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得與失的哲學思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得與失的哲學思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一、引言

    所謂生命哲學,從廣義上來看,現代西方哲學史上所有的人本主義哲學如唯意志主義哲學、實用主義哲學、現象學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等,都可以稱之為生命哲學。從狹義上來看,生命哲學則專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歐洲流行的以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借助肯定人的生命價值來沖決理性絕對主義哲學觀念的一種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亨利?柏格森、威廉海姆?狄爾泰和喬治?齊美爾是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生命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把生命現象當作一種非理性的心理體驗或本能沖動,一種絕對自由的創造力量和最真實、最直接的實在。例如,柏格森認為:“生命沖動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質、萬物的根源”、“這種沖動變化是在時間上永不間歇地自發地流轉,故稱為‘綿延’或‘生命之流’。”[1]他說:“綿延意味著創新,意味著新的形式的創造,意味著不斷精心構成嶄新的東西”[2]“對于有意識的生命來說,要存在就要變化,要變化就要成熟,而要成熟,就要連續不斷地進行無盡的自我創造。”[3]所以,在柏格森看來,生命本質上就是綿延和持續不斷的變化與創造的生命之流。生命哲學家們還認為傳統哲學和科學所使用的理性概念和方法只能把握凝固的、靜止的、表面的東西,而要把握生命,就必須深入到生命本身中,深入到現實生活當中去,而這只有依靠非理性的直覺。柏格森說:“所謂直覺,就是一種理智的交融,這種交融使人們自己置身于對象之內,以便與其中獨特的、從而是無法表達的東西相符合”“這種方法絕對地掌握實在,而不是相對地認知實在,它使人置身于實在之內,而不是從外部的觀點觀察實在,它借助于直覺,而非進行分析。”[4]

    西方生命哲學啟發我們通過對生命的思考來尋求生活的意義以及對人生價值實現的追求,這正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思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生命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基石和載體,離開了人的生命,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脫離實際的抽象的東西,失去了其存在價值。所以,從生命哲學視角看,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關注“人的生命”的發展,用生命的意義及價值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關懷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意識形態灌輸,功能單一化、功利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能帶來實際經濟效益的物質生產和科技創新,而精神家園的建構卻被忽視。學校教育也更多地關注社會對人才的知識水平、 科學技能和創造財富能力的需求,為社會塑造了一個又一個 的“知識人”, 卻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內在精神品質的塑造。在這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趨于工具化、功利化,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發展的本質。具體表現為:學校教育者從社會的需求出發,向受教育者極力灌輸社會政治思想,將受教育者當作培訓的工具,將教育教學作為獲得功利的手段,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思想需求和個性特征,忽視了與其進行生命交流,從而抑制了受教育者的個性和創造性。例如, 有的教育者片面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屬性,“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同時,否定或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片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及其堅持和實現,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單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5]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確立、內容設置、方法選擇時忽視人文關懷,致使 “本可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讀物有時成為政策、文件、語錄的簡單匯編與轉述,本可情趣盎然、文采飛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時成為枯燥、空洞的政治說教與道德說教”。[6]等等 。柏格森指出:“我們若將目的性理解為一種事先設想的(或是能夠事先設想的)意念的實現,那么,生命便超出了目的性。因此,對于整體性的生命,目的性的范疇就過于狹窄了。”[7]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衡量其實效的標準,培養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政治覺悟是否高等,而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生是否得到全面發展卻被無視。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但是在實現這個目標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同樣重要的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僵化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遠離生活,缺乏創新性

    作為傳遞一定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觀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增設相應的內容,而在實際教育內容中,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卻越來越疏遠。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局限于書本內容的教學,大學生現實生活比較關注的焦點不能得到充分滿足;過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理論體系建設,沒有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實際需求。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卻陳舊落后,嚴重脫離社會現實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學生普遍表現出對“兩課”不感興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的過程中沒能把理論的內容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

    生命哲學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

    傳統教育有兩個根本的弱點,“第一是它忽視了個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復雜的作用,忽視了個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和手段。第二個弱點是它不考慮各種不同的個性、氣質、期望和才能”。[8]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統一的教學模式,即在教育內容中片面強調社會本位的價值觀,忽略了人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個人與社會的對立。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統一的標準塑造全部的學生,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從而導致我們的教育目標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脫節。大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教育者在施教中應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個性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忽視學生主體性

    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教育學觀念中,教師和學生設定為主導作用與受動地位的形象,兩者具有對立性。在課堂上,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將教師看作是實施教育的唯一主體,強調教師作為權威的中心地位,過于關注對學生的控制,使大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完全附庸于教師,對教師所傳遞的思想言聽計從,不能提出任何的疑義。這種聽話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很少有機會思考,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嚴重削弱了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造成了學生個性壓抑。教師與學生之間這種從屬、依附的關系,表明了師生之間地位不平等,學生缺乏主體性,合理需求達不到滿足,使他們缺少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機會。這種傳統教育方式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宣教,這與素質教育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背道而馳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調刻板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適當采用灌輸方法是必要的,但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對灌輸方法的應用有偏差,過于強調單向灌輸,通常訴諸直接的問答式教學、說服、強迫執行、訓誡、獎懲以及榜樣等,試圖使學生接受并最終形成社會所要求的特定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以知識來衡量教育的價值,以學到知識的多少來評價和判斷學生,這是一種強制、封閉的教育教學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這種“填鴨式”、“滿堂灌”的單向灌輸模式,教育者把系統規范的思想以一種不可置疑的態度灌輸給學生,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發展被忽視,他們的感受和實際接受性很少被兼顧,于是就產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上學生逃課、睡覺的現象,最后導致出現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問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路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生命關懷為價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講是育人教育,而育人教育不僅是一個階級統治行為、政黨政治行為或完成教學任務的行為,而且是要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行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9]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擁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都貫穿著人的全面發展這一主線,因此,離開對生命的關懷和敬畏,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其本來的面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單是為了統治階級意志和社會意識形態的灌輸、宣傳, 或者純粹的知識傳授, 也不單是為了實現思想認識上的統一, 更不單是為了完成一項工作任務, 而是為了育人, 為了給學生以智慧、道德和情感的啟迪, 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只是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大學生,而是要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大學生的生命質量。從本質上說,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喚醒人性、健全人格、完善人生,指導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成為真正“人”的育人活動。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實現教育目標,達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關注學生的生命活動、情感變化,不斷地進行情感滲透和激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重視學生的思想問題,也要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只有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才能切實從思想上教育學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滿足大學生生命成長需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這樣才能及時、有針對性地關懷到大學生個體,真正煥發出人文關懷魅力,這也是由當今大學生成長的特點和社會背景所決定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選擇上, 不能不顧實際,停留于照本宣科, 滿足于傳達文件精神,而應該立足于現實,對內容進行精心編制, 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豐富的人文內涵, 使之更貼近大學生、更貼近現實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除了應該與當今世界形勢發展以及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特點相適應外,必須貼近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與需要。針對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價值觀模糊、社會責任感不強、耐挫力弱等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要深入了解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積極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使大學生能夠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學會發現生活的真諦,從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要高度重視大學生中出現的自殺、自殘和其他暴力傾向,積極融入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找尋到生活動力與生存價值,樹立積極、健康的生命觀和幸福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符合大學生生命成長規律

    生命哲學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不斷促進大學生生命質量的提高,不斷推進其全面、自由的發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滿足大學生對完善人生、充實靈魂、提高思想境界的需求,又要促使大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實現以下三個轉變:

    1.教育目的由“知識‘量’的積累”向“生命‘質’的升華”轉變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知識越來越顯示出其巨大的價值和威力。知識價值的凸顯就必然使得知識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知識“量”積累的多,并不代表個體發展能力就強、生命質量就高。教育不能為知識的積累而教育,因為積累知識的目的是為人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是要讓生命更有價值、人生更有意義。然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識“量”的積累,而忽視了對生命的關懷。“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是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最終使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棲息地’。”[10]因此,生命哲學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傳授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心靈凈化、人格完善、生命升華, 是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和滋潤心靈的統一。

    2.大學生由教育“客體”向“主體”轉變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客體和被動接受者,“看不到”學生旺盛的生命力及其多方面的發展需求,“看不到”學生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之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關注“教”的過程而忽視“學”的過程,過于關注“被動接受”的過程而忽視學生“自主發現”的過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將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僅僅當作個體應該遵守的外在規范和約束,而不是當作有益于個體生存和發展的資源。由于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純粹的政策宣傳、知識灌輸和行為約束,本來應該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因此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對教育的內容難以接受和內化。生命哲學視閾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思想狀況,遵循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有意識地創設機會與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去自覺、獨立地思考問題,開發其智力,鼓勵其創造。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認可教育目標,自覺內化、接受教育的內容。大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主體性人格,才會真正自覺地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

    第2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哲學;橫向拓展

    1《查拉》的概述

    1885年,哲學家尼采創作了散文詩《查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根據尼采的《查拉》創作了同名交響詩,這兩部曠世的藝術作品,分別享譽于西方的音樂史和哲學史。

    1.1尼采散文詩《查拉》

    哲學家尼采創作的散文詩《查拉》以公元前六百年的波斯人查拉圖斯特拉的戰爭、宗教、科學、等為寫作背景,幾乎囊括了尼采的所有哲學思想,譜寫了自由主義的人性贊歌。該詩有三大基本核心主題:一是強力意志,指的是追求生命力量的強大意志力,以支配力、統治力、影響力的形態,強化自己的力量;二是重新估價一切價值,在利用強力意志支配自己的目前和將來時,發現過去的價值都不適用,甚至與生命的意志互相沖突,因此需要根據生命價值標準,對以往的價值進行重新估價;三是永遠循環,當目的在強力的支撐之下實現,強制就沒有必要繼續存在,同理,在實現新價值之后,動機和情境又將繼續循環。

    1.2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

    根據尼采的《查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花了兩年時間,于1896年8月24日創作了同名的交響詩。理查施特勞斯的創作意圖并非描述尼采的作品,但整個樂曲當中彌漫的哲學思考韻味是不可否認的。理查施特勞斯以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理解視角,同時傳達了詩意音樂和哲學思想,這也是西方音樂史中與哲學著作同名的交響詩。該交響詩分為9個部分:引子(日出)、來世之人、渴望、歡樂與激情、挽歌、學術、康復、舞曲、夢游者之歌。

    2《查拉》音樂與哲學的橫向聯系

    《查拉》音樂與哲學的橫向聯系,體現在理查施特勞斯以尼采的散文詩作為基礎,取舍和提煉出散文詩精髓,完成了同名交響詩的哲學思想內涵。

    2.1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思想

    19世紀,以叔本華唯心主義思想為主流的德國哲學,是尼采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人生信條,尼采不繼承叔本華消極的悲觀主義,而是提倡直接、擔當、探索和戰勝痛苦,重新肯定了人的價值和意義,認為人類美好未來是“超人”創造的,他呼吁人們從基督教的道德枷鎖中掙脫出來,重新尋找新的依靠和理想,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上帝”,在創造中完成自我的提升。在另外一個領域當中,理查施特勞斯在年輕的時候也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后來在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擺脫叔本華悲觀主義的束縛,在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的基礎上,對樂觀主義進行調整,而是熱情地贊美和肯定生命,并創造出歌唱“個人英雄主義”的交響詩《查拉》。理查施特勞斯在尼采的哲學思想中汲取了生命和美的力量,其中蘊含的“強大的英雄意志”,就來自于尼采頑強不息和超越一切的“超人”英雄主義哲學人生觀,與音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產生強烈共鳴,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理查施特勞斯創造了《查拉》交響詩。

    2.2基于哲學原著對音樂藝術的重新構建

    理查施特勞斯所創作的交響詩《查拉》總共有9個樂章,標題均取自于尼采的同名著作,內容為理查施特勞斯自己創作,是一部集諳熟譜曲技巧、節儉組織結構、獨特聲色的抽象思想音詩,演奏時間長達35分鐘。

    1)引子―日出。音樂一開始以寬廣和平靜的C音描繪黎明紅日升空的情境,先用鋼管發出幾小節的長鳴,然后以急促的鼓聲定音和管風琴合奏暗示著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引子的時間為1分30秒,讓人似乎聆聽到“超人”前進的步法。

    2)來世之人。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發出震音,隨后豎笛、風琴、低音管起伏演奏,從降A大調到降B大調,從神秘到新的生機,體現出人類期望窺破宇宙謎底的強烈渴望和某種預兆的不詳探索。“來世之人”蘊含的哲學思想是解開世界和宇宙背后的謎底。

    3)極度渴望。該主題用獨奏的中提琴和英國管引出,以B音作為主調,經過句中的C大調代表大自然的主體,用高音弦聲樂部應答激昂上升的B小調,其中木管聲部的變化音三和弦呼吁出主題“極度的渴望”。主題由三個緩慢上升的音型變成向上躍進的旋律,猶如烈火一樣迸發出勇往直前地熱情。

    4)歡樂與激情。豎琴快速的刮奏,熱情和生機從傾斜而出的音響中,而小提琴、圓號和雙簧管演奏出持續流暢的旋律線,共同描述出“歡樂與激情”的畫面。在這一段當中,來回旋轉和跳躍上進是重要的兩個主題,幾乎在最高層急劇降到了出發點。

    5)挽歌。先用長號表達出“憎惡”的情緒,驟減插段的熱情,然后沿著半音階下降的新主題與用低音管和大提琴抒寫的憧憬主題交響融合,最后用豎笛企圖繼續強調憧憬主題,但被拉近了下降音,使得整個樂隊似乎墮落到不見底的深淵。這種音詩話化的交織聲樂,混合了深奧的哲學思想,而整個樂曲的呈示部就此完成。

    6)科學。樂段在獨奏的小號緩慢返回到C大調,分為3中節奏和5種調性,由半音音階的12個音符編成,象征思維、邏輯和科學化,暗示人性的浮夸和疑問中解放的幸福遐想。這時,一段明快的全新旋律逐漸充實起來,體現出高高在上的精神境界,開啟全曲的發展部。

    7)康復。首先由長號和低音弦演奏出賦格段的主題變化,為壯觀的精神解脫鋪墊,描寫出在向往中無法滿足后的突然醒悟情境;其次是用木管樂器演奏出“嘲笑”的音調,并不斷地增強;再次是以變形的方式出現前面的各個主題材料,表示在病態中恢復過來,并將心生煩惱的事物置之不顧,在人性的精神中解脫,步入了“超人”的精神境界;最后用鋼管、號角、雙簧管引出樂曲的,而發展部在此結束。

    8)舞蹈之歌。用古典奏鳴曲的模式,分別以“憧憬”、“厭惡”、“笑聲”的木管引子、3/4拍樂章、持續和弦作為襯托,描寫極富詩意的“夜歌”。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樂章,首次用幽默的雙簧管和悠揚的獨奏小提琴演奏維也納圓舞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同時體現出作曲者自嘲的幽默性格,以不停頓的延伸到最后一個樂段。

    9)夢游者之歌。樂段以時鐘的12道響聲,描繪午夜結束時的平靜和神秘,再用飄渺的木管高音和簡單的B大調重復,最后用低音的C調持續奏出漸遠的舞曲,給人一種消失在脫俗意境中的感覺,而整部音詩也就此完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上文以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為例,分析蘊含在交響詩當中蘊含的尼采哲學思想,在闡述哲學家尼采散文詩《查拉》和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的基礎上,分析了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思想和《查拉》基于哲學原著對音樂藝術的重新構建,最終完成對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橫向思考,對于其他西方音樂的哲學思考,可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杰.對西方音樂史課程橫向拓展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2(03):5657.

