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電磁輻射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輻射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磁輻射的影響

    第1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自助式“第一調查網”的調查問卷表明,近年來在“你覺得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這個問題中,回答“有”的人數比例明顯逐年減少,由2007年4月23日的76.57%下降至2012年5月2日的36.54%,這說明在手機影響健康方面普通用戶對手機的信任度明顯增加。而科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一刻沒有放松,隸屬于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2011年6月1日報告認為,手機等無線通訊設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會增加人類罹患腦膠質瘤的風險。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手機用戶已達10億,作為如此普及的通信工具,手機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對手機電磁輻射及其如何影響健康進行分析和研究。

    2 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

    手機電磁輻射之所以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是因為存在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即電磁輻射使人體產生與生命現象有關的響應。

    電磁輻射生物效應從熱作用方式上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1],具體如下:

    (1)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是有機分子,受到高頻電磁波輻射后,水分子取向極化而運動加劇,導致體溫升高,從而影響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存在穩定而有序的微弱電磁場,如果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對人體的傷害不斷累積,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影響電磁輻射生物效應的主要參數是頻率和強度,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3 手機電磁輻射的動物實驗

    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是否構成威脅?構成怎樣的威脅?醫學研究人員采取的重要手段是動物實驗。一般認為,電磁輻射能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的下降。此外,由于手機使用時距腦部很近,腦部生物電磁波或許更易受到外界電磁輻射的干擾,因此手機對大腦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為了研究手機輻射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將聽筒置于孕鼠耳部,完全模擬人的通話狀態進行實驗。32只體重均衡的孕鼠隨機分為四組,一組不接受手機電磁輻射(對照組),另三組分別接受低、中、高強度手機輻射(實驗組),實驗組孕鼠每次接受手機輻射時間分別為10min、30min、60min。自受孕日起,每日輻射3次,連續輻射21天,待孕鼠正常分娩后,測量孕鼠及24h內新生鼠外周血中IgA、IgG、IgM的含量,得出的結論是:手機電磁輻射確實會損傷孕鼠及新生鼠的淋巴細胞,引起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致使免疫功能下降,且與輻射時間呈相關性[2]。

    為了從生化學角度探討手機輻射對腦組織的損傷作用,用上述相似的方法進行孕鼠實驗,測定孕鼠及胎鼠腦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再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孕鼠在孕期接受手機電磁輻射達一定時間,會對子代腦組織的抗氧化系統產生一定的損害[3]。

    4 手機使用人群的健康調查

    研究手機輻射危害最直接的方法是調查使用人群的健康狀況[4],手機使用的年限與瞌睡、惡心呈正相關;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與頭痛頭暈、精力不佳、惡心和心慌呈正相關;每日使用手機的次數與頭痛頭暈、心慌呈正相關。另有研究表明[5],手機電磁輻射或可傷害肝臟、腎臟,加速細胞的活動,易使人衰老,是造成孕婦流產或畸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誘發因素。

    5 手機電磁輻射的量度

    研究人員常從以下兩個方面量度手機電磁輻射:

    (1)輻射功率密度

    電磁輻射是一種能量,其對環境的影響大小主要取決于能量的強弱。輻射功率密度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所接收或發射的高頻電磁能量,單位為W/m2。先從電磁場理論出發,推導出手機向四周空間發出的輻射功率,進而求出功率密度;再根據人頭接受輻射的面積、手機天線頭與人頭的距離,即可得到人頭接受的輻射功率和功率密度,為進一步研究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提供理論依據。

    (2)SAR值

    在外加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內將產生感應電磁場。由于人體各器官均為有耗介質,因此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或消耗電磁場能量。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是人體接受到電磁輻射的一種尺度,其定義為單位質量的人體組織所吸收或消耗的電磁功率,單位為W/kg。

    由于人體組織接受到的電磁輻射能量可能是隨位置和時間而變化的,因此,應按某質量單元(dm)在某時間單元(dt)接受的輻射能量(dW)進行分析,公式如下:

    (1)

    其中,ρ是人體組織的質量密度,單位為kg/m3;E是人體組織中的電場強度有效值,單位為V/m;σ為人體組織的電導率,單位為S/m。

    由式(1)可以看出,SAR值不僅與人體組織的電場分布有關,而且也與自身的密度與電導率有關,這就是電磁輻射對人體不同組織具有不同損傷的原因。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個SAR限值標準[6]:一個是歐洲采用的通行標準——國際非電離性照射保護委員會(ICNIRP)規定的IEEE1528SAR-200x標準;另一個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規定的IEEEC95.1-1992安全標準。

    6 手機電磁輻射的防護對策

    研究表明,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能有效減少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具體措施歸納如下:

    (1)使用耳機。與直接將手機靠近耳朵接聽相比,耳機能明顯減少SAR值[7]。因為耳機輸出的是音頻信號,與射頻信號是分離的,在耳機線周圍也不可能有共振產生。

    (2)手機接通瞬間離頭部越遠越好。由于打電話撥號或者聽到振鈴接聽電話時,手機的信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此時輻射功率最大。

    (3)盡量不要連續用同一只耳朵聽。兩只耳朵換著聽,可以讓耳朵得到熱量耗散,不至于使輻射積累到造成損傷的程度。

    (4)在信號強時使用手機。由于手機信號越弱就越要提高發射功率,這樣才能保證通話質量,而此時電磁輻射就越大。

    (5)手機不放枕邊。手機在待機狀態時仍和基站保持聯絡,也是有輻射的,尤其是發信號的時候,輻射峰值還會較大,因此晚上睡覺時不應把手機放在枕邊。同理,將處于待機狀態的手機掛在腰間或者胸前都是不合適的。

    (6)特殊人群慎用手機。例如:癲癇患者使用手機時,由于腦部周圍電磁場增強,或可誘發癲癇病;裝有心臟監視器的病人使用手機時,手機電磁輻射會影響心電圖記錄;白內障患者使用手機時,可能使眼球晶狀體溫度上升、出現水腫,使病情加重;孕產婦頻繁使用手機,胎兒易受影響,還可能導致產婦內分泌紊亂,影響泌乳。

    (7)不用“山寨手機”。很多“山寨手機”不進行SAR值的測試,沒有入網許可證,其危害可想而知。

    7 結束語

    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性評價,科學界至今仍然存在爭議,這很大程度是因為缺乏統計學上因果關系的強有力證明。大規模使用手機僅僅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而手機對健康的影響是“慢性”的,或許經過更多年的積累,才會造成對健康的損傷;又或者這種影響是微不足道的,完全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不管怎樣,手機制造商、醫學研究人員和普通手機消費者應共同對其危害性多一份警惕,這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卑偉慧,曹毅. 電磁輻射的生物學效應[J]. 輻射防護通訊, 2007(3): 27-31.

