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綠色建筑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建筑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建筑發展

    第1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為了使我國的建筑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我國應堅持走綠色建筑發展道路,即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應改變傳統的建筑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建筑,通過科學的建筑整體設計,集成建筑綠色配置,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城市的人文發展與建筑、環境的和諧統一。發展綠色建筑是當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是建設資源節約社會及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豐富和完善現代建筑學科的重點內容,發展綠色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國內外綠色建筑發展概況及現狀

    發展綠色建筑是上世紀國外發達國家率先提出的建筑思路,當時綠色建筑主要從建筑的節能方面考慮,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新思潮的涌現,綠色建筑思路發生了質的變化,將單一的節能建筑思路拓展到建筑全過程的資源節約、提高建筑功能效果和提高建筑居住舒適度等方面。縱觀全世界,目前,發展綠色建筑的理念和實踐較為深入的國家是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這些國家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現今已取得可喜成就,如生態房、健康住宅、綠色辦公室、節能環保生態屋等在這些國家隨處可見。尤其是美國的“紐約時代廣場4號”可謂是綠色建筑的標志性建筑物,不管是在建筑采光、能源效益還是室內空氣質量及廢物排放管理都嚴格遵循綠色建筑的發展理念,建筑的各項指標都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我國發展綠色建筑起步較晚,近些年來,我國的一些建筑商將綠色建筑的概念在社會上炒得火熱,建筑開發商為了增加地產的賣點,千方百計地想出一些地產營銷策略,打著綠色、環保、康居的旗號大肆在社會上宣傳,其目的無非是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征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開發商真正意義上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綠色建筑的實質性效果不佳,雖然在國家的政策的號召下采取了一定的行動,在綠色建筑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同國外發達國家不管是在實踐程度上還是發展理念上還存在諸多差距。我國亟需在全國范圍內將發展綠色建筑的概念滲透到大眾群體中,使社會民眾認識到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性。

    3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策略

    第2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綠色建筑以美國的奧杜邦協會總部為代表,它是紐約曼哈頓最節能的建筑物,被認為是建筑環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謂綠色生態建筑。目前,國內認為它必須是一種節約型建筑。它將作為21世紀建筑業的主旋律,體現在健康、節水、節地、節能、制污、循環利用等方面。

    1.1健康

    人們對于“健康建筑”的重視,主要是由于出現了“建筑綜合癥”,其產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現代名目繁多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和室內用具的存在,使新裝修的房屋室內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氣、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響人體的健康。

    (2)廚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和烹飪過程中發生的油煙,主要成分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強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發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多種疾病。

    1.2水資源

    全球淡水資源短缺。我國北方城市的資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質性缺水已經到了對經濟和社會亮紅燈的程度。城鄉居民用水是水資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環節,這既包含了水量問題,也包括水質問題,住宅小區水系統問題:

    (1)在小區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環概念,自來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統一列入考慮范圍,進行系統優化設計。

    (2)由于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同樣嚴重,應針對不同情況制定強制性措施。如實行分段,梯級提高水價,對耗水量大的設備、器具要強制淘汰并強制推行節水設施等。

    (3)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飲用水已經進入小區,形成了第二水廠,它達到了提供優質直接飲用水和節約用水的雙重目的。

    (4)小區應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統,缺水地區應設立小區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統。

    1.3節地

    眾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國國情,因此節約土地是國家一再強調的政策。近幾年來,我國因建設用地平均每年減少50萬hm2耕地,由建國50年人均耕地面積0.2hm2多減少到0.1hm2,故有關節約土地的方針十分重要。

    (1)積極推進墻體材料的改革,要大力發展節能、節地、利廢、保溫、隔熱的新型墻體材料,鼓勵采用綠色建材。采用各種板材,空心磚砌塊等來減少墻體厚度,并對墻體進行合理設計,以先進的建筑結構來增加使用面積,節約用地。

    (2)舊城區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節地,嚴格控制城鄉居民建設用地是一項長期的措施。1.4節能

    我國是一個能源儲量并不豐富的國家,又存在著能源利用低,浪費嚴重等問題。

    (1)我國一些工業產品的能耗比發達國家要高4倍,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耗為日本的6倍,美國的3倍,韓國的4.5倍。

    (2)能源結構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潔煤技術尚未普及,空氣污染嚴重。

    (3)我國建筑能耗占全國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為相同氣候能耗國家的3倍。

    (4)我國石油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治污

    要加強對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達到利廢、節約、環保的目的。

    2建立、完善適應中國國情的綠色標準和政策

    事實說明:要實現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在我國剛剛起步,還處于試點、

    發展階段。如何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實施綠色建筑、是影響今后中國建筑產業發展方向的關鍵。

    我國綠色建筑起步晚,基礎差,理論研究不足,工程實踐少。建設部雖已先后頒布針對三個氣候區的節能標準,初步形成完善的民用建筑節能標準,但工業建筑節能標準尚未出臺,公共建筑的節能標準也剛剛頒布。而關于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標準規體系,還沒建立。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技術導則尚處于研究階段。我們在制定標準時要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不能照搬國外的形式。需要盡快建立、完善適應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標準和政策。

    加強全程監管,強制執行四節和環保標準;加強技術研究和材料開發,及時、系統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和體系并結合中國國情加以創新、發展,對我們少走彎路,采取成本最低的辦法來加快綠色建筑進程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合理利用當地資源、能源與自然和諧相關的綠色建筑;對老建筑進行改造,普及綠色建筑。

    中國建筑產業發展綠色建筑,是圍繞著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而展開的,最受益的仍是廣大民眾,因此它離不開全民參與。通過我們的智慧、經驗和努力,我國的建設事業一定會走上一條資源節約、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光明大道!

