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急診急救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急診急救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急診急救培訓

    第1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民營醫療機構急診急救知識培訓總結

    為了提升全市民營醫療機構相關醫務人員急診急救能力,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醫療機構安定有序的發展,我局于5月12日針對全市民營醫療機構召開急診急救知識培訓,本次培訓采取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

    當各種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驟停時,心肺復蘇是最有效的緊急救護措施,為了讓醫務人員正確掌握心肺復蘇術,首先由我局陳玉梅同志做培訓講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急診急救:物品準備、評估與判斷、放置、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斷、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講得細致入微,各單位醫務人員也聽得十分認真,接下來為大家播放心肺復蘇操作視頻課件,期間,由我們的專業人員在下面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讓大家現場用假人做實驗,大家表現出極其認真的學習態度,會后為大家分發了培訓試卷,成績均達到合格。

    這次培訓不僅讓醫務人員加強了醫療工作中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全體醫務人員聽課仔細,操作認真,不少同志還在下課后自覺留下來繼續練習,表現了高度熱情的學習積極性。

    5月14日

    第2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關鍵詞 急診醫學 教育培訓體系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5-0062-04

    Analysis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ZHOU Jia1, ZHANG Kan2

    (1. Luwan Branch,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Medical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0, China;

    2.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anghai 200125,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and project of training and the guarantee of funding in the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the effective propos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effective proposal

    急診醫學是一門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發作、急性傷害和急性中毒診治的學科,它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或跨科的學科。從1979年被國際上公認為獨立的學科至今只有30余年的歷史。雖然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但目前國際上非常重視急診醫學的教育,設置專業的培訓體系,以培養合格的急診醫生。而在我國,1983年協和醫院成立第一個急診科,1987年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成立,1995年國家衛生部聯合人事部正式批準急診醫學為一門獨立的臨床學科[1]。雖然我國的急診醫學起步較晚,發展尚不平衡,技術力量和設備還較落后,但隨著國家層面的重視,大型醫院急診科的建設,我們的急診、急救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我國對于急診醫學培訓體系也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借鑒和學習國外的成功經驗,本文對中國和美國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的異同進行分析研究,對中國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完善提出建議。

    美國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

    教育過程

    美國的急診醫學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畢業后教育兩個階段。醫學生經過4年醫學院本科教育畢業后,才能進入住院醫生培養體系,這是由美國畢業后醫學教育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認證的[2]。而在此之前,必須要通過美國醫師執照測驗(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急診醫學在美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學科,它是申請難度排名第三的???。而整個住院醫師的培訓時間大致為3~4年。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后,就能獲得??茍虡I醫師協會認證,成為一名能獨立執業的主治醫生,可以選擇教學醫院或者社區醫院進行執業。而有一部分醫生則可以繼續選擇專科醫生的培訓。??漆t生的培訓是住院醫生培訓后的亞??平逃?,一般為1年或2年,在此期間通常還能獲得額外的碩士學位[如公共衛生碩士(MPH)]。

    培訓項目

    為了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美國要求“所有的醫生都要上過急診醫療服務體系課程” [3],同時還規定了“全職型的急診醫生不僅需要大量的急診知識, 還需掌握整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知識”。為此,美國急診醫學委員會(ABEM)、美國急診內科醫師學院(ACEP)、急診醫學住院醫師導師理事會(CORD)、急診醫學住院醫師聯合會(EMRA)、急診醫學住院醫師評議委員會(RRC-EM )、學院急診醫學協會(SAEM) 聯合制訂了急診醫學臨床實踐模式。

    急診住院醫生培訓計劃包括內科、外科、創傷、心血管病、骨科學和產科學,以及對藥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識別和干預技能等,此外,還應該加強其他非專業技術的培訓,如計算機技術、客戶服務、商業管理、咨詢技巧等。美國每年有950名住院醫生通過這項培訓。美國急診醫學會還為住院醫生提供各職業階段的培訓,以確保各地的美國民眾都可以獲得同樣高水平的急診醫療服務。

    全美急診專科醫生獲得批準的培訓項目共有467個。主要包括:醫院管理、臨床法醫學、臨床藥學、科研、重癥醫學、災難醫學、院前急救系統(EMS)、環境衛生、老年急診醫學、全球急診醫學等。絕大多數急診醫學??婆嘤栱椖繉儆谝韵聨最悾涸呵凹本认到y(EMS)、超聲、兒科急診醫學、全球急診醫學、科研、毒理學、重癥醫學、醫學模擬、醫院管理、醫學教育、災難醫學和運動醫學。

    資金保障

    ??漆t生在急診培訓期間的工資大致與住院醫生相似,約為每年6萬美金。培訓項目基金一般不來源于聯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訓醫生所在的急診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數受訓醫生都會參與科研工作,以獲取一部分的勞務報酬。

    中國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

    雖然,我國的急診醫學起步較晚,但我們充分認識到急診醫學是一門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的臨床醫學二級學科,是臨床各學科的基礎學科。近10多年來, 我國的急診醫學迅速發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醫院急診、危重病監護三位一體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和一支由臨床、科研、教學相結合的急診專業人員隊伍。但全國現有專職急診醫師僅約5 萬人,其中80%~90%為其他??漆t師[4],且學歷層次參差不齊。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急診醫學教育,尤其要做好畢業后的教育工作。

    教育過程

    與美國不同,我國是從2010年才開始在上海先行試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的。完成院校醫學教育的醫學生,將以社會人的身份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5]。根據其學歷和培訓醫院的不同,開展2~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急診科培訓。培訓結束將統一參加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試,結業綜合考核采用客觀結構式臨床考核(OSCE)的方式??己撕细裾邔@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合格證書,當然,在此之前必須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同時有部分優秀醫生還能獲得碩士學位。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師可以選擇繼續參加??漆t師規范化培訓。2014年上海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新增了急診??婆嘤柣?。通過2~3年的??漆t師規范化培訓,急診科醫生將獲得更專業的亞專科教育,同時,優秀的還可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博士學位。

    培訓項目

    與美國眾多的培訓項目不同,我國??埔幏痘嘤栔饕ǎ涸和饧本龋ò瑸暮o急救援等)、院內急救(包含創傷、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這3大類[6]。通過培訓,應掌握急診患者的病情分級;掌握常見急癥的癥狀鑒別診斷,對常見急癥進行基本正確和獨立的急救診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種常用的急救技術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閱讀有關急診醫學的外文書刊并了解臨床科研方法,結合實踐,寫出病案報道和綜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漆t師培訓將有2個月的集中培訓,這是培訓的一大亮點與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礎生命支持、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級創傷生命支持、急危重癥搶救技術(血液凈化、呼吸支持、有創血液動力學、急診B超、營養支持、監測等)、災害醫學、急診溝通技巧等。

