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的正確護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血壓;延續護理;自我效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6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89-02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的綜合征,是引起腦、心、腎血管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延續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實踐模式,為患者提供了一種開放與延伸的健康教育形式。它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確保患者從醫院到家庭受到協作的與連續的護理,包括由醫院制訂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訪與指導。自我效能是指個體感知到對某行為結果效能期望或主觀信心程度。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血壓控制越好,而高血壓的控制成功在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護理。本文通過對出院高血壓患者的延續護理,探討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和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60例,男98例,女62例,年齡40-72歲,按入院順序奇偶數分為兩組,奇數為對照組80例,偶數組為觀察組80例為調查對象,經由臨床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病人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的患者。
1.2成立高血壓延續護理小組高血壓延續護理小組,人員共五名,其中主管護師一名,住院療區責任護士4名(均為護師)。
1.3制定延續護理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出院前1周由責任護士實施。①進行環境、心理、社會、生理、健康行為等5個方面評估;②明確患者需求,對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指導,于出院當天制定出院護理處方,第二階段:患者出院后由小組成員提供。①三個月的隨訪,包括出院第3周進行第一次家庭訪視,出院后第5、7、9周進行電話訪視。②出院后三個月進行第二次家庭訪視并搜集資料。
1.4實施護理
1.4.1評估及指導患者出院前1周由責任護士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評估健康指導采取一對一的示教。主要包括:①高血壓疾病知識:高血壓診斷標準,正確測量血壓方法及注意事項2項。②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如年齡,家族史,膳食高鈉,超重,吸煙5項;③高血壓并發癥,如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壓危象4項;④控制方法有:降壓藥、低鹽飲食、適當運動、限酒和戒煙5項。⑤用藥指導有:及時準確用藥,對癥選擇降壓藥,降壓標準個性化3項。
1.4.2追蹤隨訪
1.4.2.1電話隨訪分別于患者出院后72小時內,出院后5、7、9周進行電話隨訪,內容包括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及診斷標準、用藥指導、危險因素、并發癥、控制方法6方面。①患者現在血壓值,評估患者是否能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血壓,告知患者了解病情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終身治療的必要性。②評估患者現是否仍有影響造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如每天限鹽量應控制在2-6g,是否能做到飲食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少鹽多鉀,少葷多素。③并發癥癥狀:評估患者是否出現多種并發癥,必要時看醫生或打電話求助;患者是否能保持平靜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指導其及時將壓力宣泄,保持樂觀情緒。④掌握有效控制方法:評估患者是否能適當體育運動及保持標準體重,指導患者可選擇有氧運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評估患者能否戒煙限酒。⑤用藥指導:評估患者是否能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降壓藥,指導堅持長期規律用藥,保持24小時血壓平穩,注意降壓藥的不良反應。
1.4.2.2家庭訪視在患者出院后第2周及出院后三個月進行家庭訪視。通過入戶隨訪對患者進行現場評估與指導,包括:①是否能正確測量血壓,進行現場演示并指導;②血壓每日控制的指標;③是否每天能做到低鈉飲食,戒煙限酒狀況;④有無高血壓并發癥的癥狀出現;⑤用藥是否科學合理。評價患者掌握情況并給于正確指導,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加強患者對出院護理處方的依從性,解答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問題,并予以心理支持等。
1.5填寫自我效能評價表和資料搜集
1.5.1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評價表包括以下4個方面,11個問題:①日常生活:堅持運動、控制飲食量、合理膳食結構;②健康行為:戒煙、限酒;③服藥情況:按時服藥、按劑量服藥、堅持服藥;④遵醫行為:情緒控制、測量血壓、定期復診。每個問題分為完全能,常常能,基本能,常常不能,完全不能5個等級,分值分別為40-0分,滿分44分。
1.5.2資料收集方法由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填寫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部分,發放160份,收回160份,回收率為100%。
2結果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3討論
延續護理主要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針對個案問題探究原因,與患者及家庭成員共同制定相應的措施,一方面使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與支持關系,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施延續護理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血壓得到有效的控制,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13.
[2]何非,程婧,王麗姿,陳愛華,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達標率與知識依從性及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17-120.
