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神經內科基礎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神經內科基礎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神經內科基礎護理

    第1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護理;神經內科;安全管理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一般病情復雜多樣,出現意識異常、反應不敏捷等特點患者的概率較大,相對于醫院里面其他科室,神經內科安全隱患多,不但使病人病情延誤,加重病痛,同時也給醫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1]。本院針對2011年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偏高而病人滿意度偏低的情況,2012年對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的安全管理,意外事件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我院2011年和2012年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為回顧性分析對象。2011年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835例,其中男性患者450例,女性患者385例,年齡分布在43-75歲。2011年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978例,其中男性患者501例,女性患者477例,年齡分布在45-71歲。兩年收治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安全隱患分析

    1.2.1患者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復雜多變,活動不便的患者有可能造成跌倒等傷害情況的發生;意識方面有障礙的患者有可能在治療過程中走出醫院進而走失;精神異常患者有可能對醫護人員或者其他患者進行攻擊等;其他方面如醫院日常起居活動中失誤導致燙傷、凍傷、窒息等[2]。

    1.2.2醫院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醫院診療技術的不斷更新,需要一個學習和熟悉的過程,這個銜接的過程有可能導致護理上安全問題;醫院環境一方面不合理的設置有可能導致安全隱患,另外一方面,環境衛生也影響患者的情緒甚至治療效果;此外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不嚴格或者護理人員沒嚴格遵守等都是安全隱患[2]。

    1.3護理方法

    1.3.1完善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漏洞應當及時填補,并根據最近最新的情況加以補充,組織護理人員了解和學習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

    1.3.2建立入院患者評估制度根據不同入院患者的病情,先對其進行評估,護理人員了解基本情況的同時,將患者的安全隱患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對于高危患者,醫院護理人員重點關注。

    1.3.3護理人員技能學習和職業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注意總結交流,同時對培訓內容和日常護理工作進行考核,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

    1.3.4環境衛生維持對容易導致問題的環境隱患及時清除,創造一個優質的診療環境,緩解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壓力。

    1.4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滿意度調查及統計方式將意外事件發生案例及時記錄;患者護理滿意度在護理結束兩周后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兩年之間的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滿意度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數據進行t檢驗,P

    3討論

    護理安全管理的前提是正確分析和找出神經內科存在的隱患,然后針對隱患逐個地預防和清除,提高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安全隱患有可能來自患者自身,也有可能來自醫院方面,根據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應當注意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建立入院后病情評估制度、護理人員職業培訓和護理工作的考核、加強環境衛生的管理和護理人員的管理。本次研究在2011年對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常規護理基礎上,2012年同時在上述方面加強管理,結果顯示2012年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滿意度分別為0.72%和98.98%相比于2011年的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滿意度4.43%和93.41%,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有了顯著的降低,患者護理滿意度有了顯著的提高,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第2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循證護理;神經內科;壓瘡;預防;護理效果

    壓瘡也就是壓力性潰瘍,又叫褥瘡[1],主要是因為局部組織長時間收到壓力導致缺氧、缺血、營養不良等,最終造成該部分組織潰爛壞死。壓瘡的出現,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神經內科患者需要長期坐立或臥床。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循證護理對預防神經內科患者壓瘡的護理效果,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神經內患者共14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經過循證護理之后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神經內科患者共14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齡在30~83歲,平均年齡為(62.34±2.53)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0例,記為循證組和傳統組,其中循證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1.19±3.21)歲,男39例,女31例,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28例,出血性腦血管疾病42例;傳統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0.68±3.69)歲,男37例,女33例,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30例,出血性腦血管疾病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傳統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皮膚護理,對長久臥床或坐立的患者受壓力部位皮膚進行清潔,保持干燥;其次便是基本的飲食護理,保證神經內科患者充足的營養。

