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農業蟲害防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蟲害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蟲害防治

    第1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一、西北地區病蟲害發生情況 

    西北地區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代表地區,西北地域遼闊,屬于半干旱自然氣候,種植的農作物種類繁多,是國家農業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西北地區農業產業發達,但同時病蟲害危害情況也較為嚴重,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該病蟲害的主要類型:黃萎病、白粉病、葉霉病等。農作物發病的原因主要表現為:蚜蟲、斑潛蠅、白粉虱等。新疆整體降雨量少,因此空氣濕度很難控制,這也是大面積病蟲害發生的次要原因。 

    二、病害傳播途徑與防治措施 

    1.空氣中傳染 

    新疆設施農業病害發生的原因為:在不同時間段的日光照射后,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較大,為空氣病害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因此病害傳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高濕。所以,可通過開窗換氣、膜下滴灌、取暖加溫等措施改變設施內的濕度,抑制病害的發生。在較低溫度條件下也會發生病害,因此需要加強日光溫室內溫度與濕度的監控管理。 

    2.防治措施 

    為了防止農業病害的發生,可以在病害頻發的區域種植一些具有較強抵抗力的作物,同時人為創造農作物生長的適應條件,降低作物病害發生頻率。如果沒有抗病性較強的作物品種,可以優先選擇一些相對抗病性較強的作物作為代表種植,也能夠降低病害發生率。采用煙劑、熏蒸劑等劑型對相對密閉環境中的栽培作物防病也有一定作用,在傍晚進行噴霧增加室內濕度,使保護設施密閉一夜,對防病效果較好。 

    3.土壤傳染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如果大棚內種植的農作物種類較少,并且采用連坐的栽培方式,那么土壤傳播病害的可能性就會升高。在病害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生態防治,能夠有效的降低病害的危害程度。通常用增施有機肥與輪作的方式提高地力,人為創造有益微生物繁衍生息的土壤環境。除此之外農作物病害還可以通過種子進行傳播,因此種植過程中需要對土壤進行無菌殺毒,使土壤不具備病害發生與傳播的條件。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在夏季進行土壤深翻后曝曬,消毒效果較好。還可以對種子用藥劑浸種、干熱法、種子包衣等方法消毒。 

    三、設施蔬菜中的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大棚內種植農作物也會受到蟲害的影響,室內蟲害的主要類型有:菜蚜蟲、蔬菜葉螨和棉鈴蟲。 

    1.菜蚜防治 

    可采用天敵控制措施,菜蚜蟲的天敵為草蛉與瓢蟲,所以可以選擇適當增減草蛉與瓢蟲的數量,來控制菜蚜蟲對農作物的危害。以瓢蟲為例,一般情況下,一只瓢蟲一天可以吃掉200只左右的蚜蟲。所以溫室內蚜瓢比例在為200∶1以下,就可控制菜蚜的為害。應用無公害且顯效的有效防治技術黃板誘蚜或銀灰色反光地膜驅蚜技術誘殺菜蚜。化學防治方面:使用吡蟲啉、蚜必治等藥劑,要嚴格按說明控制使用劑量。 

    2.蔬菜葉螨防治 

    對葉螨蟲對豆瓜類作物的危害較為嚴重,紅蜘蛛應該在5月份以前進行消滅。 

    農業防治:紅蜘蛛越冬的雜草在越冬前徹底清除,深度耕翻土地,將越冬的紅蜘蛛壓在17~20厘米深處的土下將其殺死。化學防治:使用賽白凈、阿維菌素、克螨特等專用殺螨劑。 

    3.棉鈴蟲防治 

    若發現新的蟲食痕跡和蟲類,通常附有卵和齡幼蟲。通過殺蟲燈或通過BT生物殺蟲劑嚴密捕殺。蟲蛀果要及時摘除,控制蟲害的擴大。 

    四、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分為生理性病害與病理性病害。 

    1.病理性病害與生理性病害的比較從發病特點、與土壤肥力和土壤類型的關系、與氣候條件的關系三方面比較。 

    (1)發病特點病理病一般有明顯的發病中心;生理病無發病中心,以散發為多。 

    (2)與土壤關系病理病與土壤類型、特性大多無特殊的關系,但與肥力水平有關,通常有以肥田多發的傾向。生理病與土壤類型、特性有明顯的關系,土壤類型不同。發病與正常截然不同,不同肥力的土壤都可發生,但以瘠薄土壤多發。 

    (3)與天氣關系病理病一般以陰霾多濕的天氣多發,群體郁蔽時更甚。生理病與地表面濕度關系不大,但土壤長期干旱或漬水,可促發某些生理病。 

    2.生理性病害發生的原因 

    農業設備具有固定性和多栽培利用率的特征,所以農業種植人員通常會對自然生理性病害缺少防治措施,從而使蔬菜的生理性病害發生的頻率升高。蔬菜生理性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設施地相對較穩定,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和種類單一,對種植土地經常性的重復利用,使土壤中的養分缺失嚴重,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衡,土壤內部稀有元素減少,不能滿足農作物日常生長所需營養需求,因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害威脅。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溫度、濕度控制工作管理不到位。 

    3.生理性病害的表現蔬菜的歪果、裂果、畸形,非病理性的減產。蔬菜的黃化,焦枯,生長衰退,植株生長受抑制等。 

    4.生理病害的防治方法 

    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大多是由于缺素所致,用農藥是無法治愈的,只有采取給土壤補足植物所需要的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即實施“全營養施肥”的方法才能得到解決。有些是溫度影響的,在溫室作物的各個生長時期,嚴格按照作物所需的溫度控制設施內的溫度可以防止有些生理病害的發生。 

    五、結語 

    總而言之,重視設施農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利用有效的農業管理技術對農作物進行日常的監測與管理,才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新疆設施農業農產品的質量,保障農產品的安全性,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現代化社會發展中,農業種植業應該結合科技手段,推廣綠色種植理念,實行健康防治技術,既保證農民的成本收益,同時也可以促進西北地區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峰,王春景,韓大勇,王力. 淺談設施農業病蟲害監測與防治[J].西北農業科學,2015(01)33-35. 

    [2]徐芳.設施農業發展與蔬菜病蟲害防治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6(24)182-183. 

