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生物教學設計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教學設計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教學設計案例

    第1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教學主線;生理過程;認知規律

    為達成三維目標,課堂教學需精心設計。優質的課堂教學設計需要有清晰的教學主線,教學主線是提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一環。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主線作為統籌和引領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線索,貫穿于整節課,是隱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主線創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課堂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思維習慣的形成和學習方法的轉變等。如何創設一條清晰的教學主線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以生理過程發生先后為線索創設教學主線

    無論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其體內時刻發生著成千上萬種生化反應,前反應的產物是后反應的基礎,后反應是前反應的延續,最終的結果是機體整體生理過程的有序完成。例如,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基因的表達和細胞的增殖等內容都是細胞內的生理變化過程,課堂教學中若以生理過程的先后順序為線索創設教學主線,可以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也可以使學生對每個環節知識理解透徹,并對知識的整體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知識層層推進的思維,認識到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理清生理過程發生的前因后果等,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科中蘊含的思想,如生命都是運動的,運動又是有規律的,但又處于動態平衡之中等。

    二、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線索創設教學主線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認知規律為線索創設主線的課型常用于生物復習課,因為學生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知識量,教師的教學可以更撒得開、收得攏?,F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的判斷及計算”課例設計為案例進行分析:

    這節內容是重點和難點,為了提高復習效率,教學設計一定要遵循學生已有認知規律。具體設計如下:讓學生回憶遺傳病的遺傳方式類型,教師全面歸納總結展示經典遺傳系譜圖由學生嘗試分析學生歸納整理遺傳病遺傳方式判斷的一般方法典型遺傳系譜圖的分析及相關計算(例題的選擇順序為:隱性遺傳病的判斷與計算顯性遺傳病的判斷與計算兩種隱性遺傳病組合的綜合判斷與計算一顯一隱兩種遺傳病的判斷與計算不確定的遺傳方式的綜合判斷及相關計算系譜圖中的某一個體與外來個體婚配,子代患病率的計算)果蠅中的相關伴性遺傳病與計算ZW型生物相關的遺傳病的遺傳分析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段的相關性狀的遺傳知識植物體中有關性染色體的相關判斷及計算。

    在復習課中,這樣的設計能夠使學生感到知識容量大但不亂,有難度但掌握了規律后不畏懼。教師在進行這類課型的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的儲備、思維方式與習慣和接受能力等,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的培養與提升。

    第2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課程負責人說課程;生物化學;教學設計;優化

    生物化學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及其規律,是我校西醫類、中藥/藥學類、中醫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此課程內容學習為藥理學、病理學等后續課程和其它臨床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1]。為促進課程建設,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在今年開展了“課程負責人說課程”競賽活動。筆者作為“課程負責人說課程”的一名聽眾,在本文中從教學設計優化角度探索通過聽競賽如何促進生物化學教學設計優化。

    一、“課程負責人說課程”“課程負責人說課程”競賽參賽對象為列入培養方案教學

    進程的各類課程(必修課和限選課)課程負責人。參賽選手從課程定位和目標、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選取、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與評價、課程建設與特色等方面說自己負責的課程,每位參賽負責人闡述時間20分鐘。

    二、聽“課程負責人說課程”競賽對生物化學教學設計優化的促進作用

    雖然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逐漸取代了傳統授課,但課前怎樣設計生物化學各章節內容,主要還是體現在教案中。教案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與時間分配、教學方法、重點難點及相應的處理對策、參考資料和教學效果等,其中如何設計教學內容與時間分配和重難點內容至關重要[2]。生物化學課程負責人在說課程過程中以“蛋白質化學”章節為例,重點講解了西醫專業、中醫專業、中藥/藥學專業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差異,特別是對生物化學不同專業授課知識目標的明確,有利于促進教師在教案撰寫中合理組織重點、難點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各專業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中筆者以“蛋白質化學”章節為例,探索“說課程”活動如何促進生物化學教學設計優化。

    1.促進西醫專業“蛋白質化學”章節教學設計優化

    對西醫專業學生而言,“蛋白質化學”章節培養目標是通過掌握蛋白質化學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中,結合臨床樣本,深入揭示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引起的臨床疾病的分子機理,并開展相關藥理學研究,為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奠定基礎。因此,筆者認為在課堂講授時,應適當延長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關系與疾病發生講授時間,在講授蛋白質一級結構異常引起的疾病和治病機理時,不僅僅講授課本提到的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異常引起的鐮狀細胞貧血癥,應密切結合目前相關臨床疾病,在當前精準醫療的大環境下,適當采用案例教學法擴展講解蛋白質氨基酸殘基突變引起的蛋白質一級結構異常所致的疾病如Nav1.5通道單氨基酸突變引起的遺傳性長QT綜合征、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擴張型心肌病等遺傳性心臟疾病和乳腺癌,γD晶狀體蛋白單氨基酸突變引起的先天性白內障等等疾病治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從而增強學生對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相關的臨床疾病治病機理和臨床癥狀的了解,不僅有利于適應培養高素質醫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有利于促進基礎理論教學與臨床的緊密結合,提高中醫院校西醫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2.促進中醫專業“蛋白質化學”章節教學設計優化

