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預防醫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可以彌補社區教育人員缺乏的不足
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具有一定的廣泛性,這一特征主要體現在社團建設類型的多樣與人員的參與面廣等方面。以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類型可以涵蓋文史、體育、音樂、美術、娛樂等,參與的人員不僅有不同專業的學員,還包括了當地社會有聲譽有影響的各類指導老師。這種廣泛性同社區教育的內涵是不謀而合的。當前,從各地社區教育的現狀看,從事社區教育的人手普遍不足。而多種類型社團建設集聚了具備各種知識與技能的成人學生,這些學生有些是當前社會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經過安排與對接,這些學生學員完全可以成為社區教育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以彌補當前社區教育人手不足的尷尬局面。
2.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可以豐富社區教育的形式及渠道
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開放性除學習對象的廣泛與多元外,還體現在教育層次的靈活與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和現代,學習空間的開闊與多維,學習時間的自由與便捷等方面。因此,打通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與社區教育的通道,可以使當前社區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更能從形式上滿足社區居民的多種教育需求,使社區教育的渠道更加豐富與多維。
3.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更有利于當地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在社會中得到有效的鍛煉,以便更好的服務社會、貢獻社會。這也是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顯著特征之一。這種特征同社區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使命不謀而合。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這種社會性特征必須要能夠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行為同社區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開放教育學員本身是社區教育受教者,通過在社區中學習獲取盡量多的社會實踐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開放教育學員作為社區教育的施教者,為社區教育服務,為社區建設服務,幫助社區創建各種學習型組織,傳播終身教育理念,實踐終身學習行為,成為社區教育的帶頭人。
二、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原則及注意的問題
社區教育內涵最簡單的表述便是社區居民、社區生活、社區發展與教育的有機結合,具有全員、全面、全程的特點,在內容上涵蓋面廣,形式上豐富多樣,是一種區域性的教育社會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它既有別于傳統的學校教育,也有別于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等,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因此,基層電大在推動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當地社區教育的過程中,應明確一些原則,注意一些問題,以更好地將開放教育同社區教育恰當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讓社區教育同學校教育、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目的。
1.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同社區教育實踐的互補性原則
由于教育內涵的全面廣泛,社區教育參與者龐雜等特點,一方面,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的學員作為社區教育志愿者參與其中,要適應社區教育的這些特點,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及技能,這必將成為這些學員平時學習與實踐的原動力,較好地促進學員的學習與實踐;另一方面,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的學員們作為社區教育的受教者,通過自己在社區中服務實踐,同社區中形形的人進行接觸,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途徑,這對電大學員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基層電大開放教育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提高技能與拓展交際并重原則
當前基層電大學員的年齡普遍趨低,無職業者的比例不斷增加。通過開放教育社團建設與社區教育的契合,打通開放教育學員學習與社區教育實踐的通道,可以使開放教育學員在學習好電大課程知識的同時,接受社區教育中的職業技能實訓,或掌握一些就業所需的技能,或增加利于就業的社會人際關系,為自己在社會的就業奠定更好的基礎。另外,開放教育學員通過在社區的廣泛實踐,在拓展自己社會視野的同時,培養自己多動腦筋的習慣,切實學習一些社會創業的經驗,為今后的自主創業做好準備。
3.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避免形式虛浮原則
在推動開放教育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設計一些能真正深入社區,對社區與自身都有利的活動。在社區教育實踐活動設計時,一方面要利用社團學員們已有的工作技能與經驗,在更廣泛層面上實現他們自身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活動讓他們體會到不同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來提高社團學員們對參與社區教育實踐的興趣,達到活動扎實有效的目的。
三、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措施與對策探討
社區教育作為當前及今后基層電大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綜合的終身教育發展的主題之一,必將對基層電大的辦學趨向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與社區教育內涵的契合自然也就成了基層電大辦學決策中一個重要的題中之義。基層電大完全可以借助社區教育,為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帶來新的突破。
1.推進開放教育學生社團與社區之間的交流,為社區輸送更多的志愿者
當前雖然各個社區都非常重視社區教育的開展,但是由于當前的新型社區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大多社區面臨著人才缺乏,服務不強,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社區教育也一樣,同樣存在迫切需要社區教育管理與服務人才的局面。因此,基層電大可以推出一些有效的措施,讓學生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同社區教育活動緊緊聯系起來,鼓勵開放教育學生深入社區,參與社區教育活動,參與社區的其他管理與服務活動,為社區的改革發展推波助瀾。基于這一考慮,瑞安電大發動學校的學習小組深入當地社區,幫助社區開展一些有特色的社區教育活動,參與當地社區的一些公益活動,如環保日宣傳、玉海大講壇活動等,受到了社會的較高評價。另外,瑞安是民營企業的發祥地之一,有些學習小組還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組織學員到一些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中觀摩學習,幫助企業團組織開展活動。
2.讓每個開放教育學生社團的成員都成為社區教育的學習者
首先建立學校與社區聯系制度,一方面,讓學生對所在社區的教育狀況進行調查,并將此作為學生實踐教學活動的成績;另一方面,可督促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的有關活動,設計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表格,要求學員有參與社區教育學習活動的記錄與回執。其次,當社區開展一些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時,學校可以組織有這方面需要的開放教育學生社團成員,主動到社區去參與培訓學習,在完成電大學業的同時,掌握一些就業技能,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充實更有利的內容。另外,學校還可以同社區溝通,主動將社區教育項目送到社區,如一些講座、培訓之類。瑞安電大(社區學院)指導的錦湖社區學校時常將農民雙證制學習活動、社區居民素質提高系列講座等送到下面各社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可以指定或招募學習小組作為社區教育的學習者同時深入社區,既學習又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社團成員的綜合素質。
3.讓社區或社區企業參與基層電大的教學實踐,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
基層電大要在教學實踐中引入社區教育理念,一方面以此理念為指導,改革當前的面授輔導課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可讓社區或社區中的企業和行業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方案的制定中來。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方案的制定首先應廣泛聽取社區或社區中的企業和行業的意見,得到社區或社區中的企業與行業的協助,使方案切實可行。比如可以以社會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學校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訓練體系和考核(考證)體系。另外,學校也可以直接將一些富有社會經驗或工作經驗的社區工作者、企業管理者或行業精英請到學校中,擔任開放教育學生社團的指導老師,使學員們在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
