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喜歡孤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獻血車上,幸好那個女孩,我才意識到根本不需要手握那個球體一松一放的,那個女護士最后也透露了:握住那個球體其實是使得血液流得快些.呵.
那個活潑的女孩說:這是殘忍.恩,我同意就是殘忍,雖然女孩的說話中不肯定就是殘忍,但是我鼓勵她,堅定地相信就是殘忍.因為手臂已經上針頭輸著血液了,針頭插入去的那刻是很痛的,在輸血中手臂還要不停地握住那個球體一松一緊其實是很累的,已經正在輸血了,還要那么累人,而且更讓我不滿的只是為了加快血液的流出.這樣做很不人道.我不覺得人為地加快血液流出很好,應該自然流出血液.
啊,太幸運了,很感激那個女孩把自我感覺抒發出來,所以她并沒有握住球體,我也沒有.我很高興知道這點.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記住了,你可以主動拒絕握住那個累人的球體一松一放.那些護士只想快點完成任務罷了,根本不將心比心.雖然她們的態度挺好.
也泛起了思緒的氣息
厭倦了外面的喧囂,
所以喜歡雨的恬靜和游離
此時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每個動作,
開始變得緩慢,沒有道理
也許心靈可得到升華,
肉體還是活在這個不寧靜的時代
永無止境
也不曾感受超脫世俗
大概只能往夢中尋覓
每個孤獨的孩子都喜歡雨天,
靜置情緒,放空自己,
目的 通過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骨密度(BMD)的檢測,探討其對腎性骨病診斷的價值。 方法 將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按其肌酐清除率(Ccr)的不同分為A、B、C三組,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分析儀對患者正位腰椎L2~L4,股骨頸(NECK),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TROCH)部位進行檢測,分別與正常健康對照組(D組)相比較。結果 A、B、C三組所檢測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 結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骨密度檢測對早期診斷腎性骨病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 腎功能衰竭 慢性 骨密度 腎性骨病
由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導致的腎性骨病(renal bone disease,RBD)是CRF的重要并發癥之一,傳統的方法對于早期發現并診斷有其局限性。骨密度測定是目前監測骨礦含量較理想的方法。我們選取2003年以來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106例進行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測定,分析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慢性腎功能衰竭組:臨床確診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106例,平均年齡46.4±7.21歲。按肌酐清除率(Ccr)分為A組46例(Ccr<10%),男26例,女20例;B組36例(Ccr10%~25%),男19例,女17例;C組24例(Ccr26%~50%),男14例,女10例。對照組(D組):選擇與腎衰組年齡、性別相匹配,查體健康無骨病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6.1±6.52歲。各組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采用美國LUNAR公司生產DPXNT雙能量X線骨密度分析系統測定每位患者的正位腰椎L2~L4,股骨頸(NECK),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TROCH)部位的骨密度。
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用(-±s)表示,各組間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P<0.05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不同腎功能狀態及其骨密度變化,A、B、C各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D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不同腎功能狀態及其骨密度測定值的比較(略)注:與D組相比,P<0.01
討 論
腎臟是參與機體骨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腎衰竭時,腎內活性的1,25(OH)2D3生成障礙,使腸道鈣吸收減少,而且酸中毒使鈣從腎臟排泄增加,使血鈣及總體鈣趨于減少;而尿磷排出也減少,出現高磷血癥,血磷升高,血鈣水平就會隨之下降。鈣、磷的這種變化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素(PTH)分泌亢進,引起骨質疏松、腎性骨病[1,2]。
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發展,CRF患者生存期逐漸延長,RBD發病率越來越高,是目前影響維持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突出問題,能否早期診斷RBD并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是防治的關鍵[3]。本組觀察結果提示CRF患者早期骨量已開始明顯減少,此時尚無臨床癥狀,但BMD測定值已發生明顯改變。由此可見BMD測定敏感性很高,為RBD的早期診斷提供有意義的診斷依據,且無創傷,無疼痛。有報道內生肌酐清除率15~50 ml/min的176名患者75%有骨組織學改變[4]。而生化檢查血Ca、P、AKP、PTH雖有助于診斷,但在靈敏度或特異性上尚存在局限性,陽性率很低[1,5]。骨密度是反映和評價骨量變化的可靠指標,因其損傷小,且可較早期了解骨量變化及骨礦化紊亂情況,是目前RBD可靠、理想的早期診斷方法,建議CRF患者常規BMD測定,為RBD的早期診治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劉麗,葉夏云,姜寧西,等.骨密度測定與腎性骨病關系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0,21(3):161-162.
