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

    第1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1、什么是骨質疏松癥?分為哪幾類呢?

    骨質疏松是一種退行性疾病,被稱為“靜悄悄的非傳染性流行病”。雖然早在1885年歐洲病理學家Pommer就提出了骨質疏松的概念,但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松研討會上,才給骨質疏松一個明確的定義: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導致骨折的全身骨骼退行性疾病。

    骨質疏松癥有三種類型: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的骨質疏松癥,就是常言所說的“人老骨脆”。

    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由于其他疾病或藥物等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松癥,如內分泌改變、糖尿病,長期應用強的松、地塞米松、考的松等糖皮質激素藥物,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等導致的骨質疏松。

    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多見于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遺傳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松也屬于特發性骨質疏松。

    2、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理是什么?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和運動的杠桿,由外層皮質(骨密質)和內層松質(骨松質)組成。骨松質就是骨小梁,如同海綿,內有骨髓,它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即老骨不斷被吸收,新骨不斷生成。正常人大約35歲之前,骨生成多而骨吸收少,骨皮質不斷增厚,骨小梁變致密,骨骼發育到最強壯時期,達到一生中最高骨量。之后,由于破骨細胞的吸收增加,成骨細胞功能的衰減,骨吸收漸漸多于骨生成,也就是骨丟失和骨重建處于負平衡,骨皮質漸漸變薄,骨小梁漸漸變細甚至斷裂(實際上是一種“微骨折”),骨髓腔逐漸增大,逐漸就形成了骨質疏松。

    3、引起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因素有哪些呢?

    骨質疏松雖然是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之一,難道我們對就它束手無策了嗎?不是的。讓我們看看引起骨質疏松的相關因素中,哪些是人力無法改變的,哪些是人力能夠改變的,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人的能動性去預防它,阻止它的快速發展,這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無力改變的因素是:

    (1)、性別:骨質疏松鐘愛女性。一是因為女性天生骨骼較小較輕,二是因為雌激素對骨代謝有保護作用,女性體內雌激素的少,可以加速骨吸收,因此就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2)、年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3)、家族史: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骨質疏松癥有明顯的遺傳性。

    (4)、種族:身材高大的女性及亞洲女性有較高的患病率。

    能夠改變的因素有:

    (1)、吸煙和大量飲酒:煙酒可以導致性腺功能衰退影響鈣的吸收。

    (2)、營養因素:俗話說:“錚錚鐵骨鈣當家”。長期低鈣飲食、挑食、節食、素食、對奶類制品不能耐受、長期飲用咖啡或濃茶的人,較易發生骨質疏松。

    (3)、運動:骨骼需要抗衡地球引力而承受一定的壓力,使其變得強壯。例如制動臥床9個月,等于骨骼老化近10年。相反,過度運動也對骨骼有損害。

    (4)、接受光照:光照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它可以幫助鈣劑吸收。

    4、骨質疏松有哪些臨床表現?

    (1)疼痛。

    這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

    (2)身高變矮、駝背。

    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的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它又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是脊柱的中段――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更容易壓縮變形。我們常看到,人老了就變矮了,甚至“彎腰駝背”了,這都是骨質疏松造成的結果。

    (3)骨折。

    這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

    (4)呼吸功能下降。

    本來老年人多數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脊椎壓縮性骨折造成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換氣量明顯減少,致使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5、骨質疏松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呢?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小組提出了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和診斷方法。退行性骨質疏松癥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依靠臨床表現、骨量測定、X線片及骨轉換生物化學的指標等綜合分析即可判斷。其中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因此,骨量測定就顯得格外重要,再結合生物化學檢驗,就可以確診了。

    6、骨質疏松癥防治的理念和建議有哪些呢?

    (1)預防骨質疏松最正確的態度是“未雨綢繆”

    骨質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明智之舉是從幼年時就要注意強壯骨骼,35歲以后就開始有意識地去預防。女性尤其應該注意,不少中青年女性對時裝、化妝品、減肥的關注,遠遠超過對可能會發生的骨質疏松的關注,寧愿花時間去研究時裝和化妝品,卻不舍得拿出時間到大自然中活動活動,曬曬太陽,或者在家中搭配一些對補鈣壯骨有益處的飲食,以為骨質蔬松是老年人的事兒,離自己還遠著呢。事實并非如此。35歲以后,骨代謝開始呈現負平衡,骨吸收大于骨生成,45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測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質情況,積極做好預防工作。

    (2)治療骨質疏松的態度應該是“亡羊”急需“補牢”

    如果已經發生了骨質疏松,不能聽之任之,不能讓“窟窿”繼續增大,盡力阻止骨折的發生。骨質疏松患者需要終身服藥:鈣劑、維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如合成鮭魚降鈣素,或使用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女性患者可適量補充雌激素。用藥治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飲食和運動永遠是防治骨質疏松的最佳良藥

