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污水處理設計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CMFW-2連續微濾 膜污染 膜清洗 污水回用
Study on a Pilot-Scale of CMFW—2 Continuous Microfiltration Equipment on Wastewater Reuse
Abstract:Advanced treatment of second class urban sewage by CMFW—2 Continuous Microfiltration Equipment on wastewater reuse has been studied on a pilot-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equipment is feasible technically,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of the equipment is steady, and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excels the Water Quality Criteria of Urban Reclaimed Water in the 《Design Criterion for Wastewater Reuse》(the draft of wanting suggestions)(2001 year). And the membrane controlling and cleaning of the equipment is analyzed briefly.
Key words:CMFW—2 continuous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pollution; membrane cleaning;wastewater reuse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缺水問題尤為突出。據統計,全國669個城市中,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北方尤重于南方[1]。為此,在2001年初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別強調了搞好污水處理回用的重要性,因為實施城市污水資源化,可開辟新的淡水資源,對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膜處理技術作為高科技領域中一種新興的技術,在水處理領域中的應用正日趨廣泛。膜處理技術具有無相變、能耗低、設備簡單、占地少、便于連續操作、易自控等優點,但由于膜材料價格高、膜污染和膜清洗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從而限制了膜處理技術在水處理領域中的大規模應用。
本研究采用CMFW-2連續微濾裝置對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進行中水回用中試試驗,以期達到《污水回用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2001年)中的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該裝置采用國產膜組件,使膜材料價格大大降低,并與傳統的混凝、沉淀和粗濾技術相結合,以適應較大的水質變化,延緩膜污染周期,保證裝置的正常運行。研究中對該裝置的處理效率進行了考慮,對膜污染的控制與清洗進行了分析。
1. 試驗裝置與方法
1. 1工藝流程
本研究為現場中試,試驗工藝流程如圖1。
圖1 工藝流程圖
試驗用水取自北京北小河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北小河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出水經加藥后進入CMFW-2連續微濾裝置進行處理,處理水進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供給試驗小區回用。
1. 2試驗裝置
CMFW-2連續微濾裝置是武漢市思藍凈水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CMFW系列連續微濾設備。CMFW-2連續微濾裝置是由混凝沉淀罐、粗濾罐、微濾膜組件、壓縮空氣系統、組合式反沖洗系統、CIP化學清洗系統和PLC自控系統等所組成。二沉池出水投加混凝劑,經由管式混合器混合后進入混凝沉淀罐,混凝沉淀罐出水通過粗濾罐過濾,粗濾罐出水由離心泵壓入微濾膜組件過濾,從而得到達標出水。由于離心泵的壓力作用在微濾膜的內外側造成壓差,將待處理水中大于過濾精度的全部物質和小于過濾精度的部分物質分離出來,從而使待處理水得以凈化達標。
微濾膜組件采用武漢市思藍凈水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CMFW系列國產管式膜組件,其具有耐污染、高機械強度、高抗氧化能力的特點,是一種特別適用于污水回用的膜組件。
1. 3試驗方法
CMFW-2連續微濾試驗裝置設在北京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內。試驗的運行參數:運行壓力為0.10~0.15MPa,出水流量為120m3/d,反沖洗周期為20min,反沖洗歷時1min。
試驗用水采用二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水質如表1。
表1 北京北小河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出水水質
項 目
濃 度
項 目
濃 度
CODCr(mg/L)
63.2~186.0
總磷(mg/L)
3.57~7.42
濁度(NTU)
7.46~41.6
TDS(mg/L)
444~484
總氮(mg/L)
29.5~42.2
關鍵詞:設計環節 污水處理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esign preparation, design documentation, equipment design and selection, process design, detail desig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links, and links to the design offered specific proposal, thereby avoiding unnecessary design defects affecting the commission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design process; wastewater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排水量劇增,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被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所重視。如何在污水處理廠設計中更好地體現“技術可靠、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理念,確保建成后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更好地滿足城市污水收集、達標處理、經濟運行,已成為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管理的關鍵問題。本文旨在為國內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提供需要重視的問題以供參考。
1設計前期工作
1.1 資料收集
近20年,國內一些中、小型城市大多是首次新建污水處理廠,同時在城市排水監測方面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沒有積累系統完善的城市排水水質監測數據。這就需要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在工程設計前期重視城市排水水質監測數據等關聯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面收集城市規劃、排水體制、污水戶預處理設施設置、排水許可管理、環保執法管理、排水管網雨水收集以及居民排水習慣等方面的資料,確保所獲取的資料即能真實反映真實情況,又具有前瞻性、預見性,從而為下一步實施設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2實地考察
對于一座首次新建污水處理廠的城市而言,建設單位提供給設計單位的相關資料往往是為上項目而被動應對,系統性、可靠性勢必存在一定的問題。設計人員應深入實地調查發展規劃、產業布局、排水現狀、居民生活排水習慣以及受納水體等情況,并應承擔起城市排水綜合水質監測數據核實職責,不應將這方面任務一概交由建設單位去做而不對相關資料和數據的真實性進行審核。設計單位工作人員僅憑經驗簡單參照同等城市的相關數據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設計質量。在西部某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設計中,正因設計單位對該城市排水狀況未經過認真細致的實地考察,忽視了該地城區排水戶大多未設化糞池、隔油池等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設計采用排水水質仍沿用多年前的建設單位化驗室自測數據,主要污染物濃度指標參數簡單依據同等城市排水水質設計,而實際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指標不僅大大超出《污水排放綜合標準》(GB8978)、《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限值,而且嚴重超出工程設計指標,造成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后無法實現達標排放。
