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應對突發事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可見,突發事件多是有悖于社會發展的消極事實,具有突發性和危害性,但是突發事件如果能夠按照事件發展規律得到及時解決也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由此,對突發事件的報道猶如“雙刃劍”,也賦予了新聞媒體積極的和消極的雙重角色。
1.積極角色。新聞媒體強調社會責任,實際上就是新聞媒體服務公共利益的體現,也就是發揮其積極角色的功能。它具有引導社會的輿論方向功能。突發事件是消極的變動,它給大眾帶來挑戰,切身地感到某種危機感和緊迫感。新聞媒體可以激勵人們奮起應戰、攻克困難、推動發展。輿論監督功能,輿論監督主要是運用新聞媒體的信息公開的特點,實施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對不正之風的監督。由此推動政府總結經驗,改進作風,提高控制和處理危機事件的水平。預防功能,突發事件報道是一種輿論監督,也可以防微杜漸,它對社會具有預警之效。危機過去之時,新聞媒體不可忽視災后總結,總結突發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以及解決的途徑等。
2.消極角色。矛盾可以轉化,如果對突發事件新聞媒體角色認識不正確,就會使積極功能在瞬間轉為消極影響。第一,破壞性作用。對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人的精神松懈、意志渙散,它往往能敗壞人的情緒、瓦解人的心理防線。也就是說,突發事件的報道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它消極作用的空間。因此,突發事件破壞性的大小與事件傳播手法、基調方式等密切相關。第二,煽動性作用。從心理學來看,爆炸、殺戮等突發新聞因電視畫面刺激性強,容易挑動人的不良情緒,使控制本能的理性逐漸減弱,煽動起一種與社會既定秩序不和諧的情緒與行為。同樣,頻繁的災難新聞會讓人對現狀產生懷疑,以至于生成悲觀厭世的情緒。這客觀上的警示往往給人夸張的誤導,從而人人自危。
二.發揮新聞媒體作用,積極應對突發事件
1.充分建立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媒體靈魂,他的基礎要素是客觀真實。真實性是新聞媒體取信于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媒體的報道應當是公正、客觀、真實的,如果事實虛假,就談不上新聞的可信性,也就會失去新聞應有的作用,失去媒體生存、發展的基礎。
2.保證新聞媒體的時效性。新聞報道與其他表達形式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速度,它最講究的就是快。快,才能搶占輿論的制高點,快,才能獲得“先入為主”的主動權,快,才能把一切歪曲事實的報道和謠言在第一時間加以阻擋。快,才能讓受眾信任和依賴媒體,從而減少突發事件消極影響的擴大和散播。
3.提高新聞從業者的素質。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傳播需要高素質人才,媒體內部人才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成為媒體應對外界變遷和挑戰的內助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從業者進行法制法規、新聞倫理、突發事件知識、應急安全技能等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從業者進行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指導,使記者在面對突發危機事件時做到臨危不亂、高效有序地報道客觀真實、富有價值的新聞。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4145-0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例如爆發于美國、日本的大腸桿菌0-157食物中毒事件,在歐洲引起社會恐慌的二惡英污染與瘋牛病事件等。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1988年上海由毛蚶引起的甲肝暴發流行,據當時不完全統計,造成了近10.6億元的經濟損失,2003年的SARS爆發流行,全球經濟增長減少2%左右。近年來性病、狂犬病等傳染病死灰復燃,禽流感、艾滋病等新的傳染病發生,水污染、油污染、氯氣泄露、放射源丟失,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面積暴發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響社會安定,引起了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本文主要探討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如何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法律法規依據
自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5年又通過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隨著《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標志著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將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
2建立快速反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
隨著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越來越頻繁的發生,建立快速反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是市級疾控中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關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群體性和嚴重性的特點。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處置的時間越早,事態就會控制在最小范圍。這就要求市級疾控中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足以應對該事件的人員、設施、設備,并快速、有效地開展工作。衛生部王隴德副部長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說“患者及早就診、醫療機構早發現、信息報告暢通,是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3個關鍵環節”。2001年廣安市的霍亂疫情,由于醫療機構疫情報告不及時,結果造成全市暴發流行,經濟損失近600萬元。2006年廣安區濃溪鎮紅色村130多人亞硝酸鹽中毒,死亡2人的事件,如果處置不及時、有效,不知還將有多少人喪失生命。所以建立快速應急反應體系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關鍵。《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明確指出:突發共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原則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為了確保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夠快速、高效應對突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成立由中心主任擔任隊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隊,分管主任任副隊長,下設專家組、現場處置專業組、消殺滅組、采樣、檢測組、信息組、后勤保障組。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論證;根據不同性質、不同類別、不同級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啟動不同級別的應急預案;指導并參與轄區內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處置;培訓本級和下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工作人員;負責突發事件應急人員的合理調配、消殺藥品、防護物品、設備的儲備。
3制定切實可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具有不可預見性和快速性,應急預案是事前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方案,平時制定有詳盡的應急方案,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才不至于亂陣腳。所以,要根據本地的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中毒、環境污染等因素制定適合自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而不是照搬國家、省和其他市、州的應急預案,并且在應急處置中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4加強人才、知識的儲備,切實做好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
市疾控中心的專業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在傳染病防治中,對肝炎、菌痢等常見病,由于目前控制較好,但不能停留在常規工作上,要有創新、要有突破;對本市較少發生或或罕見的傳染病,如鼠疫、炭疽、禽流感等,缺乏實踐經歷和經驗,認識不足,應對能力有限;對一些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如乙腦、狂犬病、艾滋病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如何應對還有許多需要探討的地方。個別專業存在人才缺失,在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領域現場處置能力還很薄弱,監測項目不多,檢測檢驗儀器設備落后,大多僅停留在一般項目的檢測,談不上突發事件現場的快速檢驗檢測能力,不能及時預測、預警,難以應對突發事件。
4.1應采取多種形式做好人才和知識的儲備,縱觀市疾控中心現有人員結構,能夠承擔起各個領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重任的專業人員的確有限,中心每年應有計劃的接納高學歷人才,應采取送出去(送出去進修),請進來(請上級專家講課)等多種方式培養人才,制定專業知識自學,學術講座計劃,使中心每一個專業人員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才不至于造成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局面。
關鍵詞:供應鏈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快速恢復;演化
中圖分類號:F2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2)11-0058-05
Study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Based on Fast Restoration
SUN Qi1, JI Jian-hua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ntemporary Business and Trade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2.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2)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cope of thestudy.Following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it divides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into three phases、 concluding ex ante phase, middle phase and ex post phase. Finally,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chain each stage, it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management objective for each stage.
