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專業思想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涉外護理專業職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目前,職業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脫離市場需求忽視學生語言職業交際技能的現象,其英語教學依然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知識傳授、輕語言實踐,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尤其是英語職業交際能力存在很大問題。而對于高職涉外護理專業的職業英語教學方面,則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國內涉外護理專業的開設時間較短,涉外護理職業英語課程的設置還一直處于探索階段,許多院校還是沿用傳統英語課程設置模式,主要是由于“對涉外護理職業英語的定位模糊,對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明確,在課程設置上沒有根據市場的需求與培養目標及時調整與改革,課程的設置缺乏針對性和科學的規劃與安排,不能滿足涉外護理人才的職業需求,與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相差甚遠”[1]。以我院的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課程為例,主要是以基礎英語為主,涉及職業英語方面課程的內容幾乎沒有。到了大二,老師在課堂上可能選擇某個與醫學護理有關的話題,進行口語與聽力的訓練,也沒有采用系統的教材,全靠自己選定教材或選擇授課內容,而涉外護理英語、護理英語、英語國家概況等課程都是從事涉外護理工作的護士必須學習和掌握的。
(二)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從事涉外護理職業英語教學的人多數是學習英語語言專業出身的,這些教師對中西護理文化的差異及護理專業知識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對護理專業英語與醫學專業英語不熟悉,對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專業術語不能給予學生全面的解釋,對如何培養滿足市場需要的涉外護理專業人才感到迷惑。以我院的涉外護理職業英語課程為例,主要是由院公共課部的英語教師來擔任,由于他們缺乏相應的護理知識,授課時非常吃力,而且學生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因此師資力量的不足是涉外護理專業職業英語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又一個問題。
(三)涉外護理工作的語言環境基本缺失
職業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課時又很少,課堂上時間有限?!澳壳暗慕虒W最多只能提供一般的視、聽教材,與涉外護理相關的針對性、專業化的教材很少,更沒有涉外護理的場景教學條件,教師和學生只能在一種不透明、不直接、不專業的環境中實施教學。”[2]100學生通常是只有捧起英語課本才能看到英語,教師也沒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下了課就完全沒有了英語的印記,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效果,弱化了學生就業的實踐能力。這是目前涉外護理專業職業英語教學又一薄弱環節,亟待解決。
(四)教學模式單一
職業英語授課教師多是英語專業出身,由于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往往沿用傳統的基礎英語的教學方法,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主。一節課的時間幾乎都是教師在不停地講解單詞、課文、句型、練習等,即使利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是課件展示性講述,學生卻仍處于很被動的地位,沒有自主性。教師并沒有分析現今市場對其職業的實際要求,主要采用的仍是一種以教師為主、語言導向的教學模式,未能形成職業英語課程特色。
二、市場導向下高職涉外護理專業職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以市場為導向就是要關注當前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以及學生畢業后將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那么對于涉外護理專業來說,當前國際上需要的是一支能適應國際衛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基礎知識以及扎實的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國際型涉外護理人才,職業英語教學應該緊扣這一要求,探索相應的教學模式,解決當前職業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在探究涉外護理專業職業英語教學模式時,必須合理安排課程,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置
涉外護理職業英語是以“護理的英語詞匯、常用會話、中西方護理文化差異以及CGFNS(美國護士資格鑒定考試)簡介為主要內容的專業課”[3],是在完成公共英語教學和大部分護理專業知識之后開設的課程。通過該系列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護理英語閱讀能力、聽說能力,能獲取國際護理信息,了解當代醫學與護理學科發展的動態,并能在涉外醫院實踐中進行溝通和交流。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后,在課程設置上就要與就業需要掛鉤,根據市場需求緊扣教學目標對課程的設置進行優化。首先,針對涉外護理學生的就業需要應加大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培養,將學生流利的口語表達作為涉外護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來培養,“英語口語課程的設置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英語口語、護理專業英語口語和雅思英語口語?!保?]其次,“優化各學科課時的比例,突出核心課程,加強學科交叉。”[2]101我們要意識到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是一門主干課程,要優化各科目學時的比例,也要明確專業英語課程的開設是在完成公共英語教學和大部分護理專業知識之后。再次,可以將中西護理文化差異、護理專業英語寫作、英語國家概況等課程納入選修課程。最后,我們要積極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與第一課堂相輔相成。其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比如開設英語角,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聘請有出國經歷的護理專業教師和外籍教師開展講座等等。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涉外護理職業英語的重要性已經日漸突出,而職業英語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我們要根據實際需求,不斷探索,勇于創新,采用適應社會所需、市場所求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涉外護理職業英語教學應緊扣涉外護理的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手段。一是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取以學生為主導,“邊學、邊思考、邊做、邊糾正”的“護理情景式”實驗教學模式。嘗試將課堂搬到護理實驗室,充分利用護理實驗室與模擬病房創設真實的臨床護理活動場景。讓他們在課堂上親自感受、體驗各種狀態下的“虛擬護理實習”。在課堂教學中應大量運用病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表演等手段,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將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二是以真實的工作任務及過程為導向,科學設計學習任務,模擬操練任務,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任務性教學模式。如將護理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以任務或者是項目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圍繞任務與項目中的實際交流需要來不斷熟悉與強化每一項操作過程中護理聽力與口語的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可將語音、語法、詞匯、功能、話語連貫、意思表達、風俗習慣和社會交際策略教學融入到學生的實際交流中,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全方位、整體的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統一,學以致用。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持續關注市場動向及其對知識和人才類型的需求狀況,以便進一步加強教與學及社會之間的信息交流,了解需求狀況及時更新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如采取操作式的教學模式來加強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等。
(三)在探索涉外護理職業英語教學模式過程中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師資力量的建設問題
