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

    第1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 社區; 中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67-02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步形成和不斷深入。“阿拉木圖宣言”對健康的闡述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它反映了人類生命活動的生物、心理、社會三個相互聯系的基本方面。它將影響健康的因素進一步擴大包括多種因素:環境因素、社會能夠提供的保健設施、個體及群體的生活方式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決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工作則是由社區醫務人員主要承擔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門交叉科學,它包涵了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等諸多學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眾的衛生保健知識,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識的確知信深度,強調自覺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為和實踐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并鼓勵人們有達到健康狀態的愿望;知道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促進每個人或集體努力做好本身應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時如何尋求適當的幫助。它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公眾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疾病、促進健康。它的目標在于幫助人們尋求能夠達到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人們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谇唤】到逃诮】到逃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做到維護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促使人們自覺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確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谇唤】到逃亲屓藗兝斫獠⒄J可接受各種口腔疾病預防措施的一種教育步驟。

    2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活質量的決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標為:80歲老人,至少應保持20顆功能牙。根據國情,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顆功能牙的人數百分率農村要達到60%,城市要達到80%。然而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較之其它人群尤為令人憂慮。無牙頜、牙根面齲、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組織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問題。而中老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2]結果顯示:乳牙齲均和患齲率為4.48%和76.55%;人群中6個區段均健康的人數很少,牙石檢出率高達52%一94%。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5~44歲中年人齲齒率為88.1%,65~7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為14.65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高。該段人群根齲患病率為63.6%,根齲齲均為2.74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低;所患根齲中,齲、補構成比分別為98.1%和1.9%。齲齒患病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14.1%,城市低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區最低。 各地近幾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也均顯示出相似的結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狀況與當地的宣傳教育、預防保健措施、經濟發展等息息相關[8-11]??傮w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憂慮。具體表現:牙齦萎縮與牙周附著水平喪失明顯,牙間隙增寬,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組織變化的特征;與老化有關的主要組織問題是牙根面齲,無牙頜與不健康的牙周與黏膜組織。由于中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礙與殘疾率較青壯年時期明顯增高,所以對醫療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人數與缺失牙數均增高和增多。而當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時,就會影響到口腔功能,特別是咀嚼功能,影響口腔功能也就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WHO對老年人的流行病調查報告指出,牙周疾病雖患病最多,但是重視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現在雖已認識到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的危害性,但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卻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率極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恍哪X血管病與牙周疾??;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糖尿病與慢性牙周病[12]等,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已被醫學界所證實,揭示了很多作用機制[13]-[16],但公眾對此卻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現狀

    調查研究[17-18]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匱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衛生行為錯誤率高??谇唤】到逃A粼趥鹘y知識層面上,內容不全面,對齲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礙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時,口腔疾病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其直接影響機體健康。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系。糖尿病會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會影響血糖的控制??谇患膊〗o全身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而絕大多數老年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還沒有正確認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匱乏不但影響其口腔健康,還直接影響其慢性病的治療,影響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對牙齒脫落、齲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預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無法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時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因素共同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講授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幫助老年人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關鍵。

    4加大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區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

    研究證實了[19-23]:廣泛而深入的口腔預防保健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可以幫助人群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來改變人們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以增進中老年人群對口腔衛生服務的需求。改變觀念 調整服務目標 在注重口腔常見病治療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口腔預防的作用。治療的得益人群相對我國的13億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費工利微;但得益于預防的人群卻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認知行為的改變可以對他們的后代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一層面而言,卻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見,口腔健康教育應通過社區的口腔醫務人員實施深入于個人、家庭、和社會各個階層;而社區的口腔醫務工作者也應轉變觀念,建立“大衛生”的新觀念。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健康人為中心”,從“個體為中心”轉為“群體為中心”。

    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多來源于媒體的廣告宣傳,從健康教育講座中獲得知識的極少。由于媒體宣傳缺乏系統性、科學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模糊。維護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區,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開展針對性強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統科學地向老年人講解口腔健康知識,尤其應做好以下內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關知識,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癥狀,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衛生行為。在社區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討社會在進步,進行教育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

    1)改進方式強化社區行動,進入社區,建立口腔健康小組;

    2)多元化的宣傳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診時的個別交談;小型專題討論會;利用教育媒介如掛圖、聲像資料或其他教科具進行講授;舉辦講座,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現場示范,讓聽者親自練習加深理解并掌握具體的技能。

    3)目標細化確保適宜措施針對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標;

    4)聯合團隊的伙伴之力,建立檔案、加強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檔案,階段性評估工作效果與成效,適時調整工作計劃與進度。

    5 總結

    社區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中老年人是社區保健的重點人群,從中老年人特點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區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幫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觀,以實現健康老齡化和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8.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楊汴生,何健,鐘婭,張丁.65歲~74歲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07-609.

    [4] 余哲,韓寧,范勇斌,邵東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46-147.

    [5] 松,吳敏節,姜婷,呂亞林,方超,張偉.北京市城區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狀況的調查[J].北京醫學,2008,30(7):392-395.

    [6] 范衛華,歐,章錦才,等.2005年廣東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無牙頜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鄭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口腔醫學,2007,27:162-163.