    第2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園藝栽培;農業

    0.引言

    在農業園藝植物栽培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帶來的危害,而這些危害會使得植物的生長受到不良影響。如果對這些不利因素不進行控制的話,會讓農業產品的產量降低,從而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昆蟲危害就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的蔬菜害蟲有兩百種以上,而常見的水果害超過了七百種,另外小麥害蟲、水稻害蟲、玉米害蟲、大豆害蟲均超過了兩百種,正是因為這些害蟲使得我國農業產值受到了很大的損害。為了提高我國整體性的農業經濟效益,保障農民的收入,病蟲害的防治將是關鍵一環。通過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讓我國的農業得到更好的收益,這將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1]。

    1.園藝栽培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園藝栽培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園藝中的植物品種不夠豐富,過于單一,這就從側面上降低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讓生態系統不能夠對抗害蟲所帶來的危害。(2)由于在園藝栽培中會利用到一些栽培技術,而這些技術的使用會使得園藝的土質受到影響,這也讓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這樣就會讓病蟲害程度加深,嚴重制約到了植物的生長。(3)園藝環境較為溫和,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但是也為部分害蟲帶來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就讓害蟲能夠更好的繁殖,從而加深了病蟲的危害程度。(4)在害蟲的防治過程中僅僅是通過農藥來進行防治,這種單一的化學手段如果使用周期較長會引起害蟲的變異,并讓害蟲產生相應的抗藥性,最終導致農藥失效。與此同時也會使得病原菌發生致病性變異,這會加速植物的病變程度[2]。

    2.如何有效防治農業園藝栽培中的病蟲害

    2.1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通過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對農業園藝栽培中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冬季到來之前,需要對枯枝和蟲枝進行處理,這樣將能夠有效地對害蟲蟲卵進行處理。在晴朗的天氣下,可以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耕作,并對土地進行深翻,這樣將能夠更好地殺死蟲卵,并且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在園藝管理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讓樹勢得到強化,這樣可以讓植物自身的抗蟲能力變強。并且根據植物的特性來選擇對其周圍的生長環境進行處理。某些植物需要在干燥的環境中才能夠更好地生長,這就需要將其放置到向陽處;而有些植物需要在潮濕的環境中才能夠生存,這就需要將其放置在陰暗處,并注意灌澆。另外還要對栽培土的PH和濕度進行動態的控制。在化肥的選用上也要慎重,特別是在化肥的使用量上要進行嚴格控制。合理的施肥將能夠使得植物長勢良好,這樣就有效地減少害蟲的危害程度。另外還需要進行相應的輪作工作。一些害蟲以及致病微生物都是在地表層進行生命活動,如果園藝種植過程中僅僅是種植少數品種,這將讓害蟲得到良好的生存環境。上述情況還會對園藝土質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會降低土壤的肥力,這樣就會使得植物整體性的長勢被影響,一旦植物長勢下降,就會使得病害蟲繁殖速度加快。而通過合理輪作可以改善土質,讓土壤肥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可以降低病害蟲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寄生性,也就能夠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害情況[3]。

    2.2減少農藥防治,加強生物防治

    在病害蟲的防治過程中,農藥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時間內,農藥對病害蟲防治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的話,則會讓害蟲出現相應的抗藥性,并且可能出現變異,這時候農藥的效用會明顯降低。因此在病害蟲的防治中需要將農藥與其他防治手段進行有效地結合來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引進害蟲天敵就是一種良好的生物防治手段,比如說螳螂、瓢蟲以及一些鳥類都能夠給害蟲帶來一定的殺傷力,這樣就能夠讓防治效果更進一步。在引進天敵的同時,還需要對這些天敵進行有效地保護,加強天敵的繁殖,讓整個園藝栽培圈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農藥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盡量少用甚至不用。在農藥的使用過程中,不僅僅會殺死害蟲,也會對這些益蟲和天敵鳥類帶來很大的影響,更會讓整個生態圈受到破壞,這對于園藝栽培產品的生長是很不利的。

    2.3選取優良品種進行種植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園藝栽培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以雜交技術、生物誘導技術、遺傳技術進行品種改良,這樣將能夠帶來更好的育種原始材料。再利用基因剪切技術對品種的基因進行點綴,以此來增強品種的抗性。另外還可以向國外引進優良品種進行移植和嫁接,以此來提高植物的綜合性抗病害能力。

    3.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3.1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一般侵染植物的葉片和其他幼嫩部分,會使得葉片出現卷曲和黃化,從而造成葉片脫落。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要保持環境潔凈,對病花病葉要及時去除;加強水肥管理,保持適宜的濕度;在上述基礎上進行藥物防治,防止致病真菌在植株間傳播。

    3.2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會使得植物的莖、葉、花出現腐爛,長出灰色霉狀物,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控制植物生長環境的濕度;對病花、病葉要及時處理并燒毀;用50%可濕性托布津粉劑800倍至1000倍稀釋液噴霧或澆灌7天至10天噴霧一次,預防1次至2次。

    3.3根腐病的防治

    顧名思義,根腐病會讓植物的根出現腐爛,同時病變還會進一步擴散,最后讓整個植物死亡。其主要防治方法是:保持基質良好的排水環境,對介質和栽培環境進行消毒;惡霜靈和代森錳鋅600倍至800倍液噴霧,1000倍液灌根,7天至10天定期用藥[4]。

    4.結語

    在農業園藝栽培中病蟲害的防治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綜合防治方法才能讓園藝栽培作物得到更妥善的保護,這樣才能夠構建出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的生態圈。另外在使用藥劑手段進行防治的時候,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同時改進藥物的使用方法,利用一些天然的植物分泌素來作為防范手段,這樣將使得天敵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以此來提高防治的效果。 [科]

    【參考文獻】

    [1]設施園藝病蟲害遠程診斷和早期預警系統構建與應用[J].植物保護,2011(01):112-113.

    [2]陳學英.設施園藝害蟲可持續控制措施[J].中國森林病蟲,2012(06):122-123.