要培養出具有英語特色的護理人才,僅靠強調學科的完整性是不夠的,還要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構建適應“涉外護理英語”需要的課程體系。因此,教師不僅要專精一門,而且要具備本學科相關學科的知識。作為英語教師自身除了要打好堅實的英語基礎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專業或行業知識的學習,培養雙師素質。護理專業教師也應加強英語學習,盡量采用雙語教學。學院要對專業英語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進行科學規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比如聘請國外護理學專家或具有國外醫院護理工作經歷的人士來校講學;也可以派出教師參加雅思英語培訓、口語培訓,有條件的還可以出國培訓;同時還要要求擔任涉外護理人才教學的英語教師多聽護理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參加專業教研室的科研活動、教學研討,實現知識和能力相融合。因此,我們也可以嘗試著把擔任涉外護理專業教學的英語教師劃分到專業教研室,這樣會更有利于各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協作。
2.良好語言環境的創設問題
為了適應國際市場對涉外護理人才的需求,只有讓他們在課堂上親自感受、體驗各種狀態下的“虛擬護理實習“,才能讓學生畢業后立即進入“角色”。因此,教學必須通過高仿真的教學擬真環境、軟件、教學做一體化教室等來創設工作環境,或通過真實的崗位實踐來完成。在實際教學中,首先,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營造英語語言氛圍。利用多媒體教學,比如聽錄音、看英文電影,然后叫學生復述或是模仿等。其次,營造近似職場的語言場景,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workinpairs,readandsay,speakout,groupdiscus-sion,interview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說英語中來。再次,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能夠鞏固所學并能提高其應用能力的任務,以小組合作式等形式來完成。最后,我們還“可以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構建虛擬護理工作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護理醫學的場景教學,達到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要求”[2]101。
【關鍵詞】
男護生;職業生涯;相關因素;對策
The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luencing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LI Gui-ling.Nursing Schoo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Heilongjiang,16104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lated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and analyzing their response,the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n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of loving nursing profession.Methods Taking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ourselv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58 male nursing students concept of careers,role of adaptation and state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majority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who chose the nursing profession are not their first choice,and the main motive of choosing the career is easy employment and income; they hav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nxiety and believe that social prejudice and tradition Concep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Conclusion Targete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rofessional edu
cation,eliminat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bringing by gender bias and called on the communit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le nurses and played the full advantages of male nurses in posts at the hospita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hospital.At the same time,made the school students of male nursing expand,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s】 Male nursing students;Career;Correlation factor;Countermeasures
隨著護理事業的發展,護理職業發生改變,男護士悄然興起,醫院對男護生的需求在增加,這說明男護生的就業是很樂觀的[1]。但在大學里,護理專業不容易招到男生,即使招到,將來成為男護士的也很少。因此,需要轉變傳統觀念,我們通過調查影響男護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相關因素并對男護生的就業前景進行分析,了解男護生的思想動態,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教育,讓更多的男生加入護理專業的行列中來,為護理事業做出貢獻。
本院護理專業2007年招收了58名男護生,筆者分別針對其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調查,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護理學院,2007級58名在校男護生,年齡19~23歲,平均(20.65±0.41)歲,本??茖W生。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入校時的擇業觀念、對護理專業看法等。發放問卷58份,收回有效問卷 58份,有效回收率100%。將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10.0統計軟件整理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影響男護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相關主要因素調查 (見表1)。
2.2 調查結果 從擇業觀念調查上看,幾乎所有男生選擇護理專業并非他們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即使是第一志愿,大多數主要考慮的是就業優勢和收入。若讓他們重新選擇,46.6%的學生將不會再選擇;13.7%的學生選擇后悔,26.8%的學生畢業后不會從事此專業,改行或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30.5%學生認為影響男護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的相關因素是社會偏見,34.2%學生認為是傳統觀念。
從男護生對護理專業看法的調查上看,44.8%應加強特色專科課程,62.1%應加強特色專科實習。38.9%男護生對專業不滿意,21.6%男生認為護理學的操作技術含量低。
3 討論
3.1 加強職業素質輔導,樹立信心 改變傳統觀念 自南丁格爾女士開創護理事業以來,護理工作帶有典型的女性色彩,以至于形成人們對護理工作的性別偏見,很少有男性主動選擇護士作為自己的職業[2]。
調查對象認為男護士的職業影響因素主要是傳統觀念和性別偏見等,學校及社會都應抓好男護生的入校教育,排除性別偏見,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優勢,以自己從事的職業為驕傲,可以舉辦專題講座、演講比賽、心理問題座談等形式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培養其愛崗敬業精神,正確引導男護生對護理職業的認識,為其提供精神動力。
3.2 調整課程設置,發揮男生的優勢 傳統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是以培養女性護生為特點,教師也以女性為主體。男護生在課程興趣、職業追求及護士形象上均有明顯不同。護理教育者應注意男護士的感受,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如手術室、精神病院等學習,明確男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發揮在進行急救處理和搬運手術患者時的應變能力和承受壓力等方面的優勢[3],并讓他們了解現在很多的醫院以高薪招聘男護士,醫院的領導也非常重視和支持男護士,以鼓勵更多的男性加入到護理隊伍中來。
參 考 文 獻
[1] 霍健梅.我國男護士的現狀及其改善對策.護理學報,2006,5(13)22-24.
