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運動學的描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動學的描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運動學的描述

    第1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中學物理課本中對速度是這樣表述的:“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蹦敲矗裁词沁\動快慢呢?顯然這樣的表述是不準確的,沒有直接表示出速度的真正物理意義。要想準確理解速度,應該先從物理學中為什么要引入這個物理量入手。我們都知道運動學是研究一個物體相對于別的物體的位置發生變化的規律的學科,所以運動學中首先需要引入一個物理量來描述物置的變化,那就是位移。因運動物體的位置是隨時間發生變化的,又必須再引入一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那就是速度,所以速度是表示物體的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而物體的速度又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因而需再引入一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快慢,那就是加速度。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發生變化都會引起加速度的變化。許多人認為,如果是速度的大小發生了變化,導致加速度變化,那么加速度表示的就是物體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如果是速度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導致加速度變化,那么加速度表示的就是物體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毋庸置疑,加速度是描述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體的速度矢量隨時間變化的快慢。因而它既不同于速度的大小變化快慢,也不同于速度的方向變化快慢。速度的大小變化快慢其實表示的是速率隨時間變化的快慢,而速度的方向變化快慢則表示的是速度矢量轉過的角度隨時間變化的快慢,也就是角速度,所以加速度既不表示速度的大小變化快慢,也不表示速度的方向變化快慢。

    第2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關鍵詞】高中 物理 教學

    高中物理是相對較難的學科,太多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難以記憶而且容易混淆。正因為如此,一部分學生感覺學習物理越來越難,越來越吃力,慢慢地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學習興趣越來越低,高中物 理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始終保持對物理的濃厚興趣,相信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的物理成績會越來越好。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認為對學生進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課前預習,是上課,還是課后復習。下面我談一談我對物理教學的一些想法。

    一、重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

    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要讓學生理解清楚,弄清本質,理清相關概念和相關規律之同的聯系,對物理概念從定義式、變形式、計算式以及物理意義、單位、矢標性等方面全面掌握,對定理、定律的理解從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適用條件等全面分析。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嚴格的科學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學識水平階段嚴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維混亂,解題注意分配不合理。如:質點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其時間是描述運動學的物理量,幾個物理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位移是描述物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拋體運動公式,勻速圓周運動公式等,都是我們在研究運動學動力學問題時常常要用到的。從動力學角度看運動學概念、規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質。如:加速度是力產生的,它建立了運動學和動力學的聯系;拋體運動是質點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恒定的曲線運動;簡諧運動是質點在線性回復力作用下的運動等。

    二、注重物理思想、解題方法的指導

    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體表現。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觀察法、實驗法、假設法、極限法、類比法、比較法、分析法、綜臺法、控制變量法、圖像法、歸納法、總結法、發散思維法、抽象思維法、逆向思維法、模擬想象法、知識遷移法、數學演變法等。

    極限法是刊用物理的某些臨界條件來處埋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也叫臨界(或邊界)條件法:在一些物理的運動狀態變化過程中,往往達到某個特定的狀態(臨界狀態時,有關的物理量將要發生突變,此狀態叫臨界狀態,這時有臨界值。如果題目中出現如“最大、最小、至少、恰好、滿足什么條件”等一類詞語時,一般都有臨界狀態,可以利用臨界條件值作為解題思路的起點,設法求出臨界值,再作分析得出討論結果。此方法是一種很有用的思考途徑,關鍵在于抓住滿足的臨界條件,準確地分析物理過程。

    類比法是指通過對內容相似、或形式相似、或方法相似的一類不同問題的比較來區別它們異同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往往用于幫助理解、記憶、區別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很有好處。通常用于同類不同問題的比較。如:電場和磁場,電路的串聯和并聯,動能和動量,功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單位物理量的形式(如單位體積的質量、單位面積的壓力)等的比較。而比較法可以是不同類的比較,更有廣義性:比如數學中曲線的斜率在物理圖象里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不同的,應學會比較,有比較才能有區別。

