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能源供應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管理模式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光伏產業的大力支持與扶助,我國的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逐漸完善,但是就目前發展來看,尚處于初級階段,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產業鏈內部的消費者、中介組織者及上中游企業彼此之間的協同性較差,上下游之間缺乏一定的延伸性與彈性,我國積極加大幫扶力度,力求實現我國新能源光伏產業鏈供應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實現我國新能源光伏產業的優化與創新。
1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
1.1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內容
由電池供應商與組建供應商提供設備與材料借助物流傳輸給光伏系統集成商,光伏系統集成商在獲取材料及設備后轉化給業主,而同步開展的是電池供應商借助信息流將信息提供給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對信息進行整合后反饋給業主。組件供應商借助服務流將最新動態發給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在完成動態分析后將其傳遞給業主。在該模型中始終貫穿著資金的流動,形成完整的供應鏈條。
1.2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結構
我國供應鏈的結構一般呈現出網狀結構與線性結構兩種類型,其中針對光伏產業的供應鏈結構模式一般以光伏系統集成為核心。對于光伏產業供應鏈來說。產品的最初來源一般是自然界中的硅,其最終的去向是我國的電力產業。產品基于一定的生產需求而生產,最終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對于光伏產品來說,從原材料到產品其經歷了光伏材料供應商及光伏成品制造商、光伏產品應用承包商三大主體,在進行主體傳遞的過程中實現了光伏產品的加工、產品的裝配及轉換等。在各個節點之間就需要借助需求與供應關系形成光伏產業的供應鏈。
對于我國的光伏產業來說,其供應鏈管理從硅膠原料的獲取到電池的生產及集成系統的開發應用,本身是一種過程導向的管理,從宏觀上說起要求同一條供應鏈條上的多種生產要素相互調和,增強供應鏈條的靈活性。借助供應鏈條,相關企業增強彼此合作,從而提升光伏產業整體供應能力與實力。光伏產業供應鏈的最終管理目的是借助節點之間的密切合作關系實現最小的成本支出最大的經濟利益獲取。
2 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模型解讀
在光伏產業供應鏈中包含所有光伏產業基本要素,最初的硅原料供給、組合及信息的傳遞,到光伏系統的建構與集成,再到業務的驗收,具有完整性與整體連貫性。模式下的光伏系統成為主導,以獲取最大利益為優化目標,借助自身在光伏產業中的紐帶作用,采用契約形式實現光伏產業各個要素與企業的密切聯系,模式下的供應鏈管理,健全各項管理條約、約束機制及獎勵機制,并將其作為選擇與衡量企業的合作標準。
在光伏產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型中還包括最基礎的監控中心、信息化中心等現代管理平臺系統,真正實現內部數據的獲取,信息資源的同步共享、資金流的有效整合、實時監控數據分析、低成本運行管理等發展要求。在該管理模式下,供給方處于相同的供應鏈條上,借助信息的有效傳遞,服務的及時監控等最終確保產品始終圍繞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供給,最大限度降低資源、管理與時間、成本等的浪費、光伏系統集成商是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關鍵與核心,在光伏產業的供應鏈管理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供應鏈管理中充當領導者、協調者及監督者。
在光伏系統的集成管理中,集成商批量采購光伏電站建設的核心設備,在采購后期進行整合并發送給項目所在地。光伏系統的集成商借助與該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企業簽訂相應的管理合同,建立完善必要的管理模式章程與規范,將此作為衡量供應商管理標準,實現該模式下個成員企業的行為始終圍繞在光伏產業的促進上,在光伏產業的供應鏈管理中,積極建立系統集成為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后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的必然性趨勢。
3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物流、信息、資金管理分析
3.1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物流特點分析
對于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物流來說,物流量大,復雜性高,光伏產業鏈本身比較長,節點比較多,從硅材料到硅片,再到太陽電池片等,最后達到光伏發電系統,因此在物流管理上要求迅速及時,管理清晰到位。此外,光纖產品體積小,重量輕,但是易損壞,具有一定的時效要求,這就要求供應鏈上的物流能加強與之配套的物流管理,增強彼此間的協調性,從組件廠接收訂單到發貨,形成采購、倉儲、搬運、生產等一系列環節的時效性,加快物流運作,提高企業利潤。
3.2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的信息流特點分析
我國的光伏產業政策依賴程度比較高,存在于各國各個地區的光伏產業政策中,對于光伏系統集成來說,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十分重要。供應鏈成員之間彼此信任、開放并為著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協同合作。因此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其信息管理與整合要更根據市場的需求情況,查閱資料,了解存盤,掌握訂單,實現信息的共享與高效整合。一般來說,信息要求合作企業之間對外公開,并彼此監督,信息的充分共享保證了光伏產業中的各成員能夠以最充分的動態信息進行光伏產業高效的設計、生產、傳輸,最大限度滿足當前光伏市場發展,也可以說,信息資源的共享與整合是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要素,在光伏產業的供應鏈模型管理中信息的共享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管理渠道。
3.3 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中的資金流特點分析
光伏產業的供應鏈流動方向為從消費方向向產品供給方流動,由業主將資金交給光伏系統集成商,按照逐層遞推計算,光伏系統集成商借助采購組件、相關核心設備將資金轉交給企業。在新能源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下,企業成員在系統集成商的領導下,以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為核心開展合理競爭。各成員企業獲取的利益是長遠有效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此同時,行業的效益越好,其更方便借助集成系統開展融資業務,在開展融資業務時要完善項目資金流收入及支出模式,借助供應鏈的融資籌劃保證集成系統及集成業務良好的資金流模式。不同的物資種類與不同的議價能力決定供應商要采取不同的融資模式,根據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與自身的集成供應能力靈活選擇。
4 結束語
鑒于我國能源緊缺及光伏產業長期依賴國外市場的雙重壓力,我國必須加大對新能源光伏產業的扶持與發展。通過分析市場動態、獲取產業信息,不斷建立并完善光伏產業供應鏈,形成完整穩定的產業供應鏈條,產業供應上做好光伏產業的輔助發展,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新突破。當前基于這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國在鼓勵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應投入資金大力支持光伏產業供應鏈的課題研究,理論指導實踐,為我國新能源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新能源光伏產業的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本厚.新能源公司光伏項目供應鏈管理研究[D].新疆大學,2012.
[2]王華.新疆光伏產業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D].新疆大學,2013.
[3]楊立新,蔡萌.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產業主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22).
[4]張翼.社保基金投資新方向――開發新能源光伏產業模式的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39-41.