    對中醫專業而言,“蛋白質化學”章節培養目標是學生通過掌握蛋白質化學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中,結合中醫證候,開展中藥復方或中藥配伍對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引起的臨床疾病的中藥藥理研究,為中醫中藥治療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引起的臨床疾病奠定基礎,促進中醫中藥的發展。尤其是,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傳承中醫精髓,在中西醫并存的教學實踐中,真正的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因此,筆者認為在中醫專業“蛋白質化學”章節教學設計中,應在講解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時,一方面適當擴展性增加遺傳性心臟疾病、腫瘤、紅斑肢痛癥、遺傳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疾病的發病機理與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關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理解,另一方面在教學設計時適當增加目前中醫藥對擴張型心肌病、癲癇、紅斑肢痛癥等與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密切相關的疾病的治療案例講授,促進學生對中醫藥治療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異常相關疾病的了解,有助于將來學生將中醫藥診療與生物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同時增強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促進中藥/藥學專業“蛋白質化學”章節教學設計優化

    對中藥/藥學專業而言,“蛋白質化學”章節培養目標是學生通過掌握蛋白質化學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藥理研究和藥物研發工作中,一方面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關系角度深入探究天然藥物治療疾病的藥物作用機理和藥效物質基礎,大大促進中醫藥的發展;另一方面開展多肽或抗體藥物的結構與功能關系研究,并利用掌握的蛋白質理化性質和分離、純化、鑒定技術對多肽和蛋白質藥物成分進行分離、純化、鑒定、藥物活性篩選、設計和改造,開發靶向治療藥物或為新藥研發創制提供天然分子模板,充分挖掘藥物寶貴的利用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中藥/藥學專業“蛋白質化學”教案設計而言,應重點講解蛋白質的結構、功能、理化性質、分離、純化、鑒定相關的技術,特別是在蛋白質理化性質和分離純化等知識講授時適當延長課時,并結合目前科學研究成果,引入蛋白和多肽的理化性質、結構和功能研究、分離純化相關技術實際應用仿真實驗或相關實驗研究微視頻,并開設相應的蛋白質分離純化和鑒定的實驗內容,增強學生對蛋白質相關研究技術的掌握,使學生能結合理論知識和掌握相關的生化技術,在今后的蛋白質相關科學研究中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科研研究水平和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唐炳華.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7.

    第3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藥學專業;西紅花栽培;紅花栽培;教學設計;課程思政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對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課堂教與學的質量,還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宗旨,努力提升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作為中藥學專業任課教師,更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和中醫藥人文素養[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嚴格執行師德規范,堅持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幫助學生樹立中醫藥思維。河南農業大學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藥用植物栽培學[2]各論以河南道地藥材為主,兼顧河南省適生并有大面積種植的藥材在理論課堂進行重點講授[3]。本文選擇西紅花和紅花這兩個只有一字之差,價格相差甚至上千倍的藥材為例,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對教學過程進行探討和設計。

    一、點設計

    借鑒《中藥鑒定學》花類藥材[4]、《藥用植物栽培學》根及根莖類、花類藥材[5-7]、《方劑學》[8]《中藥炮制學》[9]《中藥化學》[10]教學設計案例授課方法,根據紅花和西紅花在河南省的栽培生產實際,采用案例教學和情景式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列舉紅花和西紅花有哪些異同,用幻燈片播放紅花、西紅花不同生長時期及藥材圖片,讓學生辨認,提問學生是否知道紅花、西紅花,如何種植、采收、加工,栽培過程中哪些因素會影響紅花、西紅花藥材的質量,引起學生對紅花、西紅花栽培的學習興趣和關注。

