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的表現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老年性膝內翻;骨關節炎,膝;骨質疏松;腓骨;隱性骨折
老年性膝內翻是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內翻畸形,俗稱“羅圈腿”,導致膝關節的力線內移,加速膝關節的退變,是造成膝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患者行走能力下降、下肢致殘、致畸的重要因素。我國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高齡化趨勢不斷加劇[1],老年性膝內翻的發病率及發病人數也呈上升趨勢。老年性膝內翻畸形是多因素所致的結果,與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關系密切,KOA晚期往往伴隨膝關節畸形,而以內翻畸形最為常見[2]。老年性膝內翻畸形可先于KOA而存在,膝內翻被懷疑是導致KOA發病的原因之一[3]。膝內翻畸形是KOA發生和加重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4]。竇寶信[5]認為,內翻畸形所導致的生物力學改變使關節間隙的應力分布異常是骨關節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膝內翻畸形使下肢負重力線內移,膝關節內側間隙承受負荷增加,使關節軟骨和內側半月板退變加速,可出現以內側間室退變為主的KOA,臨床表現以膝關節內側疼痛為主。老年性膝內翻也可為KOA進展的結果。KOA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病理改變表現為關節軟骨的糜爛、剝脫,軟骨下骨質硬化、囊變;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以內側為主。內側間隙的變窄使下肢負重力線內移,脛骨內側平臺負重增加,骨質沉降的速率大于外側脛骨平臺,導致或加速膝內翻畸形的發生和發展。總之,膝內翻畸形與KOA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筆者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觀察,以及查閱大量的臨床資料,對老年性膝內翻的發生機制進行探析,為進一步指導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 老年性膝內翻的發生機制
1.1 骨質疏松是老年性膝內翻的根本 骨質疏松癥臨床常見病,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險性增加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6]。臨床X線表現為骨密度降低,在長骨可骨松質中骨小梁變細、減少、間隙增寬,骨皮質出現分層和變薄現象。根據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3大類。其中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約占10%,致病原因較明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約占90%,致病原因未完全明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依據不同的發病人群又可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和老年型骨質疏松癥(Ⅱ型)。骨質疏松呈漸進性,尤以絕經后女性激素分泌銳減,骨質丟失加速。Jacobsen等[7]研究發現,女性發生KOA的幾率是男性的1.7倍。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明了50歲以上女性發生KOA的幾率明顯上升。女性在此年齡段大多處于絕經的狀態,而絕經后雌激素的缺乏以及體內其他相關激素的失衡可能會促進KOA的發生。張薇等[8]研究發現,女性在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疏松發病率增高,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女性,發病率更高。脛骨平臺周圍無強韌的軟組織包繞,且多為松質骨,容易出現骨質疏松[9],加之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負重關節,在這種情況下,內、外側平臺的松質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壓縮、變形、沉降。部分學者對KOA的生物力學、影像學進行臨床研究,發現雙側脛骨平臺會由于骨質疏松而發生沉降。鄭占樂等[10]研究分析了32例典型KOA患者的雙下肢全長正位X線片發現,同健側膝關節相比,患側膝內、外側平臺均出現下陷,然而,內側平臺塌陷幅度更大。因此,骨質疏松是發生老年性膝內翻的根本。
1.2 腓骨的支撐作用是老年性膝內翻發生的關鍵 脛骨上端外側關節面與腓骨頭內側關節面構成上脛腓關節,膝關節負重的60%~80%由內側脛骨平臺承擔[11]。Lambert[12]認為,腓骨約承受人體1/6的體質量,腓骨不是下肢的主要負重骨,但對脛骨外側平臺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腓骨為皮質骨,幾乎不發生骨質疏松,脛骨內側平臺無骨性阻擋,在重力作用下及骨質疏松的基礎上,逐漸出現內側塌陷,而外側平臺由于有腓骨的支撐,發生塌陷的程度明顯小于內側;無支撐的內側平臺沉降遠大于被腓骨支撐的外側平臺,長此以往,逐漸進展為膝內翻畸形。張英澤等[13]認為,在脛骨平臺不均勻沉降的基礎上,腓骨對脛骨外側平臺的支撐作用是引發膝關節力線內移、膝內翻畸形的決定性因素。大量臨床實踐已經證實了腓骨近端截骨可以重新平衡脛骨平臺兩側的壓力,使下肢力線外移,對輕度膝內翻合并KOA的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劉寒江等[14]發現,腓骨近端截骨術治療KOA伴膝內翻畸形能在早期有效減輕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李存祥等[15]認為,腓骨截斷術能起到重新平衡膝關節負重的作用,進而逐漸恢復膝關節功能,防止膝內翻畸形的發生和發展。由此可見,腓骨的支撐作用是老年性膝內翻發生的關鍵。
1.3 脛骨內側平臺的隱性骨折是老年性膝內翻的常見誘因 膝內翻畸形最為常見的彎曲部位為脛骨上端,與脛骨內側平臺隱性骨折關系密切。隱性骨折亦稱骨挫傷,多發于膝部骨關節面下的松質骨內,與骨質疏松所致的骨小梁稀疏、受力不當密切相關。隱性骨折是指常規X線平片或斷層片表現陰性的骨折[16-17],MRI是目前診斷隱性骨折的重要手段。隱性骨折主要病理學改變為骨小梁損傷或斷裂,無骨皮質中斷,并伴有局部骨松質內水腫和出血。脛骨內側平臺的隱性骨折臨床上比較常見,在骨質疏松的基礎上,加之外力的作用,可使骨小梁壓縮、斷裂,骨髓局部充血,毛細血管床過度灌注而致骨髓水腫,水腫時自由水增加,一系列骨組織局部的化學成分變化導致了MRI弛豫時間發生變化,產生了MRI信號異常改變,T2WI及壓脂序列呈高信號影。脛骨內側平臺的隱性骨折可使關節面塌陷,進一步發展就是膝內翻畸形,是膝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
