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品平臺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資產證券化金融產品將逐步受到市場的認可,資產證券化的創新將成為各資產管理機構的重點業務方面,本文將對基金公司子公司參與首單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探討。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基金公司子公司
0 引言
在中國證監會支持業務創新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子公司嘗試以地方政府平臺對地方政府的債權作為基礎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此業務模式是基金公司子公司第一單資產證券化業務,該業務模式不僅可以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提供低于信托融資成本的資金,拓寬政府融資渠道,而且可以使政府債務顯性化、透明化,增加政府負債透明度;同時,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高收益的政府信用金融產品。
1 產品設計背景介紹
1.1 政府融資平臺融資需求強烈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保增長”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也隨之高漲。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的報告指出,疏導地方建設資金需求,要積極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場化方式融資加強債務管理的制度安排,有效發揮市場對地方政府舉債的監督約束,逐步改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格局。
2012年以來,隨著監管部門清理整頓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力度持續加大,商業銀行紛紛收緊了平臺貸款,而債券市場準入政策相對寬松,城投債很快成為地方融資平臺新的重要資金來源。然而,監管部門對于城投債的發行主體有明確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在拿不到貸款、發不了債券之后,紛紛轉向信托。2012年以來信托市場異常火爆,特別是基建類信托,全年發行量近500款,募集資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未能通過中介機構籌資,而是直接向當地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借款”。
1.2 為政府融資平臺融資提供創新融資模式
針對地方政府對資金的強烈需求、融資成本高,渠道單一等問題,基金公司子公司積極開展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和交流,研究創新融資模式。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證監會出臺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證監會公告【2013】16號),規范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業務規則。
經過與律師對《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和基金子公司業務上位法規《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仔細研究、論證,公司認為在滿足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設立條件的同時,基金子公司可以參照《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設計產品交易條款,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
以江蘇省鎮江市新區為試點,深入開展盡職調查工作,選擇優質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并申請于交易所掛牌交易。此方式不僅可以拓寬政府融資渠道,使政府債務顯性化、透明化,同時又為投資者提供較高收益、流動性強的政府信用金融產品。
2 資產證券化模式及背景介紹
2.1 什么是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動性或流動性不強,但具有可預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集合成資產池,通過對資產池中資產所創造的現金流和風險進行結構性重組,并出售給特殊載體,然后發行證券產品的過程。這些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通過結構性重組,轉變成為了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
2.2 為什么要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本質上是企業進行再融資的一種途徑。具體來說,進行資產證券化有如下益處:第一,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通過資產證券化,可以實現產品與發行人的風險隔離,可能提升產品信用評級從而降低發行利率;第二,合理地優化財務狀況。資產證券化能夠增強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表外證券化融資可以優化財務杠桿;第三,融資規模靈活。融資規模由基礎資產的預期現金流決定,不受企業凈資產限制;第四,資金用途靈活。在符合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情況下,可由企業自主安排募集資金的使用,不要求公開披露其用途;第五,信息披露受限制小。資產證券化產品僅需披露計劃賬戶財務信息,不涉及企業財務信息。
2.3 我國的企業資產證券化
目前,我國企業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應收賬款;第二類是未來收益的權益類資產。從2005年至今,國內累計發行了12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規模總計307億元。已發行項目的基礎資產包括高速公路收費權、電廠未來電力收益權、污水處理收費權、BT回購款、公園未來門票收入收益權等資產,這些基礎資產主要偏向于市政領域。每一單項目交易結構的個性化強、差異化較大,交易結構的復制比較困難。
3 基金管理公司參與地方政府平臺資產證券化產品
3.1 產品介紹
產品名稱:基金公司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融資方:鎮江新區經濟開發總公司(主體評級AA)已發行企業債券:09鎮江新區債和12鎮江新區債
發行期限:1-3年期產品組合
基礎資產:經發總公司依據特定的BT項目合作協議所合法享有的自專項計劃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于各BT協議劃款日向債務人(鎮江新區管委會)應收的政府回購款債權
增信情況:鎮江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體評級AA)為本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份額提供擔保
擔保人已發行債券:09鎮城投債,10鎮城投債,12鎮城建MTN1/2,12鎮城投CP001/2
信用評級:計劃份額信用評級AA+
募集資金用途:募集資金擬用于鎮江新區靜脈產業園工程、姚橋夾江碼頭等新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3.2 產品涉及問題與解決方案
3.2.1如何降低交易對手的違約風險
盡管近年來鎮江新區可支配財力不斷提升,但鎮江新區管委會對園區開發建設主體經發總公司的大量欠款和未來大規模的計劃投資,將加劇鎮江新區的財政支出壓力,進而可能會影響其對本專項計劃BT 回購款支付能力。截至2011 年末,鎮江新區管委會應付經發總公司各類款項117.01 億元,而2013 年和2014 年的初步擬定的建設投資支出達112.28 億元。
為降低此風險,基金公司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協商后達成一致。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審核同意將專項計劃涉及的各BT項目的政府性回購款納入相應年度預算,作為項目的增信措施。該應對方案一定程度上為兌付資金提供了保障,降低了違約風險。
3.2.2如何避免BT 項目初審和終審工程造價差異過大風險
本專項計劃 BT 項目回購款為已確定回購款。已確定回購款是根據BT項目初審報告確定的BT 項目工程造價的70%并加上相應收益而定,若終審報告發生在專項計劃存續期內,且確定的工程造價低于已確定回購款,則最終會影響到本專項計劃BT 回購款的順利支付。
為此,基金公司子公司通過篩選,最終選定已經上述3個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項目,最大限度避免BT 項目初審和終審工程造價可能存在差異的問題。
3.2.3如何改善資管計劃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在市場或資產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投資人可能無法迅速、低成本地調整投資計劃,從而對計劃收益造成不利影響。
為解決投資者對流動性的需求,基金公司子公司參照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的案例,經過與經發總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的溝通和論證后,決定將該資管計劃產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使產品投資者能在二級市場獲得更大的流動性.
3.2.4如何應對擔保人擔保能力下降的可能
本計劃擔保人鎮江城建為鎮江市投融資平臺,一半以上營業收入均來自于鎮江市政府,同時資產流動性較弱。擔保人能否為專項計劃提供有效信用增級值得進一步關注;擔保措施對本計劃的增級效果,是否僅為流動性支持需要進一步明確。投資計劃說明書中需要對擔保的范圍、觸發條件等進行明確。
對此,基金公司子公司邀請上海新世紀資信對擔保人和本計劃進行信用評級。評級機構對本計劃擔保人(鎮江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債券信用評級報告中,針對擔保人財務、經營、業務優勢及風險等方面的分析,認為擔保人長期信用等級為AA 級。
同時,針對擔保的范圍、觸發條件等內容,在《投資說明書》詳細說明了資產管理計劃投資項目的擔保情況;對擔保人的擔保能力做了充分的分析;以表格及流程圖表的形式,說明了收益分配的各個時間節點及擔保觸發的條件及時間安排。
3.3 產品的意義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資產證券化可以集中社會資金,彌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短缺,使本要花費大量政府資金的基礎設施建設變成了資本市場上眾多投資人的投資行為。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產證券化可以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縮短投資回收期,實現市政建設的良性循環和滾動融資。通過資產證券化,相關單位能及時把長期資產在資本市場拋售變現、或自己持有變現能力很強的抵押證券,可解決其面臨的流動性約束。
三是資產證券化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破產隔離,將項目現金流的風險與企業的風險分離開來,與發行企業債券相比,提高了債券的信用等級,降低了融資成本,優化了政府負債結構。
四是響應證監會支持證券化創新思路:響應證監會支持資產證券化的政策導向;豐富交易所創新類金融產品。
五是豐富投資者投資產品:為投資者提供較高收益的政府信用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固定收益投資產品;此產品基礎資產為直接對政府的債權,信用等級高于政府平臺企業債;
六是基金公司業務模式創新:豐富了基金公司子公司盈利模式;提升基金公司在財富管理行業的競爭力,有助于解決基金公司發展瓶頸。
參考文獻
[1] 沈炳熙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12-01
[2] 蘇萊曼貝格 《資產證券化實務精解:資產抑押證券交易架構及交易(項目)實施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01-01
關鍵詞:集合投資產品 資產證券化 運營模式 財務處理 影響
一、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及研究
(一)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及應用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通過資產證券化,很好地解決了單位金額過大資產的流通和變現問題,但對于未來不穩定的無定期的現金流入的資產來說,很難通過資產證券化來解決。