專業思想是指學生對所學專業和學科的理性認識和態度,是一種從信念情感到行為的穩定的綜合心理品質,它包括學生對所學專業及對今后所從事的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所持的觀點和態度[1]。專業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可替代的作用[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護理工作還是以單一女性為主,不僅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也會阻礙護理專業的進一步發展[3,4]。男護生(士)在我國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他們的專業思想問題非常突出,因此,了解男護生的專業思想現狀,對于疏通和解決他們的專業思想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健康、和諧的護士隊伍,推動護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醫學院護理學專業2005級、2006級所有高考統招本科男護生。基本情況見表1。表1 研究對角分布情況(略)
1.2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選擇在學生學習一年后進行。發放問卷30份,最終收回有效問卷30份,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問卷,問卷經過了醫學院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論證,問卷能較好地反映護生的專業思想。問卷包括入學形式、選擇動機、專業知識認識、性別專業優勢、職業壓力、性別發展潛力、未來成就認識和畢業后的選擇8個維度。調查情況見表2。表2 本科男護生專業思想調查表(略)
3 結果與討論
3.1 男護生選擇護理學專業身不由己結果顯示,73.33%男護生進入護理學專業學習是因為自由調劑,自愿選擇的為20%。在與學生會談中得知,他們最終留在護理學專業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困難,表1顯示,66.67%的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已無力提供復讀的費用;二是部分學生是復讀生,他們已厭倦了高中生活;三是少部分學生分不清護理學和臨床醫學,認為兩者基本互轉,將來可以轉行。
3.2 男護生對護理學專業認知度低結果顯示,60%的男護生認為護理學專業科學性、技術含量一般,認為高或低的各為20%。男護生普遍認為護士的工作就是打針發藥、喂水喂藥、鋪床等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是醫生的助手,是一個從屬的、被動的工作。
3.3 男護生對護理學專業認同度低結果顯示,男護生選擇護理學專業因就業的為26.67%,因熱愛的為0.00%,因其他原因的為73.33%。有研究顯示,71.88%的男性和 89.83%的女性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持肯定態度, 不同性別在該問題上的觀點無差異[5]。但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護理一直是女性為主導的職業,是女性從事的職業;護理工作帶有典型的母性或女性的特質,是簡單、輔、照顧性的工作。
3.4 護理學專業性別優勢認知度女性占優結果顯示,56.67%的男護生認為在護理學專業中,女性占性別優勢,10%的認為男性占優。盡管男性在護理工作中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一是體力充沛、反應敏捷、適應能力強,適合在急診、手術室、骨傷科、精神科這一類科室工作;二是男護士在使用器械方面及科研方面較之女護士也有一定優勢;三是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增強,同性護理也逐漸地被某些特殊科室所采用。但人們仍覺得男性不如女性耐心、仔細,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人們仍首選女護士[6]。雖然有些患者在理性上愿意接受男護士,但情感上仍然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 使得男護士在病房里遭遇過許多尷尬[7]。
3.5 男護生社會壓力大
3.5.1 傳統觀念結果顯示,33.33%的男護生的社會壓力來自于傳統觀念。盡管有研究顯示,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受調查者對男護士的知曉率為81.48%,患者及其家屬對男護士的知曉率為40.43%;多數人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持肯定態度[5]。但我國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陳舊觀念阻礙著男性把護理工作作為職業來選擇,100%的男護生表示社會偏見和傳統觀念是使他們不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3.5.2 護士地位結果顯示,33.33%的男護生的社會壓力來自于護士地位。有研究表明,男護士離開護理崗位的原因是護士的社會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等。男護士承受高強度、高風險和高度責任心的護理工作,但其地位卻與之不符,而且很難得到社會的承認以及應有的尊重,不能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對自身發展抱有不樂觀的心態[7]。
3.5.3 自我與角色沖突結果顯示,33.33%的男護生的社會壓力來自于自我與角色沖突。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醫院,護士都是女性占有絕對優勢;護士在人們觀念中的形象是 “白衣天使”“提燈女神”,與溫柔、輕盈、美麗相伴;護士的工作從屬于醫生,多是以女性為特點的瑣碎的生活護理,這些與男性本身獨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觀念形成強烈對比[7,8]。
3.6 男護生成就感喜憂參半結果顯示,63.33%的男護生認為男性在護理學專業的發展潛力大于女性,認為男性提升快、發展空間大的為33.33%,認為提升慢、無前途的為16.67%。男護生經過1年的專業學習,對護理專業有了一定的理解,認為護理學是一門集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護理工作是一種高技術、科學研究型的工作,男性在護理學專業將大有可為。
3.7 男護生未來的職業選擇令人擔憂 結果顯示,63.33%的男護生畢業后是否從事護理學專業尚說不清楚,愿從事護理學專業的為13.33%。這63.33%是一群值得護理教育者和護理管理者關注和研究的特殊群體,如果為他們制訂相應的政策,營造適合他們成長的教育模式和生存、發展空間的氛圍,他們將有可能成為推動護理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生力軍。
4 結語
護理從一門職業發展成為一門專業到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應用型學科,護理工作也從傳統的照護發展到整體護理。如果護士隊伍仍然以女性為主導,勢必會阻礙護理專業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也難以滿足人們對護理越來越高的需求。因此加強本科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提高男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度和忠誠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英芹.淺談成人高教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02,2:32.
