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范文

    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第1篇: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范文

    關鍵詞:建設發展;社會市場;健身指導;休閑保??;康復保健

    一、專業基本情況

    (一)歷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由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原專業目錄“體育類”中的“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和“體育生物科學專業”依照科學、規范、拓寬的原則,調整合并為一個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2004年12月,國務院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使用體育保健專業這個名稱,專業代碼為:660304;并在隨后頒布的《本??茖I對應表》中規定體育保健專科專業對應本科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二)培養目標與要求

    體育保健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為全民健身運動、專業(職業)運動的個人、單位包括各種運動隊、運動俱樂部和運動訓練基地等提供保健指導和衛生服務以及為家庭、社區以及各種保健、康復行業機構(部門、企業)從事醫療、保健及相關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要求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并忠誠于民族和祖國,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繼承民族光榮傳統,發揚先輩進取精神;在德、智、美、體、勞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較強的、綜合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能自發地、自覺地服務于民族,服務于祖國,服務于社會。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運動人體科學(包括體育生物科學與體育保健康復學等)的完整體系、民間傳統醫學(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以及體育運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這大眾體育觀念的基礎上,能運用保健理論指導體育健身,運用保健方法服務于體育健身,能把體育運動作為有效簡便的方法運用于保健和康復。熟悉保健的廣泛領域,能綜合醫藥衛生、體育運動等多學科知識應用于體育事業、保健事業。

    二、專業建設發展與社會市場需求的情況

    (一)社會市場對體育保健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

    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要以人們更高的生活質量為基礎,同時,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的實施,使大眾健身和保健康復市場中的專業技能人才需求空前高漲,并逐步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國家社會安定,文化教育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消費結構優化,體力活動減少,多種慢性病和亞健康體質越來越困擾著人們,健康教育和促進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人們迫切需要體育保健專業人員的專業服務和指導,進行科學健身與合理康復來提高健康水平。

    競技體育中,現代運動訓練的特點是運動負荷越來越大,運動技術難度增大,運動疲勞和運動損傷已成為影響優秀運動員提高成績的制約因素。因此,運動康復和運動營養在科學訓練中越來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奧運會以來,我國各省市體育局相繼建立或籌建體育醫院(運動康復中心),專業運動隊急需高水平的體育保健和運動康復專門人才,為運動員進行傷病康復和體能恢復,以保障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和身體健康。

    按照衛生部的有關標準,康復治療師人數應為康復醫師人數的兩倍。有關部門統計,現今我國康復治療師人數不足萬人,今后十年內相關人才缺口在幾十萬以上。目前,國內從事體育保健、養生康復、膳食營養指導等相關的職業者少之又少,競技體育部門從事訓練恢復的專業人才也十分缺乏,對于整個行業和市場而言,體育保健相關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供不應求[1]。

    (二)體育保健專業的開設情況

    原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的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6所體育高等學府和部分地方體育院校,設立體育康復保健專業(現為人體運動科學專業)都有10年以上的歷史。隨著《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的頒布而規范了體育保健專業的名稱后,各地體育院校、高職高專的體育系,甚至有些醫學院校都紛紛開設了這一專業。但筆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壩師專開設有以“體育保健”為名稱的專業,本科學校開設的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而其它高職高專均沒有這一專業,個別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有“體育保健、康復”這一培養方向。可見,社會市場對體育保健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時,而專業的開設與發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臨問題與解決方法的探討

    (一)面臨的主要問題

    1.社會認可度不高

    受民眾對該專業的認識不足以及就業體制僵化的限制,體育保健專業畢業生招生就業渠道不夠通暢。在體育院、系開設體育保健專業,其可行性是經過充分論證的。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層次的,大量培養體育保健專業的人才不但是醫學院校的義務,也是體育院、系的責任,在體育院系開設體育保健專業會更具有專業特色。但自體育保健專業建立后,多數民眾對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專業的存在。在相當一些人的潛意識中,雖然知道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但一談及保健康復,都認為是醫療衛生部門的事,培養該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應該是醫學院校的責任,體育院系設置體育保健專業似乎不合常理。這些錯誤觀念無疑會對體育保健專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提高民眾對本專業的認識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2]。而高職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喜歡盯住“保健”這個詞,將其理解為“醫療保健” 并作為依據而把體育保健專業按醫學專業模式培養,這樣又無法得到社會市場的認同,使專業建設面臨學生就業困境。