    [2] 王秋麗,楊曉倩,季靜,等. 手機輻射對孕鼠及子代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1): 151-153.

    [3] 季靜,楊曉倩,郭冬梅,等. 手機輻射對孕鼠及胎鼠腦組織損傷作用[J]. 中國公共衛生, 2009(12): 1451-1452.

    [4] 戴伏英,邢玉梅,吉秀亮. 手機對神經衰弱癥狀影響的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 2007(21): 4021-4022.

    [5] 楊學清,白永強. 手機輻射的危害及預防[J]. 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3): 70-71.

    第2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TD-SCDMA 基站輻射 智能天線 安全防護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7-0041-02

    1 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城市內的移動通信基站分布越來越密集,人們一方面為了保證通話質量,希望基站越多越好,另一方又擔心基站輻射問題,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內外對GSM基站的電磁輻射研究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和研究成果[1-3],TD-SCDMA是建立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的3G技術標準,其研究尚未在國際上鋪展開來,國內對其電磁輻射的理論研究較少,尚不成熟。TD-SCDMA基站采用的通信技術與GSM基站具有較大的差別,其中智能天線是影響TD-SCDMA基站電磁輻射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研究智能天線不同下傾角、掛高情況下,基站周圍輻射場的變化規律,找出降低電磁輻射場強的方法,為環保管理部門提供理論及科學依據,具有現實的意義。

    2 傳統電磁輻射預測模型的修正

    我國對基站電磁輻射的研究相對較晚,但是關于電磁輻射環境問題得到社會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主要依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的國標《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衛生部的國標《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等標準。其中,《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案與標準》[4](HJ/T103-1996)中提供了電磁輻射預測模型公式,可以對基站電磁輻射進行理論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Pd為遠場軸向功率密度,W;P為設備功率,W;G為天線最大輻射方向的功率增益,r為測量位置與天線軸向距離。

    參照公式(1),環境保護部門在管理過程中,通過對TD-SCDMA基站周圍電磁輻射值的測量,發現理論預測值與實際監測值差異較大,表明傳統的電磁輻射預測模型不再適用于TD-SCDMA制式,該現象的存在還有可能引起公眾對電磁輻射更大的恐慌,長此以往也不利于環保部門開展工作及社會和諧發展。

    智能天線相較于傳統天線,最大的特點是方向圖可控,實現了對移動臺的定位。針對TD-SCDMA制式中智能天線的使用,對公式(1)進行修正[5]:

    其中為垂直面上與天線軸向的夾角,為水平面上與天線軸向的夾角。為歸一化功率方向函數(天線軸向時,其值取1)。經修正,式(2)也可以計算遠場區非軸向的功率密度。

    在實際環境中使用的天線均安裝在較高的位置,并有一定的下傾角,為此需對天線的輻射模型進行進一步的修正。設天線的掛高為H,下傾角為θt,那么距離天線的任意水平距離時,可以得到此時該點偏離天線主瓣主軸方向的角度θz為:,當測量點距離天線的水平距離大于天線主軸與水平面交點的距離r0時,說明觀測點所在位置已偏離天線主瓣,天線輻射隨r的增大顯著減小,故可忽略不計。

    3 TD-SCDMA基站電磁輻射的分布特征

    TD-SCDMA智能天線的波束分為廣播波束和業務波束,廣播波束實現了對整個小區的覆蓋,業務波束則針對移動用戶形成定向跟蹤波束。

    下面針對8單元均勻線陣形成的定向波束對TD-SCDMA基站周圍電磁輻射分布進行仿真分析。

    3.1 不同高差h的輻射分布特征

    距天線軸向水平間距d=5m;垂直方向距離地面的高度,即高差h(m)。高差h不同時,TD-SCDMA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分布預測曲線圖如圖1。

    由圖可知,小于10m的近場范圍內(天線口徑取1.2m時,近遠場分界線為19.3~19.4m),電磁場變化復雜,波動較大。由于天線主瓣及旁瓣、樓層的阻擋、吸收等因素的影響,電磁輻射值先呈現增大趨勢,出現最大值后迅速衰減,并趨于背景值。

    3.2 不同水平間距d的輻射分布特征

    距天線軸向水平間距d(m),高差h=8m。水平間距不同時,TD-SCDMA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分布預測曲線圖如圖2。

    由圖可知,基站電磁輻射值隨著軸向測試點d的增大而增大,出現最大值后呈指數衰減趨勢,28m左右趨于背景值水平。

    3.3 不同下傾角θt的輻射分布特征

    距天線軸向水平間距d=5m;高差h=8m。下傾角不同時,TD-SCDMA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分布預測曲線圖如圖2。

    由圖可知,近場區范圍內同一測量點,基站電磁輻射值隨著天線下傾角的增大而增大,出現最大值后呈指數衰減趨勢,迅速趨于背景值水平。

    4 仿真結果分析

    參照GB8702-1988中規定,TD-SCDMA基站的公眾照射導出限值應小于0.08W/m2,通過修正后的電磁輻射預測公式仿真可知,基站電磁輻射水平隨距離呈指數衰減,安全防護距離約為28m左右。

    5 電磁防護措施

    由上述研究分析可知,可以通過改變天線俯仰角,或提高天線掛高等措施使得電磁輻射迅速衰減至背景值,還能進一步減小安全防護距離。對于不能對天線進行改變的樓頂或鐵塔天線可以進行樓頂關閉或設置警告欄等管理措施。

    6 結語

    上述預測值為理想條件下的TD-SCDMA基站電磁輻射的理論預測值,實際基站周圍的輻射環境相對復雜,受到環境、功控、基站設備配置等因素的影響,后期研究應將話務量、傳播損耗、天線增益等因素考慮在內,使預測更符合實際環境。準確的電磁輻射預測模型可對移動通信工程建設提供科學指導,為電磁輻射環境評價提供有力證據,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具有重要指導性意義,也將是下一階段電磁環境保護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張海鷗,潘超,夏遠芬,王圣,田立泉.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時空分布及衰減特征[J].電力環境保護,2009.25(4):55-57.

    [2]趙玉峰.現代環境中的電磁污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2-4.

    [3]林少龍,蔡賢生.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設置與電磁輻射影響分析[J].中國無線電,2005(05):38-39.