[2]黃謝軍,袁艷斌.大學新生專業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對策[J].教育探索與實踐,2007,8:51.
[3]Cassidy ML.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 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1990,5:111.
[4]吳之明,杜彩素. 對我國男護士現狀的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2):59.
[5]趙明珠,章雅青,李莎莎.臨床使用男護士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2,2(4):6.
[6]王策.男護理部主任在護理管理中的優勢與劣勢[J].護理管理學雜志,2002,2(4):59.
[7]李志紅,郭淼,等. 男性護生實習期間真實體驗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0):875.
1.1護生在就業相關方面的態度畢業后準備從事護理工作者占68.75%,打算盡快改行的占21.09%,想繼續深造的占7.81%;對自己就業前景的態度很有自信的占37.50%,比較焦慮的占13.28;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中個人能力占68.75%;就業單位條件中選地理位置的占39.06%,選收入高的占29.69%;醫院等級的選擇中三甲級占67.19%;54.69%護生選擇期望的月薪值2500~3000元。
1.2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選擇護理專業主要原因是個人興趣者占45.31%,選擇好就業者占28.13%,選擇父母意愿者占17.97%;對護理專業的滿意度中現在比較滿意的占52.34%,不滿意的占25.50%;認為護理工作中比較難實現自己的價值者占39.06%;認為護士的工作壓力是擔心出現錯誤者占60.15%;若允許重新選擇專業,選擇護理專業者占35.16%,堅決不選者占20.31%;認為不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是辛苦者占45.31%,是醫護地位不等者占27.34%,是不受人尊重者占18.75%;對就業態度教育的看法中認為有必要者占46.88%,很有必要者39.84%,沒必要者占7.81%,見表2。
1.3護生今后對待工作的態度在醫院你對病人有無一種溫柔友善的感覺中完全可以者占51.56%;護生與醫生及其他工作人員合作是否愉快中一般者占52.34%,很愉快者占37.50%;有79.69%的護士在出現工作差錯時可完善自己,迎難而上。
2討論
2.1護生對就業方面的態度本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畢業生都能理性地面對就業,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占大多數(68.75%),反映她們對當前的形勢有較清醒的認識,就業心態逐漸成熟。但仍有21.09%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導致選擇了改行,一方面反映了學生追求的多元化、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就業模式,另一方面因與自己的預期選擇專業不符,護生難以產生專業認同有關。因此護理教育者應該清楚護生選擇護理學專業意愿的差別,在后續的專業學習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思想教育,不斷引導和干預,培養專業興趣。同時護理教育者應注意職業信息的傳遞,尤其是專業發展的傳遞信息,從而提高專業興趣[1]。本調查結果顯示,37.50%的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但仍有13.28%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前景不甚了解,導致對前景的擔心和焦慮。護理教育者應進一步了解護生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她們必要的指導和心理支持。本調查還顯示,大部分護生認為就業的重要性在于培養自己的個人能力,選擇個人能力的遠遠超過選擇單純學習成績和選擇社會關系的護生,這說明大多數護生認為綜合能力是必備的,她們認識到強化自己個人能力的重要性,這有利于她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努力提高綜合能力而完善自己。在護生今后工作的醫院等級選擇上,絕大多數選擇了三級醫院(67.19%),經濟收入與就業單位的地理位置也成為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護生就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個人發展的空間和單位發展前景,一方面反映出護生較為注重自身發展,同時也表現出就業選擇非理性的一面。提示學校和護理教育者在護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中應將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業的優惠政策及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及時傳達給學生。
2.2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選擇護理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遵從父母意愿而選擇護理專業者,多是考慮到護理專業就業機會多,工資相對較高,這對護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與自愿者相比,她們的職業態度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搖動,部分護生還存在對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本調查顯示,學校對護生就業態度教育方面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護生分別占39.84%、46.88%,對護理專業非常滿意的護生占25.78%,比較滿意的護生占52.34%,不滿意的護生占25.50%,說明護生的專業思想不牢固,對專業不夠了解,需要持續地進行專業指導和教育,學校和護理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護生對護理專業重視的程度對培養護生積極的專業態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顯示45.31%的護生是因為辛苦而不愿意從事護理工作,而且20.31%的護生堅決不會再重新選擇護理專業,原因是認為護理工作中比較難實現自己的價值的護生占39.06%。65.63%的護生認為就業的主要途徑還是繼續進行學習,增加知識提高綜合素質,這比其他因素都高得多,因此應重點加強護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心理因素、專業知識技能、溝通能力和自信心等。
2.3護生今后對待工作的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37.50%的護生認為有信心處理好今后工作中與患者及其他醫護人員的關系,有52.34%的護生認為與其他醫護人員的關系處理一般。有調查顯示人際關系處理不良可影響護士的工作態度。因此,護理教育者在學校教育期間應注重護生人際溝通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幫助護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培養其良好的職業態度奠定基礎。本調查中,79.69%的護生在發生工作差錯時能夠完善自己,迎難而上,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學習,積累經驗,但12.50%的護生在工作中害怕進行護理操作,說明護生對自己的自信心低,各項護理操作不夠熟練。
【關鍵詞】護理專業 提高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189-02
要想提高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要對目前職院護理專業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有針對的提出卓有成效的解決辦法。
一、現狀分析
1、生源情況
隨著近年來初中畢業生人數的下降,又逢高中招收人數的增加,且家長、社會對職教的認識不足,使得職院招不到好的生源。甚至是完全沒有選擇的余地,很多時候都是不要什么成績。這些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中考是落榜者,文化成績很差,對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信心不足。但是按照我們的相關要求,護理畢業生又必須要對通過資格考試才能獲得工作機會。這些都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2、職院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想狀況
現在職院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想問題較多,大概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缺乏責任感、比較自我