    參考文獻

    第3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發展前景;施工管理

    前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大眾對于生活品質與物質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不加節制地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使得社會發展面臨著較大的環境負擔。作為一個高能耗的行業,建筑行業的發展給環境與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要滿足和諧社會的建設需求,就必須使自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二者達到平衡的狀態,因此,建筑工程企業必須進行綠色化的發展,才能夠滿足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建筑施工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建筑行業綠色化發展。筆者選擇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前景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的。

    1、綠色建筑與施工的特點分析

    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就是對有限的自然能源與社會資源進行高效利用,減少單位施工量中的能耗,減少建筑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以及社會大眾生活影響。在最低的能源消耗基礎之上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一般來講,綠色建筑與施工具有以下幾點特點:

    第一,傳統的建筑結構較為封閉,在設計理論方案希望與自然環境進行完全的隔離,這就使得傳統的建筑環境對于居住者的健康產生不利用影響。而綠色建筑將建筑物的施工與自然的發展進行聯系,將建筑物的內部與外部進行聯通,使建筑物室內的環境可以進行自然調節。

    第二,傳統的建筑物是一種商品,建筑物的形式會根據社會大眾的想法進行設計。在施工過程當中也不會注意到環境資源的破壞與利用效率,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進行過度地指化生產。但是,綠色建筑與施工則是一種資源,在最小的能源消耗的基礎之上進行生態利用,在許多領域獲得綜合性利益。

    第三,傳統的建筑會出現建筑設計與生產的標準化,建筑形式過于單一,雖然南北建筑風格有較大差別,但這也就是全國的建筑形式基本樣本。而綠色建筑與施工加強對本地建筑材料的利用,建筑的形式與當地的氣候與自然資源有很大關系,建筑物的形式會因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第四,傳統的建筑物只在施工的過程中對建筑物當地的環境負責,這與綠色建筑與施工有著本質性的差異。綠色建筑與施工,在建筑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內,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環境,保證居住者可以高效使用建筑空間。在最后,綠色建筑會與自然共生,減少建筑物對于資源的需求,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五,傳統的建筑物的能耗較大,建筑物的建設很有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與環境的污染。但環保型建筑物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量損耗,更有一些環保型建筑物能夠自己產生可利用的再生資源。

    2、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前景分析

    環保型建筑物的工程發展是構建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綠色建筑的關鍵。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已經被更多的人接受。開展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是許多建筑工程企業的研究重點。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在當代社會具有大好的發展前景,下面,我們就來對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趨勢進行簡要的分析:

    2.1建筑工程企業管理者思想觀念的科學化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企業會將綠色建筑作為自己的建設目標,將綠色施工作為自己的實踐任務。企業最高管理者在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過程當中,會不斷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對綠色建筑與施工的發展進行理論基礎的奠基。更多的綠色發展戰略會成為建筑施工企業的重要發展指導文件。在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過程當中,建筑施工企業要引導全體工作人員進行一場“綠色革命”。建筑工程企業的管理者會直接參與到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改革工作當中,建立起明確的綠色施工管理與指導部門,監督與管理綠色施工工作。專職的綠色施工人員會成為一種新興職位,促進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

    2.2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升級優化

    在《綠色施工導則》當中,對于綠色施工的施工管理工作具有明確的規定。在開展綠色工程的施工之時,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包括許多內容。比如說組織管理工作,規劃管理工作以及實施管理與誘人管理等等。在施工管理的過程當中,施工工程的管理者會成為關鍵,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礎。施工企業應當以施工管理人員為核心,對各個部門與相關人員進行調動,明確綠色施工的管理體系,制定出符合施工實際情況的綠色施工管理制度。綠色施工管理體系是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只有建立了明確的管理體系,才能使管理制度得提到,管理方案的合理程度提高。動態管理是綠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方法,從施工的整體對工程施工進行管理,基中包括對施工設計、施工準備工作、施工材料的采購工作以及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等等。另外,綠色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員還要從工程的特點出發,對綠色施工進行大力宣傳,使每一位建筑施工的參與者都能了解綠色施工的含義。在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中,綠色建筑與施工的知識培訓活動也會越發豐富,宣傳力度的提高會使每一位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員具有綠色意識,施工氛圍得以綠色化。