    第3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關鍵詞:生物防治技術;農業;病蟲害防治;策略

    在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時,主要是通過運用植物性農藥與天敵昆蟲的防治等生物方法來防治病蟲害,充分利用有益生物與植物的抗性基因相互配合,符合生態保護的原則。農作物具有較好的綠色性,生物防治技術作為現代農業生產中較為科學的治理方式,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1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1.1利用天敵精準防治害蟲

    在利用天敵防治害蟲過程中,需要根據害蟲不同生長階段存在的不同天敵,大量引進和繁殖害蟲天敵,實現對害蟲的自然控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準確掌握天敵的最適防治時期和有效防治種群量,這樣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進一步降低防治成本,實現天敵防治害蟲方法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1.2利用殺蟲活性植物

    作物抗蟲性是其自身具備的一種可遺傳的生物學特性,通過利用殺蟲活性植物進行病蟲害防治,使害蟲無法在寄主作物體內進行棲息、產卵、取食和正常發育,也可利用害蟲嗜食有毒植物來對害蟲進行誘殺。目前在生物技術支持下,可以將殺蟲活性植物的基因導入多種作物中,培育出轉基因抗蟲品種,以此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1.3利用微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具體可以采用人工方法來培養病原微生物,并制成微生物農藥制劑,將其在田間噴施,能夠防范害蟲。目前研制的多種防治害蟲的生物制劑在田間試驗獲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部分制劑能夠在田間自然繁殖,起到長期保持防治效果的目的[1]。

    1.4特異性昆蟲控制劑的利用

    具體利用昆蟲性引誘劑或是昆蟲生長調節劑來進行害蟲防治,但此方法只能防治害蟲種群的特殊群體,無法達到全面防治,還需與化學防治方法相結合。

    1.5微孢子蟲的利用

    微孢子蟲作為一種單細胞原生動物,其能夠感染所有動物,利用微孢子的特性使其在害蟲種群中傳播,從而達到防治害蟲為害的效果。利用微孢子蟲進行害蟲防治,具有持續、低耗、環保等優點,不會對環境帶來污染,而且人畜無毒。

    2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策略

    2.1運用生態微系統防治病蟲害

    農業害蟲種類較多,且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存在差異性,因此在現代農業種植過程中,需要針對農作物種植方式進行合理改變,摒棄傳統的種植方式,通過合理布局,基于品種之間的內在聯系來采取有效的種植措施,提高農業病蟲害防治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合理提高植被覆蓋面積,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生態系統病蟲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且通過引入多種微生態系統,進一步增強抗蟲害水平[2]。針對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種植間距進行有效調整,增強農田抗蟲害的能力,避免病蟲害傳播,通過合理布局來改善農田生態系統。另外,還要科學對農作物進行組合種植,能夠對病蟲害的產生和傳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土地利用率。

    2.2多品種混種或間套種植

    采用農作物多品種混種、間作和套作的種植方式,可以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防止農作物病蟲害,保證農業生態的穩定性。具體制定農作物混種、間作和套作的技術指標,宜在同一田塊上分行或是分帶種植2種以上農作物,且為了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前季農作物生長后期的株行間中播種后季農作物,可以實現生態空間的集約利用。另外,還要考慮到不同農作物存在的主要蟲害、昆蟲、寄生蟲和天敵制約病蟲害繁育的因素,科學把控農作物生長,促進低層農作物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生態的穩定性,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3]。

    2.3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防治病蟲害

    該項目是目前較為新型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具體可以通過運用農業生物遺傳技術,將能夠殺死病蟲的基因移入到農作物原生質體內,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也可以利用雜草生物防治技術,其是利用植物病原菌來對農業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具體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防治病蟲害過程中,可以通過微生物、生物遺傳、移入抗病基因等方法來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使用,有效維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平衡性。

    2.4綜合運用生物防治技術優化生態體系

    在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針對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全方面和多角度進行考量,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過程中,針對害蟲、環境和溫度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考慮,還需要考慮到農產品生存條件,從而綜合運用各種生物防治技術,實現對生態系統的優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全面調查農作物病蟲害產生的原因,以此為依據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宜選擇適宜的土壤種植農作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方式來改善土質問題。具體還應根據不同區域來選擇適宜的農作物進行種植,以此來實現農田生態系統平衡。

    第4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關鍵詞: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原則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近幾年來,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極大推動了農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但是在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病蟲害防治是當前面臨最為嚴重的問題,這就需要農業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1加強生態平衡的創建,開展多樣化種植

    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主要是指在模擬自然生態體系的情況下,種植的作物更加多樣化,傳統種植單一作物容易形成統一的生態和資源條件,而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特別容易引起病蟲危害。由于病蟲種類少以及單一的生存環境,就導致益蟲不能夠很好的繁殖和生長,對病蟲無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種植要趨向于多樣化,引入更多品種,豐富農業資源,構建一個均衡的生態環境,從而有效的控制害蟲對農作物的侵害。多樣性種植又分為時間多樣性和空間多樣性:時間多樣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種植時間以及準確的計算作物的收獲時間等;空間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間的多樣性、種植品種以及土壤的多樣性。通過構建生態多樣性,可以為益蟲的繁殖和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病蟲害防治。

    2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

    在選擇種子時,要選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種,并在選取之后及時的進行種子處理,在播種前讓種子能夠得到充足的晾曬,之后放在溫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帶有病蟲的種子。另外,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相應調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種時間要盡可能的避開病蟲高發期,最好在蟲害和益蟲同步生長時,或是在不適合病蟲生長時進行播種。并在播種后及時做好蟲害藥物的播撒,有效消滅病蟲的根源。做好對田園的衛生等管理工作,保證種植環境的清潔和衛生。

    3對農業蟲害進行綜合治理

    為了我國農作物種植能夠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蟲害進行科學有效的綜合治理。在實際的治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等綜合因素,切實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夠均衡發展。在防治蟲害之前,通過計算機準確的計算出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最大限度值,當監測系統發現蟲害已經超過了預定值就會自動預警,以便于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蟲害發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較小,就可以通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對蟲害進行防治,從而節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病蟲進行防治,對于化學農藥要避免施用過多,盡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有效的防治蟲害。除此之外,從事農業的相關部門要積極的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例如種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種選擇等,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

    我國長期以來主要是運用化學方法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通過大量施用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將害蟲滅殺,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學農藥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較多,如果人們食用了含有殘留農藥的農作物,身體健康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會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也會對環境、河水等生態系統造成比較大的危害,在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同時,也完全背離了可持續發展的準則。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例如在種植有機農作物的區域,養殖雞、鴨等以蟲子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蟲害。利用昆蟲的趨光性,通過在燈光周圍布網對昆蟲進行捕殺,或者通過在農作物的周圍用紗網給昆蟲設置障礙等方式對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強對種植人員的指導

    在我國有機農業種植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農業技術人員相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工作中,農業技術人員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間、深入群眾以及深入研究三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與農民進行交流,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歸納整理出農業病蟲害防治方面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采取講座、發放傳單以及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對科學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農業部門要組織科技人員對種植人員進行定期開展多層次的培訓,有針對性的對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指導,讓他們能夠真正的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合理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6結語

    病蟲害防治是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對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的原則和方法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艷兵.淺談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的核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9,(14).