資產證券化起源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抵押貸款資產池的證券化。美國第一例資產證券化是由1968年成立的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公開發售的過手證券,隨后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2005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我國以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試點單位,分別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試點工作。2005年8月,中金公司推出的“中國聯通CDMA網絡租賃收益計劃”是我國第一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類資產證券化產品,之后陸續開展了盤活銀行不良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企業收益權證券化項目。
(二)資產證券化的理論研究
資產證券化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場應用、風險管理、財務計量、法律問題及稅收問題等方面。在市場應用方面,例如王俊壽提出的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體系設計。在風險管理方面諸如:王少波通過研究國外的信用評級模型方法,提出對我國的借鑒意義。在財務計量方面主要集中在是否能夠形成“真實銷售”,風險與報酬是否真實轉移。在法律問題方面主要集中在對破產隔離的確認,即將財務“真實銷售”延伸到法律層面。稅收問題,主要從資產轉讓、證券發行、現金流償付等運營環節進行研究,以及對比是否確認收入方面的稅收差異等。
二、集合投資產品運營模式
通過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擴展和延伸,引入對資產進行保管和處置的管理公司,縮短和固化資產的變現周期,引入管理期的概念,使得資產預期最長可以于管理期末產生現金流入,從而類似于資產證券化。
(一)概念介紹
為解決無穩定的或定期的現金流入的大額資產的變現及流通問題,引入集合投資產品的概念。所謂集合投資產品即將金額過大且無穩定的或定期的現金流入的資產作為標的,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集合發售,使不同的投資者進行購買,共同擁有標的資產所有權和處置權。同時引入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投資者同意將標的資產交由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并設定管理期間和最低中止處置率。在管理期間內若管理公司能夠以超過最低中止處置率將資產變現,管理公司有權變現,并將變現收益在投資者、管理公司之間按投資者持有的比例進行分配。若管理期間內未到達最低中止處置率,管理公司在到期時將資產變現,將變現金額進行分配,若仍無法變現則繼續持有直到最終變現。投資者可以在管理期內將擁有的所有權和處置權部分或全部在交易平臺進行轉讓。
(二)參與主體
集合投資產品的參與主體主要有發售公司、交易平臺、投資者和管理公司,在集合投資產品發行、運營及變現過程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如下:
1.發售公司的權利與義務。發售公司指最初持有標的資產,擬定將標的資產通過交易平臺出讓給投資者的公司。發售公司的主要權利:(1)擁有將標的資產出讓給全體投資者后的收益權。(2)有選擇管理公司和交易平臺的權利。(3)標的資產出售給投資者后,無回購義務。發售公司的主要義務:(1)保證擁有標的資產能免遭第三方追訴的所有權,披露自己知道的標的資產的瑕疵(包括但不限于資產的品質、數量、性能等),對標的資產的所有權及瑕疵承擔全部責任;(2)保證標的資產未被設置影響投資者權益的任何擔保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擔保、質押、保證等);(3)保證隨著標的資產的轉讓,將標的資產的所有權及相關權利全部轉讓給投資者;(4)在管理公司的協助下確定標的資產及其總價值,設定可以交易的最低限制額,確定發售期限、管理期限、管理公司、交易平臺,設定到期前中止集合投資產品的最低處置率等集合投資產品指標。
2.交易平臺。交易平臺類似于證券交易所,指擁有可以將產品對外的交易平臺系統且有相應的發售產品的資質,通過該平臺可以公開或非公開對投資者進行出售。交易平臺的主要權利。(1)擁有委托管理與指定支付的服務收益權;(2)擁有對集合投資產品進行審核的權利;(3)擁有對發售公司、管理公司和投資者進行審核的權利;(4)擁有拒絕發行申請的權利。交易平臺的主要義務:(1)負責維護投資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2)負責對申請進入交易平臺系統的集合投資產品進行審核;(3)負責對發售公司、管理公司和投資者進行基本的審核;(4)負責交易資金的委托管理與指定支付。
3.投資者。投資者指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集合投資產品購買和在管理期間出售的個人或機構組織。投資者的主要權利:(1)擁有平等自主購買、出售和持有自己擁有產品的權利;(2)擁有收取對應產品收益的權利。投資者的主要義務:(1)遵守交易平臺的交易規則;(2)根據交易內容按時支付購買價款;(3)承擔交易和持有產品過程中的風險。
4.管理公司。管理公司指協助發售公司發售標的資產以及在管理期內根據投資者的授權對標的資產進行管理和處置的公司。管理公司的主要權利:(1)擁有從發售公司收取正常服務報酬的權利;(2)擁有從投資者收取正常服務報酬的權利;(3)擁有根據投資者的授權管理和處置標的資產的權利。管理公司的主要義務:(1)協助發售公司確定標的資產及其總價值,設定可以交易的最低限制額,確定發售期限、管理期限、交易平臺,設定到期前中止集合投資產品的最低處置率等集合投資產品指標;(2)在管理期間內對標的資產進行保管和管理;(3)在管理期間內或者到期后進行處置或繼續管理。
(三)運營模式
集合投資產品的運營模式主要如下:第一步,發售公司有意圖對持有的資產進行出售變現,但由于資產價值高,變現難度高,擬定以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集合投資產品的形式對外出售。第二步,發售公司尋找管理公司,在管理公司協助下對標的資產進行集合化處理,包括確定交易平臺、發售價格、發售期限、管理期限等發售要素。第三步,發售公司根據交易規則向交易平臺繳納保證金。發售公司和管理公司共同向交易平臺申請進入交易平臺進行發售。第四步,交易平臺進行審核,通過進入發行階段,不通過則退回申請。第五步,交易平臺發售產品,投資者進行購買。在發售期內,若成功發行則發售公司將標的資產交付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同時交易平臺將款項轉入發售公司。若發行不成功,則由交易平臺將投資者購買款加同期銀行存款利息后退回投資者,利息從發售公司繳納的保證金中扣除,不足部分由發售公司補全,余款退回發售公司。第六步,在管理期內,若標的資產變現后的收益率超過設定的最低中止處置率,則管理公司將標的資產變現,將變現后的金額按投資者持有的比例進行分配。若整個管理期均未到達最低處置率或者管理公司認為有充足的理由繼續持有標的資產至期限屆滿,則持續持有。在管理期屆滿時,管理公司處置標的資產,將處置金額按投資者持有的比例進行分配。若仍未能處置,則直至處置為止。
在整個運營過程中,投資者購買和出售的途徑分為:(1)首次發售時通過交易平臺購買;(2)在管理期內通過交易平臺購買或出售;(3)產品到期或在管理期內變現后按比例收取現金。
(四)風險控制
1.管理公司需要對發售公司發售的標的資產以及整個集合投資產品的條款設計進行謹慎研究,確保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風險可控。標的資產均存放在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并且接受交易平臺的監督,同時購買財產保險。
2.交易平臺需要對發售公司、管理公司及集合投資產品進行嚴密審核,確保不發生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且風險可控。所有資金往來均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進行發售審核前,發售公司需要交納一定金額的保證金。若發售失敗,則扣除應退還投資者的利息費用及相關費用外,剩余部分退還發售公司。若發售成功,則待標的資產在最終變現后,未發生應由發售公司承擔的責任情況的,全部退還發售公司,否則扣除應由發售公司承擔的部分后退還發售公司。
三、集合投資產品的財務確認和計量
對于集合投資產品各參與方的財務處理,結合業務實質和財務核算的相關規定,主要按照如下的處理方法進行確認和計量(會計分錄)。
(一)發售公司
1.發售公司繳納保證金,申請發售:借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發售失敗,扣除相關費用后退回剩余保證金:借記“管理費用”、“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
3.發售成功交付標的資產給管理公司并收到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存貨”科目。
4.產品最終處置后,發售公司無相關責任,收到退回的保證金: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
5.若產生由發售公司承擔的相關責任,則扣除應承擔的相應費用后,收回保證金:借記“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
(二)交易平臺
1.收到發售公司存入的保證金: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
2.發售申請不通過,退回保證金:借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3.發售時,收到投資者購買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
4.發售不成功,將保證金扣除相關費用后余額退回發售公司,退回收到的投資者款項:借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保證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借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5.發售成功,支付投資款給發售公司:借記“其他應付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6.交易平臺收到提供服務應收取的服務費用,確認相關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三)投資者
1.投資者支付款項購買集合投資產品時,尚未收到交易平臺發售成功的公告或相應文件前,財務處理為:借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收到交易平臺發售失敗的公告或相應文件且收回投資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
3.收到交易平臺發售成功的公告或相應文件時,這時分為以下兩種情況:(1)認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2)認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集合投資產品(發售公司)”科目。
由于集合投資產品由資產證券化延伸而來,且其公允價值可以通過交易平臺獲得,歸屬于金融資產。對于該金融資產的具體分類分析如下:(1)若投資者為近期內出售而購買集合投資產品的,可以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九條認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2)若投資者并非為近期內出售而購買集合投資產品的,可以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十一條和第十七條排除劃分為貸款、應收款項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從而依據第十八條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若仍未處置標的資產,則根據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相關要求進行后續計量,相應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資本公積,直到最終處置后將相應的損益確認。
(四)管理公司
1.管理公司對發售公司發售事宜進行研究、輔導、協助后收到管理公司支付的服務費用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同時結轉相應的項目成本。
2.集合投資產品發售成功后,管理公司接受投資者的委托代為管理標的資產,類似于委托代銷,其財務處理如下:(1)收到標的資產:借記“業務資產(或受托代銷商品)”科目,貸記“業務負債(或受托代銷商品款)”科目。(2)實際處置標的資產后: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3)將處置標的資產后的價款根據投資者持有標的資產的比例進行分配時: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將標的資產轉出:借記“業務負債(或受托代銷商品款)”科目,貸記“業務資產(或受托代銷商品)”科目。
四、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由于集合投資產品由資產證券化衍生而來,屬于金融資產,對此的財務確認和計量會直接反映在財務報表中,筆者對參與各方對財務報表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一是發售公司的影響。發售公司由于通過交易平臺將集合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者,將產品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全部轉移,因此直接形成收入,結轉相應的成本以及業務過程中發生的需要支付給管理公司和交易平臺的各項費用。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就是將長期資產轉為短期資產,同時確認由于轉換造成的損益。也就是說,若標的資產發售價格高于成本價格,則發售公司財務報表顯示盈利且短期資產增加多于長期資產的減少。反之亦然。