    [8] 劉忠民,高文榮,單楚.延吉市社區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狀況的調查研究.吉林醫學[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燦,盧友光,馮巖,蘇柏華,林挺,趙愛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福建醫科大學學報[J].2004,38(1)83-85.

    [10] 廖旭輝,林煥彩,盧展民,等.廣東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狀況[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陳寧, 王一均, 陸平成.江蘇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狀況調查[J]. 疾病控制雜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張穎,陶薇,等.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5:576-579.

    [13] 劉萍.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系[J].國外醫學情報,1990,20(8):35.

    [14] 張代杰,趙先芝,楊學馨.糖尿病與牙周病臨床相互關系得初步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0):571-574.

    [15] 范麗鳳,陸菊明,晉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變及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濤.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間的相互關系[J].國外醫學.口腔分冊,2003,30(2):135-137.

    [17]劉藝敏,朱炎,嚴浩軍,劉洋,張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張惠琴, 鄭磊.社區口腔門診保健知識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21] Loupe M,Goodkind R Smith B,Clay D:An education to improving acceptancc of dentures by geriatric pafiens[J].J DentRes 66:326,1987.

    第2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口腔健康;老年人;高齡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22-02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老年人健康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重視,老年口腔醫學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谇患不际侨祟惖某R姴?,多發病,老年人更為嚴重,特別是高齡老人患有各種不同的口腔疾病,為了更好地了解遼寧省葫蘆島市老干部的口腔健康情況,筆者調查了2008年6月參加健康查體的71例80歲以上老干部的口腔檢查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為遼寧省葫蘆島市老干部局80歲以上的離退休干部71例,均為男性。年齡均大于80歲,平均年齡87.5歲。

    2 調查方法

    依照全國牙病防治技術指導組制定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標準,由我院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檢查項目包括牙體、牙周、口腔粘膜、頜面部、顳頜關節,口腔頜面部第六個部分,其中牙體包括正常牙體、齲齒、牙殘根殘冠、牙楔狀缺損、牙缺失、補牙、活動義齒、金屬冠、烤瓷牙、固定義齒;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松動等。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粘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3 統計學處理

    全部查體資料由專人核對并逐一進行邏輯檢查,將所有數據編制成Excel電子文件,用SPSS10.0軟件完成所有統計分析,采用百分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

    5 討論

    本次調查發現,高齡老人整體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口腔疾病中牙齒缺失率最高,達90.1%,與既往報道一致。其次為牙殘根殘冠,第三為牙結石,與以往報道不符,可能與本次調查對象為老干部局離退休人員,知識層次較高,衛生習慣略好,就醫條件較好有關,另外也可能與高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存留減少,無牙頜數量增加,牙結石數量減少。

    高齡老人整體口腔衛生較差,牙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發生率亦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萎縮愈加嚴重,加上食物嵌塞,導致齲病發生率不斷升高;另一方面,隨著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ㄈ绺哐獕?、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及時處理殘根牙、拔牙、修復缺牙等。

    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牙缺失、齲病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老年人的進食,影響生活質量,可引起咀嚼困難、言語受限、疼痛和其他癥狀,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不便,日常生活受限等。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進而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牙周病可因牙齒的松動、脫落,進而導致缺失牙的增加,同時也影響進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對全身許多疾病均有影響,關系到心臟、肺和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成為某些危重疾病的重要誘因。齲齒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根尖周炎,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流膿,成為“病灶”,可引起遠隔器官和組織的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腎炎、虹膜炎、視網膜炎和神經炎等。

    總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次調查提示必須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倡導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第3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同時,兼任北京家庭醫生協會會長的鄭教授認為,當前人們對于益生菌認識比較片面與宣傳力度不足有很大關系。事實上,人類利用益生菌的歷史很長,在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應用,如大家熟知的酸奶、泡菜等,都是利用益生菌的典型例子。醫學上利用益生菌對抗有害菌的基本原理而治療疾病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在科學不是很發達的年代里,醫生曾經用含有益生菌的正常人糞便去治療腸道疾病。

    鄭教授認為,伴隨著口腔健康一直以來被嚴重低估,益生菌在口腔中的作用也被嚴重低估??谇蛔鳛楹粑兰拔改c道的起點,是保衛人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F代醫學已經證明,口腔細菌滋生能夠引發嗓子、鼻腔的病變,進而引起心臟、腎臟等器官的病變,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數據顯示,口腔疾病患者患心血管、敗血癥、肺部疾病的比例明顯高于口腔健康人群。此外,口腔疾病還與老年癡呆、癌癥等疾病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我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高達97%的成年人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困擾;而剛結束的一項針對兒童的口腔健康調查顯示,兒童的齲齒發病率超過50%。這說明全社會對于口腔健康的關注度都不足。在醫學院校,同樣的情況也在發生,大多數協和醫科大畢業的學生都不愿意去口腔科,認為口腔科不受醫院重視,未來發展前途有限。

