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醫療急救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急救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急救的重要性

    第1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加重期;中醫藥治療;療效觀察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性氣流受阻為主要癥狀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多見于中老年人。其發病機制尚未研究清楚,臨床一般認為其發病與患者存在的氣道高反應性密切相關。患者緩解期常無明顯臨床癥狀,臨床治療以控制患者急性發作期癥狀為主。2008年1月~2010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采用中醫療法治療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12例,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12例患者均為我院收治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5.1±4.7)歲,病程1~21年,平均(6.1±2.4)年。對照組142例患者,其中男91例,女51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6.4±7.1)歲,病程1.5~23年,平均(7.0±2.6)

    年。兩組患者均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等影響治療效果的合并癥。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確診后兩組患者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1)

    擴張支氣管,降低氣道阻力治療:應用沙美特羅替卡松干粉吸入劑或沙丁胺醇氣霧劑等擴張支氣管,緩解患者喘息癥狀。(2)持續低流量吸氧:以迅速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3)

    抗感染治療:急性加重期患者多因感冒、上呼吸感染等誘發,根據患者情況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或抗病毒藥物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4)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減輕患者肺部炎癥滲出,改善FEV1,減輕喘息癥狀。

    觀察組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結果采用中醫藥治療。(1)痰濁蘊肺證用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藥用:蘇子15g,前胡15g,白芥子12g,半夏10g,厚樸20g,陳皮15g,白術15g,茯苓15g,痰多,胸滿不能平臥,加萊菔子15g,葶藶子15g。(2)痰蒙神竅證用滌痰湯加減,藥用:法夏10g,茯苓15g,枳實10g,橘紅15g,竹茹15g,膽南星12g,石菖蒲15g,郁金15g,遠志15g,桃仁10g,甘草8g。(3)陽虛水泛證用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藥用:熟附子12g(先煎1小時),桂枝12g,茯苓30g,白術15g,豬苓12g,澤瀉15g,生姜10g,赤芍15g。(4)肺腎氣虛證用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加減,藥用:黨參15g,黃芪20g,炙甘草8g,冬蟲夏草5g,熟地20g,胡桃肉15g,五味子15g,靈磁石15g,沉香15g,紫苑15g,冬花15g,法半夏10g,橘紅15g。

    1.3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主要癥狀和體征緩解的時間、總體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顯效:2周內達到臨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羅音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可參考其它客觀檢查指標;有效:咳痰、喘及肺部羅音有好轉,但未恢復到發作前水平,無效:咳痰、喘或肺部羅音2周內未改善或疾病加重需要機械通氣或自動出院。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顯著性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顯著性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主要癥狀和體征緩解時間3~16d,平均(8.4±2.7)d;對照組主要癥狀和體征緩解時間4~24d,平均(14.1±3.7)d。觀察組患者起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3并發癥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用藥治療安全。

    3討論

    COPD臨床較為常見,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今天,積極治療COPD,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COPD主要病理特征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的氣流阻塞,通常氣流阻塞是進行性的,可伴有氣道的高反應性,氣流阻塞可能部分逆轉。COPD急性加重期特征為呼吸困難加重,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分泌物可呈膿性,以及氣體交換受損。西醫治療以祛除急性加重的誘因,及改善氣流受阻的情況,采用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激素擴張氣道、減輕氣道水腫和炎癥,化痰藥物促進氣道分泌物排出[1,2]。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合理用了對癥治療措施,并且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引用中藥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治療從整體出發和辨證施治的原則,使兩種治療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治療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龐凱.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無創呼吸機應用患者42例[J].中醫研究,2009,22(8):23-25.

    第2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河北省廊坊市中醫院血液科,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藥在急性白血病鞏固治療期的應用研究。方法 選取我病區收治的158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患者按隨機化原則分為2組。對照組79例給予單純西醫治療,觀察組79例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中骨髓抑制13.3%、胃腸道反應13.3%、發熱20.0%、感染6.7%等毒副作用的發病率明顯小于對照組的骨髓抑制26.7%、胃腸道反應33.3%、發熱33.3%、感染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白血病患者鞏固化療期間加用中醫藥聯合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化療藥物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化療緩解率、生活質量以及化療耐受生,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急性白血病;化療;鞏固治療;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 R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9(a)-0020-03

