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止骨質疏松的最好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質疏松癥是指骨骼中的骨質流失,會使骨結構變得稀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容易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此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快速增加。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男、女性40歲組發病率分別為11.5%和19.9%,男、女性60歲組發病率分別為11%和24%,70歲組為20%和40%,80歲組為31%和65%。骨質疏松癥已成為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骨質疏松癥的確切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因素有關,而營養失衡、不良嗜好和缺乏體育鍛煉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可控環境因素,采取一些預防措施控制好這些因素,就可以降低該病的發病率或減慢其發展速度。
1 危害
1.1 人的一生中,骨骼系統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破骨細胞不斷分解舊骨,成骨細胞不斷形成新骨,兩者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中。隨著人體的老化,這種平衡被打破,成骨細胞少于破骨細胞,骨鈣及骨基質等物質逐漸丟失,導致骨量下降,形成骨質疏松癥。
1.2 骨質疏松癥早期并沒有什么癥狀,當你經常感覺腰酸、背痛、腿抽筋……這些不經意的小病小痛時,可能就是骨質向你拉響警報,而你并沒注意,往往是發生了嚴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會發覺,但那時骨骼破壞程度已很嚴重,因此應抓住骨質疏松發生的蛛絲馬跡及早防范。
1.3 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危害是骨折。據統計:我國老年人發病率為6.3~24.4%,尤以80歲以上女性為甚。雖然,大多數骨折并不會直接引起死亡,但卻有很高的致殘性,特別是髖部骨折。統計顯示約三分之一的髖部骨折患者會落下殘疾,近20%的患者需要長期護理,致使個人生活質量下降,也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
2 預防
骨質疏松癥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可一旦形成就無法根治,因此早期的預防是延緩骨質疏松的最好方法。
2.1 及早樹立預防意識,在骨骼形成過程中,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是骨密度形成的高峰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供給充足的鈣,使骨密度峰值達到最高,就能使骨質疏松發生的年齡推遲,減少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所以該病的預防應從青少年開始。
2.2 鈣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骨骼的硬度應取決于其骨含量,骨質含量越高骨骼越堅固。該病的主要特征是骨質含量減少。人的一生其骨質含量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骨質上升期,出生后骨質含量不斷增長,約為30歲達骨峰值;第二階段是骨代謝平衡期,在30~40歲左右,骨質含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第三階段是骨量減少期,即骨質含量開始不斷減少。在骨量上升期達到的骨峰值越小,越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
鈣是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維持骨骼強度所必需的要素,人體總鈣量的99%存在于骨質和牙齒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生、發展與一生中鈣攝入量密切相關。鈣的合理攝入量為800 mg~1000 mg/日。乳和乳制品含鈣量多吸收率也高,是優選的補鈣食物。可以連骨或殼吃的小魚、小蝦、堅果(如花生、核桃)和大豆含鈣量也多,必要時也可選用鈣強化食物或鈣劑。
2.3 礦物質:骨骼健康第一主角 礦物質在骨骼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鈣,鎂也是構成骨骼的必要元素,并與鈣相輔相成,有效鞏固骨骼。鋅能夠支持骨骼生長和成熟,銅促進骨骼的韌性,有報道,錳缺乏可能是人類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關節疾病、骨質疏松的潛在致病因素。
2.4 維生素:骨質代謝的好幫手 骨質疏松的發生還與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C、D、K)等的缺乏有關。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鈣的吸收和骨質鈣化。人體皮膚在紫外線作用下可合成維生素D,所以應當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參與骨質中膠原蛋白的多糖的合成,也利于骨鈣化。奶類、蛋類、魚卵和動物肝臟富含維生素A,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深色的蔬菜、水果和薯類富含胡蘿卜素,可以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因此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達到均衡的營養,有助于防止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退化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的風險增加。骨質疏松癥可發生于不同性別和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的婦女和7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松癥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早期患者常無明顯的癥狀,往往在骨折發生后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才發現已有骨質疏松。這種悄悄來臨的特質,使得骨質疏松被冠以隱形殺手之名。
骨質疏松癥有很多表現,其中疼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最常見、最典型。
腰背疼痛
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可表現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最常見 ,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都有困難。
在我國,由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腰背痛占患病率的67%,有些病人還伴有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神經放射狀灼痛等。脊柱是全身重力的支柱,它本身的活動為背伸、前屈和旋轉,在日常生活中多是伸屈活動。因此,腰背部伸屈活動的肌肉很容易疲勞,尤以背部伸肌更容易疲勞。正常人能很快自行調節,休息時肌肉完全得到放松,血流量與代謝恢復正常,很快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但骨質疏松癥患者則不同,脊柱的承重能力逐漸下降,使靜止休息時背部肌肉仍在收縮活動,持續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出現腰背部疼痛。
初起時腰背部疼痛只在活動時出現,稍微休息即可緩解。隨著時間的推移,骨質疏松程度加重,出現持續的腰背部疼痛,有時還伴有多處骨關節痛、軟組織抽搐痛或神經放射性痛。如果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不變(如久站、久坐等),可使疼痛加重。在用力或持重物時可誘發疼痛加重。
脊柱變形
駝背畸形最常見。 骨質疏松嚴重者可發生身高縮短、駝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影響心肺功能,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腰椎骨折可能會改變腹部解剖結構,導致便秘、腹痛、腹脹、食欲減退等。
人體的脊柱椎體是松質骨,很容易因骨質疏松而改變形態。骨質疏松患者的鈣大量丟失,骨小梁萎縮,骨量減少,導致骨結構松散,骨強度減弱,使脊柱的承重能力減退。這時即使承受本身體重的重力,也可使椎體逐漸變形。若椎體前部分壓縮,即呈楔形變。多個椎體楔形變后,脊柱隨之前傾,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出現了駝背畸形。
因年齡增加和活動量減少等因素,身體各組織、器官會出現退行性變。椎體間軟組織的退行性變使椎體間隙變窄,因骨質疏松引起骨結構松散,強度減弱,原有呈立柱狀的椎體(高度約2厘米)受壓變扁,每個椎體可減少1~3毫米。人體24節椎體的壓縮變扁和椎間隙變窄,可使身高縮短幾厘米(平均3~6厘米)。由此不難理解人們常說的“人老了,變矮了”。
隨著骨質疏松程度的加重,駝背曲度的加大,增加了下肢各關節的負重,出現多個關節疼痛,尤其是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緊張、痙攣,膝關節不能完全伸展,疼痛更加嚴重。
防治方法
防治骨質疏松的目標是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即當骨密度降低但無骨折時要進行干預,防止發生第一次骨折;第一次骨折后要預防再次骨折。預防和治療方法包括三個部分,也可稱“三階梯”,即基礎措施、藥物干預和運動治療。
1 基礎措施:降低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防治的基礎措施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給予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骨質疏松的可控危險因素包括缺乏鍛煉,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性腺功能低下,吸煙,過量飲酒或飲咖啡,低體重,鈣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光照或攝入少),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高或過低。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如均衡膳食,避免煙酒,慎用藥物,體育鍛煉,加強保護,防止跌倒,可以把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降至最低。
鈣和骨代謝可受飲食習慣和食物影響。鈣攝取不足的原因是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攝取不足。大豆制品、蔬菜、水果、海藻等物質對骨質疏松癥、更年期綜合征具有預防效果。牛奶、乳制品、豆腐和黃綠色蔬菜每日不可缺少,魚類和貝殼類海產品也盡量攝入,保證每日800毫克以上的鈣攝入。在此基礎上,注意保持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平衡。
骨健康基本補充劑主要包括鈣劑和維生素D。其中鈣劑可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 推薦每日攝入800~1000毫克。我國老年人每天從飲食中得到的鈣約為400毫克,應補充500~600毫克,但要避免超大劑量補充鈣劑。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劑含有的元素鈣量不同,應選擇含量高的鈣制劑。