    (一)紅花栽培點設計

    講解紅花栽培時,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參考紅花近年來栽培方面的研究進展,尤其是在河南的栽培生產情況[11]。第一,概述紅花的來源、藥理功效、主要化學成分、道地產區、栽培歷史和現狀、市場狀況、今后的研究方向。講解時以熱播電視劇《甄嬛傳》中年妃灌了端妃一壺紅花水導致端妃不孕為例,提出問題:紅花的成分及功效是什么?真的可以導致不孕嗎?回顧《中藥學》《中藥化學》中紅花的藥理功效及主要化學成分,讓學生加深記憶。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到作為中藥學專業學生,學會從專業的角度學會思考,辯證看問題,也讓學生意識到保障臨床用藥有效與安全的重要性和自己未來所擔當的社會責任。第二,概述紅花的植株形態特征,配以紅花不同發育時期的植株圖片。第三,紅花生物學特性,重點講解紅花生長發育習性、開花習性、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以圖文配合和列表的方式講解。第四,紅花栽培技術按照品種類型(種質資源)、選地整地、繁殖方法、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留種技術、采收與加工(花采收、種子采收、加工方法、藥材質量標準)、包裝、貯藏與運輸的思路和順序進行講解。每個環節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便于學生直觀學習記憶。

    (二)西紅花栽培點設計

    講解西紅花栽培時,以教材內容為主,參考西紅花在河南省種植的生長發育、繁殖系數及生產中的栽培措施對西紅花產量等的影響[12-13]。第一,概述西紅花的來源、藥理功效、主要化學成分、原產地及在中國的主要產地、栽培歷史和現狀、市場狀況、今后的研究方向。講解時插入《香料之路》《本草中國》西紅花、紅花小視頻,引入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提到的西紅花,影片中居心叵測的綿羊副市長與獅子市長上演了爭奪統治權之戰,給一些肉食動物注射了番紅花藥劑,讓它們野性大發,引起恐慌,由此預謀趁亂讓草食動物上位。由此提出問題:(1)電影中的番紅花與中藥番紅花是同一種嗎?(2)番紅花為什么又叫西紅花、藏紅花?(3)番紅花與紅花有什么不同?以文獻記載、專業課教材及植物分類學工具書為依據,以解答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西紅花的正品來源,番紅花、藏紅花、西紅花名字的由來,藥理功效,主要化學成分,原產地及在中國的主要產地、栽培歷史和現狀、市場狀況等信息。第二,概述西紅花的植株形態特征,配以西紅花的植株圖片。在講解西紅花球莖扁圓球形,外面有黃褐色的膜質包被時,舉例電影《瘋狂動物城》里西紅花球莖被警長誤認為是洋蔥,加深學生印象。第三,西紅花生物學特性,重點講解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生長發育習性,以圖文配合的方式講解。第四,西紅花栽培技術按照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種莖直播大田、先室內開花后田間培育球莖)、田間管理(中耕除草、灌溉排水、追肥)、室內培養管理、病蟲害防治、留種技術、采收與加工(采收、加工、藥材質量標準)、包裝、貯藏與運輸的思路和順序進行講解。每個環節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

    二、線設計

    在講解時注意引導學生梳理栽培技術與生物學特性間的內在聯系,使紅花、西紅花生物學特性與栽培過程中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形成“線”,如,紅花不同播種時間與采收期的關系,紅花開放時間與藥材產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西紅花去除部分珠芽以增加繁殖系數的意義,西紅花球莖重量與開花數量之間的關系。在講解完采收加工及藥材質量特征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根據紅花、西紅花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藥材的產量和品質要求選擇相應的栽培技術、采收加工方法,讓學生在全面理解生物學特性與栽培技術各環節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栽培藥材。

