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網絡設備安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設備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設備安全

    第1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設備 維護 安全防范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c)-0032-01

    保養和維護好計算機,不僅可以使計算機保持較穩定的工作狀態,還能最大限度地延長計算機的壽命。從原理和結構看,計算機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正是這種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它的脆弱性各類故障頻繁發生,但大部分計算機故障都是因平時維護不當、誤操作、病毒感染、設備不當等原因引起,我們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知識來排除一般技巧和一些工具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就能獨立解決計算機及應用中常見的問題。

    1 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措施

    1.1 養成正確安全的軟盤使用習慣

    在計算機之間進行交換信息、個人保存信息當中,軟盤起到媒介的作用,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也讓病毒設計者最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許多病毒在活動時一旦檢測到有軟盤插入了驅動器,就會立即活動起來,設法把自己的代碼復制上去。為減低這種危險,我們應該注意使用軟盤的“防寫入”功能,一般情況下,總把“防寫撥塊”撥到禁止寫的位置。如果只是需要從軟盤里把信息復制出來,那么就讓它保持這種防寫的狀態。這樣,即使所使用的計算機里有活動的病毒,它也無法進入軟盤。當把個人需要的文件復制到公用的計算機時要注意這個方面的問題。當需要從其他的計算機上復制文件到自己的計算機時,我們要在使用時要提高警惕性,主要是正在運行的軟盤可能已經被感染了,這種情況多半說明該計算機里有病毒存在,正在努力想把自己復制到我們的軟盤上。

    1.2 系統漏洞修補,殺毒軟件及防火墻安裝

    在計算機的安全防護當中經常會運用到防火墻和殺毒軟件這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在安全防護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只要有:第一,計算機與所連接的網絡之間的軟件紐帶是防火墻,計算機安裝了防火墻,只要是流入或是流出的所有網絡信息都要經過防火墻。

    使用防火墻是保障網絡安全的第一步,選擇一款合適的防火墻,是保護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道屏障。第二步,盡量不將程序性文件從一臺計算機復制到另一臺計算機。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程序復制實現的,因此,計算機在使用的過程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程序復制操作。如果必須要做程序復制,建議首先應該熟悉掌握計算的應用技巧。這樣會降低計算機“污染程度”,公用的計算機通常存在高危的隱患,避免從高危計算機中復制程序。再把程序軟盤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計算機,應該先用查病毒軟件仔細檢查后再做復制程序,確保計算機的正常使用。

    1.3 謹慎進行網絡的軟件下載活動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信息在計算機間傳遞的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許多信息,包括程序代碼和軟件系統,是通過網絡傳輸的,在這種信息交流活動中如何防止病毒是需要考慮的新問題。今天,許多網站存儲著大量共享軟件和自由軟件,人們都在使用這些軟件,使用之前要通過網絡把有關程序文件下載到自己的計算機中。做程序的下載應該選擇可靠的有實力的網站,因為他們的管理可能更完善,對所存儲信息做過更仔細的檢查。隨意下載程序目前已經成為受病毒傷害的一個主要原因。

    1.4 注意防止宏病毒和其他類似病毒的入侵

    對于防御宏病毒的問題,存在著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文件的提供方,只要可能,就不應該用Word文件作為信息交換的媒介。這方面已經有許多實際的例子,一些管理部門的通知,甚至是網絡部門的通知都曾經帶有宏病毒,實際上是給所有用戶的“郵件炸彈”。從實際情況看,這些通知的格式簡單,完全沒有必要用Word做。第二,作為Word文件的接收方,應該警惕宏病毒,因為這類病毒普遍存在。微軟公司對防范宏病毒提出的方案不是根本上修改其不合理設計,而是安裝了一個開關,允許你設定Word的工作方式。Word在其菜單“工具/選項”的常規頁里提供“宏病毒防護”選擇項。如果你選了此項,那么在被打開的文件中出現宏的時候,Word將彈出一個會話框,通知你這個文檔里發現了宏,要求你做出選擇(取消宏/啟用宏)。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很不安全的,“美莉莎”病毒泛濫就是因為許多人想也沒想,就隨手打開了宏,于是自己的計算機就被病毒占領了。在目前情況下,我們應該采取的措施是:(1)一定要設置“宏病毒防護”功能。(2)對于準備閱讀的任何Word文檔,只要系統彈出對話框,詢問如何處理其中的宏時,我們應該總選“取消宏”,除非明確知道這個文檔有極其可靠的來源,而且確實是一個使用了宏功能的動態文檔。

    2 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防范方法

    2.1 及時安裝漏洞補丁程序

    安全漏洞是軟件、硬件、程序缺點、功能設計或者配置不當等可以在攻擊過程中利用的弱點。軟件中沒有漏洞和缺陷是不可能。病毒和黑客往往是利用軟件漏洞對網絡用戶進行攻擊。為了糾正系統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時,軟件廠商經常會補丁程序。我們應及時安裝漏洞補丁程序,防止黑客通過漏洞給我們帶來的威脅。

    2.2 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為系統提供實時入侵檢測的新型網絡安全技術,不管是來自內部網絡的攻擊還是外部網絡的攻擊它都能夠對付。

    2.3 防火墻技術

    任何企業安全策略的一個主要部分都是實現和維護防火墻,因此防火墻在網絡安全的實現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防火墻通常位于企業網絡的邊緣,這使得內部網絡與Internet之間或者與其他外部網絡互相隔離,并限制網絡互訪從而保護企業內部網絡。設置防火墻的目的都是為了在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設立唯一的通道,簡化網絡的安全管理。

    2.4 數據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是保證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一種方法。根據一定的算法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隱藏原始信息的內容,保護真實信息不會落入非法用戶手中。合法用戶使用數據是再根據相應的算法進行解密。

    3 結語

    綜上所述,及時備份有計算機中價值的信息。如果計算機被病毒感染了,我們最后的希望就是系統里的重要信息最好不丟失。在重要信息保護方面,可以考慮把重要信息的副本保存到有關網絡服務器上,或者保存到軟盤上。保存信息副本不僅僅是防病毒的需要,也是為了防止計算機系統的無意破壞,例如硬件或者系統軟件的故障等。有備無患。對于重要的部門單位,重要計算機中的數據,人們一般需要制定一套常規的備份方案,通過一些設置,大型計算機系統可以定時自動地完成將磁盤重要信息保存到后備存儲,例如磁帶或者可讀寫光盤的工作。這些情況也值得個人計算機的使用者參考。

