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資規劃的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重,加之社會、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快速增加,據測算2010年基金缺口將達到1000多億元[1],制度面臨日益嚴重的養老金支付困難。提高養老基金投資收益是解決基金缺口的關鍵,如何通過投資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是養老金機構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研究養老金投資主要是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策略進行分析,目前,研究養老金投資策略主要有兩個分支,一是隨機控制理論,二是隨機規劃方法。利用隨機控制理論研究最優投資的主要思路是,在一定投資收益約束下建立目標函數,根據邊界條件,利用動態規劃,通過HJB方程求解最優投資策略。研究方法主要有兩類,一是效用函數方法,二是均值-方差方法。利用效用函數方法研究投資策略,其思路是沿襲Merton(1969,1971)研究最優投資消費問題的方法。其主要步驟:首先將動態效用問題轉化為靜態效用優化問題;其次利用貝爾曼動態規劃原理求解靜態效用優化策略。目前,常用效用函數有冪效用函數、指數效用函數、二次效用函數和對數效用函數等,但選擇效用函數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且在中間控制階段不易尋求效用函數的具體表達式,因而投資者選取效用函數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均值-方差方法研究投資策略,其思路是將Markowitz(1952)的單階段均值-方差方法推廣到多階段,通過一系列嵌套技術將原問題化歸為隨機LQ控制問題,運用貝爾曼動態規劃原理尋求原問題最優策略。當前利用均值-方差方法時主要借助于布朗運動,運用隨機分析方法研究養老基金投資策略問題,其主要缺點在于對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求解時未能考慮信息變化,求解結果與實際差距較大利用隨機規劃方法研究最優投資策略的主要思路是基于實際問題建立規劃模型,考慮未來情景進行求解。如何考慮未來信息變化,是利用隨機規劃研究投資策略的難點。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通過構建情景樹來反映情景結構,依據計算模擬,可克服這一難點得到最優策略。目前,利用隨機規劃方法研究投資問題成為國內外研究的主流趨勢。具有代表性的如,Dert(1995)[2]提出利用隨機規劃系統研究荷蘭養老基金資產/負債管理問題,但其模型在情景數目較多的情況下難以求解。Carino等(1998)[3]將Dert的模型拓展到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應用方面,然而其模型中決策人的主觀判斷在情景生成中將起到重要作用,導致決策結果具有較強的主觀性。Kouwenberg(2001)[4]在Carino模型基礎上將未來經濟發展因素納入模型中,針對荷蘭養老基金建立動態隨機規劃模型,但在數據較少時很難求解。Soyer等(2006)[5]使用貝葉斯隨機規劃方法研究多階段投資最優化問題,但其模型中回歸系數先驗分布的主觀設定將影響模型的預測效果。金秀等(2005,2007)[6,7]在Kouwenberg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背景建立了基于多期隨機優化的個人財務計劃模型和基于VaR的多階段金融資產配置模型,并運用多階段資產負債管理模型解決了遼寧養老問題。但沒有對養老基金最終財富狀況進行控制,吉小東等(2005)[1]利用線性隨機規劃研究了我國養老保險資產負債問題,然而其模型中情景樹參數為確定性的,未考慮隨著規劃期的展開新信息對情景樹的影響。翟永會等(2010)[8]構建了與替代率掛鉤的目標基金,建立了基于目標的企業年金基金最優資產配置模型,利用隨機動態規劃方法得了年金基金最優投資策略的解析解,并通過蒙物卡洛模擬技術對所得結果進行數值模擬,考察了不同市場環境及不同群體的最優配置策略和最優策略對可控制參數的敏感性。但其研究中未考慮不同資產收益率之間的相關關系,使其研究結論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本文在Soyer等(2006)隨機規劃模型的基礎上,但考慮到該模型中回歸系數先驗分布的主觀設定將影響模型的預測效果,所以結合中國養老保險投資的政策特點,利用貝葉斯法則和Minnesota方法,依據隨機參數建模研究中國養老保險投資策略問題,結合歷史數據進行模擬分析,結果表明模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資產配置。這對于解決我國養老基金缺口日益增大,順利完成養老金運作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投資策略模型
2•1基本假設假設資本市場中存在1種無風險資產,n種風險資產,買進和賣出風險資產均存在交易費用,允許賣空,投資規劃期t∈(0,T)。根據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設定各種資產投資比例的上下限,不考慮資金的借貸。不失一般性,為計算簡便,假設:s(t):t時刻的情景;xi(t):t時刻投資于第種風險資產的數量;x0(t):t時刻投資于無風險資產的數量;xi(t,s(t)):t時刻在情景(s1,s2,…st)下投資于第種風險資產的數量;yi(t,s(t)):t時刻在情景(s1,s2,…st)下買入第種風險資產的數量;zi(t,s(t)):t時刻在情景(s1,s2,…st)下賣出第種風險資產的數量;l+i:買入1單位第i種風險資產的交易費用;l-i:賣出1單位第i種風險資產的交易費用;Ri(t,s(t)):第t階段內,資產i在情景st下的收益率;C(t):t時刻養老金的繳費額;B(t):t時刻養老金的給付額;W(0):基金初始財富;W*:養老基金在規劃期末的財富目標值;W(T,S(T)):基金在情景(s1,s2,…sT)下的在規劃期末的財富;令:u(T,s(T))=W(T,s(T))-W*,Ws1,…,sTT≥W*0,othersv(T,s(T))=W*-W(T,s(T)),Ws1,…,sTT≤W*0,others則有:u(T,s(T))-v(T,s(T))=W(T,s(T))-W*其中u(T,s(T))表示W(T,s(T))超過W*部分的絕對值,v(T,s(T))表示W(T,s(T))低于W*部分的絕對值。為此,目標函數可表示為:Z(T)=∑(s1,s2,…sT)∈Ω1×Ω2×…×ΩT[u(T,s(T))-φv(T,s(T))]|Ω1|×|Ω2|×…×|ΩT|(1)其中,目標函數Z中u(T,s(T))表示規劃期末基金財富超出目標值部分,v(T,s(T))為基金財富低于目標值的懲罰。φ為懲罰因子,表示風險厭惡程度;Ωt為第t階段情景st所屬情景集合,|Ωt|表示第t階段情景的個數。
2•2投資策略模型假定養老基金投資者的目標函數為基金最終財富期望最大化,即:maxE[Z(T)](2)約束條件:∑ni=1xi(0)(1+l+i)+x0(0)=W(0)(3)xi(t,s(t))=xi(t-1,s(t-1))Ri(t,s(t))+yi(t,s(t))-zi(t,s(t))(4)x0(t,s(t))=x0(t-1,s(t-1))R0(t,s(t))-∑ni=1yi(t,s(t))(1+l+i)+∑ni=1zi(t,s(t))(1-l-i)+B(t)-C(t)(5)W(T,s(T))=∑ni=1xi(T-1,s(T-1))Ri(T,s(T))(1-l+i)+x0(T-1,s(T-1))R0(T,s(T))+B(T)-C(T)(6)cloi≤xi(t)∑ni=1xi(t)≤cupi(7)φ>0(8)其中,約束方程(5)為資金動態平衡方程,可解釋為存在買賣交易成本條件下,現金流入等于現金流出。(3)式為(5)式的初始平衡方程。(4)式是資產動態方程,表明期初對某種資產的投資額等于調整買賣行為后的前一時期末的投資額。(6)式表示規劃期末基金資產的總價值,(7)式表明對資產分配比例的上下限限制。(8)式表明期末基金財富水平小于目標值W*時,目標函數將對赤字部分進行懲罰。投資策略模型建立在未來外生經濟環境不確定基礎上,如何依據現有的信息并考慮未來信息變化對資產未來價格進行預測,是利用隨機規劃研究投資策略的關鍵。鑒于對多狀態決策過程建模時,狀態的構成必須能夠反映時間的變化以及未來信息的變化,為此,可以通過構建情景樹來反映情景結構。
3情景分析