    2.3能源利用綠色化

    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發展,都離不開能源的支持。對能源進行合理配置,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發展的必然。一般來講,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會用到天然氣、煤與電、汽油與柴油等多種能源。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管理人員需要對能源結構進行工,保證能源的高效利用。減少綠色建筑與施工現場的能源浪費問題十分重要。

    在電能使用綠色化發現,建筑施工的用電量會得到控制,施工現場的辦公室以及機械設備的電源需要及時進行切斷。在施工現場與建筑物當中要盡可能安裝低能與節能的電器設備。施工管理者要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使電能得到度地指。其次,在設備的應用方面。要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使設備長期保持在正規的運行狀態,加強設備的使用效率,促進建筑施工效率的加強。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行業發展的綠色化已經在為必然。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不僅是建筑行業自身的需求,更是社會對于建筑行業的要求。希望建筑行業的相關人士認識到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的重要性,從實際出發,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綠色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牧.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63-65

    [2]. 王有為.實施綠色建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J].浙江建筑.2008(09):75-77

    第4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 環保節能材料 高新施工技術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建筑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17-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因此,目前我國的建筑能耗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如何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S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面臨著人口劇增,資源過渡消耗。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和生態被破壞等問題的威脅。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對城市建設而言,實施綠色建筑設計,顯得突出重要。

    一、引言

    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技能環保建筑等?!‰S著綠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們開始向往在綠色建筑中輕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對什么樣的建筑才算“綠色”,學術界、產業界始終沒有定論。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定義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簡稱“四節-環?!保?,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二、綠色建筑設計

    (一)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居住環境的氣候條件

    綠色建筑是一種氣候適宜性建筑,即遵循氣候特點設計出低耗能建筑。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氣候調節型的建筑,非常熱的夏天,到了房間里也會覺得很涼快。徽派建筑大多為兩層結構,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稻草和糧食,糧食和稻草就成為隔熱層,建筑上層與下層、內部與外部溫差相差5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窯是把季節性的熱能儲藏在地下,然后用溫差為建筑取暖或降溫,達到節能的效果。

    (二)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應用環保節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術

    綠色建筑是一個能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調節系統。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層的材料和結構,一方面作為能源轉換的界面,需要收集、轉換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層必須具備調節氣候的能力,以消除、減緩、甚至改變氣候的波動,使室內氣候趨于穩定,而實現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須有賴于未來高新技術在建筑中的廣泛運用。

    1.綠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盡量使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無放射、低揮發、低活性材料;另外,對油漆、膠水、粘合劑、地板磚、地毯、木板和絕緣物的選擇,除了要考慮性能優良外,還開始強調沒有毒性物質的釋放。

    2.注重對外墻保溫節能材料的使用。外墻保溫節能材料屬于保溫絕熱材料,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調而言,通過使用絕熱維護材料,可在現有的基礎上節能50%~80%。

    3.綠色建筑主張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調冷凝熱作為生活熱水的輔助熱源,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產生的熱水作為日常生活用熱水。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來支持日常生活用電。在混凝土中埋設光導纖維,可以經常地監視構件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狀況, 自我修復混凝土可得到實際應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過多功能的組織進行呼吸,可凈化建筑物內部的空氣,并降低溫度。形狀記憶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頁窗的調整或空調系統風口的開闊,自動調節太陽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陽能電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無論使用何種技術,綠色建筑總是立足于對資源的節約(reduce)、再利用(reuse)、循環生產(recycle)等幾個方面。其次,綠色建筑的形式必須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層將不再是“內部”與“外部”的分界線,而將逐步成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界面。綠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將是多樣的,尤其是外層材料將是高度綜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建筑行業將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先進技術,創造一種能更加適合居民生活的、與大自然高度和諧的高科技建筑環境。

    (三)綠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和諧統一

    綠色建筑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選址與規劃,盡量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并且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盡量使用再生資源。盡可能采取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能等自然能源。盡量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采用生態技術實現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控制室內空氣中各種化學污染物質的含量,保證室內通風、日照條件良好。

    三、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都屬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僅為 33%,落后發達國家20年。在我國,建筑總能耗(包括建材生產和建筑能耗)約為全國能耗總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產的能耗占到全國總能耗的 12.48%。在建筑能耗中,圍護結構材料保溫性能差、保溫技術落后,傳熱耗能高達73%~77%。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一)發展綠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資源

    例如:可以通過結合各地的氣候特點設計出低耗能建筑;通過就地取材來節約建筑的運輸成本;通過使用各種節能墻體材料來實現建筑體內的保溫節能;通過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來降低生活熱源的成本;通過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來達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環境成本的作用。

    (二)綠色建筑極大的拓寬了建筑材料的選擇范圍

    使新型的建筑材料及制成品有了用武之地,同時又為加速淘汰工藝技術落后的產品起到了推動作用。例如:隨著建筑業對各種新型墻體保溫材料的需要,GRC板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斷被研發出,而傳統的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就會逐漸被淘汰。

    (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發展綠色建筑

    通過新技術、新材料的綜合應用,使建筑住宅建設最高效、最少量的使用資源;使各種公共設施能夠在二次運用的循環中發揮最有效,啟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綠色建筑工程。