    第2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江蘇 江陰 214431)

    【摘 要】在距離遠、范圍廣、信道多樣的通信IP網中傳輸密級高的重要數據,使用基于IPSec VPN技術能很好的防止數據被更改或竊取,維護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簡要闡述了IPSec協議的相關原理,設計了一種基于IPSec的網絡安全設備,并對該設備進行了應用研究。

    關鍵詞 IPSec;ESP;VPN;網絡安全設備

    0 引言

    TCP/IP協議的開放性、靈活性使得基于IP技術的通信系統成為各類通信網絡的主要構成部分,但網絡上的IP數據包幾乎都是用明文傳輸的,非常容易遭到竊聽、篡改等攻擊。特別是傳輸重要數據的通信IP網,網絡的安全性尤其重要。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在IP層提供安全服務,使得一個系統可以選擇需要的協議,決定為這些服務而使用的算法,選擇提供要求的服務所需要的任何密鑰。IPSec可保障主機之間、網絡安全網關(如路由器或防火墻)之間或主機與安全網關之間的數據包的安全。因此,采用基于IPSec的網絡安全設備可為重要數據安全傳輸提供保障。

    1 IPSec概述

    IPSec協議是IETF提供的在Internet上進行安全通信的一系列規范,提供了在局域網、專用和公用的廣域網和Internet上的安全通信的能力,保證了IP數據報的高質量性、保密性和可操作性,它為私有信息通過公用網提供了安全保障。通過IKE(IPSec Key Exchange,自動密鑰交換)將IPSec協議簡化使用和管理,使IPSec協議自動協商交換密鑰、建立和維護安全聯盟服務。使用IPSec協議來設計實現的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專用網)網關具有數據安全性、完整性、成本低等幾方面的優勢。

    使用IPSec協議是用來對IP層傳輸提供各種安全服務,主要包括兩種安全協議,即AH(Authentication Header,驗證頭)協議和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封裝安全載荷)協議。AH協議通過使用數據完整性檢查,可判定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是否被修改;通過使用驗證機制,終端系統或網絡設備可對用戶或應用進行驗證,過濾通信流,還可防止地址欺騙攻擊及重放攻擊。ESP協議包含凈負荷封裝與加密,為IP層提供的安全服務包括機密性、數據源驗證、抗重播、數據完整性和有限的流量控制等。兩者比較之下,ESP協議安全性更高,與此同時其實現復雜性也較高,本文設計的網絡安全設備采用ESP協議。

    2 網絡安全設備設計

    2.1 設備加解密原理

    為確保重要數據傳輸安全可靠,需在通信IP網中增加保密措施,因此本文設計了基于IPSec的網絡安全設備。設備采用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方式實現IPSec協議體系。軟件模塊主要完成控制層面的功能,包括網絡管理、密鑰管理、策略管理、配置管理、熱備管理、信道協商等功能;硬件模塊主要完成數據處理層面的功能,包括數據包的協議分析、保密策略和加解密密鑰的搜索、加解密處理、IPSec隧道頭的封裝和拆封裝等功能,設備加密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當設備收到用戶IP包時,先判斷其是否為保密數據,如果是,則在該IP數據前加入一個ESP頭,然后發送到公網。ESP頭緊跟在IP頭后面,ESP占用IP協議標識值為50。對IP包的處理遵守以下規則:對于要發送到公網的IP包,先加密,后驗證;對于從公網上收到的IP包,先驗證,后解密。

    當設備要發送一個IP包時,它在原IP頭前面插入一個ESP頭,并將ESP頭中的下一個頭字段改為4,根據密鑰管理協議協商得到的SPI(Security Parameters Index,安全參數索引)值填入到ESP頭中,并分配一個序列號,同時根據算法要求插入填充字段,并計算填充長度。在ESP頭的前面插入一個新的IP頭,源地址為設備的IP地址,目的地址為對端設備的IP地址,并對相應的字段賦值,在做完以上處理后,對IP包加密,并進行驗證,將驗證數據插入ESP尾部。最后計算最前面的IP頭的校驗和。

    遠端設備接收到一個ESP包后,首先檢查這個包是否有相關的SA(Security Association,安全關聯)存在,如果不存在,則將該包丟棄。如果存在,則進行下一步處理。首先檢查序列號,如果序列號無效(一個重復的包),則將該包丟棄。如果有效,則進行下一步處理。根據對應的SA對這個包進行驗證,并將驗證結果與IP包中的驗證字段比較,若不一致,則丟棄,若一致,下面就進行解密,并根據填充內容來判斷解密是否正確,因為填充數據可以通過約定事先知道。在驗證和解密成功后,就對IP包進行初步地有效性檢驗,這個IP包的格式與SA要求的工作模式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則丟棄該包,若一致,就準備從ESP包中解出原IP包,刪除外面的IP頭和ESP頭,然后檢查這個IP包與SA所要求的地址和端口是否符合,若不符合,則丟棄,若符合,則設備將該IP包轉發出去。

    2.2 硬件結構設計

    網絡安全設備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各硬件功能模塊之間采用接插件方式連接,各模塊的連接關系如圖2所示。

    設備主板是數據處理核心模塊,其他各模塊通過接插件與其連接。承載了業務安全處理、加解密等設備的核心功能。其上的主控模塊運行Vxworks操作系統,承載設備嵌入式軟件,全面管理設備軟硬件運行狀態。板載密碼模塊完成業務數據的高速加解密處理。

    接口板包括用戶口和網絡口兩塊接口板,通過高速接插件插在設備主板上。接口板上的千兆MAC芯片通過業務和控制線纜連接到后接線板。

    IC卡讀卡器通過RS232接口線纜與設備主板上的主控模塊相連。電源模塊使用電源接插件為各功能模塊提供相應的直流電源。后接線板提供千兆口、100/1000自適應電口的用戶業務接入,本地控制接入。