在構建情景樹的常用方法中,VAR模型的結構簡潔,預測效果穩定,然而,對一般VAR模型而言,其建模過程中需要估計的參數過多,對數據序列樣本長度的要求過大。尤其在高階向量自回歸中,待估計的參數數量巨大;同時變量間的高階相關性對參數估計精度要求較高,導致VAR模型中的高階回歸實現比較困難。采用貝葉斯向量自回歸的方法生成情景樹可克服VAR模型的缺陷。與傳統VAR方法不同,BVAR假設回歸模型中的參數本身也是隨機變量。構建模型時,需預知情景參數的先驗分布。當信息更新后,依據Bayesian法則得到隨機參數的后驗分布;隨時間變化,情景樹將反映信息的更新,由最小二乘法確定的系數估計值也包含了參數分布的先驗信息。因此,基于BayesianVAR方法對模型中的高階系數進行估計有一定的優勢[10]。然而,BVAR方法中回歸系數先驗分布的設定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導致貝葉斯自回歸模型的預測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決策者主觀判定的影響。針對BVAR方法的不足,可采用Minnesota方法[9]設定先驗分布。
3•1Minnesota先驗方法
Minnesota方法刻畫回歸系數先驗分布的主要原理:一部分系數的先驗值是顯著的,其余部分系數的分布是不顯著的(其先驗均值為0)。每個回歸系數都相互獨立,服從正態分布,擁有其先驗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在Minnesota先驗模型中,每個依賴變量的一階滯后系數的先驗分布均值都設定為1,而其他系數的先驗均值被設定為0。令βiil為第i個變量一階滯后自回歸系數,βijk為第i個變量對第j個變量k階滯后回歸系數。即:βiil~N(1,σ2iil);βijk~N(0,σ2ijk),i≠j,ork>1處理BVAR中的大量待估計參數,可利用超參數[9]表示變量對變量的階滯后回歸中的先驗標準差σijk。即:σijk=θω(i,j)k-φσ^ujσ^ui(9)其中,θ表示總體緊度(overalltightness),其取值反映了決策者對先驗信息的信心大小程度,較小的θ值代表了對先驗信息的較大把握;ω(i,j)是相對緊度矩陣(matrixofrelativetightness),表示在第i個回歸方程式中先驗方差對變量i、j的相對約束緊度;k-φ是k階滯后變量相對一階變量的緊度,表示過去信息比當前信息有用程度的減少;φ>0,表示滯后階數越低,先驗均值對系數的約束越強。σ^ujσ^ui是排列因子,用于調整變量i、j數量級的差。通常相對緊度矩陣ω(i,j)為一個主對角線元素為1,其余元素為δij(i≠j)的矩陣。δij∈(0,1),δij的取值大小反映對第個i方程中第j個變量(i≠j)的相對緊度。對角線的1表示對每個依賴變量的一階滯后系數的先驗均值為1的約束要大于對其他變量先驗均值為零的約束。
3•2BVAR模型中的參數估計
假設回歸模型為:yt=X′tβ+εt(10)其中,εt為白噪聲,X是一個k×1的解釋變量向量,β為k×1的系數向量。假設存在觀察期Th內的觀察值,令:Y(Th×1)=[Y1Y2…Y(Th]′,X(Th×k)=[X1X2…X′(Th]假設β為隨機變量,σ2已知,利用極大似然法,得:f(Y|β,X;σ2)=1(2πσ2)Th/2exp-(Y-Xβ)′(Y-Xβ)2σ2(11)假設回歸系數β服從先驗分布β~N(m,σ2M),其中M是先驗方差的緊度系數矩陣,則有:f(β|X;σ)=1(2πσ2)k/2|M|-12exp-(β-m)′M-1(β-m)2σ2(12)根據貝葉斯法則,結合(11)、(12)式可得:f(β|Y,X;σ2)=1(2πσ2)k/2|M-1+X′X|1/2exp-(β-m*)′(M-1+X′X)(β-m*)2σ2(13)f(Y|X;σ2)=1(2πσ2)Th/2|IT+XMX′|-1/2exp-(Y-Xm)′(XMX′)-1(Y-Xm)2σ2(14)其中m*=(M-1+X′X)-1(M-1m+X′y)(15)由(13)式可得β對觀察值y的條件分布為:f(β|Y,X;σ2)~N(m*,σ2(M-1+X′X)-1)(16)由(14)式可得y對回歸因子x的邊緣分布為:f(Y|X;σ2)~N(Xm,σ2(ITh+XMX′))(17)利用Minnesota法則設定回歸參數的先驗分布,能夠確保一階滯后變量參數均值的顯著性,反映數據影響隨時間遞減的趨勢,同時減少需要賦值的超參數數量,降低先驗分布設定的主觀性,提高向量自回歸模型的預測精度。
4最優投資策略計算步驟
利用BVAR方法得到風險資產收益的情景樹,即可對養老保險投資策略模型進行求解。然而在貝葉斯隨機規劃的情景生成中,向量自回歸模型參數為隨機變量,很難得到最優投資策略的解析解,因此可依據仿真模擬求解,具體步驟如下:步驟1:根據歷史數據,結合式(12)得出BVAR中向量自回歸參數β的先驗分布。步驟2:根據向量自回歸系數β的先驗分布,對其進行MonteCarlo模擬,對β的每一個MonteCarlo單點構建t=0資產收益情景樹。步驟3:根據t=0時生成情景樹,求解養老基金投資策略模型,即(2)~(8)式,所得MonteCarlo模擬均值即為t=0時刻養老基金最優投資策略。步驟4:引入新信息,結合貝葉斯法則,依據(16)式得出BVAR中參數的后驗分布。步驟5:根據向量自回歸回歸系數β的后驗分布,對其進行MonteCarlo模擬,對β的每一個MonteCarlo單點重新構建t=1時資產收益情景樹。步驟6:根據t=1時的每個情景樹,求解養老基金投資策略模型,所得MonteCarlo模擬均值即為t=1時刻養老基金最優投資策略。步驟7:重復步驟4~6至t=T-1,得出全部最優投資策略及規劃期末養老基金財富值。由上述MonteCarlo模擬步驟即可求出養老保險基金對各種資產的最優投資策略,同時得到養老基金的最終財富值。
5模擬分析
5•1數據計算
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范圍大致為,存入銀行、購買債券、投資股票。為此,假設養老基金投資者投資于3種資產,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其中銀行存款視為無風險資產投資,股票和債券視為2種風險資產。根據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約束,資產配置比例上下限為債券:50%~70%,股票10%~30%。目前我國投資存款、國債和股票的交易費用分別為:0,0•2‰和5•5‰[6]。歷年養老保險收支情況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2001年1月份到2005年12月份的存款日收益率,國債月收益率和上證股票日收益率作為投資收益的歷史數據,利用一階滯后BVAR方法預測未來資產收益(數據來源: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11])。向量自回歸系數的先驗分布可由(12)式導出。其中,根據Minnesota先驗方法設定時,股票不采用后滯變量以避免問題的不穩定[6];緊度系數矩陣采用一般表示形式[8],即:m=100010001,M=10•50•50•510•50•50•51考慮兩個規劃期,每一時期假設未來有三種可能情景發生,并假定發生的概率是相等的。情景樹結構將為1-3-3,共有13個節點,每個節點有6個約束條件,3個決策變量。從而將隨機規劃問題簡化為有78個約束條件、39個決策變量的非線性動態規劃問題。利用Matlab軟件對模型進行優求解,得到養老基金的最優資產配置策略。根據(2)~(8)式,利用Matlab軟件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依據表2,可得出如下結論:(1)期初的資產配置中,存款所占比重最大,債券次之,股票最小。原因分析:目標函數中懲罰因子的存在使基金資產配置的風險管理要求較高,股票的收益率波動較大導致了股票在資產配置中所占份額最小。交易費用的存在使得對債券和股票的投資成本增加,也造成對其投資份額較小。(2)資產結構調整過程中,存款投資比例變動最小(1•25%),債券其次(12•7%),股票的變動幅度最大(18•34%)。原因分析:隨著時間推移獲得新信息,資產收益率后驗分布替代了由Minnesota法則生成的先驗分布,同時決策者對資產的配置策略進行修正。存款收益率變動較小從而BVAR中參數分布變動也非常小,其期初的資產配置接近于信息更新后的資產配置。股票收益率的波動性最大(收益率標準差58•93%)導致BVAR中新信息生成的參數后驗分布較先驗分布有顯著更新,資產配置的調整也更為明顯。
5•2靈敏性分析
為檢驗基金財富目標值和懲罰因子的設定對最優投資策略的影響,對投資策略進行敏感性分析。模型中其他設置值不變,分別改變基金財富目標值W*和懲罰因子φ,得到資產配置結果如表3所示。依據表3,可得如下結論:
(1)懲罰因子固定不變(φ=2),隨著終期財富目標值的逐步增大,養老基金最終財富水平經歷先增后減的變化過程。這表明,目標值適當增大將促進資產配置優化;然而當目標值過分增大,基金資產配置將不顧風險約束單純追求高收益以尋求達到目標值的機會,導致資產配置偏離最優值。
(2)終期財富目標值W*=101固定不變,隨著懲罰因子的逐步增大,資產配置中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逐漸減小,當φ=10時,超過60%的資產投資到無風險資產中。這表明,目標函數設定合理時懲罰因子對資產配置的約束有效。
(3)終期財富目標值W*=105固定不變,隨著懲罰因子的逐步增大資產配置中各種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無明顯變化,而基金終期財富值隨著懲罰因子的增大略呈下降趨勢。這表明,財富目標值設定不合理將導致懲罰因子對資產配置的約束無效,過高的財富目標值和懲罰因子反而造成基金資產配置失敗,基金終期財富值較低。綜上所述,在進行養老保險投資策略研究時,需根據資本市場態勢指標(如:股票指數)設定合理的目標財富值,同時進行適當的風險約束,以達到資產配置最優化的目的。