20世紀90年代以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技術除具有非侵入性、無放射性同位素參與以及可重復檢查等優點外,其顯著的優勢在于具有較高的空間和時間分辨力,能將解剖和功能圖像融為一體。特別是近年來清醒靈長類動物圖像的成功獲得,使神經生理學、神經藥理學、神經心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的活體實驗影像研究成為現實,尤其對大腦認知功能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目前所進行的fMRI研究大多基于血氧水平依賴法(BOLD)成像。其基本原理是:當大腦受到某種刺激或執行一項任務時,相應區域大腦皮層活動增加,腦活動的增加伴隨局部血流灌注和氧耗的增加,腦功能區皮質微血管的血流量、流速及腦血管容量增加,而細胞耗氧量增加相對并不明顯,兩者增加的不成比例導致功能活動區氧合血紅蛋白增加,脫氧血紅蛋白減少。由于人體血液中的氧合血紅蛋白是抗磁性物質,脫氧血紅蛋白是順磁性物質,綜合效應導致T2弛豫時間延長,MR信號增強[1]。但是隨著研究深入,發現BLOD-fMRI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在同一激活區內,血紅蛋白中氧狀態的變化,不僅受激活神經活動區域周圍的微血管的信號影響,也受周圍大血管的信號影響。這就容易造成激活信號并不十分準確地定位在灰質上。這種現象在低場強表現得尤為突出,盡管在高場強提高分辨率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定位的準確性,但是不能真正將神經活動區域內擴張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內的血液信號完全區分開來[2,3]。
2003年由Lu HZ等首次提出了一種新技術--血管空間功能性磁共振成像(Vascular Space Occupancy-dependent fMRI,VASO-fMRI)[4,5],它消除了大血管中的血液信號,從而提高定位的準確性,而且它還能對腦血容量(CBV)進行定量檢測,后者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VASO-fMRI的原理及實現方法
大腦血液受雙重供應:一重是大血管,它們受交感神經的調控,對局部的腦血流不起主要作用;另一重是直徑在100-200um的微血管,主要受內環境穩態的影響,比如CO2, NO,前列腺素及K+。腦功能成像不應來源于大血管,而是由相應腦激活區局部組織(微血管和腦實質)所產生的。所以,如果消除了大血管內的血液信號,就可以更準確的反應局部腦組織的激活。
VASO-fMRI是利用翻轉回復序列(IR)消除腦大血管信號,然后使用平面回波序列(EPI)進行BLOD信號采集。其原理類似于短反轉時間的反轉恢復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和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產生信號的90度脈沖前附加一個180度脈沖,兩脈沖間隔時間稱為反轉恢復時間(TI),根據大血管血液和腦組織T1值不同,選擇不同的TI數值,選擇性的抑制特定組織的信號,如在場強為0.2T時,TI設為90-108ms(脂肪T1值的69%),可以抑制脂肪信號;TI設為1200~1500ms(游離水T1值的69%),可以抑制水信號。在大多數的VASO試驗中將TI設為710-1106ms,就可以抑制大血管血液信號。所用序列為非層面選擇反轉恢復序列NSIR(non-slice-selective inversion recovery),如圖a所示[4]:
兩個90°脈沖間的時間間隔是TS,90°和180°脈沖間的時間間隔為TS/2。[1]由于此序列只能在一次掃描中得到一個圖像,既耗時得到的圖像數量也少,2004年Lu等對序列進行了改良,修改后序列為MAGIC-VASO(Multiple Acquisitions With Global Inversion Cycling),如圖b所示[6]:
在原來的180°射頻脈沖后連續使用三個90°脈沖-EPI的組合,這樣得到的圖像數就是原來的三倍。值得注意的是把TI從936ms變為898ms,因為在180°和180°的間隔之間要獲得3層圖像,信號的獲取時間就要做相應的調整,在血液信號消除之前的那層獲取時間要稍微短些,而在消除血液信號之后的那層獲取時間要稍微長些。所以,將TI設為898ms,可以從總體上達到消除血液信號的目的。
VASO-fMRI的應用
1.腦功能成像 使用VASO-fMRI的圖像的定位不是依賴血氧的濃度,而是消除了大血管血液信號后利用腦激活區內的水分子運動來實現定位。2003年Lu等在1.5T MR掃描機上使用VASO-fMRI,對17個受試者進行了黃藍格子變化的視覺刺激腦功能成像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與使用傳統BOLD技術獲得的結果進行了對比。他們發現BOLD圖像中激活點的分布范圍很大,有13.7%分布在腦溝,甚至在上矢狀竇及腦溝的位置都有激活點出現;VASO可以清楚的將腦灰質、白質、血液區分開來,尤其是在灰質的定位準確行性可以達到98.6%以上。結果說明,VASO在腦功能區激活定位方面比BOLD更加準確。
隨后,Lu等分別使用屏氣和過度通氣的刺激方式,對2個男性受試者,分別進行VASO和BOLD功能成像實驗。具體刺激模式為重復屏氣和自由呼吸6次,時間為20/40s;重復過度通氣和自由呼吸4次,時間是40/40s。實驗結果同樣證實了VASO激活定位上的優勢[4,7]。
2.臨床診斷方面 2008年,Lu等對WHO分級II級以上膠質瘤定位性研究。他們選用39個神經膠質瘤患者作為受試對象,其中II級(包括低級別星形細胞瘤)有9名,III級有20名,IV級10名。在1.5T場強下使用VASO-NSIR序列進行檢測,TI為920ms。由于對比劑局限在血管腔內,且血腦屏障保持完整,所以VASO圖像和常規的CBV圖像很好的吻合。進一步的試驗結果表明VASOtumor(表示腫瘤區的VASO值)可以將II級星形細胞瘤與高級別星形細胞瘤區別開來,而III級和IV級之間卻無法區分,但是VASOratio(表示腫瘤區和對側大腦半球的VASO比值)可以將II與III明顯的區分開來,III級與IV級之間也可以很好的區分。這樣使得對腦膠質瘤的診斷的準確率達到71.8%,以及對不同級別膠質瘤的區分也很有幫助[8]。
3.腦血容量的測定 腦血容量(CBV)是一個和腦的活動狀態有著密切關系的生理參數,許多病理狀態下都伴隨局部腦血容量(rCBV)值異常,如急性腦出血、腦腫瘤、阿爾茨海默病、動靜脈畸形等。因此,CBV的測定對于了解腦的生理病理過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Moseley、Schwarzbauer和Kuppusamy等人[9]利用使用對比劑的前后MRI血管的電位不同來測定局部腦組織的CBV。這開創了檢測CBV的先河,但是Moseley所使用的這種方法不能在注入對比劑前后形成最大對比度,從而信噪比不高,所以沒有得到推廣。信號反應了局部腦血流、血容量和血氧濃度的變化,而且在注入對比劑后,由于血腦屏障的阻擋作用,腦組織的T1值不會發生變化,而血液的T1值則會從幾乎為0變為最大,因此使用fMRI技術能在注入對比劑前后形成最大的對比度,成為檢測腦血容量的最佳方法。
由于去除了大血管血液信號,使用VASO技術可以更加準確的定量檢測CBV值。2005年,Lu等在1.5T的場強下與動態磁敏感對比(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進行比較,對10名受試者進行aCBV的定量試驗。使用NSIR序列,在注入對比劑前后分別對受試者進行2分12秒的掃描,注入對比劑后經過1分鐘來使對比劑達到穩定狀態后,再進行掃描,TI分別為920ms。通過spm數據后處理由BLOD信號變化推導出aCBV變化,從而實現aCBV值的定量,在灰質為5.5+0.2 mL/100mLbrain 而白質為1.4+0.1mL/100mLbrain。DSC技術只能得到CBV的值,而且其圖像還會輕度的扭曲[10]。
2005年,Gu等在3.0T場強下,使用NSIR序列,對受試者進行測試。試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對5個健康受試者進行靜息和黑白(或白黑)方格圖案的循環視覺刺激。第二部分對4名受試者使用2Hz和8Hz的閃爍方格刺激。其中TI選889s時收集信號,試驗測得在靜息狀態下受試者的aCVB平均值為5.0+1.5ml/100ml brain,在給予視覺刺激時,aCBV就增加到6.6+1.8ml/100ml brain。在采用2Hz和8Hz的不同強度,發現aCBV在2Hz時從4.5+0.4ml/100ml brian增加到5.2+0.6ml/100ml brian;在8Hz時增加到5.9+0.6ml/100ml brain。可見aCBV的增加和刺激強度的增加成正相關。這種方法既不會對受試者產生任何傷害,而且具有穩定性和可重復性[11]。
2007年,Lu等分別在1.5T和3T的場強下,對脊髓的CBV進行定量。共選用10個受試者,在1.5T的場強下受試者為6人,在3.0T場強下受試者為4人。用體線圈發射信號,用頸線圈接受信號,其范圍是從頸1椎體到頸7椎體。采用NSIR序列,在注射對比劑前后分別進行掃描,其中TI在1.5T時為920ms,在3.0T時為1088ms。試驗測得在1.5T和3.0T場強下脊髓的平均CBV分別是4.3+0.7ml/100mL tissue和4.4+0.7 ml/100mL tissue,兩者之間差別不大,且具有顯著性意義[12]。
結
語
Lu等的研究對VASO理論的建立和初步的臨床應用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不斷有學者進一步探索研究,對VASO的不足(如說信噪比較低等)加以改良,使之更加完善。例如,Benedikt A等對VASO的序列進行改進,使用IR-HASTE (inversion recovery 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序列,給予受試者以視覺刺激,試驗結果顯示與原來的EPI相比,使信噪比提高43%[13]。雖然VASO-fMRI目前尚未大量應用于科研和臨床,但其在aCBV的定量測定和在腦灰質的準確定位方面的優勢,相信在未來的研究中會被逐漸認識和利用,并將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Meek JH,Firbank M,Elwell CE,et al.Regional hemodyamic response to visual stimulation in awake infants.Pediatric Res,1998,43:840-843.
2. Gati JS, Menon RS, Ugurbil K, Rutt BK.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BOLD field strength dependence in vessels and tissue. Magn Reson Med,1997,38:296-302.
3. 劉含秋,馮曉源,黎元,等.氨茶堿增強大鼠前爪刺激BOLD效應的實驗研究.中國CT和MRI雜志,2004,2(3):1-4.
4. Lu H, Golay X, Pekar JJ,Van Zijl PC.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based on changes in vascular space occupancy. Magn Reson Med,2003,50:263-274.
5. Manus J. Donahue, Hanzhang Lu, Craig K. Jones,Richard A.E. Edden,James J. Pekar,Peter C.M.van Zij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ASO Contrast Mechanism.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2006,56:1261-1273.
6. Hanzhang Lu, Peter C.M.van Zijl, Jeroen Hendrikse,Xavier Golay.Multiple Acquisitions With Global Inversion Cycling(MAGIC):A Multislice Technique for Vascular-Space-Occupancy Dependent Fmri.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4,51:9-15.
7. Hanzhang Lu,Peter C. M. van Zijl.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extravascular parenchymal BOLD effects and tissue 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s using multi-echo VASO fMRI at 1.5 and 3.0 T.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5,53:808-816.
