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

    第1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關鍵詞:備課;課標;教材;學生;核心素養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從我們關注“教什么”到關注學生“會什么”,從“什么知識最有價值”到“誰的知識最有價值”再到“什么知識最有力量”,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逃筷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素養是教化的結果,是自身努力、環境影響的結果,由訓練和實踐而習得的思想、品性、知識、技巧和能力。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場所,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讓知識變成智慧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學校的目標。本文從高中政治備課的角度,談談如何滲透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備課標,夯實文化基礎

    課程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在新的形勢下,要轉變備課思想,變備知識為備知識、備能力、備價值目標。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靈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通過備課標,能夠把握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基本理念。

    通過讀目標,增強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目標意識。

    通過讀實施建議,提高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操作能力。

    在教學《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這一內容時,本人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本課教育目標細化為具體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看視頻《春節回家》,體會春節文化對中華民族和每個中華兒女的重要性,感受春節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增強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繼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針對教學目標,本人有針對性地制定評價任務:參與課堂討論“互聯網會使傳統文化喪失生命力還是增添活力”,運用相關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列舉生活中文化創新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找出《文化生活》依據。依據課程標準,精巧設計教學案例,關注人文積淀和情懷,既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培養了學生崇尚真知、尊重事實、評判質疑和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備教材,蘊涵自主發展

    教材是教師落實課標要求的基本載體,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斑@法那法,讀不懂教材就沒法;千教萬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說明了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養要依托和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并適度參與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主體價值關系,提高核心素養。本人在備教材時,咬定核心素養不放松,盡力創設一些思維量大且易于挖掘的教學情境,強化思維訓練和思維拓展,活化課堂。

    《文化生活》教學中,如果我們僅僅按照教材體系展開教學,對學生而言并不會有多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將教材內容切入生活,從優秀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從民族節日看民族文化、感悟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等角度選取實例,談怎樣對待傳統文化,探尋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分析當代中國人文化生活中的“喜”與“憂”,我心中的道德模范,我是一名志愿者等,則會激發學生進一步鉆研相關法律、民俗、文化的興趣,提升他們搜集、整合、展示資料的能力,使他們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中,堅守民族傳統文化的本土價值與情懷。提升了學生在樂學善學、珍愛生命、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核心素養。

    三、備學生,貫徹社會參與

    備課時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態水平和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愿望,把教學定位在“最近發展區”,同時要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使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

    一是深入了解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的現狀、過去和未來,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從學生起點、知識和能力素養入手,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學生是否具有學習的自我管理組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水平和態度。

    二是多途徑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共性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個體之間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發展水平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異。通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態度和觀念的養成。

    三是為“學困生”提供特殊服務,了解他們成長的內因和外因。每個學生的內部世界與他人生活與學習的物質環境、人文環境等外部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備課時,多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已有的認知結構,多設計環節,讓“學困生”敢于走上講臺,感受課堂學習生態,提升素養。

    在備學生環節,要多設計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社區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刻的親身實踐過程中,鍛煉能力、體驗生活、領悟人生道理,有利于學生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順利轉變,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勞動意識和社會擔當,深化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上得到培養和升華。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一個系統工程,備課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通過備課滲透核心素養,使學生具備能夠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真正培養學生成為能判斷會選擇,能理解會反思,能包容會合作,能自律會自主等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備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ThomasL.Good,Jere E.Brophy著.陶志瓊譯.透視課堂(第十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第2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摘 要】 語言素養與核心價值觀的共同提升,有助于藝術類大學生增強文化領悟力與傳播能力,改善就業難、表達弱的問題,為社會和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語言素養提升為切入點,探討了藝術類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及其途徑,以期實現個體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相統一,達到語言素養的自覺,為國家核心價值理念的國際化傳播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關鍵詞】 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途徑

    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口語、書面語交際素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掘語言素養的現實意義,將“說出來”的價值觀轉換為“做出來”的價值觀;搭建“藝術類大學生語言交流平臺”,引導大學校園文化,為藝術類大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現實途徑;實現個體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相統一,達到語言素養的自覺,實現“入耳、入腦、入心”。進一步認清培養文明交流互鑒人才的重要性,為國家核心價值理念的國際化傳播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一、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現狀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要性

    1、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現狀

    當下藝術類大學生存在語言素養缺失的問題。通過本團隊調查和問卷收集的情況看(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現狀主要有詞不達意(64人,占35.1%)、語用不規范(46人,25.3%)、缺乏溝通邏輯(46人,25.3%)、知識匱乏(18人,9.9%)等(如圖1)。同時,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的難度也引起了本研究的高度關注(如圖2),其中價值觀缺失(59人,32.4%)成為影響語言素養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關于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的缺失及其與價值觀之間關系的研究成為本項目研究的首要內容。在研究這部分內容時,本團隊基于現實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2、藝術類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要性

    從藝術類大學生自身情況來看,藝術類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意識上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理想信念淡漠、價值取向功利化、社會責任感缺失、自我認知有偏差。

    從社會情況來看,市場經濟對藝術類大學生帶來了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使其更容易混淆個人價值,產生利己觀念。網絡時代魚龍混雜的信息使得藝術類大學生難以客觀準確地甄別。隨著藝術類專業的擴招,人才的過剩,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加之學費昂貴,學習成本較大,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對專業技能的培養更重視,學生們也更加注重對專業學習的實效性,⒋罅康氖奔溆刖力花費在專業學習上,從而忽視了文化課程的學習,造成學生的整體素質下降。

    從國家層面,我國正處于思想文化多元、多變、交融、交鋒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大學生語言素養的缺失有礙于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展示中國氣派。而對于具有創新、自信、年富力強的大學生來說如果不能提高語言素養,那么對于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是巨大損失。

    3、語言素養提升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語言素養包括四大要素:主體要素、主觀要素、核心要素、客觀要素。即言語交際活動的參與者、交際動機、主觀意圖、輔助手段、主觀環境和客觀環境等,都直接影響著一個人語言素養的培養及表現。語言素養的高低不僅反映在語言本身,也體現在知識的積累,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對價值是非曲直的鑒別。

    語言素養對人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意識領域。要提高言語交際水平,作為主體要素的人,必須加強修養、積累知識、開闊眼界。語言素養對于人的知識儲備、語商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同時,語言素養關乎的不僅是人的全面發展,還關乎到社會與國家構建安全的語言文化環境。關鍵語言人才的培養將決定國家未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踐行,決定“中國夢”的實現。

