筑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景觀的差異化與個性化。這種差異化與個性化的部分就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因為除去園林建筑本身,建筑的辨識度也是營造園林特色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羅建偉.植物與建筑造景模式探討.山西建筑.2011(25)

    第4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計,地域,文化,時代特性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建筑設計一直以來都和很多方面息息相關,想要將其分開討論非常不容易。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之后,怎樣進行建筑創作,把握好其正確的走向,是我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不僅要保證其具有一個建筑應當具備的所有要求,更要求其當做一個藝術品,結合地域、文化和時代特性,以此進行設計,是非常不簡單的。

    建筑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具象,更是當地人文環境和各種時代特征賦予其中的全面表現,世界上的建筑都無一例外滲透進其所在的環境中,不可能單獨的跳脫出來,而且會受到當地氣候條件、地形條件的影響,這些是影響建筑整體風格的最大因素,也是了解和分析建筑設計的一個切入點。

    一、建筑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地域特性分為得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分析。

    廣義上來描述,建筑受到所在區域的整體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的影響。舉例而言,南方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北方寒冷干燥的氣候截然不同,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兩類地區的建筑風格。而在同一地區,海拔的高低差也會影響建筑的風格,山區和丘陵的建筑一定有很多差別,在廣東省里,大部分地區屬于嶺南地帶,氣候屬于亞熱帶海洋氣候,光照和雨水都很充足,四季如春,因此人們都喜歡戶外運動,熱愛大自然,而建筑風格則偏向于蔭涼、通風、隔潮,這種風格就逐漸發展成為了嶺南特色,這就極大地體現了建筑設計的地域特性。

    而從狹義上理解建筑設計的地域特性,主要是指建筑所處的具體地段,地形和地貌,甚至于周圍城市道路的狀況。這是影響每一個具體建筑的直接因素。建筑設計者應該在綠色生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并且結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的整體風格以及便利性,也就是說,要用市政建設的角度看待建筑的設計工作,貼近附近建筑的整體風格,和周圍地形地貌融為一體,往往能夠更加符合生態文明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城市的發展趨勢。在建筑材料、整體色調、空間布局等方面多思考、多磨合,在進行結合調整,最終融會貫通,采用技術手段提升功能,這樣才能使得一個建筑物真正符合當地的建設標準,也能夠成為一個藝術品。

    不可否認的是,建筑的地域特性和當地所經歷過的歷史、人文環境有著巨大的關系,當地人民經歷了什么才會表現出什么,才會在生活的各方各面中有所體現,建筑也不例外。想要設計出一個符合地域特色與特性的建筑,設計者應該深入這一地區,積極發現當地傳統,不斷了解人文與自然環境,找到能夠和建筑相融合的因素,使得現代化的建筑更好的和歷史人文相關,打通了這一渠道,建筑師的發揮空間會更加廣闊。

    二、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的文化性內容包含的更加廣闊,建筑既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具體表現,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相關產出。一方面,建筑是技術,另一方面,建筑也是文化的表達和傳承。要想設計出優秀的建筑作品,往往需要更加重視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內涵,人類歷史幾千年,每個時代都能留下關于那個年代文化的建筑作品,幫助后人更加了解過去,也成為國家精神的見證者。

    建筑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不僅組成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系統,而且和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政治文化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系,與此同時,這樣的聯系中也一定程度上無形的約束了建筑對于文化的理解和表達。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人類的生活習慣、審美觀念都得到了沖擊,也逐步的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顯著的,當代提倡人和自然和諧共存,人文與科技的發展不應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生存,因此,建筑設計風格也趨向于多種多樣。

    作為一個建筑設計師,想要設計好一座建筑,應該首先對所在城市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在后期具體創作中表達出想要體現出的文化內涵。言簡意賅的說,需要建造怎樣的建筑,就要知道建筑的實際用途,從中發掘出文化特性和審美共性,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創作。比如說,如果在學校內建造一棟教學樓,就需要統籌兼顧作為學術基地的嚴謹、大氣的特點,結合學校歷史,在進行設計創作。如果是要設計一個品牌的專賣店,就需要針對品牌的歷史和整體文化內涵,結合當地建筑的整體風格,從而設計出有特色、不突兀而且具有文化內涵的建筑。

    中國的建筑文化歷史悠久,而且深深的被渲染上了具有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的特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而且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區地理環境的差異也造就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思維差異。我國的傳統文化則正是由這些地方特色文化所組成的。在嶺南之鄉廣東省,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但近幾百年來因為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和海外文化的不斷深入,使得其于國外很多文化有交集,造就了今天廣東省的文化面貌,所以兼容性是嶺南文化的一大特性。在這一地區進行建筑創作,就需要對嶺南地區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學習和吸收,并充分釋放到建筑物之中。這只是一個小例子,在創作過程中,建筑是應當有意識的對當地特色文化內涵進行涉獵和研究分析,充分了解后化為己有,然后在創作過程中再利用,創造出有文化特色,符合當地地區文化內涵的建筑作品。

