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移動通信設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公用移動通信基站 共建共享 城鄉規劃
1 引言
如今,中國的移動通信全面跨入了3G時代,合理、經濟地建設3G網絡已成為通信行業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而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是3G網絡發展的基礎,是保障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移動通信基站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出現了脫節現象,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未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基本要求來進行,導致目前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存在很多問題。
2 基站建設的特點
(1)基站數量多、密度大
移動通信基站屬于通信接入設施,具有體量小、數量多、分布廣等特點。在密集市區,話務量大,通信基站平均站距為500米左右,局部地區僅300米左右。此外,3G網絡除了傳輸2G的模擬語音信號外,最主要的是傳輸互聯網數字信號,對帶寬要求較高,相對通信距離受限,加之3G基站本身功率不高,要達到與2G同樣的效果,3G基站布點密度就要明顯高于2G基站。
(2)天線架設要求高
無線信號傳輸受地理環境和建設環境影響較大,因此天線架設的高度、位置、角度等都必須符合要求。
(3)以宏基站為主
無線網絡原則上不作分層覆蓋,主要采用宏蜂窩基站設置,達到3G覆蓋區內室外良好覆蓋。大型建筑內部、地下室及電梯內,則采用室內分布系統,達到室內覆蓋要求。
3 基站建設存在的問題
(1)重復建設嚴重
目前由于缺乏政府部門的統一規劃管理,各運營商在建設基站等通信設施時未完全遵循共享共建原則,為搶占市場,大規模的重復建設造成了投資以及空間資源的浪費。
(2)審批困難
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缺乏相關規劃規范指導,也未納入到城鄉規劃體系之中;同時,在城鄉規劃相關管理文件中也缺乏對基站規劃管理的明確條文,導致規劃管理部門在基站審批時,缺乏相關依據支撐,審批非常困難。
(3)選址困難
隨著手機迅速普及,以及視頻數據等新業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3G業務的大規模推廣,基站建設密度大幅增加。而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珍貴,站址資源愈加稀少,基站選址與土地資源日益珍貴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4)建設困難
不少居民對基站輻射強度、范圍及影響等方面缺乏科學的認識,基站建設常常遭到當地居民的投訴和反對,居民抵制、阻撓基站建設的事件時有發生。
(5)建設影響環境
隨著移動通信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加,移動通信基站數量越來越多,天線架設五花八門,樓頂、女兒墻、鐵架和鐵塔等上面都豎起了眾多天線,與周圍建筑嚴重不協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景觀。
(6)建設影響周邊土地開發價值
在某地塊內建設通信基站,不僅占用了有限的土地資源,而且直接影響了該地塊以及周邊地塊的土地開發價值。
4 對策研究
隨著3G業務的大規模推廣,大量的3G基站建設面臨著規范選址、土地審批、共建共享、與城市環境和諧一致等問題。因此,需盡快研究相關對策,保障通信基站與城市和諧共建,保障通信行業的順利發展。
(1)盡快出臺《無線通信規劃技術管理規定》
《無線通信規劃技術管理規定》是城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規劃編制和審批的依據,是規范基站規劃、選址、建設的根本前提;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該技術管理規定,使通信基站規劃、審批、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編制《城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專項規劃》
移動通信基站等同于水、電、氣、道路等基礎設施,其選址和建設應納入城市規劃,并應符合《城鄉規劃法》以及城市規劃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各地市尚未編制移動通信基站相關規劃,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未能很好地納入城市規劃建設之中。
《城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專項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是:根據相關城市規劃、規劃區話務量特點、各通信運營商在規劃區內的無線覆蓋目標,確定規劃區內移動通信基站的平均站距、基站數量,對基站進行合理布局,并落實各基站站址,對移動通信基站的規劃做到定量和定位,切實有效地指導下一階段移動通信基站的設計和建設。
根據該專項規劃內基站規劃情況,將通信基站納入土地出讓條件中,將通信基站建設由事后配套變為事前參與,確保基站的有序建設。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程技術暫行規定》(YD 5191-2009),規劃的移動通信基站均為多家運營商共同建設,并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盡量滿足不同運營商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城市通信基礎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3)根據規劃成果進行審批
在審批環節上,政府部門在相關區域與建筑物的規劃審批以及建設和驗收時,根據上述專項規劃成果,將基站資源作為基礎條件來控制,確保預留好基站建設空間。
(4)加強后續管理
相關管理部門應出臺基站設置管理的規范性文件,明確基站設置審批的程序、相關部門的職責等,加強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的管理。
(5)加大宣傳力度,為基站建設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
相關管理部門和通信運營商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及時全面地向社會各界宣傳無線電常識、電磁輻射科學知識,引導公眾走出對電磁輻射的認識誤區,消除恐慌心理,為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提供和諧的發展環境。
5 結束語
城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已成為現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其規劃、建設和管理對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盡快出臺《無線通信規劃技術管理規定》,編制好《城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規劃》,并納入到城鄉規劃體系之中,使通信基站規劃、審批、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加強基站后續管理,保障通信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從而促進無線城市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毅,朱靚慧,孫煉. 納入城市規劃、規范移動通信基站建設[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06(01).
