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循證醫學要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證醫學要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循證醫學要素

    第1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我國教育長期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特點是注重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課程和課程之間沒有交叉聯系、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互動反饋、教學方法死板、重知識傳授輕素質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這些都嚴重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束縛了教師和學生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循證醫學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是“基于問題的教學”。循證醫學擁有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最佳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指導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為現代教學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模式。循證醫學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共同體教學”模式,對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在循證教育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傳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挖掘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這與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思想一脈相承。

    二、循證醫學所倡導的人文性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人文關懷是對人生命價值的肯定,對人生存狀態的關愛,追求人的完美個性,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文化現象。循證醫學包含的人文因素使其在誕生之時就存在雙重意義,不僅是一種治療技術,而且是一種教育思想。從循證醫學的創始人科克倫(ArchiebaldL.Cochrane)將受傷嚎哭的士兵抱在懷里,看著他平靜地死去的那一刻開始,循證醫學便將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作為三大原則之一。“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成為循證醫學的根本特征。循證醫學特別強調將醫生的專業技能與病人的價值觀整合起來。病人對不同方式治療方案有不同選擇,醫生有責任根據研究者提供的證據,將各種治療方案的優缺點告知病人,最終的治療決策應該是醫生與病人共同協商的結果。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并知曉治療該疾病的各種證據,在治療之初就可大致預測治療的結局,有利于病人積極參與治療過程,主動依從醫生,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不但要考慮病人的暫時性治療效果,還要考慮其終止性治療效果;不但要考慮病人身體的病痛,還要考慮病人精神的痛苦;不但要考慮病人的經濟狀況和身體條件,還要考慮治愈后的生存狀態。素質教育是尊重生命個體的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循證醫學對生命價值的關注,給予大學教育諸多啟示。其一,科克倫說:“有效的治療全部免費”。由此及彼,人們有理由認為,“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費”。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社會公益性事業,絕不能將其變為賺取利潤的工具。教育市場化雖然在特定的時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但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也有目共睹。因此,“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費”將是中國實現教育人文關懷的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其二,“共同體教學”是循證醫學教育實踐中探索出的有效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探求真理。從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強烈要求學生廣泛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再是知識權威和知識傳授者,而是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與學生一起成為探求真理的合作者,通過探索,發現真理。合作者的身份將給予學生極大鼓舞,創新和不確定性將成為課堂的新特征。大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如何組織和實施“參與”式課堂,是長期以來大學教育非常關注和努力實踐的事,“共同體教學”有效解決了以上問題,為大學素質教育提供了借鑒。

    三、實踐性是循證醫學和素質教育共同擁有的要素

    第2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關鍵詞:循證醫學;兒科;臨床實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084-02

    隨著人類的疾病譜的變化,單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變,其相應的治療也就變成了綜合性治療。同時,相應的醫學教育事業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循證醫學是近年來普及最快的醫學術語。循證醫學在現今兒科實習教學中應該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是值得兒科教學工作者探討的問題。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臨床經驗、臨床決策)以及患者價值觀(關注,期望,需求)的結合[1]。它運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導臨床醫生采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后估計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病人,并且強調醫師應認真地深思熟慮地將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證據,用于對每一個病人進行健康服務時的決策,使我們提供的醫療服務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

    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提出,在循證醫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不可或缺的“兩核心、三要素、四原則”。[2]兩核心包括“證據要分級,推薦有級別”,以及循證醫學的證據要不斷地“與時俱進(updating)”。“三要素”則包括:(1)參考當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2)參照醫師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在檢查病人過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臨床資料;(3)尊重病人的選擇,將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四原則”即基于問題(臨床關注的問題或重大的科學問題)的研究,參考當前最好的證據決策,關注實踐的效果,后效評價、止于至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地發展循證醫學。

    二、循證醫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醫師的經驗直覺或病理生理等來處理病人,根據經驗和生物學知識閱讀教科書請教專家或閱讀雜志。現代醫學模式是在經驗醫學的同時強調循證醫學在仔細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基礎上,要求臨床醫師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運用評價臨床文獻的正規方法,發現最有關和正確的信息,最有效地應用文獻即證據,根據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制定疾病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

    循證醫學不但給臨床醫生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疾病的診治更準確、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中引入并實施循證醫學,實質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醫學實踐,激發內在興趣,避免了填鴨式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舊模式,并培養了臨床思維能力,使舊的醫學教育體系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它還有利于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促進多學科的交叉結合,如計算機、英語與醫學結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循證醫學有利于教育創新。

    面對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激烈競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是醫學院把學生推向醫療一線的關鍵。循證醫學教育的開展有利于醫學生的培養,正是提高學生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多學科體系資源的利用,兩者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它反映了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代表了現代醫學的前進方向。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看,循證醫學教育是一種新型的醫學教育方法。因此,臨床醫學教育應按照循證醫學教育的基本思想,促進醫學教育觀念的更新,推進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我國醫學教育一直過分偏重知識及技術的傳授,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標,教學內容陳舊、無創意,束縛了學生的思路。由此所培養的學生創造能力不足。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固然能夠為在校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已無法適應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把循證醫學知識貫穿到教學當中去,使醫學教育在學生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循證醫學可以促使醫學教育從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促使醫學人才由知識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轉變。

    三、兒科臨床教學現狀

    隨著國內醫療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病人就醫有了很大的選擇性,同時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醫院和臨床醫生在日常醫療和教學活動中必須尊重病人的選擇權、知情權和隱私權等,這給臨床教學帶來很多不利,尤其是兒科臨床教學。兒科由于患兒年齡小,相對于成年病人,這些基本功的操作需要更加細致、輕柔,要求更加嚴格。另外,必須了解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患兒表達能力差,往往不配合檢查,家屬又著急,這就需要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友善的接觸和溝通。醫學生往往欠缺這一點。因此,在臨床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生基本功的鍛煉,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等,而且需要重視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突發危機事件處理能力的訓練。

    四、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教學的應用前景

    目前,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教學中應用經驗尚淺。中南大學湘雅附屬第二醫院[3]曾對71名進入兒科臨床學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開展循證醫學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在查閱雜志文章,MEDLINE的運用,批判性評價,查閱中、英文資料的能力等技能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生病歷書寫能力及病案分析能力也明顯優于對照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將循證醫學的概念引入兒科臨床教學對于兒科臨床實習是有相當的發展前景的。以病人的問題為基礎,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分析,老師只起向導作用,不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其教學過程大致分為“提出問題建立假說收集資料(自學)論證假設總結擴展”5個階段。