    2.專業畢業生沒有醫療衛生職業的資格認證

    雖然現在許多部門和單位十分缺乏體育保健專業的專門人才,但真正具有這方面專長的人才卻難以被錄用。國家衛生部根本就不允許非醫學專業學生取得如醫師資格證、康復治療師資格證等醫療衛生職業的認證。所以,由于沒有準入通行證的限制,該專業畢業生較難進入醫療衛生部門,即使能夠進入,也不能獲得處方權;所以只能在醫師、康復治療師的監督、指導下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輔的康復理療操作,如:按摩、刮痧、拔罐和熏洗等,這給他們的印象是:一輩子都當徒弟。由于工作缺乏思想性、創新性以及可讓工作者持續發展的職稱制度保障,時間稍長便使人產生厭倦并對前途出現迷茫情緒,于是造成了體育保健專業學生畢業就業后從事康復保健工作卻很快就轉行的現象[3]。相當數量的醫療單位為了升級的需要而設立康復科室,卻受重視程度往往不高,或限于編制原因而成為單位的“政協”,鮮有接收具備專業知識的康復專業畢業生,更何況是非醫學性質的體育保健專業畢業生。[4]

    (二)對策探討

    1.明確專業目標定位,構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體育保健中的“保健”是“保衛健康”之意,在醫學中屬于預防醫學的范疇,而本身卻包羅萬象,環境、醫藥、營養、體育運動等等都與保健密切相關[5]。體育保健專業的培養方向包括康復保健、休閑保健與健身指導這三大方向。而這其中康復保健(或稱康復理療)方向不應作為專業發展的分支,除非這個專業在醫學院校中開設并被衛生部門認可為醫學專業,否則會讓畢業生置于“無證上崗、非法行醫”的尷尬與無奈中。社會市場對休閑保健與健身指導人才有極大需求量,沒有必要讓學生去擠醫療工作的路子,何況這不是體育保健專業學生強項。而且,休閑保健(含康樂服務)與健身指導工作給員工提供了更多的個人業務水平提高、職位上升的空間,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專業,會有一套比較成熟而完整的培養模式,其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相對固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體系,而且有著可資比較的中外培養體系框架。但作為高職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屬,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種形式、類型。因此,體育保健專業必須要有自身特色的培養體系,不能做成本科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壓縮餅干,或是僅僅將原有的學科課程簡單重組。如果因學生“專升本”或籌劃本專業“升本”的需要而套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培養體系,拚棄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宗旨,把體育保健專業當成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預科”或“簡版”來辦學,勢必對學生就業帶來極大負面影響[5]。

    2.優化專業課程組合,人才培養切合社會市場的需要

    阿壩師專體育保健專業課程大體上可分類為體育健身類、體育生物科學類(與基礎醫學科目整合)、醫學類(含傳統醫學)、體育保健與康復綜合類以及體育保健相關應用類(如體育營銷、醫藥營銷、體育管理、醫療保險等),這五大類課程構成了專業知識體系的框架,涵蓋了專業培養的主要方面。優化課程組合,特別強調增加體育健身類與體育保健應用類選修課程的數量,讓學生根據需要選擇與自己人生規劃更為相符的課程。如,體育健身類應開設與社會健身密切相關的《休閑體育學》、《太極運動》、《武術基礎》、《健身操》、《健美運動》、《體育舞蹈》、《戶外運動》、《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和《輪滑運動》等課程;而與體育保健專業學生就業相關的應用類課程如《衛生經濟學》、《體育經濟學》、《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醫藥商品與市場營銷學》、《體育營銷學》、《醫藥市場調查與衛生統計學》、《醫藥營銷策劃》、《醫藥廣告學》、《商貿與物流》、《衛生管理學》、《體育管理學》《職業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老年衛生與護理》和《公共關系與社交禮儀》等也應開設為選修課。體育生物科學類(即運動人體科學基礎類)課程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營養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學科,也可以根據需要把基礎醫學中的《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床營養學基礎》和《醫用物理學》等整合到上述的體育生物科學類課程中,減少課程科目數量,避免教學內容重復,實現資源共享[5]。