    第3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數學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古老學科,哲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追溯起來可以發現,數學的發展需要科學的哲學思想指導,哲學的變化則需要數學的激發。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是數學家;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對數學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萬物皆數”的著名哲學命題;大哲學家柏拉圖相信數是一種獨特的客觀存在,曾在他的哲學學校門口張榜聲明,不懂幾何學的人不要進他的哲學學校,并創立了數學上的“柏拉圖主義”;20世紀后數學與哲學更加緊密的交織在一起發展變化,并且逐步達到了高峰。因此,在數學的概念、定義、定理、推論、公式、計算、證明和解析判斷過程中,處處放射出哲學的思想光芒。我們在數學教育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認識事物,分析事物間的聯系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促進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學生運用哲學思想分析社會現象,研究經濟規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哲學思想教育:

    第一,縱觀數學發生和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數學知識源于社會實踐而又指導社會實踐。我們要把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理念滲透到數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在函數導數教學中,使學生正確理解導數概念是從:(1)求曲線在某點切線斜率;(2)求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的速度;(3)求質量非均勻分布的細桿任一點的線密度等問題中,經過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綜合,抽象出來的數學概念,并且使學生體會到研究了導數定義、性質和求法后,再用求導公式去求以上三個問題的解,顯得十分簡單。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學習了定積分定義、性質和計算方法后,用微積分基本公式解以上三個問題,顯得十分簡單。再如,函數連續的概念是在函數極限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學習了初等函數在定義域上的連續后,反過來又用函數連續性來求函數的極限。函數導數概念也是在極限理論后研究的,學習了微分中值定理和羅比達法則后,反過來可用導數求函數的極限并顯得十分簡單等,都能起到對學生進行理論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的教育作用。

    第二,由矛盾的普遍性使學生明確數學王國里也充滿了矛盾,如正數與負數、直線與曲線、加法與減法、已知與未知、整數與分數、乘法與除法、常量與變量、微分與積分,等等。并且矛盾的雙方各以它對立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指數就無所謂對數、沒有函數就無所謂反函數、沒有有限就無所謂無限、沒有連續就無所謂間斷,等等。重要的是使學生能正確理解矛盾的雙方共存在于同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分式方程可以轉化為整式方程、加法可以轉化為減法、乘法可以轉化為除法、函數求導過程中對數函數求導可以轉化為指數函數求導、指數函數求導也可以轉化為對數函數求導、曲可以轉化為直、變可以轉化為不變(在無限細分的條件下)、一個有限長度可以與一個無限長度相對應(與半圓相切的直線上的點與圓周上的點一一對應,既有限轉化為無限)、無窮多的數量可占有一個有限地方(線段AB上有無窮多個點,但線段長度是有限的),無窮個正數的和可以轉化為一個有限數量,等等。特別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創造條件,使未知向已知轉化,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如利用解析幾何,可以把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求解。利用拉格朗日乘數法,可以把求多元函數極值的問題轉化為求一元函數極值的問題,利用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可以把微分方程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利用牛頓萊布尼茲公式,可以把復雜的積分問題轉化為求函數值差的問題,利用換元積分,可以把復雜的積分轉化為簡單的積分等等,都是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典型例子。通過以上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深刻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規律。

    第三,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客觀存在著的事物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規律,在數學領域里到處可見事物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例子。如函數的極限、連續、導數和導函數四個概念是相互聯系著的。沒有函數極限的理論就無法研究函數的連續性;沒有函數極限和連續的基礎就無法研究函數的導數;只有研究了函數導數后才能提出導函數的概念。四個概念之間又存在制約關系:沒有對函數連續概念的研究就產生不了利用連續性求極限的方法;沒有對導數的研究,也就加深不了對函數極限和連續的理解,只有研究了導函數的應用才產生了求函數極限的重要方法——羅比達法則,并解決了判斷連續函數單調性和函數求極值的問題。再如點、線、面和體,正方形、矩形、平行四邊形和四邊形,加法、乘法、乘方和冪,整數、分數、有理數和實數,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和方程,等等。在以上數學課題的教育教學中使學生充分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規律。

    作者:王躍東(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第4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社會哲學在理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事實上,能夠擴大和深化馬克思理論的影響。此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我國發展,產生了一些令人興奮的研究論文和著作。然而,在社會哲學的基本問題--社會哲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學者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知覺和認知。馬克思的理論是最先進的人類文化,都有其深刻的社會哲學。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對于社會哲學都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社會哲學的研究對象

    哲學的性質是革命的,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哲學將哲學從"天國"拉回到了"塵世間",他并沒有給我們設定一個未來,也沒有預測一個科學社會的到來,而是強調物質基礎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性。無論是黑格爾還是費爾巴哈,所有以前的哲學都是在解釋世界,他們的歷史僅僅是觀念中的歷史。在此,馬克思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指明了歷史所真正應當研究的是社會的現實生活。

    社會哲學同哲學是具有相同的理論旨趣的。因此,我們可以把社會哲學界定為:作為對現代社會的總體反思,社會哲學是關于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征及發展規律的理論。

    社會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現代生產,以完成工業革命和市場制度的確立,社會哲學的蓬勃發展。從社會哲學,社會哲學產生至今,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它是否是一個階段,是根據它目前的社會生活。因此,社會哲學是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的社會結構的解釋,反思和批判。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哲學研究更應立足于現實。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傳統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加速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哲學,不能根據傳統和未來的社會,也不能立足社會,一般的社會,而只能根據現代社會,只有到了現代社會,包括中國,泛化,反射,解釋,改造,建設和批評。就現代社會來看,它既具有一切社會都具有的普遍規定性,又具有與傳統社會和未來社會相區別的特殊規定性。而現代社會的特殊性,既表現為現代社會的表層特征,又表現為貫穿現代社會各要素、各領域的社會內在整體特征。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可以說社會哲學是研究和揭示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征。而揭示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征,可以說是一切社會哲學的目標和任務。

    社會哲學作為對現代社會的總體反思,就要體現現代社會的特點。現代社會是從傳統社會發展而來的,又是被未來社會所代替的。因此,它表現為一個生成、發展及消亡的過程。總之,社會哲學要揭示和發現社會生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與模式。

    二、社會哲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哲學的建立,不僅需要確定合適的對象,而且需要科學的研究方法。因為研究方法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研究結果。科學的結果需要科學的方法。當代社會哲學領域的各種觀點、思想和學說的區別,歸根結底來源于研究者在方法上的差異。

    20世紀80年代我國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大地上的興起,人們的實踐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方式。社會哲學這一概念也是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國內學術界。但是,只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還不成熟,社會哲學也只是表明人們從歷史哲學對社會哲學的希望。但在90年代,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在一定規模之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人們社會哲學的思維方式。今天我們討論一個新的社會問題,諸如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市場經濟與道德生活的關系,價格,社會轉型,市民社會的建構,是社會的哲學思考,已經有意識地運用的社會哲學。