    三、引導、鼓勵學生表述解題過程

    教學的宗旨是,在能力培養方面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首先應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師而前“班門弄斧”是難得的好事,只有這樣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展現出來,誤區才能暴露出來。例如對一些選擇題,按常規填寫出選項符號就行了,我認為不能簡單處理,也沒有因為某道題有一定的難度,舉一個類似的例題,教會學生解這

    道題了事。而是鼓勵學生對問題首先進行解析,要求學生做到“恨據、在前,結論在后”,要鼓助學生在老師面前當老師。這佯從學生的思維活動中,不僅可以了解他們知識掌握的情況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學生學法上的問題所在,以便列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疏導和教育。對選擇題、填空題不僅進行解析,還讓學’“自己當老老師,

    第3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第一學期所學的物理必修1,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著重是讓學生認識一些基本的運動學概念(如: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等),給學生一段適應的時間,來體會初高中物理的差別,是準備階段。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礎上,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同時通過數學上變換找出第一章中所學的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為第四章的學習做鋪墊。第三章相互作用,是從力是怎么產生的,怎么樣去描述力,力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等方面讓學生較為深刻的去認識力。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從知識點的聯系上看,是一個比較綜合的章節,因為這一章把前三章的知識全部聯系起來了,把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呈現了出來。從必修1中,我們能感受到物理學在邏輯上是非常的嚴密和完美的。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注重于描述,數學知識應用的少)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各個物理量之間基本上用公式連接起來,因為這在應用時將牽涉到公式的變形,公式間的轉換,所以數學的知識應用的較多)。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于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多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于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后,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后,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后普遍不會解題,要么就亂套公式,糊里糊涂地做題,頭腦中缺乏清晰的思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于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么,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第4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素質教育;能力培養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素質教育,體育運動學校的教學注重技能培養,其實都是要求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運動解剖學是體育運動學里一門重要的必修理論課程,是體校學生認識人體形態結構、了解人體功能的第一門基礎課,是學習其它基礎理論課的基礎,是學習體育技術的理論支持。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只注重對專項運動技術的要求,而對運動理論的要求不太注重,這就造成了現在廣大的運動員中運動理論知識匱乏的現狀,運動水平越高,產生的瓶頸就越明顯。因此,在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應理論知識指導訓練,訓練中逐步驗證理論,最終理論和實踐訓練相結合,達到提升運動成績的目的。

    一、培養運用運動解剖學知識的能力

    從課本上學習認識肩胛骨、鎖骨、肱骨及其它上臂骨的形態結構,這是知識,能夠在身體上找到、觸摸并描述它們的結構、功能,這是能力,這種能力在認知處于感性階段就可以產生;在書本和標本上認識三角肌、肱二頭肌、肱肌、肱三頭肌等這些上臂肌肉,這是知識,能夠在做運動動作時,知道骨骼關節的形態,肌肉的發力過程,這是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進行形象思維,建立上肢的三維立體模型后才可以實現;在書本和模型上認識肌肉的作用,運動技術這是知識,能夠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通過運動技術和運動理論相結合,改正自己技術的錯誤,提高技術的合理性,這個是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創造性思維的,需要進行知識的充分理解和重新組合才能夠做到的,這是認知的理性階段。學習運動解剖學需要培養在這三個層面運用解剖學知識的能力。

    二、培養準確描述的能力

    準確的運用運動解剖學姿勢、方位術語、運動解剖學名詞和運動技術,進行口頭和書面描述是學習運動解剖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對運動技術進行解剖學分析的基本功,是未來作為運動員或者教練員,通過書本、圖畫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書寫描述運動動作所必須的能力。在運動解剖學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運用方位術語和解剖學名詞,更要強調在運動實踐中的階段性和方位概念,因為書本知識是死的,運動動作是連續不斷進行的,要特別強調對各個階段運動環節的方位的準確描述,一旦運動方位和運動階段出現偏差,就會造成運動動作脫節,形成錯誤動作,不利于運動成績的提高。