    資金保障

    與美國不同,我們建立的是政府投入、基地自籌、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并加大對全科以及兒科、精神科等急需緊缺專業住院醫師培訓的財政補助力度。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劃撥基地醫院經費的長效投入機制。

    另外,為保障上海市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多部委討論,擬由市財政撥付??漆t師規范化培訓專項經費。按照專款專用,統籌管理,合理有效的原則,對委派醫院、培訓醫院和市衛計委行政管理部門這3個主體進行專項經費支持。

    對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議

    加強政策導向

    雖然我們的畢業后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這4年實踐下來,為各級醫療機構培養了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能獨立、規范地承擔本專業常見多發疾病診療工作的急診臨床醫師。目前,急診醫學還屬于緊缺專業學科,據統計,上海市二、三級醫院急診和ICU醫護人員共有6 022人,醫生占29.5%,其中醫生碩博高學歷的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級醫院急診年工作量達到914.27萬人,實際搶救和留觀均超負荷。工作強度高,人員配備不足,醫護高學歷人員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所以更需要我們加強政策導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畢業后教育培訓的力度與強度,培養出更多學歷高、醫術精、醫德高的優秀急診醫生。雖然政策的推行與執行過程中有些障礙,但我們會貫徹始終,為培養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的醫生、為促進臨床醫師培訓和管理法制化與規范化,為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和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加強培訓監督

    雖然在不同的醫院進行規范化培訓,但我們希望結果是同質化的。所以,對于基地的標準、培訓的標準、考核的標準都做了統一的規范度量。如:對急診科相對獨立、合理的區域;科室設置與人員配置;醫療設備;醫療工作量;醫療質量以及師資條件都做了細致的規范。在培訓標準里對于相關科室輪轉計劃,要求達到的培訓目標都做了規范。在培訓結束后將統一參加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試,結業綜合考核采用客觀結構式臨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訓計劃還需要有力的監督機制,以求達到從“進”到“出”都規范同質的結果。對基地的督導、對師資的培訓、對考試過程的全程錄音……都是我們加強培訓監督的保障。為使急診醫學教育培訓體系越來越完善,我們一定會把監督機制落到實處,絕不走過場。

    加強急診醫學建設

    上海作為國際性特大型城市,老齡化突出,交通、工傷事故,化學事故和中毒意外傷害,群體性突發事件,氣象災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癥已成為威脅生命的重要因素。積極應對人民群眾對急診醫學發展需求、提高急診、急救的管理和綜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的迫切任務。目前我們已經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統網絡規劃和標準化建設,另外經兩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已建立了5個創傷急救中心、 2個燒傷急救中心、3個兒科急救中心、2個心臟急救中心、2個核化救治中心和1個腦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東方醫院形成了創傷急救院前、院內“一體化”的優良模式??紤]到地域分布和傷病分類,結合5+3+1規劃實施,我們已經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全市覆蓋,醫療救護基本實現“就近急救”。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開展分類救護模式、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的建立和應用,轉運服務可實行預約或排隊的服務制度以及加強救護車和急救裝備配置,按每萬服務人口不少于0.25輛的配置標準,確保救護車道路優先權,完善應急聯動協作機制,確保急救專業隊伍的建設和院前院內的序貫救治。

    加強人員保障

    美國急診醫生學會認為,急診醫生的健康是他們能夠長期成功擔任急診工作的前提。他們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輪班制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累加效應,而且這也是急診醫生放棄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該學會建議輪班制度的安排應盡可能符合人的生物節律,推薦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專職上夜班和三班制的排班方式;避免在連續數天內上班時間過長,每一班的工作時間應小于12h,并且在輪班的過程中應規律地安排24h休息;將夜班醫生的日間工作量降到最低;在排班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急診科的工作量、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醫生的人數情況。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很大程度上顯示了對于一名醫生的尊重和理解。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們能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

    總之,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學科,是一門拯救生命、對抗傷痛的學科,是一門速度與激情的學科。為了讓這門學科生機勃勃,我們一定要做好急診醫學的教育培訓,因為這是人才、科教、興國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范肅林, 王慶豐, 范維. 急救醫學的建設與發展[J]. 人民軍醫, 2002, 45(5): 305-307.

    朱宗信. ACGME六大核心能力于一般醫學教育與沖擊[J]. 醫療品質雜志, 2009(3): 75-78.

    Debra E. The value of the out of hospital experience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J]. Ann Emerg Med, 2000, 36(4): 391-393.

    沈惠云, 施小燕. 我國急診醫學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2(5): 20-21.

    薛迪. 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發展與改革[J]. 中國衛生改革政策研究, 2011, 4(12): 21-23.

    第3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所得數據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經過卡方檢驗,回歸曲線等方式對其進行相關性研究。從結果中能夠看出,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響,教育程度越高,就業率越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進行職業培訓能夠有效的增加城鎮殘疾人的就業率,所以,本人提議應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

    教育培訓;城鎮殘疾人;就業影響

    1前言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被視為勞動力資源最多的國家,但是在2013年初開始,國內16-59歲這一階段的勞動人口比上一年要少345萬人,這一數據是對國內勞動力進行統計時首次出現減少的情況,因此也有很多地方出現了工作人員短缺的現象,這種情況提示我們不僅僅需要增加勞動人員的工作以及保障等,幫助以及鼓勵未就業人員進行就業,更需要注重在適合就業年齡人群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人群———殘疾人群。根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5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從16.22萬人增加到39.1萬人,增長了1.41倍。在2006年時進行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我們國家殘疾人數共計8296萬人,占據了當時全國人口數量的6%以上,已經遍布到了7050萬個家庭中,且殘疾人家屬人口已達到3億。增加殘疾人的就業率,這樣能夠增加他們的尊嚴,減少由于殘疾所帶來的傷害,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對社會的勞動力給予補充,做一個對社會以及國家有用的人群。

    在世界各個地區中,在對殘疾人就業情況進行研究時主要將其致力于生活保障上,就是將殘疾人的生存能力作為基礎,提高就業的培訓能力,從而能夠幫助殘疾人士增加自身的技能,可以自主工作,并改善目前的經濟條件。國內諸多的研究資料顯示,殘疾人士由于受到社會某些歧視,而這一原因也直接影響了殘疾人士的就業率較低。殘疾人士大部分的綜合文化素質較低,專業能力較差,這也是影響其就業的第二大因素。近年來,與非殘疾人相比,殘疾人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盡管殘疾人的就業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非殘疾人相比,就業形勢仍很嚴峻。根據相關的統計,在各個年齡段,殘疾人的就業率都低于非殘疾人。所以本文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殘疾人群的就業情況提出更多的建議。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將2009年-2010年期間內殘疾人的具體情況依照抽樣調查的數據編碼進行匹配,對諸多因素展開分析。