    在鄭教授看來,產生各種口腔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數百種有害菌在口腔中的“肆虐”。有效控制口腔中的細菌,可以通過添加益生菌來實現。益生菌是一個自然的、生物的、環保的解決方案,因為它觸及到口腔問題的根本――菌群平衡,在細菌層面健康平衡了,口腔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目前科學研究發現,口腔中有幾百種細菌,這些細菌與我們的口腔是相生相依的。依據這些細菌對人體口腔作用簡單被劃分為有害菌和有益菌;有害菌是對我們口腔造成危害的細菌,主要以具核梭桿菌、伴放線放線桿菌為代表,這些有害菌存在我們的口腔并將口腔中殘留的食物殘渣分解成酸、有害的物質,腐蝕我們的牙齒和牙齦的同時還會釋放硫化氫氣體,從而帶來口臭;有益菌則是對口腔有益處的一類細菌,俗稱益生菌,副干酪乳桿菌則是這一類益生菌的代表,它通過競爭性抑制,來阻礙有害菌的生長,達到口腔菌群平衡,從而解決口臭等口腔問題。值得關注的是,一份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實驗報告指出,滅活后的益生菌及其衍生物具有活性益生菌的同等功效。

    在了解到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廠商推出了含益生菌的牙膏產品時,鄭教授很贊同,認為使用含有益生菌的牙膏就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來提升全民族的口腔健康狀況。因為刷牙是經過了幾十年的普及教育,執行效率最高的愛牙護口手段。這應該在世界上來講,都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而即使是發達國家,還是慣用口氣清新劑、漱口水等產品來實現臨時性的殺菌、清新口氣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益生菌牙膏產品實際上是一個通過簡單手段解決百姓實際問題的創新,是對全社會有益的事情,應該積極大力的推廣。

    第4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牙周疾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一類疾病的總稱。主要癥狀是牙齦紅腫、刷牙或咬硬物時出血,牙石積聚,可能有牙痛或牙齦疼痛,嚴重時發生膿腫、流膿,因而出現持續的口臭。若不積極治療發展為晚期牙周炎,牙周膜及牙槽骨進一步破壞,牙齒松動、移位,最終導致牙齒脫落或需要拔牙后安裝假牙。牙齦炎和牙周炎,是由經常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細菌引起的牙周組織發炎。

    在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領導下進行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人群目前牙周健康狀況較差,牙石檢出率高,刷牙有效性差,人們的牙周健康知識很少。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人達到口腔衛生良好的不足0.22%,而牙齒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人體健康十大標準之一。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高達97%,每10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人全口沒有一顆牙。有數據表明,65~74歲的人均缺牙數為35~44歲年齡組的11.2倍,提示45歲以后平均每年失牙3顆。因而中青年是及早預防牙周病的重點人群。

    牙周病對身體重要臟器的危害

    牙周疾病不僅會破壞牙齒周圍組織,造成牙齦紅腫、出血,牙齒脫落,還會對全身健康造成威脅。因為口腔中的細菌很容易通過牙周袋潰瘍面擴散,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果因牙齒不痛就對牙周病擱置不管的話,就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希望人們在了解牙周病所帶來的危害之后,更加注意口腔衛生。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明顯差于健康人群。牙周病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0%。50歲以下男性牙周病患者或無牙者冠心病發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

    腦血管疾病 科學研究發現,牙齒脫落或牙齦病患者可能會增加患腦中風的危險。由于口腔中的細菌可能會潛入血液中導致心腦血管發生炎癥,從而引發腦中風或心臟病。牙齒少于24顆的比多于25顆的中老年人患腦中風的機會增加57%。牙齒脫落在大多數病例中都是由牙周病引起的。雖然這并不意味著牙齒脫落的人就一定會患腦中風,但是它可以提醒人們,牙齒脫落或牙周病可能會增加腦中風發生的危險。

    肺部感染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衛生差者患肺部感染的幾率會更高。由于唾液和食物誤入氣管,口腔內的細菌就會引發肺部感染,很多老年人因此患上吸入性肺炎。

    糖尿病 重度牙周病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險因素之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型)患者血糖控制明顯不如無牙周疾病的患者。治療牙周病有助于降低血糖值,改善糖尿病癥狀。糖尿病還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使牙周病惡化。因此,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徹底清潔口腔,注意口腔衛生。

    孕婦早產 對于孕婦,牙周病還會成為導致早產的因素。重癥牙周病是使孕婦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大于吸煙、飲酒對低體重兒的影響。

    引起牙周病的因素

    牙周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是牙周微生物與宿主免疫炎癥反應,并在先天、后天及環境因素影響下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有以下情況,就比較容易患上牙周病。

    牙菌斑 是一種黏附于牙面上的細菌生物膜。牙菌斑是導致牙周炎的最主要因素,它用肉眼不易看到,必須用菌斑顯示劑進行顯色才可發現。老年人由于口腔內部環境及全身狀況的改變,如唾液分泌減少等,容易使牙菌斑在牙面上沉積。有的老年人由于牙齒缺失形成偏側咀嚼,造成不用的一側牙齒上污垢及食物殘渣堆積,使牙菌斑不易被清除。

    牙結石 牙菌斑在牙齒上停留時間過長,則發生鈣鹽的沉積,逐漸形成牙結石。如不定期清除,牙齒粗糙的表面會使牙菌斑更易積聚。

    牙齒排列不齊和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是導致牙周組織損傷的常見原因之一;另外,牙列不齊也難于清潔牙齒。