8. Hanzhang Lu,E. Pollack,R.Young,J.S. Babb,G.Johnson,D.Zagzag,R. Carson,J.H.Jensen,J.A.Helpern,M.Law. Predicting Grade of Cerebral Glioma Using Vascular-Space Occupancy MR Imaging.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8,29:373-378.
9. Moseley ME, Chew WM, White DL, Kucharczyk J,Litt L,Derugin N,Dupon J, Brasch RC,Norman D.Hypercarbia-induced changes in cerebralblood volume in the cat:a 1H MRI and intravascular contrast agent study. Magn Reson Med,1992,23:21-30.
10. Hanzhang Lu, Meng Law,Glyn Johnson,Yulin Ge,Peter C. M. van Zijl, Joseph A.Helpern.Novel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Absolute Cerebral Blood Volume Using Vascular-Space-Occupanc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5,54:1403-1411.
11.Hong Gu, Hanzhang Lu, Frank Q.Ye, Elliot A.Stein,Yihong Yang.Noninvasive quantification of cerebral blood volume in humans during functional activation.Neuroimage,2006,30(2):377-87.
Li Zhongcheng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技術經濟咨詢研究中心,沈陽 110015)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imite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nsulting and Research Center,Shenyang 110015,China)
摘要: 對當前供電企業面臨的竊電問題進行了分析,介紹了遼陽電力負荷管理系統交流采樣的功能原理, 通過無線電負荷管理系統功能擴展工程實踐, 在用戶終端和主站端增加技術防竊電功能, 并可在主站端監視到竊電行為發生后, 電能計量曲線的變化情況, 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經濟性和實用性。
Abstract: The power-theft that current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face is analyzed, and function principle of AC sampling of Liaoyang electric load management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 technical pilfer-proof electrical function is added in user terminal and master station side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function expansion of radio l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hanges in electric power measure curve can be monitored in master station side after power-theft, which has certain advancement, economy and practicality.
關鍵詞: 負荷管理 防竊電裝置 交流采樣 防竊電
Key words: load management;pilfer-proof electrical device;AC sampling;anti-power-theft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304-01
0引言
長期以來,竊電問題一直是困擾著供電部門棘手問題,并影響各項考核指標的完成,由于反竊電技術水平低,竊電方式多樣化等是反竊電的難點。對此我們借助先進的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開發了終端交流采樣擴展箱,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已有的電力負荷管理系統,以此提供了一種新的反竊電手段。
1計量回路竊電的主要方法分析
在電能計量過程中,計量異常包括兩種情況,正常計量回路元件故障和人為竊電。如何區分這兩種情況,準確判斷竊電,則是反竊電技術的關鍵。
竊電的最終結果是反映在總受電量與實際用電量產生了差值,對此有些地區采取了雙計量回路的方法來判斷電量出現差值,以此判斷竊電,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在如何準確判斷是用何種方法竊電,何時竊電等竊電過程取證以及降低投資等方面就有問題了。所以,在監測竊電過程中,必須準確無誤的記錄下竊電的方法、時間和竊電前后的變化過程。
人為竊電,竊電者一般采用改變計量回路二次接線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有:①失壓竊電:即計量回路的某相或全部相,電壓引線等拆除,使計量表只有電流無電壓。②CT短接:在用電過程中,將CT短接。③CT開路:在低壓用戶中,將電流回路引線拆除,也就是將CT開路,計量回路中無電流。④分流:在CT二次并聯一個分流引線,一部分電流通過引線流過,使得計量回路少計量的目的。⑤相序錯接線:改變相序接線方式,使得某一相或全部有功功率為負值,從而達到少計量的目的。⑥極性錯接線:改變電流互感器的進出線極性,使其電壓與電流角度反相180度產生反向功率。
2WJ201N-1交流采樣
WJ201N-1終端對用戶進線不同的檢測點(此兩種電量理論上相等)進行電量采樣,即:交流采樣擴展箱采集的電量(一般從保護柜或指示儀表柜的PT/CT取得)和終端采集的脈沖電量(由電能表提供脈沖給終端),在主臺進行兩者電量比較,超出指定范圍主臺作出報警,從而達到防竊電目的。
2.1 終端、計量表、交流采樣擴展箱關系計量表是電量信號采集的基礎,提供計量基本信息,供終端采集分析使用。
終端是數據采集、匯總、分析的最終所在,采集各方信號數據,簡單分析匯總后傳送至主站系統。
一個交流采樣擴展箱模擬成一個計量表,與計量表到終端的脈沖電量進行電量比較。表址為100~107(出廠時為100)。內部接線用五芯信號線,其中三根為電源線,兩根為RS485抄表線。
2.2 交流采樣接口板的接線原理接口板是該裝置與電網PT、CT的接口。針對不同的用戶,分為三相三線制和三相四線制兩種。三相三線制有兩個回路,一般只接第一個回路即可滿足要求,三相四線制只有一路。其接線方式同計量表接線方式。
3交流采樣擴展箱工作原理
交流采樣擴展箱和計量表是通過對同一母線的電量計算,終端通過RS485和脈沖(表計提供給終端)理論上交流采樣與計量表所采集的電量、終端采集電量一致,三者有以下關系:
①“表計有功功率×PT1×CT1”≈(約等于)“交流采樣器有功功率×PT2×CT2”;
②終端總有功功率≈(約等于)表計1有功功率×PT1×CT1;
注意:如果是多塊表或交流采樣接多回路,應對其多路累加。
3.1 主臺通過抄表,通過以上公式是否成立,以判斷終端PT、CT及終端接線是否正確。如:“威勝表-瞬時量/故障報警-有功功率×PT1×CT1”≈(約等于)“交流采樣器-第一回路有功功率×PT2×CT2”。若發現數據相差較大時,主臺將發出“用電異常報警”。
①差為倍數關系,一般為CT下發錯誤。準確核實CT變比后重新下發參數,即可恢復正常。②交流采樣累計電量為0,先檢查是否能抄交流采樣器數據(遠方抄表),若能,一般是未“發送表參數”或交流采樣接線相位、相序接反。終端可用相序、相位表檢查交流采樣箱接線情況。③在用電負荷較小的情況下,會出現“用電異常報警”,是因為兩采樣點存在計量精度不一導致誤差,屬正常現象。④在數據采集回路不相同的情況下,會出現“用電異常報警”,對于高供高計(低計)用戶來說,計量表接在用戶進線的高壓(低壓)側,交流采樣裝置接在用戶變壓器的二(一)次側,采集二(一)次用電數據,兩采樣點的電量信息就不盡相同,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變壓器的損耗問題,兩者的曲線比較存在著一個相對固定的差值。
3.2 主臺相位角數據:對三相三線制相位角以Uab為基準(角度0度),Ia、Uab、Ic、Ucb的相位角分別為30度、0度、270度、300度(不考慮線路上的容性和感性因素),三相四線制以Ua為基準,Ia、Ua、Ib、Ub、Ic、Uc的相位角分別為0度、0度、120度、120度、240度、240度(不考慮線路上的容性和感性因素)。
3.3 交流采樣逆相序報警是針對電壓相序而言,理論上需進行電壓接線調整。但當交流采樣擴展箱接入的電壓和電流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時,理論上是不影響計算結果的無需更換;對于電流相位角報警時,如果符合此種情況也可同樣處理。
3.4 電流反向報警是針對電流而言,但也有可能是線路上采用電容補償時過補償引起,前者測出的總功率和電量比實際使用值小許多,須對電流接線進行調整,后者測出的總功率和電量比實際使用值基本相符,無須調整。
4結論
在保證用戶安裝負荷管理終端,終端的交流采樣接線正確接入,用戶PT、CT參數正確下發而又無任何異常報警的情況下,通過負荷管理終端的數據采集和遠傳功能將采集數據采集回負荷管理中心主站,經過運算,形成負荷對比曲線,經過分析,查找出異常用戶,即可實現技術防竊電的目的。此功能的應用對于規范用電秩序,有效降低線損,增加供電部門的經濟效益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多元智能 職業能力 軟件工程專業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論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是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新的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教育中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來開發、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而實踐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力方式,是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徑。在單位用人策略越來越趨向實際的情況中,學生如何在了解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的基礎上,完善和積累“職業能力”,把自己的能力和企業需要聯系起來,合理地利用“職業能力”,將最終成為學生能否被企業接納的重要因素。
廣西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長期以來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改革。1994年,在柳州市委和柳州市政府的倡導下,由廣西工學院、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等13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廣西工學院董事會。目前,董事單位已發展到44家。多年來,我校與企事業董事單位有著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以董事會的運作為載體,努力創新辦學體制,走出了一條學校與社會企業之間“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特色辦學新路,逐步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鮮明辦學特色。
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繼承和發展了我校這一辦學特色傳統,高度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課堂實訓、項目實訓、企業實訓”三個層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的聯系,引入社會資源參與辦學。我校軟件工程專業與區內知名it企業廣西德意數碼、南寧平方軟件、柳州藍海科技、廣西軟件評測中心、南寧時空網以及區外中軟國際、四川華迪、深圳達內、深圳計算機協會、上海杰普、珠海永亞等單位簽訂了校外實習實訓合作協議,安排學生赴公司實習實訓,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
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能至少包括下列八個方面:言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交流—交際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多元智能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關注文化性。智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學習機會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產物。第二,突出多元性。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多種智能因素同等重要,需要給予同等的關注。第三,強調差異性。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在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下,個體的智能發展方向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性。第四,重視實踐性。把智能作為解決實踐問題中的能力,是智能理論發展的一個突破性進展。評價一個人的智能水平,要看這個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的環境下的創造力。第五,注重開發性。人的多元智能的發展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開發。
