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輻射試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反輻射雷達靶標試驗
中圖分類號:TN9TJ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在現代戰爭中,首先通過反輻射作戰壓制或摧毀對方雷達和指揮通信系統,奪取戰場上的主動權,進而取得勝利,已成為一種常用的作戰形式,為此各國對反輻射武器的研制也越來越重視。在反輻射武器系統研制過程中,對反輻射武器進行真實使用環境下的全面測試是驗證反輻射武器系統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將現有雷達改造成雷達靶標,作為真實目標用于反輻射試驗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反輻射簡介
雷達作為現代軍事裝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防御體系的核心,雷達一旦失去作用,防御體系也就癱瘓了。所以,從某種程度而言,現代戰爭已演變為以爭奪電磁權為主的、積極進行電子對抗的電子戰。
在電子戰發展初期,以電子干擾為主要手段,但它只能使對方的通信指揮系統或雷達系統暫時失靈,卻不能造成永久性的破壞,一旦干擾消失,對方系統就能恢復功能,繼續發揮作用。為此,只有把電子干擾和將對方設備摧毀的反輻射作戰結合在一起,才能可靠的壓制對方,進而取得勝利。目前,反輻射作戰主要依靠反輻射導彈。
反輻射導彈是一種以雷達或其他電磁輻射源為攻擊目標的導彈,自從1965年美軍首次使用以來,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展了三代,其性能日趨完善,使用更加靈活。首先使用反輻射導彈摧毀對方雷達和電磁干擾源以奪取制電磁權,進而壓制對方防空系統取得制空權,從而獲得戰場主動權,已成為現代戰爭的一般方式。反輻射導彈的優點主要為:1)除有效殺傷對方雷達或輻射源使其喪失工作能力外,還能迫使其他雷達或輻射源不能正常開機,導致整個防空系統的癱瘓,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威懾力;2)采用被動搜索跟蹤方式,本身無電磁輻射,同時其雷達反射面積很小,因而隱蔽性好,不易被發現;3)飛行速度快,其通常為超音速飛行,使對方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具有快速打擊能力;4)跟蹤頻率范圍寬,接收機靈敏度高,能夠在遠距離上發現多種類型的雷達或輻射源,能從目標的側方和后方發動攻擊;5)自主作戰能力強,對輻射源具有記憶能力,一旦捕獲目標,便可自動跟蹤并攻擊目標,即便目標關機或啟動干擾措施,仍能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隨著反輻射導彈在戰場上所取得的驕人戰績,各國都加快了反輻射導彈的研制步伐。新科技和新概念的不斷涌現,以及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對抗程度加劇,使得反輻射導彈的性能逐步提高,向著高性能、多用途、小型化的發展。反輻射導彈已成為取得戰場勝利的關鍵力量。
2雷達靶標的改造
為了驗證在研反輻射導彈的整體工作性能,評估其使用效能,需進行反輻射導彈的對靶發射試驗,即攻擊正常工作的雷達系統。為此,利用便于運輸的雷達車,將其改造為可進行遠程監控的雷達靶標,即可滿足反輻射導彈試驗的實際需要。
2.1改造方法簡介
將雷達車改造為雷達靶標需增加三部分系統,其分別為:圖像監視系統、遙控系統和遠端監控臺,其中圖像監視系統和遙控系統安裝于雷達車內部,遠端監控臺安放于遠離雷達車的安全地帶。其工作原理為:將雷達車調整為所需要的工作狀態,在確認雷達工作正常后,啟動圖像監視系統、遙控系統和遠端監控臺,操作人員撤離;圖像監視系統將雷達車工作狀態的畫面實時傳輸到遠端監控臺上,操作人員通過遠端監控臺監視雷達車的實際工作狀態,并根據需要向遙控系統發送控制指令,雷達車內部的遙控系統在收到控制指令后按指令驅動雷達,最終實現將雷達車改造為雷達靶標的目的。
1)圖像監視系統,圖像監視系統負責拍攝雷達車內部各控制面板的實時圖像,并及時向遠端監控臺傳送,其主要由攝像機、畫面分割器、壓縮處理模塊和圖像信息發送設備組成,另外還需照明、遮光等輔助設備。其工作模式為:分別將不同的攝像機安置于雷達車內部各控制面板前方,調整照明、遮光設備使各攝像機拍攝的控制面板圖像最佳;畫面分割器將攝像機采集的各控制面板的實時圖像按需要重新組合;壓縮處理模塊將畫面分割器處理好的圖像信息進行壓縮,并處理成可供傳輸的數據格式;圖像信息發送設備將最終的圖像數據發送給遠端監控臺。通過圖像監視系統,可實現在不對雷達系統內部狀態信號采集的情況下獲取雷達工作狀態的信息,降低了雷達狀態的采集難度。
2)遙控系統,遙控系統負責接收遠端監控臺發送的控制指令,對指令進行解碼、分析,按指令產生雷達系統可以識別的信號,并將信號送入雷達自身的控制系統,實現對雷達的控制。遙控系統包括:接收模塊、解碼器、主控模塊、信號轉換模塊和執行電路。用于反輻射試驗的雷達靶標,雷達的啟動和性能調校在試驗前已經完成,試驗時一般也不需要對目標進行掃描跟蹤,因此遙控系統的設計,主要針對雷達天線轉動和雷達發射機開關機控制等需要進行遠程控制的部分即可,不必與雷達系統有過多的交聯,以保證雷達運行和遠端控制的可靠性。