    三、面設計

    將紅花、西紅花從來源、植物形態特征、生長發育習性、栽培技術要點、主要化學成分、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藥理功效、原產地、目前主要產區、在河南省的生產狀況等以列表對比的形式進行展示,使學生更清晰地區分兩者的差異,讓學生通過文獻查閱了解所涉及到知識與已學課程知識的聯系,全面理解紅花、西紅花栽培的特點。通過學校栽培示范園觀察的有關紅花、西紅花生長的情況,設想機械化和人工智能在紅花、西紅花栽培過程中如整地、繁殖育苗、田間管理、室內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14]、包裝、貯藏與運輸方面的應用;紅花在河南與新疆等其他地區栽培技術的異同;紅花芽苗菜、紅花籽油及作為觀賞花卉的開發利用現狀;西紅花在中國與伊朗、西班牙栽培技術差異的主要生態因素;西紅花作為觀賞花卉、保健飲品、香料等方面的開發利用。梳理課程重點、難點和疑點,構建學科內、外的知識網絡。積極響應教育部“思政進課堂”的號召,借鑒中藥學類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15-16],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醫藥文化自信、中醫藥思維、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等方面設計思政映射點,充分挖掘紅花和西紅花栽培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結合課程實際融入課堂教學。如在講解西紅花采收時,列舉采摘西紅花需要大量的人力,平均20萬朵花,才能產1kg藥材;讓學生分析它與紅花在名字上僅一字之差,功效相似,身價卻高出幾百上千倍,俗稱紅色金子的可能原因。引導學生樹立“中藥不分貴賤,治病就是好藥”的正確價值觀。再如在講授番紅花、藏紅花、西紅花名字的由來時,告訴學生為什么叫番紅花呢?農產品中帶“番”字的,基本都是原產國外的外來物種。西紅花由位于我國西方的波斯地區傳入,因此被稱為西紅花。西班牙是現今世界西紅花的主產區,此外,印度、伊朗、日本等亦產西紅花。西紅花在中國經過中醫幾百年的臨床實踐已經成為常用的中藥。藏紅花主要跟西紅花傳入我國的路徑有關,古時產于波斯地區的西紅花經印度進入,再由轉運至內地,所以被稱為藏紅花。我國浙江、上海、安徽、河南、北京等地上世紀自60年代開始引種西紅花,目前國內西紅花的商品來源有進口和國產兩類。展示由河南農業大學中藥材團隊提供技術指導的設施栽培成功收獲的西紅花。讓學生了解歷史,體會中醫藥文化自信的同時加深對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優勢與特色的認知,穩固專業思想,樹立專業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周桂桐,張志國.中醫藥課堂教學設計—理論創新與設計實務[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35-155.

    [2]郭巧生.藥用植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28-433.

    [3]張紅瑞,黃勇,高致明,等.淺談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學生從業園藝療法的優勢[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7,27(04):138-139.

    [4]楊晶凡,王利麗,付鈺,等.中藥專業中藥鑒定學課程花類中藥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4):22-24.

    [5]張紅瑞,李志敏,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4):57-60.

    [6]張紅瑞,李賀敏,楊靜,等.根和根莖類懷藥栽培學課程教學過程設計[J].河南農業,2020(10):38-39.

    [7]張紅瑞,張云霞,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金銀花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2):46-49.

    [8]趙黎,吳元潔,章健,等.中醫學專業方劑學課程“點-線-面”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7(06):95-96.

    [9]黃琪,金傳山,梁益敏.中藥學專業《中藥炮制學》課程教學設計優化與探討[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1(06):143-145.

    [10]趙啟鐸,何永志,張志國,等.中藥化學課程中生物堿類化合物的教學設計探討[J].黑龍江教育,2018(12):45-47.

    [11]扶勝蘭,張艷玲,張紅瑞,等.播期對紅花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7,46(02):91-95,119.

    [12]元玉璧,張紅瑞,鄒小雙,等.不同基質對西紅花生理生化代謝和繁殖系數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05):202-204.

    [13]陳明明,張紅瑞,高致明.栽培措施對西紅花生理特性及種球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03):386-388.

    [14]安亮亮,曹衛彬,連國黨,等.書夾式紅花采摘試驗臺的設計與試驗[J].農機化研究,2020(10):109-112+199.

    [15]楊晶凡,王利麗,陳隨清.課程思政在《中藥商品學》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51-53.

    第4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高職檢驗專業;教學設計

    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要求,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提出了“培養道德高尚,理論扎實,操作嫻熟,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生物化學是臨床醫學基礎課程,也是檢驗專業重要的基礎專業課。我院生化教研組對生物化學課進行了優化設計。

    一、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定位

    醫學生物化學是研究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規律的一門學科。生物化學以生物學、有機化學為理論支撐,是檢驗專業重要的基礎專業課。只有掌握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檢驗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發揮檢驗專業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確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1.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職業教育“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導向,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理念,生化教研組確立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首先是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理論、生物學功能及理化性質;熟悉三大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生化意義;了解代謝異常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其次是能力目標:要求學生具備生化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將理論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最后是素質目標: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積極主動的工作熱情;吃苦耐勞的品質及奉獻與服務的精神;團隊合作的意識。

    2.優化教學內容

    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是內容多、課時少,對理論、抽象、實踐能力要求高。醫學檢驗專業選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王易振主編,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衛生部規劃的教材。該教材通俗易懂、理實結合,突出素質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且涉及的內容和深度比較符合檢驗專業教學的要求。但知識結構層次不分明,有些知識過于陳舊、復雜。由此,生化教研組將整個教材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靜態生化、動態生化、基因信息的傳遞、臨床實踐,同時對教學內容的順序與課時分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此外,為了突出重點、難點內容,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教研組補充了知識鏈接、案例分析;同時刪除了學生普遍認為較抽象、難以理解、與實際臨床聯系較少的內容,如信號通路、分子生物學相關的實驗等,從而進一步簡化、優化教學內容。