    (四)推進建筑節能,發展綠色建筑是實施中國能源戰略的關鍵環節

    目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營造自然和諧、健康的綠色住宅小區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四、結語

    綠色建筑是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斷瀕臨失衡的危險現狀所尋求的理智戰略,它告誡人們必須重建人與自然有機和諧的統一體,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高水平的協調發展,建立人與自然共生共息、生態與經濟共繁榮的持續發展的文明關系。

    參考文獻:

    [1]建設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信息所.多倫多的“綠色住宅”[A].建設科技動態,2006,(9818)

    [2]黃繩.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J].建筑學報,2004,(9)

    第5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對策;前景。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provide healthy, comfortable and safe living, working and activity space for people, and achiev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the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As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wor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prospect.

    中圖分類號:TU71

    1.綠色建筑概述 1.1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1.2綠色建筑的特征。綠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建筑本身較傳統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綠色建筑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筑模式和規則。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區別。綠色建筑過程中,對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 1.3綠色建筑的意義。節約能源和資源,減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盡管諸如道路,橋梁,隧道等不能以綠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區,辦公大廈,公寓等對資源的利用時周而復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雨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2.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綠色建筑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等多種理念的綜合體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雖然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但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綠色建筑發展的初期,由于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比較欠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主要就影響綠色建筑發展的積極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了闡述。

    2.1 綠色建筑發展的積極因素?,F階段,我國綠色建筑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建筑開始奔著節能減排展開,所以,很多建材生產廠商,也逐漸開始關注綠色環保建材,只是很多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不斷面世,綠色施工也不斷受到重視。個別建筑公司意識到綠色建筑將取代傳統的建筑,所以也采取了行動,不斷采取手段,進行綠色施工,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廢棄物的排放量,合理的應用油漆,涂料等。很多企業還通過了環保認證。這樣,就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有有利于公司施工中進行綠色建筑的施工。

    2.2 綠色建筑發展的不利因素。現階段,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困境主要表現在,綠色建筑普及性還較低,普通百姓很難進行綠色建筑的施工建設,綠色建筑的建設費用要比普通建筑高,所以投入很大,普通百姓也承受不起,此外,綠色建筑建成后,常表現出經濟效益不客觀現象。因為綠色建筑常常不能進行高層樓房的建設,而城市發展的需求是建設更多的高樓,以滿足土地不足帶來的居住危機。

    3.發展綠色建筑的對策建議

    3.1加強全社會的生態意識教育。要在全社會普及生態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提倡綠色消費,使全民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在居住、出行、娛樂中切勿追求奢侈豪華,倡導節能和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會接受并追求綠色建筑體系,才能驅動建筑市場的需求,促使市場各方主體積極營建綠色建筑。

    3.2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及評估體系。建立健全發展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綠色建筑的技術標準支撐體系;建立嚴密的行政監管制度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制訂綠色建筑量化標準和可操作的評估體系。這些體系對指導綠色建筑設計、建設、規范引導建筑業轉向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3激勵政策促進綠色建筑發展。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目前,完善各種財政稅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緩。借鑒國外經驗,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激勵政策,建立市場機制和財政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提高相關行業、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投資者、消費者實行一定的政策優惠,采取經濟補貼、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3.4適用技術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在綠色建筑的技術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綠色建筑技術研究在國外開展得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術,在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適用綠色建筑技術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選擇與創造適宜本土的綠色建筑技術,走本土化綠色之路。大量建筑在建造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用的技術與產品,把適用技術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風和天然照明技術要得到強化應用。可以推廣且成本不高的技術與產品才是綠色建筑技術與產品的重點。

    4、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前景和優勢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氣候特征多樣化,加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建筑文化,發展綠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獨特的優勢。

    3.1建筑節能潛力巨大。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3.2發展綠色建筑比較效益高。據測算,達到同樣的節能效率,建筑比工業投入少。此外,我國實施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成本相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要低得多,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

    3.3綠色建筑技術相對成熟。歐盟學者針對80項減少建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的調查結果表明,就投入和節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術是幾乎所有國家建筑物溫室氣體減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節能量而言,改進寒冷氣候區的隔熱和分區供暖系統,實行分戶供熱計量,在溫暖氣候區提高制冷和通風能效,注重遮陽、自然通風、隔熱措施,以及改進發展中國家炊事爐灶等,均是有效的節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設備、太陽能熱水裝置、節能型家用電器和能源管理體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從“十五”開始,我國就組織實施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城鎮人居環境改善與保障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建筑環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廣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第6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綠色建筑材料進行分析,論述了綠色建筑材料與綠色建筑的相互關系。針對建筑材料引起的人居環境污染問題,提出運用綠色建筑材料營造健康人居環境的建筑理念。

    關鍵詞:

    綠色建筑新型材料綠色建筑材料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識碼: A

    自從1969 年,美國建筑師伊安·麥克哈格著《設計結合自然》一書,即標志著綠色建筑理論的正式誕生。在4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綠色建筑雖然在理論層面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卻往往受限制的應用于一少部分建筑作品當中,并沒有真正的改善我們日趨惡劣的生活環境。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國策被一再的強調,綠色建筑將是未來建筑界的發展方向,而組成建筑的要素之一——建筑材料;將會引領綠色建筑的新一輪變革。

    綠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提高建筑物所使用資源(能量、水、及材料)的效率,同時減低建筑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從更好的選址、設計、建設、操作、維修及拆除,為整個完整的建筑生命周期。

    我國現在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為20億平方米,高樓大廈時時在我們身邊拔地而起。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新建筑大多數未采用節能技術。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從根本上說,是由于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從實際應用或者價格上依舊存在劣勢、而未能被廣泛的普及。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分析綠色建筑材料的巧妙應用從而帶來的建筑革新。

    1. 臺灣高雄世運會主場館:

    臺灣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由日本建筑大師伊東豐雄所設計,是全世界唯一采用太陽能光電板的運動場館,場館屋頂使用多達8844片玻璃壓縮的太陽能光電板組成。

    設計師考慮到體育館建筑體量比較大的特性,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取代以往的屋面遮陽材料,即使在一次性造價上有所提高,但是從長遠來講,建筑本身再生的能源不但滿足了建筑本身在運營階段的照明、冷氣等電力使用,非運營階段還能向臺電提供多余電力。

    除此之外,建筑本身造型采用一端開口,增強了空氣流通,從而帶走了多余的熱量。場館結構全部使用可再生以及100%可回收再利用建材,并且全部建材從臺灣就地取材,節約了成本。

    2. SOHO北京公館:

    SOHO北京公館是由GMP建筑設計師事務所完成的。SOHO北京公館建筑平面接近H形,兩座塔樓及中間連接體形成了一個緊湊的建筑整體,建筑外立面采用雙層玻璃幕墻,輔以旋轉側收百葉,使得建筑能耗得到了顯著的降低。

    北京氣候特點屬于平均晝夜溫差較大,針對這一特性,設計師外立面采用了呼吸式雙層玻璃幕墻。其由內、外兩層玻璃幕墻組成,外層幕墻一般采用隱框、明框和點式玻璃幕墻,內層幕墻一般采用明框幕墻或鋁合金門窗。內外幕墻之間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通風間層,由于進風口和出風口的高度差,自然形成了煙囪效應,,空氣可以從下部進風口進入,從上部排風口排出,由于空間內經常處于空氣流動狀態,熱量在其間流動,形成熱量緩沖層,從而調節室內溫度。然而在冬季,將進風口和出風口全部關閉,通風間層的溫室作用將會替建筑儲存大量的熱源,起到阻斷冷橋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建筑能耗。

    設計師在雙層玻璃幕墻中間又為該建筑設計了獨特的遮陽系統——旋轉側收百葉。通過靈活的調節百葉,起到了控制室內亮度和溫度的效果。通過高新技術材料的應用,設計師解決了長久以來玻璃幕墻往往造成建筑室內溫度過高的問題,而該技術被應用于高檔住宅的外立面設計中,也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以及其未來無限的價值。

    3. 新加坡三和環保大樓:

    三和環保大樓位于新加坡北部一個工業區。乍一看,這棟三層的辦公樓在工業區內并非鶴立雞群,但走進樓內,卻能感覺到環保而不失現代風格的“內在美”。全樓最大的特色是大量采用混凝土建筑廢料循環生成的混凝土骨料,也就是大小不一的回收石子和碎塊。

    混凝土作為現代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技術革新對于未來建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再生混凝土是指將廢棄的混凝土塊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后,按一定比例與級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相比,主要的增量就是制備再生骨料時所產生的處理費用 。但在同時也減少了建筑垃圾直接排放產生的處理費用。當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規模不大時 再生骨料的成本較天然骨料的下降不明顯甚至會略高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再生骨料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

    目前國內建筑垃圾的減排和資源化利用率有待大幅提高。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廢棄混

    凝土制備再生骨料 .再將其科學應用到綠色再生高性能混凝土和綠色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 的制備中。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這是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一個有效 手段。同時也可以滿足綠色建筑中對建筑材料的具體要求 。

    通過以上幾個案例的分析,可以明顯看出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泛的,從屋面材料到外墻材料,從實材到玻璃,都有應用的空間,而這些應用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并不脫離常規建筑本身,對建筑技術要求也并不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是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且無增量成本的適宜技術措施。

    參考文獻:

    [1] 單 淞淺談綠色建筑與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中國建設信息,2007 (8):60—62

    [2] 周 維再生混凝土及再生砌塊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分析 新材料,1674—814X (2012) 05—61-02

    第7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關鍵詞: 高層建筑 綠色建筑 節能設計 環境設計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各行各業不斷改革、創新的同時,其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收入和社會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業也面臨新的挑戰,其能源消耗的境況在不斷惡化。致使人們對建筑要求的提高以及節能與環保意識的增強,建筑節能設計越來越引起我國廣大建筑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如果建筑物建成就很難改造,其壽命大約在30到80年之間,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建筑節能在依靠墻體保溫等補救措施的同時,最需要的是從建筑設計本身就必須要考慮建筑節能問題。我從以下幾點闡述我的觀點;