Key words: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disruption management; fast restoration; evolution
一、引言
應急管理(Disruption Management)的名稱最先是由Causen等人提出的[1],而供應鏈應急管理的研究思想則是來自Thengvall對航空公司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2]。隨后,世界各地的政府、學者和企業領導者們開始認識到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性,并引起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關注。不少學者對突發事件的類型進行了研究[3~6]。一些學者們在分析供應鏈脆弱性的成因時提出:供應網絡天生就對中斷極其脆弱,而隨著供應網絡復雜性的不斷增加,任何一個因素受到突發事件的沖擊后都有可能導致部分網絡失效甚至擴散到整個網絡直至崩潰[7~9]。同時供應鏈日趨精益、靈活敏捷,這樣的趨勢也加劇了供應網絡的脆弱性。
從很多案例都可以看出供應鏈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對快速恢復的要求。如,2001年飛利浦公司一生產車間因雷電引起的一場持續不到10分鐘的火災,諾基亞和愛立信的管理者對出現問題的反應時間不同,結果出現了巨大的差別。對于發生自然災害類的事件,對快速反應的要求就更高。2008年中國南方出現的冰凍,國家對電力行業明確指示要求2008年春節以前要全面通電,等等。因此,對供應鏈應急管理的研究中,很多學者考慮如何快速恢復供應鏈系統正常運作的問題。
從預防的角度出發,A Michael等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對多樣化的災難性風險事件有關的風險管理進行分析,開發一個積極計劃來預防供應鏈突發事件[10]。Tomlin研究了公司具有預見供應中斷風險的預警系統下的應對策略[11]。孫琦等人提出建立聯盟庫存來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建立了聯盟應急準備庫存,分析建立聯盟庫存的優缺點[12]。盛方正研究了基于風險規避的供應鏈突發事件管理[13]。劉仁輝構建了以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恢復與處理為內容的,面向決策層、職能管理層、執行管理層、操作層的應急管理程序,從而實現了有效的應急管理目的,為企業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14]。張菊亮考慮利用庫存來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15]。從控制的角度考慮,許明輝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統的預警功能和解決方法的基本思路[16]。于輝、盛方正研究管理者面對突發事件應該何時啟動應急預案的問題[17,18]。從應對的角度分析,有相當多的學者針對應對措施進行了研究。Yu 研究了突發事件造成隨機需求分布變化下供應鏈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發現回購契約下的供應鏈具有很強的魯棒性[19]。滕春賢等人研究了隨機需求下的供應鏈突發事件[20]。于輝、張歡從回購契約、協調供應鏈、數量折扣合同和第三方控制等背景下分析供應鏈的應對策略[21~24]。盛方正等人研究了信息不對稱下發生突發事件[25],基于極值理論和自組織臨界特征的供應鏈突發事件協調[26]。
但是,系統地以快速恢復為目的對供應鏈突發事件演化分析的研究仍然很少。因此,本文結合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特點,以快速恢復為目的分析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管理目標。針對供應鏈突發事件演化進行了分析,以快速恢復為目的將供應鏈突發事件劃分為預防階段、控制階段和應對階段。針對每個階段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企業造成損失最小的演化過程。最后,以快速恢復為目的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整個演化過程進行了總結。
二、觸發事件和供應鏈突發事件
(一)觸發事件
觸發事件是指所有對供應鏈造成沖擊,引起供應鏈突發事件的事件。觸發事件包括日常事件和突發事件,但都會破壞供應鏈的正常運作,造成供應鏈系統的損失,并引起供應鏈突發事件。
在觸發事件發生之后或者是發生過程中,引起供應鏈系統內部的供應風險、運營/過程風險、需求風險和連接風險等,從而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是破壞,導致供應鏈的運作不能正常進行。
(二)供應鏈突發事件
由于觸發事件的發生而引起供應鏈風險、甚至是供應鏈中斷,供應鏈從受到嚴重影響直到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全過程稱為供應鏈突發事件。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特點是小概率,大影響。一方面,根據觸發事件發生概率小的特點和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是由于觸發事件所引起的,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會小于等于觸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一部分觸發事件的發生必然會導致供應鏈突發事件,而另一部分觸發事件發生不一定會導致供應鏈突發事件,這是由觸發事件和供應鏈的關系(包括供應鏈系統整體抗御風險的能力、供應鏈節點企業的企業類型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三)觸發事件和供應鏈突發事件的關系
不同觸發事件對供應鏈的沖擊程度是不同的。一方面,不同的觸發事件會影響不同的供應鏈。比如說發生恐怖襲擊對麥當勞的沖擊不會很大,但是如果發生瘋牛病或者禽流感對麥當勞的沖擊就會很大。因為麥當勞是快速消費品,對消費者來說即使是麥當勞發生了恐怖襲擊,讓自己遇到的概率還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發生瘋牛病或者禽流感,那么麥當勞就必然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消費者就會減少消費麥當勞的食品。因此,觸發事件對不同的供應鏈的沖擊是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供應鏈突發事件。另一方面,觸發事件不同特點對供應鏈的沖擊程度也不相同。比如說發生在城市的地震對供應鏈的影響是巨大的,發生在無人區的地震對供應鏈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觸發事件和供應鏈突發事件具有如下關系。一方面,對觸發事件發生概率是否可以預測來講,將觸發事件劃分為:概率可預測和概率不可預測兩類。如,自然災害類觸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是可以預測的,而社會安全事件的概率是不可預測的。另一方面,從人們對觸發事件認知的角度看,可以將觸發事件劃分為:可判斷供應鏈受到影響和不可判斷供應鏈受到影響。可判斷供應鏈受到影響是指可以判斷觸發事件的發生必然導致供應鏈突發事件。如,地震發生一定會對該地區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禽流感發生一定會對肯德基造成影響。而不可判斷供應鏈受到影響是指不知道觸發事件的發生是否會導致供應鏈突發事件。如:寧夏銀川市出臺了兩個關于出租車營運的新文件,而這兩個文件恰恰與《行政許可法》相抵觸,導致銀川市出租車司機全體罷工,銀川市交通運輸陷入癱瘓。這對涉及到運輸的供應鏈系統來說是不可能判斷的供應鏈突發事件。
三、快速恢復下供應鏈突發事件全過程演化
由于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供應鏈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因此企業希望盡快從供應鏈突發事件中解脫出來,快速使企業運作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根據快速恢復的目標和Sheffi 的研究[27],本文將供應鏈突發事件劃分為三個階段,預防階段、控制階段和應對階段。
(一)預防階段
預防階段指在觸發事件發生之前,供應鏈系統處于正常運作過程的階段。
這一階段是應急管理開始對供應鏈進行準備,來預防和規避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的階段。考慮在供應鏈突發事件沒有發生之前減少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杜絕和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包括一旦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如何建立適合的應急預案,有效地處理觸發事件對供應鏈及各個節點企業造成的沖擊。通過事前的預防來緩解觸發事件對供應鏈系統造成的影響,或者推遲突發事件發生對供應鏈的影響提供更多的時間進行準備。因此,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準備應對和預防供應鏈突發事件。
第一,如何保持這樣的平穩狀態,使得系統保持相對的平衡。
第二,以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目前的狀況可以抗御多么嚴重的供應鏈突發事件,如果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希望抗御更高級別的供應鏈突發事件,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需要做些什么,如何減少潛在的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規模。
第三,如何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應急管理,預防為上。預防的精髓在于采取有序的措施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
第四,如何節約成本。應急管理者用最經濟的手段為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好準備,運用最合適的、最佳的技術手段降低管理成本。
(二)控制階段
控制階段指從出現了一些可能引起供應鏈突發事件的觸發事件到引起供應鏈突發事件的全過程。這些觸發事件可能對整個供應鏈系統或者供應鏈的某個節點企業造成沖擊,引起供應鏈系統的損失,導致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