能在胃腸道自然溶解(不需胃酸條件)的鈣,包括牛奶中的鈣和枸櫞酸鈣,適合老年人等胃酸低的人群。枸櫞酸鈣可在胃排空時服用。碳酸鈣需胃酸條件溶解,限制老年人等胃酸低者服用,最好餐中服用,胃酸和食物中的酸可助其溶解。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降低骨折風險,成人推薦劑量5毫克/天,老年人推薦劑量10~20毫克/天。補充維生素D時應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
2 藥物干預: “三藥聯用”效果好
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需考慮藥物治療。
(1)確診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T值≤-2.5),無論是否有過骨折。
(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T值為-2.5~-1.0),并存在一項以上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無論是否有過骨折。
(3)無骨密度測定條件時,若已發生過脆性骨折,也需考慮藥物治療。
骨質疏松癥治療常用藥物有三類,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包括降鈣素、雙膦酸鹽、雌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有鈣制劑、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等,其他藥物有鍶鹽、維生素K、植物雌激素、中藥等。
目前,公認的藥物聯合是鈣、維生素D,再加一種骨吸收抑制劑的“三藥聯用”,稱為“海陸空”聯合。這種聯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危險性,但副作用并未升高。
骨質疏松多發于老年人和絕經期女性,它是一種常見骨科疾病。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癥后要謹慎,一些老年人活動稍過或搬一個比較輕的物品都可能發生脊柱的壓縮性骨折,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密度低骨強度差了。老年人視力下降,神經系統功能降低,肌肉平衡能力也下降,反應能力變低容易滑倒或跌倒,所以日常生活的起居方面要避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跌倒,發生這種骨質疏松性的骨折。
針對老年人骨質疏松我們要先了解其癥狀表現和病因,在這些基礎上做出相對應的護理措施,更好地更有效地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進行護理。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骨科疾病,由于身體鈣含量流失,出現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結構損壞,會出現疼痛、脊柱變形等癥狀,而且容易產生骨折。骨質疏松可治愈,但治療周期長,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后期會出現骨骼疼痛、脊柱變形、脆性骨折等,有些會伴有肌肉痙攣,也可能致殘、致死。患者鈣吸收能力下降,骨量流失,骨結構遭到破壞從而出現腰背疼痛,在外力作用下疼痛感會更加強烈;如果骨結構破壞程度較高,則會導致脊柱出現彎曲、變形,發生脊柱變形;重癥骨質疏松患者,腰椎、胸椎、橈骨遠端、髖部等部位容易發生脆性骨折;血液中鈣含量降低會導致神經興奮,產生肌肉痙攣;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脆性骨折活動能力和恢復能力下降,容易致殘和致死。
骨質疏松有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兩種類型,老年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年齡的增長,消化功能減退,造成營養不良,鈣調節激素分泌失調,導致體內鈣量流失,從而形成骨質疏松;老年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因為患代謝、血液、神經等這類疾病,使人體功能衰退,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受到影響,無法正常代謝活動,導致鈣吸收能力下降而形成;還有些老年人是因為維生素D含量缺乏,使鈣吸收能力減弱,從而引起骨質疏松。
我們日常護理當中,我們要注意老年人起居的環境,光線要亮,地面必須干燥,地面不要有障礙物,這樣可以避免老年人發生跌倒,發生骨質疏松性的骨折。不要讓老年人負重物或者劇烈運動,合理使用拐杖等支撐身體的器具,營養要豐富,多吃含鈣量較多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外出曬太陽,適度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
老年人骨質疏松的護理主要從生活、飲食、心理三方面進行:生活上,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久坐不動、不鍛煉、吸煙、酗酒、挑食等。煙酒對鈣質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習慣,多曬太陽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適當的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骨質疏松患者的骨折更應該注意早期功能鍛煉。飲食上,多吃蔬菜,選擇一些含鈣高的蔬菜;多吃豆類食品和大豆制品,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鈣,還有維生素B和煙酸等,長期食用可以獲取豐富營養,提高免疫力;多吃海鮮,海鮮產品的含鈣量比較豐富;還可以多吃乳制品,乳制品是含鈣最高的食品,人對乳制品中鈣的吸收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最好的來源;需要足夠多的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骨基質的原料,能夠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能夠延緩骨質疏松,所以老年人應該食用充足的蛋白質與維生素C。總之,在飲食方面,合理的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心理上,要防止老年因骨折而產生抑郁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一顆小石子 摔出大問題
骨質疏松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
71歲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師,每當天氣好時她喜歡和老伴兒一起在小區附近的公園散步;近來,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節目后,就喜歡上了在公園里的鵝卵石小路上倒走,邊走邊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鍛煉時腳不小心踩在一顆松動的鵝卵石上,身體一下失去平衡,側身倒在地上。老伴兒及周圍的人趕緊上前攙扶,不料王奶奶卻一直喊右側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診斷為右側股骨頸骨折、骨質疏松。經過科室專家的共同討論,最終手術醫生為王奶奶選擇了創傷相對較小,同時又能對骨質疏松患者提供相對較強支撐力的骨水泥強化股骨頭置換手術。為什么對年輕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一次摔倒,會給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損害?原來這一切都是骨質疏松惹的禍。
股骨頸骨折危害大 老人盡量遠離它
老年人一旦發生股骨頸骨折,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嚴重時可導致自然壽命的縮短。對于年齡較高、身體條件較差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來說,如果對其施行保守治療,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嚴格臥床,限制患側髖關節的活動。長時間的臥床可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肌力下降;骨質流失,使骨質疏松進一步加重;還可導致雙下肢靜脈回流不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促使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脫落,可隨血液回流致心肺腦等多個臟器,引發肺栓塞、腦梗、心梗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長時間的臥床還可使患者呼吸動度減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暢,容易繼發墜積性肺炎,嚴重時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實施手術,除了手術本身造成的組織損傷、失血等二次創傷打擊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內固定物相關感染等。
防治骨質疏松 生活方式很關鍵
做好以下5點讓骨骼更堅強
調整飲食結構,保持酸堿平衡。老年人如果攝入過多谷物、肉類、魚蝦、糖和酒等酸性物質,會加重酸性體質導致骨質流失。應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堿性食物,使每天攝入酸/堿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時還要多攝入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例如骨頭湯、牛奶、胡蘿卜、黃豆、芹菜等。避免攝入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以防鈣流失增加。利用科學的飲食來減少骨質的流失是再好不過的方法。即使骨質疏松患者,通過改變日常飲食,同樣能夠起到促進鈣的吸收,減輕骨質疏松的作用。
改變生活習慣,遠離煙酒咖啡。吸煙、喝酒會導致或加重骨質疏松。研究表明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過量飲酒則會造成骨骼新陳代謝障礙;此外喝濃咖啡可增加尿鈣排泄,影響人體的鈣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適當運動,促進維生素D合成。適當的運動有助于骨量的維持。絕經期婦女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可使總體鈣量增加。同時戶外運動還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夠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堅持運動還能提高身體各部位的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長期不運動可導致廢用性骨質疏松。
保好樂觀心態,保持弱堿性體質。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老年人也同樣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而壓力過大可造成人體酸性物質蓄積,進而影響到人體骨骼的代謝。因此,老年人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有助于保持弱堿性的體質,預防骨質疏松的形成。
適當輔助藥物,補充定量鈣劑。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鈣質和維生素D的吸收減少可影響骨質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適當地通過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維生素D來預防或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
鍛煉方法:倒走、踩鵝卵石不可取
骨質疏松能否鍛煉?能否倒著走?能否走鵝卵石?