關鍵詞 電力市場;電網規劃;不確定性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066-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電力市場發展迅速,電力的安全、穩定和充足供應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電網規劃不僅是所在供電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電網經營企業自身長遠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電網規劃的目標就是保證電網滿足供電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要求,對電網的建設、運行和供電提供保障。本文通過對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若干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從而為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提供理論基礎。
1 電網規劃
1.1 電網規劃內容
電網規劃以負荷預測和電源規劃為基礎,它主要完成以下兩個方面的任務:確定電網未來安裝設備規格(如導線電壓等級及型號、變壓器規格等)和確定電網中增加新設備的時間和地點。編制規劃的通常方式是:首先進行負荷預測來確定負荷需求的規模和方向,然后進行電力電量平衡來確定規劃期需要補充的容量的規模和分布,從而進一步來確定降壓變電站的位置和容量。我們可以根據容量和負荷分布的需求來進行網架結構設計優化,按照負荷發展和網架方案確定建設項目及順序;進行方案綜合評價。編制規劃的基本解決方式是在確定電源和規劃負荷條件下,對變電站的最佳位置、最優容量和線路的最佳路徑、最優截面的求解。負荷預測是電網規劃的基礎和依據,其實質是利用以往的數據資料找出負荷的變化規律,從而預測出電力負荷未來時期的變化趨勢及狀態,預測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規劃方案的質量,負荷預測流程如圖1所示。
1.2 電網規劃原則
電網規劃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與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相協調的原則。企業發展規劃應符合國家能源戰略和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方針;2)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企業要把長期發展戰略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保持企業內各項工作的延續性和統一性,從而確保公司目標的分步分層實現;3)整體目標與局部目標相統一的原則。企業要按照建設現代化企業的總體目標,逐步推進企業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企業內各業務和職能部門的規劃目標要與本公司總體發展目標協調統一;4)實物量規劃與價值量規劃協調并重的原則。電網規劃應能實現企業建設和運營的物理量目標及公司經營的價值量目標的協調運行;5)和諧發展與整體優化原則。加快推進企業各項工作合理、協調和穩定有序發展,從而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1.3 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特點
在市場機制環境下,電網規劃將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電網規劃的注意特點如下:1)未來電源規劃的不確定性。電力行業進入市場化后,把發電和電網分隔開來。由于電網的建設周期相對于電廠的建設周期來說相對比較長,因此我們很難估計未來較長時間內的系統電源及市場的變化,這樣就增加了電網建設的投資風險;2)未來負荷變化的不確定性。因為電力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向用戶提供優質電能,所以當用戶根據自身的考慮出發改變對供電質量的要求時,將會導致系統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新分配,這樣就增加了負荷特性的不確定性;3)系統潮流的不確定性。在電力市場環境中,電網調度的原則是根據電廠機組的報價和用戶需求來決定成交量、成交價格和優化調度次序。市場中各電廠生產都是追求其最大利潤來不斷調整自己的競爭策略,按照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來確定投入機組臺數及生產規模;4)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在電力市場進行改革前,一體化電力企業通常是輸電網的唯一投資者,電力企業傳統機制可以保證企業能安全地實現投資回收并獲得一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電網投資不存在任何風險。然而,改革后的電力市場,電網投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并且投資回收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為了減小項目投資資金風險和保證獲得最大投資回報,對電網規劃方案進行經濟評估是非常必要的;5)電價的不確定性。在市場環境下,電價會受負荷、地點和可靠性因素的影響,由于負荷的不確定性、地點的不確定性、可靠性的不確定性和網絡擁擠情況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使得電價變化頻繁,從而使得電價的不確定性更加明顯;6)規劃目標的不確定性。在我國的傳統體制下,電力部門肩負行業監管的職能,電力市場化改革后,電網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其本身具有逐利性,但是出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電網公司包括電網規劃都將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二者之間的博弈過程也將造成電網規劃上存在目標以及最優方案的選擇上的不確定性;7)投融資體制的不確定性。與我國傳統的國家投資體制相比,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建設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這就意味著電網建設上容易受金融市場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2.4 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步驟
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預測未來的電源規劃和負荷變化趨勢;2)對我國現在的電力系統運行情況和將來的電源和負荷進行相關預測,進而來預測未來的電力市場情況和電價水平;3)對各種規劃方案進行分析和篩選;4)提出候選備用的規劃方案;5)估算可能受益的情況并對它們進行風險評估和投資分析。其中前兩步是進行市場調研和預測,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根據優化方法按電力市場環境條件下的要求和所建立的新的規劃模型尋找最優解的過程,第五步是對所得方案的經濟性進行驗證。
3 結論
因為電力市場在我國還處在初始階段,所以基于我國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制度并未完全建立起來,本文通過對電網規劃中若干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可以對建立基于市場環境的電網規劃提供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S].北京:國家電網公司,2006.
[2]高賜威,程浩忠.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若干問題研究[J].華東電力,2005,33(3):5.
[3]孫洪波.電力網絡規劃[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
[4]金華征,程浩忠.電力市場下的電網靈活規劃方法綜述[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6,18(2).