    三、培養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運動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在運動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抽象思維很重要,要把書本的文字、掛圖轉化成為技術動作、運動動作各階段的骨骼的位置,肌肉的位置,肌肉的發力方向,要在腦海中完成技術動作的演示,這都是運用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的培養就是培養想象力,想象力可以在運動動作的學習和訓練中發揮很大的作用,一個新技術動作的學習掌握,需要不斷的練習,練習分機械的練習和有目的、有想象力的練習。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練習時大多都是機械的練習,這樣學習掌握動作很慢,而且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動作,如果錯誤動作得不到糾正,就會形成動作的固定,必然影響運動成績的提高。如果加強想象力的培養,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想象正確的模型,就能夠不斷校正自己的練習動作,不至于使運動動作練習偏離正確的方向。因此,只有是立體的、動態的、分解與整體相結合的運動解剖學知識才是更有用的知識,這是通過和想象力相結合產生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觀察能力是運動訓練很注重的一項素質,優秀的觀察力是一個優秀運動員所必需的。在運動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條理的、仔細深入的觀察,可以見別人所未見的,通過觀察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發現運動的規律,這對將來從事體育運動,指導訓練有很大的意義。

    自學能力是閱讀、查找、識圖、思維能力和觀察力的綜合表現,是將來獲得知識的一個主要手段,也是運動員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在體育上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講的也是自學能力,作為運動解剖學來說,是第一個運動的基礎理論課,也是最基本的形態學理論課,作為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合適。

    通過這些方式上的轉變,在體育運動學校中開展的運動解剖學素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理論課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果,對于提升學生運動成績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后還要進一步進行改進,把以能力教育為主的素質教育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1]胡聲宇.運動解剖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第5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Abstract: Improvement machine softwar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the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accuracy to a certain extent depends on machine error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rror parameter combinations of individual axis articulation of the tool position error or the position error of the nib.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chine error analysis based on the error classification. This approach through case studies mechanisms of joint movement angle and linear axis machine straightness errors. Based pure and abstract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exploring simulate joint movement straightness and angle error.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ticulation straightness errors in some cases can not be integrated as an estimated joint kinematic point error basis.

    關鍵詞: 運動誤差;導軌;機械;轉角誤差;直線度誤差

    Key words: motion error;rail;machinery;angular error;straightness errors

    中圖分類號:TH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2-0029-04

    0 引言

    在機器誤差分析中,聯合運動的直線度誤差表現為通過機器軸行程一體化的關節運動學的角度誤差,所以,通常使用聯合運動學的角度誤差作為機床軸運動的直線度誤差評價指標。雖然它的應用很廣泛,但在特定的情況下,根據運動機軸、導軌配置,這種技術會得到錯誤結果。這是因為該建模方法需要確立換位表面幾何直線程序測量的自準直,而這個值容易出現錯誤的運動學角讀數。該錯誤的出現是由于系統的物理參數需要確定在一個基本的水平參數上,這些物理參數的軸承間距、導軌幾何誤差和軸承的剛性都會導致誤差,而且,這些參數對每個關節的運動誤差的影響(直線和角)有所不同。

    因此,物理參數可能承擔任何先驗關系之間的聯合運動誤差。因此,如何組合多個機軸的運動誤差,如何產生體積誤差,代表著誤差層次的最高水平。在本文中,這種分類的重要性將通過聯合運動的誤差關系來實現。

    聯合運動的直線度誤差和角度誤差參數之間高度相關[1]。在此基礎上,在模型中減少聯合運動的直線度誤差組件,增加運動轉角誤差組件,從而通過減少的數量來確定未知參數的穩健性。聯合運動角誤差的優勢在于它長期抵消手臂機械的體積誤差,聯合運動直線通過整合關節運動轉角誤差的作用就像一個低通濾波器,能夠消除表面偏差較高的空間頻率,以此作為軸承間距運作的截止限制。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首先分層分類提出機器誤差概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然后進行聯合運動與幾何導軌的模擬實驗,分析聯合運動角與聯合運動直線的關系。

    1 機器誤差

    在本文中,機器誤差主要分為三種:幾何誤差、聯合運動學誤差以及體積誤差[2]。

    幾何誤差分為兩個不同的子類。一個是由機械軸導軌移動以及特定軸導軌的相對位置誤差表示的直線度幾何誤差。另一個是由一般機器結構的裝配誤差、確定運動軸的相對位置(例如,X和Y軸之間的垂直)的幾何誤差聯合組成。幾何誤差表示錯誤類別的最低水平,各有不同,有些錯誤是可以衡量的[3]。