二是交易平臺的影響。對于交易平臺來說,主要是提供相應的審核及發售中介平臺的功能,因此主要為確認服務收入。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增加了收入及對應的成本和相關費用,使得利潤增加或減少。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云計算;P2P;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TP311.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7-1458-02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 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P2P
LI Jing1,2,ZHANG Xue-dong3
(1.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Institut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Anhui, China;
2.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gbu 233000, Anhui, China;
3.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00, Anhui,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in our country, cloud computing and P2P technology were applied i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design framework and module design of 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based on P2P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cloud computing; P2P; information platform
農產品供應鏈,是指在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上農產品從生產、收購、加工、運輸、分銷至消費者所組成的流通鏈條,通過對農產品流通信息的控制,由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商、農產品的生產商(農戶、生產基地)、分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組成整個網鏈結構。目前我國農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仍處于耕作分散、信息閉塞、盲目生產的階段[1],農產品流通信息化水平遠不能滿足現代農產品流通的發展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基于網絡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共享和協作模式,本文提出了基于P2P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云計算信息平臺[2]。
基于P2P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云計算信息平臺,可將網絡用戶的溝通和文件共享,用戶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換,無須連接到服務器去瀏覽與下載,去除了服務器這個中間環節,將目前互聯網從“內容位于中心”模式改變為“內容位于邊緣”模式,將權利交還給用戶,從而實現農產品信息產業鏈的合理調控,將供應商、農產品的生產商(農戶、生產基地)、分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組成整個網鏈,實現從信息、生產、銷售、加工、運輸到交易、出口等為一體的農產品供應信息網絡系統[3]。
1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臺構建
結合國內農產品供應鏈不完善的現狀和農產品供應鏈的涵義、特征和結構模型,提出基于P2P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云計算信息平臺構建,將B/S模式與P2P技術[4]相結合搭建信息平臺。在該平臺中生產者節點通過注冊登錄到網絡后提供農產品信息資源云,作為農產品生產信息資源的提供者,對該平臺的市場節點提供服務;市場節點通過注冊登錄到網絡后提品流通信息資源云,作為農產品信息資源銷售信息的提供者,與生產者節點共同組成信息資源云,統一對外提供信息服務。該平臺的結構如圖1。
該信息平臺中的索引服務器負責管理網絡客戶注冊、身份驗證等,不參與實際的數據傳輸,生產者與市場可以通過注冊登錄到平臺中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最新信息,并將信息共享,創建一個可以自主交互的平臺,生產者節點組成農產品生產信息資源云,負責農產品生產信息的提供,市場節點組成農產品的銷售信息資源云,負責農產品銷售及市場動態信息的提供。通過生產者與市場信息的與共享,可以使生產者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需求,對下一步生產制定方案,市場也可以根據生產者生產的產品并結合市場的需求,對供求市場做出靈活的調整。
2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臺信息交互實現
農產品信息交互資源共享平臺模型[5]見圖2,用戶N根據需求信息發出請求,索引服務器收到請求后,在信息平臺中進行資源查找,并根據查找結果給用戶N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索引服務器工作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當用戶需求產品信息時,并且有生產者節點登錄平臺,則發送信息給生產者節點,生產者節點直接與用戶建立連接,提供信息資源;
2)當用戶需求市場信息時,并且有市場節點登錄平臺,則發送信息給市場節點,市場節點直接與用戶建立連接,提供信息資源;
3)若1)和2)都不滿足時,索引服務器則直接與用戶建立連接,提供信息資源。
對于用戶N而言只是在發送需求請求,然后等待平臺提供信息。可見,該信息平臺對于用戶而言就是一個資源云,可通過平臺同時了解生產與銷售市場的最新消息,而對于生產者和市場就是一個信息和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為用戶提供可靠、最新的資源信息。
該平臺應包括以下功能模塊:
1)節點管理模塊。節點管理模塊主要負責平臺用戶信息的動態管理,包括注冊管理、登錄管理和注銷管理等子模塊。當節點要加入到網絡時,應根據其性質先注冊,注冊成功后索引服務器為節點生成一個與賬號相對應的ID,該ID是對等網絡中節點的惟一標識。當節點進行登錄時,首先向服務器發送登錄請求,服務器將節點的狀態更改為在線,并返回登錄成功信息。
2)資源共享模塊。P2P網絡中的資源具有共享性。資源擁有者首先將相關資源上傳至服務器,對等節點根據需求自行選擇所需資源,同時將其共享給其他節點使用。當系統中的某個對等節點需要相關資源時,首先在P2P網絡中搜索,搜索到后建立連接,當找不到可用資源節點時,便從資源云中進行資源的下載。
3)在線交互模塊。在該平臺中生產者節點與市場節點都可以進行交流,請求者首先將請求發送給服務器,服務器會檢索已有的請求,若該請求已經存在,則返回給請求者一個該請求結果,若沒有該請求,則返回一個允許信息,請求者可建立該請求平臺并作為該請求平臺的管理者對請求平臺進行管理。交互過程中,請求者節點作為請求平臺的服務器,參與到請求平臺內的成員之間也可以進行雙向的交互,該成員之間的交互獨立于請求平臺,并將請求結果返回至最初的請求平臺。由于這種交互方式中信息不經過服務器中轉,而是直接發送給請求組成員,傳輸速度更快,實時性更強。
3 小結
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諸多問題,如信息閉塞、流通性差、中間環節散亂等,針對這些問題構建了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臺,將生產者供應鏈和市場供應鏈相互鏈接從而實現信息、通信等,并采用P2P和云技術解決平臺中資源共享和用戶實時互動等問題,可以有效避免因信息閉塞等因素帶來的供應散亂現象。目前該平臺的構建仍處于摸索階段,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但是該平臺有利于對供應鏈信息的獲取和調控,將是未來農產品供應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尹玉伶,何 靜. 農產品供應鏈新組織模式探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1(1):37-38.
[2] 耿翔宇, 李艷霞. 我國區域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系統構建[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6(2):17-20.
[3] 張修志, 黃立平. 基于Internet的農產品物流信息門戶研究[J]. 物流技術,2007,26(3):104-106.
平臺運營總監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進取心,有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團隊精神。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11、根據公司品牌定位和產品,制定匹配的運營目標、執行完善的運營計劃,完成提升用戶量、活躍度、轉化等業務指標;
2、定期對平臺用戶意見進行收集整理,根據用戶反饋對平臺體驗及功能進行優化。
3、熟悉平臺運營規則和資源,針對目標客戶群體,通過線上活動、渠道合作等方式引入,轉化成平臺用戶,提高平臺訪問量及活躍度;
4、負責平臺及活動數據監控、分析和反饋,并分析用戶信息,為品牌及市場提供數據支持;
5、了解并關注行業內的優秀運營案例,分析行業動態,并對實際工作起到指導性作用。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21、負責公司網站整體規劃、營銷、推廣、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經營性工作;
2、負責公司網站日常改版策劃、上架、推廣、銷售、售后服務等經營與管理工作;
3、負責公司網站日常維護,保證網店的正常運作,優化店鋪及商品排名;
4、負責產品上架后的數據跟蹤、用戶調研,并根據各項反饋完成產品頁面改進及版本更新,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5、進行平臺、產品營銷活動的推廣定位和主題創意,制定詳細推廣方案及營銷策略,并負責實施;
6、定期針對運營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分析,并提交分析報表,及時提出營銷、推廣改進措施,給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
7、進行銷售數據的統計、管理、分析,并合理控制庫存、運營費用,保證銷售業績長期穩健成長。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31、根據公司發展策略和目標制定整體的運營方案、銷售計劃、年度費用預算,對公司銷售指標、利潤率目標等;
2、全面負責PC/移動端平臺的日常運營,公司平臺的日常推廣工作管理,對各種營銷推廣方法進行評估和調整;
3、負責公司平臺產品的整體運營管理工作,針對平臺產品自身特點以及市場狀況制定產品運營策劃、戰略、布局并實施;
4、負責運營平臺的產品定位、媒體宣傳、市場推廣、渠道建設和客戶服務的整體策略和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5、搭建平臺管理團隊、工作流程和制度規范,并進行培訓,完成預定業績目標,組織開展員工隊伍培訓、考核評價及人才梯隊建設工作,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要;
6、負責公司各類等網絡平臺推廣的日常運營管理,通過各類數據工具對各項數據(如:UV,PV,跳出率,轉化率等)進行監控和數據分析,做好競爭對手的數據采集,評估與分析;分析競爭對手市場運營狀況,手段策略等,及時調整優化現有運營手段;
7、制定平臺產品策略、支付渠道策略,并針對市場的變化制定和調整后續運營戰略;
8、各類節日或主題活動的策劃,并及時對活動進行跟蹤、評估和統計分析,并及時提出改進方案。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4根據公司的戰略目標,制定公司戰略規劃,把握業務發展方向,對GMV負責;
負責公司自建商城APP的整體運營,包括用戶需求分析、平臺架構設計、界面設計、APP優化與推廣、流量分析等,制定提升用戶量、活躍度、黏度的運營方案;
挖掘潛在客戶,分析用戶行為,確定用戶需求,分析并改善平臺關鍵數據指標(流量、點擊率、轉化率、回購率等),協助平臺的優化和迭代;
制定并執行平臺用戶增長GMV,商家運營等計劃并執行;
分析、研究同行競品,制定整體應對策略;