    給循證組患者在傳統組的護理基礎上,采取循護理的方法,具體的操作為: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神經內科疾病相應的醫生、護士以及護士長等;②提出問題:對壓瘡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和猜測;③文獻循證:查閱相關文獻以及護理記錄和護理期刊等資料,資料可來源于多個方面,如網絡、教科書、護士手記等,證實提出的問題和護理干預措施;④實施循證護理方法:證實得到的護理方法有:首先制定針對個人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其次對循證中患者最易出現壓瘡部位的姿勢進行避免和轉換,如翻身90°造成的的粗隆部和外踝壓力壓瘡轉換成30°翻身;再者,針對已經出現早期壓瘡的患者,進行皮膚的特殊處理,降低組織損傷;最后,記錄患者翻身次數,通過一定的護理枕幫助患者翻身,減小壓力,并保證患者有規律地在30min~1h,翻一次身。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在住院期間的壓瘡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采用調查評分的方式,指標分別為:滿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低于60分。總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采取χ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

    2結果

    經過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壓瘡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發現,循證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發生率為8.57%,而傳統組達到37.14%,兩組患者發生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通過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發現,循證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滿意度為98.57%,而傳統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8.57%,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需要長期的坐立或者臥床,常出現壓瘡的并發癥。神經內科患者出現壓瘡的情況多因為疾病的影響,造成患者某一部位不能經常活動,因此由于壓力等原因,造成該部位出現炎癥、紅腫、瘙癢甚至潰爛。為了避免該情況的發生,對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傳統的神經內科護理主要包括皮膚護理以及基本的飲食護理[2],而循證護理則是從長期的護理經驗中發現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形成科學的護理方法,其中包括現今較為先進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法,通過循證護理,能夠有效結合有價值的護理經驗和科學的護理理論,針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原因從根本上進行剖析,進而建立一套針對不同神經內科患者的個性化科學護理方案,對患者壓瘡的預防和治療均有指導性對策。

    本文的研究也表明,通過循證護理[3],患者壓瘡率僅為8.57%,護理滿意度達到98.57%,遠遠優于傳統的護理方法,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參考文獻:

    [1]江景珠,林華晶.循證護理在神經內科老年患者壓瘡預防中的作用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5,02:104-105.

    第3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神經內科;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5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402-02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其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在臨床中腦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障礙,致死率和致殘率相對較高[1]。雖然新的治療技術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療效果,但是致殘率還是處在較高的水平上。加強神經內科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康復有很大的幫助。本文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腦卒中患者58例進行研究,對神經內科護理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效果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腦卒中患者58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均經過CT掃描診斷符合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診斷標準,58例患者均為初次發作,患者主要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和語言障礙。年齡為49-73歲,平均年齡為62.7歲,男性31例,女性27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經過對兩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研究,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腦卒中常規治療,同時進行基礎性護理。研究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兩組患者治療和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后的肢體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SPS13.0軟件處理,兩組之間都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 果

    2.1 肢體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評分 見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見表2。

    3 討 論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中的常見疾病,其致殘率和致死率都非常的高,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要有效改善患者病后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質量就需要重視康復護理。①要加強對并發癥的護理,腦卒中患者往往意識混亂,出現昏迷,護理人員要給予適當的護理,保證正確的,對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避免痰阻塞呼吸道。對患者引流管進行護理,對尿液顏色、尿量重點觀察[2-3]。②康復護理。康復護理包括患者肢體功能訓練、按摩等,在住院期間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需要進行床上訓練、患肢的主動和被動運動,按照患者關節活動方向進行肢體被動運動,運動量要從小到大[4]。要對患者患肢進行按摩,使患者肢體血液循環暢通,每日對患肢的按摩要不少于3次,每次30min。另外,要鍛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要鍛煉行走能力、上肢活動能力,可以讓患者進行簡單的刷牙、擰毛巾等活動,逐漸恢復肢體功能,從而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質量。③心理康復訓練。腦卒中疾病對患者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患者情緒低落,對治療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該重視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病情,增加患者的信心,聆聽患者的心聲,及時解決患者不良心理問題[5]。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和技術介紹一些康復知識,讓患者掌握自我護理方法,讓患者隨時隨地進行康復訓練,從而提高康復幾率。

    參考文獻

    [1] 祝學瑩.神經內科護理中關于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2):340-341.

    [2] 徐有俊,秦子,趙悅.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7(20):84-85.

    [3] 阮愛梅.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3):274-275.