    三、建筑的時代性

    前文已經提到過,建筑是當今社會的直接表現,既然如此,建筑作品理所應當的具備的時代特性。建筑創作應該基于當今社會的現實背景和時代特征,運用建筑手法將其表達出來,具體有科技手法、審美趨勢、思想意義等等方面。整個時代的宏觀主題會一定程度上決定建筑物的整體風格,只有牢牢鎖定時代的發展腳步,不落后,也不過分超前,結合特點進行建筑設計,才能讓建筑真正得到創新和發展。

    四、結語

    建筑的地域、文化和時代特性三者是具有緊密的聯系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響的。地域性本來就包括著當地的文化特性,而且也表現出整個時代的特征;文化特性則有力的表現出當地的地域特色和時代主題;而時代特性則是地域特性、文化特性的綜合體現。作為一名建筑從業者,只有了解這三者間的緊密聯系,不斷進行自我提高和對建筑的理解,才能真正統一起這三種特性,建造出更多的優秀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第5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計;傳統文化;符號;建筑關聯;應用

    1引言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極為深遠,自古就有建筑風水學說等內容的存在,且其影響更是深入人心,因此我國的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兼具傳統性、現代性雙重特征。在現今社會當中,傳統性又逐步演化通過傳統文化符號的文化形式來進行留存和傳承,因此傳統文化符號具有極高的歷史性、文化性內涵,而在建筑設計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符號的表達,并成為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用符號語言,充分結合傳統與現代,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但能夠充分學習理解西方現代藝術設計,又能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應用到現代設計當中?。

    2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符號

    2.1傳統文化符號的內涵

    傳統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建筑設計理念影響上,在西方社會更關注設計的方式與實用性,我國傳統文化自仰韶文化算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若從史料記載推算更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從符號的角度來看,我國傳統文化包括顯性、隱性符號兩種,而顯性主要包括,文字、圖形、數字、色彩幾個系統;隱性主要包括自然、文化等方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傳統文化都流失了很多內容,留存下來的多是部分片段了,記錄了文化的發展軌跡,貫穿了我國文化發展的全過程,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到設計理念當中,兼具傳統與現代氣息,還能充分保護地方傳統文化,避免千城一面的現象,到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這種融合仍舊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要想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互動融合,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思想內涵,并能通過合理的文化符號來向各色人等進行充分的展示,很好的繼承傳統文化m。

    2.2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現階段我國建筑設計中仍舊存在于傳統文化割裂的現象,建筑設計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存在嚴重問題,這方面的問題不僅是建筑設計與文化、地域的關系,還是延續建筑自身文化、內涵的重要關系,在現階段具體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認真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來幫助建筑設計進行創新的同時融人中國傳統文化,借助符號的力量提升建筑設計的內涵,充分借鑒西方建筑設計思想,綜合性的進行融合,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3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各個地域的文化體現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具體的空間和具體形式上,通過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符號的融合,同時將地域文化符號融入到其中,充分體現出現代建筑設計理念,一般情況下,同地域的建筑、園林等建筑的設計理念、實踐都會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加之我國融合了多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傳統文化符號各具特色,并且多種多樣,顯示出來建筑設計過程中受到各個地域文化的影響,同時充分體現了不同地域特性的文化特征。

    3.2非本國特色建筑中的應用

    上世紀我國建筑設計人員進行了大膽創新,將西方建筑理念和我國傳統建筑設計元素進行結合,如天津洋樓屋檐,會出現我國古代殿宇的飛檐、拱形設計,這是一種融人了傳統建筑文化的中大屋頂建筑理念,類似的符號應用創新還有很多,也獲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更與周圍環境能更好的進行融合,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復雜,同時科學技術水平的落后,不少設計卻未能充分體現預期的成效。