    2.2方法將研究對象“是否有工作”作為因變量,使用0作為無工作,1作為有工作,應選擇使用因變量的模型,并應用二分類回歸曲線進行研究。首先需要確立三個模型,使用的都是一般模型,自變量為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變量。在第一個模型的基本條件下第二個模型增加了社會經濟條件,這里包括了關于殘疾的培訓因素與條件,在第二個變量的基礎上第三個變量增加了社會的幫助情況等相關因素。

    2.3統計學方法將本研究所應用的所有數據結果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16.00,經過統計學分析后,發現所有數據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本實驗主要對本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口的樣本信息以及其他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口的樣本信息進行對比,并分析對其他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進行培訓以及對再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即對計量數據使用方差檢驗,對計數數據使用t值檢驗,并對所有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3統計結果

    3.1變量解釋通過對殘疾人的工作情況展開調查,變量為“是否有工作”的設置當中,將其“有工作”編碼成1,“無工作”編碼成0,對其采用卡方檢驗并了解其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3.2樣本敘述以及卡方檢驗通過相關的數據結果表明,本文共選取了4000個樣本,其中有工作的數量是1276位,占據總比例的31.9%;其中沒有工作的數量是2724位,占據總比例的68.1%。因為絕大部分的變量為分類變量,所以針對其年齡等多個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處理與分析,所以在此過程中應選用卡方檢驗對其進行判定。

    3.3回歸模型構建以及結果通過對其采用卡方檢驗我們能夠了解到,每一個變量與工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而且在每一個變量之間都會產生一定的交互效果,所以,把“是否有工作”當作本文的主要因變量,之前所闡述的諸多變量為自變量,對其使用Logistic回歸建模。

    4討論

    通過對其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在實驗結果中可明確的了解到以下幾點內容,這就是:(1)殘疾人的文化程度與其是有無工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較之于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殘疾人來說,接受過教育的殘疾人更加容易獲得工作,并且其文化水平越高的話,所面臨的就業機會也就隨之而增多,其適當社會的生存能力也隨之增強。(2)殘疾人是否進行職業培訓對其今后的工作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殘疾人在接受培訓之后,其所面臨的就業機會較之于沒有接受訓練的殘疾人機會多。(3)男性殘疾人以及已婚殘疾人的就業率較之于女性殘疾人以及未婚殘疾人的幾率更高。(4)沒有得到過社會保障以及沒有領取相應生活保障的殘疾人較之于有保障的群體,其就業率更高一些。經調查結果顯示,提升殘疾人的文化水準以及加強其職業培訓能夠顯著提升其就業率。研究結果還顯示,教育與培訓對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均有著一定的正相關聯系,由此我們則可得出提升城鎮殘疾人的文化水平與培訓可以促使其迅速找到工作這樣的結論。在其他國家的諸多研究結果中均對本文的這一觀點有所證實。在1990年,國際著名學者Benz與Yovanoff通過進行實驗調查了解到殘疾人群體的就業情況以及文化程度之間均有著一定的正相關,并且伴隨著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經驗的提高其績效也會隨之而增加,并且對各種類型的殘疾人的就業方面均有著重要的幫助。

    對此,相關的政策提出應重點展開殘疾人的文化教育以及職業培訓工作。經過相關的調查結果我們可明確的了解到,在我們國家,可采用提升殘疾人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工作培訓的方式,使殘疾人盡快找到工作。在為他們供應福利保障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與要求去選擇目標,在對其進行篩選之后予以最有需要的殘疾人,防止使其產生一種懶惰心理,進而嚴重降低就業率。與此同時,也應加大殘疾人的就業培訓范疇。在對其實施教育培訓工作的過程中,不但要極易接受培訓的殘疾群體提供幫助,例如肢體殘疾以及言語障礙等,也要為情況比較嚴重且不能夠進行溝通的殘疾人提供相應的幫助。增加殘疾人的就業情況,能夠維護他們的尊嚴,減少由于殘疾所帶來的傷害,并且能夠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也能夠對社會的勞動力給予補充,做一個對社會以及國家有用的人群,所以該人群一定要受到社會的重視。

    綜上所述,進行職業培訓能夠有效的增加城鎮殘疾人就業情況,加大殘疾人就業安置力度,開展訂單式培訓。培訓前聯系好適合殘疾人就業培訓的企業,提高殘疾人就業培訓的對接性,解決培訓與就業脫節問題,解除廣大殘疾人的后顧之憂,所以,建議需要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且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務狀況對殘疾人就業影響研究[J].調研世界,2015,04:20~25.

    [2]楊宇,王灝晨.教育培訓對城鎮殘疾人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5,01:55~61.

    [3]許巧仙.我國城鎮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34~38,91.

    [4]楊偉國,代懋.中國殘疾人就業政策的結構與擴展[J].學海,2007,04:48~55.

    [5]沙澄深.北京市殘疾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殘疾人,1997,04:18~20.

    第4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各類人才的支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恰恰是培養最基礎性人才的著力點。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方面,我國有著許多有益的嘗試,但也往往出現上熱下冷、實用型人才短缺等現象。在新形勢下,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只有建立適合現代社會發展、企業需要的培訓機制和培訓體系,才能真正培養出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和實用性人才,才能真正解決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和生活狀況的改善,才能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地方的穩定發展。我國近三十年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于片面強調土地城鎮化,忽略環境保護和農村人口融合問題,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黨的十提出建設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偫硪仓赋觯滦统擎偦暮诵氖侨说某擎偦?,農民工培養問題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任務。因此,加強農民工專業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是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的關鍵問題。

    一、我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

    在2003年,國家先后頒布了《2003—2010年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規劃》和《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扶持下,我國農民的科技培訓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培養出一大批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優秀人才,同時有效推廣了實用的農業種植和栽培技術,為國家的農業生產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巨大貢獻。通過“陽光工程”,吉林省在2012年共完成培訓115690人,占總任務的79.79%,比2011年同期增長28%。其中,專項技術培訓完成64793人,占任務數的83.06%,就業培訓完成50897人,占任務數的76%。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的江蘇省的陽光工程農民工就業培訓也穩步發展,2011—2012年7月,江蘇省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已培訓20多萬人,同時培養出大約3200名成功的創業農民?!坝曷队媱潯钡闹饕蝿帐菍ω毨У貐^的青壯年農民工進行有效地就業培訓。該項目自2006年10月開展后,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在“雨露計劃”中的財政支出超過了7億元,比2005年增加了近30%;參加該項培訓的青壯年農民工人數接近170萬人,有效解決就業人數達126.7萬人,為將近500萬的貧困人口脫貧做出貢獻。至2009年,山西省在該項計劃的財政扶持金額超過了1億元,參加培訓者已經超過了6萬人,其中成功轉移就業的接近5萬人,參加培訓者的人均收入提高超過了4000元。