    實踐證明,長期臥床的老人盡管補充許多鈣和維生素D,但他們的骨質疏松照樣發展;宇航員的飲食中并不缺鈣,但他們在失重狀態下大量丟失鈣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需在返回地面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這是因為戶外運動一方面可以接受光造、增加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另一方面適量的負重和運動可以刺激骨組織對攝入體內的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第2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因此,對于骨質疏松,一是治療,二是防跌倒,兩點都重要。

    年齡越大越不經跌

    最近,我們對700多名南京市民進行了調查研究,其目的就是看看到底什么人更愛跌倒,又是什么人更怕跌倒。調查的結果顯示,年齡越大越不經跌,也越容易跌,這是因為人年紀大了,肌肉、骨骼都在逐漸衰退,平衡能力也越來越差;加上缺乏運動,許多人四五十歲就感覺腿腳不如以往;有人一過六十歲,出門沒個手杖都覺得不踏實。加上老年人還容易有各種疾病,視覺、聽力、觸覺、反應力的退化,高血壓、頸椎病可能導致的頭暈,這些都會讓老年人更加容易跌倒。

    此前曾經有研究稱,跌倒是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按30%的發生率,每年有4000萬老年人至少發生一次跌倒,而大部分跌倒發生在家中。如濕滑未干的地板,高度不適合的床和沙發,拖在地面上的電線、窗幔,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意外跌倒。而跌倒的后果當然很嚴重,畢竟,年齡越大,骨質疏松的風險和程度也越重。而跌倒就成了老年人發生骨質疏松骨折的“最后一擊”。

    雖然年齡和跌倒風險之間成正比,但年輕人也不是絕對安全。有些年輕人平時運動太少,平衡能力差得出乎意料。只不過年輕時反應力尚好,所以問題沒暴露,但這些人只要一到中年,很快就會變成易跌人群。

    體形越胖越容易跌

    除了老年人,胖子們也是“跌不起偏愛跌”的一群。因為人胖就容易喘,大部分胖子行動困難一些。而在專業醫生眼中,問題不是那么簡單。影響人體平衡能力的指標里,肌肉力量是很重要的一項。但是胖子們的肌肉力量一般都比較差。除了專業運動員因為高強度訓練,體內肌肉比重比較高,大部分胖子體內都是肌肉少、脂肪多,缺乏訓練的肌肉也沒有足夠的強度和力量,自然也不能起到很好的穩定作用。不過,在很多人看來,胖子天生肉多,就算跌倒也不怕,有肉在那兒撐著呢。其實不然,有研究顯示,胖子的骨折風險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低。一來,這些人不靈活,更容易跌倒;二來,適度微胖雖然會降低骨質疏松的風險,但大多胖子往往偏好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這種飲食模式也會影響到骨量,甚至可能影響到骨代謝的過程。于是他們不僅“人胖胖”,還要小心“骨脆脆”,更要小心跌出個骨折來。

    腰椎越“松”風險越高

    骨質疏松患者怕跌,因為一跌就容易骨折;但同時,跌倒有時候也是骨質疏松的信號,所以即便跌倒沒引起骨折,若近期頻繁跌倒也要去查一下骨密度。在一般人看來,人體骨骼系統就是骨頭,頂多再加上關節部分,可在醫學上,運動系統包括骨、關節和肌肉。而骨密度變化特別是骨質疏松的發生,不僅提醒你在變成一個“骨脆脆”,更在提示你的骨骼系統正在衰退。在這個全面衰退的過程中,跌倒當然也會伴隨而來。特別是骨質疏松本身是沒癥狀的,有些患者頻繁跌倒,就是一個骨質疏松的信號。因此,哪怕這種跌倒沒有造成骨折,也是需要警惕的。

    而在骨量丟失、骨質疏松發生的過程中,人體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水平也并不一致。研究發現,腰椎部位的骨密度丟失,就是人體各部位中,骨密度變化最早的一個地方。而一旦腰椎發生骨質疏松,不僅提示人體骨骼系統在逐漸衰退,也預示著,你的跌倒風險快速增高了,防跌工作也要開始了。

    男人不比女人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男人的跌倒風險有可能比女人還高。在過往研究中,女性跌倒風險一般都是高于男性的,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患者因為跌倒發生骨折的風險也越高。曾經有統計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社區老年居民中,21%~23%的男性和43%~44%的女性曾跌倒過,女性的跌倒風險比男性明顯高。但在此次調查研究中,卻發現情況并不完全是這樣,相反是男性的跌倒風險比女性高,而且在36~50歲和51~65歲人群中,男性的平衡能力都不如女性。