    3 VPN構建

    網絡安全設備專門用于在TCP/IP體系的網絡層提供鑒別、隧道傳輸和加解密功能。通過對IP層加解密,可以支持大多數用戶業務,對局域網重要數據進行加密保護,通過公共通信網絡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內部VPN,集成一定的包過濾功能,使各種重要數據安全、透明地通過公共通信環境,是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基礎平臺和重要組成部分。設備部署在局域網出口處,通過對IP數據的加解密,可以保證局域網數據在公共信道上傳輸的安全性。

    與設備相連的內部網受到IPSec保護,這個內部網可連入不安全的公用或專用網絡,如衛星通信、海事和專用光纖等。在一個具體的通信中,兩個設備建立起一個安全通道,通信就可通過這個通道從一個本地受保護內部網發送到另一個遠程保護內部網,就形成了一個安全虛擬網。當位于某個安全內部網的主機要向另一個位于安全內部網的主機發送數據包時,源端網絡安全設備通過IPSec對數據包進行封裝,封裝后的數據包通過隧道穿越公用網絡后到達對端網絡安全設備。由于事先已經經過協商,收端網絡安全設備知道發端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及解密密鑰,因此可以對接收數據包進行封裝。解封裝后的數據包則轉發給真正的信宿主機,反之亦然。

    4 結束語

    在設計網絡安全設備時采用IPSec協議,使用ESP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嚴格的保護,可大大增強IP站點間安全性。在傳輸重要數據的通信IP網中使用本文設計的基于IPSec的網絡安全設備構建VPN能很好地防止數據被更改或竊取,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藍集明,陳林.對IPSec中AH和ESP協議的分析與建議[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9,11(19):15-17.

    [2]郭旭展.基于IPSec的VPN安全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8(24):52-54.

    [3]蹇成剛.IP分組網絡安全分析及IPSec技術[J].計算機與網絡,2010,17:42-43.

    第3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廣播電視事業 信息化 數字化和網絡化

    1 誤報率

    1.1 誤報率的定義和計算方法

    誤報指在該網絡安全設備報警規則事件集合(記為:C)中,用某一A事件去觸發報警時,實際發生了B事件報警或未發生報警。誤報率指在C規則集中,由于算法或事件定義的原因而導致該網絡安全設備誤報產生的概率。

    誤報率比較通用的計算方法是以設備規則集為出發點,對規則集的事件進行加權處理,公式表示為C(N)=C1*a1+c2*a2......+Cn*an(Ci表示某事件,ai表示權值,N表示事件數),誤報事件B(M)=b1*w1+b2*w2......Bm*Wm(bj表示誤報事件,bj表示權值,M表示誤報事件數),因此:

    誤報率=*100% (1-1)

    但是目前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值標準,因此:

    簡化的誤報率= (1-2)

    (M五保事件數,N事件總數)。

    1.2 誤報率的測試方法

    1.2.1 測試方法

    因網絡安全設備事件規則集合較多,各種組合之間覆蓋到往往不現實,一般采用抽樣的方式,即隨機挑選事件庫中的部分事件(一般為100條),采用攻擊工具真實觸發這些事件,或者以抓包工具對捕獲的包進行回放,分析出報警結果,從而得出該設備的誤報率。

    1.2.2 測試工具

    常見的測試工具包括思博倫ThreatEX、DSQLTools、x-scan、桂林老兵、IE文件服務器、DDOS、冰河等工具;同時可用tcpreplay、Sniffer、Wireshark等抓包工具,去http://網站下載.pcap包進行回放,特別可對最新惡意程序誤報進行檢測。

    1.2.3 測試環境

    以網絡安全產品端口鏡像為例的拓撲如圖1所示。

    為了保障測試期間的準確,測試期間該網絡盡量獨立部署。

    1.2.4 測試步驟

    ――按照圖1將設備全部部署好;

    ――在攻擊機上啟動測試工具,或用tcpreplay i 網卡 M 流量 l 次數 包名進行發送;

    ――檢查誤報后,用公式1-2進行計算誤報率。

    2 漏報率

    2.1 漏報率的定義和計算方法

    漏報是指對于真實發生的網絡攻擊事件網絡安全設備沒有預警;漏報率是指對于真實存在的網絡攻擊,網絡安全設備存在漏報的概率。導致漏報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特征庫未及時更新、網絡流量等。漏報率的計算,是以真實發生的網絡攻擊事件數量為基準,計算網絡安全設備漏報的事件數量所占的比率。

    2.2 漏報率的測試方法

    2.2.1 測試方法

    能否檢測最新的網絡攻擊事件是衡量一個網絡安全產品的研發和維護支持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可到http://網站下載最新的.pcap包進行回放測試;同時在不同的網絡流量背景下,用攻擊工具或抓包工具多次回放同一事件,分析網絡安全設備的報警數量,從而計算漏報率。

    2.2.2 測試工具

    網絡安全設備漏報率的測試工具包括:Unicode、發包工具SmartBits、嗅探抓包工具Sniffer等。

    2.2.3 測試環境

    測試環境跟誤報率測試基本相同,只是在交換機連接一臺網絡發包工具SmartBits(進行不同流量下的測試)。

    2.2.4 測試步驟

    在測試期間分別使用最新包進行發送和Smartbits進行0,25%,50%,99%的網絡加壓,最后計算:

    漏報率=

    (N未檢測出的包,M總發包數)。

    3 結束語

    網絡安全設備的關鍵在于發現入侵行為,然后根據事先的預警規則進行及時、準確的處理,使我們的信息系統更加安全。誤報率和漏報率的直接影響到網絡安全設備應用的效果,科學認識誤報率和漏報率的測試方法和流程,有助于我們提高檢測水平,同時也可對使用開發單位進行有效的指導。

    參考文獻

    [1]盛驟,謝式千,潘承毅.概率論和數理統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陳慶章,趙小敏.TCP/IP網絡原理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季永煒.ARP攻擊與實現原理解析.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

    作者簡介

    季永煒(1982-),男,浙江省諸暨縣人。大學本科學歷。現為浙江省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所工程師。

    第4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網絡安全;小文件;Hadoop;存儲優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5-0010-02

    1 引言

    網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系統日志、應用日志、安全日志和網絡日志,這些日志包含著關于網絡運行、安全及狀態的數據。隨著采集日志的大規模增長,現有的存儲系統硬件成本高,擴展能力差,數據并行訪問效率低,難以滿足網絡安全設備聯動系統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種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好可靠性的易于管理的存儲平臺,才能夠幫助該系統用盡可能低的成本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存儲需求。