三、軟件工程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方案
軟件工程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堅持做中學的原則,讓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怎么“做人”,課程的設置要面向市場,以“厚基礎、精方向、重實踐、突特色、強外語”為原則指導課程設置,強調按照現代工程和軟件開發、設計、分析和管理等技術來設置課程組,以實際應用為需求,依據學生特點,建立個性化培養方案,其別強調實踐教學,構建“課程實訓項目實訓企業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
1.關注文化性,實現校企合作辦學。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個體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加德納的智能定義強調了智能的社會文化性。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尋求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著力發展少能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和競爭的一個主要特征。這些都需要大量適應經濟形勢的高級工程型人才,除要求他們掌握日益增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更懂得人文知識,了解全球問題,具備文化多樣性和高效的交流能力。這對智能的培養,“職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在課程實習、暑假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進行改革,探索高效的工程訓練內容設計、過程管理新機制。堅持走“走出去”(送學生到企業實習)和“請進來”(將企業好的做法和項目引進到校內)相結合的新路子,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發揮企業優勢,使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辦好“校內”“校外”兩個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內繼續凝練、深化“校內實習工廠”的建設思路,在校外與深圳、上海、南寧等軟件公司建設好實訓基地。將傳統授課模式改寫成在實踐過程中去施教的過程,在“做中學”,以項目和案例為學習過程的載體,以不斷涌現出來的問題為學習知識的驅動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接受企業的文化,體驗團隊協作的精神,提高“職業能力”。
2.突出多元,強調差異,改革授課內容和授課模式。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在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下個體的智能發展方向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性。
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強調面向市場,面向企業,保障學生實驗和設計的題目全部來源于工程實踐項目,正視學生的智能多元性和差異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業知識選擇校內企業聯合實驗室項目、指導教師項目、實習企業項目,完成自己的各項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規劃今后的專業發展方向。此外,我們鼓勵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在完成課程學習的同時完成規定的大作業,使學生在軟件系統開發(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團隊實踐和過程控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統的訓練和提高。
3.重視實踐性、開發性,完善教學體系。實踐性、開發性正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特征。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模式重視實踐,強調必須在實踐過程中去施教的過程,在“做中學、學中做”。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圍繞培養具有綜合競爭能力的軟件工程師這一核心,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和組織方式和教學過程管理等進行改革,探索適合軟件人才培養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新機制。具體方案設計如下:
基礎知識教育。圍繞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圍繞數學基礎、程序設計主線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為高層次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暑期前后進行近一個月的編程強化訓練,由企業教師和校內教師主講,強化訓練結束后進行編程能力的考核。
專業知識教育。圍繞專業基礎、軟件工程基礎、計算機硬件基礎等展開教學。在此階段,學生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模擬項目實訓,聘請企業教師主講,校內教師做教輔,實訓結束后進行第二級項目能力的考核。這是二年級到三年級的過渡階段,也是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在校項目實際鍛煉的重要階段。
軟件工程教育圍繞著軟件開發、專業方向課程展開教學。對相關的課程進行整合,形成課程群,突破學期、授課教師、課程各自獨立的局限,實現總體設計、綜合布局、交叉穿插、協同配合的新模式。設計一個綜合項目,貫穿于幾門課程之中。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課程,提高軟件系統開發、團隊實踐和過程控制、管理等能力。
軟件工程實踐學生參加為期一年的企業實習,參加企業的實際項目的開發與運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業知識選擇校內企業聯合實驗室項目、指導教師項目、實習企業項目,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北京的供熱事業已歷經50余年發展歷程。“十一五”期間,全市供熱面積從2005年的4.3億平方米,發展到2010年的6.3億平方米,供熱面積增長了1.47倍,城市熱化率已達到95%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集中供熱城市。自2002年華通熱力在北京地區首家推行供熱項目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開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等單位共同推進北京市供熱領域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政市容委將采取多種渠道的推廣活動,積極宣傳合同能源管理的運作模式、重要意義和可觀效益,提高全市供熱行業對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商業模式的認知度和認同感,營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圍。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義:
合同能源管理[1](――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其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以降低運行成本;或者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
二、合同能源管理運行模式比較及優劣分析
EPC模式根據節能改造投資者的不同和節能設施所有權歸屬的不同,基本可劃分為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融資租賃型四類類型。實踐中,也有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由以上4種基本類型的任意組合形成的合同類型。[2][3]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吳道洪博士表示,“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有利弊,節能市場對技術的需求多種多樣,政府應該因地制宜,扶持多種模式,讓節能服務公司選擇最適合的服務方式。”
1.節能效益分享型
在項目期內節能服務公司和用戶雙方分享節能效益的合同類型。節能改造工程的投資由節能服務公司單獨承擔或者按照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合同約定的比例共同承擔。項目驗收合格后,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雙方共同確認節能量,并按合同約定比例分享節能效益。節能效益分享型是我國政府大力支持的模式類型。但是,節能效益分享型受企業的誠信、經濟效益、企業產量變化、能源價格變化等約束比較大,風險相對較高。
2.能源費用托管型
用戶委托節能服務公司出資進行能源系統的節能改造和運行管理,并按照雙方約定將該能源系統的能源費用交節能服務公司管理,系統節約的能源費用歸節能服務公司的合同類型。發展障礙表現在獎勵標準偏低,按照《關于開展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按照360元/噸標準煤的標準,向節能服務公司一次性撥付實際財政獎勵資金。而工業領域的節能效益分享型獎勵達到600元/噸標準煤,非工業則高達800元/噸標準煤,與之相比能源費用托管型的獎勵標準偏低。另外,還存在著政策競爭問題,國家和北京市都擁有相關的節能技改獎勵政策,用能單位可以申請節能改造,并獲得財政獎勵,這也擠壓了實施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操作空間。
3.節能量保證型
節能改造工程的投資由用戶承擔,節能服務公司向用戶提供節能服務并承諾保證項目節能效益的合同類型。項目實施完畢后,雙方共同確認節能量,若達到此前節能服務公司承諾的節能效益,用戶一次性或分次向節能服務公司支付服務費,如達不到承諾的節能效益,差額部分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節能量保證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適用于項目周期短,有能力在短期內支付節能效益的項目類型,且合同中約定的節能量價格一般為固定價格。適用于誠信度較高、節能意識一般的企業。但是僅僅靠主觀歷史經驗確定節能量保證型項目中節能服務公司承諾的節能量及額外節能收益分配比例是不合理的。如果想要專業、科學、精確的界定基礎能耗、節能量等相關數據,就一定要引入第三方能源審計公司,而這一點在目前的國內恰恰是非常欠缺的。
4.融資租賃型
此類型特點為引入第三方融資公司為項目提供資金,節能服務公司的節能設備由融資公司投資購買,融資公司再出租給用戶,依據合同約定,用戶定期向融資公司交納租賃費用。節能服務公司負責改造能源系統,并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測量驗證節能量,負責確保達到約定的節能效果。合同到期后,節能設備的所有權轉移歸用戶所有,以后用戶繼續使用所產生的節能收益也全部歸用戶所有。
三、影響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因素
1、資金方面――融資難是首要障礙
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特點是項目合同周期長,這就會影響到節能服務公司短期的獲利能力,從而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周轉。然而在國內,大多數節能服務公司最早都是以技術力量為基礎籌建起來的,擁有強有力的技術實力的同時卻并沒有雄厚的資金能力。合同能源管理業務作為新興產業模式,發展時間較短,行業內節能服務公司基本處于快速增長期或者成立初期,規模普遍都較小。而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是一種資金密集型業務,每個供熱項目的一次性投資額都較大,對節能服務公司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供熱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服務公司融資渠道較為單一狹窄,多采用自籌資金、銀行貸款等單一渠道,普遍面臨融資壓力。融資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供熱行業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然而,應該注意到的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加深,行業內對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潛力認識提高,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到合同能源管理的領域、意識到這一商業模式將會帶來的收益,并相繼推出了各自人性化的服務。