    3.3復原或歷史性建筑中的文化符號

    我國的歷史悠久,而各個城市的歷史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內涵的,而城市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恢復城市歷史面貌,繼承優良的傳統文化,會對歷史性建筑進行復原重建,一定程度上對歷史原貌進行了復原,這種充分結合已有建筑理念、特色,在原遺址上進行修復,融人現代元素,使得古典與當代完美結合,被很多城市所借鑒。這種操作方式當中存在兩種方式:群體性建筑重建和單體性建筑重建。群體性建筑重建時,需要借助相關權威資料,但是存在部分資料丟失的情況,就需要能夠結合傳統建筑理念進行分析、規劃、復原,此類重建中最成功的就是天津鼓樓的復原,其復原程度較高,同時還在其周邊設計了配套的商業建筑,形成了一個商業中心,成功吸引了大量人流,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不但使歷史建筑得到了保護,同時還吸引了人流,借助傳統文化的符號作用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是的歷史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單體性建筑重建典型就是武漢黃鶴樓的復原,最大限度了恢復了歷史古跡的面貌,完全保持了“九省通衢”的歷史文化,但是在復原過程中,由于時代的發展、理念的上升,建筑即使恢復歷史原貌,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創新,繼而充分融合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文明。

    4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結合建筑設計,具有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影響和意義,隨著現今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其審美也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建筑當中的意義更為深刻,而采用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建筑相結合作為當代設計師的創新思路,不但為建筑發展引導了方向,還提高了建筑設計和鑒賞水平,通過不斷的融合、創新,吸取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融合創新元素,設計新型的建筑風格,不但傳承歷史文化的精髓,同時也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田維飛,王建英.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析?山西建筑,2011(13):I8.

    第6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古代;建筑;文化;特色

    前言

    我國古代建筑可以說是東方的文化以及哲學的載體,不但本身有著非常高的文化底蘊,同時在其平面以及外觀上也能給人們一種生動并且實際的美的感受,在全球的建筑史的中所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特點。我們國家的建筑學界對于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及時有一些關注,可是對古代建筑文化特色的研究和探討還是很不常見的。積極的總結我國古代的建筑特點,對我們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繼承還有發揚優秀民族文化,以及對民族傳統建筑的弘揚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

    一、展現了我國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題

    中國古代淡于宗教、濃于倫理的舊的文化傳統,主要是和人與自然的親和、天人合一的時空意識相互統一的,我國人文化中有著一種支配的地位神一般都是屬于一種自然神,所以以倫理代替宗教,也就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種基礎的品格。主要講的是上下尊卑的一種禮制,在舊的文化中是包含了極大的影響力,以及有著最大的文化范疇。我國古建筑的不同門類也都展現出了相應的倫理文化的主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我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也屬于是一部開展于東方大地的倫理學的鴻篇巨制,也是倫理的宗教化和審美化。到封建社會的末期,這樣的一種制度在社會每個方面都已經發展到了極限。宋代的營造法式以及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可以說屬于建筑著作的代表,規定了嚴格甚非常嚴厲的建筑工程的做法,這也是按照倫理的原則作為最高的文化思維尺度進行的。

    二、風水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影響非常巨大

    中華人們把大自然當做是母親和故鄉,普遍的理解為人和自然是血肉聯系的、并且是相互對應的,人離不開自然,所以也就體現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自然相親和的這種哲學思想。如《周易》關于天和地以及人相互協調的思想以及老莊的道法自然和我自然以及返璞歸真的思想。在古代的人們只可以棲息在山洞土穴的時候,按照需求就選擇了臨水和向陽以及背風的地方進行居住,主要是為了方便保溫和防潮以及防獸還有防火,一直到了當代,人們在進行房屋的選擇和建房屋也都要看風水,在山區則主要是以山為主,選擇枕山和環水還有面屏以及向陽的地方;在平原則是以水為主要的依靠,選擇四面水繞和背河的地方,就是說要選擇整體的環境較好的地方,也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去進行建筑。這是符合科學的選擇。可以理解為風水學中有不好的東西也有合乎自然規律的東西,比如強調建筑還有其設計一定要注意建筑物和自然環境的緊密配合以及協調的關系,特別是是在風景秀麗的地方進行建筑,選址以及建筑物的體量和高度以及色調等,都一定要和景區的整體氣質進行協調統一,不然可能就會產生對景區景觀的人為的破壞。對風水術的科學內涵以及它的封建迷信外衣一定要進行區分。風水術在一定的含義上說就是通俗化的中國易學理論。在這樣的深厚文化的影響下,我國歷史上的興國建邦和城市選址,和相宅都運用了風水術,佛教寺院的選址以及古代建筑的每個方面也都有風水理論滲透其中。

    三、農業的文化對中國古代建筑起到了決定的作用

    文化的材料模式以及組成的語匯。我國古代建筑通常都是都比較平緩,又能夠讓建筑群體在地面上向周圍進行有序的展開,以象征嚴肅的人間的倫理秩序并且時我國古人又受陰陽和五行說的限制,覺得木頭蓋的房子就是陽氣的體現以及生命的所在。這就讓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黃河流域的中華先民,不但有著取之不盡的森林木材以及適合用不同的方法建筑房屋的黃土,也更喜歡用木頭建造房子,于是土和木就成了中國古代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而以土和木兩種材料的摻和選擇,也就決定了我國古代建筑的技術和結構以及空間組合還有藝術的形象。