    例如,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教師可運用EBME(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針對某一臨床問題或某一疾病提出某一問題,建立假設,由學生查閱文獻尋找證據自我完成,教師亦可以酌情指定一些參考書或提出一些思考范圍,如在講授貧血的鑒別時,根據EBME模式首先提出一個主要問題,請學生為二者的鑒別收集證據。學生可根據教師的主要問題再列出相關的子問題,或教師給出相關子問題由學生自我查閱文獻資料尋找證據。師生可能列出的子問題為:(1)貧血的分類;(2)血紅蛋白的生成與破壞路徑;(3)貧血的診斷標準;(4)不明原因所致的貧血在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中有何異同的證據;(5)請在實驗室檢查資料中尋找不同原因所致貧血的最有鑒別價值的證據;(6)輸血治療的選擇原則;等等。以上問題均由學生自己搜集證據(答案),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如見習中)進行總結,然后再提出下一個主問題:二者在診療上當前存在哪些問題、進展情況如何,請學生再尋找證據,以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設計能力。同時,在講授內容時,教師不能平鋪直敘地講授貧血定義、發病機制和治療,而是引入EBME的新模式,用對比的方法,比較不同原因所致貧血在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所需治療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點,加強和加深學生對貧血本質的認識,故而達到了理想的教學目的。

    由此,為了推廣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實習中的作用上,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建立全面的兒科文獻檢索庫,系統地推廣循證醫學的評價系統;系統培訓兒科教師的循證醫學相關知識及應用技能;注重點面結合,循序漸進,指導學生進行文獻檢索、文獻分析,從大量的文獻資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充分發揮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設計并參與小規模臨床對照試驗,提高學生科研素質及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盲目崇拜科學;通過分析、評價、總結看待目前現有的臨床實踐,更好地掌握臨床技能,更快地更新臨床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幼平.循證醫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彥.循證醫學是一個過程――訪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5,(9).

    第3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教育培訓內容全面,包括臨床流行病學知識、EBM實踐知識、必要的統計學知識和循證病案、臨床科研設計等。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普及教育的內容涉及面更廣,而核心團隊的培訓更專更深入。普及教育內容見表1。為了扎實推進EBM,醫院出臺《循證醫學中心人員、各科室核心成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及考核辦法》支持性文件,成立EBM中心,進一步完善和明確全院各相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根據需要選派人員外出學習。

    2日常工作推進

    由EBM中心推動全院EBM開展,采用月度工作推進模式,每月組織核心成員例會,例會采用核心成員輪流負責制,討論EBM學習體會和工作進展、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本院EBM培訓推廣流程,見圖1。

    3培訓成效

    3.1循證醫學培訓后論文質量和數量提升

    本院于2012年開始EBM教育培訓,比較培訓前后本院數量和質量,循證醫學教育培訓后,本院在國內頂級刊物數量在增加,發表于SCI收錄雜志論文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論文影響因子看,論文的質量也提升明顯,見圖2。

    3.2發現了自身的臨床科研優勢

    通過學習循證醫學,也發現了基層醫院有上級醫院和高校不具備的臨床科研優勢:其一,基層醫院有非常穩定的病源,流動性小,有利于隨訪調查和收集臨床科研資料;其二,易于慢性病與地方病研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疾病譜,有利于開展地方病研究,且基層醫院面向社區也有利于慢性病基線調查和長期的醫療動態跟蹤;其三,基層醫院部分資源相對豐富,如中草藥資源,具有廣泛的利用和開發價值。雖然在科研方面的歷史積淀較少,科研管理和實施等方面經驗相對不足,但是,在發掘自身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循證醫學為科研提供選題思路,在沒有高精尖實驗室的條件下,臨床科研仍有許多研究方向,如:疾病譜研究、慢性病基線調查、技術應用評估、疾病預防等。

    3.3科研選題與實施進一步合理化

    針對多數基層臨床醫務人員科研基礎知識薄弱,本院邀請循證醫學專家,應用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學對醫務人員進行啟發性指導,指導的內容包括:選題四項原則(即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行性)以及選題的工作流程(即積累資料、選題意向、查新、確認選題方向、立題,最后嚴謹審查)等。在循證醫學方法指導下,本院將臨床研究選題與實施納入質量評估,如隨機對照研究,看研究項目是否依照計劃書執行,采用的隨機方法是否正確,隨機分配序列隱藏是否完善,盲法是否恰當,有沒有破盲等。評價選題是否密切結合臨床,結合醫院和科室的具體情況。傳統的臨床研究設計,對于治療效果的評定往往依靠表面的、簡單的指標或近期療效,如化驗指標、儀器或影像學檢查結果的改變等,而本院在科研選題與實施中極力倡導尋找終點指標,如死亡、致殘等。

    3.4科研管理進一步加強

    循證醫學的發展給醫院科研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理念,即科研管理應遵循科學的證據。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把循證醫學納入醫院科研管理的發展規劃,并出臺《循證醫學中心人員、各科室核心成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及考核辦法》支持性文件。醫院加大科研投入,發展學科特色,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成立以醫院為中心的多單位合作研究模式,依照循證醫學原則,鼓勵醫務人員開展臨床研究。獲得的科研經費醫院均實行1∶2配套,在科研實施過程中臨床和實驗室費用,均由醫院支付。為確保科研工作順利開展,醫院修訂了《東陽市人民醫院新技術新項目管理辦法》、《科研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新制度,對獲獎項目加大獎勵力度,對立項課題加大投入,專門設有立項獎、成果獎、論文獎等多種獎項,每年用于各項科技獎勵經費就達數十萬元。循證醫學方法是科研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科研管理是循證醫學方法的具體體現,建立以循證醫學為指導的科研管理是大勢所趨[5]。本文來自于《浙江醫學教育》雜志。浙江醫學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4討論

    第4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我院手術室現有多個手術間,手術室護士 23名,年齡在 21 ~48 歲,平均 34. 6 歲,學歷: 中專 3 名,大專 17 名,本科 3 名,可以承擔臨床 5 個專科的手術。

