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實驗室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優質護理;供應室;消毒管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372-01
前言:消毒供應室是醫院過全部所需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他負責醫院各種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裝供應工作[1]。隨著醫院越來越多科室的開展,供應室所需提供的品種越來越高、涉及科室越來越廣,其每項工作都關系到醫院醫療、科研工作的質量。如果消毒供應室管理不善倒是物品消毒不徹底,嚴重者會導致全院性的感染[2]。因而,合理的布局、管理消毒供應室,是確保醫院各項工作看開展的前提,也是關系到病人健康的關鍵,不容忽視[3]。本研究對醫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方法作對照研究,結果表明,優質的護理服務能夠提高供應室的護理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本醫院消毒供應室所有工作人員10人,包括主管護師6人、護士4人、其他工作人員4人。將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該科室進行研究。其中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為觀察組,設施優質護理。在兩個時間段科室內人力資源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本研究對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時間段內對我院供應室進行常規護理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所有工作人員均應掌握醫院各種器械、物品的性能、清洗、滅菌、保養方法,嚴格遵照常規進行;②各種器械包和治療包應該根據常規進行操作、應有專人核對,防止差錯;③在個滅菌包上面要注明滅菌日期、有效期等滅菌標記;④滅菌物品應該存放有序、定期打掃、消毒;⑤對滅菌物品應該做定期細菌培養抽查、熱源測定;⑥供應室內每日進行大掃除,空氣滅菌;⑦供應室內儲藏室不得存放任何雜物,非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入內;⑧收發供應器材時要認真填寫清楚、認真查對。
觀察組:對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進行優質護理管理,在對照組基礎之上還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優化管理,包括:①優化護理工作時間,建議各科室提前兩天將所需報送的物品制成清單,傳到醫院網站內,以便我科室護士能夠提前匯總,這樣既避免了報送物品的不必要浪費,還避免出現某些科室漏送物品的現象,同時還節省了本科室護士的時間,是大家休息時間充分,從而更好的投入工作;②對本科時護理人員進行分級管理,實現護理管理的專業化和系統化。對科室內各人員分配予特定的工作,如護士骨干擔任收班、包裝班、發放班管理,是所屬區域護理質量、設備保養、衛生清潔等方面得以保證,主管護師指導按時完成本科室分類、清洗、消毒、檢查、干燥、滅菌等各項工作;護士負責裝載卸工作,確保徹底完成;③保證供應物品的質量:要明確各級各類護理人員的崗位和職責,對他們的工作標準、護理質量考核標準進行明確,加強本科室人員的責任心、質量控制意識,護士的一言一行均統一標準,提高無菌物品的質量。
1.3 效果評價
本科室護士長對消毒供應室護士工作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有本科室護士長制定供應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量表發給各科室護理工作人員,包括4個方面:本科室護理服務態度、本科室回收和供給的及時率、包裝質量。采用數字評分法。滿分10分,表明對工作十分滿意,對工作完全不滿意為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采用t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護理質量、對消毒供應室滿意度、回收物品及時度、供給物品及時度、包裝質量四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段時間供應室護理評分比較
3 討論
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效果關系到整個醫院各科室的工作順利進展,其發放無菌物品須為患者服務,關系到患者病情甚至生命安危[4]。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注重自身素質加強、調節工作時間、對工作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消毒工作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從而使醫院的工作保證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高宏. 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5(13):346.
[2]陳柳琴. 細節護理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當代醫學,2011,17(36):130-131.
[關鍵詞]教師滿意點;學院績效點;民辦高校;薪酬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243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建設發展顯得更加重要,為了更好地發揮民辦高校的作用,為我國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學校管理者必須綜合考量影響學校管理的各種因素,充分分析教師的需求,以此作為學校管理的依據,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并具有可行性的績效和薪酬管理制度。
1 研究對象
以14所民辦高校專業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力求獲得最具代表性的調查結果。本次問卷發放2519份,回收有效問卷2287份,有效回收率為91%。
2 研究目的
民辦高校專業教師,是一個特殊性群體,工作崗位對教師的專業性、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專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強度,由于專業教師是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石,在學校管理制度中針對這部分專業教師的薪酬管理設置還不夠完善,一部分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不高,了解這部分教師的實際工作滿意點,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夠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工作空間與環境。
3 調查結果
3.1 影響民辦高校專業教師滿意點的因素
從回收的有效問卷總體情況來看,目前影響民辦高校專業教師的工作滿意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3.1.1 薪酬待遇
綜合分析,薪酬待遇因素是影響教師滿意點的關鍵因素。薪酬待遇包括工資、津貼、獎金以及住房、學校薪酬體系等眾多方面。一方面,教師的衣食住行,都屬于生活的基本保障。這些都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最低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會有更高的需求,而滿足了這些更高的需求,才能夠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校管理來說,薪酬待遇就是滿足教師更高追求、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最有效手段。薪酬體系的構建要依據科學、合理、公平的原則,通過構建科學、完善、公平的薪酬體系,達到激勵教師不斷進取,主動為學校做貢獻的目的。
3.1.2 學院績效
除了薪酬待遇之外,學院績效也是影響教師滿意點的決定性因素,績效考核與工作壓力、滿意度之間有直接聯系。學校績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一旦教師績效分配與自身的工作勞動投入不成正比,那么就會喪失工作的動力,形成工作倦怠心理,降低工作的滿意點。
3.1.3 晉升進修
進修機會是教師實現自身繼續教育,不斷完善自身專業修養,獲得更高職位,以及薪金報酬的主要手段。從高校角度分析,教師在學校的晉升機會還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以職稱評定來實現的,而進行職稱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待遇、薪酬方面能夠更好一些。
3.1.4 同事關系
同事關系是影響教師工作環境的主要因素,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教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會很高,同時也會表現出較強的工作意愿以及滿足感。在高校教學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同事之間的競爭增加,競爭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同事關系,進而造成教師滿意點下降。