這一階段,在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之前管理者需要快速地感知到觸發事件會引起供應鏈突發事件,并發出預警信號,給管理者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提供信息和時間。以下將這一階段劃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從觸發事件開始發生到感知的過程,定義為感知層;第二層級從感知到預警的過程稱為準備預警層;第三層級從開始預警到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的階段成為I期準備層,如圖 1所示。
[PS,BP#]
能夠讓管理者快速地感知觸發事件將會對(或者已經)對供應鏈系統造成沖擊,并及時地發出預警信號,這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由于觸發事件本身的特點決定的,觸發事件強度較弱,那么,供應鏈在觸發事件發生后有一定的感知時間,對觸發事件可以有一定的認識;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的應急管理意識及綜合實力等抗御供應鏈突發事件的意識較強,或者觸發事件和供應鏈的直接相關性等,使得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在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認識到觸發事件會對供應鏈系統造成影響。
因此,在控制階段,觸發事件已經發生,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有兩個:一是快速地感知觸發事件對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的影響;二是及時啟動預警并發出預警信號。
第一,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感知到觸發事件對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的影響,并能夠判斷影響的速度和時間;
第二,如何給出一個相對精確的預警時間,及時啟動預警,快速通知整個供應鏈系統;
第三,如何在預警后合理安排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的資源,為后續應對工作的順利進行做準備。
由于觸發事件發生的強度、企業自身的情況及管理者對待供應鏈應急管理的態度等不同,控制階段的三個層級不一定可以清晰地劃分。但是,如果三個層級都可以出現將會對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快速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應對階段
應對階段指供應鏈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恢復到供應鏈企業正常水平的過程。這一階段供應鏈突發事件開始發生,為了盡量地減少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供應鏈企業造成的損失,加快系統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間。因此,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有兩個:一是降低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二是以最小的代價使得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恢復到正常水平。
第一,如何降低供應鏈突發事件對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造成的損失,這里需要包括時間、空間和成本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二,基于已經取得的供應鏈突發事件的信息,如何判斷供應鏈突發事件進一步惡化或擴散的概率有多大,分析利益相關者未來可能對企業做出何種反應,其變數如何;
第三,在抑制供應鏈突發事件對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的影響后,考慮如何將整個供應鏈及其節點企業的運行狀況恢復到正常狀態,并能夠保持平穩。突發事件可能給供應鏈上各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后遺癥,其影響程度如何。
在供應鏈突發事件的應對階段,如果控制階段已經有在I期準備層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企業現有的資源設施等,對降低供應鏈突發事件給企業造成的沖擊采取應對措施做準備,稱這一階段為II期準備層。如果控制階段沒有I期準備層,那么II期準備層就需要包括I期準備層。接下來是減災層和恢復層,對供應鏈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實施準備階段提出的應對措施,盡快地減緩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企業造成的沖擊,并將逐步使企業的運作性能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如圖 2所示。
(四)供應鏈突發事件全過程演化
供應鏈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快速恢復,因此,快速恢復供應鏈突發事件對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影響就是供應鏈應急管理的研究內容。結合以上對供應鏈突發事件三個階段的演化分析,可以得到供應鏈突發事件全過程的演化如圖 3所示。
基于快速恢復的供應鏈突發事件全過程的演化包括三個階段:預防階段、控制階段和應對階段。每個階段都是相互聯系的,上一個階段處理的好壞對下一個階段會有很大的影響。如,在預防階段管理者非常重視供應鏈應急管理,在企業進行應急管理的教育,并做出一些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預案,這將對控制階段和應對階段做出很重要的鋪墊。控制階段及時的感知和預警會對應對階段提供信息和時間。應對階段的經驗為今后的預防提供更多的依據。
四、研究總結
本文針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特點,分析了以快速恢復為目的下供應鏈突發事件演化的全過程,這有助于研究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對供應鏈突發事件更深入全面地認識,并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管理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供應鏈突發事件是由觸發事件引起的。從觸發事件對供應鏈的影響來說,觸發事件對供應鏈的影響程度和影響范圍都有所不同。
第二,對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管理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包括預防階段、控制階段和應對階段。供應鏈突發事件在各個階段的管理目標不同。預防階段的管理目的是準備應對和預防;控制階段的管理目的是感知和預警;應對階段的管理目的是減災和恢復。
第三,各個階段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上一個階段處理的好壞對下一個階段會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Causen J, Hansen J, Larsen J, et al. Disruption Management[J]. ORMS Today, 2001, 28(5): 40-43.
[2]Thengvall B G, Bard J F, Yu G. Balanc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Aircraft Schedule Recovery during Irregular Operations[J].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4, 32(3): 181-193.
[3]Tang C S. Perspectives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of Jour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5, 103: 451-488.
[4]Mitroff I I, Alpasan M C. Preparing for the Evi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3, 81(4): 109-124.
[5]Chapman P, Christopher M, Juttner U, et al.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J]. Focus, 2002, 5: 59-64.
[6]Sheffi Y, Rice Jr J B, Fleck J M, et al. Supply Chain Response to Global Terrorism: A Situation Scan[C]. Europe OMA-POMS Conference, 2003.
[7]Harland C, Brenchley R, Walker H. Risk in Supply Network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3, 9: 51-62.
[8]Rice J B, Caniato F. Building a Secure and Resilient Supply Network[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3, 7(5): 22-30.
[9]寧鐘. 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因素及其管理原則[J]. 中國流通經濟, 2004, 18(4): 13-16.
[10]A Michael K, Walter Z, Cuneyt E. Proactive Planning for Catastrophic Events in Supply Chain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 27: 141–153.
[11]Tomlin B. On the Value of Mitigation and Contingency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5): 639-657.