    1. 2 循證護理方法

    確定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尋找護理實踐中的問題將其特定化、結構化; 檢索有關醫學文獻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找出護理研究領域的實證[2]; 嚴格評價文獻對科研實證的有效性及實用性進行審慎、系統評審; 應用最佳證據,指導并運用到臨床和決策中,實踐循證護理措施。將獲得的實證與護理經驗,患者的需求相結合,做出護理計劃; 通過實踐評價,提高護理水平和質量實施護理計劃并通過動態評審鑒別效果[3]。

    1. 3 循證護理措施

    1. 3. 1 提出問題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 1名,器械護士 2 名,巡回護士 3 名。學歷為本科 2 名,大專 4 名。對小組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知識培訓和業務素質教育,小組成員都掌握有效的循證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每天對病人進行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把手術引起病人軀體和心理的不適作為循證問題。

    1. 3. 2 尋找循證支持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 選出最佳證據,并評價其真實性、可靠性及臨床應用性。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和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獲得的方法,針對手術病人的個體情況,制定循證護理計劃并應用于循證護理中。

    1. 3. 3 循證實施

    1. 3. 3. 1 加強操作規范化培訓,引入層流手術室循證思想: 循證護理的思想包含很多精髓,如提倡要主動發現患者的問題、要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要批判性的看待研究成果、要不斷的更新知識體系、要尊重患者的權利與選擇、要考率經濟效益等,加強護士的循證意識和循證知識非常重要。

    1. 3. 3. 2 強化繼續教育,掌握循證護理知識: 護士的繼續教育中增加有關循證護理的理論知識培訓,可通過多種方式普及關于循證護理的各種知識,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會護士學習和掌握如何科學地尋找證據、利用證據,通過知識的傳授為培養能力打好基礎,幫助護士掌握自我更新醫學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在臨床決策中將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應用到護理實踐中去,提高護理質量。

    1. 3. 3. 3 循證護理模式護理: 術前對患者的手術各項基本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制訂護理方案及協作方案,結合患者自身的個性化情況制訂護理方案的同時,查閱以往的相關的成功護理案例及相關經驗。結合總結的綜合情況,按照循證護理的各個步驟提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并執行,以科學為依據,結合常規護理的各項基本操作,并將心理護理融合其中。

    1. 3. 4 循證護理考評: 嚴格的考評是保證循證護理質量的標準,是修正循證護理措施的準繩。護理質量評分,根據手術護理的質量要求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訂護理質量評價量表,總分為100 分為最佳,最低分為 0 分,均由資深護理人員進行評價量分。對手術患者進行滿意率調查; 對手術醫生進行護理配合滿意率調查; 觀察護理操作差錯發生率; 觀察護理糾紛發生率。

    1. 4 循證護理應用效果觀察

    1. 4. 1 觀察內容: 回顧采取循證護理前 6 個月和采取循證護理后 6 個月,護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發生率、糾紛發生率統計并進行比較。

    1. 5 統計學方法

    使用 SPSS 10. 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 標準差( x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處理數據。

    2 結果

    對取循證護理前 6 個月 926 臺手術和采取循證護理后 6 個月 1 080 臺手術進行護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發生率、糾紛發生率統計并進行比較。具體見表 1。

    3 討論

    第5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videnc)是指以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各種臨床研究(包括防治措施、診斷、病因、預后、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等)所得到的結果和結論通常,這類研究不包括體外細胞實驗、離體器官的研究和動物實驗不同的研究問題要求不同的研究證據循證醫學強igJ“證據體(。vidoneeb()dy)”的概念,即初I一據體是由多種研究方法、多種來源的證據構成,而非僅僅由某一種研究所獲得的證據構成(二證據體的結構類似于一座金字塔二以干頂措施的證據為例,這類證據是由隨機對照試驗(工級)、隊列研究(11級)、病例對照研究(}n級)、系列病例研究(I\級)、病例報告、傳統綜述、專家觀點或經驗(V級)構成、證據的基礎是臨床實踐者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通過對單個患者的治療觀察,逐漸積累獲得治療的經驗,撰寫病例總結,形成一種假說在此基礎上觀察更多的病例,形成病例系列,然后進行有對照的比較研究,初期最容易實施的是回顧性的病例對照研究,而后是前瞻性的隊列觀察或非隨機的對照研究,最終采用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驗證針對某一于預措施的證據體的形成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積累過程我國目前在中醫藥領域所出現的一種傾向,就在于從經驗一下跨越其他研究類型而直接采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來評價,因此,對于干預的構成、性質、最佳起效方案、療程、適應對象及中醫證型等缺乏1卜隨機的研究,導致了在隨機試驗設計、實施過程中的諸多漏洞和問題,造成了研究結果(療效評價)的不確定性。

    所以,我們需要對證據體的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有關證據的第二個概念是ilE據等級(h1er。,rehy、)f二idence)為什么需要劃分證據等級、‘幾?這是因為不同的證據從科研意義上看其證據強度(、trengthofc\’i-detlc。)不同所謂證據強度,也稱為論證強度,是指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推廣應用性就干預類證據而言,構成證據的要素包括設計、方法、對象、干預和結局因此,在對證據的評價中,需要對研究設計的嚴謹性、方法學的可靠性、研究特征以及結果的可應用性方面來加以判斷臨床醫生在使用證據時,以及研究人員在科研和制定臨床實踐指南的過程中,都需要對證據進行分級和評價,以便能夠正確、合理地使用證據涉及循證醫學證據的第三個概念為證據的推薦強度(、trength。freeommendatson)〔2::它是指通過對證據的分級和評價,研究者對應用其結果的可行性提出的推薦性意見。通常在臨床指南的編寫中,指南制定者會結合證據強度,對防治措施的臨床運用可信性(即該證據可以被使用的推薦強度)做出建議。比如有高質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干預措施有良性效果,比如高質量、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則研究者會提出“推薦使用”的建議;如果有一些證據,如小樣本、質量較低的隨機對照試驗或非隨機的研究證據,但強度不夠高,則研究者會推薦選擇性地使用;如果高質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干預措施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則研究者會建議不使用或禁止使用該干預措施。

    2當前證據分級的國際體系筆者通過:

    (1)檢索ME】)LINE(1995一2000年)獲得了有關證據強度(strengthofevidenee)的相關文章704篇;(2)查詢了北美循證實踐中心(Evidenee一basedPraetieeCentreS,EPCS)制作的12份報告(w~.ahrq.gov);(3)參考了《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1990年初發表的一系列文章;(4)參考了《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的嚴格評價(criticalaPPraisal)手冊;(5)查詢并獲取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英國循證醫學中心和澳大利亞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相關文件。對目前國際上評估研究質量的證據分級體系進行了整理和比較。現將幾種國際干預措施證據分級系統概括。

    3現有證據分級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際上有關干預措施證據的分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上述介紹的標準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使用,但仍然存在一些觀點上的爭論。比如說,循證醫學專家DavidSaekett教授及少數學者認為,系統評價(系統綜述)不應當納人證據等級評價中,即使納人也只能算m級證據「8〕。理由是系統評價乃回顧性研究;且不易鑒定到未被發表的臨床研究,可能存在發表偏倚;與原始研究一樣,系統綜述的過程也可能存在各種偏倚。此外,納入大量低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有可能使結果產生誤導。實踐證明,在系統評價中向原作者索取所需補充資料是很困難的;且往往真實性評價指標與試驗結果之間的相關關系證據不足,比如有無研究目的、納人/排除標準、樣本量計算等缺乏與療效效應之間的相關性證據。第二個爭論點是,方法學研究發現19二,系統綜述結果與隨后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出現明顯的不一致時,人們不清楚到底該相信哪一個。第三,有關方法學專家對上述證據分級的等級模式提出了質疑。例如金字塔的證據等級由下而上表明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增加了,但是,其研究結果的外推性卻降低了。因為嚴謹的研究設計必然增加對研究對象的選擇性(以達到研究人群的同質性),所以這樣的研究結果在臨床實踐中的推廣應用性反而就降低了。因此,有專家提出應當采取一種環狀模式來代替等級模式〔’川。該模式更加強調證據體的概念及證據的多樣性。

    4適用于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的各種隨機對照

    試驗經典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存在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嚴格的納人與排除標準使試驗結果的外推受到限制;忽略患者對治療的偏好使倫理原則受到挑戰;巨大的經費投人和較長的研究周期增加了實施的難度;雙盲安慰劑對照方法不適合評價“復雜性干預”如中醫個體化辨證論治;隨機分組的患者與試驗之外的患者干預的結局差異較大。為此,近年來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學上有了進一步發展,以適應不同評價目的的需要。

    5適用于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的證據分級體系

    即使在同種醫療體系當中,也還存在藥物(比如西藥)干預與非藥物(比如外科手術)干預的差異,所以作為西醫和中醫兩種醫療體系和實踐模式,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方法存在明顯差異乏”,”〕。因此我們在對兩者臨床干預研究證據進行分級和評價時應有所區別。對傳統醫學(包括補充替代醫學)的評價,需要將人文背景納人評價體系中。例如,中醫藥所特有的人文因素對于其療效的評價必然會產生影響。而對這些要素的評價,采用經典的定量研究和關聯分析是難以回答的,必須補充以社會學的定性研究方法等多種新的研究方法。而這些新的研究方法在傳統的干預療效證據分級和評價中并無應用。這顯示了傳統證據評價和分級體系的不足。

    第6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循證醫學(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顧名思義即遵循科學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是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應該基于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證據.循證醫學是近年來國際上在臨床醫學領域內迅速發展的新學科.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Sackett[1]教授將循證醫學(EBM)定義為“慎重地、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觀的研究證據來確定病人的治療措施”.其定義擴展為“慎重地、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觀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參考患者的要求,將2者合理的結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療措施”,更加豐富了循證醫學的內涵[2,3].它的出現,使臨床醫學研究和臨床醫學教學實踐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目前的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轉變已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外在70年代便開始了EMB的研究,發展速度迅猛,尤其在發達國家,EMB的研究成果已經在臨床醫療實踐、衛生決策等方面得到應用.

    在目前的臨床教學環節中,應該看到,循證醫學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興起和發展將對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4].眼科作為實踐性十分強的學科,近年來也大量引入循證醫學進行眼科醫療、科研實踐活動的指導[5-7].研究生作為科研和臨床教學實踐的重要力量,在科研和臨床教學實踐環節中也有必要推廣采用循證醫學的手段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面對復雜臨床病例的處理能力[8].眼科學是一門涉及學科多,專業性強的臨床醫學學科,近年來由于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飛速發展新理論、新診療手段和技術層出不窮,對眼科醫學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目前的傳統經驗醫學的教學體系中,眼科學的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和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均不如外、內、婦產、兒科等大學科.在傳統經驗醫學模式獲取的知識往往在新問題面前受到巨大的挑戰,對相同病例,依醫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差異,個性化診療習慣的差異,會形成差異化巨大甚至相反的治療意見.有必要在眼科研究生中開展EBM的教學,來指導眼科研究生的科研和臨床實踐活動[9,10].

    1循證醫學能夠有效地搭建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橋梁

    現階段醫學教育模式實施過程中,講授醫學基礎理論時,需要導入臨床意識、臨床思維和實踐案例,在臨床與基礎理論教學之間貫通橋梁,循證醫學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發現問題,尋找并評價證據,綜合分析并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使得臨床醫學的決策更加科學化.臨床科研方法,應用RCT證據,Meta-分析等多種臨床科研方法大量進入到臨床中,大量病例的研究發現,單純通過推理或病理、生理學基礎知識指導眼科的臨床實踐有時并不可靠,理論上認為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實踐中的效果往往值得認真商榷.在現行的醫學教學模式下,臨床教學存在諸多弊端,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能完全反映新診療技術和手段,對一些新發的病癥也不能做及時的跟蹤與講授,教材的編寫也必須突出知識和理論的系統性等要素,對一些尚無明確結論的、還處于研究階段的病癥和診療手段也不能大篇幅的闡述,因此利用循證醫學的基本手段,使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檢索證據,并對證據進行評價等步驟,能夠跟蹤到最近的研究進展.同時應該看到,臨床教學涉及面廣、病種繁多、內容繁雜,而且課堂教學的學時有限,使得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較少,師生互動少、往往出現重理論知識講授與學習,輕實踐能力與醫生職業素質培養,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而通過EBM的教學過程,可以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的效果.

