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課堂互動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課堂互動教學

    第1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一、"演示互動"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提出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中小學體育課程基本理念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基于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考慮,中學體育教學要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以求逐步實現(xiàn)體育教育大眾化、終身化的目的。以往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的講授、演示;學生的跟學、訓練為主,過分地強調了教師對學生課程內容的安排,學生的學習途徑似乎也只有一條,就是通過教師的傳授,有著不同體育要求的學生只能苦巴巴地等待老師的下一步傳授,可是這種等待往往很漫長,最終會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基于這種考慮個人認為:體育的"學習"應提倡"演示互動",不能僅僅是體育課程的延續(xù),而應該是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開展體育訓練的一種主觀刺激。因此,體育教學內容及其組織形式必須是學生主體要求的反映,在本質上其教學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更活潑生動的、著眼于學生的教學模式。

    二、"演示互動"的體育教學模式基本內容

    演示互動"的體育教學模式包括演示、互動兩個方面,這兩個基本方面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體育課堂上,也可以更加所要傳授的內容而進行適當?shù)卣{整,以保證教學模式能夠靈活多變,以適應教學內容為主。

    第2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和諧互動 課堂教學 興趣 思維 多維目標

    體育新課程改革是一項全面創(chuàng)新的教育,似縷縷春風,吹進了廣大教師的心田,也讓學生充滿了渴盼與喜悅。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寬了體育教學課堂,使體育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等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也使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提高。下面筆者就從師生和諧互動的視角來探討其作用,闡述個人的膚淺之見。

    一、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最近幾年,我們能看到和諧互動式的娛樂節(jié)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如“幸運52”、“快樂大本營”,它們通過主持人的引導,觀眾的參與和諧互動,使整個節(jié)目始終處于歡樂、熱烈的氣氛當中,觀眾的興趣甚濃。同樣,我們體育課堂采用和諧互動式教學也使課堂深受學生的歡迎,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fā)現(xiàn)它不但使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而且能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內驅力。在現(xiàn)實中,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原本是有興趣的。但迫于文化課學習繁重的壓力,以及體育鍛煉的手段與教法單一泛味,過于成人化、競技化的招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課堂運作機制,造成學生喜歡體育而不愛上體育課。而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促使和諧互動,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例如,在學習縱箱分腿騰越這個動作時,教師采取了和諧互動共同參與的問問、議議、答答、練練、比比的互動式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急著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讓學生觀察面對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過?以前玩沒玩過類似的游戲等等。然后,讓各個小組帶著這些問題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去練習,練習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討論結束后,各小組自行學練。教師審時適度地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看哪一組的動作舒展優(yōu)美等等。最后,組織學生評委對各個小組的練習過程(如安全意識、認知程度、團結協(xié)作、創(chuàng)新動作等方面)進行評比。在這樣的問、答、議、練、比的課堂上,學習氣氛熱烈奔放,沉悶的局面一掃而光,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天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學習興趣自然而然被激發(fā)和調動起來。

    二、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體育課堂求思、求變、求新,而思、變、新的前提是“疑”。“疑”即學生的質疑、探疑、解疑,這種習慣要靠教師去培養(yǎng)。 所以,教師要合理地把握學習內容,恰到好處地為學生注入催化妙方,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探、解疑。如在學習“障礙跑”主題教學時,教師可設問同學:“你們平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道上遇到過什么障礙?”同學們會馬上回言:“有水溝、大坑、山洞、樹木等等。”教師又直言發(fā)問:“你們會怎樣通過這些障礙呢?”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溝就跨或跳過去,遇到山洞就鉆或繞過去。”……“好,請同學們利用墊子、標桿自己設置各種障礙,并自選合適的方式通過障礙。”同學們立刻忙碌起來,開動腦筋,去質疑、探疑、解疑,自己設置起了各種形式的障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組的障礙設計別具特色,既快又新穎。老師別具一格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深深地激發(fā)學生全力以赴,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思維。

    三、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有效地實現(xiàn)多維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較有一個質的飛躍。傳統(tǒng)教學關注的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掌握,而新課標關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態(tài)度、身體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新課標強調讓學生學會生活,關注現(xiàn)代社會,跟上科技發(fā)展的步伐,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經驗的積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從而使教學過程是個多目標的過程。“和諧互動式教學”強調了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學生交互”發(fā)展的過程。它既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自我學習和潛能的發(fā)揮,同樣強調老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和點撥的作用。尤其重視在構建新知過程,教師側重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是師生與生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和諧互動過程。它能夠有效地完成新課標對教學過程要求必須實現(xiàn)多目標育人過程的任務。