[12]孫琦, 陳娟, 季建華. 供應網絡橫向聯合應急戰略庫存策略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9, 14(2): 16-20.
[13]盛方正, 季建華. 基于風險規避的供應鏈突發事件管理[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8a, 13(3): 7-11.
[14]劉仁輝, 安實. 面對突發事件企業應急管理策略[J]. 管理世界, 2008, 5: 180-181.
[15]張菊亮, 陳劍. 供應商管理庫存應對突發事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16(5): 71-76.
[16]許明輝. 供應鏈中的應急管理[C]. 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5年.
[17]于輝, 陳劍. 突發事件下何時啟動應急預案[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8: 27-32.
[18]盛方正, 季建華, 周娜.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應急預案啟動時間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8b, 13(6): 1-5.
[19]Yu H, Chen J, Yu G.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Demand Disruption with 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J]. IEEE, 2005, 712-715.
[20]滕春賢, 胡引霞, 周艷山. 具有隨機需求的供應鏈網絡均衡應對突發事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3): 16-20.
[21]于輝, 陳劍,于剛. 協調供應鏈如何應對突發事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5a, 7: 9-16.
[22]于輝, 陳劍, 于剛. 回購契約下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協調應對[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5b, 8: 38-43.
[23]于輝, 陳劍, 于剛. 批發價契約下的供應鏈應對突發事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6, 8: 33-41.
[24]張歡, 汪賢裕. 虛擬第三方控制下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協調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1): 66-71.
[25]盛方正, 季建華, 周娜. 信息不對稱時發生突發事件供應鏈的協調[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8c, 13(4): 6-10.
突發事件后往往很容易受到媒體聚焦和網民關注,特別是與民利益相關的重大突發事件,輿論關注度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暴增,此時政府的一舉一動都處在輿論聚光燈下,迅速成為公共熱點。此時,如果政府事件處置不當,就會再生輿情,推波助瀾,讓自己陷入輿論漩渦。而輿情應對失誤,則會平添質疑,助長謠言,干擾事件處置,損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那么,當遭遇突發事件,政府該如何應對化解輿情危機呢?總結過去眾多實例我們不難發現,要做好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工作,需要遵循“及時準確、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科學適度”四個方面原則。
一、 及時準確,爭奪輿情引導先機。
有研究表明,突發事件輿情處置講求黃金4小時原則,事件發生4小時內可能被大量轉發,24小時內就能成為輿論焦點。如果此時政府部門不及時權威信息,爭奪輿情引導先機,正確有效引導輿情,那各種謠言、虛假就會在公眾質疑聲中不斷被放大傳播,誤導社會公眾,導致事態擴大,把輿情危機推向。
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后,政府部門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了解事件情況,第一時間跟蹤研判輿情,設置傳播議程,組織權威評論,坦誠對待公眾,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與公眾展開平等對話互動,及時展開調查,進行問責處理。只有在事件處理整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都做到了快速反應,及時行動,坦誠處置,才能穩定公眾不滿情緒,避免謠言虛假信息流傳,控制事件處置的話語權,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二、 公開透明,用事實回應輿論質疑
突發事件發生后,公眾往往非常關系事件發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失、涉及哪些責任等等消息,并基于社會監督的熱情容易對事件進展發出質疑,這時如果政府部門不及時公開相關情況,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充斥網絡,給突發事件處置和政府聲譽、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一些害怕家丑外揚的地方官員,卻總是喜歡千方百計壓制媒體報道突發事件,刪除網友言論,甚至采取威脅、恐嚇、毆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眾和媒體顯示監督職能。而其結果則往往是,越大壓,就會吸引越多的媒體和公眾參與監督曝光,事件關注度越高,而暴力應對手段則招來更多的批評,輿情危機出現二次爆發。因此,遭遇突發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壓,而是主動、全面、高頻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出去,才能滿足媒體報道需求和公眾知望,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三、 規范有序,避免負面輿情再生
在突發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行事,樹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還要堅持有序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理性的處置方式,回應社會上特別是網絡上出現的虛假、不實信息和傳聞,引導輿情朝著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發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因此,在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時,必須考慮普通民眾的心理認知,依據社會常識常理對事件進行妥善處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沖突,應當充分考慮公眾的情緒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法律權威的情況下,靈活安撫輿論情緒,避免隨意定性引發輿情危機再生。
四、 科學適度,維護政府公信力
在突發事件輿情引導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注意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堅持科學適度的引導原則。首先,回應輿論話不要說的太絕。突發事件后,在面對媒體表態時說話要留余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輿論被動。其次,面對民意要求,不應過度承諾。有些情況下,為了安撫公眾情緒,一些官員在與公眾互動中容易對媒體做出過度承諾,而一旦承諾無法兌現,結果使自己陷入被動,承受更大輿論壓力,付出更大代價。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校園危機事件 ;應對能力;研究
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會影響高校的穩定發展,阻礙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學校各部門齊抓共管,合力應對。輔導員擔任著組織和實施的基礎工作,是高校各個環節的紐帶和橋梁,在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前預防、發生中處理和發生后的恢復工作中擔任著不同的角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概念
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是指高等院校學生在短時間內驟然發生的,嚴重影響大學生集體或個體切身利益、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的事件。如學生自殺、學生罷餐、宿舍發生火災、打架斗毆、還有校外傷害、參與社會惡性事件、自然災害等。大學生危機事件給學校的正常秩序、安全穩定造成威脅,給高校師生帶來精神上的傷害,嚴重影響高校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損害了高校聲譽。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大致類別