四、結束語
眾所周知,人口死亡,尤其中老年人死于高血壓、心血管病、腦血管意外.腦卒中的比率較高,而降低這一死亡率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給予系統、及時的高血壓病治療,這對于預防或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
1 研究對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級高血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50~65歲,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療的63例,不配合治療的17例(指不改變生活方式,不按時服藥,不按時測血壓、體質量)。
2 結果
配合治療的63例中,有3例出現并發癥,發病率為4.76%;不配合治療的17例中,有7人出現并發癥,發病率為41.2%。
2.1 分析及體會
2.1.1 提高認識 在10例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對高血壓認識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壓單靠藥物的治療,對該病的認識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醫學的研究已證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種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療中的作用,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學模式轉向現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會向他們進行宣傳教育,推廣有關高血壓病的防治知識,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對該病認識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別,有的患者特別是那些年齡較大,患該病多年,平時不注意觀察血壓亦無任何自覺癥狀,只是在勞累、心情緊張時偶感頭暈不適,休息時好轉,因此未引起他們的注意,即使已確診為高血壓病,平時也不服藥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損害。還有的患者尤其是較年輕者,他們的血壓已達診斷標準,但平時不注意觀察,也不進行體檢,對血壓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時即使出現了明顯的自覺癥狀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覺良好,以至于出現了其他器官的損害才引起重視,耽誤了治療時機。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加強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以預防潛在疾病方面的作用遠勝于藥物治療等方法。本次研究中有8例缺乏高血壓方面的知識,因此,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當今社會勢在必行的一項工作,醫務人員應該強化患者的保健知識,預防疾病和對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視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項為首位,同時,加以藥物治療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大量資料的結果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如能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認真做好自我保健,不僅能延緩高血壓病的發生,而且能有效的控制血壓,對肥胖患者注意控制體質量,平時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飯菜宜清淡,富含優質蛋白質,易消化,養成按時定量習慣,避免吃得過飽,尤其是晚餐,以免加重心臟負擔,不吃油膩和過咸的食物,每日食鹽的攝入應控制在6 g以下,忌吸煙、酗酒、飲濃茶及一切辛辣調味品。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預防醫學;應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397-01預防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群,所使用的技術手段包括宏觀與微觀,通過健康影響因素以及作用規律,來對外界環境與人群健康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使人群壽命得到進一步延長,使人們的生命質量得以提高[1]。本文選擇我地區社區衛生服務實施中的兩個階段,比較兩個階段的居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發生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與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滿意度,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地區實施衛生服務的大型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將衛生服務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收集在這兩個階段內居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發生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與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滿意度的相關資料。
1.2方法將本地區實施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分為兩個階段,分別作為觀察階段與對照階段。對照階段中未引進預防醫學方面的人才以及相關概念,觀察階段引入預防醫學的相關人才以及概念。比較兩個階段中居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發生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與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滿意度。
1.2.1環境衛生將社區內群眾對于環境衛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的意識提高,對人體健康受環境因素影響要了解,包括吸煙、油煙以及裝潢材料等方面的影響。
1.2.2食品衛生利用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對群眾進行健康教育,使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得以提高,主要包括農藥殘留、有毒物質以及食物污染等方面,另外,要定期將食物中毒信息向社區內居民通報[2]。
1.2.3勞動衛生根據不同居民的不同職業,將勞動衛生的有關知識向其宣傳教育,從而將居民對于職業病產生的危害的認識提高,并且對于居民生活環境所受到的勞動污染要加強監測。
1.2.4心理衛生對居民心理以及精神狀態進行了解,若居民有不良心理問題存在,要對其進行心理積極疏導,使居民能夠有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而這有利于居民對家庭、社會以及鄰里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防止發生疾病。
1.2.5流行病學的研究對于流行病的發生以及發展情況要定期進行觀察,當處于流行病的高發季節時,要對其進行提前預防,從而防止發生大流行[3-4]。
1.3調查方法研究單位自行設計相關知識的調查問卷,對居民在環境衛生、食品衛生以及勞動衛生與心理衛生等方面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所設計的問卷滿分為100分,居民所得的分數越高,則表示其對有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越好;另外,設計滿意度調查表,使居民對所實施的社區衛生服務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也就表示居民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于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來進行表示,用t來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利用χ2來對組間比較進行檢驗,在本次研究中以P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統計分析,在對照階段中,居民在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方面的得分為68.55±10.12分,所發生的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為75.55±5.25起,對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社區居民的滿意度為76.24±4.46分;在觀察階段,居民在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方面的得分為90.15±15.45分,所發生的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為26.74±6.4起,對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社區居民的滿意度為95.22±6.68分,可以發現,觀察階段比對照階段明顯優秀,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3討論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要加強預防醫學的作用,對于預防醫學,要加強宣傳教育,要在社區內定期舉辦有關預防醫學知識的健康講座,在社區內比較醒目的位置,要張貼宣傳海報,對于社區內的板報要進行定期更換,通過這些方式來對社區內居民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從而使居民在環境衛生、食品衛生以及勞動衛生與心理衛生等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得以提高,盡可能將對居民健康造成影響的有關因素消除,從而使社區內居民生活質量以及學習質量得到提高,對于社區內的疾病預防工作要加強網絡建設,將社區在處理流行疾病以及處理突發性事件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盡可能地使居民身體健康所受到的各個方面的因素的影響降低[5-6]。