    不良修復體的刺激 補牙時充填物的表面不平;假牙表面粗糙或義齒卡環的位置不當等直接壓迫和刺激牙齦組織。

    內分泌功能紊亂 如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紊亂,以及糖尿病等,都會降低牙周組織抵抗細菌的能力。

    妊娠期 孕期由于內分泌改變,孕婦的牙齦容易受牙菌斑毒素的刺激而紅腫和出血,稱為妊娠期牙齦炎。

    吸煙 吸煙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煙的人患牙周病的機會比非吸煙者高出5倍以上。原因是吸煙使輕微牙周病癥狀不明顯,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牙周病的初期癥狀是牙齦發炎,刷牙時容易出血,但由于血管收縮,出血現象不明顯,患者不易察覺牙齦已經發炎。吸煙降低身體的抵抗力,使牙周病患者的康復能力降低。香煙中的尼古丁還會削弱牙周組織的愈合能力,使組織修復緩慢,導致牙周病愈趨加重。

    牙周病的治療

    治療牙周病的目的是去除病因,消除牙齦炎癥,終止組織破壞,促進牙周組織再生,恢復牙周組織形態和功能,矯正牙周組織破壞和缺陷。

    牙周病的基礎治療 拔除預后較差的患牙;通過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術來去除齦上、齦下牙結石和控制牙菌斑。去除牙周袋內變性、壞死組織和炎性肉芽組織并進行根面平整。消除牙菌斑滯留因素:充填齲洞,去除懸突,修整不良修復體,清除食物嵌塞。

    牙周手術治療 在直視下徹底地進行根面平整,消除感染組織;矯正牙齦和牙槽骨外形,通過牙冠延長術來恢復美觀和功能,促進牙周組織再生。

    藥物治療 這只是部分牙周病患者的一種輔助治療。牙周疾病光靠吃藥不行。

    總之牙周病早治療比晚治療好,早期專業化的基礎治療最重要,并需要終生治療、終生維護。

    牙周病的預防

    正確有效刷牙。刷牙或使用牙線,牙簽以及潔治等機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潔牙齒、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措施。漱口也是機械性潔牙的一種措施,它用水在口腔內流動的沖擊力去除滯留的食物殘渣,能暫時減少口腔微生物的數量,使口腔保持清新,但漱口的力量不足以去除牙菌斑。有效刷牙是指一方面要盡量把牙菌斑徹底清除干凈,另一方面又不會對牙齒和牙齦造成損傷。推薦順牙縫豎刷法,刷毛放在牙齦邊緣,指向牙根方向與牙面呈45度角。切忌拉鋸式的橫刷。另外,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刷牙,牙齒的各個方位都要刷到。堅持每天早、晚刷牙。

    全身因素關系到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因素的反應,影響著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和修復能力。因此,牙周病的預防不僅要消除和控制局部刺激因素,還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生理性修復。經常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及鈣和磷的營養物質,增強牙周組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5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生活節奏都加快了,真正享受“美食”的時間已經被濃縮得所剩無幾,吃飯時或狼吞虎咽,或風卷殘云。時間雖說節約了點,可這種“兇猛”的進食卻讓癌細胞有了可乘之機,躲過了唾液這個神奇的“橋頭兵”。

    據統計,40%的癌癥和食物攝入有關,這是因為食物中的一些致癌物質在作祟,包括亞硝酸類化合物、化學合成劑、防腐劑等。這些物質被機體攝入后會刺激、促進細胞突變,從而帶來機體癌變。而阻擊這些壞物質,唾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被認為是它們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卡。

    人的唾液中含有13種消化酶、11種礦物質、9種維生素、多種有機酸和激素等。其中,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和維生素C的解毒功能最強,它們不僅有抗氧化的作用,還能消除體內的氧自由基,分解進入口腔的致癌物質,有效減少癌癥的發病率。

    此外,美國佐治亞大學的試驗也表明,在亞硝酸類化合物、黃曲霉素等強致癌物質中加入口腔分泌出的唾液,其細胞的變異原性在30秒內會完全喪失。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用餐節奏不宜太快,“細嚼慢咽”方能發揮唾液的抗癌功效。在食物的持續刺激下,讓它們和唾液充分混合,并且盡量增長攪拌時間,才能讓唾液里的酶充分降解,從而充分發揮唾液的抗癌功效。

    那么,到底應該保持怎樣的咀嚼頻率呢?專家們通過實驗表明,細嚼30秒能使致癌物質的毒性降低,如果按每咀嚼一次1秒鐘計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就能充分發揮唾液的抗癌功效。同時,常含一些生津的食品,如話梅、橄欖、青果等,也能發揮唾液抗癌的作用。如果這么簡單的舉措就能讓人們遠離癌癥,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影響男性健康的六大因素

    男子自身的健康,與父母先天稟賦關系極大。父母的稟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生兒的強健乃至一生的健康水平。若父母身體健康,則其子稟賦充實,身體強?。桓改阁w弱多病、或生育年齡較大,則其子稟賦不足,體質虛弱,易患疾病甚至有遺傳病、先天性疾病。此外,父母勞累、疲乏無力,或患病同房,都是影響男性健康的先天不良因素。