高校大學生思維活躍,尚不穩定,思想觀念正處于逐步成型階段,接觸面廣,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易受外界事物干擾,一旦遇到不良的因素極易發生突發事件。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類突發事件:(1)政治類突發事件。(2)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3)校園安全類突發事件。(4)對學校管理不滿類事件。(5)心理問題類突發事件。(6)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7)學生個人因素引發的突發事件。
三、輔導員在校園危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校園危機事件管理機構的組成者和預防者。輔導員參與整個事件管理機制、體制的制定和執行,承擔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責任。輔導員直接與學生接觸,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識別危機的前期征兆,排除危機隱患。要做好校園危機事件預防者的工作,及時發現學生異常行為,采取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
(二)是校園危機事件的直接面對者和決策者。校園危機事件爆發時,輔導員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參與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由于危機事件的突發性,處置的緊急性,需要輔導員根據已掌握的信息和現有條件作出準確的判斷,快速做出反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處理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三)是校園危機事件的溝通者和輿論的引導者。危機事件發生后,信息以非正規渠道在校園中蔓延,傳播過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任其發展會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輔導員要在上級領導同意的情況下,以科學、負責、嚴謹的態度,通過各種方式準確及時地向學生傳遞信息,正確引導輿論。
(四)是大學生危機事件善后的安撫者和評估者。校園危機事件發生后,輔導員要及時安撫學生及家屬的情緒,做好心理疏導和善后工作。事件平息后還要對危機事件管理制度與實踐作出評估,收集相關信息,總結、報告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產生的結果,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校園危機事件的管理工作。
四、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現狀
首先,缺乏與時俱進意識,安全維穩理念不強。輔導員校園安全維穩理念亟需更新,面對突發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能力不足工作被動,無法有效引導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不能第一時間投入到事件的解決當中,造成決策不當等情況,延誤了最佳處理時機。
其次,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有待加強。思想意識重視不到位,防范意識差,由于輔導員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雜,加之突發事件只是非常規性的個別事件,使得輔導員對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日常工作中不會針對突發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實施相應的預防機制。
再次,突發事件的事中處置能力較差。當突發事件發生,輔導員往往會慌了手腳亂了方寸、不知該如何應對,沒有起到現場組織、有效緩解狀況的作用,導致錯失處理事件的最佳時機,甚至可能導致事態惡化,對于處理突發事件缺乏實踐經驗和應對機制。
最后,突發事件的善后恢復能力不足。很多輔導員將突發事件處理結束作為整件事情的終結,而忽視了事件結束后的相關善后恢復、總結、反思工作。突發事件的善后修復工作主要包括:對事件相關學生情緒平復和心理重建工作、網絡輿情控制工作、以突發事件為契機的教育工作。
五、提升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的措施與方法
(一)增強突發事件預防能力。輔導員應增強突發事件防范意識,著重預防,樹立預防為先的理念,盡量避免高校突發摩件的發生,減小因突發事件給學生、學校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提升突發事件預防能力。事前主動預防,高校輔導員在突發事件預防工作中做足準備,提升突發事件教育能力。
(二)立足服務,快速反應,強化能力。輔導員應加強對心理特殊群體的觀察和研究,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樹立正確的交友、學習和擇業觀。輔導員必須具有憂患與危機意識,注意特別時段學生心理異常期的輔導,如畢業前后,考試前后,節假日前后,各類評先評優前后等。輔導員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在日常工作實踐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三)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處理突發事件。輔導員在處理高校突發事件時要謹記依法行事。應該熟悉和掌握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以便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可以從容地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明確事故責任,理順學生和學校的法律關系,對突發事件進行客觀公正、及時妥善的處理。
(四)提升心理能力,學習心理學知識。對于高校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使其面對突發事件泰然處之,有條不紊。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學生心理往往會遭受一定的創傷或者引發一些心理問題,輔導員需要有效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安撫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五)用心積累,提高輔導員的應對能力。一是做好積累,摸索應對突發事件的技巧,鍛煉問題處理能力。二是多做調查研究,增強敏感性。輔導員深入學生進行調研,全面掌握突發事件的源起因素,提出應對之策。三是應強化學習掌握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提升理論修養,善于從大局出發,把握方向。四是組織輔導員團隊學習,分析和探討疑難問題,提升整體協作能力,加強培訓,提高反思能力。
(六)善后恢復,善于總結。高校輔導員需在事件發生后及時做好突發事件的事后教育和善后工作,建立突發事件的事后評估機制、事后恢復機制建立、事后總結機制。高校輔導員要及時分析事件產生的前因后果,檢查、發現、反思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建立、健全預警機制,總結經驗教訓,防止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做到善于總結.做好高校突發事件的事后教育者,同時注重突發事件恢復階段對學生心理的重塑。
參考文獻:
[1]林偉叁.高校輔導員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2. 09
一次“突發事情”的應對
在筆者所教的八年級思品課上就發生過一次“突發事情”,不過細品一下整個處理的過程,覺得對自己今后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有很大的幫助。事情是這樣的:
這堂課要講授八年級思品課下冊中第五課第一框題:隱私和隱私權。隱私方面的知識正是學生似懂非懂的一個問題。按照備課設計的內容,這堂課正順利進行著,誰料想,南排的一名學生竟然隱約地笑出聲來,細一看,同桌的那個學生臉紅紅地正躲開。根據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此中定有原因,這并非大事,屬于開小差的一種。以往對于這樣的事情,筆者定然大聲給予批評。不過筆者和這個學生發生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筆者問:“能告訴老師,你剛才做了什么嗎?”這名學生很頑皮:“我什么都沒有做。”筆者追問:“那你是什么也不想說了?”他默不作聲。其他同學一陣竊笑。有的同學議論著:“犯了錯誤還不承認。”筆者接著問到:“你不想說,是不是覺得這是你的隱私,不想讓老師知道?” 他抬頭看了看,低聲說:“是的。”然后又低下頭,站在那里不說話了。
筆者不再和這個學生說話,而是大聲地和全班同學說:“這位同學不想告訴我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他的隱私,到底是不是?如果是,我不再追問;如果不是,他要就他的錯誤要對我們大家進行道歉。”同學們大聲地回答:“好!”筆者開始請大家進行討論:“這是不是隱私?”
同學們給出的答案并不一致: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說是的同學一致認為,隱私是不想讓大家知道的事;說不是的同學只是憑感覺不是,但是講不出道理來。那個犯錯誤的同學左看右看,很焦急,也很得意。
筆者停止了大家的討論,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看來今天我們有必要深入學習這個知識,想知道嗎?”立時班級安靜下來,大家齊刷刷地看著筆者,說:“想!”
此時,向同學介紹說:“隱私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隱私是不愿為人所知,不想為人侵擾的秘密;第二,隱私的內容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是純個人的私事……”
看到同學們的表情在變化,又趁熱打鐵:“同學們說,這位同學不想告訴我的這件他個人的私事,還是不是他的隱私?”