從本文研究中可以發現,兩個階段中居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發生年家庭食物中毒例數與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滿意度進行比較,發現觀察階段比對照階段明顯優秀,兩個階段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預防醫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使社區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在社區衛生服務中,要逐漸將預防醫學的運用范圍擴大,從而使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意識提高,使居民健康得到保障。參考文獻
[1]孫賢理,李玲,邰啟生.預防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10(15):427-428.
[2]劉義,吳佐軍.衛生防病機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地位和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8(16):297-299.
[3]王芳.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4]周航.中國農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0.
1預防保健工作現狀
近幾十年世界各國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表明,達到同樣健康標準所需的保健投入與治療費、搶救費比例為1:8.5:100,從這個比例顯示預防保健在衛生事業中的重要性。
美國人口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衛生保健費用也在持續增加。過去由于公共衛生干預的進展與實施,美國人的期望壽命增加了25歲;但是,與此同時,一些可預防的慢性病的患病率(尤其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仍在持續增加。美國衛生保健費用的支出與結果分析顯示,人群中的5%患有多種和復雜的慢性病,他們大約消費了50%的衛生保健費用。到2010年為止,大約1.4億美國人將患有各種慢性病[1]。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意味著由于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構成的變化,未來的人口將比現在的人口需要更多的衛生保健服務。然而在現實中,盡管疾病的一級預防與在疾病發生后的治療相比,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但衛生系統的大部分資源仍主要花費在疾病的治療上[2]。
目前,在我國亞健康人群超過10億人,只有15%屬于健康人群。要建立全民健康社會,需要大力發展以創造健康和預防疫病為中心的產業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包括中醫、中藥、健身、保健、足療、健康飲食、體育、旅游和文化活動在內的健康產業和健康服務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充分利用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2"治未病"思想內涵
所謂"治未病",通俗說即"預防"思想。一是指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指當疾病已發生,如何控制處理,不使它嚴重。"治未病"還包含了醫生對民眾所采取的保健措施。故而"治未病"是中醫學術思想上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素問?上古天真論》主要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預防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襲。同時又強調注意人體內在預防疾病的能力。充分體現了中醫對預防疾病,即"治未病"是從考慮人體內在抗病能力的調動和對人體外界致病因素的防治[3]。從體內、體外兩個方面著眼,足見其重要和價值了。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篇》說:"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是說已經得了病,不讓它加深加重而采取措施;這是"治未病"的第二個概念。《金匱要略》還對整個疾病的發生和預防也作了很多原則性的闡述和綱領性的治療方法。如指出:"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和"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等一系列預防和治療措施[4]。
3"治未病"思想在預防保健服務的發展戰略
國際上關注預防保健以健康為目標的重要發展趨向,這對我國正在進行的醫藥衛生系統改革提供了重要參照。我國重新定位了人群健康目標的實現機制與途徑,重新配置有限的衛生資源,重新調配了衛生系統的服務提供功能;從關注單一的疾病到關注整體的人,從關注疾病診治和醫療服務轉向全面關注生命全過程中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保健,從只專注疾病本身的治療到轉向關注影響疾病和人體健康決定因素的社會、心理與環境等因素的整體化保健服務;從關注治療已存在的疾病到關注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減少其發生、發展[5]。
"治未病"思想決定了中醫在預防保健的特色優勢;它和現代醫學研究的切入點不一樣,現代醫學切入點主要從人體物質的分析來切入的,而中醫藥主要是從人體的信息規律入手研究的。正因為中醫是以人為中心的健康保障的體系,所以在"治未病"方面就有其先天的優勢。正由于此,在國家啟動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的"前移戰略"后,"治未病"思想很自然地被推向重要位置[6]。
4"治未病"思想在預防保健工作中的應用重點
目前,我國衛生資源總體分布不平衡,面臨著衛生資源總量不足、新的健康問題不斷出現、健康水平存在差距和衛生公平性差等挑戰;基層衛生資源所占比重有限,尤其是投向農村地區的衛生資源有限,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初級衛生保健的運行機制。實施預防為主的衛生服務措施是實現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途徑。當前,在初級衛生保健服務體系中,中醫預防控制作用遠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是指導基層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基石,如果能夠將中醫預防保健思想和基層初級衛生保健相結合,一定會促進基層地區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7]。
要實現"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的推廣就需要政府的牽引,實施相應的政策,做好社區的衛生健康知識和預防保健知識的宣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8]:①以區政府及衛生局為帶頭組織,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方針及考核指標,使"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落到實處;②政府要引起對"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工作的重視并將這一工作納入社區工作內容之中,將"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工作納入年度計劃,做好工作實施情況考核嚴格考察各級醫療機構的實施情況,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③建立"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的工作目標,并按照目標逐漸深入開展工作,通過大會等形式討論實施內容和管理條例;提高居民對"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工作的支持與參與積極性;④建立相應的"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工作管理對于和管理制度,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的培訓和考核,使得"治未病"與社區預防保健工作有組織、有順序的開展。
目前,"治未病"內涵盡管還需進一步探討和明確,但是其理論的戰略指導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建以"治未病"理論為指導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時機已經成熟;充分發揮"治未病"的中醫預防保健思想,充分發揮我國中醫藥防治療效確切而費用相對低廉的優勢,從而真正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衛生服務體系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Samuel R.Nussbaum.Prevention;The Cornerstone of Quality HealthCare[J].Am J Prey Med.2006,31(1):107-108.