    第3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動車組 EMC 屏蔽 接地

    中圖分類號:D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3-0278-02

    0、引言

    最近時期,關于高速動車組電磁輻射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的話題在社會上造成一定影響。針對此問題的種種揣測,我們從設計角度分析了動車組內部各種電磁輻射的處理方式以及防護措施,以打消人們的顧慮。

    1 、高速動車組EMC指標量化的理論依據

    1.1 低頻電場的耦合

    時變的電場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電荷流動(電流)、束縛電荷極化(形成電偶極子)以及組織中的電偶極子重新定向。身體外部的電場可以在身體上感應出表面電荷,進而會在體內感應出電流,電流的分布則取決于暴露條件、人體的尺寸和形狀以及身于場中的位置。

    1.2 低頻磁場的耦合

    時變磁場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感應電場以及循環電流。人體內任何部位所產生的感應電流的實際路徑和大小都取決于組織的導電率。

    1.3 從電磁場吸收能量

    暴露于低頻電場和磁場之中導致的身體能量吸收和體溫升高一般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暴露于頻率超過100 kHz的電磁場可以產生明顯的能量吸收和溫度升高。

    在人體吸收能量方面,電磁場可以劃分為四個范圍:

    * 從大約100 kHz到低于20 MHz的頻率范圍,軀干對能量的吸收作用隨頻率的降低快速減弱,明顯的能量吸收出現在頸部和腿部。

    * 從大約20 MHz到300 MHz的頻率范圍,全身吸收的能量相對較多,如果考慮身體局部(如頭部)的共振,所吸收的能量會更高。

    * 從大約300 MHz到幾GHz的頻率范圍,能量吸收會出現較明顯的局部性和不均勻特征。

    * 超過10 GHz的頻率范圍,能量吸收主要發生在體表。

    車內不同頻率范圍的基本照射限值利用了不同的科學根據:

    * 在l Hz - l0 MHz頻率范圍內,基本限值主要是電流密度,以防止對神經系統功能造成影響。

    * 在100 kHz-l0 GHz頻率范圍內,基本限值主要是人體組織反應(SAR),以防止全身發熱和局部組織過熱;

    * 在l00 kHz -l0 MHz頻率范圍內,基本限值包括電流密度和人體組織反應(SAR);

    * 在10 -300GHz頻率范圍內,基本限值主要是功率密度,以防止身體表面組織或附近組織過熱。

    出于安全考慮,對于4 Hz - 1 kHz的頻率范圍而言,職業暴露應限制為感應電流密度低于10 mAm-2的場,即安全系數為10。對于公共限制而言,采用額外的安全系數5,基本照射限值為2 mAm-2。對于4 Hz以下以及l kHz以上的頻率而言,感應電流密度基本限值逐漸提高,同時與這些頻率范圍相關的神經剌激閾值也相應提高。

    在多頻場同時照射的情況下,確定這些照射效應是否是累加性的是非常重要的。熱剌激和電刺激效應需分別對其累加性進行檢查,而且應滿足下面的基本限值。下面的等式適用于實際照射情況下的相關頻率。

    對電剌激而言,在低于10 MHz的頻率下,感應電流密度應按照下面這個公式進行計算: (1)

    對于熱效應而言,在超過100 kHz的頻率下,SAR和功率密度值應按照下面這個公式進行計算: (2)

    其中:

    Ji為頻率i下的感應電流密度

    JL,I是在表4中規定頻率i下的感應電流密度限值

    SARi是在頻率i下的照射SAR

    SARL為表4中規定的SAR限值

    SL為表5中規定的功率密度

    Si為在頻率i下的功率密度

    依據以上理論數據支持,以及參考國際標準《BS_EN_45502_2_1_2003活性可植入的醫療裝置.第2部分用于治療緩慢性心率失常的活性可植入醫療裝置(心臟起搏器)的特殊要求―針對特殊人群的考慮》。我們建議實施:在動車組車內地板與地板以上1.5m的磁通量密度不應超過1Mt(毫特,磁場強度單位);地板面以上1dm的直流磁場應控制在1Mt以內。

    將EMC指標進行量化處理,為動車組電磁輻射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

    2 、高速動車組EMC處理方式

    2.1 對電磁設備進行區域約束

    高速動車組在開始概念設計階段,需要重點定義出電氣設備或者電子元件的高度敏感區域、一般敏感區域、中性區域、一般干擾區域以及高度干擾區域等空間區域。下圖1展示了區域約束的原理。

    我們按照區域分類等級,利用金屬箱體進行區域約束,車內各電控柜的箱體結構設計就是很好的電磁兼容性區域約束應用實例。

    可見金屬殼體是解決電磁輻射的很好的處理方式,高速動車組的整體鋁合金車體結構設計隔絕了車內與車底的電磁輻射的聯系,大大降低車底高壓設備,牽引電機對車內人體和車內系統部件的輻射影響。

    2.2 電磁兼容性接地處理

    電磁兼容接地是動車組細節設計階段,在電磁兼容設計上而實施的接地。其目的是為了防止電路之間由于寄生電容存在產生相互干擾、電路輻射電場或對外界電場敏感,必須進行必要的隔離和屏蔽,這些隔離和屏蔽的金屬必須接地。

    動車組內部電氣設備的噪聲和干擾抑制是對內部噪聲和外部干擾的控制,需要設備或系統上的許多點與地相連,從而為干擾信號提供“最低阻抗”的通道。并且現車條件允許,要求實現多點接地,盡可能減少接地線長度,使高頻阻抗減至最小。

    接地接觸面嚴禁有漆膜等絕緣物等的要求,要符合動車組功能性接地或者保護性接地標準要求,符合EN50153關于電氣危險性的相關防護規定。

    下圖2直觀展示了EMC雙端接地以及多點接地的處理方式。

    2.3 各種線纜屏蔽處理方式

    為保證電磁兼容性接地需要,屏蔽電纜應選擇特性阻抗符合需求的電纜。 通常情況下,電纜屏蔽兩端均應接地;特殊情況下,允許單端接地。我們一般建議屏蔽電纜敷設過程中不能中斷,以保證屏蔽層的連續性,信號電纜(尤其是同軸電纜)端部的屏蔽層最好是360°環形屏蔽連接。

    高速動車組內部廣泛采用如圖3所示的各種規格屏蔽電纜、屏蔽插頭以及消磁連接件等。

    以上幾種是高速動車組內部集中采用的EMC處理方式,例如:利用線槽隔柵對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進行分別敷設;利用金屬編織網管對高度敏感區域線纜進行屏蔽保護;廣泛應用帶消除應力的EMC管接頭等。

    類似的種種應用都體現在高速動車組的設計細節當中,以保證將動車組內部電磁輻射對人體傷害以及電氣設備之間的干擾降到最低。

    真正做到,把保護健康和安全視作一項基本的社會責任,制造出讓社會放心的安全列車。

    3、結論語

    高速動車組在系統集成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們根據電磁兼容相關標準要求,對各個系統提出了嚴格的指標,所有車載電氣設備都需要通過電磁兼容(EMC)試驗。

    同時對動車組內部布線采取了嚴格的屏蔽措施,在型式試驗、調查試驗過程中對動車組車廂、司機室等進行系統監測,其電場、磁場強度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確保高速動車組內部電磁輻射對人體傷害以及電氣設備之間的干擾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EN50121-1 軌道交通電磁兼容 通則;

    [2] EN50153:2002 鐵路應用 機車車輛電氣隱患防護的規定;

    [3] BS_EN_45502_2_1_2003活性可植入的醫療裝置 第2部分用于治療緩慢性心率失常的活性可植入醫療裝置(心臟起搏器)的特殊要求―針對特殊人群的考慮.