2設計文件編制
2.1 設計專篇設置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作為投資較大的重點建設項目,在項目立項審批和竣工驗收過程中,必須辦理工程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相關竣工專項驗收等審批手續。由于有些設計單位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設計文件中缺少這方面的內容,或涉及內容不能滿足安全預評價、環評等審批、驗收環節的需要,對立項審批、竣工驗收造成一定的影響。
2.2 設計概要(說明)提供
工廠設計不僅要為施工建設提供依據,同時要為運行管理提供依據。因部分運行管理單位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運行管理工作中經常會打電話詢問設計人員一些數據,給設計單位和運營管理單位雙方帶來諸多不便。為此,設計單位有必要向建設單位提供便利,利用技術優勢將相關構建筑物、設備的基本尺寸、性能等簡要信息資料編制成設計概要或設計說明書,以便于建設單位或運行管理單位查詢利用。
3設計設備選型
3.1污水提升泵的搭配
在日常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中,由于晝夜進水量差異很大,如開啟同樣的水泵往往會出現運行管理不經濟、不合理的情況。因此,工程設計應考慮大、小污水泵合理搭配運行,以便于更好地滿足運行工況、降低運行能耗。
3.2加氯設備選型
污水處理廠液氯加氯消毒設備設計要充分考慮必須有氯源保證。由于液氯屬于劇毒化學藥劑,控購審批手續嚴格、拉運審批手續繁瑣,在無氯源保障的情況下工程設計要謹慎選擇液氯直接投加設備。同時,隨著安全、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設計單位應予以考慮氯氣泄露吸收應急處置設備的配備,尤其是靠近居住區的污水處理廠更要加以重視。
3.3 污泥脫水設備選型
國內污水處理廠常用污泥脫水設備主要有帶式壓濾機、離心脫水機、板框壓濾機。由于部分帶式壓濾機和板框壓濾機運行過程中會出現更換濾布、濾板或濾帶走偏、處理效果不穩定、維修費力等狀況,一些運行單位在資金許可的條件下多考慮將污泥脫水設備更換為離心脫水機。從后期運行管理、避免設備投資浪費的角度出發,工程設計應審慎選用當前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脫水高效的污泥脫水設備。
4工藝設計選擇
在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方面,一些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往往鐘情于選擇流行時髦的新工藝,存在著“圖新求洋”心態。不論選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還是生物膜法處理工藝;不論是選擇典型的處理工藝,還是改良變形工藝,工藝設計選擇都應針對城市污水水質特性,緊密結合當地氣候、污水收集、受納水體環境、水資源利用、電力供應保障條件以及污水處理廠區周邊環境狀況、下游城市水體狀況等選擇,應遵循“因地制宜、技術可行、經濟合理、便于管理”的原則。經過長年的設計實踐、運行檢驗,目前一些污水處理工藝設計已趨于成熟,在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方面不應該簡單地“追風”,應堅持選擇的工藝不求最新,但求因地制宜;不求投資最省,但求經濟合理;不求花哨時髦,但求穩定高效;不求管理技術含量過高,但求能夠與運行管理技術水平相適應。同時,要通過準確研判把握國家環保政策變化趨勢,為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升級改造留有余地。
5工藝細部設計
由于一些設計人員具體接觸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工作少,在設計環節經常忽略了“以人為本”的細節。例如,在地下廊道設計方面未充分考慮通風防潮需求,不僅給運行管理埋下安全隱患,而且廊道內的潮濕氣體極易腐蝕設在其中的電器設備、自控模塊;廠區內部分設施空間狹窄,沒有預留足夠的維修作業空間;部分處理設施未設護欄、防滑地面、遮擋雨雪棚等防護設施;沉淀池等處理設施未設便于清除上浮污泥的設施等。因對這些細節考慮不周,給以后的運行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并埋下了安全隱患。
污水處理廠是城市文明形象的外在展示,是城市環保事業的“后花園”。污水處理運行人員長期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中,廠區美化、綠化、亮化等環境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相對一般的廠區設計方案而言,污水處理廠設計方案更應在環境景觀設計方面充分體現了園林式工廠的設計理念。
6結束語
污水處理廠作為城市具有防災減災、衛生防疫、污染防治與城鎮減排、資源化利用等四大基本功能的重要市政設施。工程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工程施工、達標排放、竣工驗收、運行管理等多個方面。設計人員應當嚴格按照國家現行相關設計規范,在具體設計中要始終堅持方便運行管理、高效節能降耗、改善廠區環境安全衛生條件的設計思路,從設計細節入手,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充分滿足污水處理達標排放與安全經濟運行的需求,確保充分發揮工程效益、提高設計品位。
參考文獻
[1]建標[2001]77號,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標準[S]
[2]建標148-2010,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標準[S]
[3]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S]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 工藝流程 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992.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198-1
1案例工程
A污水處理廠不同的污水處理項目,污水濃度和去除率情況為:CODcr進250mg/L、出水100mg/L、去除率60.0%;BODs進水150mg/L、出水30mg/L、去除率80.0%;SS進水150mg/L、出水70mg/L、去除率53.4%;T-N進水30mg/L、出水10mg/L、去除率66.7%;T-P進水4mg/L、出水0.5mg/L、去除率87.5%。以上的處理項目,規模達到了43萬m3/d,為進一步提高處理工藝的合理性,并節省基建費用和便于管理,我們有必要對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進行分析和選擇,形成污水處理的優化方案。其中污水處理工藝的基本要求為:
(1)實用性。基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程需要盡量減少占地,以及降低工程費用,譬如電耗,可通過設置合理的經濟指標,分析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從而確定合理的處理標準。
(2)先進性。要求污水處理能夠全面提高氮和磷等營養物質的去除效率,并有效保護水資源和再生利用污水,使得處理水質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3)易于管理。由于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復雜性,因此工程所選用的設備應該便于操作和維護,譬如自動化技術,并注重水質變化的適應性和處理出水的穩定性。
(4)二次污染少。由于在處理污水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淤泥,并產生泡沫和臭味,為避免新的污染源形成,處理工藝要盡量控制污泥產生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污水處理工藝的分析
A污水處理廠綜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二級處理CODcr、BODs、SS、T-N、T-P項目,去除率均能符合要求。污水處理廠已經建設了暖氣池,重點分析污水脫氮的方法和污水處磷的方法:
2.1污水脫氮的方法
污水脫氮非為生物脫氮和非生物脫氮兩種,前者將污水置于好氧的環境當中,借助硝化菌氧化污水的氨氮,將所形成的NaNO2和HNO3置于缺氧的環境中,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之下,HNO3就會還原成為分子氮并逸入空氣,實現污水的脫氮。后者進行離子交換、吹脫、加氮,需要結合曝氣池法,才能夠降低工程的成本。污水處理廠決定采用生物脫氮的方法,并開發了A/O法脫氮系統,該系統在曝氣池的前端設置厭氧區和缺氧區,并利用進水中的BOD作為碳源,有效氧化分解污水的有機物。A/O法脫氮系統的脫氮率與回流比R有關,具體如公式:脫氮率=R/(R+1),可見只要回流比R適當,就能夠滿足脫氮的需求。
2.2污水除磷的方法