2、技術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實質是為有節能需求的企業提供節能新產品和新技術。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非常廣泛,涉及設備管理、法律法規、金融融資、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需要一支具有強大技術研究能力、過硬解決問題的能力、先進管理理念的專業人才的員工隊伍。而目前我國節能服務公司中大多數公司還面臨著規模偏小起點偏低、人員綜合素質不強,內部管理不規范,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的局面,這使得很多節能項目并不能獲得預期收益、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影響了人們對于這一模式的態度,限制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3、政策方面――與現行制度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運行和推廣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國外,國家節能專項貸款、行業需求管理專項基金等財政支持是合同能源管理資金的主要來源,然而在我國很多誠市尚缺乏系統性的適合本地市場的財務管理、財稅減免、金融支持、政策性獎勵等法律法規。政策落實缺乏時效性。與節能服務產業相比,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線小城市對EPC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還不夠及時;獎勵資金申請流程繁瑣、不規范。另一方面,國內財稅方面的制度問題影響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的發展。
【關鍵詞】 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腦卒中;神經功能;肢體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206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被稱之為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崩裂或者血管阻塞后大腦血供不足所致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1]。隨著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影響, 腦卒中的發病率呈現出明顯上升態勢,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是由臨床物理治療、康復治療等模塊所共同構成的一種整體康復護理模式, 旨在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2], 將其應用于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已經是時展的必然趨勢。鑒于上述內容, 本次研究圍繞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展開深入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齡45~75歲, 平均年齡(60.5±4.8)歲;臨床表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肢體活動不靈。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腦卒中者;②意識清醒、病情穩定者;③無肝、腎功能衰竭者。排除標準:①無自主意識或嚴重意識障礙者;②新發梗死或出血點者;③四肢功能障礙者。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后,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入院后即可開展與腦卒中相關的健康教育活動, 著重向患者強調病癥致病原因、發病機制、風險因素等。指導患者于病床之上開展康復鍛煉, 如翻身、肢體擺放、關節、肌力訓練及生活能力鍛煉。
研究組接受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 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與腦卒中患者和家屬展開良好的溝通工作, 強調病癥治療與護理的長期性與艱巨性、預期取得的成果以及該護理模式實施的必要性, 提高患者與家屬的配合程度, 降低負性心理給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②肢體康復鍛煉。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等姿勢, 持續保持患肢處于拮抗狀態, 預防肌肉痙攣或萎縮。定期在醫護人員引導下開展關節主動與被動訓練, 如肩關節 /膝關節屈伸、內外旋轉、腕部及指關節的活動鍛煉等[3]。借助拐杖等工具開展平衡、行走鍛煉, 醫護人員在其鍛煉過程中糾正錯誤步態并于每天固定時段開展上下樓活動, 增強其肌張力。
③積極鼓勵患者開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 可由健側逐漸向患側過渡, 以掌握穿衣、進食、洗漱、如廁等自理能力。對于神經功能損傷嚴重者可酌情給予其脈沖磁療法、直流電場法、針灸等康復治療方法, 促進神經再生、感覺功能恢復[4]。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 NDF評分、AS評分、Barthel指數、FMA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針對腦卒中患者, 盡早開展系統性的康復鍛煉與護理工作以提高其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效果和預后, 已經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公認和首肯。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將康復鍛煉、物理治療、臨床護理等學科綜合為一體, 通過臨床醫護人員日常引導與督促, 使得腦卒中患者能夠積極配合各項臨床工作開展[5]。相較于常規護理, 該護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 注重患者的身心護理, 系統、全面的開展護理工作, 使得患者在感受到臨床醫護人員濃濃的人文關懷下更樂于與醫護人員相溝通交流, 表述自身的主觀意愿, 為其各項功能的逐步恢復以及腦卒中癥狀的消除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患者經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護理后, NDF評分為 (15.65±2.45)分, AS評分為 (16.25±5.77)分, Barthel指數為 (58.75±3.50)分, FMA評分為 (84.68±3.50)分, 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的 (20.15±2.37)、(20.42±5.85)、(46.78±3.32)、(77.38±3.38)分(P
綜上所述, 卒中單元康復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恢復效果, 可以作為臨床優選方案而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鄧毅琴.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對腦卒中病人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全科護理, 2015, 10(2):128-130.
[2] 張述輝, 羅欣.卒中單元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4, 15(14):120-122.
[3] 夏軍, 朱姍姍.早期康復干預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2, 11(5):297-298.
[4] 李曉紅.早期康復干預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7(18):26-27.
美、英、德三國資本主義的比較:組織能力是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
錢德勒從美國企業史開始他的學術生涯,20世紀70年代后,他把視野擴展到全球。經過十余年的潛心研究,他終于在1990年完成了煌煌巨著《規模與范圍: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Scale and Scope: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在這本著作中,他以美國、英國和德國為樣本,全面考察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最終推出了他的結論—組織能力是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
美國: 競爭性的管理資本主義
錢德勒認為,現代企業有兩個基本特征:其一是它含有一些不同的組成單位,是典型的多部門多單位結構;其二是由一些專職的、領薪水的管理人員組成等級制管理團隊,由他們從事管理協調,支配企業。在美國,經理的作用特別重要,所以,錢德勒把美國的資本主義,稱為“競爭性的管理資本主義”。這種管理資本主義是由現代企業構成的,經理人員在其中發揮著支配性作用的制度。
美國本是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塊殖民地,獨立之后,通過購買、吞并等手段,最終成為橫跨北美大陸的大國。與此同時,美國的人口迅速增加,這不僅包括本國人口的迅速繁衍,而且包括從其他國家來到這里追尋“美國夢”的大量移民。由于美國相對于英國是一個后發國家,多數人口生活在偏遠的農村,特別是由于“西部大開發”,很大比例的美國人散居在中部大平原和西部洛基山區,而美國的工業化速度又非常之快,廣闊的市場催生了大型公司。運輸和通訊革命為大公司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迅猛的鐵路化,與鐵路相伴隨的電報網,之后貝爾發明的電話,更加提高了人們通訊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鐵路與早期美國小企業管理上的最大的區別是,鐵路必須要進行集中的統一管理和調度,英國式的承包制對鐵路不再適用。在這種現實需要面前,鐵路界的精英們集中精力探索并設計出了管理鐵路的組織方法及財務方法,在世界歷史上首次規劃出大鐵路(尤其是遠程運輸鐵路)的集權化管理方案和分權化管理方案。鐵路模式的示范和推廣,為經理占據支配地位的管理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
在大企業的發展進程中,《反托拉斯法》所起的作用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與一般人不同的是,錢德勒在分析了大量數據之后認為,雖然《反托拉斯法》的立法目的是針對標準石油式的巨型公司,但在事實上,它也同樣禁止那些中小企業出于維護自身利益而結成共同體或卡特爾。從這個意義上講,《反托拉斯法》沒有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當然,該法絕對不允許在美國市場上出現獨占式壟斷,這一立法意圖恰恰加速了寡頭壟斷的形成。同樣,錢德勒也反駁了所謂“金融資本主義”的說法。他認為,美國的銀行代表幾乎從來沒有在工商企業的董事會中獲得決定性的權力,他們最多只有否決權。作為金融行家,他們對企業經營無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在文化教育領域,隨著工業化社會的誕生,各種各樣有關工程、管理的學術團體紛紛成立,各大學也迅速設立了這類課程,為工商企業培訓管理人才。19世紀40年代以后的技術革命,對于美國資本主義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在這段時間里,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電力、化工、機械等行業的新發明層出不窮,為大規模生產和分銷提供了前提,也有助于企業在集中化的基礎上實行相關多元化戰略,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上述因素,不僅促成了美國現代企業的誕生,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也決定了它們的成長方式以及彼此之間的競爭方式。錢德勒認為,美國企業設立之后,通過橫向合并、縱向一體化、進入新地域市場(尤其是海外擴張)和進入新產品市場(即相關多元化)四種戰略迅速壯大。這四種戰略沒有明確的時間先后順序,在某一段時期,某個企業采取的戰略可能是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從美國企業的整體來看,橫向合并和縱向一體化是早期主要采用的戰略。橫向合并主要發生在19世紀、20世紀之交,在20世紀20年代也發生了一些小范圍的合并,但是這些合并主要發生在業務相互補充的企業之間,而不是相互競爭的企業之間。合并的目的不是要支配市場,而是為了實行多元化。相比之下,縱向一體化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前要常見的多,其目的要么是消極地控制原料來源或市場銷售,要么是積極地對行業進行合理化改革,以降低成本。