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小時候就備受家人關愛,這就養成了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出非常自我的一面,在面對事情時也首先是從自己除非,缺乏起碼的責任。與此同時他們又缺少較強的心理承受力,不具有艱苦奮斗的意志,這些與我們的護理工作實際相去很遠,因為護理需要的是吃苦耐勞、樂于奉獻。
(2)不良的社會影響
現在很多的網吧、KTV等娛樂場所都離職校較近且數量很多,一部分的學生對自己放縱,結成小團伙、吸煙、酗酒等不良情況也隨之涌現。社會的很多地方還沒有得到規范,文化領域受到一些暴力、黃色等因素的污染比較嚴重,這些都給那些職院的青少年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3)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沒有作用
最近幾年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很多的畢業生面臨很多的就業難題。社會各種輿論對學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學習不起作用的言論,這讓一部分學生比較茫然,認為將來找工作和現在的學習狀況沒有關系,這就很難積極學習。
目前的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程設置不科學
課程設置中前后相同的情況較多,且對基礎理論不重視,過分的強調專業理論,比較枯燥,且缺乏實踐性。職院的學生初中文化成績差,對理論的學習比較吃力,這樣也會打擊她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方法陳舊
學生更多的喜好上實訓課。但是在很多職校都還沒有注重到學習的需要上,那種沿用的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符合學生的現實狀況,這也就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應對辦法
1、對學生的教育方案進行調整,讓職院教育更加引人
職院要加強和外部的合作,建立健全“學識基礎、技術加強、層次提升、雙證齊全、定向培育”等護理專業培訓形式。這樣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可持證上班,可能繼續升造,也可定向培訓,定向就業等。這樣就更提高職院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就使之更加有吸引力,能吸引更好的生源就讀。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克服自我思想
(1)要利用學校的網絡、校園廣播等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讓集體主義的觀念深入到學生的思想中,這樣生活中到處都是這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就能潛移默化、看似無形中改變學生的自私自我思想。讓集體主義的良好思想武裝他們。
(2)讓學生有正確的就業觀念
要讓學生充分的了解當今社會的形勢,讓他們能有正確的競爭意識。要讓學習改變過去的依賴就業觀,要讓他們明白就要靠的是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更要讓學生改變職業有高低貴賤的思想,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職業理想是和現在的學習努力相聯系的。且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努力把握開始的教學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能對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有深刻的了解,更需要對相關專業的重難點、教學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對新的知識信息也要及時掌握,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教學中游刃有余,也才能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
(2)注重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體會成功。多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只有這樣才能進而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3)多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感性認識促進理論學習。在學習中要讓學生多一點臨床的模擬實踐,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增加學生對臨床實踐技術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加對理論的學習。
總之,教學質量是我們教育者永恒的追求,也是一個學校發展壯大的關鍵。所以學習必須要能夠注重學生本身,要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的更新思想,最終實現職院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Abstract: With the unceasing enhancement of human life level,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atient is becoming higher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so the nursing mode must be changed.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new medical model, nurs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future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ey not only should have a good nurs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ed operation skills, but also should have advanced nursing concept and 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y should actively use them in nurs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nursing students' quality promotion action, this article takes related discussion, combined with the education teaching, it puts forward various forms of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moral quality, conduct multi-level cultur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s variou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ir action 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hopes to have certain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tudents.
關鍵詞: 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行動;培養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action;cultivate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3-0231-02
0 引言
這些年,醫學與社會科學飛速發展,而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有了質的飛躍,這尤其表現在人們對護理觀念的認識上,已經從傳統“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了“以病人為中心”,而這種觀念的轉變勢必影響護理模式的發展[1]。當然,“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切實符合新時期護理模式的需求,其宗旨在于以人為中心,以現代化的護理作為指南,以多種專業協作為基礎,以護理程序為手段,以此充分為病人提供一種優質的整體化護理[2]。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倡導“年輕護士素質提高行動”的理念,旨在動員廣大年輕護士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行動起來,刻苦訓練“三基”技能,以便促使他們在護理過程中可以養成“果斷敏捷、主動勤快、實事求是、熱情服務”的工作風格,主動了解患者需求,具有慈悲心、同理心,盡力在合理范圍下滿足患者的要求,建立良好護患及人際關系,營造默契配合的氛圍,使得護生都能成為“會溝通、技術好”的全面手。總的來說,新的護理模式下不僅要求護生要有過硬理論知識與嫻熟護理操作能力,更要有先進的護理理念與綜合素質,同時要積極參與臨床護理實踐。為此,本文展開了相關研究,現分析如下。
1 必須牢牢樹立以人為本護理觀