【關鍵詞】 通信基站 電磁輻射 現狀 對策
近年來,隨著青島市經濟的高速發展,通訊產業和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手機基站、電視塔、廣播站、雷達、衛星通信等伴有電磁輻射的設備越來越多,這些設備為人類的生活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由于大部分電磁波都是有用發射,所以環境中電磁能量密度增大,頻譜增密,電磁輻射的活動也在迅速增加。環境中產生電場、磁場、電磁場的設施大致可分為五類,無線通信發射系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移動通訊基站的電磁輻射,其危害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重視和關心。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 現狀
青島市現有移動、聯通、電信等公司通訊基站6000余座,設備工作頻段一般在900~1800MHz,其特點是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全天工作,雖然使用定向天線,但由于信號覆蓋率要求,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三個定向天線組合使用,單個基站輸出功率相對不大,平均輸出功率只有37.1W,但由于基站數量大,移動通訊基站設備總輸出功率占全市以信號發射為主的設施總輸出功率的32.4%,居第二位,而且相當一部分基站建在居民區等敏感位置,帶來的環境投訴問題相對多。
目前我們對青島市的移動通訊基站監測數量達到800余座,根據評價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電場強度公眾照射導出限值為12V/m[1],未出現超標現象;日常管理中按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中對單個移動通訊基站項目的要求電場強度限制在GB8702-88中規定的限值的1/[2],即5.4V/m。
監測時根據每個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空間分布特點和周圍環境的狀況的特點、敏感程度等,結合現場實際條件,選擇不同的點位進行測量,力求測出對環境影響的輻射水平的最高值,監測方法按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1996)的要求進行,在基站天線主瓣方向(全向天線按3個方向)布設監測點位,取地面上1.7m的高度進行監測。
通過基站監測結果顯示僅在發射天線近距離處(樓頂平臺靠近發射天線5米內)且正對發射天線方向時,偶爾有超標現象,且超標率不到0.5%,并對監測數據超過5.4V/m的基站都要求進行了整改,整改后全部達標。
2 對策建議
針對通信基站中的問題,通過環保管理部門、監測部門和擁有電磁輻射設備的單位的共同努力,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應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我們的電磁輻射環境。
2.1 嚴格移動通訊基站的環評審批及“三同時”制度
從源頭抓起,對移動通訊基站的建設嚴格進行審批和要求,執行“三同時”與環評制度,在環境敏感區域中或目標附近不準建設大規模的移動通訊基站;通訊基站建成后,嚴格進行驗收,加強驗收監測中設備近場、遠場輻射強度的監測[3],同時加強對電磁輻射污染源的日常監測及監理工作。
2.2 加強移動通訊基站監測能力及數據綜合分析能力
加強監測能力,購置先進的電磁輻射分析儀,同時建議配備移動式電磁輻射監測站,配置射頻和工頻電磁輻射監測設備;針對基站電磁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說清通訊基站電磁輻射的污染狀況,找出污染的特點、規律并提出對策,為管理部門提供依據。
2.3 合理配置科學規劃
結合城市規劃,根據各功能區對電磁輻射環境的不同要求,做出青島市的電磁輻射環境功能區劃。將城市空域電磁波發展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做好各類不同的電磁輻射發射設備的合理布局,即要防止其對居民區的污染和不同設備間的相互干擾,又考慮其今后的發展空間。對敏感區域要限制發射設備的發射功率,杜絕超標發射。針對不同設備,選擇適宜的屏蔽防護設施。
2.4 建立相應的地方管理辦法
積極貫徹國家環保總局18號令《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及《山東省輻射環境管理辦法》,并根據國家有關的法規和標準,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地方性電磁輻射管理工作條例。同時加強與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及城市規劃等部門聯系、協調工作,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將電磁輻射的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2.5 加強宣傳教育
目前,社會上對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宣傳力度不夠,廣大人民群眾對電磁輻射的知識了解不多,并且擁有電磁輻射設備的單位中的管理和工作人員對加強預防電磁輻射的意識也不強,對電磁輻射的污染了解甚少,缺乏足夠的重視。
3 結語
隨著國家及社會對電磁輻射環境的日益重視,通過加強管理、科學規劃及通信手段新技術、新材料等的有效地推廣和使用,可大大減輕城市內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問題,為保障社會群眾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起到積極促進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1988.
1 移動移動通信信道模擬器研制背景
移動通信是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通信方式,在陸地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移動臺所處區域地形復雜,加上移動臺本身的運動,使接收到的信號其包絡和相位隨機變化。
為了評價移動通信設備的性能,需要在實際通信環境中進行反復實驗,這必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為了縮短研制周期,節省研制費用,在移動通信設備的研制過程中,廣泛采用了各種信道模擬器。
本文介紹了一種針對信號頻率為70MHz、基站天線高度為18m的移動通信信道的模擬器。該模擬器可以模擬移動通信信道的主要特點,如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多徑傳播、電池傳播路徑損耗、多普勒頻移等。
2 移動通信信道模擬器的研制依據
2.1 瑞利衰落
陸地移動通信由于受地形、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衰落機理是非常復雜的。但在移動通信信道模擬器模擬的眾多信道參數中,呈頻率選擇性的瑞利衰落占主要地位。即實現信號包絡的瑞利分布和相位的均勻分布是信道模擬的核心。
2.1.1 實現瑞利衰落的數學原理
設一個隨機過程ξ(t)可以表示為:
式(1)中ξc(t)與ξs(t)分別為ξ(t)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可以證明:一個均值為零的窄帶平穩高斯過程,其同相分量ξc(t) 和正交分量ξs(t)同樣是平穩高斯過程,且均值都為零,方差也相同。另外,在同一時刻得到的ξc(t)與ξs(t)是不相關或統計獨立。還可以證明:一個均值為零,方差為σ2ξ的平穩高斯窄帶過程,其包絡的一維分布服從瑞利分布,其相位的一維分布服從均勻分布,并且就一維分布而言,兩者是統計獨立的。