一戰以后,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打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到國外投資,開始占領全球市場。同時,出于轉移戰時過剩的生產能力之需,美國公司逐漸開始多元化經營。這兩種戰略,都對原來公司僅僅局限于一個小的地域范圍內或少數生產線的管理體制提出了挑戰。適應這種戰略,以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為代表,多部門企業結構被設計出來并不斷完善,這又反過來支持了美國企業的海外擴張和相關產品多元化戰略。
在實施各種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普通機械、電子機械、石油、橡膠、化工、金屬等行業,因為能夠通過大規模生產和分銷降低成本,這些行業的企業家會增加對生產、營銷和管理三方面的投資,進一步擴大先行者的優勢,逐漸構筑起強大的進入壁壘,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相反,那些沒有這樣做的企業,則往往擺脫不了業績下滑甚至倒閉的命運。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福特公司,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亨利?福特作為美國汽車大王獲得成功的傳奇經歷,但是,正因為過于相信個人,他沒有及時在管理方面進行投資和改革,所以福特公司幾乎招致了滅頂之災。而在相同的年份,在斯隆的領導下,通用汽車借鑒杜邦公司的做法,進行企業結構的改組,組建等級制的管理團隊,實行了恰當的戰略,業績蒸蒸日上。
關于上述四種發展戰略,錢德勒進一步指出,前兩種戰略(橫向合并和縱向一體化戰略)并不涉及組織能力。“這種組織能力是在企業內部組織起來的物質設備和人的技能的總和,包括每個運作部門—工廠、辦公室、實驗室—以及這些運作部門的員工的技能。”也就是說,在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即使沒有這種組織能力,只要創始者能夠進行必要的財務和業務監督,企業仍然可能得到快速發展,這方面以杜蘭特時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為典型。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經營活動會越來越超出企業創始者的精力范圍,此時,對管理進行投資就變得非常必要。在此基礎上,錢德勒指出,正是這種現實的需要,使得美國誕生了新的經理階層,促進了管理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最終形成了美國的競爭性管理資本主義體制。
英國:個人資本主義
在錢德勒的眼中,管理資本主義制度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在英國最終確立。那么,在此之前英國是一種什么樣的制度呢?錢德勒認為,英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是個人管理和家族管理的資本主義,這里的“個人管理”具有雙重含義:一種是指企業的個人式管理,另一種是指管理的個人式方法即“風格”。而這種對生產、營銷和管理缺少投資的體制,使英國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組織能力,進而導致了英國在20世紀緩慢發展的落后狀態,相對于美國和德國,英國的落后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英國這種個人管理式資本主義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英國自身的歷史文化因素決定的,英國的經濟社會和歷史文化狀況是這種制度產生的土壤。錢德勒認為,決定英國資本主義與美國、德國不同的因素具體如下。
首先,英國本土僅僅包括英倫三島,國內市場狹小,人口增長緩慢,在第二次技術革命開始的時候與美國的人口持平,但到一戰結束后,美國的人口已經是英國的兩到三倍。此外,由于工業革命發端于英國,所以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
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國家,這樣就造成了不多的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群周圍的局面。 其次,鐵路和通訊革命的影響不明顯。由于在鐵路、電報、輪船和海底電報問世之前英國就開始了工業化,這些運輸和通信上的革新對工業體制的影響大大低于在美國和德國對工業體制的影響。在美國和德國歷史上影響巨大的鐵路和通信革命,在英國幾乎沒有對工業化造成任何影響。
再次,英國的市場狀況使得英國的企業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自己或家族的力量掌握整個企業運營狀況的相關信息,這使得英國企業家在擴大生產、經銷、研究與開發的投資以及對領薪管理人員的招聘、培訓和提升方面躊躇不前。這種價值觀也反映在英國的教育機構中,英國大學一直是“紳士、政治家和行政官員的搖籃”,在培訓經理人才方面做出的反應是緩慢的。
英國企業誕生以后,往往通過合并購置的方式獲得發展。但是,英國企業的這種發展戰略與美國企業的合并戰略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英國企業的合并無非是為了合作控制市場,參與合并的企業并沒有進行合理化改革,組織結構沒有根本變化,從而也就實現不了生產和銷售的規模經濟。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企業的合并往往是通過職能和戰略的競爭來擴大市場實力的第一步,美國多數合并而成的企業會接著進行相關的合理化和集中化,以獲取規模經濟的好處。
由于信守個人管理的傳統,除了石油、橡膠、化工產業內的幾個代表性的大公司之外,英國企業家沒有及時對生產、銷售和管理三方面進行相關投資,沒有形成自身的組織能力,這就造成了英國企業在美國和德國企業的強大競爭面前不斷失敗。在錢德勒的眼中,英國由原來叱咤風云的“日不落帝國”淪落為經濟上的“二流國家”,為組織能力在現代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最好的反面說明。
德國:合作的管理資本主義
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中,關于德國有這么一句話:“德意志民族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意志民族考問世界憑借的是以黑格爾、費爾巴哈為代表的古典哲學,拷打世界憑借的則是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錢德勒從德國大型企業的產生發展過程入手,為德國統一后的迅速崛起做了相應解釋。德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色,但是更加接近于美國而不是接近于英國。
德國作為歐洲中部一個新興的大國,國內市場很少是城市市場,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居住分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國內總資本收益率迅速上升,卻仍低于英國和美國。德國的實業家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要比美國制造商們嚴重得多。同美國類似,德國于1871年完成統一后,迅速展開了鐵路和通信革命,有利于德國的工業企業家們利用迅速而又大量的運輸系統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然而,德國的鐵路沒有像美國那樣為后來的企業提供管理和制度上的借鑒。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的鐵路后來多數已經收歸國有,成為官僚政治國家的一個代表機構。
德國的金融、法律、文化教育傳統促成了它具有自身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同美國一樣,德國鐵路的修建促進了德國金融制度的完善,但是,與美英不同的是,德國工業企業主要靠發展全能銀行來獲得所必需的資金,這導致金融機構代表在德國工業企業的決策中長期以來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經營管制方面,德國沒有禁止企業聯合的習慣法,這與英國不同,英國的習慣法一直堅持禁止聯合,這反映了歐洲大陸法系與盎格魯-撒克遜法系的不同。因為合作是合法的,所以,企業進行產業間的兼并就沒有壓力。缺少兼并,組織結構的變革就缺少動力,因為產業間的兼并是產業重組和產業合理化的先決條件。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產業合理化舉措遠遠少于美國。但是,德國的高等教育機構一直提供著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和科學培訓,這有助于德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組織能力的形成及保持。
在上述條件的基礎上,德國企業沿著自己的道路不斷前進。與美英相比,德國企業的特點是:①德國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合作關系,而不僅是職能與戰略上的競爭。尤其是在一戰以后,德國企業更加認識到這種合作對重返國際市場的必要性,各行各業形成了無數的卡特爾、康采恩和共同利益集團。②德國的全能銀行在德國工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金融資本主義最佳的甚至惟一的范例”。③德國的大型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產資料領域—化工、金屬和機械行業,也就是第二次產業革命誕生的那些資本密集型工業。
德國企業與美國、英國企業的差別,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同時也是受害最深的國家。這導致了德國企業在國外的投資先后被戰勝國接管,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則宣稱要奪回被德國占領的市場。但是,德國國內的局勢穩定以后,德國企業迅速奪回了原本屬于他們的市場,同時期的英國和法國企業根本不是德國大型企業的競爭對手。錢德勒認為,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德國工業,都是建立起了組織能力的行業,而那些沒有成功建立并維持組織能力的行業,甚至在德國本土市場都無法參與競爭。
結論:組織能力是工業資本主義的核心動力
通過美國、英國和德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比,錢德勒詳細分析了三個國家的制度差別及其各自的成長過程。同時,他也發現三個國家的資本主義具有共同之處,這就是,凡是具備并維持了組織能力的企業或國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就會成功,否則就會被淘汰。因此,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來自于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能力。只有當設備和技能得到合理的整合和協調的時候,企業才能在國內外參與競爭,并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錢德勒強調,在參與市場競爭和維持企業自身的組織能力方面,管理人員具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能是不同的,中層管理人員不僅需要開發并運用具體產品、具體職能的管理技能,還需要培養低層管理人員的合作和整合能力,并激勵和評估其工作。高級管理人員(高層運營經理和公司辦事處經理)的能力是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他們負責招聘和激勵中級管理人員,定義和分配他們的責任,監督其工作并對其進行協調,此外,他們還對企業整體進行計劃和資源分配。當然,這種組織能力需要去創造,而且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必須加以維持。由于設備折舊和技能萎縮,加上技術的更新和市場的變化所造成的設備和技術的逐步落后,使組織能力的維持并不比組織能力的創造更容易。創業難,守成更不易,高層管理人員的主要技能之一就是維持組織能力,并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設備和技術融合到組織整體之中。
一是加強領導,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把能源調度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視枯水期電力供需平衡調控,多次研究能源工作,協調解決了一系列能源供應中的矛盾和問題。各區市縣按照市上的統一部署,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了對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市上下達的各項任務。市經委等部門充分履行職能,加大協調力度,為確保能源供應做了大量具體工作。