    第3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45-03

    一、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的價值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觀察是考察教學質量的窗口,通過行為觀察直接或間接了解教師的教學技能、內在素質、教育教學觀念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體驗等,是考察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復雜的、交互的、多元的、立體的,同時又是動態(tài)的、不間斷的、連續(xù)的,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體。研究和分析課堂教學“互動”效果,需要通過觀察記錄的方式收集教學現(xiàn)場第一手資料,由于它是動態(tài)性、即時性的,在觀察前要設計簡便、實用、好操作、便于記錄、能快速捕捉、提煉教學特點的觀察量表,以提高觀察的效果,為課堂教學分析和課后反思提供依據(jù)。但目前的觀察記錄表或觀察量表沒有將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或者說教師行為作用與學生行為的結果聯(lián)系起來,不利于觀察教師的“教”對學生“學”的行為影響及學生學習與練習效果的反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更多關注教師的行為,如:教師的講解、示范、組織、教學過程、教法等。因此本文結合體育課堂教學規(guī)律及特點,抽取關鍵因素,設計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通過觀察、分析、診斷課堂教學問題,為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參考;同時培養(yǎng)教師的觀察力以及對課堂教學觀察系統(tǒng)的知覺,改進教師無效教學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效果,為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分析提供依據(jù)。

    二、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的設計

    1.課堂教學行為觀察的相關研究

    西方有些學者曾將教學行為作為自變量,教學效果為因變量,采用系統(tǒng)觀察客觀記錄,測量課堂教學行為,并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估。如:代羅森海因(Rosenshine)和佛斯特(Furst)總結11種學生成績與課堂教學行為有關的課堂教學內容,包括表達的清晰性、教學的靈活性、高度的情緒性、任務取向等等,認為教師的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有對應的線性因果關系;同時認為教師的行為具有獨立性、可分解性、客觀性、可觀察性,并把教師的行為分為提問、講述、演示、表揚等進行研究。弗蘭德斯用“社會相互作用模式”分析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的影響,運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研究課堂中師生言語互動行為,提出“教師應該更多地對學生施加間接影響,多提問少講授,要用更多的接受和表揚來激勵學生,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所表達的想法和感情。”

    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開始于20世紀上半葉。從早期研究: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什么樣的教師是有效教師?研究主要在于鑒別可能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教師特征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根據(jù)學生的應答和參與、學習的時間和積極性等學習行為,評估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通過學生的理解評估教師的語言講解行為等研究評價教學效果。

    2.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觀察量表的設計與編制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在借鑒其他學科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體育課堂教學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動態(tài)性強、復雜多變等特征,并根據(jù)體育課堂教學結構,設計“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為系統(tǒng)觀察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行為反饋提供記錄和診斷方法,為研究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效果產生的原因做深度分析的指標和依據(jù)。

    體育教學活動是雙邊的過程,教師的教與指導、學生的練習與提問、教師的組織與學生的呼應等都要作用到學生的身上,產生行為的結果,改變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在復雜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觀察、診斷研究中,提煉關鍵因素是保證行為觀察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結合長期體育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研究與思考、反問與反饋,根據(jù)體育課堂教學規(guī)律,編制了“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為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系統(tǒng)觀察提供方法。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是復雜的、可生成的、情境性的、可記錄的。量表根據(jù)體育課堂教學特點,將體育課堂的行為分為:教師與學生教與學“互動”行為、教師教學組織與學生“互動”行為。教師與學生教與學“互動”行為又分為:語言行為與非語言行為。語言行為包括:教師語言行為與學生回應與反饋,其中有教師的講解、要求、提示、解答、口令等;學生的應答、提問、教師講解時學生回應及疑問等。非語言行為包括:教師示范、保護與幫助、體態(tài)語言等;學生練習、聽講時的注意力、學習效果反饋等。教學組織與學生“互動”行為分為:教師組織、學生回應與反饋。練習形式分為:個別、小組、集體以及在三種形式下的反饋效果等。本量表按體育課結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各部分的規(guī)律進行歸納提煉,同時為便于快速記錄與診斷,將各行為分等級為:好、一般、差,對每個關鍵因素說明,并賦予符號(表1)。

    三、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的使用

    1.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使用的準備工作

    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簡便、實用,在課堂教學觀察現(xiàn)場快速記錄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和練習行為,并能根據(jù)課堂教學情境有針對性、有重點、快速的記錄,但在運用量表前,首先,要設計檢查量表,可以結合課例針對性修改;其次,要熟悉量表的結構、維度、內容以及符號代表的含義;第三,要提前打印好、準備好量表;第四,要提前了解授課學校、授課內容、授課對象、授課教師的相關情況;第五,要提前到達觀察現(xiàn)場,選擇最佳觀察點;第六,要及時對觀察量表修改及完善;第七,課后根據(jù)觀察量表的記錄,針對性撰寫課堂教學觀察報告,如:教師行為與學生行為分析、教學效果及原因分析、改進建議及措施,為減少或消除無效教學行為提供建議和參考。

    2.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記錄診斷與分析建議(表2)

    本表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特點:記錄教師特點及個人風格的獨特性;記錄教師運用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的解決教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2.突發(fā)事件應對與解決方式的記錄等。

    3.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運動負荷、教學結果評價的總體評價及描述。

    4.教師行為(用標記×記錄在表格中,便于課后分析)

