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失眼治療有效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期飲用無糖或低熱量飲料的人比普通人發福速度更快。
貼有“健怡”、“無糖”或“低熱量”標簽的飲料中含有如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以代替蔗糖和果糖。一項歷時10年針對474人的研究表明,人們飲用上述種類的飲料越多,體重增長也越多。
得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臨床學教授海倫?哈祖達說:“那些標有‘無糖’的飲料或許不帶熱量,但并不代表人們飲用之后不會產生熱量。這項調查和其他前瞻性調查的數據都表明,把無糖汽水和含人工甜味劑的飲料作為健康飲品是錯誤的選擇。”
這項調查的研究人員將飲用無糖飲料人群的腰圍和未飲用此種飲料人群的腰圍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前一群體的腰圍增長幅度比后一群體要高出70%;大量飲用無糖飲料的消費者的腰圍增長幅度則要比未飲用此種飲料的消費者高出500%,即前者腰圍增長幅度是后者的6倍。
編撰這份報告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提出,推廣健怡飲料“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危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項調查并沒有考慮飲用無糖飲料的人群與非飲用人群的其他飲食和生活習慣,而前一人群可能比后一人群的飲食質量普遍要差。
研究顯示少吃脂肪有助預防糖尿病
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降低患糖尿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減少脂肪攝入量。
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說,為了解脂肪攝入量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他們對69名體重超標的人進行跟蹤研究。被調查對象是被認為有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研究人員將被調查對象分成兩組,并對他們的飲食進行干預。第一組人員每頓飯減少脂肪的攝入量;第二組人員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當研究進行到第8周時,研究人員發現,第一組人員的胰島素分泌明顯增加、葡萄糖耐受性明顯改進、胰島素敏感性也明顯增強,這些改善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以上生物指標被認為是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負責這項研究的營養學家勞拉?格利指出,就預防糖尿病而言,吃什么比吃多少更重要。換言之,與其費勁節食減肥,不如改善飲食結構。
站直能讓人減輕疼痛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表明,站直了不僅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還能減輕身體的各種疼痛,讓人感到全身舒暢,心情愉悅。
研究人員先給志愿者的胳膊綁上血壓計,然后進行充氣,直到他們感到疼痛為止。而后第二次試驗前,讓志愿者先保持20秒鐘的瑜伽姿勢,背部挺直,兩腳叉開。結果證明,站直了可以降低身體對疼痛的敏感度,無精打采則會讓身體對不適更加敏感。《實驗社會心理學雜志》認為,因為這種姿勢能夠提高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度。
研究人員指出,疼痛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而站直身體,不僅能緩解和預防身體上的不適及疼痛,還能緩解情緒上的痛苦。因此,他們建議,平時可以頂本書,看看自己能不能站直;當你感到不適時,也不應蜷縮身體,而應挺胸直立,并盡可能舒展身體。
靜坐超兩小時患心臟病幾率翻倍
【關鍵詞】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西醫辨病 中醫辨證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inopathy,CSC),簡稱中漿,由Ven Gracfe 于1886年首先提出。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大多為單眼發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以脈絡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失常為病理基礎[1,2],大多能在3~6個月內自行恢復,但易復發,多次反復后可致視力不可逆性下降。目前對本病主要采取激光光凝的方法,但激光治療存在僅能治療中心凹外的滲漏點,激光時有損傷中心視力的可能等局限性。為彌補不足,更為了探索新的治療方法,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本病63例,采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63例(67眼),男60例(64眼),女3例(3眼)。年齡最大53歲,最小21歲,平均37歲;發病到就診時間3~45天,平均15天,就診時視力0.2~1.0,平均0.3。
1.2診斷標準 參照李巧鳳《中西醫眼科學》[3]中漿病的診斷標準。
(1)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變小、變色。(2)視野可有中心暗點。(3)黃斑區視網膜水腫,中心凹反光消失,伴黃白、灰白色滲出物,滲出物吸收后遺有斑點或色素沉著。(4)熒光眼底血管造影在黃斑區可見熒光素滲漏現象。
1.3治療方法 中藥以杞菊地黃湯為主加減,黃斑區水腫明顯時,重用澤瀉、茯苓、丹皮,并加薏米、丹參等。黃斑水腫消退時,重用、甘枸杞、山茱萸、熟地,并加用丹參、桑椹子等。
同時給予西藥曲克蘆丁,維生素C、E、B1及肌苷等藥物治療。
1.4療效標準
1.4.1治愈 視力恢復到1.0或發病前水平,自覺癥狀消失,黃斑部水腫消退,滲出物基本吸收,中心凹反光出現。
1.4.2顯效 視力提高4行以上,自覺癥狀基本消失,黃斑部水腫基本消退,有少量滲出,中心凹反光可見。
1.4.3有效 視力提高2行,黃斑水腫輕度消退,滲出部分吸收。
1.4.4無效 視力、自覺癥狀及眼底表現無改善。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用藥最短15天,最長45天,平均30天。治愈50例(52眼);顯效8例(10眼);有效3例;無效2例。其中治愈50例,均隨訪1年以上,未見復發。
3 討論
中漿是一種常見而易復發的眼底病,屬祖國醫學“視瞻昏渺”、“視瞻有色”、“視正反斜”、“視直如曲”等證候[4]。本病主要由于肝腎不足,精血耗損,目失濡養或情志郁結,玄府阻閉,氣滯血瘀或痰濕圍阻中焦,蒙蔽清竅所致[5]。中漿病人因肝腎虧虛,津液不能上榮于目,而發生本虛標實證,用杞菊地黃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以治其本虛,方中熟地、山萸肉、淮山藥、甘枸杞等藥可滋補肝腎,茯苓、丹皮、澤瀉則可泄濕利水,平肝明目,合有滋補肝腎明目之功。若見黃斑水腫時,多由于脾濕困阻,蒙蔽清竅,宜健脾滲濕,佐以滋補肝腎,可重用澤瀉、淮山藥、丹皮,并加薏米、黃芪、丹參等,以補脾腎利水化濕,活血祛瘀,促進水腫吸收。若黃斑水腫消退,病機轉屬肝腎虧虛,精血耗損,目失涵養,氣血瘀滯,應重用熟地、山萸肉、甘枸杞、,加桑椹子、丹參等,以滋補肝腎明目養精為主,佐以活血祛瘀,再隨證加減,并配合西藥曲克蘆丁,維生素C、E、B1及肌苷等藥物以減少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和組織的修復,從而提高視功能。
通過對本組病例的臨床觀察,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病,療效確切,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劉家琦.實用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406-407.