1.4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及肥胖也是形成老年性膝內翻的危險因素 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比較容易發生KOA,膝關節軟骨存在著負荷系數及磨損系數,某些強度較大的勞動產生的負擔要遠遠大于膝關節所能承受的極限,過度行走及關節活動會加速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重力位攝片表現為輕度內翻畸形。KOA的發病率隨著體質量的增加而明顯增加[18]。Felson等[19]發現,肥胖女性KOA的發病率是正常體質量女性的4倍,而肥胖男性的發病率則是正常體質量男性的4.8倍。肥胖增加了膝關節所承受的負荷,加快了軟骨退變,而致發生KOA,進而導致膝內翻畸形的發生和發展。
2 老年性膝內翻的防治
老年性膝內翻實質上是膝關節退行性變的結果,又可稱為退行性膝內翻。多數患者以KOA的臨床癥狀就診。膝內翻導致下肢力線內移,又可加速膝關節的退變,最終造成膝關節的疼痛、畸形、功能障礙,是老年人下肢致畸致殘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對老年性膝內翻的機制分析,可為早期防治膝內翻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
2.1 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是根本 對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抗骨質疏松藥物必不可少;而對于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消除病因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但仍需要抗骨質疏松藥物配合。目前,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有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和骨礦化物等[20]。骨吸收抑制劑是當前的主要藥物,它通過抑制骨的重吸收來提高骨密度,主要包括雌激素、雙膦酸鹽、降鈣素。唑來膦酸是目前雙膦酸鹽類抗骨質疏松藥中最有力的,不僅安全,且效果明顯,每年1次靜脈滴注,能改善骨密度并減少骨折的風險[21-23]。黃淑紓等[24]研究發現,唑來膦酸能持續增加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的骨密度,并改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無藥物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骨形成促進劑可以直接刺激骨形成,并且有重建骨組織的效應。骨礦化物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基礎藥物,包括鈣劑和維生素D。鈣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補充足夠鈣劑的目的不但在于糾正骨吸收和骨形成過程中的鈣平衡,還是保證骨量提高的物質基礎。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鈣吸收與尿鈣的重吸收,促進鈣鹽在骨基質內沉積,同時,它還能夠調節神經―肌肉組織的協調性[25]。
2.2 早期解除腓骨的支撐作用是阻斷老年性膝內翻的關鍵 截除一段腓骨能夠打破KOA的惡性循環:內側脛骨平臺塌陷伴疼痛下肢力線內移內側壓力增加內側塌陷及疼痛加重,可以很大程度地防止膝內翻畸形的發生和發展[26]。脛骨高位截骨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治療KOA并膝內翻畸形有價值的手術方法[27-28]。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KOA并膝內翻畸形的效果在不斷下降[29],從力學上不難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單純脛骨高位截骨可以早期矯正下肢負重力線,但沒有解除腓骨對外側平臺的支撐作用,使膝關節的不均勻沉降變為均勻沉降,所以,其遠期效果不佳。對重度膝內翻畸形的患者,脛骨高位截骨是除外膝關節置換術最好的選擇。
腓骨近端截骨使腓骨對脛骨外側平臺的支撐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使下肢負重力線得到一定恢復,膝關節載荷外移[30],早期矯正下肢力線,對于輕、中度膝內翻畸形患者不失為一種早期的、有效的治療手段;單純腓骨截斷術減除了腓骨對脛骨平臺的支撐作用,能起到平衡脛骨平臺負重的作用,從而減輕膝關節內側壓力[15]。
2.3 避免漏診或誤診膝關節脛骨內側平臺隱性骨折 隱性骨折是指患者骨骼系統實際存在的,但不能根據X線片和臨床表現進行確診的一類骨折[31],膝關節是其好發部位,及時行低場強的MRI檢查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該處隱性骨折的診斷水平,減少其漏診、誤診率[32]。對臨床上以急性膝關節局部疼痛、活動不利、跛行為主要癥狀的老年患者早期行膝關節MRI檢查,通過對T1WI、T2WI像及壓脂序列的影像學分析,早期診斷膝關節隱性骨折,絕對臥床休息,避免骨小梁的進一步壓縮。李現林等[33]認為,膝關節隱性骨折,盡管骨折輕微,X線不能顯示,但骨的結構遭到了損傷,骨的強度下降,治療應按照骨折對待。在骨折初期制動休息、避免負重非常重要;否則,輕者會延長骨折的愈合時間,重者會導致關節面塌陷、軟骨破壞,造成殘疾。
2.4 要祛除其他危險因素 避免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肥胖患者要控制飲食,適度鍛煉身體,減輕體質量。
3 小 結
老年性膝內翻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與KOA相互作用,逐漸成為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對其發病機制的探析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使臨床骨科醫生可以有的放矢,為患者解除病痛。
4 參考文獻
[1] 譚紀萍,劉瑛,王鑫,等.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與老年健康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2012,32(19):4335-4337.
[2]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678-1681.
[3] Sharma L,Song J,Felson T,et al.The role of knee alignment in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functional decline in knee osteoarthritis[J].JAMA,2001,286(2):188-195.
[4] 王濤,王坤正,王磊,等.膝內翻外翻與膝骨性關節炎發生和發展的關系[J].廣東醫學,2010,31(8):1038-1040.
[5] 竇寶信.膝關節骨關節炎[M]//田偉.積水潭骨科教程.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512-513.
[6] 劉源,郭艷幸,郭珈宜,等.從虛論治骨質疏松癥[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8):67-69.
[7] Jacobsen S,Sonne-Holm S,Sφballe K,et al.Hip dysplasia and osteoarthrosis:a survey of 4151 subjects from the Osteoarthrosis Substudy of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Acta Orthop,2005,76(2):149-158.