    二、我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工自身的問題

    1.農民工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認識不夠。我國大部分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老一代的農民工很多小學都沒有畢業,新一代農民工有50%的人是初中畢業,由于文化知識有限,多數農民工就業在建筑行業、廠礦、企業等,從事一些體力和手工活,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他們認為只要有力氣就行,人勤快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對各個行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各個行業就業技能和就業條件都有所提高,而農民工的整體素質還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導致了國內各省都出現了“民工荒”的問題,特別沿海的城市,出現企業找不到人,民工找不到工作的現象。2.農民工思想保守,小農意識強。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很多鄉村和城市距離比較遠,精神文明建設比較落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完善,致使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高。長期生活在自己的鄉村,交往的對象也僅限于熟悉的父老鄉親,逐步形成了一些小農思想,思想保守,不愿意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事物,不愿意到陌生的城市謀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一些技能培訓總是帶有抵觸情緒。另外,有些農民工為了家庭的生計,也選擇外出務工,但由于我國經濟周期的正常波動中,有時會出現經濟相對低谷和蕭條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就業市場往往很不景氣,農民工的就業壓力相對較大,這個時候,很多農民不是選擇找個技校或者培訓機構來學習一些技能,拓寬自己的就業面,而是選擇放棄,回鄉務農或者等待下一次的機會。3.農民工支付學費的能力有限。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民工參加地方舉辦的一期技能培訓費用多數在2000元左右,一般時間在3個月左右,加上每天的生活費及其他的費用,全部下來要花費4000元以上。這個數據對于收入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群體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是一些出國就業培訓,費用就更高,這些都給農民工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從以上兩點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農民工的小農意識,對自己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只靠體力掙錢,收入不高,除了家庭的正常開支,所剩無幾。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大多數農民工不會去支付他認為不值得支出的費用。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民認為培訓沒有必要,也就不愿意支付參加非公益性就業培訓的費用。即使參加培訓,一旦與現實情況出現差異,參加培訓的投入產出不成比例,他們就會放棄參加培訓。

    (二)政府管理問題

    1.相關培訓法律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尚未對農民工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相關活動頒布明確的法律條文。即使當前的法律法規,例如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農業法、勞動法等法規皆對就業培訓在某一方面進行了闡述,但是這些條文律法不是專門為農民工培訓而設立的,存在著客體制定不明確、法規內容針對性不強、規范性不夠、獎懲措施不詳細等諸多問題。由于專項法律的空缺,我國的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開展無法可依,在具體的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對農民工培訓在法律方面的先天不足就表現得十分明顯。2.培訓資金來源不足。長期以來,我國農民工培訓的資金來源主要由中央財政撥付、地方財政配套、企事業培訓部門出資及參加培訓者自付等四個方面組成。一直以來,農民工參與度都不高,各級財政部門是農民工培訓資金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經濟困難,地方財政沒有足夠的配套資金來支持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也沒有能夠及時得到中央財政的資金支持,致使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得不到真正的開展,甚至有的形同虛設。雖然現在我國各地政府對農民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資金扶持也在逐步增加,但從市場供求關系和培訓市場的均衡關系來說,這些資金還遠遠不夠。3.監督和考核機制缺乏。要想提高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就要對培訓部門和機構進行規范的管理,對培訓部門和機構培訓的形式、內容、師資隊伍的配置、培訓效果、就業率、證書的發放等進行管理和監督,定期對培訓部門和培訓機構的師資、場地進行考核,這是整個培訓體系構建和有效運行的關鍵,也是農民工提高職業技能的重要保障。通過職能部門的監督和考核,及時了解培訓部門和培訓機構在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發現不合理之處,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做到對癥取藥,達到培訓部門與被培訓人雙贏的效果,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農民工職業技能、就業培訓監督和考核機制十分落后,未能形成一套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的培訓機制,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有些地方的培訓機構為了套取中央財政資金的扶持,把培訓地點設在職業院校或者職業高中,利用假期時間培訓,選派職業院?;蛘呗毟叩膶W生來充當農民工進行培訓,偽造各種相關數據成交上級部門,給地方造成經濟損失的同時也給地方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讓農民工更不愿意接受政府安排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培訓市場和培訓機構的問題

    1.培訓市場與培訓機構信息不對稱。雖然農民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但我國的培訓機構還是挺多,各類培訓機構充斥鄉、縣、市等各級行政單位,為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帶來積極的一面,也給農民工帶來不少困惑。在舉辦培訓的時候,有些培訓單位純粹是為了完成上級布置下來的任務,在進行培訓前不進行任何的市場調查,不是根據地方需要和企業需要來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而是培訓機構能開什么就開什么,需與求的信息完全不對稱,農民付出與得到的不能成正比,這也是農民工不愿意參與地方培訓機構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信息查詢與獲取的能力低,對于現代化的職業信息查詢方式和網絡知識還不能夠很好地去掌握,有的也只能求助于政府職能部門和培訓機構來獲得相關信息。但一些承擔著培訓責任的主體單位為了更多地謀取利益,倒買倒賣一些不真實的信息,農民工得到的信息是無用的或者不完整的,造成農民工職業培訓的各行為主體間信息的不對稱,脫離市場的需求,使城市勞動力市場需求遠遠高于農民工現有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2.培訓市場管理機制不完善。從職業培訓機構的運行情況來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市場管理機制不完善,培訓市場缺乏一定的管理條例和管理制度,培訓的隨意性較大。首先,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一般由政府出資組建,在教師的選聘、課程的設計、培訓的時間、培訓的地點和培訓形式等也是政府做主導,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而忽視了農民工的實際需求。其次,在地方的培訓中,很多地方政府將培訓作為單純的義務,獎懲與扶持不分明,同時也忽視了教育培訓與義務教育的差異。最后,沒有相應的培訓機制和管理制度,培訓機構就沒有足夠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沒有一定的宣傳和推廣,農民工不能很好地去了解培訓的政策、培訓的內容,無形中就不能充分認識到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參與培訓的隨機性與自由性就大。另外,在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上,政府在人員準入、指責考核、獎懲機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制度漏洞,從而導致服務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到農民工職業培訓的供給效率。