[2]Woolf S H.The need for perspective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J].JAMA,1999,282:2358-2365.
[3]劉進,李國信,李丹.治未病學術思想探源及研究展望[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6(26):1309.
[4]李俊德.中醫"治未病"的科學內涵和精髓[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3(21):125.
[5]王思成.基于治耒病理論的預防保健體系構建思路及公共衛生政策措施分折[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9):852.
[6]湯鳳平,何琳,陸永飛.中醫"治未病"理論在指導健康療養中的意義[J].武警醫學,2010,21(8).
[關鍵詞] 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嬰兒;營養性貧血
[中圖分類號] R72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7-0130-02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在國外已經發展得很成熟,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醫療體系基礎[1,2]。目前國內主要在經濟發達城市進行試點[3,4]。近年由于母乳喂養率下降及輔食添加不合理導致嬰兒營養性貧血發生率逐年上升,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從預防到治療進行全程干預,將是社區婦幼保健最有效的服務模式。但是,迄今為止,尚未見到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預防嬰兒營養性貧血的效果報道,本次研究采用便利抽樣方法抽取深圳市某社區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間懷孕8個月以上孕婦和分娩后0~6個月產婦及嬰兒為研究對象,給予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抽取深圳市馬鞍山社區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間120例懷孕8個月以上孕婦和分娩后0~6個月產婦及嬰兒為研究對象。剛出生嬰兒每組60例,均為正常新生兒,體格發育正常,在干預期間均無住院病史,無早產、出生時體重過低、巨大兒患兒。其中,實驗組產婦年齡21~33歲,平均(25.03±2.43)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3±1.02)周,新生兒體質量2.51~3.98 kg,平均(3.07±375)kg;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4歲,平均(24.79±3.12)歲,孕周36~40周,平均(38.89±1.21)周,新生兒體質量2.67~3.93kg,平均(3.07±375)kg。經過排查,兩組產婦均無一例患有精神類疾患、多胎、早產、出生低體重、巨大兒、先天性疾病的嬰兒。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及胎兒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檢測方法 分別在嬰兒6個月、1歲時采集左手無名指末梢血液,進行血常規檢測。
1.2.2干預方法 對照組孕產婦及嬰兒給予常規門診隨訪,實驗組則接受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具體措施如下:①實驗組簽約家庭醫生:由社區家庭醫生同實驗組家庭正式簽訂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立孕產婦及嬰兒家庭健康檔案。②家庭醫生一對一調查及輔導:由家庭醫生采用孕產婦母乳喂養與輔食添加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孕產婦情況,要求被調查者當場作答,即時交回答卷。調查結果進行科學整理分析,了解該孕產婦母乳喂養與輔食添加知識缺陷,安排家庭醫生每月入戶隨訪1次以上,面對面觀察嬰兒生長發育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針對嬰兒不同發育時期的年齡特點,對該家庭進行母乳喂養及輔食添加一對一的指導,科學合理地添加輔食。③輔食添加原則:首先給嬰兒添加的輔食應選擇易于吸收、能滿足嬰兒生長需要且不易產生過敏的食物。輔食添加可從4~6個月開始,注意補充富含鐵營養的食物,如選擇含鐵的米粉、蛋黃及根塊莖蔬菜、水果等,至7~8個月齡后逐漸引入動物性食物如魚類、蛋類、肉類、豆制品。添加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④定期進行健康教育:每2個月組織實驗組家庭成員開展座談會1次,講授科學喂養知識,解釋不正確的喂養習慣將導致嬰兒產生營養性貧血及貧血對嬰兒營養發育的危害,組織家長們進行互動及經驗交流。
1.3 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
采用WHO以及我國小兒血液學組(1989年)制定的標準:新生兒血紅蛋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分析本研究數據,采用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雙側檢驗,設定P
2 結果
實驗組嬰兒營養性貧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嬰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婦幼保健工作是社區主要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現今嬰兒貧血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給社會及家庭帶來危害[6]。傳統的醫學模式只是在診療中發現及治療部分貧血兒童,而大部分未來就醫的貧血兒童被忽略或錯過最佳治療時間[7,8]。家庭醫生服務特點在促進母嬰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廣泛推廣的價值[9,10],同時,為今后我市家庭醫生服務這種新型醫療保健服務模式的推進提供真實可信的實踐依據。
我院為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所屬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我市成立最早的社康中心,深圳市全科醫學教學基地,計劃生育優秀服務門診,殘疾人康復站,具有優越的社區群眾基礎,現全面開展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積累了豐富的社區衛生服務經驗。本研究筆者采用便利抽樣方法抽取深圳市某社區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間懷孕8個月以上孕婦和分娩后0~6個月產婦及嬰兒為研究對象,給予社區家庭醫生服務,結果發現:實驗組嬰兒的營養性貧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嬰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當然,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在實際的運行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其中包括醫生和護理人員供不應求,社區孕產婦數量較多,醫生和護理人員無法兼顧到更多的孕產婦,明顯影響該項工作的進一步推廣;其次,居民對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還沒有全面接受,有很多居民對于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工作還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對醫生和護理人員進入社區和進入家庭不能夠完全地信任和配合,很多孕產婦寧愿去醫院排隊等候,而對社區醫生不夠信任。這些都有待在后續社區醫療服務發展中有效解決。
綜上所述,雖然現階段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還存在某些問題,但是就已有的情況和條件來看,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已經能夠很好地存在并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且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對孕產婦進行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能夠有效降低營養性貧血的發生,證明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是有實際效果的且可行的,值得在臨床上和社區服務中應用,相信這一模式的推廣能幫助更多的孕產婦更好的哺育下一代。
[參考文獻]
[1] Marcinowicz L,Pawlikowska T,Windak A,et al. Perceptions of an older patient on the role of the family doctor in health promotion: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J]. J Med Case Rep,2013,7(1):57.