    急性白血病作為血液系統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危及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目前其臨床發病機理多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異常克隆性所致[1]。目前臨床上對急性白血病的藥物化療已經逐漸成熟,多數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規律的化療后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化療期間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會對機體的正常細胞造成嚴重的損害而出現骨髓抑制,影響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由于化療藥物嚴重的毒副作用可以影響身體其它臟器的正常功能,接受化療的患者容易嚴重的感染,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多數患者接受化療后達到臨床上的完全緩解后,由于體內還有惡性細胞的殘存,所以多數患者需要完全緩解后的進一步鞏固治療[2-3]。近年來我院采用中醫藥應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鞏固期間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病區2013年1~12月間救治于我院的1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經化療緩解后鞏固強化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化分組原則,均分為兩組,每組79例。其中化療期間與鞏固治療期間單純給予化療藥物治療的79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齡31~63歲,平均(46.3±3.7)歲,病程2~23個月,平均(11.2±2.7)個月,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ML)42例(M17例、M223例、 M39例、M43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37例(L115例、L218例、L34例)[4]。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的79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38例,女41例,年齡33~63歲,平均(45.8±3.9)歲,病程2-20個月,平均(10.1±2.6)個月,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ML)41例(M16例、M218例、 M313例、M44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38例(L112例、L218例、L3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給予常規的鞏固化療方案治療(AML選擇常用的DA、MA、HD-Arc、DAE、MAE、AA方案,ALL選擇常用的VDCP、VDCLP、DA、MA、HD-MTX、DAE、MAE、AA方案),患者處于完全緩解狀態,每20~40 d依次給予以上化療方案進行鞏固化療1個療程,共6次。觀察組:本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及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情況給予中醫藥輔助治療,給予黃芪注射液60 mL、參麥注射液100 mL靜脈點滴,連用10 d;并口服我院制劑參芪清熱顆粒(太子參、人參、黃芪、陳皮、補骨脂、黃精、蛇草、茯苓、黃藥子)。黃芪注射液可以明顯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明顯的改善因骨髓抑制導致的白細胞減少等癥狀。參麥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抑制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肝毒性,而且有研究發現,參麥注射液還可以有效地縮短骨髓抑制期,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加用參芪清熱顆粒(太子參、人參、黃芪、陳皮、補骨脂、黃精、蛇草、茯苓、黃藥子)治療可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胃腸道不良反應[5]。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鞏固治療期間化療毒副作用(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熱、感染等)的發病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7.0軟件對兩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鞏固治療期間統計資料比較情況詳見表1。觀察組患者治療中骨髓抑制13.3%、胃腸道反應13.3%、發熱20.0%、感染6.7%等毒副作用的發病率明顯小于對照組的骨髓抑制26.7%、胃腸道反應33.3%、發熱33.3%、感染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白血病的藥物化療目前已經是臨床上治療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臨床方案,但是目前應用的大部分化療藥物多為非選擇性的損傷性療法藥物,在殺傷白血病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人體的細胞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常見受損傷的有骨髓造血系統、免疫系統、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造成的嚴重感染以及出血傾向等[6]。近年來,許多臨床研究發現,在化療藥物的應用過程中,由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多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氣血兩虛型約占總數的一半左右。配合中醫藥制劑聯合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可明顯減少藥物毒性反應的發生率,與單用化療藥物相比較,聯合用藥的患者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并增強接受化療患者的抗白血病作用。多年的臨床資料統計發現,目前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的緩解率為50%~90%,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化療結束后可復發、加重,成為急性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常規化療后的鞏固治療也是急性白血病治療期間的主要環節[7-8]。鞏固化療期間,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化療后的緩解程度,根據原化療方案,繼續給予藥物化療,以起到有效鞏固治療的目的。

    本文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在化療后的治療中加用了中醫藥聯合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骨髓抑制的發生率13.3%、胃腸道反應的發生率13.3%、發熱的發生率20.0%、感染的發生率6.7%,明顯小于對照組的骨髓抑制26.7%、胃腸道反應33.3%、發熱33.3%、感染33.3%等毒副作用的發病率。與既往的研究報告相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鞏固治療期間,加用中醫藥治療可以能起到扶正、解毒、消疲等療效以鞏固抑殺癌細胞的作用,減輕化療所出現的毒副反應。其中給予中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熱、感染等毒副作用的發病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從而提高治療緩解率、化療耐受力,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規化療期間以及鞏固化療期間加用中醫藥聯合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化療藥物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化療緩解率、生活質量以及化療耐受生,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 唐焱,李井林,趙樂修,等.中醫藥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和鞏固治療期的應用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0):3380-3381.

    [2] 鄒亮,程輝.益血沖劑聯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1):57-58.

    [3] 曾生福.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白血病56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4):65.

    [4] 鄭大斌,羅冬梅.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性白血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3,(30):516-517.

    [5] 王志慧.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白血病的幾點思考[J].光明中醫,2011,26(2):329-330.

    [6] 王雷,殷曉玲,黃禮明等.中醫藥在急性白血病圍化療期的運用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2):202-203.

    [7] 郝晶,孫鳳,羅正凱等.急性白血病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3,30(4):137-139.

    第3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中藥塌漬;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4(c)-017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pse stains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uic pain (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 of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gynecological clinics or treatment area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pse stain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ral administration of kufukang capsule) with 36 cases in each, the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Results The scale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pse stains;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hronic peluic pain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在臨床發病率極高,且病程長、病情纏綿、復發率高,嚴重影響婦女健康[1-3]。西醫沒有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法。臨床實踐證明中藥塌漬治療方法對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濕熱瘀結)具有很好療效,且外治法藥物可直達病所,避免胃中酸和酶對藥物的影響及肝臟的首過效應,較少長期口服藥物患者難以堅持的情況[4]。通過對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該院婦科門診就診或者療區治療的72例患者的研究表明,進行中藥塌漬治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并回顧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2月該院婦科門診就診或者療區治療的7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濕熱瘀結)的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已婚婦女, 3個月內未對該病進行治療者;知情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而且能夠隨訪者。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治療組(中藥塌漬組)36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0.4±3.2),病程6個月~5年;對照組(中藥坤復康膠囊口服組)36例,年齡18~48歲,平均年齡(31.6±5.3),病程6個月~7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之試行本,樂杰主編《婦產科學》;張玉珍主編《中醫婦科學》中的有關內容擬訂。

    1.2.1 西醫診斷標準 ①一般存在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以低熱、疲乏,下腹墜脹疼痛或腰骶部脹痛,白帶增多:呈黃色或淡黃水樣,或黃綠色,可有臭味,月經不調不孕為主要癥狀;③子宮常呈后傾后屈,可有壓痛,或有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及條索狀增粗輸卵管,并有壓痛,或有盆腔一側或兩側觸及囊性腫物,活動多受限,可有壓痛,或有子宮一側或兩側捫及片狀增厚,壓痛或有宮骶韌帶增粗,變硬,觸痛。上訴體征至少需同時具備2項;④婦科超聲提示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