[2]Sharon M,Moea,TB.Driiekeb.Manage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The Importa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Controlling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 without Elevating Calcium,Phosphorus,and 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 American[J].Journal of Nephrology,2003,23:369-379.
[3]郭慶開,孫國強,張世斌,等.應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對遼寧地區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8(2):107-109.
>> 環球股市再因中國而跌 環球股市由漲轉跌 為什么不加息? 央行加息還是不加 解讀加息后股市為何不跌反漲 下半年不加息 美元將續跌 央行應該給出不加息的理由 得廣廈易,不加息難! 央行為何不加息 不加息,美聯儲究竟在等什么? 耶倫:美聯儲暫不加息 美元3月不加息之“天機” 加息與不加息的兩難選擇 加息不止 股市不跌 加息預期左右股市 環球股市高位震蕩 環球股市走勢反復 加息的房市解讀 期指領跌股市?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管理 > 解讀美不加息 環球股市續跌 解讀美不加息 環球股市續跌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藺常念")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在上周五電視直播下,宣布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不加息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在上周五電視直播下,宣布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不加息。一如利率期貨事前預測,只有30%的機會加息。美國經濟在聯儲局量化寬松支持之下,已經明顯復蘇,第二季經濟增長已經達到3.7%,失業率降至5.1%,已經達到加息的客觀條件。耶倫解釋維持接近零利率決定主要原因,是要考慮到環球經濟情況,歐洲及日本仍然處于經濟衰退及通縮壓力之下,復蘇遙遙無期。
最大憂慮中國經濟下滑
當然,美國倘率先加息,將不利美國的跨國企業。全球經濟現在最大的憂慮是中國經濟放慢,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占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立即影響到商品價格。原油、鐵礦砂、銅等都大幅下挫。最明顯是原油價格,由于美國頁巖油每日生產幾年內增加到每天五百萬桶。以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可以消化增加的產能。但是中國自2014年開始,原油入口開始穩定,令到現原油市場每天供過于求達到200萬桶。石油出口國組織,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不肯減產,以本傷人,維持市場份額。原油價格從110美元一桶跌至最近45美元一桶,最低跌至38美元。鐵礦砂從每噸190美元的高位,跌至最近55美元一噸,銅價也是同樣一年內急挫20%。全球經濟不景氣,20位聯儲局委員中,13位反對加息。認為現階段環球經濟不景及商品價格急跌情況下,不適宜加息。有三位反對,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失業率接近全民就業,現不加息,將來需要快速加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美聯儲局不加息,是第一次以外國因素作為不加息的主因。在環球經濟不景下,商品價格急挫,原油價格大跌60%。美國汽油零售價格由去年每加侖4美元跌至今年同期2美元。過去幾年美國通漲壓力一直不大,到8月消費物價指數實際下跌。美國不單止沒有通漲壓力,反而有通縮壓力,加息只會令通縮壓力加大。美國商界也反對在現經濟情況下加息,加息令到美元匯率上升,立即令到以出口為主的跨國企業海外收入減少。通用汽車及蘋果等大企業,有20%以上的銷售是往中國,中國也占其純利20%以上。
美元強勢大企業失訂單
美元強勢也令到美國產品價格上升,令到美國產品競爭力減弱。波音飛機是最明顯的例子,波音和空中巴士爭全力民航機市場,美元上升,令到訂單轉向空中巴士。因此9月聯儲局會議,鴿派占上峰。雖然如此,鷹派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 脛骨平臺; 骨折; 手術資料; 預防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2-0172-01