1.1 樹立人文意識、明確護理本質、強化新護理服務理念 新時期,護生應充分理解與認可人文護理在護理中的重要位置,將“以病人為中心”牢牢銘記在心里,培養一種“以他人為中心”的自我奉獻意識。護生應加強人文精神學習,積極進行整體護理意識的學習與討論。比如說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講述身邊感人事跡”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感受到真情的魅力,讓他們切實感受人文的深刻含義[3]。推薦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人文書目如“理智與情感”,“愛的藝術”等,通過學習,加強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以期護生進入醫院時都可以將關心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與需求為先放在護理首位。
1.2 樹立護理奉獻精神 護理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生命守護神的角色,同時也是健康教育的使者,是促使患者健康的一個衛士,因此他們必須具備一定的奉獻精神。當然,護理的對象往往有著不同的背景、文化及心理因素,而不同疾病困擾的人群有著不同的護理需求,加上還需要一定的關愛呵護及同情幫助,這些都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奉獻精神。護生應樹立一種奉獻精神,擁有無私奉獻護理服務的心,才能將更多的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及耐心送達到患者身上。為此,在護理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應成為護生的學習對象與榜樣,關愛學生,熏陶學生,指導與教會護士要處處以他人為重,重視愛護與體貼患者。
1.3 強化護生尊重患者人格與權利,培養他們珍視生命的意識 為了體現整體護理內外環境的人性化,護生應培養尊重患者人格與權利,珍視生命的意識,并且要關注與關心患者的尊嚴,在工作中務必嚴謹與一絲不茍,最大化提升護生的個體護理質量。當然,步入以后的工作中,護生要自覺將尊重患者的意識融入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以此真正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從而提升護理質量與效率。
2 加強護生思想、文化、業務及身心素質等方面的教育
2.1 進行多類型德育教育,提高護生思想素質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也是根本,要想做出良好的行為,那么就要有高尚的情操與思想,故而護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視。熱愛祖國、人民及護理工作是護生必須具備的思想,擁有了這些思想素質后,才能更好的將護理事業做好。護理人員做工作是否盡責,實際上就是“我為人人”還是“人人為我”的抉擇,選擇前者則思想素質較高,而選擇后者則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就當前大部分醫院護理工作調查與研究來看,影響護理人員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基于此,在對護生進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就應將德育擺在首位。將德育擺在首位并非單純多上政治課程,而是要將政治思想教育切實滲透到每個護生心中,比如說可以開展各種活動,將德育設置在其中;還可以指導與督促護生多觀察德育教育類書籍與刊物,比如說《德育新論》(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原理》(檀傳寶著)以及《德育教育雜志》等,同時也可以將一些有關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視頻、電影等播放給護生觀察,讓他們暢談觀后的感受與想法,以此勉勵他們提升自己的德育觀念。
2.2 進行多方面能力培訓,提高護生業務素質 從這些年護理教育來看,主要強調的是統一規范,這就要求護生的理論考試要統一答案,而操作考試也要步驟統一,這種模式下雖然使得學生更為嚴謹,但是卻不靈活,雖然答案規范,但是卻缺乏創新,不利于護生的業務素質發展[4]。故而,建議在適當規范的教學前提下,可以為護生提供寬松的環境,比如說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思考,并且多利用自己的個性。護理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在于考試成績,而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護生主動學習與思考,鼓勵他們多問問題與提出疑惑,加以適當的引導,啟發他們發現與預測問題的能力,并且培養他們主動并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進行多層次文化教育,提高護生科學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也是護生發展的基礎之一,提高文化素質來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這樣有助于護生養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業務素質。由于近幾年大部分護生基礎教育較差,基本上屬于初中畢業后進入護理專業學習,這類學生文化水平比較低,而護理專業教育主要側重于業務技能培養,故而文化素質教育就成為護理專業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诖?,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護生,開設不同的課程,比如說文學寫作、醫學哲學、美學修養等,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授課同實踐相結合,共同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事業,即使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也要最大化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2.4 進行多方位身心陶冶,提高護生身心素質 素質教育必須注重護生知情意的整體發展,未來護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對快節奏與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而良好的身心素質則是護理人員必備的素質之一。當然,身心素質提高并非單純課堂教育就能解決,護生還要在日常生活與行為中主動去培養,比如說主動關心他人、養成豁達樂觀性格等,并且還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以此促進自身體質的健康發展。
3 開展各項護理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與培養
在學校內部應積極創造良好校園文化,應給護生提供良好學習氛圍,并且要有計劃與有目的的開展各種專項活動。比如說,設定技能競賽月,開展各種護理技能大賽;或者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各種人文知識、專業知識及心理健康知識等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有條件的學校,其學生會還可以組織各種社團,鼓勵學生參與和開展各種對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動,在活動中讓護生學會操作技能、合作協作及溝通等社交能力。在校外也要磨練護生的專業技能,比如說參加全省或全國舉辦的各種護理技能大賽,對于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可以給予獎勵,以便促使其他學生也不斷努力。一些有條件的學??梢圆欢ㄆ谂e行到社區、敬老院及家庭等處衛生宣教、康復護理及健康體檢等;開展送藥下鄉服務活動,以此提高護生社會服務意識與能力;安排護生到實踐基地或者對口醫院進行見習或實習,以此實現護生與臨床護理工作的零距離接觸,讓學生充分感受臨床護理工作氛圍,進一步體會患者需求及其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需求[5]。當然,在開展活動的同時,教師應加強護生專業素質的培養與評價,有意識與有目的的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素質等。此外,為了分析護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以及為以后的護生教育提供參考,當護生在實習期間,應將實習單位的反饋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尤其是要仔細分析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及時調整護生素質提升培養的方式與重點,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探索并實施優良措施,不斷改進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王艷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2):229-230.
[2]李洪峰.以人文課程為基礎培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3):265-268.
[3]皋玉蒂.國際視野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1):9-12.