    除了先天不良因素外,我們要特別注意影響男性健康的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有6個方面:

    1 社會因素:由于激烈的社會競爭,男人們工作緊張、思想負擔重,致使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以及陽痿、遺精、低下明顯增多。由于男子外出工作機會較多,且多從事危險性較大的工作,因而更多地成為車禍等不幸事件的犧牲品。

    2、情志因素:男子常因七情不節,內傷臟腑,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神經官能癥、偏頭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西醫學發現,當男子的大腦皮層處于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全身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穩定,的生精功能以及都很正常。如果精神處于長期壓抑、悲觀、憂愁狀態,大腦皮層以及全身神經、內分泌功能便會失調,的生精功能以及性機能也會發生障礙。

    3氣候因素:健康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邪氣和疫癘之氣侵襲機體而為病。如春天多風,常發風溫;夏天炎熱,多發熱病、中暑。實際上,一定的地理環境會導致一定的氣候變化。

    4、飲食因素:“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飲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證。飲食因素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①飲食不節,饑飽無常,尤其是暴飲暴食。②任憑喜好,飲食偏嗜,影響健康。特別是過嗜煙酒,對健康影響更大。③不知食物性能與身體相宜與否。有些男子不明飲食物的性能是否于體有益,常不加選擇,如明明是陽虛之體,卻常食寒涼之品等。

    5、起居因素。主要表現為:不按時起臥、生活不規律,過勞和過逸等。睡眠對于健康十分重要。但不少男子不能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更有喜歡“開夜車”、“睡懶覺”者,久而久之,破壞了人體的生物鐘,影響健康。

    第6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 口腔衛生;健康知識,態度,實踐;對比研究;學生,醫科

    【中圖分類號】 R 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f Tangshan City/ZHAO Yan-ping, LIANG Rui-ying, WEN Li-m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th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ngshan,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eleven students from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was rich, but their o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limited. Only 18.0% ma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dental plaque. More than 60%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ral health attitude was goo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nd teeth cleaning on a regular basis was weak. Even if they had some diseases of oral cavity, they wouldn't go to see doctors in time; 8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ver accepted the professional cleaning and the usage rate of the dental floss and toothpaste with fluorine was low.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ntal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be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gingivitis, the dental floss help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gingival, oral health attitude, the brushing frequencies and the brushing time, the cleaning teeth frequencies and going to see dentists in time while they discover dental caries(decayed tooth)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is good among the students in Tangshan, the knowledge i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is also bad. It is rather necessary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in college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類口腔健康最常見的兩大疾病,也是導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筆者在門診就診的大學生中了解到多數大學生不知道齲病和牙周病是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醫學院校就診的多數學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課程后才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學生對口腔健康認識不足,大多數患者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牙缺失、牙齒松動,甚至過早脫落。本研究通過對唐山市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為在高校開展口腔健康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隨機抽取1個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2個班共1 03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剔除資料不完全者后,獲有效問卷1 011份,有效回收率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醫學院校非口腔專業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醫學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 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現場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發放調查表,調查前先向學生說明調查目的與要求,學生匿名自填問卷,當場收回。

    問卷設計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問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問卷的內容[2]。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學校、學歷等)、口腔健康知識、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及口腔健康行為。問卷經華北煤炭醫學院口腔專業的專家評定,經預調查反復修改。重測信度系數為0.810,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0.631~0.752。內容效度相關系數為0.612~0.934。

    1.3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核對無誤后,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百分率描述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對問題正確回答的比例;用χ2檢驗比較醫學和非醫學院校及全體大學生對問題的正確回答比例,以P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 本調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識結構不均衡,一般性常識知曉率高,偏專業性的知識知曉率低。67.8%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保持口腔衛生最好做到哪幾點,62.3%的學生知道刷牙預防齲齒,63.5%的學生知道牙菌斑導致齲病發生的主要物質,57.1%的學生知道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一種表現,55.0%的學生知道減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學生知道氟化物防齲,27.6%的學生知道飲水加氟防齲,僅有18.0%和9.8%的學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險因素。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學生在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表現及牙線利于牙齦健康2個項目上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 大學生對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的認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態度是積極的,且大多數持有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但醫學院校和非醫學院校學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認知程度上(除牙齒健康狀況會影響找工作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口腔健康行為 見表3。

    80.1%的大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70.7%的學生從不吸煙,69.9%的學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學生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要2 min或以上。對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線使用者相當少。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的學生比例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學生從未潔過牙。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在刷牙次數、時間、潔牙次數3個項目上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值均