近年來,外界對開放復位內固定技術的評價越來越高[1]。在影響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后療效的各種因素中,復位治療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但除此外,仍有很多的因素可影響到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后的療效,對此,應加深對眾多影響因素的認識與了解,給予其高度重視[2-3]。筆者為了能更進一步對不同損傷程度對老年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損傷的影響進行了解,選取了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入住本院的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3~85歲,平均(41±0.2)歲。利用Schatzker來對患者進行分型,Ⅰ型的患者有8例,Ⅱ型的患者有21例,Ⅲ型的患者有6例,Ⅳ型的患者有4例,Ⅴ型的患者有15例,Ⅵ型的患者有6例。在6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屬于開放性骨折,剩余的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患有簡單骨折的患者共有35例,合并損傷:其中有1例患者患有骨筋膜室綜合癥,有2例患者患有交叉韌帶損傷,有3例患者的側副韌帶損傷,有5例患者的半月板損傷;患有復雜骨折的患者有25例,合并損傷:其中有2例患者患有骨筋膜室綜合癥,有4例患者患有交叉韌帶損傷,有3例患者的側副韌帶損傷,有6例患者的半月板損傷,有2例患者的血管損傷。
1.2 治療方法
對患有開放性骨折的6例患者進行急癥手術:其中進行清創復位內固定的患者有2例,進行清創縫合二期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有1例;患有Ⅲc型合并動脈損傷的患者有2例,清創復位內固定和血管吻合的患者有1例,予清創復位和血管吻合輔以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有1例。患有閉合性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綜合癥的患者有2例,需要進行急診予切開減壓、復位內固定的患者有1例,需要急診予切開減壓的患者有1例,二期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剩余的患者在受傷后的3~20 d之內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確定患者切口與內固定的方法需根據骨折Schatzker類型來進行確定[4]。進行前外側切口的是Ⅰ~Ⅲ型患者,進行正中切口聯合后內側小切口或內側切口的是Ⅳ型患者,進行正中切口或前外側切口或前外側聯合后內側切口的是Ⅴ~Ⅵ型患者[5]。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隨訪,平均隨訪26.2個月。Rasmussen評分,其中優31例,良17例,可7例,差5例。經隨訪發現,手術后有8例患者傷口出現并發癥;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患者有4例;發生關節強直的患者有2例。本次研究的患者中簡單骨折手術后的療效與復雜骨折手術后的療效相比較,差異明顯。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骨折例數 優 良 可 差
簡單骨折(n=35) 20 11 5 2
復雜骨折(n=35) 11 6 2 3
3 討論
隨著交通不斷的發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脛骨平臺骨折的發生率逐漸增多,脛骨平臺骨折在臨床上的發生率占老年骨折的8%,有1%的患者全身骨折[6]。本研究顯示,患者骨折的類型、各種并發癥與脛骨平臺關節面復位質量等因素有關,其都是影響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療效的重要原因,應在這幾個重要因素上提前預防,以達到獲得滿意療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齊斌.脛骨平臺解剖和非解剖復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觀察[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7,12(4):214.
[2]萬連平,張施龍,張鵬,等.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186例[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4,19(12):809-811.
[3]顧龍殿,何家文,吳良浩,等.雙側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3):185-187.
[4]潘子翔,姜文學,沈鯤,等.雙側鎖定鋼板或LISS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分析[J].天津醫藥,2007,35(9):710-711.
[5]賈全忠,勾成果,李自超,等.雙切口微創下LISS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3,25(3):446-448.