對于骨質疏松癥。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不能使已疏松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尤為重要。
前幾天,劉大媽在家做家務時摔了一跤,當時出現了髖部疼痛并且大腿不能活動。家人趕緊把劉大媽送進了醫院。醫生告訴家人,劉大媽摔斷了大腿骨。劉大媽住院并接受了外科手術。家人都覺得很納悶,平時劉大媽身體健康,經常練太極拳、爬山、鈞魚,外出旅行,怎么只是摔了一跤就會骨折呢?醫生說:65歲以上的老人一旦摔倒,有的時候可能是一場災難,而這全是骨質疏松癥惹的禍。現實生活中,像劉大媽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呢。
寂靜的疾病
當人們正竭力應對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頑疾時,又一種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遜色的疾病也在悄然襲來,這就是被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的骨質疏松癥。之所以說它“無聲無息”,是因為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隱匿性病變,有骨痛癥狀者不足60%,又常常與退化性骨關節炎的疼痛發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視。
骨質疏松有哪些癥狀
骨質疏松癥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大多數人在患病初期到中期都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當發現腰背疼痛甚至骨折了才去診治,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它的三大表現是:疼痛、身長縮短和骨折
骨質疏松是怎樣引起的
原發一種與年齡有關,老年性骨質疏松,另一種為婦女絕經后的骨質疏松。
繼發主要包括廢用性營養不良性骨質疏松等皮質醇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總之,它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激素水平的下降以及年齡的老化密切相關。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飲食不均衡、光照缺乏、運動不足和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酒、吸煙、喝咖啡等,均易導致骨質疏松癥。
去醫院需要檢測哪些指標
實驗室檢查:主要檢測骨形成指標和骨吸收指標。
x線檢查:是評價骨質疏松的重要檢測手段。
骨密度的檢測:是當前塌有效的骨折風險預測指標。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應從年輕時做起,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堅持體育鍛煉,多曬太陽,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更應及早重視。 另外,婦女絕經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后三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或用固體骨肽制劑骨肽片進行預防,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得了骨質疏松如何治療
對于骨質疏松的治療既要“治標”又要“治本”,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兩部分:一是病因治療,即“治本”,二是對癥治療,即“治標”。
關鍵詞老年人骨質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隨著人壽命的增長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松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骨質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骨骼疾病[1],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風險隨年齡的增加而隨上升趨勢。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健康教育,它是預防骨質疏松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區老年人口中進行骨質疏松的預防。
骨質疏松的癥狀
早期無表現,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適,以頸、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適為主,依次是膝關節、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駝背,不明原因掉牙。輕微創傷后易骨折,常見部位:髖部、椎骨、腕部,稱為“骨質疏松三大骨折”。
骨質疏松的危害
生活質量下降:老年人感覺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駝背、骨關節變形。輕者會使老人活動起來力不從心;重者可發生骨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住院費用和保健費用高:因疼痛求醫,看醫買藥或骨折住院,手術治療的醫療費用而增加經濟負擔。
心理影響:骨質疏松對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如可能產生恐懼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動都受到限制。
精神壓抑:目前醫學條件還缺乏有效辦法幫助已患骨質疏松的患者逆轉已經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負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熱情。
骨質疏松的預防
營養與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證適宜的營養,攝入充足的鈣。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頭湯、魚蝦類、蘑菇、綠色蔬菜等。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鼓勵老年人應經常到戶外進行適量的運動,如跳舞、步行、太極拳等,讓老年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并且戒煙限酒,不飲濃茶,低鹽飲食,保證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藥:目前已有許多藥物預防和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一種基礎療法。1天中補鈣的最佳時間是睡前與餐后1小時。臨睡前補鈣就能為夜間的鈣代謝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鈣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飲水,與鈣劑不能同時服用。但這些遠遠不夠,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來治療。理想的治療藥物必須具備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運動療法:應經常到戶外活動,運動至少半小時,接觸陽光,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運動是補鈣的最佳方法,運動可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質疏松的防治中,要幫助老人掌握骨質疏松衛生保健知識。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腸吸收功能減弱,容易導致骨礦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軟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變飲食習慣,多吃促進鈣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漿、魚、豆腐、木耳菜、香菇等。進行合理運動,單純補鈣而缺乏運動,補鈣效果不佳,運動療法對防止“骨丟失”也有明顯效果。因此適度的鍛煉和體力勞動有助于減輕骨質疏松,提高骨骼對鈣元素的攝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曬太陽,每天保證曬太陽30分鐘,選擇紫外線照射較弱的時候,如紫外線強烈,最好選擇在樹蔭、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曬傷或中暑。通過健康教育讓老年人了解骨質疏松的知識和預防方法,樹立健康觀念,這對降低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和預防其并發癥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濤,張昊,杜寧.男性骨質疏松的研究概況.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3,3(1):56-58.
一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其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為: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駝背,脆性骨折等。骨質疏松癥可分為三大類,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它源于生理因素,是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變,包括與年齡有關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藥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松癥,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風濕、胃腸道吸收障礙以及心肝腎慢性疾病等。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多見于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庭遺傳病史,女性多于男性。而三類骨質疏松癥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約占所有骨質疏松癥的90%以上,因此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患者群。
二 骨質疏松癥發病趨勢
根據2003年國家衛生部的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已達到8.8%,在所有慢性疾病患病率中僅次于高血壓和胃腸炎的患病率而位列第三,嚴重影響著人民大眾的健康。此外,2003年至2006年由衛生部科教司組織的全國骨質疏松流行病學調查估計,全國2006年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944萬人(男1534萬,女5410萬)患有骨質疏松癥,約21390萬人存在低骨量(男10043萬,女11347萬);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發病率明顯升高,女性尤其突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到2.21億,屆時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質疏松性骨折將發生在亞洲,絕大部分在我國。因此,可以說目前特別是不久的將來骨質疏松將成為老年人最常見和明顯影響生活質量的慢性病之一,是老年性疾病防治的重點。
三 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骨質疏松癥早期沒有任何癥狀,很難引起百姓的重視,但是骨量在無聲無息中緩慢地流失,所以醫學界稱骨質疏松癥為“靜悄悄的流行病”。