    2改變傳統醫學教育模式,自我教育,終身教育,構建創新性醫學教育體系

    目前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醫生的職業素質要求,在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下,或是由于教育理念的影響,或是受制于實際環境和條件,往往存在重視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同時,醫學生畢業后的繼續教育和繼續學習脫節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在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特別是醫學這樣一個站在科學和社會發展金字塔頂層的學科,對醫生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適應新病癥和新診療手段和技術的要求更加突出:(1)診療方法的局限性:病例數的局限,觀測周期的局限,臨床研究缺乏嚴格的科學設計;(2)診療中的決策依據通常是教科書、權威參考書,出版時間滯后,并不能完全反映診療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由于是基于問題的一種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證據的搜尋和判斷,并應用獲取并經過評價的證據進行應用并自我評估結果等方面的能力進行了大量的訓練.學生一旦掌握了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并經過培訓掌握了循證醫學的基本能力,對于實現醫學生自我教育,終生教育,以及構建創新性醫學教育體系,均能起到十分很重要的作用.

    3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疾病譜由單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轉變

    循證醫學強調三方面的協調平衡,即最佳證據、醫生通過專業技能及臨床經驗進行判斷,以及患者的要求和價值取向.而傳統醫學經過長期的發展,盡管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但通常局限于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現代醫學模式已經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臨床醫療終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威脅健康的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從單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轉變.傳統的醫學模式和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為適應新形式的發展,就要求醫學生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而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對于醫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適應現代醫學模式有著很好的指引作用.

    4利用循證醫學手段,改變培養模式,造就創新人才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引領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研究生作為今后知識創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教學和培養過程中更應該重視其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我國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環節普遍存在學生研究興趣不濃、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發現問題能力欠缺、創新能力較低的癥結.這既有學生主觀上的因素如就業壓力大、職業選擇的趨利性、缺乏長期從事或者終身從事所學專業的動力等,也有客觀上條件的約束,如教育資源投入的不足,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等導致的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因素.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在研究生教育和培養過程中,應用循證醫學的手段和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實施基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手段,注重研究創新能力和研究成果展現能力的培養.通過把課堂教學轉變為研究中教學,把學習和研究的壓力實際傳遞到學生,同時創造出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的環境和條件.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研究,教學中以實際課題研究或實際病例為導向,以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負責進行業務指導并創造相關環境和條件,由學生分組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同時積極開展師生間、學生學習小組間的討論交流,以及共性問題的共同討論,個性問題的個別指導等措施,樹立學生循證醫學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循證醫學基本思維、掌握循證醫學基本方法、從而提高研究能力,達到教學的目的.#p#分頁標題#e#

    5循證醫學實踐過程培養學生醫患溝通意識、強化自我學習能力,固化終身學習能力,強化職業素質和能力

    醫學生在接受醫學教育過程中,應該完成基本醫學訓練、掌握基本臨床技能,并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而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應該貫穿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習的職業素質、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患者及其家屬維權意識較強,同時對醫學生的醫療實踐活動的配合程度較差,客觀上對醫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影響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進行,長期來看對提高醫學生的培養質量是不利的,對提高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是不利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意識、強化醫患溝通手段.通過有效溝通,讓患者及其家屬配合醫療過程,不排斥醫學生參與到醫療活動中.同時強化醫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和能力,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所患病癥現有的治療水平和治療手段,并理解一些目前采用的有效治療手段在治療過程及恢復期間的所產生的副作用,并愿意承擔這些副作用,在兼顧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是培養醫患溝通意識,強化醫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提高職業素質和能力的有力手段.

    6循證醫學教學將單一課程教學轉變為構建知識體系網絡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下,教學的重點集中在課堂教學中,而學生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盡管已經考慮的構建全面的、適應性強的知識體系,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課程設置的意義,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單門課程的學習和考試中,往往忽視了課程之間存在的相互依托、相互承接的銜接關系,這對培養學生全面和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是不利的.而在循證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面對單一問題的求解過程,而是要對一個問題做出全面的判斷,而且判據也需要進行搜尋和評價,并最終應用到實際病例中.這就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具備較為全面的知識體系.通過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培養,利于將單一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為構建知識體系網絡.

    7循證醫學教學過程即是知識創新的過程

    第7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摘要】循證護理通過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有利于疾病的綜合治療與護理。本院自循證護理開展以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療養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說明通過循證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藥物治療療效,達到較好的降血壓目的。

    【關鍵詞】循證護理;老年高血壓;療養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亦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病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高血壓病成為了中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循證護理是循證醫學產生后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其根本作用是應用最科學、最嚴謹的辦法對患者進行護理。目前國內外對循證護理的研究較多,我院對83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發現干預后患者的血壓控制及穩定性明顯好于干預前。現將具體循證護理干預方法公布如下。

    1循證護理方法

    根據不同患者的一般癥狀、并發癥等情況進行記錄,并詳細記載患者的一般日常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藥物服用、血壓控制狀況等,對每一位患者制定一套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個性化循證護理干預方案。

    1.1護理干預方案的制定

    循證護理學是整體護理學的進一步延伸和擴展,其將最新的研究證據應用到當前的患者護理服務中來,謹慎、準確、明智的使用各類研究依據是開展循證護理的三大重要要素。對普通護理工作而言,護理人員的長期臨床護理經驗是開展護理工作的主要基礎,而患者的實際情況、個人意愿屬于開展護理工作的根本。循證護理能夠將三者緊密聯系起來,并考慮患者的接受能力,綜合分析,從而制定出相對合理、科學的護理辦法及方案。

    1.2循證護理工作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血壓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類疾病,其和生活習慣以及機體的衰退有密切的關。高血壓病是臨床很多致死性疾病發作的前驅性因素,比如腦出血、心肌梗死、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等,這些疾病的發展被證明與高血壓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循證護理要阻止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發展,要求護理人員對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并發癥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飲食、運動、藥物、血壓狀況、以及其他能引起高血壓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的循證護理工作開展前,上述問題是影響進一步工作需要重點解決的。

    1.3循證護理知識教育

    由于機體的衰退,老年高血壓患者與青中年患者相比,其記憶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下降[2]。根據此特點,就必須充分調動患者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建立緊密的聯系,對患者進行足夠的關心以取得其理解和信任。