關鍵詞:孤獨感;社會支持;住院患者;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B8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84(2012)06-0570-04
1問題提出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整體護理的開展,心理護理日益受到各界關注。孤獨感是一種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的痛苦感覺,它是評價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態的一個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各方面身體機能已經處于下降期,所以心理健康和情緒狀態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孤獨感能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從而使老年人的死亡率上升(Jylh & Jokela,1990;Routasalo & Pitkala,2003)。受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以及當今社會家庭及人際互動模式變化的影響,孤獨感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并與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Jakobsson & Hallberg,2005)、認知功能障礙(Tilvis,Pitkl,Jolkkonen,& Strandberg,2000;Fratiglioni,Paillard-Borg,& Winblad,2004)、增加使用健康和社會服務有關(Ellaway,Wood,& Macintyre,1999;Geller,Janson,McGovern,& Valdini,1999;Russell,Cutrona,de la Mora,& Wallce,1997)。研究顯示孤獨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李凡,劉宇,韓布新,2007)。
第32卷第6期楊靜等老年住院患者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心理學探新2012年社會支持是指一個人通過社會互動關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支持與幫助。它主要來自家庭成員、親友、同事,團體或組織,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務,它獨立于個體的感受;另一種是主觀的,即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是指個體感到在社會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緒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劉志榮,倪進發,2003;劉靚,徐慧蘭,宋爽,2009)。
對社會支持與老年人孤獨感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如今,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幸福、愉快地歡度晚年,已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衛生問題(劉志榮,倪進發,2003)。
2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7月蘭州市三級甲等醫院處于住院期間各科室的老年患者495例,共發放調查問卷495份,回收有效問卷487例,有效率為98.4%。
研究調查487名老年患者中,男275人,女212人,年齡為60~94歲,平均70.65±7.41歲。其中無的413人,有的74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283人,中專及高中的109人,大專及以上95人;有配偶者398人,無配偶者89人;個人月收入高等(≥5000元)21人,中等(1500~5000元)285人,低等(
2.2調查方法
2.3統計分析處理
全部資料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及分析處理,采用頻數、百分率和中位數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F檢驗、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3結果
3.1孤獨評分和社會支持評分結果
老年住院患者UCLA孤獨量表得分0~64分,平均34.12±9.02分。其中無孤獨感12人,占25%;輕度孤獨341人,占70.0%;中度孤獨133人,占27.3%;重度孤獨1人,占0.2%(見圖1)。有配偶者的孤獨量表得分低于無配偶者(t=5.658,p
研究顯示,男性的客觀支持分高于女性,可能是因為男性在以往的生活和事業中的活動范圍及涉及領域比較廣,社會關系較豐富。在患者住院期間,男性老年人可能獲得了更多的親屬、朋友及同事的看望和問候,因此男性老年人認為有較高的客觀支持。在研究中,雖然男性老年人的主觀支持分較女性老年人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仍表現出了高于女性老年人的預測趨勢。主觀支持是對支持的感受,必然受到客觀支持多少的影響。宗教被定義為在人類事件、行為中產生一定影響的超自然力量或超越存在的一種信仰。無者對支持的利用度低于有者,可能是因為有者相信他們所“信仰”的力量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安慰,會以更積極的方式對待已存在的各種支持,從而提高對支持的利用度。有配偶者的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分和主觀支持分高于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孤獨量表得分低于無配偶者,這與劉靚等(2009)研究結果一致,但在研究中,有配偶者的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卻低于無配偶者。“老來有伴”是中國傳統對于老年人美滿家庭生活的描述之一。有配偶的老年住院患者配偶之間存在穩定的相互支持關系,故獲得的客觀支持與主觀支持相對較多。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有配偶的老年患者低于無配偶的,可能是因為,在缺乏伴侶陪伴的情況下,老年患者也會盡量主動的利用各方面的支持,這也是無配偶老年人積極面對生活的一種方式。而有配偶的老年人,由于有最信任和親密的“老伴”的存在,對來自外界支持的利用可能就相對較低。由于缺乏了“老伴”這一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的陪伴,無配偶老年人即使較多的利用其他方面的支持,也難以彌補來自伴侶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加之身體疾病的影響,孤獨感增加。