綜上所述,一個均值為零的平穩高斯窄帶過程,其包絡的一維分布服從瑞利分布,其相位服從均勻分布,且兩者是統計獨立的。同時,一個均值為零的窄帶平穩高斯過程也可由兩個同為平穩高斯過程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合成。
2.1.2 單徑瑞利衰落
設單徑衰落信道輸入為:
式(2)中A(t)和θ(t)分別為頻率ωc的載波信號的實際幅度調制和相位調制。用X(t)和Y(t)兩個相互獨立而分布相同的高斯隨機變量調制,輸出信號So(t)可以表示為:
于是隨機包絡R(t)是瑞利分布,隨機相位φ(t)在0~2л范圍內均勻分布。
由上面的推導可以看出:對輸入信號進行正交調制,即為單徑無頻率選擇性瑞利衰落模擬,可實現輸入信號的振幅和相位按要求隨機干擾,從而實現(3)式所示的數學模型。
2.1.3 多徑瑞利衰落
為了簡化分析,設輸入為一單頻正弦信號
經多徑傳輸,輸出為:
式(7)中:αi為幅主加權系數,τi是時延,φi是隨機相位,N是徑數。
在僅有二徑的情況下,輸出幅度為:
即二徑存在時延差,τ≠0,合成信號場強隨頻率ω變化。在實際移動通信信道中,由于多徑傳輸,各徑時延不同,相對時延差也就不同,從而造成頻率選擇性衰落。
2.2 多徑傳播
2.2.1 多徑傳播徑數選擇
在移動通信中,存在兩個以上的散射體時,接收信號必存在頻率選擇性衰落。本模擬器使用三徑,即能產生三路互相獨立的衰落,以便較真實地模擬實際通信環境。
2.2.2 多徑傳播時延值的確定
典型的實測多徑時延最大值為20μs[1],國內測試結果為15μs,而均方根時延在10μs左右[1,2,3]。本方案采用多種延時靈活選擇以便接受實際信道的均方根時延。總延時最小為0.2μs,最大為10.2μs,且包含一直達通路(延時為0)。
2.3 電波傳播路徑損耗的確定
目前人們對陸地移動通信傳播路徑損耗預測一般都使用奧村經驗模型。但是奧村模型適用范圍為:頻率100MHz~1500MHz,基站天線高度30m~200m,移動臺天線高度1m~10m,傳輸距離1km~20km。而研制的模擬器所針對信號頻率為70MHz,基站天線高度為18m。這與奧村模型適用范圍不符,故該模型不能直接應用于本方案。
美籍華裔通信專家李建業先生提出了電波傳播預測的Lee模型。該模型不對基站天線高度作具體限制,其思路是先求得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信號傳輸損耗,再求得具體地點點到點之間的傳輸損耗。
由于本模擬器模擬的是一般環境下的典型路徑損耗,不需精確模擬特定到某地區的點到點傳輸。所以Lee模型的區-區電波損耗計算適用于模擬方案,不需再作誤差修正。
用Lee模型計算傳播損耗需預先知道各環境下傳播距離1英里(或1km)處的確定損耗值。而模擬器模擬的是一般環境,不必一一實地測量,故先用奧村模型計算一般環境下傳達室播距離1km處的典型值,再轉換運用于Lee模型中。也就是說,所研制的模擬器綜合運用奧村模型和Lee模型計算電波傳播損耗。
具體傳播損耗量如表1所示。
表1 電波傳播的路徑損耗
傳播距離1km8km15km25km傳播損耗直線路徑69dB87dB91dB93dB城市環境98dB134dB145dB154dB準郊區環境91dB127dB138dB147dB開闊地環境75dB111dB122dB131dB2.4 多普勒頻移
在移動通信中,多普勒頻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fd=v/λ (9)
式(9)中v是移動臺速度,λ為信號的波長。對于一個信道路徑在方位上均勻分布的實際信道而言,射頻率譜的形狀為:
式(10)中ωd是移動臺運動產生的最大多普勒頻移對應的角頻率,即:
為了產生這個頻譜,用來調制的高斯噪聲必須有低通頻譜,如式(12)所示:
3 信道模擬器的實現方法
由前面的論述可知,本移動通信信道模擬器的主要功能是瑞利衰落、多徑傳播、電波傳播路徑損耗、多普勒頻移等。
3.1 瑞利衰落的實現方法
根據式(1)可知,瑞利衰落的實現方法是將輸入信號用兩種不相關的低頻高斯噪聲正交調制模擬包絡呈瑞利分布、相位呈均勻分布的瑞利衰落,輸出信號的功能譜由低頻高斯噪聲的頻譜決定。多徑瑞利衰落可以由單徑瑞利衰落經延時后合成。
3.1.1 低頻高斯噪聲的產生
由式(10)確定的帶通高斯過程頻譜如圖1所示。
對應的低通高斯過程頻譜如圖2所示。
考慮到式(12)表示的濾波器頻響不是有理分式,無法直接構造,只能采用數字逼近的方法。由參考文獻[2]可知,所需濾波器的頻響應為:
H(s)=1/[(0.897s 2+0.31s+1)(0.897s 2+0.31s+1)(0.31s+1)]
圖3顯示了H(s)的頻響與理想濾波器的頻響區別。
將上述模擬濾波器進行交換,得到對應的FIR濾波器抽頭系數。
使用MATLAB軟件生成高斯白噪聲,將這個白噪聲輸入上面FIR濾波器,濾波器輸出即為所需要的窄帶高斯過程。
將該窄帶高斯過程輸出置DA,經平沒濾波、放大、阻抗匹配,輸入下一級處理。
3.1.2 正交調制的實現
實現正交調制的方法有多種,本移動信道模擬器實現正交調制方法采Mini公司的I/Q調制器。其結構如圖4所示。
3.2 多徑傳播的實現
為了實現對多徑傳播的模擬,采用了Mini公司的功率分配器(簡稱功分器),將輸入信號進行分路。首先對輸入信號進行二路功率分配:一路模擬直達通道;另一路再進行三路功率分配,經這不同延時及窄帶高斯正交調制,再進行功率合成,輸出信號模擬多徑傳播。
在本信道模擬器中,傳播路徑的選擇、延時選擇通過控制模擬開關進行。
3.3 模擬路徑損耗的實現
為了模擬傳播的路徑損耗,本信道模擬器選用固定衰減器與數控衰減器進行組合控制實現。實現衰減量控制的依據是表1。
3.5 多普勒頻移的實現方法
由3.1的結論可知,多普勒頻移可以通過控制窄帶高斯過程的頻譜實現。在本模擬器中,通過改變窄帶高斯過程的DA轉換速率可以實現對窄帶高斯過程的頻譜控制,從而實現多普勒頻移的模擬。
3.6 系統控制及人機界面的實現
系統控制采用基于單片機AT89C52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可實現對數據控衰減器、模擬開關等的控制,通過對鍵盤、液晶習實現良好的人機界面。
4 結論
4.1 總體介紹
本信道模擬器的總體結構如圖5所示。
信號輸入后,分成兩路:一路作為直達支路;另一路經延時后,又被分成兩路,其中一路用I/Q調制器調制上兩路相經獨立的低頻高斯噪聲,其輸出的信號包絡呈瑞利分布,相位呈均勻分布,由此實現了單徑無頻率選擇性的瑞利衰落;另一路送到下一個延時單元,重要上述過程。各種I/Q調制器輸出在合路器相加,其輸出信號幅度包絡呈瑞利分布,相位呈均勻分布。加上最初的直達信號,還可模擬萊斯信道。模擬實際路徑損耗通過控制數控衰減器實現。在直達和延時路徑中,分別疊加上可調白噪聲,以實現輸出信噪比可調。
4.2 功能指標
4.3 主要指標測試方法說明
4.3.1 瑞利衰落測試方法
用TEKTRONIX示波器TDS3052觀察模擬器輸出波形,如圖6所示,可見其包絡呈瑞利分布。
4.3.2 衰落波形相位分布測試方法
用Lecroy公司的LC584A示波器測試李沙育圖形,圖7為該存儲示波器積累10s光點掃描的圖像。該圖用兩路相互正交的低頻高斯噪聲分別控制示波器水平和垂直偏轉得到。因為噪聲的偏轉控制呈90°相對取向,所形成的顯示圖與此模擬器輸出的瑞利衰落信號的隨機可變向量的極坐標是等效的。圖7中關于原點的任意固定半徑圓弧上,光點強度的均勻性表明相位是均勻分布的。
1 系統軟件概述
1.1 系統軟件結構
系統軟件主要由TPS測試文件、TPS開發及運行環境(程序)、儀器面板(庫)等幾部分組成。
1.2 TPS測試文件
TPS測試文件由一個三層的樹狀結構構成。第一層用于保存被測試對象信息及適配接口信息,第二層對應測試項目信息,第三層則包含每個測試項目中的具體測試動作、判讀等內容。
系統軟件采用Microsoft-Excel(.xls)文件作為TPS測試文件類型,以被測試對象的調試工藝為依據進行測試命令開發。Excel文件屬性及首個工作表用于保存被測試對象信息及適配接口信息;從第二個工作表開始,工作表屬性用于保存各個測試項目信息,工作表內空間用于保存該測試項目中的具體測試命令等信息。TPS測試文件內容示意圖如圖1所示。
2 TPS開發數據結構