    1.2.2 中醫診斷標準 ①以下腹脹痛或刺痛,痛處固定;腰骶脹痛;低熱起伏為癥狀;②神疲乏力,帶下量多,色黃質稠,經期腹痛加重,月經量多或伴經期延長,小便黃,大便干結為次癥;③舌脈以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脈弦數或滑數。以上征候至少具備主征2項。

    1.3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藥物組成:雙花20 g、敗醬20 g、紅藤20 g、地丁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操作方法:上方共研細末,蜂蜜汁調成糊劑,涂抹于無菌紗布上,并放在神燈下加熱,塌漬于臍以下、恥骨聯合以上、兩側到髂前上棘水平(包括穴位:氣海、關元、中極、水道、歸來等); 療程:經凈后3 d開始治療,1次/d,貼敷30 min/次,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3個療程。隨訪3個月。②對照組:藥物組成:坤復康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834 ;OTC甲類;生產企業: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每粒裝0.38 g );服用方法:3粒/次,口服3次/d;月經干凈后3 d開始服藥,連續用藥2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3個療程。隨訪3個月。

    1.4 療效觀察

    患者癥狀:采用VAS分別對下腹疼痛、腰骶脹痛、月經不調;以及腹痛加重情況、低熱、帶下量、帶下色、帶下質、乏力或周身不適、不孕(無0分,有2分)進行評分。婦科檢查:宮體活動異常、宮體壓痛、附件區異常;以及穹隆觸痛進行評分。B超檢查:有無附件包塊,有無盆腔積液(無0分,有2分)進行評分。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AS6.12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α=0.05。

    2 結果

    同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量表評分治療或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組內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根據治療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100%/治療前積分;痊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正常。n減少≥95%。停藥一個月內未復發;顯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明顯改善。95%>n減少≥70%;有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減輕,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有所改善。70%>n減少≥30%;無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無減輕或有加重,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較治療前無改善或有加重;n減少

    3 討論

    如果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及時正確的治療,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后遺癥,這些癥狀統稱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ae of PID),以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圍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為主要病理改變。同時這類疾病還會造成女性輸卵管阻塞、輸卵管增粗;輸卵管卵巢粘連、輸卵管卵巢腫塊;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積膿、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卵巢囊腫;盆腔結締組織增生。慢性盆腔痛、盆腔炎、不孕、異位妊娠等等也為這類疾病的表現。有時可伴有低燒,易感疲乏,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ae of PID)慢性盆腔痛的發病率較過去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是婦科最常見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長,病情纏綿,復發率高等特點[5]。嚴重影響婦女健康、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質量。該研究采用中藥塌漬療法系,兩組患者量表評分治療后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組內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西醫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在預防。該實驗通過中醫治療本病,以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應用中醫獨特的理論體系,辨證論治,顯示了其獨特的優勢。現代研究表明塌漬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ae of PID)慢性盆腔痛(濕熱瘀結)的主要原理為藥物中的離子通過皮膚粘膜進行吸收、擴散、輻射等進入人體,減少了肝臟首過效應,降低了不良反應,同時該方法還能徹底改善盆腔內臟器的循環,使其保持旺盛的狀態,提高免疫力,從而促進炎癥的消散和吸收[8]。

    綜上所述中藥塌漬在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濕熱瘀結)療效確定、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無不良反應、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志影.中藥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氣滯血瘀證)有效性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5,32(3):118-120.

    [2] 汪百福.中藥配合花紅膠囊治療急性盆腔炎8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3,41(4):104-105.

    [3] 杜巧婷.塌漬對產后泌乳和脹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成藥,2014,36(10):2231-2232.

    [4] 熱汗古力.辨證保留灌腸結合塌漬治療慢性盆腔炎119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2):136-137.

    [5] 王熱愛.中藥塌漬療法治療肌筋膜疼痛綜合征 150例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4,32(9):1420-1421.

    [6] 張健麗.中藥塌漬引起皮膚過敏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遼寧中醫藥雜志,2014,41(10):2211-2212.

    [7] 張玉串.王小云教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經驗[J].吉林中醫藥,2014,34(8):6-9.

    第4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院前急救; 主要問題; 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4-0157-02

    作為一種現場急救,院前急救的迅速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在拯救患者生命及減少治療前期患者的傷殘率與死亡率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能力與公共福利的重要指標[1]。它居于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首要環節,也是維護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特別當前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深入改革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有較大改進,但總體上,仍然處于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1 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管理層面

    1.1.1 急診體系不健全,規范性有待加強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往往流動性大、隨機性強、患者病情危急、病種病因復雜、學科交叉性強,加之急救環境相對較差,對救護人員業務能力要求很高,同時給急救管理工作給來很大難度,造成急診工作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其中出診不及時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目前我國有獨立型、聯動型、指揮型、依托型及綜合型等5種院前急救模式,但均有急診時間反應過長的問題,難以在搶救黃金時間內抵達現場,貽誤重癥、猝死患者的搶救時機[2]。

    1.1.2 急救指揮中心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急救反應速度延遲部分程度上與急救指揮中心運轉不力有關。這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1)調度不佳,導致出診不及時。一方面,120熱線占線、忙線現象時有發生,浪費居民呼救時間。另一方面撥入調度中心后,有些接線員經驗不足,未能詳細詢問呼救具體地址、聯系方式、發病時間、病情病況,導致錯派、救護車路向不清。(2)指揮中心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晚班時間過長,無形中增加了調度員的心理壓力。

    1.1.3 急救醫療資源利用率不高,人力不足 院前急救工作業務范圍廣、工作環境復雜、待遇與成就感相對較低、從業醫護人員面臨壓力大,臨床醫護人員多不愿意待在院前,造成急救醫護人員資源緊張,急救全科醫生缺乏,這也是制約急診醫療服務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急救人力資源不足,在配置上也有所欠妥,造成醫療資源利用率低下。比如:將受過專業訓練的急救人員和設備集中在醫院,不能滿足現場救護工作的需要;約有20%~30%的出診并不真正需要進行現場救護;救護車放空率過高,造成醫護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緊張,影響其他急診救護工作。