結果顯示,老年住院患者孤獨得分與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均呈負相關,并且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進入回歸方程,能夠顯著預測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獨感。當老年住院患者的客觀社會支持減少時,如收入來源減少,兒女不在身邊,親人朋友的去世,由于患病而退出一些老年活動團體等,老年人會產生孤單和失落感。同時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觀支持感也會降低,覺得他人對自己的關心不夠,照顧不夠,加之因年老引起的身體機能方面的衰退,身體患病,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都會有所降低,進而對生活產生更多負性體驗和不滿意感,這些都會影響老年人孤獨感的產生。在住院期間,老年人與熟悉的人接觸減少,對支持的利用度也降低,無形中增加了老年住院患者獨自面對困難的壓力,并且排除心中苦惱的渠道減少,容易覺得自己不被理解,這些都會加重老年患者的孤獨感。當老年人面對嚴重的或慢性的身體疾病時,社會支持可以成為一種促使他們戰勝疾病、接受治療和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這與Antonucci,Okorodudu和Akiyama(2003)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程度會影響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獨感,因此對住院老年患者孤獨的干預應從增加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入手,可以引導老年住院患者積極主動與醫護人員或者病友交流,同時醫院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幫助老年住院患者利用并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緩解其孤獨感。
5結論
5.1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獨感在是否有配偶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5.2老年住院患者的社會支持在性別、、配偶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目的:探討循證醫學在一氧化碳(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回顧性分析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以循證醫學為理論指導,收集100例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分析與歸納其心電圖特點和心肌酶檢查水平。結果:發生心電圖改變22例,改變率22%;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CK、CK-MB改變67例,占總數67%。通過積極治療,所有患者心電圖及心肌酶均恢復,無惡性心臟事件發生。結論: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心電圖、心肌酶改變情況臨床十分常見,通過在循證醫學指導下及早干預治療,能有效恢復至正常水平,是臨床治療本病的有力舉措。
【關鍵詞】循證醫學;CO中毒心臟損害;回顧性分析;應用價值
臨床研究發現,CO重度中毒者心臟損害亦較多見,其臨床癥狀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乏力,重者致意識障礙,昏迷,甚至死亡。現將我院2007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00例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情況總結論述如下。
1循證醫學
針對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在治療疾病、診斷疾病、預防疾病發生、疾病康復和預后等方面,通過各種方法和技術尋找最新、最有效、最有力的科學證據并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根據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病情變化和個體差異,通過以問題和病人為中心,用循證思維來指導臨床實踐,提高診治水平。
2提出和確定問題
本組共100例,年齡8~85歲,其中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9.5±1.5)歲,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糖尿病8例,并發吸入性肺炎5例;均依據2012年《急診內科學》第三版診斷及分型標準[1]診斷證實,輕、中、重度中毒并有不同程度中毒癥狀的患者分別為29例、36例、35例,COHb(+)96例,除外其他藥物、毒物中毒以及急性腦血管病等情況。
3檢索證據
按照EBM實踐證據檢索的原則,確定檢索詞:CO中毒心臟損害;回顧性分析;應用價值。分別檢索與其有密切相關的二次文獻數據庫或原始文獻數據庫,例如ACPJournalClub、MEDLINE等。對檢索的資料進行RCT系統評價或單個大樣本的Ia級證據評價,必要時對篩選出的資料特別是與本病的臨床問題有密切相關,并進行Meta分析確定檢索結果。
4整合最佳證據
4.1治療方法
所有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入院后,立即檢測碳氧血紅蛋白(COHb)(測量儀器為MasimoCorporationirvine,CA92618USA)做定性診斷,并監測生命特征。行常規12導聯心電圖描記;CK、CK-MB檢查采用酶動力法(儀器為ADVIA2400ChemistrySystemSIEMENS)。根據本次研究的患者心電圖異常情況,對于出現I-Ⅱ。房室傳導阻滯、ST段壓低或抬高等患者加用靜脈輸注5%GS250mL+丹紅注射液30mL,1例快速房顫患者給予5%GS250mL+丹紅注射液30mL,5%GS10mL+胺碘酮150mg10min內靜脈注射,繼之以每公斤體重每分鐘1mg胺碘酮維持。本次患者常規給予吸氧、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
5療效評價與分析