二是科學調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益。根據省上下達給我市的電力供應指標,結合我市電網運行情況,按照“保穩定、保發展、保重點”的調控目標,調整電力供需結構,使電量分配更加合理,用電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三是完善機制,有序應對能源供應矛盾。建立了以市經委為主、各部門積極配合的能源調度“部門協調機制”,圍繞電、煤、氣、運進行綜合協調,互動調度。初步建立了保障工業經濟運行的應急處置機制,制定了枯水期保重點、保安全的電網緊急拉閘限電“序位方案”,妥善應對能源供應中的突出矛盾和突發事件。
四是加強引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企業積極性解決能源問題的同時,積極開展節約型社會建設,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轉變增長方式,大力開展技術改造,推進節能降耗,使有限的能源發揮出了更大的效益。據統計,目前我市萬元產值耗標煤1.16噸,比全國水平低19.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這充分反映了綿陽的節能成效。
二、今冬明春能源調度面臨的新形勢
11月22日下午,省上召開了全省能源調度工作會。就全省的情況來看,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供需形勢明顯好于去年,但電煤生產供應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可以說,全省能源的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問題已經凸現,“今日缺電、明日缺煤”已經成為我省枯水期能源調度的突出矛盾。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綿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對綿陽來講,今冬明春,我們在能源供應上有“五喜四憂”。
“五喜”是:
一是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提高。今年全省主網電力裝機新增132萬千瓦,增長9.1%,主網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588萬千瓦。今冬明春枯水期內還將有江油二期、白馬電廠、華鎣山電廠等火電廠陸續投產,新增火電裝機容量90萬千瓦,新增柴坪鋪等水力發電裝機容量62.5萬千瓦,全省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加。
二是煤炭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從我省煤炭市場看,受全國市場的影響,省內外煤炭價差縮小,出川煤的動力正在減弱。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今年煤炭出川約500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50%左右。
三是天然氣產能進一步擴大。1—10月全省天然氣產量54.29億立方米,增長11.*%,全省天然氣供應形勢有所緩解。
四是枯水期準備充分。截至11月22日,全省存儲電煤202萬噸,以解決枯水期電煤短缺問題。省煤炭產業集團電煤供應主力軍作用開始發揮,為枯水期電煤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五是能源生產企業設備檢修任務提前完成,為能源的生產供應提供了保障。
“四憂”是:
一是電力需求不斷擴大。今冬明春全市日均用電需求將擴大到1500萬千瓦時以上,比豐水期增加200萬千瓦時以上,增長15.38%。
二是全省電煤需求急劇擴大。今冬明春全省火電裝機新增200多萬千瓦,對電煤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電煤需求的缺口必將擠占到綿陽的份額。
三是電煤質量下降,這既影響到火電廠的安全生產,又會造成發電效益低下。
四是外購電存在不確定因素,這將對能源的調控帶來更大的難度。
為此,我們既要看到能源供應的有利條件,增強搞好能源調度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又要清醒地看到能源供應緊張的不利影響,提高對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艱巨性、復雜性、緊迫性的認識,決不能掉以輕心,盲目樂觀。
三、堅定信心,狠抓落實,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調度各項工作
能源問題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也是事關今年綿陽工業經濟能否打好“翻身仗”、完成上檔升位奮斗目標的關鍵問題。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意義,把抓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作為當前我市工業經濟運行工作中的首要任務,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加控,把有限的能源調度好、利用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確保今冬明春能源供應形勢好于去年,確保我市工業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確保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用電。
(一)加強電網運行和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用電負荷率
加強電網運行和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促進科學合理用電、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電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
第一,要切實制定合理的電力分配方案。今年市上將繼續按照“保穩定、保發展、保重點”的原則,將電力分配與提高用電負荷率和豐水期實際用電量占全市的比例掛鉤,下達各區市縣電力分配方案。市經委要根據市政府下達的電力分配比例,制定《全市電力供需平衡調控方案》,下達《綿陽電網緊急拉閘限電序位表》,市級各有關部門、各區市縣和電力企業要從大局出發,嚴格執行全市電力分配方案,突出重點,有保有壓,挖掘發電潛力,提高用電負荷率,促進科學、合理、節約用電。
第二,要加強電力需求管理,提高用電負荷率。市經委要會同綿陽電業局加強對各區市縣和電力用戶用電負荷率的考核,對完成用電負荷率較好的區市縣和電力用戶,給予電量獎勵,完成不好的要扣減電量指標。市經委要科學安排好避峰企業,使企業主動避峰,合理移峰填谷,不斷提高用電負荷率。
(二)加強協調配合,創新工作方式,提高能源調度實效
加強枯水期能源供應的綜合協調,是做好全市今冬明春能源調度工作的核心。各區市縣、各部門、各能源生產供應和運輸企業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切實做好全市能源生產和供應工作。
第一,要加強煤、電、氣、油、運的聯動調度。市經委要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枯水期能源生產供應的綜合協調工作,統一協調指揮全市煤、電、氣、運生產和供應的調控,健全電力、煤炭等能源供應情況預測體系,動態分析預測能源生產供應形勢,要加強與電力、天然氣等能源部門的聯系,分析、預測能源生產供應形勢,及時協調解決能源生產供應等方面出現的重大問題。
第二,要加強用電信息溝通,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市經委要會同綿陽電業局完善和加強電力調度信息披露管理,在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各區市縣用電負荷率、用電分配情況、拉閘限電情況等。提前預告拉閘限電安排,及時通報對社會和群眾有重大影響的能源突發事件和政府擬采取的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知情,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
第三,要完善能源調度綜合協調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特別是要加強電煤的綜合協調,市經委要針對枯水期不同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組織召開協調調度會議,重點是電煤供應和電力供應,研究制定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電煤供應和電力供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電力調度部門要提前向經委通報每月的用電分配計劃、實際用電情況、拉閘限電情況、設備運行狀況以及供用電情況,有效指導各地合理用電。
(三)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為能源生產供應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抓安全就是抓發展,各區市縣、各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為能源生產供應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枯水期間,要把保證電網安全放在能源調度工作的首位,市經委、市公安局、綿陽電業局要依法保護電網安全。市經委要認真履行電力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依法監管電力市場,加強對電力調度的監管,強化調度紀律,做到有序限電,依法限電,確保電網安全。
(四)加強領導,顧全大局,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各區市縣政府、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各能源生產供應企業,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樹立全局意識,把確保能源調度工作,特別是電力供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增強抓好能源供應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服從全市統一指揮,執行全市統一調度,自覺做好枯水期能源供應工作,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任務,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人民正常生活需要。市經委要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區市縣、各能源生產和供應企業的督查,對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通報,確保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今冬明春能源生產和供應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今天召開全市能源調度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能源調度工作會精神,總結去冬今春的能源調度工作,分析今冬明春能源供需的新形勢,目的是繼續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切實解決我市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的突出因素,確保完成全年工業的目標任務,確保實現明年"開門紅",為全面完成明年工業經濟各項目標任務和確保全市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打下堅實基礎。
一、去冬今春枯水期全市能源調度工作的成功做法。
去冬今春枯水期全省能源供需形勢十分嚴峻,我市各級部門和能源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抓住我市能源生產供應工作的關鍵環節,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有效地緩解了我市能源生產供應的緊張局面,為我市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具體地講:
一是供電量顯著增加,就全省來講,我市的供電情況都是比較好的。
二是拉閘限電時間和條次大大減少,從2400多條次減少到530多次。
三是保證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四是蜀南氣礦、中石油瀘州公司等多方挖潛,基本保證了全市天然氣、煤炭、成品油的需求。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市能源工作得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徐波書記、天任市長十分關心重視能源工作,把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多次專題研究能源工作,對能源供應的突出問題專門協調,提出要求。市經貿委、市計委、市物價局等部門和瀘州電業局、蜀南氣礦、中油瀘州銷售公司等能源企業立足于抓早抓實,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調控行業的用能需求,進一步加大了能源點和電網建設,使我市能源的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各縣區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意識,加強了對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市上下達的各項任務,特別是堅決落實了豐水期電煤儲備和枯水期電煤供應任務。