TPS開發及運行環境是可執行桌面程序,具備交互界面,可以響應用戶操作以完成TPS文件項目的編輯操作,并且負責測試流程的控制工作;另外,通過調用儀器面板庫,可以完成測試命令的編輯或執行等工作。
為了滿足不同儀器面板對于數據類型及數量的不同使用需求,本系統軟件采用字符串作為程序間通訊數據。
命令字符串形式例如13\0\0\0\1\0x00 100000\ECHO\...,字符串中各種類型數據通過字符\進行間隔,數據與字符串之間的分解、合并、類型轉換等操作由通用函數完成。
命令字符串中,首個單元數據(例如13),由主程序進行解析,與主程序為各儀器面板分配的宏定義一致,命令字符串中的后續單元,由儀器面板函數自行解析其含義。
2.1 儀器面板調用過程
儀器面板庫以動態鏈接庫(.dll)及導入庫(.lib)進行封裝,主程序在初始化、命令編輯、命令執行等幾個階段,均需要對儀器面板庫函數進行調用。
2.2 主程序初始化階段
主程序初始化階段,會查詢注冊表中的儀器面板庫路徑并加載,然后返回模塊ID,當執行完成各模塊的面板資源載入函數后,即可獲得面板資源句柄,并創建命令生成面板。
2.3 命令編輯階段
在進行測試命令編輯時,主程序首先將測試命令讀取出來并顯示在Table控件中;當用戶具體編輯某條命令時,主程序首先將待編輯命令對應的面板激活,并將命令字符串傳遞給儀器面板庫函數,用于命令回顯;當用戶配置好儀器功能參數后,點擊生成命令,從而關閉儀器面板界面并更新待編輯的測試命令。
2.4 面板更新階段
儀器面板激活后,需要對部分控件的狀態進行實時的更新。因此,主程序創建一個異步定時器,在異步定時器響應函數中,會調用對應的面板更新函數。面板更新階段儀器面板調用流程圖如圖2所示。
2.5 命令執行階段
在執行測試命令時,主程序首先將測試命令讀取出來,然后傳遞給命令對應的儀器面板庫函數去執行。命令執行階段儀器面板調用流程圖如圖3所示。
3 儀器面板接口功能設計
3.1 面板資源初始化
面板初始化通過調用CVI函數實現,負責載入儀器面板資源,并返回面板句柄,程序示意圖如圖4所示。
3.2 命令字符串生成、回顯及翻譯
儀器面板控件和命令字符串之間具備對應關系,其映射方式由面板開發人員自行決定。在命令生成時,程序按照一定的順序,獲取各控件的數值或狀態,依次寫入到命令字符串中;在命令回顯時,按照同樣的循序,將命令字符串中各單元的數值提取出來,并作為參數對控件進行設置。另外,為了方便編輯命令,需要為用戶顯示可讀的命令翻譯語句,其翻譯過程由儀器面板模塊完成。
儀器面板模塊提供三個接口函數,以實現控件到字符串的命令生成、字符串到控件的命令回顯,以及命令字符串的可讀語句翻譯。
關鍵詞: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新型車庫;停車問題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49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汽車工業發展也在迅猛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其中汽車1.7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2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8億人。但是在隨著汽車持有率快速上升的同時,我國汽車的停車位卻沒有隨之改變,汽車數量的高速增長和停車位的止步不前之間矛盾凸顯,以此帶來違章停車、停車位難求等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商業發達、人口密集的場所,停車位難求的問題非常明顯。縱觀當下,馬路邊的停車位、地下停車位、人行道上的停車位已然不能解決當前停車難的問題。因此停車場向空間發展,運用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使其在一樣的停車地上能夠停放更多的汽車,有效地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根據當前形勢來看,國家將大力扶持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和城市立體停車場的發展,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應政策來解決停車難問題。
1 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的應用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具備很多優點,它比其他類型的立體停車庫的空間更加的緊湊,而且層高也很小,這樣一來,就能夠使車庫的空間得到很好的利用。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建立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是最好的選擇。在一個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之中,包括了領先的機械、電子、磁控、光學技術以及液壓領域的領先技術,這種停車庫集機、光、電與自動控制為一體,能夠較好的解決目前城市中存在的大型自動化停車的這一個難題。但是,目前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在我國的應用卻并不廣泛,其所占的市場份額也非常的小,僅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那么,是何原因導致了現在這種不甚樂觀的狀況呢?據調查了解,主要原因是目前現有的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的存取車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是要在最遠的車位取車,那么整個過程大概要花費兩分鐘的時間,這比在從普通停車庫取車所花的時間要長很多,而且如果遇到了取車的高峰期,那么取車時間會變得更久,依次取車的話,到第20輛車大概需要花費30分鐘以上的時間,從整體上來說,目前的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的實用性是比較差的,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其市場應用率,必須提高其工作效率。
2 高效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的設計
2.1 車輛存取方式設計
在通常情況下,現有的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所采用的大都是單向存取的工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就只能在升降裝置的旁邊設置停車位,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同時取出位于同一區域的車輛,就只能夠一臺一臺的取,如果臺車橫向移動距離比較的長,那么取車的效率就會更加的低下。
本設計突破了傳統單向存取車方式的限制,創新使用了2臺升降機雙提升裝置,將2臺升降機分別設置在停車位的兩側,再通過PLC控制系統將存取車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計算出最優路徑,盡可能的縮短等待的時間,以此來實現存取車效率上的質的提高。
2.2 搬運臺車設置
在傳統的設計當中,搬運臺車與升降機這二者是緊密的連在一起的,如果搬運臺車正在投入使用,那么這時候升降機就要在原地等待,如此一來,效率自然比較的低。而在本設計當中,升降機和搬運臺車這二者是分離的,在車庫的每一層都設置了搬運臺車,并且結合了先進的自驅動裝置,這樣一來,就能夠輕松實現在車庫里讓很多臺彼此獨立的搬運臺車在同一時間投入使用,和雙提升裝置相互配合,這樣就能夠科學的提高存取車的效率。
2.3 載車臺變向回轉裝置