    1、 綠色建筑設計

    1.1綠色整體環境的設計

    1.11加強環境綠化。壯大的喬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大片樹蔭,不但凈化空氣,還大大提高了空間的氧含量,創造出良好的微氣候,使之炎熱的天氣多了幾分清涼。而且,使用各種輕便可調節的遮陽設備抵卸夏季太陽的直接輻射。

    1.12小區四周環境的綠化。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目前,有些小區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如格狀鋪地磚,方格中還能種草等多途徑利用的材料磚。

    1.13立體綠化。在西墻面上設計由柱子和圈梁組成的構架,并設置種植槽和集中噴灌系統。夏季爬山虎覆蓋墻面,使之變成綠墻的同時與墻面之間形成大約300mm寬的間層,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通風豎井,既增強了墻面的散熱性能,又避免了陽光對墻面的直射。還修飾了墻面的美觀給城市帶來了一道怡人的風景線。

    1.14不同的季節也會有不同的設計風格,如果下雪期間,可把建筑抬高,使屋頂的雪被南風吹走。

    1.2建筑單體的設計

    1.21曲面建筑的熱耗小于直面建筑,具體設計時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

    1.22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

    1.23建筑節能設計。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氣等,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無污染能源。

    1.24設計與周圍環境關系。設計充分考慮建筑空間布局基環境景觀藝術設計,力求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技術與藝術的協調,追求流暢的線條美和形象的氣質美,充分體現時代感、科技感和強烈地域場所特征。設計中采用簡潔的手法,去創造永恒的意境。整個建筑用準確有序的線條,勾畫出簡潔明快、輕盈舒展的建筑形象;用虛實對比的手法,塑造出親切宜人的體量;用淡雅的色彩、潔凈的質感烘托出時代的精神和高貴的品質;建筑體塊的光影變化豐富多彩。精致的細部給予了建筑豐富的內涵。

    1.3建筑布局設計

    以下措施可以優化建筑的布局:

    1.31根據當地的緯度和主要風向,對其建筑物的朝向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陽能和風能等自然資源。

    1.32利用已有的樹木或其它植物來減少建筑物的熱負荷;根據地形作為建筑物的圍護結構,可以減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1.33詳細劃分內部的使用功能區,把不需要窗戶的區域統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區域相互靠近,以利于建筑物通風和空調系統的設計及節能效果。

    2、城市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

    2.1小區廣場和戶外空間的設計

    首先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來做設計方向,對地容和地貌進行合理利用,將大型廣場化整為零,分置于綠色組團之中,不要一味追求場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多追求些不規則的靈活的構圖方式,尤其是廣場的外延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與周圍的小區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

    2.2水體是萬物之源,也是生態環境的靈魂,其形體也會形成各異的景觀效果,可分成兩種動態(如噴泉,涌水,瀑布)和靜態水體,其作用增加了感觀層次等方面的需求。

    2.3在園林建筑設計中,伴有涼亭,花架,景墻,園桌,園,園燈為輔助設施,給游園空間點綴的更加豐富強化了其景觀的動感效果。

    3、節能設計

    (1)在民用建筑規劃階段,節能設計應慎重考慮建筑物的朝向、布局、體型、間距、綠化配置等因素對節能的影響。在朝向方面,從節能和熱環境兩方面考慮,建筑物應選擇在向陽、避風的地段,避免東西向,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為好,對爭取日照有利。如果不能為南北向,將主要房間設在冬季朝陽和背風的方向,以減少圍護結構散熱量的影響。在建筑布局方面,應建立氣候防護單元,形成優化微氣候的良好界面。節能建筑的形態要求體形系數小(即建筑物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面積之比,盡量減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積。建筑物平面形式應平整、簡潔,外形應選用長條型,避免使用凹凸面過多、體型復雜的塔式建筑。在節能規劃中,不宜采用點式住宅和單元式住宅錯位拼接,以防止形成較長的外墻臨空長度而不利于節能。同時,還應注意建筑間距與節能的關系,間距的確定首先要以能滿足日照間距的要求為前提,使建筑南墻的太陽輻射面積在整個采暖季節中不因其他建筑的遮擋而減少。

    (2)新型的復合燒結墻體節能體系,可以生產出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強度、多功能的墻體材料。發展綠色制磚技術,合理利用現有資源,設置生活及建筑垃圾,使“無用”變“有用”,還能更好的保護不再生資源,起到增強墻體節能的作用。大力推廣節能型燒磚窯的研究和開發,提高技術設備水平,降低能耗,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結合不同地區的資源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區特點的墻體節能體系的研發和運行。

    4、 展望

    我國是人口及能源消耗大國 ,每年城鄉新建房屋面積約在20億平方米這樣,那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還有建筑約400億平方米,95%以上都屬于高能耗建筑,可是能源利用率卻只有 33%,落后于其它發達國家20年。因此,中國加大綠色建筑的研究,無論從環境的角度還是從能源的角度都將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可發展前景。