[2] De la Cruz-Góngora V,Villalpando S,Rebollar R,et al. Nutritional causes of anemia in Mexica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Results from the 2006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J]. Salud Publica Mex,2012,54(2):108-115.
[3] 楊振宇,邢文華. 家庭醫生制服務可持續發展策略、措施及思考[J]. 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3,26(4):119-122.
[4] 張學標,王啟,周立志,等. 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2011,9(7):62-63.
[5] 林漢利,林愛華. 社區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J]. 醫學與社會,2012,25(5):68-71.
[6] 薛錦花. 推行社區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模式存在的困難與對策[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1):125-126.
[7] 宋柯瑤,蔣偉勇,朱仕榮,等. 八卦嶺社區0-3歲幼兒營養性貧血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 10(15):2007-2008.
[8] 豆筱敏. 嬰幼兒營養性貧血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4):3431-3432.
[9] Rocha Dda S,Capanema FD,Netto MP,et al. Effectiveness of fort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with iron and vitamin C in the reduction of anemia and improvement of nutritionalstatus in children attending day-care centers in Belo Horizonte,Brazil[J]. Food Nutr Bull,2011,32(4):340-346.
[10] Engedal K,Gausdal M,Gj?ra L,et al. Assessment of dementia by a primary health care dementia team cooperating with the family doctor - the Norwegian model[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2,34(5-6):263-270.
1.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應用研宄意義
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醫療服務,又懂得如何開展臨床預防的臨床醫生,因此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醫學教學,使學生掌握群體預防和個體預防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能成為重要的研宄課題。
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是掌握和應用預防醫學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培養有較強實踐技能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實用型人才,是預防醫學在實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新型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將得到迅速發展。目前,臨床醫生和社區護士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亟需一大批既能提供醫療服務和護理服務,又懂得如何開展預防的臨床醫生和社區護士,因此探討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十分重要。
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增加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了學生對預防醫學性質和任務的認識,提高了其學習興趣,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以實踐問題為焦點符合人的心理認知規律,可使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率;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實現了學科與學科、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的溝通與跨越,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
開展預防醫學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群體預防和個體預防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能,通過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研宄,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預防醫學觀念、以社區為導向的服務觀念與能力、臨床流行病學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其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為畢業后實施臨床預防和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奠定了基礎。
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研宄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對學科、課程、師資、社區教學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代表21世紀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2.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2.1預防醫學實踐教學
國內各醫學院校的醫學教育著眼點常放在疾病診治方面,相對輕視甚至忽視預防醫學教學,很少關心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沿用多年的醫學教育體系使培養出來的醫學生缺乏整體醫學觀念,重治療、輕預防,結果使某些學生到畢業時仍不知如何開展健康教育和家庭、社區衛生保健服務。
20世紀80年代,教育部發“加強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的通知,20世紀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紀高等醫學教育改革”中專門設立了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各院校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改革,目的是使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了解預防醫學。當時各校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設的預防醫學課程多為公共衛生專業的壓縮版(包括環境衛生、營養衛生、勞動衛生、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內容),理論教學與實習內容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來說不具有針對性,學用脫節,學生不感興趣,教育效果不明顯。
因此,我院開展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意識,在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個體、家庭、社區衛生保健實踐知識很有必要。進行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增加群體觀念、環境觀念、大衛生觀念與健康促進的內容,使之能跟上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步伐,使更多的醫學生畢業后走進社區,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結合我院特色,在預防醫學實踐教學中進行大膽的改革嘗試,目的是使醫學生能夠學到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真正用得上的預防醫學知識與技能。