任何形式的軀體鍛煉,對預防或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都是有幫助的,因此鼓勵骨質疏松患者多進行柔和平緩的身體鍛煉,但一定要注意鍛煉的強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強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鍛煉過程中使用蠻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傷都有可能導致骨折的發生,一些嚴重的骨質疏松患者,一陣劇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導致胸腰段椎體的壓縮性骨折,因此鍛煉一定要柔和平緩。此外,在鍛煉形式上,要確保軀體的平衡穩定,避免一切存在潛在摔倒風險的鍛煉。
倒著行走時,身體重心后移,眼睛無法觀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況,一旦被障礙物絆倒,手腳難以快速靈活地做出反應,極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質疏松患者最應避免的危險因素。因此,骨質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來,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鵝卵石路面應運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園隨處可見這樣的路面,我們暫且不談鵝卵石對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臨床實踐中所見而言,鵝卵石路面確實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風險。鵝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質地堅硬而又光滑的石頭鋪設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頭絆倒;此外,如果石頭松動或石頭表面被水浸濕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從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則上講,骨質疏松患者還是小心為好。
急性骨關節炎是否一定要臥床?越疼越走對不對?
骨關節炎是由多種因素導致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形成的關節疾病。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急性疼痛發作時,不一定需要臥床,但一定要限制關節的活動或負重,以免加重炎癥反應。同時,行走過程中產生的強烈疼痛可導致周圍小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極其不利。而對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過適度科學的鍛煉,能夠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環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緩解。
日常應注意的問題,加強無障礙防護
患有骨質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據估計,大約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發生在家中浴室,所以無論是居家生活還是外出都應注意無障礙防護。特別是對同時患有帕金森氏癥、中風或身體虛弱,行動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應加強防護。平日里可做一些簡單功能鍛煉,保持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的靈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對于中重度骨質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風險較高,可選用支具保護胸、腰椎,同時積極科學地接受抗骨質疏松治療,以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已發生骨折的患者,治療后最好由醫師幫其選定相應支具進行保護。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建議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風險。
補鈣誤區多
1.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
所謂安全的補鈣,主要是擔心補鈣過量的危害。而我國多次營養調查結果均顯示,在國人的營養攝入中,鈣是缺失最嚴重的營養素,人均每天鈣的攝入量僅為391 mg,尚不足營養協會推薦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鈣更為嚴重。因此,日常飲食尚不能滿足健康人群對鈣劑的營養需求量,而對于骨質疏松患者來說,食物補鈣更是杯水車薪。食物中鈣的含量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對食物中鈣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機能下降,難以通過增加飲食量來滿足機體對鈣的需求。因此,藥物補鈣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薦劑量服用,是安全的。
還有就是擔心鈣劑本身的副作用,我們日常所使用的補鈣藥物都是采用鈣鹽加一定的輔料而制成的鈣劑,因此其副作用主要來源于鈣鹽陰離子根的生成物及輔料,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途徑,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鈣食物的比例,減少鈣劑的使用;二是選擇含鈣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鈣劑,最終通過食補和藥補的結合達到科學、安全、有效補鈣的目的。
2.治骨質疏松不辨病因
補鈣雖然是治療骨質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質疏松的原因眾多,一味單純地補鈣有時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見的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在補鈣的同時針對病因進行糾正,往往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①營養不均衡。骨質疏松的發生除與機體鈣缺乏有關外,還與多種營養的攝入不均衡有關。例如:維生素D具有促進小腸對鈣吸收的作用。如果人體對維生素D膳食攝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D水平過低,影響鈣的吸收;如果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皂鈣,從糞便排出;長期蛋白質缺乏,可導致骨基質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減少,若同時存在鈣缺乏,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就會增加。
②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高發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減少,會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糖皮質激素能抑制成骨細胞活動,影響骨基質的形成,增加骨質吸收,使骨骼變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減退、垂體功能紊亂等都可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
③年齡和性別影響。骨質疏松多見于65歲以上的老人和絕經后的婦女。一般情況下,人體90%的骨量累積在20歲前完成,在30歲左右達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過后,破骨細胞相對活躍,開始出現生理性的骨量減少,骨量將以每年0.2% ~0.5%的速度遞減。女性絕經、男性60歲以后減少更加明顯。
④活動鍛煉不足。運動是刺激成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運動不足,特別是戶外運動減少,一方面將抑制成骨細胞的活性,影響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線的機會減少,維生素D合成降低,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使骨質變得疏松。