[2]黃樹仁.臨床眼底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7.
[3]李巧鳳.中西醫臨床眼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388-389.
【關鍵詞】 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硅油眼;青光眼;眼壓
玻璃體切除聯合眼內硅油填充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其術后繼發的青光眼也隨之而來。而SLT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及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治療[1]。本文回顧性地分析了SLT治療硅油眼繼發性青光眼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 象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診并接受全玻璃體切除術及硅油填充后眼壓>21mmHg的15眼(例)患者,其中男性6人,女性9人。
1.2 治療方法 表面麻醉,采用倍頻Q-開關532nm Nd:脈沖時間3ns,光斑直徑400um,能量從0.7mJ開始,以每次0.1mJ逐漸提高能量,至出現香檳樣氣泡,減少0.1 mJ能量,作為治療能量,脈沖光斑點數約100點[2]。
1.3 觀察指標 術前記錄患者眼壓。術后2h、1d、1周、2周、1月、2月復查眼壓;術后1周復查視野。眼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行SLT治療前后的眼壓差異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術后有1例患者因接受硅油取出術、2例患者失訪而結束觀察。
2.1 SLT的并發癥 SLT術后當日,出現輕度結膜充血7眼、輕度腫脹3眼、一過性高眼壓2眼、前房少量出血1眼,上述癥狀在24h后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現持續眼壓增高、廣泛周邊虹膜前粘連等嚴重并發癥;第1周Snellen視力表檢查,未見明顯視力下降。
2.2 SLT的降眼壓療效 治療前患者眼壓平均值為(24.16±4.10)mmHg;SLT治療后眼壓平均為(18.90±2.95)mmHg;降幅為1.75~9.05mmHg,平均為(5.625±1.171)mmHg;治療前后眼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691,P=0.001)。各隨訪時間點眼壓均值見表1。
表1 各隨訪時間點眼壓情況
3 討 論
在玻璃體切除術中應用硅油,可改善患者預后,但硅膠也會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的發生。有報道其發生率為27.1%[3]。有研究認為,硅油刺激炎癥細胞吞噬硅油顆粒阻塞小梁網;吞噬乳化硅油小滴的巨噬細胞會阻塞小梁網[4]。此外,硅油位于瞳孔區引起瞳孔阻滯、炎癥、房角粘連;硅油進入前房阻塞房水外流通道等,也是其繼發青光眼的可能原因[5]。
目前,針對此類疾病,臨床上控制眼壓的方法仍以藥物治療和或硅油取出術最為常用,總體有效率為50%~80%[6]。但仍有部分患者受短期內不能行硅油取出術或藥物治療無效而困擾。傳統的手術或睫狀體光凝治療因療效有限及對視功能產生損害而限制了應用。隨后臨床實踐發現,對于房角大部分開放的患者,SLT是一種合理有效的方法[7]。
SLT具有相對較高的細胞特異性,可以使用較小的能量來達到傳統激光(如氬激光)的療效,是一種具有可重復性的治療方法[8]。本研究中,接受SLT治療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并且未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但其維持眼壓時間尚需大量樣本驗證。
參考文獻
[1] Karim F,Damji MD,FRCSC MBA.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A Better Alternative[J].Surv Ophthalmol,2008,53(6):646-651.
[2] 富名水,羅大衛,唐敏,等.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治療早期慢性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6):710-712.
[3] 陳小春,李維娜,李超,等.硅油填充術后繼發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 2013,13(12):2507-2509
[4] Jonas JB,Knorr HL.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silicone oil endotamponade[J].Glaucoma,2001,10(2):102-108.
[5] Barr CC,Lai MY.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abnormalities in the silicone study.Silicone study reports[J].Ophthalmology, 1993,100(11):1629-1635.