    HDFS采用主從式架構設計模式(master/slave),一個名稱節點(NameNode)和若干數據節點(DataNode)構成HDFS集群[1]。HDFS的這種單名稱節點的設計極大地簡化了文件系統的結構,然而也因此引發了HDFS的小文件存儲效率低的問題。HDFS設計之初的目的是存儲大量的大文件,所以需要采用分塊策略先將每個文件分塊,保存機制是每個文件都占用一個或多個塊。因為HDFS中的每個目錄和文件的元數據信息都存放在名稱節點的內存中,如果系統中存在大量的小文件(指那些比HDFS數據塊(默認為64MB)小得多的文件),則無疑會降低整個存儲系統的存儲效率和存儲能力。然而,在網路安全設備聯動系統[2]存在著大量的小文件。大量的小文件存在于云存儲系統中無疑會降低整個系統的I/O性能。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云存儲中小文件的合并處理方法,以提高小文件的存儲效率,提高整個系統的I/O性能。

    2 整體方案優化設計

    文件的優化方案主要包括4個部分:數據預存儲節點的功能設計,小文件合并方案,小文件索引結構的設計以及小文件合并過程的整體設計。

    2.1數據預存儲節點功能設計

    數據預存儲節點是在HDFS架構的基礎上新增的節點,它位于客戶端與名稱節點和數據節點之間,主要實現對存儲的文件進行預處理,根據文件大小,判斷是否屬于小文件,對于小文件主要完成存儲前的合并,生成索引以及小文件檢索時的文件分離等功能。增加數據預存儲節點之后,在數據存儲的過程中,數據的流向由從客戶端直接到數據節點變成了由客戶端先到預存儲節點再到數據節點。

    2.2小文件合并算法設計

    當客戶端寫入小文件時,首先根據小文件的類型對數據預存儲節點進行分組。然后分別將每個分組中的小文件合并成大文件,此時,生成相關小文件索引信息及元數據信息。最后將合并后的文件和相關的元數據,按照原HDFS寫入文件的方式一同上傳至HDFS中,其中第二類元數據信息由數據預存儲節點進行存儲,第一類元數據信息由名稱節點進行存儲,數據節點存儲合并成的大文件[3]

    當客戶端需要讀取某個小文件時,從名稱節點獲取小文件所在大文件的元數據信息,然后從數據預存儲節點獲取第二類元數據信息,從數據節點獲取小文件所在的大文件,并在接口中將大文件解檔為若干小文件,并將這些小文件緩存在客戶端。

    為了便于算法描述,對算法里的符號進行定義:File[type][MD5][key]――緩沖區中待合并的文件;type――日志文件的類型(1:主機日志;2:sort日志;3:防火墻日志;4:交換機日志);MD5――文件的MD5值;fi――要合并的第i個文件;xj――合并第j類文件個數。

    分組合并算法描述如下:

    (1)初始化,定義一個三維數組File[type][MD5][key],type初始化為1,key值初始化為文件的大小;

    (2)讀入緩沖區的所有文件大小,更新數組File[type][MD5][key],根據文件的類型更新數組的type值,初始化i=1;

    (3)采用冒泡排序,分別將數組File[i][MD5][key]從大到小進行排序。首先判斷File[i][MD5][key]的大小,如果所有文件的總大小大于64M,開始進行合并,否則退出程序,i++,等待下次分組合并調度;

    (4)從最大的文件fi開始分組。如果放入文件fi后,此類文件的總大小小于64M,則存放下一個文件,從數組中把文件fi的記錄刪除,循環這個過程,直到所有的File[i][MD5][key]文件都合并到一起;

    (5)計算每類文件合并后的大小,文件大小達到63M的調用HDFS命令將文件上傳到HDFS上,大小小于63M的文件,再從緩沖區中查找文件進行裝入,返回(2);

    (6)上傳成功;

    主要是考慮到用戶的訪問效率,算法中采用將同類日志文件進行分組,無論從寫入小文件,還是從讀取小文件方面,都能大大提高HDFS的性能:首先減輕了名稱節點的負擔,在讀取小文件方面,不用連接數據節點讀取,減少文件讀寫的I/O操作,節約大量數據傳輸時間,極大地節省了網絡通信開銷,降低了HDFS的訪問壓力,提高客戶端訪問文件的速率和性能。

    當用戶刪除數據時,把合并后的文件取回數據預存儲節點,進行分解,刪除指定文件,再與緩存區中已有的文件進行合并。

    用戶查詢文件時,需要對HDFS索引進行查詢,同時也需要查詢緩沖區里面的文件。

    2.3小文件索引結構的設計

    在小文件合并之后,僅僅根據名稱節點中存儲的元數據信息不能檢索到小文件,為了提高檢索效率,需要為所有小文件構建相應的索引,使用戶能夠通過索引快速的檢索到小文件。小文件索引信息是在小文件合并成大文件之后生成的,保存在數據預存儲節點中,通過此類元數據信息,再結合名稱節點中的第一類元數據信息,才能正確找到小文件的存儲位置。所以小文件的索引信息對于后期的小文件檢索極其重要,其中要包含小文件的一些重要信息:File_name類型為String,表示小文件名稱;File_size類型為int,表示小文件大小;File_type類型為int,表示小文件類型;Merge_file_nam類型為string,表示小文件合并成大文件后的名稱;File_offset類型為int,當前小文件在合并文件中的偏移量;time類型為long,表示文件的寫入時間;If_use類型為bool,表示文件是否存在。

    2.4小文件合并過程的整體設計

    大致流程如下:

    當需要寫入文件時,首先將數據傳輸到數據預存儲節點,判斷文件大小,如果文件大小超過了HDFS數據塊的大小,則直接存入數據節點,并將元數據信息寫入到名稱節點;如果需要寫入的文件屬于小文件,則先判斷小文件的類型,然后根據2.2中設計的小文件合并算法將小文件合并,生成索引信息,在這個合并的過程中,不斷地將正在合并的小文件索引信息插入到小文件索引信息列表中,當合并文件塊達到合適的大小時,客戶端將寫文件請求發送到名稱節點將合并后的文件存儲到相應的數據節點中。