綜上治療骨質疏松時,最好首先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由專科醫師做出診斷并給予相應的治療。
3.鈣補得越多越好
鈣(Ca2+)在人體內屬常量元素,人體內含1000~2000 克鈣,是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元素,鈣在維持人體各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盡管如此,但并不是鈣補得越多越好,過多的鈣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過高,引起高鈣血癥;此外,有研究還稱,鈣攝入過多還可能增加罹患腎結石的風險;不僅如此,鈣劑中的輔料成分及鈣鹽陰離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對人體構成一定的不良反應,因此補鈣不是越多越好。按照營養協會的建議,每日攝入鈣量為800~1000mg,治療劑量的鈣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體用量還要根據病情而定。按照營養協會的推薦劑量或專業醫師的處方補充鈣劑通常是安全的。
專家簡介
周君琳,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
從事骨科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國內外學習、交流,積極將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并大膽創新,主要診治脊柱和四肢的骨關節損傷和疾患。先后擔任省級以上科研課題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學獎勵3項,40余篇。
現任朝陽區創傷急救綠色通道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顯微修復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醫藥保健康復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骨與關節損傷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會脊柱關節疾病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創傷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骨傷學組委員等。
食療方
現代營養學認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鈣質,多食用此類食物能夠增加飲食中鈣的攝入,對骨質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傳統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所以治療上多采用補腎強筋健骨的辦法,選材上堅持“以臟補臟”,即老百姓所說的吃什么補什么,所以常選用動物的骨頭作為食療的主材料。堅硬的骨頭經過長時間的煮沸,能夠釋放出大量鈣離子和骨膠原蛋白,恰恰是骨質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鈣劑,因此這一點與現代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以下摘錄的幾個食療方,供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選用參考。
黑豆豬排骨湯:
黑豆50g,鮮豬排骨150g,先將黑豆洗凈泡軟,與豬排骨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燉至黑豆熟爛,加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補腎活血、祛風利濕的作用。
桑椹牛骨湯: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將桑椹子洗凈,加酒、糖少許蒸制,再將牛骨置于砂鍋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蔥改用小火燉煮至牛骨發白,表明牛骨中鈣、磷、骨膠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湯中,即可撈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鐘,調味即可飲用。此方具有滋陰補血、強筋健骨的作用,特別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同時伴有神經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魚湯:
淮山藥18g,枸杞子15g,骨碎補10g,活甲魚1只(重約500g)。先將甲魚宰殺去內臟洗凈,連甲殼切塊,再將骨碎補用紗布包好,與淮山藥、枸杞子、甲魚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及姜、鹽、料酒少許,用文火燉煮至甲魚熟爛,分早晚兩餐吃甲魚肉、淮山藥、枸杞子喝湯。此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的功效。
核桃蓮子補腎粥:
我們的骨骼越來越“酥”,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易碎”,從人類進化的角度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類越進化壽命越延長,而人體骨骼天生就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弱。骨骼的強健與否,取決于骨骼中鈣的存量多寡。而鈣正如人們年輕力壯時拼命賺錢存錢,以備年邁體弱時養老一樣,大部分是在35歲前“儲蓄”在骨骼中的,而人一般從35歲時起就開始丟失鈣,人的壽命越長,丟失的鈣就越多,患上骨質疏松癥的幾率就越高。盡管人到中年后身體攝入鈣的能力大為減弱,經常是入不敷出,但如果沒有下列因素影響鈣的補充,現代人還不至于在防止鈣流失的大戰中敗下陣來,一過中年,便成為“易碎品”。
首先,是曬太陽時間減少,而且曬太陽效果不佳。人體補充鈣主要依靠攝入食物。但如果沒有維生素D的幫忙,身體就不會理會食物中的鈣,而讓其排泄掉。而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辦法,就是曬太陽。因為曬太陽,可以使人體合成天然的維生素D。但遺憾的是,目前的空氣污染十分嚴重,陽光中的有益射線到達我們的身體時已被大氣中的污染物層層過濾,所剩無幾。況且我們現在已習慣于在室內工作、生活,極少接觸陽光。大多數女性畏驕陽如虎,無雨無雪也遮陽傘不離身,與陽光越來越疏遠,沒有親密接觸了。
其次,是飲食不科學,導致無法有效攝入鈣。現代人擁有越來越多的食物,卻越來越不會從食物中攝取鈣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其實,成年人每天只需1個蛋黃、1份海魚、2大杯牛奶或豆漿,外加適量的谷類早餐就可給身體提供400~800個國家單位的維生素D。遺憾的是,現代人挑食現象越來越嚴重,對過去求之不得的蛋、魚類食物往往不屑一顧,而熱衷于只含熱量的快餐食品,不吃早餐更成為越來越流行的陋習。而對于會增加經過尿液流失鈣質的罪人――鹽,卻偏愛有加。食必重味,厭棄清淡。這些飲食上的種種不當,加速了人體鈣質的流失。
最后,是現代人貪圖安逸。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真正需要以運動來防病健身的中年人極少主動運動,鍛煉身體。相反,卻是已有病在身或體質退化的老年人則熱衷于運動健身。其實,僅僅從防止骨骼變脆這一單向身體要素看,恰恰是中年人需要經常運動。因為一則骨骼需要被有規律地使用,才不致退化,因此需要每天給予一定量的負重,如跑步、舉重、跳躍、舞蹈等,才能保持強壯;二則骨骼中的鈣恰恰是從中年起就加速流失,此時如不以運動等方式減緩鈣的流失,待到老年,鈣已流失殆盡時才想起以運動護鈣,則會適得其反,而且易由于運動方式不當,或運動量失控,造成骨折等悲劇性結果。
當我們對現代人越來越“易碎”的原因恍然大悟后,我們就會很快找到防“碎”的方法,這就是:要強壯的骨骼,不要蒼白的皮膚――親近陽光;科學飲食,不遷就刁蠻的口味和有種種借口掩護的陋習――做個聰明的吃客;在適當的年齡,以適當的方式護骨,與生命的守護神――運動攜手每一天。
相關鏈接
骨質疏松測試
1.你是女性?(女性患骨質疏松的概率是男性的1.7倍)
2.你的體重太輕?(骨骼得不到充足營養)
3.你是否曾經骨折過?(骨骼受傷影響鈣質吸收)
4.你的母親50歲時的身高是否比20歲時矮了?(遺傳因素)
5.你的母親和祖母是否駝背?
6.鈣攝入量是否長期不足?
7.你是否迷戀沙發軟床和薯條方便面等快餐食品,而與戶外運動無緣?
8.你吸煙,酗酒嗎?(吸煙與過量飲酒影響鈣吸收)
9.服用過某些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和鎮定藥嗎?(激素類藥物影響鈣吸收)
10.曾經有過神經性厭食癥病史嗎?