    [2] 李曉銘,霍鳳團.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與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J].農家科技,2011,(04).

    第5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傳統的育種防蟲害技術不僅盲目性較大,而且由于農作物隔代遺傳的影響,導致其篩除的頻率較低,因而培養出的優良性狀很難在后代中順利的保持下去。而轉基因技術則是對于特定基因的定向轉移,目的性較強。與傳統的育種方法相比,突變的概率大大增強,并且這種技術打破了原有的種族界限,其優良特性可以很好的保持下來,并在后代中得到持續的表達。

    二、轉基因技術對于病蟲防害的促進作用

    根據以上所述,轉基因技術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技術也取得不少的成果,比如農作物中常見的抗蟲、抗病毒、抗真菌等特性,這些特性對于保持農作物較為優良的品質無不立下了汗馬功勞,下面就對于轉基因技術在促進這些病蟲防害中的作用進行闡述。

    1、抗蟲特性

    轉基因技術發展到現階段,取得最好的成果就是為農作物的病蟲防害中培養出了抗蟲基因。抗蟲基因的過程就是根據細菌、植物或者昆蟲體內發現的抗蟲基因,將其獲取并導入到農作物的體內,使得培養出的農作物也具有相應的基因,從而能夠表現出抗蟲的特性。這種技術最早起源于得到科學家對于蘇云金芽孢桿菌的發現,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使得植物被昆蟲食用后,在消化道內由細菌產生的毒素與昆蟲自身腸道上的特異性蛋白相結合,從而導致細胞由于滲透平衡被破壞而破裂,其幼蟲也由于母體的停止取食而死亡。這是最初轉基因技術對于農作物抗蟲特性的最大貢獻。該項技術發展到后來,也逐漸延伸到像煙草、轉基因棉花或者水稻等農作物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2、抗病毒特性

    在防治害蟲的同時,轉基因技術也為農作物的生產帶來了看病毒特性。舉例來說,在以往煙草花葉病毒能夠感染煙草等植物,從而使得后者的產量和性質降到最低。而通過觀察感染后的煙草葉子可以發現,受到感染的煙草葉會在染病之后自覺的產生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將產生這種抵抗性的基因引入到煙草的細胞中,并使得煙草能夠產生此種抗病毒的外殼蛋白,進而對于該種類別的病毒表現出一定的抗性。轉基因帶來的抗病毒特性不僅于此,馬鈴薯卷葉病毒也是抗病毒的一個特性。每年因為該病毒而使得全世界的馬鈴薯減產達到200萬噸以上。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之下,人們首次建立了用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互補 DNA 核酸分子探針測轉外殼蛋白基因植株中的卷葉病毒的新技術。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同時該領域對于轉基因馬鈴薯的抗性機理也在做進一步的深究和優化。

    3、抗真菌特性

    轉基因技術也在培養農作物抵抗外界真菌的侵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幾丁質是真菌細胞壁的組分之一。幾丁質酶可破壞幾丁質。美國科學家已從靈桿菌中分離出幾丁質酶基因并導入煙草中。大田試驗結果表明,這種轉基因煙草抗真菌感染與施用殺真菌劑同樣有效,而且收成更好。目前,已將幾丁質酶基因導入番茄、馬鈴薯、萵苣和甜菜,并正在進行大田試驗。這一技術將對蔬菜和果實類植物抗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4、抗細菌特性

    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不僅受到害蟲、病毒和真菌的干擾,其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細菌的威脅。轉基因技術自研究以來,就將抗細菌特性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目前國外已經將抗菌肽基因轉入到煙草和土豆中。在比如Jaynes將天蠶素B基因導入到煙草中,并培養出相應的抗細菌的品種。據研究的資料顯示,目前農作物中抗菌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較為出名了除了上述所說,還有Wang等將來自抗病品種的抗白葉枯病基因Xa21導入感病品種中,獲得了高抗白葉枯病菌的轉基因植物。將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果膠酸酯裂解酶編碼基因轉入馬鈴薯,轉基因馬鈴薯在受到病原物侵染時,植物組織受傷,釋放果膠酸酯裂解酶,該酶分解植物細胞壁,釋放一種寡糖激發子,對軟腐病的抗性大大提高;將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編碼AHL合成酶的expI基因導人煙草,表達expI的轉基因煙草對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侵染的抗性提高。

    三、結語

    第6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韭菜以其味道鮮美成為大眾餐桌上常見蔬菜。但是由于菜農不懂或不能掌握其病蟲害防治方法,隨意濫施化肥、亂用劇毒農藥,往往使韭菜的農藥殘留超標、商品性下降,嚴重危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食品安全。為了菜農能生產出食用安全的韭菜,特將韭菜在生長期間常見的蟲害:韭蛆和薊馬;病害:灰霉病和疫病等的無公害生產防治技術作簡要介紹,以便參考。

    1農業防治法

    1.1輪作倒茬

    韭菜和蔥蒜類蔬菜發生的病蟲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因此種植韭菜的菜田前茬不宜是蔥、蒜類蔬菜,否則地下害蟲特別是韭蛆發生嚴重,同時也容易使菌源累積,加重病害發生。通過倒茬、清理病株殘體、深翻等措施,改變田間生長環境,能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1.2合理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會引起偏氮徒長,從而降低抗病性。因此,在施肥上應該以腐熟的有機糞肥、餅肥或生物菌肥為主,補施化肥為輔。化肥首選氮、磷、鉀復合肥或蔬菜專用肥,并適量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增加商品性。值得注意的是,糞肥和餅肥必須經過充分腐熟才能殺死里面的蟲卵,否則,施入后反而會增加蟲害的發生并易引起肥害。