當骨量流失達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危害就顯現出來。首要表現就是“腰背疼痛”,但是往往老百姓會誤認為這種疼痛是由負重導致的腰肌受傷等。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骨質疏松癥將進一步加劇,就可能導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質脆弱、機體產生修復性反應而形成骨刺。
骨質疏松癥更嚴重的后果是骨折、骨折不愈合、致殘,甚至致死。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發生摔跤后,有87%會骨折。而骨質疏松癥導致的髖部骨折,由于老人骨折愈合能力差,50%骨折患者終身殘疾,另有20%骨折患者在一年之內死于其他并發癥。
對老年人而言,骨質疏松癥容易誘發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老年性癡呆癥等病癥。它所導致的骨折每年造成的老年人殘疾和死亡,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醫療和護理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目前骨質疏松正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重點公關項目,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24日定為“世界骨質疏松日”。
四 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一)防治骨質疏松癥四大誤區:誤區1:骨質疏松癥是小病,可治可不治骨質疏松癥平時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髖部骨折,導致長期臥床,死亡率甚高。需要謹慎對待,及早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誤區2:老年人治療骨質疏松癥為時已晚: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松癥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十分可惜的。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應接受正規治療,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誤區3: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松癥: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于一碗骨頭湯。骨頭湯的補鈣效果微乎其微。此外骨頭湯里溶解了大量骨內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因此老人要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少食油膩,堅持喝牛奶。
誤區4:補鈣等于骨質疏松癥治療:簡單來講骨質疏松癥是骨代謝的異常造成的。因此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患者應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二)正確用藥:骨質疏松癥是一個可防可治的疾病,一旦發生骨質疏松癥,嚴重的后果就是致殘、致死。因此,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比治療更為現實和重要。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可分為基礎措施和藥物干預。
1 基礎措施: “基礎”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也不是唯一的。基礎措施適用于預防階段、藥物干預階段及康復階段。基礎措施是指使用“維生素D+鈣”。而老人由于肝腎功能的下降,使用“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鈣”更佳。阿法骨化醇的安全用量是0.5-1.0ug/天,每日補充的元素鈣為500-600mg/天。
2 藥物干預:目前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的藥物很多,按其不同的作用機理分成三大類,即促進骨礦化類藥物(包括鈣劑、活性維生素D3等)、促進骨形成藥物(包括甲狀旁腺激素、硼劑)和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包括雌激素、降鈣素、雙膦酸鹽等)。
當然,選擇藥物要謹慎、科學合理。維生素D類是臨床應用的首選藥、基礎藥,而其中的阿法骨化醇是最早用于骨質疏松防治的藥物。2011年,有關學者專門針對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阿法骨化醇與其它藥物的對比開展了全面的系統性評價與研究。該項研究以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血液生化指標以及骨折發生率等指標的改善程度作為評價藥物有效性的基礎,篩選了國內外數十項關于骨質疏松治療藥物的研究報告進行分析,比較了不同藥物以及藥物的不同劑量和聯合方式的療效。根據該項研究的研究結果,阿法骨化醇在防治骨量流失方面效果顯著,特別是對于男性骨質疏松患者的效果優于其他藥物。同時,該項研究還表明阿法骨化醇0.5μg/day的劑量對骨密度和血磷的影響顯著。在聯合用藥的情況下,阿法骨化醇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阿法骨化醇和安慰劑或空白組比較,在血鈣和骨折率指標上優勢更加顯著。可以說,阿法骨化醇在防治骨質疏松方面效果是理想的。
對于一種藥物,一項治療,療效當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而同時經濟性也是需要考慮的,也就是說我們怎樣通過花費最少的錢達到相同或相近的治療結果呢?根據2011年最新的一項名為“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預防骨質疏松骨折藥物經濟學評價”的研究結果:對于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阿法骨化醇聯合鈣劑用藥預防骨質疏松骨折的經濟性優于單用骨化三醇或者骨化三醇聯合鈣劑,即“性價比”更高。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的治療,阿法骨化醇單獨用藥有一定效果,但與鈣劑聯合使用效果更好,與維生素D聯合鈣劑治療相比,效果更好而成本更低。
上述的分析和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在治療骨質疏松上,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要避免上述提及的治療誤區,科學地對待疾病,選擇科學有效的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同時針對廣大患者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不是太富裕的患者朋友們來說,阿法骨化醇或許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五 注重預防
除了上面我們講到的正確用藥之外,骨質疏松癥還要注意飲食、運動和光照等生活方式的預防。飲食療法主要是從膳食中攝取更多的鈣。具體地說,一個人一天約需要1000毫克的鈣,食物中大約可以得到500毫克,其余的要從牛奶、豆制品等攝取。其中牛奶是最好的,它不僅好吸收,還能促使血鈣向骨骼轉移。250毫升牛奶中含300毫克的鈣。做為預防骨質疏松,老年人最好早上喝250毫升牛奶,晚上喝250毫升酸奶。如喝牛奶出現腹痛、腹脹者,可吃豆制品。小魚、小蝦和核桃、杏仁等堅果中,鈣含量也較高。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 PFNA; 抗骨質疏松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PFNA Combined with Anti-osteoporo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YU Bin,LIANG Xian-qiu,ZHANG Wen-biao,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042-04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and anti-osteoporosis drug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A total of 122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1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closed/open fixation of PFNA,the study group was taken with salmon calcitonin acetate injection and caltrate D(600 mg),the control group was just taken with caltrate D(600 mg).After 12 months follow-up,the pain relief and BMD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contralateral hip joint,the average appearance time of callus and average healing time,the clinical effect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all fractures healed without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1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bone callus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FNA; Anti-osteopor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Zhaoqing NO.2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12