關鍵詞:絕經期乳腺癌;生命質量;唑來膦酸;骨密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治療乳腺癌最好的方法是乳腺癌根治術,但是乳腺癌術后通常需要激素依賴性的輔內分泌治療,產生一些骨密度降低和骨量丟失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1]。榱頌岣呋頰呤鹺蟮納命質量,減少骨折、骨骼疼痛等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次研究對采用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的48例絕經期乳腺癌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的改善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進行乳腺癌切除術的96例絕經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48例,在術后進行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觀察組年齡(51~72)歲,平均(61.3±7.2)歲,體重52~61 Kg,平均(56.2±5.1)Kg,T值(-0.29~-0.44),平均(0.35±0.003),腰椎T值(-0.37~-0.69),平均(-0.51±0.06);對照組觀察組患者48例,在術后進行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觀察組年齡(49~71)歲,平均(59.8±8.1)歲,體重50~65 Kg,平均(57.4±6.1)Kg,入院前股骨頸T值(-0.31~-0.48),平均(0.36±0.05),腰椎T值(-0.41~-0.72),平均(-0.56±0.07);入選標準:①乳腺癌為原發病;②入院前未經過任何治療;③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均為陽性;④入院后行乳腺癌根治術了;⑤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⑥未發生骨轉移。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代謝病導致骨質流失者;②有嚴重心臟病,肝腎疾病者;③患有甲狀腺功能紊亂和其他影響骨質的疾病;④正在服用雌激素治療者;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以及術前腰椎和股骨頸T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術后給予來曲唑(江蘇恒瑞,規格 2.5 mg/片),2.5 mg,po q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唑來膦酸(國瑞藥業,4 mg/支),4 mg加0.9%的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滴注15~30 min;在術前和術后6個月對患者進行的股骨頸以及2~3腰椎進行測定;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QOL評定;
1.3評價指標
1.3.1骨密度的判斷標準 T值≥-1.0為正常, -2.5
1.3.2生命質量進行QOL評定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乳腺癌治療功能評價系統(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B) 來評價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命質量,兩組患者分別在術后6個月門診復查時進行問卷調查和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T值以及FACT-B評分均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用(x±s)表示;P
2 結果
2.1觀察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個月腰椎T值分別為(-0.57±0.04)(-0.26±0.02),術前和術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生命質量進行FACT-B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各項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6個月各項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當乳腺癌患者腫瘤標本,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陽性時,內分泌治療對患者的康復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降低,造成骨密度降低,導致患者出現骨質疏松,骨折的風險加大,嚴重降低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2]。來曲唑是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劑,能夠抑制雌激素的產生,達到絕經后乳腺癌患者激素依賴腫瘤的目的。唑來膦酸是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通過與骨結合,阻止破骨細胞對骨的吸收,誘導破骨細胞的凋亡,降低血鈣水平[1],能夠預防乳腺癌患者術后骨質疏松的發生。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股骨頸T值(-0.21±0.05)和腰椎T值(-0.26±0.02)明顯較對照組高(-0.51±0.07),(-0.71±0.05)。說明乳腺癌術后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能夠有效的避免骨質的流失,降低患者出現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
由研究證明,唑來膦酸能夠有效的降防止乳腺癌骨轉移,而且注射唑來膦酸能夠對患者及時的進行維生素D和鈣的補充[4]。其作用效果是帕米膦酸二鈉的100倍,能夠有效的緩解骨轉移患者的疼痛。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進行FACT- B評分表明: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心理,功能的恢復以及婚姻狀況方面均明顯評分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唑來膦酸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大大改善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采用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有效的防止患者骨質流失,降低患者發生骨質疏松,骨質的風險,此外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在術后的生理、心理功能恢復以及婚姻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鄧淑凱,童肖廣,甘曉敏,等.唑來膦酸聯合來曲唑治療對絕經期乳腺癌術后生命質量的改善[J].中國藥師,2014,05:801-804.
[2]余昕航,黨雪菲.唑來膦酸預防老年乳腺癌患者阿那曲唑所致骨質疏松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3162-3163.
問:最近有朋友送了一盒金駿眉紅茶給我。雖然我對茶沒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也知道金駿眉是上好的紅茶。我想知道,怎樣泡紅茶才好喝呢?尤其是上好的紅茶應該怎么泡呢?沸水還是熱水?蓋蓋子嗎?(深圳 阿徐)
答:常用的紅茶泡法各有千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為你介紹三種常用的紅茶泡法。一種是中式功夫茶的泡法:水溫100度(特別嬌嫩的茶葉可降低溫度),置茶大約6克于小型瓷壺或者蓋碗中,第一泡快速洗茶;第二泡順著壺壁高沖水――令茶葉在壺中翻滾,最大程度地散發茶香,10秒以內倒出飲用;之后的幾道按照個人口味及投茶量酌情逐漸增加泡茶時間。好的紅茶按照這種方法可以泡到7-10道而茶味依然。
另外一種是西式的泡法,這種泡法比較簡單易學。實用而且不費時。水溫90-100度(特別嬌嫩的茶葉可降低溫度)。置茶大約3到5克于中型瓷壺中(兩杯),不用洗茶,直接順壺壁沖水,令茶葉在壺中翻滾以散發香味。蓋上壺蓋泡上3分鐘。最后倒出來直接飲用(可以用濾茶勺或濾網)。如果想泡第二次,可以在第一泡時加大投茶量或者減少泡茶時間,第二泡時延長十秒到半分鐘,根據茶葉的質和量,這種方法也可以反復沖泡2~4次。
還有一種用涼水泡紅茶。有句老話說“冷水泡茶慢慢濃”,這個不需要任何技巧,你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按照個人口味濃淡置茶于壺底,沖入冷水(純凈水山泉水都可)。于室溫放置3-4小時,濾出茶葉即可慢慢飲用。如果是夏天還可以濾出后放在冰箱里制成冰紅茶,味美又解署。冷水泡法非常簡單,而且味道不會讓你失望,比起熱水,冷水泡寬容度更高,茶香釋放得更舒展和平衡。
采用以上三種方法來泡金駿眉都有很好的表現。這款茶有著極具誘惑力的熏香味,恰倒好處的甜潤與厚重,聞起來就覺得被溫暖和悠閑包圍了。相比起正山小種非常有個性的濃濃的熏香味,金駿眉更加內斂,溫柔,香味也更加柔和和雅致。特別是第一泡和第二泡,香和甜搭配的剛剛好,非常滑潤地就入喉了,幾乎感覺不到紅茶常有的澀。如果用西式泡法,復沖的茶濾出后也可以試著加入蜂蜜或者牛奶。或者你能想到的其他果醬水果之類的。也是很好的享受方式哦!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紅茶會讓你驚喜。
喝什么茶可以緩解便秘
問:我經常便秘,生完孩子后就更嚴重了。請問便秘可以喝茶嗎?如果可以,應該喝什么樣的茶?(湖南 周小姐)
答:根據實際的臨床試驗發現,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提神醒腦、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有益大便等良好功效,這些功能對當前生活往往過于緊張的現代人而言,的確是治療便秘的偏方。不過,專家建議,便秘者飲茶時要有所選擇,以下介紹幾款有“解秘”作用的茶湯:1,杜仲茶:杜仲茶是便秘者和肥胖者的上好飲品。可以解除便秘。減少脂肪,穩定血壓。體重超重的便秘者飲用可以一舉兩得。2決明子茶:20-30克決明子加入700毫升的水。熬到湯收到一半時關火。作為溫和的通便劑決明子還具有治療高血壓和醒酒的功效。3,蘆薈茶:蘆薈中的成分具有調理腸胃和導瀉的作用。把洗凈的蘆薈切成8毫米厚的薄片,放入鍋中加入水,沒過蘆薈即可。用小火煮熟后濾出蘆薈飲用。
茶葉可以混著喝嗎
問:我對茶的品種沒有偏好,什么茶都喝,有時還拿兩種荼混著泡。我想問請教一下,如果拿兩種茶葉混合著泡來喝好嗎?或是說先泡了一種茶喝完了又泡另一種茶喝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嗎?(海南 蘇小姐)
答:每一種茶都有它各自的性能、特點,如果將兩種不同特性的茶葉混合著喝,會因口味、性能、特點的不同,而相互產生負作用。因此茶葉一般不適宜混合喝。如果是分著喝,建議你不妨上午喝一種,下午喝一種會更好。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紅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一杯牛奶紅茶或喝一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果品,補充營養;晚上可以找幾位朋友或家人團聚一起,泡上一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趣。這種一日飲茶巧安排,你如果有興趣,不妨也可試一試。