    第4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問題;管理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各類通訊設施、供電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公眾的需求,許多大型電磁類工程項目開始出現,對周圍地區造成了較大的電磁輻射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地區的環境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要做好電磁輻射的環境管理工作,采取適當的管理策略,解決電磁輻射污染問題,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1 當前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控制標準不完善

    在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法規。雖然國家環保總局在1993年頒布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沒有及時進行修訂,其中的許多條例都只適用于當時的情況,無法滿足現代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需求,缺陷日益明顯。首先,其中許多實施辦法效率比較低,難以達到應有的環境管理效果;其次,相關內容是以過去的電磁設備管理為主,對于新型電磁設備的輻射管理尚未明確出來,所以無法滿足現代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最后,某些條款與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相抵觸。比如在編制環境檢測報告時,《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的相關條例與《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相關法規有一定的沖突。我國目前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有《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行業標準有《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 10.3-1996)以及《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 24-1998)。從這些標準里可以發現,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電磁輻射的“環保標準”與“衛生標準”不符。《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都屬于國家標準,但是兩者對于電磁輻射控制范圍的規定卻是不一樣的,導致我國各大企業、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機構對于電磁輻射強度的控制范圍不明確;其次,相關標準的作用范圍太小。目前,我國電磁輻射控制標準只適用于100kHz-300GHz頻率范圍,對于某些工作頻率較小的高壓電力設施的電磁輻射管理控制卻沒有明確的參考標準。導致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缺乏相關的管理依據,許多工作都難以順利開展;最后,我國制定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不相匹配。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已經使用了多年,其中的多項標準條例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出入較大,而國際相關標準卻早已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際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因此,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差異,與實際情況脫節[1]。

    1.2 對電磁輻射環境現狀不夠了解

    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且近年來電磁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更換頻率較高,所以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對電磁輻射污染源的詳細分布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在上世紀末,我國的環保部門曾對全國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對我國各地區的電磁輻射污染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近年來電磁設備安裝建設時都需要進行申報,所以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能夠更加方便地掌握電磁輻射污染源的信息。但是,由于申報并未與項目審批結合,申報時只是要求建設單位提供相應的申報資料,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所以許多申報相關資料數據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電磁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安裝建設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通過調查所了解到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此外,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大多是針對某一項目,管理面太窄,沒有結合全國實際情況對電磁輻射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從而導致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對電磁輻射環境現狀了解得不夠充分。

    1.3 規劃不合理

    規劃階段是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重要階段,規劃的合理程度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目前,由于我國缺乏相關的科學依據,在對電磁設施設備進行規劃時考慮不全面,經常發生電磁設渲間相互干擾、交叉影響的問題。按照原有規劃,為了防止電磁輻射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電磁設施設備一般是設置在郊區的。但由于近年來用地緊張,所以郊區也開始實施建設,許多居民區出現在電磁設施周圍,從而使得電磁輻射對居民的不利影響擴大化[2]。

    2 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策略分析

    2.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設置專項法律,加快立法進程。對于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要優先考慮電磁輻射污染的預防工作,再加以合理的控制措施,為電磁輻射環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完善相關國家標準,使得國家標準適用于全國范圍內所有類型的電磁輻射源;針對每一種電磁輻射源,分別設置相應的電磁輻射控制標準[3]。

    2.2 強化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

    首先,需要對全國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分布情況進行普查,了解電磁輻射環境的基本情況,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其次,在各電磁輻射較大的地區設置長期的監測系統,掌握當地的電磁輻射污染情況,如果發現問題,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2.3 加入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可以對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評價,綜合考慮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區域內的生產力布局、資源配置等進行分析,從而給出更多實用性的建議。因此,將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加入到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工作中,綜合考慮電磁設施設備的總體布局以及與當地電磁環境容量之間的關系,盡量避開電磁環境敏感區,從決策源頭上控制電磁污染,保護環境[4]。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磁輻射問題成為了我國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電磁輻射不僅會影響周圍的生態環境,還會影響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電磁輻射環境管理部門必須要了解每個電磁輻射源的分布情況,設置長期監測系統對各電磁輻射源進行實施監測,并采取適當措施控制電磁輻射的強度,從而降低電磁輻射污染,保證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陸智新,梁美霞.基于生態市建設的泉州市電磁輻射污染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5,35(11):56-59.

    [2]張金帆,郭鍵鋒,黃恒,時勁松.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輻射衛生,2015,24(5):517-519.

    第5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防治

    1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概述

    在現代電磁技術不斷普及的過程中,不同頻率電磁波的疊加作用導致城市電磁輻射能量顯著提升,同時城市電磁環境變得愈來愈復雜,并呈現了持續惡化的特征,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及社會生產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今,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城市現代病,并愈來愈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部分城市在發展規劃當中,對大型電磁輻射設備未能進行合理規劃布局。例如,很多廣播電視塔就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甚至很多居民區環繞廣播電視塔所建,導致局部區域電磁輻射場強偏高[1]。又如,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城市通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在發展初期由于規劃缺乏科學性,使得無線通信頻譜資源嚴重浪費,并加深了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程度。甚至部分地區無線通信基站密度過大,導致這些基站之間的相互干擾十分嚴重,影響了周圍區域的正常通信,并對周邊居民的健康產生了一定威脅。相關統計表明,醫療、工業等領域的高頻電磁設施正以每年超過20%的增長率持續增加。這些設施當中存在較強的電磁震蕩源,且震蕩源頻譜質量并不理想,會產生寬頻率電磁輻射,無論是對電子設備、操作人員,還是對城市環境,均會帶來一定危害。總體上來看,城市電磁設備的持續增長對城市環境所產生的壓力愈來愈大,電磁輻射影響變得愈來愈嚴重,應給予充分重視。