[6] A1-Jazzaf AM.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silicone oil injection[J].J Glaucoma,2005,1(14):40-46.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術;藥物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DR的發生與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性腎病等因素有關,但目前對DR的發生與發展尚無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其治療DR的主要手段是視網膜激光光凝,為了能有效地預防和阻止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的發生和發展,對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PDR)進行必要的視網膜激光光凝[1],配合全身藥物治療,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脂蛋白,能有效改善DR患者的視力和預后。近年來,我院對79例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視網膜光凝及全身應用藥物綜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集我科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間住院的NPDR合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脂蛋白患者79例136眼,糖尿病病程4~15年,按我國DR分期均為Ⅲ期患者。其中單眼病例22例,雙眼病例57例,男42例,女37例,年齡34~67歲。患者均經過視力、視野、眼底、眼壓和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FFA)檢查。檢測血糖、血脂、脂蛋白均超出正常范圍,血壓>140/90 mm Hg,FFA檢查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7PD范圍。
1.2 方法 使用倍頻532激光器進行視網膜光凝治療,在充分散瞳及表麻后,對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顯著微血管病變區及微動脈瘤逐一進行光凝,分2~4次完成,每次間隔7 d,視病情保留無病變視網膜區域。激光參數為:光斑直徑100~400 μm,曝光時間0.1~0.2 s,能量200~500 mW,光斑反應級別以Ⅱ~Ⅲ級為度。控制高血糖,選用胰島素強化控制血糖,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8 mmol/L。高血脂選用他汀類降脂藥,根據生化結果,血脂過高者術前適當加用藻酸雙脂鈉靜脈滴注。控制飲食限制蛋白質攝入,選用適量優質動物蛋白質,并將其平均分配于三餐之中,以利吸收。控制血壓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根據病情需要酌情聯用鈣離子拮抗劑、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及利尿劑等,將血壓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術后頭2個月每半個月復診1次,每次復診時檢查視力、眼底,每3個月復查血糖、血脂、血壓、脂蛋白及FFA,對控制不佳和/或眼底出現新的血管病變者,調整藥物治療和/或補充激光光凝。隨訪6個月~2年。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 光凝治療后視網膜的光凝斑清晰可見,無灌注區基本消失或無擴大,微動脈瘤減少或消失,無新生血管出現,未發生玻璃體出血;視力保持不變或視力較治療前提高者,為治療有效,否則判為治療無效。
2.2 結果 本組病例對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的治療有效有132眼,有效率為97.1%,視力提高63眼(46.3%),67眼視力不變(49.3%),視力下降6眼(4.4%),總有效率為95.6%。
2.3 并發癥 136眼經綜合治療后,視力下降的6眼,經檢查2眼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4眼為黃斑水腫,給予補充光凝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后好轉。無角膜變性,未出現眼壓升高及視網膜出血和脈絡膜新生血管。
3 討論
目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的確切發病機制并不十分明確,較明確的是它與病程的關系密切[2],在病程的進展中,高血糖可引起多種生化改變,致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腔變小,視網膜內屏障失代償[3],同時高血糖狀態下,血液呈高滲狀態,血流流速減緩,且使其耗能增加,而糖酵解的過程中,限速酶活性的降低亦致糖酵解異常,紅細胞供能減少,導致紅細胞聚集性增高,對于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患者,臨床觀察發現其眼底病變進展會加快,其程度相對會較嚴重。此外,高血壓也會增加DR發生及進展的風險,由于毛細血管腔變小,高灌注壓使其內壓增高,可致視網膜毛細血管液體滲出,并引起視網膜水腫,有研究表明嚴格控制血壓較血壓控制不良者,其發生DR的風險可減少34%[4]。高血脂和高脂蛋白能加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導致微循環血流緩慢,易發生栓塞,引起視網膜血液灌注不良,同時紅細胞構成改變,紅細胞變形,其攜氧能力下降。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脂蛋白的共同作用下,造成視網膜微血栓形成,血管周細胞凋亡從而出現DR。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如果能很好的糾正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脂蛋白血癥,對DR的發生與發展有顯著的延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DR往往合并不同程序DM(糖尿病性腎病)的發生,因此,治療過程中要觀察患者腎功能的變化。
DR的病理改變主要體現在視網膜微血管病變血液循環障礙,選擇適當的視網膜光凝是DR的主要治療方法。其治療的機制是減少周邊視網膜氧耗,改善視網膜后極部及內層缺血與缺氧狀態,改善無灌注區血流,抑制新生血管增生因子的產生,減少新生血管的可能,同時破壞視網膜色素上皮外屏障,改善視網膜血循環,增強視網膜營養的供給[5]。我科在治療NPDR患者中主要根據FFA顯示重點對無灌注區進行局部視網膜光凝術治療,根據病情需要適當對周邊視網膜局部光凝,以減少全視網膜光凝術對患者視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本組病例,其經綜合治療后,對視網膜微血管病變治療有效率為97.1%,視力的有效率達95.6%。當然,光凝術后的遠期效果與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血脂蛋白控制及光凝過程、術后定期復查有關。
通過本組病例顯示,使用有效的激光光凝術聯合有效的藥物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血脂蛋白,對NPDR療效顯著,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變的發展,保護視功能。
參 考 文 獻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abetes data and trends.Ophthalmology, 2005,112(6):1020.
[2] 高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眼科研究,2003,21(3):299-301.
[3] 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320-2329.