股骨粗隆間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隨著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老年人群的疾病發生率增長顯著,患者多伴有嚴重骨質疏松和內科系統疾病[1-2]。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主要手段。近年來,臨床上普遍推廣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是在PFN基礎上改良而來,用于手術中具有術程短、創傷小、固定確實、愈合快等優點。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圍手術期患者抗骨質疏松治療可能給術后患者帶來良好的康復和生存質量。本研究目的是觀察老年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療結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Y料 選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22例,年齡70~82歲,均為閉合骨折;傷后距手術時間2~9 d;術前均經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DEXA)檢查,依照WHO規定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納入標準:(1)術前經X線片、CT或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1];(2)年齡≥70歲;(3)明確的外傷史;(4)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參照WHO標準,T值>-1.0為正常、-2.5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封閉/開放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研究組給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以及600 mg的鈣爾奇D,對照組僅給予600 mg的鈣爾奇D。(1)手術過程:患者入院后行患肢皮膚牽引或骨牽引,牽引期間行相關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治療基礎疾病及內科合并癥,評估手術風險。所有患者均在傷后2~9 d行手術治療,采用常規PFNA方法治療:一般或硬膜外麻醉下,令患者取仰臥位,伸直患肢,并使之10°~15°內收,健肢固定在支架上。C臂X線機監視下,暴露大轉子和股骨髓腔,縱向牽引患肢,使骨折閉合復位。觀察復位成功后,對患者進行PFNA內固定術:碘伏消毒,鋪巾,體表觸及股骨大轉子,在其上方3~5 cm處行長度為4~6 cm的縱行切口,鈍性分離臀中肌,暴露股骨大粗隆頂點。然后在正位透視下從大轉子的頂點上方進針,向股骨髓腔內插入導針,使導針完全位于髓腔內。以導針對患者骨髓腔進行適度擴張,擴張完成后置入主釘。瞄準器下調整角度,將導針置入股骨頸,將螺旋刀片沿導針方向輕輕擊入并鎖定,擰入遠端鎖定螺釘和尾帽。觀察位置得當并確認固定穩妥,沖洗切口,逐層縫合;如果閉合復位困難,應進行切開復位。術后對患者及時進行感染和抗靜脈血栓的干預。(2)給藥過程:所有患者均給予術后抗感染和抗凝治療,對照組服用鈣爾奇D(含鈣600 mg,維生素D 125 U),1片/d,連續服用12個月;研究組術前給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密蓋息,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50 IU/支)肌肉注射治療,50 IU/次,1次/d,并在常規PFNA內固定術后再次給予密蓋息,用法用量同術前,應用2周后改為隔日1次,連續治療3個月;鈣爾奇D服用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常規行床上功能鍛煉和康復性負重活動。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術后均獲得12個月隨訪。
1.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骨疼痛緩解情況,記錄腰椎和健側髖關節骨密度(BMD)的變化、骨痂出現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并按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定療效。
1.3.2 評價標準 (1)骨疼痛評估,由四級骨疼痛評分測定髖關節疼痛,0級:無痛苦;1級:明顯疼痛但不影響日常生活;2級:可以承受的痛苦或部分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3級:難以忍受的痛苦或無法工作。(2)髖關節功能評分,采用Harris關節功能評分測量髖關節功能。滿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一般;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 治療后1~5個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無股骨頭壞死。
2.2 兩組患者的骨痂出現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骨痂出現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疼痛比較 隨訪12個月后,兩組骨痛癥狀均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比較 經過12個月的隨訪,研究組的髖關節優良率為93.44%,高于對照組的80.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過12個月的隨訪,兩組的OQOL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檢查比較 治療前,兩組腰椎及髖部間的骨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兩組的L1~4、股骨頸及股骨大轉子的骨密度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代謝性骨病,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其中原發性又分為三類,分別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本文所探究的主要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一般指老人70歲后發生的骨質疏松[2-3]。老年人激素水平降低,運動和營養攝入減少,會導致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的惡化。這些變化將導致骨強度降低,相應成骨細胞減少,破骨細胞相對激增,導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骨組織退化表現出骨質更薄、更輕,骨小梁相對稀疏和微裂縫。由于骨力學強度降低和脆骨癥的增加,е碌統兄嗇芰Γ即使是輕微的力量也會導致骨質疏松骨折。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髖關節骨折死亡率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而且遠遠超過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傳統的保守治療要求患者絕對臥床、肢體制動,此法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尿路感染等并發癥,使預后變差[4]。此外,臥床使得骨量流失速度加快,骨質疏松更加嚴重,使患者很容易再次骨折,形成“骨折-快速骨丟失-再骨折”的惡性循環[5]。由于老年人髖部骨折的高死亡率和殘疾率,近年骨質疏松治療髖部骨折已從保守治療變為盡早進行手術干預。這樣的干預能穩定骨折,使患者盡快鍛煉,從而減少各種并發癥。術中固定材料已經發展出一個巨大的家族,包括DHS、Gamma釘、股骨髓內釘CPF等[6-9]。PFNA即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由PFN改進而來,具有許多優點,包括創傷小、固定牢固、經得起多次逆旋轉和抗磨損。與傳統的髓外固定器械相比,PFNA被廣泛認為是治療老年髖部骨質疏松骨折的理想內固定器[10]。在本研究中,PFNA作為兩組患者的內固定器,全部達到骨愈合水平,未出現內固定失敗,提示以PFNA來固定骨折,能穩定骨折、促進骨折愈合。
以往單純依靠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重視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11]。所以,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合并骨質疏松癥進行外科治療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對其全身性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12]。因此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患者的治療,規范的抗骨質疏松治療應與手術治療并重[13],以增強內固定效果、促進骨折愈合、預防再骨折、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采取了聯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的治療方案。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腸鈣的吸收率降低,骨鈣的更新速率不斷減緩,而流失加速[14]。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方面,鈣劑是最基礎的藥物,若聯合應用維生素D,效果會更顯著[15-16]。在這項研究中,研究組經過12個月的隨訪,L1~4、股骨頸及股骨大轉子的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骨痂出現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降鈣素能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PFNA內固定術的基礎上結合降鈣素治療能更有效地緩解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骨痛,改善生活質量,促進骨折愈合。
參考文獻
[1]劉毅,陳海云,萬豫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預測[J].中國老年學,2010,30(17):2524-2525.
[2]吳椰明,趙海燕,劉海生.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院內死亡原因分析[J].河北醫藥,2016,38(9):1401-1402.
[3]丁超.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相關問題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3):372-375.
[4]趙金鳳.老年病科長期臥床患者并發墜積性肺炎174例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5):586.
[5]黎慧萍.骨折與廢用性骨質疏松[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2):14-15.
[6]田慶顯,徐子,杜心如,等.75歲及以上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方法的選擇[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2):123-127.
[7]韓鋒.兩種不同內固定治療不穩定粗隆間骨折的比較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4):452-453.
[8]蘇嘉,沈新升,季日旭,等.三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浙江實用醫學,2016,21(3):184-186.
[9]習勇,張小軍,王海賢,等.股骨粗隆間骨折PFN內固定術后失效臨床分析及后期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策略[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12):1180-1181.
[10]楊聲波,陳文帥,沈偉冰.PFNA與DHS治療23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07,29(6):35-37.
[11]崔樹森,趙意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后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2):138-140.
[12]葉春平,朱家駿.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的臨床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1,19(5):583-585.
[13]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學組.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質疏松治療與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5,8(3):189-195.
[14]江少東.飲食防治骨質疏松[J].東方藥膳,2016,21(3):23.
[15]曾勇,李慶,何睿,等.單一鈣制劑與鈣制劑聯合維生素D干預治療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療效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8):625-629.