    三、教學設計與實施

    整個教學設計緊扣高職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教師引領、學生為中心為原則,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切入點,設計情景學習,學生全程參與,實現理實一體化。同時以職業崗位應用為導向,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強化職業能力。

    1.學生情況分析

    學院醫學檢驗專業招收的是高中起點的學生,其中文科生缺乏生物學及化學等相關知識,總體情況欠佳,增加了本學科的學習難度。此外,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適應能力差。但從另一方面看,學院學生以女生為主,課堂紀律好,學習積極性高,態度端正,因此整體學習氛圍好,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2.教法設計

    根據學情分析及學院的實際情況,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PBL教學法、實踐教學法。

    3.學法分析

    針對以上的教學方法,生化教研組設計以下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評價體系

    整個教學評價體系分為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師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包括:校內學生評價、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學校教學督導組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要包括:平時考核占最終成績的10%,包含作業、課堂回答題、學習態度;實驗考核占最終成績的30%,包含實驗報告、技能考試;考試考核占最終成績的60%,包含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結果,也注重過程,體現了對素質能力的培養,保證了有效的教學質量。

    高職醫學檢驗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設計理念緊扣高職高專培養目標,以職業崗位要求為導向,著重動手能力培養,最終強化職業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課程定位、教學目標與內容、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了重新設計,突出了醫學檢驗專業崗位特色,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檢驗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5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實踐技能 項目導向 教學設計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是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這門課程綜合性、應用性較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成為能夠面向工業廢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等相關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往的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無法實現畢業生和企業均希望的“畢業就上崗”。為了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對本課程進行了項目導向課程開發,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在進行教學設計甚至課程開發前,必須要深刻理解項目導向式教學的內涵。項目導向式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指導思想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予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主要負責;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這是一種自主性最強的教學方法。

    項目導向式教學的關鍵是“項目”的選取?!绊椖俊笔菑牡湫偷穆殬I工作任務中開發出來的,要在一定時間里,在規定范圍內需達到預定質量水平的一項一次性任務?!绊椖俊本哂写_定的目標,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采用項目式教學就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界限,以項目為核心,按照工作過程邏輯建構教學內容。通過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學生可以了解到他所學的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是什么以及他所從事的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是以對企業專家、畢業生、在校生的充分調研為基礎的。根據專家意見與畢業生、在校生反饋意見制定出適于發展需求的教學內容,結合實際工作任務或項目展開教學。課程的核心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采用污水處理方法、工藝及其設備處理污水,同時能夠對設備進行操作與維護。選擇污水處理一般流程、每級處理主要去除的污染物等作為載體,按照從污水的分級處理到污水全流程處理、從分解到綜合的職業能力訓練過程設計教學單元。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情境見表1。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指導框架如下:

    2.1情境1“認識污水”

    (1)學習內容:1)污水:概念、類型、水質指標、水質標準、處理方法、最終出路;

    2)水體污染:概念、實質、類型、危害、污染源、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則;

    (2)訓練項目: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案例分析;

    2.2情境2“污水的一級處理”

    (1)學習內容:1)調節污水水量水質的方法、構筑物;

    2)去除污水中浮油、乳化油、較粗大懸浮物、可沉固體物質的方法、構筑物;

    (2)訓練項目:1)均質池、隔油池的開停操作;格柵沉淀池的運行、管理;

    2)氣浮工藝操作訓練;

    2.3情境3“污水的二級處理”

    (1)學習內容:1)生物處理法概述;

    2)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好氧生物處理;

    ①活性污泥法;②生物膜法

    3)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厭氧生物處理;

    (2)訓練項目:1)生物接觸氧化池、塔式生物濾池的開停操作;

    2)氧化溝、AB、SBR、A2/O、UASB工藝操作訓練

    2.4情境4“污泥的處理與處置”

    (1)學習內容:

    去除污水中細小懸浮顆粒、膠體物質、微量重金屬離子、難降解有機物、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設備;

    (2)訓練項目:

    1)混凝沉淀池、混凝劑投加系統、轉子加氯機的開停操作、普通快濾池開車前的檢查;

    2)反滲透工藝操作訓練;

    2.5情境5“污泥的處理與處置”

    (1)學習內容:

    1)污泥基本性質;2)污泥濃縮、消化、脫水、焚燒的方法、設備;

    3)污泥最終處置與利用的途徑;

    (2)訓練項目:1)重力濃縮池、污泥消化池的運行操作;

    2)帶式壓濾機、離心脫水機、回轉式污泥焚燒爐的開停操作;、

    2.6情境6“某污水處理廠全流程實訓”