    第4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1、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現狀

    1.1 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量較大。神經內科病人的病情較急,而且較重,無自理能力的臥床病患人數較多,護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對于神經內科危重人的護理工作往往都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及難點。很多護理人員都會感受到體力和精力透支的情況,處于疲勞狀態下的護理工作,對于工作質量會有較大的影響。

    1.2 缺乏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由于傳統護理觀念帶來的影響,很多護理人員在思想上都認為護理工作人員就是患者的保姆,基礎護理職責往往不愿承擔,由于護理工作人員對工作職責的誤區,導致他們在思想上認為一些基礎護理工作就應該是家屬來做,不愿承擔。再加之與患者及家屬缺乏溝通,家屬的護理工作不到位,較易對患者的身體康復造成影響。

    1.3 缺乏以病患為本的護理理念。由于神經內科有大量的重病患者,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非常大,這就要求護理工作既要緊張有序的進行,還要求精神必須時刻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這也導致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長期處于緊張和壓抑的工作環境當中。實際的工作當中,很多護理工作人員都會按照護理工作原則對患者進行護理,但往往都與患者的思想意識有一定的偏差,患者有時甚至無法理解護理人員為何要這樣做,例如:需要給病人下鼻飼、尿管等,由于未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通常都是簡單的與家屬說一聲,就直接開始護理工作,這導致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會出現較大的壓力,甚至意識不到患者的病情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況,護患矛盾頻發,這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2、以人為本理念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由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實際的護理工作當中,護理人員必須充分認識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將患者作為工作的中心,凡事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充分考慮患者及其家屬感受的條件下再進行護理工作,下文探討了以人為本理念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2.1 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下,對于患者的護理工作必須融入人性化護理,并將其融入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當中。護理工作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充分考慮患者及其家長的實際情況,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病情發展、心理狀態,制定與病人個體情況相符的護理計劃,用自己的專業護理技能、自身情感及個人品質去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2.2 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歸屬感。以人為本的護理工作本質在于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能夠充分地發揮主動能動性,而護理工作人員的職業歸屬感可以使其責任心與事業心顯著提升。醫院在制定相關的管理章程時必須以護理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盡量實施人性化管理,對護理人員的生活和工作要盡量的了解與理解,在生活方面、精神方面、物質方面盡可能地給予他們支持與幫助。例如:由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大,可在業余時間多開展娛樂性活動,緩解護理人員的精神疲勞以及心理壓力;又如:有小孩子的護理人員,盡可能的不安排其上夜班,讓其晚上有時間照顧孩子等,使護理人員感受到醫院對于自身的重視,提升職業歸屬感,將醫院視為自己的家,將病患視為自己的家人,從而注重細枝末節,積極為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

    2.3 創建和諧病房,提供溫馨服務。筆者認為,為患者創建和諧的醫療環境,給予患者溫馨的服務,能夠緩解病患心理壓力,提升患者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認同感,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為了能夠給病患及其家屬創建和諧的病房環境,可以在病房的走廊上設置宣傳欄,宣傳神經內科的各種專科疾病的科普知識、病情發展特征、治療措施以及具體的護理措施,為患者介紹本科室的各項一般檢查項目與特殊檢查項目以及檢查的目的等,使患者全面了解神經內科病患及其家屬掌握疾病的有關知識,掌握患者的病情及發展情況,從而理解醫護人員的各項治療及護理措施,降低醫患矛盾的發生率。同時,也可在走廊裝飾山水壁畫、在護士站放置鮮花、金魚缸,使患者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緩解緊張的情緒;為了預防患者空腹檢查而造成的低備糖,還可以在護士站放置糖塊或巧克力,為了避免患者及其家屬飲食,還可放置微波爐。通過這些以人為本的措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可使患者體會到醫護人員給予的溫暖,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4拉近護患距離,開展人性化服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必須積極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病人的病情、病情的發展特征,可針對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專門的注意事項卡,貼在病人床頭,以便于護理人員交接不清對患者的治療帶來不必要的影響。護理人員必須時刻保持熱情、親切的服務態度,可施行護士長、責任組長及護士的三級護理查房,一旦發現護理問題,必須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協商,制定下一步的護理計劃。可根據疾病預防、用藥、護理等各方面知識印制健康宣傳冊或者通過視頻、病房知識講座等方式,為患者普及疾病有關的知識。病人出院后,可為將護理站電話留給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屬在家庭護理中一旦發現問題,就能夠及時與專業的護理人員取得聯系并及時為其解決。護理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心理護理工作,學會傾聽病患的訴說,給予他們鼓勵,為其講述康復的病例,增強其抵抗疾病的信心。