    1.3根際覆土

    韭菜不耐澇,因此要求韭菜地畦面平整,避免根際低洼積水。在每次收割后可以在韭菜畦面覆1~2mm的細沙土,既可阻止韭蛆成蟲在韭菜根際土縫中產卵,又可使韭菜“根白”高度每年增加0.5cm以上。

    1.4灌水滅蟲

    對韭蛆發生嚴重的田塊,露地韭菜在春、秋兩季韭蛆發生時連續澆水淹沒根系2~3d;拱棚韭菜分別在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進行冬灌和春灌。灌水量要淹沒壟背,可明顯減輕韭蛆的為害。灌水時若結合用藥,效果會更好。

    1.5覆膜防蟲

    韭菜割后,傷口發出的氣味最易引誘韭蛆成蟲產卵,因此在韭菜剛剛收割后立即在畦面上覆蓋塑料薄膜3~5d,待韭菜傷口愈合氣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可以減輕韭蛆的發生。

    2物理防治法

    (1)韭菜生長期用竹簽剔開韭菜根際土壤,形成干燥環境,可降低韭蛆成活率和成蟲羽化率,減輕危害。也可順壟條施或撒施草木灰225~300kg/hm2,或用鋪沙法,可以保持韭菜根際土表干燥,減輕韭蛆為害,同時對防止灰霉病和疫病的發生也有顯著效果。

    (2)糖醋酒藥液誘殺成蟲。按糖、醋、酒、水和90%敵百蟲晶體分別為:3∶3∶1∶10∶0.6的比例配成溶液,放置15~45盆/hm2,并隨時添加,保持一定量的藥液,可以有效誘殺韭蛆成蟲。

    (3)浸種滅菌。韭菜播種前將種子放入50~60℃的溫開水中浸泡15min,或采用包衣種子進行播種,可有效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減少病害的發生。

    3化學防治法

    在韭菜上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的有機磷農藥進行拌種、噴霧和灌根。

    3.1韭蛆的防治

    (1)措施。敵百蟲。在成蟲盛發期,順壟撒施2.5%的敵百蟲粉劑,30~37.5kg/hm2或在上午9~11時噴灑4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結合覆土,把沙土中拌入敵百蟲粉,制成毒土撒施。

    (2)灌根。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進行藥劑灌根防治,以下方法任選其一:用48%的樂斯本(毒死蜱)乳油7.5L/hm2,或1.1%的苦參堿粉劑30kg/hm2,或40%的辛硫磷乳油+48%樂斯本(1∶1)12L/hm2,或20%吡•辛乳油(韭保凈)15L/hm2,稀釋成100倍液,去掉噴霧器噴頭,對準韭菜根部灌藥,然后澆水。中國-3.2薊馬的防治

    在幼蟲發生盛期,噴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吡蟲啉4000倍液,或3%啶蟲脒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等菊酯類農藥1500~2500倍液。

    3.3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被害后產生白點、干尖或濕腐。白點型和干尖型發病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生成白色或淺灰褐色小斑點,由葉尖向下發展,病斑擴大后呈橢圓形或梭形,互相匯合成斑塊,致半葉或全葉枯焦。濕腐型發生在田間濕度大時,葉上不產生白點,枯葉表面密生灰綠色絨毛狀霉,伴有霉味。

    該病的防治在陰雨較多時可用6.5%的萬霉靈粉塵劑,

    15kg/hm2,7d噴1次。晴天時用40%的施佳樂懸浮劑1200倍液,或65%的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的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7d噴1次,連噴2~3次。

    3.4疫病防治

    第7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西疇縣屬亞熱帶低緯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明顯,干雨季節也十分明顯,全縣有一所具法人資格的植保植檢站,但是由于該站各方面建設還不夠齊全,原有工作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目前的植物檢疫工作,外來有害生物和檢疫性有害生物將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威脅。

    1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新情況

    由于經營、生產形式的諸多改變,植物檢疫產品由種苗木、種子、繁殖材料擴大到糧食、水果、蔬菜、中藥材等,加大了檢疫的任務,隨著外來物種引入的增加,植物檢疫防疫工作的難度也相應加大。因此,對有害生物的控制、撲滅和防范有害生物的傳播,已成為植物檢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2 西疇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狀

    目前,西疇縣植保植檢站在防治檢驗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隨著私人經營和種子經營單位的增加,各種貨物托運之處,都是私人承包經營,他們在受理貨物時基本不履行相關手續。另一方面,檢疫工作還存在盲點,一些本文由收集整理地方已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但本應實施檢疫的糧食、中藥材、飼料、蔬菜、瓜果等產品的經銷基本都沒有辦理植物檢疫手續。因此,造成農作物種子和產品的流通檢疫方面的嚴重不足。公路、郵政等運輸部門的配合對植物檢疫工作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隨著交通運輸單位的不斷發展,一些人的個人利益意識遠遠大于整體利益意識,使檢疫意識越來越淡化,增加了病蟲害進入的機會,使得在調運把關方面出現很大的漏洞。此外,有關方面的機制存在很多的不足,表現在政策處理上的標準不一致,給檢疫業務的開展帶來許多的問題;有關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方面的技術人才匱乏,不利于有關工作的開展,檢疫員業務水平不能跟上形勢的需要。面對檢疫嚴峻任務和新形勢,基層植物檢疫員缺乏一些有關的檢疫信息和業務培訓,使檢疫員的業務和執法水平都難以提高[1]。

    3 西疇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對策

    3.1 建設檢疫隊伍

    植物檢疫的業務性非常強,專職檢疫員應當具有相當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執法水平,能夠在工作中起到引領作用,而目前西疇縣植保植檢站人才匱乏。首先,應通過相關措施留住現有的技術人才。其次,要以提高專職檢疫員的業務水平為重,爭取通過各種途徑及時讓基層的檢疫人員掌握有關的信息和知識。檢驗檢疫的工作相當繁重,各基層檢驗檢疫部門應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以和諧機關為目標,不斷提高植檢隊伍的凝聚力、親和力、戰斗力,保證檢驗檢疫工作持續開展,以提高檢疫人員技術水平,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3.2 完善植物檢疫機構設施