3.1.5 學術氛圍
高校教師除了基本教育工作之外,還需要進行很多學術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良好的學術環境能夠激發教師的研究熱情,進而獲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學術氛圍是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要素之一。
3.1.6 領導與管理
人的行為受思想指導,不同的人其思維方式也不同,學校領導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其管理方式受其思維支配,不同領導,管理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學校的組織氣氛,以及教師行為。從調查研究中發現,一些教師對學校、工作上的意見,缺乏表達的機會,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得不到重視,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影響了滿意點的增長。
3.2 關鍵性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專業教師對當前該校工作滿意點的因素統計分析總結,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影響專業教師工作滿意點的因素中,薪酬待遇與學校績效的不滿意比重最大。也就是說,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的勞動付出與所得不匹配。
4 構建基于教師滿意點和學院績效點融合的民辦高校薪酬管理制度
4.1 合理設置績效薪酬結構,平衡好穩定與激勵的關系
民辦高職高專專業屬于實踐性、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類專業的教師薪酬績效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聯系更加緊密。從目前民辦高職高專專業的整體來看,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是專業教師的三大職能,因此,學校在制定績效管理機制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師滿意點因素,以及專業特點制定內容,確保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以及學術研究工作中。我國現階段施行的是“定崗定編”的薪酬分配管理機制,根據高職高專專業的特點,其所獲得薪酬待遇以及績效報酬應該相對高一些,在教師的薪資結構中,學校要劃分好固定部分與可變性部分的比重,同時學校還需要結合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自身的情況進行績效薪酬的制定。可以將研究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機制背景,能夠無形中起到鼓勵教師開展研究項目,同時還能夠達到激勵教師,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目的。
4.2 實施“寬帶薪酬”,拓寬績效薪酬激勵的模式
所謂“寬帶薪酬”,就是改變過去等級層次的垂直薪酬結構,而是采用扁平的,跨度小的薪資結構,這種薪酬結構既保障了不同專業教師薪酬、績效之間的差異性,也能夠平衡大跨度薪酬差異所造成的不合理問題。但是,總w來說,這種績效激勵模式缺乏一定的競爭力,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可以通過調整薪資結構進行績效組成,建立彈性管理構架,強化工作過程管理、學術職業的吸引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更具激勵效果的薪酬管理機制。通過設立學校內部優秀專業教師獎、科研新秀獎等多種方式,拓展教師自我實現的平臺,同時在職稱評定方面,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關鍵崗位,提高有效待遇,提升教學與人才培養在績效評價中的權重。另外,針對個人績效薪酬的問題,要向團隊式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過渡,要以參與者的實際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為依據,尊重每一位參與者,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集體包干式考評,對創新團隊薪酬與津貼進行一定的補貼,體現個人薪酬與團隊薪酬的整合,提高團隊合作的共同收益。在上述基礎上,對績效薪酬進行分解,包括基礎性績效薪酬、獎勵性績效薪酬以及特殊薪酬等方面,改革后的績效、薪酬管理機制,應該更具靈活性與穩定性,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薪酬管理的激勵作用。
4.3 考慮個體特性,做好教學科研的分配平衡
高校教師作為高層次人才群體,有著強烈的自我價值追求與職業發展期待。作為獨特的群體,高校教師有著多層面的追求,其職業滿意度的組織因素不是薪酬福利,而主要是學術工作的自主性與激勵性等。與此同時,不同的教師因為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對自身的定位是不同的,因而對自我實現需求維度也存在著差異。就同一個體而言,因人的知識生產和創新能力受生命周期的影響較大,特定的年齡階段是其科研創新的高峰期,科研產出會較多。高峰期過后,雖然學術成果創造力可能有所下降,但既有的學術影響和學術地位仍會給學校帶來相應的收益。這種個體性差異也是績效薪酬制度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方面,在績效薪酬的制度設計中,要合理設置分配權重,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來完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其潛在的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的發揮和運用,以保證辦學目標的實現。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量相對來說要大一些,教師評價指標體系中應更多地加強對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評價,但也要使高水平的教師保證足夠的時間投入教學工作。而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而言,教師評價指標體系中應更多地加強對教學工作、專業技能的評價,但也要激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
另一方面,隨著學術勞動力市場的分化,要結合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將教師崗位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類別,制定系統化、精細化的教師崗位評價及管理制度,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差異化、多元化的薪資體系。為了優化人力資源的結構,一些重點大學已經開始了先行先試的探索。就目前來說,主要存在的分類模式有:兩分法,如廈門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并重型;三分法,如西安交通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科研為主型;五分法,浙江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科研為主型、社會服務與技術推廣型、團隊科研/教學型。雖然不同的模式都尚處在探索階段,但實行教師分類管理模式是新形勢下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深化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觀要求,是實現高校和教師利益雙贏的必然選擇。
5 結 論
在研究專業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過程中,發現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兩點就是薪酬待遇與學院績效。由于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在教師的薪酬績效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很多教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是不對等的,工作積極性、工作熱情都比較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應該結合本文分析的結果,積極完善和創新薪酬績效管理機制。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站”,民辦高校在國家建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學校主要的人力資源,必須為其提供公平、公正、合理的績效評價與獎勵,合理制定薪酬待遇,這樣才能夠使教師獲得工作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動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民辦高校的相關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畢妍,蔡永紅,王莉.教師薪酬滿意及其對教師績效的影響[J].教育發展研究,2015(18).