[中圖分類號] R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185-02
Community Nursing of 80 Cases of Senil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Patients
LI Shu-li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ospital of China Heavy Duty Automobile Group C, Ltd,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mmunity nursing of 80 cases of senil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community from May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dopted the community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e hypertension status before and nursing was compared, after nursing, the hypertension status of patients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Hypertension; Diabetes
在?R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為高血壓,其并發癥導致許多患者的死亡,其死亡率在慢性死亡率中占據第3位[1]。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人數,近年來,我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對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為此,需要對其實施有效護理和健康教育宣傳[2],進而達到預防高血壓合并糖尿病以及相關并發癥。該文將針對該社區2016年5月―2017年4月80例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社區患者采用社區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社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5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齡分布在6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8±2.4)歲,其中包括45例Ⅰ期高血壓患者,23例Ⅱ期高血壓患者,12例Ⅲ高血壓患者。入組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上;②無重大疾病;③經過診斷被確診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病。所選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①以患者的高血壓分期狀況為依據,定期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對于血壓幅度差異較大的患者而言,需要進行1次/d測量;對于血壓穩定患者而言,需要測量1次/周。與此同時,對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進行測量,并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宣傳,使其能夠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以及測量最佳時間。如果出現意外狀況,應立即就診。
②告知患者堅持長時間合理用藥,禁止隨意增加或者減少藥量。在未取得醫生的允許,不能夠擅自服用鎮靜藥物。明確高血壓藥物和糖尿病藥物,避免兩者混淆,與此同時,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劑量以及次數和時間。增強患者意識,使其認識到降血糖治療和降血壓治療一樣重要。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的血壓和血糖狀況。對于血糖異常患者而言,給予患者胰島素治療,并告知患者按規定時間飲食。
③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告知患者盡量少食用熱量較高、膽固醇較高以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多攝入維生素類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與此同時,禁止患者吸煙、喝酒,并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告知糖尿病患者隨身攜帶糖塊,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立即服用含糖食物,防治出現低血糖狀況。
④運動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運動有助于患者改善病情,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對于高血壓Ⅰ期和Ⅱ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可是適當的進行太極拳、散步等;對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Ⅲ期患者而言,可在患者的家屬的陪伴下,適當的慢走,或者練習太極拳。
⑤健康教育知識宣傳。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關于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的知識,其中以發病原因、并發癥、治療方法、飲食護理、注意事項為主,與此同時,向患者講解飲食、心理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教患者使用相關儀器,以便患者在家中能夠自行測量,進而控制血糖以及血壓。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確保皮膚干凈、整潔,勤更換衣物,避免感染現象。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狀況進行分析和對比,并將詳細數據進行記錄。
1.4 統計方法
?⒏么窩芯克?涉及到的全部數據錄入到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對比所選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可知,護理后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比所有患者的血壓狀況
比較護理前后高血壓狀況,護理后患者的高血壓狀況明顯優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關鍵詞】3級高血壓病;糖尿病腎病;護理措施;臨床療效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病(HT)與2型糖尿病的人群發生率也在逐步升高,而且同時罹患兩種疾病的人群也在增加[1]。由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有很多,其中糖尿病腎病(DN)是受到臨床關注的一種并發癥。已有研究證實HT和DN能互為誘發因素,同時罹患HT和DN患者的臨床治療較為棘手,因此本研究通過給予3級HT合并DN患者應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間我院84例3級HT合并DN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齡(66.4±8.3)歲。入選標準:①符合ADA協會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符合WHO/ISH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③臨床表現具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蛋白尿、腎功能輕中度損害、雙下肢水腫等。排除標準:①原發性腎病及其他原因致使腎病;②嚴重心、肺、腦、肝等臟器功能不全。
2臨床療效評估指標
記錄3級HT合并DN患者入院時以及經過療程治療后的HbA1c值、24小時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縮壓、平均壓等臨床指標,并比較。
出院后隨訪1年,記錄并計算腦卒中、血液透析、猝死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3針對性護理措施