    3.加強職業資格的培訓,以崗位要求為標準

    加強職業資格的培訓,其指導思想就是更加注重以崗位能力為本位開發課程體系,使構建的課程體系所實施的技能更加接近企業的崗位標準,接近用人單位的標準[5]。我們學校把體育保健綜合應用類主要分以下幾個小模塊:康復保健類、休閑保健類、營養健康類以及運動人體科學應用類??祻捅=☆惖恼n程主要有《推拿學》、《反射療法學》、《中醫筋傷與康復療法學》、《運動創傷學》和《全科醫學》等;休閑保健類的課程主要有《芳香保健學》、《美容彩妝與美體護理》、《休閑保健學概論》和《康樂服務與經營管理學》等;營養健康類的課程主要有《營養學》、《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學》、《中醫養生學》和《預防醫學》等;運動人體科學應用類的課程主要有《體育測量與評價》、《運動訓練與競賽的生物學監控》、《生理機能評定》、《健美運動基本原理》、《傳統體育養生學》和《康復體育與運動處方》等。這些課程特別加強了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相結合,為學生獲取社會體育指導員、保健推拿師、足部按摩師、反射療法師、保健刮痧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芳香保健師和康樂服務師等相關職業技能資格提供了保障。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導,構建基礎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體現技能和理論緊密結合,著眼于職業崗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社會體育大量需要懂得科學健身的專業人才,體育保健專業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在專業發展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體育保健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是不應僅局限于某些事業單位和升本,他應有自身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應擯棄傳統的就業觀念,要做到哪里能發揮個人才能就到哪里去。(作者單位: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基金項目:阿壩師專校級青年課題(ASC09-09)

    參考文獻:

    [1] 黃昀,李杰,蔣寅.關于體育高專體育保健專業教材特色化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694(18).

    [2] 王乃茹,黃輝.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保健專業課程設置及就業前景的調查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09,132(20):195-196.

    [3] 覃榮周,王琪林.成都休閑保健服務行業的市場分析[J].商.2012,(16):169.

    第2篇:運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范文

    摘 要 職業資格制度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專業技術管理制度。然而由于政府指導、政策支持與行業參與目前均不夠到位,導致在雙證書教育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和工作需要探索和完成。本研究通過按摩課程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教學改革這一個案的研究,探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如何有效對接。通過研究發現,高校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存在著自身的戰略定位認識不足、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建議各高校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基礎,采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從理論學習、實踐能力培養以及達到職業資格證書所需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建設。

    關鍵詞 按摩課程 職業資格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社會需求

    一、研究基礎

    (一)研究背景

    職業資格制度出現于18世紀的歐美發達國家,并發展為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專業技術管理制度。隨著政治、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國也初步確立了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教育并重的“雙證書”制度[1],然而其尚不健全,且未達到與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完整結合,因而仍然需要政府的精確指導、政策的有力支持與行業的有效參與。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急速擴大,使我國年新增就業崗位數量遠遠滯后于年新增畢業生人數,惡化了大學生的就業狀況。本研究通過按摩課程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教學改革這一個案的研究,探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如何有效對接,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對接勞動力市場的主要因素,從勞動力市場發展的角度充實高等教育的外部關系規律理論[2]。

    (三)研究方法與基本框架

    1.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職業資格證書與教學課程改革相關文獻,達到教學課程改革與職業技能教育之間的結合。

    (2)個案研究法

    通過對天津體育學院按摩課程與按摩職業資格證書結合的個案研究,了課程改革與職業技能教育結合的特點,尋求課程與職業教育融合的普遍規律。

    (3)觀察法

    通過對天津體育學院按摩課程改革過程的觀察,發現該個案對學生職業資格技能提高的影響,進而推廣至各個領域及學科的課程改革方式。

    2.基本框架

    本課題圍繞著“如何實現高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這一主題,以論文作者所在學校的人才培養改革為案例,探討高校引入職業技能教育是否可以成為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途徑,并系統研究畢業生的職業資格證書取得與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機融合。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水平對接的現狀分析