    2.4 口腔疾病就醫行為 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在口腔疾病發生時就醫率普遍較低,齲損就醫率分別占53.2%,牙痛和牙結石就醫率占41.3和41.6%,牙齦出血就醫率僅占16.4%,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學生在發現齲損就醫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識知曉率較高,專業性知識(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曉率較低,這一結果與福州市大學生的調查結果[3]一致。醫學生與非醫學生比較, 醫學生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程度高于非醫學生,有少數項目(如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表現、牙線有利于牙齦健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一些項目(如氟化物防齲、飲水加氟防齲、牙線利于牙齦健康)的知曉率均較低,這與《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城市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曉率達90%”的目標相差甚遠??谇唤】敌拍詈蛻B度調查顯示,醫學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高于非醫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醫學院的高年級學生對口腔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有關。兩者對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認知率都在60%以上,說明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態度是積極的,而且大多數持有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不吸煙,能夠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時間的控制上有誤區,對含氟牙膏和牙線的使用率較低,對牙線的保護作用認識不足。另外,大學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檢查、定期潔牙的意識。對口腔健康知識認知不足,對齲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認識,口腔疾病發生時,就醫率普遍較低,多數學生在遇到牙體和牙周疾病后就醫意識淡薄。福州市[3]、德陽市[4]、麗水市[5]、大連市[6]的調查也反映出與上述相同的情況,這一現象在門診就診的大學生中了解到與大學生無收入、治療費用高、牙科畏懼心理有關。

    上述調查中所出現的問題提示,口腔健康知識宣教工作任重而道遠??谇唤】到逃龖{入學生的課程[7]。高校特別是醫學院校應開設口腔衛生保健課,通過選修課或講座等形式,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識,同時對調查顯示的薄弱環節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宣傳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識顯得更加重要,使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與其學識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觀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為自覺行為。對經濟困難學生,學??稍卺t療保險中采取一些優惠措施,如將門診治療的一些費用納入醫療保險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診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筆者認為,加強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全身健康,對指導全民口腔衛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梢酝ㄟ^以上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口腔知識的知曉率,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識的知信深度,特別強調自覺自愿,著眼行為和實踐[7],逐步實現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4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basic oral care, Questionnaire foradults,Geneva:WHO,1999.

    [2] 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調技術指導小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61.

    [3] 王慧明,姚麗艷,張長源.福州市大學新生口腔衛生知識與行為抽樣調查.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5):3061-3062.

    [4] 劉紅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陽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5,23(1):46-48.

    [5] 徐曉毅,蔡章聰,酈芳.麗水市大學生口腔預防保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5):137-138.

    [6] 馬曉偉,李文顏,閆建偉, 等.大連市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89-97.

    第7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孕期;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治療

    女性在妊娠期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孕婦體內激素變化影響口腔代謝水平。婦女在妊娠期飲食改變造成口腔衛生不良,給口腔內的細菌生長提供繁殖的能量。因此孕期是口腔疾病發生、 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 由于在孕前未及時處理口腔病灶(如齲病、殘根殘冠、智齒等),從而導致在孕中這些病灶感染的急性發作。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口腔病灶感染發作初期未及時治療,導致頜面部間隙嚴重感染, 引起局部及全身癥狀的發生。本文作者于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集了19例在孕期因頜面部間隙嚴重感染收入院治療。現將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的19例孕婦病例年齡在20~35歲,孕期在12~32w,因頜面部間隙嚴重感染收入院治療。其中眶下間隙感染3例,頰間隙感染5例,咬肌間隙感染6例下頜下間隙感染3例,口底蜂窩組織炎2例。

    1.2主要臨床癥狀與體征 19病例中入院前3~5d有牙痛病史,隨而發現面部相應部位間隙腫脹,劇痛。高熱 、畏寒、呼吸困難等。體查:,急性病容,面部相應間隙部位腫脹、發紅、壓痛明顯 ,局部皮溫高 ,波動感明顯 ,穿刺抽出膿液 ,張口受限 ??谇徊≡畲嬖?。白細胞升高。

    1.3方法 入院后請婦產科會診 ,對孕婦及胎兒進行嚴密監測,并指導臨床治療用藥,避免用藥對胎兒影響。首先在婦產科協助下在局麻下行膿腫切排術,將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這是治療關鍵措施。其次根據臨床經驗選用對胎兒影響小的藥物進行抗炎,待藥敏試驗后按敏感給藥,同時 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支持對癥治療。預防因疼痛引起流產或早產的發生。治療中應相有關情況同患者及家屬說明清楚,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再次待癥狀改善后隊病灶牙進行系統治療。

    2 結果

    19例孕婦通過及時切開排膿、針對性的抗炎治療以及相應的對癥治療。在婦產科醫師協助下,均能治愈。在以后的孕期中定期到婦產科對胎兒的發育情況進行監測。19例患者均能度過孕期,安全生產。未發現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3.1 孕期是口腔疾病發生、 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 此期體內性激素發生改變,飲食次數和數量增加,牙菌斑形成加快,利于口腔致病菌繁殖,使口腔原有病灶易再發作。炎癥初期受 陳舊觀念的影響未及時治療,待癥狀加重后方來就診。增加 了治療的難度。 此期臨床治療必須考慮母體情況和胚胎發育階段兩方面。此間有害藥物易致胎兒受損 ,致宮內發育遲緩、低出生體重、功能和行為異常[1]。因此妊娠期用藥應權衡利弊 ,盡量減少各種治療措施對嬰兒的不良影響。

    3. 2局部治療主要是對間隙感染有明顯波動部位行盡早切開排膿引流術,特別對口底蜂窩組織炎的病例更是高度重視,及時切開排膿或減壓,以減少毒素的吸收[2]。術中要在婦產科醫師協助下,嚴密監測孕婦及胎兒的動態,防止并發癥發生。疼痛可導致流產和早產的發生,本組病例均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下進行,效果良好。術后保持引流通暢 局部清潔 , 促進愈合 。待癥狀改善后隊病灶牙進行系統治療 。