3.1適宜的心理及社會支持現代護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而以往護理重點在患者軀體狀態,而對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所處社會環境關注較少。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性地促進患者主動參與并配合疾病的診治活動中,加強對患者有關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知識宣講,讓患者明白疾病的診治過程,對預后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對患者的互動,消除消極心理,保持樂觀精神,這樣對減輕和延緩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展有主要作用。積極和患者家屬溝通,讓患者周圍人群具備更多的高血壓及糖尿病相關知識。
3.2正確應用胰島素DN的治療及病情控制關鍵在于盡可能迅速糾正高血糖,使血糖水平達標,國內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
3.3維持血壓及血糖達標確保血壓及血糖水平長期達標是改善3級HT合并DN患者的預后保證,而血壓及血糖水平受影響因素較多,因此需要正確、定期監測血壓及血糖。掌握正確血壓測量姿勢是血壓檢測中極為重要環節,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及家屬充分指導。檢測血糖方法大多采用末梢血檢測方法,因此要指導患者采血時注意無菌原則,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加強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2]。
3.4出院正確生活方式指導正確生活方式不僅是高血壓患者的要求,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要求。護理人員應和患者及家屬相配合,根據患者自身的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科學、個體化、能滿足身體健康需求的飲食安排。由于過多攝入鈉鹽會增加血壓和腎臟負荷,因此3級HT合并DN患者應嚴格限制攝入鈉鹽,控制在每日3g以內。增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入,注意體重控制,防止體重過快增加[3-4]。
4結果
所有患者均經過積極治療以及有針對性護理措施,患者病情穩定,血壓及血糖均控制良好,HbA1c值、24小時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縮壓、平均壓等臨床指標顯著改善(P
5討論
臨床已證實,糖尿病腎病(DN)由于會增加患者的循環容量,因此能上調血壓水平,尤以舒張壓為主;而高血壓是DN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的高血壓狀態會顯著促進DN的發展,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DN與HT是互為因果的關系[5]。3級高血壓病以及糖尿病腎病均是內科疾病中較為嚴重的狀態,都有病程長,并發疾病多等特點,因此不僅要給予充分的臨床治療,而且也要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我院護理人員采取多種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適宜心理及社會支持、正確應用胰島素、維持血壓及血糖達標、出院正確生活方式指導等護理措施,可以使3級HT合并DN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預后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而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向紅丁.糖尿病腎病的預防措施[J].臨床內科雜志,2005,22(3):148-149.
[2]錢立榮.糖尿病臨床指南[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14-218.
[3]Chuahinm T,Khanna A,Kimball K.Cigarette smoking and increased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are interrelated predictors of nephropothy progression in type 2 diabetes[J].Am J Kidney Dis,2003,41(1):13-21.
[關鍵詞] 高血壓;新型護理干預;自我管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4-159-04
高血壓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在我國已高達27.2%,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長[1]。目前,高血壓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而單獨的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控制血壓的升高,可能與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知程度不高有密切關系。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發展,新型護理模式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主要特點是轉變了過去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護理模式,在護理中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目前,根據很多社區開展的高血壓新型護理干預治療高血壓的研究表明,該方法這種與群體性,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對清遠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了新型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比較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診且診斷結果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病治療診斷標準》[2]的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37~86歲,平均(52.5±4.5)歲,病程5個月~9.5年,平均(6.3±2.4)年,在得患者及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的基礎上,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情況比較
項目 治療組 對照組
男/女 33/17 31/19
平均年齡(歲) 51.9±4.6 52.3±4.7
平均病程(年) 5.9±2.7 6.1±2.5
收縮壓(mm Hg) 162.4±30.9 164.7±29.3
舒張壓(mm Hg) 96.9±6.5 97.1±5.8
1.2 護理方法
治療組:參閱相關文獻,并結合實際,設計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疾病基礎知識、是否認真按醫囑服藥、心理活動、生活習慣及方式等方面的問題,共包括26個小問題。采用三級評分法,按照1~3分,對患者的回答進行評分,每方面的總分為10分。患者得分高低可以反映出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患者確診為高血壓病后2~3d對患者進行首次調查,共發放160份問卷,收到1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判斷,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專家講座、現場講解、觀察錄像、發放資料等形式多樣的護理干預。
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出院后,采用電話隨訪或定期進行集中授課等方式繼續進行護理干預。
1.2.1 護理干預小組的建立 社區護理干預小組的人員包括資深護師2名,社區護士長1名。由護士長負責對護理干預相關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2名護師分工明確,其中1名負責組織活動及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另外1名負責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定期登門訪視、康復指導及具體實施干預等。