    3 實驗驗證

    實驗需要搭建Hadoop集群,集群中包括4個節點:一臺NameNode,二臺DataNode,以及客戶端用來提交數據的NameNode。 使用VMware 7.0 來模擬 Linux 環境[4,5臺機器上模擬海量小文件的存儲和訪問操作。本文隨機選取了10000個xml日志數據文件,文件大小分布情況為:200kB占1%,300kB占2%,400kB占10%,500kB占20%,600kB占30%,700kB占20%,800kB占10%,900kB占4%,1000kB占3%,可見文件大小集中在400kb到1000kb之間。

    為了直觀的反應優化方案在處理小文件和大文件時的系統性能,本文在測試數據中分別選取了100、1000、10000組數據,按照以上測試和執行程序步驟,對文件寫入時間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文件數量的增多,寫入文件所用時間增長趨勢的變化緩慢,說明本文設計的Hadoop小文件存儲優化方案在寫入海量小文件時性能更高。

    4 結論

    本文首先對網絡安全設備聯動系統的數據轉化為XML文檔,然后對文件的特點及文件大小的分布進行了分析。針對HDFS對小文件存儲效率低的問題,對小文件存儲方案進行了優化,設計了小文件分組合并的算法。最后搭建了Hadoop集群環境,對改進的方案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本文設計的Hadoop小文件存儲優化方案在寫入文件所用時間增長趨勢的變化緩慢,說明本方案在寫入海量小文件時具有很高的性能,在不影響存儲系統運行狀況的基礎上,該方案提高了小文件的存儲效率和讀取效率。

    參考文獻:

    [1] 廖彬,于炯,張陶,楊興耀.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的節能算法[J].計算機學報,2013(05):1047-1064.

    [2] 傅穎勛,羅圣美,舒繼武.安全云存儲系統與關鍵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136-145

    [3] D L Tennenhouse,J M Smith,W D Sincoskie,et al.A Survey of Active Networks Research[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1997,35(l):80-86.

    第5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電力;信息通信;安全;防護研究

    引言

    隨著電網建設、發展以及電網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通信技術已成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網絡運營市場化和管理現代化的基礎,是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保證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技術的安全與電力系統的安全密切相關,此前對電力系統中的信息通信安全研究較少。

    1、電力信息通信現狀及主要問題

    1.1信息源的可靠性

    我國的電力通信網絡規模巨大、結構較復雜,應用于發、輸、變、配、用各個環節,主要信息量有測量數據、遙控指令、集采數據、普通文本、網頁信息等,信息來源多且分散,對其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普通文本和網頁信息等較難管控的信息源,需要加強信息來源的安全檢測,防止病毒信息上傳到網絡。

    1.2信息傳輸的安全

    以往變電站數量少,信息網絡簡單,信息傳輸環節的安全性容易被忽視。目前越來越多的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遞,力通信以SDH傳輸為主,多種傳輸方式并存,隨著各地區變電站數量增加,各變電站內新增SDH設備節點不斷串入原有SDH環網中,SDH網絡拓撲結構越來越復雜,缺乏優化;同時部分單位仍有PDH傳輸,整個傳輸網中設備和技術存在多樣性;如果非法用戶利用技術措施,在傳輸階段通工具攔截文件,對文件內容隨意篡改,甚至通過技術措施影響網絡傳輸通道的穩定性,將會造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泄露、失真。因此信息傳遞過程中面臨各種安全風險,需要加強信息傳輸安全管理。因此,電力企業在注重對信息源頭上進行安全保護的同時,也應注意在傳輸過程環節提高對信息安全的保護。

    1.3網絡終端設備應用者的安全

    電力系統中,網絡用戶也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難點。通信終端用戶單一,但網絡用戶較多且分散,同時用戶安全意識薄弱,使用接口為基本輸入模擬式信號接口,不能傳輸經過調整后的信息,從而接口的多樣化也相應導致了管理方面的困難。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如不能緊跟技術發展,即便制定相應規則和標準以規范用戶行為,仍可能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為網絡監管埋下隱患。

    1.4網絡設備自身的安全

    電力信息通信使用的硬件設備主要包括通信設備、網絡設備、服務器、交換機等。因國內網絡設備質量較國外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電力網絡中國內外設備同時存在。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曾公布國外某品牌網絡設備存在漏洞,例如服務漏洞、身份驗證繞過漏洞以及遠程控制漏洞等。如果上述漏洞被利用將導致通信中斷、網絡設備癱瘓、信息失真等后果。

    2、電力通信網絡的優化措施

    2.1設置信息來源認證

    電力公司施行內外網隔離,構建“三道防線”為核心的等級保護縱深防御體系,杜絕了外部人員使用電力公司內部網絡設備情況,在人員管理上有較大提升。此外,還應加強移動介質管理,防止不明信息上傳到網絡上。例如,對使用的移動存儲介質必須進行加密、認證、信息過濾處理,防止非授權移動介質和存在危險的不明信息上傳到電力通信網絡。

    2.2健全傳輸通道安全策略

    網絡傳輸安全是保證通信的前提條件,目前電力系統通信傳輸多采用SDH傳輸網絡,網絡信息安全一般通過加密機制、數字簽名機制、訪問控制機制、數據完整性機制、認證機制、路由控制機制等技術措施實現,提高傳輸通道本身的安全系能。此外,傳輸階段應對數據備份,便于信息丟失時及時回復有用數據。2.3加強網絡終端管理

    用戶發電廠、變電站和用電客戶的一次、二次控制和測量設備是對電力系統影響較直接的網絡終端,應嚴格按照信息通信安全要求對其進行必要的安全測試,防止潛在病毒或者后門程序被設置在此類設備上引起較大電力事故。計算機終端是電力系統中規模最大的網絡終端,應根據計算機網絡安全內容制定電力系統計算機終端使用規定,制定有效的安全技術制度,防止病毒被網絡終端設備帶入到電力通信網絡。例如必須進行桌面終端標準化管理系統注冊及MAC地址綁定,防止外來終端和一機兩用等違規外聯現象;嚴禁隨意修改IP地址,防止出現地址沖突;必須安裝防病毒軟件,使終端免受病毒和木馬程序破壞。