5.1發生心電圖改變22例,改變率22%,其中男15例,女7例,50歲以上者15例,ST段壓低并T波倒置13例,ST段抬高3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4例,心房纖顫3例。在給予常規氧療、糾酸等對癥治療后6h,15例ST-T、QRS波群增寬患者心電圖恢復正常,3例心房纖顫及4例Ⅱ。房室傳導阻滯者在行胺碘酮、丹紅注射液等治療后1d內轉復成功。
5.2CK改變70例,CK-MB改變67例,占67%,其中男60例,女7例,50歲以上者居多,按CK、CK-MB增高水平分中毒程度,CK升高195~389U/L,CK-MB升高24~47U/L為輕度,CK升高390~584U/L,CK-MB升高48~71U/L為中度;CK升高585U/L以上,CK-MB升高72U/L以上為重度。
6EBM小結
EBM是一種以事實為依據的科學思維方法,認識到急性CO中毒發生時,大多數患者就診時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因此臨床治療重點多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而忽視CO造成的心肌損害,導致治療延誤。通過將EBM與臨床治療CO中毒心臟損害緊密結合時,可以減少不同地區醫療機構,不同醫師間醫療水平的差異,提高整體醫療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有效的治療。EBM的出現標志著急診科在臨床治療本病時進入了以科研方法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因而隨著急診科醫務人員愈來愈重視對其的及早治療而能起到較好療效。EBM能夠使基層的醫療單位承擔起較高水平的醫療行為,在提高CO中毒心臟損害患者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減少并發癥和惡性心臟事件發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值得在有條件的醫院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冠心病;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b)-0057-03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早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療的療效優于藥物治療[1]。既往Downs 等[2]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但Moauz[3]對心肌梗死患者的3年隨訪發現,入院時低水平LDL-C患者的生存率反而低于高水平LDL-C患者。Assmann等[4]研究認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保護因素,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入院時不同水平HDL-C對冠心病PCI術后遠期預后的影響尚未見研究,本研究對冠心病PCI患者進行觀察,探討HDL-C對PCI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大興醫院心內科進行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均為在癥狀發作24 h內入院治療者。排除:①惡性腫瘤病史;②肝腎等嚴重基礎性疾病;③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或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藥物史。
1.2 方法
根據患者入院時HDL-C水平的中位數值(1.32 mmol/L)分為HDL-C高水平組(HDL-C≥1.32 mmol/L)和HDL-C低水平組(HDL-C
1.3 統計學方法
2.3 患者在隨訪1年內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
年齡≥50歲、男性、吸煙史、糖尿病、BMI≥25 kg/m2是患者在隨訪期內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HDL-C≥1.32 mmol/L是患者在隨訪期內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護因素。見表3。
3 討論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經高居全球第一,同時,心血管疾病也是影響中國人群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風險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顯著相關[5]。氧化LDL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關鍵,可引發巨噬細胞內吞大量脂質,產生泡沫細胞,在血管內皮下形成斑塊,損傷血管[6]。HDL-C對血管壁有直接的保護作用,可促進斑塊的回縮,與高LDL-C相比,HDL-C水平的降低較LDL-C更能預測冠心病的發生風險。
HDL-C是由肝臟和小腸分泌產生的,其脂質和蛋白含量大致均等,主要由磷脂(PL)、游離膽固醇(FC)、膽固醇酯(CE)和載脂蛋A-I(apoA-I)所組成。HDL-C在脂肪轉運中發揮作用。HDL介導的膽固醇逆轉運可清除動脈管壁膽固醇,遏制斑塊進展,同時可以穩定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7]。HDL-C的逆轉運作用不單指將肝外的膽固醇運至肝內代謝,同樣也可以促進肝內新合成的膽固醇外流[8]。此外HDL-C還可以抑制單核細胞移行,可逆轉氧化型LDL引起的損傷,減少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的收縮反應。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和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初始環節。一氧化氮(NO)是L-精氨酸和L-瓜氨酸在NO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等作用,是調節內皮細胞功能的最重要因子之一。HDL-C能通過多種方式影響NO的含量和活性,發揮心血管保護作用。內皮細胞凋亡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HDL-C能通過多種方式抑制細胞凋亡。血栓形成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流動力學紊亂和血液成分發生改變如凝血因子或抗凝因子發生質和量的改變都可以促進血栓形成。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血栓形成與血脂及載脂蛋白代謝紊亂密切相關,與HDL-C特別是大顆粒HDL-C的含量成反比[9]。