    四、以詩的性情做為主要的思想的自然風景式

    園林可以說在我國古建筑中有著主要的地位,也是我國古代建筑文化風格獨特的建筑之一。我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是因地制宜和掘地造山,布置房屋和花還有木,并選擇環境,組織借景,組成有著自然情趣的園林。還通過對大自然風景素材的概括以及精煉,建造出的理想意境,是自然景觀的展現,不只對自然的單純仿造。它總是把玲瓏小巧的建筑物巧妙地組織在山和水之間,令之每一景都有詩情畫意,任何空間空間都有浪漫的情調。這種詩情畫意通常都展示著主人以及士大夫階級的思想情調,以追求悠閑雅逸的意趣為原則,并且也讓我國古代園林的布局還有一些具體作法有著山水畫式的獨特的風格,這正如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所講,中國園林就是一幅立體的中國山水畫,這就是中國園林最基本的特點。這也是它和別的國家的自然風景式園林唯一不同的地方。并且,老舊的建筑形式和裝飾以及色彩,還有繪畫和文字、雕刻以及詩詞的方面也和中國古代建筑文化有著不能分割的關系,通過它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以及研究我國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些特征。更加準確的了解我國古代建筑的深刻的文化內涵,掌握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內涵及其特征是研究以及設計還有保護和搶救、弘揚民族傳統建筑的主要組成。

    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世界上的建筑文化的發展上,研究中國的古老建筑的平面外形還有其自身的深刻文化內涵,對我們繼承以及弘揚民族傳統建筑和民族精神,并且更好地吸納一些外國優秀建筑的建筑特點,豐富還有發展民族傳統建筑文化,創新現代建筑藝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哲文.論中國建筑文化中國建筑文化大觀[C]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振復.東方獨特的大地文化與大地哲學[C]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第7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建筑裝飾;裝飾藝術;層次結構

    中圖分類號:TQ17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對世界建筑的發展歷史進行觀賞,我們能夠感受到建筑史的龐大與輝煌,觀察每個國家的建筑,都能發現具有國家特色的韻味。建筑裝飾不僅能夠給人以視覺享受,其代表的涵義也值得探究。所有的建筑物都具有自身的裝飾結構,即使存在差異,但最終的裝飾結構還是集合了實用性能、審美觀和文化于一體,要以建筑裝飾本身結構為基本,從性能、審美和文化三個方面對建筑裝飾的粗鞥次結構進行分析,將裝飾層次升華到文明的表達上去,這樣才能更好的對建筑裝飾的層次結構進行了解并掌握,才能做好建筑裝飾的分析。

    1.建筑裝飾基本結構

    根據地區的差異和地區思潮影響,不同地區的建筑裝飾的藝術形式都有所差別,又因為多年積累下來的多種的建筑文化形式,導致人們對建筑裝飾的藝術有不同看法。其實,建筑不應該僅僅具有使用的功能,建筑也應該有其自身的文化意義。如果建筑的功能和文化能夠表現出人們的思想,那么建筑就將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更好的發揮出來了。建筑表現出來的文化和精神層面比較抽象,所以人們對這種社會責任很難理解,而建筑裝飾的作用就是將人們理解建筑的社會責任更加具體化。所以的建筑裝飾活動都是為了協同建筑而產生,也就是說建筑裝飾就是為了更好的將其社會責任表現出來。所以,建筑和建筑裝飾屬于一體,但是卻因為學科的分類而將兩者分開。 建筑裝飾的層次關系一般分為三個,分別為實用性能、審美和文化意義。實用性能是建筑裝飾的基礎,建筑裝飾最基本的屬性是實用價值來體現的,這也是其功利性的表現。同時,建筑裝飾也屬于一門藝術,裝飾的各個方面都和美感相關,建筑裝飾的審美表現了其藝術美的特征。建筑裝飾是對建筑結構的眼神,通過象征和隱喻的手法來體現建筑的意義,從這點上來看,建筑裝飾對人的精神文化方面也比較重視。建筑裝飾的三個層次是逐步遞進的級別。首先保證實用性能,這是最基本需求,然后通過裝飾審美對建筑進行表現,最終實現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建筑裝飾這三個層次屬于一個整體,但是針對不同的建筑這三個層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性質的強弱也有差距,但是總之一點這三個層次即使側重不同,也不可以單獨存在。