關鍵詞: 鼻內鏡;鼻腔淚囊造孔術;慢性淚囊炎
中圖分類號:R77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0-0028-02
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淚囊炎均可導致溢淚等眼科的臨床癥狀,鼻腔淚囊吻合術對治療此類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傳統術式都在鼻外行鼻腔淚囊吻合術,該術式創傷大,面部易遺留瘢痕。近年來,鼻內鏡手術為該病提供了一個新的手術途徑。我科近年來于鼻內鏡下行鼻內鼻腔淚囊造孔術共86例(94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門診患者86例患者(共94眼),男34例(36眼),女52例(58眼),年齡21~62歲,平均36歲,患慢性淚囊炎病史3~20年不等,臨床表現均有長期溢淚,行淚道沖洗均不通暢,其中自淚點流出膿液68眼,黏液性分泌物26眼。
1.2 治療方法 患者仰臥墊肩位,常規消毒鋪巾,倍諾喜表面麻醉眼部,1%Dicaine+1%麻黃素紗條鼻腔上藥后取出,2%的利多卡因行鼻丘區粘膜下浸潤麻醉,在監視器和鼻內鏡引導下,分別以中鼻甲和下鼻甲附著緣為上下界面,以鉤突基底部為后界,切除鼻粘膜,用骨鑿或者咬骨鉗做一個10mm×8mm大小骨孔,暴露淚囊內側壁,用淚道探針確定淚囊部位,于淚囊內側壁做一基底向下的矩形粘膜瓣,翻轉覆蓋骨孔后,用銀夾固定,生理鹽水+丁卡因沖洗凈淚囊缺損區,套管針經淚小點插入骨孔進入鼻腔,縫合固定于鼻甲前緣,鼻腔創面止血后填塞凡士林紗條,手術結束。
1.3 術后處理 3~5天后在鼻內鏡下清理鼻腔,以后每2天清理局部痂皮1次;術后第3天起用含抗生素、激素的生理鹽水行淚道沖洗,每天1次,1周后改為每周2次,并清理鼻腔。1個月后改為每周1次,至少應用2個月,待鼻腔內造孔處黏膜上皮化后拔管(約3個月)。術后隨訪4~6個月。
2 結果
隨訪1~2年經鼻內鏡鼻內鼻腔淚囊造孔術86例94眼中,70眼一次性治愈,術后鼻內鏡下觀察中鼻甲前端鼻腔外側壁淚囊造孔形成,且上皮化,流膿溢淚癥狀消失,淚道沖洗通暢;16眼好轉,淚囊造孔形成,上皮化,癥狀減輕,沖洗淚道通暢或加壓后通暢;8眼無效,總有效率為91.48%(86/94)。8例無效眼為術后硅膠管脫落,造孔處肉芽增生,瘢痕收縮致造孔閉鎖,對6眼患者給予鼻內鏡下清理閉鎖造孔,重新置管,目前隨訪6~14個月,恢復好;2眼患者拒絕治療,失隨訪。
3 討論
慢性淚囊炎為眼科常見病癥,以往均采用鼻外徑路行鼻腔淚囊吻合術,手術操作復雜,創傷大,易遺留面部瘢痕[1]。1983年Calclwell 首次報道鼻內淚囊鼻腔吻合術。但由于當時設備條件的限制,未能推廣。隨著鼻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鼻內鏡下行淚囊鼻腔造孔術的逐步完善,該手術有可能取代傳統的鼻腔淚囊吻合術[2]。
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較傳統的鼻腔淚囊吻合術有以下優點:(1)經鼻內徑路較為簡捷,比較傳統術式,手術時間縮短,難度降低,出血量減少;(2)鑒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為慢性淚囊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手術同時處理這些鼻腔疾病,明顯提高了慢性淚囊炎的治愈率,同時減輕了患者的多次手術痛苦和經濟負擔;(3)面部無切口,手術后局部反應輕,患者更易于接受。 手術注意事項:(1)淚囊的定位要準確,術前淚囊碘油造影可充分估計淚囊情況;(2)造孔宜盡可能大,邊緣整齊,以防造孔粘連和閉鎖。這些對于手術是否順利和成功有重要影響[3~6]。
總之,經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是鼻外徑路手術的一種有效的替代術式,其成功率高,術后造孔閉鎖的概率小,且幾乎沒有臨床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兵, 唐炘.鼻內窺鏡下鼻內淚囊鼻腔造孔術(附35例療效分析)[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4,1:80~120.
[2]管志偉,尹志軍,張敏.普通額鏡下鼻內激光淚囊鼻腔造孔術治療慢性淚囊炎[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7,11:389.
[3]李覃,孫一帆,賀春燕.鼻腔進路淚囊鼻腔造孔術治療慢性淚囊炎[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8:16:113.
[4]許庚,李源主編.內窺鏡鼻竇外科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206.