    目前,中老年女性群體對于健身的熱情比較高,特別是廣場舞之類的活動更是“大媽們”的愛好,而持續參加這類體育鍛煉對于改善肌肉、骨骼狀況,提高平衡能力和防跌,應該是有正面意義的。對于骨質疏松患者來說,骨質疏松本身固然需要預防治療,但真正帶來嚴重危害的,首推骨質疏松骨折。而預防跌倒在防骨質疏松骨折里的意義毋庸置疑。所以對于中老年人,除了要查骨密度,還應該檢測自己的平衡能力。對于已經有骨質疏松的患者,除了要治療骨質疏松,更要進行平衡能力的訓練,而且后者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加重要。畢竟,骨質疏松要想挽回是很難的,但平衡訓練卻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幫助你遠離跌倒和足以致命的骨質疏松骨折。

    35歲骨頭開始變“老”

    調查顯示,南京居民骨骼最強壯的年齡應該在35歲左右,之后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骨量逐漸丟失,一不小心就會進入骨質疏松的行列。而且,男性的骨骼“老”得還更快些,腰椎骨峰值在30~34歲,女性則在35~39歲。

    骨質疏松也有“家族史”

    骨質疏松與遺傳和種族關系密切,新近的研究認為,部分骨質疏松患者在童年期可能就已經具有骨質疏松的病變基礎,所以在成年后極易發病。因此,如果是有骨質疏松家族史或骨折家族史的年輕人,一定要從幼年時就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在成年后尤其是中年后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盡早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第3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女性 絕經 血糖 骨質疏松 骨折

    糖尿病主要以高血糖為標志,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常見的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骨質疏松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點,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社會老齡化,發病率逐漸上升。骨折及并發癥可致殘、致死,耗資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已成為世界性社會問題。絕經后特別是5年內由于雌激素快速下降,骨丟失導致骨質疏松。目前20歲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發病率已高達6.7%,并逐年升高,而骨折是骨質疏松的嚴重并發癥。我們在2000年到2003年隨機調查了546例2型糖尿病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程度,并觀察了他們在血糖控制好壞與發生骨質疏松的相關性,現在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00年到2003年共隨機調查2

    型糖尿病絕經后女性546例,血糖控制滿意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有300例,年齡在50到84歲之間,平均年齡67歲;血糖控制差的(HbA1c≥7%%)有246例,年齡在2到87歲之間,平均年齡69.7。以上患者均患有2型糖尿病都已經絕經且排除其他任何器質性病變及干擾診斷的因素。兩組從年齡病程上看無大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臨床癥狀

    所有患者都以高血糖為標志,常見的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部分患者有腰腿酸痛。

    1.2診斷標準

    糖尿病:空腹血漿葡萄糖含量≥7.0mmol/L(126mg/dl);糖尿病癥狀加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含量≥11.1mmol/L(200mg/dl);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中,2小時葡萄糖含量≥11.1mmol/L(200mg/dl)。血糖控制標準:血糖控制滿意,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血糖控制差,HbA1c≥7%。

    1.3方法

    546例2型糖尿病絕經后女性經過詢問病史,治療然后觀察病程及時隨訪,最后統計匯總并分析。血糖測定在8到9時空腹抽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當日測定。部分患者做骨密度、骨質量、尿鈣排泄率等檢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卡方進行檢驗,且以P

    2結果

    7年后兩組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回顧的546例2型糖尿病絕經后女性中觀察組5年內發生骨質疏松的有140例,發生率為46.7%,7年內骨折9例,發生率為3%;對照組5年內發生骨質疏松的有197例,發生率為80.1%,7年內骨折16例,發生率為6.5%。骨質疏松平均發生率為63.4%,骨折平均發生率為4.75%,而目前20歲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發病率已高達6.7%,并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的幾率達到60%以上,骨折的風險達4.75%以上,其風險顯著。血糖控制好的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率低于血糖控制差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3討論

    糖尿病主要以高血糖為標志,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常見的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骨質疏松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點,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社會老齡化,發病率逐漸上升。骨折及并發癥可致殘、致死,耗資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已成為世界性社會問題。絕經后特別是5年內由于雌激素快速下降,骨丟失導致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多年來人們沒太重視,等出現嚴重并發癥特別是骨折時療效就很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增加家庭負擔。近幾年來醫學界正在逐漸重視,我們對絕經后婦女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它們之相關性,為早期防治骨質疏找到可靠可行的理論。

    從我們調查回顧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絕經后女性中觀察組5年內發生骨質疏松的有140例,發生率為46.7%,7年內骨折9例,發生率為3%;對照組5年內發生骨質疏松的有197例,發生率為80.1%,7年內骨折16例,發生率為6.5%。骨質疏松平均發生率為63.4%,骨折平均發生率為4.75%,而目前20歲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發病率已高達6.7%,并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的幾率達到60%以上,骨折發生率達到4.75%以上,其風險顯著;血糖控制好的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血糖控制差的。