    運動學誤差主要是軸運動誤差。一個聯合運動誤差是托架同時移動的導軌結合各種幾何誤差的結果(圖2)。導軌幾何誤差和聯合運動誤差之間的密切聯系已經引起機器誤差的廣泛分析。聯合運動的誤差通常是由激光干涉測量[4]。

    體積誤差主要描述機械末端工作對象體積方面的位置和方向的總誤差。聯合運動誤差和機器軸幾何運動誤差的聯合構成了最高級別的誤差類別。它們常用的測量方法是校準工件或者通過伸縮球桿來測量。

    2 方法和仿真

    本文采用的參考滑塊導軌配置的物理結構如圖1所示,希望通過模擬可以證明幾何誤差關系的聯合運動的相關性提出。

    在圖1中,假設小輪1和2的半徑無限小,支架的距離為L,代表推進的兩個剛性軸承導軌A,考慮在Z軸方向的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啄z(x)以及關節的運動學誤差?著y(x)[5]。因為本文只考慮靜態幾何誤差的來源,直接聯合運動平直度在軸承的中點進行模擬(中心間距),因此,做以下假設:①軸承作為剛性接觸點進行了數值模擬,軸承界面效應被忽視(如赫茲應力)。②彈性導軌運載重量所產生的影響被忽視。③不考慮動態影響,只處理準靜態情況。

    布萊恩描述了滑動直線度測量技術和機床軸的角度誤差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強調了承載(支撐軸承間距)與聯合運動直線的幾何誤差函數空間的波長(或頻率)的比值對角度誤差的影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節運動的直線度和角度誤差之間缺乏關聯。

    這表明,如果當軸承間距的幾何誤差與波長之比L/?姿=1,2,3,…時,就不用測量關節運動轉角誤差了。以類似的方式,當比值L/?姿=0.5,1.5,2.5,…時,就不用測量沒有關節運動軸承中心距的直線度誤差了。

    在導軌上的移動載荷的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和角度誤差引起的幾何誤差?駐(x)分別是:

    ?著y(x)=■(1)

    ?啄z(x)=■(2)

    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獲得的是關節運動轉角誤差的整合,即載荷從開始的位置行進到目前的位置x。

    ?啄z(x)int=■?著y(x)dx(3)

    在使用三角函數形式表示幾何誤差的情況下

    ?駐(x)=?琢sin(■)+?茁cos(■)(4)

    關節運動角度和直線度誤差分別是[6]:?著y(x)=

    (5)

    =■(?琢cos(■)-?茁sin(■))

    ?著y(x)=

    =cos(■)(?琢sin(■)+?茁cos(■))(6)

    其中,x代表軸承幾何中心位置上載荷的位置范圍。在托架的長度大大高于導軌幾何誤差的假設下,近似小角度用來評價角運動誤差是有效的。

    在方程(5)、(6),可以觀察到從各自的正弦和余弦函數角與直線運動誤差之間相差90°。另外,根據機械預計,隨著軸承間距L的變化,角聯合運動誤差的幅度會減小。

    下一步探討的是獲得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的情況下,使用關節運動轉角誤差的整合。公式(5)是x從開始位置行進到目前位置的集合:

    ?啄z(x)int=■■dx

    =■sin(■)(?琢sin(■)+?茁cos(■))(7)

    通過模擬公式(6)、(7)可用于比較直接和集成計算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假設一個導軌的幾何直線度誤差用正弦函數的形勢表示(如圖2所示)。圖3和4分別描繪托架——關節運動直線誤差、一體化聯合運動轉角誤差。其中,表面偏差波長?姿=200mm,托架長度分別為L=300mm。

    當軸承的間距為300mm,關節運動轉角誤差的整合提供了相當大的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而直接的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是零。

    圖5和圖6顯示了聯合運動誤差的循環性能。直線幅度峰值和托架角聯合運動誤差的振蕩之間的零值與最大值取決于L/λ的比值,而且,隨著L/λ比值增大,運動學的角度誤差幅度減少。