    建筑裝飾的層次結構 2.1建筑裝飾的實用性能層次 建筑裝飾的實用性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根據對中外各種類型的建筑起源進行分析,基本就是兩種,第一是巢居,其次就是穴居。在古代,人們主要是結合當地的地址特性和氣候因素修建建筑物,建筑物的主要目的就是遮風擋雨,符合人類發展,因此從古代修建房屋可以看出,建筑物的修建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也是實現建筑本身的功能特性。建筑的實用特性是人們修建建筑物的根本,這也是建筑裝飾的最基礎層次,而其他的層次都是建立在實用性能之上。建筑裝飾的發展最基本的就是要實現其實用性能,然后采用合適的辦法對空間結構和建筑物的內部構造不斷美化,并且利用人類的審美觀,加上一定的方法或措施,科學合理的將建筑的結構和裝飾相結合,這樣就能夠給人類帶來視覺方面的享受,也實現了建筑裝飾的美學內涵。建筑裝飾的文化層次主要是將一定的歷史文化融合到建筑裝飾中去,簡單來說就是建筑裝飾對歷史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承載力,我們可以通過建筑裝飾的特點和方式,對建筑物的文化和歷史底蘊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實用性能作為建筑裝飾最基本的層次之一,不僅是在審美上有自身的表達方式,在歷史的文化傳承上有一定的責任,并且都是以建筑裝飾的實用性能為基礎。只有建筑裝飾具備了實用性能這一基本功能,建筑裝飾才能更好的表現其美學特點和文化內涵。 2.2建筑裝飾的審美層次 當今的建筑裝飾只具備實用性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當代的建筑裝飾也將審美融合進入,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求,還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審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活動,此活動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為基準,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對建筑裝飾的一種寄托,墨子說過: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墨子所說的美、麗和樂也就是人們對除了物質生活的需求外,對精神世界的需求。馬斯洛對需求層次理論的分析也是相似的,即審美是人類較高層次感情需求的表現之一。建筑裝飾是人們在一定的時期內對審美的一種表現,對審美能動性有了一定發揮,并且賦予了建筑物一種審美的表現,但是人們的審美標準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審美標準對建筑裝飾給人帶來的感覺就會有所不同,對建筑裝飾的評價就會有差異。建筑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能夠反映社會、民族和時代的不同特征,對民族文化傳統和精神是一種表現,人們對建筑裝飾的審美觀念也就受到了一定影響。

    中西方在歷史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中西方的建筑結構的風格也就不同,這其實就是不同的文化傳統早就的審美觀念的不同,從這點可以反映出,文化、第五差異、歷史和傳統等很多因素對建筑裝飾的審美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在建筑裝飾的審美過程中,如果將其融入到文化傳統或固定的時期內,就無法依靠個人的審美觀念對建筑裝飾進行評價,這其實也是建筑裝飾審美層次的特殊所在。

    2.3建筑裝飾的文化層次

    建筑裝飾的文化層次屬于最高層次,也是建筑裝飾的最終極目標,不僅蘊含了一定時期的文化底蘊,也包含了豐富的內涵,能夠有效的對建筑物所要表達的內涵展現出來,建筑裝飾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文化層次來表達建筑的深層內涵,是人類的精神文化體現,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在發展中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還對建筑賦予了審美概念,也將建筑裝飾上升到文化層面上來。實際上,每個建筑都是對特定時期或文化的表達,建筑裝飾的文化層次也可以成為建筑裝飾的意義,可以對中西方的建筑裝飾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意義的表達是建筑裝飾的最深層次的內涵,這比起實用性能呢個和審美觀念來說,更加具體的闡述了建筑裝飾的本質。

    西方國家是把建筑的含義看做成為建筑環境和物質文化的綜合體。一直以來,建筑就是一定時期內哲學思想的某種展現,不但是體現一種生活實踐,更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體會。我國的傳統建筑裝飾也具有比較明顯的象征意義。第一,我國不論是傳統建筑還是現代建筑裝飾,吉祥的含義都一直融匯在其中,吉祥的設計成為了建筑裝飾的主要設計理念,可以使用象征、諧音、比喻、組合、表號、圖案、文字等很多藝術表現方式把建筑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相互融合在一起,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含義;第二,我國的傳統建筑裝飾也充分體現了禮儀文化、人倫理念,所以,我國傳統建筑裝飾是將人文藝術和東方哲理結合在一起的體現,同時把建筑裝飾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貫通融合,展現出其豐富多彩的一面。