    3.3 全身抗感染治療及支持治療 全身抗感染治療也是治療中的重要一步,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常為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 ,其中亦包括厭氧菌感染。嚴格按照妊娠期合理用藥原則:,參考妊娠期用藥分級制度[3]。入院后先根據臨床經驗選用對胎兒影響小的藥物進行抗炎,待藥敏試驗后按敏感性給藥。同時因疼痛和張口受限 ,患者常進食困難 ,因而需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支持對癥治療,保證母體和胎兒充足的營養供給。對于厭氧菌感染用藥,應權衡利弊 ,征得家屬的簽字同意 ,且應注意劑量和療程 [4]。

    3.4 胎兒監測及護胎治療 入院后 應申請婦產科會診 ,聯合制定治療計劃 ,嚴密監測胎兒及母體的變化。出院后按常規定期復診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

    4 經驗教訓

    孕期是婦女一生中的特殊階段,此期體內性激素發生了改變,此期因口腔病灶的存在發生口腔頜面部感染使在治療上變得復雜 ,必須考慮治療上對母體情況和胎兒發育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口腔衛生保健健應納入婚前健康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消除傳統陳舊觀念的影響。大力宣傳孕前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防止在孕期發生口腔疾病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對已有的牙齦炎及牙周炎進行潔治;拔除口腔內無法治療的殘根、殘冠以及阻生智齒,消除可能發作的炎性病灶。因此,做好孕前的口腔疾病防治,既有利于孕婦自身的健康,又關系到嬰兒的健康發育與成長, 有著一舉兩得的雙重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燕燕 ,周世梅. 實用婦產科藥物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25.

    [2]黎介壽,等.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學[M].第2版.人民軍醫出版社,85-86.

    第8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 老年;口腔;治療與心態

    中圖分類號:R739.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1-028-01

    前言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關于老年人口腔疾病問題越來越收到國內口腔醫療學者的重視。通常老年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周炎、牙髓病、口腔腫瘤等。鑒于多數老年口腔疾病的誘因都是全身其他類慢性疾病,在治療老年口腔疾病時要同時考慮全身其他生理及心理因素。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對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期間來我院接受口腔疾病治療的65歲以上老人的病歷檔案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之情且自愿的前提下。患者選取男女各150例,綜合考慮患者心理狀況、治療效果、病程長短、接受治療次數、文化程度以及職業習慣等因素對患者心理狀態和治療特定進行分類統計。

    2 結果分析

    據分析,老年人心理狀態大致可以非為以下五類。

    第一,恐癌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患者口腔頜發生不同程度的生理變化,根據病歷分析大約有8%左右的老年患者由于口腔疼痛耐受度降低,當患上口腔疾病后經常臆想到是癌癥。在恐癌的精神壓力下,導致患者情緒緊張而亂投醫,久醫不愈更增加心理負擔,怡誤正規的有效治療時機。

    第二,觀點陳舊自然老化型。據病歷分析結果,大約有25%的患者認為“人老掉牙是自然的”,對于牙體病和牙周病不認為是疾病,對牙痛不是病的理論根深蒂固,如無疼痛一般不去就醫,輕微疼痛通常服用鎮痛藥或者消炎片。這類患者大多文化程度較低,錯失治療良機最終成為無牙頜或無功能頜而影響生活質量。

    第三,過分謹慎型。65%以上老年患者都具備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識,但是在結果分析中發現,13%的患者過分重視口腔保健,口腔檢查和治療頻度較高,為維持口腔衛生及延緩口腔衰退,平時生活飲食都過分謹慎。這類患者雖然具備保健知識,但由于過于謹慎,生活質量亦不高,疾病治療周期較長。

    第四,條件受限悲觀型。在300例患者中有18%屬于該類型。因為老年人年齡及代謝的關系,難免會受到內分泌的影響而產生相應類更年期反應:對事物抱悲觀情緒,對醫生的診斷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部分受到經濟情況限制的患者悲觀情緒尤為嚴重,不能積極進行常規檢測、配合疾病治療方案。持這種態度的患者,其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病程較長。

    第五,身心疲憊型。經病例分析,有36%患者在患有口腔疾病的同時還同時患有2中以上慢性疾病。這類患者長期經受病痛折磨,并且伴有行動不便等情況,對治療喪失信心,表現出不配合治療情緒。

    3 治療及護理討論

    據上述結果,我們對老年口腔疾病治療特點進行以下討論:

    第一,消除老年人的恐懼。醫務人員在面對老年患者時要保持耐心、親切的服務態度,在綜合了解患者各方面因素后,向其詳細介紹病情和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消除恐癌疑慮的同時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感到醫生的診斷可信,消除恐懼心理,減輕癥狀,提高免疫力,改善病痛,達到治愈目的。

    第二,積極宣傳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積極向老年患者宣傳口腔保健知識能夠使其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有利于老年患者自覺進行檢查和保健治療,可以達到防治結合的目的。