[2]蔡永紅,梅恩.美國中小學教績效工資改革的沿革、特點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2(8).
[3]徐艷麗,龔雪.高校教師現有薪酬滿意度的實證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11(10).
1 獨立醫學實驗室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
(1)不同的管理主體
雖然主要負責獨立實驗室的部門是醫療機構或者學校,但是獨立實驗室的主要研究重心放在了臨床方面,換言之,這些研究需要通過醫院才能完成,然而醫院的直接管理部門卻是衛生部。學校與醫院這兩個場所等級是一樣的,行業是并列的,但是法人卻是獨立的。由于該行業在會計領域方面的要求不一樣以至于他們的管理職責也各不相同。
(2)經費來自各個不同領域
實驗室主要的經費來源:①醫院的經費是由其直屬的衛生行政單位予以下發的,然后醫院再負責將這些經費統一進行管理并起到督促作用;②科技部和財政部將經費直接撥到學校,再由學校對其進行監督與管理;③與建設運行相配套的經費,其中包括醫院單方面配套,學校單方面配套,及學校醫院一起配套三方面,在對配套的經費進行管理分配時,強調誰配套的經費就由誰來負責管理這一準則。與大型醫院的病理科與檢驗科的服務相比較之下,由于獨立醫學實驗室的規模更大,運作更加市場化,而且還實行上門服務,且解答顧客疑問的平臺更加完善等原因,使得獨立醫學實驗室受到顧客的喜愛,進而有許多醫院有意向與獨立實驗室進行合作,由于其更專業、規模更大,獨立醫學實驗室專項負責醫學診斷業務,這樣醫院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專注提高臨床醫療水平。由于上面的原因,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逐漸形成了非社會化的獨立實驗室,并且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在社會上的反響也相當不錯,在這之后也陸續涌現出了大批的獨立實驗室,但都不怎么成形,一直到本世紀初,真正有規模的、社會化的獨立實驗室才產生。
(3)任務交叉管理現象存在
醫院臨床研究人員在獨立醫學實驗室成員中占大多數,他們不僅要完成原本實驗室公共平臺交代給他們的研究任務之外還得接受由各種上級部門安排給他們的專項任務,像來自科技部、衛生部等關于課題方面的研究。不管是由實驗室公共平臺提供的科研任務還是由其他部門安排下來的專項任務,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而這些資源又有交叉管理的現象發生。
2 應對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室財務管理制度
由于經費來源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撥款單位,獨立實驗室對于經費方面的管理就有了不同的要求,但基本都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來制定的,深入分析醫院、學校的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各渠道下撥經費的經費管理制度,與獨立實驗室的現存狀況相聯系,由此制定出了《實驗室財務管理制度》。而根據財務管理制度又將其劃分為《實驗室大型設備共享管理制度》《實驗室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實驗室科研經費報銷制度》《實驗室材料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將這些制度上報到學校和醫院做最終決策的部門,給予審批并且存案以備查考,使科研經費在項目管理方面得到合理運用,使用更加規范;只有訂立實驗室主任管理委員會規章制度,那么《實驗室財務管理制度》才能順利有效的實施下去。
(2)采用矩陣式模式進行管理
作為一種多維管理模式,"矩陣式"能夠讓人力、財力、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按照獨立實驗室會多個不同的研究重點將實驗室的設備及人員分到相對應的研究平臺上,而平臺長負責管理,是從橫向矩陣來看的,那么反之從縱向矩陣來看,由于國家任務的不同,所以獨立實驗室背負的責任也不同,根據不同的項目組將其劃分成多個不同的專項研究平臺,責任則由每個項目組的負責人來承擔,而對于專項任務進行組織、統一管理、研究等一系列活動是由每個項目組負責的。專項研究平臺和公共研究平臺由于任務的不同,故需要的設施設備、試劑也不同,需要分別向平臺長提交預算,然后再通過平臺長將其遞交給實驗室主任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進行討論分析,一旦通過討論,便由各自負責的平臺長進行統一的采購與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對設備等進行跟蹤分析,發現問題及時給出相對應的整改方案。
(3)財務人員由專人擔任
為了使獨立醫學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能夠將實驗室的經費財務管理工作落實的更加完善,財務需要專人去管理,且是專業的財務人員,在經由學校、醫院的最高部門獲批的情況下,為獨立實驗室編制更加合適的《財務管理制度》,且總體要滿足不同渠道的經費管理;所有人員專項參與公共研究任務及專項研究任務的經費管理工作,遵照各個相關單位的財務制度,始終堅持專款專用,且分類進行管理的原則,經費要經過嚴格認真的審核,經費支出必須合法、使用更加合理規范,以爭取獲取經費使用的最大效益;無論是專項研究任務還是公共研究任務,財務人員要全程參與其經費的預算及決算報告的編制工作,并且固定時間對經費的管理及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為加大經費管理的執行力度,對經費的使用情況要及時給予報告,且形成一種制度。
(4)規范獨立醫學實驗室經費使用
在國家科研體系中,獨立醫學實驗室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而且一個國家的學術與文化的核心培養基地都集中于此。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看來,能夠支撐一個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則是技術方面的進步。國家把對教育,尤其是教育的投資可以看作是一場為期較長的且講求原則與方法的投資行為。政府部門下撥大量科研及教學經費到高校及各類研究院。但是目前科研機構管理工作難度最大的課題便是對于科研活動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作為一項精英教育的醫學教育,與高等教育相比,它投入的成本要多,醫學人才的產出與衛生人才的供給有直接聯系,并且相應的衛生費用也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獨立醫學實驗室是集教學、科研、臨床等為一體的重要的科研平臺,精確核算實驗室成本更有助于教學、科研監管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并且在教學追蹤及科研經費使用情況方面也具有很重大的現實意義。
(5)配比原則的應用及權責發生制方面更加重視