    二、以提升語言素養為切入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及實施平臺建設

    1、策略

    (1)注重母語文化積累,消解藝術類大學生多元價值觀沖突。學好母語是對每一個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母語文化的積累是對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實踐。通過與國學社合作,開展“國學伴我行”的教育活動,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語言交際中,母語文化的豐厚對于傳播母語本身的人文素養價值內涵有深刻意義。當前,世界意識領域空前活躍,面對他國強勢的價值輸入,加強母語文化積累,能夠有效抵制多元價值觀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提高語用能力,營造認同核心價值觀的輿論空間。在正式的交際場合中書面表達獨特而又文化內涵深厚,在人際交流中語言運用的技巧作用更為突出。由黨務中心在黨員、團員的黨課、團課培訓中強化語言素養的重要性。尤其在黨團日活動中,組織大家優先開展相關語言類活動。語言素養本身又蘊含著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書面語言與口語運用在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長過程的大學生開展并深化拓展個性化教育,有助于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圍,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水平上的提升

    (3)誦讀人文經典作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藝術類大學生之所以不善表達,是因為大腦中存儲的信息量太少,因此藝術類大學生要提升語言素質就必須廣泛閱讀文化經典,包括人文學科,還包括人類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中所積淀的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與認識自我的思想精華。協會與校圖書館合作開展讀書月活動,鼓勵藝術類大學生走進圖書館參閱經典書刊。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加文化知識,培養思維能力,還可以學習語言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透過文字的表相深入到思想的內核去攝取其中豐富的精神養分,體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理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滲透。形成語言素養的同時理解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4)提升邏輯思維表達,發揮藝術類大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特點較為被動,做事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從學習實際來看,提高藝術類大學生表達意識,培養心理素質能夠從主體意識上使其掌握口語的基本要求、態勢語言應用的基本要求、邏輯的基本知識等。通過與辯論隊、校廣播臺、電視臺合作,鼓勵藝術類同學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思維的不斷沖擊碰撞中,提高語言邏輯表達能力。通過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具備主動表達解決某些問題的意識。將語言素養主動性實現的思想融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繼而為藝術類大學生主體實踐意識提供思想引領。

    (5)重視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訓練課程,加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課堂。對于大學生而言,無論是日常學習、社會交際還是面試求職,良好的表達能力均不可或缺。作為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高校,應該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更加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課程,例如:普通話語言、口語表達藝術、溝通理論與技巧等,為健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實踐課堂。

    2、實施平臺建設――成立藝術類大學生語言交流協會

    協會管理由大學生語言交流中心――指導老師――學生工作處及其下設的秘書部、組織部、宣傳部、實踐部構成(如圖三),負責協會的日常事務與基本運作。旨在為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協會定期舉行的相關活動及指導老師的專業培訓為藝術類大學生在語言素養提升上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法,在與其他校內平臺實踐互動中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深入實踐當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語言素養。

    三、擬解決問題

    1、調查分析語言素養缺失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問題

    研究團隊發現,藝術類大學生普遍對核心價值觀不感興趣,語言素養的缺失更使其不能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普遍認為核心價值觀與藝術類大學生心理距離、現實距離很遠,往往用“假大空”形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印象。同時藝術類大學生科學文化修養不足,在專業學習同文化教育不對等的情況下,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教育也與專業的相比中顯現實踐力弱化問題。這就突出了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的阻力環境。也是核心價值觀落實不到位的根源之一。

    通過研究團隊前期問卷調查、文獻研究及走訪接觸,結果顯示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程度較高,主要集中在人際溝通存在障礙、口語表達模糊不清、書面寫作能力匱乏。這些具化的問題又影響到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求職就業。

    2、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的關鍵問題

    解決語言素養脫離專業學習的問題就要注重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在青年學生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綜合運用,增強語言素養教育的滲透性。我國不妨參照美國的做法,把語言素養教育滲透于歷史、社會、文學、思想政治課、藝術等顯性課程中滲透于校園文化與設施、校園與校外活動、管理、服務等隱性課程中,同樣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也不要僅僅依靠學校專門開設的思想政治課的灌輸來達到青年學生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這樣,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性增強的同時,其有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本課題通過實踐調研法對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現狀進行了策略分析,以期為藝術專業大學生專業素質與語言素養找到平衡點。

    研究團隊將成立藝術類大學生語言交流協會,把提升語言素養落實到藝術類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運用調查法及觀察法,通過前期組織機制完善、以網絡宣傳為首,開展語言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平臺推廣,組織藝術類大學生在平臺展示與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的藝術作品,協會給予參與者專業指導老師的建設性提議,使參與的同學能更好的同受眾描述自己的作品,無形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更在作品創作中領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中期協會還將舉行各類交流活動,緊密聯系校內豐富的學生組織平臺,在社團聯誼中為藝術類大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在實踐中提升語言素養,也為項目后期施行搭建長期有效的研究陣地。

    3、語言素養提升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階段性成果與長期可持續發展

    研究團隊將以五大策略作為項目研究階段的主要內容,以藝術類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實驗法、實證研究法為研究方法,通過藝術類大學生語言交流協會平臺的搭建、協會與學校各學生組織的合作,為藝術類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提供更多實踐平臺,以期取得階段性的提高。中期調查問卷發放后,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階段性問題,不斷更新策略,幫助策略科學化、系統化。通過后期調查問卷發放促使平臺運營更完善、提升策略更為科學、踐行價值觀的方法更榫呋。平臺組織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也為項目后期長遠性發展提供了有效機制;不斷跟蹤完善研究策略,為項目的長遠性實施提供了合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銳瑞.工科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漢紡織大學碩士論文,2013.05.

    [2] 耿美香.淺析高校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現狀及對策[J].才智,2013.07.

    【作者簡介】

    梁 敏(1979-)女,漢族,陜西咸陽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語言藝術.