喝茶能夠代替白開水補充水分嗎
問:本人很愛喝茶,每天喝茶,根本想不起來要喝白開水,這樣做有什么問題嗎?如果只有喝白開水才能起到補充人體水分的作用,那茶就甭喝了,不然,一天光水就喝飽了吧?謝謝解答。(惠州 楊生)
答:水對于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命元素。關于科學飲水,該注意的幾點:首先,茶能代水,別太濃。茶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各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但注意喝茶也有禁忌,長期飲茶過濃也不利于人體健康。茶水不能用于藥物送服,孩子還是多喝白開水為好。其次。即使不渴,也要不時喝幾口水。事實上,我們身體所需的大量營養素只有通過水的稀釋循環,才能參與代謝,被人體吸收。即使不渴,也應該養成習慣時時喝幾口,否則,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神經系統及心腦血管疾病。第三,飲水要注意水溫。一般。水煮沸后冷卻至20℃~25℃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它比較容易透過細胞膜,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此時最適合飲用。少部分人喜歡喝過熱甚至是沸水。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要堅決改正,否則易傷食道,導致食道癌。
聽說喝茶可以防止骨質疏松,是嗎
[關鍵詞]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作用機制;中西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06(c)-007-04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HUANG Lili1, HONG Wen2, WANG Liyuan3, HE Juan1, LU Xiaohua4, WANG Biyun5
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Dongsheng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2.Depar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sheng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3.Department of Radiology, Dongsheng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4.Pharmac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5.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Abstract]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s a disease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refers to ovarian function decline due to a drop in estrogen levels, following made parathyroid function with hyperparathyroidism, drop calcitonin secretion insufficient, which lead to osteoclasts′ absorption is greater than osteoblasts in bone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ass, degenerative of microstructure of osseous tissu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fragility and fracture predisposition to increase. Through to review and summar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this paper, exploring its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ction mechanism;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人們對骨質疏松(osteoporosis)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骨質疏松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1-2]。骨質疏松癥的病理特點是骨礦含量和骨基質成分等比例地減少,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變細,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時骨小梁斷裂[3]。骨的塑形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過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表現為高轉換型骨質疏松,即骨吸收與骨形成均活躍,但以骨吸收為主[4]。在細胞水平,破骨細胞通過刺激產生酸和酶溶解骨礦物質和蛋白,從而促進骨吸收。成骨細胞通過產生蛋白基質構成主要的膠原,鈣化后,形成礦物質的骨,最終促進骨形成。如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平衡出現骨丟失,則會導致骨量減少,骨折危險性增加。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絕經后婦女的高發病癥,為多因素性疾病:雌激素的缺乏、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生活習慣、體格鍛煉、月經周期紊亂、絕經早于40歲等均與發病有關[5],但絕經后雌激素缺乏則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生的重要原因。在絕經后的婦女,第一個5~7年中骨的丟失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結果導致骨小梁的減少,容易出現科勒斯骨折(Colles′ fracture)和椎體骨折。約1/3絕經后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癥,其與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關。雌激素的主要作用為:可降低甲狀旁腺素對骨的吸收,防止骨量減少;促進降鈣素分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功能;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增加骨的新生;改善鈣代謝異常,降低骨折發生率。當雌激素缺乏時,降鈣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則可導致骨吸收增加而引發骨質疏松癥;雌激素缺乏時,抑制體內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狀旁腺激素是腎臟將無活性維生素D轉化為有活性維生素D的催化劑,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時,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骨生成原料不足而導致骨質疏松癥。同時,更年期后缺乏性激素1-a羥化酶對甲狀旁腺激素低血磷等刺激生成的敏感性減低,1,25-(OH)2-D3生物合成低下,也參與發生骨質疏松。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可以通過DEXA測定BMD來進行評價,此為一種較客觀、有較好重復性的骨量測定手段,主要利用骨礦鹽在骨基質(松質骨及皮質骨)中含量和分布的密度來反映骨量值,使骨量具有可測性,本法能間接反映骨強度,預測骨折危險性,同時動態觀測還能顯示骨的丟失率[6],可用于診斷骨質疏松癥。對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一般以藥物、運動療法及物理療法為主。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西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以抑制骨吸收為主的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鈣劑、降鈣素、雙磷酸鹽及活性維生素D等;另一類為促進骨形成為主的骨形成促進劑如氟化物、生長激素、雄激素、合成蛋白同化激素、維生素K等。現分述如下:
1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西藥治療
1.1 骨吸收抑制劑
1.1.1 激素替代療法(HRT) 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治療不伴有更年期癥狀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首選藥物[7]。經雌激素治療,絕經后骨的進行性丟失可以少減緩,連續服用5~7年,髖部骨折和橈骨骨折發生的危險率降低20%~60%,椎體畸形發生率減少90%。其作用機制主要為:雌激素與成骨細胞上的受體相結合,促進成骨細胞分泌膠原酶、釋放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等產生蛋白基質構成主要的膠原,迅速鈣化,形成礦物質的骨;雌激素直接抑制破骨細胞性骨吸收, 促進破骨細胞的凋亡,從而抑制成骨細胞的凋亡;雌激素還通過鈣調激素發揮對骨代謝的調節作用,如甲狀旁腺激素、 維生素D、降鈣素等;雌激素降低骨對甲狀旁腺激素的敏感性:甲狀旁腺激素在雌激素缺乏時,促進骨吸收的作用增強,增加腎內1α-輕化酶活性,使體內活性維生素D增多,從而增加腸鈣的吸收;雌激素還可降低腎排鈣量。目前常用的雌激素有17β-雌二醇(17-estradiol)、結合雌激素(conjugated estrogen)及尼爾雌醇(nylestriol,CEE3), 雌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是使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發生率增加,服用雌激素期間可聯合應用孕激素以減少上述危險性的發生率。
1.1.2 降鈣素(Calcitonin,CT) 降鈣素是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的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單鏈多肽。降鈣素可以降低破骨細胞的數目和功能, 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的吸收,減少骨折發生率,延緩破骨細胞發育成熟,對成骨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降鈣素已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降鈣素作用于神經中樞特異性受體,升高β-內啡肽水平。降鈣素還能阻止鈣離子進入神經細胞,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故具有較強的抗炎及中樞性鎮痛作用,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折引起的劇痛效果更佳。降鈣素具有細胞增殖的作用;小劑量可抑制腸鈣吸收,大劑量則促進腸鈣吸收。目前臨床應用的降鈣素有豬降鈣素以及合成的人、鮭、鰻魚降鈣素,鮭魚降鈣素(Miacalcic,密鈣息)及鰻魚降鈣素(Elcatonin,益鈣寧)較為常用,但價格較貴。降鈣素的主要副作用是惡心、嘔吐、腹瀉、食欲減退等癥狀。長期應用降鈣素會發生低血鈣,故可適當地與鈣聯合應用。長期應用降鈣素還可會出現生理作用的脫逸,這種現象可能與靶細胞抵抗降鈣素作用有關。最近研究表明鼻腔內用藥很少發生不良反應, Hejdova等[8]以及Kopaliani[9]的實驗均表明, 鼻吸降鈣素能減輕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背痛,增加皮質骨的骨密度。