案例工程待處理污水的含磷量為4mg/L,適合采用生物除磷的方法。這種方法采用A/O系統,將混合液置于系統前端的厭氧區,迫使聚磷菌受到抑制,從而釋放出來菌體內部的HNO3,借助釋放產生的能量,降解和溶解污水中的CH3OH、CH3COOH和其他葡萄糖類的有機物,并經過細胞合成和磷吸收,使得污水中有機物量迅速降解和溶解,形成高含磷的污泥,通過污泥的排除而去除磷。工程監測資料顯示,出水進入接觸池后,需要加投氮降低污水中磷的濃度。因此污水出磷除了以生物除磷為主,還需要以化學法輔助補充,以提高工程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由于污水濃縮池存在厭氧狀態,為避免含有大量磷直接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需要將FeO3投到除磷池,避免污泥濃縮脫水。
3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案例工程的處理工藝分析結果顯示,工程需要構建A/O法曝氣池或者氧化溝。其中構建A/O法曝氣池的目的是降解COD、BOD,以及除磷和脫氮。工程污水的濃度不高,為了保持曝氣池里面活性污泥量,并提高除磷的效果,不適合設置初沉池,以免減少了曝氣池的總容積和縮短水力停留時間。而氧氣溝屬于延時限氣池,保持氧氣溝的厭氧狀態,逐步降解污水里面的有機污染物,同時借助氧氣溝的水流推動曝氣充氧設備,以保持MLSS氧氣溝內的懸浮流動狀態和不間斷回流狀態,只要將回流比R值保持在20以上,就能夠提供除磷和脫氮的有利條件。污水處理工程的氧氣溝常見的有T型和O型兩種,前者是三溝交替模式的氧氣溝,在每條溝內都安裝單速和雙速轉刷的曝氣器,以及安裝治氧探頭,能夠滿足工程所有除磷、脫氮、有機物污染降解、無機物去除等要求。而后者在每條溝的安裝了溶解氧自動測定儀和自動控制設備,可以實現污水處理的自動控制和監測,但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可判斷T型氧氣溝與案例工程較為匹配。筆者認為,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的時候,應該根據原來水質的情況、出水要求和處置方法,以及綜合溫度、地質、電價等方面的因素,分析處理方法的優缺點,具體的判斷標準為:技術合理,能夠適應不同的水質,而且具有穩定的出水達標率,同時容易處理污泥;經濟節約,在耗電、造價、占地等方面費用少,而且方便操作設備;因地制宜,與當地環境容量相匹配,能夠與城市規劃良好銜接。根據這些判斷標準,我們可以判斷A/O法、氧氣溝法均適合案例工程的污水處理,但具體選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基本要求為實用性、先進性、易于管理、二次污染少,需要結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本文選擇的污水處理工藝為污水脫氮的方法和污水除磷的方法,顯示A/O法脫氮系統的脫氮率與回流比R有關,只要回流比R適當,就能夠滿足脫氮的需求,并注重水質變化的適應性和處理出水的穩定性,為避免新的污染源形成,處理工藝還要盡量控制污泥產生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參考文獻
[1]連長福.筒述污水處理工藝的優選與比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5):153.
[2]徐冉,遲成龍,陳書怡.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經濟綜合評價方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869-874.
關鍵詞:排水專項規劃;區域分散;重現期分區分級;雨水資源化利用;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城市污水排水系統是城市基礎設施系統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和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設施。排水系統的建設和實施,是創建良好環境、實現和諧社會、保障居民財產安全的必備條件[1]。城市排水系統規劃是一項專業性規劃,其包括城市污水排水系統專項規劃以及城市雨水排水系統專項規劃,它必須以上一層次規劃所確定的用地性質、用地范圍、城市規劃道路豎向為依據,對城市的排水系統進行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系統和全面的觀念為指導的城市排水規劃設計。
隨著城市排水工程建設的發展,新的觀念不斷涌現出來,因此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排水規劃時,對于城市排水系統規劃的若干問題,應積極探索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融入新的科學理念,以保證排水規劃真正實施并有效指導排水設施的建設。
本文以來賓市城市排水規劃為例,從規劃理念、原則、方法等方面對城市污水排水規劃設計方法進行研究和討論,提出了一些與來賓市相似的地區城市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建議。
二、城市排水規劃中污水管網收集處理方式的研究
目前我國許多大中型城市出現許多大型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最大的是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規模達100萬m3/d。此類污水處理收集系統一般建在大城市,基建投資以億元計,年運營費用以千萬元計。優點在于污水廠規模經營,效率高,污水廠運營成本低,處理出水水質有保證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缺點也逐步暴露出來,過度集中污水處理主要存在巨額管網投資,運營的高能耗,在水資源缺乏的低區對污水就近利用比較困難的問題。廣西為西部地區,城市化和城鎮化建設起步較晚但向外擴張迅速,至2011年底,廣西區已建設污水處理廠108座,污水處理規模達到336.5萬m3/d,縣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均建有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65%以上。
污水排水管網系統建設跟不上城市建設的步伐,部分城市河湖水系發育、地形起伏大,發展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面臨一系列技術經濟性問題。
在來賓市城市污水排水系統規劃中,考慮來賓市城市中流經的紅水河以及起伏的地形,若采用集中式污水處理的管網系統,其排水管網需大量建設提升泵站、過河排虹管,并加大管網開挖深度,管網建設投資及其運行成本會顯著提高,設施管理運行的技術經濟性較差,同時結合城市目前在建的桂中水城的水系景觀,城市中心綠地、濕地、湖泊等也需要大量景觀用水,采用集中式污水處理不利于城市遠期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因此城市排水規劃應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分散式污水處理廠,優化城市排水管網系統。規劃來賓市以紅水河為界自然的分成城東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和河南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如圖1所示。以自然河流為界,對城市污水進行分散收集處理,優化管網建設,降低投資及其運行成本,同時河南污水處理廠主要位于紅水河以南的工業集中區,污水深度處理后,在水資源不足時刻可考慮作為再生水資源。而河東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后可作為桂中水城的景觀水系的補充水源,實現污水資源化。
一些城市如梧州、南寧、桂林、柳州等地均存在類似的情況,污水收集系統受大中型河網、明顯地形起伏等影響,如南寧和桂林的城市中心綠地、濕地、湖泊等需要大量景觀用水,白色等巖溶發育地區旱季也大量需要水資源,采用適度分散的污水處理收集系統有利于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同時,很多污水采用BOT形式營建,這對污水適度分散處理提供了方便,污水適當分散處理是區域污水處理發展的方向。
三、城市排水規劃中雨水排水系統規劃重現期分區分級設置問題
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1年版)(GB50014-2006)中規定我國普通地區雨水排水重現期主要為1~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區或短期積水即能引起較嚴重后果的地區,應采用3年~5年,特別重要的地區可采用10年。由于雨水系統管渠規劃設計的重現期年限與投資造價上存在一個最經濟性和最實用性的協調,規劃中選擇的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過高,則將造成城市排水建設的投資的增大,選擇的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過低,容易引發城市內澇,輕則影響城市交通,重則對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造成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城市雨水系統規劃中,針對不同的地形情況,氣候特征,地塊徑流系數,區域滲透調蓄情況,積水影響以及城市內河水位調控等因素,應分區分級制定不同情況下城市的排水重現期,以達到經濟與安全并重的要求。