    從上面的實踐證明中我們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幾率很大,但是如果我們控制好血糖含量可以減低其發生率,且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第4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colles骨折 骨密度 骨質疏松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劇,老年骨折發病率逐步上升,colles骨折是老年較為常見的骨折。老年骨折病人中,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為了深入研究其中的相互關系,筆者對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235例老年colles骨折病人進行健側橈骨遠端骨密度測量,以期分析并發現其中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檢測對象

    235例橈骨遠端骨折病人,其中男44例,女191例,年齡48歲~87歲,平均年齡60歲,均有典型外傷史,排除腫瘤等疾患。為了方便檢測,本組均選單側colles骨折病人進行健側橈骨遠端骨密度測量。

    1.2 檢測儀器

    韓國產Osteosys EXA—3000型X線骨密度儀。

    1.3 檢測方法

    準確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并輸入微機,記錄患者飲食、生活習慣,拍患側橈骨遠端X光片,健側采用韓國產Osteosys EXA—3000型X線骨密度儀行橈骨遠端測定患者骨質疏松程度,了解骨質狀態。

    2 檢測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疏松程度的分類,筆者把檢測結果分為四種:①正常;②骨量減少;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1SDs;③骨質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2SDs;④重骨質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3.5SDs。

    本組病人檢測結果如下:235人中,骨質正常者24例,骨量減少者41例,骨質疏松者170例,其中42例為嚴重骨質疏松.其結果見表1

    表1 235例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人骨密度測量結果

    注:括號內為女性男性比。

    3 結論

    ⑴ 骨質疏松與年齡程正相關性。

    ⑵ 女性患者在70歲前較男性易發生colles骨折,70歲后男女相當。

    4 討論

    colles骨折是老年常見骨折[1],受傷機理多為跌倒所致,老年人跌倒后,手掌或手背首先著地,重力的反作用力沿手掌向上傳導至橈骨遠端。此處骨質以松質骨為主,是骨質疏松較早發生且程度最為嚴重的部位,易發生骨折。

    對于colles骨折的治療目前臨床上最多采用的仍然是手法復位石膏固定的方法[2]。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療效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骨折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措施的正確與否,尤其是當骨折累及關節面而整復未達到滿意復位或發生骨折再移位時,往往導致骨折畸形愈合并使腕部及手的功能受限[3]。因此,應當強調根據骨折的類型及嚴重程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從而提高骨折的復位質量,由此可能使療效得到改善。然而,尚有一部分患者雖然骨折獲得滿意復位并如期愈合但依然遺留不同程度臨床癥狀,功能恢復也不盡如人意。根據臨床觀察結果,骨質疏松不僅對于colles骨折具有病因學意義,而目可能對于預后產生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尤其對于老年患者。

    在本研究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例中,骨質疏松患者約占總數的72.34%,另有11.45%的患者為骨量減少,說明骨質疏松可明顯增加colles骨折的發生率。這個結論與Dias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骨質疏松的程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性別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4]。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歲以后開始下降,與年齡呈線性相關。本組病例平均年齡為60歲,骨疏松發生率較高,增加了外傷后colles骨折的生率。在骨量下降初期,男、女性骨量丟失比例大致相當,每年約0.3%,但女性停經之后,每年增至2%~3.0%。女性在絕經期后20年間,總骨量丟達20%~30%。從研究中發現隨絕經后時間加長,骨量丟失度逐漸減慢,到70歲前后,恢復到與男性相同的度。因此,女性絕經期后,骨質疏松發生率遠遠高于男性,其外傷后colles骨折發生率也顯著增加。

    根據本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發病率基本與其它同類研究中相同。骨質疏松與年齡呈相關性。在70歲左右尤為嚴重,因此對老年患者進行早期的預防、治療非常關鍵,尤其注意防止骨折的發生及其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樸俊紅,龐蓮萍,劉忠厚,等.中國人口狀況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和發生率.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8(1):1-71.

    [2]郭世紱,羅先正,邱貴興.骨質疏松基礎與臨床.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

    第5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正常人在青年時期代謝旺盛,骨質合成大于消耗,30~35歲達到一生最高骨量,稱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緩慢平穩下降。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丟失率大約為1%,而女性絕經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丟失率為2%~4%。而人對鈣的吸收率與年齡成反比,平均每增齡10年,鈣的吸收率減少5%~10%。80歲以上的老人鈣吸收率極差。

    多種原因可引起骨質疏松:

    1.雌激素缺乏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在停經后婦女特別多見,尤其對于絕經早的女性,卵巢早衰使骨質疏松提前發生;

    2.遺傳因素多見于白種人,黃種人次之,黑人最少;