本次研究發現,不同水平HDL-C會影響患者PCI術后1年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HDL-C高水平組患者在隨訪1年內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均低于低水平組。雖然HDL-C高水平組患者與HDL-C低水平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和吸煙史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通過多因素非條件Logisitic回歸分析發現,男性、吸煙史是患者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 HDL-C≥1.32 mmol/L是患者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護因素。在除外性別構成和吸煙史可能導致的混雜作用外,HDL-C依舊進入了回歸方程。此外,高齡、BMI≥25 kg/m2、糖尿病亦是患者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年齡是不可控因素,但通過控制體重、戒煙、治療糖尿病等二級預防方式,可以顯著改善患者預后。
目前公認升高HDL-C的非藥物治療有以下幾方面。①有氧運動:在健康的,久坐生活方式的人群中,經常性的有氧運動可以升高3%~9%的HDL-C的水平,而且增加的水平和運動的時間有關。②戒煙:吸煙可以降低HDL-C水平,戒煙后,HDL-C水平可以升高4 mg/dL,而且女性比男性更甚。③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降低體重可以升高HDL-C,一項Meta分析發現在體重穩定減輕的人群中,HDL-C的濃度可以升高0.35 mg/dl。④飲食:食物中脂肪的類型不同HDL-C的變化是不同的,高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升高HDL-C的同時也可以升高HDL-C的濃度;而大量多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HDL-C,而單不飽和脂肪飲食對HDL-C 似乎沒有影響。
藥物方面,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10]。短期應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炎癥反應,長期應用他汀類藥物可以調節血脂。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可適當調整高血脂患者的他汀類藥物用量,降低LDL-C水平的同時升高HDL-C。雖然貝特類調脂藥、煙酸均可升高HDL-C水平,但廣泛臨床應用還需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而HDL-C水平是降低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即便是在積極降低HDL-C的患者來說也是如此。所以通過藥物與非藥物的方式來升高HDL-C濃度對于控制冠心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1]。
當然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處。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隨訪期只有1年,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評價HDL-C對冠心病PCI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吳瑕.不穩定性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及藥物治療的比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6):3808-3809.
[2] Downs JR,Clearfield M,Weis S,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with lovastatin in men and women with average cholesterol levels:results of AFCAPS/TexCAPS [J]. JAMA,1998,279:1615-1622.
[3] Moauz H,AI-Malah,Hatahet H,et al. Low admission LDL-cholesterol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3-year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ardiol,2009,16:227-233.
[4] Assmann G,Gullen P,Schulte H. Simple scoring scheme for calculation the risk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based on the 10-year follow-up of the 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PROCAM)study [J]. Circulation,2002,105(3):310-315.
[5] 乙成成,劉雯雯,張穎秋,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1,32(2):224-246.
[6] 汪克純,王蠢,張冬穎.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1):3070-3071.
[7] 姚武位,陳慶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2):253-256.
[8] 陳國良,劉立偉,謝爽,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代謝及其對冠心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l(3):360-363.
[9] Kruger AI,Peterson S,Turkseven S,et al. D-4F induces heme oxygenase-1 and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decreases endothelial cell slonghing.And improves vascuar reactivity in rat model of diabetes [J]. Circulation,2005,111:3126-3134.