    3.結論

    建筑裝飾使建筑不僅具有了基本功能,還具有審美和文化底蘊,用建筑裝飾手段將人類的審美觀點和文化意識用建筑的具體方式進行體現,這也是對特定時期的文化的真實描述和表現,對建筑裝飾層次結構進行分析,能夠領悟到其最基本的實用性能,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以及文化的體現和承載,因此性能、審美和文化三個層次對建筑裝飾意義都很重大。

    參考文獻:

    [1]薛穎 建筑裝飾的層次結構 華中建筑, 2011

    第8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文化影響;文化內涵

    1.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影響

    1.1儒家文化的影響

    儒家思想中的“人本精神”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及人對自然的改造,體現了一種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文化意蘊。如“臺”在園林中的變遷。

    儒家思想中的“君權至上”體現了維護社會各個階層秩序的等級制度被用來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和諧,如,古代統治者在建造園林時講究雄壯巨麗,“非壯麗無以重威”、“不睹皇居壯,不知天子尊”都體現了君權至上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古典園林中的滲透。

    儒家思想中的“比德思想”強調園林景物的象征意義,以植物等自然景觀為載體,賦予其人性,借喻對美好品德和高尚精神的追求。

    1.2道家文化的影響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追求萬物和諧的主張。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和審美體現了道家思想,通過人工建造效仿自然,效法自然的內涵即莊子所謂的“物化”,主與客、人與自然二合一,把人格和精神追求融入到自然之美中,使園林藝術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精神境界,這也是中國造園藝術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和園林藝術創作的指導思想。

    1.3佛家文化的影響

    佛教初次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末年,至隋唐時期發展到鼎盛。“禪宗思想”源自佛法和儒道的結合,“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禪宗的精髓,小中見大,見微知著從而感知宇宙之浩渺。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是一種渾然天成、無生硬之感和刻意雕琢的自然美,禪宗思想更加深化了這種追求意向,如“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將草木之畫境升華為自然之意境,體現了“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辯千里之峻”以小見大的禪意。

    1.4隱逸文化的影響

    隱逸文化體現在文人園林的發展和興盛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士大夫摒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渴望平凡的田園生活,從而為自己營造一個富有自然氣息、遠離塵囂的居住環境,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和解放,這就是隱逸文化的興起,到了唐宋時期這種隱逸文化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園林藝術也正是在這種氛圍影響下步入了成熟期,文人直接參與園林建構,將“詩情畫意”融入園林艾術中。

    隱逸文化對中國占典園林的影響可以從園林建筑命名上體現,例如,蘇州明園網師園之“網師”,暗示了園主人史正志的隱逸之意,滄浪亭體現了園主的江湖情懷,禍園、拙政園則表達了園主的歸田之意,“招隱堂”、 “桃園小隱”等園皆體現了園主的隱逸情趣。

    2.中國古典園林中造園要素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園林的核心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筑山、理水、建筑營造、植物配置。通過對山水、建筑和植物等造園要素的合理搭配,在造園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另外再加入造園者的思想,使園林藝術充滿了文化內涵和韻味。

    2.1中國古典園林中山、水的文化內涵

    孔子《論語》中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論述,自然界中的山或雄壯渾厚或俊秀挺拔,象征了志士仁人無畏無懼、剛正不阿或泰然自若、無欲無求的品格,造園者通過用玲瓏通透湖石和厚重粗獷的黃石來堆砌形態各異的假山,象征自己不同的人生追求。

    水景成為我國古典園林重要的造園要素不僅因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為水的形態美和意境美,更是因為園林中的理水手法象征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內涵。水無形無色卻能反映出形形的景物,我國古代哲學觀認為:“虛”是哲學的最高境界,水的無形無色正是“虛”的象征,然而它可以倒映四周的山石、草木、建筑和廣闊的天空,虛而不空,無卻勝有,延伸了人們的視線,無形中擴大了空間,同時豐富了園林意蘊和內涵。此外,“水惠及萬物卻能謙和處下”,“水形柔弱卻能以柔克剛”,“水景簡單卻能變化莫測”都體現了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和水景不可替代的作用,“園不在大,有水則靈”體現了水是古典園林的靈魂。

    2.2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文化內涵

    我國古典園林建筑風格有三大類型:北方型,江南型和嶺南型。北方型多為皇家園林,其建筑氣勢恢宏、色澤華麗、體態端莊,重在體現帝王風范。江南型多為私家園林,其建筑規模小,講求精致風雅,其建筑玲瓏活潑,曲徑通幽,明媚秀麗,廣泛吸取了我國山水畫的意蘊。嶺南型既有北方型的華麗和穩重,又有江南型的瀟灑和素雅,并采用了國外的手法自成一派。