1.2.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理干預的基礎,增強患者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護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1.2.3 社區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組患者分散居住在5個社區內,每周日早上集中在一起測量血壓,每2周集中小組開展一次活動,活動時間約為1.5h,以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共同分享總結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小組內設立組長一名、副組長一名,對組員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監督和記錄,社區護理人員負責活動的召集和主持,并進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時為每位組員建立健康檔案,做好相關記錄,每月進行電話隨訪一次[3]。
1.2.4 認知教育護理 (1)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夠了解高血壓的發病原因、疾病危害、防治方法等,并向患者介紹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發生征兆、并發癥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2)心理支持護理:告知患者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會引起血壓波動,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了解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降低因心理變化及者不良情緒而引起的血壓波動。
1.2.5 血壓監測的指導 統一采用袖帶電子血壓計進行血壓的測量,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學習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項,每周定時定次測量血壓并做記錄。觀察組患者每周至少到社區中心進行一次血壓測量。
1.2.6 用藥指導 高血壓的治療是具有長期性,應根據每個患者病情進展制定個體化治療計劃,要堅持平穩降壓,不能急于求成,在降壓的同時要注意防治并發癥,加強對心、腦、腎等器官的保護。在進行護理時,告知患者一定要按醫囑堅持按時用藥,不能隨意減少藥量或停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血壓的變化,及時對藥物的劑量、用法進行調整。
1.2.7 飲食干預 高血壓是生活方式疾病,控制好飲食至關重要。飲食要求清飲食,低鹽、低脂,補鉀、補鈣,多食蔬菜水果,每日食鹽
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的負擔[4]。忌暴飲暴食。戒煙限酒,白酒每日
1.2.8 運動指導 根據患者實際的病情、年齡、血壓狀況以及運動習慣等,幫助患者選取合適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量,一般可以進行慢跑、散步、太極拳、自行車等運動,每周堅持鍛煉4~6次,每次鍛煉堅持30min以上,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運動指導,避免運動疲勞等。
對照組:告知患者基本的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由患者家屬自行為患者提供一般家庭護理。
1.3 評價指標
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及測試試卷,自我測量血壓操作,患者按要求如實填寫,調查內容包括定時檢查、飲食控制、用藥方法、自我監測血壓、運動療法等方面的遵醫行為。給與所有患者進行體檢,內容包括心電圖、血脂、甘油三酯、腎功能等五項內容。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x2對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
2 結果
2.1 血壓監測情況
比較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統計學差異顯著(P
2.2 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患者按時復查、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堅持合理服藥、血壓自我監測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
2.3 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6%)明顯低于對照組(38%),且兩組患者的比較存在統計學明顯差異(P
3 討論
近年來,現代護理模式在高血壓治療和康復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為改善高血壓患者預后的一種有效手段[6]。《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8.8%,且國內外大量研究已表明,高血壓已成為腦卒的主要危險因素,93.9%的腦出血患者有高血壓病史[7]。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較復雜,普遍認為與心理和各種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心理因素是導致原發性高血壓病發的重要因素[8]。
3.1 護理干預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保健意識
社區護理干預可強化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預防意識,使其獲得關于高血壓防治的保健知識,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認知水平,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大多數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對高血壓及并發癥的危險性不夠重視,且大多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在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且重視了合理飲食,掌握低鹽、低糖、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等控制飲食的方法,絕大多數患者能有效控制情緒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干預前只有27.2%的患者部分了解高血壓病的防治知識,大多數患者對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及預防措施等認識不足,經過1年的護理干預后,97%的患者對于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主要癥狀、疾病危害和治療方法等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患者和家屬基本掌握了血壓自我監測的方法,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
3.2 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
目前,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患者在進行遵醫囑用藥治療的同時,還要配合采取合理飲食、體重控制、適當進行運動鍛煉、戒煙限酒、舒緩心理壓力、保持情緒穩定等多種非藥物治療方法。通過為患者提供系統的疾病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高血壓病防防治和保健知識,進一步了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的影響。通過加強護理干預,最終達到增強患者對高血壓的正確認知,并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降低血壓的目標[11-12]。在本研究中,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干預后,血壓得到了明顯的控制。
3.3 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從疾病認知、心理狀態、日常行為等方面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提高服藥治療的依從性,同時還可以通過對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糾正,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13]。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特殊護理干預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引東.護理干預對社區高血壓病人自我管理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3):770-771.