其他公司戰略規劃及落地事宜。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51、根據公司發展戰略,結合目前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制定平臺服務發展板塊工作目標及發展規劃。
2、以方案分享為載體,輔以計算器、行業規范等工具,打造智能建筑設計師的生態圈。
3、整合智能建筑行業交付服務需求和服務供給端資源,為智能建筑行業用戶提供快速及時、專業規范且有保障的“規劃咨詢、設計、造價、安裝、調試、維保”閉環式服務。
4、搭建團隊,做好團隊管理、人員培養,制定具體的業務目標、措施、管理機制,實現平臺服務板塊的業務增長。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61、根據集團的整體戰略和公司策略目標,完成公司網絡平臺及工具(包括PC/H5/小程序等)的互聯網產品規劃、業務流程優化、功能設計、互聯網產品優化等工作;
2、從互聯網產品規劃的角度,根據業務發展方向,定義工具/平臺的中長期發展路徑,建立并完善網絡平臺產品與運營流程規范,并逐步組建相關運營團隊;
3、深化與集團各板塊業務團隊的溝通與合作,了解各板塊業務全流程和業務場景,收集和梳理各板塊的需求,在集團戰略和策略指導下不斷優化前端網絡平臺和迭代產品功能;
4、代表公司對外與外部技術開發方對接、對內與內部技術團隊密切溝通,根據平臺功能開發進度對每一期開發項目進行評估、分析和驗收;
5、建立公司網絡平臺的用戶運營體系,運用各種運營方法和機制提升流量訪問率、活躍率和留存率;
6、在用戶運營體系基礎上推動建立會員體系,包括會員權益和積分體系;運用各種運營方法和機制提升會員轉化率、傳播率和復購率;
7、社交/分銷體系和團購體系的初步搭建和前期運營;
8、探索旅游產品和實體商品線上+線下的銷售與服務體系的初步打通及前期測試。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71、負責電商平臺產品運營規劃與管理;
2、負責供應鏈運營規劃與管理;
3、負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運營與管理;
4、負責組織產品運營數據分析和市場狀況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指導運營策略制定和實施;
5、負責團隊管理與培訓公司的運營團隊建設、團隊培訓和日常考核工作等;
6、實時監控行業和各平臺店鋪數據,指導團隊整體能力提升和銷售目標的完成;
關鍵詞: 遙感; 可視化; 工作流; 組件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2-01-03
Research of visual customized production platform of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based on workflow
Wang Qiang, Li Xiaoli
(College of Softwa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sign a system which can support visual customization production, a visual customization platform of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based on workflow is proposed.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latform are introduced. The workflow model, algorithm components, interface between the platform and the algorithm, and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 of visual design are described. The platform is realized under the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visualization; workflow; component
0 引言
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國土資源、農業、海洋、氣象、測繪、軍事、城市規劃及航空航天等領域,遙感產品已成為這些領域的重要信息資源之一。然而,隨著遙感技術應用的逐步普及和深化,以及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造成衛星數據量大與數據處理時間長之間的矛盾,且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能夠方便快捷的生產遙感產品成為一個廣泛關注的問題。
可視化的工作流技術有利于用戶更好的理解和設計業務流程,分析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目前已有一些關于工作流模型可視化[1-4]以及工作流應用于遙感圖像處理的研究[5-6],但是,這些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遙感產品生產復雜的特點。本文通過將可視化的工作流技術引入到遙感產品生產的定制過程中,設計了基于工作流的遙感產品生產可視化定制平臺來模擬遙感產品生產流程,可以方便快捷的定制遙感產品生產流程,大大提高遙感算法的可重用性,從而提高遙感產品的生產效率。
1 平臺總體結構
1.1 平臺體系結構
遙感產品生產可視化定制平臺應滿足快速、高效的需求,基于這一考慮,結合遙感產品生產的特點,提出遙感產品生產可視化定制平臺的系統架構,系統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應用層、業務層和數據層,如圖1所示。
[應用層(用戶界面)][產品生產流程制定][算法組件維護][產品生產算法的生成][業務層] [數據庫]
圖1 系統體系結構圖
⑴ 數據庫用于存儲算法組件以及遙感產品生產算法。
⑵ 業務層利用消息傳遞接口對平臺的各個功能(如已有算法的添加,產品生產算法的生成)進行處理。
⑶ 應用層(用戶界面)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從組件箱中選擇相應的組件用于遙感產品生產流程的制定。
1.2 平臺的組成
平臺主要功能為實現遙感產品生產的可視化定制,平臺由算法組件管理模塊、算法流程文件管理模塊、算法流程繪制管理模塊和流程布局管理模塊構成,如圖2所示。
該模塊實現對算法流程可視化繪制界面設置。此模塊包含網格顯示、調整顯示比例、調整畫布高寬、組件對齊功能。
平臺的工作流程圖如圖3所示,當用戶啟動平臺時,平臺會首先進行初始化工作,算法組件管理模塊及流程文件管理模塊會首先從數據庫獲取算法組建描述信息、算法流程描述信息,供其構建流程定制模塊中的算法組件工具欄。算法可視化定制模塊初始化完成后,用戶可以向算法組建管理模塊發出組件瀏覽、選擇請求,或者向流程繪制管理模塊發出繪制相應的流程組件請求,在流程繪制區繪制出相應的算法組件;也可以向流程布局管理模塊發出流程布局操作請求,實現流程繪制區中所繪組件的各類布局操作;還可以向流程文件管理模塊發出指定算法流程或者導入本地流程繪制文件的請求,實現對流程文件的修改、保存、導出等各類操作。
2 平臺的實現
2.1 算法組件
算法組件是一個能夠自動、獨立完成某種產品生產或處理功能的程序。平臺的算法組件從功能上分為三類,即:輸入組件、輸出組件和產品生產算法組件。輸入組件用于描述為讀取影像數據;輸出組件用于描述加工的數據結果;產品生產算法組件用于描述遙感影像產品生產的功能。
平臺描述產品生產算法的方式是,將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拆分成若干獨立的算法組件。比如,森林蓄積量指數產品生產過程[7]就可以分為:歸一化植被指數產品生產組件、總初級生產力產品生產組件、凈初級生產力產品生產組件和土地利用一級分類產品生產組件,如圖4所示。
接下來,用生產流程將這些算法組件組織起來描述產品的生產流程。因此定制的產品算法可以由若干算法組件組成。
2.2 工作流模型
使用工作流模型來描述遙感產品生產過程,需要由若干個節點組成,通過這些節點的組合,可以描述一個遙感產品生產流程。這些節點可以分為如下三類點集。
⑴ 活動:說明遙感產品生產的方向。使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帶箭頭的一端稱為活動的入端,另一端稱為活動的出端。
⑵ 產品生產起始點集:代表產品生產的開始與結束。使用包含實心圓的圓形表示,其中開始節點只能和活動的出端相連,結束節點只能和活動的入端相連。
⑶ 產品生產點集:代表某個遙感產品生產的算法,使用矩形與雙矩形表示,其中單矩形框表示單期產品,雙矩形框表示多期產品。該節點至少和一個活動的入端或出端連接。
下面以森林蓄積量指數產品為例來說明,如圖5所示,從左部開始,沿箭頭順序,依次調用產品算法。其中,FGSIP代表森林蓄積量指數產品,NPP代表凈初級生產力產品,LUC1L代表土地利用一級分類產品,GPP代表總初級生產力產品,NDVI代表歸一化植被指數產品。
由此可見,使用工作流模型可以很方便的描述遙感產品生產的流程。此外,該模型還可以提供算法的可重用性,即某一步產品已生產,可以跳過該步驟直接生產下一步產品。比如:在圖5中,若LUC1L已經生產過,那么可以直接跳過LUC1L的生產過程,如圖6所示。
2.3 平臺與產品算法接口
系統生產一個產品的算法是由若干算法組件組成的。利用一個XML文件,來描述算法組件之間的調用順序和輸入/輸出之間的依賴關系,從而形成一個產品生產算法流程。該XML文件稱產品生產算法流程描述文件,其詳細描述如下:
…
…
文件包含兩部分信息:產品算法信息和算法組件信息。產品算法信息描述該遙感產品的信息,包括產品名稱(ProName),產品描述(ProDesc),產品算法版本(ProVersion),所需算法組件(Relations)及各組件之間的關系;算法組件信息描述生產該產品所需各算法組件的詳細信息,包括算法名稱(AlgorithmName),算法描述(AlgorithmDesc),算法版本(AlgorithmVersion),該算法組件在圖形顯示流程時的X軸(X)和Y軸(Y)坐標,以及算法所需的參數(Parameters)和各參數的信息,即:參數名稱(ParaName)、參數描述(ParaDesc)、參數類型(ParaType)和參數默認值(DefaultValue)。
2.4 工作流的可視化
可視化是實現產品生產流程設計功能的關鍵。可視化的界面有利于用戶更好地理解和設計遙感產品生產流程,分析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可視化技術引入到遙感算法的設計不僅可以使遙感算法靈活處理,而且大大提高遙感算法的可重用性。
Web環境下的信息可視化有多種技術可供選擇,但歸類起來大多屬于瀏覽器插件技術或者客戶端腳本技術,或兩者的結合。Silverlight內建強大的矢量繪圖功能,可用來實現互動性較強的Web應用程序,且Silverlight技術具備跨平臺、跨瀏覽器的能力,本文使用Silverlight實現遙感產品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可視化體系結構如圖7所示。
3 應用實例
以總初級生產力產品(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為例,GPP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植物把無機物質合成為有機物質的總量或固定的總能量,其生產需要多個歸一化植被指數產品(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8-9],因此,需要以下兩個處理步驟。
步驟1:NDVI產品生產,對于長時間序列的遙感影像數據進行NDVI產品的生產。
步驟2:GPP產品生產,根據步驟1所得長時間序列NDVI產品生產GPP產品。
用戶只需登錄到平臺,進入到如圖8所示的圖形化交互界面,根據自己的需求選用上述兩個步驟中對應的組件,填寫相應的參數,并用流程標志定義執行的先后關系,構造出遙感產品生產的流程圖,可解決這一復雜的遙感產品生產流程定制問題。
圖8 遙感產品生產可視化定制平臺界面
4 結束語
本文以實現遙感產品生產可視化定制平臺為目的,提出了一種基于工作流的遙感產品生產的可視化定制平臺。設計了平臺的體系結構和系統組成,詳細描述了平臺的工作流模型的建立、算法組件的構成、平臺與算法組件的接口處理以及可視化技術實現的具體方法。該平臺具有遙感產品生產過程的可視化設計功能,經過應用表明,該平臺能夠很好的表現出遙感產品的生產過程,且能夠有效提高遙感產品的生產效率。
平臺雖然實現了遙感產品生產的可視化定制,但是,平臺仍有很多方面有待改進。進一步的研究將包括:如何改進工作流模型,使其能夠更好的表示遙感產品的生產過程;提供系統外部接口,使平臺可以與其他系統進行交互處理;加入程序編輯功能,使遙感產品的生產過程定制可以更為靈活、操作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陳誼,侯遙新吉樂,陳紅倩.基于XML和關系數據庫的可視化工作流
系統[J].系統仿真學報,2012.24(1):167-170
[2] 阮宏梁.基于工作流的過程管理可視化平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11.
[3] 張成,吳信才,羅津,胡茂勝.基于構件庫/工作流的可視化軟件開發[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44(10):82-87
[4] 王衛東.工作流及其可視化研究與應用[D].合肥工業大學,2013.
[5] 鄭然,金海,章勤,周海芳,李瑛.基于工作流的圖像處理網格平臺及其
遙感應用[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6.18(5):702-708
[6] 馬偉鋒,岑崗,李君,沈占鋒.高性能遙感圖像處理與空間信息網格建
模[J].計算機工程,2006.32(5):283-285
[7] 黃國勝,夏朝宗.基于MODIS的東北地區森林生物量研究[J].林業資
源管理,2005.8(4):40-44
[8] 劉敏.基于RS和GIS的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估算及不確定性研究:
以青藏高原草地樣帶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08.