    3.營養因素飲食不合理,缺乏鈣、蛋白質和維生素C,及降鈣素降低等;

    4.廢用因素老年人活動少,肌肉強度減弱,機械刺激減少,骨量減少。運動是防止骨丟失的一個重要措施;

    5.其他因素酗酒、嗜煙、過多咖啡和咖啡因攝入可影響血鈣吸收或加速體內鈣排泄;

    6.其他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皮質醇增多癥患者均可引起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靜悄悄的殺手”

    骨質疏松的危害性還在于其無明顯癥狀的進行性加重,隨著年齡增長,骨鈣在不斷流失,一旦出現癥狀,骨鈣丟失已很明顯,短期治療難以奏效。

    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一旦經歷了第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繼發性骨折的危險明顯加大。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并發癥,導致肺部感染、褥瘡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達10%~20%。

    骨質疏松可防可治

    獲得理想的骨峰值應始于青少年時期。合理營養、適量負重運動,可使人達到最佳骨峰值。堅持運動,加強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含鈣豐富的食物、適量光照是基礎輔助措施。年輕女性應避免盲目減肥。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營養,尤其對于女性和老年人,應有意識地補充含鈣豐富的食品,攝入足量的牛奶、豆制品和海產品等;加強室外運動,既能提高骨密度,又能增加鈣的吸收。

    第6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雙光子骨密度儀;椎體骨密度測定;骨質疏松;臨床標準

    骨質疏松,即osteoporosis,是一種以骨量減少,且骨組織出現結構退化(包括骨小梁變細,骨小梁減少等)為特征,從而導致患者的骨脆性增高,骨折風險增高的疾病。患有骨質疏松的患者常常會出現抽筋,肌肉乏力,腰腿酸疼,甚至骨折等癥狀。骨折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骨質疏松的出現時,伴隨有骨形成的減少,骨吸收的增加,使得骨平衡打破,骨小梁變細,甚至有些骨小梁出現穿孔以及小時。同時也會有骨小梁的減少,使得剩余的骨小梁負荷加重,出現顯微骨折,結構破壞,增加了骨的脆性。骨小梁的破壞,使得骨頭的抗壓能力的下降,因此損壞部位在遭受外力時,即會出現骨折。骨折的出現則會對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對于我國社會即將出現的老齡化現象而言,已有研究表明我國約有9000萬例患者,且女性普遍多于男性,且發病年齡也較早,這一現象表明骨質疏松對于我國的威脅之重。同時也有研究表明骨質疏松與女性雌激素水平在絕經后急速下降有關。而骨質疏松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健康,且其存在有潛伏期[1]。因此普查預防對于骨質疏松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顯得極其重要。而BMD(bone mineral density)骨密度的變化能夠很好幫助診斷骨質疏松[2]。活體骨礦物質含量的測定能夠很好的幫助骨代謝基礎理論的研究,以及骨質疏松診斷治療。常規使用的檢測骨密度的方法有單光子吸收法;雙光子吸收法;定量CT法,以及雙能X線密度測量法,而本次研究我院使用的則是雙光子骨密度測量法(DPA),我院選取了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較優的結果,現在將本次研究完整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在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在L1-4做雙光子骨密度儀(DPA)測定的健康無明顯癥狀的老年人66例以及在臨床上擬診斷為骨質疏松的患者68例。男性66例,女性68例。年齡40~50歲27例,50~60歲34例,60~75歲73例。

    1.2方法 本次監測使用的儀器是雙光子骨密度儀(DPA)。雙光子骨密度儀采用最新科學技術,利用兩種不同的能量光子對人體骨骼進行檢查,采用微機系統加專用芯片處理數據。其特點是定位準確,測量精度高,速度快。該設備能滿足骨科檢查中準確診斷的需要。

    1.3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的實驗數據結果全部錄入SPSS11.0軟件中,分析并且處理數據,使用t檢驗,P

    2 結果

    健康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高,雙光子骨密度儀(DPA)顯示的骨密度測定顯示結果越低,且以 BMD≤x- 2.0 SD將患者診斷為骨質量疏松癥有 68例, 而患者的各年齡段的BMD值都要明顯低于骨量截斷值,例如BMD≤x- 2.5 SD為診斷標準則有58例。見表1。

    3 討論

    骨是人體的主要支架,是幫助機體維持正常鈣磷代謝的部位。且骨的健全與否直接的影響了人體的健康。骨質疏松是由于骨量減少所造成的,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出現和進行性發展的一種疾病。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疾病,也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性別差異也顯示了骨質疏松在男女之中不同的發病率,我們發現絕經后的婦女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現象。骨質疏松最嚴重的癥狀是骨折。在人體內,腰椎負重量大,是最常見的骨質疏松受累部位,常常可以看到腰椎壓縮性骨折。且腰椎椎體主要有松質骨組成,代謝率高,骨量變化出現較早,因此常常將腰椎作為測量骨密度的主要部位。