[2] 胡鳳瓊,潘桂瓊,李中勝,等.護理干預對清遠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12):49-50.
[3] 周萍.應用臨床路徑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2):49-51.
[4] 陳湘江.老年高血壓藥物治療的用藥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07-108.
[5] 方玉輝.家庭醫學[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16-17.
[6] 高東華,李志清.老年高血壓生活護理干預的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3):316.
[7] 楊莘.神經疾病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2.
[8] 劉翠香,朱愛蓮,劉喜平,等.心理因素與高血壓病發生的關系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8):485-486.
[9] 符可文,陳赤霞,趙亞麗.護理干預對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4):1776-1777.
[10] 張桂娟,馬民.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34-36.
[11] 羅學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社區衛生服務利用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7):55-56.
[12] 李少蘭,陳瑞珍,鄧華生.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9):1380-1382.
關鍵詞 高血壓;護理干預;探討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并呈上升趨勢,日益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為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識,加強對農村高血壓的管理,對轄區管理的7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追蹤隨訪1年,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高血壓患者780例,男343例,女437例,年齡35~82歲,平均53.4歲,文化程度:高中69例,初中421例,小學及以下290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并建立了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錄入《杭州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
方法:制定高血壓護理干預計劃,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指導,內容包括:高血壓知識、非藥物治療、降壓藥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終身治療的重要性、自我管理知識與技能等。主要通過患者門診教育、上門隨訪教育、高血壓俱樂部教育、發放宣傳資料、舉辦高血壓知識講座等形式進行護理干預。
評價方法: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效果評價:以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率、藥物治療依從性(治療率)、降壓療效(控制率)為評價指標。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O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結果
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效果比較,見表1。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的重要病因之一,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越多,其程度越嚴重。高血壓的控制對策主要是調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非遺傳性因素是能夠改變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的改變可減少危險因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選擇個體化的降壓藥、長期規律的服藥是藥物治療的基礎。
目的探討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對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妊娠結局及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遼寧省沈陽市婦嬰醫院收治的106例妊娠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生命質量及胎兒局部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胎盤早剝、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以及圍生兒病死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對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能夠改善孕婦和胎兒預后結局。
【關鍵詞】
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妊娠高血壓;妊娠結局;生命質量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婦女最為常見的疾病,一般發生于妊娠中晚期,臨床表現為肢體水腫、血壓升高、尿蛋白增加等,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抽搐,甚至昏迷現象,嚴重影響著孕婦孕期的生命質量,甚至會導致病死[1]。相關資料表示,妊娠高血壓是導致孕婦和胎兒病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妊娠高血壓會隨著孕期延長而逐漸加重,若早期不進行干預,會對母嬰均產生嚴重傷害,如何有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和早期干預已成為目前產科研究的熱點[3]。本研究就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對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妊娠結局及生命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3~35歲,平均(29±6)歲,均伴有頭暈、頭痛、抽搐癥狀,甚至出現昏迷現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29±6)歲,平均孕期(29±4)周;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30±6)歲,平均孕期(29±5)周。兩組患者年齡、孕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4]:均符合妊娠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病情穩定且均為單胎妊娠;本研究已經遼寧省沈陽市婦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期患有心血管疾病;肺、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精神類疾病。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用藥指導、病情觀察。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利用多媒體等向患者講述高血壓相關知識,如病因、治療以及預后等,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明白疾病的危害性以及治療的必要性。②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對妊娠高血壓缺乏認識以及對腹中胎兒的擔憂,會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懼、緊張等,其會導致患者血壓波動過大,進而影響疾病發展。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相應心理疏導,以確保患者以及胎兒健康。③生活護理:給予患者正確健康的飲食指導,支持高纖維素、高蛋白以及低脂飲食習慣,并且需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多食水果蔬菜,同時控制鈉鹽的攝入。根據患者自身狀況,指導其進行適量活動,同時確保環境足夠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臥床時間達8~12h。④定期隨訪:根據患者情況制訂相應的隨訪計劃,主要包括血壓控制情況、患者依從性、病情變化以及胎兒情況,15d尋訪1次。⑤產程護理:實行一對一的計劃,在宮縮期播放舒緩音樂,以緩解患者的壓力,并且正確指導丈夫給予幫助,待到胎兒分娩出后,需要注意患者的護理,防止感染。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生命質量及胎兒局部情況。生命質量:采用生命質量綜合評定問卷進行調查,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項,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高。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患者胎盤早剝、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胎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以及圍生兒病死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生命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討論