    (1)講解:好(表達簡潔清楚,語言邏輯性強,聲音洪亮,語速適中);一般(表達清楚,有一定邏輯性);×差(表達不清楚,邏輯性較差,不能針對性控制語速)。

    (2)指導與教法措施: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指導,方法得當,效果好;指導學生練習效果好);一般(指導手段與解決問題方法不能有針對性的區(qū)別對待);×差(不能針對性地解決教學問題)。

    (3)提問:好(設計問題針對目標、內容等,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及學習情境);一般(不能針對具體問題情境提問,問題針對性不強);×較差(提問的問題沒有價值)。

    (4)示范:好(示范標準優(yōu)美、突出示范重點,控制示范時機,示范位置好);一般(示范標準,示范重點不夠突出);×較差(示范效率低,無目的)。

    (5)要求:好(對學生要求符合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特點、學生心理及生理特點);一般(對學生要求符合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特點);×差(不能針對教學情境有效提出恰當?shù)囊螅?/p>

    (6)組織:好(教學組織效率高、合理、經濟,學生注意力集中);一般(組織合理,80%的學生注意力集中);×較差(組織不夠合理、時間長、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

    5.學生行為(用標記×記錄在表格中,便于課后分析)

    (1)動作:好(規(guī)范、正確,學習注意力集中,練習積極、主動);一般(規(guī)范、正確,練習積極);×較差(規(guī)范、正確)。

    (2)提問與回答:好(回答問題積極、思維敏捷快速,并能針對性提問);一般(回答問題積極、思維活躍;提問不夠積極主動、問題沒有價值);×較差(回答問題不積極、主動,沒有提問)。

    (3)練習:好(個人、小組練習中相互指導,解決問題,互動性強,練習效果好);一般(個人、小組練習按老師要求練習,小組的互動不夠積極、主動);×較差(個人、小組練習不按老師要求練習,學習氣氛沉悶、小組互動差)。

    (4)注意:好(學生注意力集中);一般(有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較差(學生的紀律松散)。

    參考文獻:

    [1]李健,譚剛,王榮民.中學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理論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

    [2]張建瓊.國內外課堂教學行為研究之比較[J].外國教育研究,2005.3.

    [3]李健,劉曉燕,趙德喜,袁培華.體育課堂教學觀察[J].體育教學,2006.3.

    [4]李健.體育課堂教學觀察量表的設計及使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2.1.

    第4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李淑藴 揭陽市揭西縣第一中學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英語課堂上,互動教學能夠有效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

    熱情,但是在互動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就初中英語課

    堂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互動教學;學習興趣

    初中英語課堂上的互動教學,是課堂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

    部分,既包括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互動,又包括學生之間

    平等、開放性的交流與討論,它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

    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思維和授課模式,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

    在課堂上能夠發(fā)揮協(xié)作精神,實現(xiàn)信息的共享和共同的進步,最

    終達到教學相長的教育目標。

    一、初中英語互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

    在初中英語課堂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

    的互動應當是民主的、平等的關系,但是有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

    過分強調個人的權威,這雖然可以保持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感,但

    是必然會影響到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

    提出問題后,很多學生缺乏主動回答的勇氣,或者學生在課堂上

    不敢提出過多的問題,因為學生已經習慣了教師“標準答案”的

    權威,導致英語課堂氛圍相對沉悶,難以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預期目

    標。

    (二)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多練,

    多用英語進行交流才能實現(xiàn)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目標,所以

    互動教學顯得更為重要。但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通常是以教師

    的教學為中心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對互

    動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學

    習興趣和互動熱情,造成英語教學課堂的氛圍不夠活躍。

    (三)學生互動學習的態(tài)度有待改善

    由于受到英語基礎、學習興趣、教師授課方式等多種因素的

    影響,有些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這是

    因為初中生的學習動機相對感性,理想思維發(fā)展還相對滯后,英

    語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個人的喜好,所以當個人喪失英語

    學習的自信心,或者不喜歡教師的授課方式時,就不愿意投入到

    互動教學活動中來。此外,還有的學生在英語互動環(huán)節(jié)總是過于

    謙遜,所以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或搶答問題,怕被同學定義為“有

    意表現(xiàn)”或“炫耀賣弄”,這也是造成英語互動教學“冷場”的

    重要因素。

    二、初中英語課堂上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

    為了順利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目標,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制定更加

    科學與完善的互動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

    互動環(huán)境,采取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夠以最佳

    的狀態(tài)進入互動環(huán)節(jié),提高互動教學效率。

    (一)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在互動課堂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是課堂上

    最常見的互動形式,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子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善于

    設計問題、提出問題,要根據(jù)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

    引入更多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

    的興趣。同時,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問答互動這一有效教學形

    式,開拓學生英語學習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問題”這

    把鑰匙去開啟初中英語的精彩“互動”課堂。例如,在仁愛版初

    中英語八年級“My hobby”的互動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設置“What

    are your hobbies”,“My hobby is......”等問題型的情境對話,實

    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進而在英語課堂上營造出良

    好的英語對話氛圍。

    (二)教師與學生要重視角色上的轉變

    語言學家們指出:能夠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母語外的其他語言

    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學習方法,但是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時間畢