以來賓市為例,來賓市城市目前在建桂中水城的水系縱橫交錯穿梭于整個城區,規劃雨水排放系統與景觀水系、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相結合,原則上充分利用地形就近自流排放至受納水體;規劃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景觀水系、池塘和湖泊調節雨水徑流。市區內自然以及人造的水系比較發達,可以起到調洪蓄洪的作用,因此在城區雨水系統規劃中根據不同地塊蓄洪容納程度以及內澇頻率采用了分區分級的雨水管道重現期,其中地塊標高超過50~100年一遇洪水位,地勢較陡的區域,或是有可以起到調洪蓄洪作用景觀水體的區域地塊,重現期采用1年,雨水排水主管和短期內澇積水影響嚴重的地塊,采用重現期3年進行設計并校核排除地面積水的能力。
如美國、日本、法國及德國等國均在防止城鎮內澇的設施上投入較大,城鎮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一般采用5年~10年。美國各州都將排水干管的重現期設定為100年。日本1992年在首都東京興建了直徑10.6m,全長6.3km的巨型排水分洪工程,最大下水道的直徑是12m左右,排水分洪渠剖面如圖2所示。德國全境內的共有515,000km排水管道,同時德國的設計規范中要求道路混凝土路面磚必須有10%以上的空隙,使水能滲入地下。而我國首都北京的設計重現期一般采用1年~2年,2012年7月的特大暴雨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建議在我國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加大地下排水管道工程投入,采用更高的重現期進行設計,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關鍵詞:現代工業工業園區 給排水管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促進了我國生產型企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各地現代工業園區的建設。傳統工業園區對園內企業規劃不足、沒有良好的配套設施,只是政府劃歸的規定土地內修建道路、供排水管線、電路供應等。其中供排水管線的鋪設更是使用城市供排水管網或縣城供排水管網,嚴重制約了工業園區內企業的用水。也導致了許多企業在廠房建成后采用深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水,為日后的地表下沉埋下了隱患。
1.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設計重要性分析
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工業機械化生產進度,同時也加大了對水的需求。現代工業園區供排水能力的提高不僅僅關系到企業生產的進度及經濟效益,更關系到環境保護這一重要問題。現代工業園區供排水設計不僅僅要滿足企業生產需求,還要在很大程度上對企業排水進行管理,通過現代化集中式污水處理保障工業園區排水符合國家規定,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加強現代化工業園區供排水設計,避免企業由于供水不足而開采地下水,造成地表塌陷。同時避免企業將廢水直接排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強現代化工業園區供排水設計是保護環境、加快地方經濟發展重點。
2.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設計分析
2.1充分考察地形特點,根據地形進行設計
在進行現代工業園區供排水設計前,要充分考察工業園區地形特點,針對地形進行供排水設計。尤其是進行排水管網設計以及綜合污水處理廠的設置上,要根據工業園區的地勢高低進行設計,將綜合污水處理廠設置在地勢較低的一端,工業廢水通過排水管網排入廢水處理廠,這樣能夠很大程度上加大排水流速,保障工業園區的排水。在進行雨雪水排水管網設計時也要根據地勢進行,以此加大雨水排泄量,保障工業園區在雨季的排水。
2.2設置專用供水管網,保障工業園區用水
目前我國工業園區多采用與居民用水共用一個供水管網來進行工業供水,導致工業用水不能滿足需求,也影響了居民用水。而一些對用水需求較大的企業更是采用地下水來補充供水的不足,給地表塌陷埋下了隱患。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工業園區供水管網設計時要針對園區內企業規劃進行專用供水線路的設計與鋪設,采用工業用水與日常用水分開的方式滿足工業用水。在進行專用供水管網設計時,采用球墨鑄鐵管,形成環狀和枝狀管網。如從園區專用進水管線敷設一條輸水干管,管徑為500 mm。在園區內敷設主干管,管徑為300mm ~400mm的給水管,支路上敷設管徑為200~300mm的給水管。所有道路上每隔120米左右設置室外消防栓,給水管均敷設在道路的兩側對于專用的日常用水管線,也應采用相同材質的球墨鑄鐵管,但是管徑可以相對減小。管路鋪設統一規劃,便于日后的維護。
2.3現代工業園區排水管網設計
現代工業園區排水管網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工業污水排水管網、日常用水排水管網以及雨水排水管網。傳統工業園區中的工業污水多采用單一企業污水處理后進行排放,其指標僅僅要求達到污水排放標準即可,由于這樣的污水處理增加了企業的投資和占地,而且企業還需要專門的人才對污水處理過程進行管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現代工業園區將排水管網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工業污水使用專用排水管網,將企業的工業污水直接排入工業園區統一的污水處理廠,通過統一的污水處理是污水達到甚至超過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準,保護了工業園區以及下游環境。因此,現代工業園區排水管網要在規劃好的企業用地中鋪設一條專用工業污水排放管網,采用環狀管網鋪設方式將整個園區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對于企業的日常用水也采用專用管網進行排放,按照住宅小區排水設計規范要求以及對企業生活用水排放的估算確定管徑。許多建設單位在進行設計是對認為管徑越大越保險,不易堵塞,實際上,過大的管徑造成流速過低,而排水坡度較小,更易造成污物沉淀引起堵塞。為此設計人員在確定管徑時應進行精確計算,確保管道充滿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使流速大于規范中的最小設計流速,同時保證管道的最小排水坡度。
對于園區內的雨水排放管網,也要針對園區所在地域的季節情況以及雨量進行精確計算,確保管徑與流量的關系。避免由于雨水排放帶入的泥沙等因為流速過低導致管網堵塞。
3.排水管道工程設計
3.1排水體制的選擇
排水工程設計應以批準的當地城鎮(地區)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總體規劃為主要依據。排水體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選擇,應更根據城鎮和工業企業規劃、當地降雨情況和排放標準、原有排水設施、污水處理和利用情況、地形和水體等條件,綜合考慮確定。新建地區的排水系統宜采用分流制。
3.2排水量確定
現就分流制體制的排水量確定進行分析。
(1) 污水設計總流量Q(L/s)
Q=Q1+Q2+Q3
其中:1 Q1為居住區生活污水設計流量(L/s)。按下式計
Q1=n×N×Kz / (24×3600)
n----污水定額(L/(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可按當地用水定額的80%~90%采用。
N ----設計人口數
Kz----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有關規定計取或按實際數據采用。
2 Q2為工業企業內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L/s)。應與國家現行的《室外給水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協調。
3 Q3為工業企業的工業廢水量(L/s)。工業廢水量級及其總變化系數應根據工藝特點確定,并與國家現行的工業用水量有關規定協調。
(2) 雨水設計流量Q(L/s)
按下式計算:
Q=F×q×ψ
其中:1 F為匯水面積(ha)
其劃分應結合地形坡度、匯水面積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況劃定。地形較平坦時,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則劃分匯水面積;地形坡度較大時,應按地面雨水徑流的水流方向劃分匯水面積。
2ψ為徑流系數。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有關規定計取。
3 q為設計暴雨強度(L /(s* ha))。按下列公式計算:
q=167A1(1+ClgP)/(t+b)n
式中 t---降雨歷時(min)。t=t1+mt2,t1為地面集水時間,一般取5~15min;m為折減系數,暗管取2,明渠取1.2;t2為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
4.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設計注意事項