    4.1綠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資源

    4.11結合各地的氣候特點設計出低耗能建筑;

    4.12就地取材來節約建筑的運輸成本;

    4.13使用各種節能墻體材料來實現建筑體內的保溫節能;

    4.14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來降低生活熱源的成本;

    4.15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來達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環境成本的作用。

    4.2發展綠色建筑節能是實施中國能源戰略的關鍵環節之一

    當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嚴重負擔,制約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只有營造自然和諧、健康的綠色住宅小區才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5 、結束語

    根據實際的工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證明,只要按照節能新標準嚴格把好節能設計關,監督好施工節能用材關,才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節能效率,降低了建筑能源的耗費問題,同時也節約了人居家庭的生活成本,為住戶打造真正的環保節能、健康、方便的高品質住宅水準。綠色建筑正在迅速發展中,它將有助于推動全球環境品質的改善和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繩。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J]。建筑學報,2004,(9)

    [2]王宏業,黃國保.淺談住宅建筑供暖的節能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3).

    [3]黃運龍.芻議建筑設計與建筑節能[J].科技信息,2007,(11).

    [4]高宏波.低技術建筑節能設計淺析[J].華中建筑.2007,(3)

    [5]孫,玉海龍.淺談建筑節能設計[J].科技信息,2007,(2).

    第8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材料;發展趨勢

    建筑作為我國當代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就我國當前建筑行業來看,建筑行業有著浪費大、污染重,嚴重違背了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二十一世紀的當下,“綠色”已成為人們對現代生活的主要追求。對于建筑材料而言,在人口、經濟、能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發展綠色建筑材料,加大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有著長大意義。

    1 發展綠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綠色建筑材料是指那種無公害、無污染。對人體身體健康有利的建筑材料。與傳統建筑材料相比,綠色建筑材料有著低消耗、低能耗、綠色、環保的特點,綠色建筑材料符合了我國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筑作為一大能耗行業,建筑材料作為建筑的物質基礎,建筑材料性能的優劣、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建筑物的整體美觀性、整體性能;同時也關系到用戶的人身安全,更關系到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綠色、環保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對于建筑材料,發展綠色建筑材料十分必要。在現代社會里,綠色建筑是當代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向,而綠色建筑的核心就是綠色建筑材料,在建筑中應用綠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的居住環境。

    2 綠色建筑材料發展現狀

    綠色建筑材料作為建材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綠色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以及綠色裝飾材料等,這些綠色建筑材料的出現給現代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2.1 生態水泥

    水泥是建筑不可少的一種材料,同時水泥也是非常浪費礦物資源,并在生產過程中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針對水泥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生態水泥也被研制成功,生態水泥最大的特點就是節能,它以城市垃圾焚燒灰和下水道污泥作為主要原料,經過燒成粉磨形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生態水泥能夠與環境相容,不會成為固體廢棄物,與傳統水泥相比,生態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30%~40%,節能可達25%以上。

    2.2 綠色真空玻璃

    與傳統玻璃相比,綠色真空玻璃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傳統玻璃隔熱保溫效果差,紫外線燈有害光線透射率比較高。而綠色真空玻璃使用壽命長、隔音保溫效果好,在建筑物中應用綠色真空玻璃可以達到綠色節能的效果。

    2.3 綠色墻體材料

    墻體是建筑的一個重要結構,綠色墻體可以采用粉煤灰、礦渣灰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塊作為原料。綠色墻體材料有著自重輕、隔音效果好、經濟適用的效果。

    2.4 綠色裝飾材料

    在建筑中,裝飾材料不可或缺,而當前市場上使用的一些許多裝飾材料都不屬于無公害、無污染的標準,多少都會帶有一定的危害性,對用戶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而綠色裝飾材料符合了綠色建筑的需要,綠色裝飾材料無公害、無污染,可以為人們布置一個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3 綠色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

    3.1 可持續發展

    在能源、環境、資源、人口矛盾日益突出的環境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而建筑在建造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綠色建筑材料必須持續朝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綠色建筑材料比附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不能對環境產生危害,對人體產生危害,確保使用起來更合理。例如,鋼梁是由回收的金屬制造而成,除了可以替代木梁,減少砍伐樹木,還可以應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提供更強的抗力。

    3.2 走向國際

    就我國當前綠色建筑材料,與世界先進的國家相比,綠色建筑材料性能方面還有待于提高,我國綠色建筑材料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在未來的發展發展道路上,應當積極地與世界各國聯系,學習先進國家的生產理念、技術,從而生產出更好的綠色建筑材料,建筑出功能齊全的建筑物,推動綠色建筑的更好發展。

    3.3 節能環保

    就我國當前建筑材料省來看,能、環保效果還不夠好,給環境、能源造成巨大的負擔,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節能、環保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內容。對于能耗大、污染重的建筑行業而言,新型建筑材料也要朝著現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只有加大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加大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運用,才能有效地節約資源,緩解我國能源緊缺局勢,建設出綠色、環保的建筑。