    馬克思在對人類的社會進程進行研究之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對社會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結構主義、歷史主義和批判的方法等等,在注重對靜態的結構進行分析的同時,又注重對動態規律的研究。對于社會內在結構的靜態描述我們應該注重結構主義的方法,而在對于社會規律以及社會演進過程的研究則應當注重歷史主義的方法。因此,要建立真正的社會哲學,我們必須把各種不同的方法有機的統一起來,由于馬克思理論本身的科學性,以及它自身所具有的理論綜合性,要求我們必須以理論為核心理論,這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學性所決定的。

    三、以的視角研究社會哲學的意義

    自理論產生以來,它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的視域下,社會哲學的產生和發展才能成為可能。同時,也只有在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哲學的研究,才是合情的,也是合理的。以的視角來研究社會哲學,具有重大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首先,馬克思的社會哲學的迫切需求,中國當前的社會現實。哲學的精華是時代精神的,西方社會哲學理論可以獲得相當大的發展,關鍵在于它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變化。然而,我國的社會哲學的研究開發進展慢,有些研究深度和力量得到加強。根據我國實際,只有堅持以馬克思的核心理念和指導地位,為了滿足社區真正的需要在當前的中國。

    其次,社會哲學對于當前我國社會科學的重新建設具有時代意義。社會科學是根據每個國家具體的國情建立的,因此,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社會科學理論,外來的社會科學理論由于是源于西方國家的經驗,因此,其理論不足以解釋和指導當前中國的情況。因此,要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科學,必須使社會科學"本土化",這就需要社會哲學的幫助。

    第三,社會哲學有利于推動對社會的總體把握。雖然社會哲學的興起,是由于當前社會現實實踐的需要。但是,反過來,對社會哲學的研究,又可以促進對人類社會的總體把握。社會哲學作為一種理論活動,一種哲學層面的研究,必定會超越特定的實踐興趣,進而上升到對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普遍本質把握的層面。這樣一種對人類社會的總體把握,正是社會哲學的主要任務。

    第5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關鍵詞】紅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審視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紅色旅游的發展受到了普遍的關注。黨的十報告中提出的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要求,為紅色旅游價值的實現提出了最高要求。近期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也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會議著重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如何將會議精神貫徹到各項工作中是會議的重點。因此,從哲學的角度重新審視紅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有助于從哲學的高度把握其本質。

    哲學原理是紅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對紅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交互滲透,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特點,紅色旅游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在中國,紅色旅游的旅游地是新思想、新理論的代表地,理論的誕生和發展都與這些地方有著深厚的聯系。紅色旅游中所展現得紅色革命精神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是在傳統精神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起來的民族精神的新內容,既有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特定內涵,又有與時俱進、價值永恒的普遍意義。

    一、紅色旅游中蘊含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原理

    列寧認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能動飛躍,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過程。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感性認識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上升為理性認識。認識客觀存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我們所進行的一切認識世界的活動都是為了創造出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只有來源于實踐的理論回到實踐中去,為群眾所掌握,才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真正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顯示出理論的作用來。而理論也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紅色旅游中意識的能動性主要體現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人們在這個認識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實踐改造主觀世界,而主觀世界的改造又影響著人們在客觀實踐中的行為。

    紅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連續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遵循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不斷深入的。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而紅色旅游中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也主要體現在受教育者認識的不斷升華,最終指導實踐的目的上來。從參觀者的認識活動來看,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參觀者通過對游覽紅色景區,對革命歷史有了主觀性的認識,通過方方面面的革命教育對紅色革命精神,英雄人物,革命遺跡有了感性的認識。其次,在參觀的過程中,通過景區的陳列、情景再現、親身體驗和講解人員的深入介紹,這種感性認識也會慢慢的上升到理性認識,對紅色文化的本質和內涵,包括理論背景和內在結構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最后,在參觀者回到實際生活中后,把領悟到的紅色精神融入到生活中指導實踐活動,用高標準,高要求約束自己的言行,真正用理性認識指導實踐,使其價值在生活實踐中得以體現。

    二、紅色旅游中傳達認識的主、客體關系原理

    “在認識論中,主體和客體是表示活動者和活動對象之間特定關系的哲學范疇。主體是指在活動中處于主動和主導地位,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等功能于一體的一方;客體則是指在活動中處于被動和服從的地位,具有受動性、非主導性等特點和功能的方面。認識論中研究的對象只可能是人的認識,人始終是主體。”的認識論科學的界定了認識的主體、客體和中介。客體主要是指與人的活動相關的客觀存在,或者說,人的認識活動所現實指向的事物構成認識的客體。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主要是主體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斷的認識和改造客體,在這種情況下客體又發過來作用于認識主體。但是不論改造客體還是認識客體,都是為了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是主體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在紅色旅游過程中,教育對象成為能動性的主體,而教育者和實踐活動、教育內容、教育對象自身等成為被認識的客體。參觀者對歷史知識的尋求、對年輕一代的教育需求、企業和事業單位進行的紅色精神教育等需求,這些受教育的群體充分說明,他們并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以自身為實踐對象,主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過程,參觀者在游覽的過程中自覺的將認識與客觀實踐結合起來,把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結合起來,這種認識和改造過程貫穿于紅色旅游的整個過程當中,為以后的生產生活創造一種潛在的價值。

    同時,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認識的程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和效果也受到客體的影響。如果紅色旅游的產品單一,體系不健全,線路組織不合理,景點設計不科學,導游講解不到位,游樂項目缺乏親身參與的體驗性,那游客就會在旅游過后對其景點乃至整個紅色旅游產品產生排斥或懷疑心理,情況嚴重時會產生否定甚至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客體就對主體的認識過程及認識程度產生負面影響,使人們參觀之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將紅色精神帶到工作生活的實際中去,使參加紅色旅游的目的性不能在實踐中體現,從而,起不到提高思想覺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紅色旅游中涵蓋內化、外化關系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將社會要求內化為受教育者的動機和意識,然后再由受教育者將這些意識外化為行為并產生良好的行為結果。因此內化和外化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內化是指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把符合社會基本準則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意識,使受教育者自覺遵守的,并以此作為道德標準及行為準繩的過程。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將個體的思想、意識轉化為外在行為,并使這種行為產生良好的外在效果,被人們所接受的過程。內化與外化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內化是基礎,沒有內化就談不上外化,而外化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塑造良好的個人素質,而良好的個人素質的外在體現就是良好的行為及結果。

    紅色旅游的過程是內化與外化的不斷轉化的過程。紅色旅游通過將革命年代遺留的紀念地、標志物以及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革命精神等基本內容,內化為參觀者的內在精神,這個過程就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人們在參觀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實現他教與自我教育的有效結合,將這些外在的紅色精神通過參觀游覽的形式內化為內在的精神,但這個內化的過程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內化過程中,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景區的管理者和講解人員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參觀者的理解程度。一些景區的講解人員只是照本宣科,機械的背誦,而不能很好的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進行融會貫通,這就會給參觀者造成一種革命精神已經過時,把紅色旅游僅僅當成一次外出游玩,從而起不到內化教育的作用。同時,內化的另一方面就是接受。參觀者有目的的到紅色旅游景區參觀時,對所要參觀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參觀的過程中,就會將以往的經驗和現實的環境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將這些精神傳達的大腦,內化為自身所需要的內在精神,接受并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參觀紅色旅游的目的,是要把紅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轉化為人們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人們在結束參觀,回到各自的生活環境之后,怎樣將內化的精神外化為行為,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紅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具體就體現在外化的行為上。這個外化的過程受到時間、地點社會環境、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一系列條件的制約,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克服種種制約,嚴格要求自己,以優良的革命傳統和愛國熱情激勵自己,以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激勵自己,在生活中處處以學習到的精神規范自己的言行,將內在的精神轉化為外在的行為,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 陳先達,楊耕.哲學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第6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支配和制約。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構成了整個中醫學基礎,是中醫學的基石。它對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隨著西醫學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引入,它的歷史局限性就越來越顯得突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展中醫理論,這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又值得深思的問題。下面就中醫學中相關的哲學思想與中醫學的發展及歷史局限性作簡要探討:

    1氣一元論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氣,是構成萬物的本原,是天地萬物生存變化、消亡的根源。中醫學先賢為何要把氣一元論學說引入到醫學中來?推測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1氣的特點

    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運動變化自如,猶如生命的原動力。

    1.2氣與人體關系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人的呼吸運動是生命的象征,吸是氣體進人體內,呼是氣體排出體外,呼吸運動停止人的生命也就終止了。此外,人是一個運動著的機體,除了整體運動外內臟也在運動。

    正因為氣的特點與人的生命特征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故而中醫學先賢們把氣一元論學說引入到醫學中來,用以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認為氣是生命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把人的生理活動增強與減弱的特性歸究于氣的變化、運動的結果。在病理上可把某些病理變化歸究于氣逆、氣滯、氣脫、氣泄、氣亂等所致。在治療上則采用補氣、降氣、行氣、固脫等治療方法。把那些具有某些藥理作用的中草藥分別歸屬于補氣、行氣藥物等。

    在氣的理論引入中醫后,能比較生動地解釋了人的某些生理、病理現象。使中醫學便于理解、學習、推廣。這對當時的醫學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隨著現代西醫學的引入與發展,相比之下這些解釋確實顯得過于簡單化,不能精確地反應出人的生命活動過程,也不能精確地反應人的解剖、生理、病理變化及藥物的性能。如:呼吸之氣。現代西醫學已精確地認識到氣體在肺及組織的交換過程;氣與能量的代謝過程;局部與整體的調節過程等。

    根據現有的西醫研究資料顯示:人體的肌肉運動、能量代謝、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及細菌、病毒感染等與中醫學中的氣所闡述的生理、病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我們把這些西醫成果引入到中醫的氣的理論體系中,就有可能進一步延伸氣的范圍,使氣學說能與現代科學接軌,以此來指導中藥治療可能會更有利于提高中醫藥的療效。如:甲減、貧血、肌炎、重癥肌無力、腫瘤放化療后等都有可能表現為相同的氣虛癥狀。對此,我們是否都要相同的補氣藥?若根據西醫的病因病機的不同再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哪味或幾味補氣的中藥及相關組合對哪種病更有療,這樣對提高中醫藥的療效及促進中西醫接軌可能會更有意義。

    2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中醫學先賢為何要把陰陽學說引入到醫學中來?引用陰陽學說重點在于闡明什么?推測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2.1陰陽學說特點

    陰陽本指物體對日光的背、向,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它與自然界的寒、熱,光明、陰暗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2.2陰陽與人體關系

    陰陽學說重點是闡述溫熱與寒冷之間的矛盾。人體是個相對恒溫體,當機體溫度過高或過低人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在某些病理狀態下人的體溫會產生上下波動,體溫的上下波動又會使某些器官活動產生相應的變化。此外人體對環境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正因為陰陽的特點與人的生命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故而中醫學先賢們把陰陽學說引入到醫學中來,用以闡述生命的起源和本質,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根本規律。

    今天我們如何評價陰陽學說的歷史意義及對中醫學發展的影響。應從兩個方面來探討:第一、我們應當承認它的歷史意義。陰陽學說引入中醫學后,能比較合理地解釋了人體的某些生理、病理現象。通過歸納推理使相關的治療方法能夠合理歸類,使中醫學便于理解、學習、推廣。第二、我們也要正確地認識到它的歷史局限性。用陰陽學說解釋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及疾病的產生、發展和防治的過程,顯得過于簡單、粗略,不能精確地反應出人的生命活動過程,也不能精確地反應人的解剖、生理、病理變化及藥物的性能,相對于現代醫學已不能同日而語。如:現代研究證實熱能的產生與神經、體液、肝、肌肉及酶化學反應等密切相關。發熱與細菌、病毒、霉菌、螺旋體感染及腫瘤、免疫、體溫調節異常等有著密切相關,其治療方法針對性也更強。

    目前中醫陰陽學說是個相對封閉的醫學體系,未能與現代醫學及現代科學相銜接,不能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嚴重地限制著中學的發展,使中醫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我們能把現有的醫學成果和研究方法引入到中醫的陰陽體系中,它有可能變成一個相對開放的并能與現代醫學接軌的新的中醫學體系。如: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最基本的作用是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寒熱”兩方面的矛盾,同時也是指導臨床寒熱病用藥的標桿。那么中醫學的陰陽與西醫學的人體生理、病理到底存在著那些內在聯系呢?根據現有的資料它與甲狀腺、胰腺、腎上腺、性腺、垂體、下丘腦、血氧(血氧的交換、飽和、運輸、離散等)、炎癥介質、心肺功能、肝功能、血管活性物質、能量代謝中相關的酶及微生物感染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些。若能把這些醫學成果和研究方法引入到中醫的陰陽體系中,它有可能變成 一個相對開放的并能與現代醫學接軌的新的中醫學體系,可能會顯著地提高中醫藥的臨床療效。

    3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天地萬物的運動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則的統一支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這五個系統乃至每個系統之中的事物和現象都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從而構成一種復雜的網絡狀態。中醫學先賢為何要把五行學說引入到醫學中來?引用五行學說重點在于闡明什么?

    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的限制,古代的圣賢們通過五行學說類比歸納,用五種物質將人體劃分成五大系統,通過生克制化理論說明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同時說明人與自然的統一。另外,還以此來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五臟病變的傳變,指導疾病的防治等。五行理論的引入,使中醫理論框架進一步完善。但對于復雜的人體僅以此五類物質來進行類比歸納、演繹,在當時可能就顯得過于簡單、粗糙。它明顯帶有勉強與不完善性。

    隨著現代西醫學的發展,人們對人體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等認識得都比較清楚,五行學說在闡明人體的組織結構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幾乎與現代醫學無法接軌、無法同步發展。

    4辨證論治與中醫學發展及其歷史局限性

    辨證論治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體現,它的主要哲學思想即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針對這些發展、變化著的事物的處理方法也應當隨之而變化。中醫學主要運用辨證的思想來闡述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指導臨床用藥。辨證論治思想是中醫學的精髓。辨證論治理論的引入,使中醫理論更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中醫學得以更好地發展。

    在實驗醫學出現之前,中醫學實質即是癥狀診治醫學。中醫的辨證論治學說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但隨著實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它的歷史局限性,甚至嚴重困擾著臨床醫務工作者。主要表現如下:首先,如腫瘤、乙肝、結石、艾滋病等疾病的無癥狀期,這時是無證可辨的,但此時若加用中醫藥治療是很有價值的。其次,如紅斑狼瘡、類風關、糖尿病、心臟病等很多疾病在穩定期也是無任何癥狀,無證可辨的。但其實驗指標仍然異常,此時若加用中醫學治療對穩定病情,控制復發是非常必要的。其三、有很多疾病表現復雜,難以歸類,無法辨證。其四,有很多疾病按現有的辨證論治去選藥治療其療效很一般或者根本就無效,而根據經驗去治療其療效會更好。根據我個人的臨床經驗起碼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患者不能按辨證論治去用藥。對此我們應該怎么辦?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把辨證論治當著絕對真理,只能做臨床參考。