妊娠高血壓主要是由于孕婦精神過分緊張或受到極大刺激,進而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分泌紊亂,對于孕婦以及胎兒均有極大損傷,嚴重時可危及生命[5-6]。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對控制患者血壓、改善母嬰結局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7]。妊娠高血壓患者主要因缺乏正確面對疾病和擔心用藥的心理,會產生緊張、焦慮等多種不良心理,致使胎兒發育畸形等。在患者情緒存在巨大波動的同時,患者血壓會發生明顯變化,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導致惡性循環,影響生命質量和預后結局[8]。通過對妊娠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能夠緩解不良情緒,使其能夠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同時健康教育是護理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支持,通過向患者說明疾病相關知識以及需要治療的必要性,可使患者樹立良好積極的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使其快速痊愈[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胎盤早剝、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以及圍生兒病死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對患者實施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向其生動敘述妊娠高血壓疾病基本知識,可強化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有效克服對疾病的恐懼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確保患者可以積極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有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和妊娠結局。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醫院精細化護理管理可以有效幫助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的恢復,幫助患者進行自我保健,進而提高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對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能夠改善孕婦和胎兒的預后結局。
作者:劉靜 單位:遼寧省沈陽市婦嬰醫院
參考文獻
[1]謝愛群.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803-804.
[2]慶東麗.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4(12):78-79.
[3]楊向榮,李海青.妊娠期高血壓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1,3(32):6883-6885.
[4]陳秀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21):2007-2008.
[5]胡素萍,游玉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腦出血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26(15):1435-1436.
[6]慶東麗.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12):341-342.
[7]盤娟,梁少梅,黃雪蓮,等.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4):66-67.
【關鍵詞】老年患者;高血壓;基層醫院;康復護理;生活質量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經常會伴發腦、心、腎等器官的嚴重并發癥,是發生冠心病和腦出血的高危因素。據研究統計,在我國>60歲的老年群體中,大約有32.2%患者有高血壓病。治療高血壓是長期漫長的過程,在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護理,對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院的康復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6月――2012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年齡78歲,最小年齡60歲,平均(63.52±2.08)歲;病程1.5個月-12年,平均(2.69±1.02)年;其中24例患者合并患有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26例合并腦血管疾病,其他4例。按照患者治療期間接受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將5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7例,觀察組27例,經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給于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上述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加強康復護理干預。
1.2.1健康教育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的發病原因、病情發展規律、并發癥的正確處理措施、用藥治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對疾病的基本常識有初步的了解[1]。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教,并要求患者家屬參與,宣教時保持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患者和家屬能夠形成正確有效的知識體系,掌握自我和家庭護理的技巧和常識[2]。
1.2.2心理護理護士要詳細了解患者的思想顧慮,并針對其心理問題予以針對性的疏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加患者的親切感和信任感,以便配合治療[3]。告知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方式,學會自我調節和疏導,時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維持血壓穩定。
1.2.3飲食護理加強對患者的飲食護理,控制患者的熱量攝入,并增加適當的有氧運動。為患者提供低低鹽、低膽固醇的食物,多使用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果蔬的攝入[4]。以粗糧、豆制品、瘦肉等,禁忌暴飲暴食,不使用油膩、過咸的食物。鼓勵患者戒煙、戒酒。
1.2.4用藥護理藥物治療是當前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方法,護士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等,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遺囑服藥,禁止自行加減藥品種類或劑量。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是否有低血鉀、低血壓[5]等不良反應個出現,一旦發現及時就診。
1.3觀察指標采用生存質量綜合評定量表[6]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四個維度。患者的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測評患者治療前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采用院方的滿意度測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
1.4統計分析本組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χ±s)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均發生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老年高血壓病史臨床常見的病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影響,不但需要進行長期的藥物治療,更需要長時間的康復護理干預和監護。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加強康復護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且護理滿意度高達96.3%,可見基層醫院通過充分發揮康復護理的作用,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該方式值得在同等級醫院中推廣。
參考文獻
[1]程玉蓮.健康教育對促進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作用的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18(07):109-110.