1.1.3 鈣劑 體內的鈣由食物中鈣攝入量、腸道鈣吸收量、汗液和尿糞排泄丟失的鈣量以及骨鈣的沉積和重吸收來調節,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美國國家衛生所(NIH)推薦的絕經后婦女鈣的攝入量約為1 500 mg/d。對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應在攝入富含鈣質較多的食物的基礎上加服鈣制劑,從而滿足機體對鈣的需求。近年來研究發現,鈣劑配合雌激素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可提高療效。如張宏紅[10]將112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為雌激素加鈣劑組與單用鈣劑組,對比治療6個月后結果顯示,服用雌激素加鈣劑組患者脛骨中段骨密度明顯提高,療效優于單用鈣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鈣劑按成分主要分為無機鈣及有機酸鈣兩類,無機鈣主要有碳酸鈣、氫氧化鈣等,其含鈣量較高,但溶解度較低,對胃腸道刺激大;有機酸鈣主要有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一般為液體劑型,溶解度較好,但含鈣量偏低。新近出現的第三代有機鈣,如復方氨基酸螯合鈣,其通過配位鍵將鈣與氨基酸結合在一起,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對機體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給予鈣劑同時應補給適量維生素D,以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但鈣劑可以減少鐵的吸收,故鈣劑不應與含鐵多的食物同時攝入。
1.1.4 雙膦酸鹽 雙膦酸鹽對骨具有特殊的親和力,在體內與體外均與骨羥磷灰石有很強的親合力,其性質穩定, 在骨骼內半衰期長,停服后其作用可維持較長的時間。雙膦酸鹽可抑制蛋白質異戊二烯化,降低破骨細胞活性,誘導破骨細胞凋亡,抑制骨吸收,減少骨丟失,并有止痛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大致為[11]:在骨細胞表面形成濃度梯度,對破骨細胞的激活具有干擾作用;干擾破骨細胞的成熟;改變骨基質的活性,干擾骨基質對破骨細胞的最終激活。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阿侖膦酸鹽、骨膦、依替膦酸鹽等,腸道對其吸收僅為1%~5%,故主張空腹服用,避免與鈣同時服用。如果持續使用可增加骨脆性, 從而增加誘發骨折的危險,故一般主張小劑量間歇用藥[12]。雙膦酸鹽的副作用偶有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及腐蝕性食管炎。
1.1.5 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內鈣的吸收,調節骨質中無機鹽的轉運,促進鈣加速向骨骼沉著,有利于骨骼的形成和新骨的鈣化;刺激骨生長因子和促進成骨分泌骨膠原,有效增加骨量、骨密度、骨強度,降低骨折的發生率;還直接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并且對成骨細胞骨鈣素(Gla蛋白,BGP)的合成有促進作用;還可促進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減少鈣的丟失,增加鈣的利用率。目前應用較多的有維生素D、1α(OH)D3、1,25(OH)2D3,其中1α(OH)D3是1,25(OH)2D3的前體,需要經過肝內的25羥化酶才能發揮作用,其對腸鈣吸收的影響較小,不易引起高血鈣,同時還能夠增加神經及肌肉的協調性,防止老年人動作失調。此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少,但給藥過量時可引起高血鈣、高尿鈣,所以應注意定期監測血清鈣、尿鈣。
1.2 骨形成促進劑
1.2.1 氟化物 氟化物是一種骨形成刺激劑, 可以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促進成骨細胞株的有絲分裂,促進成骨細胞的增生。氟化物主要是增加小梁骨的骨密度,皮質骨并無明顯改善。同時,氟化物還可加強表皮生長因子、胰島素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促有絲分裂活性,間接促進成骨細胞的增生;可取代羥基磷灰石晶體中的羥基基團而形成氟磷灰石晶體,減少骨鹽結晶的溶解性及反應性,減少骨的吸收。
氟化物的副作用很少,但應用時也應注意:治療時可引起稱之為下肢疼痛綜合征(LF-PS)的周圍關節痛,如長期大劑量應用,可減弱礦化作用,降低骨礦化率,導致骨軟化。目前,常用的氟化物主要有氟化鈉、緩釋氟化鈉、一氟磷酸谷氨基酰胺(特樂定)等[13]。為避免其毒副作用,應用時應選擇合理的劑量與劑型。
1.2.2 甲狀旁腺激素(PTH) PTH是由甲狀旁腺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是人體內重要的鈣、磷調節因子;小劑量時具有明顯的成骨作用,而大劑量時則抑制成骨細胞。皮下注射PTH使其濃度間歇性升高,有利于骨形成及骨吸收活動的增強,且骨形成指標升高幅度大于骨吸收指標升高幅度,從而有利于骨形成。
PTH對成骨細胞(OB)和破骨細胞(OC)的功能起著平衡調節作用。PTH通過OB調節OC的功能, OB通過旁分泌影響OC功能,OB受PTH刺激后釋放的介質主要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②白細胞介素6(IL-6)、③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④前列腺素(PG)類。
1.2.3 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anabolic steroids) 最近證實在破骨細胞中存在著雄激素受體。雄激素受體存在于骨髓基質中,破骨細胞通過刺激雌激素受體,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及增殖功能,從而維持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平衡。
蛋白同化激素能促進成骨細胞的產生,從而增加骨量,并能增加蛋白基質的合成,有利于鈣化,促進骨基質形成,目前常用的有睪酮、康力龍(stanozolol)、諾龍(nandrolo-ne)等。癸酸諾龍還可用于絕經后婦女,改善更年期情緒抑郁等癥狀。副作用主要有肝臟毒性、男性化趨向、血清脂蛋白異常等,因此不宜長期應用。
1.2.4 其他 其他骨形成促進劑還包括: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ESMRS)等。IGF是一類多肽,既具有促細胞分化和增殖活性,又具有胰島素樣作用。IGF可由成骨細胞產生, 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控劑包括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等,它們對骨骼具有雌激素的性質,還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臨床上雷洛昔芬鹽酸鹽較常用,推薦劑量為60 mg/d。
2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藥治療
《素問?痿論》“腎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則曰:“腎生骨髓……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是說腎生養骨髓,腎氣盛,腎精足則筋骨強健有力;腎氣虛,腎精虧則骨髓萎軟無力。《靈樞?本藏篇》“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可知血氣失,則筋骨萎弱。《素問?宣明五氣篇》 “五勞所傷……二久臥傷氣,久坐傷肉”。運動過少,氣血不流暢,肌肉骨骼得到營養物質少,故漸虛弱而筋骨瘓弱。由此可知,腎虛精虧是發病的根本原因,故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原則應補腎活血。
補腎中藥可促進和加強腎輕化酶系統,增加1,25(OH)ZViDt的生成,降低甲狀旁腺(TPH)激素,提高降鈣素(CT)的水平,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從而促進腸鈣吸收;補腎中藥還可以提高骨生物力學性能,增加骨量,提高骨密度。相關藥理研究表明,活血藥如芍藥中的靴質可抑制骨質疏松,其機制可能為:抑制游離鈣,減少骨細胞溶出的鈣。王俊勤等[14]實驗結果發現,不同濃度的羊藿苷可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生長,尤其以濃度為10 ng/ml時作用最強。牛麗穎等[15]證實烏雞白鳳丸能有效預防去勢大鼠骨質丟失,增加骨密度,有較好地防治骨質疏松的效果。中醫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療效高,可修復骨質,提高骨量,還可調節內分泌、免疫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狀態,起到綜合治療的目的,其副作用小,可以長期服用。
3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運動療法及物理療法
研究表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及其相關的骨折進行預防最好的方法是早期進行健康、有規律地鍛煉并長期進行下去[16-17],不僅能抑制受力部位骨密度的下降[18-21], 還能增加骨直徑和骨礦物質含量,尤其是提高老年時期骨骼強度、降低摔倒風險的安全預防方法[22]。研究還表明交感神經系統可能參與調節運動對松質骨的反應[23]。 物理治療如光療、激光、微波及電磁場療法可作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一項輔助治療。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為脈沖電磁場療法。張琥[24]研究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脈沖電磁場療法通過影響鈣調節激素及細胞因子,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通過影響DNA進而影響基因的表達,促使人成纖維細胞內DNA的合成。
3 小結
本文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行了闡述,為進一步探明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確定對中西醫結合防治骨質疏松癥療效的合理評價方法非常重要,進一步開展多元素、前瞻性及臨床遠期療效的研究觀察,才能篩查出防治骨質疏松癥安全有效、廉價、方便、療程短的中西醫結合方法。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 JAMA,2001,283(6):785-795.
