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

    第1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香港海洋公園位于南海之濱。我們從海濱樂園坐上登山纜車,往左看是蔚藍的海水,往右看是蒼翠的山峰,景色美不勝收,令人陶醉。以前我可沒有坐過這么遠程的纜車,也沒有在纜車上看過這么美麗的風景。蘇州樂園的纜車不僅路程短而且票價貴,而香港海洋公園的纜車可從來都是免費的噢!

    到了高峰樂園,我們先是在熱帶雨林天地坐上橡皮筏,參加了一趟驚心動魄的激流探險,接著又到海洋世界的海洋劇場,觀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合演的獨幕劇。劇場里播放著優美的樂曲,海豚和海獅輪番登臺表演,它們與馴獸員配合得十分默契。四頭海豚的動作整齊劃一,一會兒在水里齊頭并進快速仰泳,一會兒從水下跳到半空跟頭連連,一會兒爬上舞臺彬彬有禮地向觀眾打招呼,一會兒又在水面上把斜射的噴泉當成跳高的橫桿。海豚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觀眾席上一位“觀眾”被馴獸員邀請到舞臺上,他拒絕了海獅的親吻,但準備接受海獅的擁抱??墒莿傋叩胶*{跟前,卻被“生氣”的海獅一把推入水中,急得這位“觀眾”不停掙扎,大喊“救命”。在舞臺邊觀看演出的海豚立刻下水救人,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然而搭救上岸的“觀眾”奄奄一息,仰臥在舞臺上一動不動。闖了大禍的海獅為了將功補過,急忙對落水的“觀眾”進行“人工呼吸”,終于使這位“觀眾”轉危為安。

    后來,我們又乘坐海洋列車從動感天地來到夢幻水都和亞洲動物天地。龐大的鯨魚,可怕的鯊魚,兇猛的鱷魚,一鱗一爪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還有憨厚的大熊貓,敏捷的小熊貓,機靈的金絲猴,都在我們眼前展現出它們本來的面貌。

    第2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盼望已久的秋游活動日終于到來了。同學們興高采烈,像一只只活潑的小鳥。

    當一輛輛大客車駛進校門的時候,同學們興奮得完全忘記了鄭老師的存在,迫不及待地沖出了教室。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激動,因為我們將要去動物的樂園參觀啦!

    我們出發了!一路上,同學們在車上七嘴八舌地議論,話題都圍繞著動物。到了動物園之后,同學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沖向了動物園。

    首先我們參觀了梅花鹿園。梅花鹿好像一只只歡樂的精靈,我想,它要是圣誕老人的飛鹿就好了。之后我們還看到了“沙漠之舟”——駱駝、“老壽星”海龜,還有形態各異的小猴子在山上穿梭跳躍,互相抓癢,樣子很滑稽、很調皮。還有呢,我們還看到了人類的近親——狒狒……

    海豚,同學們再熟悉不過了,它是海洋的保護神。一提到海豚,同學們就會想起海豚表演,很可惜,我們沒有看到表演,不過我們還是很高興。

    第3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過了幾的小時,我們已經到達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我們來到這兒后,便和組隊一起進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海洋之旅。

    首先,我們來到了北極狐館,瞧!北極狐睡意未醒,在那懶洋洋的躺著,可舒服了,突然,我看見有只北極狐在動,我便拿著“咔嚓”一聲,拍了下來。

    接著,我們和組隊分開了,我還有我的兩個同學一起走了。我們先來到了幻游海洋館,乘著車進入海洋虛擬世界。我們坐著車,前面黑乎乎的,使人一看就害怕,我非常緊張,便緊緊的閉上了眼睛,當我慢慢打開眼睛時,發現一切沒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我們進入了許多景點,有中世紀港碼頭、海底隧道、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哪吒鬧?!刮矣∠笞钌畹?,要數“歡樂世界”了,里面有虛擬的人,一個個快樂的樣子,使人心情開朗、心花怒放。

    回到了原點后,我們跑到到了海洋劇場,發現這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開始看精彩的表演了。

    有人豚握手、高空頂球、單手倒立、水上芭蕾……最緊張的表演是25米極限高空跳水,你們想一想,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他要面臨一場生死關頭的挑戰,他吸了一口氣,爬上了階梯的25米。他又想了兩分鐘,背靠著我們觀眾,開始了他的跳水,“撲通”一聲,他安全的跳到水中。我似乎看到了,看到了他高興的樣子。雖然說,他每天都要這樣的極限高空跳水,但是他用樂觀的精神對待了。是因為他用自己最獨特的跳水技術展現得大家。這是我看到最精彩的跳水。

    可最精彩的表演要數海豚算術,主持人出一道題2+3=幾?讓海豚來計算,主持人讓海豚用擺動尾巴來回答問題,一聲命令,海豚便開始答起來了,1下、2下……8下、9下……一會兒的時間,拍了十幾下,主持人不僅沒生氣,還微笑的對我們說:“這是渲染氣氛而已,精彩還在后頭。”只見主持人隨便叫了一位小同學,讓她出一道題考考海豚,她脫口而出:10+10=幾?海豚想也沒想便用尾巴開始擺動起來1下、2下……19下、20下。我們都在心里數著,想不到海豚那么厲害。好一幅精彩的時刻,可惜,相機……

    第4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學生會作為一個團體,我身在其中,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部門內部或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讓我懂得一座大廈不可能只由一根柱子建成,而一個優秀的團體不可能靠單方面的努力去完成各項任務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學會了與別人進行合作,相互配合的去完成,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再則,作為外聯部的一員,讓我也深深的明白對外聯系的重要性。所以前段時間應××××學院的邀請,我們外聯部前往進行了交流和學習,與到場的另5所高校代表互相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并達成了許多共識,大家都希望在以后的活動中能多多的聯系與合作交流。積極開展校與校之間的各種聯誼活動與比賽。從而更好的學習經驗,達到雙贏的效果。此后,我們又參加了他們的團學聯換界大會,熱情的工作人員,整齊的大會布置,有條不紊的大會程序,這些無不都是我們學習的范本。此次的同濟之行,是我進入學生會后參加的第一個對外活動,使我收益匪淺。而也在其中認識到我們部門的一些不足和欠缺之處。 所以通過各種渠道努力的對外交流是部門成長的關鍵和必需。

        在前段時間,通過和××雜志聯系,與6月22日,我院和××公司、××大學動物保護者協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舉行了以關愛和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公益活動?;顒又饕菫榱送ㄟ^向廣大學生和社會公民宣傳動物環保教育知識,從而使保護的動物觀念深入人心,構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自然環境。而作為外聯部的第一個重要的對外活動,部門也十分的重視,提前召開會議并布置工作。 大家塌實肯干的工作精神, 彌補了經驗上不足的缺點。在此次活動過程中,雖然出現了小小的風波,但后來還是通過溝通順利解決了。這也讓我明白了之前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增強處理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這樣的對外活動為我院以后的對外工作增加了良好的經驗。也使我們部門能夠更有信心和能力去主動的與外界交流和溝通。

     在學生會工作,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部門自己的活動,還是學校安排和組織的。所以6月30日,我們院一行11人與食品學院、海洋學院的同學一同前往由我校協辦的“健康從吃得安全開始”為主題的“食品藥品安全宣傳進社區”系列巡回宣傳活動,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為這樣一個公益活動做出了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5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這是出現在IMO官方網站上的一則消息。消息中所提到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正好把南海圍了一圈。而他們所提到的在南海建立特別敏感海區,有了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卻沒有中國的身影。

    PSSA,你知道多少

    PSSA,指的是這樣一個區域,該區域由于公認的生態學、社會經濟或科學的原因,可能容易受到國際航運行為的影響,需要特別的保護措施。一個海域只有滿足特定的標準才能被IMO認定為特別敏感海區。

    申請特別敏感海區時,該海域的特征必須至少滿足下列三類準則中的一個,并應提供信息和支持文件,證實在提議的整個海區中均能得到滿足。

    這三類準則分別是:生態準則;社會、文化和經濟準則;科學和教育準則。

    ――生態準則:生態的獨特性或稀少性;某些魚類的關鍵棲息地;具有生態代表性;具有生態多樣性;具有很強的生態繁殖能力;生物的關鍵產卵地;生態結構的依賴性;生態的脆弱性;具有未受人類入侵的自然性;具有生物地理的重要性。

    ――社會文化和經濟準則:具有特別的經濟益處;具有娛樂旅游的重要性;對本地居民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和教育準則:具有科學重要性;具有生態和環境的研究意義;能展示特別的生態現象。