在當前看來,獨立科研機構雖然是政府部門延伸出來的一個機構,但是與傳統政府會計相比還是有許多通性,;例如使用資金依舊是采用基金核算收支進行控制的,核算的基礎同樣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方法。但是就權責發生制而言,在收付實現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存在,它確認收入與支出的發生是按照貨幣資金的遞減來確認的,從不把該項資金取得或者付出的真正歸屬期間納入考慮范圍,資金實際收到或者支出的情況記錄成為收付實現制所確認的各項收入與支出的主要參考。另外,成本核算工作難度隨著會計期間存在的差異越來越高,在獨立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時需要借助很多"實驗耗材",像實驗動物和試劑等,然而這些耗材肯定要先于實驗需求之前就已經購買,我們需花費人力照看,并且花費資金去購買飼料喂養,為了將這些成本開支進行詳細歸納計算,就需要借助人工來大量搜集這些費用,這無疑與成本核算中"成本一效益"原則相違背,增加了核算工作本身的成本,所以,在對高校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時,高等學校成本的核算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本文針對職業衛生檢測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整套嚴格、完整的安全規章制度及實驗室安全工作實施要求,旨在為實驗室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實驗環境。
關鍵詞:
實驗室;安全;管理;實施;職業衛生
職業衛生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規范性不僅關系到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也是實驗室高效運轉的必要保障。隨著職業衛生檢測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諸多如規章制度不完善、安全設施不齊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刻不容緩,應盡早把安全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1職業衛生實驗室管理要求
①應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布局合理、整齊有序。②應健全安全操作規程,水、電、氣管線路布局應符合安全要求,實驗室應具備防塵防毒設施。③應配備防火、防污染、控制進入等安全措施。
2職業衛生實驗室檢測工作中的安全實施要求
①實驗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完整的實驗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應包括:建立實驗室衛生環境秩序、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化學藥品安全管理要求、實驗室儀器使用管理制度、壓力氣瓶安全使用管理規定、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②實驗室衛生環境秩序。實驗室應與辦公場所獨立分置,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需按規定穿戴工作服,實驗室物品應按固定位置擺放整齊,實驗完畢應及時清理現場和實驗用具,離開實驗室前應檢查水電氣門窗和儀器是否正確關閉。③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實驗室日常安全管理應包括用電安全、防火防爆、防中毒及防燙傷灼傷、防腐蝕等。實驗室中儀器設備應符合安全用電管理規定,大功率實驗設備(如原子吸收、馬弗爐、烘箱、微波消解設備等)應用專用電線,防止超負荷用電著火。新購儀器應由專門人員進行調試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長時間擱置的儀器在重新啟用前應檢查其絕緣情況,如有破損修理后方可使用。實驗室應配備滅火器材、急救箱以及個人防護用品。可燃氣體查漏應使用肥皂水,易燃液體使用應遠離火源。實驗過程要堅持預防為主原則,盡量避免化學中毒事故的發生。樣品準備間、分析室應有通風排氣裝置,實驗區域應配備噴淋洗眼器等應急設施,并安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實驗室人員應了解常用有毒物質的攝入途徑、中毒癥狀以及急救辦法。盡量采用低毒試劑代替高度試劑,使用揮發性試劑時應打開通風設施,并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④化學藥品安全管理要求。實驗室中標準樣品、試劑及溶液應有明晰標簽。化學藥品應分類陳列整齊,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風干燥。易燃易揮發易腐蝕品種應單獨儲存。稱取試劑應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用后蓋好,不得使用過期或變質試劑。易燃易爆試劑應貯存于鐵柜中,柜頂應有通風設備。⑤實驗室儀器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室人員應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作業指導書及儀器操作規程合理操作。實驗室所使用的儀器、容器應符合標準要求,保證準確可靠,凡計量器具須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方可使用。儀器設備領用時要認真填寫儀器領用登記表,并檢查儀器性能是否正常,歸還儀器時要保持儀器外觀清潔,性能正常。⑥壓力氣瓶安全使用管理規定。壓力氣瓶必須存放于通風陰涼干燥、隔絕明火、遠離熱源的房間內并分類存放,使用時需直立放置并加裝固定環,可燃氣瓶不得進入實驗樓內。充裝有相互接觸可引起燃燒、爆炸氣體的氣瓶(氫氣、氧氣)不能共同存放,也不能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氣瓶及減壓器應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和氣密性實驗。排放余氣時要打開門窗,讓空氣充分流通,防止窒息。⑦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制度。實驗室需按規定設置收集容器,隨時分類收集、分別儲存各種廢液、固體廢棄物。廢液、廢固收集器應無破損且不會被腐蝕,容器本體及存放點需貼危險標志、警示牌。實驗室強酸強堿需經稀釋、中和處理后放入廢液收集器中。有毒、劇、不相容化學品的廢棄物要單獨存放,且有相應的安全標簽(化學品名、緊急處理方法、聯系人等),不可與其他廢棄物混放,以免發生反應產生危險。廢液收集后統一處理,聯系有廢液處理資質的廠家集中回收。
3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實驗室發生火災時,工作人員應立即采取滅火措施,防止火勢蔓延。若火勢較猛應選擇適當的滅火器進行滅火,視火情撥打“119”報警求救,并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實驗室發生中毒要立即送醫院治療,不得延誤。實驗室發生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開關,若距離較遠可用干燥的木棍或者竹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并立即聯系醫院急救。實驗室發生強酸、強堿灼傷應用大量流動水清洗,再分別用低濃度的弱酸或者弱堿進行中和并進行進一步處理。
4結語
實驗室應建立健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明確人員管理職責,樹立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培養規范操作技能,并采取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和保護設施,建立緊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對于職業病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乃至全社會的穩定和諧都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鮑敏秦,張原,張雙才.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及管理對策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01):188-191.