在進行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管網設計時要考慮到所在地域季節情況、地形情況以及供電線路、通信線路等情況。針對園區規劃以及企業占地等進行雨水排水管網設計,科學合理設置雨水排水井,為園區的雨水排放打下基礎。另外對于北方城市工業園區中設有供熱管線的還要避開供熱管線線路。在進行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設計后,應采用計算機模擬等凡是對設計后的管徑、坡度、線路等進行檢驗,確保管網設計符合實際情況要求。另外,在進行設計時應針對地域情況,確定供排水管網走向,避免由于對地勢高低掌握不夠造成的鋪設工程量加大以及日后供排水困難等情況的出現。由于現代工業園區對供排水要求的不斷提高,在進行給排水設計時還要考慮到不通企業對用水量、排水量的需求,根據企業類型的不同,有針對性增大、減小供排水管徑,確保管線內水流速,降低管線堵塞情況發生幾率。
5.結束語
現代工業園區給排水設計是關系到園區內企業生產用水、排水的重點。科學的給排水設計是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的關鍵,工業園區規劃設計部門應根據園區總體規劃方針,將同類型企業規劃在同一區域,針對不同區域企業對給排水需求的不同,進行給排水設計。以此保障企業的生產、保障污水排放。通過科學的給排水設計為我國工業發展、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景鵬.工業企業排水管網設計[J].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
2.武明強.現代工業園區綜合污水處理現狀與發展[J].城市規劃資訊,2008,9.
【關鍵詞】污水能源;節能設計
Utilization of Sewage energy saving design
Sun Wei
(Shaanxi dawn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Ltd Xi'an Shanxi 710000)
【Abstract】Determine the system in the form of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ccording to water quality and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Annual heating load curve with hot and cold water supply capacity ratio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water in the heating seas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quarter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load and design of each loop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the main equipment for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Key words】Sewage energy;Energy-saving design
城市污水具有水量穩定、水溫適宜的優點。污水中蘊藏的低品位熱能用于冬季供熱和夏季供冷,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對于一些污水廠周圍無集中供熱、夏季空調供冷系統也沒有實現。實施污水處理廠污水源熱泵項目,可以解決周邊建筑的供熱、供冷問題,更解決了污水直接排放的能源浪費問題。對節能減排有重要作用。
1. 系統設計
1.1 系統形式的選擇。
系統選用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熱源,檢測相應的水質標準。須滿足表1要求,表內有害物允許值摘自《地源熱泵冷熱源機房設計與施工》(06R115),滿足允許值標準的污水可以直接介入熱泵機組。考慮到污水受季節和處理水量的影響,很可能在出現水質超標的情況,一般采用間接式連接,污水不直接進去熱泵機組,而是經過板式換熱器,將熱量傳遞給熱源側循環水。系統形式見圖1。
1.2 污水可利用溫差。
1.2.1 污水的供、回水溫度直接影響污水源熱泵的供熱能力。
1.2.2 夏季,如果熱泵冷卻水進水溫度高于33℃,則熱泵的運行工況與常規的冷卻塔相當,無法體現系統的節能性;冬季,為防止溫度過低導致機組結冰,蒸發器進水溫度不應低于4℃。因此,與污水進行換熱的熱源側循環水的水溫限值為4~33℃。
1.2.3 污水的最不利溫度根據冷、熱負荷與污水冷、熱供應能力的比值確定。冷、熱負荷與污水冷、熱供應能力比值最大點即為污水設計溫度。為便于定量分析,需要對冷、熱負荷與污水冷、熱供應能力進行無量綱化。
1.2.4 負荷的無量綱化參照《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34-2010)全年耗熱量計算公式,按下式計算:
1.2.8 依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查當地的氣象參數,根據污水處理廠提供夏季、冬季的污水的最低和最高溫度。通過無量綱化分析,繪制污水全年出水溫度與全年氣溫對比圖,冬季供熱負荷與污水供熱能力對比圖,夏季供冷負荷與污水供冷能力對比圖。比較確定污水夏季供、回水溫差和冬季供、回水溫差。必須注意:夏季水溫不能不能高于33℃,冬季不低于4℃。
1.3 供、回水溫度確定。
采用冷水機組直接供冷時,空調冷水供水溫度不宜低于5℃,冷水供、回水溫差不應小于5℃。夏季空調用戶側冷水供、回水溫度按7℃/12℃設計。
冬季熱用戶既有空調用戶,也有地板采暖采暖用戶。考慮到地板輻射采暖用戶所占比例較大,冬季用戶側熱水供、回水溫度取55℃/45℃。
1.4 設備選型。
依據周圍用戶分布,確定冬、夏季負荷。通過負荷特點的分析、確定系統分區。最終確定機組的大小,以及數量。選型中,機組大小的合理搭配,保證機組在高效率下運行,節能效果明確。
2. 系統設計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空調負荷計算應進行全年動態冷、熱負荷計算,分析冷、熱負荷隨時間的分布規律。
(2)污水計算溫度必須根據污水處理廠統計資料選取。
(3)熱泵機組空調水側供熱工況的設計出水溫度不宜高于60℃,溫度取10℃。
(4)污水進、出換熱器的溫差不超過7℃。
(5)由于初投資較高,污水源熱泵系統經濟型分析必須考慮資金成本、投資回收年限、運行費用等因素。通過經濟性分析,對經濟效益明顯的污水源熱泵系統進行建設決策。
參考文獻
[1] GJBT-967. 地源熱泵冷熱源機房設計與施工(06R115)[S].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2] GB50366-2009.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S].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關鍵詞】 給排水;室外設計;注意事項;小區
1、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住宅小區逐漸增多,住宅小區配套設施逐漸增多,其中給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給排水室外設計質量,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給排水室外設計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有關給排水在室外設計的注意事項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對建筑使用性能的提升有所幫助。
2、工程概況
某小區位于城郊地區,占地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小區服務人口大約1萬人,總戶數設計是2950戶,整個小區建筑樓層為5層,1梯兩戶,同時配備其他公共建筑,比如液化站、商業區、幼兒園以及醫院等。該建筑小區室外給排水系統不完整,建筑小區東側連接水塔重力流給水管道,南側連接市政給水管網,小區東側和南側都有市政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二者流向相同,管徑略有區別,市政雨水管網管徑是DN1000,污水管管徑是DN600,小區不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心的服務范圍之內。
3、小區室外給排水設計
(1)小區用水量
小區用水單位包括日常生活用水,商業區等公共區域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定額和居民生活用水量按照《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計算方法按照小區居民人數和綠化道路面積對其當天最大用水量進行計算,給出用水量最大值。
(2)選擇室外排水管材
和金屬管材相比較而言,塑料管材的優點很明顯,包括損失小、節能、污染小、質量輕、耐腐蝕等。其中,HDPE管材是塑料管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強度要大于其他塑料管材,可以直接應用于城市道路,所以此小區室外排水工程排水管材選擇HDPE管材。這種管材進行連接時只需要膠圈連接或者熱熔連接,施工方便。
(3)給水管道設計
首先,給水管道設計先進行混凝土支墩的設置,給水球墨鑄鐵管在室外給水的應用較為廣泛,對于一些口徑較大的室外給水鑄鐵管,一般是在管道系統的水平彎頭、管道末端以及返彎處進行混凝土支墩的設置,支墩消除了土壤條件差、管內水壓較大而產生的外力,造成的管道接口處出現松動。因此對于管徑大于350 mm,或者是土壤較為松軟時需進行混凝土墩的設置。
其次,在鋼管的防腐蝕方面,由于考慮到管材會受到土壤、地下水等方面的侵蝕作用,而且在地下雜散電流的作用下會發生電化學反應,因此對金屬表層產生損壞,所以必須要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管材發生腐蝕,以及減少雜散電流作用對絕緣層產生的腐蝕,以此延長管材的使用壽命。