    竟有限,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必然會削減學生

    作為課堂主體開展英語學習的時間,所以教師要重視師生之間角

    色上的轉變,教師要更多的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將課堂主體的角

    色讓給學生,讓學生做英語課堂的主人,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

    英語學習和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

    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I have

    a big family”的互動課堂上,教師完善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承擔“family”中的不同角色,然后組

    織有針對性的對話練習,讓學生在進行角色轉化和演示中變得更

    有激情,讓初中英語更加生動、活躍。

    (三)豐富互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活躍課堂互動氛圍

    初中生正處于英語學生的關鍵階段,學習的積極性很容易受

    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善于通過多樣化的互動

    教學手段,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設計更多學生喜

    聞樂見的互動教學形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英

    語教師可以在“English Corner”中,多設計一些適合英語互動的

    小游戲,擴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群體活動的范圍,在講到特定的

    課時內容時,也可以組織英語晚會、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

    等活動,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四)教師要重視對互動教學的管理

    在初中英語的互動課堂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很多方面的問

    題,這時候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引導者,還是

    一個學生學習的管理者。比如當學生思維受限時,教師要對學生

    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喪失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在英語互動課堂教學的紀律

    比較渙散時,教師要及時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維護好互動教

    學的秩序,做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順利實現(xiàn)

    互動教學的目標。

    三、結論

    總之,互動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需要對傳統(tǒng)

    單一、沉悶、刻板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和創(chuàng)新,把學生充分吸引

    到英語課堂上來,讓學生做英語課堂上的主人,養(yǎng)成良好的互動

    習慣,充分發(fā)揮個人在英語課堂上的積極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

    維,在英語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進而實現(xiàn)初中英語教學

    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馮曉娟.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J].文理導航(中旬),

    2012,(08).

    [2]李友良.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新模式初探[J].中學生

    英語(初中版),2012,(14).

    [3]姜琴.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學英語園

    地(教學指導),2012,(13).

    第5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 互動媒體 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

    因為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教學要素間的關系,所以教學模式的變革必將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理論的根本變革,甚至引起教育體制的根本變化,同時必將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理論的進一步研究[1]。互動媒體是基于多媒體教學和以人才為中心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形成的新概念。現(xiàn)代學校教育是當前世界各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最主要、最正式的途徑,因此高校最基本的課堂教學成為互動媒體下的教學重心,成為互動媒體教學的落腳點。設計出符合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高校教學模式成了現(xiàn)代教育的目標。

    1.現(xiàn)行教學模式的特點

    隨著多媒體技術大量引入課堂,現(xiàn)行教學模式成為“幻燈片+板書+講授”的方式,這種教學的特點是借著PPT的引入,課堂傳播知識變成教師依據(jù)多媒體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教師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如圖1)。其特點是使用傳統(tǒng)的單向輸出知識的方式對人才進行培訓,進而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以教師口授、演示、板書,學生聆聽、記筆記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過程由于課程時間的要求,教師對教學進度的把握較為嚴格,對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比較低,有利于教學組織和管理,教學效率比較低,適應大規(guī)模的理論教學和培訓,已成為現(xiàn)行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隨著教學規(guī)模的不斷減小,尤其小班教學的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逐漸提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個性,純粹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與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已經不能擔負起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重任。

    圖1 現(xiàn)行教學模式

    2.基于互動媒體的教學模式的特點

    基于信息化和以人為本的互動媒體教學模式(如圖2),兼具信息化和以人為本的優(yōu)點,設計合理的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整合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互動,實現(xiàn)教師追求教學效果、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目標。基于互動媒體的教學模式由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通過交互媒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知識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普通的知識傳授者,教學是一個知識單向輸出的過程。同時,學生根據(jù)教師傳授的知識和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反饋給教師,這是一個單向的反饋輸出過程,對教師產生相應的影響并促使教師在下一步的知識輸出內容和過程中做出相應的調整,形成一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基于互動媒體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適當改變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還是采用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對學生進行先進知識和理論灌輸,更是從實際需要出發(fā)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知識傳輸,是一個雙向教育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

    圖2 基于互動媒體的教學模式

    3.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優(yōu)勢

    3.1適合小班教學,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基于互動媒體系統(tǒng)下的課堂教學,采用互動媒體系統(tǒng),教學地點固定不變,有利于學生對環(huán)境的熟悉,減少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和學友的變化造成的分心。互動媒體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作為教學的構成單元,需要主動地參與,對教師的講授和指導做出及時的響應,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铀伎迹涌鞂W生思維的速度,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出現(xiàn),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3.2更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互動媒體下的教學更注重交互性,由于交互媒體系統(tǒng)平臺的強力支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更有利于進行,教師作為指導者更有利于掌握學生的狀況。交互媒體模式下的教學是在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和諧課堂氣氛中進行的,教師時時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理解水平和思維過程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修改,以適應人才培養(yǎng)要求,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