    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途徑

    (一)構建現代化的農民工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體系

    隨著信息時代和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社會生產力越來越高,對農民工就業水平和就業能力也越來越高了,我國現行的農民工職業培訓教育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時展和國際競爭的客觀要求。必須構建適合現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多主體參與、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農民工職業教育體系。第一,地方職能部門整合地方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建立專門的農民工職業培訓基地,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專業職業培訓機構的作用。第二,根據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課程,增加實踐課的練習,進一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力。第三,加強政府、教育部門、地方企業等部門之間的合作,相互溝通、相互監督、相互管理,共享共建共管培訓教育資源,為農民工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積極提升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二)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制,規范資金管理模式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要想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體制,規范資金管理模式。首先,強化培訓主體,建立資金投入機制,并規范資金的管理,設立農民工職業培訓的專項資金,同時利用行政和經濟手段促進各行為主體參與農民工培訓的積極性。其次,尋求社會合作,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增加農民工培訓資金金額,減少農民工投入的培訓費用,調動農民工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三)完善培訓機構的管理制度

    沒有制度,不成方圓,有效的管理是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想培訓機構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政府須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條件的、合理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強化地方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管理,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制定詳細的管理機制和服務機制,規范培訓機構物品、資源的管理程序,提高相關人員的管理水平等。首先,制定管理規程和培訓服務細則。管理規程要詳細地說明對各培訓機構的管理方法、要求以及違反管理受到相應處罰的規定。培訓服務細則要詳細規定在培訓前、培訓中和培訓后等相關服務的細節問題。其次,制定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培訓機構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一方面做到與培訓人員及時溝通,另一方面還要做到上傳下達,做到有信息及時溝通,有效提高培訓的及時性和培訓質量。最后,制定培訓機構的培訓制度,包括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農民的培訓。制訂管理人員的培訓制度,強化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服務技能,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制訂農民工的培訓計劃,加強學習技巧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獲取知識的方式方法;加強農民工各種知識講座和技能的培訓,有效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就業的技能。

    (四)加強與社會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培訓機構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培訓機構的建設與發展要轉變思路,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尋求社會的力量,加強聯盟建設,建立多元化的培訓機制,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管理與服務的協同創新。1.與地方職業高校合作。為了加強高校資源建設和利用的社會化,很多高校正逐漸向社會開放,為民眾提供學習的場所,為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提供場地和資源支持。因此,地方培訓機構要把握好這個機遇,加大與地方職業院校的合作,特別是當地的農林院校,實行一幫一帶的幫扶政策,共建共享教育資源、教師資源和場地資源。首先,利用教師資源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指導和知識閱讀指導,為農民傳授一些讀書的方法、資料查詢和利用技巧、網絡視頻學習方法等。其次,為農民工提供一些符合農民自身發展的專題教育,如信息素養的培養、基礎法律的普及,或者開通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和專業的數據庫為農民提供種植養殖技術、致富信息、農業技術等,為農民的創業就業提供信息服務和電子資源服務。2.與地方企業合作。培訓機構的開展和運行如果沒有配套的資金支持,存在的很多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培訓機構就很難運行下去。要想解決實際問題,就要與當地的熱心企業聯合,尋求幫助,取得資金支持,并邀請企業參與培訓機構的管理。與企業合作,共建培訓模式,不僅可以取得企業資金的大力支持,還可以借企業自身的資源為農民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就業指導,為農民提供就業的實習機會和就業的崗位。同時,農家書屋還可以利用企業的信息渠道,為農民搜集創業就業信息、致富信息、再教育信息等。通過雙向互動、互惠共贏的方式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保障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協助企業的發展。

    (五)加強培訓機構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紙質資源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室也不是人獲取知識的唯一場地。目前,大部分農民也有自己的智能手機,特別是現代的新型農民基本都會使用網絡。加強地方培訓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技能培訓的網絡化,滿足農民工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的需求。通過培訓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構建知識共享平臺,通過知識共享平臺農民可以及時了解培訓機構的培訓信息、資源建設情況等;通過知識共享平臺,農民工可以隨時鏈接網絡資源,了解最新的知識、資訊、致富信息、技能培訓信息和就業信息等,為農民的再教育和創業就業提供幫助,為培訓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工職業技能的提高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楊良剛.關于新型城鎮化下教育與農民工社會融入關系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2]徐建軍.我國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3]徐衛.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4]姚經.上海市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

    第5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關鍵詞:proteus仿真賽 獨立學院 培訓方法

    我校自 2012年以來,一直在組織培訓學生參加江西省電路仿真設計比賽,這個比賽是基于 proteus和 keil軟件進行的,要求參賽學生熟悉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傳感器技術以及單片機系統相關的知識,比賽以組委會組織專家組命題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在 8小時內完成設計任務。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比賽任務,就和平時的準備和訓練息息相關,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是學生成功獲獎的關鍵,本文給出了筆者多年來仿真比賽的培訓經驗,拋磚引玉,可以作為同行們培訓的參考。

    電路仿真比賽涉及知識面廣,對培訓老師的要求比較高,同時比賽結果也是一所學校教學水平的側面反映,特別是那些注重工程實踐的課程的教學水平。以賽促改,是仿真設計比賽的直接目的,比賽過程中反映的各種問題都可以作為學校課程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的改革依據。競賽必將引起學院各級領導和廣大教師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重視實踐環境的改善,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素養。所以,電路仿真比賽積極促進了學校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實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推行。

    一、傳統電路仿真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傳統培訓的方法存在缺陷

    我校自2012年參賽,一直都在摸索有效的培訓方法和體系,從近三屆比賽中學生暴露的各種問題充分體現了傳統培訓方法的不足。其一,是掌握的知識面不夠寬,知識點分離,綜合能力不強。學生拿到一個設計任務之后,提出的設計方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同時不能充分地論證和比較所給方案,設計也是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照搬參考模板,不會自己構思新的設計電路;其二,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有待加強,他們分析問題只看點不看面,更不用說系統的整體配合了,究其原因是生硬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點,不能靈活地面對所接觸的各種電路。

    2、課程理論教學脫離工程實踐

    培訓過程中,布置給學生任務之后,學生不能迅速找準相關的資料參與設計,多數學生首先選擇的參考資料就是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說明學生的思維始終停留在傳統教學的培養模式中,缺乏工程意識,思維有局限性。同時也反映了平時我們的課程教學也存在脫離工程實際的缺陷。

    3、教學工作中缺乏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不太習慣計算元件參數的值,而采取實驗匹配的辦法來選擇使用的元件,而大多數同學不習慣使用實驗數據表格對設計進行分析,獲得實驗數據之后也不能正確總結歸納數據的規律,電路調試和故障排查的能力比較差。這些現象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實驗教學內容驗證型的實驗過多,綜合設計型實驗過少,沒有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4、教學中缺少編程思想方面的培養