1.投資組合
對投資組合概念的理解可以從物質和行為兩個層次進行,首先,從物質層面上看,投資組合一般指投資者有意識的將資金分散投放于多種投資項目而形成的投資項目或資產的群組;其次從行為層面上看,投資組合是指配置各種資產以符合投資者對風險和收益等需求的過程。
有效的投資組合必須達到或接近資產收益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均衡狀態,具體來講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在期望收益率給定的條件下,使得風險最小化;二是在風險給定的條件下,使得期望收益率最大化。有效投資組合可以構成資產的有效邊界,或者稱為有效前沿。
2.投資組合選擇
投資組合選擇的概念與投資組合和有效投資組合的概念密切相關,是指研究如何把財富分配到不同的資產中,以達到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最大化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最小化風險的過程。這種投資風險與收益的權衡貫穿于投資活動的始終,是投資決策與管理的基本問題之一。
2、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1.均值—方差模型
20世紀50年代,Markowitz從投資者如何通過多樣化投資來降低風險這一角度出發,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創立了投資組合理論。均值—方差模型依賴的假設條件主要有:(1)證券市場是完全有效的;(2)證券投資者都是理性的;(3)證券的收益率性質由均值和方差來描述;(4)證券的收益率服從正態分布;(5)各種證券的收益率的相關性可用收益率的協方差表示;(6)每種資產都是無限可分的;(7)稅收及交易成本等忽略不計。在此前提下,投資者從眾多資產組合均值—方差集中尋求帕累托最優解。但均值—方差模型與效用理論只有當投資者的效用函數是二次的或者收益滿足正態分布的條件時,才能完全符合,而這樣的條件在實際中常常難以滿足,因此均值—方差模型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較多的限制。
2.單指數模型
1963年Sharpe提出了單指數模型,用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元素,假設各個證券是獨立的且其收益率僅與市場因素有關,如證券市場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指數等,即證券收益率可由單一的外在指數決定,從而大大地簡化了模型的分析與計算工作量,解決了均值—方差模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計算困難。
3.MM理論
Modigliani和Miller在研究企業資本結構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無套利均衡思想,即所謂的MM理論。無套利分析方法是當今金融工程面向產品設計、開發和實施的基本分析方法,并成為現代金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4.均值—絕對偏差模型
Konno和Yamazaki運用絕對偏差風險函數代替了Markowitz模型中的方差作為風險度量的函數,建立了均值—絕對偏差投資組合選擇模型,通過求解一個線性規劃問題來達到均值—方差模型的目標,從而既能保持均值—方差模型中好的性質,又避免了求解過程中的計算困難。
四、動態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從上述投資組合選擇模型的發展中,可以看出理論界對于投資組合中收益與風險的認識與度量不斷加深。但這些模型對于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的考量都是基于靜態或單階段的,然而在實踐中,投資行為卻往往是動態的和長期的。因此,將時間與不確定性相聯系,分析動態過程的投資問題,并在模型中考慮到投資者在每個階段之初根據上一階段的情況調整投資策略,來適應收益率的變化和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波動,成為動態投資組合選擇模型的主要問題。
隨機規劃是在不確定條件下解決決策問題的有力分析方法,針對隨機規劃中對隨機變量的不同處理方案,隨機規劃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取隨機變量所對應函數的數學期望,從而把隨機規劃轉化為一個確定的數學規劃,這種在期望值約束下,使目標函數的期望達到最優的模型通常稱為期望值模型;第二種由Charnes和Cooper提出,主要針對約束條件中含有隨機變量,且必須在觀測到隨機變量的實現之前作出決策的問題,其解決辦法是允許所作決策在一定程度上不滿足約束條件,但該決策應使約束條件成立的概率不小于某一置信水平;第三種由Liu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使事件實現的概率在不確定環境下達到最大化的優化問題。
Mossin于1968年首先提出多階段投資組合問題,用動態規劃的方法將單階段模型推廣到多階段的情況,但由于不能直接用動態規劃方法求解,始終未能得到象單階段一樣形式的解析解,直到Li等在2000年用嵌入的思想方法得到了多階段均值—方差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的解析最優有效策略和有效前沿的解析表達式。
近年來,隨著計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隨機規劃的方法在動態投資組合選擇的研究和實踐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如:Kallberg、White和Ziemba提出了投資組合選擇隨機規劃模型的一般理念;Kusy和Ziemba將隨機規劃模型應用于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Kouwenberg介紹了用于資產負債管理的隨機規劃的一般模型及相應的情景生成方法;FrankRussell公司和Yasuda保險公司開發的多階段隨機規劃模型,以多重周期的方式確定最優化投資策略,并將其運用于財產與意外保險領域;TowersPerrin公司開發了CAP:Link系統以幫助其客戶了解涉及資本市場投資的風險與機會等。
隨機規劃模型通過構造代表不確定性因素未來變動情況的情景樹,作為狀態輸入,將決策者對不確定性的預期加入到模型中,可以將諸多市場與環境因素加入多階段投資組合選擇模型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應用性。但隨機規劃模型由于其求解的難度會隨模型考慮的范圍和考慮的階段數的增加而急劇增加,因此對算法的依賴程度較大。
隨機規劃投資組合選擇模型是建立在對利率、通貨膨脹率、投資收益率等隨機變量的參數化基礎上,建立模型,找出最佳的投資組合,其步驟為:(1)生成未來經濟元素,包括利率、股市、債券等證券市場收益率、通貨膨脹率等;(2)根據研究對象的特征,研究其現金流量;(3)選擇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建立隨機規劃模型;(4)將步驟(1)、(2)中產生的隨機參數值載入模型求解,解釋其涵義并加以改進;(5)對投資組合進行決策。
參考文獻:
[1]H.Markowitz,Portfolioselection.journalofFinance,1952.7:p.77~91
[2]H.Markowitz,PortfolioSelection:EfficientDiversificationofInvestment.JohnWiley&Sons,NewYork,1959
[3]W.F.Sharpe,ASimplifiedmodelforportfolioanalysis.ManagementScience,1963.9:p.277~293
[4]F.Modigliani,M.H.M.,ThecostofcapitalCorporationb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8.48:p.261~297
為進一步理順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運行體制,建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監管”的水務產業管理新模式,全面實施供水和污水處理廠網資產的整合重組工作,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鄉的水環境質量,建立覆蓋全市、統一監管、規范有序的水處理市場新體系,實現全市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管一體化。
二、整合重組的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采用“明確重組主體、明確操作方式、統一規劃分類推進”的辦法,先易后難、先急后緩、以城帶鄉、以網帶廠,推進全市鄉鎮水處理資產整合重組工作。
明確重組主體。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管一體化工作的實施主體為市國澄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國澄投資”)及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江南水務”)。
明確操作方式。由國澄投資與企業協商后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全市各鄉鎮供水和污水處理廠網資產進行評估,然后通過雙方協商談判的途徑,進行資產整合。
統一規劃分類推進。區域內供水和污水處理廠網資產統一規劃、分類實施整合。整合后的各鄉鎮供水廠網資產歸江南水務所有,并由其負責運行和管理。污水處理廠網資產的功能布局應按照市城鄉污水處理廠網布局方案實施,國澄投資負責整合后的污水處理設施的改造、區域內新建管網的投資建設和運行監管。
三、時間步驟
全市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管一體化工作原則上分三年完成。至2009年底前,完成全市范圍內所有鄉鎮水廠和相關供水資產的收購協議的簽定,啟動全市污水處理管網資產整合工作,扎實調研,優化規劃,制訂完成三年行動計劃。2010年起,啟動全市各鄉鎮污水處理廠網資產的整合,至2011年底全部結束。
污水處理廠網整合的步驟為先集體產權單位、后民營產權單位;先管網資產整合,后污水廠資產整合。對鎮屬集體產權的管網資產先行評估后進行整合;對民營產權的廠網資產(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除外)先行評估后協商收購。