    2.4完善網絡設備安全管理

    網絡設備國產化有利于規避國外網絡設備安全風險的不可控,應使用自主的核心設備,確保電力系統網絡設備可控、能控、在控。電力企業可以聯合國內廠商共同開展各種網絡設備資源的國產化改造及測試工作,按照“先易后難、先外網后內網”的原則,在保證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國產化進程。國產網絡設備在上線前應進行相應的安全技術測試,并在采購合同中明確廠商的保密條款和安全責任。同時,完善網絡設備上線管控,確保網絡設備上線運行前滿足國家或者公司對于信息安全的要求。上線前應由內部專業隊伍對網絡設備進行安全性評測,保證網絡設備硬件安全,避免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被事先植入后門、木馬等惡意程序;上線時由內部隊伍實施,確保網絡設備在部署、配置、運行環節的安全性,以及在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日志審計方面的完整性。

    2.5健全電力通信網絡管理機制

    電力通信網絡的管理機制應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管理機制建立后,相關部門要嚴格監管,及時做到電力通信網絡的維護和升級,并且要完善電力通信網絡頂層設計理念,增強頂層設計工作的完整性,形成多層防護體系,在設計時也要注重對電力通信網絡進行綜合判斷。

    結語

    本文通過對信息通信安全風險類型的分析及對電力系統網絡安全風險的研究,分析了從信息源頭、傳輸過程、應用終端進行全過程安全管控的必要性,提出了電力系統信息通信網絡的安全防護措施。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系統對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仍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通信安全以及防護措施研究。

    第6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設備;統一;保密管理

    1 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的管理現狀

    當前大部分醫院、療養院對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的管理實行由物資采購部門購買,藥械科負責登記建檔和硬件維修報廢,信息科或信息中心負責軟件維護,保密部門負責對計算機及網絡設備進行加密、脫密、銷毀工作。實行多頭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購買者不懂、不用的現象較突出,易出現硬件配置不均、不適用、不耐用的問題。

    2)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出現問題時,軟件與硬件故障存在診斷不明、難以界定而發生相互推諉責任的現象。

    3)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建檔工作因藥械科不參與購買與出入庫,因此也容易遺漏。

    4)計算機的加密與脫密工作名義上由保密部門負責,實際上也是由各院的信息工程人員在做。

    5)沒有統一部門的全過程管理,存在保密安全隱患。

    2 方法

    我院對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實行全程管理,設立統一管理部門,受理申請,統一調配計算機及網絡設備資源,根據用途制訂采購方案,報相關部門及領導批準后,由采購部門按方案采購。直接送貨到統管部門,建立檔案后入庫,使用部門憑請領單領取,需要時安裝保密系統后下發。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軟件維護及硬件維修、更換由同一個部門完成,克服推脫責任的現象。對無法維修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及時進行脫密處理后報廢,由保密部門監管,統一銷毀。

    3討論

    要實現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的全程保密管理,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3.1需克服統管部門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各醫院、療養院的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在計算機軟件維護方面較擅長,但在硬件維修方面與實際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根據情況分別對待。

    1)加強硬件知識的學習,有意識培養硬件維修人才。對能夠處理的硬件故障自行處理。

    2)利用地方人才資源優勢,采取硬件維修外包的方式,對較復雜的硬件問題,在機器保修期內的可聯系保修單位。過了保修期的可聯系定點維修單位進行處理。應特別注意在送修之前一定要做脫密處理。

    3.2需得到院領導的支持與院機關的授權才能實行由于在全程保密管理過程中仍然需要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因此,各部門的分工與組織協調是保證全程保密管理方案實施的首要問題。

    3.3登記排查對原有計算機及網絡設備要進行逐一登記排查,完善檔案管理。

    3.4各環節應制定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環節質量如采購方案報批、統管部門與采購部門相互監督、機器報廢申請核準、銷毀現場監督等機制必須得到落實,才能確保運行質量和信息安全。

    4結果

    第7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虛擬環境下網絡安全實驗系統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而傳統的實驗系統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學方面。因此,針對目前實驗系統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改進,通過MVC軟件、QEMU操作系統、Dynamips加載設備等對當前的安全實驗系統進行了多方面的構建,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虛擬環境;網絡安全實驗;Dynamips;QEMU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各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對虛擬環境下網絡安全實驗系統的構建越來越重視。該系統能為學習該方面知識的人們提供很好的平臺,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踐能力,且創新了我國高校的教學途徑。但目前的安全實驗系統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因此,探析該系統的構建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

    1虛擬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實驗系統技術

    虛擬實驗就是以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方式,通過利用仿真、虛擬現實和多媒體等技術,可在計算機上創造一種輔助或代替傳統實驗操作環節的操作環境。實驗者利用這種技術可進行在實際環境中的各種實驗項目,完成實驗的效果也與實際環境中取得的效果相同。該技術雖然是在虛擬環境下建立仿真平臺的,但其非常注重實驗效果的仿真性和實驗環節的交互性,解決了學校實驗器材、場地和經費不足等問題,進而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虛擬化技術要在計算機設備上安裝虛擬化軟件,結合實際情況對物理操作環境進行模擬,并以此為基礎,安裝和運行真實的操作系統,從而實現網絡環境的優化配置。虛擬機的應用優勢主要有以下5個:①可以驗證和使用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②具有獨立的物理硬件環境,能實現硬件的按需分配;③與宿主機相隔離,不會影響宿主機的正常運行;④利用虛擬機的鏡像能實現系統的快速重裝;⑤能修改和刪除來源不明的軟件。

    2虛擬環境下網絡安全實驗系統的構建

    2.1網絡設備配置流程的構建在虛擬軟件中,VMware和VirturIPC都可以運行和加載多種類型的操作系統,但仍無法實現網絡設備的加載和運行。因此,應選用Dynamips和QEMU。其中,采用Dynamips可實現網絡設備的模擬和加載,而采用QEMU可加載和模擬實驗操作系統。在對實驗系統進行構建時,應采用路由器和Cisco交換機,并在試驗區域借助連線工具對網絡設備的插槽和接口進行檢查,從而有效配置網絡設備的參數和構建網絡的拓撲連接。