    第3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后方法外語教學理念;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1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3]。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四者是相互交織的關系,同等重要且相互滲透。根據2017年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3],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有以下四個方面:(1)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即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整合地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理解口頭、書面語篇所表達的意義,并能有效地進行交流。(2)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即幫助學生在理解和比較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品格,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3)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即發展學生辨析語言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構建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4)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學會評價、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2“后方法”的核心外語教學理念

    所謂“后方法”,就是“教無定法”,就是要根據實際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后方法”是針對現有教學法的對立面提出的,但它并不是對之前出現的教學法的全盤否定,也不是將已有的教學法進行簡單的整合?!昂蠓椒ā边@一概念,首先是由印裔美籍學者庫瑪(Kumaravadivelu)提出的,在他2004年出版的專著《理解語言教學:從方法到后方法》中,庫瑪詳盡闡釋了“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他認為外語教學要強調教學的特殊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要重新認識教師、學習者和教師教育者的角色,并提出了指導微觀教學的十大教學原則[10]。這種動態的、靈活的及開放性的“后方法”外語教學理念,對我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有啟發。具體而言,“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外語教學的特殊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是一個以特殊性(particularity)、實踐性(practicality)和可操作性(possibility)為特征的體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特殊性:特殊性即特定性。特殊性充分肯定了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倡導教師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根據特定的教學情境,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采用某種特定的教學手段,從而實現某一特定的教學目標。因為教師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只有根據學習者及地方實際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踐性:實踐性涉及理論知識是否能有效地指導實踐,教師能否真正將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教授給學生等問題?!昂蠓椒ā苯虒W理念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所進行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試驗、解釋、評判專家提出的教育理論,因為這樣不利于教師建構自身的教學理論。因此,教師要通過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和再行動,將教學實踐理論化,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刹僮餍裕嚎刹僮餍砸蟀褜W習者看作“全人”,即完整的社會人,而非孤立的個體。因為在英語教學中,學習者會受到來自其生活環境的影響,如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學不能將學習者和社會環境割裂開來,只有首先保證學習者和社會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才能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2)重新闡釋學習者、教師和教師教育者的角色學習者角色?!昂蠓椒ā崩砟钕碌膶W習者是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高效能學習者。“后方法”的教學理念充分肯定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張通過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性,來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社會意識和情感態度。另外,學習者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正視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并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和認知工具去迎接挑戰、解決問題。教師角色?!昂蠓椒ā崩砟钕碌慕處煱缪葜嘀亟巧仁菍W生學習的服務者,也是教學活動的研究者和知識的終身學習者。首先,想要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充當服務者的角色,如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等。其次,為了避免機械地照搬某種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不斷認識、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最后,要想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緊跟英語教學發展前沿,適時吸納新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教師教育者角色?!昂蠓椒ā崩砟钕碌慕處熃逃呤墙虒W活動的促進者。由于“后方法”理念下教師教育者的任務是為未來教師創造機會,幫助他們反思教學過程、分享經驗、掌握外語教學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師教育者要和未來教師建立對話協商的關系,鼓勵未來教師進行批判性思考,將個人知識和專業知識相聯系,最終形成自身的教育理論。另外,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教育者還要轉變自身的研究理念,尊重新手教師在教學上的價值觀、理念及知識,和新手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教學研究。

    3“后方法”所倡導的外語教學原則

    (1)學習機會的最大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承擔著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學習機會的提供者和創造者等多重角色,這要求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另外,學習者自身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發表看法等方式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學習機會。(2)協商式的交際互動。在課堂中,鼓勵使用目的語,且有真實交流意義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對語言結構和意義的理解。另外,要想幫助學習者理解交際的整體意義,在交際互動中首先就要充分肯定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語言輸入和輸出能力。(3)師生互動的誤解最小化。英語課堂交際或多或少存在歧義現象,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關注自身和學生在交際、語言、策略、文化、評價、過程、指令、態度等方面認知的不匹配,來減少師生間意圖被曲解的可能性。如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材料等。(4)直觀的啟發式教學。自我探索有利于加深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語言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使學生能夠從中推斷出潛在的語法規則及其功能,從而幫助他們構建語法知識體系。(5)學生語言意識的培養。語言意識即不僅注重語言形式結構,還要注意語言的交際價值和社會功能,學生語言意識的提升有助于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在英語教學中,語言意識的培養主要通過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因為這有利于增進學生對語言本質及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6)語境化的外語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孤立地教授知識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想要幫助學習者了解語言的綜合本質,教師就要提供語言輸入的語篇上下文、交際環境和文化背景。(7)學生語言技能的綜合化。由于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密切相關、相互影響,將各部分割裂開來會阻礙學生的語言習得。因此,對語言技能的培養要協調配合進行,課堂教學要兼顧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如通過聽說結合、以讀促寫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8)學習者自主性的培養。語言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因此學生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教給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等方式來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9)與社會環境相關聯的語言教學。社會環境影響著二語學習的動機、目的、學習者的語言輸入等,英語教學只有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大背景結合才能提高效益。這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選擇學習材料、采用評價方式時要充分考慮學習者所處的社會環境。(10)文化意識的輸入。文化意識的輸入不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中輸入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文化。如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通過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交際的機會,在比較文化異同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4如何運用“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養成

    綜上所述,“后方法”所倡導的主要外語教學理念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目標要求相一致,對提升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很多方面,“后方法”的外語教學理念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貢獻:(1)提供真實、語境化、綜合性的語言輸入,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后方法”強調整體語言、意義優先的語言觀,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通過以下途徑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第一,在英語課堂中采用真實的英語語言素材。豐富、真實的英語語言素材不僅能增進學生對語言本質的認識,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用英語進行思維和真實交際,進一步提高語言意識和語感。如通過英文繪本教學,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通過觀看英文影片,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等。第二,注重課堂教學中語言輸入的語境化。傳統的語言教學表明,孤立地教授語言知識會妨礙學生習得語言,在實際語言應用中產生誤解和偏差。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語篇的理解能力和用英語表達意義的能力,英語課堂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有真實交流意義、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如在進行聽力、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提供語篇上下文、交際環境和文化背景;在教授單詞和語法時,要結合有意義的句子或語篇進行講解。第三,綜合性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因為這四者技能密切相關、相互影響,如果將各部分割裂開來會妨礙學生的語言習得,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和表達意義時,聽、說、讀、寫等技能要協調配合。因此,課堂教學要綜合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例如在閱讀課中增加聽和寫的教學環節,或在寫作課中增加口語、閱讀的內容。(2)開發和整合英語課程資源,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后方法”強調回歸生活、實踐體驗的教學觀,在語言教學中注重文化意識的輸入。因此,英語課程可以通過開發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課程,整合英語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來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第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語課程。語言教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英語課堂不僅僅是教師輸入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意英語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如在英語課堂中加入當地文化習俗、道德榜樣等文化元素。因為這樣不僅能豐富英語課程內容,也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第二,整合英語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想要充分發揮英語課程的價值,就要將它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結合起來。這不僅有利于強化各類知識間的橫向聯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比較文化異同中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進一步發展學生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3)采用交際性、直觀性及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后方法”倡導互動協商、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交際性、直觀性和啟發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第一,注重師生間協商式的互動交流。受傳統教學法影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很少有“說”的機會,這也是造成目前我國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不敢說”、“怕說錯”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通過營造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開展交流和互動,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第二,運用直觀的啟發式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有真實意義的語言材料,并通過設置合理的課堂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材料、發現規律,最終使得學生能夠從語言材料中推斷出潛在的語法規則及其功能。因為通過這種“自我探究”的方式來學習語言,不僅有利于增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第三,在社會環境中進行語言教學。英語課堂要給學生提供接近生活實際、貼近時代的內容,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知識辨析社會現象、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發展學生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4)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后方法”充分肯定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所以,運用這種教學理念,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一,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最大化的學習機會。作為教學活動的計劃者和組織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現狀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另外,由于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習者自身通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等方式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學習機會。第二,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在于增強學習者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意識即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但這并不是完全脫離教師的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培養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利用學習資源等自主學習能力。