    3.3有利于根據(jù)教師風格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形式。

    互動媒體平臺下的課堂教學既包含信息化教學手段又包含教師、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性。課堂教學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網絡多媒體教學,了解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手段,對先進科技有直觀清晰地認識,比簡單地依靠教師的講授要好很多,也可以根據(jù)創(chuàng)新型內容進行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教學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4.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輸出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已經由知識傳遞者變?yōu)橐龑д摺f(xié)助者、啟發(fā)者。這就要求教師達到如下幾方面的要求:

    4.1廣泛的知識。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取決于高校教師的工作。高校教師把人類長期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傳授給受教育者,啟迪大學生的心智,發(fā)展他們的才能,使他們成長為各行各業(yè)、各個學科領域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2]。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一切以學生學習知識為目的,教師成了解答學生問題的“百科全書”。學生學習知識時會遇到各方面的疑問,只有學識淵博的教師才能解答學生對知識的疑惑,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2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在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育中,“應用型”成為高校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一切教學實踐圍繞應用型進行。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不能直接到生產實踐中學習,很多問題的講解和分析需要教師的講解和演示。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的教師能夠有效地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聯(lián)系起來,對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良好的師德。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這是一份培養(yǎng)人才的工作,與一般工作相比,這種工作尤其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獻身精神[3]。以人為本的互動媒體教學,教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的個性差別很大,教師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氣質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品行和人格,既教書又育人[4]。只有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會成為學生主動進行交互學習的對象。

    5.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基于互動媒體的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是一個獨立地起著關鍵作用的主題,因此,學生的表現(xiàn)至關重要,對學生有如下幾方面的要求。

    5.1對專業(yè)具有一定的興趣。

    職業(yè)興趣指一個人在探究某種職業(yè)活動或者從事某種職業(yè)活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個性傾向,它使個人對某種職業(yè)給予優(yōu)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是一個人對某種專業(yè)或職業(yè)活動的喜愛程度。職業(yè)興趣在職業(yè)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作為影響職業(yè)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個人擇業(yè)與崗位選人的互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學生作為互動媒體課堂教學的主題,是否對專業(yè)知識有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是否愿意和能否主動配合教師完成互動教學。

    5.2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紀律就是規(guī)則,指要求人們遵守業(yè)已確定了的秩序、執(zhí)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職責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規(guī)章、制度和守則的總稱。課堂教學具有時間限制,教學內容和時間進度有一定的限制性,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和遵守相關紀律。

    5.3充分的課下準備。

    課堂教學都是在吸收和傳授新知識,學生在學習和接受新技術和知識等方面具有不一樣的能力,課堂是一個群體活動,有很大的限制,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很好地進行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需要具有相近或者相同的知識背景和接受能力。學生智力 、基礎知識的牢固程度不同,這就要求學生課前準備、課后復習。

    參考文獻:

    [1]金勝燦, 韓美. 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0, 1:132-134.

    [2]鐘玉海, 王守仁, 朱佳存. 高等教育學[M]. 合肥: 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5.

    [3]朱平, 戴銳, 史向前.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概論[M]. 合肥: 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5.

    第6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論文摘要: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運用使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充滿生機。交際法強調課堂互動,常采用兩人會話、小組活動及課堂討論等形式。教師提問是引導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教師的課堂提問方式(Nunan,1989)是很多語言研究者關注的話題。Richard & Lockart (1994)就明確指出了教師提問對二語習得的重要影響。展示性提問(display question)和參考性提問(referential question)各有特點,各有優(yōu)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將兩種提問方式有機地結合,以適應交互式課堂教學的特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質量。

    引言

    越來越多的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工作者已經開始接受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簡稱交際法。這種教學法的運用使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充滿生機。交際法強調課堂互動,即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常采用兩人會話、小組活動及課堂討論等形式。教師提問是引導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技巧和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課堂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激發(fā)自主思維、調動積極參與、實施課堂管理、進行知識傳授、了解教學效果的基本方法。課堂提問的數(shù)量和質量往往直接影響外語課堂的交流效果,進而最終影響學習效果。如果說教學用語(teacher talk)是教學過程中成功運用交際法教學的保證,那么教師得體的提問則能有效幫助學習者在交互學習(interactive learning)過程中理解課堂語言輸入并增加理解性輸出。教師的課堂提問方式(Nunan,1989)也是近來研究者關注的話題。Richard & Lockart (1994)就明確指出了教師提問對二語習得的重要影響。展示性提問(display questions)和參考性提問(referential questions)作為兩種重要的提問方式,各有特點,如何將兩者有機地結合,以適應交互式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外語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1. 展示性提問(display questions)