首先介紹了中國聯通線上營銷渠道的現狀,分析了線上渠道存在的問題,根據線上渠道發展策略,提出了線上營銷綜合渠道解決方案,即建設線上渠道策略平臺。以用戶上網行為等大數據為基礎,重點研究的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最后通過對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的應用實踐進行驗證,初步形成了運營商自有線上渠道營銷體系,實現各省自有線上渠道的統一運營,實現了根據用戶分組、分時、分產品、分渠道的精準服務能力。
關鍵詞:
運營商;線上渠道;精準營銷;策略;平臺
當前,互聯網發展趨勢迅猛,用戶互聯網消費成為一種新常態,2014年三季度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同比提升49.8%,互聯網渠道越來越受到重視,用戶接受度越來越高。對于運營商,互聯網線上渠道歷來是發展重點,線上渠道因具有低建設成本、高地理覆蓋、無時空限制和信息傳播生動快速等優勢而廣受青睞。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需求從過去單一、簡單、相對靜態的需求向復雜、多元、動態、碎片化需求變化。然而,國家多次開展凈網行動,對撒網似的短信群發亮起了紅燈。因此,利用合理的觸點內容搭載營銷信息必將成為接觸用戶的新趨勢。根據業務的不同定位,中國聯通線上渠道分為2類。第一類是以10010為主的傳統電子渠道,主要滿足客戶實時服務需求建立的自助式服務渠道,客戶借助終端設備,實現自助定購產品、查詢、辦理業務等功能,包括網上營業廳、手機營業廳、短信營業廳、微信營業廳等。第二類是以沃視窗、SIM卡彈窗等為代表的新型線上渠道,以發展增值業務為主要目的。由于第一類渠道已發展多年,相對成熟,因此本文以第二類線上渠道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其現狀、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1中國聯通線上渠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聯通針對手機用戶,建立了自有線上渠道體系,包括各省門戶、沃視窗渠道等,但各渠道之間仍然存在著渠道競爭、策略同質化等一系列問題,渠道未能發揮最大價值。
1.1中國聯通自有線上營銷渠道現狀基于手機用戶各個觸點,中國聯通建立了沃視窗、SIM卡彈窗、手機通知欄、404導航、短彩信通道等多功能、立體化、差異化、精細化線上營銷綜合渠道體系(見圖1)。a)沃視窗:是基于GGSN網關植入的一種業務形態,在用戶使用手機瀏覽器上網時,以“插窗”或“浮窗”形式在目標網站頁面頂端或底端形成沃視窗,通過為中國聯通用戶提供流量、套餐使用情況等提醒服務,引導用戶訂購中國聯通增值業務。b)SIM卡彈窗:是基于中國聯通的USIM卡能力和短信能力,通過帶有多種交互能力的窗口形式展現傳統信息內容,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具備撥打電話、一鍵訂購增值產品、打開瀏覽器、展示多媒體信息等功能。c)手機通知欄:利用了手機終端自帶的通知欄信息推送功能,在用戶開機和聯網狀態下,內嵌在手機APP中的SDK,由后臺根據策略向用戶推薦服務信息,引導用戶訂購中國聯通的自有產品。d)404導航:是基于GGSN網關的一種應用,在用戶使用瀏覽器上網出現404錯誤頁面時,為用戶重新定位到中國聯通提供的404頁面,提供更多中國聯通服務內容。
1.2其他運營商線上渠道現狀與中國聯通類似,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建立了手廳、短彩信等自有傳統電子渠道,同時也在某些省分公司發展了Toolbar彈窗、微視窗、404導航等新型線上渠道。Toolbar彈窗、微視窗即中國聯通的沃視窗,基于GGSN網關,在用戶使用瀏覽器上網時插入的業務提醒“浮窗”或“插窗”。
1.3線上渠道存在的問題分析針對手機用戶,各運營商雖然部署了全方位渠道體系,但運營商的各渠道之間未能有效整合,以發揮最大的整體渠道效能,業務推廣中仍然存在著如下問題。a)渠道競爭問題:不同渠道之間職能定位不明確,同時由于機制原因,各渠道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和運營,渠道之間各自為政,存在渠道競爭的利益沖突。b)產品投放同質化:在業務和產品投放時,沒有區分渠道特性進行針對性投放,而是所有渠道全部覆蓋。c)未匹配精準數據:渠道運營缺乏大數據支持,存在廣撒網投放業務問題,影響用戶體驗。d)渠道營銷策略問題:各渠道營銷策略較為單一,大部分均為結合節假日主題進行促銷活動,策略簡單粗放,未能有效發揮渠道價值。并且,各渠道促銷活動往往存在沖突問題。e)短彩信渠道問題:近幾年垃圾短信盛行,業務的群發短信已經成為打擾用戶、影響用戶體驗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利用短彩信渠道,使之成為業務營銷的正向渠道,是運營商面臨的普遍挑戰。
2線上營銷綜合渠道解決方案
針對中國聯通線上營銷渠道的問題,如何有效整合現有渠道資源,充分發揮線上渠道價值,配合各產品線及活動建立差異化的營銷策略,向用戶推送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帶來高轉化率、高產出比的投放效果,實現營銷信息的精準投放,是目前線上營銷重點解決的難題。
2.1線上渠道發展策略根據中國聯通總體發展策略,線上渠道發展應本著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圍繞“統一入口、統一運營、統一合作、統一宣傳”為核心的原則,以智能管道、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建立精細化線上渠道體系,提升全渠道效能。具體發展策略為:a)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通過大數據平臺,提取用戶精細化數據畫像,分析用戶渠道使用習慣,結合場景營銷,針對性地推送產品和服務,避免對用戶打擾,實現渠道的精準營銷。b)全渠道整合策略:明確各線上渠道定位,整合自有互聯網入口,包括視窗類、Toolbar、彈窗類等,形成完整的觸點線上營銷平臺;優化渠道結構,多渠道立體協同,保證各類渠道均衡發展提升渠道價值。c)全渠道集中化管理、統一化運營策略:按照“集中化、專業化、扁平化”的原則,實現線上的集中化管理和統一化運營。
2.2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總體方案為了解決中國聯通自有線上渠道的渠道協同、精準營銷等問題,結合線上渠道發展策略,基于大數據分析和挖掘體系,通過構建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實現根據用戶的業務使用信息,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營銷策略,匹配合適的渠道,進行合適的產品和服務的精準推送。同時,實現全渠道集中化管理、統一化運營,多渠道立體化協同、均衡發展。針對渠道競爭和產品投放同質化問題,中國聯通從組織機構上逐步調整,在集團和寬帶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渠道中心,負責渠道的統一運營和管理,強化了線上渠道的管理,提升了渠道的效能。線上渠道的作用,即產品和服務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給用戶。已有線上渠道各自分散獨立,需建立綜合渠道策略平臺統一運營。
3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設計及應用
3.1策略平臺技術架構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是依托用戶上網行為等大數據為基礎,獲得用戶行為標簽,標簽包括終端信息、號碼信息、套餐信息、動態標簽庫、黑白名單、分組等,通過配置的策略,下發到各省,最終在用戶終端上進行展現。由互聯網APP系統、BSS系統、經分系統、VAC系統、DM系統、LBS系統、GN口數據采集數據到大數據系統,大數據系統根據用戶屬性進行分類打標簽,并將用戶標簽傳送給策略平臺,策略平臺根據設定的策略,將適合用戶的信息下發給各省,各省通過合適的頁面展示給最終用戶。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包含數據收集、用戶管理、渠道管理、產品管理、策略管理、頁面管理、運營分析、協議分析、系統管理、統計分析、運營監控、接口管理等功能模塊。
3.2策略平臺主要核心模塊的功能
3.2.1數據收集為了實現用戶、產品、渠道的精準匹配,大數據尤為重要,策略平臺與各個數據源對接,收集用戶的基礎數據、產品數據、終端數據、業務訂購數據、計費數據等信息。具體數據包括用戶基本信息、用戶賬單信息、用戶業務訂購信息、用戶終端信息、用戶位置信息、用戶標簽信息、用戶偏好信息等相應信息,針對訂購內容型業務的用戶,根據用戶的使用數據,分析得出用戶的內容偏好、內容間關聯關系、使用強度、使用場景、用戶在該業務的生命周期,將該5項數據量化后加權計算,得到向該用戶推薦內容的要素信息(推薦時機、推薦強度、推薦內容)。例如:標簽關鍵字為“足球”,根據上下語義,發現該條內容實際為實況足球,屬游戲類,因此根據語義標簽將足球類的游戲給用戶。同時,通過對接LBS、BSS、VAC等平臺來獲取其他業務數據。包括位置數據、時段、流量使用情況、各增值業務使用情況。
3.2.2策略管理策略管理模塊為策略平臺的核心功能模塊之一,通過策略管理可以建立策略組的形式,根據用戶喜好(用戶畫像),將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頻次,用合適的頁面、合適的展示位置,匹配合適的渠道,展現給用戶。例如:用戶喜好類型為音樂,使用手機終端為android系統,且用戶安裝了渠道App客戶端,策略配置管理即可針對該用戶配置按照不同時間段、時間間隔,實現以App客戶端插窗或者AppPush推送模式,對用戶推送沃音樂業務。策略管理包含策略項管理、策略組管理、策略下發管理。策略項管理:針對建立策略組時所需要的各維度項的管理功能;策略維度分為用戶維度、產品維度、渠道維度、時間維度、頻率維度、頁面形式維度、展示位置維度,共7個維度。策略組管理:通過各個策略項合成為一個有效的推廣策略組合。策略下發管理:針對已建立的策略項生效執行的功能,實現策略配置中的按渠道分發能力。
3.2.3渠道管理對現有用戶觸點渠道信息的管理功能;觸點渠道包括沃視窗、SIM卡彈窗、短信、彩信、通知欄Push、互聯網APP、404導航等。
3.2.4產品管理中國聯通產品和業務大概分為兩大類:一是通信類產品,包括各種包月套餐、話費充值、流量包產品等,二是增值業務產品,包括沃音樂、WO+視頻、沃游戲等需要額外單獨訂購的產品。策略平臺對產品信息進行管理,可靈活定義、添加、修改、刪除、完善推廣產品信息,按省份、渠道進行產品管理功能。