    2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分析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2]:(1)輸變電設備。目前,我國電網輸送的工頻交流電頻率為50Hz,輸送電壓等級較多,包括3kV、6kV、20kV、110kV、220kV、500kV等。110kV以上為高壓。高壓輸電導線周邊及變電站附近會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磁場及工頻電場。這部分電磁輻射強度一旦超出限定值,則會對環境產生影響。與此同時,變電站及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受外部環境影響,會出現電暈放電及絕緣子放電,這些電磁噪聲會對正常通信及無線通信產生一定干擾。(2)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廣播電視發射系統是目前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廣播電視發射系統附近,存在較強的射頻電磁場強度。特別是天線主發射方向。(3)城市交通設施。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這些交通設施所產生電磁輻射量也愈來愈大,其影響不容小覷。以機動車為例,機動車運行過程中,點火系統、電機等設備的大電流瞬時通斷會產生電磁噪聲,導致電磁干擾出現。(4)家用電器。在現代城市生活當中,家用電器也是主要的電磁輻射污染源之一。高頻輻射源包括手機、微波爐等;低頻輻射源則包括電腦、電視機等。正常情況下,家用電器產品都有明確的電磁輻射標準,合格的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并不會超出限定值,也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某些不達標的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會超出限定值,人們長期與之接觸,必然會威脅到身體健康。

    3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性

    電磁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愈來愈嚴重,給城市環境帶來了不小危害,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3]:(1)城市電磁兼容水平有所下降。城市電磁環境的不斷惡化,會對城市整體電磁兼容水平產生一定影響。例如,電磁干擾可能會造成數字系統信息數據丟失,影響收音機、電視機等設備的正常運行。若電磁干擾現象較為嚴重,則會造成儀器誤動作,使得工業控制失效,甚至引發災難性后果。(2)城市居民健康受到危害。電磁輻射通過非熱效應、熱效應及累積效應等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危害。人體本身就是電磁波的良導體,若電磁輻射能量過大,且輻射時間較長,人體可能無法通過自身調節將所吸收的電磁輻射散發出去,便會引起體溫升高。同時,長期處于電磁輻射環境下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會對正常的免疫、循環功能產生影響,甚至可能誘發癌癥。

    4 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相關舉措

    4.1 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源監管

    要有效控制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問題,必然要加強相關監管工作。一方面,要加強電磁輻射相關法規、標準建設。在城市電磁設備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現行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表現出了一定滯后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電磁輻射管理要求[4]。因此,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以事先控制為原則,從公眾健康、城市環境保護出發,構建出完整的城市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制度、電磁輻射風險預防制度、輻射環境監管控制制度等。為了保證監管工作順利實施,還需要構建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及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促使電磁設備規范化使用,以此來控制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另一方面,要強制性實施電磁環境污染源申報制度,并要求相關部門切實做好電磁輻射監測工作,對電磁輻射污染數據庫不斷完善。這樣就能夠充分把握城市電磁輻射動態水平,一旦出現污染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可進行快速處理,避免電磁污染范圍擴大。

    4.2 加大電磁輻射知識宣傳

    電磁輻射由于其潛在性特征,會被社會公眾所忽略。同時,很多城市居民對電磁輻射知識并不了解,一旦出現電磁輻射污染,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進而造成電磁輻射糾紛事件[5]。因此,相關部門應該與新聞媒體及網絡媒體共同合作,加強電磁輻射宣傳教育工作,讓公眾能夠正確地認識電磁輻射,并樹立電磁輻射防護意識,掌握一些基礎的電磁輻射防護方法,對自身進行有效的保護。另外,在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監管工作當中,要充分貫徹公眾參與制度,借助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共同創建良好的城市電磁輻射環境。

    4.3 擴大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范圍

    首先,在電力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完善規劃設計工作,通過地下埋線、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等方式降低高壓線路及設備對地面輻射的強度。其次,對于一些電磁輻射強度較大的輻射源,可采取主動屏蔽或被動屏蔽的方式,對輻射源進行控制,避免其造成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另外,在住宅房屋建設過程中,可利用防電磁波玻璃、電磁波吸收涂料等來阻礙室外電磁波進入室內,保證居住環境的適宜性。

    5 結束語

    在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相關監管部門應該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源監管,對電磁輻射污染進行控制。同時,要注重電磁輻射宣傳教育,讓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到城市電磁輻射環境建設當中,緩解城市發展與電磁環境的矛盾,進一步提升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綜合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岑麗.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問題與防治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15):394.

    [2]陳志平.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分析及其防治對策[J].中華建設,2013(01):108-109.

    [3]孫遙,徐冠立,管登高.城市電磁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電訊技術,2012(04):604-608.

    第6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協調機制;電磁環境

    1.電磁輻射及電磁輻射污染的概述

    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如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輻射可按其波長、頻率排列成若干頻率段,形成電磁頻譜。電磁“頻譜”包括形形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頻率越高該輻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學作用也越強。

    電磁輻射主要有兩種來源:一類來源于自然,主要是太陽等近地天體活動,雷電、宇宙射線及放射性物質;另一類來源于人類活動,如電視機、微波爐、電熱毯、DVD播放機、手機、微波基站、醫療設備、高壓輸電線路等。對人體危害較大、較廣的多是這一類。

    2.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由加速運動的電荷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大功率的電磁輻射能量可以作為能源利用,但也有可能產生危害,構成環境污染因素。電磁污染包括了各種天然的和人為的電磁波干擾和有害的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射頻電磁輻射,當射頻電磁場達到足夠強度時,可能造成以下方面的危害:(1)引燃引爆,如可使金屬器件之間互相碰撞而打火,引起火藥、可燃油類或氣體燃燒或爆炸;(2)工業干擾,特別是信號干擾、破壞,這種干擾可直接影響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誤,控制失靈,對通訊聯絡造成意外,如使導彈制動系統失靈,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特別是對于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人,使用手機將干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美國就曾發生一起因電磁干擾使心臟起搏器失靈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3)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生物機體在射頻電磁場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一定的輻射能量,并因此產生生物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是熱效應。因為,在生物機體中一般均含有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在電磁場作用下,極性分子重新排列,非極性分子可被磁化。由于射頻電磁場方向變化極快,使這種分子重新排列的方向與極化的方向變化速度也很快。變化方向的分子與其周圍分子發生劇烈碰撞而產生大量的熱能。當射頻電磁場的輻射強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圍時,可對人體產生良好的作用,如用理療機治病;但當它超過一定范圍時,則會破壞人體的熱平衡,對人體產生危害。