供水廠網的整合。資產范圍為鄉鎮水廠設施及鎮級管網(不含村級管網及小區配套管網),方式為先行評估后協商收購。
四、工作要求
1.成立全市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管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務副市長擔任,副市長任副組長,發改、財政、監察、國土、建設、水利、審計、環保、規劃、物價、法制辦、城管、國稅、地稅、工商部門負責人和國澄投資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2.根據《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文件精神,對全市范圍內屬于行政事業性質的污水處理費,可由市建設局委托國澄投資統一征收;對其它的服務性污水處理費,可由國澄公司根據市物價局按國家和省相關規定核定的指導價與企業協商確定。
3.由建設局牽頭對城鄉污水處理廠網布局方案進行進一步優化,提升管網規劃布局和建設水平。
五、保障措施
1.統一認識。開發區、臨港新城以及各鎮(街辦)應爭取早日完成鄉鎮水處理資產的整合重組工作,從建立全市水處理市場新體系大局出發,確保供水和污水處理運行安全穩健。
2.加強領導。成立由市領導掛帥、市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鎮、街辦主要領導參加的工作小組,負責指導和督促該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并協調相關工作。
3.明確責任。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辦)應成立相應的工作班子,由主要領導掛帥,負責本鎮范圍內水處理廠網資產整合重組工作,協調相關矛盾,具體落實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有關任務。國澄投資要規范操作,依照優化后的規劃方案和整合重組工作時間表扎實推進,通過資源整合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一體化工作。
一、工作步驟
1、成立項目工作組。
2、進行實地查勘后,結合現有房屋建筑立面效果、地形地貌以及項目的可操作性(電源、電費支出等因素),擬定亮化重點路段及實施步驟;
3、委托設計確定基本設計思想和要求;
4、召開動員會議(召集相關單位和個人);
5、發放綠化亮化建設通知書(各單位、個人)明確設計要求、完工時間;對已實施亮化的單位或個人按規劃提出整改要求;
6、組織和督促本項目的施工;
二、設計指導思想
體現徽派建筑風格,周邊環境與旅游功能相協調,完善人與自然的和諧融合。
三、實施指導思想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2、突出重點、量力而行;
3、以產權單位投資為主,政府投資為輔(主要在公共設施部分);
四、實施步驟
1、維修承啟山莊廣場被損壞的亮化設施,在葡萄架增設滿天星燈。假山投光燈承啟山莊廣告牌投光燈。在承啟山莊路口(猴園廣告牌處)栽植棕櫚樹用滿天星燈點綴。
2、消防隊門口的路中綠化隔離帶增設地埋式投光燈;
3、寨西到鎮政府(稅務局大樓、億隆賓館、藍頓賓館、紅盾賓館、云雁樓、消防休養所、武警賓館、石緣樓、水廠、海洲大酒店、加油站、鎮政府大樓)的亮化;
4、沿溪街綠地增設投光燈;
5、將高位路原有護欄拆除改建為廣告燈箱;
6、華藝賓館、松鶴大酒店、管委會職工宿舍樓的亮化;
7、天都山莊到大門的路中間隔離帶增設地埋式投光燈;
8、高位橋、逍遙橋的亮化;
9、逍遙賓館增設投光燈,門前樹木用滿天星燈裝飾;
10、黃山商場大樓用輪廓燈裝飾;
11、*東嶺三角帶的綠化及亮化;
12、高位橋到*東嶺沿線的單位及個人所屬的建筑物實施亮化;
13、黃山小學到湯泉生活區的廣告牌增設投光燈;
14、天香山莊、翡翠賓館、翡翠新村、上九龍瀑、合鋼療養院、九龍山莊實施亮化;
關鍵詞:電網投資 綜合評價 指標體系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電網投資策略的科學性、合理性是電力企業管理策略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全社會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增長,電網的投資規模也不斷加大,投資管理逐步得到了完善,同時也逐步暴露出電網管理者在評價投資策略時依然存在科學依據不夠,其更多的是站在單位財務的角度對電網企業投資策略進行評估。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水平的改進與消費能源結構調整需求的提高,如何在多不確定性與高風險下客觀科學地評估電網投資方案,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難題[1]。
事實上,電網投資策略評價是一個典型的多維度、多指標綜合評價問題。綜合評價是指通過一定的數學函數(綜合評價函數)將多個評價指標值合成為一個整體性的綜合評價值。本文將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經濟指標、技術指標、社會指標以及環境指標四個方面進行研究,綜合考慮投資策略的各方面的優劣情況。
1.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指標的構建
本文設計的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考慮了電網運行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風險、及環保效益對投資方案制定與決策的正反面影響,旨在最大程度挖掘規劃方案應對不確定性因素的綜合能力,將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指標分為4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如圖1所示。
圖1 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指標
1.1經濟指標
電網投資規劃項目作為電力系統投資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濟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圍繞待建項目從成本、收益、風險等各個側面開展經濟性分析,能夠充分發掘規劃方案的經濟可行性,從而有效實現對規劃項目的風險控制。經濟性指標包括全壽命周期成本(CLCC)、EVA分析以及綜合投資效益分析三個方面。
1.1.1全壽命周期成本。全壽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系統一次投資成本CIC、系統運行成本COC、故障引起的缺供電損失成本CFC、設備報廢成本CDC。系統全壽命周期成本計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公式1
系統一次投資成本CIC指的是在輸電規劃項目建設、改造和調試期間內、正式投運前付出的一次性成本,包括系統運行期間更換設備的投入成本。系統運行成本COC主要包括能耗費、人工費、環境費用、維護保養費等。故障引起的缺供電損失成本CFC指系統中設備、元件發生隨機停運造成電力中斷供應所引起的賠償成本。設備報廢成本CDC指設備的壽命周期結束后,為處理該設備所支付的費用。
1.1.2 EVA分析。EVA(Economic Value Added) 是經濟增加值模型的簡稱,其基本理念是: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補償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就是說,股東必須賺取至少等于資本市場上類似風險投資回報的收益率,即:
經濟附加值(EVA)=息前稅后利潤-資金總成本 公式2
上述各公式所用指標或名詞的含義與我國現行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相一致,這有利于EVA的正確計算及推廣應用。
1.1.3 綜合投資效益
圖2 電網投資規劃項目綜合經濟效益WBS-分析點
電網投資規劃的綜合經濟效益分析可分為經濟效益分析和財務分析。電網投資規劃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為輸變電能力增加帶來增供電量的產出效益,可從增供負荷與電量分析、效益分攤分析兩方面入手進行系統地分析。對于電網投資規劃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財務報表,對電網投資規劃項目的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等指標進行分析,用以判斷電網投資規劃項目的盈利能力。本文擬運用WBS原理,對電網投資規劃的綜合經濟效益分析點進行識別。WBS-分析點中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指的是作業分解樹,作業樹中的獨立單位就是作業包(Work Package)。分析點指的是結合項目工作分界點識別分析點,進而確定分析指標。電網投資規劃項目控制層次多、控制點數量大,是一個典型的復雜多層次大系統,采用WBS-分析點法可以建立合理完整的指標分析層次。電網投資規劃綜合投資效益WBS-分析點如圖2所示。
1.2技術指標
電網的可靠性是指系統穩定運行時,在輸變電元件容量、母線電壓和系統頻率等的允許范圍內,考慮電網中元件的計劃停運以及合理的非計劃停運條件下,向用戶提供全部所需的電力和電量的能力。另外,電源出力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在電壓、頻率方面的影響尤甚。在考慮可靠性指標設置時,應當兼顧供電可靠性與供電質量,從時間、頻率、質量多方面考核電網供電可靠性。為此,定義了持續供電指標、電能質量指標、輸電充裕度指標、適應性4個二級指標,以及10個相應的三級指標。可靠性指標設置的各項指標含義及計算方法可參見權威的定義,這里不再贅述。
1.3社會指標
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使得電網投資規劃的方案所需考慮的風險大大增多。其發電控制技術尚未成熟,其發電成本又相對較高而導致市場競爭不占優勢,這些因素迫使規劃人員考慮項目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最典型的就是停電風險、市場風險及政策風險。多種不確定性匯集使得電網的可靠性水平難以維持,為此與以往相比,停電風險大大提升。另外,由于市場變化及政策變動導致的電源發電規模萎縮,從而造成的項目利用率過低,規劃項目的經濟性大幅下降。本文將運營風險ROR定義為停電風險指數RF、市場風險指數RM及政策風險指數RP的綜合,即:
公式3
公式3中:為自定義算式。
停電風險指數描述的是由于輸電系統的運行故障問題引起的停電事故的可能性。可以通過對輸電系統的可靠性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評估而得到。
市場風險指數描述的是電網投資規劃方案對未來市場上電能供需變化引起效用降低的可能性。輸電系統作為電能傳輸的媒介,發電緊缺及電力需求萎縮都將使得輸電系統利用率下降,拉低輸電系統運營效益。由于市場風險指數難以量化計算,故采用1~9標度法進行評估,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市場風險指數等級劃分
政策風險指數描述的是電網投資規劃方案對未來政策變動引起效用減低的可能性,對政策風險指數的評估同樣采取標度法,詳見表2。
表2 政策風險指數等級劃分
1.4環保指標
根據項目環境情況將環保性屬性指標分為噪聲、電磁環境以及無線電干擾指標,其權重分別占到40%、30%和30%。具體評價方法如下:
噪聲: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1993)中1類標準,得5分;否則0分;
電磁環境:滿足《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96)得5分;否則0分;
無線電干擾:滿足《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96)得5分;否則0分。
應用綜合評價理論方法,可以建立電網投資策略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同時對典型投資方案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反饋修正相應的投資策略。
2.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系應用步驟
構成綜合評價問題有五個要素,分別為被評價對象、評價指標、權重系數、綜合評價模型和評價者。綜合評價的一般步驟如下: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被評價對象;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評價指標的原始值、評價指標的若干預處理等);確定與各項評價指標相對應的權重系數;選擇或構造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各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并給出綜合評價結果。
2.1被評價對象
被評價對象就是綜合評價問題中所研究的對象,或稱為系統。
2.2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反映被評價對象的運行狀況的基本要素。通常的問題都是有多項指標構成,每一項指標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刻畫系統所具有某種特征大小的一個度量。
2.3權重系數
每一綜合評價的問題都有相應的評價目的,針對某種評價目的,各評價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是不同的,評價指標之間的這種相對重要性的大小可以用權重系數來刻畫。如果用 來表示評價指標 的權重系數,則應有 ,且 。 公式4
2.4綜合評價模型
對于多指標(或多因素)的綜合評價問題,就是要通過建立合適的綜合評價數學模型將多個評價指標綜合成為一個整體的綜合評價指標,作為綜合評價的依據,從而得到相應的評價結果。
2.5評價者
評價者是直接參與評價的人,可以是某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體。對于評價目的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模型的建立和權重系數的確定都與評價者有關。
2.6評價目的
對某一事物開展綜合評價,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綜合評價,評價事物的哪一方面,評價的精確度要求如何,等等。
2.7評價結果
輸出評價結果并解釋其含義,依據評價結果進行決策。應該注意的是,應正確認識綜合評價方法,公正看待評價結果。綜合評價結果只具有相對意義,即只能用于性質相同的對象之間的比較和排序[2]。
按上述步驟,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首先按照經濟指標、技術指標、社會指標以及環境指標分為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對已滿足基本技術經濟要求的規劃備選方案集進行各個指標的評估計算;然后根據決策偏好對這些指標進行加權綜合后得到備選方案的優劣排序,從而得到最優方案。
權重是綜合評價中的一個重要的指標體系,合理地分配權重是量化評估的關鍵。因此,權重的構成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評估的科學性。目前國內外關于評價指標權系數的確定方法有數十種之多,根據計算權系數時原始數據來源以及計算過程的不同,這些方法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類為主觀賦權法,一類為客觀賦權法,一類為主客觀綜合集成賦權法。
主觀賦權評估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專家根據經驗進行主觀判斷而得到權數,然后再對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如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Delphi法)、模糊分析法、二項系數法、環比評分法、最小平方法、 序關系分析法(G1法)等方法。其中層次分析法(AHP法)是實際應用中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它將復雜問題層次化,將定性問題定量化。
客觀賦權評估法則根據歷史數據研究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或指標與評估結果的關系來進行綜合評估。主要有最大熵技術法、主成分分析法、多目標規劃法、拉開檔次法、均方差法、變異系數法等方法。其中最大熵技術法用得較多,這種賦權法所使用的數據是決策矩陣,所確定的屬性權重反映了屬性值的離散程度。
理想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是綜合主客觀影響因素的綜合集成賦權法,總體來說,經過對已有的綜合集成賦權法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綜合主客觀影響因素的綜合集成賦權法已有多種形式,但根據不同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使各評價對象綜合評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函數。第二,在各可選權重之間尋找一致或妥協,即極小化可能的權重跟各個基本權重之間的各自偏差。第三,使各評價對象綜合評價值盡可能拉開檔次,也即使各決策方案的綜合評價值盡可能分散作為指導思想。
目前對于多指標的綜合決策理論繁多,這些方法在進行多指標的權重計算時各有優缺點,在進行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時,決策者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對經濟指標、技術指標、社會指標、環保指標進行合理科學的綜合評價。
3.結語
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得在不確定性水平大幅增高的情況下對電網投資的全面綜合評估成為一種可能,使得在電網投資策略的制定與管理方面獲得必備的理論及數據支持。本文研究的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系,立足于區域電力系統的多不確定性、高風險等特點,能夠充分量化表征備選投資方案在經濟性、技術性、社會性、環保性等多方面性能的優劣程度,從而有效指導電網投資規劃方案的綜合評估與決策。
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系是為了適應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完善電網企業投資項目的管理程序,提高電網項目的管理水平而產生的,該體系可以減輕相關業務人員面對數量龐大、過程復雜的電網投資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評價工作,為電網投資項目的決策者、管理者、建設者和運營人員應用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供科學依據與參考。通過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使工程項目的決策者、管理者、建設者和運營者提高決策、管理、建設和運營水平;進一步完善電網企業的項目決策程序,提高投資項目的決策管理水平[3]。
參考文獻:
[1] 曾斌峰,謝傳勝,楊曉東.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效果考核[J].中國電力教育,管理論叢與教育研究專刊,2007: 260-261.
關 鍵 詞: 房地產開發 項目投資決策 市場調研
中圖分類號: F235.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eal estate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summarized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in project development in the importance of. From the market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research, introduced early in the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market research executive.
Key Words: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Market Research.