    據統計,2011/2012學年,天津各高校應屆畢業生共有223179人,比去年增長6485人[3],使本已經凸顯的社會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加。同時,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各用人單位將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兩者并重[4],這導致高校畢業生到技工學校“回爐”的現象的出現。職業技能培訓組織的發展壯大,為高校職業技能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以及實踐經驗,使其具有較為實際的可行性。

    (二)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的個案研究——按摩課程結合職業資格證書

    1.受調查個體進行教學改革前的基本情況

    天津體育學院設有運動人體科學本科專業和運動康復與健康本科專業,其開設的主要課程是針對運動訓練所需的運動按摩課程,并不側重于治療和保健按摩,使該校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與中醫學專業和針灸推拿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失去優勢。這樣既拖延了就業時間,還錯過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2.天津體育學院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為了提高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操作水平,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該校對按摩課程進行以下改革:

    (1)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關于治療按摩以及保健按摩的理念及知識,幫助其樹立就業目標,為進行針對性發展指明方向。

    (2)吸收社會上按摩技能培訓機構的教學理念和方式,與按摩培訓機構及勞動局進行合作,共同構建職業按摩師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體系。

    (3)加大技能操作課程在按摩課程所占比重,擴大實際操作能力在考試項目和最終評分的比重,增強其實際操作意識。

    (4)主動與天津市各大醫院開展交流與合作,擴大學校的實習基地,構建社會實踐平臺,使學生初步對就業情況有所了解,有助于學生早日完成與社會接軌。

    3.天津體育學院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該校畢業生在職業技能操作水平上有了顯著提高,表現為:學生的職業化水平提高;大量學生取得了高級按摩師資格,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這不僅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還縮短了畢業與就業之間的過渡期,同時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方向。

    (三)職業技能教育在高校本科教育體系改革中與課程融合的研究與分析

    職業技能教育的實際操作比重大于理論教學,具有明顯的實踐性質。一方面,職業技能教育補充其實踐部分的不足,教授學生必要的技能操作知識;另一方面,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使學生能迅速獲取市場認可的職業資格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職業技能教育存在的問題

    (1)目前一些高校在缺乏必備自身資源和必要科學理論指導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教學規模,造成人才培養的總量遠超過社會所能接納的需求量。

    (2)目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精神和意識,難以滿足日益提高的社會要求。

    (3)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師僅僅擁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實踐經驗,忽視了實踐能力教學。

    (4)許多高校學生缺少對于就業的規劃,造成了高校生與市場之間的隔閡。

    2.影響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對接的主要因素

    (1)高等院校自身的現有資源以及相關理論指導。高校教學改革必須依托自身資源,結合科學理論,從而達到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完整銜接。

    (2)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組織方式。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組織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與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

    (3)學生對于學習生活和就業前景的認知程度。一些高校生往往忽視社會實際情況,使其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就業意識,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4)勞動力市場的飽和程度。當人才的供給出現飽和甚至過剩時,人才競爭的現象會愈演愈烈,人才的浪費現象會更加嚴重。只有成為具有市場所需技能的人才,才能獲得各用人單位的青睞。

    (二)建議

    1.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的路徑

    結合當前社會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制定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綱領緊密結合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教學水平,培養學生學習觀念、就業意識以及職業道德。

    2.完善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對接的具體措施

    (1)樹立學生對于就業與職業資格能力關系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實踐意識,使學生對于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狀況具有認知能力。

    (2)根據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大綱的相關要求,制定著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教學計劃,編寫與職業資格認證內容有關的教程和教材。

    (3)為了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水平,學校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研組關于實踐能力教學的進修工作。

    (4)主動與職業資格培訓機構以及實習單位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學體系和課程教材的改革,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實踐能力和提高操作水平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虞思旦,孫曉鯤,李娟娟.國內外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學歷教育的現狀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12):52-55.

    [2] 黃湘倬,王德清,潘懋元.“教育內外部關系規律”理論的價值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0(05):181-1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欧美成人黄色片|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久久久成人影院|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