[16]李薇,陳光輝.維生素D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9(4):316-318.
[17]張玲莉,陳炳霖,鄒軍.運動影響骨轉換:促進或抑制骨細胞/破骨細胞的發育和活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2):6838-6843.
[18]張志平.n-3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AA代謝通路促進骨折愈合[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2.
[19]鐘俊,劉世清.鮭魚降鈣素對絕經后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治療干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1,17(10):589-591.
【關鍵詞】 更年期女性;骨質疏松癥;防治;護理
【中圖分類號】R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1-0063-01
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社會的老齡化,困擾老年人疾病的增多,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要求生存質量的提高,需要不斷提高和加強健康意識,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老年人護理中的一項令人矚目的課題。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內分泌代謝紊亂直接影響著和女性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1 骨質疏松癥的病因與分類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和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和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嚴重并發癥,可致殘、致死,耗資大,對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骨質疏松癥按病因分三大類:①原發性分兩種類型: Ⅰ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由破骨細胞介導,最常見于絕經后的女性(多在45~60歲),為高轉換型。快速的骨丟失主要為小梁骨,特別是脊椎和橈骨遠端;Ⅱ型(老年性骨質疏松),多在60歲以后發生,主要侵犯椎體和髖骨,與高齡、慢性鈣丟失、骨形成不足有關。②繼發性者常繼發于其他疾病,如內分泌代謝病(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庫欣綜合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性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腸道疾病,長期臥床,制動等;③為特發性,多見于8~17歲的青少年,多數有遺傳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討論以原發性1型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質疏松癥,多見于閉經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與雌激素減少有關。絕經后的第一個5~10年中,每年骨丟失為3%~5%,此時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補償,將會丟失骨髓質和骨皮質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壓縮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并發癥;11型骨質疏松癥多見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長期臥床的病人,每年骨質丟失在1%左右。同時,鈣和維生素D的缺乏也是導致大量骨質丟失的原因。以椎體骨折和髖骨骨折最為常見,危害最大。
2 骨質疏松的癥狀和表現
骨質疏松是一種無聲無息發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發骨折才認識到骨質疏松發生了。其實在骨折發生之前已經有了相應表現。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劇,白天輕夜晚重。醫學研究證明:當骨量丟失12%時,疼痛才會發生。
變矮椎骨是身體軀干和支柱,當椎骨骨質疏松時,負重的椎骨容易壓縮變形。身長平均就會縮短3~6厘米,嚴重者可變矮20厘米。
駝背椎體壓縮變形,脊椎前傾,后背彎曲,形成駝背。
骨折骨質疏松最嚴重的表現就是骨折。易發生在上肢、橈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發生率占骨質疏松的30%左右,當骨量丟失20%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骨折。
骨質增生骨關節病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是因缺鈣引起的一對孿生骨病。骨質增生只是機體對骨質疏松的一種代償,人體用這種代償作用的新骨遠不能補足大量丟失的舊骨,本應進入骨骼內部的鈣,卻沉積修補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稱為骨遷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質增生、骨關節病折磨,成天與疼痛相依。
3 骨質疏松癥的生理學改變
骨質疏松癥是由于骨質、骨小梁得減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謝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細胞作用下不斷吸收舊骨,而在成骨細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過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調的最終結果,會導致骨量的減少和骨微細結構的改變,就會形成骨質疏松癥。一些影響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數目和功能的因素都與骨質疏松的發生有關。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對代謝和環境變化非常敏感,骨皮質占80%,骨的生長大約在17歲已經完成,骨終身不斷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謝,當代謝發生紊亂時,就發生了骨質疏松。
4 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與診斷
閉經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強,從而導致過快骨丟失。卵巢摘除術或過早閉經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較易導致發生骨質松疏癥。嚴重貧血,壓力過大,過量負重,厭食和一些代謝性病癥也可誘發骨質疏松癥。遺傳和環境因素在骨質疏松癥形成過程中也起著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煙、酗酒、過量飲用咖啡等也可誘發。骨質疏松癥早期常不被重視,當病人出現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駝背、凸腹、腰背疼痛時才被重視。骨密度測量是診斷骨質疏松癥最直接方法。在我國將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定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個標準差,但需進一步論證調查,以制定適合我國的科學的實用診斷標準。
5 骨質疏松的防治
大量臨床實踐,基礎研究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內分泌激素。確定了性激素補充療法在預防絕經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療法的原則是進行性生理補充,保持婦女健康的生理狀況,并應個體化治療,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性激素的種類、用藥、劑量和途徑。常用的有結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長期服用會引起癌癥復發,出血不止,惡心嘔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聯合用藥是每日合并應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適用于不需要保護子宮內膜的婦女;加用性激素可促進蛋白合成,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鈣劑和維生素D是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基本藥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酒、適度鍛煉、有規律飲食、開朗心情、適度戶外活動和休息都對預防骨質疏松起著重要的作用。
6 骨質疏松癥的護理
20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黃帝內經》就說過:“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這里提到的“骨枯”與現代醫學的腰背疼痛、身材縮短、駝背、骨折等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
中醫認為,腎虛精虧者常表現為腰脊酸軟、步履遲緩、聽力減退、氣短喘促等,這些均與骨衰老征兆相似。脾主肌肉、四肢等,若脾的運化功能不足,營養缺乏,肌肉就會逐漸瘦削,四肢活動無力。枸杞、沙苑子、菟絲子補骨脂、蛤蚧、紫河車、蓮子、核桃、山藥、黃芪等等,均有補。腎強筋骨之功,其中紫河車含有雌激素,山藥有雌激素樣作用,為絕經后婦女防治骨質疏松的特殊補品。現在介紹一種防治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食療方,即取枸杞子30克、豬排骨200克、胡蘿卜100克,外加蔥、姜、鹽、醬油等佐料適量,具體操作步驟是,先將排骨洗;爭切成小塊,然后加適量水燉煮至肉熟,再將胡蘿卜切成小塊與洗凈的枸杞子同下鍋煮開,文火燉煮20分鐘,隨后加上姜末、蔥花、醬油適量,調拌均勻,出鍋溫食。這種食療方有補腎、健脾胃、壯骨和補骨等作用,長期或分療程(一個療程為20~30天)服用,防治骨質疏松的效果比較理想,而且無明顯副作用。有關營養專家們指出,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膳食原則即是宜食高鈣、高維生素D、高蛋白質食品,以增加血液中鈣的濃度,防止低血鈣:再適當食用中藥健脾益胃之品,以保證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有利于小腸對鈣的吸收。主食應以核桃仁粥、紅棗粥、骨粉粥、腐竹粥為主,菜肴可選用素炒油菜、涼拌萵筍葉、蒸螃蟹、紅燒糖醋排骨等,飲料則以鮮牛奶汁、龍牡壯骨沖劑、橙汁魚肝油、酸牛奶等,湯以蝦米雞蛋湯、大黃魚湯、排骨湯、紅莧菜湯等。