3.2.5用戶管理針對用戶進行歸集的管理;通過對用戶基本信息、標簽、分組等信息進行收集和展示。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含用戶號碼、終端信息、套餐信息、標簽信息等。用戶管理主要通過與各省或者第三方大數據系統同步方式來進行用戶數據信息同步。標簽類型管理:針對標簽類型的新增、修改、刪除管理,如上述的終端信息、套餐信息、號碼信息等都為標簽類型。標簽管理:針對用戶進行標簽分類的功能;可以添加標簽,并在標簽添加成功后,自動為符合該標簽的用戶進行歸集。黑白名單管理:針對用戶進行黑白名單標注的功能,其中黑名單為在傳送相應策略用戶時需要剔除的用戶,白名單為在傳送相應策略用戶時需要額外傳送的用戶。分組管理:以一個或幾個用戶標簽為條件,對全部用戶進行條件篩選的功能模塊;分組添加完成后,根據分組條件需要對用戶進行歸集,歸集后可供給其他策略使用;分組時所需要的用戶標簽來源于“標簽管理”模塊中管理的標簽,可以選擇多個。
3.3策略平臺應用實踐分析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管理平臺已經于2014年11月1日進行商用試運行,期間陸續接入了沃視窗渠道、短彩信渠道、SIM卡彈窗渠道、AppPush等渠道,利用各渠道特有的線上觸點能力實現了通過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管理平臺來對用戶進行流量超套提醒、流量查詢、已訂購套餐查詢、套餐訂購、營銷活動宣傳等服務。以下應用實踐分析中,將重點闡述關于沃視窗渠道的具體實例場景,同時通過該實例產生的數據和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測試案例:選取內蒙用戶,銷售WO+視頻定向流量包月產品。產品分析:WO+視頻定向流量包月產品是針對中國聯通用戶推出的視頻類流量包月產品。訂購該產品,用戶可免流量費觀看騰訊等視頻客戶端內的直播、點播等視頻內容。定價均為15元/月。此產品定價較高,且視頻內容消耗流量較大,用戶群為互聯網高端用戶。匹配渠道:由于用戶是互聯網高端用戶,短信、SIM卡彈窗等渠道均不適合。因此,策略平臺匹配沃視窗渠道進行推送,即用戶用手機上網看視頻時,適時推送WO+視頻定向流量包月產品。推送策略:根據大數據平臺傳送的用戶標簽結果,篩選出“視頻”用戶群,在用戶上網看視頻網站或搜索過視頻內容時,通過沃視窗渠道推送WO+視頻定向流量包月產品。測試結果分析:a)針對目標用戶,篩選用戶屬性為“視頻”的用戶群進行精準推送,訂購量會大大提高。b)用戶使用場景非常重要:當用戶正在上網,并且上視頻網站,或者搜索視頻內容時,適時推送,訂購量顯著。c)推送日期及時間段:在一個月中后期,一天當中選擇下班休閑時間段推送,訂購成功率高。d)渠道選擇:不能所有渠道全部覆蓋,要針對產品和用戶,選擇適合渠道,例如推送視頻、游戲等增值業務產品時,需要詳細介紹產品定價及產品服務內容,在SIM卡彈窗、短信、AppPush等展現形式單一的渠道上就不適合,應該選擇沃視窗或者404導航渠道。
4結論
4.1研究工作的意義通過對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的研究,初步建立中國聯通自有線上渠道智能營銷體系,實現了根據用戶分組、分時、分產品、分渠道的精準服務能力。a)有利于提高用戶滿意度,有利于維系用戶,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可以實現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營銷策略,匹配合適的渠道,推送合適的產品和服務給用戶,減少用戶打擾,降低了用戶流失的風險。b)解決了線上渠道間各自為政、渠道競爭的問題,實現各省自有線上渠道的統一運營和全渠道協同均衡發展。c)避免了短彩信等傳統渠道的負面效應,充分發揮了渠道價值。d)有利于提高產品銷量,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實現產品的精準推送,用戶訂購轉化率大大提升,提高了產品銷量。
4.2發展前景隨著大數據應用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采用智能營銷和精準營銷,而各種各樣的營銷都離不開渠道,渠道是營銷的載體,特別是線上渠道。線上營銷綜合渠道策略平臺是以大數據精準營銷為基礎,符合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未來,策略平臺將提供更加豐富的功能和服務,向智能渠道系統演進。
但隨著概念炒作日趨嚴重、協同軟件在實際應用中脫離企業需求等問題浮出水面,協同軟件未來的發展開始讓人擔憂。定制化OA的出現,引發了協同軟件領域的變革,協同軟件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
國內協同軟件市場存在先天不足。與財務軟件、ERP軟件等具有相對規范的應用標準不同,OA的應用標準從一開始就非常雜亂。雖然OA的概念和應用一直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但是OA的概念模糊,同時缺乏完備的產品和應用理論體系作支撐,這使得OA產品一直沒有受到重視,成了信息化的邊緣產品。
傳統OA產品在研發中過多依賴于西方企業的管理思想,對中國式管理中的精華――人本思想重視不夠,從而導致在實際應用中,企業內部的運作和管理問題不斷涌現。
普巴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巴軟件)研發出的定制化大OA平臺,在設計理念中融入中華千年管理哲學和智慧,把社會、企業、員工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生態系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把各項管理細節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了企業管理中遇到的新問題。普巴軟件大OA開發平臺吸收了OA軟件30年發展的技術經驗,以協同作為骨架支撐運轉,以快速開發平臺為工具,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以BPM流程管理為神經中樞,整合各類應用,為企業構建成熟的管理型企業管理信息平臺。
目前,普巴軟件定制化大OA的應用功能已十分完備,其適用范圍也從原先的行政辦公信息服務領域,逐步延伸到組織內部的各項管理活動,從而大大提升了組織運營的信息化水平。普巴軟件定制化大OA開發平臺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可為企業打造一個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平臺。普巴軟件大OA開發平臺以智慧管理為核心指導思想,以核心技術為支撐,真正實現了企業的應用整合、資源整合、信息整合、流程整合和制度整合。
定制化OA徹底改變了傳統OA不能完全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求的現狀,能為企業搭建一個可以實現內外資源整合的高效的信息系統,從而全面滿足企業的綜合管理需求。
定制化OA以企業的員工為中心,融協同工作、協作管理、實時通信、信息與共享、信息集成、業務流程于一體,能為用戶提供一個解決管理方面問題的工具和個性化、功能強大、靈活的辦公平臺,協助用戶方便、快捷地實現企業內部各級組織、部門以及人員之間的協同,以及內外部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為用戶提供一個員工高效協同工作、管理層快速準確決策的支持平臺。
從傳統OA發展到定制化OA,協同軟件的概念由模糊變得更加清晰,協同軟件市場也煥發出新的生機。如今,定制化OA已具有完整的理論與應用體系,定制化OA產品也由信息化的邊緣產品逐漸成為信息化的基礎與核心產品,得到了權威部門與用戶的廣泛認可。定制化OA產品不僅是企業員工得力的工作助手,而且成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決策支持平臺。
對比2002年的喧嘩,今年的ERP市場少了很多失敗的聲音,相反多起來的是各個管理軟件廠商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和新策略。說是區隔性戰略也罷,說是由混亂歸為有序也罷,如果我們透過表象的迷霧去深入探究2003年以ERP為代表的管理市場,會發現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在主導著發展,那就是平臺。
當國內管理軟件的老大哥用友、金蝶紛紛把注意力轉向平臺時,作為中國管理軟件第三的金算盤唯有用行動才能論證自己在平臺趨勢中的領先地位。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金蝶的EAS套件、用友的RTE(實時企業)套件的相繼推出,并為用戶描述了一種實時、敏捷的管理境界時,金算盤也不失沉穩地推出了VPS套件,把標準產品、行業產品以及與第三方的產品的結合統一構架在平臺VP之上。由于早在2002年6月金算盤就率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管理VP,因此VPS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已經先于之時進入了應用。結合了已經拿下的兵工、TCL等著名企業的實施案例,以實際應用的效果向用戶展示了是如何幫助企業實現快速適應企業變化、深度滿足企業需求的管理境界的。 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講:金算盤VPS的推出不僅意味著當前國內管理軟件前三甲在平臺之上的競爭已經愈演愈烈,更意味著這將是一場注定慘烈的競爭,因為與以往國內管理軟件留給人們的“打概念,造理念”的印象不同的是,這一場爭斗直接把戰火燒向了真刀真槍的應用層面。
歷史在遺忘中前進
這幾年,以ERP為代表的管理軟件在中國的發展道路可謂曲曲折折。對傳統ERP的否定再造,引申出許多ERP的新提法和新產品。但若干失敗的案例都無一不用事實傳遞著用戶的一種非常樸素的想法:有沒有這樣一種軟件,它能夠覆蓋到企業幾乎所有的管理需求,在搭建基礎構架以后,其余的只要像搭積木一樣往上添加就可以了。
是東軟金算盤,在國內首次正式提出應用平臺的概念,平臺軟件才算真正完成了從雛形到成熟系統的破殼嬗變。作為公認的中國第一個管理軟件平臺,VP是一個具有獨立技術架構的應用軟件包,與傳統的功能性產品相比,它除了已具備完整的應用功能外,還具有一套技術架構、業務對象和先進的定制工具,易于實現快速的、低成本的、深度的產品擴展和增值服務。
隨后,金蝶和博科資訊等同類產品也相繼跟進推出,會同之前已經涉足平臺軟件領域的點擊科技,中關村科技等,平臺陣營可謂日益強大。 盡管各廠商的產品側重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采用了架構式平臺化技術。由此更進一步證明了平臺應用是ERP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個平臺發展思路走向成熟的過程就像是管理軟件徐徐降下了一道告別失敗噩夢的門,而門背后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時代,新的管理軟件的歷史就此書寫。
但在殘酷的商務世界里,歷史通常是會被遺忘的。當在平臺領域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在標榜自己高瞻遠矚的遠見、平臺創始的卓越之時。“誰是歷史創造者”的這個話題就失去原有的、深刻的意義。于是,競爭的焦點也隨著歷史洪流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轉向了更深的應用層面發展!