    2.2安全實驗系統架構的構建實驗系統的架構采用MVC軟件進行,主要包括控制器、視圖和模型三部分。其中,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戶的操作請求,并將請求信息傳遞給模型執行,但不處理具體數據;視圖是實驗系統的操作界面;模型主要是對實體對象數據的封裝。模型在接收到控制器傳遞的信息后進行數據操作,控制器將狀態結果反饋至視圖界面,從而實現對數據的實時更新和顯示。在MVC軟件中,控制器主要具備控制管理功能,具有3個核心模塊,分別為實驗管理、網絡設備管理、虛擬機管理。其中,網絡設備管理和虛擬機管理都可以實現對實驗設備的配置、加載、啟動和關閉,比如接口、網卡和設備插槽等。網絡設備管理的對象包括虛擬機的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虛擬機管理可對不同類型的虛擬機及相應的設備進行管理,實驗管理可實現對實驗的過程、狀態和結果的管理。此外,通過重新加載保存過的實驗數據,能在很大程度上縮短實驗時間,從而實現參數的再次修改。實驗設備主要包括網絡設備和虛擬機設備,這兩大設備是實驗系統的核心,彼此之間相互獨立,通過用戶實驗的過程產生行為,進而發生聯系,實現實驗系統環境的構建。在用戶操作界面,用戶點擊實驗系統區域內的設備圖標,便能實現對實驗設備的選擇,且在設備之間進行畫線連接,便能完成網絡設備端口的連接和網絡拓撲的搭建。

    2.3網絡設備的構建該系統采用虛擬化技術中的Dynamips模擬器可加載CiscoIOS,進而構建虛擬平臺,實現對真實網絡環境的虛擬。采用Dynamips軟件可實現對系統的啟動、關閉、設置、新建等底層命令的翻譯和封裝,從而實現對安全系統的管理。Hypervisor的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在安全實驗系統中,網絡設備管理的對象主要為網絡設備的參數和網絡環境的構建過程。通過對網絡設備的構建,可根據設計需要選擇最佳的系統參數,進而設計出最完善的實驗操作流程,實現網絡安全實驗系統的合理設置和有效管理。在Dynamips軟件啟動后,可通過發送命令來控制設備參數。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不斷修改各項參數,從而確定不同參數的實際功能。以Cisco7200操作系統為例,需要先連接1號路由器與2號路由器,后搭建網絡環境。具體的搭建流程分為以下7步:①新建1號路由器和2號路由器;②設置1號路由器和2號路由器的信息;③為1號路由器和2號路由器添加插槽;④建立UDP,連接1號路由器與2號路由器;⑤綁定1號路由器和2號路由器的連接端口;⑥設置2號路由器的端口;⑦啟動1號路由器和2號路由器,并測試1號路由器與2號路由器的連接情況。

    2.4虛擬機管理的構建該系統利用QEMU軟件進行設計,該軟件占用的內存比較小,且不用安裝,功能非常全面,非常適合該系統的開發。在設計開發中,主要包含2種模式,即System和User。其中,采用System模式能模擬外設,比如網卡、CPU、硬盤等。對于硬件的構建,需要在虛擬機啟動前設置運行環境中使用的網卡和內存卡。如果內存卡的容量過小,則會導致虛擬機運行緩慢;如果內存卡的容量過大,則會對宿主機的性能造成影響。在該系統中,設置512MB為默認內存容量,并使用RTL8139型號的網卡。由于虛擬機管理中使用鏡像運行和保存文件,因此,在系統啟動前需要在iso格式下進行安裝和讀取相關文件。對于系統的狀態管理,應選用UDP通信方式設置網卡。在網卡的物理地址設置完成后,需要設置網關和IP地址。此外,采用QEMU的監視器可對其他設備的狀態進行控制和監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虛擬環境下網絡安全實驗系統的構建需要結合其功能不斷優化設計,多次進行網絡設備參數的實驗能進一步實現安全實驗系統的優化。網絡安全實驗系統的應用對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不斷研究和優化該系統,才能使其更好地為現代化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小躍.師范院校網絡安全實驗系統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8).

    第8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關鍵詞:訪問控制列表;校園網絡;定位丟包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17-0033-02

    1ACL介紹

    接入訪問控制列表英文全稱(Access Control Lists,簡稱ACL)。目前按照功能劃分主要分為安全的ACL和基于服務質量的Qos ACL兩大類。接入訪問控制列表主要功能是對網絡數據流按照管理員設定的模板進行過濾,限制網絡中數據類型、使用者和特定設備等。安全的ACL在網絡數據流經網絡設備的時候,首先對網絡數據進行分類、然后進行檢查。完成分類和檢查后,根據網絡管理員設置的conditions匹配條件,決定對各類網絡數據的處理方式,處理方式通過包括允許(permit)和丟棄(deny)。網絡數據通過安全ACL處理后,下一步可以使用基于服務質量的QosACL策略,對符合管理員預先設置的QosACL對網絡數據類型進行優先級的分類處理,類似交通警察對馬路上各類車輛進行優先級的差異化處理模式。

    ACL通常是用各種類型的功能表項,依照網絡管理員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而產生的集合統稱為接入控制列表表項(Ac-cess Control Entry:ACE)。下面通過5個地區和5個地區管理員舉例說明ACL和ACE的關系。A地區處于B、C、D、E地區包圍之中,并與其4個地區相鄰。A地區人員前往其他地區,必須經由A地區管理員檢查后才能離開A地^。其他B、C、D、E地區的人員想前往地區,也必須途徑A地區才到到達目的地。A地區的管理員對經由本地區的人員進行嚴格的過境人員身份檢查限制,其過境檢查規則如圖1。

    A地區通往其他四個地區均有不同的出口通道,因為A地區管理人員有限,故每天通過出口通過的人數都有一定限制。基于這種情況,A地區管理機構根據人員身份不同進行了分類處理,給特殊人群不同的待遇,方便特殊人群進出出口通道。具體情況如圖2。

    通過上面的例子,網絡設備就如同A地區管理員一樣,要對通過A地區所有人員進行分類、檢查、處理。與A地區相鄰的四個地區出口就如同網絡設備的四接口。管理人員采用不同的規則如圖1所示就是安全ACL,而對進入人員進行身份識別規則就是QoS ACL。A地區管理員對出入人員的每一條規則就是ACE,若干條ACE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ACL,而每一條身份識別可以理解為是ACE規則條件。對于出入人員能否通過就如同ACE處理方式中的允許(permit)和拒絕(deny)。