以當前我國采取的立體車庫,車輛往返庫的方案計劃來看,大概有以下兩種:分別是不設置汽車變向轉盤與設置汽車變向回轉裝置。在汽車進出車庫時,對于不設置汽車變向回轉裝置的立體車庫來說,一般會實行從一個方向的入口進,從另外一個方向的出口出車的方法,也可以是從這個方向進從這個方向倒著出來的方法,但是從現實經驗看來,這個方法不但不人性化,而且占地的效益也不好;對于設置汽車變向回轉裝置的立體車庫來說,當汽車開進車庫,然后停置于載車板上時,可以通過變向回轉裝置把汽車進行180°掉頭,憑借這樣,可以在取車的時候正向開出車庫,以此來展現車庫的優越性,人性化的照顧。除此之外,對于不設置汽車變向回轉裝置的立體車庫來說,當變向轉盤和汽車變向回轉裝置面臨與升降機分離的時候,就不可能實現雙向多通道出車的情況。本項目為解決此問題,運用內置回轉臺,將汽車變向回轉裝置安置于升降機上,使其融為一體。通過回轉裝置隨升降機工作,以此在不更改設計的前提下,達到雙向多通道出車,對進出方向任意設置。為保障能夠成功的存取車輛與在取車時能夠讓車頭朝前,運用回轉裝置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回轉裝置的旋轉也需要根據現實情況來運轉,具體的汽車變向回轉裝置結構如圖1所示。
2.4 升降機傳動裝置的設置
升降傳動裝置的結構設計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它是整個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庫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直接影響著車庫的運行安全。目前,我國立體車庫現有的升降傳動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曳引傳動,二是強制性驅動,其中強制性驅動又可以細分為兩種,即鏈條提升式和卷揚式(鋼絲繩)。在選擇提升形式時,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其安全性,當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之下還要充分考慮其經濟與實用性。經過一系列的科學認證,本設計選用的是電動機驅動鏈條的提升方式,且采用的是高標準、高強度的雙排鏈條,安全系數超過7級。
2.5 升降機的精準定位系統與鎖緊系統
升降機在上升和下落時,主要是通過激光定位來確定準確位置,將激光定位儀安置在升降機的最下端,兩者之間再將反射板安裝,客戶如需存取車時,升降機會自動上升到激光定位的特定位置上。為了保險起見,當升降機到達了激光定位儀指定的平層后,建議設置一個鎖緊機構。本項目運用定位電機、連桿、錐形定位銷等錐形銷定位鎖緊機構,保障其正常運作。被安置在升降機的頂框上的錐形定位鎖緊機構,理論上應該和升降機一起工作。在升降機成功抵達預定高度平層后,錐形定位銷在定位電機的驅動下可以向外伸出一段距離,以便插入框架上相應的錐形固定座,以此來鎖緊升降機。
2.6 車輛存取交換裝置方案設計
平面移動式立體車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利用機械裝置來完成車輛在提升裝置與搬運臺車之間轉換或者是車輛在搬運臺車與泊車位之間轉換。為了能夠更好加快車庫的存取車速度,同時更好的控制車庫的建造成本,本項目運用的是非常特殊的梳齒式智能機器人來直接搬運車輛,這樣一來,就能夠省略掉車板交換的環節。在存車的時候,車輛先是進入到車庫入口提升裝置的固定叉梳板之上,然后提升裝置把車輛運輸到相應的樓層之后,再由搬運機器人將車輛托起來,托著車輛向搬運臺車移動,等搬運機器人在搬運臺車上停穩以后,搬運臺車就沿著軌道做水平運動,到達系統指定的停車位之后,搬運機器人向固定停車位移動,進入空泊位放下移動叉梳板,將車輛轉移到泊位的固定叉梳板上,移動叉梳板收回,機器人回到搬運臺車,這樣就順利的完成了一整套的存車作業。
2.7 立體車庫工作時的安全設置
因為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導致車庫在運行的時候隨時有出現安全問題的風險,其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1)超速與失去控制。當升降機進行提升時,倘若發生制動器失靈、曳引鏈打滑、減速器傳動軸鍵及輪齒折斷等一些列情r,會直接影響提升裝置,使其失去控制,升降機運行速度超過極限值。2)終端發生越位。如果被升降裝置所控制電路發生問題時,那么升降機一旦工作到軌道底部與頂部的時候,往往會超出安全工作的地方,引發撞底與沖頂現象。3)工作中止。當立體車庫工作時,為保障車庫能夠安全地存放車輛,必須安置相應的安全裝置,保障安全。
【關鍵字】移動通信;網絡室內覆蓋;建設;優化
一、前言
現代都市中建筑物越來越高、越來越密集,移動通信的無線電信號在其間受到阻擋而衰減,另外現代建筑多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再加上全封閉式的外裝修,對無線電信號的屏蔽和衰減特別厲害,很難進行正常的通信。在一些高層建筑物的低層,基站信號通常較弱,存在部分盲區;在某些超高建筑物的高層,又沒有覆蓋。特別是在一些沒有完全封閉的高層建筑的中、高層,進入室內的信號非常雜亂,近處基站的信號、遠處基站的信號通過直射、折射、反射、繞射等方式進入室內,信號忽強忽弱不穩定,同頻、鄰頻干擾嚴重。手機在這種環境下使用,未通話時,小區重選頻繁,通話過程中頻繁切換,話音質量差,掉話現象嚴重。在城市的邊緣區,基站密度小,站距大,在距基站較遠的建筑物內,因建筑材料對電磁波的損耗,移動通信用戶在室內的通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限制。為解決以上室內覆蓋問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設室內分布系統,將基站的信號通過有線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內的每一個區域,再通過小型天線將基站信號發送出去,從而達到消除室內覆蓋盲區,抑制干擾,為室內的移動通信用戶提供一穩定、可靠的信號供其使用,使用戶在室內也能享受高質量的個人通信服務。
二、TD-SCDMA容量配置方案
在TD-SCDMA系統的室內分布系統中,需要考慮室內用戶的數量、業務類型以及單用戶話務量,以便采用相應的設備吸收室內話務,減少宏基站負擔,提高用戶滿意度,同時降低運營商投資。室內覆蓋的容量規劃應充分考慮各種數據業務需求。系統建設要分區預留,分區數量主要依據容量預測結果,以上行75%/下行75%負荷。
1、人口密度和用戶密度估算
由于室內分布是針對精品區域的重點覆蓋與廣覆蓋的室外場景相比主要有以下區別:業務分布方面室內分布場景的高端用戶比例較高數據業務需求相對較大;用戶密度方面室內分布的用戶密度普遍高于70000用戶/km2對應于室外密集城區的最高情況;用戶滲透率室外用戶滲透率在農村34密集城區之間室內分布的用戶滲透率在30-50之間同樣高于室外密集城區的一般情況。
2、室內分布系統話務模型
考慮到語音業務是3G的最基本業務,所以不同室內場景下的語音業務滲透率同室外一樣,均設定為100%。不同場景室內語音業務的單用戶話務量及話務量密度,以1000m2為基本單位。考慮到體育館在重大比賽前和比賽休息階段、民航機場在候機時段和航班到港時段語音話務量會出現高峰,因此其單用戶話務量按室外密集一類的最高值給出相對而言,商場超市、賓館酒店、娛樂場所的話務量稍低,按室外一般城區給出,而地下停車場的話務量則按照室外的交通干線給出。
三、TD-SCDMA與其他系統共用室內覆蓋系統
TD-SCDMA與2G等其他系統在使用頻率、編碼技術等方面不同。在建網的初期為了節省成本和迅速占領市場,勢必要與其他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系統。需要對覆蓋容量、質量進行統一規劃,與其他的系統協調統一,其中重點要考慮與其他系統的互相干擾問題。6.1系統如何合路,目前的室內覆蓋系統無源分布工作頻段涵蓋了800MHz、2500MHz無需再改動。增加3G在信號源部分使用雙頻或多頻合路器對信號合路后,上行是合路對下行是分路,送到分布系統即可完成。對于大的樓宇信號在傳輸和分配過程中,信號低到一定程度需干線放大器對其放大,這時需雙頻或多頻合路器把信號分開,下行是分路對于上行是合路,通過各自的放大器放大后再通過雙頻或多頻合路器合路。6.2功率匹配問題,多系統共用一個分布系統的最大問題是功率匹配,包括信號源輸出功率匹配,不同頻段的信號在分布系統中傳輸損耗不同產生的影響,邊緣覆蓋場強的不同要求,不同頻段的無線電波空中損耗不同而產生的影響等,需設計人員根據運營商的不同要求和各樓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