    第4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一、提出

    1. 直面識字教學難點

    識字不僅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還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然而當前的識字教學的現狀堪憂,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識字負擔重、實效低,需要從語文教育的核心入手,重新構建培養語文素養為核心的教學思維,以“三文”識字教學模式,使識字教學脫離淺表的層次,直指語文素養的培養,提升教學實效。

    該教學主張是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基礎上的思考、總結與提煉,以真實的教學實踐作為支撐,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較強的借鑒與指導作用。

    2. 回答教育核心問題

    教學基本問題無外乎是“教什么”“怎么教”,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成就高品質的教學。

    “三文”識字教學基于核心素養,力圖讓學生在語文教與學的過程中受到廣博、深厚的文化熏陶,目標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從而清晰回答“教什么”,指出“怎么教”的路徑,從根本上避免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弊端。

    3. 符合核心素養訴求

    2002年,韓雪屏先生便提出了著名的語文素養“冰山模型”理論,即文化為語文素養“冰山模型”的隱性基座,素養與文化不可分離。這為筆者教學主張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隨著中國學生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的公布,“三文”識字教學的思路更為清晰:文化底蘊是核心素養的基礎部分,國家認同最重要的是對文化的認同;“三文”識字教學指向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素質培養,正符合核心素養的訴求。可見,該教學主張堅持將語文教W置于文化語境之中,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前瞻性。

    二、思路

    “三文”識字教學的主張基于核心素養,立足教材文本,從文字著手,關注文字背后的文化。

    以“器”的教學指導為例?!捌鳌笨雌饋聿考芏?,教師教起來覺得復雜,學生學起來覺得“頭暈”,是教學中的“麻煩點”。但以“三文”識字教學的思維來思考和設計,從“器”背后的文化著手,便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是《我是什么》中“器”的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下圖)請看圖:這是最初的“器”字寫法,是形容叫的聲音很大很大,同學們猜猜,是誰的叫聲大?

    學生(異口同聲):是狗的叫聲。(聽課的老師一片笑聲。)

    教師:的確,“器”最初和現在的意思有所不同,最初就是形容狗的叫聲很大,為了表示叫聲很大,特別用了四張“狗嘴”來強化、夸大。看這是不是最初的擴音器的原理圖?

    學生:(議論紛紛)原來這四個口是狗的口,是“狗嘴”。

    教師:后來,這個“器”的意思有了變化,這四個“口”不再表示“狗嘴”了,而是指器皿。請看這個“器”■。器皿里面裝著寶貝,派狗看管?!捌鳌焙同F在的意思差不多,指“器具”。

    學生邊看圖,邊觀察,興致很高。

    教師:在寫這個字的時候,“犬”不能離這四個“口”太遠,否則,就看管不到了。

    又如教《學弈》中“弈”時,先講解“弈”字理(“亦”同“腋”,“大”是指人正立,兩點指腋下。這是象形會意字,表現出正處于激戰狀態的人,雙手撐在桌子上),再讓學生了解“弈秋”的意思(即最擅長下棋的那個人叫秋),最后用“因為……所以……”將“善弈”“弈秋”連成一個句子。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圖是教學脫離淺表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式讓語言文字應用和思維的培養相結合,走向深刻,才靈動有效。

    三、模式

    “三文”識字教學模式包括四個環節:集中呈現,檢測預習――選準文字,多法并舉――提前讀寫,著眼素養――及時反饋,優化評價。

    環節1:集中呈現,檢測預習

    首先,教師可在課件中出示生字詞,力求整體呈現,即出示含有拼音、去掉拼音的詞語(不提倡單個生字)。整體呈現含有生字的詞語,便于學生培養語感,避免指讀、唱讀等不良習慣。

    接著,教師提出明確要求,如讀準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鼻音、邊音,輕聲、兒化和多音字等。讓學生同桌互相當小老師,檢測對方是否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測,使目標變得具體、可測,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同時,可強化預習的習慣,為學生提供“預習成果展示臺”。

    最后,在同桌互相檢測期間,教師進行巡視和記錄,根據學生預習及檢測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便做到“以學定教”。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整體呈現能夠強化詞的整體感,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語感。其中,讀準字音既是識字的要求也是培養語感的途徑。②同桌互相檢測的設置,能強化學生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學的意識,打通課內、課外的界限。③同桌互相檢測還起到“展示臺”的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展示預習的成果,培育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桌展示、目標具體、禮貌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往”等核心素養。④同桌互相檢測便于教師觀察學生預習的情況,從而能夠選擇、生成教學內容,做到“以學定教”。

    環節2:選準文字,多法并舉

    文字靈動起來,文章才會靈動起來,才會讓語文教學充滿文化的味道 。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識字教學策略,有字理識字、看圖識字、字串識字、分散識字等方法。這些識字策略不僅著眼于知識層面,更著眼于識字方法及思維訓練等素養層面。

    就拿字串識字法(如圖所示)來說,用它學習由同一部件和不同偏旁部首組成的字串,如“姐、粗、組”等字。這不僅在于學習“姐、粗、組”等字(知識層面),還可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方法(文化層面),學習形聲字的識字方法(方法層面),同時還可以進行基本的思維訓練(思維層面),直接指向核心素養。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學得快,但同時“回生”問題是識字教學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識字教學的難點(有研究顯示回生率達29.1%), 這些識字教學的策略不僅是教學策略,更是解決“回生”問題的重要策略。學生在同類型形聲字的對比復現中,能夠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從而牢固地掌握字詞。

    生字復現的形式和方法很多,但都應指向文字背后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在文字認讀中感受漢字文化的樂趣,才能解決“回生”問題。