    知識型問題和理解性問題屬此范疇。教師通常利用展示性問題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就課文中的字詞句或者是某個重要的細節(jié)向學生發(fā)問,這種問題的答案通常是唯一的,提問者也知道問題的答案。比如:What’s the meaning of “resistant”?Where do we use “guarantee” most? What does this paragraph say?What’s the opposite of “l(fā)oose”?Will anybody give us a brief account of this unit? 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只需憑借表層理解、短時記憶,或是快速查找課文,便能找到答案。Willis(1981)總結了此類提問方式的目的:學生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知識,因此需要分層次理解。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所學知識并鼓勵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外語教師運用展示性提問方式促使學生掌握包括課文語言、語法結構及內容理解等方面的情況。Richard和Lockart(1994)提出,展示性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鼓勵班級集體參與,是向其他提問方式的過渡。展示性提問最常用于閱讀理解課,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是展示性提問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參考性提問。這種情況的產生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解釋。首先,此類問題包含許多細小的可以通過提問快速得到的信息。其次,語言學習中理解先與產出,這要求教師必須確保所有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就必須依靠展示性提問來考察學生理解的情況。這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閱讀課上的互動。由于此類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教師從一名學生轉向另一名學生或轉換話題時,交流不過是信息片段的單向流動。

    雖然展示性問題有其不足,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Brock,1986和Long and Sato,1983)外語學習課堂上的交互活動主要以展示性問題為特征。同時,展示性問題的運用能夠鼓勵外語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產生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助于教師為學習者提供理解性輸入,故展示性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參考性提問(referential questions)

    此類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推理型問題(Inference Questions)、分析型問題(Analysis Questions)、評價型問題(Evaluation Questions)、綜合型問題(Synthesis Questions)和應用型問題(Application Questions)都屬于參考性問題。參考性問題是教師為幫助學生了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新信息而提出的問題,目的是填補信息空白,因此,學生的動機和興趣使互動更加真實。而且,此類問題一般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教師也沒有明確的答案。研究表明參考性問題比展示性問題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使用目的語(Brock,1986)。與參考性問題相比,展示性問題的答案往往局限于課文內容(Brock,1986)。Brock(l986)還認為增加課堂互動有助于外語學習者更快更輕松地掌握目的語,而且增加的語言輸出能夠促進語言的學習。

    Chaudron(1988)指出:隨著人們對交際法語言教學的日益關注,參考性提問能夠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并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兩者比較,參考性問題不同于展示性問題,它要求(Thornbury,1996)學習者在回答參考性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會激勵其深度思考。正因為如此,參考性問題所涉及的范圍是其它提問類型所不及。以下為關于健康的課文內容后可以提出的參考性問題:

    1. What kind of a diet is the best?

    2. How important are proteins for health?

    3. What kind of food is rich in protein?

    4. Will you be stronger if you eat much protein?

    5. Do you believe in vegetarianism?

    這些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于不熟悉的事物提出問題,則能夠刺激學生間信息的流動,促進互動。較之展示性問題,參考性問題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表達能力,通常要求學生給出句法復雜的較長的答案,比如:闡釋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進行深入剖析等。

    如果據(jù)此認為參考性問題在語言學習中比展示性問題作用更大,或展示性問題沒有價值也是錯誤的。Allwright和Bailey(1990)就曾指出,將課堂互動簡單概括為“多多益善”是危險的。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中,教師常會在閱讀開始之前提出一些問題,主要是參考性問題來幫助學生“熱身”,即熟悉即將閱讀的話題內容。通常也是在這個階段許多詞匯在學習者腦海中被激活,并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使用。輸出是二語習得的重要因素,而且,輸出使學習者會對語言進行句法分析,理解輸入或獲取信息只能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而輸出的需要迫使學習者關注如何表達,以成功地傳達自己希望表達的意思(Richard & Lockart ,1994)。由于參考性問題能夠增加學習者的輸出量,而輸出又有助于促進語言的學習,因此,外語教師應將參考性提問作為外語課堂的重要工具,善加利用。

    然而,并非所有參考性問題都能激發(fā)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輸出,學生對以下問題的回答就可能非常簡短或沒有回應:Where do you live? What’s your father’s job or name? What page is it? Do we have any exercises left?所以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認真設計參考性問題,真正做到啟發(fā)學生,促使其積極思考,表達真實想法,從而達到預期的交流效果。除此以外,外語教師還必須(Chaudron,1988)針對教學任務的特點和學生的語言能力對問題加以改進,直到此類問題能切實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結語

    在各類外語教學中,語言調節(jié)是在交互過程中自然發(fā)生的。輸入量越多,調節(jié)量就越大。然而,事先調節(jié)好的輸入語言對于目的語學習者理解的幫助并不是很大,相反,交互中的輸入調節(jié)卻舉足輕重。實際上,交互中的語言輸入調節(jié)的確比傳統(tǒng)的簡化輸入語言方式更能使學習者的理解力得到有效的提高(Pica,1987)。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的有效調節(jié)會進一步加強交互活動。這種交互中的調節(jié)能夠促成提高性輸入,使學習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輸入語言。

    前述兩類提問方式各具特點,又各有優(yōu)劣。因此,為了保證課堂上學生較高的參與率,教師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應適時調整提問方式,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學生的語言能力差,有限的課時及重復的問題等都可能導致課堂互動減少。有趣的話題、教師的關注、誤解、信息空白和幽默等則都有利于增強課堂互動。學生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更高。而且,誤解也能刺激語言的產出,比如,某位同學對某個詞匯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幫助該同學糾正認知的過程就是一種真實的互動。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幽默的語言風格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增加富有趣味的話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后,兩類問題間的有機轉換和調節(jié)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提問方式,從而成功地駕御課堂,實現(xiàn)課堂互動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Nun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classrooms. 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1989.