    目前,該縣植保植檢站檢疫機構設施還很落后,一些工作難以順利開展,應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安排資金完善,以為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還應建立起防范監管的機制,加強檢疫檢查和監管工作,加強各部門的工作聯系,以建立獨立的執法主體,達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3.3 全面進行檢疫

    檢疫在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中不可缺少,只有將病蟲害抵制在萌發的狀態,才能進行有效防治。應全面加強檢疫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檢驗檢疫隊伍。首先,應從產地檢疫入手,對產地進行嚴格有效的檢測;其次,要加強調運檢疫,不能讓任何病蟲害引入和擴散;當新的情況出現時,要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有關措施[2-3]。

    3.4 4個“加強”

    當前植物疫情傳入較為頻繁,危害加重,防控壓力不斷加大,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強領導,建立起專門有關植物疫情的防控指揮部門,不斷落實防控的責任制,發動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發動廣大農民群眾一起參與,依靠科技,以使各項植物檢疫防疫措施落實,有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擴散,加強有關疫情的監測,以便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同時加強內部管理工作,單位內部要制訂并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以確保每項檢疫工作正常進行。還應加強有關的宣傳和培訓,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同時也能對農民群眾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從而引導農民主動配合和自覺參與到防控行動中來,為植物的疫情防控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4]。

    3.5 提高認識

    第8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關鍵詞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承包防治;建議;江蘇盱眙;黃花塘鎮

    中圖分類號 S435;F3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210-02

    盱眙縣黃花塘鎮農技站在該鎮楊莊村29.33 hm2統防統治試點取得成功基礎上,創辦農作物病蟲專業化承包防治合作社。現將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 服務模式

    2008年11月黃花塘鎮農民創辦了黃花塘鎮燈塔稻麥病蟲防治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村組干部、專業植保機手和種田大戶為主體會員,起初入社會員只有95人,理事長由農技站技術人員擔任,以保證技術應用到位和統防統治工作的順利實施。服務模式上采取“包辦”和“幫辦”2種形式。對勞動力、農藥機械嚴重缺乏的組戶實行病蟲情調查、藥效試驗、防治配方擬定、組織集中防治和藥效調查等全責由合作社操辦的“包辦式”服務;對有勞動力、農藥機械不缺,但缺乏技術的農戶,在病蟲調查及藥效試驗基礎上提供防治時間、藥劑配方和防治用藥,由農戶自行施藥的“幫辦式”服務,以提高植保專業化防治工作的組織化程度[1-2]。同時,為滿足農戶對機插秧、拋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需求,2010年3月,又成立了黃花塘鎮鐵軍稻麥高產栽培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統一供種、統一供秧、統一測土配方供肥和統一栽培技術指導的全程服務。2011年全鎮300 hm2機插秧全部由該專業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服務,并且全部實施了統防統治。

    2 服務現狀與規模效益

    2.1 服務現狀

    合作社設在楊莊村村部,由鎮農技站牽頭,以村組干部、專業植保機手和種田大戶為主體會員組建。目前,入社會員已由起初的95人發展到2011年初的1 366人,擁有插秧機3臺、背負式彌霧機100臺、手推式大型噴霧機3臺、手推式彌霧機1臺、病蟲測報燈1盞、統防統治農藥補貼1 600公頃次;擁有固定資產12.09萬元,流動資金15.66萬元,2年實現利潤20萬元以上,入社社員通過節本增收及股金分紅人均352元,植保機手人均年工資收入實現2 780元。

    2009年黃花塘鎮燈塔稻麥病蟲防治專業合作社在5個村6個村民組組建了2個機防服務隊,實行統防統治“包辦式”服務,總包辦服務面積108.67 hm2,同時還接受了13個村36個村民組的植保統防統治“幫辦”申請,幫辦式服務面積達1 240 hm2。全鎮包辦式和幫辦式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達到1 348.67 hm2。秋收時節,鎮農技站還組織村組干部和種田大戶進行觀摩對比,以吸納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組織,共同享受專業化承包防治帶來的實惠和便捷服務,有力促進和推動全程承包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開展。

    2010年,各村組大多數農戶要求加入合作社,鎮農技站對相關村組逐一召開會議,落實專業化服務面積。經統計,楊莊村、棗園村和新街居委會等3個村60個村民組共928.87 hm2稻麥面積申請了“包辦式”專業化承包防治服務;張庵村、瓦屋村、綠化村等13個村80個村民組2 176.93 hm2申請了“幫辦式”專業化防治服務。至此,2010年全鎮“包辦式”和“幫辦式”專業化承包防治總面積達3 105.8 hm2,占全鎮稻麥種植面積5 009.4 hm2的62%。

    2011年以來,在2010年的基礎上又新增了450.87 hm2,使得全鎮植保專業化承包防治總面積達到3 556.67 hm2,占全鎮種植總面積的71%,呈逐年遞增的良好態勢。

    2.2 規模效益

    2009年專業化防治區小麥穗期病蟲綜合防治用藥1次,農藥成本90元/hm2;水稻秧田期統一用藥3次,折合大田農藥成本22.5元/hm2;大田期統一用藥2次,農藥成本405元/hm2。統防統治服務區農戶在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育秧時間、統一移栽規格、統一施肥標準等栽培措施基礎上,“包辦區”由合作社統一組織植保服務隊實施,“幫辦區”由合作社統一通知農戶分戶實施。由于狠治了秧田病蟲,使得服務區水稻大田無重大病蟲的發生危害。而未經合作社專業化防治的農戶少的用1次藥,多則用了2~3次藥。而且專業化防治服務區農戶防治效果比農戶自行防治提高10%以上,挽回產量損失450 kg/hm2,減少用藥2~3次,節省農藥成本675元/hm2左右,實現了專業化防治比農戶自行防治節本增收1 500元/hm2以上的良好效益,得到了受益農戶的一致好評和廣泛贊譽。2010年“包辦式”防治區水稻收取病蟲害承包防治費1 275元/hm2(含機手工資),“幫辦式”防治區水稻實收防治費1 432.5元/hm2左右(含機手工資),農戶自行防治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成本1 929元/hm2(含折算的人工費)。承包防治區比農戶自行防治少用藥2~3次,節省用藥工本522~672元/hm2,且防治效果提高10%~15%,加上栽培管理技術指導到位,水稻產量較農戶自行防治的田塊高900 kg/hm2。