    南海符合“PSSA三準則”嗎

    就IMO申請特別敏感海區的三個準則來看,南海,特別是南海諸島水域完全符合條件。即:生態準則;社會、文化和經濟準則;科學和教育準則。

    讓我們看看南海水域情況――

    南海平均深度是1212米,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于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偯娣e的3倍,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于我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與亞洲多國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敏感性。

    為使其申請成為PSSA時更易通過,我們把南海,具體為特定的申請區域,即南海諸島水域。

    所謂“南海諸島水域”,是指由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曾母暗沙、南沙群島和黃巖島諸島圍成的水域。

    這片水域為我國的管轄水域。我國作為這片水域的沿岸國,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其環境的可持續開發和生態平衡,可因地制宜提出特定的保護措施。

    在國際上,通過申請建立特別敏感海區而達到保護海洋資源,加強海洋區域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如Wadden海域、波羅的海等特別敏感海區的建立,就為國際聯手開展水域環境保護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核心!南海諸島水域

    由于南海地理位置重要、物產資源豐富,在南海諸島水域建立特別敏感區域十分有必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從保護海洋資源的角度看,南海諸島附近海域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等。

    從維護國家航運利益的角度看,其航道每年大約有4萬多艘船舶經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和香港澳門地區,90%以上的石油輸入要依賴南海航道;經過南海航道運輸的液化天然氣,占世界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二。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控制了南海諸島水域便意味著控制了亞洲經濟、能源的走廊。

    從保護國家海洋環境的角度看,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南海諸島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環境壓力。海洋捕撈和海島開發出現的一些惡劣行為,給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污染正從濱海向深海蔓延。我國作為亞洲大國,正積極尋求有效的、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來保護南海諸島水域的生態環境。

    從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看,南海是聯系亞洲與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時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走廊。控制了南海諸島島礁,就意味著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從馬六甲海峽到日本、從新加坡到香港、從中國廣東到菲律賓馬尼拉,甚至從東亞到西亞、非洲和歐洲的多數海上通道。

    因此,若將該水域看成亞洲各國各自的分割水域,各國享有獨立的排他管轄權,則問題的爭端必定會影響統一的海上環境保護進程,不利于解決南海諸島水域的環境生態問題;但若將該水域看成是國際水域,則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沿海各國都有開發保護的責任和義務。那么,運用國際公約聯手起來對該水域進行保護就顯得更自然、直接和合理。

    如果在南海諸島水域建立特別敏感海區,我國可向國際海事組織申請更多更靈活和更嚴格的措施,如限制船舶含油污水、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強制報告、繞航、避航、強制引航、分道通航及實施VTS等更有利于這片海域環境保護的措施,從而有效防止船舶對南海諸島水域環境的污染,減輕對這片海域的環境壓力。

    總而言之,將南海諸島水域指定為特別敏感海區,對南海海域的環境綜合整治以及海域生態的恢復和保護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PSSA!南海還有幾道關

    在南海諸島水域建立特別敏感海區的條件已滿足,程序也已明確,但仍在多方面具有很一定難度,主要表現在――

    長期以來的爭端使區域合作陷入困境,資源投入不足使水域保護問題缺乏物質支撐,申請環節缺乏經驗技術支持。

    雖然我國已參加多年的IMO會議,近年來在各種會議上也增加了發言次數和提案次數。但是提出的有質量的關鍵性提案和發言相對較少。

    如何提出一個合理且易被通過的提案?通過符合程序的技術性推進需要更多的專家和技術支持。

    我國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仍相對較少,需要進一步的補充。

    近年來,南海戰略形勢持續緊張,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周邊各國紛紛通過系列海上活動宣示,究其原因是各國已看到南海重要的生態、經濟、社會、軍事價值,希望通過發展海洋綜合實力提高世界話語權。

    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南海資源的開發利用,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在海洋價值日益凸顯的今天,保護南海海洋環境和開發南海資源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南海海域日趨頻繁的航運活動和日益擴大的航行區域對南海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而船舶的活動,尤其是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該水域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這片海域的沿岸國,我國對保護南海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建立特別敏感海區對保護南海海洋環境、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越來越多國家保護領海,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政策之一。

    我們看到,在中國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例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已經把設立特別敏感海區列入了日程,并且向IMO提出了相關提案。

    中國將在此事上如何發聲?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生態南海 亟需保護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富有海參、牡蠣、金槍魚、大龍蝦等熱帶名貴水產。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

    在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鳥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繡眼鳥等等。

    其中,白鰹鳥體形似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

    由于白鰹鳥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人們可以看到,東島上空成千上萬只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

    第6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海洋生物;天然產物;先導化合物

    近代人類疾病譜的進化和改變給藥物學家和藥物化學家提出新的難題。隨著中國進入WTO,中國醫藥界也面臨著國際藥業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在合成藥,天然藥和生物藥的三大支柱藥業中,最具有發展潛力并最可能形成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應首推天然藥物。組合化學與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的結合為快速發現有新藥開發潛力的先導化合物開辟了新的研究途徑。但是從天然資源中尋找具有顯著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仍然是發現新藥先導化合物的主要途徑。因此加強從天然藥用資源中發現對治療人類重大疾病高效低毒的創新藥物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天然藥物資源中,海洋生物資源是保留最完整,來源最豐富,最具新藥開發潛力的領域。由于海洋生態環境的特殊性(高鹽度,高壓,缺氧,避光),使得海洋生物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酶反應系統與陸地生物相比有著巨大的差異,導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夠產生一些化學結構新穎、生物活性多樣、顯著的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為新藥研究與開發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結構和藥物前體。海洋生物資源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未來新藥來源的寶庫已成為一種共識。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是海洋藥物研究的核心和基礎。近30年來,科學家已從海洋植物、無脊椎動物等不同海洋生物中發現近萬種海洋天然產物,其中結構新穎、具有顯著生物活性和重要應用前景的化合物有數百種,如從海綿Luffariellavariabilis中得到的manolide具有選擇性抑制與很多炎癥疾病有關的磷酸酯酶A2的活性;而由海綿Halichondriaokadai中分得的okadaicacid則對蛋白磷酸酯酶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抑制作用,可用于探測細胞磷酸化過程,進而闡明炎癥性疾病的發病機理。這兩個海洋生物分子現已商品化正式生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癌癥研究所(NCI)每年投于海洋藥物研究的科研經費占全部天然藥物研究經費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巨大投入已獲得豐厚的回報。僅目前正在NCI進行臨床療效評價的海洋抗癌藥物就至少有6個,例如Ecteinascidin743,Dolastatin10,HalichondrinB等。此外還有一些很有前景的海洋藥物候選物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不僅是對治療癌癥,而且在治療其他多種疾病方面亦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美好的應用前景。例如加勒比海鞘Pseudopterogorgiaelisabethae中發現的活性成分Pseudopterosins具有很強抗炎活性而被用于皮膚過敏性疾病的治療。

    我國海域遼闊,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據初步統計,我國海洋生物經分類鑒定的有2萬多種,其中,僅我國近海發現的具有藥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就有700多種。許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腫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生物活性物質先后被分離、提純,其中部分先導化合物已進入臨床前研究,一些海洋新藥已進入臨床研究。

    但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目前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新藥仍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我國海洋先導化合物的應用基礎研究力量薄弱,未能提供足夠的結構新穎化合物供生物活性篩選,導致新藥先導化合物發現的幾率低。

    故從海洋生物中發現大量結構新穎的先導化合物,建立與重大疾病相關的生物篩選模型,并以生物篩選為導向,是發現可供臨床前及臨床研究的海洋先導化合物,進而開發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海洋新藥的關鍵。

    本文根據作者幾年來從事海洋天然產物研究的體會,認為我國海洋動植物作為藥物開發需要考慮如下幾點:

    1海洋生物資源的選擇

    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但可供新藥開發的藥用資源卻十分有限。因此,在選擇藥用資源時應考慮資源的群落分布和滋養采集的可持續性,包括資源的可培養和可種植。此外,海洋生物的傳統藥學用途和民間藥用的調查是開發海洋藥物的重要捷徑。其中,海洋中藥在我國傳統中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根據中藥理論對其藥性、藥味及其物質基礎進行研究,可快速開發出海洋中藥的新藥產品。