    地區管理員對出入地管理規則中每一條細則稱為ACE,ACE通常要對人員身份進行識別,按照圖1所示的人員身份情況進行相關人員進行permit和deny兩種處理方式。例如當出人A地區人員滿足從B地區到D地區(條件三)的時候,A地區管理員會對這類人員進行(permit)處理方式;如攜帶危險物品人員進入A地區,ACE會根據圖1的條件一拒絕進入A地區,其處理方式為(deny)。

    同理,圖2的人境身份識別規則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ACL,而形成ACL中的每一條規則則是ACE。圖2的ACL是先讓人員進人A地區后進行檢查后,在對應ACL規則進行處理。因此每條規則中都隱藏著允許人員進人A地區,利用QOS進行分類識別后,要求對各類人員進行permit和deny的處理行為。而在各類網絡設備中QoS ACL是不能定義deny為首條規則的ACE。

    通過上述的例子,A地區依照自己本地區的特點和相關地區的友好程度,可以制定不同的規則。如A地區與C地區關系非常融洽,制定針對C地區非常寬松的規則。B地區因其他因素導致存在大量攜帶危險物品的人員,故B地區經過A地區的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同理針對網絡設備,網絡設備的不同接口,也可以定義不同規則的ACL。

    2ACL的輸入和輸出

    訪問控制列表各類規則制定完善后,需要定義在不同的接口。在接口處配合制定好的規則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例如第一節的例子中,A地區管理員對出入境人員管理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進入A地區和出A地區進行雙重檢查;

    (2)進入A地區檢查、出A地區不檢查;

    (3)進入A地區不檢查、出A地區檢查。

    在網絡設備中,在接口處輸入和輸出ACL,類似A地區出入人員管理規則。分別在網絡設備接口處對進出數據進行檢查,也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進入接口和出接口處進行雙重檢查;

    (2)進入接口時檢查、出接口時不檢查;

    (3)進入接口時不檢查、出接口時檢查。

    數據在經過網絡設備接口接收到報文時,需要對報文進行檢查,確定該報文是否與該接口輸入ACL中某條ACE相匹配。而輸出ACL和輸入ACL類似,當報文已經經過網絡設備后,流出網絡設備進行檢查,檢查報文是否與ACL中的某條ACE進行相匹配。in和out是相對于網絡設備來說的,離開網絡設備接口的流量即為out;進入這個網絡設備的接口的流量即為in,在配置ACL的時候,in和out并不是絕對的。

    ACE中的過濾域模板(masks)和規則(mles),類似A地區出入境管理方式。在制定管理方式的時候按照所在地區、目的地區、職業、年齡、所持證件、攜帶物品等若干主要因素,對各類人員身份信息進行識別。

    3定位丟包功能實例

    對于支持ACL計數功能的交換機,通過使用技術功能,能夠方便定位丟包問題。客戶網絡出現丟包的情況,可以通過ACL計數功能來定位丟報點,方便我們后續進一步排查。但是并非所有交換機都支持該功能,如果設備支持ip access-listcount命令,就可能支持該能。

    舉如下案例:

    1)客戶網絡環境:

    客戶電腦的網關在S57交換機上,S57交換機與S86交換機通過三層口互聯

    PC(10.1.1.1)――G0/1(10.1.1.254)$57(20.1.1.1)G0/2――G1/1(20.1.1.2)S86

    2)客戶問題:

    客戶PCping$86交換機出現丟包,但是不確定報文丟在哪臺設備上。

    3)ACL調用:

    可以在5750-e的G0/12還有$86交換機的G1/1口的in方向和out方向都調用一條acl:

    acl定位發現,通過以上測試效果可以發現,S86交換機可以發出報文,但是沒有接收到回應報文,丟包點在S86交換機上一級設備。

    第9篇:網絡設備安全范文

    功能開啟

    首先雙擊桌面上的QQ電腦管家圖標,在彈出的窗口點擊工具欄中的“工具箱”按鈕,再找到“無線安全助手”的功能模塊(如圖1),在該模塊彈出的窗口點擊“立即啟用”按鈕,即可進入設置界面(如圖2)。

    初次運行該功能模塊會對當前網絡中的所有設備進行檢測,檢查局域網內無線設備的安全性,查找可能是蹭網設備的信息。如果用戶使用的電腦無線網絡未能正常連接,那么功能模塊會彈出“無線網未連接”的提示。這時用戶需要首先連接無線網絡,再點擊窗口中的“重新檢測”按鈕即可。當所有的網絡設備檢測完成以后,軟件界面會顯示當前使用網絡的設備,其中包括系統名稱、MAC地址以及IP地址等信息。

    檢測網絡環境

    如果沒有檢測到可疑的蹭網設備,那么功能模塊就會提示“您的無線網絡沒有發現蹭網設備,加密認證方式安全,請您放心使用!”如果檢測到網絡中存在非本機的網絡設備,那么功能模塊就會提示“系統檢測到您的無線網絡未加密!建議您設置密碼,可以有效防止蹭網(如圖3)!”同時會在窗口列表中的蹭網設備上,顯示出“可疑設備”的提示信息。

    雖然有些設備會被軟件標注為“可疑設備”,不過考慮到手機等設備距離無線路由器過遠等因素會導致產生誤報,所以用戶最好再自己確認一下這些可疑設備是否為已知的網絡設備。如果允許這臺設備使用網絡的話,則點擊該網絡設備后面的“允許該設備使用”按鈕,就可以將該設備加入到“已允許設備列表”中。

    禁止無線設備上網

    如果確定這臺網絡設備是蹭網的,那么就點擊界面右上角的“設置密碼”按鈕,這時無線安全助手就會彈出一份詳細操作說明。用戶按照這個操作說明,在無線路由器里面設置密碼,就可以切斷可疑設備蹭網的途徑了。

    只設置連接密碼是不夠的,功能模塊還能檢測出無線路由器的認證方式是否安全。如果用戶使用WEP這樣的認證方式就會非常容易遭到破解,此時只需點擊界面右上角的“設置認證方式”按鈕即可修改成安全的認證方式(如圖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性开放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成人自拍小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