實踐證明,執行黨和國家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具有重大意義。SARS、禽流感等突發事件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將人群預防與個體預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預防醫學教學的深入發展。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該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是能否培養出防治結合實用型人才的關鍵。
2.2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預防醫學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大。(2)社區教學中安排學生深入現場調查的機會較少。這除了受學校整體課程結構(學時)的影響外,也受到教學基地具體的教學環境、規模、帶教師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但研宄給了我們更多的改進啟示:只有推進學校整體的改革,才能使預防醫學教學的各環節改革順利進行。
3.改革具體研宄內容
3.1修訂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大綱
圍繞建立以社區為導向的預防醫學教育模式的總目標,項善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大綱。
3.2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方法的配套改革
(1)主要是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進行群體健康調查研宄的方法和技術。2)加強預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的教學,使學生加強對社區預防保健的認識,掌握實施的步驟和要求,增強其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3)加強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學,掌握醫源性疾病的預防措施。(4)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在不同模塊的教學上,引用各自與社區相關的典型案例進行講授分析,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對預防醫學性質和任務的認識。5)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活動,如專題小組討論、選題小組討論、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討論等。討論學科與學科、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的溝通與跨越,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6)建立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建立固定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基地是提高社區實踐教學質量的前提。本課題將在水廠、水泥廠、衛生防疫站、計生委、婦幼保健院、敬老院等建立社區教學基地,包括本地區及本地區外的各相關單位。7)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的內容。內容主要根據新教學計劃、大綱制訂,觀察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應用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觀察疾病的現況;編制、評價患者的食譜;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編寫醫學科普文章;繪制統計表、統計圖;檢查工廠職業有害因素與職業病;參觀垃圾處理場、自來水廠;測定居民區氣象條件;職業病病案討論;健康宣教報告等。8)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考核制度。為了解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了解技能、態度目標達成度,提供較準確的平時成績以及促進學生實踐態度的改善,在整個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全面考核是必要的。先確定考核項目,制訂考核與評分方法,進行考核評價。
4.結論與建議
開展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社區工作能力和服務意識,利用公共衛生資源和現場實踐,使學生增強處理預防保健問題的能力,初步探索多學科解決衛生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群體預防和個體預防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能,通過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研宄,有效地增強醫學生的預防醫學觀念、以社區為導向的服務觀念與能力、臨床流行病學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擴展醫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為其畢業后實施臨床預防和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奠定基礎。
1預防醫學考試現狀及弊端
1.1考試方式
主要采用平時考核加期末考試方式。平時考核以提問、作業、實驗報告為主,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主要采用筆試,以單項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問答等題型為主,占總成績的70%。
1.2弊端
1.2.1考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平時考核以知識考核為主,缺乏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核。如平時作業,教師主要布置一些需要記憶、歸納及簡單應用性的內容;實驗操作主要開展一些驗證性實驗,很少有思考性、創新性內容。期末考試以記憶性、理解性知識為主,應用性、創新性知識為輔。很多學生考前突擊就能應付。
1.2.2考試形式單一,考試成績片面預防醫學主要采取閉卷考試方式,試題很少涉及開放式問題。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無論是考試形式還是最后的成績確定方法既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更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
1.2.3缺乏考試反饋機制考試結束即課程結束,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溝通。期末考試結束就意味著學生進入寒暑假,考試結果在下一學期開學初公布。教師沒有講評時間,考試試卷按照學院要求封存。對于沒有通過考試的學生,缺少考試反饋這一必要環節,學生將帶著殘缺的知識走上實習或工作崗位。
1.2.4考試主體單一
主要是任課教師命題,缺少衛生部門人員參與。考試主體單一,導致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脫節,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現有考試方式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能力培養,不利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預防醫學考試改革與實踐
2.1改革考試維度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和質量標準,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綜合評價體系,課程結束前對每位學生進行課程綜合評價。根據課程特點,科學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權重,突出能力本位。采用“352”模式,即知識占30%、能力占50%、素質占20%。
2.2改革考試模式
建立由多種基本考試方式構成、進行多次測試、綜合評價的考試模式。知識評價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能力評價采用平時實操考核和期末綜合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素質評價采用平時表現考核和期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通過觀察、面談方式評價學生,主要采用多次過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將學生能力培養、學習態度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平時作業、出勤、小組表現、團隊合作、實驗實訓占總成績的50%,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