    5總結與展望

    建立在傳統的樸素的唯物辯證法之上的中醫理論,經過幾千年的運用與發展,為中華民族歷代的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對全世界的治病防病仍然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西醫學與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對人體的解剖結構、生理機能、病理變化以及疾病的病因、防治等認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感到在傳統的哲學思想指導下的中醫理論體系正在嚴重地束縛著中醫學的發展,以至于今天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醫務工作者在矛盾與困惑中行醫。針對目前的中醫現狀我們應該怎么辦?如果能把現有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方法引入到中醫中,使傳統的中醫理論變成一個相對開放的并能與現代科學接軌的科學體系,可能對中醫學發展及提高臨床療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最主要的作用是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的寒熱兩方面的矛盾及解決方法。機體的溫涼寒熱與甲狀腺、胰腺、腎上腺、性腺、垂體、下丘腦、血氧〈血氧的交換、飽和、運輸、離散等〉、炎癥介質、心肺功能、肝功能、血管活性物質、能量代謝中相關的酶及細菌、病毒感染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些。如果我們把這些組織器官、相關酶炎癥介質功能的變化及微生物感染等引入到中醫的陰陽體系中,就能使陰陽學說能與現代科學接軌,以此來指導中藥治療可能會顯著地提高中醫藥的療效。

    第7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關鍵詞] 缺血預適應;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014-02

    缺血預適應(IP)作為反復短暫缺血使心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如降低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改善心功能恢復等已成為共識。而研究IP對糖尿病患者心臟影響的結果尚有爭議。本文分析52例糖尿病AMI患者,對照同期120例無糖尿病AMI患者,以探討IP對糖尿病患者AMI并發癥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3月~2012年12月于本院住院初發AMI存活病例資料齊全者172例,男115例,女57例,年齡41~75歲;其中糖尿病患者52例,無糖尿病患者120例;將AMI發病前3d內發生心絞痛視作缺血預適應現象(IP)。將所有樣本分組對照,其中無糖尿病IP組(A組)53例,無糖尿病無缺血預適應(NIP)組(B組)67例,糖尿病IP組(C組)25例,糖尿病NIP組(D組)27例,均未經冠脈介入治療。A 組與B 組, C 組與D 組間性別、年齡、高血壓、梗死部位、溶栓治療均無明顯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的臨床因素比較

    1.2 方法

    以泵衰竭(KillipⅡ、Ⅲ級)、心源性休克(KillipⅣ級)、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高度至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梗死后心絞痛為觀察指標,分別比較A、B兩組及C、D兩組住院期間心肌梗死后臨床并發癥發生率。具體判斷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并結合彩色多普勒檢查進行確診。

    于患者發病6 h內抽取血液測定患者的心功能指標肌酸激酶(CK)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若有意義,再進行兩組之間的差異比較。計量資料兩兩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A組心源性休克、泵衰竭、惡性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絞痛發生率均較B組明顯降低(分別χ2=2.4579、2.5613、2.3891、2.6618,均P

    表2 各組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比較[n(%)]

    注:與A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各種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四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數據有意義(分別F=8.2106、6.9837)。A組CK和CK-MB均顯著小于B組(分別t=8.3481、7.3882,均P0.05)。見表3。

    表3 各種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x±s,U/L)

    注 :與A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極易導致缺血性心臟病這一并發癥發生,即使具有相似的心肌梗死面積,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也顯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討論缺血預適應對糖尿病患者急性心梗并發癥的影響有很大的意義。目前IP仍是最佳的內源性心肌保護措施。臨床證據顯示IP現象存在于心絞痛患者,且研究證實AMI后的人類心臟存在IP并對心肌產生保護效應,在AMI發病前48 h內曾有心絞痛的患者左室功能顯然優于無心絞痛者[1]。也有學者認為梗死前心絞痛為IP的標志,通過IP對AMI預后產生有益影響,住院期間嚴重心衰或休克的發生率及病死率在AMI患者中有前驅心絞痛癥狀者低于無心絞痛者[2]。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及導致AMI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人群AMI的發病率、病死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梗死后并發癥較多[3]。一些實驗顯示,IP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在糖尿病動物中消失,Ishihara等[4]的研究顯示,糖尿病可能阻礙IP對人類心臟的保護作用;與此相反,Jimenez 等[5]的研究則認為在糖尿病患者中IP可減少初次AMI 后并發癥,對心肌具有保護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 IP在無糖尿病的AMI 患者中能夠減少梗死后并發癥, 改善預后,提示缺血預適應確有心肌保護作用,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輕I/R損傷程度。而在合并糖尿病的AMI 患者中, 未觀察到IP減少心肌梗死后并發癥的效應,提示IP對糖尿病患者心臟的保護作用消失,這可能是糖尿病AMI患者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也可能與樣本的大小相關。有文獻顯示[7],在糖尿病早期,IP能有效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方法。

    分析糖尿病狀態下缺血預適應的心臟保護作用減弱,其原因主要為ATP敏感性鉀(KATP)通道被認為是IP的效應器,已證實其激活對IP產生有利影響。一些實驗顯示,糖尿病時KATP通道活性降低甚至消失,可能是影響IP發揮效應的原因之一,其機制可能與基因突變、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生成增多、能量代謝紊亂、一氧化氮生成減少等有關[6]。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冠脈多支病變,其廣泛的心肌細胞損害、心肌微血管形成減少、側支循環形成受損等因素,也可能使心肌對缺血的耐受性降低,從而阻礙IP的作用。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待于更大規模的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急性心梗IP是糖尿病患者心肌內源性保護機制,為臨床研究心肌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還應加強對缺血預適應現象及其機制的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發病機制,探索最佳的救治途徑。

    [參考文獻]

    [1] Cui LZ, Wang B, Chen LY. The effect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 to IL-6 on rat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ransplantation[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3, 6(5):395-399.

    [2] Szijiarto A, Czigany Z, Turoczi Z, et al. 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a simple, low-risk method to decrease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s, protocols and mechanistic background. A review[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12,178(2):797-806.

    [3] Zairis M N, Papadaki O, Makrygiannis S, et al. Influ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ffectiveness in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9,41(6):343-353.

    [4] Lee B C, Lee H J, Chung J H.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2 Pro12Ala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 type 2 diabete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0,410(2) : 141-145.

    [5] Grauslund J, Jorgensen TM, Nybo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type 1 diabetes[J].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10,24(2):223-228.

    [6] 王潔. 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程度和心肌缺血發生的關系探究[J]. 中外醫療,2013,32(11):80.

    [7] 趙揚程. 心肌缺血后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 醫學信息,2013, 26(4):23-25.

    [8] 張慶華,李莉,劉曉坤,等. 缺血后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及預后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142-144.