一、強化專業思想教育,培養敬業愛崗精神
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意識和敬業愛崗的精神。3+2高職護理是在校就讀五年,前三年讀中專,后兩年學專。剛進校護理學生年齡較小、適應能力及自制力差、社會閱歷較淺;學生選擇3+2高職護理,多數是由于中考失利,對復讀信心不大,是家長幫學生做出的無奈之舉。因此,很多學生對學習護理專業并不了解,缺乏學習的興趣,甚至厭學。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做好學生專業思想的教育工作,任務艱巨。于是,在新生入學后不久,圍繞培養熱愛護理專業,獻身護理事業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如組織收看“南丁格爾生平”的錄相片;邀請我校畢業的優秀護士介紹她們的職業成長經歷和職業感想;觀摩高年級護生的護理技能比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一年一度“5、12護士節”活動,活動中邀請實習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來校介紹護理工作發展趨勢;同時,舉行“授帽”儀式,由護理前輩們為班級部分學生戴上圣潔的燕尾帽,并集體宣誓;此外,班級還開展“怎樣當好一名護士”、“我為護士而自豪”的主題班會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傳承護士職業的神圣與崇高;讓學生真正理解護理專業內涵,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是一項平凡、人道、有價值的科學性勞動;增強了學生護理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她們對護理事業的熱愛。
二、加強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班風
中專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為了讓學生將來成為具有護理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合格護士,還必須對學生進行醫德行為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以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為主要內容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通過軍訓、組織學生學習《中專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手冊》,加強學生紀律觀念;利用校運動會、歌詠比賽、拔河比賽、校園文化藝術周評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根據學校要求和班級學生的特點,通過班集體討論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一系列紀律、學習、衛生、勞動等的班級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些規章制度,由班級班干專人分工負責檢查、記錄,定期公布并作為學生量化考評的依據,經過一段時間督促和檢查,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全班共同努力營造“誠實、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風。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后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例如,我班開展過值日班長輪流制,讓每個學生親自參與管理班級,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這不僅鍛煉自己,而且讓她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對于值日中認真負責的后進生,班主任應抓住機會表揚她們,實行賞識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明確學習目標,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作為一名護士,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愿望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刻苦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才能勝任今后從事的護理工作。首先班主任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少數基礎知識差、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班主任與班委一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研究如何幫助她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編排座位時要互相搭配好,如要兼顧好前后、左右、動靜、學習成績與態度、思想狀況等,這有利于相互激勵、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其次建立良性的競爭機制,有針對性、有意識地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中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上認真聽講,主動思考及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對自己不懂的問題也要及時請教。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加強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這對于今后工作中開展有聲服務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有著重要意義。在整個學習期間,班主任組織學生參加第三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拔拿黠L采”征文競賽、校普通話比賽及基礎護理技能操作比賽,積極鼓勵人人參加并進行必要的指導,致使競賽活動獲得良好成績,如我班房倩倩同學的“我愛護理,我的專業”征文榮獲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的三等獎。堅持以先進促后進,合理量化指標,把學習成績作為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及團干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效率,任課老師是最有發言權的。班主任要掌握學生課堂的真實情況,必須經常與相關任課教師取得聯系,了解班級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以及個別差異生的學習情況,從班級管理入手,召開有關學風建設的主題班會,樹立學習榜樣,請成績優異的學生介紹學習經驗。同時班主任每天深入教室查看晚自習,督促學生的預習與復習,提高學習效率。經過幾年的師生共同努力,我班學生在年執業護士資格證考試中通過率100%。
《論語》、《爾雅》等儒家經典著作中,護生以往學習經歷中接觸得很少。絕大多數護生僅在中學時期學習過幾篇古文,且護生中理科生居多,文理分科后她們再次接觸儒家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進入大學后,由于醫學護理課程種類多,課時量大,而??粕谛W習時間有限,因此護生中利用課余時間主動接觸儒家文化的更少。
2儒家文化的傳承方式較為單一
調查發現護生對閱讀儒家文化的原著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僅對大眾傳媒所傳達的儒家思想比較關注。對儒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應從娃娃抓起,潛移默化,從孩童兒時耳濡目染接觸的環境、事物中,點點滴滴,不斷積累,從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3討論
儒家經典思想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精華[3],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思想教育有著深遠的借鑒意義。就調查研究現狀而言,目前高職護理學生對儒家文化認知程度較低,與其所處社會文化背景及學習背景是相關的。首先,21世紀以后,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外交流日漸頻繁。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傳統文化漸漸失去了以往地位,而退居歷史的舞臺。在青少年義務教育中,中文的比例在慢慢縮小,外文的比例在逐漸擴大。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淡化。其次,調查的高職護理學生中82.7%均為理科生,其對儒家文化的興趣與了解程度是有限的,因此導致對人文課•程的不重視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高職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儒家文化在護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