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改革平時作業內容。改變過去名詞解釋、判斷、問答等形式的作業,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模塊結束后布置難度相當、數量適中的案例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復習、總結、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五一”“十一”長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培養學生進行社區診斷、開展社區預防服務的能力。如2009年“十一”長假組織2009級護理、助產、臨床醫學專業30個班學生開展調研,調查當地居民碘鹽攝入、甲狀腺腫大情況,分析碘鹽與甲狀腺腫大間的關系,以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專家的結論。學生調研前,認真設計調查表,仔細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后統一調查表,并在離校前開展了預調查,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充分思想準備。通過這次調研,學生掌握了流行病學常用研究方法,了解了目前居民的真實攝碘水平;明確了碘鹽攝入不足或碘鹽過量與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關系;系統地將解剖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知識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及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2)改革實驗課授課與考試方式。原有實驗考核以實驗報告為主,學生實驗情況與成績沒有關系。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現將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作為主要考核內容。改變原有實驗課授課模式,將由教師講授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改變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闡述實驗目的,講授實驗設計原理、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變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充分研究現有實驗,整合部分實驗,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如將漂白粉中有效氯測定、水中余氯測定、水中需氯量測定3項實驗整合為一項實驗———水中加氯量測定,以培養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要想知道加氯量,必須知道需氯量;加氯量是否正確,需要通過余氯量判斷;任何氯化消毒劑在使用前都要保證有效氯在一定范圍。因此,3項實驗整合成一項實驗,學時不變,但效果卻大大增強,學生課前思考、課中協作、課后分析問題能力大大提高。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教育的發展,人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只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使之成為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學科的發展。同時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監測。一方面采取集體備課,試講,檢查講義和教案;另一方面采取教研室主任聽課,同行聽課以及學院教學老專家督導組聽課;再者召開教學相長會和發放任課教師上課質量調查表,將教學質量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任課教師,并督促其改正教學不足之處;最后,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2嚴格教材的選用
臨床專業的預防醫學學習的重點應是培養學生對預防觀念、群體觀念和環境觀念的認識與思維,樹立以預防為主的觀念,因此需要一本質量高,符合我國國情的預防醫學教材。我們采用教材的原則是根據《三個面向》的要求,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選用教材,即選用衛生部和教育部規劃教材及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只有這樣選擇好的教材,才能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3改革教學的方式
3.1理論教學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框框的約束,對預防醫學教學來說尤為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學中采用的基本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被動接受,同時,由于學科上的特點,預防醫學包含幾個不同的預防醫學學科,內容雜,也比較抽象。這兩方面因素,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索然無興,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具體以PBL形式的教學為主,傳統模式的教學為輔,并使之有機地結合貫穿整個預防醫學的教學。尤其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形式的教學,現已得到世界醫學教育界的肯定,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1]。因此PBL式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具有不可否認的優勢[2]。但實踐表明,PBL打破了基礎理論知識的完整性,遺漏了一些內容,比不上傳統教學模式所強調的理論學習的深度和系統性,因此需結合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各自的特點,摸索兩種教學方法的有效融合方式,發揮其各自的教學優勢,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3.2實驗教學通過以評促建,預防醫學教研室現在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具體的實驗教學可以分為三種形式的教學,分別是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教學。與以前相比較,實驗課的形式多樣化,知識量更加豐富。通過實驗課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理論課知識的理解,更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活躍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4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參加社區預防實踐創造必要的條件,這是預防醫學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預防醫學的內容決定了它的主要課堂不僅在教室或實驗室,還可以在實習基地。開展實習基地的預防醫學教學,不僅使學生有機會以直接的身份參與處理與預防醫學有關的問題,使培養的學生具有獨立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3,4],同時又使學生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最終達到提高預防醫學教學質量。
5科研促進教學
康復培訓心得體會【1】
三個月的骨干護士培訓在我們努力學習及不斷的成長中即將結束,我很慶幸我能有機會到省腫瘤醫院學習。三個月雖然短暫,但貴院的優質護理及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病室溫馨、舒適,設施盡顯人性化:病區的環境就像人的臉,讓人感覺舒心,良好的環境也會讓人心曠神怡。病區的走廊兩旁精心擺放著的常青植物,護士站旁掛著的一排排千紙鶴,墻壁上張貼的一張張大紅福字,便民箱、陽光活動室,微波爐、愛心書架帶給患者以家的溫馨。聆聽箱、精美的護患溝通園地及時接納患者的意見聆聽患者的心聲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實行門禁系統,加強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靜。全院推行9S的管理,時時保持病房的整潔、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樣,護患互動頻繁:除了醫護平常熱情的口頭宣教以外,醫院內隨處可見圖文并茂的健康宣傳欄及宣傳手冊,隨時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關知識,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隊每天為患者廣播健康教育知識。定期為患者舉行專家講座,開展造口俱樂部,粉紅絲帶俱樂部等形式各樣的護患聯誼活動,增進護患間的感情,同時也讓同病種患者相互傳遞疾病的康復及護理心得,找到了心靈傾訴的港灣。