    3.4 加大技術的研究

    建筑材料作為建筑的物質基礎,現代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綠色建筑材料應當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而不斷轉變。而要想研發出符合建筑需要、符合社會需要的綠色建筑材料,就必須加大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綠色建筑材料應當與新的技術緊密結合,以技術為依托,不斷改善材料的性能。只有加大技術的研究,才能研制出功能齊全的綠色建筑建筑,從而滿足現代建筑發展的需要。

    4 結語

    建筑材料作為建筑的物質基礎,就目前來看,建筑行業有著能耗大、污染重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綠色建筑材料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綠色建筑材料符合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綠色建筑材料有著能耗少、污染少、功能多的特點,加大綠色建筑的應用,可以建設出符合人們需求,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建筑物。

    參考文獻

    [1] 楊展.綠色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與實踐運用[J].江西建材,2015, 01:290.

    [2] 卓玲,陳寶[,朱海平,陳玉慶,黃偉杰,朱志術.綠色建筑材料學科發展研究報告[J].海峽科學,2015(01):40-46.

    [3] 汪文忠.綠色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J].上海建材,2015(04):16-17.

    [4] 邵高峰,高延繼,周慶.綠色建筑防水材料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建筑防水,2011,01:1-3.

    第9篇:綠色建筑發展范文

    綠色建筑的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和能源問題日趨嚴峻,建筑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消費者和環境污染的重要制造者必然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在此大背景下,綠色建筑應運而生。 那究竟什么是綠色建筑呢?歸納起來綠色建筑具有人居環境健康舒適、建筑低能耗,利于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特征。

    國外綠色建筑發展狀況

    1.萌芽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

    60年代以前的生態建筑設計主要體現在對氣候的關注。1963年,維克多奧戈雅《設計結合氣候:建筑地方主義的生物氣候研究》概括總結了60年代以前建筑設計與氣候、地域關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氣候地方主義”設計理論與方法。

    60年代,美籍意大利著名建筑師保羅把生態學(ecology)和建筑學(architecture)概念綜合在一起,提出了著名的“生態建筑”(arology)新理念,使得人們對建筑的本質又有了新的認識,建筑領域的生態意識逐漸被喚醒。

    2.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90年代)

    20世紀70年代,面對日趨惡化的生存條件和能源危機,尤其是阿拉伯石油公司石油禁運事件發生之后更是激發了工業發達國家對建筑節能的研究興趣,太陽能、地熱、風能、節能圍護結構等新技術應運而生。

    80年代開始,建筑們就將目光逐漸聚焦在了建筑的歷史性和地區性。他們基于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經濟狀況、技術水平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因素,來研究和設計人類的生存空間。

    進入90年代,世界各國關于可持續建筑的研究與發展又有了新的進展。1990年,英國率先制定了世界首個綠色建筑評估標準。1992年,在巴西的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并首次提出了綠色建筑概念。

    3.蓬勃發展階段(21世紀至今)

    21世紀,綠色建筑迎來了它的蓬勃興盛期,他的內涵與外延獲到了極大的豐富。日本在綠色建筑方面提出了“建筑的節能與環境共存設計”與“環境共生住宅”的概念。繼20世紀90年代英、美等國之后,全球引發了對綠色建筑評估的熱潮,相繼出臺了符合地域特點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極大的規范和推動綠色住宅的發展。如日本的 CASBEE、德國的LNB、法國的ESCALE等

    國內綠色住宅的研究進展

    1.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 及以前)

    20世紀80年代,顧孟潮先生在國內首先提出了“未來的世界是是生態建筑學的時代”的觀點。全國各地也在努力研究能夠改善建筑性能的辦法如北方地區生土建筑的研究和實踐。國內綠色建筑進入萌芽階段。

    2.初步發展階段(1990年~~2006年)

    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提倡建筑節能,但是有關綠色建筑的系統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許多相關的技術研究領域仍是空白。1994年,根據我國國情,中國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我國人口、社會、經濟、資源要與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標志著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和行業的共識。

    3.蓬勃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

    在總結以往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的基礎上,我國于2006年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9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境測控優化研究中心成立,協助地方政府和業主方申請綠色建筑標識。2011年,國內掀起了一股生態城市熱潮,帶動了綠色建筑從建筑向城市的發展,其中生態城市要求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所占比例80%以上,截至 2012 年底,全國已有 670 多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政府部門對綠色建筑發展也給予高度重視,2012 年4 月我國財政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以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并制定了綠色建筑補貼政策,2013 年1 月國務院辦公廳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將綠色建筑行動的目標任務科學分解到省級政府,納入省級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到 2015 年新增綠色建筑10 億 m2以上。

    總結

    我國綠色建筑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的進取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依舊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1)客戶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不足,企業重視程度不夠.;

    (2)相關政策法規規范尚未成熟;

    (3)綠色建筑技術本土經驗實踐較少,實施度、運行度不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97|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动态图|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成人app|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