4、小區室外給排水系統綜合設計
(1)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系統
小區地理位置處于城郊區域,與城市自來水廠的距離比較遠,小區的室外供水依靠市政給水管網,然而小區的整體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非常大,供水管網壓力無法滿足此需求,所以小區給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應當在小區中心進行蓄水池的設置,或者是進行集中變頻水泵加壓房的設置,以此確保小區內正常用水需求。除此之外,小區生活用水系統和消防系統用水進行綜合設計,消防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基本保持一致,室外消防栓利用市政給水管網壓力,消防用水設計按照同時一處起火考慮。
(2)生活污水處理
小區位于城郊區域,不處在城市污水處理范圍之內,沒有配備獨立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設置化糞池是比較常見的處理方式,初步使用成效顯著,如果長期使用而沒有定期清理淤泥,淤泥越來越多,化糞池有效容積變小,管道容易堵塞,大大降低污水處理效果。日常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相比有一些區別,和城市污水相比較而言,水質的變化不大,污染比較少,并且結合實際管理辦法,建議企業選擇通過無淤泥污水處理方式,在小區周邊進行小型污水集中處理的方式,加強給排水中污水處理設計,對污水管道進行定期清理,以保證污水處理效果符合相關規范。具體處理工序:所有的污水經過收集、過濾,去除掉直徑較大的顆粒和雜質,污水進入調節池對水量進行調節,主體設備環節污水先經過兩個小時的沉淀和氧化處理,利用消毒、過濾和混凝等方式進行凈化,這種處理方式處理的水可以進行綠地澆灌,以此節約水資源。除此之外,產生的淤泥還可以進行壓縮處理后用作農肥。
5、綜合處理雨水和污水分流管道
(1)室外給排水管道設置
小區室外給排水進行管理和設置,應當結合城市的總體管線設計,包括燃氣、電力、電信、熱力、雨水、污水等管線,垂直范圍之內嚴格根據相關規范對管線垂直高度進行確定,還需要注意小區內排水管網高程與市政排水管線的銜接問題,需要考慮方便進行日常檢修。在水平平面,要按照相關設計標準和規范對不同管線水平位置進行規劃,一是為了防止出現管線搶位的情況,另外是考慮未來擴建或者是線路改造等變化。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區域內地勢比較平坦,對污水和雨水管道進行設計時,為了防止出現施工偏差的情況,應當進行一定坡度設計,而且要把排水管道坡度放大,對于排水管道的暢通有所幫助。
(2)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進行分流處理。雨水管道進行設計時,需要注意雨量對于排水系統的影響,如果短時間之內雨量加大,很容易導致內澇,甚至是雨水倒灌的情況,會對小區居民正常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要加強雨水排水系統的設計,特別是雨水旺盛的雨季。還要注意污水管線和雨水管線進行分流處理,先對污水進行充分處理然后再排放,可以在城市排水高峰期大大減少城市的污水污染程度。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施工過程中要對檢查井進行標示相關字樣以示區別,防止出現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混接的情況,導致水體被污染,甚至是對整個排水系統產生嚴重影響。
6、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用水運行安全的重視,給排水系統的規模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有必要做好給排水設計方面的工作,以此保證給排水系統環境保護和運行安全,尤其是給排水在室外設計方面,需要在達到相關規范和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才可以讓給排水設計工程變得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1] 吳冬云.建筑給排水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浙江建筑.2005(06)
[2] 宋暉.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發展及設計思路[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
[3] 王艷麗.淺談民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給水排水.2006(22)
[4] 張鑫.環保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重要性[J].科技創新導報.2009(05)
關鍵詞: 污水處理; 再生利用; 存在問題; 發展戰略
1前言
城市污水是水量穩定、供給可靠的一種潛在水資源,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程度、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我國再生水的用途有以下方面: 城市、工業、農業、環境娛樂和補充水源水等。具體用途為: ①環境娛樂性用水主要為形成娛樂性或觀賞性湖泊等; ②再生水用于城市雜用的有: 綠化用水、沖洗車輛用水、澆灑道路用水、廁所沖洗水、建筑施工和消防用水; ③再生水用于農業可以采用直接灌溉和排至灌溉渠或自然水體進行間接回用兩種方式; 農業用水需求量大,水質要求一般也不高,是污水再生利用產業的主要需求者之一。一般經二級處理的城市污水出水水質都能達到或超過農業灌溉用水標準。再生水用于工業包含兩方面: 工業利用再生的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內部循環。再生水可用于量大面廣的冷卻水、洗滌沖洗用水及其它工藝低質用水,因此它最適合冶金、電力、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業部門的利用。娛樂用水又可以分為主要接觸和次要接觸兩大類。主要接觸是指人體同水的接觸是長時間的和直接的,并且有吸入的可能,比如游泳; 次要接觸是指諸如劃船、釣魚和進行觀賞等活動,一般情況下并無浸水的可能。污水再生利用的其它方式還包括防止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回灌、飲用型回用及補充地下水儲量。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后的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環的組成部分,將合乎質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體中,使河流水體能維持或變成供下游使用的水源,不僅經濟可行,而且可減少風險并發揮河流自凈能力。
2城市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的規劃分析
城市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設施的設計建設,應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水環境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以及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要求,做到規劃先行,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設施的布局和設計規模,并優先安排城市
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劃設計,要根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城市地理地質環境、受納水體功能與交換能力、污水排放量和污水再生利用等因素,選擇廠址,確定建設規模、處理程度和工藝流程,力求布點合理、位置適當、規模適度。城市污水的處理與再用方式應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選擇。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水質因素進水水質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質標準的確定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城市污水管網的完善,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和設計水質的確定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管網不配套,造成城市污水處理規模和水質難以合理確定,投入運行后實際值與設計值往往相差較大,效能難以充分發揮。
因此,污水處理技術政策中要求,應切合實際地確定污水進水水質,優化工藝設計參數。必須對污水的現狀水質特性、污染物構成進行詳細調查或測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預測。在水質構成復雜或特殊時,應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的動態試驗,必要時應開展中試研究。積極審慎地采用高效經濟的新工藝,對在國內首次應用的新工藝,必須經過中試和生產性試驗,提供可靠設計參數后再進行應用。