[2]程玉蓮,李玉蘭,鐘士鑾,等.IKAP模式護理干預對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保健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5(14):106-107.
[3]劉愛鋒.運動干預對社區中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降壓效果分析[D].延邊大學,2012,31(06):214-215.
[4]凌世峰,歐陽儒穎,朱有成.社區心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成效的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0(11):215-216.
關鍵詞: 高血壓 心理 診療 護理
由于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發病率高,并殘癥多,病死率高。特別是高血壓晚期的靶器官損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腦卒中、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制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可靠的降壓作用,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但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影響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研究表明,非藥物治療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方法。
1 一般資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間,共收治高血壓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齡 62 歲。經過治療和有效的治療護理均好轉出院。
2 護理體會
1.心理護理
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焦慮、緊張、膀胱內充滿尿液、室溫過熱或過冷、疼痛、晝夜變化都影響血壓 的變化。據研究,暴怒、激動時,人的血壓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療效果。將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應用到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2.診療護理
2.1 急癥高血壓的護理急癥高血壓包括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及惡性高血壓,病情兇險、變化極快,如不及時有 效的控制血壓,常導致腦出血、腦梗塞、心衰、肺水腫甚至心 肌梗塞等并發癥。此類患者常需快速降壓,如用硝普鈉降壓 治療,但此藥若降壓過快也會引起心血管并發癥,因此,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血壓、意識狀態的變化。例如患者出現頭痛加劇、惡心、嘔吐、燥動不安、抽搐、意識障礙等,應立即報告醫生,即予吸氧、鎮靜等。加強治療時護理:①用藥期間注意藥物濃度、滴注速度、持續血壓監測,根據降壓療效 調整硝普鈉或其它降壓藥物的用藥劑量。②觀察尿量、尿液顏色、血壓、意識狀態、心率及心律的改變,做好記錄,盡早發現可能的并發癥,早期對癥治療。③注意硝普鈉代謝物的蓄積中毒,靜滴6h應更換,并避光,必要時監測硫氰酸鹽濃度。 本組患者挽救過程中,未發現藥物中毒及其它并發癥發生[2]。
2.2 高血壓合并胰島素抵抗的護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血壓病是一代謝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 糖、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島素抵抗。對于高血壓的診治、護理有指導意義巧。因此治療上應該檢測血尿酸、血胰島素、血糖、血脂,評價胰島素抵抗程度,選用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制劑,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雙胍,以上藥物都有較好的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護理上密切觀察血糖變化,及時發現無癥狀的低血糖,指導患者血糖控制不宜過低過快。強調飲食指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為宜,減輕體重,適量運動。
2.3 降壓藥物合理給藥的護理,正常人血壓24h呈動態變化,清晨即刻升高,6~10點為第一高峰,之后漸下降,至下午17~20點出現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變化呈非杓形改變,因此降壓藥的選用應以長效、能24h穩定降壓為宜。對于減輕靶器官損害至關重要。短效藥物,藥物半衰期短,降壓幅度變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應盡量避免。護理上根據血壓變化特點及藥物降壓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壓測定結果指導用藥,說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時定量長期服藥,更必須按醫生定期檢查并調整藥物的藥量。動態血壓的應用,家庭電子血壓計的廣泛應用對于指導服藥及給藥時問十分重要,應指導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方法,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及調整藥物的藥量。一般以清晨給藥為宜,若清晨血壓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則提倡晚上服長效藥或者在原服長效制劑的基礎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劑。部分患者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級心腦血管病預防作用[3]。
總之,高血壓是危害健康的常見疾病,應及早發現和治療,護理上加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護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殘率及死亡率。
參 考 文 獻
[1] 伏虎,劉國樹.高血壓病的診斷及治療新觀念[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9):1178—1179.