    科學證明: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程度與電磁波波長有關。按對人體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電磁輻射的危害是隨著波長的縮短而逐漸加強的。微波對人體作用最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頻率高,使機體內分子振蕩激烈,摩擦作用強,熱效應大;另一方面是微波對機體的危害具有積累性,使傷害成為永久性的。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并且還會引起眼睛損傷。根據醫學方面的知識,眼部無脂肪層覆蓋,晶狀體含有較多水分,又缺少血管散熱,受微波致熱效應后,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并有酶代謝障礙而造成晶體混濁,嚴重的導致白內障,更強的微波輻射會使角膜、虹膜、前房同時受到傷害,以致失明。

    3.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一——公眾的自我防護渠道

    由前文所述,人類已經開始對電磁輻射的危害進行研究和關注,根據電磁波的物理性質,我們可以采用屏蔽的技術手段,為了保證高效率的屏蔽作用,防止屏蔽體成為二次輻射源,屏蔽體必須要良好地連接至地面,還可以利用反射、吸收等減少輻射源的泄漏來加強防護。現在越來越多的公民已經注意個人的防護措施,他們通常用特制的保護物將人體與輻射波隔離開來,還有穿戴如網絡里常做廣告的防輻射衣、防輻射手套、防輻射眼鏡等。

    4.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二——在源頭把關,做好電磁輻射的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第 1.3 條規定“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是分為初步評價與最終評價的。初步評價應在獲得環境保護部門頒發的項目規劃建設許可文件(證)后進行。最終評價一般應于項目(或分階段)竣工驗收前進行。”第 1.2 條規定“本導則適用于一切電磁輻射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對于特殊的電磁輻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可以與本導則不同,但應加以說明。”可見國家對電磁輻射項目是有法律的規定,但并沒有規定哪些電磁輻射項目是特殊的電磁輻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哪些內容可以特殊編寫。現實中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項目,比如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火力發電廠、廣電發射塔的設立與搬遷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有其不同和特殊性、該如何做好各項的環境影響評價,實屬不易,因為沒有一個可操作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律規定。如今就是現有的法律也很難被執行、實施,比如2004 年的北京西上六電磁輻射聽證案,該案就是因為工程在開工之前, 并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造成后果,導致居民不滿而投訴。筆者認為,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首先應該把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性規定如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等執行、實施好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然后再根據各種電磁輻射項目的特點將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好。比如輻射源工程,其電磁輻射環評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即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初步環評,側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初設階段進行進一步環評,重點確定拆遷數量和補償方式;在驗收階段則要著重檢查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5.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三——在終端做保障,健全監督機制

    除了要在項目的源頭把好環境影響評價這一關外,還需在項目的過程終端做好監督工作,根據《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來健全電磁輻射的監督機制。

    (1)《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 3 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第 4 條規定:“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由此可見,監督主體多元,而監督效果寡存,所以從實踐效果來看,缺失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電磁輻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筆者認為,應該明確監督主體,不能籠統規定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因為上級領導的轄區是要大于下級領導的轄區,勢必會造成一個轄區有兩個領導來監督管理,最終監督效果因沖突而偏低,應該要協調部門及上下級領導的工作關系,建立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

    (2)伴隨著磁懸浮交通行業和超高壓輸電行業的迅猛發展,區域間的電磁輻射項目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對跨區域的電磁輻射項目進行監督。不管從國家立法層面還是地方立法層面看,現行立法中都欠缺著區域間的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區域間協調機制欠缺,跨域電磁輻射污染監督不力,這勢必會導致跨域的電磁輻射項目處于事實上的監督懸浮狀態。筆者認為,區域間協調機制有必要建立,如此跨域電磁輻射污染監督才能得到實行、得到保障。

    6.結語

    電磁輻射無時不刻都存在著,需要我們做好電磁輻射的防護保障措施,普及電磁輻射的物理知識及法律保護知識,使公眾了解不同微波輻射環境的特點,避免對電磁輻射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從而可以科學地應用電磁輻射,使它創造更多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第7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生活中孕婦接觸到的輻射源

    人類一直生活在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里。這些電磁輻射一方面是天然的電磁輻射,如熱輻射、太陽光輻射以及來自太空的電磁輻射。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如廣播電視的發射塔、微波站、移動電話、高壓電線、電視機、微波爐等等各種電器設備,在它們工作時所輻射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子信息設備以及各種家電設備的普及,這種人工電磁輻射源愈來愈多,已經產生不同程度的“電磁波污染”。

    雖然隨著電磁輻射危害的認知逐漸加深,很多孕婦自身也加強了輻射的防護,但是由于相關知識匱乏,并不能正確的避免輻射的危害。特別是隱形輻射源的存在,比如家庭裝修材料等等,都在成為新的危害,我們所接觸的輻射源范圍在不斷擴大,還需要加強對輻射源的認識。減少輻射對健康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孕婦的危害

    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過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①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②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③電磁輻射是造成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④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大腦組織發育、骨髓發育。導致肝病,使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⑤電磁輻射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但是通常對婦女和兒童最為敏感。特別是孕婦和胎兒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減少電磁輻射對于孕婦和胎兒的危害迫在眉睫。

    減少電磁輻射危害的預防措施

    專家認為,由于一般家用電器在屏蔽輻射源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因此,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做到最好的保護就可以了。在孕期應該盡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電器設備,保持安全距離,減少輻射危害。同時,可以選擇電磁輻射防護服。在購買防護服的時候,要看清楚產品說明的防護頻率范圍,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購買。

    日常操作電腦時,與電腦應保持70cm的距離,并與電腦后部及側面保持不少于20cm的距離,這樣所受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的減少。另外,室內辦公設備要合理放置,不要過于集中,避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對辦公設備使用的時間要注意控制,應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設備同時啟動。經常長時間操作計算機的人員及在妊娠期與哺乳期內的女性,為增大保險系數,還可穿戴防輻射的服裝。企業領導應從關心孕婦及胎兒健康的角度出發,在女職工懷孕期問盡可能安排遠離輻射源的工作,而孕婦應有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個人及胎兒可能受到電磁輻射的危害。簡要的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①家用電器避免擺放的過于集中;②孕期少用家電,少看電視;③保持與電腦等的距離,減少上網時間;④避免使用手機和藍牙設備;⑤穿著適合的防護服裝。

    電腦及其他家用電器會產生極低頻電磁場,并可發射出電腦輻射,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后的第4大污染源。極低頻電磁場可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造成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受損、染色體損傷及遺傳基因發生突變而致畸形,進而誘發下一代白血病、胚胎染色體改變,并導致嬰兒畸形或自然流產。孕婦操作電腦,特別在孕期的頭3個月,最好選用防電磁輻射的工作服。可以采用含多元素的織物,因為既要防電場,又要消除磁場,還要阻隔少量的X射線。因此,這種含多元素的織物是當前防電磁輻射比較理想的材料。