    1.2 社會層面

    1.2.1 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急救意識不強 院前急救對象的病情一般較為危急,需要盡快得到救治,但由于交通堵塞、出行困難等影響,救護車可能無法在黃金救護時間內到達,此時如果公眾了解一定的自救知識,那么無疑能為急診患者爭取更多救護時間[3]。急救知識宣傳薄弱、公眾急救知識匱乏,導致急救前期護理工作不當,是影響院前急救效果的一大因素。

    1.2.2 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資金投入較少,醫院急救風險增大 急救中心一般隸屬于醫院,進行前院救治要收取一定費用,經費不足、欠費問題屢見不鮮,影響救護工作正常進行。尤其,近年來雖然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普及,醫療保險比例不斷擴大,但目前并未實現完全覆蓋,加之我國流動人口數量急劇增長,三無人員增多,病史不清,醫療風險增加,給院前急救工作人員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

    1.3 醫護層面

    1.3.1 急救技術不熟練,沒有形成一批專業急救隊伍 院前急救一般要求醫護人員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強壯的體魄以及豐富的急救知識,以便迅速診斷病情,適應各種突發危急情況。當前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人員整體不足,專業急救人員尤為緊缺,一些急診隨車醫護并不專門從事院前急救工作,而是從各科臨時抽調過來的,對某些跨科病情并不能合理處置,延誤患者病情。還有一部分醫生護士未受過專業急救知識訓練,急救技術不熟練,容易出現醫療事故[4]。

    1.3.2 急救意識不強,責任意識淡薄 “時間就是生命”正是院前急救的寫照,然而有些急救人員思想麻木、漠視生命、未能恪盡職守,出現急診不主動、搶救藥品和設備準備不充分、與中心信息聯系不通暢等問題。

    1.3.3 醫患溝通不暢,糾紛頻發 由于患者及其家屬沒有醫學背景,易出現失控、急躁、猜疑等負面情緒,影響救護順利進行。此時如果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溝通不暢,就可能影響病情診斷的準確性,同時可能會出現醫患糾紛問題。

    1.4 病患層面

    1.4.1 醫學常識有限,病情描述不清 在撥打120急救熱線時,由于患者及家屬醫學常識匱乏,在描述病情時含混不清,這給急救中心合理派送醫護人員帶來很大困難,同時也增加了出診醫生心理負擔,使其難以做到心中有數。

    1.4.2 自救能力不足,影響急救成功率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安全,120急救熱線廣泛深入人心,但由于急救知識不足,人們特別是廣大農村居民往往只是被動等待醫護人員的到來,沒有及時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耽誤了診治時機,致使病情加重。

    2 優化對策

    2.1 完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規范120急救工作管理

    作為當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院前急救工作的改進對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影響重大。推動院前急救向規范性發展,形成良好的院前急救體系是固本之舉。為此,首先要構建科學的院前急救模式,簡化中間環節,提高急救反應速度和出診效率。具體是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調度中心,通過提高120接線員雙向溝通能力以及升級相關硬件設施,確保120急救熱線能夠及時接通,并能準確及時的傳送給最近的急救中心。優化醫療資源利用,按就近原則進行院前急救[5]。其次要加強120急救電話管理,嚴肅處理各類騷擾電話,使民眾認識到120急救熱線的重要性,勿事不要隨便亂播,以免造成占線,甚至醫護資源的浪費,使有限的急救資源用在真正該用的地方。再者要合理分配工作時間,關懷120急救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心理狀態。

    2.2 呼吁相關部門重視,加快院前急救事業建設

    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率,健全醫療保險制度是院前急救事業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一方面,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流動人員管理,并給予其必要幫助,尤其對三無人員群體,更要給予其一定的醫療補貼,減輕該弱勢群體的就醫壓力以及救護人員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醫院、社會與政府三方要適當增加投資力度,重視院前急救事業的建設,為后者發展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吸引更多優秀醫學人才加入院前急救事業。

    2.3 強化急救人員培訓工作,組建專業急救隊伍

    院前急救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急救人員執業能力,做好急救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可謂重中之重,其心理素質、職業技能、新的急救知識與急救技術的掌握與運用能力都應納入崗位培訓的范疇。其一要加強對急救人員的心理督導,提高其抗壓能力;加強對急救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敦促其樹立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加強對急救人員的法律指導,強化其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其二要優化急救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端正服務態度,富有責任心和同情心,形成團結配合的工作作風、和諧有序的急救氛圍,為救護工作創造良好的人為環境。其三要強化急救知識與技術訓練,打造一支專業性強、效率高、質量過硬的急救隊伍體系,整體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在理論學習上,要熟練掌握急救急診制度、急救流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同時能夠積極學習最新急救知識,嫻熟應用現代急救設備;在技術訓練上,要熟練操作徒手心肺復蘇、電擊除顫、靜脈穿刺等常見急救技術;在實踐上,要系統回顧搶救過程,分析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急救能力。此外,醫院在組織急救人員培訓時,可選派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護士負責培訓工作。

    2.4 加強急救知識宣傳,全民普及急救知識

    盡管醫院可以不斷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但仍有一些不可消除的客觀因素,比如距離、時間等等不可抗力,這就需要民眾具備一定的急救能力,避免發生一些能夠避免的悲劇。為此要針對不同群體制定適宜的急救知識宣傳策略,在民眾間最大程度上普及急救知識。一般,對普通民眾,可過舉辦公益講座、印制急救手冊等途徑開展常見急救知識普及和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增強一般民眾的自救及互救能力,提高日常防范意識。比如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屬應該了解相關注意事項,并清楚可能并發癥狀,在撥打求救熱線的同時適當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為急救爭取更多時間。對社區門診或鄉鎮醫院醫務人員,應當進行徒手心肺復蘇等較高層次的急救培訓,形成社區門診、鄉鎮醫院與120急救系統的良性互動關系,增加急救成功概率[6]。

    院前急救作為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與人們的廣泛關注。改進當前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加強院前急救質量管理,提高院前急救事業建設水平,形成專業、高效的急救急救隊伍對促進整體急救醫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麗華,曲俊杰.淺談基層醫院院前急救護理質量管理[J].中國農村衛生,2013,10(9):77-78.