班里同學的表情在變化,很快變得豁然開朗,繼而一片掌聲到來。掌聲過后,有的小聲說明白了,有的在輕輕指責那個同學,班級中的幾位班級干部則對那個犯錯誤的同學大聲說:“你這是什么隱私,你的行為侵犯了班級的利益,影響了課堂紀律,影響了我們大家的學習。”更有人竟然直接要求那個同學道歉。那個同學頓時臉通紅通紅的,他用一種近似乞求的語氣對筆者說,“老師,我錯了。”之后的事情很順利,解決課堂矛盾的這一靈感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巧妙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決了這一問題,同時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方面提升處理能力
不過細想這件事,其實,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在這次“較量”中是險中獲勝。筆者這堂課的處理方式或許是一種解決課堂突發事件的正確做法,但如果能更好地掌握處理學生課堂突發事件的方法和藝術,那么這樣的事情處理起來就一定會得心應手,取得更大的效果。所以,覺得應該認真總結一下如何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方法,積累成為自己今后教學中的一筆寶貴財富。以此為契機,筆者進行了反思,今后要在以下幾方面提升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因勢利導、理智處理 作為一名教師,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切不可喪失理智,大發雷霆之怒。即使有學生犯錯誤,教師也應該因勢利導、理智處理,不要馬上就輕易認定學生是在故意搗亂,采取簡單化地打罵、找班任來處理或者直接驅逐出教室之類的辦法。
這樣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辦法看似“有效”,但對課堂氣氛、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而且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的負面影響,所以這不是一種最好的方法,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運用一定的策略,因勢利導,巧妙地處理這些課堂突發事件,要學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巧妙地在交流中將矛盾行為轉化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體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比較幸運,在這堂課中發生的關于“隱私”的突發事件,筆者抓住了契機,順勢解決課堂矛盾,不僅增強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而且還使這堂課的知識得以落實,或許這一生學生都會記得什么是“隱私”,受益終生。
關鍵詞:大學生;實發事件;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207-01
一、國內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體系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的高校應急救援工作,更多的集中在針對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治安案件類事件以及心理疾病類事件的管控處置方面,這個分配格局與調查結果匹配程度較高,說明我國的普通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還是比較符合當下學生的實際需求,但工作開展的細致程度與全面程度卻仍然有待商榷。
(一)大學生校園安全管理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亦是學生突發事件自我保護能力研究的主要課題。大學校園內人員流動量大,青年聚集,活力有余,沉穩不足,加之安全意識一般較為薄弱,極易突發盜竊、打架斗毆等突發狀況,因此針對治安問題引發的突然性偶發事件,已經逐漸被各大高校管理部門所重視,相應的應急管理條例也應運而生。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建立的應急預案一般遵循以下幾大原則:一是有專門領導負責,統一指揮,快速反應;二是依靠保衛、學工、公安等部門聯合,形成聯動機制;三是堅持教育為主,處罰并重的手段進行突發事件后續保障處置;四是確立獎懲制度,獎罰分明,將事故責任落實到人。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眾所周知,高校突發事件往往會引起大學生生理反應、行為反應、情緒反應和認知反應等。這些反應容易誘發潛在的心理危機,形成應激性心理障礙,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的力度,已經成為近年各大高校達成的普遍共識。但由于我國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起步較晚,工作經驗摸索不足,因此,干預的時間緊迫性和干預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如:SARS 爆發時大學生中出現了過度恐慌、逃離學校的現象。很多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名存實亡、反應遲緩、應急能力差,喪失了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機。
二、大學生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
(一)教育先行,重在預防
首先,高校應加強入學教育,嚴肅校紀校規。其次,高校應嚴格執行值勤制度。在學校門口、校園、教學樓和宿舍樓等處進行經常性的巡視,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防患于未然。第三,學校應定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如線路、水管、門窗等,尤其在冬季電力需求大的時候,及時發現線路問題,以防宿舍電線短路發生火災。第四,學校還可通過新生體檢,為個別身體狀況出現異常的同學建立健康檔案,以避免在教學或學生活動時發生意外。如患有心臟病的同學,不能參加如長跑、跳高、跳遠類的過于激烈的運動,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第五,學校還可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等活動,及時發現學生異常心理。如抑郁、自殺傾向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另外,學校要編制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合理編制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是突發事件預防的重要內容,高校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由不同的部門編制不同的應急預案,由學校最高決策機構研究,預案制定后,學校還應組織師生進行演練,從中發現問題,不斷進行修改,確保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立即啟動預案。
(二)把握思想動態,及時疏導
首先,輔導員應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在大學校園里與學生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教師就是輔導員,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他們最能及時掌握第一信息,最能把握學生的情緒和情感,也最能熟知學生的要求,所以一旦出了問題,學生一般都會首先向輔導員尋求幫助。因此,輔導員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效地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是擺在輔導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輔導員應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如電話、短信、QQ、飛信、微博、郵箱等方式,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聯系,并通過學生干部、班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問題學生,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減少人為因素的突發事件的發生,保證學校的正常秩序。其次,開展“我與校領導面對面”活動。學校領導與學生一般都很少見面,這樣一來,學生會認為領導高高在上,不關心學生。通過組織“我與校領導面對面”的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和領導面對面地進行座談,將心中的疑惑和困難向領導進行反映,既能有效地解決困難,又能感受到校領導的關心,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學生的思想。最后,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學校的學生工作人員,通過開展座談會、講座等方式,能及時、有效地排解學生的心理憂慮,還能減少學生自殺、自虐、殺人等事件的發生。
(三)增強學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關鍵詞:輔導員 心理危機突發事件 案例處理 思考
自1999年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不斷地擴大,各類突發事件也頻繁發生,資料顯示大學生因心理疾病退學的,達到退學總人數的50%以上,心理危機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個體發展和學校穩定的重要因素①。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如何應對大學身心理危機突發事件成為當下高校教育隊伍的一大熱點。通過對親身經歷的案例分析,思考如何積極有效地應對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 案例回顧及處理過程。
田同學,男,2011年入學。該生之前屬于學生當中比較內斂的學生,2012年3月開學輔導員與該生無意交談中發現該生表現異常興奮,行為動作夸張,整體著裝打扮與往常對該生的認識相差極大,已有所警覺。2012年3月25中午接到保衛處通知該生被保衛處帶走,理由騷擾女生,并且在公共場合使用危險物品。接到通知第一時間通告分管學生的領導趕到現場向其了解情況該生是為了看美女而逃課,在女生買東西的附近坐著自言自語,說些帶有騷擾性質的話,女生害怕躲避,該生用小刀向女生離開方向的樹上扎了幾刀,女生受到驚嚇而報校警將該生帶走。了解情況時該生不認為公共場合玩飛刀是一個危險行為,并基于該生之前的反常向保衛處反應,后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認定該生為心理異常,建議到專業機構治療,未給與處分。通知該生父母,父母配合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到達。該生害怕父親知道他被保衛處帶走一度想要離校出走,輔導員及時安撫并安排學生陪同。