    環節3:提前讀寫,著眼素養

    當前識字教學最大的瓶頸在于課內與課外的界限未打開,識字教學的著眼點多集中在課堂教學本身,尤其是識字的數量上,而在如何解決學生“回生”問題、如何打通識字教學與核心素養的通道方面意識比較薄弱。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以下兩方面:①指向文字背后的素養,改變以往由于教師只關注識字數量而忽視質量,更未直接關注到素養,而造成的識字效率低、“有數量低素養”的現象。②打通課內外的界限,將課外閱讀擠進課內。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享受學習的成功, 提供復現生字的語言環境,將“回生”和語言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

    第5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1.教師要注重課本知識與課外延伸閱讀與實踐的充分結合

    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英語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分小組地進行閱讀和交流,這樣一來,既可以為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情誼,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開展情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情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演講活動,讓學生大膽的用英語展示自己,將自己的想法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更加自信,增強心理素質;教師也可以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將不同的人物角色教給學生來演繹,學生通過對人物的演繹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堅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是教學活動根據學生主體的發展需求而開展。

    3.開展專題討論活動,挖掘人物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一個重要內容還表現在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討論活動等形式,挖掘任我的優秀品質,從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敖虝恕笔紫葘τ趯W生意志品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是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確實起到“言傳身教”的模范指導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1.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2011年頒布的新課標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作為英語課程的目標,并把學生應掌握的技能細化、分級。閱讀技能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中重要的一項,在進行閱讀技能的培養中,應該以培養閱讀策略、語感、重點培養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為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對培養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識碎片化和信息超載的今天,如果學生不具備反思和評價的閱讀素養,就無法保證閱讀對其知識、技能甚至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積極貢獻。從《考試說明》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來看,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實際上是在考察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包括信息獲取、分析、評價和綜合處理的能力,還有學生個人對信息的思考能力。學生信息素養的高低通常會通過讀者完成閱讀活動的程度反映出來,而且能否領悟到閱讀材料的內在含義并作為自身活動的指導也能夠反映學生信息素養的高低。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綜合核心素養的考查。

    2.初中英語核心教學中的問題所在

    其一,核心教學觀念落后,練習形式單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對語法、單詞、詞組等知識過于注重,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語法、搭配和分析句子結構,有的老師甚至在不仔細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只是粗略地瀏覽文章,將重點詞組勾畫出來,做一下課后習題,然后和答案對照,然后讓學生閱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就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師只是將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硬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不主動組織課堂活動,構建課堂情境。其二,不進行課后復習,只使用練習來進行知識的復習,常常使用題海戰術,代替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復習資料為主,牽著學生的鼻子由一個題海戰場轉戰另一個題海戰場。初三的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在題海戰術中度過的,初一和初二的英語教學也受到題海戰術的影響。師生共同關注的是如何做好閱讀理解題目的技巧與策略,以及讀后能否做對四選一的閱讀理解題目。其三,基本上每個題目都有標準答案。有些課堂看似活躍,教師不斷的向學生提問,學生也積極回答問題,但是實際上這種課堂效果是在教師預料和控制中的,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對文章淺層次的理解,學生怎樣得到的結論都是教師引導的,從而學生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的,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回答或問題不重視,根本談不上閱讀品格的塑造。

    3.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需要積極接受信息,并主動理解和思考信息,整個閱讀思辨過程是很復雜的。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首先要辨識文字符號,然后加工處理文章中的文字、語義、語法和修辭,同時還要利用自己已有的語言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思考,領悟文中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將信息吸收重建,從而提升核心素養。所以說閱讀是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1.閱讀有效題材,助推學生的文本理解與表達

    文本的有效信息包括文本主題背景、文本主旨核心信息、文本內涵信息等方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本特點帶領學生有效開展生生互動,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十分有效?,F行教科書上提供的閱讀材料都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可讀性較強。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較為流暢地理解文本。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當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指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讓學生通過預測、分析、推斷、總結、評判、質疑等思維方法,拓展文本內涵,提升思維層次。

    2.設計分層閱讀,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與語感

    分層閱讀式教學是一種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到實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其對象是全體學生,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體個性充分重視,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堂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不同,教師在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后,學生互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對文本內和文本外的語用能力和語感。教師根據學生的多次閱讀成績進行具體分析,把所教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為能力閱讀生,B層為中等閱讀生,C層為障礙閱讀生。對A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要鼓勵他們在掌握文本基本內容后提升對語用的操練;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夯實基礎性內容,并適當提升語感的操練;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加大基礎性知識重現率的操練。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文本時應從低點導入,分類指導,分層次設計教學活動。

    3.選擇有效信息,升華學生的情感與文化

    文本閱讀關鍵是抓住有效信息,核心是教師的選材。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閱讀并有一定內涵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碰撞師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根據表達內涵來領悟語言的情感和文化,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形成文化自覺。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知識產出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情懷,助推學生的跨文化、跨地域的國際視野。

    第6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當前,“核心素養”一詞正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教學專題研討會、教育專家交流會上,迅速成為教育界的又一個熱詞。那么,英語核心素養具體指的又是什么呢?素養,首先應當建立在能力之上,它需要學生掌握最基礎的英語知識與能力;其次,在認知的基礎上,延伸出基于個人理解與判斷趨向的一種審美與觀點;最后,深化并升華為一個大方向,即宏觀角度上的態度。因此,基于初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教學,教師應當從基礎知識、方法技能、文化認知、情感道德、價值審美這五個方面來開展教學活動。

    一、基礎知識――以教材為核心

    基礎知識是學生英語素養的最根本所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首先應當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而這就需要以教材為核心。以牛津初中英語為例,每一個單元的前半部分都設置了三個基礎模塊,分別是“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它們分別從單元主題、情境對話、詞匯學習、語法學習來展開整個單元的學習。因此,學生要掌握的內容是:文化主題、口語交際、單詞詞組、句式表達、語言語法,教師應對此逐一開展教學。比如,牛津初中英語7A第一單元This is me!,學生要掌握:用英語和別人打招呼、用英語介紹自己、學習描述人的方式、用英語介紹自己或他人、name是可數名詞、名字與姓氏的英語表達方式、詞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be good at”“over there”,自我介紹的句型、形容詞性物主代詞my、固定詞組be born、一般現在時的含義、一般現在時中謂語動詞的形式等內容。這些零散又細碎的知識點分布于教材的方方面面,教師要逐一挑出來為學生講解,然后幫助學生整合并完成整個單元的最后模塊Task,用英語短文進行自我介紹。因此,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核心素養中的基礎知識時,教師要緊緊以教材為核心。為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認真參考教學要求和大綱,梳理出每一個單元、每一個模塊中的知識點。