    [2]鄭進.建立我國院前急救新模式的構想與探討[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3):369-371.

    [3]周畢軍,張岳.面向公眾的院前急救培訓課程構建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7):139-140.

    [4]馬艷艷.淺談院前急救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7):152.

    [5]楊麗娟,魯玲玲,糜慶.珠海院前急救醫務人員服務現狀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8):136-137.

    [6]謝萍.無創正壓通氣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3):132.

    [7]陳海華,毛觀賜,陳子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108-109.

    [8]鮑俊霞.院前急救工作中造成空車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8):2405-2407.

    第5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目的:了解“120”急救出診現狀,探討護患溝通技巧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20”急救案例,總結院前實施急救的護患溝通技巧。結果:通過良好的護患溝通不僅可改善護理質量,還可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結論:有效的護患溝通是完成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患關系;溝通技巧

        “120”院前急救也稱現場急救,目的是有效地搶救危、急、重傷員和應對各種災難性事件.中外醫療,2009,27(1):124.

    第6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院前急救; 觀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185-01

    院前急救, 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S) 的首要環節, 是社會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反映醫院管理及診療水平的重要標記。院前急救作為院內急診科的外延, 肩負著爭分奪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責任, 它是急診醫療服務的最前沿,是傷病員未到達醫院前實施的現場就治和途中監護的醫療活動。

    1臨床資料

    我科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接到“120”指派接到70例危重患者,男49 例,女21 例,年齡在29~65歲之間,其中多發性外傷4例,休克3例,高血壓病10例,尿毒癥5例,其余均為心臟病,通過及時現場、途中的救治及精心護理,安全接入院內。

    2出診前的準備

    出診前要準確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傷情況,以便準確、迅速到達現場,又能備齊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況而盲目出診,會因為延遲到達而失去搶救時機,或物品準備不全而無法進行搶救,如僅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出診時只帶常用搶救藥品,到達現場才知道患者是從高空墜落,如果不備有夾板、頸托等物品,就無法保證將患者安全轉運。

    3觀察及護理

    3. 1正確評估病情:對傷病員在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變化有足夠的認識,必要時采用預防性措施,如急性心肌梗死發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無昏迷、非顱腦傷和胸腹部傷疼痛可誘發或加重休克,轉運傷病員時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可造成窒息,應做好預防措施。

    3. 2暫緩長途轉運:對于轉運途中存在生命危險的傷員,如大出血為止血,骨折固定不確定,休克尚未糾正,體溫、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尚不穩定者,應暫緩用汽車長途轉運。

    3. 3保持傷員合理的:根據不同的傷情,轉送中采取不同的,一般重傷員均可取仰臥位; 胸部部傷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并給予吸氧; 顱腦傷和嘔吐患者頭應偏向一側,以防止發生窒息; 長骨骨折患者應將傷肢放在合適位置,背部及兩側用棉墊或被褥墊好,固定牢固,防止行進中的顛簸、摩擦、擊產生痛疼及再次損傷血管神經,并注意觀察肢體遠端血供情況。

    3. 4重視呼吸道管理:對于危重病員,特別是腦外傷昏迷、嚴重中毒昏迷、呼吸困難或有可能引起呼吸堵塞者,應根據具體情況相應處理,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首先解開患者的領帶和衣服,如口鼻及咽喉部有血塊異物、分泌物、嘔吐物應用手或器械清除,有舌后墜者通過舌鉗將舌拉出或用別針固定舌尖于衣服上,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做口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3. 5要做到勤查體、勤詢問、勤處理,只有做到勤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給予處置。

    3. 6保持各種管道通暢:病員病情需要有輸液管、氣管插管、胃腸減壓管、導尿管、及胸腔、腹腔引流管時,各種導管必須按要求加以保護,尤其當傷員煩躁、車輛晃動時,管道及易脫出、墜入、移位、扭曲、阻塞關口。為確保管道通暢應做到:加強固定,搬運前用膠布、縫線、繃帶、紗布等固定牢固; 各種引流管要留存一定的長度,以方便站立和左右翻身; 注意保持管道清潔,加強無菌操作,導管外口要覆蓋無菌紗布,脫出的導管不經消毒處理禁止隨意插入,防止帶入細菌導致感染。

    3. 7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對于所有要建立靜脈通路的院外急救患者,如有可能的話均選用靜脈留置針。可保障快速而通暢的液體流速,護士應掌握液體及所用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并做好藥物觀察,醫生只下達口頭醫囑,護士必須聽請問請看清,與醫生認真核對藥物的名稱、劑量、濃度、有效期等,用過的安剖瓶應暫時保留以便核對。

    3. 8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院前突然發病從臨床資料看95%都存在恐懼焦慮情緒,因此我們要耐心回答患者疑問,主動介紹病情、注意事項及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有安全感,消除焦慮情緒,與患者交談要注意方式方法,交談時間要短,語調要輕,讓患者了解休息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