拉開應用時代的序幕
其實,平臺軟件之所以能產生,實質上是ERP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的必然結果,在這個無比深刻的更替過程中,蘊含了用戶對廠商和產品選擇的應用取向。
那么,什么是中國用戶的當務之急?簡而言之,當前管理軟件發展的需要重視兩個問題,一是用戶滿意度的問題,二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兩個立足點都非常明確地指向了應用。顯然,如何解決好應用問題才是管理軟件發展的核心所在。
一向位于國內ERP市場前列的用友和金蝶,自然不會讓自己在平臺應用上落后,從今年上半年兩大廠商的動作來看。對于在平臺領域的戰略發展,兩大廠商都十分重視。
伴隨著各自套件的出臺兩大廠商的發展思路都被清晰的勾勒出來。東軟借EAS闡述了未來軟件發展“平臺化、集成化、人性化”三大趨勢。而用友RTE套件的公布,更是形象的為用戶描繪了實時企業的理想,并進一步概括了“平臺、敏捷、協同”等幾大實時企業原則。
不過,在兩大廠商套件的初始時期,只是把話題延伸至平臺應用的可行性、理論性以及重要意義,卻絕少把觸角伸向具體的、結合了客戶的應用話題。平臺產品畢竟作為一種新的產品形態還需進一步得到市場的認可,而這也使得之后金算盤的基于統一平臺的VPS套件與其它套件相比更具自身的特色。VPS套件是在已經取得的成功應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以提升客戶價值為出發點,將價值體系滲透到“客戶、客戶的客戶以及平臺合作伙伴”等多個層面。而依靠兵工、TCL、貴州益佰等眾多客戶成功應用的實踐支持,金算盤VPS底氣十足地樹起了“應用”的這張王牌。
由此可見,在平臺的發展歷程中。用友、金蝶、東軟金算盤等幾大廠商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盡管技術實現上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在摒棄傳統的不足而向平臺應用進發。在迷人眼的姹紫嫣紅之中,管理軟件平臺之爭最終促使了應用時代序幕的緩緩拉開。
關鍵詞:農產品虛擬批發市場;協同電子商務;流通服務體系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tructure and existent problems with current farm produce circul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value net and collaborative commerce theory are introduced.It primely puts forward an excellent farm produc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presents the view of value net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mode, and further designs the systemic framework of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deal paradigm for 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tion platform in virtual wholesale market.
Key words:farm produce virtual wholesale market;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
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農產品虛擬批發市場是電子商務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重要應用,其作為現代流通商業模式的重要組織形式,能夠提高流通的組織化程度,有效解決農產品生產流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暢、物流成本高、管理控制不力等問題,實現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協同運作,提高流通效率,從而有效緩解我國普遍存在的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不相適應的矛盾。本文通過對我國現行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的分析,引入價值網(value web 或value net)和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理論,初步提出一個優化的農產品新型流通服務體系,即以虛擬批發市場為核心、有形批發市場為輔助、多種流通服務組織協同運作的服務體系,進而對虛擬批發市場的全面商務操作工具——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系統架構進行設計。
一、我國現行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及問題
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形成于20 世紀90 年代初期,其基本特征是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改革開放后,為了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推行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以滿足農產品大生產與大流通的需求,從而恢復了以農產品集貿市場為主體的農村集貿市場,并以城市為中心建立各種形式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步形成了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該體系構成依次為生產端、生產服務層、流通服務層、消費服務層和消費端。生產端為農戶和生產基地或農場;生產服務層包括農業合作組織、農村金融機構、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地集貨商和販銷商等,主要為生產端提供農資、信息服務,以及從個體農戶收集農產品,并進行簡單加工;流通服務層包括產地集貿市場、銷地批發市場、分銷商和運輸商等,起著聯系生產服務層與消費服務層的橋梁作用,并為其提供交易信息和場所,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消費服務層包括了城鎮農貿市場、超市和其他零售商,他們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農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展農產品網上交易方面,我國已建立了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其平臺是由農業部信息中心、深圳市農產品公司、深寶實業公司和泰克艾奇智能系統(深圳)公司共建,該網站依托深圳布吉、福田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網上交易服務。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城鄉集貿市場為基礎,體系相對完整、聯系比較緊密的市場網絡,并開展了農產品網上交易試點,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系統運作的主體層次過多。大宗農產品流通要經過農產品生產者——集貨商——產地集貨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零售商——消費者等多個環節,以致流通時間滯延,流通效率不高。尤其一些鮮活農產品經過漫長流通至上市時,往往出現不合時宜、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等現象。
2.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受限。目前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仍以單一對手交易和有形市場為主,各項配套服務功能即使具備也往往停留在初級階段。很多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業務范圍較窄,僅僅是純粹從事農產品的批發業務,沒有建立起與其它相關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橫向聯合。[1]
3.流通的組織化程度偏低,表現有三:一是流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農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組織、批發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低;二是流通過程的組織化程度低,參與主體的參與過程短,如農民只負責生產、加工企業只負責加工、批發市場只提供交易場地,使交易成本逐級加大;三是流通服務的組織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流通服務機構的有效參與。
4.系統節點信息處理功能薄弱。整個物流系統從農戶到零售終端各流通環節,由于缺乏完善的農產品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體系,農民對市場供求信息的獲取渠道單一,各經營環節信息滯后、失真現象嚴重;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往往帶有相當的盲目性,特別是作為物流系統的核心節點批發市場本應是農產品的物流信息樞紐,然而信息處理手段與技術落后卻難以發揮信息中心的功能。[2]
5.“四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協同效應缺乏。一方面,由于農產品批發的市場布局缺乏統一規劃,市場監管難以到位,場地設施簡陋,以及網絡建設滯落等;另一方面,反映在流通體系中深層問題,包括系統環節多、運作主體層次多、物流技術落后、信息處理功能欠缺等。這些都將對“四流”協同效應的有效發揮帶來不利影響。[3]
二、農產品新型流通服務體系的構建
(一)理論介評
1.價值網。大衛波維特(2000)認為[4-5]價值網是一種新型業務模式,它將顧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與靈活及有效率、低成本的生產相連接,采用數字信息快速配送產品,避開了代價高昂的分銷層;將合作的提供商連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解決方案;將運營設計提升到戰略水平,適應不斷發生的變化。
價值網的本質是在專業化分工的生產服務模式下,通過一定的價值傳遞機制,在相應的治理框架下,由處于價值鏈上不同階段和相對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種專用資產的成員及相關利益體組合在一起,共同為顧客創造價值。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由每個價值網的成員創造并由價值網絡整合而成,每一個網絡成員創造的價值都是最終價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關于價值網的資源界定,在內涵上包括了人力、物料、資金、設備等有形資源,以及品牌、技術、文化、服務、知識等無形資源;外延上既包括成員所擁有或占有的資源,也包括在網絡內可調控的資源[6]。因此,價值網是由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價值生成、分配、轉移和使用的關系及其結構。價值網潛在地為網絡成員提供獲取信息、資源、市場、技術以及通過學習得到規模和范圍經濟的可能性, 并幫助其實現戰略目標。
2.協同商務與協同電子商務。Gartner Group (1999)提出的協同商務概念,認為協同商務是一種激勵具有共同商業利益的價值鏈上的合作伙伴的商業戰略,它主要是通過對商業周期所有階段的信息共享來實現。價值利益的所有成員通過其核心競爭優勢組合起來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來獲取利潤。協同商務更加關注于企業供應鏈以及跨企業供應鏈的各種業務的協同與互動, 通過改變業務經營模式和方法來達到資源最充分的利用,其本質就是社會資源的最優化。
隨著新一代使能技術在商務領域的應用擴展,以及網格計算、對象管理組織、企業應用集成等關鍵技術驅動和基于ASP服務聯盟的應用支持,加速了電子商務向協同電子商務的發展,也促使商務模式被整體納入價值網范疇,結成網絡成員與其合作者之間的緊密聯盟和一體化的“競合”商務關系。協同電子商務在技術范式上更加強調電子商務的應用集成和管理界面的虛擬化實現,以及在內涵構建和管理意義上注重于可擴展性、增值性與協同網絡的整合機制及效率提升。本文認為價值網是在虛擬合作條件下引入的新型價值分析工具,在于建立協同增值網絡的分析框架;協同電子商務被視為新一代的全面商務操作工具,提供了一個滿足工具協同的市場虛擬化運作平臺;二者統一也就實現了新型流通協同商務模式的核心構建。
(二)優化的流通服務體系
1.協同優化目標。在引入價值網分析和協同電子商務理論框架下,以我國現行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關系結構為參照,可初步提出一個優化的農產品新型流通服務體系,即以虛擬批發市場為核心、有形批發市場為輔助、多種流通服務組織協同運作的流通服務體系。其優化目標有四:
(1)完善批發市場功能。完善的批發市場應具備信息導向、需求溝通、信用評估、交易撮合、協議供應、訂單管理、安全支付、物流組織、計劃協調、分級標準管理、條形碼管理、檢驗檢測、倉儲庫存管理和安全警示等多類功能。因而必須逐步由單一的對手交易向對手、拍賣等多種交易方式轉變,實現訂單農業、契約買賣、遠期交易和產銷直接見面,以及遠程可視交易等方式,推行電子結算機制,推動現行有形市場為主體向有形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的綜合業態發展。
(2)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加強供應鏈的協同運作和管理,著力發展一體化組織體系。 在生產服務層上,進一步引導農戶以經濟合作組織的方式來參與農產品的加工和流通;在流通服務層上,淡化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地批發市場的概念,引入專業的流通機構提高流通的質量和效率,新型批發市場可向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延伸;在消費服務層上,通過多種方式改善購物環境,降低物流成本。
(3)整合網絡資源,構建虛擬批發市場。需要指出的是,虛擬市場沒有固定的場所和有別于傳統市場的交易規則,是一種中介市場;其特點是通過批發市場的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確定農產品的購銷訂單及產品流向,物流并不經過有形批發市場,而是產地到消費端直接流通。
(4)價值系統整合。通過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完整、公開和暢通的農產品信息流貫通農業經濟體系中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等環節,使之“無縫”地緊密銜接和集成,形成動態的價值網結構,高效、流暢地進行價值增值活動。
2.協同電子商務模式。新型流通服務體系的協同電子商務模式,其構建思路為:
(1)整合價值系統,形成動態價值網。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主體之間形成統一的目標和規則、協調的合作過程,在價值流的各主要環節上植入有效率的優質資源,使每一關鍵節點具有核心競爭力。各商務伙伴通過協同電子商務平臺迅速捕捉和準確識別客戶需求信息,快速整合各自的價值系統,從而將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演變成具有共同目標驅動的最佳經濟效率聯盟體,形成動態的價值網結構。[7]
(2)基于“小集成、大協同”建立的批發市場間信息采集與交換網絡,打造整個流通體系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流通過程的全程信息服務。協同電子商務本質在于把商品流、資金流、技術流、業務流集中反映在信息流、價值流上,并由信息流來組織和支配,從而導致價值鏈重組和價值網形成,實現產業化和集約化。以虛擬批發市場為核心打造整個流通體系的信息、價值共享平臺,使各層以低成本共享和傳播相關信息,是整個協同商務模式的基礎。
信息采集和交換網絡實現的兩個功能:一是對供求信息進行三個層次的動態采集與交換。首先各生產基地與產地批發市場間的信息采集,除本地區應用外,經過區域網絡信息中心適當整理上傳至中心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虛擬批發市場協同電子商務平臺);其次,各中心城市虛擬批發市場除了集成區域各產地批發市場的信息外,還可自身進行信息采集,并在同層市場間實行信息互通;中心城市虛擬批發市場將價格與供求信息整理,供各地供需方參照。二是農產品近期價格走勢及未來需求預測,用以指導生產基地和廣大農戶安排生產。
(3)完善產地信息中心功能,構建省級協同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完善產地信息中心的服務功能,逐步將產地批發市場構筑為產地農產品交易信息服務中心,實現地區內交易、信息收集和、以及局部預測等功能;發揮省級農網的輻射能力,依托省級農網構建虛擬批發市場協同電子商務平臺,連接各產地信息中心及相關涉農網站,通過松耦合方式達成無障礙交流和實時共享[8],開展基于Web的協同社區服務,有機地將生產服務層、流通服務層和消費服務層信息組織進來,構筑各層間相互銜接的信息交換網絡,實現各層之間的信息互通。
(4)逐步實現從狹義市場向廣義市場的過渡,提高農產品流通服務質量。在新型流通服務體系下,農產品借助于虛擬市場確定流向,并通過生產服務層和消費服務層的直接轉撥,實現產品從產地到消費端的直接流通,進而大幅度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各中心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除了具有信息集中和規模大的優勢外,還有省級農網的軟硬件依托,可據此逐步形成虛擬化市場功能,使之從實物交易的狹義市場向實物市場和虛擬市場結合的廣義市場過渡,最終形成全國協同聯動的大流通服務體系,融入全球網絡化供應鏈循環之中。
三、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架構
至此,就一般應用范式上給出了一個農產品虛擬批發市場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架構,此架構顯示了以下特點:(1)基于Web架構、分布式計算體系,利用XML Web service技術實現數據互動服務;(2)采用SOA技術,滿足靈活性和數據接口的要求,導入“即插即用”(plug-and-play)方式; (3)支持基于瀏覽器、胖客戶端、PDA、手機等多種客戶端形式下的應用集成;(4)支持跨異構平臺的信息交互,基于XML的數據交互研究和跨異種數據庫的研究;(5)采用集群技術平衡負載、分布式協同計算、公有計算、Internet范圍的消息機制等;(6)網絡安全保障,包括身份鑒定與認證、授權控制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
在系統架構的組成上,主要包括5個技術界面和7個關鍵技術支持平臺,其中界面設計的基本含義為:(1)底層界面:主要為模型提供底層支持,包括計算機網絡(TCP/IP、IPX/SPX、NotBEUI)及安全協議(SET/SSL)、數據庫(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和操作系統(UNIX/WIN NT/LINUX);(2)配置界面:一般為工具系統的建立提供所需的底層數據和應用操作功能,主要包括互動管理服務器、柔性化管理軟件平臺、多功能接口平臺等;(3)工具界面:在于為建立協同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提供一組可裁減的工具集,主要包括Web 服務工具、工作流管理、協同支持工具集、系統安全控制、協同數據管理中心等;(4)應用服務界面:包括一些面向用戶的支持協同商務的集成性應用系統。如系統管理、知識管理、交易管理、協同營運管理、協同商務管理等;(5)門戶界面:即信息集成平臺門戶,為用戶提供統一的集成化環境和服務,是支持虛擬批發市場開展協同商務的互聯通道。
關鍵技術支持平臺的一般技術解構為:
第一,分布式組件管理平臺。采用基于分布式N層組件技術的關鍵處理方法,在于將應用中的對象抽象成公共組件,這些組件裝載在客戶端和數據庫服務器以外的N個層面的應用服務器上,一部分組件將直接運行于應用服務器上,另一部分則被下載運行于客戶服務器(C/S)或Web的客戶端,有助于放大系統應用服務器資源的使用效率,均衡網絡負載,減少網絡通訊壓力,以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也可通過對組件調用的優化排序,進一步擴展系統的應用性能;另外,引入應用組件化開發模式,強化組件的共享性和可重用性,從而大幅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和質量。
第二,系統開發平臺。采用領先的Microsoft、IBM和Sybase公司的設計開發平臺,包括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IBM Rational Rose、PowerBuilder Enterprise,分別進行系統分析設計與編碼實現的工作;同時系統集成基于Rational RequisitePro的用戶需求管理,Rational ClearCase的配置管理,以及TeamTest進行軟件自動化測試及壓力測試等。
第三,互動管理服務平臺。互動管理服務器作為虛擬批發市場管理中商務交易的主要協同技術,其工作面構成包括:支持XML標準,在數據層能與支持XML標準的信息子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支持傳統的數據庫表結構級別的相互存取,實現數據庫級的集成;通過Web Service以實現請求/服務模型和應用系統的集成支持;實現對于業務邏輯、工作流的集成;實現對消息機制的支持。
第四,柔性化管理軟件平臺,其主要設計理念為:通過適當的模塊分割技術以保持用戶模塊的相互獨立性,并通過各個模塊之間的自由組合,實現用戶的紛繁需求。一方面,任何一個客戶處理某一業務環節的特殊方式,或有可能對其他企業有用,以此在模塊庫中積累的部分越多,對于未來開發工作量則越小,從而逐步降低程序開發的成本;另一方面,隨著客戶增加,維護人員掌握的只是各個業務環節的特性累計,他們的知識庫實際是建立在這些特性的存儲而并非每一客戶的特定程序,因而這種知識庫的復雜程度遠低于單客戶或單版本。其系統設計既是模塊化的又是統一的,只有當一個企業的全部數據得到統一存儲并具有相互聯系時,才能體現軟件的強大功能,否則將被大為削弱。一般地,此平臺在于負責軟件系統底層環境的搭建,也包括一些核心機制與服務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能夠賦于軟件系統的柔性架構。
第五,多功能接口平臺。多功能接口平臺能為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實現信息的互動,是一種全面基于XML Web Service的應用交換平臺。其它應用軟件系統可通過與本應用系統掛接,實現異構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其支持B/S的分布式數據轉換模式的主要工作模塊,即按邏輯聯系可分為數據導入源、數據導出源和多功能接口三部分,可充分滿足其他管理軟件系統、電子數據文檔與本系統之間實現的互為源數據或目的數據源。
第六,協同數據管理平臺。協同數據管理中心是協同電子商務系統中集成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用以實現虛擬市場聯盟體各成員間基礎數據及個性化數據的管理,并提供統一的編碼體系(包括組織機構編碼、貨品編碼、客戶編碼、項目編碼和條形碼管理等)以及公共基礎數據、操作權限等虛擬市場運營的基本信息管理;此外,還提供柔性應用、賬套管理、數據管理、數據遷移歸檔、網絡數據庫管理等功能,被視為虛擬市場聯盟體實現互動的重要配置平臺。
第七,跨平臺數據庫/異構系統平臺。系統支持當前主流的大型數據庫,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并能充分發揮數據庫管理系統本身先進的存儲過程、遠程數據庫增量復制、分布式應用等特點;可同時實現不同數據庫系統之間的數據遷移,或異構系統平臺的應用部署模式。
四、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現行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結構及存在的問題;其次,在引入價值網和協同商務理論框架下,初步提出一個優化的農產品新型流通服務體系,即以虛擬批發市場為核心、有形批發市場為輔助、多種流通服務組織協同運作的服務體系,并給出了新型流通服務體系的價值網結構和協同電子商務模式視圖;最后,對虛擬批發市場的全面商務操作工具——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系統架構進行了設計。這種新型商務模式能夠推廣應用到整個農業經濟流通服務體系中,有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呂靖燁.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問題與策略[J].農業經濟,2007(2):59-61.
[2] 劉聯輝,文珊.我國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革新趨勢及其構筑策略[J].農村經濟,2006(5):111-113.
[3] 丁華.“四流”協同理念在新型農產品流通模式打造中的體現[J].經濟經緯,2007(3):121-123.
[4] Bovet,D.,Marha,J.Value nets:reinventing the rusty supply chai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y & Leadership,2000,28(4):57-77.
[5] Bovet,D.,Marha,J.From supply chain to value net[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21(4):24-28.
[6] Bovet,D.,Marha,J.Value nets:Breaking the supply chain to unlock hidden profits[M].Wiley,New York et al.,2000:6-12.
[7] 盛革.拓展企業再造的邏輯框架與流程網絡描述[J].科研管理,20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