    雙光子吸收骨密度儀主要是通過高低兩種不同能量放射源153 Gd,放出的光子,同時掃描被側部位,并校正軟組織因素的影響,可檢查腰椎和股骨上端。但是由于其射線強度低,掃描時間長,掃描結果受放射性核素衰變等多因素影響。

    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發病率日趨年輕化。常規的對于骨質疏松多發年齡段的預測出現了偏差,因此我們需要重新的預測和發現。有研究顯示,有較多數的婦女在30~35歲的時候骨量達到了峰值,這提示著,他們將會在5~10年出現骨丟失現象,也就意味著可能出現骨質疏松。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人群進行及早的診斷和預防。

    雙光子骨密度儀(DPA)的骨密度測定對骨質疏松的檢測具有高敏感性,高準確性等優點,且使用方便快捷,值得臨床上的深入研究,以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Spector T,Eyres KS,Mecloskey EV,The assessment of vertebral deforinity.A method for use in population studies [J].Osteoporos Int,1996,3(12):138-141

    第7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錫林郭勒盟盟醫院,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摘要]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藥物主要有促進骨礦化類,抗骨吸收類和增強骨合成類這三大類藥物。本文介紹了這三種藥物。

    [

    關鍵詞 ] 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 R8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c)-0093-02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丟失和骨質量下降,導致骨脆性增加,直至發生骨折的代謝性骨病[1]。骨質疏松癥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I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發生于絕經后女性;II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見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代謝功能下降,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卵巢功能下降,體內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致使骨量大量地丟失,骨質疏松發病率明顯增加,為 73%[2],并發骨折者高達10%以上[3]。調查資料顯示, 我國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已有約8400萬,預計到21世紀中葉會增至2.2億,造成骨折的達130萬~160萬。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折危險,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身及生活質量[4]。骨質疏松癥往往早期無顯著的臨床癥狀,所以被叫為“寂靜的殺手”,病人的診治有些困難,如果不及時、及早預防和治療,當病人出現骨痛甚至發生骨折時,往往已晚矣,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為此早期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藥物主要有促進骨礦化類,抗骨吸收類和增強骨合成類三大類藥物。

    1 骨礦化劑類:鈣劑和維生素 D 及其衍生物

    Ferrari 等[5]發現,每日補充800~1200mg的鈣和400~600 U的維生素D,可使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的危險下降26%。阿法骨化醇屬于活性維生素D,大量研究證明阿法骨化醇可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并能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抑制骨吸收。夏春曉等[6]研究發現口服阿法骨化醇聯合鈣劑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轉換的效果明顯優于后者單獨使用。黃笑鵬等[7]發現阿法骨化醇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能夠有效提高骨密度,緩解疼痛。唐祝奇等[8]研究結果提示鈣劑、維生素 D3 單獨或聯用可減低絕經相關的骨密度下降,有效防治骨質疏松。楊杰[9]研究發現骨化三醇聯合阿侖膦酸鈉對改善絕經后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謝,促進骨折愈合的效果明顯優于后者單用。

    2 抑制骨吸收藥物

    2.1 二膦酸鹽類

    二膦酸鹽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類藥物的總稱,是治療骨質疏松和其他以骨吸收增強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的有效藥物,也是應用面最為廣泛和臨床療效最為確切的藥物,主要包括阿侖膦酸鈉、帕米膦酸鈉、依替膦酸二鈉等。其中阿侖膦酸鈉屬于第三代雙膦酸鹽,骨親和性在雙膦酸鹽中排名前列,是當前治療骨質疏松的一線用藥。阿侖膦酸鈉可與礦化的骨基質結合,抑制破骨細胞前體向骨骼表面聚集,進而抑制破骨細胞成熟,有效降低骨轉換,增加骨密度,對緩解骨痛也有很好的效果,還能預防骨折。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被廣泛地證實[10],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為主,但患者一般都能耐受。據國外文獻報道,并非僅阿侖膦酸鈉能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質量,利噻膦酸鈉、伊班膦酸鈉、奈立膦酸鹽等亦能起到該作用[11]。古東海等[12]研究發現給予口服阿侖膦酸鈉聯合鈣爾奇D,治療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同期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變化指標明顯優于單獨使用后者。吳友偉等[13]研究也發現單獨服用阿侖膦酸鈉較單獨服用碳酸鈣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骨轉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周沛然等[14]研究發現采用阿侖膦酸鈉治療能減輕患者的疼痛。