1、頻率和時隙規劃,在頻點選擇上根據建筑物位置的室外信號分布環境選擇合適的頻點,在頻譜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與室外的宏蜂窩信號不同的頻點,使用N頻點的系統的主載頻應該盡量避開信號最強的2個相鄰宏蜂窩主載頻。TD-SCDMA室內分布系統在設計時,對于建筑物非完全封閉的情況應采用與室外的宏蜂窩一致的時隙格式,以避免業務時隙的上下行干擾。
2、覆蓋和容量的統籌考慮,一方面根據共用室內分布系統的各自情況,盡量滿足覆蓋和容量的要求。例如:考慮到3G在室內的鏈路損耗一般比GSM900大8d B12d B,所以一般需要增加一定數量的天線點,以滿足3G覆蓋和容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CDMA網絡是自干擾系統,室內分布系統的信號泄漏容易造成對室外信號的干擾,導致室外用戶選用室內信號,使軟切換增多,從而影響室外的掉話率,同時過多的軟切換也會浪費系統的容量。因此,要采用多天線、小功率的方法,減少室內天線的輸出電平,以控制信號泄漏電平,在靠近窗戶、門口等邊緣區域應采用方向性較好的定向天線,以減少信號的泄漏。
【關鍵詞】 移動通信 室分設計 調測參數 切換方式
原有設計人員在室分設計方案中存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沒有對傳輸損耗進行設計分析,另一方面沒有對信號的切換方式進行調整,造成出現嚴重的掉話現象。但通過現有模式的調整,不但優化了室分設計內部的方案,而且也降低了通話系統的掉話率。
一、室分系統組成結構
室分系統包括:信號源、無源器件、天線及饋線組成,當前室分設計所用的信號源主要包括宏蜂窩、射頻拉遠模塊、微蜂窩以及直放站等。宏蜂窩信號源系統穩定,但該基站在施工過程中操作較為復雜,一般對于選用的信號源類型為BBU+RRU的形式,該模式的信號源系統在安裝條件上能獨立分開,設備通過電接口直接把數據信息模塊傳輸至宏基站機房內。微蜂窩信號源能夠將多個設備集中于一點,該模式適用于話務量較多的分布局域。射頻拉遠模塊是在宏蜂窩基礎上進行了演進,一種是在宏蜂窩中直接采用BBU+RRU的形式,另一種是在宏基站內直接采用RRU,該兩種形式需要對運行環境進行測定分析,然后選用適當的接入模式。無源器件包括功分器、耦合器、電橋、合路器以及衰減器等,功分器的主要作用便是分散傳輸信號;耦合器的主要功能是提取有效部分信號;電橋的主要功能是將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波形等幅輸出,輸出顯示的波形為平行狀態。天線及饋線包括:全向天線及定向天線,全向天線適用于較為集中區域,保證各個區域都能接收到天線發射的信號。定向天線適用于室外,能夠減少室內無線信號的損耗。
二、室分設計無線網絡優化程序
室分設計在無線網絡優化程序層次結構上分為了兩個階段,分別是:網絡建設初期規劃、后期運營維護優化,其中工程優化(全網優化)包括:單站優化、簇優化以及全網優化;而運維優化(日常優化)主要是完成商用放號后的工作,主工作內容包括:日常網絡設備的維護和網絡數據運維分析。
1.全網優化。單站優化是室分設計工程優化中的一項,主要通過基站自身檢測的數據,查看問題所在以及優化內容。單站優化查看基站終端設備的吞吐量、基站的切換頻點以及基站的覆蓋角度等。優化項目與評判標準具有一致性,優化單站數據庫、DT/CQT測試數據、功能數據測試更新以及硬件故障處理信息記錄。在對室分設計無線環境優化分析中,優化的數據指標都在通用的標準范圍內,RSCP優化數據指標在80%-90%,MOS優化數據指標在3-7,DT話音BLER優化數據指標在94%-98%,以及Tx_Power優化數據指標在91%-95%。全網優化解決的是室分設計網絡信號覆蓋問題,若信號發射功率小于-90dBm時,則會通過增大傳輸功率或者更換增益較大的天線,增大傳輸功率主要是增強基站的導頻強度,增大原有的輻射范圍。而換用較大增益的天線,主要指減少相鄰基站信號的重疊,導致出現信號衰減區。
2. 運維優化。運維優化項目類型有:后臺話務信息數據檢測、用戶投訴分析、路測數據分析以及CQT撥打測試數據分析,后臺優化分析中包括:OMC數據的統計和基站告警分析,主要分析起呼的掉話率,技術人員在對室分設計CDMA1X數據分析時,出現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基站天線信號的干擾,也有可能是由于外界障礙物擋住了的信號,使傳輸的信號無法覆蓋至該區域,導致出現用戶掉線的現象。運維優化能夠實時分析掉話率的原因,使其保證用戶通話率的暢通。
三、 室分設計網絡優化問題及解決措施
1. 導頻問題。導頻問題的出現會使EC/IO數據值降低,通話率降低,其次還會使通信系統的容量降低,對于距離基站較遠的區域,無線系統無法進行接入,導致主導導頻功率的下降。在優化措施上要對導頻功率或者對天線方位進行調整,若EC/IO的數據線出現斷續時,在解決方案上可將機械角度下調2度,使原有的2度角轉變為現有的4度角或者增大2db的發射功率,保證發射功率處于穩定階段。
2. 切換問題。切換問題便是用戶基站的選用,若一個用戶距離2個基站距離不同,則會選用的基站也會不同。若用戶到達另一個區域,選用的基站是另一區域的基站。在解決優化措施上對路測采集的信息點數進行采集,然后再切換方式上采用軟切換,用戶手機在切換至另一個站點時,才會斷開與遠站點數據的連接,防止出現掉話的現象。
結語:通過對移動通信室分覆蓋設計方案的探究分析,使得筆者對方案的規劃設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在方案設計中要綜合導頻、切換以及覆蓋問題,保證用戶正常的通話質量。通過調測天線的俯仰角度,使得RSCP的參照系數達到正常數據值,保證通話質量的暢通性。
參 考 文 獻
[1]高偉東,彭濤.TD-SCDMA無線網絡規劃優化及無線資源管理[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關鍵字: 智能設備; 網上評價; B/S; C/S
中圖分類號: TN919?34; TP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22?0047?03
0 概 述
教學評價是高等學校實施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學校教學評價已經基本實現了信息化,即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來完成各類教學主體的教學評價數據的收集、統計和分析,大大降低了教學評價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教學質量監控部門政策的制度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決策支持。
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硬件設備的發展,掌上電腦、智能手機的出現打破了傳統PC機一統天下的局面,越來越多的用戶將各類應用遷移到智能手機上來,這個需要教學評價系統能夠完美支持移動智能設置;其次,傳統的教學評價系統的參與面還不夠全,突出表現在只重視理論課程的評價,對于實踐性課程、頂崗實習的評價做得不到位,而實踐性教學的監管又是非常重要的領域,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再次,傳統讀報教學評價系統僅僅簡單地給出統計數據,不能給出學校急需的各類統計分析報告,學校需要的統計分析報告需要學校另外整理,增加了工作量;最后,教學評價系統分散在多個主系統中,如本科教務管理系統中有教學評價模塊,而在研究生管理系統中也有教學評價模塊,各個模塊之間的數據不通暢,給最終各參與主體的總分匯總增加了難度。