[2]職業衛生評價與檢測[S].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司和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組織編寫,2013,9.
【關鍵詞】血站實驗室;生物安全
1 影響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因素
血站實驗室檢測的標本,都是來自無償獻血者,易使檢驗者放松警惕,認為都是健康人,不像醫院實驗室病原體多,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各種防護措施常不能認真執行:在實驗室內抽煙,吃東西放置個人物品;一些人在操作時不戴口罩帽子,重要的操作不戴防護眼鏡,不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不按要求對工作現場進行有效的消毒,廢棄物不按規定正確處理等。
檢測獻血者的血樣時,乙肝、丙肝經常被檢出,梅毒、艾滋病也時有發現,還有許多沒有列入檢測項目的細菌、病毒 、許多目前人類未知的微生物、處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試劑盒中的陽性對照血清、質控血清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潛在的傳染源。
日常工作中,實驗人員如果不能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皮膚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污染.采集樣本時針頭的刺傷、離心標本時試管破裂溢出的血液,離心標本時形成的氣溶膠、儀器設備和工作環境沒有進行正確有效的消毒、廢棄物不按規定正確處理等等,不僅危及自身安全,還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此外實驗室還存在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這些都是造成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的重要因素。
2 積極培訓,制定措施
血站業務部門應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全員培訓和“普遍性防護原則”安全意識。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接受生物安全培訓和考核,新進人員要進行上崗前培訓,考核合格者才能工作。
實驗室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首先要建立實驗室人員健康檢查及免疫制度,每年要對實驗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注射(或加強)乙肝疫苗,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建立實驗室進入人員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特殊情況時如設備維修人員需進入時,要進行登記。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時不能戴首飾等飾品,要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乳膠手套,嚴禁在實驗室內吃東西、吸煙、接待外部人員。
實驗室要“建立和實施實驗室安全與衛生管理程序,覆蓋從標本采集到檢測報告整個血液檢測過程[2]。” 要建立銳器具安全使用和檢驗標本安全處理制度,一次性采血針用后應小心置于利器盒內,達到2/3時應更換。操作時對所有的檢驗標本、試劑和質控品都應按傳染物對待,進行可能發生濺出的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要建立實驗環境及儀器設備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檢驗完成后要用消毒液對工作臺、地面和使用設備進行清潔和消毒,用消毒機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應科學配置消毒設備,有關部門應定期監測消毒效果。
建立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實驗室內的所有的廢物均應視為感染性廢棄物,應置于專用密封防漏容器中,按照《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進行處理。還要建立意外暴露的應急處理制度和應急預案等。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強,才能使大家易于執行并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 配置設備,加強監管
為了使工作人員能夠按照各項生物安全制度進行規范操作,血站應及時配置合格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有效的消毒用品、與實驗室級別相匹配的生物安全設備。
血站還要積極為實驗室配置自動化程度高的檢測設備,不僅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度、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還能減少工作人員接觸標本的機會,也是一項增加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
血站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按照國家和衛生部的相關文件,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對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嚴格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才能使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和提高。
生物安全對醫療機構實驗室來說,是一個以前長期被忽視而現在急需加強的工作。SARS實驗室的沉痛教訓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這不僅是我們自身安全的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大事,也是我們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們許多實驗室在生物安全方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還很不完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隨著國家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我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提高,相信我們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會不斷加強和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藥學系中心實驗室 構想
1我系基本情況介紹
我系始建于1999 年,主要承擔藥學和藥物制劑兩個專業的專業課教學,包括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天然藥物化學、生物藥劑與藥物動力學、生藥學等課程,其中藥理學是院級精品課程,藥物分析學是省級精品課程。全系有學生700余人。教職工41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0人,中級職稱20 人,初級職稱6 人。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31人,具學士學位本科生6 人,大專生1 人。現擬與中南大學聯合招收研究生,多年來我系還承擔著多項科研課題和大學生創新性課題。