    2.2 降鈣素

    降鈣素主要由甲狀腺內的濾泡旁細胞所分泌,是調節鈣代謝的三大激素之一。臨床使用的降鈣素主要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鮭魚降鈣素,是降鈣素中活性最強的,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重建的作用,且具有抑制中樞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對伴有骨痛的骨質疏松患者效果尤佳,且不良反應較少,已成為防治老年骨質疏松的常用藥物。但單獨使用降鈣素,可引起低血鈣及其所導致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致骨吸收和骨丟失的增加。因此,對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給予鈣劑與降鈣素聯合使用。鈣劑能有效地降低降鈣素引起的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多,防止骨溶。伍先明等[15]研究發現鮭魚降鈣素與鈣劑聯合應用對老年骨質疏松臨床癥狀的緩解及對腰椎 BMD 的增強作用,優于后者單獨使用。官紹華[16]研究表明采用鮭魚降鈣素可以有效地增加骨密度,尤其對于骨質疏松引起的骨痛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且使用方便,不良作用小,臨床療效優良。周建黨[17]研究發現鮭魚降鈣素聯合阿法骨化醇緩解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優于單獨服用后者。

    2.3 雌激素

    雌激素是人體分泌的類固醇性激素,在維持女性正常骨量及骨代謝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絕經后雌激素的缺乏己被公認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可延緩成骨細胞凋亡,刺激骨鈣素分泌,抑制骨吸收,增強骨密度和全身的骨礦含量,有效地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劉福志等[18]研究發現對于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應用雌激素聯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較單用抗骨質疏松藥物更能改善患者的總有效率及骨密度。但是長期應用雌激素增加了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心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幾率。因此,雌激素替代療法不能作為一線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治療。

    3 骨合成促進劑:甲狀旁腺素(PTH)

    PTH是人體甲狀旁腺主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蛋白,是人體維持鈣、磷代謝及骨轉換的重要激素。研究結果證明,間歇性小劑量地給予 PTH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并能增加骨量。特立帕肽是一種生物合成的甲狀旁腺激素(1-34)[rhPTH(1-34)],在使用rhPTH(1-34)后,不僅可以使 BMD得到提高,還能顯著增加血清骨鈣素水平,使骨折發生率顯著下降。Walsh等[19]研究發現,特立帕肽能顯著降低75歲以上骨質疏松患者的骨折發生率。李丹等[20]指出特立帕肽較阿侖膦酸鈉更能有效地提高腰椎BMD。陳成旺等[21]發現在促進骨質疏松患者的骨形成方面,甲狀旁腺素優于降鈣素及阿侖膦酸鈉。

    綜上所述,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案應在改善營養狀況、加強運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根據療效、費用和不良反應等綜合因素決定,合適的治療可減輕癥狀,改善預后,降低骨折發生率。

    [

    參考文獻]

    [1] Rachner TD,Khosla S,Hofbauer LC. Osteoporosis: now and the future[J]. Lancet,2011,377 ( 9773 ):1276-1287.

    [2] 許潔,趙東寶,劉文斌,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防治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1):1246 -1248.

    [3] 胡軍,張華,牟青.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趨勢與防治進展[J] .臨床薈萃,2011,26(8):729-731.

    [4] Iwamoto J,Makita K,Sato Y,et al.Alendronat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lcatonin in improving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J]. Osteoporos Int,2011,22: 2735-2742.

    [5] eingrimsdottir L,Gunnarsson O,Indridason O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vitamin D sufficiency,and calcium intake [J].JAMA,2005,294:2336-2341.

    [6] 夏春曉,蔡希,陳其余,等.阿法骨化醇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及骨轉換標志物的影響[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1):64-67.

    [7] 黃笑鵬,孟健.探討阿法骨化醇治療和預防10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的療效及分析[J].上海醫藥,2013,34 (9):21-23.

    [8] 唐祝奇,秦寧,劉春,等.碳酸鈣聯合阿法骨化醇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防治作用[J].交通醫學,2013,27(5)439-441.

    [9] 楊杰.阿侖膦酸鈉聯合骨化三醇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療效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4):809-811. [10] 李鴻浩,李幼平,侯超,等.我國示范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循證評價與遴選之十六:中老年婦女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中國循證醫學志,2012,12(8):59-60.

    [11] Hadji P,Zanchetta JR,Russo L,et al. The effect of terip-aratide compared with risedronate on reduction of back pa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J].Osteoporos Int,2012,23: 2141-2150.

    [12] 古東海,張妍,吳鳳玲.阿侖膦酸鈉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3,8(6):37-38.

    [13] 吳友偉,史麗萍,邢坤.阿侖膦酸鈉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5):487-489.

    [14] 周沛然,洪霞,夏維波,等.阿侖膦酸鈉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3,6 (3):207-212.

    [15] 伍先明,吳俊.鮭魚降鈣素(密蓋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4-6.