    4結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衛生急救事業的發展,人們對急救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院前急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急救應診人員均應專業培訓上崗,當人們遭受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的時候,醫護人員接到呼救電話后應以最短時間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評估,實施緊急救護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減輕傷患的痛苦,搞好院前急救護理是可為挽回病人生命贏得寶貴的搶救時機,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和傷殘率,為病人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

    第7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院前急救是現代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防御系統的組成成分之一,醫療救護、消防、交通、公安等共同組成城市應急防御系統。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地震災害的緊急時刻,急救醫務人員用最短時間趕到災害現場,進行現場救治,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降低自然災害給人們造成的損失,突顯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本院院前急救的成立,是基于城市醫療救護的需要,也是急救醫學的發展結果,遭受突發急癥、創傷、中毒、災害等需緊急救護的患者需要得到最短時間的救治,對距離急救中心遠的患者,當急救中心趕到現場由于所需時間長,常常錯過了搶救患者的最佳時期,不利于疾病的救治。在這種狀況下,2004年1月我院正式成立了規范的院前急救體系,接受急救中心的總調度,2004年出診911次;2005年出診1 445次;2006年出診1 732次;2007年出診1 883次。出診次數逐年遞增,且本院院前急救年出診次數在當地各大醫院中名列前茅,給本地區人民架起了一道“綠色生命橋梁”,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怎樣才能有效控制潛在的醫療糾紛,規范院前急救程序,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現將院前急救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1 常見醫患糾紛隱患

    1.1 醫療行為的不規范 急診科由于缺乏長期穩定的急診醫療隊伍,尤其是醫師,缺乏系統規范的崗前培訓,沒有嚴格科學的準入制度,沒有全國統一的急診科建設標準[1],救護車上的隨車醫療裝備各自為政,常可因醫生對救護車配備的急救藥品不熟習,急救患者時醫生口頭醫囑用藥缺乏,如果搶救失敗,藥物的缺乏有可能成為糾紛的源頭。如果車載急救設備缺乏,造成急救措施無法施行,也易引起醫療糾紛。

    1.2 急救反應時間延長 反應時間是指從接到呼救電話至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影響急救反應時間延長的因素有:①接線員責任心不強,在接聽120電話時,記錄出診地址不詳或錯誤,聯系電話記錄不清或有錯,以致造成尋找出診地點時間延長;②出診人員急救意識不強,接到出診信息后未及時出診;③出診駕駛員對負責出診地區的交通道路不熟,或道路交通堵塞;④急救物品準備不充分,出診時臨時準備,這些因素都會延長急救反應時間,常常導致出診返空,嚴重者誘發醫患糾紛。

    1.3 人性化服務不到位 這是最常見的護患糾紛,約占護患糾紛90%以上,院前急救的對象大多是危急重癥患者,患者家屬對親人的突然發病,沒有思想準備,情緒比較急躁,撥打“120”急救電話后,希望都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對醫務人員的期望值很高,盼望醫護人員早點到來,如果醫務人員趕到現場,不了解患者家屬的心情,由于醫師的職業習慣,見多不驚,認為患者搶救成功率低,急救不急,急救措施不全,患者急救失敗,未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急救停止撤離急救器材,未征求家屬意見,常會引發醫患糾紛;另外在院前急救中常接到三無患者(無家屬、無意識、無經濟),由于患者在家外突然發病,意識喪失倒在路邊,由路邊人發現撥打120急救電話,由醫院接回,對三無患者更應注重人性化的關懷,如急救措施不及時或不全面,生活護理不及時,尋找患者家屬不及時,交接班不仔細,造成家屬尋找患者遺漏。一個老年人因車禍由120接回,家屬不知道,120將患者接回醫院檢查后,病情危重隨即住院,出診護士交接班不仔細,以致造成患者家屬到急診科找患者沒找到,過了兩天家屬在醫院又找到了患者,可患者已死亡。就此引發了一場激烈的醫患糾紛,家屬就因為第一次到急診科沒找到患者,造成家屬沒見到患者最后一面,要追究醫院的管理責任,由此可見人性化服務的重要性。

    1.4 轉運途中患者的安全隱患 患者經過院前急救,由于發病現場條件有限,原則上病情稍穩定后即應轉運回院作進一步救治,但轉運途中存在風險,醫患糾紛主要原因為:對某些病情危重的病員,醫護人員未告知家屬轉運途中患者存在危險,醫護人員未在患者身邊監護,坐在駕駛室,未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搶救。擔架員搬運患者粗暴,不注重頸腰椎骨折患者的搬運,造成患者的再損傷,不可避免將會引發醫患糾紛的發生。

    1.5 院前急救記錄不規范 院前急救記錄包括派車單、醫生院前急救記錄和護士的院前急救記錄,病情危重通知書,如果醫護人員院前急救記錄未及時書寫或記錄不一致,或護士記錄出診時間(包括接聽電話時間、出診時間、到達現場時間、返院時間)不準確,或記錄有筆誤,常是引發醫療糾紛的因素。

    1.6 交接班制度和查對制度執行無力 交接班制度的執行力減弱引發糾紛的原因有:交接班不仔細,造成物品缺失,信息丟失,常可造成醫療護理缺陷,使患者及家屬不滿而易引發投訴甚至醫療糾紛。院前急救忽視查對制度,如醫師下口頭醫囑護士執行未復誦,如在嘈雜的環境下,就容易出現使用藥物,藥物劑量或使用方法錯誤的現象,有可能給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