3城市污水處理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各種設施設備和工藝技術,將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質從水中分離去除,使有害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有用的物質,水則得到凈化,并使資 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通常有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 典型的物理處理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應用的有沉淀技術、過濾技術、氣浮技術等。 典型的化學處理技術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有中和、加藥混凝、離子交換等。 典型的生物處理技術有好氧牲氧化分解和厭氧生物發酵技術。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在中國的推行,必須從技術、經濟、產業、規劃管理、公眾安全等各個方面進行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從容面對可能遇到的障礙。
4. 1在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納入污水再生利用
改變當前把集中式污水系統作為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唯一選擇或者絕對主導選擇的局面。分散式的污水系統要作為水環境管理的長期策略選擇。分散式的污水系統更適合污水再生利用,也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集中式的城市污水解決方案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從整體上看,這些污水處理廠不斷地把營養物質和其他剩余物排入了受納水體。如果要想對這些營養物質或者處理過的污水進行再生利用的話,就意味著巨大的輸送成本投入,可能還會涉及到包含著更多管道和泵站的第三套管網體系,因為接受再生水的用戶大多是遠離污水處理廠址所在地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膜技術的發展,污水處理設施的裝置化和小型化使得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和回用得以實現。分散系統污水回用設施跟再生水用戶之間距離縮短,管網費用比起集中式的系統大大降低了,從而實現污水回用系統成本的降低。
4. 2 發展模式要隨著區域和時段的不同而改變
我國各個城市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狀況等各方面的因素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從全國各地區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發展模式進行分區,不僅有利于從宏觀上把握全國再生水利用的方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各地區和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并且,如果分區還能夠體現出時間上的變化趨勢,那么,從空間角度看,可以對各城市在選擇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模式時有所指導,從時間角度看,還可以針對某一城市隨時間變化進入不同分區有所指導。
4.3在城市污水處理決策中應充分考慮污水的再生利用
在我國,花費大量投資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但經過處理后的再生水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區甚至還將處理后的再生水與未經處理的污水混入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區沒有將再生水合理利用卻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淡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城市污水處理決策中應充分考慮污水的再生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可用作農業用水、市政雜用水、工業冷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地下水補充等;另一方面,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環的組成部分,將合乎質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體中,使河流水休能維持或變成供下游使用的原水源,不僅經濟可行,而且可減少風險并發揮河流自凈能力。
在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政策中,提倡各類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按照經濟合理和衛生安全的原則,實行污水再生利用。發展再生水在農業灌溉、綠地澆灌、城市雜用、生態恢復和工業冷卻等方面的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應根據用戶需求和用途,合理確定用水的水量和水質。污水再生利用,可選用混凝、過濾、消毒或自然凈化等深度處理技術。因此,缺水城市和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在規劃建設遠距離調水之前應積極實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同時做好非投資性或低投資性的節水減污工作。
5 體會及小結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是以推動牡丹江市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為根本目的,以遵守市場經濟規律和生態規律為實施原則,以不同區域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為實施途徑,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內容納入到城市資源開發與利用規劃中去,實現與給水和排水系統進行一體化的規劃、設計、運行個監督管理。同時,也可看出我國推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的本質是要建立起水的社會循環新模式。總之要想保證污水再生利用全過程中的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必須做到以下4 點:
1) 對污水再生利用項目的各種潛在的影響予以全面評估,以保證項目設計、建設、實施和日常維護的全過程中的人體健康風險和環境風險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 政府要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指南和水質標準,提出用于不同用途的再生水水質限值,指定最低的處理技術要求,還要設定監測頻率。
3) 要建立相應的技術安全監管機制和相應的管理隊伍。
4) 不斷提高公眾對于安全使用再生水的信心。在未來的污水再生利用發展中,對于一個具體的回用項目來說,公眾能否予以接受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建設部給水排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準實施指南[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出水水質;工藝技術;污泥處理與處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差,特別是水體的污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雖然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已建成百余座污水處理廠,但在控制水污染方面,形勢不容樂觀,預計今后還有大量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待建設。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過程中,設計工作是龍頭,在設計時常常碰到一些熱點問題,引起各方爭論。本文對這些問題作了剖析。
一、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
污水處理廠位置的選擇,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總體規劃的要求,并根據下列因素綜合確定:廠址必須位于集中給水水源下游,并應設在城市工業區、居住區的下游,為保證衛生要求,廠址應與城市工業區、居住區保持約300m以上距離,廠址宜設在城市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及主導風向的下風側結合污水管道系統布置及納污水域位置;污水處理廠選址宜設在城市低處,便于污水自流,沿途盡量不設或少設提升泵站,有良好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廠區地形不受水淹,有良好的防洪、排澇條件盡量少拆遷、少占農田,同時因廠區規劃有擴建的可能,應預留遠期發展用地。