本文在傳統教學評價系統的基礎上,將評價途徑由傳統的PC機方式拓展到兼容PC機和各類智能設備;將評價課程由理論課程擴展到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校外實踐和頂崗實習在內的全部課程;將評價成果由簡單的數據統計結果拓展到自動生成各類統計分析報告,包括:教師評價得分各學期變動分析報告、同課程不同班級評價得分分析報告等;提供開放視圖、DLL和Web service等方式徹底打通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在各系統之上提供跨業務系統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提高各業務系統相關數據的聚合度。
1 系統結構
系統主要由4層組成:應用服務器、網站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瀏覽器、客戶端和智能手機。其中教師、學生、督導和班主任通過內網訪問網站服務器進行網上評教和評教結果查詢工作;教學評價科、院系秘書和高級用戶通過內網訪問應用服務器進行數據統計和數據初始化等工作。系統管理員具有管理賬號和分配權限的職能。各類評教數據通過網站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上傳到數據庫服務器上,高級用戶能夠查詢、統計各類數據,形成各類統計報表如教師評分排名、各教學單位教學滿意率報表等,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如研究生管理系統通過Web Service和開放視圖的方式共享數據。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 系統設計
系統模塊主要包括:評教學期設置、評教指標設置、評教選項設置、普通課程評教設置、學生評教原始記錄、學生評教統計分析、同行評教指標設置、同行評教選項設置、學生評教原始記錄、學生評教統計分析、信息員反饋管理、學生網上評教、教師網上同行評教、教師網上查詢學生請教結果、信息員網上錄入反饋信息和系統維護模塊(數據備份還原模塊、數據庫權限設置模塊)等。其中,對于用戶是通過PC機還是智能設備連接系統,系統通過檢測用戶操作系統的瀏覽器版本來實現。系統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2.1 評教指標和選項設置模塊
學生通過瀏覽器在網上進行評教、評教指標體系需要在客戶端進行錄入編輯。評教指標一般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兩個層次。系統提供了對各層次指標體系的管理功能,特別地,通過管理界面可以設置一級指標和二級招標的關聯。學生登陸后能夠自動從系統數據庫中讀取到每門課程的打分指標。每個指標可以有多個選項可以讓學生勾選,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各個選項可以配置對應的分值,某門課程學生評分結束后,能夠自動形成本門課程的評教總均分,教師如果有多門課程,可以自動統計教師多門課程的總均分并能夠進行排序。
2.2 學生信息員管理模塊
包括學生信息員對學校各類教學管理部門及授課老師的反饋信息。學生信息員具有權限通過B/S方式對各類主體提出意見或建議,所提交的意見與建議教務處能夠查詢并進行回復。如果是對于老師個人所提的意見,可以進行有選擇地打開每條記錄的查看開關,如果查詢開關打開,相應的老師就可以查看到學生對他所提的意見或建議。對于教學督導的聽課情況也可以錄入到反饋系統中,老師能夠查看。信息員能夠對教師教學、后勤工作、圖書館工作提出意見,審核通過后各部分可以查看回復。對于信息員所提的意見可以通過公共布告欄進行回復。
2.3 智能設備檢測模塊
JavaScript是前端開發的主要語言,通過編寫JavaScript程序來判斷瀏覽器的類型及版本。JavaScript判斷瀏覽器類型一般有2種辦法,一種是根據各種瀏覽器獨有的屬性來分辨;另一種是通過分析瀏覽器的userAgent屬性來判斷的。值判斷出瀏覽器類型之后,還需判斷瀏覽器版本才能處理兼容性問題,而判斷瀏覽器的版本一般只能通過分析瀏覽器的userAgent知道。
2.4 數據庫設計
考慮到教學評價系統涉及的主體類別較多,同時在線人數多,數據量較大的特點,數據庫管理系統選用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本系統涉及到如下幾張物理表:學生選課表(XSXKB)、評教指標表(PJZBB)、評教選項表(PJXXB)、評教結果表(PJJGB)等。
3 系統實現
系統主要由2部分組成,管理端和網站程序。管理端程序通過Delphi開發,管理端通過連接應用服務器實現對數據庫的管理,為C/S結構。網站程序開發工具為VS2005,網站運行于.NET2.0環境。給出部分功能模塊實現代碼:
3.1 課程評教設置(C/S結構)
if application.MessageBox(′"確定要更新評教狀態為“是”么?"′, ′"更改狀態"′,mb_yesno+mb_iconwarning)=id_no then exit;
//詢問是否開評教
rst1:=myadodb.CreateRecordset(); //創建動態數據集體
if not ClientDataSet1.Eof then //如果當前課程存在
begin
xkkh:= ClientDataSet1.FieldByName(′xkkh′).value;
//讀取該課程課程號
sqlstr:=′select xkkh from xqrwb where xkkh=′+xkkh+′′;
//從教學任務表中讀取該課程狀態
rst1:=myadodb.ExecSQL(sqlstr,ExecSQLFlag);
//打開記錄集
if not rst1.eof then //如果存在
begin
str1:=′update xqrwb set sfkpj=′是′ where xkkh=′′′+xkkh+′′′′;
//更新該課程的評教狀態
tstr.Add(str1);
if myadodb.ExecSQLAT(conn,cmd1,tstr)=false then begin exit;end else showmessage (′執行成功!′);//執行命令
czrz(′該課程評教狀態為是′,self.Name,0,myadodb.tstrtostr(tstr)); //寫操作日志
end;
end;
3.2 學生網上評教(B/S結構)
JWGL.Model.XSPJB model = new JWGL.Model. XSPJB ();
//學生評教數據模型
model. xn = xn; //學年
model.xq = xq; //學期
model.xm = xm; //姓名
model.xkkh = xkkh; //選課課號
model.kcmc = kcmc; //課程名稱
model.jszgh = jszgh; //教師工號
model.jsxm = jsxm; //教師姓名
model.pjh = pjh; //評教號
model.pjnr = pjnr; //評教內容
model.pf = pf; //評分
model.pjsj = pjsj; //評教時間
model.pjmc = pjmc; //評教名稱
JWGL.BLL.XSPJB bll = new JWGL.BLL. XSPJB ();
bll.Add(model);//學生評教數據增加
myadodb.czrz("學生評教增加", this.ToString(), 0);
//系統操作日志
3.3 智能設備檢測
/* 智能機瀏覽器版本信息: */
var browser={
versions:function(){
var u = navigator.userAgent, app = navigator.appVersion;
return { //移動終端瀏覽器版本信息
trident: u.indexOf(′Trident′) > -1, //IE內核
presto: u.indexOf(′Presto′) > -1, //opera內核
webKit: u.indexOf(′AppleWebKit′)>-1, //蘋果、谷歌內核