    第8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關鍵詞】 四君子湯加減;復發性尖銳濕疣;IL-2;IL-4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Si-jun-zi Decoction in treating recurrent condyloma acuminatum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Si-jun-zi Decoction on Interleukin 4 (IL-4) and Interleukin 2 (IL-2) in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ondyloma acuminatum.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ondyloma acuminatum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Si-jun-zi Decoction group or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wart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of Si-jun-zi Decoction. The IL-4 and IL-2 of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Meanwhile, the recurrence of wart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 of IL-4 in Si-jun-zi Decoc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lacebo group (P< 0.05). The level of serum IL-2 in Si-jun-zi Decoction group remarkab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5). Si-jun-zi Decoction treatment group had a lower recurrence rate (17.14 %) tha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Si-jun-zi Decoction possesses the ability of regulating 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Key words】Si-jun-zi Decoction; Recurrent condyloma acuminatum; Interleukin 4 (IL-4); Interleukin 2 (IL-2)

    【中圖分類號】R752.5+3【文獻標志碼】A

    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類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中醫將尖銳濕疣稱為“臊疣”和“臊瘊”。近年研究表明人類細胞免疫失衡是臨床上決定尖銳濕疣轉歸的主要因素,因此調節機體免疫,減少復發率是臨床治療的主要方向之一。中醫藥治療尖銳濕疣臨床取得較好療效,筆者通過四君子湯加減治療復發性尖銳濕疣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病例來至于2010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皮膚性病門診就診的80例復發性尖銳濕疣患者,納入標準: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1,2];病程≥3月;治療期間禁止進食辛辣厚味;人瘤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自愿簽署知情同意的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所有檢測對象在就診前4周內接受過抗尖銳濕疣治療;用過任何免疫調節劑;有肝、腎疾病及結核病等系統免疫性疾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生殖器腫瘤病史;生育期或合并妊娠者,伴有淋病等其他性傳播疾病。

    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例21例;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27.65±9.16)歲;病程3~10個月,平均病程(3.60±3.56)個月。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18~50歲,平均(29.65±10.06)歲。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的皮損均進行CO2激光治療,祛除肉眼可見疣體,范圍擴展至疣體周圍約0.2cm,術后創面外用夫西地酸軟膏(香港澳美制藥廠生產,產品注冊證號:HC20140018),2次/d,至痂皮脫落。

    治療組以加減四君子湯水煎服,1劑/d,前2煎劑口服,第3劑用于外洗。藥物組成為:黃芪20g、黨參15g、 白術15g、茯苓12g、板藍根15g、紫草12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5g。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治療結束后隨訪3個月。

    1.3實驗室指標

    治療組與安慰劑對照組均于早晨空腹采血,抽血時間為治療前和治療后第(30±3)d采集靜脈血3mL,凝集后加入離心機,在3000r/min轉速下旋轉10min分鐘,分離血清置于-20℃低溫冰箱保存。采取ELISA法測定IL-2、IL-4含量,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1.4觀察指標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疣體消失,皮膚恢復正常;5%醋酸白實驗檢測陰性;連續3個月觀察未見新贅生物。復發:治療停止后3個月內,原病灶部位或周圍新生贅生物[3]。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復況

    兩組治療后復發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4.178,P=0.04)。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IL-4、IL-2水平情況

    治療前2組IL-4、IL-2水平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t1=1.69,Ρ1=0.099;t2=2.018,Ρ2=0.051),治療后治療組血清IL-4水平明顯下降(t1=2.366,Ρ1=0.023),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IL-4水平亦有下降,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t3=4.311,Ρ3=0.000);而治療組治療后血清IL-2水平明顯升高(t2=4.675,Ρ2=0.00),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IL-2水平亦有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933,Ρ4=0.000)。見表2。

    3討論

    尖銳濕疣由HPV病毒感染所致,是臨床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大量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細胞免疫失衡是臨床上決定尖銳濕疣轉歸的主要因素。其中Th1/Th2比值維持動態平衡,是保證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在清除病毒,誘導免疫耐受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4,5]。既往研究表明患者體內IL-2等Th1型細胞因子水平降低,IL-4等Th2型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說明尖銳濕疣患者體內存在Th1/Th2比值失衡,從而導致患者體內Th1介導的細胞免疫功能障礙,可能是HPV感染后病毒持久存在并復制,導致尖銳濕疣治療后反復復發的免疫學基礎[6]。李振等[7]報道短病程尖銳濕疣患者機體呈現Th1型反應,而長病程者則以Th2型反應為主,存在Th1型反應向Th2型反應漂移的現象。因此,對于尖銳濕疣病程較長和/或反復發作者,調節機體免疫,提高機體正氣抗病能力是其治療關鍵。

    中醫認為尖銳濕疣屬于祖國醫學“疣”的范疇。《靈樞?經脈篇》謂:“虛則生疣”,正氣虛,不能鼓邪外出, 邪氣縛結于皮膚發為疣贅。正虛邪戀,故纏綿難愈,反復發作。現代醫學認為由于機體正氣不足,氣血失和,加之性濫交或不潔,感受穢濁,毒邪集聚,釀生濕熱,下注于皮膚黏膜而發生。大多表現為肝經濕熱下注或邪濕毒化熱導致熱毒熾盛,久則引起脾運不及,濕邪蘊久困脾,脾虛濕濁下注,釀濕生熱,濕熱交結,而致正氣虧虛,不能驅邪外出,病程纏綿遷延,反復發作而又難以治愈[8]。現代張春敏等[9]研究表明正虛型尖銳濕疣患者IL-2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IL-4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機體存在免疫失衡現象。而HPV病毒清除與Th1型細胞反應模式和細胞毒性T細胞反應相關[10],正虛型尖銳濕疣存在Th1/Th2型細胞失衡,消弱機體的抗病毒免疫功能。故本方以健脾益氣,固正驅邪為主,以四君子湯加減而成。方中黨參、黃芪大補元氣,脫毒生肌;白術、茯苓健脾利濕以扶正;同時佐以板藍根、紫草、白花蛇舌草解毒散結以祛邪;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表四君子湯能顯著上調大鼠IL-2水平,增強機體免疫功能[11],單味黃芪水煎劑可以促進正常小鼠T 淋巴細胞轉化,黃芪還能顯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IL-2、IFN-γ的水平[12]。板藍根含有多種干擾病毒DNA合成的成分,同時具有促進細胞免疫的功效[13]。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糖類、黃酮類等成分,能廣譜抗炎、抗氧化,顯著增強網狀細胞和白細胞功能,能抗腫瘤、抗增生,抑制病毒DNA合成[14]。紫草具有體外抑制HPV-DNA作用,其水提物中存在抗HPV-DNA活性成分[15],兩類藥同用,攻補兼施, 標本兼顧, 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經內服中藥治療后能顯著提高IL-2水平,同時下調IL-4水平,調節機體免疫平衡,能有效的防止和減少尖銳濕疣的復發,療效好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范瑞強,褶圍維.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性病.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475.

    [2]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性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性病專業委員會. 尖銳濕疣診療指南(2014). 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 47(8): 598-599.

    [3]覃永健,冷文婷,黃琴.疣毒清合劑對復發性尖銳濕疣患者血清TNF-α、IL-2的影響及療效觀察.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22(5):566-568.

    [4]Delrete G. The concept of type1 and type2 helper T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s in humans. Int Rev Immunol, 1998,(16): 427-455.

    [5]武建國,李曉軍,王艾麗,等. 免疫學檢驗的熱點與難點. 臨床檢驗雜志, 2000 ,18 (1):60-62.

    [6]鄒耘,陳興平,涂亞庭.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細胞因子及局部NK細胞的變化.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2009,38(1)68-71.

    [7]李振,曾耀英,蔡小嫦,等.不同病程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h細胞亞群的研究.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5):253-255.

    [8]馮蓮君.尖銳濕疣的病因病機及診斷.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l,10(10):952-953.

    [9]張春敏,張春紅,史永儉,等.尖銳濕疣中醫證型與Th1/Th2細胞因子水平的關系研究.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10):38-40.

    [10]龔非力主編. 基礎免疫學.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173-242.

    [11]王玉杰,謝鳴,閻h,等.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對肝郁脾虛證模型大鼠IL-2、IL-6及T淋巴細胞增殖率的更影響.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2(6):398-401.