二是制定了科學的電力分配原則。組織制定了"基數不變、優化增量、確保重點、留有余地、動態調整"的電力分配原則,向各縣區下達用電指標,按照"保重點、保穩定、保效益"的調控目標,調整電力供應結構,使電量分配更加合理,用電效率和效益進一步得到提高。
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綜合協調調度。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建立完善工作機制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能源調度的部門協調機制,圍繞煤、電、氣、油、運力、設備檢修綜合協調、互動調控,經濟調節的職能得到進一步發揮和增強,應對枯水期能源短缺矛盾的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初步建立了確保工業經濟運行的應急處置機制,制定了枯水期保重點、保安全的電力應急組織方案以及電煤供應應急預案、天然氣突發事故等計劃外減停氣期間應急預案、成品油市場供應預案,完善了部門聯動的能源調度指揮體系,進一步強化了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使有限的能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二、今冬明春能源面臨的形勢
從當前的形勢分析,我市今冬明春能源供需矛盾總體上進一步緩解,但是由于全省能源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問題開始進一步凸現,"缺電、缺煤、缺氣、缺油"已經成為我市枯水期能源調度的突出矛盾,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是電煤供應緊張進一步加劇。這是影響我市今冬明春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能源供應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市電煤供應和儲備量較去年有所下降,日均供電煤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⑴、省內電煤價格偏低,導致煤炭流向非發電企業和省外,使電廠供煤更加困難。雖然我省電煤價格今年上調了30元/噸,但仍然低于省內工業煤和民用煤價格(約30%),與電煤相差100元/噸左右,也低于外省的電煤價格,致使我市通過水運等方式出川煤炭急劇上升。由于利益驅動,省內電廠與煤礦的供求矛盾日趨突出,加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尚未出臺,枯水期將直接影響我市電煤供應和儲備。⑵、因煤礦安全停產整頓,煤炭供應有所減少。⑶、鐵路、公路運輸緊張,造成我市電煤運輸難度加大。
二是電力利用效果較差。與我市所處的四川電網相比,我市平均負荷率低了5-6個百分點,據測算,負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相當于每日可增供電量7萬千瓦時。去冬今春全市有的縣區的電力負荷率低于前年水平,如果按照前年的數據測算,每日就可以增供電量約21萬千瓦時,說明用電上大有潛力可挖。
三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壓力日趨增大。當前全市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但不容樂觀,特別是小煤礦的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我市小煤礦供應電煤的比重超過30%,但許多小煤礦礦井抗災能力差,安全投入少,礦主受價格上漲的利益驅動,加之年關將近,普遍超能力生產、違章操作、蠻干現象經常發生,甚至已關閉的礦井又死灰復燃,不是個別,致使事故接連不斷。
三、堅定信心,把切實做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供應的各項工作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
能源供應事關全市經濟發展大局。抓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是當前工業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各縣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省、市能源調度工作會議精神,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立足于抓早,著力于找準深層次的矛盾攻堅破難,著眼于消除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確保今冬明春能源供應形勢繼續好于往年,確保我市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㈠、加強發電側、需求側管理,千方百計發揮電力潛力。
加強發電側、需求側管理是促進科學合理用電、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電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各有關部門、各縣區和電力企業要從大局出發,嚴格執行全市電量分配案,突出重點,有保有壓,挖掘發電潛力,提高用電效率,不斷促進科學合理節約用電。要建立長效機制,規范、科學地管理。
一是切實制定合理的電量分配方案。科學合理的枯水期電量分配方案是做好枯水期能源生產供應、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基本需要的重要基礎。今年,市上將繼續按照去年行之有效的"基數不變、優化增量、確保重點、留有余地、動態調整"的電量分配原則,并將電量分配與提高用電負荷率、電煤供應量掛鉤,制定下達各地電量分配方案。各地要按照"保穩定、保發展、保重點"的原則,切實組織制定好本地直接分配方案。市電業局要根據發改委、電監會的要求制定出搞好需求側管理的辦法。
二是不斷提高用電負荷率。省政府下達的12月到明年4月平均負荷率的目標是83.5%,我是去冬今春未達到目標。市經貿委和瀘州電業局要制定具體考核辦法,對完成用電負荷率任務較好的縣區,給予電量獎勵,完成不好的要扣減電量指標。各地要進一步優化用電結構,市物價局、市經貿委要繼續檢查豐枯、峰谷差別電價政策的執行情況,市經貿委、瀘州電業局要制定削峰填谷的辦法,提高全市電能利用效率。各地要在確保重點、確保穩定的前提下,擬定一批在電量不足時削峰填谷的企業名單,促使企業主動避峰。
三是努力提高發電設備利用率。各發電企業和企業自備電廠要加強設備運行的維護保養,提高機組完好率。要繼續加強對發電企業非計劃停機的考核工作,市經貿委要用經濟手段督促發電企業積極組織電煤供應,搞好設備檢修維護,實現穩發滿發,對火電廠因工作不當、缺煤停機等造成的電量損失,要按規定從年度上網計劃中扣除。
四是積極爭取用電增量。市經貿委、瀘州電業局要向省經委、省電力公司積極爭取用電指標,最近幾天要抓緊
㈡、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確保電煤供應。
確保枯水期電煤供應是抓好今冬明春能源供應的重點。電煤供應主要是瀘縣,瀘縣要把工作落到實處。各部門、主要產煤縣區、各類煤礦和發電企業要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電煤供應任務落實到產煤鄉(鎮),落實到煤礦業主,科學均衡安排煤礦生產和儲煤工作,按照"分級負責,明確責任,確保供應"的原則,確保煤礦儲煤完成指標,切實做好枯水期電煤的生產供應,確保發電企業穩發滿發,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著好充分準備,積極參加省上電煤訂貨會議。市計委、市經貿委要組織好電力企業、煤炭企業以及運輸企業,在12月9日參加全省電煤訂貨會議,把明年電煤合同、運輸計劃落到實處。
二是抓好電煤的產運銷銜接。煤炭生產企業、電力企業以及運輸企業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提高對保證枯水期能源供應重要性的認識,發揮企業生產、組織和運輸的主體作用,增強生產、供應和運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完成電煤的生產、供應和運輸任務,確保完成向主力電廠提供電煤的目標任務。
三是加大綜合調控力度。加強鼓勵電煤供應的政策引導,繼續執行當前的電煤協調價格,市物價局要全同有關部門做好實施煤、電價格聯動價格政策和電煤價格上調30元/噸的疏導的有關工作,調動煤礦供電煤、儲電煤的積極性。市經貿委要會同市計委、市安監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物價局和鐵路公司等部門,研究制定確保我市電煤供應任務完成的控制措施和辦法,堅決關閉、取締違規建設的水運碼頭,對安全、環保不達標的水運碼頭,要限期進行整改,對關閉整改不力的要嚴肅查處。要加強煤炭安全生產等許可證的管理,對非法生產和死灰復燃的煤礦以及限期整改后仍不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煤礦,要堅決依法查處,對不履行電煤供應合同的能源企業,采取停限用電、限制運輸等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
㈢、加強協調配合,創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計提高綜合調度能力。
加強枯水期能源供應的綜合協調,是做好今冬明春能源調度工作的核心。各縣區、各部門、各能源生產運輸企業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切實做好能源的生產、運輸和供應的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煤、電、氣、油、運的聯動制度。市經貿委要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枯水期能源生產供應的綜合協調工作,統一協調指揮全市煤、電、氣、油、運生產供應,健全電力、煤炭等能源供應情況預警預測體系,動態分析預測能源生產供應形勢;要加強與電力、煤炭、天然氣、鐵路運輸以及水利等部門和企業的聯系,定期分析、預測能源生產、供應形勢,及時協調解決能源生產、供應等方面出現的重大問題。
二是加強用電信息溝通,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市經貿委要會同電力部門,完善加強信息管理的辦法,既要讓各方知道,又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定期在瀘州日報等媒體,向社會各縣區用電負荷率、各電廠發電設備利用率等重要指標,提前預告計劃拉閘限電安排,及時通報對社會和群眾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和政府擬采取的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知情,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三是完善能源調度綜合協調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特別是要加強電煤的綜合協調,從12月起,市經貿委要組織制定和實施每月召開一次協調調度會議制度,針對枯水期不同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重點是電煤供應和電力供應,研究制定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電煤供應和電力供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電力調度部門要提前向經貿委(局)通報每月的用電分配計劃、實際用電情況、拉閘限電情況、設備運行狀況,供用電情況,以有效地指導各地的合理用電工作。
㈣、切實加強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責任重大,抓安全就是抓發展。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企業的法人,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日常監察與集中整治的關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為能源生產供應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一是開展以煤礦為重點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整治活動。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市開展以"一通三防"為重點今冬明春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嚴格煤礦安全標準,從源頭上杜絕非法煤礦和無證礦井的生產,凡****年1月13日以后沒有取得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煤礦一律不得生產銷售。
二是深入開展道路運輸安全整治。市公安局、市安監局,特別要加大對運煤汽車超限超載的整治力度,要把出川煤作為整治的重點之一。
三是由市公安局、市經貿委牽頭,在市檢察院、法院的支持下,繼續開展保護電力設施、反竊電的專項整治活動,確保電網安全。
㈤、加大工作目標考核力度,千方百計完成枯水期能源調度工作的各項任務。
實現"開門紅",是完成明年我市工業目標任務的基礎,能源供應是確保"開門紅"的關鍵。這次會后,要在全市工業系統開展以枯水期工業經濟的主要目標、電煤供應、用電負荷率、安全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目標考核活動。市經貿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目標考核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后下發,對完成任務較好的縣區要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