2我系實驗室情況簡介
我系有實驗室16間,總面積達1500平米。自主實習單位除長沙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外、校外主要尚有湖南中醫藥研究所、湘雅附一、湘雅附二、湖南省腫瘤醫院、老百姓大藥房、湖南省藥檢所等自主實習單位。實驗室又下分為藥物化學實驗室、藥劑學實驗室、 生藥學實驗室、藥物分析學實驗室及藥物制劑車間。現將部份大型儀器和精密儀器設備列表如下:
3 藥學系中心實驗室實施的構想
3 .1藥學系成立中心實驗室的必要性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質量、社會效益意識不斷的增強,人才的培養模式正從傳統的單一型向新型的復合型轉變,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越來越被放在首要地位。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新形勢下,在高校中心實驗室的運行模式上提出了在“共建、調整、合并、合作” 的方針,怎樣建設和管理好實驗室,使之在教學、科研中更好發揮作用,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實驗室的設置主要是依課程或教研室而定,一門課程或教研室設置一個實驗室,負責相應課程的實驗課的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是很難適應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新型人才為目的課程體系改革,因而,改革“一課一室”教學管理模式勢在必行。同時,將我院藥學系各實驗室集中建設、集中管理、集中力量建設藥學系中心實驗室也可使有限的建設經費用到實處,發揮最大的效益。改革管理體制,整合實驗室資源,實行實驗教學隊伍的調配組合,實行崗位目標責任管理與考核制度;顯著提高和改善實驗設備與環境條件;努力發揮布局優勢;形成以管理制度為樞紐的實驗教學改革與理論教學、科研(學術)成果良性互動的實驗教學體系管理、運轉新機制;本著布局科學、配置優化、資源共享、管理高效的原則,建立起儀器設備先進、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實驗教學中心,形成較高層次水平具有開放性、示范性和輻射作用的藥學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室管理體系,并使其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型、復合型人才的“孵化器”, 藥學系中心實驗室建立后,它不僅僅是實驗教學的中心,也應是科學研究的中心、學術交流的中心和技術開發的中心。
3 .2藥學系中心實驗室的管理概況
根據我系發展規劃布局, 在我院選擇一批基礎較好的實驗室作為中心實驗室, 因此只有加強實驗室工作的科學管理, 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條件, 才能提高實驗學術水平、 技術水平、 適應科研工作的需要。中心實驗室的管理將實行在主管院長統一領導下,各系實驗室主管領導負責本實驗室的各項工作的形式開展。我系制定了《中心實驗室管理辦法》, 在對全系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進行分類之后, 編寫全系儀器設備目錄。同時設計了實驗室開放使用申請單、介紹信以及實驗室開放記錄本, 要求申請者認真、 詳細填寫申請單內容 ( 包括課題名稱、 起始時間、 主要研究內容、 主要技術路線、 主要涉及使用的儀器和試劑等) , 并由各有關系主任或部門領導簽字, 在各系的協調下, 經開放性實驗室主任統籌安排并同意后, 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工作。 為使實驗室能長期保持正常運轉,將實行有償服務, 根據申請者實驗中的實際消耗進行合理收費。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完成實驗內容。 在實驗結束之后, 應向實驗室提交實驗報告, 在科研處備案。
建立中心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措施,本研究課題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實驗室的現狀,并結合我院實驗室的現有條件和發展規劃以及學院獨具的醫學院校特色,研究提出我系中心實驗室的管理模式。根據以上管理模式,在學院各實驗室進行實踐研究與探索,為新形勢下實驗室管理提供重要的實踐經驗。我系現制定了 、< 藥學系中心實驗室管理條例> 等一系列有關管理的規章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較完整的中心實驗室工作流程。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各項規章制度和實施方案逐步健全、完善和成熟了。
3 .3建立中心實驗室保障措施
配合藥學系中心實驗室組建了系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人員由院系主要領導、各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組成。委員會負責監督指導實驗室建設工作,審議建設方案、論證建設內容,在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實驗室建設的重大項目必須經過委員會的審議通過。藥學系中心實驗室中心建設過程定期考評制度,由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實驗室管理技術人員、學生代表定期對中心在建項目進行評價,重視信息反饋,廣泛搜集意見和建議,在中心建設總體目標框架下及時修正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不足。建立科學合理的經費分配方案,加強“硬”“軟”件建設,在經費中專門列支一部分經費用于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改革項目和儀器室的建設。。
結束語:藥學系中心實驗室的組建嚴格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實行公共資源集中管理制度,優化設備資源配置,一方面可以拓展實驗室建設經費渠道,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和力度,另一方面,服務社會,加強橫向聯系,承接各種科研項目,增加高校與社會的互動機會,增強高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活力,為藥學系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教學、科研的平臺,有利用開展學科間合作攻關和科研學術交流。
參考文獻:
【1】劉衛東,劉素剛,黃春基;我院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年07期錢毅,
【2】魯鴻,譚劍,楊云濱;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促進醫院科技創新[J];醫院管理雜志;2004年05期
【3】 楊進大型綜合性醫院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討. 中國醫學裝備,2 0 0 5 .2 ( 0 3 ) : 2 9 ― 3 0.
【4】姜紅. 朱同玉. 黃錦培. 葉茂. 符逸. 徐治國. 綜合性醫院科研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 2 0 0 6 , 1 9 ( 0 3 ) : 1 4 9 -1.