1引言
項目投資決策是全案最為關鍵的環節,反映了企業選樣開發項目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考驗和衡量開發展商房地產運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這個過程操作好了,就意味著項目成功了一半,在這個過程中多下工夫,以后的開發經營就可以事半功倍。項目投資決策可對項目進行定價模擬和投入產出分析,并就規避開發風險進行策略提示,還可對項目開發節奏提出專業意見。同時,前期的市場調研對于房地產項目的投資決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市場分析與預測
房地產市場分析與預測是房地產開發項目決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房地產市場的分析與預測,企業可以達到如下目的:了解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宏觀社會經濟因素,進而把握投資機會和方向;了解房地產市場各類物業的供求關系和價格水平,對擬開發項目進行市場定位(服務對象、規模、檔次、租金或售價水平等);了解房地產使用者對建筑物功能和設計型式的要求,以指導項目的規劃設計。
1.2市場分析與預測的步驟
房地產市場分析依據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其所需收集的信息范圍和內容也有所差別。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分析需要遵循以下步驟:(1)確定分析的目的。即確定分析是為選擇投資與決策方案服務、為解決某具體問題或發現市場機會服務為產地選擇或產品定位服務,還是為編制一般的市場研究報告服務;(2)確定分析的目標。主要決定該項目分析的范圍及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3)確定分析的方法。主要確定該項目分析所需數據類型與收集方法、數據處理過程中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選擇;(4)估算分析過程所需的時間和費用,以及分析結果的預期價值;(5)進行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6)提出市場分析的結論與建議,對市場情況作出預測。
1.3房地產市場分析的內容
項目資源分析主要包括經濟資源分析、城市發展分析、城市文化分析和地塊自身資源分析。
(1)經濟資源分析。經濟資源分析包括宏觀經濟資源分析和中觀經濟資源分析。宏觀經濟資源分析是研究各宏觀經濟指標所反映的宏觀經濟環境是否利于項目的立項及其對項目立項的利好程度,包括近期可預見前景、項目機遇和挑戰等。
(2)城市發展分析。城市發展分析是指系統掌握項目所在城市和項目區域的規劃情況,掌握城市重點發展方向對項目的影響,并預見規劃變更情況。城市發展評估指標包括總體規劃要點、城市重點發展方向及其規劃、項目區域和地段內的規劃洋細情況、政府關于商品住宅在金融、市政規劃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短中期政府在項目所在地及項目地塊周邊的市政規劃。
(3)城市文化分析。城市文化分析是指從地理位置、城市文脈、人文特點、城市經濟等方面分析城市性格,以達到項目與城市的動態互補。城市文化評估指標包括城市的經濟、交通地理優勢、城市入文研究、城市綜合競爭力、歷史文脈的研究。
(4)地塊自身資源分析。地塊自身資源分析是指對地塊內和周邊的資源進行梳理,初步確定項目資源的整合綱領。主要評估指標包括項目地形地貌、地址條件、地塊內及周圍的自然景觀資源、地塊周邊的城市配套狀況。
1.4房地產市場預測
房地產市場預測是指運用科學的力法和手段,根據調查分析所提供的信息資料.對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及其變化趨勢進行預算和判斷,以確定未來一段時期內房地產市場的走向、需求量、供給量以及相應的租金售價水平。房地產市場預側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兩種。
(1)定性預測。主要是依據人們的經驗、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參照已有的資料,通過主觀判斷對預測對象未來的狀況,如總體趨勢、各種可能性及其后果等作出分析和預測。
(2)定量預測其基本思想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有關客觀歷史數據,從中鑒別出其發展的基本模式,并假定其不變,由此建立數學模型,用以定量描述預側對象未來的狀態或發展趨勢。
1.5目標市場確定
即通過市場細分來確定目標市場,從而最終實現目標市場的定位。所謂市場細分就是營銷者通過市場調研,依據購買者在需求上的各種差異(如需要、欲望、購買習慣和購買行為),把某一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干購買者群的市場分類過程。在這里每一個購買者群體就是一個細分市場,也稱為“子市場”或“分市場”。房地產項目的目標市場就是在房地產市場調研與預測的前提下。針對房地產項目的目標市場,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劃分不同的目標客戶群的過程。它是房地產目前決策的一個重要步驟,為以后區位選擇、目標客戶、客戶需求分析、產品規劃定位等工作做好準備。
2項目定位決策
定位決策包含項目市場定位、項目開發概念定位、項目產品初步定位、項目開發核心定位、項日產品形態定位等。在進行項目定位決策時,要注意產品和市場的互動,產品要彌補市場方面的空白點,要引領市場發展潮流,樹立市場及目標;要考慮發展商與消費者的互動.通過項目樹立發展商的品牌形象,提升開發商品牌價值;要注意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產品的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審美情趣。
目標市場定位是通過對項目資源的分析,確定目標市場,對目標市場進行定位的過程。一般采用SWOT分析法對項目進行分析,對項目資源進行評估,通過競爭力分析來定位。
概念設計是項目的靈魂、是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的杰作,是房地產全程精深設計成果的結晶和精髓。概念集中體現了項目的價值、功能和買點。概念是一個系統,具體包括;主題概念、產品實體概念、規劃概念、景觀概念、建筑概念、空間概念、服務概念、概念買點等,而主題概念是項日要集中表達的特殊優勢和獨特主題。概念設計的日標是有效功能價值最大化。在項目的核心定位中,發展商應根據開發概念及生活藍本的定位,推導出項目的生活模型。并將項目的生活模型與目標客戶群需求現狀對接,建立項目核心開發主題定位體系。
3投資決策分析
3.1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是指在投資決策中是指一個投資項目引起的企業現金支出和現金收入增加的數量。為了正確計算投資方案的增量現金流量,進行判斷時,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1)區分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相關成本是指與特定決策有關的,在分析評價時必須加以考慮的成本,包括:差額成本、未來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與此相反,與特定決策無關的,在分析評價時不必加以考慮的成本是非相關成本,包括:沉入成本、過去成本、賬面成本等。2)不要忽視機會成本。在投資方案的選擇中,如果選擇了一個投資方案,則必須放棄投資于其他途徑的機會,其他投資機會可能得到的收益,是實行本方案的一種代價,被稱為這項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理解機會成本時應注意以下要點:① 機會成本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種支出或費用,而是失去的收益。② 這種收益不是實際發生的而是潛在的。③ 機會成本總是針對具體方案的,離開被放棄的方案就無從計量確定。④ 機會成本在決策中的意義在于它有助于全面考慮可能采取的各種方案,以便為既定資源尋求最為有利的使用途徑。3)要考慮投資方案對公司其他部門的影響。4)對凈營運資金的影響。
3.2投資項目評價的一般方法
(1)凈現值法是指特定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計算凈現值,就是將所有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都按預定貼現率折算為它們的現值,然后再計算它們的差額。
計算公式:凈現值(NPV)= ∑現金流入現值 - ∑現金流出現值
凈現值法應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確定貼現率,一種辦法是采用公司的資金成本,另一種辦法是根據公司要求的最低資金利潤率來確定。
凈現值>0,投資項目報酬率> 預定的貼現率,方案可行;凈現值=0,投資項目報酬率= 預定的貼現率,方案可行;凈現值
該方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但確定貼現率比較困難;不同規模的獨立投資項目,凈現值不等,不便于排序。
(2)內含報酬率法是指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或者說是使投資方案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
內含報酬率(IRR)的計算,主要有兩種方法:①"逐步測試法",它適合于各期現金流入量不相等的非年金形式。計算方法是,先估計一個貼現率,用它來計算方案的凈現值;如果凈現值正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超過估計的貼現率,應提高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如果凈現值為負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低于估計的貼現率,應降低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經過多次測試,尋找出使凈現值接近于零的貼現率,即為方案本身的內含報酬率。②"年金法",它適合于各期現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內含報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現值系數表來確定,不需要進行逐步測試。
IRR>必要報酬率,方案可行;IRR
4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以及工程實踐表明,有效的項目投資決策作為項目實施前的關鍵環節,對開發商以后的開發經營可達到事半功倍。項目投資決策可對項目進行定價模擬和投入產出分析,同時對項目開發節奏提出專業意見。同時,前期的市場調研對于房地產項目的投資決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汪克夷,董連勝. 項目投資決策風險的分析與評價 [J]. 中國軟科學,2003,12(01):35~37.
[2] 池曉輝. 項目投資決策的不確定性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1,(06):78~80.