    (1)學習內容:某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實地學習;

    (2)訓練項目:繪制某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講解某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

    3.教學設計的實施要求

    3.1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要求

    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采用行動導向、小組合作、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與企業密切合作,獲取相關資料;充分利用企業培訓課程資源;邀請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工作人員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工作經驗;建立資源豐富實用性強的網絡課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2教學團隊基本要求

    項目導向式教學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因此必須要建立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這是實施項目導向式教學的關鍵因素。

    3.3學生學習基本要求

    項目導向式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任務量較大,課前需要分組查閱資料、學習討論相關知識,課上理論和技能均要接受訓練,所以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真正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

    3.4考核評價基本要求

    考核評價是項目導向式教學的重要環節。項目導向式教學是自主性最強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空間較大。考核評價必須要落實到項目完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倘若這一環節做得不好,整個教學過程會很松散,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6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生物化學;醫學;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8-0227-02

    一、傳統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生物化學的教學仍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即“教師課上完成知識傳授,學生課下通過作業和實踐操作等對知識進行內化”。該教學模式由于具有傳授知識系統性強、易于集體化教學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然而,隨著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和局限性。首先,高職高專學生生物化學學科安排的課時比較少,而生物化學理論性強,知識抽象,學習難度大。其次,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難以促進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都沒有得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第三,信息化學習資源利用率不高,課前預習流于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太少。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內化兩個學習過程顛倒安排,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的幫助,如網絡視頻、圖片和課件等在課后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與教師的互動等完成對知識的內化。隨著教學過程的重新安排,教學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也相應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的引導者,給學生學習提供支持,答疑解惑。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大學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時間的自由性以及學校軟硬件設施的完善性,都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更廣闊的應用平臺。

    三、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翻轉課堂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暴露出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根據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初步構建了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課前教學設計

    談到翻轉課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制作教學視頻。但是,在制作教學視頻之前,明確教學目標非常重要。只有教學前確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另外,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漫無目的,抓不住重點,因此課前的教學設計決定了翻轉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

    1.學習資源的準備。教師在課前要準備教學資源,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書籍、電子課件和教案、微視頻教程、相關的專題學習網站等類型的素材。教師應制定與教學資源相匹配的導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指導。內容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程序、課前練習及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可以參考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為了保證課前學習的有效性,導學案不同于簡單的課前預習,不宜僅將傳統教材內容(PPT)或課堂45分鐘的講授錄像直接搬上網,應重新解構學習內容,將學習內容分解為一系列的知識模塊。針對這些知識模塊,融入趣味、挑戰的元素,設計一系列能促進認知思辨與課堂討論的10分鐘左右的講解視頻。例如學習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的時候,我們錄制了一個通過游戲環節模擬蛋白質高級結構的形成的微課視頻;在學習糖的分解代謝的時候,我們制作了一個通過實驗測定運動對于血乳酸濃度影響的微課視頻。這些視頻短小精悍,具有趣味性,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針對性練習。根據導學案,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模塊結束后,都需要對視頻或者其他教學資源中的重點內容和疑問進行及時記錄。同時,學生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提供的知識段測試題目,確認是否掌握了該視頻所涉及的全部知識要點,測試題目時可采用在線給分的方式,達到即時反饋的效果。測試題目給分只有達到一定分值,課程學習才繼續,才可以進行下一模塊或知識段的學習,就像玩游戲通關一樣。

    3.交流反饋。對于課前的學習,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將視頻、課前練習等合理處理,方便網絡交流。學生可以在課外,利用課程網站、QQ群、微信等交流工具,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在線互動解答和信息及時反饋。同時,教師應對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反饋信息進行總結,為課堂學習活動做準備。

    (二)課堂活動設計

    1.確定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課前視頻學習和課前練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由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選擇題目。例如,教師在講授糖酵解的時候,課前學生已經自主學習了糖酵解的基本內容,但是視頻資料中關于運動對于血乳酸濃度影響的實驗學生提出了較多問題:為什么運動后處于休息狀態時乳酸的濃度會下降?為什么靜息狀態下乳酸的濃度不為零?這些問題對于理解糖酵解的生理意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些問題將作為重點問題供學生討論,而有關糖酵解過程中具體的化學反應過程不作為教學重點,可以個別指導而不作為重點討論的內容。

    2.PBL教學法。教師根據課前反饋,確定需要討論的任務專題后,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學生分工協作,進行小組討論,通過紙質和智能手機查閱資料,最后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觀察、引導,適時加入討論和總結補充。鑒于生物化學課程內容較多,知識系統性較強,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教師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對于課程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和總結,以彌補課堂討論學習所導致的知識分散、系統性不強的問題。