    當然,并沒有必要因為家電的輻射損害就停止使用家電。只要在平時的使用中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并不會造成過多的損傷。只要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接觸,基本無需對輻射高度緊張。

    護理工作中如何降低輻射危害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輻射防護意識:目前,充分認識到電磁輻射的危害只是有關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防輻射醫務工作者等少數人。大多數人對此都還處于知之甚少或者完全無知的狀態。許多人很可能要到他已經受到電磁輻射的嚴重傷害時,才會有所醒悟,甚至也還有些人已經受到危害仍然不知。因此應加大對人群,特別是孕婦及其周圍家人的防輻射宣傳。如果條件允許,在孕前就應該宣傳輻射對于孕婦的危害。比如,在新婚健康培訓時期,就可以加上相關的知識宣講,以減少或者避免電磁輻射的危害。

    注意妊娠期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有電磁輻射環境下工作時,也可通過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在飲食方面,食用一些可以提高機體抗輻射能力的食物。前蘇聯學者研究發現,奶、蛋類食物具有較強的抗輻射功效。黑芝麻、大蒜、蘑菇、紫菜等含豐富的礦物質硒,以及多種酚類、多糖等抗氧化成分,具有較高的抗輻射作用。另外胡蘿卜、番茄、卷心菜等含有豐富的強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紅素等。辣椒類等也是抵御輻射的天然食品,辣椒不但可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類的香辛食物,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綠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抗輻射物質,可減輕各種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機體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細胞等。

    參考文獻

    1 鄭大偉.電磁輻射的危害及其防護[J].科技信息,2010,9:39-46.

    第8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 風險量 SAR 日常照射

    中圖分類號:U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4-0185-02

    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風險。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手機等家用電器工作時,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人體,造成污染。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人為電磁能量迅速增長,電磁輻射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目前國內的電測輻射標準還不完善,各方面關于電磁輻射的研究并不多見,僅在97年時出臺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以及《環境保護法》中第二十四條進行了規定,我們對于電磁輻射的評估并沒有特別科學明晰的方法。

    雖然國際非電離協會為了對公眾有著良好的保護,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劑量值制定國際標準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標準進一步嚴格,規定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相應于頻率30M-3000MHz段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為了更進一步加強管理,我國設定了普通項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值為5.4V/m,對應衛生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為5 V/m。但事實上每個普通民眾他們是無法準確的獲得自己一天時間內吸收了多少劑量的電磁輻射的。

    1、問卷調查概況

    因此本文是一種對電磁輻射研究的新方法,本文隨機選取了重慶市大學城區域內三所學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大學生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可能產生電磁輻射照射的設備設施進行測定,根據調查所得使用或接觸設備設施種類及時間分配具體權重,進行數據統計,配合調查問卷所得數據即可對大學生群體當前所處生活環境中存在的日常電磁輻射風險量有一個較為科學直觀的評估。

    本次問卷調查的發放范圍為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大學城的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科技學院三所高校。問卷的天蝎回收是通過委托專業問卷調查網站以及筆者本人現場現場發放回收實施開展,問卷開篇的指導語對電磁輻射對人體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本研究對評估大學生群體電測輻射風險量的意義進行了充分的闡述,最后完成有效問卷117份,有效率91%。參與本次調研的人群皆屬于在校大學生群體,人群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1,調研結果具有準確可靠性。

    2、問卷調查結果

    2.1 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要素

    本次調查問卷采用自由開放式的問卷形式,通過對搜集到的問卷答案進行篩選、歸類、統計超過10%的選項得出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要素共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家電類,如電吹風、臺燈、無線路由器等;第二類為電子設備類,如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第三類為交通工具類,如輕軌、地鐵等。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2.2 電磁輻射風險設備設施使用時間

    本次調查問卷采用自由開放式的問卷形式,通過對搜集到的問卷答案進行篩選、歸類、統計得出可能具有電磁輻射風險的設備設施平均每日使用時間為:平均每日使用電吹風時間t1為6.68分鐘;平均每日使用臺燈時間t2為20.57分鐘:平均每日使用無線路由器時間t3為2.61小時;平均每日使用手機時間t4為4.33小時;平均每日使用臺式電腦時間t5為2.07小時;平均每日使用筆記本電腦時間t6為2.47小時。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3、電磁輻射風險設備設施實驗測試結果

    根據以上調研統計數據以及?《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GJB 5313-2004)》、《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 10.3-1996)》等標準的指導,本文實驗選用了RJ-5工頻場強儀進行各種類型品牌電測輻射風險設備的單位時間輻射量測量。

    進行實驗測量時均與輻射體正常工作時間內取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測量,每個點測量觀察時間均大于10S,讀取本次測量的最大值。每種被測設備共測量5次取平均值。各種類各品牌設備單位時間內電磁輻射當量如表3所示:電吹風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1為0.081 W/m2,臺燈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2為3.371 W/m2,無線路由器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3為0.017 W/m2,手機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5為0.492 W/m2,臺式電腦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5為0.313 W/m2,筆記本電腦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6為0.813 W/m2,

    4、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量評估

    雖然國際非電離協會為了對公眾有著良好的保護,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劑量值制定國際標準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1988)》進一步嚴格,規定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相應于頻率30M-3000MHz段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為了更進一步加強管理,我國設定了普通項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值為5.4V/m,對應衛生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為5 V/m。但事實上每個普通民眾他們是無法準確的獲得自己一天時間內吸收了多少劑量的電磁輻射的。

    W/m2是每平方米的功率,1W/m2照射1秒為1j/m2,因此按照《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1988)》中表3可以查到單位時間電磁輻射功率密度為0.4 W/m2,可以計算出每日電測輻射照射安全閾值為34.56kj/m2。根據上述各電磁輻射風險設施日均使用時間以及各設備設施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統計表可以計算得出大學生平均電磁輻射照射量為:t1*α1+ t2*α2+ t3*α3+ t4*α4+ t5*α5+ t6*α6=15.981 kj/m2,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安全閾值,因此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照射處于安全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8702-8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第1、3條.國家環保局,1988.

    [2] HJ/T10.2-1996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S].

    [3] HJ/T 10.3-1996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S].

    [4] Vermeeren G.Joseph W,Olivier Cetal.Statistical multipath exposure of a human in a realistic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J].Health Phy,2008,94 (4):345-354.

    [5] 楊紅萍.電磁輻射的危害與防護 [J].科技信息,2007,6(33):47-87.