    我國園林建筑歸結起來有四大特點:多曲、多變、空透和雅樸。園林建筑在布局上注重迂回曲折、參差錯落,和風景環境達到和諧,通過對亭、臺、樓、閣、軒、榭等建筑的靈活布置,使園林充滿無拘無束的情趣,如此通過引導、曲折、暗示、掩藏等多種造園手法可以豐富園林的空間感,達到“以小見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

    2.3園林植物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中,花木作為人們情感的載體,是人們托物言志時的媒介如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象征了在嚴酷環境考驗后忠貞不變的友誼,松蒼勁古雅,不畏嚴寒,挺立于雪山之巔;竹高風亮節,縱凌云處亦虛心;梅高潔清雅,剛直瀟灑……又如,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蘭柔條獨秀,無矯揉造作之感,亦無媚俗之態,幽香清遠,四君子中為最雅;陶淵明獨愛菊之不畏風霜的君子品格,其詩曰:“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體現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這樣的生境、畫境和意境構成了園林景觀的精髓,也是值得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傳承的珍貴資源。

    3.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應用

    中國古典的園林一直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是中國歷史文化不斷的沉淀出璀璨的精華。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新的流行性的元素,而中國的園林也必然的與這些新元素相互結合,并且隨著我國的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也不斷的接受著國外的新興文化洗禮,所以的這些都共同的影響著中國園林的發展,已經引發了“新中式”的成型,從而形成了其特有的風格。

    4.結語

    古典園林既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園林文化可分為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兩個層面。園林中建筑、山石、水體和植物等構成了園林物態文化的主體,而透過園林物態構成要素所反映的心理意識、思維模式、價值取向以及審美特征等原則是園林心態文化的具體內容。 當代中國的景觀設計作品很多在設計思想上顯得蒼白無力,沒有詢問的文化內涵與意境,這一點在中國園林中又被詮釋的淋漓盡致。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與意境營造,必能為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以指引。雖然中國古典園林的某些形式、某些觀念可能己經不符合今天的要求,但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表現手法,高超的藝術涵養,是值得現代園林借鑒和傳承的。

    參考文獻:

    [1]艾麗皎.淺議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及文化內涵.園林設計,2013 (6).

    [2]王洪軍,項波.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分析.作家雜志,2013 (10).

    [3]鐘國慶,陳向榮.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 .肇慶學院學報,2014(1).

    第9篇:建筑的文化內涵范文

    關鍵詞:石庫門;歷史發展;文化內涵

    引 言

    石庫門是上海老式里弄的典型民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也是我國大都市有的民居建筑文化遺產。在上海的發展歷史中,石庫門作為上海的標準,是其近代歷史的縮影。石庫門名稱的主要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借用古代帝王宮室中庫門的說法,另一種說法是上海本地對于包裹其他東西稱之為“箍”,而這種以石條進行包裹的門稱之為“石箍門”,后來被傳為“石庫門”。在近代上海的歷史中,石庫門是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的發展與近代上海的歷史息息相關。

    1 石庫門的興起和發展

    上海石庫門住宅形式是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的。1860年運動,太平軍攻占了蘇南浙北城市,這使得大量的難民為了逃生進入了上海租金進行避難。租界為了充分利用土地修建出具有較大容納空間的住宅,在這種住宅的形式設計成排聯式的石庫門里弄住宅。石庫門在設計時模仿了西洋排聯式住宅的形式,同時為了能夠迎合傳統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庫門的設計還參考了江南普通民居的形式。按照從前到后的順序,石庫門建筑中主要分為門、天井、客廳、后天井以及杜間后門。在天井和客廳的兩側分布布置著廂房。二樓的布置基本與地層相同,只是在杜間的上面布置著“亭子間”,上面是曬臺。

    20世紀初以后,上海居民的家庭從大家族形式向小家庭結構變化,同時他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些都引起了石庫門住宅結構和樣式的變化,出現了適宜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形式,比如“單進”、“兩進”等。這種形式規模較大,通常情況下弄堂的寬度可達到4m,樓層主要有2~3層。而在樓梯的平臺處設置亭子間,立面采用陽臺。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住宅中均按照有衛生設備。而在30年代以后,由于上海住房壓力的增加,不少居民將住宅中的其余部分租給他人,因此石庫門建筑中就出現了一門多戶的住宅形式。

    隨著歷史發展的石庫門建筑構成了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交錯的里弄社區。在石庫門住宅社區中,居民在擁有個人獨立空間的同時,還與鄰居培養了和諧相處、親密融洽的鄰里關系。隨著鄰里關系的不斷發展,居民不斷從個人私密空間中逐級移到了里弄內的公共空間中,這樣又進一步加強了鄰里的親密度。但是,隨著親密度的增大,也造成了摩擦的增多。無論是青年之家,還是青年與少年之間,均會出現摩擦和矛盾。