    2 醫患糾紛防范對策

    2.1 加強院前急救建設 根據出診數量配備一定數量的救護車,對急救醫護人員進行崗前培訓,進行心肺復蘇、創傷急救,急性中毒、氣管插管等急救技術培訓,并規范常見急癥的急救程序,提高急救能力。并定期進行群傷急救演練,提高急救隊伍的配合協調能力。配備常見急癥所需的急救藥品、器材和急救設備。要求救護人員熟悉車載藥品,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急救儀器的操作技術,規范急救程序。

    2.2 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對急救出診人員進行急救意識培訓,強化時間緊迫性,以時間就是生命、搶救就是命令作為院前急救的行動指南,明確規定出診時間,出診人員接到出診信息后,要求白天1分鐘,晚上3分鐘準時出診。出診電話安排專人接聽,并對電話員進行培訓,要求記錄電話來電時間,進行電話分診,詳細記錄出診地址和聯系電話,對出診電話的記錄必須復誦一遍,避免電話記錄錯誤,對120總臺轉接的急救電話,必須給患者回復電話,以便記錄信息的準確性。對120駕駛員進行崗前培訓,熟悉出診范圍的交通要道。要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可將急救所需器材和物品放置在救護車上。

    2.3 換位思維,體現急救人員的人性化服務 為保證及時出診,要求出診人員堅守工作崗位,保持電話暢通,接到出診任務后用最短時間趕到現場積極救治患者,只要生存有一線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施救,及時與患者或家屬溝通病情,如患者可能救治無效時,要在第一時間告訴家屬,使其有思想準備,如患者已經死去,醫護人員不能立即離開,要向家屬說明情況并表示遺憾,一切搶救用物須征得家屬同意后,方可撤去,以防家屬一時感情上不能接受引發醫患糾紛。特別是接到三無患者,除急救外,更應注重人性化的關懷,積極尋找患者信息,以便盡快與家屬取得聯系,必要時向醫院總值班或相關部門負責人匯報情況,或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取得救援,同時加強交接班,以便家屬及時找到。

    2.4 加強患者轉運途中監護 對患者轉運途中病情有危險,但又必須轉運者,履行告知義務,患者的知情權和同意權,患者同意后方可轉運,保持吸氧通暢和供氧充足,保持靜脈通道暢通。進行心電監護,醫護人員在患者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急救措施,注意安全科學的搬運,對擔架員進行崗前培訓,搬運骨折患者特別時頸腰椎骨折患者,特殊的搬運方法,擔架員必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協助下完成,避免引起患者再損傷。

    2.5 規范院前急救記錄 對院前急救的所有記錄,要求記錄如實準確完整,記錄不能缺失,缺項,字跡清楚,無涂、刮、粘貼,護理記錄出診來電時間,出診時間,到達時間及回院時間的要求記錄準確到分鐘,如有路途堵車現象,要記錄堵車時間,對返空情況,及時聯系急救電話,并注明返空原因,防止發生醫患糾紛。

    2.6 加強制度職責落實 院前急救涉及的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急救物品和器材要做到班班交接,護士長定期檢查。對出診情況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接,必要時進行臨旁交班,特別是三無患者的交接班,護士長要起到督促作用。院前急救記錄要進行班班查對,護士長定期檢查,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總之,院前急救過程中,細節的管理顯得十分重要,從急救程序的每個環節,出診人員制度職責的執行力度,以及出診和溝通的及時性,急救技術的熟練性,急救處理技巧等,都需要及時的發現醫療護理缺陷和醫患糾紛隱患,及時整改,進行持續改進,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醫患糾紛的發生。

    第8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急診急救;急診學;醫院管理

    我國的急診發展迅速,經歷了急診室——急診科——急診部——急救中心的發展模式,并升華到了有固定的急診急救專業及人才隊伍,急診業務也得以不斷拓展,隨其功能的擴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急診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對急診醫療和服務又有了新的標準,單憑醫院先進的儀器和急診人員單純的操作技能,已經不能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急救意識。

    1 急診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診急救工作是醫院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急診急救工作在醫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急診急救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做好急診急救工作可將病人從死亡邊緣搶救過來,降低并發癥和致殘率,從而提高治愈率和人類壽命。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斷豐富提高,突發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種中毒、火災、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一支高效優質訓練有素的專業急救隊伍,以滿足保障各種急救任務的較好完成。

    2 急救組織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各種疾病和災難的發生越來越多,急救醫學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廣。急救醫學也承載著越來越大重的任務和責任。

    急診科、急診醫學科或急救中心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是醫院總體工作的縮影,直接反應了醫院急救護理工作質量和人員素質水平。

    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醫療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國內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務理念和新的技術不斷涌入國內市場,這無疑對急救組織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 急診急救工作質量要求

    3.1 急救人員要具有良好的醫德和獻身精神。

    3.2 強調時間觀念,時間長短是評價工作效率、醫護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3.3 強調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效率。

    3.4 搶救藥品、物品、儀器完備固定放置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3.5 搶救記錄及時完整、清楚、真實。

    3.6 建立常見疾病搶救預案。

    3.7 搶救工作組織要嚴密,做到人在其位,各盡其責。

    3.8 嚴防差錯事故。

    3.9 嚴防交叉感染。

    4 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 院前急救——急診室搶救——ICU加強治療一體化,急診和重癥監護治療是整個生命支持連續體中彼此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的核心環節,只有對急病患者在黃金時間內完成心肺復蘇等基本救治,危重病醫生才有可能介入,進行進一步加強治療建立急救一體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減少醫療環節,縮短搶救時間,爭取救治時機。

    4.2 綜合救治 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細查慢診,很多患者專科情況看起來都不嚴重,但綜合在一起整體的打擊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醫學是醫學發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點是跨專業、多學科,在分科不清的情況下在搶救時進行科學內容的綜合。所以從事急危重病專業的醫護人員應掌握跨學科、跨專業有關危重病急救知識和技能,具有高度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才能應付預知的病況以及對眾多的急危重病患者進行有效的救治。