    3.案例教學法。在完成基本知識的梳理總結之后,深層次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通過案例分析完成。教師選擇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案例供學生分析,以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影響氧化磷酸化因素的時候,可以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讓學生能夠運用呼吸鏈抑制劑的理論來解釋現象并提供治療措施;另外,還可以提供二硝基苯酚作為減肥藥物以及導致中毒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運用結偶聯劑的作用原理進行分析。案例分析進一步加強了知識的運用,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效果評價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更全面的評價,包括課前自學的評價、課堂參與表現評價以及考試測評,更真實體現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正確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激勵。

    四、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課前教學的有效管理

    生物化學理論知識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合理有效的導學案的設計及高質量教學視頻的制作都必不可少。學生課前的學習活動是自主的,但并非是自由散漫的。對于部分學習自主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課前學習通常能夠有效執行。但是,對于學習動力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必須對學生課前的學習采取有效管理。例如,檢查學生課前學習的針對性練習以及學習問題,并記入總評考核。只有加入一定的強制性,課前學習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有效保證課堂活動的進行。

    (二)信息化平臺的充分利用

    課程網站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的各類視頻資源――教學微視頻、授課課件、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案例庫、在線作業以及交流平臺等。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課前作業。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等互動交流方式隨時隨地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除了課程網站,優質的慕課學習資源的建立更能夠為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而建立慕課學習資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成本。另外,QQ軟件也能夠構建翻轉課堂的學習環境。QQ平臺具有人際關系管理功能,既能個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還能群聊,實現合作學習。為了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到有效實施,教師必須充分合理地運用這些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生的課前有效學習提供保障。

    (三)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

    翻轉教學中雖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了教學中的主角,但是翻轉課堂是否能夠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教師面臨的挑戰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增強了。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學錄制視頻的質量、學生交流的指導、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制作教學視頻時,除了要涵蓋教學內容,還要做到精心設計,情感豐富,生動活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擴展思維,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專業,才能更好地在課前與學生進行網絡交流,順利組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深入案例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翻轉課堂給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啟迪了我們的思想。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第7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以Bloom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受生物學、圖書館分類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示通過多人的共同努力,多次實驗和修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包括認知、情感、運動等三大領域[1]。平時應用更廣泛更多的是認知維度,其從低階到高階分為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特定的意義和行為特征,其中分析、綜合和評價屬于高階能力。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過程,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2]。相對于以往抽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教學目標分類,更能突出培養學習者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發展高階能力的意義

    2.1高階能力是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

    對衛生職業教育行業專家和臨床醫技能手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崗位工作任務涉及關聯性較強的不同基礎醫學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原有按單一學科特點設置的基礎醫學課程不能較好的與工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為了突出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分析、遷移和創新等高階能力的培養。

    2.2重視學習者高階能力的發展,是國際信息化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信息時代改變著各行各業的運行模式,教育行業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如何利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服務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長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始終未能有效地定位和實現自身的作用?;旧鲜羌藿釉趥鹘y講述法教學的基礎上,局限于低階能力的訓練和低階知識的學習[3]。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階能力的培養,因此改變直接作用于學習者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必要。

    3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制成微課,當作作業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展學習者高階能力。教師課前發放導學案和微課。導學案提出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微課是把原來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分段錄制成5~10min的微視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利器,分段的微課打破了課堂直線式的進行方式,便于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必要時可重復觀看較為難懂的部份。課堂中,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收集和整理典型臨床病例,精心設計PBL、CBL或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承擔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責任,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空間和發揮獨立見解的機會,以鍛煉學生分析、綜合等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翻轉課堂單元教學設計。

    4翻轉教學注意事項

    翻轉課堂的重點不在于教師自制微課來教學,而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高效進行課堂互動。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自行學習屬于單向傳授的知識,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于解決個別問題,且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評估等等高階能力。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在家看教學微視頻是一種誤解,翻轉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將課堂時間用作更深入的學習活動上,因為講課其實僅是最基礎層次的學習活動。并希望將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而且教師并非知識守門人,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與分析師。有觀點認為翻轉課堂并非創新的教學方式,在既有的教學方式中,指定學生先進行課前閱讀書本章節,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的方式,即是一種翻轉教學。但不論其是否為一種創新的模式,科技工具的普及的確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多了一種貼近新時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L.M.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5-47.

    [2]尹麗,張軍要.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在五年制生物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84-85.