關鍵詞:小麥生產;存在問題;對策;安徽宿州;??徘
宿州市??徘?卮Π不帳《?輩俊⒒蘋雌皆?喜?耕地面積14.2萬hm2,小麥種植面積12.3萬hm2,是全國的糧食生產基、安徽省典型的產糧大區。2004年以來,??徘?菩行÷罅賈植固?⒉饌僚浞絞省⑿÷蟾卟?ス毓こ?全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小麥生產形勢較好。但在2008年、2009年對全區4 00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中,發現生產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現將其分析如下。
1存在的問題
1.1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農田交通不暢
在調查中85.3%的農戶有灌溉條件,90.2%無溝渠等基礎設施,52.2%排水不暢。由于國家投入不足,農民又無力進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致使農田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田路況較差,不利于機械化操作推廣,農田灌溉只能漫灌,田間灌溉率低、灌溉成本高。雖然??徘??昀?門┮底酆峽?⑾钅俊⑴銼曜薊?ㄉ柘钅吭黽硬簧倩??解決部分地塊的灌溉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農田交通、排水等問題也沒有解決,內澇時有發生,遇災害年份,農業生產波動大。
1.2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
在調查中所有農戶均獨自經營,小麥生產仍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水平,生產規模小,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農民惜地意識強烈,不愿交給別人經營,在土地流轉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流轉機制,限制了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農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條不暢,農業訂單落實不好,比較效益不高,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限制了小麥經營規模擴大。
1.3管理粗放
在調查農戶中69.3%家庭有外出務工人員,在家留守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素質相對較差,年齡偏大;加之土地零散,使農業生產采取粗放種植,農業種植表現為一種一收,不再精細,科技含量低下,生產后勁不足。整地質量差,耕作深度淺,一般15cm左右。耕作層變淺影響小麥根系下扎和吸收水肥的能力,進而影響產量。播種質量差,小麥播量偏大。農戶受耕地質量差、近幾年秋季干旱影響,小麥播量逐年加大,導致基本苗偏大,田間郁蔽,病蟲害加重,倒伏危險增加。另外,撒播麥田增多也使播量增大。化學除草在年后進行。年前麥田雜草85%已出土,草小對藥敏感,麥苗小覆蓋少,省水省藥省工省時效果好,農藥殘留對后茬影響小;年后草大抗藥性強、麥苗覆蓋多,成本大效果差,農藥殘留對后茬影響較大。普遍不施拔節肥。農戶擔心追肥會引起小麥貪青、晚熟和倒伏,普遍不施拔節肥,嚴重影響小麥產量的提升。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程度低。農藥用量偏大、利用率低、亂用濫用農藥、不按規定使用農藥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2對策
2.1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的項目申請,爭取項目支持、鎮、村、農戶四級聯動,多方籌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農田抗旱排澇工程建設,促進溝、渠、涵、閘配套,逐步完善基本農田的防洪排澇和灌溉工程,提高農業生產抗災能力,力爭達到旱澇保收的效果。推動標準化農田建設,農田實現“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土肥沃、水暢流、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格局[1]。
2.2加大組織化、產業化程度,實施訂單工程
依靠皖王面業集團、皖神面業、東方面粉廠坐落??徘?謀憷?跫?廣泛宣傳,提高認識,通過廣播、電視、會議、標牌、舉辦培訓班及印發材料等多種途徑,加大對小麥組織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增強干部群眾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品牌認識。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加強農戶的組織化、產業化程度。盡快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種糧能手和農業主體去發展規模化經營。大規模實施優質小麥訂單工程[2]。按照市場需求組織優質小麥生產,把訂單生產作為優質小麥產業化的突破口,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等經營模式。通過訂單和中介組織,將龍頭企業與農戶連接起來。糧食部門要充分發揮糧食經營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訂單購銷工作。按照國家收購政策,優質優價優先收購訂單優質小麥。加強外銷工作,提高訂單農業的比較效益,提高農戶的積極性。
2.3推動規模連片種植
大力開展“百、千、萬”優質小麥實施工程,建立不同層次的示范田。區抓好萬畝方,鄉鎮抓好千畝方,村要抓好百畝方。按照統一布局、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田管、統一收獲的“五統一”的要求組織生產[3],使示范片成為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生產的典型。
2.4開展科技培訓
依托??徘?┮悼萍既牖Чこ獺?/p>
小麥高產攻關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工程和創建綠色食品小麥原料基地項目工程,積極開展科學技術培訓[4],提高農戶科技種田意識和水平。立足適用性、先進性、指導性和規范(下轉第106頁)
(上接第102頁)
性,參照小麥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切實加強技術標準的宣傳和指導,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強的小麥生產規范,統一操作規程、統一供種、統一農業投入品的供應與使用、統一田管和收獲,確保機械化作業、節水、省肥、高產、簡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科學化除化控等各項關鍵技術指導到戶、應用到田,確保小麥管理科學化、生產安全化。
3參考文獻
[1] 陳金平,崔滿星,郭禎,等.豫南稻茬麥區小麥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02(12):15-16.
[2] 王麗君.呼倫貝爾市小麥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s1):30-32.
[3] 劉澤輝,高建堯,孫丹娜.對發展優質小麥生產的思考[j].現代農業,1997(12):7-8.
關鍵詞: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來源;防護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434-01
醫學檢驗實驗室每天處理大量病人血液、體液和分泌物等。這些標本通常含有各種感染性致病因子,如散播到環境中去,對人類、動物、植物或整個環境都具有現實或潛在的危險。特別是2003年SARS期間,國內外相繼發生實驗室SARS病毒泄漏,致使SARS暴發流行,其突出特點是院內傳播和醫務人員的感染 。因此,強化醫學實驗室相關人員生物安全意識,做好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避免實驗室人員的感染或造成感染性致病因子的擴散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此談談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危害的主要來源及生物安全防護。
1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危害來源
1.1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在采集標本時操作不當,病人身上所帶病原體可能傳播給標本采集人員造成感染;標本在運送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所致標本外溢、噴灑、容器破裂等,不僅會使標本運送人員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環境,形成潛在的污染源。
1.2標本的實驗室檢測:標本的實驗室檢測是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環節,除了已知通過空氣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結核分枝桿菌)外,許多微生物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操作產生的氣溶膠而發生傳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標本,還可通過某些實驗室操作,如針刺、刀片、破試管、玻璃割傷等途徑發生接觸感染。1984年美國報道了首例由針刺引起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醫務人員,隨后不斷有報道。據統計,在所有因實驗室事故引起的獲得性感染中,針刺傷占25%,切割傷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與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也可能發生感染。
1.3實驗后標本的處理:實驗完成后,廢棄的標本、試驗器材、培養基等各種物品,如不及時正確處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醫院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