    第5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84例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患者。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47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5歲~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7.9)歲。兩組患者進行研究前均確診為患有神經內科疾病,并且確保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方法的基礎上給予細節管理,其方法為:首先,醫院對護理人員進行集中的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修養;其次,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宣傳;最后,護理人員必須充分重視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態度、護理滿意度與護理宣教得分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珋±s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態度(93.47±4.24)分、護理滿意度(95.23±3.69)分與護理宣教(93.68±3.21)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態度(85.35±3.40)分、護理滿意度(81.32±3.98)分與護理宣教(79.34±4.45)分,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6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目的評價循證護理在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90例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及睡眠質量評分。結果實驗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有效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臨床可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

    神經內科是獨立存在的二級學科,不屬于內科概念范圍內,主要診治腦部炎癥性病變、腦血管疾病、脊髓炎、神經系統病變等疾病[1]。神經內科患者在住院期間易發生壓瘡現象,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出現障礙,發生缺氧、缺血,最終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2]。本院針對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明顯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神經內科壓瘡高危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8:17,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0.23±5.14)歲,住院時間7~30d,平均住院時間(19.86±8.67)d;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29:16,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0.56±5.08)歲,住院時間5~30d,平均住院時間(19.72±7.93)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第7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 新護士 臨床工作 效果

    神經內科是基礎護理工作量較大,患者病情危重的科室,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觀察與及時有效的處理尤為重要。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需求將越來越高,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很需要有一批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能較好、具有敏銳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護士承擔臨床護理工作。近年來,結合我們的帶教經驗,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就如何培養神經內科新護士專科護理技能作如下交流:

    1 存在的問題

    1.1對科室工作環境的陌生

    新護士剛從學校進入醫院科室工作,要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處理好與醫生、與老護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還要了解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易受不良行為的影響,心理壓力大。因此,無法在工作中得心應手。

    1.2 操作技術不熟練

    新護士的臨床操作不熟練,加之神經內科護理操作技術項目繁多,工作難度大且任務重,更增加了新護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加之,新護士與患者的溝通缺乏,技術操作也難以滿足需求,導致一些治療和操作無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1.3 缺乏安全意識

    新護士缺乏臨床工作經驗,面對各種急危重病人,顯得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差,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法律意識淡泊等,都極易導致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

    1.4專科理論知識欠缺

    神經內科做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內科護理中并沒詳細講解,新護士只有零散而片面的理解,很難把握重點并將其應用到臨床實踐中。當遇到患者病情變化急需要搶救時,會出現慌亂不知所措的狀況[3]。

    2 對策

    2.1加強入科指導,提高護士的職業信心

    對于新護士,我們首先要發揚團隊精神,多關心、多鼓勵新護士,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對工作充滿信心。同時護士長要,度,紀律觀念,敬業精神等,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培訓的方式和內容。俗話說的好“習慣定成敗”,我科通過工作習慣的培養,讓新護士成為工作上的有心人,環節中的細致人。

    2.2 加強護理安全的培訓

    對新護士進行法律法規的學習,每月有護理質量的講評,結合本科室一些差錯,糾紛的案例進行講解,教會新護士如何防放范,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為病人提供安全護理。[1] 我們還請有經驗的護士向新護士介紹工作經驗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例如當患者病情突然變化時,病人摔倒時,病人及家屬投訴時的處理等,讓其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便于以后工作的借鑒,從而更好地安全地做好各項護理工作。

    2.3 加強專科理論知識的學習

    每月請醫生講解神經內科病理、生理、診斷、解剖等,在細化專科質量標準的基礎上,每月進行專科內容的培訓與考核,在專科知識的強化上采取一幫一的能級對應帶教,一個新護士指派給一個高年資有經驗的護士,同時每月有高年資護士講述專科護理心得,并要求新護士書寫護理周記,加強他們對工作經驗的積累過程[2]。

