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送禮 差異 原因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9-0024-02
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交通工具以及通訊手段的不斷進步,各國政府間的交往不斷深入,各族人民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個突出特征??缥幕浑H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胡文仲,2012)然而,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出現,人們在從事跨文化交際時面臨著新的挑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時會產生文化沖突。送禮行為從古至今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的今天,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送禮已經成為跨文化交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禮物不僅能夠有效化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時所產生的誤解、摩擦,還可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但是,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不同國家禮品饋贈習俗不盡相同。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著手,對比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四大差異,分析造成差異的根源,從而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一、差異對比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送禮都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但是文化背景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送禮文化。本節從四個方面論述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分別為送禮內容、目的、方式以及禁忌。
(一)送禮內容
在中國,送禮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人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贝蠖鄶抵袊瞬簧朴谠诠矆霰磉_情感,所以禮物自然而然成為表達情感的載體。禮物是一種表達某種特殊愿望、傳遞某種特殊信息的方式。談到送禮,中國人非常講究禮物的價值,重視禮物的檔次。通常來說,禮物越貴重就說明越尊重以及喜愛對方。逢年過節,各式包裝精美的禮品成為人們送禮的首選?!澳貌怀鍪帧边@四個字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然而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禮品的價值遠遠不及禮品所包含的意義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边@句話對英美人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林大津,1996)送給對方太貴重的禮物,有賄賂之嫌,往往會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西方國家,人們避免贈送貴重的禮品。在美國,旅游時購買的一面小國旗或者鮮花都是備受青睞的禮物。在法國,鮮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是友誼的象征。此外,對于中國人來說,婚禮、新生嬰兒滿月等活動,以金錢作為禮物是再平常不過了。但是,這樣的送禮方式在西方國家是很少見的。
(二)送禮目的
中西方國家在送禮目的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一般來說,中國人送禮的目的性要比西方國家強。朋友間的互贈禮物是為了增進友誼;父母給孩子贈送禮物是為了深化家庭關系;丈夫給妻子送禮是為了升華愛情;職員給上司送禮是為了鞏固個人關系。旅游時,當我們的行李超重時,我們往往事先給工作人員贈送一份小禮物,以期順利通關。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傾向于事先送禮來獲得幫助。對于西方人來說,他們注重的是送禮這一行為本身以及禮物的象征意義。他們往往會在獲得幫助之后贈送禮物,以此來表達誠摯的謝意。
(三)送禮方式
送禮方式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不同體現。在中國,在公眾場合送禮是不合適的,因為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在行賄。凡是送禮,必須是親自送出,否則對方會生氣,認為你看不起他。送禮時,盡管禮物很貴重,中國人還是會說:“區區薄禮,不值一提?!笔盏蕉Y物時,中國人往往先拒絕,在送禮者的堅持下才會最終收下禮物,并把禮物放在一邊。在西方,送禮通常是在公共場合進行。收到禮物時,西方人會當場打開,并對禮物大贊一番。
(四)送禮禁忌
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雙方應該注意不同國家的送禮禁忌,否則很容易導致誤解以及文化沖突。在中國送禮要避免以下忌諱。首先,注意禮品的含義。中國人送禮忌諱送“鐘”,因為“鐘”與“終”同音。除非你能確定對方不忌諱,要不最好就是避免送“鐘”作為禮物。其次,注意禮品的顏色。在西方國家,白色與黑色常常與葬禮聯系在一起,被認為晦氣,因此不要用這兩種顏色去包裝禮物。最后,注意禮品的數量。雙數在中國是吉利的象征,單數則蘊含著孤獨與分離,所以送禮要送雙數。在西方,送禮最大的忌諱是禮物過于貴重。在商業交往中,帶有公司商標的禮物給人一種不真誠的感覺。送花時,尤其需要注意花的數量,因為雙數在西方人看來是不吉利的。帶有數字13的禮物也是不受歡迎的,人們把它和厄運聯系在一起。在法國,黃色的花還意味著不誠實。
二、原因分析
上節已經對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進行了論述,本節將重點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
(一)文化起源
幾千年來,儒家文化在中國占據著主導地位,備受推崇。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在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為推崇的一項美德。(杜晶鑫,2012)中國人重“禮”,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儒家思想的深厚影響在送禮內容和送禮方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人看重面子,收到禮物時,總會先拒絕一番;由于顧及對方面子,受禮者不會當著對方把禮物打開,而是先放在一邊。在送禮內容上,中國人講究禮物價值,太便宜的禮品總感覺拿不出手。在西方,情況卻并非如此。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臘和羅馬文化。西方哲學和宗教里沒有“仁”和“禮”。西方人自立和外向。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立自強,所以太貴重的禮物在西方并不受歡迎,反而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二)
在中國,佛教是主流宗教,其次是道教。中國人之所以信佛,是因為他們習慣寄托美好愿望于佛身上,祈求借助神靈的力量去實現愿望。由于深受佛教的影響,中國人在送禮時也寄托了個人的期望。例如,嬰兒誕生時,親戚朋友們常常贈予新生嬰兒一副金或銀鐲子,希望嬰兒健康成長、長命百歲。對中國人而言,鐲子是快樂與長壽的象征,而偶數則意味著好事成雙?;浇淘谖鞣絿矣兄e足輕重的地位。圣誕節也因此成為了西方人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對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送禮時尤其需要注意,在包裝禮物時避免打十字架。
(三)價值觀
中西方文化的諸多差異都源自價值觀的差異。霍夫斯泰德認為,價值觀是“喜歡某種事態而不喜歡另一種事態的大致傾向”。(霍夫斯泰德,1980)根據他所提出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文化維度理論,中國文化屬于集體主義文化,而西方文化則是個人主義文化的代表。在集體主義這一文化背景下,中國人注重集體利益,認為集體利益是一切活動的中心。“舍小家為大家”是中國人的典型寫照。因此,中國人具有較強的集體依賴性,把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力圖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在送禮時,中國人注重禮物的價值,通過送禮去建立和維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推崇個人主義。在生活中,西方人追求自由與人權,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人利益的實現高于一切。這就導致了西方人在送禮時不注重禮物的檔次,而更加關注送禮行為本身以及禮物所包含的價值。一張自制的卡片、一束鮮花、一張CD都能成為心儀的禮物。也正是由于個人主義的影響,西方人送禮的目的并不是要尋求幫助,而只是表達真摯的問候與祝福。與此同時,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在西方國家下屬給上司送禮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
(四)風俗習慣
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歷史的差異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風俗習慣。在跨文化交際中,因不了解當地風俗習慣而造成的文化誤解不勝枚舉,因此了解各國的風俗習慣對于順利交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送禮時,禮品數量的選擇值得一提。在中國送禮時要送雙數。在西方,送禮時要避諱13。在禮物顏色的選擇上也有所講究。給中國人送禮,紅色是備受喜歡的,因為在中國,紅色代表幸運,代表大吉大利。給西方人送禮,切忌用白色與黑色去包裝禮品。
三、結語
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賈玉新,2000)文化的差異,一方面構成了我們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對跨文化交際提出了挑戰。在跨文化交際中,送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送禮文化存在著諸多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為了達到送禮目的,有效實現交際,深入了解中西方送禮文化差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SAGE Publications,1980.
[2]杜晶鑫.從送禮看中西方禮儀的文化差異[J].文化縱橫,201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6]劉甜甜.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各國送禮習俗的差異[J].時代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