    個性化的護理是循證護理的一大特色,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文化層次或者接受能力進行不同方法的知識教育,如對不識字的患者進行視頻方式,對聽力不好的患者進行圖文并茂的科普畫冊方式等,均屬于個性化方案的制定。飲食、運動、用藥是高血壓患者循證護理的重點,具體的實施計劃如下:(1)飲食:有研究表明[3],超重以及肥胖是造成高血壓發病的高危因素,與體重正常者相比,前者發生高血壓的概率是后者的3倍。而通過降低體重,臨床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并能提高各類降壓藥的療效。飲食習慣的不健康是造成體重出現超標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導患者限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建議多食用鋅、鈣以及魚類蛋白較多食物,是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壓以及提高用藥療效的重要辦法;(2)運動:適當、規律、長期的運動,不但能夠有利于體重的控制,還有調節內分泌功能的代謝、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最終能達到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3)用藥:高血壓病患者常常需要終生服藥,而隨著老年人記憶力的衰退,造成患者忘記服藥的事件較多,護理中,可以建立患者選擇鬧鐘進行定時的提醒,以防止該類事件的發生。高血壓藥物的副作用也是臨床上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由于機體功能的退化,其發生用藥后副反應的概率較青中年人高3-7倍,因此,對用藥安全的知識教育異常重要。如使用利尿劑會導致機體電解質的紊亂,β受體阻滯劑會導致氣道阻滯,ACEI會引起干咳,CCB會使血管出現擴張,出現心動過速。因此,對服藥的患者進行相應藥物副作用的講解,如發生上述的不適,應立即去醫院進行相應的藥物調整。

    1.4心理循證護理

    心理因素被越來越多的證明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高血壓患者中尤為明顯,特別是容易出現激動、暴躁情緒的患者,其血壓往往不易被控制,而且臨床上關于激動或暴躁后發生腦卒中事件的報道也較多。充分說明不良的心理狀態與血壓控制、并發癥出現有密切關系。臨床上對于心理循證護理的手段常有放松療法、傾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培養樂觀的情緒,避免心情的波動,穩定機體的內環境,最終達到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病的目的。

    2結語

    循證護理以強調臨床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作為基礎,將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與臨床的知識以及技能經驗進行緊密的結合,綜合的考慮與應用。循證護理既是患者的需求,同時也是護理學發展的一個必然。因此,將循證護理的方法運用于臨床實際工作中后,護理人員不能僅僅停留在經驗護理的基礎上,而要根據循證護理的“3個要素”進行廣泛的資料查閱[4]。

    對老年高血壓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科學、合理的循證護理方案,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干預,可以讓患者對高血壓病的一般特點、治療、預后以及并發癥有詳細的了解。通過對飲食、運動、藥物、心理等方面進行綜合循證護理干預,往往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以臨床護理經驗作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發展是循證護理的核心內容。通過詳細評估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循證護理,可以提升患者療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耿成健.老年高血壓病個體化治療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3(13):21.

    [2]杜艷英,陳長祥.社區老年人記憶功能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3):676-677.

    第8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1 循證決策的本質是基于知識的決策

    循證決策(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源于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發展,是循證醫學的決策模式[3]。循證醫學是為了彌補傳統經驗醫學不足而誕生的新的疾病診療模式。傳統經驗醫學以個人經驗為主,醫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高年資醫師的指導、教科書和醫學期刊上零散的研究報告為依據來進行臨床決策,其結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療法因不為公眾所了解而長期未被臨床采用,一些實踐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因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長期廣泛使用。經驗醫學在處理單因素疾病問題上更有效率,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因素疾病逐漸成為人類疾病譜的主體,傳統經驗醫學的弊端日益明顯,無法適應復雜疾病診療的需要,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循證醫學。

    與經驗醫學不同,循證醫學實踐既重視個人臨床經驗又強調采用現有的、最好的研究證據,認為兩者缺一不可。循證醫學的主要創始人、國際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 Sackett曾將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來確定患者治療措施。根據這一定義,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認真、明確和合理應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決定具體病人的醫療處理,做出準確的診斷,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爭取最好的效果和預后。最近,Sackett教授本人修正了循證醫學的定義,使之更為全面、更令人信服。循證醫學的最新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顯然,現代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既要努力尋找和獲取最佳的研究證據,又要結合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和演變的病理生理學理論以及個人的臨床工作經驗,結合他人(包括專家)的意見和研究結果;既要遵循醫療實踐的規律和需要,又要根據病人至上的原則,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和實際可能性,而后再做出診斷和治療上的決策。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4]。

    衛生部前副部長殷大奎曾明確指出:循證醫學是一場將知識轉化成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革命。[5]根據知識管理的理論,可以把循證醫學中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顯性知識,比如研究證據、病理生理學原理以及病人的檢查檢驗結果等。這些知識以硬數據的形式存在,容易交流和共享。另一類是隱性知識,包括醫生的經驗、技能、價值觀等,這些知識的特點是高度個體化而且難于格式化。以這些知識為基礎,結合患者的意愿和病情的實際從而做出臨床決策。臨床決策是這樣,對于企業的決策來說同樣如此。在企業決策中,決策的質量要受到決策者的價值觀、決策的經驗和技巧以及所能獲得的研究證據和各種數據、信息的影響。決策者的價值觀、決策的經驗和技巧是知識管理理論所認為的隱性知識,而研究證據以及從各種途徑獲得的數據和信息則是顯性知識。決策者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結合,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所以說循證決策是基于知識的決策。

    知識管理理論認為,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信息過濾和傳遞的過程[6]。在這一過程中,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要經過多次轉化。對于基層決策來說,對顯性知識的依賴可能較大,但越是到高層決策,隱性知識的比重就越大。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越是隱性的知識越有價值。隱性知識是建立在很多信息基礎之上的,在與大腦的耦合關聯之上建立起來的,決定了對顯性知識的獲取與應用能力。現代企業的競爭,難度和風險較大,最關鍵的是戰略層面的競爭。在戰略決策過程中,隱性知識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表述和傳播,對決策的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

    2 證據是知識管理的成果

    循證醫學的實施一般分為5個步驟:提出問題、獲取有關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解決問題、效果評估。因此,獲取證據是實施循證決策的核心。循證醫學中的證據,是以某一具體臨床問題為基礎,系統、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的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采用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文獻的原則和方法,篩選出符合質量標準的文獻,進行定性或者定量合成,得出綜合可靠的結論,并隨著新的臨床研究的出現及時更新。證據產生過程的本質特征是應用統計學方法對知識和信息的二次定量綜合,是數據和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即知識管理的過程。