    4.3 建立各種危重癥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種危重癥的搶救流程。如心臟驟停的處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處理流程;大咯血的處理流程;急性化學中毒的處理流程,可幫助醫生快速作出臨床決策,節約搶救時間,并可節省腦力,提高工作效率。

    4.4 對危重患者進行評估,是當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環節,評估內容以病情及臟器功能為基礎,可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有助于對危重癥病人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5 心理學在急診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更加重視生活質量、生活方式及各種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現代醫學的高度發展,人們更加強調心理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國外一位資深的心理醫師曾經斷言隨著中國社會向商業化的變革,人們面臨著心理問題對自身存在威脅將永遠大于一直困擾著中國人的生理疾病,許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亂,情緒經常處于緊張狀態而引起的,患病是機體不適應生活環境的結果,是受環境制約的心理因素影響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國醫學調查發現心理疾病已躍入前五名,可見心理醫學的重要性。

    急診工作的社會性和緊迫性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急診過程中把握病人就診時心理變化,提高醫護人員本身的心理素質,是搶救能否成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目前的急診急救模式需要應用心理學的規律與急救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就醫需求,才能充分調動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急診事業的不斷發展。

    6 如何做好急診急救工作

    6.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樹立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工作盡職盡責。

    6.2 熟練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救治原則,學習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原因、病理、癥狀、體征,急救處理時判斷迅速準確,處置熟練,措施行當有效,將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 加強基本技能的培訓,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能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路,為及時有效的搶救贏得時間,正確使用包扎、固定、搬運方法,降低致殘率。

    6.4 掌握急救藥品的用藥原則,熟練掌握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常用劑量、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療,真正達到有效救治,為院內的進一步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6.5 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術,如:除顫儀、呼吸機、心電機、心肺復蘇機、洗胃機、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術,并能熟練應用于各種病人的搶救之中,從而降低死亡率。

    6.6 工作謹慎做到嚴、細、實;虛心、不恥下問,保證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建宇,李楊.襄樊市中醫院質量管理“落地有聲”[J].光明中醫,2010年03期.

    第9篇:醫療急救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公眾;急救知識;普及方法;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186-01

    公眾社會急救,即公眾所從事的現場急救,是指意外或急癥發生時,在醫護人員或救護車未到達前,“第一目擊者”以一般公認的醫學原則為基礎,利用現場的人力、物力,在事發現場對傷者施行初步的救助或救護。

    近年來,我國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逐步受到關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公眾對急救知識重要性認識不夠,急救意識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訓體系;培訓內容及方式有待更新;醫療機構急救知識培訓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強等。我中心多年來,積極開展公眾急救知識的普及工作,通過總結和探討,針對問題提出對策,以期加強廣大醫護工作者對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的關注和參與,提高公眾參與急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 宣傳普及急救知識重要性

    1.1 經常提供案例宣傳報道在120院前急救過程中,由于患者突發意外,現場公眾未能及時施救或未能正確施救導致患者一味等待急救人員,而錯失搶救良機,造成不可逆轉的不良后果。反面事例使公眾對提高急救意識,掌握急救知識印象深遠。

    1.2 以典型事例說明,某患者在公眾場合發生意外后,由于得到現場公眾的正確及時急救挽救了生命。正面事例對公眾提高急救意識,掌握急救常識有鼓舞作用。

    1.3 大力宣傳提高急救意識,掌握急救互救知識對自身避險和施救他人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尤其在自身避險方面。

    2 開展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的方法

    2.1 根據近期發生的公眾關注事件如地震、火災開展急救知識普及。針對災難傷害導致外傷、骨折、燒燙傷等疾病開展急救知識普及。

    2.2 根據季節開展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如夏季開展關于溺水、中暑等急救知識的普及,冬季開展關于凍傷、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識普及等。

    2.3 通過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公眾急救知識普及。以進學校、進社區等形式與公眾近距離接觸,面向學生、社區居民等特定人群開展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特點是范圍小,但能進行直觀的教授,有良好的互動效果。

    2.4 通過宣傳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公眾的急救知識普及,特點是簡單、通俗,受眾人群廣。

    2.5 通過開展大型主題活動提高公眾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如我中心多年來堅持開展了“紀念世界急救日”、“120急救日”等大型活動,并以大型活動為依托,提高公眾的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

    3 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受哪些因數的影響

    3.1公眾對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公眾對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是決定急救知識普及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因素。只有不斷提高公眾對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公眾才有意愿自動自覺的參與到急救知識的學習與傳播中來。公眾對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是開展急救知識傳播的基礎。

    3.2 開展急救知識普及的培訓內容及方式。公眾有了對學習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開展急救知識普及的培訓內容及方式將是非常又一重要因素。培訓內容應通俗易懂,便于掌握,應貼近公眾生活實際。培訓方式應活潑、新穎,在培訓過程中應積極與公眾感性互動,調動公眾熱情。在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上切忌枯燥、乏味、講授高深醫學原理。

    3.3 逐步建立完善的急救培訓體系。通過培訓體系的建立,才能提高公眾急救知識培訓的科學化、現代化。

    3.4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應該出臺專門的法律來制定規格。完善我國急救培訓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樣無論是執行培訓機構,還是在公眾實施救治過程中,將有相關法律依據。

    小結

    醫護人員,應肩負起普及公眾急救知識的責任,尤其是從事急診、急救人員,只有通過長期和不斷的努力,才能提高公眾的急救意識,使公眾能夠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在公眾急救意識和急救水平上的差距,從而促進中國人的健康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欧美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狠狠色综合|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8x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成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自拍视频网|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