    電路仿真比賽中的題目是必須使用單片機的,采用的語言是 C語言,我們學校開設了很多和單片機編程有關的課程,比如《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技術》以及《 C語言程序設計》等,但是這些課程的教學過于注重語言、語法的解釋,而沒有很好地加強學生編程思想的培養。導致學生不會編程,影響了比賽的成績。

    二、電路仿真設計比賽培訓方法的創新

    如何提高學生在電路仿真設計比賽中的成績,針對培訓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歷屆本校電路仿真設計比賽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本文提出一些列培訓方法的創新。

    1、重視實踐教學內容的教學

    構建電路仿真設計相對獨立的實踐培訓體系,首先要求培訓教師拋棄傳統教學觀念,從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授課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培訓模式;從單一的實驗驗證培訓體系轉換成層次型、綜合性性項目、案例式培養體系。

    培訓過程中,同一個電路或者模塊讓學生自己整理多個方案,并獨立完成對方案的評價和論證,讓學生自己選擇不同型號的芯片實現同一功能,并總結對比其優劣,不同的芯片使用過程中電路如何修改?為什么改變。為了配合這一環節有效進行,要求學生參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多上圖書館和相關網站積累設計經驗,并以論文、讀書筆記以及產品制作的方式提交培訓作業,由老師仔細批改,認真點評。

    2、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培養模式

    改變傳統的先講理論,在根據理論進行實踐論證的授課方式,每次培訓內容都以項目案例為素材,一次課解決一個工程實際問題。對于單片機系統的培訓,我們選用若干個典型的單片機產品,結合一些工程小案例或者項目,把單片機中斷、定時計數器、串行通信、 I/0口等理論知識融合在項目設計中,讓學生在實際動手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什么是端口?什么是中斷?為什么要中斷?等理論問題,變抽象理論為具體形態,讓學生在真實的模型下建立其中斷、端口和定時計數等概念,為以后的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3、聯系實驗室教學部門,實行全開放式實驗教學

    我們和實驗室進行了溝通,實行全開放式實驗教學。充分發揮開放實驗室的作用,制定了開放式實驗室的管理辦法以及開放式實驗教學方案,充分保障開放實驗室工作的有序進行。開放性實驗室是分層次面對不同學生開放的,一定時期內,每一個層次的實驗室對應一個開放式實驗項目,配備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負責推行對應實驗室的項目教學工作。

    開放式實驗室的推行,大大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是一個對電路仿真賽培訓起著重要作用的側面措施,負責開放式實驗室的教師都是電路仿真設計賽的指導老師,這樣的方式給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帶來了好處,同時也重構了師生關系,讓之后的系統培訓工作變得順利。

    4、加強課外電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我校組建了電子設計興趣小組,開展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電子設計者必須具備的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學校機房和實驗室作為學生活動的場地,配備專門的老師進行指導和協助,成立電子設計創新指導中心,對選拔后的學員進行指導教師負責制,幾乎是一對一的輔導形式,讓這些拔尖的學生可以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獨立承擔科研課題中的小型項目設計。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參加這樣的科技活動。

    三、結語

    大學生電路仿真賽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比賽,其培訓過程是一個細致而嚴謹的過程,如何變理論為實際,是這個培訓工作的中心,我們給出了很多輔助培訓的項目,也研發了很多案例進行課程培訓,基本上滿足了受訓學生具有電子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能力。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我們的培訓和比賽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從 2102年開始每年比賽我們學校都有學生獲獎,累計獲得一等獎 3人次,二等獎 3人次,三等獎若干。實踐證明,這些培訓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志俊.論電子類競賽在專業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 2011,2(6):82―84.

    [2]李天真,崔立軍.競賽引領下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10(3):21-23.

    [3]曹健樹.單片機創新實踐教學改革與實驗室建設 [J].實驗室研究 -9探索. 2005。 16(9):4-6.

    第6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關鍵詞】 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資質準入

    Statistics of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Qualification

    PENG Xiangfu, HUANG Yuchan, XIE Huajiao. Nanzhuang Hospital,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528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ind out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current qualification and their need. Provide basis of further directional and systemic training. Methods Design survey for 100 ER nurses in 15 different town hospitals in Foshan City. Results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survival rate has increased greatly,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increased greatly, and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has increased greatly. Conclusion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nurses of ER in town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ir first aid skills, prevent wrong ways of first aid before sending patients in hospital, and make sure patients alive.

    【Key words】

    Own Hospital; ER; Nurse; Qualification

    基金項目:佛山市衛生局科研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1205)

    作者單位:528219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展示醫院的整體形象,是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復雜,搶救任務最重要的科室,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霸呵凹本取?是指傷病員從現場到醫院之前的就地搶救、監護、運送到醫院的過程, 是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救治上要求高,但院外條件又非常有限,因此,負責院前急救的醫護人員必須有精湛的技術和應急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才能在緊急情況下臨危不亂,使患者化險為夷。急診科護理人員無論是在日常的急診護理工作中,還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的搶救護理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對于急診??谱o士核心能力的評價通常使用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而沒有系統的核心能力考核標準。因此, 鄉鎮醫院急救護士的資質準入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自2010年511月調查100名急診科護士資質情況,根據需求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1 臨床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 選擇2010 年5~11月調查佛山市15 所鄉鎮醫院急診科的護理人員100 名。其中男5 名,女95 名;年齡19~55歲;工作年限:1~5年53名(53%),6~10年29名(29%),10年以上18名(18%);學歷:中專29名(29%),大專54名(54%),本科17名(17%);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1%),主管護師22名(22%),護師25(25%),護士52名(52%)。

    2 方法

    2.1 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法。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發100份問卷,回收100份,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100%,于2010年5~11月運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了15 所鄉鎮醫院的100 名急診科護士。內容包括:①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院內輪科情況等。②急診護士人力配置情況:急診科護士配備人數、急診科醫生數與護士數之比。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急診出車情況。 ④急診護士接受過院前急救護理知識的系統培訓及外出進修情況。⑤急診護士接受院前急救護理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情況。

    2.2 干預方法 針對存在的不足,開展一系列的干預培訓活動。

    2.3 效果觀察 向醫護人員及患者發放調查表及實施急診護士資質準入后滿意度,并評估搶救成功率(患者脫離危險,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入病房)。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干預前后計量資料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3 結果