    雖然企業決策中的證據與臨床決策中的證據在形式和獲得途徑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即證據是知識,是從數據和信息轉化而來的,是知識管理的成果。不論是在醫療機構還是在企業中,證據的產生過程都可以通過信息的縱向價值鏈理論來進行解釋[7]。信息縱向價值鏈主要由4個層次構成,即: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增值,即把數據轉化為知識,為企業員工的決策和行動服務,最終轉化為員工的能力,即智慧。

    一般來說,數據和信息不會自動轉化為知識。從數據到知識增值的關鍵要素是人,增值程度主要受人的隱性知識的影響。隱性知識的投入比例越大,信息的增值幅度就越大。從數據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在數據之間建立相關性,使之有序化和結構化。從信息提升到知識,主要是在信息與用戶需求之間建立聯系,根據用戶的需求,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從中發現問題的實質和核心,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與信息相比,知識與用戶的需求是高度相關的,直接為制定決策和行動方案服務。越到信息價值鏈的頂端,隱性知識的含量越高。

    在企業循證決策的實施過程中,證據的產生即從數據提升到知識需要經歷4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發現決策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由于知識是與人的決策和行動密切相關的,在數據提升為知識的過程中,對數據的選擇、分析和評價始終都應該緊緊圍繞著決策者的需求,這就需要知識管理人員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引導決策者表述自己的需求,并在交流中不斷深化對自身需求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激發出對潛在需求的意識,這樣才能使知識管理過程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第二個環節是對現有的信息源進行選擇和評價。由于知識主要用來服務于人的決策和行動,主要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信息的獲取要更多地依賴于對實際環境和狀況的考察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獲取圖書、期刊中的數據和資料,更要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大量非正式出版信息、灰色信息、人際交流信息以及日常積累的原始數據等都是重要的分析對象。

    第三個環節是過程分析和問題診斷階段。知識管理者在收集和處理大量第一手信息和第二手信息的基礎上,根據特定的程序和分析方法,識別和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分析產生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階段,知識管理者主要調動自身的隱性知識,包括專業技能、經驗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對現實給予解釋和說明。

    第四個環節是將信息提升為知識的最關鍵的環節,也就是信息增值潛力最大的環節。在這一階段,知識管理者要在準確把握決策者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其決策和行動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和參考意見,即證據。這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匯總和歸納的過程,而是根據信息中所提供的信號和依據提出自己創見的過程,即知識創新的過程。知識管理者要憑借自身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對決策者所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提出看法。這是在大量采集和分析已有客觀信息的基礎上提出主觀的看法。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管理者所具有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他所擁有的隱性知識,而不是顯性知識。

    通過這4個環節的知識管理活動,數據轉化為知識,即循證決策所需要的證據。決策者把證據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根據應用的效果對證據的科學性進行評價和改進,以便在后續相關決策中繼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數據得到了增值,轉化成為了知識,知識管理者和決策者的決策經驗和能力等隱性知識(即智慧)也得到了豐富和提高,為以后獲取數據、研究證據和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因此,循證決策的過程既是知識創新的過程,也是知識管理者和決策者的能力和素質提高的過程。

    3 基于循證決策的企業知識管理對策

    循證決策有利于提高企業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是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重要決策模式。既然證據的本質是知識,知識管理是循證決策的基礎,所以要提高企業的循證決策水平,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

    3.1 樹立循證決策的理念,增強知識管理的自覺性

    當前,在管理、經濟、教育等領域,循證決策的理念還十分淡薄,成為阻礙循證決策實施的首要因素。理念的本質是隱性知識,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人的行動都是在理念的支配下進行的,所以要實施循證決策,企業首先要在全體員工中樹立循證決策的理念。企業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員工的教育,使全體員工認識到,循證決策是一種科學決策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循證決策是企業必須采用的模式,任何其他的決策模式都將會變得不合時宜。企業的管理層尤其高級管理者要率先垂范,在決策時做到主要以證據為基礎,而不是主觀臆斷或者進行經驗決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帶動其他員工。企業要積極營造循證決策的氛圍,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或者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進行循證決策,使循證決策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為。

    此外,企業還要增強員工對知識管理的認識和行動的自覺性,使員工充分認識到循證決策和知識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正如國內對知識管理比較公認的定義所表述的:知識管理是對一個組織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獲,然后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分布到能夠幫助組織實現最大產出的任何地方的過程。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所以,企業的知識管理活動契合了循證決策實施的需要,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3.2 提高員工個人循證決策的知識水平

    決策都是由人作出的行為,在理想情況下,知識管理人員可以幫助決策者搜集證據、協助進行決策。然而,有時候決策者必須在未事先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有時候必須在極不便利的條件下做出決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決策者往往要獨自實施循證決策。要實施循證決策,企業首先要提高員工的循證決策能力。根據知識管理理論,人的能力是由人所掌握的知識構成的,所以提高員工循證決策能力的重點是提高他們循證決策的知識水平。這里所說的知識,既包括顯性知識,更重要的是隱性知識。

    循證決策的顯性知識主要指關于循證決策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比如循證決策的概念、產生過程、對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價值或意義、實施的步驟、主要的影響因素等。學習顯性知識的目的在于使員工了解循證決策的基本情況、價值和實施的必要性,提高員工實施循證決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循證決策的隱性知識主要指員工實施循證決策的各種能力,包括提出和確定問題的能力、檢索信息和證據的能力、制作和評價證據的能力、應用證據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體現為處理特定問題的經驗、技能、技巧、認知方式等。

    循證決策顯性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或者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即通過正式學習的方式進行。而循證決策隱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通過實踐學習,就是借助工作中決策的實際問題,應用和強化學習到的理論,然后再根據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由于隱性知識不容易表達和交流的特點,可以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由經驗豐富的員工指導年輕員工學習相關的經驗和技巧,在長期共同工作的過程中,把師傅豐富的隱性知識傳授給徒弟。