    第三,開展新型科學的理念指導。因老年人的代謝和藥物耐受力均衰退,這使得醫務人員對于老年人用藥需謹慎,用量要恰當。必要時需請內科醫師會診,共同確定整體治療方案,使老年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療,以防并發癥的發生。每次處置時間不宜過長,高齡老人仍需以保守治療為主。治療前詳細了解患者全身情況,特別是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肝腎功能及出血性趨向,擬定周密的治療方案,給予正確、全面的治療。

    第四,耐心解釋。耐心解釋對患有更年期綜合征的老年人,需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解除多疑和悲觀情緒。由于內分泌改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異常感覺,如口腔疼痛、異物感、牙無力、舌麻木、舌痛癥、時冷、時熱、心悸、失眠、郁抑。所以,排除真正病痛后做誘導性治療,消除患者疑慮和對癥治療。

    第五,床邊治療與護理。對于高齡臥床病人可考慮床邊治療,以解除癥狀和保守治療為原則,特別是口腔護理至關重要,每天刷牙2次到3次,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必要時行床邊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生以減少并發癥發生。

    4 結論

    老年人口腔疾病預防和治療原則要求醫生必須掌握老年人的特點,進行安全、有效的治療。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準確無誤的治療方案,以征得患者對治療方案的理解和配合。耐心的說服解釋、科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宣傳、高超的醫療技術使老年患者得以充分的信任,解除真正的病痛,鼓勵老年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積極主動地配合消除致病因素和隱患,解除精神壓力、疑慮及病患,調整心態,使口腔疾患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和預防。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老年人機體的免疫力,健康的口腔可以預防全身疾患并合理地補充營養,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加強口腔衛生知識宣傳,理辮老年人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態。對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療除具備老年口腔醫學知識和經驗,還要具備心理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劉洪臣.老年口腔醫學進展[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3,01:7-9.

    [2]陳少芬.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相應對策[J].廣東牙病防治,2003,S1:350-351.

    [3]張振波,宋宇哲,陳金銳.常見老年口腔疾病及其防治[J].中外醫療,2010,06:136.

    第9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兒童;齲齒

    【中圖分類號】R4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184-01

    齲齒是最常見的一種危害人體健康的口腔疾病,在兒童時期發病率較高。為了掌握我市城區兒童齲齒的發病情況,尋找兒童時期的發病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我站與2010年6月對城區三所幼兒園562名3-6歲兒童進行了調查。在調查前我們對所有參加調查的人員進行了培訓,同意了診斷標準和記錄 方法。

    1 調查情況

    2-6歲年齡組共計562人,齲齒230人,患病率40.93%。4歲半以上至5歲辦調查188人,患齲75人,患齲率為39.89%,5歲半以上至6歲調查194人,患齲94人,患齲率48.45%,隨著年齡增長患齲率逐漸增高。但男女性別間無明顯差異。

    2 病因分析

    2.1 齲齒與口腔衛生習慣根據有無刷牙習慣,我們將200名兒童分為兩組,進行齲齒發病情況分析對比。發現100名無齲兒童中,經常刷牙的59人占59%,不經常刷牙的41人占41%。100名有齲齒組兒童中,經常刷牙的35人占35%;不經常刷牙的65名占65%。兩組差異顯著,說明齲齒發病與不刷牙有密切關系。

    2.2齲齒與甜食習慣通過兩組兒童飲食習慣情況的調查發現甜食對齲齒發病有很大的關系。無齲齒組100名兒童中,喜歡吃甜食的42人占42%,不喜歡吃甜食的59人占59%。有齲齒組100名兒童中,喜歡吃甜食的65人占65%,不喜歡吃甜食的35人占35%。兩組差異顯著,說明喜歡吃甜食的兒童齲齒發病率明顯高于不喜歡吃甜食的兒童。

    2.3 齲齒與其它因素齲齒發病除了與口腔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外,與下列因素也有很大的關系。如鈣 、磷 、維生素D和B、蛋白質、氨基酸缺乏引起營養不良,使牙齒發育不好,導致齲齒。同時與母親妊娠期、小兒哺乳期的蛋白質、鈣、磷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也有關。

    3 討論

    3.1 齲齒在兒童保健中,雖被劃分為缺點,不屬于疾病范圍,但卻發病率高,危害大,如引起牙髓炎等,影響小兒全身健康。

    3.2 牙齒是攝取和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之一,是食物消化吸收的第一步,患齲齒后食物不能很好咀嚼,直接影響食物消化和吸收,從而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3.3 預防兒童時期口腔保健的重點是預防齲齒的形成和早期治療。根據齲吃的發病分析,認為有效的預防小兒齲齒的發生,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3.3.1建立健全兒童齲齒防治組織,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中開設兒童保健門診,定期對兒童齲齒普查普治。

    3.3.2在婦幼保健隊伍中,培訓口腔專業技術人員,有效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3.3.3采取多種形式,對兒童家長、幼兒教師和兒童進行防齲齒知識及宣傳。

    3.3.4 加強兒童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3歲以內的小兒要漱口,尤其是食后和睡前。3歲以后的小兒,就應堅持早晚刷牙,并適用保健牙刷,保持口腔清潔。

    3.3.5 改變兒童的飲食結構,少吃零食、糖果、高點等甜食物,應多食粗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网|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h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欧美成人性色区| 久久www成人看片|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