    [16] 官紹華.探討鮭魚降鈣素注射液治療老年骨質疏松78例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8):35-36.

    [17] 周建黨.鮭魚降鈣素聯合阿法骨化醇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4):367-368.

    [18] 劉福志.雌激素聯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40例[J].中國藥業,2013,22(23):72-73.

    [19] Walsh JB, Lems WF, Karras 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eriparatide in women over 75 years of age with severe osteoporosis: 36-month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Forsteo Observational Study (EFOS)[J]. Calcif Tissue In, 2012, 90(5): 373-383.

    [20] 李丹,陳興明,喬鳳娟,等.特立帕肽與阿侖膦酸鹽對比治療骨質疏松癥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1):997-1001.

    第8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摘要】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骨折率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OP的骨折等并發癥可致殘致死,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身心創傷。骨質疏松癥最主要的是以預防為主,加強骨質疏松癥的早期干預對預防骨質疏松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 骨折 早期 干預

    骨質疏松是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骨的微結構退化、骨密質變薄、骨小梁數目減少、骨髓腔增寬、骨強度減低等,易于骨折為特征的系統性骨骼疾病[1]。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骨質疏松發病率高達50%,尤其女性甚至高達70%,每年因骨質疏松癥而并發骨折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骨質疏松癥患病早期經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因此也被成為“無形的殺手”,隨后可出現腰背疼痛、四肢酸痛、腿抽筋,當出現駝背甚至骨折時,往往已經到了骨質疏松的晚期。目前尚無有效、安全的方法能使疏松的骨骼恢復正常骨量,被壓縮的椎體亦無法使其恢復原狀,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治療費用巨大,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身心創傷。研究顯示:骨質疏松者髖部骨折20%可導致死亡,50%可致殘,預計2050年65歲以上婦女髖部骨折發生率達51%,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骨質疏松的認識不足、干預不夠。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環境和遺傳兩方面。已經確定峰值骨密度的60%~80%由遺傳決定[2],20%由環境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雖小,但是可控制,而作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習慣的控制無疑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起積極作用。因此應強調對于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提高骨量峰值,所達到的骨量峰值越高,以后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機會就越少,以及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OP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第9篇: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明顯,中老年多發退行性疾病――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癥,已成為世界范圍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需要強調的是,目前醫學上還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武警山西省總隊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張邵軍。

    記者:請問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張院長: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松癥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退行性骨質疏松癥又可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記者:骨質疏松癥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張院長:一是疼痛,這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二是致殘,如身高變矮、駝背。三是骨折,這是骨質疏松癥的最嚴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首發癥狀和就診原因。骨折后骨折部位會出現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表現。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為15%~20%,存活者50%終身殘疾。

    記者:怎樣避免骨質疏松性骨折?

    張院長:飲食和運動永遠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最佳良藥。如冬季可適當進行一些室內運動,多曬太陽。因為陽光中紫外線與皮膚表層接觸能生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適量的負重和運動,還可以刺激骨組織對攝入體內的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冬天,應采取食補為主、藥補為輔的防治策略,保證高鈣飲食,選擇含鈣較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帶、蝦皮、紫菜、蝦米、芝麻、綠豆、綠葉菜、骨頭湯、帶骨的小酥魚等,富含動物蛋白、鈣更好吸收的食物,而對影響鈣吸收的茶等則要少飲用。

    記者:常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有哪些?

    張院長:骨健康的基礎補充劑為鈣劑和維生素D,常用于治療的藥物包括:

    抑制骨吸收藥物:雙磷酸鹽、降鈣素、雌激素。

    促進骨形成藥物: PTH(甲狀旁腺素)。

    其他藥物:活性維生素D、維生素K、鍶鹽、中藥等。

    活性維生素D對骨密度有益,能降低骨折危險,增加肌力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的危險,老年人更需要。

    雌激素也對骨密度有益,絕經早期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和子宮的安全性監測。

    降鈣素可增加骨密度,能預防脊椎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有效緩解骨痛。

    雙磷酸鹽能增加骨密度,預防椎體骨折和非椎體骨折。

    雷洛昔芬對骨密度有益,能降低脊椎骨折危險。

    PTH(甲狀旁腺素)能增加骨密度,預防椎體骨折和非椎體骨折。

    記者:如何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張院長:預防骨質疏松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幼年時就要注意強壯骨骼,35歲以后就開始有意識地去預防。女性尤其應該注意,加強運動,曬太陽,吃對補鈣壯骨有益處的飲食。45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測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質情況。

    事實上,最先能夠判斷出患者是否為骨質疏松的第一人,就是骨科大夫。所以,要求每名骨科醫生不僅僅要會治療骨折。更重要的是,去幫助患者如何才能不發生骨折。即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識等方面,作為醫生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記者:哪些人需要測骨密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