    3.3 建設支持循證決策的知識管理系統

    企業能否在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地點為決策者提供決策需要的數據、信息或者知識,以便研究和應用證據是實施循證決策的關鍵,因此企業需要建立方便高效的知識管理系統。企業的知識管理系統一般包括圖書或者期刊等文獻,中外文電子數據庫,如CNKI、萬方數據庫以及相關的證據庫等,國際互聯網,電腦及保存和管理文件的軟件,知識管理人員等。沒有這些人力、物力的支持,任何個人和團體都難以在循證決策上真正有所作為。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獨自建立完善的文獻或者電子數據庫支持系統既十分困難,也沒有必要。企業可以通過與擁有相關資源的高等學校合作,或者通過企業間資源共建共享的方式解決相關文獻或者信息資源不足的問題。由于在管理、經濟、教育等領域高質量的證據較少且十分分散,因此企業應努力建設自己的證據庫。一方面,應對已有的證據進行全面的獲取、保存、合成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對新創的證據進行糾錯、及時評價。通過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仍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8],通過對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域的企業合作所獲取的證據進行整合分析和相互印證,可以為企業的證據庫增加更多高質量的證據。

    3.4 建立支持循證決策的知識管理機構

    循證決策的基礎是知識管理。要提高企業的循證決策能力,就要把企業打造成善于管理知識的機構。知識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個技術的應用問題,還涉及人員的管理、信息資源的管理、知識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組織結構的調整等多方面的問題。為促進企業知識管理的順利進行,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管理組織,具體負責知識管理工作的實施。由于知識管理的重要性,當前絕大多數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建立了知識管理機構。企業的知識管理機構一般包括知識管理的高層領導即知識總監(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知識管理的職能部門和知識管理業務人員3部分。

    CKO是企業高層領導的耳目和左膀右臂,他不僅要參與企業的決策工作,使知識管理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同時還要總攬企業的知識資本,并洞悉哪些知識資本能夠給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除此之外,CKO的責任還包括制定審核企業知識資本的程序、確定評估不同知識產品價值的標準、制定運營企業專有知識的方案等工作。

    知識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企業的日常知識管理工作,主要負責對企業內部顯性知識的調查、統計、搜集、整理和編目,知識庫的設計、建設和內容錄入或者導入,隱性知識的識別、確認、記錄、結構化和錄入知識庫,企業外部網絡知識的發掘、獲取、過濾、組織和入庫,在此基礎上繪制專家網絡和知識地圖;再有就是負責企業知識資產管理、知識服務管理和規劃研究與管理支持等。

    企業知識管理的業務人員是指在企業各個科室中具體負責知識的搜集、整理和上報的工作人員,可從各科室的業務骨干中選擇信息技術應用較好的人員,對他們進行知識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培訓,由他們來負責自己所在科室的知識管理工作。

    3.5 建設基于循證決策的企業知識管理文化

    第9篇:循證醫學要素范文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2012年我科共收治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的患者65例,作為循證組。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1例,本組患者平均年齡67歲,合并冠心病者1例,合并高血壓、肥胖者2例,合并糖尿病者1例,合并腦血栓后遺癥者1例;2004年-2006年收治40例,作為傳統組,術后并發3例,本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9歲,合并冠心病者2例,合并高血壓、肥胖者5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腦血管后遺證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術后7―10天。

    1.2具體措施 (1)成立循證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責任護士1名,護士2名,學歷為大專,均受過循證護理知識培訓,掌握了有效循證方法。(2)問題的提出。利用業務學習,針對責任護士提出的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的臨床表現:如下肢腫脹、淺靜脈的擴張、皮膚顏色、溫度等改變,系統地查閱有關方面文獻進行循證。了解此類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因素及預防方法,從而確定與本研究關系密切的要素,為護理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依據,并制定循證護理方案。(3)積極評估易患因素。根據查及的有關文獻,分析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因素。①高齡、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吸煙、肥胖患者為易患人群。②血流緩慢,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密切相關。③術后長期臥床以及止血藥物的應用。

    2護理

    2.1加強宣教及心理護理。(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與血液高凝、血流滯緩和管壁損傷[2]有關,是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預防措施和護理必須針對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方能奏效。術前詳細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及時處理全身性疾病。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50-130/100-85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6.1mmol/l以下,護理人員積極幫助患者去除不良習慣,如戒煙酒,指導患者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血液濃縮。重點是對高危患者術前宣教與心理護理,讓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制定健康活動計劃。(2)健康指導,針對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及全身健康指導,教會患者收縮股四頭肌、腓腸肌,屈踝伸足背等動作,便于術后配合。(3)對于不配合的患者,應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和正性激勵,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每天能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護理。

    2.2一般治療與護理。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后需行膀胱沖洗,患者臥床時間長。再加上采用三腔導尿管導尿管氣囊內置時間長,術后應用止血劑和頻發膀胱痙攣等均為誘發因素,因此,術后6小時后可指導患者進行伸足背,屈踝等動作,術后第二天可進行收縮腓腸肌、股四頭肌練習,4-5次/d,間歇配合被動擠壓,鼓勵督促患者定時做下肢的主動或被動運動,膝踝關節的伸屈和舉腿等活動,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力度逐漸增加,但應避免膝下墊枕。給予下肢按摩,鼓勵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保持膀胱沖洗通暢,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對高危患者,術后用止血藥應監測血小板計數并嚴密觀察小腿局部變化并注意變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早期觀察有無下肢腫脹和脹痛,有無廣泛的淺靜脈擴張,小腿營養是否改變,并注意皮膚顏色、溫度有無改變,肢體遠端搏動有無減弱,有無壓痛的條索狀物。若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于心臟20-30cm,注意保暖。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過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并加以比較,以判斷治療效果。

    2.4藥物治療監測。用生理鹽水100ml加尿激酶100萬u進行溶栓治療,在1h內靜脈滴注完畢。尿激酶是酶類溶血栓藥,能激活體內纖溶酶原轉為纖溶酶,從而水解纖維蛋白使新鮮形成的血栓溶解。用藥前應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疾病。每日常規檢查血常規、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密切觀察用藥后有無出血傾向,有沒有無誘因的鼻腔、齒齦異常出血,有無血尿、黑便等。使用尿激酶時一般在患肢穿刺,拔針時延長局部按壓時間,防止皮下出血。靜脈使用尿激酶時,要求做到靜脈穿刺以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腫。

    3 結果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欧美成人xxx|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免费无码成人片|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成人片|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天天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