    第8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英文名稱:Bulletin of Biolog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植物學會;中國動物學會;北京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0006-3193

    國內刊號:11-2042/Q

    郵發代號:2-5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9篇:生物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會

    【Abstract】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basic medicine,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social, history and life sciences closely linked to medical microbiology. It can lay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and clinical course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is subject closer to clinical and social.As a young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nvest in the students, he also learned a lot and foun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Medic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中的可為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及臨床課程奠定理論基礎的一門重要學科。主要研究與醫學有關病原體的生物學特征、致病機制、機體的抗感染免疫、特異性檢測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保障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

    作為青年教師在這幾年工作中總結出的幾點體會如下:

    1 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啟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對任何人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內驅動作用。使沒有思考變為有思考,使無效變有效,使低效變高效。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內容繁雜,枯燥,但接近臨床的一門重要的橋梁學科。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氣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理論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臨床癥狀為例,通過利用學生對實際病例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向學生介紹破傷風梭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投入課程內容,我們可以用最風趣的方法和通俗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平時生活中我們容易受傷,每次受傷會從周圍人口中聽到“打破傷風的針”,但上課時簡單的解釋這一病例,不但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力,而且不能對學生充分灌輸“打破傷風的針”實質。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那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破傷風的針?’‘破傷風又是什么?’‘不打此針又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等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的實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帶進課堂,將內容延伸到病原體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條件、致病機理、臨床癥狀及疾病特點、診斷、預防、治療等。這樣能極大的提高及發揮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的興趣及主動學習能力。

    雖然人類在醫學微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離消滅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不斷出現[1],如2002年全球SARS流行、2009 年全球H1N1型流感流行、2011年歐洲國家出現的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2014年在西非國家爆發的埃博拉病毒感染涉及到這些新現病原體的有關知識。據我上課時所感受到的體會,學生對這類例子非常感興趣,而且求知欲望也很高。同時這些新進展具有很高的探索性,因此授課時舉例這些新進展,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只求科學,探索世界的精神和創新的理念。[2]

    2 優化授課內容

    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課時,教材的每一章節要講到,內容分配充滿,雖然這種講課模式能保證知識內容的完整性,但是費時費力,教學效果不理想。我們采用“重點授課”方法,在課堂上重點介紹,反復強調,反復解釋每一章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掌握重要知識點,這種效果比前者好很多。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精講多練,學生能理解透徹,記憶牢固,印象深刻。課堂教學內容少而精,有關罕見的病原體內容學生以自學為主,而且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側重點不一樣,根據以上特點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及重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3 注重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教學環節,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的一門具有理論性、實驗性、交叉性等三大特點為一體的分支學科。這門學科信息量大,內容多,教學設計難度大,要想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有效完成教學內容,要讓學生接受更高的知識點,需要老師精心去組織及進行教學設計,才能達到教學目的與要求。授課老師在課前精心設計的章節前后編排、實驗室或教室教授的內容安排、何種方法(案例式或提問式)、何種手段(實驗示教或多媒體)等方法,更能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使典型的病例巧妙地結合教學內容,此過程能強化學生的理解與掌握;除此之外,必須著重相關課程的先后銜接。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幾乎無不與醫學微生物學相關聯,相關課程的銜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進入后續課程。因此課堂內容應做到內容的先后銜接、重點明確、特色鮮明,才能在后續課程的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 改革實驗教學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是很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實驗課,可以培養學生操作及分析能力,實驗室是學生踏入工作之前的重要的實習基地。經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科學態度,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環境素養等基本素質[3]。

    目前學生只注重理論學習,但是對于實驗課沒有主動學習的精神,這是教學方法上的缺陷,因為部分實驗老師上實驗課時,首先通過注入式的串講本次實驗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所有的操作步驟,這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消極態度,影響他們對實驗進行觀察的理念。結果老師講的內容被學生從頭模仿到尾。因此,教師在實驗課應該給學生準備一個自由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先預習有關實驗內容,然后分組讓學生自己完成所有的實驗內容,最后抽出時間,點評每個組實驗完成情況,給他們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最終總結性和示范性的給學生操作一遍,也就是說平時的教學環境中的角色交換,給學生一個自由觀察,自由發揮的平臺。

    總而言之,青年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僅要充分準備醫學微生物學和相關學科理論及實驗內容和方法,而且需要找出適合提高學生興趣的新思維、新方法、新手段。也要注重前面內容所說的優化授課內容、教學設計、改革實驗教學等。這樣既能培養出優秀醫學人才,又能可以成為適合新時代的優秀青年教師。

    【參考文獻】

    [1]朱紅,李雪璐,陳建林.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西部醫學,2012(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2345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下载| 四虎www成人影院|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成人亚洲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