但過量攝入咖啡、可可及吸煙、酗酒等,最容易導致人體內鈣呈負平衡,骨質形成減少,從而導致骨質疏松。在長期使用激素的同時,應注意鈣劑的補充。有關專家研究得出,如果此人每天吸一包以上的香煙,其全身,特別是腰椎的骨密度明顯降低,且直接影響血鈣及尿鈣質,吸煙時間越長,鈣的丟失越多。酗酒者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另外,平時盡量少吃含草酸高的食品,如茭白、竹筍、菠菜等,食用這些食物會影響對鈣的吸收。
另外,過量維生素E將導致骨質疏松。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過量攝取維生素E會導致骨質疏松。慶應義塾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獲得不吸收維生素E的小鼠,結果發現它們的破骨細胞比正常的小鼠要小,無法順利吸收骨骼。這說明維生素E在骨骼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中發揮了作用。研究小組還發現,過量的維生素E能夠讓小鼠的破骨細胞變得非常大,從而提高了破壞骨骼的能力。向健康的小鼠每天喂食相當于人每天攝取1000毫克量的維生素E,8周后這些小鼠的骨骼量減少了約20%,出現了骨質疏松癥狀。可見,維生素E雖然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發揮作用,但應該注意避免過量攝取。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預防;治療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86-02
隨著當代疾病譜的改變,世界衛生組織把骨質疏松癥列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見病中居第7位。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1]。骨質疏松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一組骨病[2],是以單位體積骨組織量的顯著降低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骨骼病變。為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其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導致患者出現骨折[3],很多患者會因此導致殘疾。臨床實踐發現很多人通常是出現骨折后,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存在骨質疏松癥,并且現在臨床醫學還不能安全、有效的幫助疏松骨骼恢復原狀,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的早期預防十分重要[4]。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鈣缺乏造成的,本文通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原因、預防方法以及臨床治療的進展進行回顧性分析,希望為降低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
老年骨質疏松是指人超過50歲以后出現腰背疼痛,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并且出現頻繁性的駝背、抽筋、身高變矮等臨床癥狀[5]。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骨合成功能的降低,同時骨分解增多;并且老年人的腸鈣吸收功能會發生下降,鈣的代謝也會存在障礙;老年人的活動減少也會導致肌肉的活動降低,進而減少了骨的肌肉刺激,骨母細胞量會發生降低;另外,內分泌系統及激素水平的影響:對于處于絕經早期的女性來說,導致骨量迅速的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雌激素減少和卵巢功能下降兩方面[6],老年女性在絕經期后會出現雌激素的分泌降低,會導致骨中礦物質的含量丟失,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
2老年骨質疏松的特點
老年骨質疏松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存在軀干的縮短、駝背、腰肌痙攣、壓縮性骨折;并且女性患者人數顯著高于男性患者[7];在咳嗽、彎腰時可能會存在疼痛,經臥床休息后疼痛會減輕,這種疼痛會沿著肋間神經放射或者向患者的要骶部放射。
3老年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老年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見的臨床骨骼疾病。老年骨質疏松癥是“沉默殺手”[8],出現骨折為骨質疏松癥比較嚴重的后果,也是大多數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就診原因和首發癥狀。老年患者因為免疫力比較低,所以骨折后很容易各種并發癥導致死亡,或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
4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
4.1調整飲食結構老年人如果酸性物質的攝入量過大,會加劇其酸性體質[9]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大多數的谷物、肉類、糖累、酒和魚蝦等食物屬于酸性食物,而大多數水果、蔬菜是堿性食物,通常每天攝入酸性食物、堿性食物的比例應該是1:4。如果攝入酸性骨質過多就會出現骨質疏松,所以骨質疏松的預防要首先從每日的飲食中進行調整,多攝入含鈣量高的食物[10]:骨頭湯、牛奶、胡蘿卜、黃豆、芹菜等。避免過多的攝入鹽以及蛋白質而造成對鈣流失的增加。既然骨質疏松的產生是由于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不足引起的,那利用科學的飲食來促進這些營養素的吸收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即便是骨質疏松患者,如果能在飲食上進行適當的調理,促進鈣的吸收,同樣能減輕骨質疏松帶來的不便[1]。
4.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一些老年患者有吸煙、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導致骨質疏松或者加重骨質疏松[12]。例如:吸煙會對骨峰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過量的飲酒會對骨骼的新陳代謝造成障礙,還有喝濃咖啡會增加尿鈣的排泄,進而影響到人體的鈣吸收。
4.3進行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同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可以接受日光照射,會有利于人體對鈣的吸收。在運動中人體的肌肉會收縮,可以對骨骼進行牽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另外,預防跌跤,應盡力設法減少跌跤的可能性,老年人跌跤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容易引起跌跤的疾病和損傷應加以有效治療,避免應用影響平衡的藥物。應對老人加強教育,告知摔倒易發生在飯后站立或夜間起床時,家中地面的障礙物應減少或消除,宜穿舒適和底有摩擦力的鞋[13]。所以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4.4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會產生一些心理壓力,而壓力過大就會導致人體酸性物質沉積發生,酸性物質的沉淀會影響到人體的代謝。所以要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生活情況,對有心理問題的患者給以開導,幫助他們糾正心理失衡狀態,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適當娛樂、聽音樂、冥想,使情緒放松以減輕疼痛[14]。好心情可幫助保持弱堿性的體質,可預防骨質疏松。
4.5適當的藥物補充給予患者進行適當的藥物補充,不同病因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應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積極治療,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所以,合理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減少骨折發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15]。例如:鈣劑和維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定期進行血鈣磷檢查,避免高鈣血癥、高磷血癥的發生。
5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
5.1骨吸收抑制劑骨吸收抑制劑可以減少骨量進一步的丟失。例如:雌性激素、二磷酸鹽、降鈣素和異丙氧黃酮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戊酸雌二醇,每天1-2mg;雌二醇皮貼劑每天0.05-0.1mg[16];依替膦酸二鈉,每天400mg,在早晨空腹服用。
5.2骨形成促進劑骨形成促進劑可以增加骨量,例如:氟化物、甲狀旁腺素、維生素K、生長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甲狀旁腺素每天400U-600U,治療6個月;維生素K每天5mg。
5.3骨礦化促進劑骨礦促進劑可以幫助促進骨鈣的沉著,可增加骨量。例如:維生素D、鈣劑。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維生素D每天200-600個國際單位;鈣爾奇D每天一次,每次600mg;氨基酸螯合鈣每天兩次,每次275mg;葡萄糖酸鈣每天兩次,每次兩支,每支含量150mg。
5.4對癥治療藥如果存在疼痛的患者給予適當的解熱鎮痛藥,例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三次;出現骨畸形患者可以給予進行局部的固定患者使用矯形器械進行矯正。
6小結
老年骨質疏松癥雖然遵循人體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規律,但是也受激素的調控、營養狀態、物理因素、免疫狀況、遺傳基因、生活方式、經濟文化水平以及醫療保障的影響。骨質疏松癥所表現的慢性疼痛和導致的骨折及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壽命和生活質量,大量增加了相關的醫療費用[17]。如果老年人可以提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對骨質疏松的發生進行有效干預,老年骨質疏松癥是可以得到延緩、預防的。要預防骨質疏松就要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的藥物補充。目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的方法主要給予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骨礦化促進劑等。我們相信通過提高預防意識和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是可以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發生的。