    為了闡明直接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和表達式(6)、(7)的范圍之間的關系,重新排列式(7)的條件,并通過整合獲得L/λ的值變化。最后,得到表達式(8)、(9):

    ?啄z(x)=■(cos(■)(?琢sin(■)+?茁cos(■))

    =?琢sin(■)+?茁cos(■)(8)

    ?啄z(x)int=■((■)(?琢sin(■)+?茁cos(■)))=?琢sin(■)+?茁cos(■)(9)

    如果L/λ的比值變為零,第一項的極限(即cos(L/λ)和sin(L/λ))在表達式(8)、(9)中將減小到1,從而直接直線度誤差和導軌幾何誤差集成計算的直線度誤差會達到平衡。

    圖6說明了直接計算與集成計算聯合運動的直線度誤差的振幅調制隨L/λ比值的變化而變化。它表明當L/λ的比值很小時,直接計算與集成計算運動直線度誤差非常接近預定值。然而當比率增加,出現了差異形式。當表面偏差的波長相對于軸承間距越變越小時,轉角整合產生的直線度值相對于直接得到的直線度值小,這是因為低通濾波器集成的影響。

    對于有多個諧波組合形成的幾何誤差,振幅調制器的每個諧波成分具體取決于各自的L/λ比值。最終的運動直線度誤差將取決于多個幾何誤差諧波的復合效應。

    3 實驗驗證

    實驗裝置是由陶瓷束和CMM組成的X軸的空氣軸承和托架組成。安裝在3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樓板的實驗室的高檔花崗巖測量表上。實驗室內溫度控制在±0.1℃。

    為了得到不同L/λ的比值,要求驗證所提出方程的預測能力,導軌幾何誤差波長λ為變量,軸承間距保持不變。

    獲得的導軌模式可以由傅立葉級數近似為方波:

    f(x)=■■■sin(■)(10)

    計算機模擬表明,托架運動性能將是非常類似N=1的純正弦函數,可以通過每個諧波成分和各自的作用對運動誤差的影響減少振幅。因此,它假設的L/λ比例將由第一諧波確定,也就是說由純正弦函數的最大波長確定。

    實驗驗證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①放在陶瓷梁頂面板塊之后,測量導軌幾何誤差?駐m(x)。②通過式(1)、(2)計算導軌幾何誤差的聯合直接直線度誤差?啄z(x)c和角度誤差?著y(x)c[7]。③用式(3)評估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啄z(x)int的整合計算方式[8]。④在下一階段,計算關節運動轉角誤差?著y(x)c,測量聯合運動直接直線度?啄z(x)m和角度誤差?著y(x)m。⑤通過式(3)評估整合計算的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啄z(x)m,int,用來測量關節運動轉角誤差?著y(x)m。

    在此階段,可實現兩種不同的分析:

    ①比較計算和測量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啄z(x)c和?啄z(x)m),以驗證模型之間導軌的幾何誤差和關節運動誤差之間的關系。

    ②比較直接直線度和整合計算聯合運動直線度誤差(?啄z(x)c和?啄z(x)m,?啄z(x)m和?啄z(x)m,int),分析聯合運動誤差之間耦合機制。

    幾何誤差通過一個分辨率為0.0001in的指示器測量。采取在測量區域附近放置一個U形重物的措施。圖7~9顯示為三種不同的板測量的幾何誤差。鑒于固有的不可控的噴漆工藝,不能生成完美的方波面。

    圖10~12顯示了通過測量獲得的導軌幾何誤差和直接平直度(?啄z(x)m)和角度測量(?啄z(x)m,int)來計算直接平直度誤差(?啄z(x)c)和整合計算聯合運動平直度誤差(?啄z(x)c,int)。在測量導軌幾何誤差后,為了模擬機器運動的緊密型,要考慮在計算期間軸承平均效果的聯合運動平直度誤差。

    由上所述,能得到以下內容:

    有幾點是確定的預測,即:

    ①L/λ=1時,直接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幅度大大高于通過整合角誤差獲得的聯合運動直線誤差。

    ②L/λ=0.5時,通過整合角誤差獲得的聯合運動直線誤差幅度大大高于直接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

    ③L/λ=0.25時,直接關節運動的直線度誤差幅度接近通過整合角誤差獲得的聯合運動直線誤差。

    也就是說,通過直接的直線度和角度測量來獲得的聯合運動直線誤差與測量導軌幾何誤差計算值很接近。

    4 結論

    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突出機器誤差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認為幾何誤差發生在更強的相關物理導軌。這種方法表明,影響機械部件的長期的幾何誤差是指具體的幾何性質的偏差,而不是聯合運動誤差。

    使用這種方法對聯合運動的直線度和角度誤差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通過模擬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的關節運動直線度誤差不得作為估計整合聯合運動學角度誤差的依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變化,是依賴的L/λ比。根本關聯是彼此之間的導軌幾何誤差(軸承間距L和導軌幾何誤差波長λ)與運動誤差,而不是運動誤差之間。這一特點是通過不同的L/λ=1比對實驗臺進行實驗驗證。

    參考文獻:

    [1]趙輝.高準確度導軌直線運動誤差檢測系統的研究[J].宇航計測技術,1995,15(4):14-20.

    [2]王秀山,陳英.國外數控機床誤差建模與補償技術研究的歷史及現狀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31):151-154.

    [3]辛立明,徐志剛,趙明揚等.基于改進的多體系統誤差建模理論的激光拼焊生產線運動誤差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0,46(2):61-68.

    [4]王曉峰,范晉偉,王稱心等.通過幾何誤差分區來提高數控機床加工精度的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1(08):157-159.

    [5]李業農,張麗萍,陳振玉等.VMCL600型立式加工中心精度檢測與誤差辨識[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8,22(4):66-69.

    [6]方海燕.非正交系非接觸坐標測量機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

    第6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一、有利于學生透徹理解教材。

    課本里講的是前人長期探索積累下來的知識,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產生、發展及應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節里,教師往往不可能在一節課里把這些文章交待得很清楚,這樣就把本來是整體的內容分散開了,這對學生透徹理解概念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章節導語使學生透徹理解教材的功能,加強指導。例如:很多自以為力學學得很好的學生,往往對“什么是力學?”這一問題答非所問。必修課本教材第一章的導語中明確地寫著:“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力學知識,力學所要解決的中心課題是力和運動的關系,這一章學習有關力的知識,下一章學習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有了這兩章 的知識準備,到第三章就可以學習力和物體運動的關條了。這段話使學生有了學習和思考的線索,一些愛動腦筋的學生在學了前三章后會想:第二章中既講了直線運動,又講了曲線運動,那么,第三章中的牛頓定律對曲線運動也一樣正確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為今后在選修本中學習第二、?三兩章的內容留下良好的“契機”。當力學部分全部學完后再讓學生重溫這段導語,學生就會悟出,《動能》、《機械能》等章不過是從別的角度來研究運動和力關系的。

    二、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能力的培養是中學物理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能力培養應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注意對物理學研究問題方法的教學,對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教材為了體現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導語,注意這些,在教學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勻速直線運動》這節的導語是這樣的:“我們研究物體的運動,就是要掌握它的運動規律……我們研究物體的運動,就從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開始,將來你能體會到從簡單現象著手是一種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重視這段導語的教學,無疑對今后學習熱學、電子、光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由此會逐步地,自然地認識到選擇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學發展歷史和物理學家探索物理問題時的成功和失敗,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最好素材,而這些在正文中不可能說得太多,注意這類章節導語會使學生興趣盎然。

    “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提出了電磁說,光的電磁說使光的波動理論發展到相當完美的地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這個學說并不能完美地解釋所有的光現象,還在赫茲用實驗證實光的電磁說的時候,就發現了后來叫做光電效應的現象,這個現象使光的電磁說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難……”學生的心情定會迭宕起伏,由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學習的過程也是積累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過程。

    第7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英文名:Navier-Stokesequations),描述粘性不可壓縮流體動量守恒的運動方程。簡稱N-S方程。