案例處理過程:
1.事出有因,通過各種途徑對該生情況進行了解。
關注該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中的表現與之前變化很大。通過與該生的聊天,班委同學談話,與家長溝通,得知該生上一學期學習比較認真與同學相處尚正常,但是性格偏內向不主動與同學溝通,對一起上課的一個漂亮女孩情有獨鐘。依賴母親很害怕自己父親,在假期間向父母反應渴望與女生交往被父母制止,在練畫過程中情緒暴躁踢打畫架。這學期到校后該生傾慕的女生拒絕對此同學之后便花費很多錢打扮,并且通過夸張行為吸引人注意特別漂亮女生,在生活中遇到漂亮女性會走進女生直勾勾的盯著看,還會伸手觸摸女性身體,并且在談話當中抱怨自己個子不高長得不帥,沒有人會喜歡,說話中自相矛盾,思維跳躍性很大。
2.及時出現給予安撫,尋求多方幫忙協助。
該生是由于不愿意主動與人溝通,并且受到感情因素困擾,不能夠發泄,以至于其行為產生異常。輔導員在輕松的環境下通過談心引導該生傾訴感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當該生被保衛處帶走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向領導反應情況,分管學生領導及時趕到與輔導員一同安撫該生情緒了解事情原因。聯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心理老師給予進行心理疏導于測評,認為該生情緒不能自我控制,對危險沒有認知,雖然現在情緒稍有平復但是不能保證接下來的是否會發生類似事件或者傷害自身的情況出現,已屬心理異常建議與家長聯系并且需要及時就醫并且給與治療。在父母趕到期間安排學生陪同。
3.與家長取得聯系,得到家長積極配合。
由于該生懼怕父親,擔心該生懼怕父親對其責罵而離開學校,事先與家長溝通不要責怪該生,讓該生以一個相對放松的態度接受父母到來,避免情緒激動。第二天上午該生父母就趕到學校,輔導員陪同了解情況后準備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4.及時跟蹤,后續工作跟進。
該生治療期價,主動與其父母聯系了解該生情況,幫該生辦理相關緩考手續。在該生治療4個月后返校上課,學院老師與同學做好陪同和監護工作,主動與該生談心,幫助該生專業學習,對其精神思想狀況私下了解掌握,現已基本恢復,可正常完成學業。
二、對心理危機突發事件分析。
心理危機突發事件普遍存在于高校并且影響廣泛的突發事件。它的發生有著一定社會根源。
1、9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是成因之一。
90后大學生是新興時代體驗者,信息和知識豐富很早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有著不同于前人的價值觀、思維、行為和認知方式,他們具有“早熟、獨立、張揚、自信”的特點,但是他們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弱“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② 。面對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獨立與依賴、交往與閉鎖、個人意愿與客觀現實諸多矛盾,大學生極容易產生挫折感,在情緒和行為上表現為緊張、焦慮、沮喪、抑郁等。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普遍包括就業壓力、學習壓力、人際壓力、經濟壓力和戀愛壓力等,這與國外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③。此案例中就存在,該生在受到感情困擾后不懂得如何舒緩壓力,不懂與人表達溝通,性格內向、憂郁、敏感等等綜合因素而引發突發性心理危機。
2、社會與家庭因素的影響。
日益發展的經濟給我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引發的譬如分配不公,道德缺失等負面影響,造成大學生相互攀比,自私自利等一些列問題。而家庭教育在經濟水平提高同時給孩子帶來了豐厚的物質生活但是卻忽視了對孩子心理方面的健康與培養。對獨生子女只重視學習的獨斷家長式教育愈加讓孩子遠離群體,不善交際甚至不愿與父母溝通,缺乏歷練而幾乎沒有心理承受能力。在本案例中存在學生父母對其獨斷家長的教育致使孩子有了思想變化卻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父母也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與培養。
3、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固化。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局限,只是以授課方式機械地傳授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對存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并未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針對群體教育,缺乏對個體學生的輔導。溝通交流平臺單一,老師專家面對面與學生溝通的方式難免讓學生放不下思想包袱,有所隱瞞有所顧忌而隱藏了自身心理問題所在。案例中學生心理突發事件并不是偶然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它的存在嚴重影響學生自身發展和學校穩定,也反映了課堂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有待思考。
三、處理心理危機突發事件引發的思考
對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的處理,輔導員必須從日常工作中入手,防患于未然。從基本工作著手,暢通信息渠道,提高危機處理意識,從學生自身入手,與學生們一同努力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1、 掌握學生基本資料,建立資料庫。
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及時發現一些小端倪,從而讓輔導員在心理危機突發事件中擁有主動性。對學生的了解除了平時日常工作多走進寢室,進入課堂,多與學生談心的方式之外可以建立學生的基本信息庫,比如民族家庭人口數,家長聯系方式,是否貧困生,新生入學心理調查結果等等。在做這些功課的同時不僅加深每個學生在輔導員心中的印象,同時對于重點學生予以更多關注,分類別予以不同的方式手段做好預防工作。
2、 建立融洽關系,暢通消息渠道。
師生間的良好溝通建立暢通的消息渠道,需要學生自主自愿主動與輔導員溝通,不僅是在心理危機突發事件后抓住解決問題關鍵時刻的一種重要方式,更是預防此類事件發生的關鍵。現今對90后大學生的管理方式已經告別傳統輔導員管理方式,而是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開展心理知識普及、心理問題探討、心理情感溝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機干預等活動,幫助他人解決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擾,推動周圍群體的互助、關懷、支持,實現“自助式”成長的模式④。
3、 提高危機處理意識,以少數人帶動多數人。
危機處理重在防患于未然,不僅需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上兩點,還需提高學生對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除了加強對心理危機突發事件宣傳,更需要在學生中培養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骨干,并且建立基層心理健康教育組織設立心理委員。抓住寢室長以“一拖三”的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寢室,組織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以案例給學生予以警示。這樣營造一種良好氛圍實現以少數人帶動多數人,每個人都能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豐富危機預警的途徑和聯合家長及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老師等多方資源提高對危機發生反映效率。
4、 培養積極人生觀,以內驅力減少突發事件。
積極人生觀從根本上影響著一個人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采取怎樣行為方式應對各種問題,例如自我認同與接納;生活學習的效率;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挫折的正確認識和應對以及對情緒的調控能力等等。90后的大學生大多抗壓能力差,敏感,易產生挫敗感,那么他們擁有一個積極人生觀不僅對他們自身有益,更對日益緊迫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種內在驅動力。學生工作中除了課堂教授形式更應該提供實踐類活動讓學生親身體自我反省中成長,協助指引學生自我完善,以內驅力從根本上減少突發事件發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拔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心理危機突發事件重在防患于未然,輔導員踏實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更需要聯合多方資源幫助學生成長,并且這種成長不是只講求效果而是更注重學生內心人格健全的過程。(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蔡曙光.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因及影響因素[N].光明日報,2006-09-23(6).
[2] 戴長瀾.中國首份“90 后”大學生調查報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國青年報,2008-11-12(6).
[3] 陳秀敏.我國大學生心理壓力研究評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134-136.
[4] 楊思帆.“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在高校心理輔導中的效能型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2):132-134
[5] 李霞云.積極人生觀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12
[6] 黃海群.大學生心理危機突發:案例分析及對策.[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0.9
注解
① 蔡曙光.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因及影響因素[N].光明日報,2006-09-23(6).