    在上海近代歷史中,石庫門建筑最多的時候有9000多處,在上海市區的住宅面積中占有60%以上。單純從建筑的角度進行考慮,石庫門建筑是上海近代歷史的特有產物。它已經歷了百年的歷史發展。其中部分石庫門建筑的空間結構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居住需要,因此消失在歷史中。在90年代初期,上海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開始進行了大量的重建和開發,其中有不少的石庫門建筑遭到了拆卸,因此一片片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石庫門建筑逐漸消失,此時人們才意識到需要對這種建筑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如圖1所示為石庫門建筑示意圖。

    2 石庫門建筑的文化內涵

    建筑的存在首先是滿足人們的各種物質方面的需要,同時還通過建筑的物質形態表現其文化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歷史和地域的文化背景。石庫門作為上海近代歷史最具特色的住宅建筑,它主要體現的文化內容包括和諧、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以及務實致用的市民文化。

    2.1 體現和諧思想

    和諧思想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是指異質要素之間的相互激蕩、融合貫通以及相異相成。石庫門建筑中和諧思想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一個住宅建筑,石庫門首先是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使得在特定的自然氣候條件下,能夠發揮宜居的作用。

    (2)人與人的和諧。石庫門建筑體現的是上海的里弄生活,其深刻表現了傳統鄰里的情感互動和親密關系。

    (3)人與社會的和諧。石庫門建筑使得街坊鄰里形成了一種不自覺的大家庭情懷,使得居民在石庫門社區中具有主動的社會責任感。

    (4)個人身心的和諧。個人身心的和諧不僅體現在石庫門建筑宜人的生活空間和合理的建筑尺度以及生活服務,還體現在和諧的鄰里關系以及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分明的生活空間。

    2.2 體現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

    石庫門建筑體現了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石庫門在設計時模仿了西洋排聯式住宅的形式,同時為了能夠迎合傳統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庫門的設計還參考了江南普通民居的形式。

    (1)海納百川。在發展早期,石庫門建筑主要是收到傳統江南普通民居的影響,其中不僅表現在結構、功能以及天井的設置上,同時其格子門、木欄桿等也沿用了傳統的民居特色,但是其聯排式的形式則明顯是參考西方建筑的文化。在后期,西方建筑文化對石庫門的影響更大,其欄桿、門窗以及柱頭等均采用了西方建筑風格。這些石庫門建筑的多樣性體現了海納百川的特點。如圖2所示為石庫門建筑中西結合的式樣。

    (2)兼容并含。兼容并含主要體現在石庫門建筑的包容性上。石庫門建筑文化中包含多種建筑文化。其中住宅的平面采用中國傳統院落空間組合的形式,同時在造型和立面形式上也存在著傳統文化的痕跡。而在住宅的排列方式以及外部的裝飾等則是參考西方建筑的文化特色。中西結合的石庫門建筑,體現了石庫門多元一體、兼容并含的海派文化特質。

    2.3 體現務實致用的市民文化

    在上海,大量的弄堂和石庫門建筑組成了上海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是上海的一個重要標志,它體現了上海人務實致用的市民文化。石庫門在剛興起時其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土地以滿足租界人口驟增的需要。石庫門建筑排聯式的布局充分節約了土地和成本,能夠盡快滿足人們對于居住的需要。石庫門住宅形式是當時最為合理的方案,它充分體現了務實致用的商業文化。

    上海石庫門建筑反映的是一種以經濟實力為結構的居住狀況,在其居住空間的分配上明顯反映出了貧富差距而形成的等級觀念,這種情況充分體現了上海市民文化的務實致用的特點。在石庫門建筑中,對于每一寸土地都加以利用,通常情況下會出現一房多用的情況,這反映了上海市民追求實惠的性格。同時石庫門建筑具有逼仄狹小、局促嘈雜的空間特點,這與上海快速的生活節奏相呼應,很好的體現了務實致用的上海市民文化。如圖3所示為務實致用的石庫門建筑。

    3 結 語

    石庫門是上海老式里弄的典型民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也是我國大都市有的民居建筑文化遺產。同時其作為中西式風格融匯的結晶,文章通過結合筆者的理解,對石庫門建筑的內涵展開了深入探討,旨在同行能從其內涵中領會建筑設計精髓。

    參考文獻

    [1]柯蓉.中西合璧的建筑裝飾――以上海石庫“門”為例[J].藝術科技,2009(25):30~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成人在线免费看|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 一级成人a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网|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精品成人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