    二、方法技能――以解題為手段

    方法技能是指學生在接觸英語、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實踐英語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模式和方式方法,更直白地講,方法技能是指學生在以教材為核心的學習基礎上,掌握諸多英語知識后,如何將其合理地應用。這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傳統教學方式中的“解題”來強化訓練學生了。從牛津初中英語教學內容來看,基本語法包括:名詞、代詞、數詞、介詞、介詞短語、連詞、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副詞(比較級、最高級)、冠詞、動詞(情態動詞)、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被動語態、非謂語動詞、動詞不定式、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這些知識點都會在學生的日常練習題及考試卷中以各種題型出現,而是否采用了科學合理的解題方法就成為學生解題效率高低的關鍵。比如英文寫作,學生是否懂得通過靈活轉變句型可使文章不局限于單一簡單的陳述句上。比如閱讀理解,學生是否懂得通過抓住關鍵詞來快速地捕捉到閱讀文章的主題思想等,這些都是學生英語方法技能的表現。

    三、文化認知――以宣講為方式

    文化認知是指英語核心素養中對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文化的一種認識與了解,這屬于滲透于教材內容選擇之中的“軟技能”,因此,教師要以宣講方式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住”這個領域里,牛津初中英語中的7A Unit 5 Going Shopping、7B Unit 1 Dream Homes、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這幾個單元分別從西方國家的街區環境、城市設施、購物環境、商店名稱、城市變化、房間名稱與功能、家具名稱等來說明“居住”這個話題,如在講到街區的表達方式時,我們習慣由大到小地按照省份城市區域街道門牌號這種方式來表達,而西方國家則習慣由小到大地按照門牌號街道區域城市州名/省會這種方式來表達,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常常通過文章中的表達方式來呈現,教師要將它們點出來,以宣講方式對學生進行普及教育。比如“旅游”這個話題,牛津初中英語中的8A Unit 3 A Day Out、8B Unit 2 Travelling、9B Unit 3 Asia,這幾個單元分別介紹了西方國家名稱、首都、重要景點、旅游相關活動、世界公園、主題公園等,這些都是豐富學生外國文化認知、開拓眼界的素材,教師可以通過舉一反三、同理論推、同題延伸等方式給學生介紹更多的知識,這也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四、情感道德――以情境為背景

    情感道德是指英語核心素養中學生對西方文化等意識流層面的一種感情,比如認同、贊同、接受、否定、抵制、反對、中立等,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情感道德時可以以情境為背景來設定。以牛津初中英語9A第三單元Teenage problems為例,這個單元介紹了青少年中比較普遍且容易出現的問題,在Reading里講到:主人公Millie抱怨每天都要完成非常多的家庭作業,希望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能夠投放于自己的愛好上;另一位主人公Simon是一個足球的狂熱分子,每天都會在足球上花費大量時間,他目前對自己的這種熱愛產生了一點懷疑與猶豫。很顯然,這兩位主人公的做法都是比較“極端”的,一個過度學習,一個過度娛樂,他們沒有平衡好學習與放松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邀請不同的學生進行情境模擬,分別扮演兩位主人公及其父母,還有專家,就這兩種情況分別從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兩種不同理念來討論。如果是中式教育,教育家會提出什么建議;如果是西式教育,教育家會提出什么建議,等等。情感道德是一種比較“虛”的東西,教師要觸碰到學生的心理,從而進行正確地引導與點撥,而不是僵化教條式的教育。因此,以情境為背景的情感道德教育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五、價值審美――以話題為探究

    價值審美與情感道德一樣,同屬于英語核心素養中學生對西方文化等意識層面的一種感情,它與情感道德對比起來,更多了一些自己的價值判斷,比如認同的原因是審美,反對的理由又是審美,等等,它不是讓學生單純地表達態度,而是讓學生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想法,因此,教師要以話題探究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與引導。以牛津初中英語8A第二單元Travelling為例,這個單元講的是“旅游”這一話題。我們所知道的現狀是:中國人出游一般都會在法定節假日時,因此在特定節假日里,各種景區總是人滿為患。西方人出游時間則不固定,類似于中國人的這種情況較少。再者,中國人出游多是拍照并發朋友圈,西方人則強調出游時與親人、朋友的相聚感,等等。在這個話題下,中西方有很多不同,教師可以拋出各種話題讓學生討論,并在討論中關注中西方的差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對“旅游”的看法。當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就是價值審美的一個積累與培養過程,學生不再停留在“聽說”,而是朝著“我認為”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價值審美的培養,并不是虛無空泛的,它體現在具體的事件和話題之中,教師要以此為契機來“拋磚引玉”。

    如果給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一個大方向的說辭,那就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它貫穿并表現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行為的一種意識指導與責任趨向。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從初中英語的基礎知識、方法技能、文化認知、情感道德、價值審美這五個方面加強培養,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其內心受到觸動與熏陶,從而在促進學生心智成熟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7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摘要:在傳統的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把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作為英語教學任務的重點,而忽略了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這樣的做法雖然有可能會在短期內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卻無法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也無法有效培養出真正對整個社會有用,對個人成長有利的人才。本文將以英語(基礎模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高英語教材為例,探討在實際的職高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實現英語教學的突破,并有效達成相應地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教學;突破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224-02

    在傳統的高職英語課堂上,很多一線教師的思路非常閉塞,教學過程也只是機械地重復。他們只注重教給學生課標中所要求掌握的相關的語言知識,而完全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們只成了教科書的奴隸,而無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利于長期的語言發展和個人發展。

    一、核心素養的定義

    核心素養是近期在學界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對新時期新階段的人才所提出的新的綜合性的要求。根據本文的研究,英語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思維品質。如對語言材料中所出現的各種語言現象進行理性地辨析,以判定其的正確與否;運用多樣的邏輯思維來對語言材料中所出現的信息進行整理;對語篇中所出現的作者的思想觀點進行客觀地認識和評價,并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二,語言能力。如W科意識,語言感知能力,對于語言知識的掌握,識別賞析的能力以及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等。

    第三,學習能力。如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習渠道;規劃選擇學習,提高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整等。

    第四,正確的價值觀等。如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熱愛體育鍛煉,熱愛讀書,與同學友好相處,能正確地辨別真、善、美等等。