    [6] 石偉力.電磁輻射的危害及其防護探析[J].環保與節能,2012,8

    第9篇:電磁輻射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高壓電輸變電;電磁輻射;電磁污染;電磁防護

    1.常見電磁輻射污染

    1.1電磁輻射污染的種類

    電磁輻射環境污染源根據電磁波的頻率范圍,劃分為工頻(50/60Hz)、射頻(又稱高頻103-106Hz)與微波(>106Hz)三個波段。電磁輻射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傳播的能量流,具有“波粒”二象性,環境科學把高于12電子伏特的電磁波輻射稱為電離輻射(放射性),如:x射線和丫射線等;而低于12電子伏特的電磁波輻射稱為電磁輻射。從環境管理和研究角度看,城市環境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污染源主要分為:

    1.1.1廣播電視發射設備

    輻射特征為大功率定時全向發射。廣播包括:短波廣播、調頻廣播。電視廣播包括:米波電視、分米波電視。我國電視和調頻廣播的頻率范圍是:48.5MHz-960MHz,屬于超短波與分米波頻段。

    1.1.2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

    通信包括短波、微波發射臺(含通信和探測)、地面衛星發射站、移動通信基站、尋呼通信基站。在城市無線電通信網中,由于移動通信基站增加速度快、分布密集,隨處可見,它已成為城市電磁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1.3工業、醫用高頻設備

    這類設備把電能轉換為熱能加以利用,但總有伴生電磁輻射產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場所及環境污染。醫療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高頻理療機、紫外線理療機、高頻透熱機、高頻燒灼器、微波針灸設備等。

    1.1.4交通系統電磁輻射干擾

    交通系統電磁輻射設備有輕軌和電力牽引車輛,包含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

    1.1.5電力系統電磁輻射

    高壓電力系統包括高壓架空輸電線、高壓地下電纜和變電站。

    1.2電磁輻射污染危害

    電磁輻射的危害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二是對電器設備的影響。

    1.2.1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多年來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作為課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驗,得出了具體結論,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

    1.2.2對電器設備的影響

    電磁輻射對電器設備來說是一種干擾,如果電磁輻射的頻率與擾設備的頻率相差不大時,干擾的程度就逾嚴重。總的來說電磁輻射可以使測量儀器性能變低;可以使電子開關或繼電器工作失常;可以使無線電接收設備出現噪聲,如電視機圖像聲音變差,收音機信號不好等;可以干擾黨政軍機關的無線電設備;可使病人心臟起博器停止工作,等等。

    2.高壓電電磁輻射特性及其危害

    2.1高壓電電磁輻射的三種特性

    2.1.1磁場特性

    磁場強度的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與電壓無關;50Hz或60Hz的磁場能很容易穿透大多數物體(建筑物或人),且不受這些物體的干擾。從理論上講,由于三相交流輸電線中各相電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120,所以在距輸電線較遠外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近似為零。所以我們平時一般重點研究電場。

    2.1.2電場特性

    載流輸電線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有如下特性:電場強度與輸電線相對于大地的電壓成正比;場中的導電物體(建筑物、樹林等)會使電場嚴重畸變,從而產生一定的屏蔽。

    2.1.3電暈特性

    當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強度時,就產生電暈放電。這時,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一般達到 30kV/ln以上,只有高壓輸電線路導線表面才有如此巨大的電場強度,因此,電暈放電多發生在高壓輸電線路上。

    2.2離壓電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電力系統的高壓輸變電中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的高壓電力設備所產生的輻射。

    2.3高壓電電磁輻射對通信線路產生千擾

    電磁輻射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大量的研究表明,電磁輻射會造成廣播與電視不能收聽、收看,自動控制信號失誤,電子儀器儀表失靈,飛機指示信號失誤或空中指揮信號受到干擾,干擾醫院的醫療器械或病人的心臟起搏器等,從而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

    2.4高壓線路電暈可聽噪聲

    通常情況下,高壓架空電力線路和變電站無線電噪聲的產生有三類根源分別是:在導線及其金屬表面處空氣中的電暈放電,絕緣子承受高電位梯度區域中放電并產生火花,連接松動或接觸不良產生的間隙火花放電。

    3.高壓電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護措施

    綜合前面高壓電輸變電電磁輻射的原理及特性和高壓電輸變電電磁輻射的危害,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采取防治措施: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的減緩措施:對通信線路干擾的消除措施;對電暈放電引起的干擾消除措施。

    3.1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

    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起步較晚。但從1988年以來,先后己了《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等25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了《輻射環境保護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等3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了《微波輻射生活區安全限值》等2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軍用標準。

    3.2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減緩措施

    避免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線路盡可能遠離或避開居民區、環境敏感區。在線路設計中嚴格按規程執行,適當選用塔型、塔高,以盡量減少路徑走廊寬度及降低線路走廊下的電磁場強度。提高導線對地的高度,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等措施,會獲得降低地面強度的效果。在運行中對工作人員采取局部屏蔽與限制工作時間等防護措施,以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作業人員所處環境的電磁場強度超過國標限值或者作業人員所處環境的電磁場強度未超過國標限值,但與此限值比較接近,而作業人員又需要長時間在此環境工作時,都應考慮采用輻射防護用品。選用個體防護產品時,應首先確定電磁輻射的衰減度,然后,參照各種產品說明中對電磁波的衰減參數,確定使用何種形式的防護用品。降低電磁輻射方面的個體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護服裝、防護眼鏡及輻射防護屏。

    3.3對通信線路干擾的消除措施

    對通信線路的影響有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方面。輸電線路正常運行時,在鄰近的與其平行的通信線路產生感應電荷。感應電荷與輸電電壓成正比,還與通信線路與輸電線路的距離及相互位置有關。當通信線上的感應電壓超過弱電設備絕緣的擊穿電壓時,就可能損害設備和人身安全。為了避免通信信號線遭受電磁危險及干擾影響,一般采取:將有影響的通信信號線或輸電線改為電纜,輸電線進行良好的換位,裝設放電管、屏蔽線或中和變壓器。 (下轉第5頁)

    (上接第68頁)3.4對電.放電引起的干擾消除措施

    電壓越高,電暈放電就越強;導線直徑越大,電暈放電就越弱;導線表面光潔度越高,放電也就越弱。輸電線對無線電與電視的干擾主要是指電暈放電引起的干擾。一般在大于500m處,干擾電場可以忽略不計。無線電雜音的強度受天氣影響較大,一般只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電網才會對距它很近且信號很弱的無線電與電視產生干擾。為了避免架空電力線對通訊線的干擾,設計時應從導線選擇和連接等方面考慮,無論是單導線還是分裂導線,均應使導線半徑或等值半徑等于或大于引起電暈的半徑。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下载|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 日本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嘿嘿视频网站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成人网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