3)遠端監控臺,遠端監控臺用于顯示雷達車內部的圖像信息并對雷達進行遠程控制,其包括圖像信息接收處理模塊、顯示器、雷達控制模塊、編碼器和指令發送模塊。圖像信息接收處理模塊在收到圖像監視系統送來的圖像數據后,將數據處理成可供顯示的數據格式并送至顯示器顯示;雷達控制模塊根據操作人員的動作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編碼器將產生的控制信號轉換成可供發送的控制指令,指令發送模塊將編碼器傳來的指令發送給雷達車內部的遙控系統。在設計時,將監控臺內部的圖像顯示功能和雷達控制功能設計為相互獨立的兩部分,這樣即可有效保證對雷達的監視和控制信號不會相互干擾,也能簡化監控臺的設計。
2.2實際應用
通過本文所述的改造方式,已經成功將多臺雷達車改造為雷達靶標,在反輻射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改造后的雷達車可以有效的模擬真實作戰環境下的雷達目標,大大提高了反輻射試驗的可操作性,在反輻射武器的研制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結語
將現有的雷達車改造為雷達靶標,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反輻射試驗對于雷達靶標的實際需求。這樣的改造方式簡單易行、成本低,由于不需要對雷達進行過大的改動,任何雷達系統都可以通過該方式改造為雷達靶標用于反輻射試驗。同時,該改造方式還具有很大的拓展性,例如將老舊雷達改造為假目標用于戰時需求,或將有人值守雷達改造為無人值守雷達,都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電磁波輻射――現代人的憂慮
最近,國家環保局電磁波輻射環境影響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趙玉峰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近幾十年來,隨著各種電器的普及,電話、手機、微波爐、電子計算機、通訊衛星、高壓輸電網和一些醫用設備等,都以每年幾倍或幾十倍的速度劇增,由此帶來的電磁波輻射越來越多地對人體健康及勞動安全等產生嚴重威脅。電磁波對人類健康的直接危害,表現在使人頭痛,視力減弱,破壞生殖系統功能,加速皮膚老化,引發糖尿病、白血病和腦腫瘤等方面,有的還會導致孕婦流產或胎兒畸形。
美國一份調查研究表明,經常玩電子游戲機,使用電熱毯和其他加熱器的孩子,白細胞量普遍比常人要高,誘發疾病的概率也大。目前,美國每個居民每天所接受電磁波輻射的強度比自然界電磁波輻射的強度大兩億倍以上。聯合國已把電磁波污染確認為繼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并將其列為人類環境治理的重要項目。
電磁波輻射除了危害人體健康外,還會干擾電子儀器、儀表和其他通訊設備及電腦的正常工作,甚至導致導彈制導系統失控等,造成難以估算的損失。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室主任李天麟教授對記者說,由于與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電磁波輻射源離人體較近,比如手機的天線緊挨著人的頭部,間距很小,因此在工作過程中會形成強輻射,構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電磁波輻射對飛機飛行安全的影響近年正在加劇,在飛機上收聽廣播、玩電腦或打手機等都有可能影響飛機的空中安全,造成人員傷亡。近幾年國際上每年都發生20多起由于電磁波干擾造成的飛行事故和險情,而且在已發生的空難中不排除這方面的因素。
手機的電磁波污染有多大?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公布的手機電磁波輻射試驗結果表明,市場上銷售的11款手機,在最大發射功率(2瓦)下,電磁波輻射量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目前也對市場上銷售的31種牌號的手機電磁波輻射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電磁波輻射量也嚴重超標。
雖然目前國內外對使用手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說法不一,但是北方交通大學、國家環保局電磁波輻射環境影響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蔣忠涌教授,在前不久研究出的“手機對人體的電磁影響”成果中表明,手機的電磁波輻射量,有一半被人體吸收,其中1/4被人腦吸收。在模擬汽車中使用手機時由于受電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的影響,手機周圍的電磁波輻射強度約是在空曠地帶的4~5倍。在人體各器官中頭部受電磁場危害最大,特別是眼睛受害最大,這是因為眼睛中血管較少,散熱性較差,而眼睛內部水分含量多,對電磁波吸收能力較強所致。據調查,長期使用手機的人。經常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耳部出現紅斑等癥狀。當高頻(微波)電磁波輻射量超過某界限值時,會引起神經和精神系統紊亂性疾病,如緊張、失眠、頭痛和全身無力等。