    2.4 提高護理操作技能和專科技能

    我們根據神經內科的特點制定出相映的培訓計劃,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專科技能培訓,為此我科成立了皮膚護理小組,急救小組,康復小組,健康教育小組等隊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在操作過程中每個小組組長要在旁協助,并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指導。在科內開展競賽活動,人人爭當操作能手。

    3 效果

    2007年以及2008年院內崗位技能競賽榮獲二等獎,月護理三基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季護理理論考核合格率98%,管理年檢查護理文書書寫多次獲得好評,省護理質量單項檢查全科獲專家點名表揚。

    4 小結

    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對新護士進行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除了使新護士能夠掌握專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培養了新護士對本科復雜病情變化的處理技能,培養了一批適應神經內科臨床一線要求的護士。有效地保障了我科的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提升了新護士的綜合素質,增強了護理隊伍的發展后進,今后如何不斷完善神經內科新護士培訓模式仍是我們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 考 文 獻

    [1] 毛麗莉. 護理缺陷常見原因分析與對策[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2.24(3):468.

    第8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循證護理;神經內科;壓瘡

    神經內科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且患者病情大多比較危重。在社會生產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加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神經內科住院率隨之上升[1]。由于大部分患者存在神經功能障礙、意識障礙,若處理不當,極易出現醫院內感染,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帶來不良影響,同時還會引發醫療糾紛[2]。因此,在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中,需要給予良好的護理措施。我院在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效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1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包含58例患者。對照組中,34例為男性,24例為女性;年齡在47~81歲,平均年齡為(52.31±5.61)歲。觀察組中,31例為男性,27例為女性;年齡在45~80歲,平均年齡為(53.05±6.01)歲。兩組患者的上述資料差異均較小(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醫院制定的常規護理方案予以護理,包括體征檢測、臥位和休息護理、環境護理、藥物護理等,所有操作均按照常規操作要求來執行。

    觀察組:給予患者循證護理。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根據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選擇護齡長、資歷高、臨床經驗豐富、護理操作技術嫻熟的護理人員擔任組長,然后選擇1名督導護士,多名普通護理人員,成立循證護理小組;②循證護理培訓:對小組成員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加深小組成員對循證護理的了解,并且熟練掌握相關的方法;③尋找問題: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了解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重難點,總結以往護理經驗,了解護理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問題,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④查找循證支持:根據提出的問題,通過文獻查找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并結合本院神經內科護理的實際情況,總結出與之相府的護理方法,確定循證護理方案;⑤循證護理的實施:根據制定的護理方案,對患者予以相應的護理,比如心理疏導、壓瘡的護理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的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包括護理態度、操作技巧等)進行調查,總分值為0~100分,根據患者的評分,分為四個等級:①評分≥85分,視為非常滿意;②評分75~84分,視為滿意;③評分60~74分,視為較滿意;④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搜集、整理兩組患者的上述數據,即壓瘡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版)進行分析,對比操作采用χ2檢驗,當P值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壓瘡的發生情況比較 經統計,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壓瘡的發生率為3.45%(2/58),對照組為13.79%(8/58),兩組對比差異顯著(χ2=3.9396,P

    2.2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經統計,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有3例不滿意,護理綜合滿意度為94.83%,對照組有11例不滿意,護理綜合滿意度為81.03%,兩組患者的護理綜合滿意度差異顯著(χ2=5.1989,P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從循證醫學分支出來的一種護理模式,主要是借助資料、文獻查找途徑,找到解決護理問題的一種護理方法[3]。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強調不斷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調試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

    在神經內科患者中,傳統護理基本按照原先設計的護理流程進行護理,缺乏良好的針對性、實效性,效果不甚理想[4]。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并且展開培訓,加深患者對循證護理的了解;發現問題,通過文獻查找了解問題的解決辦法,制定護理方案。最后,根據制定的護理方案,給予患者護理。比如在心理護理中,積極主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堅持微笑服務,聆聽患者的傾訴,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并給予心理疏導。在壓瘡護理中,了解壓瘡的發生原因。由于引起壓瘡的原因較多,其解決方法同樣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通常情況下,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病情,不能經常性地翻身、活動等,導致身體某一部位長期受壓,導致壓瘡的發生。針對此類情況,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護理,協助患者翻身,同時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等。

    在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經護理后,采用循證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3.45%)顯著低于對照組(13.79%)(P

    參考文獻:

    [1]王艷蘭,馮照新,馮清云.循證護理在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72-73.