    3.1 鄉鎮醫院100名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調查情況

    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情況見表1。由表1可見,接受過院前急救相關法律知識系統培訓9%、外出進修情況(1~3月)11%、輪換科室(內科、外科、婦科、兒科)12%、接受過院前急救知識系統培訓16%、低于5年年限52%、低年資護士52%。

    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情況(n=100,%)

    項目人數百分比

    輪換科室(內、外、婦、兒科)1212

    接受過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系統培訓1616

    部分培訓4545

    外出進修情況(13月)1111

    接受過院前急救相關法律知識培訓系統培訓11

    部分培訓1919

    15年年限5353

    護士職稱5252

    3.2 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根據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現狀培訓前與培訓后的院前急救效果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急診科護士資質培訓前后院前急救效果(例,%)

    組別例數搶救成功率患者滿意度醫護協調配合度

    觀察組19751877(95.04)1917(97.06)1934(97.92)

    對照組21131859(87.97)1851(87.60)1901(89.97)

    P

    4 討論

    4.1 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任職學歷低、職稱低、年輕化。目前隨著醫院的發展, 護士一畢業即分配在急診科工作, 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 很難達到??谱o士的要求[3]。韋思華[4]曾對急診科護士進行了專門急救培訓后選擇條件為:接受過正規護理教育、輪換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有精力、有能力去適應緊張的工作環境和應對復雜的病情。章安信[5]等對發揮高級職稱護師作用的思考中提出:護師、主管護師護齡相對較高,急救經驗較豐富,知識水平較高,且參與臨床工作多,應充分發揮傳、幫、帶方面的優勢,提高搶救成功率。

    4.2 基層醫院急診護士普遍存在未經過系統性培訓。急診專業涵蓋了所有臨床專業的急癥處理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要求急診護士具備全面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6]。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方式:①科內急救儀器的使用和保養每月示范及考核一次。②參與綜合模擬急救演練(批量群體傷、批量食物中毒、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梗、過敏性休克、有機磷農藥中毒、心博驟停等),使護士在搶救中應對自如, 在與患者及家屬的交談中取得了信任, 不僅減少了糾紛, 化解了矛盾, 還滿足了患者不斷提高的護理要求,提高了患者對服務的滿意度, 患者滿意是評價護理服務質量的金標準[7]。根據廣東省衛生廳指引,建立《急診專業護士核心能力》特殊崗位護士的院內外培訓制度,通過核心能力逐級遞增,培養專業護士;按照核心能力定崗、定級,合理組合使用護士。

    4.3 急診護士法律意識淡薄。急救護理工作涉及到社會的多方面,需解決一些非醫療問題,因此必須學習法律法規、溝通技巧、職業道德規范,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4.4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癥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診患者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8],因此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準入關是致關重要的。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準入為建立急診專業護士的培訓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推動急診護理工作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培養高、精、尖的急診師資隊伍和提高急診護士應急反應水平和應急能力打下了基礎[9]。

    參 考 文 獻

    [1] 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

    [2] 韋春莉.首都醫科大學武醫院.急診護理的現狀與未來.當代護士,2008,(10):2930.

    [3] 席淑華, 趙建華, 葉文琴, 等.上海市急診適任護士培訓模式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41343.

    [4] 韋思華.急診科護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培養.全科護理,2010,3(8):725726.

    [5] 章安信.理解尊重、善用對發揮高級職稱護師作用的思考.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4647.

    [6] 朱秀芬.院前急救護士培訓與資質準入對院前急救站效果的影響.臨床醫學工程,2010,17(7):6566.

    [7] 陳桂蘭,羅佳,唐程敬.院前急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現狀及防護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6,6(12):1415.

    [8] 孟華.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08,8(9):5657.

    第7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1)層級的確立:N0級:新畢業一年或未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的助理護士;N1.1~N1.3級:畢業一年后輪科的初級責任護士;N2.1~N2.3級:畢業三年后定科的責任護士;N3.1~N3.3級:急診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級責任護士;N4級:擔任護理組長三年以上,外出進修取得急診專科護士資格的護士。形成護長-??谱o士-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的層級模式。其中在護長中包含急救中心護長,分管院前院內急救的護長與分管院內普通留觀觀察和急診重癥監護的護長。急診??谱o士中含有兒科急救??谱o士,內科急救??谱o士,外科急救專科護士與急救技能??谱o士。

    (2)核心能力內容:根據急診護士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護士自身的狀況。必須加強以下內容的學習:①基礎知識;②急救技能;③應急能力;④溝通能力。

    (3)確立各層級護士的級別:通過護士的年資、職稱、學歷等內容綜合評價每個護士的綜合素質,來確立級別。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每個新畢業護士臨床科室輪轉三年的要求。新近畢業的護士存在需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的過渡期,為期一年為N0級。輪科一年且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后,根據上級綜合考評N1.1~N1.2~N1.3升級。定科后兩年內,根據上級綜合考評N2.1~N2.2~N2.3升級。急診工作五年后,由護長以及護理部綜合考評N3.1~N3.2~N3.3升級。N4級護士分別承擔兒科急救專科護士,內科急救??谱o士,外科急救??谱o士與急救技能??谱o士等急診??谱o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師一徒制。成立護理小組,由N0~N1~N2~N3~N4五個層級護士組成小組。小組成員根據核心能力培訓標準對下一層級護士進行培訓。采取筆試與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以評估下級的基礎知識、急救技能、應急能力和溝通能力四個方面。

    (5)恒定各層級培訓內容:①N0級(搶救區跟班)以培訓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為重點。能夠基本掌握各種急救技能,并在上級指導下參與搶救區工作。②N1.1~N1.2~N1.3級(觀察區跟班-觀察區獨立值班-搶救室或監護室獨立上班)以加強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的同時注重應急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訓。此階段核心能力的培訓,要求能在上級護士的指導下完成觀察區的護理工作的N1.1級轉向能獨立完成觀察區護理工作的N1.2級,再到能獨立完成搶救室、監護室和急診手術室的急救護理工作的M1.3級。③N2.1~N2.2~N2.3級(院前急救-預檢、分診-急診各區域、指導責任護士的操作技能培訓)重點培訓應急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同時,加強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此階段核心能力的培訓,N2.1級要求能獨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級要求能獨立完成預檢、分診工作,能準確分診,協助院內搶救。N2.3級要求能勝任急診各區域的護理工作,能承擔初級責任護士的培訓導師任務,能完成初級責任護士的專科操作技能的培訓,參與組織協調各種搶救工作和特殊情況的處理。④N3.1~N3.2~N3.3級(擔任護理組長、參與科室管理)基礎知識、急救技能、應急能力和溝通能力四個方面全面強化,且重點加強個人應急能力培訓,統籌各種應急預案。進入本級別核心能力的培訓,要求能完成承擔初級責任護士培訓教導任務,參與科室管理,配合護士長開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質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進與實施方面。⑤N4級(急診??谱o士)基礎知識、急救技能、應急能力和溝通能力四個方面融化貫通,且重點加強個人??谱o理方面的基礎知識知識的培訓。完成對下級護士培訓教導,參與科室??浦R的培訓。