    [2]Richards. J. &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1994,CUP :195-191.

    [3]Willis,J.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London:Longman,1981.

    [4]Brock,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Interaction. TESOL Quarterly,1986,Vol. 20:47-59.

    [5]Long,M.H. & Sato,C. J.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 TESOL Quarterly,1983,Vol. 22,(1).

    [6]Chaudron,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7]Thornbury,S. Teachers research teacher talk. ELT Journal,1996,50/4,279-287.

    第7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 自我 英語自我概念 課堂互動 第二語言學習

    在當今中學外語教學課堂互動中,部分學生積極活躍,在小組活動中也踴躍表現(xiàn)自己,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部分同學則傾向于選擇獨立完成任務,回答問題猶豫不決,推脫自己沒有預習,或者身體不舒服等借口。后者表現(xiàn)出的明顯的自卑感、不自信的自我意識,即不正確或者說消極的自我概念。

    一.中學生英語自我概念

    西方心理學家Shavelson(1985)指出:“正確、積極的自我概念不但是取得教育所向往的結果的保證,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學業(yè)自我概念作為自我概念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各個學科的感知和評價。而英語自我概念是學業(yè)自我概念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英語水平和英語學習能力的感受和評價,是通過個人英語學習的體驗以及對這種體驗的理解和判斷形成的。

    二.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課堂互動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對第二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正確的價值判斷:(1)通過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和第二語言的接觸及對它產生的理解;(2)通過學習者在課堂教師講解與提問中對第二語言的探索和嘗試;(3)通過學習者在課堂與同伴在小組合作學習和活動中完成任務的情況對第二語言激發(fā)的興趣和研究的意識等。

    1、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培養(yǎng)正確的英語自我概念

    中學生自身正確地看待學業(yè)成績是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的重中之重。要經常鼓勵自己,正視自己在學習中的每一次進步,哪怕只是正確回答了老師的一次提問。課下應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心得,說出自己的煩惱、遇到的困難,也可以是自己總結的比較好的學習經驗。除此之外,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成敗得失,努力培養(yǎng)起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中學生積極的英語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過程。

    2、教師的互動會話與意義協(xié)商是關鍵性的一步

    (1)教師應該在提問時對于學生回答中的錯誤答案要理解多于準確,對于回答過程的不認真態(tài)度或消極的情緒予以重視和指導,對于學生回答時積極誠懇的態(tài)度予以回應和鼓勵。教師應該多提供一些參考性或開放性的問題或話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主動引導和激勵持有消極自我概念心理的學生大膽發(fā)言、不怕錯誤。

    (2)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每一次進步,并施以適當?shù)谋頁P和贊賞,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成就感。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單詞發(fā)音不準確,或者帶有方言的地方口音被周圍同學笑話的時候,教師應該主動地為學生提供情感支持,維護學生的面子,讓他明確這是大家都會犯的錯誤,沒有什么難堪的,而且還要鼓勵他自己糾正錯誤,多給他鍛煉和嘗試的機會。

    (3)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歸因方式,引導學生把英語學習的失敗歸因為努力程度不夠等可變因素,要使學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

    3、重視課堂小組活動的設計和影響因素

    教師在最初組織課堂教學時應該有目的的選擇較容易的內容,注意選擇任務的趣味性,讓學生很快適應英語的學習,引導學生們主動結成小組,爭取機會鍛煉自己的口語和思維的應變能力。另外,適當?shù)臒o教師參與的小組活動互動可以減低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在中國的外語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缺乏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上的時間,組織布置適當合理的任務,讓學生感到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務,從而促進注意力的集中,達到習得語言的目的。

    三.結語

    第8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互動環(huán)境 中學英語 課堂教學

    2010年的“兩會”期間,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育人為本,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系統(tǒng)改革教育方法。這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具體到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轉變“以教師教授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思想,貫徹并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理念。突出互動、鼓勵創(chuàng)新是新形勢下基礎教育改革對中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培養(yǎng)英語素質型人才的前提。

    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英語教學是語言的教與學,這意味著學習應是主動的,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但目前還有不少教師過分關注語言知識性目標。這種現(xiàn)象在復習課、語法課、詞匯課中尤為突出,很多課堂教學的過程幾乎都是教師在講解,很少有學生參與的機會,即使是參與,也只是做幾個句子練習而已。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一些關于節(jié)日來源、風俗習俗等重要文化背景知識,很少有老師提到,因為教師擔心學交際活動過多,沒時間處理語言性知識,沒有時間夯實應試所需的知識儲備,因此就壓縮了語言性實踐運用的環(huán)節(jié),從而背離了語言教學的初衷。還有部分教師,沒有走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思維和觀念的束縛,沒有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無法科學合理地設計讓學生參與的交際活動,或者只是在聽說課與閱讀課中進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嘗試,而在語法課、詞匯課、復習課等仍采用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的教學方式。這樣的觀念,同樣影響了不同級別的學生,例如在低年級采用前者,到了更高的年級則仍然回歸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上來。突出互動、鼓勵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思想的消極影響,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新課程要求的教育觀念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互動環(huán)境在教學的重要性