3.1加強“仁愛”教育
“醫乃仁術”是千百年來我國醫學界所崇尚的行醫信念[4],也是醫者通過行醫施藥實現仁者愛人、濟世救人的高尚理想?!叭省笔侨寮覀惱硭枷氲母荆渲凶钔怀鲆粋€內容就是“愛人”的思想。高職護理學生人文素質的核心即是‘仁愛’,護士如果缺乏愛心,就不會全心全意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更加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當今社會中因為重疾病、輕情感;重科技、輕溝通;重效益、輕人文而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這些都足以說明,愛心教育在醫學教育中何等重要[5]。目前,在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大力加強“仁愛”教育,把“仁者愛人”的思想植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3.2深化“禮儀”教育
禮儀是中華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是一種敬人、律己的行為規范??鬃犹岢觥安粚W禮,無以立”的觀點,禮儀教育的重點是意識和品格的培養,具體體現在儒家的“內仁外禮”和“仁者愛人”的觀點上?!岸Y”在醫德規范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尊重病人、尊重同行上。醫學教育中,應努力構造醫院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實際感受醫療環境的嚴謹氛圍,自覺運用適宜的言語行為來為患者服務。護患溝通時我們應認真傾聽,充分了解患者需求,讓患者有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懷的感覺,從而自覺接受醫護幫助,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護士禮儀的學習不僅要使高職護生具有獨立完善的人格、全面發展的優良個性,又須具有氣質優雅、儀表得體的外在表現。
3.3強化“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品德要求,是一切美德的來源。作為醫護工作者,擔負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特殊使命,誠信就顯得格外重要。高職護生應借鑒優秀的儒家德育思想,積極攝取營養,切實提高誠信意識,爭取為每位患者提供純凈的醫療空間。
3.4活躍“文明”課堂
一、影響護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的因素
1、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能力。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決定著學生實習的整體表現和實習效果。當今社會上很多人對護理工作存在偏見;加之學生每天面對病人痛苦、壓抑的情緒,重復、單調、又臟又累的護理操作,學生對護理工作的向往大打折扣,嚴重影響學生實習效果。調查中,認為護理工作理想的學生229人(占50.88%),不太理想的163人(占36.22%),非常反感的 58人(占12.9%)。不少同學反映實習工作太累、太緊張;抱怨病人看不起實習生,病人及家屬不愿讓實習生操作,甚至說話很難聽。這些現象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實習熱情。
2、帶教老師的教學態度和人格魅力。教學活動過程是師生共同的活動,首先帶教老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是很重要。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理解他們的心理、關心他們的身體、了解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學生感受到帶教老師愛的存在;其次是帶教老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如高尚的情操和職業道德、淵博的知識、坦蕩的情懷、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愛生敬業奉獻的精神。帶教老師的知識水平、帶教態度、帶教方法均會對護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造成影響。調查中,反映帶教老師能做到主動示范講解的,有351人(占78%);反映帶教老師對實習生不管不問的95人(占21.11%);這說明有一部分帶教老師對工作不負責任。
3、護理專業畢業實習考核辦法欠完善。出科考試是對護理專業學生各種能力的檢驗,應從品德、護理理論、護理操作等多個方面考核。調查中,反映出科考試不注重對護理問診能力的測試有153人(占34%);不注重對護理病歷書寫能力的測試130人(占28.88%);不注重技能操作的測試則12人(占2.66%),護理理論很少考核。
4、學校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也對護理專業學生迅速適應實習造成一定影響。中等職業衛生學校教師授課任務重,接觸臨床工作少,教學有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教材內容更新較慢,跟不上臨床新技術、新設備快速更新的步伐,導致學生臨床綜合能力較差。如理論知識不扎實、操作技能不熟練等。調查中,認為在校所學理論、技能知識與臨床應用基本吻合的243 人(占54%);認為差距較大162人(占36%)。
5、人際交往能力欠缺、自信心不足,家庭環境不和諧,父母間問題突出,也嚴重影響學生實習的效果。
二、對策
1、加強專業思想教育。護理專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實習期間是職業道德和專業思想培養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時期,學校應注意和醫院結合,以“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為基本點,通過各種活動和手段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思想及綜合素質與能力教育。教師可結合實例,請優秀護士進行護理工作先進事跡講座,組織護理專業學生開展怎樣做一個合格的護士專題討論等活動,讓她們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2、加強帶教老師管理。臨床帶教老師的帶教態度對護理專業學生能否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嚴格選拔帶教老師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關鍵,醫院應選擇有一定理論和臨床經驗、責任心強、帶教認真的人員進行帶教,并對帶教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如學習實綱,熟悉帶教項目,了解實習生實習面臨的問題和不足,護理部應對帶教老師建立健全評價制度,制定嚴格的評分標準,讓學生參與評價,獎優罰劣,確保其做好帶教工作。
3、縮小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差距。學校應和醫院結合,經常邀請臨床醫生到學校講課、講座和座談,傳授臨床經驗。臨床課教師要定期到醫院接觸臨床,提高臨床工作能力,以便運用于日常教學,學校要適時安排學生到醫院短期見習,熟悉了解護理專業知識及工作環境,縮短所授知識與臨床實際應用的差距。
4、改革和完善實習考核方案。出科考試既是對護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的檢驗,又是對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有力督促,應引起學校和醫院的共同重視。醫院護理部應和學校結合,統一制訂出科考試方案、項目、評價標準,以確??碱}全面、規范,既可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多種實際操作和操行進行評價,又可避免漏缺和重復,達到全面考核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5、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及交往能力訓練。護理專業學生從學校來到醫院實習,角色不適,心理應對能力差,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普遍存在緊張、焦慮的心理。因此,護理專業學生到科室實習,帶教老師首先要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對待他們,使護理專業學生感到被重視和受歡迎。在護理操作實踐中,帶教老師對護理專業學生既要大膽放手,又要耐心指導,這樣才有助于護理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減輕心理上的負擔,調動學習積極性。學校應派臨床帶教老師參與醫院對護理專業學生的管理工作,了解護理專業學生的工作、心理狀況,因為學生對自己學校的老師較熟悉、親近,有煩惱和問題愿意向老師傾述,尋求解決方法。老師應耐心傾聽她們的喜怒哀樂,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幫助解決具體問題,減輕學生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