    (6)培訓方式:①采取一師一徒制,由導師負責監督下級完成急救中心護士核心能力手冊并進行考評。②采取專題講課、技能演示、現場模擬三種形式,以自學、個人專人指導和集中培訓三個方式進行加強。由分別承擔兒科急救??谱o士、內科急救??谱o士、外科急救??谱o士與急救技能??谱o士的N4級護士進行培訓,同時邀請??漆t生講授急診相關新知識、新技術。③臨床小講課。由一定臨床經驗的護士進行集中授課,講解急診現季節性常見疾病搶救與護理常規。④周總結。每周由N3級與N4級護士討論總結本周常見護理不足,采取晨會時間小講課傳授下級護士。⑤考核。采取自評、導師考評與科室綜合考評三種方式。每周自評,每月導師考評,每季度科室綜合考評,了解護士的動態能力,以及時改進。

    2.調查項目

    對在我院急診中心觀察或搶救24小時以上患者,向其發放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每張調查項目為10個問題,滿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滿意,0分是非常不滿意,總分滿分為100分,進行問卷調查,現發現收,由專人負責,將所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綜合評價。

    3.統計學分析

    第8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關鍵詞】急救一體化 救治 成功率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各類突發事件和災害事故日趨頻發,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現代創傷以嚴重創傷、多發傷和同時多人受傷為特點[1]。我院自2008年實施急診急救一體化管理以來,在突發事件尤其是成批傷員的救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效縮短了院內反應時間,顯著降低了傷殘率和死亡率。

    1 資料與方法

    1.1急救一體化的實施環節

    1.1.1建立急救中心一體化管理體系,分工明確,統一調配資源,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以來,不斷完善基礎建設,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各專業學科科學布局,功能完善,形成了集院前現場急救、院內急診急救、急危重癥急救為一體的急救一體化管理體系,是完成急救任務、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滿意度的前提條件。

    1.1.2樹立整體觀念,成立急診急救應急團隊。

    1.1.3開通綠色急救通道,加強院前院內應急急救。

    1.1.4重點發展急危重病急救專業,確立急診專業特色??疲O備配備齊全到位,人人能用會用,完善急診危重癥患者“急救一體化”救治流程。

    1.1.5加強內涵建設,注重人才隊伍科研培訓。

    1.2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共搶救創傷危重病人4708例,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1816例;年齡3~93歲,平均(38.64 ±15.26)歲。按創傷主要部位分為:四肢骨關節傷950例,頭頸部傷1442例,胸部傷387例,腹部傷1604例,復合傷325例。

    2 結果

    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實行急診急救一體化管理以來,先后有4708例病人經過初步急救處理,轉送各專科進一步治療。與急救中心建立前3年相比院內反應時間(運用 檢驗)與急救搶救成功率(運用x2檢驗)均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3.1急救一體化管理提高了傷員救治成功率 我院自2008年建立急救中心、實行急救一體化管理以來,高度重視對急救中心的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急救有關知識的培訓,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及急救水平,搶救成功率提高了4.25%。

    3.2加強急救一體化管理,促進專業化急救隊伍建設 專業化的隊伍,能專注院前急救工作;準軍事化的隊伍任何時候都能保證快速反應。因此建立一支專業化、準軍事化的急救隊伍是非常必要的。強化急救人員救援技能培訓,熟悉創傷危重病人急救流程救命、保肢、預防感染和安全轉送病人是院前救治的工作任務[2]。急診急救的診療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醫護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診療的技術要點才能達到對患者準確、迅速、高療效地進行搶效,真正做到急診急救的安全和高效。我們急救中心每月定期組織業務學習2次,開展急救理論和技能的規范化、標準化培訓,并模擬場景演習,通過心理訓練、技術訓練和搶救過程的演練,將過硬的急救技術和嫻熟的急救理論相結合,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并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高度的責任心及敏銳的觀察力的急救護理隊伍。

    3.3完善急診危重癥患者“急救一體化”救治流程 自我院急救中心成立以來,醫院急診科配備了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內外科醫生和護士,制定了各種急救應急預案和程序及其啟動的具體方法,各專業科室間密切配合,責任分工明確,統一調動,使患者在急診的整個搶救、檢查、住院及手術過程中實行優質、高效、快速、便捷的“急救綠色生命安全通道”,減少傷殘率和死亡率。

    3.4強化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臨床護理質量

    3.4.1注重搶救的時效性,使整個急救過程具有準確、快捷及連續性。

    3.4.2確保急救器材、藥品齊備完好。

    3.4.3加強搶救過程中的環節質量監控,制定一體化的搶救制度與流程。

    3.4.4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總之,急救一體化管理,有利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利于促進各相關專業進一步發展,院前急救-急診室急救-ICU救治的急救一體化是當今急救醫學體系極有可能的發展趨勢。

    參 考 文 獻

    第9篇:急診急救培訓范文

    急診科圍繞護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全體醫務人員團結協作,出色地完成各項搶救工作?,F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匯報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為出發點。如要求護師聽到救護車的鳴聲后要迅速推車到急診室大門接診病人。為病人提供面巾紙,紙杯和開水。為無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掛號、取藥。每個急診住院病人均有護師或護工護送入院。為了解決夏天夜間輸液病人多,實行彈性排班,加派夜間上班人數。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評。特別是在有醫患糾紛時,甚至打罵我們醫務人員時,我們的護理人員做到盡力合理解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受到醫院的表揚。

    二、加強學習,培養高素質隊伍

    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開展急救專業培訓,選送護師到麻醉科、手術室學習氣管插管,要求急診件操作人人過關。與醫生一同學習心肺復蘇新進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急診處置、創傷急救。提高了急診急救水平和搶救反應速度。全科人員自覺學習尉然成風,目前有8名護師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大專班和本科自學考試。兩位工作一年的護師參加護師執業考試均通過。指派高年資的護師外出學習國家級《急救護理新概念與急診模擬急救培訓》。

    三、做好新入科護師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護師三個月的培訓計劃,要求其三個月內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在實施培訓第一年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實習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實行小講課。

    四、關愛生命,爭分奪秒

    是急診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諾。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診科的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既無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呼之不應,口腔內血性液體溢出,雙下肢開放性骨折。當班護師見狀即給氧、靜脈注射,并果斷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吸氧等處理,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