2.1掌握生物安全知識,樹立生物安全意識:由于我們醫學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數醫學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未接受過系統的生物安全教育。對某職高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該校醫學檢驗專業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圍、哪些操作可以產生氣溶膠、職業暴露后的處理等這些知識的認知率極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為了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所有進實驗室工作、實習或進修人員都要認真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知識,以及本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生物安全教育,讓廣大實驗室工作人員、技術人員成為既懂檢驗,又懂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專業人才及為重要。
2.2規范實驗室建設,配備生物安全防護設備:2004年,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分別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和《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這兩個規范性文件對實驗室建筑、設施設備的配置、個人防護和實驗室安全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醫學檢驗實驗室應嚴格按這兩個文件的要求進行建設和功能分區,并根據生物危害等級建立相應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配備相應生物安全防護設備。
2.3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實驗室管理:防患于未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實驗室的安全,1983年WHO就出版了《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1993年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了《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這兩個手冊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金標準”;我國也于2004年11月由國務院頒布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醫學檢驗實驗室應在這些文件的指導下建立相應的規范性管理制度,使各種實驗和與實驗相關的操作和行為制度化。
2.4加強技能培訓,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實驗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熟悉生物安全裝備的使用;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熟悉常見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和正確處理實驗室生物因素所致意外事件的方法等。如嚴禁穿著實驗室防護服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域;實驗室工作人員工作結束或離開實驗室時,防護用品應先消毒、后摘除,隨后必須洗手;標本采集時,操作者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實驗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開蓋以防微生物氣溶膠的吸人;盡量使用全封閉系統,以減少檢驗人員在標本采集、運輸、處理、上機及廢物棄置等檢驗過程中,與標本發生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可能等。總之,實驗室工作人員要克服僥幸心理,加強普及性預防(Universal precautions,UP)的理念。
2.5定期健康檢查和預防接種,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醫學檢驗實驗室人員應每年進行一次血液抗體檢測,建立本底血清庫,并記錄入健康檔案。應對操作人員提供常見傳染病的有效的主動或被動免疫,對孕婦等易感者應調離生物危害等級相對較高的工作崗位;員工生病時應及時報告,盡早查清病因,必要時暫時脫離工作崗位。
3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物危害意識的加強和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重要性認識的深入,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取得許多進步。然而,由于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廣,目前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隱患。如有關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實,對相關人員的安全防護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的培訓亟待加強,安全設施需要完備等。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各種實驗室檢測項目越來越多,職業暴露的機會也相應增多,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也將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在生物安全保障和管理上,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加強對生物實驗室建筑設計與施工的規范管理;加強生物安全知識的宣傳和貫徹力度等。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應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實驗室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醫源性感染和環境污染。只有采取多管齊下的措施,才能將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納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渠道,使醫學實驗室更好地為人們健康服務。
關鍵詞:檢驗人員;防護措施; 醫院感染
【中圖分類號】R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491-01
檢驗科是醫院重要的醫技科室,承擔著對各類病人標本進行分析處理的重任。查閱近年來醫院檢驗人員職業危害的有關資料,檢驗人員因工作被感染的比例占所有醫務人員的第二位。
原因分析如下:
1. 檢驗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平時只重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對醫院感染方面的認識不足;操作時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檢測后標本隨意處置、受污染的臺面地面不及時消毒,致使檢驗人員感染乙肝、感染性腹瀉等情況時有發生。
2. 檢驗科防護設施不全;有些檢驗科區域設置不合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未分開,實驗室通風條件差,缺乏流動洗手設備、烤手機、洗手液等。
3. 缺乏防護感染的管理制度;實驗室未制定標準操作程序、標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潔制度、實驗室人員的出入制度、醫療廢物的處理制度等[2]。
這些因素大大提高檢驗人員被感染的概率,也會增大醫院內交叉感染的概率。所以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才能控制醫院內的感染概率。下面將檢驗人員應采取的防護措施綜述如下:
1. 檢驗人員應加強學習醫院感染知識、《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院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必要時可與醫院傳染科建立業務交流關系,牢固樹立自我防護意識,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預防職業性接觸性感染的發生。嚴禁在實驗室內進餐、飲水、會客,個人食品不得存放在實驗室冰箱里。
2.要嚴格洗手;污染的手是傳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患者的標本含有大量病原菌,被污染的手拿病人的化驗單,化驗單再回到臨床大夫或病人的手里,他們的手又被污染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必定會引起醫院的交叉感染,所以我們處理標本時應戴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時穿隔離衣。化驗單出檢驗科時必須消毒[3];洗手要嚴格按六步法,盡量使用洗手液;若用肥皂,應保持肥皂表面干燥以提高殺菌率,降低醫院感染的概率。
3. 注意氣溶膠的傳染;氣溶膠由于其分子小,易漂浮在空氣中。在離心、燒接種環、劇烈震蕩或混勻時極易形成帶菌的氣溶膠而傳染給工作人員。因此樣本的離心工作必須在開放實驗室內進行,真空采血管須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或在離心機中靜置30 min后才能打開。細菌室酒精燈火焰上應套一個長管,使酒精燈火焰上方有充足的無菌空間,最好使用焚燒燈。
4. 科室設施經常消毒;科室的空氣、工作臺面、墻壁、血庫冰箱、孵箱等應定期消毒,清潔不同區域的拖把要分開使用。科室電話最好用免提式,話筒應經常消毒。水龍頭開關、門把手、電器開關、筆、鼠標、鍵盤、公共鑰匙等接觸較多的部位也應定期消毒。
5. 加強廢棄物的管理;自動化分析儀產生的檢驗廢棄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應加強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是1L的廢液中加入35mL的次氯酸鈉侵泡過夜后倒入下水道[4]。
通過以上措施,提高了檢驗人員對醫源性感染的認識,有了自我防護意識,糾正了工作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隱患,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檢驗科內的醫源性感染,降低了檢驗人員職務性感染概率,也降低了醫院內交叉感染的概率,最重要的是給患者能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就醫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力紅.醫院感染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69171
[2]王艷.提高檢驗人員預防醫院感染意識[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 志,2005,15(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