    此外,我國民間海洋用藥如紅樹林植物具有多種疾病治療作用,我國紅樹植物有12科15屬27種,廣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海岸線。據對民間紅樹植物的藥用考證,我國民間具有長期藥用紅樹植物的歷史,如正紅樹為治療腎結核,尿路結石等的特效藥;紅茄冬用于治療血尿病;木欖果治療糖尿病;老鼠勒根具有抗白血病和抗乙肝活性,海蓮樹皮提取物具有抑制肉瘤S180和Lewis肺癌活性。在“全國中草藥匯編”(1978)中記載3種紅樹植物(老鼠勒,海芒果和黃槿)及其藥用功效。據統計,我國近一半的紅樹植物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用途。然而,對紅樹藥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研究在國內少見報道。而國際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近年在國際雜志相繼發表與紅樹植物的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的論文,表明國際上對紅樹植物的化學成分多樣性及其生物活性已引起高度重視。該類藥用資源具有可種植再生的優點,一方面可作為陸地保護植物,另一方面可作為藥用資源,并可充分利用我國鹽堿地和灘涂資源。近年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豐富的藻類資源具有各種藥學功效包括抗糖尿病和抗病毒,由于藻類資源可作為大規模仿生養殖培養,對資源的可持續性應用存在巨大潛力。

    2海洋藥用天然產物的快速分離和鑒定系統的建立

    現代色譜和波譜技術及其聯機技術如HPLC2MS/MS,HPLC2NMR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改變了傳統植物化學技術研究海洋天然產物的方法,加快了結構新穎天然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因此,建立快速分離和鑒定系統是開發海洋藥物和快速發現藥物先導化合物的關鍵瓶頸。

    3靶向藥物篩選體系的建立

    引進新的篩選技術,如高內涵篩選(HighContentScreening,HCS)是指在保持細胞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同時檢測被篩樣品對細胞形態、生長、分化、遷移、凋亡、代謝途徑及信號轉導各個環節的影響,在單一實驗中獲取大量相關信息,確定其生物活性和潛在毒性。經典的高通量篩選(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對創新藥物的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其結果較為準確,易于評價,但其檢測模型均建立在單個藥物作用靶分子的基礎上,無法全面反映被篩樣品的生物活性特征,只得到有限的數據,初篩得到的陽性結果需要進一步確認。而HCS是基于個體細胞對細胞表型的多次測量,有更多的生物學信息和多個終點的定量資料,可用于篩選和確認先導化合物。通過同步應用報告基因、熒光標記、酶學反應和細胞可視化等高內涵篩選常規檢測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在新藥研究的早期階段獲得活性化合物對細胞產生的多重效應的詳細數據,包括細胞毒性、代謝調節和對其他靶點的非特異性作用等,從而顯著提高發現先導化合物的速率,減少開發后期的失敗率。因此,HCS將成為HTS的發展方向。顯微熒光標記、數碼影像分析以及圖象數據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以高通量方式對細胞的多個生理環節進行檢測成為可能,有力推動了藥物篩選技術由高通量篩選向高內涵篩選方向的革命化轉變。

    4針對重大疾病的創新海洋藥物研究

    411海洋抗腫瘤活性物質從海洋生物中尋找海洋抗腫瘤活性化合物一直是海洋天然產物研究的重點之一。從海洋動物中獲得的次生代謝產物10%具有抗種瘤活性,從海洋植物中獲得的化合物315%具有抗腫瘤或細胞毒活性。目前已從海綿,海鞘,珊瑚,海洋軟體動物,海洋紅樹植物等海洋生物中獲得數百種具有明顯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結構類型包括核苷類、酰胺類、聚醚類、萜類、大環內酯類、多肽類等。目前至少已有15個海洋抗癌藥物進入臨床或臨床前研究階段。

    已進入Ⅱ期臨床研究的抗腫瘤海洋活性化合物如從加勒比海鞘中分離的didemninB,ecteinascidin743,用于治療肺癌和皮膚癌,具有顯著的療效;從總合草苔蟲中分離的草苔蟲素bryostatins和從海兔中分離的海兔毒素dolastatin對白血病、乳腺癌等多種腫瘤有很好的療效;膜海鞘素didemninB是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抗癌海洋藥物;從被囊動物Tri2didemnum中分離出來的環肽化合物aplidine,dehydrodidemninB,curacinA,discoclermolide,eleutherobin,halichondrinB,具有強烈的抗白血病和黑色素瘤活性。目前應用最廣的抗癌藥氟尿嘧啶,是隱南瓜海綿中的海綿核苷的結構修飾產物。最近,科學家從海綿Aplysiasp1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癌活性物質aplyronineA,體外實驗結果對P338白血病細胞,肺癌細胞在低濃度下具有顯著的抑制活性,T/C為544%,顯示出顯著的延長生命的效果,是具臨床應用前景的藥物先導化合物。從海綿獲得的callystatinA對KB細胞顯示出極強的活性(IC50=0101ng·kg-1)。大田軟海綿酸(okadaicacid)為聚醚衍生物,能抑制致癌基因,使它逆轉為正常表現型,現已成為研究生命科學的重要工具藥。

    此外,已在臨床應用的鯊魚軟骨制劑(Scatp)可克服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昆布多糖、海帶多糖等8種多糖制成的復方海藻多糖是抗癌中藥制劑;從海洋昆布和麒麟菜中提取的多糖類藥物海力特,臨床上用于治療慢性乙肝和各種腫瘤有一定的療效。

    目前我國研究開發的抗腫瘤海洋藥物,已進入臨床研究或批準生產應用于臨床的有62硫酸軟骨素、脫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膜海鞘素B、扭曲肉芝酯、刺參多糖鉀注射液、海王金牡蠣、909膠囊、海洋寶膠囊、長棘海星苷、三環半萜C2Ⅱ,大田軟海綿酸制劑、Hs272片、海兔毒素10、海力特、羊棲菜多糖制劑、海福康之侶等近30種。

    412抗病毒活性物質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無論是在發病率上、還是在病種上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然而,長期以來病毒性疾病的相關治療藥物卻發展緩慢,迄今為止,僅有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如泛昔洛韋、齊多夫定、阿糖腺苷、六環鳥苷、干擾素等限制性地應用于臨床。迄今已從海綿,海鞘,海藻等海洋生物中獲得核苷類、生物堿類、萜類、多糖類、雜環類,多肽和蛋白類等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是從加勒比海生活的隱瓜海綿中獲得第一個海洋抗病毒藥物。

    從同種海綿中還分離到對病毒L2G多聚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阿糖胸腺嘧啶。NCI發現了抗HIV蛋白化合物cyanovirin2N,并已成功完成了基因表達。我國近期開發的“PV2911”、珍珠貝殼酸性提取物等具有抗病毒感染功效。

    另外,從地中海貪婪倔海綿中分離到的倍半萜類化合物對NO+逆轉錄酶的活性有強抑制作用,無細胞毒性,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抗病毒先導化合物。從山海綿中分離的對單純皰疹病毒、皰疹性口炎病毒在低濃度下即有顯著抑制效果。這些海綿產生的活性物質主要是生物堿類、萜類、大環內酯類、核苷類、甾醇類、肽類和脂肪酸類化合物。

    從藻類中發現的抗病毒活性物質主要是多糖類,多糖類物質能強烈干擾病毒的初始侵染過程,并最終與病毒顆粒形成無感染力的多糖病毒復合物,對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的復制和包裝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藻類多糖能夠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或改善機體的生物應答功能,從而與保護正常細胞,提高整體免疫力有關。從加勒比海被囊動物三膜海鞘中分離到的一組環縮醛酸多肽,在抗腫瘤、抗病毒、抗感染等方面都表現出很強的藥理活性,并在體外實驗中發現該化合物對骨髓細胞病毒的逆轉錄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通過分離編碼抗病毒活性物質的基因,將該基因轉入高效表達體系,是大規模生產海洋肽類藥物的一新的研究方向。通過克隆基因在載體上的表達,還可以產生系列酶合成的同系物,為新藥篩選提供新的候選化合物。這方面工作目前正在我國開展,如利用自建的海帶遺傳轉化模型,在海帶中穩定表達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轉基因海帶,其蛋白的平均表達量高,且表達產物具有天然表位。

    另外,發展海洋生物技術,對藥源生物進行人工培養是保護自然資源、解決樣品短缺和采樣重復性差的重要途徑。

    413海洋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化合物對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是海洋天然產物研究的另一重點。目前已對數千種海洋生物的代謝產物進行了活性篩選,發現一批具有顯著活性的化合物,其化學結構類型包括萜類、多糖類、高不飽和脂肪酸類、喹啉酮類、生物堿類、肽類和核苷類等。但目前進入臨床應用的抗心血管海洋藥物仍然較少,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有藻酸雙酯鈉(PSS),甘糖酯等。