    第五,文化素養。如學生所具備的文化知識以及對于相關文化知識的正確的理解,學生所具備的在實際的跨文化語境中的交際的能力以及廣闊的國際視野等等。

    二、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職高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必須響應核心素養的呼喚,尊重這樣的呼喚,并在實際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落實這樣的呼喚。根據本文的研究,為了能夠將核心素養有效落實到職高英語教學中,教師以及相關的部門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第一,調整英語教學的目標。根據本文的研究,只有有了正確、合理,又能緊跟時代要求的英語教學目標,英語教學才能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也才能正確地指導日常的職高英語教學。因此,對于職高階段的每一堂英語課,教師都應該在宏觀上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來制定一定的教學目標。大體上來看,這樣的教學目標應該擺脫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的禁錮,并從發展人、塑造人的角度出發,將多方面的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具體的英語教學實踐中來。

    第二,調整英語教學的方法。為了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正確的英語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還應該相應地調整職高英語教學的方法。也就是說,傳統的只注重知識灌輸的英語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展對于綜合性的人才的需要。相反,新的時代更需要新型的綜合性的人才,更需要具備多種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

    第三,調整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調整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也就是說,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著眼于學生學習的過程,如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學生對于信息的分類匯總能力如何,學生的目標達成意識是否強烈,學生是否能夠有效規劃自己的學習等等。

    三、職高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策略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的文件要求,在職高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來抓。具體來看,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學策略:

    第一,設置相關的情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根據本文的研究,在職高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來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當然,在設置場景時,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角度,切不可張冠李戴,牽強附會,否則便失去了這一活動的意義。比如,對于職高英語學習過程中anger這一詞匯,教師可以在傳統的詞匯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這樣來對學生進行提問:Boys and girls,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ngry?這樣,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找親近的人發脾氣,亂摔東西,口不擇言,暴飲暴食等。緊接著,教師便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展開談論: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on the bad results of your anger.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便可以深刻思考生氣對于自己和對于他人的不良的影響,從而有效地發展了他們的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技能的提高。教師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如何有效地歸納信息,如何有效地排除不相關的信息的干擾,如何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如何一邊學習一邊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如何提高自己的目標意識,如何保持持久的進行語言學習的注意力,如何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等等。比如,在講解英語(基礎模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高英語教材第五單元What’s your hobby?中的閱讀時,鑒于該閱讀語篇的任務是要求學生understand talks about one’s hobbies, 教師除了應該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完成一些相應的任務之外,還應該特別注重學生的實際的閱讀過程以及對于正確的閱讀技巧的運用。具體來看,教師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們:How do you find ou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hobbies from this passage?If you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your reading,would you change your reading strategies?Do you read the passage before looking through the questions?Do you look through the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the passage?

    第三,從時展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本文看來,在職高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應該從時代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在當今時代,隨著對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和對外貿易的持續推進,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便成了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四、結語

    總之,根據本文的研究,在實際的職業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貫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塑造健康的品格,獨立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培養相應的思維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參考文獻:

    [1]劉建德.關于課堂的思考[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馬蘭芳.挖掘潛力激發活力提升功效[J].科技資訊(社會科學版),2013,(12).

    第8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兩者息息相關。語言理解的障礙往往不在?Z言結構本身,而在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何謂文化?《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是這樣描述的: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對于英語教師來說,不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熟悉英語文化,更要重視在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中創設文化認知與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而核心素養的建構必然引發我們對課程內容的重新思考和對教學方式的進一步優化,如何在基于核心素養這個大概念下,提升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能力?筆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在差異中對比,豐富語言知識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是關于飲食文化的一個單元,其中Let’s Learn板塊的內容是有關餐桌禮儀:“Would you like...?”“Yes, please.”以及中西餐具“bowl, spoon, chopsticks, fork, knife”等,在執教本課時我們不能簡單地教會教材文本而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文化知識,堅持做中學的原則,在差異中對比文化,形成文化的相互理解,筆者在教學本課時采用如下環節:

    認識餐具:出示圖片,展現中西方人使用不同餐具的情境,突出餐具。Chinese often use the spoon and the chopsticks, while American and English often use fork and knife.

    餐具擺放禮儀:擺一擺、學一學。The fork is on the left,and 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餐桌對話禮儀:學習餐桌上的詢問、感謝、請求等語言,了解相關理解。

    視頻欣賞:播放西方感恩節就餐視頻,中國春節年夜飯就餐視頻,學生在對比欣賞中感悟體驗中西方不同的就餐文化及禮儀,培養文化意識。

    由于小學生詞匯量少,對文化理解淺,因此通過直觀、生動、易解的方式,如學一學、做一做、比一比等方式,在差異對比中,由淺入深,邊體會邊學習。同樣,在學習打招呼、問候語、告別語時,通過肢體、語言等方式的對比體現差異。比如西方人初次見面和熟人見面問候是不同的,而中國人常用“你吃飯了嗎”來見面寒暄;常常用“你多大啦”來表示關心,而在西方國家,人們不輕易問成年人特別是女士年齡,以免侵犯隱私;生活中,中西方電話交流時也有不同的禮節。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生活對比、模擬練習等方式加深學生的文化禮節,培養文化意識,豐富語言知識。

    二、在浸潤中理解,拓展學生語用能力

    上海版牛津小學英語5B Module4 Unit 2 Western Holidays一課,是西方文化主題板塊,介紹萬圣節。整堂課執教老師注重文化的情感浸潤、情境的體會理解,整體感知節日氛圍。利用本土節日文化的視頻、音樂、圖片、語言,展示一個充滿節日氛圍的萬圣節文化環境,讓學生從視覺、聽覺、感覺上感受節日,沉浸其中。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文本,學習關鍵詞、了解關鍵句,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感知文化,并逐步從文本領域拓展到生活領域,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建立生活與節日的聯系。最后讓學生動手實踐,制作南瓜燈,邊制作邊用英語介紹,創設節日情境,角色扮演,感受節日文化,培養文化意識,拓展語言空間。

    人教PEP版教材中也有很多介紹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內容,如圣誕節Christmas,愚人節April Fool’s Day,復活節Easter,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如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除了節日以外,也常會涉及中西方交通規則、交通工具選擇、地域服飾文化等內容。