干眼癥是由于淚液的量或質的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面損害,從而導致眼不適癥狀的一類疾病[1]。根據眼部受累的范圍和程度的不同,患者的癥狀也不盡相同,主要包括異物感、燒灼感、癢感、眼紅、畏光及視力模糊等[2]。近年來,我國干眼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向低齡化發展,“視屏終端綜合征”(video display terminals)的發病率較高;而不良的工作環境、過度用眼及佩戴角膜接觸鏡等也是干眼癥發生的高危因素[3]。
治療干眼癥的總目標是保護患者的視功能,抑制眼表的炎性反應,恢復眼表面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針灸能促進淚液的分泌,有效提高淚膜的穩定性[4]。筆者較早關注干眼癥的針灸干預,現結合近年來的臨床治療體會,將針灸治療干眼癥的思路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靈樞·五癃津液別》云:“五臟六腑之津液,盡滲于目。”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專設“目澀候”分析了其致病原因:“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其液竭者,則目澀。”王肯堂《證治準繩》在目疾的分類中提出白眼痛、干澀昏花癥和神水將枯癥,與現代干眼癥的描述基本一致:“視珠外神水干澀而不瑩潤,最不好識,雖形于言不能妙其狀。乃火郁蒸膏澤,故不清,而珠不瑩潤,汁將內竭,雖有淚盈珠,亦不潤澤。”傅仁宇《審視瑤函》云:“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名曰白澀……怕日羞明癥,實虛兩鏡施,目疼并赤腫,絡滯氣行遲……不痛不赤腫,單為血家虛。”提出本病多由陰血虧虛所致。
干眼癥是淚液不足而導致的眼目干澀,屬中醫“白澀癥”、“干澀昏花癥”、“神水將枯”、“燥證”范疇。《靈樞·大惑論》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肝開竅于目,淚為肝之液,又肝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視;腎生腦髓,目系屬腦,腎主津液,上潤目珠;脾輸精氣,上貫于目,脾氣上升,目竅通利;肺為氣主,氣和目明;心主藏神,目為心使。干眼癥的發病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以氣血津液虧虛、耗傷為主要病機,引起目失濡潤而出現的一系列干眼癥狀。
2 辨治
2.1 抓住病機特點,及早控制癥狀
這一點是治療干眼癥的關鍵。干眼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其患者較正常人更易患抑郁、焦慮,對生活失去信心。有效地控制其病程進展、改善視力、恢復正常眼表生理結構是取穴的根本原則。因此,針灸治療首選眼周腧穴為主,如瞳子髎、睛明、絲竹空。
此外,百會、攢竹、四白、太陽、風池也是治療干眼癥的常用穴。通過刺激眼周腧穴,能直接改善淚液的分泌,提高淚膜的穩定性。
2.2 認清個體差異,配合辨證論治
辨證治療是中醫的特色,也是針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干眼癥是淚液不足而導致的眼目干澀,眼睛的病證與各個臟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干眼主要基于臟腑的不足所致。因此,治療中應以滋陰增液為主,并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辨證取穴。
本病主要有3種證型:①肝腎虧虛型多見發病年齡偏大,常伴視物模糊,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煩躁失眠,舌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②肺陰不足型常有眼癢畏風,聲音嘶啞,皮膚干燥,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③脾虛郁熱型伴有神疲乏力,腹脹便溏,煩悶不舒,肢體腫脹,舌淡胖,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時除眼周穴位以外,根據辨證分別配以不同的腧穴:肝腎虧虛型加肝俞、腎俞、太溪、太沖,以滋補肝腎;肺陰不足型加肺俞、列缺、合谷、尺澤,以清熱益肺;脾虛郁熱型加脾俞、足三里、三陰交、豐隆,以補益脾胃。通過辨證配穴,從根本上緩解干眼癥狀,減少復發。
2.3 針對復雜病因,采取綜合治療
由于本病發病因素復雜多樣,癥狀難以控制,因此,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綜合治療。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筆者發現,運用無煙雷火灸可有效輔助針刺治療。無煙雷火灸采用獨特的中藥配方,通過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熱量,熏灸穴位。該方法主要是在眼周腧穴、耳穴及合谷進行操作,具體是讓患者保持閉目狀態,灸棒距離腧穴約3~4 cm,以局部感覺溫煦為度,全部動作完成約10~15 min。熏灸時,不是局部越熱、時間越長越好,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度”,即熏灸時局部有溫煦感,結束后局部有舒適感。如果熏灸后眼部感覺發干,則是熱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所致。雷火灸可擴張眼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目的,從而養血潤目,緩解干眼癥狀。此外,耳尖放血、耳穴貼壓也有一定輔助作用。
3 結語
目前,西醫治療干眼癥的方法主要是藥物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淚液替代藥、刺激淚液分泌藥物、病因治療藥及其他藥物。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大,尤其是人工淚液,因含有防腐劑、穩定劑和其他添加劑,長期使用對眼睛有損害;手術治療
主要有淚液替代性手術、保存淚液手術和瞼裂縫合術,但治療效果不確定,且存在一定風險。
筆者臨床體會,針灸療法對本病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臨床除針刺和灸法以外,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配合刺絡放血、耳穴貼壓等輔助療法,以充分體現針灸治療的個體化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祖國.眼表疾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6-304.
[2] Shein OD, Nunoz B, Tielsh JM, et al. Prevalence of dry eye among the elderly[J]. Am J Ophthalmol,1997,124:723-728.