    在軟體動物麝香蛸中分離出麝香蛸毒素,具有持續的降壓作用,是迄今所知活性最強的降壓物質,其效應比硝酸甘油強數千倍。另有50多種海洋生物毒素在心血管系統具有相當的活性,如海葵素thalassin和congestin,海葵毒素具有強心作用,對心率卻無影響,可望開發成一種取代洋地黃毒苷的生化藥物。海兔毒素不僅有強心作用而且有很強的降壓作用。河豚毒素(TTX)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較多。海星酸性粘多糖有明顯降低膽固醇及溫和的抗凝血作用。從中國南海棘皮動物多棘海盤車分離獲得海星甾醇(3β2羥基雄甾252烯2172酮)具有增強記憶及抗氧化作用,海星甾醇經結構修飾得化合物CO1,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從中國南海短指多型軟珊瑚分離出的一種喹啉酮具有明顯的心血管活性,作為抗心律失常藥物開發是很有前途的。從中國南海小棒短指軟珊瑚中分離到的柳珊瑚甾醇(gorgosterol)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能舒張血管、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及減少心肌耗氧量作用,有望開發成心血管疾病藥物。以牡蠣為主要原料的“東海三豪”等保健品具有降血脂、軟化血管和改善微循環作用。利用海藻加工成的“脈怡康”、“必索”及螺旋藻制劑等對高脂血、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以合浦珠母貝提取物制成的珍珠精母注射液,治療子宮出血療效顯著,已被國家計生委推薦為計劃生育用藥。

    以上實例使人們看到海洋藥物產業化的希望。

    414海洋生物抗菌、抗炎活性化合物從海洋生物中提取分離的抗菌、抗炎化合物有脂肪酸類、糖酯類、丙烯酸類、苯酚類、溴苯酚類、吲哚類、酮類、多糖類、多肽類、N2糖苷類和β2胡蘿卜素類等。最早一批海洋藥物是抗菌藥物,如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早已用于臨床。

    我國在開發海洋抗菌抗炎藥物方面取得較顯著成就,已開發了系列頭孢菌素、玉足海參素滲透劑等海洋抗菌藥物,海參中提取的海參皂苷抗真菌有效率達8815%,是人類歷史上從動物界找到的第一種抗真菌皂苷。從刺參中分離得皂苷毒素holotoxinA,B已用于治療腳癬和白癬菌感染。

    從環節動物毛乳蟄蟲中分離到的含溴化合物結構與灰黃霉素相似,已用于臨床,商品名為平。國外臨床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酯鹽(glucosaminesulfate)治療骨關節炎,能顯著減輕患者的炎癥和疼痛,毒副作用少。另外作為傳統的民間藥用植物—半紅樹藥用植物楊葉肖槿中的man2sonones類化合物是高度氧化的倍半萜醌類化合物,和其樹皮中提取到一種含棉酚(gossypol)具有很強的消炎作用,證實其在傷口治療上有效。

    從多棘海盤車中分離的海星皂苷能治療胃潰瘍,商品名為“胃可安”,及其配合中藥制成的“海洋胃藥”已應用于臨床。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在國內首先用于治療慢性腎衰,尿毒癥患者,現已按國家二類新藥獲準進入臨床,商品名為“腎??怠?。海螵蛸具有止血、澀經止帶、制酸吞酸、劍瘡等功效。

    殼聚糖對格蘭氏陽性菌的敏感性高于格蘭氏陰性菌。

    對于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殼聚糖均顯示出快速而顯著的殺菌作用。殼聚糖的抗菌活性隨分子量的下降而增強,并隨脫乙酰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抗細菌活性比抗真菌活性更強,而水溶性殼聚糖的抗真菌活性要強于其抗細菌活性。從泥鰍中分離到一個21肽Misgurin,具有較強的體外廣譜抗菌活性,且沒有明顯的溶血作用,其抗菌活性是蛙皮素的2~6倍。鯰(Parasilurusasotus)受傷后上皮粘膜細胞層分泌一種分子量為200014Da的抗菌肽parasinI,具有廣譜抗菌性,其抗菌活性是蛙皮22的12~100倍。從虹鱒魚皮中分離得到一種具有抗菌作用的白肽,在抵御胞內或胞外病毒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該肽對B1subtilis,P1citreus及E1coli等細菌的抑制作用非常強,遠遠超過昆蟲抗菌肽的抑菌作用。研究表明,海綿中存在的環肽Diso2derminA具有抑菌活性,在濃度為3~116μg·mL-1時可分別抑制枯草桿菌和奇異型桿菌;加勒比海棉Discodermiasp1中分離得到的環肽PolydiscamideA也具有顯著的抑菌活性,它對枯草桿菌的MIC為3μg·mL-1。海藻類中存在許多有抗菌活性的物質,如瓊脂低聚糖、海藻糖等。

    5海洋生物大分子的藥學用途

    海洋生物大分子指海洋生物中的多糖類、多肽類和蛋白類化合物。多數海洋生物能夠產生多糖類聚合物,海洋多糖已證明具有各種各樣的生理調節功能。目前國內外已從多種海洋動物中分離到活性多糖成分,如甲殼類動物的甲殼素;軟骨魚骨中的硫酸軟骨素;多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海參、海星中的硫酸多糖,軟體動物扇貝、文蛤、鮑魚、海兔等中的糖蛋白或糖胺聚糖等。另外,多糖在海藻中含量豐富,約占干重50%以上,是海洋多糖藥物開發的重要資源。從海藻中還可分離到含微量元素多糖,如碘多糖、硒多糖、鋅多糖等。微量元素多糖既可發揮微量元素有機態的營養作用、減少毒性,又可發揮多糖本身的生理活性,因此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如硒多糖能清除自由基、防治腫瘤;碘多糖能促進神經末梢細胞生長,具有增智作用;鋅多糖能調節血液物質平衡,防止皮膚病等。目前有關海洋微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報道很少。從海洋生物中分離的多糖往往具有高度硫酸化的特點,是開發抗病毒特別是抗HIV的重要資源,如從海藻中提取分離的硫酸多糖911和PS2870具有顯著的抗HIV作用。硫酸多糖911能通過抑制逆轉錄酶活性、干擾吸附,來抑制HIV21對MT4細胞的急性感染和對H9細胞的慢性感染。

    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的特定環境,導致海洋生物中存在的肽類化合物的結構和組成與陸生動植物有很大不同。

    很多海洋肽類具有抗腫瘤、抗艾滋病、抗真菌、抗病毒及免疫調節等生理活性。其中抗癌多肽具有活性高、穩定性好等特點。如從海兔中分離到的小分子肽dolastatins,其抑制癌細胞的活性顯著,是目前已知來源的抗腫瘤制劑中活性最強的一類;我國科學家從海葵中獲得多種強心活性多肽物質和神經調節肽。肽類毒素研究是海洋活性物質研究中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海洋動物肽類毒素作為一種攻擊或防衛的武器,往往含多種神經、心血管和細胞毒素,一般以神經毒素為主,具有很強的麻醉、強心,抗癌、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是開發研制用于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治療特效藥物的重要來源。海洋生物肽類毒素具有毒性作用強、藥效高、作用劑量小等特點,而且分子量相對較小,容易通過基因工程技術進行大批量生產。目前已知的肽類毒素有40余種。海洋抗菌肽是近1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研究熱點。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和抗腫瘤功能及獨特的作用機理,極有可能成為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腫瘤藥物的新來源。日本學者Nakamura等從亞洲鱟(Tachypleustridentatus)純化出鱟素(tachyplesin),這是首次從海洋生物中發現的抗菌肽,能顯著抑制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生長。從對蝦(Penaeusvannamei)中分離得到對蝦肽pe2naeidins,該類肽由富含脯氨酸N端和3個分子內二硫鍵的C端結構域組成。它們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強烈的抑制作用,MIC為016~215μmol·L-1,對革蘭氏陰性菌抑制活性較弱,對真菌也表現出抑制作用。

    目前許多海洋抗菌肽的基因結構已被確定。用異源大量表達載體(酵母系統)成功重組表達了P2和P32A兩種對蝦肽。重組肽有顯著的抗真菌活性,抗細菌的活性主要集中于革蘭氏陽性菌。從鱟血細胞中分離含小顆粒的血細胞與系統應答有關。當用微生物產生物質(如LPS)刺激時,這些血細胞會自發脫顆粒,將抗菌肽(如defensins)釋放到胞外體液中。

    我國是海洋大國,開發和利用海洋動物抗菌肽資源,將為研制肽類新藥提供理想分子設計骨架和模板,為發展新的抗感染藥物奠定重要基礎。

    6海洋極端生物的開發

    極端生物的開發利用是海洋生物技術應用的又一個重要領域。具有耐高溫、低溫、抗壓、耐鹽堿等功能的極端生物是篩選和分離不同酶類、生物活性物質及次級代謝產物的重要資源。這些極端生物的開發利用將會形成很大的產業。日本計劃在未來幾年,在極端微生物開發利用上的產值將達到30多億美元。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生物技術在新能源開發方面的應用。我國目前正在開展海洋極端微生物藥學應用的相關研究。