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手機用戶,手機呼出時與網絡最初取得聯系的幾秒鐘內電磁波輻射量最大,這時最好不要立即將手機貼耳接聽;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分離話筒;信號不好的地方要拉出天線,以降低電磁波輻射強度;減少手機的通話時間,有電話機在身旁時,盡量不要使用手機。
據了解,我國曾正式頒布了《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微波輻射作業衛生標準》、《電磁波輻射防護規定》等。但是,這些標準均是針對連續波的輻射而定的,對于手機間斷輻射沒有制定標準,因而造成這一領域無人監管的現狀。對此,中國消協呼吁政府主管部門加快制定手機電磁波輻射的安全標準,國內外手機生產廠家應積極開發生產適應消費者使用的綠色手機。
微波爐有沒有電磁波污染?
當我們在購買帶有電磁波輻射的家電產品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已購買的微波爐是否有微波泄漏,可以用一根熒光燈管,在開啟后的微波爐門旁移動,熒光燈管發出亮光,則說明這臺微波爐有電磁波輻射污染,必須堅決淘汰。
專業人士建議,消費者既不要對微波爐的電磁波輻射置之不理,也不要過分緊張,只要合理選擇,使用防護得當,就可以充分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根據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微波泄漏只可能發生在門的周圍,而且微波輻射隨著距離的增大而衰減。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微波爐基本上能夠把微波泄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內,尤其是一些名牌產品已達到了國家標準。所以,名牌產品應是消費者的明智選擇。
如何防止“電磁波污染”?
電磁波輻射對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預防和減少電磁波輻射對環境污染的辦法,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一些商家也瞄準機會,開發了系列防電磁波輻射的產品,如防磁片、貼聽筒、貼天線、防輻射功能服等。這些產品是否有效?電磁波污染能否預防,讓我們再來聽聽主管部門官員及專家們的解釋。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室主任李天麟教授認為,電磁波輻射對人們的影響雖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可怕,我們可適當做些預防工作,以減少電磁波輻射的影響。比如,遠距離操作、屏蔽、限制工作時間、增加身體抵抗力等;也可采取間接預防辦法,通過藥物進行調理,如經常補充糖類、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物質,保證一定熱能,調節食物口感等。當然,還可以通過戴電腦防護鏡,穿防電磁波輻射功能服等進行預防。最近有關專家和企業研究開發的集抗靜電、防輻射、殺菌保潔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服裝,從鑒定結果來看還是比較理想的,如果產品能始終保持專家評審的標準,其市場前景是很廣闊的。前一段時間,有關手機的防磁片、貼天線等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產品抽查結果有90%是不合格,甚至無效。因此,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環保產品廣告宣傳的管理,并制定相應功能標準,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稱心。
國家環保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的張志剛說,電磁波是把“雙刃劍”,對人類既有利又有害,雷達、無線通訊、廣播、電視等都是社會發展必要的先進設施,社會經濟越發達,電磁波輻射強度也越高。但因為電磁波輻射本身不能控制,在發射過程中對環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采取相應技術及管理措施,盡量避開電磁波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體的危害。凡是符合國家環保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標準而建立的發射站,其發射的電磁波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我國規定的電磁波發射安全系數比聯合國規定的標準還要高。
張志剛認為,目前最讓人擔憂的是有些建設單位不按有關規定執行,經常繞開環保部門審批立項,自行施工建設一些手機發射站等,電磁波輻射量往往超標,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引起許多糾紛。為了加強電磁波輻射安全管理,有必要對電磁波輻射安全進行立法。以法律來約束建設單位的違規行為。廣大居民應正確認識電磁波輻射的利弊,既不能漠不關心,也不要過于恐懼,要以權威部門檢測的數據和結果為依據,如果發射站安全系數達到標準,就根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