② 戴長瀾.中國首份“90 后”大學生調查報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國青年報,2008-11-12(6).
【關鍵詞】應急能力;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06-02
護士應急能力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能敏銳地觀察到患者的病情變化,并進行分析、判斷,用熟練的技能技巧,沉著果斷地配合搶救和護理的能力[1] 。在不斷增加的醫療糾紛中,護理安全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涉及護士在臨床突發事件的應急應變能力方面的問題占了較大的比例[2]。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由于其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相對不足,將其界定為低年資護士[3]。低年資護士最易發生護理缺陷, 有文獻報道, 工作時間≤6 年的低年資護士護理缺陷比例占所有護士的54%[4] ,而其中應急能力缺乏所導致的護理缺陷占了相當的比例。近幾年,我院由于新病房大樓的啟用、住院病床增加、病區規模擴大等原因,低年資護士已經成為醫院護理人員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而護理應急技能在學校及實習時受培訓較少,因此,我院護理部把提高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作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于 2006 年 7月起對低年資護士進行了系統化的應急能力培訓,提高了他們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低年資護士存在問題
1.1 缺乏臨床工作經驗,綜合應急能力有限。由于低年資護士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特別是專科理論知識相對欠缺,臨床工作經驗不足,護理觀察能力及業務能力有限,心理素質較差,對病房突發事件不能引起足夠重視,危機意識弱,易引發護理差錯風險及醫療糾紛。
1.2 普遍缺乏病房突發事件的應急知識及能力。通過臨床多年的觀察,發現低年資護士普遍缺乏病房突發事件的應急知識,面對突發事件及緊急護理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易導致護理安全隱患。
1.3 個人自律性差,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不嚴謹,工作中得過且過,應付了事。低年資護士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對患者病情觀察走馬觀花,對疾病進展與轉歸、預后的判斷力不強,存在僥幸心理。很少主動去學習應急知識及應急能力技巧,只有在事情發生了才進行被動的學習及應對。
2 培訓方法
2.1 實施分層次培訓 由護理部制定規范化培訓方案,隨同規范化培訓手冊一同下發到各科。實行護理部—危重癥護理專業學組—科室培訓3級培訓模式。護理部由專人分管低年資護士的規范化培訓,負責培訓計劃和培訓評價標準的制訂;同時在授課中加強對醫療事故、醫療糾紛案例分析,使低年資護士自覺地以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言行,增強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強化法律與服務意識。專業學組由危重癥及急診急救資深護士長及相應專科護士3-5名組成,負責臨床護理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內容、常見病房突發事件應急理論知識、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常用急救儀器的操作規程和常用搶救藥品的劑型、藥理作用、注意事項、配伍禁忌及不良反應等的培訓;科室培訓小組由科室護師以上職稱的技術骨干 2-3名組成,護士長任組長,重點培訓病情觀察能力(主動巡視、耐心傾聽、觀察要點掌握、觀察方法正確、病情評估準確、發現問題及時請示報告及處理、記錄及時準確)搶救的配合能力(急救物品準備齊全、操作規范迅速、急救藥品劑量用法準確、急救過程中情緒穩定、沉著應對、搶救程序化、配合主動迅速、口頭醫囑復核后執行)等[5]。同時負責各專科常見急危重癥的應急流程、專科理論知識的培訓、護理技術操作的培訓等。
2.2 培訓形式
2.2.1 采取集中授課分步驟、分階段培訓的方法,情景演示、模擬訓練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在護理示教室,讓每一位低年資護士來擔任演練主角,進行對病房突發事件的應急流程(程序)進行分組情景演示、模擬訓練等,親身體驗搶救過程的每個環節,加深印象,加深感性認識,增強責任感,以此提高對護理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處理能力以及自我安全保護能力。
2.2.2 分期分批進入急診室、ICU 輪轉,提高分析判斷、搶救技能 急診室、ICU 是急、危、重病人集中的場所,患者病情復雜且變化快,各種搶救儀器、設備齊全,讓低年資護士分批進入急診室或ICU進行輪轉,使低年資護士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各種危重病人的搶救,掌握疾病的搶救程序, 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在配合搶救時, 老師給予適時指導,在實際突發事件的現場應急中提高急救時協作配合能力和積極反應能力。每次參與搶救后,要求其對照搶救流程回顧細節,尋找不足,分析原因,總結經驗與教訓, 對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由帶教老師進行講解。同時組織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討論。通過搶救的參與和反思,不斷積累經驗。輪轉結束前,由護士長及帶教老師組織考核,達標后方可出科。通過急診室、ICU 輪轉,逐步提高低年資護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考核方法
2.3.1 制定統一的標準、細則。護理部和專業學組采取情景模擬考核,抽簽決定考核模擬場景,主要考核護士的應變能力、流程的掌握程度和急救配合能力及危重護理記錄書寫能力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考核分值大于90 分以上為合格,考核不達標者,由科室應急培訓小組加強培訓后進行補考,要求人人過關。
2.3.2 科室護士長通過晨會提問來復習鞏固應急知識,從而達到熟練掌握應急知識。同時組織低年資護士進行床邊護理查房,結合提出啟發性問題,使其掌握重點及全面綜合觀察能力。有效提高現場應急處理能力。
3 結論
護士應急能力是衡量護理內涵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6]。防范護理風險和護患糾紛是醫院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控制或減少糾紛的發生也是體現護理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重要標準[7]。王思琛等對 288 名初級職稱護士進行培訓內容需求的調查顯示:初級職稱護士對培訓內容的認可程度最高的是護理應急技能的培訓,占83.7%[8]。由此可見低年資護士自身對應急能力的培訓也有著相當大的渴求。我院護理部通過采取有效的培訓途徑,加強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培養,幫助其分析應急配合中存在的不足,增強低年資護士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促使其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及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護士了在應急環境下的分析判斷、果斷決策處理的能力,得到了低年資護士及臨床醫生的認可,保障了臨床護理工作安全,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肖順貞. 護理學研究[M] .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 56 .
[2] 徐同巧,強化急診護生法律與服務意識,避免護理糾紛.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 (12):65—66
[3] 李春玉,李玉肖,李瑛. 低年資護士醫囑處理情況調查分析[J ] .南方護理學報,2005 ,12 (11) :13-15.
[4] 來鳴, 泮淑慧, 楊明麗, 等. 臨床護理缺陷分析與危機管理[ J] .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 (12 ) :922- 923.
[5] 譚麗萍,蔣銀芬. 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評估及提高途徑[ J].護士進修雜志2009 ,23(17) :15611- 1562.
[6] 王靖霞,崔麗琴.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培訓體會[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