參考文獻
[1]張磊,包可,王勇.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預防及治療的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研究》,2011年第03期.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和治療[J].中外醫療,2010,31:187-187.
[3]李曉.老年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5):106-106.
[4]崔秀嬌,鄭孟冬.兩種藥物組和方案治療5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9):1071-1072.
[5]梁平.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7):368-368.
[6]李明月,呂小明.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與康復治療研究進展.《中國保健營養》,2012年12.
[7]張金冉,田東東,劉偉.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現狀[J].吉林醫學,2012,33(9):1949-1950.
[8]范敏.中老年骨質疏松的三級預防[J].內蒙古中醫藥,2011,11:56-60.
[9]范建明.骨質疏松癥的現狀調查分析和健康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1):1-3.
[10]成娜,韓晶.老年性骨質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大眾健康,2012,8:299-300.
[11]胡國建,謝海華.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保健.《東方食療與保健》,2006年第09期.
[12]龍友余,王英,王旭凱,等.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癥41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10):1537-1537.
[13]馬淑珍.老年人骨質疏松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甘肅中醫,2005,18(7):56-57.
[14]梁毅玲.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0:2746-2747.
[15]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東南國防醫藥》,2011年06期.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中醫療法;芍藥木瓜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骨質疏松癥有很高的發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脅著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筆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觀察治療143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均攝X線片確診,選用芍藥木瓜湯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
1.2 入選標準 參照WHO骨質疏松癥標準(外院骨密度檢查結果)及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凡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列為治療觀察對象。
1.3 臨床表現 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關節疼痛、麻木、酸軟無力、活動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發生改變或關節變形。X線攝片表現為:骨骼密度減低,骨質透亮度增加,骨皮質變薄呈線樣變或蔥皮樣改變,髓腔增大,骨小梁變細、稀少或消失。
1.4 治療方法 以芍藥木瓜湯為基礎方:白芍、木瓜、首烏、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續斷、骨碎補、熟地、淮山藥、黨參、黃芪、茯苓、蜈蚣。頸肩臂痛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劑水煎服,復查,1周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劑,堅持3~6個月,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復查X線片。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自如,恢復日常生活,骨質疏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劇烈時病變部位仍感不適,骨質疏松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所選病例完成療程后,按前述標準判斷療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
轉貼于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與載荷功能異常,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慢性、系統性骨骼疾病[1]。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是以WHO推薦的骨量低于同性別人群骨峰值的兩個標準差為標準[2]。尚無骨密度儀的單位,可以用X線片初步診斷骨質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并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雖然骨質疏松的X線表現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丟失30%~50%時,X線片才能有陽性所見;但其方法直觀、經濟易行,且基層醫院受檢測儀器的限制,X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疏松癥的方法。本組均攝脊柱、骨盆或跟骨X線片檢查確診,并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
現代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鈣制劑、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及二磷酸鹽等,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及費用的關系不易為每個患者所接受。筆者選用芍藥木瓜湯加味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本方是根據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的原則選藥組方。
中醫學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 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疇。中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養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腎氣不足,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則脆弱無力。腎精的盛衰與骨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發生的重要因素[3]。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者須補腎。方中首烏、骨碎補、續斷、熟地、淮山藥補腎填精。
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虛則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氨基酸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肝為血海,主筋脈,肝血足而筋脈始柔。方中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健脾益胃、養血和血。
氣滯血瘀則是骨質疏松癥的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失于濡養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行氣活血化瘀。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延緩去勢大鼠及SD大鼠骨質疏松的發生[4] ,活血化瘀中藥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而且具有類似激素作用,通過調節體內激素及其受體水平來防治骨質疏松,續斷、丹參還直接參與鈣的代謝 [5]。
骨質疏松癥是慢性頑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療服藥要做到持之以恒。該病起病、發展都是個緩慢的過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診,經攝片等而確診,因此方中重用緩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竄,通絡止痛力猛性雄的蟲類藥加強止痛,緩解癥狀,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是達到療效的關鍵。
通過以上諸藥配伍,組成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之方劑,以奏治療骨質疏松之效,取得滿意療效。因此,認為芍藥木瓜湯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個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方劑,也突顯了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魯偉.老年骨折的預防與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躍華,董元龍.老年人骨質疏松患病率與腎虛證型關系的調查.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