[2] 劉素彩.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社區預防[J].中國全科醫學,2001,4(2):93-95.
[3] 姚遠.胡麗娜.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概述[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7):385-387.
[4] Smith G, Stassen L, Flint S. Treating osteoporosis [J]. Ir Med J,2009,102(3):88.
[5] Cooper C, Harvey N, Cole Z,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osteoporosis: the role of maternal nutrition [J]. Adv Exp Med Biol,2009,646:31-39.
[6] 黃公怡.骨質疏松癥骨的組織結構和力學特征[J].中華骨科雜志,2004, 24(1):687-689.
[7] 楊璽.骨質疏松癥合理用藥[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04-105.
[8] Hejdova M, Palicka V, Kucera Z, et al. Effects of alendronateand calcitoni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osteoporotic wome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J]. Pharm World Sci,2005,27(3):149-153.
[9] Kopaliani M. Effectiveness of intranasal salmon calcitonintreatment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Georgian MedNews,2005,121:38-42.
[10] 張宏紅.雌激素加鈣劑與鈣劑對比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骨密度測定分析[J].貴州醫藥,2001,25(10):904-905.
[11] 韓曉輝,張風華,張建華,等.阿侖磷酸鈉抗骨質疏松作用實驗[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1):143.
[12] 易劍華,蔣志平.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進展[J].現代醫院,2006,6(11):55.
[13] 李大魁.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151-152.
[14] 王俊勤,胡有谷,鄭洪軍.羊藿甙對體外培養成骨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1307.
[15] 牛麗穎,王鑫國,嚴玉平.烏雞白鳳丸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癥的影響[J].中成藥,2004,26(11):929-931.
[16] Cooper C, Harvey N, Cole Z,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osteoporosis: the role of maternal nutrition [J]. Adv Exp Med Biol,2009,646:31-39.
[17] Siegrist M.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J]. Med Monatsschr Pharm,2008,31(7):259-264.
[18] Kemmler W, Engelke K, Von Stengel S, et al. Long-term four-year exerci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enopausal risk factors: the Erlangen Fitness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Study [J]. J Strength Cond Res,2007, 21(1):232-239.
[19] Englund U, Littbrand H, Sondell A, et al. A 1-year combined weight-bearing training program is beneficial for bone mineraldensity and neuromuscular function in older women[J]. Osteoporos Int,2005,16(9):1117-1123.
[20] Engelke K, Kemmler W, Lauber D, et al. Exercise maintainsbone density at spine and hip EFOPS: a 3-year longitudinalstudy in early postmenpausal women [J]. Osteoporos Int,2006,17(1):133-142.
[21] Korpelainen R, Keinanen-Kiukaanniemi S, Heikkinen J, et al. Effect of impact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women with low BMD: a population-based randomizedcontrolled 30-month intervention [J]. Osteoporos Int,2006,17(1):109-118.
[22] Siegrist M. Roleofphysicalactivityin the preventioofosteoporosis [J]. Med Monatsschr Pharm,2008,31(7):259-264.
[23] Bonnet N, Beaupied H, Vico L,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exerciseand propranolol on bone tissue in ovariectomized rats [J]. J BoneMiner Res,2007,22(4):578-588.
年輕人發病有增高趨勢
骨質增生通常又形象地叫“骨刺”、“骨贅”等。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叫法,形狀像刺,在膝關節、足跟都可表現為刺狀增生。有資料顯示,50歲左右的人骨刺發生率為85%,60~80歲的人為98%,骨刺的發生率與人的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骨刺的發生率越高。
近年,由于長期保持不良姿勢和穿高跟鞋等,容易導致頸椎骨質增生癥,而常期穿高跟鞋、仰睡時枕頭過高或長期趴睡,日子久了,都會引起脊椎骨刺。而青少年不注意坐立的姿勢是否正確。運動少,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也易造成頸部酸痛而產生骨質增生現象、
患者一旦頸椎神經受骨刺壓迫,除了頸部酸痛、活動受限外,肩膀、手臂及手指也會覺得酸痛、麻木,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肌肉萎縮、臂力減退等情況,有些患者頸部的血管甚至因受壓迫而引起腦缺氧,出現頭暈、頭痛等現象。伴隨骨質增生癥狀的出現,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五種方法預防骨刺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劇烈運動可使骨骼、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囊遭到過度牽拉、出血、血腫機化、鈣質沉著,易導致骨質增生,這是許多運動員老年時往往飽受骨刺折磨的原因。
2 采取正確姿勢。人體骨骼的排列與其所承受的應力是一致的,長期采取不正確姿勢進行工作和學習,如過度低頭看書、彎腰拾物等使骨骼的受力長期不均,就容易產生新的骨質骨刺,這也是頸椎病的發病機理之一。因此,人們應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如需要長期伏案工作,可選用一個略有傾斜的桌面,以減少頸部過度彎曲,也別讓頸部只固定在某個方向,最好每半小時就放松一下頸部肌肉,做些伸展動作或頸部運動,以減輕脖子承受的壓力。
3 適當的體育鍛煉。預防骨質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適當活動,特別是關節的正確運動,可以增加關節腔內的負壓,有利于關節液向關節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