[10] Hiro T,Kimura T,Morimoto T,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patin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evaluated by volumetr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using pitavastain versus atorvastain(JAPAN-ACS[Japan a ssessment of pitavastain and atorvastai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udy)[J]. J Am Coll Cardiol,2009,54:293-302.
【關鍵詞】2型糖尿病 女性 骨密度 雙能X線骨密度儀 骨質疏松癥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75-02
女性T2DM患者易并發骨質疏松,我們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女性T2DM患者,研究骨密度變化及相關因素,總結如下:
1 研究對象
1.1 T2DM組 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女性T2DM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1985)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伴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有急慢性感染者,有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者,慢性肝病或風濕性疾病者,腎功能異常者,惡性腫瘤,長期臥床,近期有手術、創傷者,服用調脂藥物者,使用維生素D、鈣劑、糖皮質激素、雌激素等影響鈣磷代謝的藥物治療者。
1.2 正常對照組 同期在我院體檢女性正常健康者88例,年齡(58.96±9.73)歲,絕經年齡(48.87±3.15)歲,已絕經者42例。均為我院門診健康體檢者,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證實為糖耐量正常。健康對照組對象均無糖尿病家族史,均排除內分泌疾病、肝腎疾病、腫瘤等。
2 研究方法
2.1 臨床指標 對入選者準確記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糖尿病病程,計算體重指數(BMI),已絕經者記錄絕經時間及絕經年限。
2.2 BMD測定 采用法國生產挑戰者號雙能X線骨密度儀對研究對象進行BMD測定(以g/cm2表示):腰椎前后位(L1-5)、左側股骨頸(FN)、Ward’s區(WR)和大粗隆(GT),BMD測量的變異系數
2.3 生化指標測定 過夜禁食12h以上,清晨采集靜脈血測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C肽,爾后進食100g標準餐饅頭,2h后采血測2h血糖、2h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糖、血脂、血鈣、磷、堿性磷酸酶(ALP)均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清C肽、2h血清C肽、尿微量白蛋白由放免法檢測。UAER呈正偏態分布取其自然對數計算。
2.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利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卡方檢驗,各指標間相關性應用逐步回歸方法分析,P
3 結果
3.1 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的比較
T2DM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的年齡、體重指數、性別構成、絕經年限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T2DM患者的FBG、2hPG、HbA1c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BMD的比較
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的BMD,T2DM患者除第1、4腰椎外,其余部位BMD均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T2DM患者與正常對照組OP患病率的比較:
T2DM組中診斷為OP者55例,OP患病率為50.93%(55/108),正常對照組中診斷為OP者31例,OP患病率為35.23%(31/88),T2DM組中OP患病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T2DM患者中OP組與非OP組組間比較:
T2DM患者OP組年齡、病程、絕經年限、HbA1c均高于非O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T2DM患者OP組與非OP組臨床資料比較
與非OP組比較 vs Non-OP,* P
5 T2DM患者BMD與相關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T2DM患者L1-5和左股骨近端BMD均與年齡、病程、HbA1c、絕經年限呈顯著負相關(L1-5r 分別為-0.21、-0.33、-0.25、-0.38,左股骨頸r 分別為-0.30、-0.58、-0.53、-0.46,P均
4 討論
眾多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對骨、礦鹽代謝以及BMD的改變有諸多不同的研究結果。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質疏松癥較普遍而嚴重,骨量的降低較肯定[1];但2型糖尿病的骨代謝和骨轉換類型存在明顯的不一致,骨密度可降低、正常,甚至高于正常[2-5]。T2DM患者的BMD變化,由于年齡、性別、絕經年限、BMI及檢測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結論,但大多數的研究認為T2DM患者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較高[6]。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T2DM患者除第1、4腰椎外,腰椎其他部位和左股骨近端BMD均低于對照組。我們發現,T2DM患者OP患病率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升高,T2DM組中OP患病率為50.93%,與國內文獻報道相一致。T2DM患者BMD的相關性分析發現,BMD與年齡、病程、HbA1C和絕經年限呈負相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