    從目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必須遵循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突出互動,鼓勵創(chuàng)新,讓學生有更多參與的機會,突出學生為中心,鼓勵學以致用,才能順應教育改革。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分支――建構主義的理論,學習是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是主動的,是互動的。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互動中,以小組的DISCUSS為主,設計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時代的氣息的內容。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互幫互學,好生帶動差生,在此環(huán)節(jié)上教師既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也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傾聽學生的看法,洞察學生這些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jù),實現(xiàn)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措施

    1.創(chuàng)造互動環(huán)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首先應對課堂互動活動的目的、時機、過程進行認真的設計并考慮每次互動活動所要達到的效果、多少時間、活動的形式等,精心安排互動環(huán)節(jié),均衡調控互動時間,營造公平的互動氣氛。在課堂上要放大膽子,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圍繞一個個比較明確的TOPIC去討論。教師主要維護秩序,組織他們進行活動,控制互動的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讓好生積極輔導,差生努力學習,在創(chuàng)造出的課堂民主氛圍里,積極開拓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洞察力。

    2.在教學互動中設置情境。英語教學重視語境,重視語言的開放性,重視語言能力與交際,不能孤立地教語法和詞匯,例如與學生進行情景示范互動,講授詞匯。

    T: Excuse me,Jane. I wonder if I could use your dictionary.

    S: Sure. Go ahead.

    T: Thank you, Jane. Do you mind if I use your pen? T: No. Go ahead.

    S: Thank you .May I use your textbook?

    T: I’m sorry, but I’m using it.

    通過提供特定或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語言知識、語法語義規(guī)則,并把他們放到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加以運用,給學生以身邊熟悉的情境的感覺,很快就能讓學生明白和掌握,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語言是有具體情境和生命的,特別是情境的反應,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下,語言知識得以惟妙惟肖、真實生動。所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強調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重視了觀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克服死記硬背,使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參與,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法的重視雙邊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每一單元都密切圍繞教學目標來組織內容,利用以現(xiàn)代教育媒體為重要標志的“機”(計算機、電視機、錄音機、幻燈機等)的學習工具,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時間和機會。

    參考文獻:

    第9篇: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策略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統(tǒng)一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而獲得知識的構建,在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具有積極意義。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一、以問題為引導,問答促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多建立在問題和反饋過程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需要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合作探究中,問題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在總結過程中,問題能給學生以提示,讓學生抓住重點。同時,教師借助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教學策略調整,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進行。但在課堂教學中,問題并不是隨意進行的,也不是要用問題來充斥整個課堂,而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設計,針對性、層次性地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

    以如7B Unit1 Dream homes Main task Checkout的教學中,在Listen to Simon’s dream home.的過程中,教師就可提出如“1.Would you like a large room?2.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dream home?3.Are 25 rooms too many?4.What other things does Simon want to have in his dream home?5.Simon doesn’t want a garden . What about you?6.Simon’s wishes are quite unusual. What does he want instead of a garden?”等問題來引導,學生聽后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來構建起對話。

    二、以活動為主導,對話促互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個體間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在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英語口語學習不同于漢語,交際環(huán)境的不足讓學生“難以啟齒”,而活動教學則可讓學生在一定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操練,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如在8A Unit4 Wild animals Let's protect our lovely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先通過動物世界的視頻來引導學生學習基本單詞,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入QQ農場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討論內容為“如何喂養(yǎng)動物”,接著給學生一些詞語(如look delicious,If you eat my food,I won’t talk to you.no one,in danger,look after),引導學生進行造句,最后以“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進行討論,整個課堂活躍而有趣,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注重以活動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對話,在對話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關注學生發(fā)展,評價促互動

    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自身的興趣為鼓勵,還需要教學中教師的鼓勵來作為催化劑。初中英語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情感為主線,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滿足感,從而激發(fā)起其學習興趣,深入到英語學習過程中。

    從課堂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七年級學生對鼓勵性話語沒有太多挑剔,而級學生則認為,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公正、客觀,尤其是九年級學生更表現(xiàn)出情感方面的需要,認為教師對自己的鼓勵不應只限于學習上,還應從生活上關注自己。因此,在鼓勵學生的同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做出引導,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初中課堂教學中常見的鼓勵性語言如Can you try?Try,please.Try your best./Do your best.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That’s Interesting!Don’t worry about It.That’s not quite right,any other answers?/That’s close/That’s almost right.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英語教學中在積極評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促進學生技能培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注重以問題為引導,以活動為展開形式,積極評價、鼓勵,在互動中對話,在對話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這樣的英語課堂才會更加有效,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獲得不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新: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理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怡红院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www成人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成人aaa|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话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777777|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777久久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18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www|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