關鍵詞:腎性高血壓 護理 觀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8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63-02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及生活水平提高,致使高血壓的患者逐年增多,腎性高血壓也隨之增多[1]。腎性高血壓是由于腎臟實質性病變和腎動脈病變引起的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本身也會造成腎臟損害,兩者相互作用,進一步加重疾病發展,甚至出現高血壓腦病,心功衰,腎功衰等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健康[2]。現將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腎性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宣教,并觀察,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依照第七版《內科學》診斷標準[2],選2010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診斷為腎性高血壓的患者124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齡32至80歲,平均(51.2±10.5)歲;高血壓病程2年至34年,平均(11.2±7.6)年。將124例患者隨機分成2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無明顯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降壓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護理宣教指導。
1.2.1 飲食指導。講訴合理膳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主導患者三餐合理搭配,每日鈉鹽的攝入不超過5g,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用優質蛋白的食物,補充維生素[3]。
1.2.2 心理指導。部分患者因對此病缺乏了解,不免有出現緊張,焦慮,煩躁,自暴自棄等心態。因此,積極的向患者進行安慰,疏導,囑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配合治療及護理。
1.2.3 運動指導。患者應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等,持續30min左右,但若出現不適癥狀,應停止,不必勉強。
1.2.4 不良生活習慣干預。針對吸煙及飲酒的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訴其本身危害性及對高血壓的影響:吸煙加重腎性高血壓,并導致其他心血管病變;酗酒會導致動脈硬化,血壓升高,加重病情。不僅患者本人應注意,家屬亦加強對患者吸煙飲酒的干預。
1.2.5 用藥指導。囑患者規律服用降壓藥物,同時,嚴密監測血壓變化。觀察用藥后的療效。患者不能意增減用藥量,不能自行停藥,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匯報醫生,調整用藥。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2組腎性高血壓患者護理宣教6月-14月,平均(9.2±1.5)月,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控制,對腎性高血壓的了解,及自我管理情況,發現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1 2組腎性高血壓患者護理宣教后相關指標比較[例(%)]
2.2 2組患者護理宣教后并發癥及隨訪期間住院治療人次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明顯低于對照組(P
表2 2組患者護理宣教后并發癥及隨訪期間住院治療人次比較[例(%)]
3 討論
腎性高血壓屬于繼發性高血壓,分為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是由于腎臟實質性病變和腎動脈病變引起,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血壓升高。加之血壓升高又加重腎損害,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如出現高血壓腦病,心功能不全,尿毒癥等。因此,控制患者血壓,避免并發癥的出現,成為治療本病的首要環節。
針對高血壓,除了基本藥物進行控制,護理教育也是控制血壓的基礎。讓患者充分認識,了解高血壓后,才能讓患者樹立正確的理念,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診治計劃。其中,包括對患者進行飲食,心理,運動,戒煙戒酒,及用藥的指導:①限制鈉鹽,脂肪,膽固醇,可有效預防高血壓發展,降低腎損害;②讓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正確認識疾病并規律治療;③戒煙戒酒,降低患者出現動脈硬化的概率,減少煙酒對身體的損害。通過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宣教后,血壓控制情況,疾病了解,自我管理都高于對照組(P
腎性高血壓并非單一的系統疾病,在原發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及治療的前提下,出現并發疾病幾率較高。通過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經過護理宣教后,出現并發癥及住院次數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腎性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飲食,心理,運動等多方面的護理后,能夠提高血壓的控制,能夠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對改善患者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章鎖.腎性高血壓治療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8,5(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