    三、在文本中挖掘,激發語言情感

    人教PEP版四年級上冊Unit 5 Read and write一課,是食物主題“Dinner’s ready!”單元中關于就餐的對話式讀寫課,其中最后一幅圖對話內容是“Can I have a knife and fork,please?”“Yes,John,but try chopsticks for noodles .”粗看我們覺得十分簡單,無非是晚餐中的餐具使用,許多老師可能會將文本單純解讀為食物與餐具的使用和搭配,如果這樣解讀,那么在設計閱讀任務時就會感覺到這篇文本的可讀性太弱了。筆者在教學時研讀教材文本,準確把握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John和Mum在用餐中的不同情緒,感受中西方用餐文化的差異。首先通過讀圖引導:“Is John happy?”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時讓學生做使用筷子的動作,想象:如果你是John,會怎樣使用筷子?真正讓學生感受體驗,體驗文字語言背后的意義,其實是引導學生真正進行文化差異的學習,也是對文本背景內涵的理解與挖掘,所以通過增加兩個人物的語言氣泡,追加兩個“because...”將媽媽與John的內心獨白的語言補充出來,幫助學生體驗人物對話心理,真正理解文本,他們的朗讀與角色扮演才能入情入境。

    這樣,通過文本的深入解讀與挖掘,以讀文、讀圖方式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學習文化背景”,通過飲食文化視頻讓學生“在視頻欣賞中體驗文化差異”;通過任務布置完成note書寫引導學生在“自主選擇文化餐中感受文化差異”三大塊,巧妙地將文化內涵自然地以學生喜愛又不生硬的方式融入課堂,基于學生的學情與興趣點,挖掘文化內涵,真正滲透文化知識,激發語言情感。

    四、在拓展中延伸,促進語言思維

    人教PEP版五年級下冊Unit1 Part A Let’s Talk是Zhang Peng 和來自西班牙的新同學Pedro的關于作息的一段對話,重點的交際語言為“When do you finish class/...?”“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以Pedro的Spain 作息為對話交流主題,生活方式的信息差“Classes finish at 1 o’clock in the morning,classes start at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eat dinner at 9:30 or 10 o’clock...”Pedro這樣的作息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的求知欲望被激起。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讓學生看關于西班牙人們的生活方式等相關視頻與圖片,同時拓展文本,補充閱讀材料。

    It’s 10 p.m. And George is having his dinner. He turns on the TV. His favourite football game is just going to start.

    You can always see this in Spain. When it’s time for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to go to bed, it’s time for the Spanish to enjoy their evening life.

    In Spain people usually begin their work at 10 a.m. and stop for lunch at 1 p.m. The lunch time is long. Many people have a nap and start work at 4 p.m. and stop late in the evening.

    This national schedule started from World War II. And now many Spanish people think they need a change. They want to have a life just lik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第9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

    一、核心素養培養從美術體驗入手

    要想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美術學習體驗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美術學習及美術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更高。而體驗式教學更是素質教育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教師引導小學生參與美術課堂活動,感受到美術學習的趣味性,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趣味性的課堂引導,讓其在體驗中審美,在審美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色彩大家庭》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紅、橙、黃、綠、藍、紫、褐、黑、白、灰等色彩,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大自然中的色彩,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趣味涂色練習。讓學生自由創作,真正參與到趣味涂色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其美術學習與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色彩識別及美術分析能力,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二、核心素養培養要堅持游戲導入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戲,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趣味性的美術游戲,讓學生進入到良好的藝術情境之中,獲得豐富的藝術體驗,情境的刺激,學習的主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正式授課前,組織美術課程相關的游戲,通過講解趣味性的故事,消除學生陌生知識學習的緊張感。

    在趣味性的美術游戲中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畫一畫。例如,在學習《紙袋玩偶》時,教師可以講解森林玩偶的趣味小故事,讓學生制作不同的紙袋玩偶,扮演不同的玩偶角色,形成玩偶游戲,在美術學習與手工制作中實現其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也提升其表演能力,起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三、核心素養培養側重審美習慣的養成

    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想深入徹底,就必須引導小學生養成自覺審美的好習慣。教師應走出一味地營造環境,忽視課堂內容講解的認識誤區,在輕松的環境中,在高效的環境中,做好美術課堂教學知識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審美能力是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直觀感受能力,更是一個人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繪畫技巧,強化美術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做好小學生良好審美習慣的培養。在學習《民間面塑》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面塑實物作品,讓學生觀察面塑中的審美性。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作品具有審美性。小學生有的說是陶瓷藝術品有審美性,有的說剪紙藝術,有的說中國山水畫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美術作品中所應蘊含的思想,一步步更深層次地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通過多次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審美習慣。

    四、核心素養的培養要聯系現實生活

    美來源于生活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內容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樣需要生活的啟迪。因此,美術教學要想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做好與生活的關聯,返璞歸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與啟迪。只有美術教學與生活緊密關聯,才能增強學生的審美品位,提升其美術素養,實現核心素養的轉化,并產生強大的藝術創造力。小學美術教學關注與生活的關聯,以生活的關照為切入點做好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鼓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進行藝術性的創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最真實的想法。認識彩泥的特性,了解泥塑的常用表現方法。例如,在學習《花式點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時父髦值閾幕蛘吲納愕閾惱掌?,也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到點心店去觀看,讓學生觀看點心師傅的制作過程,試著用彩泥制作不同的花式點心,提高學生造型、設計與色彩搭配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美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美術教學與生活的關聯,要求必須走出課堂的局限,走到自然中,讓學生接觸真實的生活和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和藝術的多姿多彩,自由發揮創造助力核心素養的養成。

    五、核心素養的培養要發揮多媒體優勢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好專業知識的講解,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美術教學。而專業知識的學習往往以理論為主,帶有很大的抽象與枯燥性,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

    教師應該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加強美術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音視頻結合,圖文并茂地講解知識,讓學生掌握教學的相關技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實現技能的有效把握。例如,在組織《動物身上的斑點》這部分教學時,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動物視頻,認識不同動物身上的斑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斑點的藝術運用,呈現來自于動物斑點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意識到各種斑點的形狀、大小變化及組合關系,了解斑點在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的運用。嘗試運用動物身上的斑點來裝飾生活中的物品,在抽象到具體的展示中實現學生知識的把握和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滲透愛國教育

    核心素養中最為核心的當屬愛國思想,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價值導向,從長遠看,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想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做好愛國教育的滲透,引導小學生塑造正確的人格,提升核心素養。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素材。教師可以從歷史角度入手,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感悟到我國藝術成就的輝煌璀璨。不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可以從傳統的剪紙藝術入手,教師向學生介紹剪紙的文化歷史,講解其歷史藝術價值,讓學生在好奇與自豪的情感驅動下去探尋傳統藝術的魅力,去揭秘更多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式。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也輕輕松松實現了小學生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777777|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2021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成人|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影院在线观看三级|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