    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實施小麥穗期病蟲防治4 454.47 hm2,水稻病蟲綜合防治8 897.33 hm2,統防統治農藥銷售收入1 734 672元,實現利潤逾20萬元。此外,還獲贈背負式彌霧機、手推式彌霧機、病蟲測報燈、統防統治農藥補貼等,折合人民幣10.4萬元。

    3 做法與經驗

    3.1 選擇適當的服務方式

    以全程承包防治為手段,帶動統防統治全面開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主要采取2種服務方式:一是全程承包的“包辦式”防治,在水稻、小麥種栽之前與農戶簽訂合同,按面積一次性收取農藥、機工費用,整季作物病蟲害防治由合作社全責“包辦”,保證防治效果;二是全程承包的“幫辦式”防治,在水稻、小麥種栽之前與農戶簽訂“幫辦式”協議,按次收費(收費按實際用藥、用工的市場價收取,防治1次病蟲收1次費用),整季作物的每次病蟲防治需按合作社要求統一防治,施藥可以由合作社機防隊噴施,也可以由農戶自行噴施[3-4]。合作社確保整季作物病蟲害最終防治效果(保產或增產效果)不低于周邊自行買藥防治的農戶田塊,但整季作物的累計用藥、用工總成本低于其他農戶10%以上。

    3.2 市場化運作,規范化服務

    專業化承包防治堅持簽好2份合同:一是及時與農戶簽訂服務協議,利用冬春農閑季節,由鎮農技站牽頭,村組干部協助,根據自愿的原則與農戶簽訂服務協議,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嚴格按照合同約定開展服務;二是與機防隊或機手簽訂協議,制定施藥規范,明確噴藥質量及責任[5]。

    3.3 以點促面,典型引路

    合作社創辦之初,專業化統防統治試點面積僅29.33 hm2。2009年,承包防治“包辦式”服務面積108.67 hm2,“幫辦式”服務面積1 240 hm2,專業化承包防治總面積1 348.67 hm2;由于專業化防治節本增收效果顯著,推動了專業化承包防治工作迅速躍上新臺階,2010年“包辦式”服務面積達到928.87 hm2,“幫辦式”服務面積達2 176.93 hm2,總面積達3 105.8 hm2;2011年以來,全程承包防治的專業化面積已經達到3 556.67 hm2。從2008年試點時不足全鎮稻麥種植面積的1%,發展到2009年的27%,2010年已增長到62%,2011年已高達71%,真正起到了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作用。

    3.4 統一部署,精心落實

    病蟲專業化承包防治服務由鎮農技站統一部署,各組農戶討論自愿參與。鎮農技站挑選事業心強、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各區的防治調度、日常管理、信息收集、傳遞和技術指導工作[6]。各“包辦式” 和“幫辦式”服務區努力做到“五有”:有組織(村級聯系人、機防隊員、病蟲監測人員)、有章程(如何收費、如何組織實施)、有場所(培訓、辦公、倉儲)、有依托(市縣植保站、鎮農技站)、有效益(入社社員防治成本降低、機手收入有保障、服務依托單位有物技服務收入、村組聯系人有工資報酬)。

    3.5 技術宣傳與技術服務

    鎮農技站具體負責技術宣傳與技術培訓。一是機動噴霧器使用與保養技術培訓;二是重大病蟲防治前對機手和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發放明白紙,并提供技術服務電話等。2009年小麥赤霉病防治和水稻育秧技術培訓16場,培訓機手和農戶逾800人次;2010年培訓23場1 260人次;2011年截至目前已培訓15場,受訓人數已達1 000多人次。

    3.6 技術服務和物資保障

    為準確有效的開展技術服務,合作社訂閱了《現代農業科技》《植物保護》《農業科技通訊》《農家致富》《江蘇農業科技報》《品牌農資》等10多種農業報刊雜志,并成立了盱眙縣病蟲測報站黃花塘測報分站。在統一測報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力推廣應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推薦公布的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采取“統一防治適期、統一用藥品種、統一施藥器械、統一防治方法、統一技術指導”的“五統一”措施,切實做好病蟲專業化承包防治工作。3.7 積極爭取項目支持

    為促進工作的開展,減少服務風險,合作社還積極爭取農業項目的扶持。自成立以來,先后爭取了“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區”、“水稻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優質稻米工程”、“水稻機插秧”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從物質上、技術上給予了植保專業化承包防治工作很大的推動與支持力量。

    3.8 接受農技植保部門的技術指導

    植保專業化承包防治工作,尤其是“包辦式”服務,技術性高,責任風險大,易與農戶發生防效爭議。因此,得到植保部門的技術支持至關重要,每一期防治方案和藥劑種類確定均要經過市縣植保專家的嚴格把關。由于他們工作扎實有效,農戶增收增產顯著,2010年秋收后有2個村民組農戶自發籌錢置辦酒席,邀請縣植保站、鎮農技站及合作社負責人到農戶家做客答謝。

    4 發展建議

    4.1 開展綜合服務,提高綜合效益

    植保專業化防治工作單一、季節性強,從業時間短。為了保證隊伍穩定,必須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及機手的收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積極拓展業務范圍,逐步將專業化防治,種肥、藥代購代銷,糧食購銷,機耕、機種、機收、機插結合起來,將機手培養成收割機手、播種機手、插秧機手、彌霧機手,同時成為種肥藥等農資配送員,讓他們全年有活干,提高綜合收益。

    4.2 增加機械數量,提高服務能力

    黃花塘農技站現有農業院校畢業生6人,其中農藝師4人,研究生1人,技術力量過硬,完全有能力把全鎮植保專業化防治工作做好。2011年還要增加大型植保施藥機械10~15臺,并整合社會現有的插秧機、收割機加入到合作社,計劃到2012年對全鎮5 000 hm2稻麥病蟲全面實行專業化承包防治,以期實現病蟲專業化承包防治面積達到100%的目標。