在擬建新的污水處理廠時,一般需由建設單位提出2—3個污水處理廠備選地址,由設計部門從中比較選擇。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不要盲目遷就建設單位的意見,應親自考察當地實際情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合適的廠址。
二、處理工藝選擇
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是依據進水水質、水量狀況,再依據受納水體環境容量或者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確定應該去除污染物的項目與數量,從而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經常討論的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一)進水水質預測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水質因素進水水質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質標準的確定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城市污水管網的完善,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和設計水質的確定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管網建設還不配套,因此造成城市污水處理規模和水質難以合理確定,投入運行后實際值與設計值往往相差較大,效能難以充分發揮。
因此,污水處理技術政策中要求,應切合實際地確定污水進水水質,優化工藝設計參數。必須對污水的現狀水質特性、污染物構成進行詳細調查或測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預測。對于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方案及其設計參數的確定,進行必要的水質水量特性分析測定和動態工藝試驗研究。
(二)處理出水水質標準
處理廠出水水質是按照尾水排入水域類別,再依照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以滿足各項指標要求。采用二級處理工藝,處理出水恐怕難以達到氨氮與磷酸鹽標準,需要采用脫氮除磷工藝流程,特別是一級標準中磷酸鹽指標0.5mg/L,有相當難度。有人提出,處理廠尾水排入非蓄水性河流或非封閉性水域,是否還要控制如此低的磷酸鹽含量。采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或者化學除磷工藝,需要增加基建投資與經常運行費用,同時還要求具有較高的運行管理水平。
(三)污水消毒
為了保護人類的生命健康,保護好水環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要求對城市污水在排放前進行消毒處理。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中,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要加氯消毒,而且對生物處理后投氯量規定為5mg/L-10mg/L,并設停留時間為30rain混合接觸池。有人提出,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城市二級處理廠出水水質未確定大腸菌群數及余氯值,所以處理廠出水要不要加氯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紫外線污水消毒技術如今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城市污水的消毒處理中,包括低質污水,常規二級生化處理后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廢水和再生水的消毒。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的再生水處理廠是加州santaRosa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25萬m3/d,該系統為明渠式中壓燈消毒系統。
三、主流處理工藝
(一)關于活性污泥法
當前流行的污水處理工藝有:AB法、SBR法、普通曝氣法等,這幾種工藝都是從活性污泥法派生出來的,且各有其特點。
1、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該法由德國Bohuke教授首先開發。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二級供氧,A級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污泥負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積負荷6kgBOD/(m3.d)以上;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A級與B級間設中間沉淀池。二級池子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A級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
2、SBR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
SBR法早在20世紀初已開發,由于人工管理繁瑣未予推廣。此法集進水、曝氣、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個或三個池子構成一組,輪流運轉,一池一池地間歇運行,故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現在又開發出一些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藝,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這種一體化工藝的特點是工藝簡單,由于只有一個反應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故節省占地和投資,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除磷脫氮的目的。
3、普通曝氣法
本工藝出現最早,至今仍有較強的生命力。普曝法處理效果好,經驗多,可適應大的污水量,對于大廠可集中建污泥消化池,所產生沼氣可作能源利用。傳統普曝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作為常規二級處理,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近幾年在工程實踐中,通過降低普通曝氣池容積負荷,可以達到脫氮的目的,在普曝池前設置厭氧區,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學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氣法去除BOD5,工程上稱為普通曝氣法的變法,亦可統稱為普通曝氣法。
四、污泥的處理與處
污水處理廠在水處理過程中會截流與排出一定量的柵渣、沉砂和污泥。對城市污水廠而言,其數量大約為進水量的0.5%-1.5%。目前部分設計單位在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對污泥處置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中小型污水廠產生的污泥,經濃縮、機械脫水后直接外運,這些污泥實際上均未達到穩定要求,是否會帶來環境的二次污染是值得注意的。因此設計部門應加強對污泥處置的設計與研究,目前常用的污泥穩定方法有污泥中溫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投加石灰、污泥焚燒等方法污泥綜合利用的試驗研究已有各種報道,例如利用污泥制磚、制陶瓷等用作建筑材料,甚至從污泥中提煉維生素B12等等,但大部分是實驗室試驗,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城市污泥的最終出路,還是用作綠化或農田肥料,改良土壤,這似乎是較現實的綜合利用方案,但目前尚缺少組織推廣應用的機構,在政策上也缺少支持。事實上城市污水廠污泥作為“綠色植物”的天然有機肥料是具有廣闊前途的。一個城市若有多座污水處理廠,可把各處理廠污泥集中起來,建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污泥處理廠,包括處理下水道清通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化糞池污泥等等,當污泥處理廠達到一定規模后,可減少單位投資,降低日常費用,也便于污泥綜合利用。
五、要注重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
我們現在的發展走的是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西方現在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現在已經有外國的設計公司進軍中國污水處理市場了,我們在面對競爭的同時也要抓住這個很好的學習和借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