gecko: u.indexOf(′Gecko′) > ?1 && u.indexOf(′KHTML′) ==-1, //火狐內核
mobile: !!u.match(/AppleWebKit.*Mobile.*/)||!!u.match(/AppleWebKit/), //是否為移動終端
ios: !!u.match(/\(i[^;]+;( U;)? CPU.+Mac OS X/), //ios終端
android: u.indexOf(′Android′)>-1 || u.indexOf(′Linux′) > -1, //android終端或者uc瀏覽器
iPhone: u.indexOf(′iPhone′)>-1 || u.indexOf(′Mac′) >-1,
//是否為iPhone或者QQHD瀏覽器
iPad: u.indexOf(′iPad′) >-1, //是否iPad
webApp: u.indexOf(′Safari′) ==-1
//是否web應該程序,沒有頭部與底部
};
4 結語與展望
本文給出了支持移動設備的網上評教系統詳細設計步驟,提出了此類系統的一般思路。當然,一般應用系統的設計包括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現等幾個步驟。這里只是給出了系統具體的實現方法,對于不同的用戶需求,應該產生不同的需求分析報告,利用分析報告進行總體設計、詳細設計,最后進行系統實現。下一步,打算進一步改善系統的人機界面,豐富統計分析功能,如:各類職稱教師的得分情況等;引用手機、觸摸屏等外部設備,提高交互性;注重安全性考慮,對外部網的數據包進行有效過濾,保證后臺數據庫的安全性;提高應用服務器的連接數量,提高對連接對象的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 石芳華.對大學生參與評教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1(3):61?63.
[2] 苑旭,董民輝,楊洪振.使用Visual C#.NET開發Windows應用[M].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5.
[3] 梁曉暉網站開發實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 王鳳,易松之.影響高校學生網上評教有效性的因素及其控制[J].消費導刊,2008(2):174?176.
關鍵詞: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
中圖分類號:X591 文獻標識碼:A
電磁輻射早在1969年就被聯合國列為必須嚴格控制的現代公害之一。隨著21世紀的到來,電磁波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科研、醫療、通信、廣播等領域。一種無形的環境污染電磁輻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變得日益嚴重。當電荷、電流隨時間變化時,在其周圍就產生電磁波,在電磁波向外傳播的過程中會有電磁能輸送出去,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稱為電磁輻射[1]。其來源途徑分為天然型和人工型兩大類。隨著大量電視發射塔,移動通信基站等產生電磁輻射的設備越來越多,這些設備雖對人類的生活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環境中電磁能量密度增大,頻譜增寬,無線電噪聲水平增高。
目前,移動通信網影響面最廣的是移動電話網。由于各無線電通信網覆蓋的面積增大,造成了各基站發射機設備功率增大,基站數目也相距增多。為了提高通信質量,市區內高層建筑上基站臺越建越多。移動電話基站天線的高度,也因為蜂窩網不斷分裂,蜂窩變小,天線高度也在降低。以錦州市的移動通信基站為研究對象,對其產生的電磁輻射進行科學、公正的論證。
1 移動通信基站概況
移動通信基站由室內與室外兩部分組成。室內部分有基站控制器、收發射機、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雙工器及饋線等信號收發設備、電源柜、空調器及備用電源等輔助設備所組成。這些設備都采取了嚴密的屏蔽措施,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電磁波漏泄,實測結果很小。室外部分有饋線和收發天線等。天線類型可收發3個板狀天線,安裝天線的支架高為4m,天線離地高度為25~30m。基站運行時,其發射天線向周圍發射電磁波,使天線周圍環境功率密度增高。
2 錦州市發射基站在市區的分布狀況
基站主要分布在居民區,學校,火車站、商業區等人口密集和人流量大的地區。架設方式為樓頂豎立發射鐵塔和利用建筑物自身高度直接設立發射天線。市區中2個發射基站的距離一般在500m左右,有的采用3個面板發射天線對360?空間立體發射。
3 測量結果及數據分析
以發射天線為中心經過現場測量,選擇幾組具有代表性的基站,測量儀器為PMM8053A電磁場測量系統,以輻射功率密度表示,測量結果如表1、表2。
由上表可看出:市區基站天線塔基地面半徑20m以內輻射功率值為0.015~0.059μW/cm2;半徑20~100m為0.020~0.097μW/cm2;半徑100m以外為0.010~0.034μW/cm2。市區基站對建筑物的輻射功率值為0.057~0.34μW/cm2。根據《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對于基站的發射頻率公眾照射限值為:環境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小于0.4W/m2。即所有測量值均小于國家最低限值。
4 發射基站電磁波的形態與對環境的影響
電磁波在環境空間中有陰影效應、疊加現象及快速衰落現象[2]。電磁波遇到高大障礙物的阻擋,會造成此障礙物以下無電磁信號,即常稱的“盲點”。電磁波在空間傳播的過程中會在某處和其他電磁設備產生多頻信號疊加,即所說的“干擾”。當天線高度越高和下傾角越小,最大值點離基站的水平距離越大,反之越小。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軀體熱效應和神經效應。
5 減少發射基站電磁輻射污染的有效措施
5.1 合理選址
在移動通信基站選址時,盡可能使其主射束方向避開居民樓,辦公樓等。
5.2 增加發射天線的高度
增加發射天線的高度,在保證正常通信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發射功率和天線增益,使電磁輻射降低到最小。
5.3 改變發射天線的下傾角
改變發射天線的下傾角,可以降低地面上的電磁輻射水平。
5.4 大面積種植樹木
在天線周圍或電磁場區,大面積種植樹木,增加電磁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防止人體受到輻射。
5.5 電磁場場強的房間盡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在中波發射天線周圍電磁場場強大約為10V/m,短波場源周圍電磁場場強大約為4V/m的范圍內的房間盡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6 結語
高強度的電磁場是一重要的環境污染要素,而電磁波是能量流污染,看不到、聽不到、嗅不著、摸不著,但卻充滿了環境空間。所以,我們要加強相應的科學管理,將其負面效應控制在最小的影響程度。錦州市區數字蜂窩通信系統發射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低于國家標準限值,不會對其周圍環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也不會給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 趙家升,楊顯清,王園等.電磁場與波[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