    4.3 強化植保專業化合作社管理,確保統防統治效果

    植保專業化合作社成員組成應以村組干部、農技人員、植保機手和種田大戶為主體,零散小戶只能作為服務對象,合作社服務時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否則統防統治服務面積難以迅速擴大。農技人員是推行植保專業化工作的主體,隨著服務規模的日益擴大,工作負擔將越來越重。對農技人員實行全額發放國標省級工資,合作社可根據服務面積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潤用于發放工資補貼和獎金。同時應切實保證其有效工作時間,以服務統防統治大局。為保證專業化統防統治的效果,維護合作社信譽,專業合作社所用農藥應由農技站或縣植保站統一調配供應,以保證貨真價實,杜絕假冒偽劣。對專業化服務規模較大的行政村,應設法配備村級專職農技人員,以協助鎮農技站搞好統防統治技術服務。

    4.4 政府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提高統防統治水平

    目前,統防統治“五有”保障尚欠實力,防治藥械嚴重不足,對諸多要求“包辦”服務的組戶無力承擔,機手待遇得不到切實保障,留人難,測報經費短缺,藥效試驗、信息傳遞、技術培訓、防效調查等工作尚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政府應加大對專業化服務工作的領導和政策資金支持,讓這項有利于糧食增產、節本增收,有利于農業新技術應用和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的惠農措施得以迅速展開。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對這項公益性事業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對器械裝備不足的村組予以機動噴霧器扶持,對"兩遷害蟲"集中防治給予藥劑扶持,以推動病蟲專業化承包防治工作上水平、上臺階、上檔次。

    5 參考文獻

    [1] 陳玲玲.長沙市: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會議召開[J].湖南農業科學:2011(6):61.

    [2] 謝巧艷,曾凡杜,張小蘭,等.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應用[J].作物研究,2011(3):253-255.

    [3] 劉超,楊明進,王琦,等.寧夏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發展現狀及思路[J].寧夏農林科技,2011(4):47-49.

    [4] 王兆勇.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培訓班在長沙舉辦[J].農藥市場信息,2011(14):42.

    第9篇:農業蟲害防治范文

    付建新安陽縣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農業病害蟲的防治環節尤為重要。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學農藥來抑制農業病蟲害的頻發,雖然具有快速、高效、使用靈活等優點,但是隨著化學藥劑的增加和盲目大量的施用,致使農業害蟲的抗藥性提高,施藥次數增多,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藥的效能降低,殺傷天敵,破壞生態平衡,使自然控制蟲害能力減弱;由此產生殘毒,污染環境,使多種鳥類、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此外,還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等。

    要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與危害,必須將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機結合起來,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來治理農業病蟲害。無論是從生態角度還是經濟角度,這都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一、農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農業病蟲害發生潛在危害性大,傳播廣泛,各種農作物由于來自不同的地區,各種材料可能帶來不同的病蟲害,一旦這些病蟲害在某地區發生為害后,就有可能傳播到其他不同地區、不同的作物上,給這些病蟲害傳播到大范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由于蟲害病害種類多樣,一般蟲害、病害發生多是多種害蟲、多種病原物共同侵染為害所致,癥狀復雜,給診斷和防治帶來了困難。

    二、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內容

    農業病蟲害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在病蟲害預測、診斷以及調查危害的實際情況、分析發生流行的條件和規律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通盤考慮,將植物檢疫、農業、物理、化學、生物等防治手段和措施加以優化組合和協調運用,探求一種綜合防治方法,充分把握農作物生長的生理時期和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期,經濟、有效地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昆蟲學家馬世駿這樣定義:“綜合防治是從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觀念出發,本著‘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和安全、有效、經濟、簡易的原則,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運用農業的、化學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態手段,把害蟲控制在不足為害的水平,以達到保證人畜健康和增加生產的目的”。

    農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包含著生態學、經濟學、環境與資源保護學等多個學科視角的理論思想。從生態學視角看,農業的高產穩產必須建立在植物與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司的協調基礎上,從而建立或保持最好的農業生態系統,不斷促進和培養環境資源。從經濟學視角看,要充分重視自然控制因素,有計劃、靈活地選用必要的防治措施,講求實效,降低生產成本,把害蟲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水平之下。從環境與資源保護學視角看,根據環境保護原則,科學地選擇和使用農藥,盡量減少農業生態系統以至整個生物圈的有害副作用,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注意問題

    農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是從農業生產的全局或農業生態系統的總體出發,創造抑制病害發生危害而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條件,因地制宜,優化協調各種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治理。

    因此,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充分利用自然天敵,可通過人工繁殖、引進、移植天敵等技術進行生物防治。第二,要加強栽培管理措施,做好田間及時排灌和清理工作,可提高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生物的侵染。第三,要把握最佳時期防治,同時強化預警和監測機制。第四,科學使用生物制劑,研發高效、低毒、低殘毒生物農藥。第五,合理運用轉基因技術,有效防控病蟲害的發生。

    四、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法律思考

    現行法律政策的缺失

    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涉及政策法律較多的就是植物檢疫防治。植物檢疫防治方法也稱為法規防治方法。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首部以動植物檢疫為主題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實施條例》,規定了檢疫職權問題、檢疫措施和法律責任等具體問題,還頒布了若干具體的辦法和名錄,出臺了與國內動植物檢疫直接相關的眾多規范性文件,其中最具約束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檢疫法》、《植物檢疫條例》,對疫情的預防、產品的檢疫和緊急防治等制度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然而與很多國家諸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相比,我國的立法起步晚且不完備,國外的動植物檢疫立法較早,在實踐操作中又附之配套法規、檢疫規程,這些都值得我國進行學習和借鑒。

    此外,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只要求“有關部門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和“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及植物生長激素。”沒有對污染防治的具體監管、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各項措施作出詳細規定,有待于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存在著法律效力不強、條例內容滯后等問題,呼吁《農藥法》的正式出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草莓视频成人app下载|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女性成人毛片a级|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看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1314成人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综合视频网| 欧美成人乱妇在线播放|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