[關鍵詞]眼球挫傷;心理應激反應;心理護理
眼球挫傷大多是突然發生的,眼睛瞬間視物不清,患者在遭受軀體創傷的同時也遭受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創傷,因此,在對他們進行積極治療眼病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和有效的心理護理,以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對78例眼球挫傷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于2008年1~12月共收治78例(86只)眼球挫傷患者,男66例,女12例,年齡9~55歲;單眼70例,雙眼8例,其中視網膜震蕩28只眼,挫傷性前房出血26只眼,晶體不全脫位5只眼,挫傷性眼底出血15只眼,伴視網膜裂孔3只眼,合并眼眶骨折球后出血、視神經挫傷12只眼,眼前后段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的20只眼。
2 眼球挫傷患者的心理狀態
對78例眼球挫傷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回顧性分析中發現:50.3%的患者存在著痛苦、憤怒的心理;53.7%的患者存在著抑郁、焦慮心理;55.6%的患者存在著悲觀和失望。
3 討論
3.1 眼球挫傷患者的心理狀態原因分析:本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患者存在著痛苦抑郁、沖動不受約束、焦慮和失望的心理。入院前患者的心理活動與身體內境及周圍生活的外環境之間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突發的災難破壞了這種平衡,于是患者一方面調動自己已有的各種適應能力應付新的情況;另一方面,他們也迫切地期望得到及時的救護和各種幫助,以建立起新的動態平衡。一旦內在和外在資源不能解決問題,患者感到無助和絕望。突發雙眼或單眼視物不清,甚至失明等,都是極為強烈的應激源,使患者出現強烈的精神緊張狀態。入院后得知自己可能一只眼,或雙眼失明等慘狀,不能正確對待,陷入極度悲觀、失望難以自拔。如受傷后醫療費用支付、是否會殘廢而喪失工作能力、自己不能工作后家庭經濟來源等一系列問題,也會增加其心理負擔。即使他們康復了,事故強烈的精神刺激“烙在腦中的痕跡”常常會自動地反復強化而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不易消除。因此,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心理護理,對減輕患者心理應激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3.2 對策
3.2.1 人文關懷:在護理領域中人文關懷體現為人文護理,是護理的核心概念和中心任務。人文護理的實質內涵是護理工作要以人為本,要尊重患者,關心患者。
3.2.1.1 做好人院介紹:讓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如告知其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及作息時間等,對情緒不穩定不愿住院者護士運用心理疏導的技巧或方法,使患者情緒穩定、合作,消除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恐懼和不安,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
3.2.1.2 為患者營造寬松、自由、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病室內清潔、整齊、安靜、舒適。各種設施齊全使用方便。
3.2.1.3把握患者的心理,進行有效溝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護理給予患者的已不僅是生活上的照顧和生理上的救護,而且是心理和個性的滿足。因此,在工作中護士不僅通過自己的言行、自信及樂觀的態度等對患者產生影響,而且要從患者的神情、言語、體態中了解他們的需要、痛苦和渴望。用有益的暗示、確切的保證、合理的解釋等,實現對患者心理支持、心理調控或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3.2.1.4 特殊癥狀患者護理:對單眼失或雙眼失明的患者,護士用行為治療方法,啟發指導、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如教患者學會用手觸摸分辨物品、擺放自己的日常用物,用耳通過聲音判斷周圍環境情況,用步幅來測量去衛生間的距離等等。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增強患者自尊心和自信心。
3.2.2 爭取社會支持:為患者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氛圍,良好的社會支持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幫助患者尋找有效的支持,如與家庭主要成員進行溝通,讓他們以親情來感化患者,排除孤獨感,讓患者感到親情的溫暖、家人的關懷。以病友間的交談來減輕患者挫折感,以廣泛的社會關系來喚醒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眷戀。幫助他們聯系工作單位的領導,讓他們感到單位組織的關心幫助,以解決其后顧之憂。
通過對78例眼球挫傷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及針對性有效護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悲觀、失望等負性情緒。滿足患者身心健康,使他們早日重返社會。
[參考文獻]
[1]韓翔,王建英,梁思中.車禍中傷員的心理狀態分析與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1):71.
[2]李凌江,楊德森,趙敏.精神應激的腦記憶痕跡與致病機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4):252.
[3]梁莉,楊海潔,孫麗虹.從技術至上走向人文關懷[J].護理管理雜志社,2001,1(1):24~27.
關鍵詞:瞼板腺功能障礙;影響因素;治療方法
瞼板腺功能障礙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機制目前臨床中尚未完全清楚,臨床中導致該病的原因也相對較多。臨床中治療該病主要是局部給予物理療法,并結合人工淚液進行治療。因此,本研究對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間收錄的瞼板腺功能障礙的6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影響的相關因素和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為臨床中預防和治療該病提供參考,具體的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間收錄的瞼板腺功能障礙的60例患者(72眼)臨床資料,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為33-75歲,平均年齡為(62.3±1.4)歲。輕度患者12例,中度患者20例,中度患者18例。患者主要表現為眼部異物感和搔抓感以及干澀感與灼燒感,且體征上表現為瞼緣形態變化和瞼板腺分泌功能該變以及瞼板腺功能喪失。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回顧性方法對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間收錄的60例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從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性疾病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探討影響的相關因素和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
1.2.2治療方法