    流體力學是連續介質力學的一門分支,是研究流體(包含氣體,液體以及等離子態)現象以及相關力學行為的科學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基于牛頓第二定律,表示流體運動與作用于流體上的力的相互關系。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是非線性微分方程。

    其中包含流體的運動速度,壓強,密度,粘度,溫度等變量,而這些都是空間位置和時間的函數。一般來說,對于一般的流體運動學問題。

    需要同時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結合質量守恒、能量守恒,熱力學方程以及介質的材料性質,一同求解。由于其復雜性,通常只有通過給定邊界條件下,通過計算機數值計算的方式才可以求解。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一、初、高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實驗現象和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電學當中的歐姆定律,初中只介紹除電源以外的部分電路,而高中對歐姆定律的描述更深入,擴展到包括電源在內的全電路。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對運動、什么是相對運動趨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摩擦力的方向與這些方向相反。有一些問題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才能得出結論。

    2.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之間聯系比較少,各章之間比較獨立,一章內容掌握不好并不會影響其他章節的學習。而高中物理則是一個知識體系。例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這四章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及牛頓定律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物理量――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的物體平衡的規律。如果一章內容沒有理解到位,肯定會影響其他章節的學習。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難,當然描述也更精確。如對于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較容易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和物理量的變化,就很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像。圖像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處理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時間圖像和速度―時間圖像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橫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于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注意科學的學習方法

    有沒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使同學們能很好地把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銜接起來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學習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嚴格貫徹“預習上課復習作業質疑小結”六個環節,另外對于每一章或一單元進行學習前后還應該有“系統”環節。

    1.預習

    預習對于高中物理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同學不注重聽課前的這一環節,認為自己在初中從來就沒有這個習慣,老師講一節新課也能理解并記住。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有所不同,無論是課程要求的程度,還是課堂的容量,學生都需要在上課之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

    2.上課

    (1)主動聽課

    聽課是必須做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從聽課中獲得的,可以說如果聽好一節40分鐘的課比自己課下用功幾個小時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聽講,要勤于思考,努力參與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爭取在聽課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

    (2)注意課堂要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聽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要想一節課幾十分鐘內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應將這有限的集中注意時間用到“刀刃”上。

    (3)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

    有的同學上課時注意了聽課,就忘了記筆記;而記了筆記,就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同學們應認識清楚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聽課是主要的方面,記筆記是輔助的學習手段。

    3.復習

    有的同學課后總是急著去完成作業,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筆記,結果作業做完了,對各類題型該如何解根本卻沒有一個系統的分析,跟沒做過一樣。同學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復習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老師講完課后,先對課上知識進行回憶,后對照課本、筆記進行補充,并加強對應知識的題型練習。第二步,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就把這節課知識拿出來復習,加強對知識的記憶。

    4.作業

    在復習的基礎上再做作業。做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

    明確這兩點是重要的,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另一方面要積極思考,看知識是如何運用的,并注意對知識進行總結。同學們應時刻記?。骸拔覀冏鲱}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5.質疑

    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中,同學們必然會產生疑難問題和解題錯誤。及時消滅這些“學習中的攔路虎”對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對于疑難問題,同學們應該及時想辦法(如請教同學、老師或翻閱資料等)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錯還是計算粗心致錯,是套用公式致錯還是題意理解不清致錯,等等。

    6.小結

    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小結。小結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綱,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要點以提綱的形式列出,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為系統。

    第9篇:運動學的描述范文

    本章內容包括電荷、電場、電場力、電場強度、電場線、電勢、電勢差、電場力功、電容器、電容的定義和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決定條件等基本概念,以及庫侖定律、靜電感應、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規律等。

    二、基本方法

    本章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運用電場線、等勢面幾何方法形象化地描述電場的分布;將運動學動力學的規律應用到電場中,分析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解決導體靜電平衡的問題。本章對能力的具體要求是概念準確,不亂套公式懂得規律的成立條件適用的范圍。從規律出發進行邏輯推理,把相關知識融會貫通靈活處理物理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成人免费小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www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影院|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成人黄色网|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