    [2]宗艷紅.神經內科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與意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6):105-106.

    第9篇:神經內科基礎護理范文

    神經內科患者與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在定向力及思維方面有一些改變,存在意識不清、生活無法自理現象,容易出現跌倒、壓瘡、墜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非常必要,由于患者狀態的特殊性,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因此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積極運用相關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4~2015年4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在調查中將這18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9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護理。首先對患者及其家屬以及相關護理人員、環境等進行安全評估,在對相關人員實施有效的風險評估教育的基礎上,定期對病房及衛生間等患者活動區域的衛生進行維護與檢查,并結合神經內科患者的實際特點,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專科護理,積極提升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對護理風險進行全面監控。

    詳細統計、記錄兩組患者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并分析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探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對策。

    1.3 統計學

    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在觀察組中,沒有患者發生墜床、跌倒、壓瘡以及誤吸等安全事故;出現關節攣縮變形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出現溝通障礙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觀察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機率為是2.2%。在對照組中,墜床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為是1.1%;跌倒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是2.2%;出現壓瘡的患者有0例,所占比例為1.1%;出現誤吸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為2.2%;發生關節攣縮變形的有2例,所占比例為2.2%;出現溝通障礙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8.9%;對照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機率為17.8%;比較兩組風險安全事故發生率,觀察組患者出現護理風險的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12.386,P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風險安全事故發生率比較 [例(%)]

    3 討論

    在神經內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評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對其相關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并探討防治措施。

    3.1 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1.1.患者及其家屬因素

    神經內科患者與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定向力、思維、肢體活動、語言能力上通常存在一定的障礙,一些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伴有意識障礙、腎衰竭、心腦血管疾病、肺部感染、顱內高血壓等并發癥,且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神經內科患者病癥的特殊性,其病程比較長,短期內很難看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導致患者家屬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甚至對臨床護理工作產生抵觸情緒。由于神經內科患者在生活上自理能力非常差,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3.1.2.護理人員因素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其對于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臨床分析中發現,因護理人員原因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年輕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法律意識淡薄,并且安全防范意識較差,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原則性,完全遵從患者及其家屬的意愿,護士的核心制度不能得到良好落實,一些護士在巡視病房的過程中,缺乏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及時發現患者臨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都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一些護士由于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的不熟練,也容易導致風險安全事故的發生。

    3.1.3環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療的過程中,環境因素對護理效果的影響非常大,病房中衛生條件差、地面潮濕、環境嘈雜等都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在病區設置護理小組長

    根據病區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名小組長,這個職位的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較好的管理、溝通以及協調工作的能力,對科室內出現的糾紛問題能夠及時地給予指導和糾正,能夠正確預測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及時地預防存在的安全隱患。

    3.2.2 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護理過程中的意外事件

    在對院內的意外事件進行處置時,第一個處罰的不是值班的護士,而是對其進行警告處理,同時積極地給予補救,組織會議分享其中的經驗教訓,鼓勵護理人員能夠積極主動地承認所犯的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改正措施,降低意外出現的機率。

    3.2.3 在院內普及查對制度

    向護理人員說明制度的重要性,用心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這也是護理人員進行自我保護的重要方法。不但要群體合作也要分工明確,這是對每個操作嚴格把關的重要方法,這樣能夠避免出現問題護理人員相互推脫。

    3.2.4 變革工作流程,防治意外事故的發生

    加強對藥品的管理,分類存放藥品,對于一些高危的藥品,標注醒目的標識。每天有固定的人員對藥品進行管理,應做到先用先領的藥品,以免藥物過期,以免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繁忙而疏忽對藥品的核對,導致意外事件出現。

    3.2.5 加強對患者穿刺部位的觀察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