    7海洋生物產生的基因藥物

    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基礎生命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全基因組測序與結構基因的分析及生物技術應用、DNA提取純化和分子分析的自動化等無疑大大提高和擴展了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究水平和應用范圍。

    要縮短與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的差距,一項重要的措施是加大基礎生命科學的研究和先進技術的發展,加大與水產養殖、天然產物、海洋環境保護、甚至與生物氫研發等應用領域密切相關的海洋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在當前選擇1~2種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開展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同時,應用基因工程手段研制能替代海水養殖業中廣為應用的抗生素的綠色生物藥物也是非常急需的。另外,還應進一步擴展海洋生物技術在我國的應用領域,例如加強生物技術在海洋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研究,以便真正能夠利用高新技術手段解決日益增多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

    海洋藥物基因工程主要是指將來自陸地的藥物基因轉入海洋生物中進行表達,或將海洋藥物基因轉入陸地微生物、植物或動物中表達,或將海洋藥物基因轉入海水養殖生物中表達。如??嚯亩舅鼐哂酗@著的強心作用,并有降血脂、抗血凝、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活性強于毒毛旋花苷,臨床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械亩嚯亩舅睾繕O微,難以滿足臨床前及臨床試驗用藥的需要。故科學家們將人工合成的Ap2B基因與E1coli噬菌體基因構建成融合基因,在T49E1coli中表達,得到了融合蛋白,經過分離純化、蛋白酶切等技術處理,獲得高表達,其理化性質及生物活性與天然Ap2B肽毒素完全一致。

    8加強海洋生物毒素研究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質中研究進展最迅速的領域,它們具有結構特異、活性廣泛且活性強等特點。許多高毒性海洋毒素對生物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具有高特異性作用,可發展成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藥物的重要先導化合物,有的已被FDA批準為正式藥物,如多肽類??舅匾炎鳛閺娦乃幬锏闹匾葘Щ衔?。芋螺毒素在臨床上用作特異診斷試劑,作為鎮痛藥療效確切,不成癮;ω2芋螺毒素用于癌癥、艾滋病晚期的頑痛治療,成本比鴉片類止痛劑大大降低,它比常用強萬倍以上;α2芋螺毒素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顯示極好的應用前景。河豚毒素亦是一種較強的鎮痛劑,可代替嗎啡、杜冷丁等治療神經痛。聚醚類毒素PTX(巖沙海葵毒素)、CTX(西加毒素)、MTX(刺尾魚毒素)等分別具有強抑癌、高強心等作用,已成為新藥開發的特殊模式結構。水母毒素有望研制成獨特心血管藥及神經分子生物學工具藥,頭足毒素(也稱章魚毒素)可望開發成抗心絞痛藥物,海膽毒素和海蛇毒素在心血管、抗血栓藥方面將大有作為。

    9海洋中藥現代化研究

    近年,我國海洋生物研究的另一側重點為海洋中藥的現代化研究。海洋中藥系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的傳統海洋藥物。我國最早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中就有“烏賊骨作丸,飲以鮑魚汁治血枯”的記載。我國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收載的海洋藥物已達百余種?!吨兴幋筠o典》收載海洋中藥134種;《海洋藥物與效方》收載我國常見海洋藥物208種,海藥效方1197首;《中華本草》亦收載了海洋藥物802種。海洋中藥傳統藥材如昆布、海帶、紫菜、烏賊骨(海螵蛸)、海馬、海龍等涉及的海洋生物包括綠藻、褐藻、紅藻等藻類以及腔腸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等。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單方藥物有22種,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藥物制成的復方中成藥有152種。我國對海洋中藥的研發已逐漸形成產業。如應用于臨床的雙海止咳膏、復方褐藻酸膠囊、海力特、復方全牡蠣膠囊、海珍玉液、珍珠精母口服液、海蛇祛風濕靈膠囊、海蛇海龍口服液等,在臨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海洋中藥的制劑涉及傳統劑型和新制劑的各劑型。新晨

    我國從藻類中提取得到具有抗艾滋病活性的一類藥物聚甘古酯,可認為是海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實例之一。

    10結語

    近十幾年來,我國海洋藥物的研究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發現了數百種新化合物,開發了數種海洋新藥,有些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我國政府和少數地方政府對中國海洋藥物事業高度重視,正在開展“科技興海技術”的海洋藥物專題研究,尤其是各種基金給予大力資助,以海洋藥物為中心的專業化藥業逐漸形成。

    第7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濕地保護;生態景觀;生存環境;生物多樣性

    一、濕地與生物多樣性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因此,濕地被譽為“自然之腎”、“地球之肺”。陸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并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根據《濕地公約》定義,“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濕地生態系統是三大生態系統(海洋、陸地和濕地)中唯一的一個四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交會的生態系統,其與人類生存關系的密切程度更令人吃驚。

    濕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處于關鍵位置。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各國政府首腦們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反映了在這一領域達成的共識。就是在這樣一個永恒的環境與發展熱點問題上,濕地以其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其遺傳多樣性的特點,占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保護濕地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在調節水分循環維持濕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上有它特有的生態功能,保護濕地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美國生態學會在生態學研究綱要中指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大部分存在于半自然的森林,放牧地,河流積沼澤之中。沼澤,河流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也體現在濕地生境類型的多樣性和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濕地生態系統所處的獨特的水文、土壤、氣候等環境條件所形成的獨特的生態位為豐富多彩動植物群落提供了復雜而完備的特殊生境。濕地生活的動物群落包括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以及無脊椎類等。濕地特殊生境的重要性特別體現在它是許多瀕危野生動物(如丹頂鶴、天鵝、揚子鱷、云石斑鴨、河馬等)的獨特生境,因而,濕地石天然的基因庫,它和熱帶雨林一樣,在保存物種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濕地蘊含著多樣性的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是一項全球性的任務,是協調環境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濕地的特殊生境為各種徙禽、游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了避敵的良好條件。保護濕地生物的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是我們的重要職責,也是協調環境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濕地的國際保護

    1.保護濕地的國際公約――《拉姆薩爾公約》

    濕地確實是國際財富,各國政府協作對之進行保護是必要的。良好的濕地生境依賴供給它的水的質量和數量來維持的。濕地是脆弱的,極易受到影響。在濕地內生存的動物種類是遷徙種類,它們需要國際上協作起來進行保護和管理。

    《拉姆薩爾公約》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訂的。該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公約宗旨就是承認我們人類同其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確保全球范圍內的各種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得到良好的保護并加以充分利用其資源。目前,《濕地公約》已從最初的十幾個締約國發展到現在的80多個國家,各國列入《濕地公約》名錄的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已達到648個,總面積4300多萬公頃。該公約規定的保護范圍也從起初單一保護水禽及其棲息地擴大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并大力提倡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因此,《濕地公約》作為一個國際間的由各國政府締結的組織,正在全球范圍內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拉姆薩爾公約》是旨在全世界參與的第一個保護條約,也是第一個只涉及生境的條約。非洲公約和西半球公約等早期條約,盡管也包含了保護生境的規定,但它們的重點仍在物種保護上?!独匪_爾公約》傾向于“合理利用”的政策,因此,它非常符合現代社會持續發展概念,這比絕對保護概念更容易接受。為此《拉姆薩爾公約》要求成員國履行為了合理利用本國濕地資源而制定的計劃。濕地合理利用,即不僅是保護自然,而且還包括持續開發利用。在某些開發規劃中,公開承認保護濕地生物學特征的重要性,與傳統相比,無疑是重大的進展。

    2.拉美國家對濕地的保護

    美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濕地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管理和對公眾進行環境教育的國家。無論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避難所),還是在城市的市區、郊野公園、海邊等地,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天鵝、野鴨、大雁、骨頂雞、白鷺等水禽成群取食、求偶、繁殖;數以百計的海豹集聚海邊巖石,使我們感觸更深的是在城市居民院內、人工湖中、綠地上松鼠、野鴨、大雁、鹿等“旁若無人”,自由活動。在美國,國家有若干個保護濕地和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各州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自己的法律法規,公民的法律意識很強,絕大多數人都能自覺遵守。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不能打獵、不能釣魚的規定對他們都有強大的約束力。對野生動物及其環境的保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自覺自愿、大量涌現的群眾志愿者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本地區的濕地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定期開會,提供有關濕地和野生動物的情況,研究保護對策,商討環境教育問題,制訂工作方案等等。對濕地和野生動物進行檢測管理,實行宏觀控制。通過衛星圖來確定濕地方位和面積,并輔以地面和飛機調查,三者結合,將調查結果繪制成圖,輸入電腦。從繪制的圖中和統計的數據很容易看出濕地面積的變化,動植物數量的消長情況,為制定濕地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