    [12]Chu CJ,Hussain M,Lok ASF.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B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rer HBeAg seroconversion compar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C.Gastroenterology,2002(122):1756-1762.

    [13]馬栓全,程濤.祛疣湯加味內服外洗配合高頻電治療尖銳濕疣86例.陜西中醫,2008,29(4):460-462.

    [14]崔健,施松善,王順春,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上海中醫藥雜志, 2005, 39(7): 57-59.

    第9篇:得與失的哲學思想范文

    關鍵詞:傳統美術作品;和諧;美學;因素

    一、中國傳統美術作品的美學基礎

    藝術的精髓在于所承載傳遞的人類文明,藝術的真諦在于求美,而美是和諧。中國藝術的和諧與理性精神是各種美術作品的美學基礎。中國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對“和”的追求是藝術家通過對中國文化“和”的基本精神的體會并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藝術創作行為都有著潛在的審美哲學基礎,美術創作也不例外。縱觀美術發展的歷史,無論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各個時期的哲學思潮都推動著美術的發展,美術作品像鏡子一樣展現了各個時代的特征,同時美術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更加豐富。美術作品能夠以豐富的形象、深刻的內涵反映生動感人的社會生活,折射出作者的哲學觀念、審美情趣和倫理道德,反映哲學社會科學等其他領域提出的和諧理念、和諧精神,在很短的時間內影響讀者和觀眾,在潛移默化之中引領和啟迪人們的思想,陶冶和激勵人們的精神,塑造和培育人們的品格。受古代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美術作品所依存的美學基礎很早就有了儒道思想的烙印。以中國山水畫為例,山水畫誕生的時代正是道家的玄學理論風靡四方的時候。道家的“重心略物”思想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甚至整個中國藝術的重表現而略再現的美學觀念和基礎。這不但體現在繪畫上,甚至作詩為文也將天人之間的靈犀相通視為創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國山水畫里沒有必要去探究畫面所描繪的是哪個地方,試圖尋找作者的視角以及作畫立足點的做法也都是對中國山水畫的誤解。因為這不是中國畫的特點,中國山水畫家講究的就是要做到心中容納天地萬物,吞吐自如、來去無阻。

    美術創作的思維活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到發現其中的美好現象;二是內心視象的醞釀;三是審美意象的形成。在這三個環節中,創作者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到美的發現,是創作前的準備階段,感性認識在這個階段發生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一切認識都要從實踐開始,都要從感覺開始。就美術創作的思維過程而言,其功能是把外部的客觀事實向創作主體的內部意識轉化,轉化的全過程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認識過程,又是一次完整的美術創作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國畫講究天人合一、心有萬象、天馬行空的創作方法最能夠體現出這種轉化過程。筆墨里滲透的是作者對人生的認識和感觸,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對人生的反思和認識的一種載體,他們的筆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縛。中國畫追求的是神似,筆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識,與現實中的山水有較大差距。中國畫對形象的塑造是為了作者的抒情達意,所以中國畫家敢于舍棄對象外在的形態,敢于為了強化作者感情的表達而進行一些恰到好處的藝術夸張。

    二、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中的和諧思想

    (一)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中國山水畫

    山水畫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國山水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審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它不但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的有機統一。從構圖角度看,中國畫的畫面布局除緊密結合所描述內容的自然位置之外,還講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線、形的變化對比與呼應,講求虛實、疏密、開合、起伏、繁簡、聚散的相生相應。從介質角度看,講求筆墨是中國畫的另一特點,所謂筆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筆墨,而是作者傳情達意的的一種藝術技巧。創作中國畫一般使用最富于彈力的毛筆,介質選擇了對筆觸水分的變化反應最為靈敏的宣紙,充分體現出中國畫筆墨變幻無窮、形意和諧的特點。從創作手法看,中國山水畫家把筆法看成了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藝術技巧,其目的就是以不同的筆法墨法描畫不同的形象,以更好地表現創作者的情感與想法。同時也為了區分主次,創作性地將個性化的構圖、裝飾化的手法巧妙結合在一起,決不拘泥于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二)人與社會的和諧——農村年畫

    年畫是我國農村特有的傳統民間美術形式,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它植根于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以通俗的繪畫語言表達了人們喜慶的審美情趣,長期以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年畫通過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義手法來體現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夸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挺拔流暢;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許多耕織圖,將各種人物、動物、風景等打破時空局限,大小疏密、穿插布局,畫面整體完整、氣氛活躍、生動而不雜亂。大幅全景式的年畫常采用鳥瞰式構圖,畫面有眾多的人物、景物和情節,氣勢宏偉壯觀,結構龐大復雜。這種產生于人民大眾中間的美術形式以豐富的內容、風格和樣式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了民眾樸素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要求,達到了和諧統一的藝術境界,也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人與社會共同進步的和諧景象。

    (三)人與人的和諧——民間美術

    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繁多,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美術種類,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年畫外,還有剪紙、風箏、玩具、刺繡等,這些藝術作品中無一例外地都含有美術的元素。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為滿足精神生活需要而進行的一種樸素的、自由的表意創造,存在于勞動群眾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其作品質樸純真地傾注著人民群眾個人的感情信仰和隨心所欲的個性,具有信手拈來的隨意性藝術特點。在民間,這些形式活潑、內涵豐富的小工藝品經常作為心意的載體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交流,增進了人們之間的感情,促進了人際關系的和睦發展。另一方面,民間美術所透漏出來的是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即推崇陰陽調和、剛柔相濟、物極必反、相生相克的周而復始的分合哲理。因此在生死兇吉、道德美丑、得與失等觀念上,都講轉化與聯系,以樂觀態度、平常之心看待未來與客觀世界,以此來借物寄情,歌頌生命,傳送情愛,交流

    情感等,這本身就體現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情感。

    改革開放后的當代中國美術由封閉走向了開放,由單一走向了多元。在這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里,中國美術面臨的是比以往更為開放的社會環境,雖然在經濟發展中藝術受到商品化的巨大沖擊,但經濟成分的多樣性也使中國美術的表現形式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格局。除了美術作品之外,文學藝術的其他表現形式如書法、攝影、電影電視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示和諧理念、和諧思想、和諧精神。最典型的莫過于名為“篆書之美”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了。該作品以篆字筆畫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國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征,符合體育圖標易識別、易記憶、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對“拓片”這個典型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本身具有的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的巧妙運用,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顯示出了鮮明的運動特征、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統一。

    三、結束語

    和諧的文化氛圍是和諧社會存在的基礎,而文學藝術作品在倡導和諧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民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文學藝術更應該發揮其獨特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做出積極貢獻。文藝繁榮,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我們要在縱向繼承和橫向整合基礎上勇于創新,既要承傳延續傳統藝術的審美優勢和特點,又要努力創造富有時代感的鮮活的內容和形式,實現有藝術的思想與有思想的藝術的和諧統一。面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偉大號召,我們美術工作者應該積極投身火熱的生活,自覺把創作活動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頌揚優秀人物,禮贊傳統美德,傳播和諧理念,以思想性強、藝術性佳的美術作品,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的共鳴中得到啟迪。

    參考文獻:

    [1]李福順.中國美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劉菊亭.論工筆花鳥畫的意象色彩[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

    [3]林逸鵬.廢紙論[J].國畫家,2001,(06).

    [4]李澤厚.美的里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5]王萍.真與美的內涵[J].北方論叢,2006,(04).

    [6]吳清,陳汗青.論傳統美術與哲學思想[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相關文章閱讀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自拍视频网|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禁在线观看|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成人福利视频app|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福利网址永久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一成人毛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