本組的60例患者均按照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的發病機制給予藥物治療,主要給予人工淚液+抗生素+激素治療+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滴聚乙烯醇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46681,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3-4次/日, 口服四環素(國藥準字H37021680,山東金洋藥業有限公司),0.25-0.5g/次,1次/6h,噴藥雙氯芬酸鈉氣霧劑(國藥準字H19991425,廣東同德藥業有限公司),每次噴藥時間不超過2min,3次/日,12.0g/日。本組的患者均連續的治療1個月,并進行治療后的半年隨訪觀察。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均建立Excel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并采取SPSS18.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采取X2進行檢驗,P
2結果
2.1相關因素分析
通過對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調查分析,影響患者瞼板腺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有年齡、激素分泌異常、瞬目減少、先天異常、慢性瞼緣炎和藥物毒性等,具體的數據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 影響患者瞼板腺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分析
2.2治療效果分析
通過對本組60例患者的跟蹤治療觀察,隨訪時間為半年。本組的60例患者無1例失訪,56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4例患者出現明顯的好轉,整個治療的過程中無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3討論
瞼板腺功能障礙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中對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中導致該病發生的相關因素也比較多,且臨床治療中也無具體的治療方法。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成為醫師們關注的重點。
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臨床中影響患者瞼板腺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有年齡、激素分泌異常、瞬目減少、先天異常、慢性瞼緣炎和藥物毒性等。而且臨床資料顯示,臨床中對于老年患者較青年患者更容易發生瞼板腺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下降,導致腺體分泌功能降低,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情況發生。另外,患者體內的雄性激素出現降低,導致淚液的稠度增加,從而引起眼部干澀的情況發生。瞬目減少將引起患者的瞼板腺體分泌功能降低,導致脂質層分布不均勻的情況,最終導致脂質層的穩定性降低,從而引發水分蒸發較快。多數的患者由于先天異常,導致患者的瞼板腺分泌降低,從而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的情況發生。另外,患者患有慢性瞼緣炎也很容易導致體內的菌群失調,從而有效的破壞了脂質層的穩定性,并引發了瞼炎癥的發生。另外,影響患者發生瞼板腺功能障礙的另一個因素為藥物毒性。資料顯示,藥物毒性將引起患者的腎上腺功能降低,從而導致腺泡細胞出現萎縮[1]。
臨床中積極的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是醫師們關注的重點,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對于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給予人工淚液+抗生素+激素治療+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而人工淚液屬于一種常見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從而有效的抑制炎癥因子與趨化因子的發生,從而有效的減少機制金屬蛋白酶的合成,并刺激淋巴細胞的凋亡[2-3]。而在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給予抗生素治療能夠降低炎癥因子的進一步發展,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5]。同時,在患者給予抗生素的治療基礎上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能夠有效的抑制環氧酶的活性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大量表達,并且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體效果[6-7]。
綜上所述,臨床中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發生的相關因素也比較多,常見的主要有年齡、激素分泌異常、瞬目減少、先天異常、慢性瞼緣炎和藥物毒性等[8]。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加強相關因素分析,從而有效的降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且本次研究分析,對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可以有效的依據其發病的機制進行給予相關的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總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廣莉,石楚.瞼板腺功能障礙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10):456-457.
[2]譚業雙,周霞,許玲,等.抗炎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眼科新進展,2012,11(01):67-68.
[3]應夏芬,鄔明軍.瞼板腺功能障礙142例[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0,11(02):212-213.
[4]羅曉亮,雷澄,王必靈.糖皮質激素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3,11(02):223-224.
[5] LiuLi east, YiYuDe. Abnormal meibomian gland secretion with dry eyes clinic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2009, (7) : 563-564.
[6] Lu wei,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with dry eyes of related research [J]. Journal of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2008, 12 (4) : 233-234.
【摘要】
探討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對硅油填充術后繼發性青光眼的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 200310/200812我院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硅油填充術后繼發性青光眼11例11眼的手術效果。結果:患者術后達到功能性濾過泡標準比例極高。術前眼壓平均為(52.3±11.5)mmHg, 術后平均眼壓為(15.4±8.3)mmHg。術后平均眼壓較術前明顯降低,經t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術后視力較術前提高4眼(36%),與術前視力相同5眼(45%),較術前視力略下降2眼(18%)。結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可以有效治療硅油填充術后繼發性青光眼。
【關鍵詞】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硅油;繼發性青光眼