    美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教育。他們把環境教育視為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生命線。同其它一些發達國家一樣,他們曾在搞經濟建設時,忽略環境保護,開發和利用了大片的濕地和野生動物棲息繁殖地,導致了環境惡化。經過很長時間的保護,花費很多人力、物力和資金,使已遭到破壞的濕地又重新得以恢復。美國和其它一些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占用、開發破壞、認識、恢復、保護是值得我們深思借鑒的?,F在,美國環境教育重要的是從兒童做起。在全美七個地區、五十個州和每一個濕地及野生動物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都無一例外地把環境教育作為自己工作的中心和重點。不管是什么人,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是來者不拒,一概竭誠歡迎,熱情接待,并進可能提供方便,分文不取。

    美國與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國共同簽訂了保護侯鳥協議,還同墨西哥、加拿大共同制訂了《北美濕地管理和水禽保護計劃》。各個協議都有若干項目,根據這些內容在國內外尋找合作伙伴保護濕地。

    三、我國的濕地保護

    1.保護現狀

    據《中國濕地》介紹,我國大約有濕地2500萬公頃,包括1100萬公頃沼澤、1200萬公頃湖泊和210萬公頃灘涂、鹽沼地。濕地在全國各省均有分布,面積較多的有黑龍江占25.06%新疆占20.9%、占14.2%、江蘇占7.49%、青海占4.31%內蒙古占4.19%。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資源少,耕地負荷中,不少易于開發的低洼濕地經過歷代廣大農民的努力,已經開發改造成耕地。據最近全國土壤普查分析,全國耕地約有756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30.2%。這些濕耕地的分布特點:以長江中下游和東北區為主,分別占濕地面積的30.7%和24.5%,其它如華北區占21.6%,西南區占9.1%,華南區占6.5%,黃土高原區占3.9%,西北旱區占3.7%;中國濕地以平原濕耕地為主,占74.3%,丘陵山地占25.55%,高原占0.02%;季節性積澇濕耕地占71.8%,常年積澇占28.18%。我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已經增加到260處,總面積達1600多萬公頃。目前,青海湖的鳥島、湖南省東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處濕地己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我國濕地類型多,面積大,雖然已經建立各種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30余處,但長期以來我國濕地保護方面力量薄弱,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研究水平低下,部門之間缺乏配合,資金嚴重不足,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在沿海一帶,經濟發展迅速,盲目開發和占用濕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致使大片濕地在短短時間失去了,野生動物特別是大量水禽喪失了棲息環境,數量下降,甚至有些鳥呈瀕危狀態。這種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只顧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中國政府在保護濕地及其動植物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包括建立機構,劃分自然保護區,制訂各種自然保護法規和條例,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植樹造林,控制水土流失,開展濕地研究和濕地動植物的考察,取得顯著的效果,如建立重點濕地保護區37個,土地24萬公頃。我國與WWF、AWB、UNEP、IUCN、ICF等國際組織在濕地野生動物保護、濕地調查、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合作。認真執行了中日和中澳侯鳥保護協定,進一步強化了侯鳥及其棲息地保護,并在重要水禽自然保護區內對中日、中澳共同保護的侯鳥進行了科學研究和保護。我國濕地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為許多國際組織所贊許,有效第推動了我國的濕地保護事業。

    總之,濕地生態系統,濕地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瀕危物種等,在科研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們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鶴實驗基地。從濕地生態系統,濕地作為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的角度看,中國濕地在世界濕地及全球生物多樣性、全球生態環境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2.存在不足及對策

    中國現階段對濕地生物的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對一些瀕危的有價值的物種進行了研究,如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揚子鱷,目前以在安徽省人工飼養繁殖成功。又如中國培育高產雜交水稻,就是利用濕地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而成。濕地保護還存在問題:(1)民眾對濕地的各種功能和價值尚未缺乏全面了解,對濕地保護意義認識不足,意識不強。(2)立法不足,執法不嚴。就全國而言,國家尚沒有一部專門的濕地保護方面的法規或條例。對已頒布的法規,由于認識管理等原因,有些地方也未能很好地執行。(3)由于經費的嚴重不足,許多急需開展的濕地保護工作尚未展開。已建的濕地保護區也由于經費等原因,管理工作仍處于較低水平,人員不足,素質較低,缺乏培訓。(4)全國濕地資源家底不清。目前,尚未完成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濕地現狀不清,給濕地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盲目性。

    濕地資源要開發,因為不開發就不能創造新的價值。這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尤其重要,單純保護的觀點不符合國情,行不通,開發資源發展經濟是硬道理。開發和保護要相結合,因此,必須盡快制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合理利用濕地。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保護我國現有的濕地和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繁殖地。

    根據我國濕地和生物資源及其管理狀況,制定具有方針政策和法律效力的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行動計劃,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組織實施。特別失對那些不能建立自然保護區但又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濕地,不論其面積大小,要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規定,確保在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前提下,不再減少其面積。因此建議: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濕地重要性的認識。盡快編制一部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濕地保護屬外部效益的工作,需要列入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責,制訂相應的法規和政策,以法保護濕地。當前,我國自然保護法規中還沒有一項關于濕地保護的法規,因此,在濕地保護管理中無法可循,一些國家或地方批準的保護區由于產權或管理權限不清,經常受到侵犯而難于解決。另外,也要制訂濕地保護的方針政策,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保護濕地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魁義.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2]《中國濕地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濕地百科全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濕地公約履約指南[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第8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濕地、森林和海洋并稱為地球3大生態系統[14],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體系[16]。由于其在地球環境健康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在生物多樣性和食物提供方面的巨大貢獻而被譽為“地球之腎”、“生物超市”和“基因庫”等[22]。通常,自然濕地可分為內陸濕地和海岸濕地2大類。海岸濕地受海陸共同作用,是脆弱的生態敏感區。范圍包括陸緣為含60%以上濕生植物的植被區、水緣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區域,包括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區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論區域內的水是流動的還是靜止的、間歇的還是永久的[12]。國外海岸濕地的研究較早,成果較多[22],我國過去對濕地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內陸沼澤及河湖濕地,對海岸濕地的研究則相對薄弱[1]。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的新一輪開發熱潮,對海岸濕地的研究日漸重視。

    南中國海是一個具有全球生物多樣性重要意義的地區,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漁場,對沿岸國家的環境、經濟、食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其生態環境質量的好壞將影響這些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的安全與穩定[20]。中國南中國海濕地是中國各類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近年來隨著沿海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及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加速進行,人類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致使海岸濕地過度開發,污染加劇,濕地生境嚴重破壞,造成了該區海岸濕地的嚴重退化,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國南中國海濕地資源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可行的保護和管理對策,以促進南中國海濕地資源的保護、恢復和合理開發利用。

    2 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概況

    2. 1 類型和面積

    中國南中國海地區范圍包括我國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近海及海岸濕地。地理位置為18°05′~23°50′N,107°59′~111°00′E。該區濕地資源十分豐富、類型多樣。濕地公約中的所有海岸濕地類型在該區都有分布。按各種海岸濕地類型的地理相似性將其分為5種類型,即河口水域(河口鹽水舌至河流上游零潮界)、潮間帶(包括高至低低潮界的潮間淤泥灘、潮間沼澤、潮間紅樹林等森林濕地)、瀉湖(包括一個或多個狹窄水道與海相通的海灣、湖泊)、淺海水域(低低潮界至6m水深的水域,包括海草與珊瑚礁)、基巖海岸(包括基巖海岸及岸下狹窄的砂石灘)。根據2002年的調查[13],該區海岸濕地總面積約為1.54×10[4]km[2],各類型濕地分布見表1。

    表1 中國南中國海不同類型海岸濕地面積(km[2])

    Tab. 1 Area of different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廣東

    香港

    澳門

    廣西

    海南

    合計

    河口水域

    3974.56

    28.08

    11.97

    403.31

    160.28

    4578.20

    潮間帶

    1582.03

    11.10

    0.00

    853.72

    392.73

    2839.57

    瀉湖

    119.67

    20.25

    0.00

    0.00

    245.29

    385.21

    淺海水域

    4502.66

    20.25

    61.24 1390.87

    933.13

    7183.49

    基巖海岸

    374.63 295.59

    0.00

    2.30

    12.98

    407.29

    合計

    10553.55 372.39

    73.21 2650.20 1744.40

    15393.75

    2. 2 濕地生物多樣性

    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生境多樣性復雜,主要類型可分為11大類,即海草灘涂生態系統、河口灣生態系統、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潮間帶砂質海岸生態系統、潮間帶淤泥質海岸生態系統、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海洋性瀉湖生態系統、港口生態系統和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等[13]。