第三、嚴格細致的培訓,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制訂規范化的培訓制度,對新進護士采取崗前培訓,下科室采取一對一的導師帶教,消除新護士下臨床后面對患者的迷茫,對在職人員根據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層次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注重培訓的效果。不僅如此對于進修、實習生在理論、實踐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嚴格的帶教考核,讓我們學有所獲,不虛此行。加強專科護理培訓,如造口培訓,PICC培訓等造就專科護理人才,成立靜脈輸液小組、心靈關懷小組等,讓護理人員有共同的交流平臺。給予護理人員出國進修的機會,讓護理管理理念跟與國際接軌,鼓勵護理人員參與科研及書寫學術論著,增加護理人
員的職業成就感 。
第四、護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當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僅要嚴格遵守技術規范,還要崇尚學習,增強法律觀念,強化法律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提高人文素質,避免醫療糾紛。 首先從護理安全角度看,該院的各種安全標識齊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拋雜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預防壓瘡等。其次,護理人員時時處處都會提醒患者及家屬相關的注意事項,以此來避免糾紛。 建立“天天讀本,”要求護理人員人人閲讀并簽名。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工作
中的點點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將安全隱患勒殺于萌芽狀態。
總之此次培訓值得我學習及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將立足于本職工作,將這里看到的,學到的結合本院實際,全心全意貼近于臨床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為提高我院的護理水平做出貢獻,不辜負領導及老師對我的期望。
康復培訓心得體會【2】
經過一年時間的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班的學習,本人對全科醫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悉知全科醫學的含義:是一個面向社會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與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專科。將各科相關知識機能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從而服務于社區和家庭維護與促進健康的需要。同時熟悉和了解了全科醫療是一個對個人和家庭提供持續性與綜合性保健的醫學專業,又整合了生物醫學、臨床醫學于行為醫學的寬廣專業。
在一年的學習時間里 ,老師給我們傳授了社區醫學、全科醫學、社區預防與保健、社區常見健康問題、康復醫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常見病癥的中醫藥照顧、急癥與急救、物理性診斷、心理障礙與精神衛生等學科,從中了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為了實施六位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廣泛的全科醫療知識,尤其是突出社區衛生醫療健康、疾病、保健等特點的醫學知識理論 受益匪淺。
由于從事社區衛生醫療工作時間不長,工作還不深入,對全科醫學和社區醫學認識還不夠全面,很多理念還停留在專科醫療的模式之中,在應對患者的過程中還存留著以醫療為主、以疾病為中心、以醫生為中心的就診模式,對社區常見的健康問題、康復醫學、中醫藥照顧等全科醫學知識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條件更新觀念,改善服務質量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更好的為社區廣大居民的健康服務
康復培訓心得體會【3】
三個月的骨干護士培訓在我們努力學習及不斷的成長中即將結束,我很慶幸我能有機會到省腫瘤醫院學習。三個月雖然短暫,但貴院的優質護理及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病室溫馨、舒適,設施盡顯人性化:病區的環境就像人的臉,讓人感覺舒心,良好的環境也會讓人心曠神怡。病區的走廊兩旁精心擺放著的常青植物,護士站旁掛著的一排排千紙鶴,墻壁上張貼的一張張大紅福字,便民箱、陽光活動室,微波爐、愛心書架帶給患者以家的溫馨。聆聽箱、精美的護患溝通園地及時接納患者的意見聆聽患者的心聲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實行門禁系統,加強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靜。全院推行9S的管理,時時保持病房的整潔、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樣,護患互動頻繁:除了醫護平常熱情的口頭宣教以外,醫院內隨處可見圖文并茂的健康宣傳欄及宣傳手冊,隨時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關知識,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隊每天為患者廣播健康教育知識。定期為患者舉行專家講座,開展造口俱樂部,粉紅絲帶俱樂部等形式各樣的護患聯誼活動,增進護患間的感情,同時也讓同病種患者相互傳遞疾病的康復及護理心得,找到了心靈傾訴的港灣。
第三、嚴格細致的培訓,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制訂規范化的培訓制度,對新進護士采取崗前培訓,下科室采取一對一的導師帶教,消除新護士下臨床后面對患者的迷茫,對在職人員根據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層次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注重培訓的效果。不僅如此對于進修、實習生在理論、實踐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嚴格的帶教考核,讓我們學有所獲,不虛此行。加強專科護理培訓,如造口培訓,PICC培訓等造就專科護理人才,成立靜脈輸液小組、心靈關懷小組等,讓護理人員有共同的交流平臺。給予護理人員出國進修的機會,讓護理管理理念跟與國際接軌,鼓勵護理人員參與科研及書寫學術論著,增加護理人
員的職業成就感 。
第四、護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當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僅要嚴格遵守技術規范,還要崇尚學習,增強法律觀念,強化法律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提高人文素質,避免醫療糾紛。 首先從護理安全角度看,該院的各種安全標識齊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拋雜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預防壓瘡等。其次,護理人員時時處處都會提醒患者及家屬相關的注意事項,以此來避免糾紛。 建立“天天讀本,”要求護理人員人人閲讀并簽名。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工作
中的點點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將安全隱患勒殺于萌芽狀態。
總之此次培訓值得我學習及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將立足于本職工作,將這里看到的,學到的結合本院實際,全心全意貼近于臨床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為提高我院的護理水平做出貢獻,不辜負領導及老師對我的期望。
康復培訓心得體會【4】
經過一年時間的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班的學習,本人對全科醫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悉知全科醫學的含義:是一個面向社會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與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專科。將各科相關知識機能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從而服務于社區和家庭維護與促進健康的需要。同時熟悉和了解了全科醫療是一個對個人和家庭提供持續性與綜合性保健的醫學專業,又整合了生物醫學、臨床醫學于行為醫學的寬廣專業。
在一年的學習時間里 ,老師給我們傳授了社區醫學、全科醫學、社區預防與保健、社區常見健康問題、康復醫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常見病癥的中醫藥照顧、急癥與急救、物理性診斷、心理障礙與精神衛生等學科,從中了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為了實施六位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廣泛的全科醫療知識,尤其是突出社區衛生醫療健康、疾病、保健等特點的醫學知識理論 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