金融服務業對IT的依賴程度非常高。2003年,全球的金融服務企業在IT方面的投資金額超過2350億歐元,占大型銀行整體非利息支出的15%至22%,但遺憾的是,這些投資常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許多企業甚至無法量化實際的IT投資收益。
面對這樣的挑戰,金融服務業的CIO們必須找出一套更好的方法,有效地管理IT投資項目。毋需舍近求遠,金融服務企業自家的金融資產經理人(asset manager)就能給出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即對IT項目進行“投資組合管理”(portfolio theory)。
風險管理是關鍵
過去由于金融機構利潤豐厚,IT預算多,對創造更高的投資回報并未感受壓力。隨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日趨嚴峻,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亦開始感到壓力。特別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極重視投資回報與運營效率的前提下,提升IT項目的投資績效尤為重要。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要提升IT項目績效,最迫切的挑戰就是改善項目管理、風險評估與資本管理,而這恰恰是它們的專長所在。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嘗試將“投資組合管理”工具運用于自身的IT項目管理中。
實際上,“投資組合管理”并非什么新理念,多年來它一直被金融服務機構用來降低資產的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率。“投資組合管理”工具被用于IT項目的管理時,公司高層與IT主管就能從企業戰略目標的高度看待所有IT項目,以穩健保守的投資方案彌補風險較高的項目,并通過集中處理表現極佳或表現不佳的項目,降低預備資金的需求,大幅提升短期與長期的IT投資績效。
“投資組合管理”工具的核心在于對風險的管理。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風險可能來自項目管理方法、跨區域合作與管理支持等各個層面,而持續管理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進行有系統的風險重新評估、從商業案例中找出避險措施,并定期報告項目狀況;
透過加強管理與建立扎實的流程,確實執行風險管理計劃;
在項目的每個階段結束時簽署“風險評估矩陣”(risk assessment matrix);
當IT項目不再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標,或是當風險大于預期回報時,必須暫緩執行;
針對風險公開交換意見,以革除企業內部互相推諉的不良習慣;
用財務數據的方式顯示所有風險,將焦點放在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上。
IT投資,戰略先行
IT項目的風險管理是當務之急,但企業治理卻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面對雙重挑戰,金融服務企業的CIO們在進行IT投資時,必須從公司戰略的高度考慮問題,應遵從以下4個步驟:
步驟一,全盤整合。“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特色就是為企業整體、不同產品、服務或業務項目分別制訂投資組合,如此不但能明確責任歸屬,也能衡量整個方案的商業成效,增進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使其與企業戰略目標一致,同時還能規劃組織變革管理。
步驟二,了解成效。管理者可以針對企業本身的IT投資組合管理表現評分,并將分數與業界其它領導者比較,找出需要改善之處。
步驟三,逐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做法。想要達成管理IT投資的終極目標,最好秉持“嬰兒學步”的精神。善用投資組合的先決條件是建立強有力的項目管理能力。
優良的項目管理包括:相關人員負起責任,為組織所有成員定義角色并分配責任,找出改善缺失或現況的作法;執行良好的項目管理方法,可利用像“能力成熟度模型”(CMM)這類工具,找出項目管理的優缺點,提升整個組織的成熟度;衡量績效,制訂衡量標準以評估項目品質與效益,例如透過可用的KPI,使用正確的工具追蹤項目。
關鍵詞:城市;可再生能源;規劃
在化石能源依然被我們依賴而又日趨耗盡的今天,積極尋找可替代能源早已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無疑是理想的選擇,它所兼具的清潔與可持續利用的特點,為我們指明了未來能源利用的方向。
據國際能源署的估計,2006年城市能源消耗已經占到全球總能耗的2/3,而快速發展的城市化無疑日趨加重這一趨勢。中國目前正處于快速城市化階段,以石油和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能源效率低,環境壓力大,發展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這一方面,歐洲幾個成功的城市案例值得我們借鑒。從德國佛萊堡的改建、英國貝丁頓零碳生態社區(BedZED)、瑞典的馬爾默市“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區的實例,我們看到,這些城市都是一個具有理想的空間規劃、交通系統、綠色建筑材料、先進建筑技術、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可靠地政策及管理措施等的綜合體。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無疑是個重要因素。
社會如何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模式轉型,城市如何進行可再生能源規劃,是本研究的主要話題。主要有兩個方面需要考慮:第一是技術,即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技術手段滿足現有資源能夠滿足需求?第二是政策和社會因素,社會如何來推廣這些技術,從而保證規劃得以順利實施。
回答第一個問題,本研究提出了城市能源的規劃方法及可再生能源潛力分析和系統設計方法;對于第二個問題是對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討論。
1.可再生能源規劃方法
1.1可再生能源規劃方法――基于綜合資源規劃原理
綜合資源規劃方法是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基于需求側管理理論提出的,其核心是改變過去單純以增加資源供給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將提高需求側的能源利用率從而節約的資源統一作為一種替代資源。其方法如下圖所示:
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具有三大特點:
(1)集約資源。改變傳統的資源觀念,將需求側的節能作為一種資源與供應側一起進入規劃,以使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2)多重效益。改變了傳統的追求供應側效益的單向規劃模式,以成本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評價標準,不僅考慮供應側效益,還要考慮需求側效益,協調供、需雙方的貢獻和利益,實現供需雙贏,最終使社會受益。
(3)重在實施。將需求側節能的實施作為一個重要的規劃領域。需求側應該有實實在在的節能措施,必須采取實用的節能技術。
1.2可再生能源規劃步驟
可再生能源規劃增加了將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融入現有能源系統的挑戰。不僅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必須要與能源系統的其他部分進行協調,而且能源需求的規模必須與潛在的可再生能源來源的實際量相互適應,不僅如此,這種調整還必須考慮不同可再生能源來源的特征差異問題。
可再生能源規劃設計涉及三個主要的技術問題:需求側能源的節約(包括各種節能措施,如建筑節能等)、能源生產中的效率提高和用各種可再生來代替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規劃設計既可以在小到在一個項目的層面展開,也可以大至城市、省甚至國家層面展開。具體步驟如下:
(1)設定節能的戰略目標,做好需求側能源預測;
(2)分析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資源量;
(3)選擇合適的能源系統和技術線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
(4)能源系統實施保障措施。
2.可再生能源規劃步驟
2.1需求側能源資源潛力分析
需求側能源是一種虛擬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得到的。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建筑能耗占城市總能耗的70%,以建筑為例,需求側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完善所節約的采暖和制冷系統;
(2)提高采暖通風空調及生活熱水供應系統效率所節約的能耗;
(3)完善供配電機照明系統而降低的能耗;
(4)用戶改變消費行為所節約的電力和電量等;
(5)新建建筑由于采取了比國家節能設計更嚴格的建筑節能措施而節省的能耗;
(6)采取區域供冷供熱系統時,由于負荷錯峰和考慮負荷參差率而減少的能耗。
需求方資源的類型比較多,情況也比較復雜,要進行具體分析,通常選擇那些在規劃期內可能實施的主要部分。
在需求側能源潛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目前和規劃期內的社會發展和能源使用計劃,即可得出能源需求總量。
2.2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資源分析
對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部分進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國幅員遼闊,對于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每個地區有各自的特點。例如,太陽能豐富的地區風能資源就可能較為貧乏,農業較發達的地區生物質能利用潛力較大。
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資源分析是對本地區內可以使用的可再生能源量的詳細評估,不僅要仔細鑒別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種類,更要精確算出每種能源的可利用量,是一個對資源仔細甄別的過程。
2.3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統配置
能源系統配置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資源分析基礎之上,根據每種資源的可用量進行的系統配置。如熱電聯產、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等,在系統設計時,可以有一種以上的組合方法,對多個資源開景進行比較和選擇,主要考慮不同可再生能源的來源和組合,各類能源的資源量、生產率、經濟性和項目實施的不確定性等要素,這些方法經過投資效益、環境影響等評估之后,選出最優方案進行實施。
2.4可再生能源規劃實施保障
可再生能源規劃實施的保障主要是可靠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國雖然出臺了多項可再生能源法律和政策,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參照歐盟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的成功之處,我國應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強立法,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和細則;
(2)建立切實可行的強制市場政策;
(3)繼續推行各種經濟激勵政策;
(4)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管理體制;
(5)積極扶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創新;
(6)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其中,經濟政策是重要內容,歐盟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中的價格激勵、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扶持、出口鼓勵、科研和產業化促進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這些經濟政策,調動了全民參與的熱情,使各方面都得到實惠,如我們天天提倡的垃圾分類,公益廣告等宣傳到處可見,但居民收集的可回收的垃圾能不能很方便得到回收?回收后能有什么收益呢?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勢必挫傷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因此,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關鍵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基層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設施和細則處理好,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
3.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可再生能源規劃參考提綱如下:
(1)城市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1)發展可再生能源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的意義;2)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3)可再生能源潛力;4)存在問題。
(2)指導思想原則
(3)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2)具體發展指標。
(4)可再生能源規劃
1)需求側能源資源潛力分析;2)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資源分析;3)各種技術;4)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統配置;5)具體規劃方案。
(5)投資估算和效益分析
1)投資估算;2)能源環境和社會效益分析。
(6)規劃實施保障和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