    中國南中國海地區(不包括香港和澳門,下同)的濕地植物共有179科593屬829種。其中廣東108科251屬381種,廣西118科298屬449種,海南99科267屬338種(表2)。高等植物物種多樣性相差不多,算是比較均勻。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大類中,被子植物的科、屬、種數目最多,蕨類植物次之,裸子植物最少。在廣東、廣西和海南3省區中,禾本科(Graminae)、桑科(Moraceae)、茜草科(Rubiaceae)、菊科(Composit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錦葵科(Malvaceae)均為種類比較多且數量較均勻的科。該區域內的珍稀保護種類有Ⅰ級保護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蘇鐵(Cycas revoluta)等3種;Ⅱ級保護植物有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樟樹(Cinnamommum camphora)、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野生稻(Oryza sativa)、蓮(Nelumbo nucifera)、野菱(Trapa incis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紫萁(Osmunda japonica)、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等9種。Ⅰ級保護植物水松、水杉分布于廣東珠江三角洲;蘇鐵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沿海城鎮或公園的風景植物;Ⅱ級保護植物紫萁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海岸巖石岸段;金毛狗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岸低山溝谷濕地;蘇鐵蕨分布廣東東莞、番禺的海岸低山溝谷;土沉香分布于廣東小漠港和惠陽的大亞灣沿岸,廣西的各地以及海南的東寨港;半楓荷分布于廣東小漠港、廣西各地;野生稻分布廣東湛江的鑒江流域;蓮分布廣東各地;野菱分布廣東珠江三角洲河網地帶;樟樹分布于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各地。該區濕地高等植物中國特有種有海??频臄M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海南海桑(S. hainanensis)、卵葉海桑(S. ovata)、杯萼海桑(S. alba)、紅樹科的尖瓣海蓮(Bruguiera sexangula var. rhynchopetala)。

    表2 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的植物物種多樣性

    Tab. 2 Species persity of wetland plants in coastal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總數

    蕨類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省份

    廣東 108 251 381

    24

    26

    31

    3

    3

    3

    83 222 347

    廣西 118 298 449

    20

    28

    40

    2

    2

    4

    96 268 400

    海南 99 267 338

    9

    9

    10

    1

    1

    1

    89 257 327

    合計 179 593 829

    31

    48

    50

    4

    4

    7 144 541 772

    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共有浮游動物490種、大型底棲動物649種、魚類332種、兩棲動物29種、爬行動物有43種、鳥類有238種、哺乳動物有35種。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動物紅皮書》,該區的瀕危和受威脅動物物種有33種[6~9],其中爬行動物9種,鳥類18種,哺乳動物6種;廣東28種,海南23種,廣西19種(表3)。

    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是候鳥重要的越冬地和停歇站,也是古北界東亞地區通過中國沿海的3大水禽遷徙路線的必經之路。包括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華北地區繁殖的候鳥,在南中國海濕地越冬,有些甚至在南中國海停歇后繼續遷飛到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及澳大利亞等國越冬。我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的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議中,所確定保護的227種候鳥,以及與澳大利亞政府簽訂的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議中,所確定保護的81種候鳥,絕大多數都與該區海岸濕地越冬或停歇的鳥類有關[13]。據2000年全國濕地調查表明,在南中國海濕地越冬或停棲的候鳥,主要是鴨形目、雁形目、鸛形目、鷗形目的鳥類最多,秋冬季占全部鳥類總數的80%以上,反映了南中國海濕地在古北區至東洋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性。保護南中國海濕地對于鳥類資源起著區域性和全球性的重要作用。

    3 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

    3. 1 對濕地的盲目開墾和改造

    隨著中國南中國海沿海地區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為解決土地不足,沿海各地相繼開展了不同規模的圍海造地工程。20世紀60年代,中國南中國海沿海地區進行的圍海造田曾造成了該區海岸濕地的大規模破壞;80年代后期,在中國南中國海沿海興起的海水養殖熱,再次造成該區沿海濕地大面積的毀壞。近十幾年來,隨著沿海城鄉的發展,城鎮建設、修建公路、港口、機場等一系列活動,都在不斷地侵吞著沿海的濕地資源,致使該區海岸濕地面積一再減少[15]。例如廣東省紅樹林濕地是中國紅樹林最多省份之一,沿海各市都曾有紅樹林分布。20世紀50年代全省有紅樹林4×10[4]hm[2],90年代只剩下1.43×10[4]hm[2];1980年以來被損毀和占用的紅樹林面積達7911.2hm[2]。其中絕大部分被挖塘養殖所用,面積7767.5hm[2],占98.2%;其次為工程建設占用面積139.4hm[2],占1.8%;造鹽田等占用了5.3hm[2],達0.1%[10]。許多地方的圍墾造陸,未經科學論證,只顧短期經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結果造成掠奪性開發,破壞了濕地原有的生態環境,使沿海地區失去了大面積的水產動物天然棲息地、產卵場、索餌場,引起物種種群和數量的減少。在沿海濕地的圍墾過程中,由于對基礎條件缺少周密分析和考慮,盲目性很大,使部分圍墾濕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例如在廣西沿海圍墾的1.44×10[4]hm[2]海岸濕地中,除了2401.2hm[2]辟為鹽田用地外,其余1.2×10[4]hm[2]墾區土地大都是砍伐紅樹林圍成的,長期閑置,至今無法墾殖利用,成為重大包袱,既沒有經濟效益,又破壞了沿岸的生態環境[4]。

    3. 2 濕地污染加劇

    污染是中國南中國海濕地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濕地污染不僅使水質惡化,也對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目前許多天然濕地已成為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區。近年來,近岸海域水體污染嚴重,總體呈繼續惡化趨勢。因水質污染和過度捕撈,近海生物資源量下降,近海海水養殖自身污染日趨嚴重。其中,尤以無機氮和無機磷營養鹽污染最為嚴重,超標面很廣。由于受陸源污染物影響,河口、海灣、淺海水域富營養化嚴重,造成中國南中國海地區赤潮頻繁發生,對近海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經濟損失慘重。廣東沿海遭受赤潮侵害最嚴重的海域依次

    為:珠江口、大鵬灣、大亞灣、湛江沿海。局部海域油類污染也較為嚴重,不僅破壞了海濱景觀,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樣性喪失。

    3. 3 生物資源過度利用

    中國南中國海區,酷漁濫捕的現象十分嚴重。捕撈強度過大,捕撈方式不合理,捕魚船只迅速增長,許多漁船由小船改用機輪,且馬力不斷加大,漁民為了增加漁獲量,采用密目網具,甚至采取非法捕魚手段,如炸魚、電魚等,母魚子魚被一網打盡,造成經濟魚類資源日趨衰退,漁業捕撈量逐年減少,捕獲個體日益變小,如主要的捕撈魚種帶魚(Trichiurus janponicus)等魚體長不及原捕獲個體的1/3,有些魚類幾近絕跡。據調查,1997年廣東省海洋底拖網作業漁獲率比1987年下降了60%,漁獲物中低值魚和幼魚的比例高60%~70%。1997年海洋捕撈生產直接虧損面在70%以上,部分漁船被迫停產,近年來南海北部大陸架漁場漁業資源密度僅為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1/7[5]。目前,海洋捕撈業已進入了捕撈強度增大導致漁業資源衰退的惡性循環局面。

    3. 4 海岸侵蝕不斷擴展

    海岸侵蝕在中國南中國海區域是較普遍的問題。海浪、潮流、颶風、植被破壞、開采礦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蝕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海南由于當地居民長期以紅樹為生活燃料,大量砍伐紅樹,造成紅樹林毀壞,導致當地海岸大范圍被侵蝕。在文昌縣建華鄉有6km的海岸已經后退100m。在沙質海岸區,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許多良好的沙質海岸遭受破壞,海岸侵蝕加劇。一些沿海濕地的破壞,使許多沿海城鎮受到海水嚴重的侵蝕和滲透,海水對淡水系統的影響直接威脅著當地的淡水資源供應[4]。