Abstract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omplex trabeculectomy in treatment of secondary glaucoma after silicone oil filling.
METHODS: Eleven cases 11 eyes with secondary glaucoma after silicone oil filling were treated with complex trabeculectomy since Oct. 2003 to Dec. 2008. Clinical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filtering bleb,intraocular pressure(IOP) and vision. RESULTS: High rate of functional filtering bleb formation was achieved after complex trabeculectomy. IOP was 52.3±11.5mmHg before operation and 15.4±8.3mmHg after operation,IOP was significantly dropped(P
KEYWORDS: complex trabeculectomy; silicone oil; secondary glaucoma
0引言
玻璃體切除聯合眼內硅油填充是目前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常用的手術方法。眼內硅油填充有利于提高視網膜復位率,但也可能引起諸多手術并發癥,術后眼壓升高就是其中之一[1]。200310/200812我院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的硅油填充術后繼發性青光眼11例11眼,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在我院行玻璃體切除硅油填充術后3~4wk內發生高眼壓的患者11 例11 眼,男7 例,女4 例, 32~57歲。其中外傷性牽引性視網膜脫離4例,孔源性視網膜脫離4 例,糖尿病增生性視網膜病變致視網膜脫離3例,術前均無青光眼病史。入院后檢查視力手動4眼, 0.1者2眼,0.2~0.5者5眼,保守治療無法控制眼壓。繼發性青光眼診斷標準:(1)眼壓較術前增加超過10mmHg;(2)眼壓超過21mmHg。手術指征:眼壓超過40mmHg,經抗炎、降壓藥物治療無效。
1.2方法
球后麻醉及筋膜下浸潤麻醉,以下穹窿部為基底做低位結膜瓣,充分止血,在6∶00位做約4mm×3mm大小的方形鞏膜瓣,深度約1/2鞏膜厚度。根據個體差異采用浸透0.2mg/mL絲裂霉素C (MMC)的棉片置于鞏膜瓣下及結膜瓣上切口周邊部約1~2min取出后立即用約200mL平衡鹽溶液反復沖洗鞏膜瓣下、結膜瓣下及角膜,顳側透明角膜作前房穿刺備用。切除約2mm×1mm角膜小梁組織及稍大于小梁切口的周邊虹膜。回復鞏膜瓣后采用100尼龍線間斷縫合鞏膜瓣兩角2針,在鞏膜瓣兩側切口邊緣各縫合1針可拆除的外置調節縫線。經預置前房穿刺口緩緩注入平衡鹽溶液恢復前房,根據房水濾過情況,調整縫線的松緊及數量,直至產生適度房水濾過。原位縫合球結膜。再次從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鹽溶液重建前房,并仔細檢查濾過泡隆起形態、前房深度恢復情況、眼壓高低及結膜瓣有無滲漏。術畢結膜下給予抗菌消炎處理。術后處理:鞏膜瓣外露縫線拆除的時機:若術后前3~4d眼壓在14.60~20.00mmHg,前房恢復正常,濾過泡平坦,首先行眼球按摩,按摩后濾過泡隆起或前房變淺,即應停止。若術后眼壓>20.00mmHg或經濾過泡按摩無效者,在裂隙燈下先拆除1根可調節縫線并按摩,如濾過泡隆起且眼壓下降,則1~2wk再拆除另1根。如先拆除1根縫線后濾過泡仍未建立,則同時拆除另1根縫線;如拆除兩根外露縫線后濾過泡仍未建立(眼壓>20.00mmHg) ,則行激光斷線。
統計學分析:應用統計學SPSS11.0軟件包對樣本數行t檢驗,以P
2結果
2.1濾過泡
按Kronfeld法分型, 9例患者術后均達到功能性濾過泡標準,2例不能形成功能性濾過泡。
2.2眼壓
術前眼壓平均為(52.30±11.50)mmHg, 術后平均眼壓為(15.40±8.30)mmHg。具有顯著性差異,t檢驗P
2.3視力
術后視力較術前提高4眼(36%),與術前視力相同5眼(45%),較術前視力略下降2眼(18%)。
3討論
隨著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的迅速發展及眼內充填物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患者得到了有效地治療。硅油因性質穩定、無毒、較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較常用的眼內充填物之一。硅油作為手術后臨時充填物,術后經眼底檢查視網膜復位、無增殖病變,維持數月后取出。但硅油的使用也可以引起相應的手術并發癥,如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變、硅油乳化等[2]。硅油注入術后持續眼壓升高是最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可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失明,只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視功能。
統計資料表明,硅油充填術后繼發性高眼壓的發生率約為20%左右,一般認為造成術后高眼壓的原因:(1) 硅油乳化小滴阻塞房角和小梁網;(2)硅油慢性刺激睫狀體使房水生成增加,小梁功能受損;(3) 患者不當,使硅油積聚在后房,引起瞳孔阻滯;(4) 手術刺激引起睫狀體水腫和葡萄膜反應;臨床工作中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查明原因給予恰當處理,盡量減少高眼壓造成的視功能損害。本組病例均經保守抗炎、降壓治療無效。有報道利用睫狀體破壞手術可以有效降低硅油充填術后繼發性青光眼眼壓,但破壞手術可能引起較重的炎癥反應、眼球萎縮及角膜失代償等嚴重并發癥。我們采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是在傳統小梁切除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與傳統小梁切除術不同之處是: (1)術中增加使用抗纖維增生藥物MMC。(2)可拆除調節縫線,具備了嚴密縫合鞏膜瓣增加房水外流的阻力的作用,同時有效地預防術后淺或無前房的發生,較好促進功能性濾泡的形成并較好地控制眼壓[3]。我們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硅油充填術后繼發性青光眼,絕大部分患者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效,術后早期前房形成穩定,淺前房發生率低。遠期能較好的保持功能性結膜濾過泡,眼壓控制好,術后視力得到有效的保護。但是仍有2例患者術后眼壓不能控制,行睫狀體光凝治療。我們使用0.2mg/mL MMC,術中根據患者的年齡、筋膜厚度調整棉片放置時間,年齡越小,放置時間越長,去除棉片后用大量BSS液沖洗,時間≥2min,以減少MMC對正常組織的毒性[4]。
我們采用下方結膜切開是考慮到玻璃體切除術破壞了上方正常結膜組織,再次手術刺激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修復反應,導致結膜下瘢痕形成,導致手術失敗。且硅油比重較輕,下方周切口不易被硅油堵塞,有利于玻璃體腔與前房的溝通,不影響房水引流,維持正常眼壓。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是在傳統小梁切除術的基礎上的改進[5],由于聯合應用MMC和可拆除縫線,減少了術后瘢痕形成,提高了傳統小梁切除術的成功率。所以我們認為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是治療硅油充填術后繼發性青光眼比較理想的手術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胡維沭,邱寧,于紅鸞,等.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39 例臨床分析.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報 2002;16(4):226227
2游志鵬,姜德詠,李國棟.半導體激光經鞏膜光凝治療硅油填充術后難治性高眼壓.臨床眼科雜志 2004;12(3):240241
3曲建梅,唐桂蘭,侯建萍.復合式小梁切除術中兩種可調節縫線的方法及其比較.國際眼科雜志 2009;9(2):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