    4 保護管理對策

    4. 1 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政策、法制體系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專門法律、法規[3]。我國的資源立法以部門立法為主導,各部門的立法受到其管理權限、協調能力和部門利益的局限性,使得資源難以獲得統一的管理,這和資源的生態屬性是不相符的。建議加強立法協調,盡快根據國家立法,進行法規、規章的立、改、廢活動。我國濕地資源立法急需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并統一濕地資源的概念及管理目標,制定適于規范濕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行為的法律法規,在立法過程中注意相關的法律法規間職能的協調,調整中國濕地資源現行管理體制和產權關系,加強濕地資源管理中法律措施的力度。同時,應根據本省的省情,制定地方性的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或條例。現行的與濕地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候鳥的保護,還應制定一些包括濕地其他功能保護在內的全國性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規,使濕地保護工作走上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與國際濕地保護相接軌。

    4. 2 完善濕地管理機構,強化部門間的協調

    濕地處于水陸交錯地帶,決定了濕地管理使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界線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濕地保護涉及部門多、社會性強、協調難度大,需要社會各階層的廣泛理解支持和參與。目前與華南海岸濕地保護有關的部門較多,如林業、海洋、農業、漁業、環保和水利等,各部門在濕地保護方面都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缺乏濕地保護和綜合管理的協調機制和工作網絡,不利于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統一協調和管理。建議建立國家林業局組織協調濕地保護與國家機構間在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領域共同合作的有效協調機制。成立中國華南沿海濕地保護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下組建由相關主管部門濕地保護管理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建立聯席工作制度,組織實施相應的與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有關的工作,協調各部門的相關工作。地方政府的管理機構,也應明確職責,配置相應管理人員,建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管理協調機制。

    4. 3 制定中國南中國海地區統一的海岸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和海岸濕地利用總體規劃

    濕地的開發利用應是科學的利用。在查清地區的濕地資源分布、開發現狀、生態特征的基礎上,制訂出切合實際的濕地保護計劃和總體規劃,在制定沿海濕地管理與保護的長遠規劃和行動計劃中,應進一步協調沿海城鄉發展、土地利用、港通建設、漁業與鹽業發展的關系,停止一切不合理的沿海濕地轉向利用活動,防止濕地資源的進一步遭受破壞。同時,沿海城鄉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港通規劃、漁業發展規劃和鹽業發展規劃等都應充分考慮沿海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確實做到維護和保護沿海濕地生態系統和資源。

    4. 4 加強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的環境治理

    中國南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工業、養殖業和居民生活等污水幾乎都排入濕地,部分大氣污染物通過降水也流入濕地,使濕地污染大大超標。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對污染排放的監測管理,污染企業不能隨便批準建立。有污染的企業應該建設環境治理配套設備和措施。各縣級市以上城市要有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真正處理達標后才能排入江河。生活垃圾要統一收集,統一填埋或焚燒處理,不能隨便傾倒,污染環境。所有工廠煙囪所排煙氣要進行處理,燒的煤要脫硫,防治酸雨對濕地環境的污染。同時對已有的污染進行積極的生態治理,防止中國南中國海濕地生態環境惡化和海上赤潮的發生。

    4. 5 加強對現有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

    在濕地保護政策、法制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建立各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的最為有效的辦法。在調查的基礎上,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的生態和水文功能、濕地類型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目前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已建立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但當前保護區的面積與整個中國華南沿海海岸帶相比還遠遠不夠,有必要加大保護區建設力度,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條例,使濕地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并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對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要健全管理機構、配備相關人員編制,加大經費投入,使保護區真正進入保護、管理和必要的科研、科普宣傳教育以至珍稀動植物資源的繁育等正常的運轉軌道。

    4. 6 建立中國南中國海地區海岸濕地動態監測與評價系統

    目前在中國南中國海區域雖然有海洋、漁業和氣象等部門建有各自的觀測站點對濕地進行監測,但沒有針對海岸濕地變化系統的監測網絡,各部門所采取的觀測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對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系列分析比較困難。建議結合國土資源監測,建立由中國南中國海濕地監測中心、濕地資源定位監測站、點構成的中國南中國海濕地資源監測網絡。編制濕地監測規劃,建立濕地監測制度;采用統一的監測指標和先進技術、方法,并注重監測網站的合理布局等,實行濕地監測站、點的規范化建設;為濕地監測以及相關管理工作人員編制濕地監測工作指南。迄今為止,尚未對中國南中國海海岸濕地做出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即使有的地方對海岸濕地環境影響進行了評價,由于缺乏科學統一的濕地評價體系和指標體系,未能達到評價的目的,滿足不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濕地的效益進行全面、系統、科學和準確評價的要求,極大地影響了對該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因此應致力于建立并不斷完善海岸濕地的評價指標及體系,建立有效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4. 7 建立中國南中國海地區共享的資源數據庫

    南中國海區域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信息是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南中國海的重要基礎。科學的管理需要準確、翔實的數據信息資源作為基礎。然而南中國海地區由于基礎信息源不足,數據信息分散在不同國家的不同部門,且資料和產品的格式不規范不統一,使數據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無法實現南中國海地區的數據共享。因此南中國海周邊的國家應加強對基礎數據的收集和調查,建立全面、詳細的南中國海信息元數據庫并配備結構完整、容量大的基礎信息交換網絡平臺,及時元數據信息、數據。

    4. 8 加強對南中國海濕地的科學研究

    加強濕地的科學研究是認識和了解濕地的主要途徑,也是促進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中國濕地類型、特征、功能、價值、動態變化等有較為全面、深入、系統的了解,為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學基礎。對海岸濕地的研究包括:海岸濕地資源的專項調查與濕地編目、海岸濕地概念和分類系統的研究、海岸濕地的退化機制與恢復研究、海岸濕地與全球變化研究、海岸濕地評價研究、海岸濕地生態實驗站和模擬試驗場的建設、海岸濕地資源管理和保護的立法研究等[11]。

    4. 9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海岸濕地許多資源是共有的,濕地資源的生態聯系和由此產生的經濟聯系已超出了國界。海岸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保護造成的影響將大于單個國家的范圍,只有通過國際和區域性的合作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護。當前,濕地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們應該重視在濕地生態系統管理領域里的國際合作。北美和西歐的許多國家很早就開始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管理進行研究[2,17~19,21,22],在這方面他們有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因此,在我國應積極開展國際或區域性合作,通過雙邊、多邊、政府、民間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與資金,更好地管理和保護好我們南中國海濕地資源。

    4. 10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強社區參與

    第9篇:保護海洋動物的重要性范文

    在中學生物教材中,有許多供教師進行生態觀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我們應緊扣教材進行宣傳、講解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和建立生態觀。這不僅是素質培養的一個方面,同時也關系到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教師如何緊扣具體教材進行生態觀教育?例如

    (1)植物緒論中講到什么是生物?可結合花木叢生的秀麗山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張掛圖說明人類生存和發展依靠自然資源、自然環境。

    (2)講到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時應給學生講明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調節作用,植物為人類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氣;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風等。

    (3)在講授《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時,可滲透到重金屬污染物隨植物水分和無機鹽吸收進入植物體,并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4)動物教材中海洋魚類一節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態破壞已經比較嚴重。由于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種減少,漁業資源衰退,質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內容中,讓學生探討“生物圈2號”失敗的原因,使學生意識到進行環境保護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生物教師,應不斷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環保內容,進行擴充,適時的滲透環保意識,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國環境保護現狀

    我國以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著稱于世。我國土地面積約等于40個英國,17個法國,26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3畝。為了生活,我們與植物爭奪地皮,與動物爭奪食物,使我國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為了生存大力發展工業,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氣污染。結果,當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種魚類因污染和過度捕撈瀕臨滅絕,每年約有2.8億人淪為生活在空氣混濁的城市。環境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人們在深受自然生態破壞帶來的苦難之后認識到:只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才能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對環境保護日趨注重,1992年我國就出席了首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把每年6月5日定為環保日,并在每年的這一天以一定主題宣傳人與自然。通過對環境現狀的分析和環境保護的措施介紹,使學生懂得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一個環境,同時要讓學生明白我們國家關于環境治理,環境保護的決心和舉措。

    三、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我們周圍環境現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調查生活周圍生態環境,在調查基礎上,撰寫“環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或在學校內設立“環境宣傳專欄”。通過這些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進一步思考。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實際確定“環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等主題,確定調查的地點、時間、要求,讓學生實地調查,把調查結果和調查中自己的認識、體會以“環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形式書寫出來。調查中可以請家長參與,一方面幫助學生完成調查,另一方面達到環境保護宣傳目的。例如在耿馬縣,可對糖廠等進行調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對水質、土壤、植被、農業的破壞和影響,并訪問環境保護局,了解我縣主要環境問題,防污措施及執行情況,從而寫出有據有理的小論文和調查報告,在小論文和調查報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議,呼吁全縣人民重視環境保護。通過環保主題的各種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接受生態觀教育中,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在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生態意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成人网|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