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物衛生安全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供水系統;飲用水;水質微生物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2-0063-02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安全的飲用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加上水體污染的日益嚴重,使得城市的供水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水質安全問題逐漸被人們越來越加以重視。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城市飲用水的安全、衛生的標準和規范,旨在為人們生活提供衛生、安全的飲用水。對于供水行業來說,如何確保飲用水符合國家的標準要求,保證供水安全,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優質的水源、規范的水凈化處理、有效的消毒以及安全的管網輸配等等,每一個環節對飲用水的安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城市供水水質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
1.1 水資源開發過度
我國本來就是個缺水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農業和人類日常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對水資源的開發過度更使我國水資源的短缺狀況加劇。很多城市水資源已經表現出嚴重的短缺,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更使很多地方出現了地面沉降、塌陷的現象。統計資料表明,在我國很多城市的已經出現了用水危機,人均用水量已經接近或者達到國際上的貧水界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超過了合理的范圍,引發更大的水資源危機。
1.2 水源水質污染嚴重
輕、重工業廢水的無處理排放和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造成了我國水環境出現大面積的嚴重污染,全國整體的水資源質量較差,對飲用水的水源水質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我國很多城市的近城地區,飲用水的水源已經遭到破壞,經檢測,有一半以上的水質在四類以上,水源正面臨著水質污染的嚴重威脅,有的水源甚至已經不能作為生活飲用水的水源。河流水質的污染直接影響著整個河湖流域以及地下水的水質安全。
1.3 落后的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技術
城市用水的水凈化處理方法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第一種方法是氯化消毒。此方法主要用于水源為地下水的水廠。第二種方法是以接觸氧化的方法除鐵、錳,配合氯化消毒。此方法主要用于水源為地下水且鐵錳的含量超標的水廠。第三種方法是混凝、沉淀、過濾,配合氯化消毒。此方法主要用于水源為地面水的水廠。但是無論是哪種方法,所用的水源都是無污染的天然水源。對于水體中含有氨氮、有機物等溶解性污染物的污染水源,常規的使用以上三種方法都不能對污染物進行消除,因此不適用于對污染水源的凈化處理。
1.4 貯蓄輸配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很多城市供水管網中,普遍存在著覆蓋面廣,管道較長的特點。水在管道中停留時間長,并且為了保證供水多需要二次加壓,這就導致水體二次污染的幾率增加。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管網末梢水和經過貯蓄水池后水端處的水質與出廠水的水質相比平均下降率在86%,合格率下降50%左右,余氯量過大導致的不合格率在20%~30%。在飲用水污染事故中,由于水池二次污染所導致的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見,飲用水在貯蓄輸配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是影響水質安全的直接因素。
2 城市供水系統中水質微生物的安全問題
飲用水安全的首要問題就是水中微生物指標的安全問題,水中微生物的超標,是現今供水行業保證供水安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常規的水處理方法不能有效的去除遭受輕度污染的水源中的有機物及藻毒素類物質,這就難以保證供水的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要求。通過研究發現,在水處理中采用活性炭技術可以將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和水體消毒產生的副產物有效的去除,這對供水管網中水體中生物穩定性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因此活性炭工藝在城市供水的處理上被加以應用,為飲用水的安全發揮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未被滅活的細菌包括病原菌在內的微生物可在活性炭顆粒上吸附從而受到活性炭的保護作用,這樣就使得氯的消毒效果降低,很多微生物存活下來,進入管網在管壁上存活下來,造成水的二次污染。因此,活性炭技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供水二次污染的控制問題更顯重要。
3 水質微生物安全保障與消毒處理
對城市供水的消毒要求不僅能夠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殺,同時還要保證在輸水管道中的病原微生物無法生長和進行繁殖。雖然很多國家對城市的供水都進行消毒的處理,但是仍然時常有介水傳播的疾病發生。在供水管道中對于微生物的生長進行控制多采用保持余氯的方法,但是其消殺的效果并不理想。通過研究發現,在管網中的硝化作用會對消毒劑產生消耗從而使消毒效果降低,而且在管網中還有多種病原微生物不受消毒劑的作用,在水中懸浮影響人體的健康。在供水管網中余氯的濃度是逐漸的衰減的,這跟水溫、管材、停留時間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管網微生物的存活受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有時季節性的變化也是管網中水質的控制難度加大。由此可見,對供水管網系統的優化、控制微生物控制是一個復雜而且困難的問題。
4城市供水系統中微生物安全的評價
我國飲用水安全的檢驗項目和檢測方法上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這直接影響了我國飲用水安全性評價的準確性。在檢驗菌落總數的方法上溫度單一化,著重培養體溫型微生物卻忽略了室溫型微生物的培養。在致病微生物指標的確定上,只以常見的幾種致病微生物作為參照的指標,缺乏與飲用水密切相關的假單胞菌的微生物指標,實際指導意義不大。可以說,我國的飲用水衡量標準在科學性和準確性方面還有待完善。
采用HPC的方法只能檢測出水中異養菌的一部分,卻不能檢測出其所占用的百分比和包含致病源。在美國飲水用的標準并沒有對最低HPC加以限定,但是卻對大腸桿菌相關的HPC水平進行了限定。雖然傳統的檢測方法能夠對水中一部分的細菌進行有效的檢測,但是從試驗結果來看,水中存在的一些具有致病性可能的細菌并不能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生長繁殖,因此傳統的檢測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飲用水水質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開發出更新更有效的水質檢測方法,為人們的飲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南京市某大型連鎖超市位于市區6大城區的8家大型社區店食品部一線員工,每店隨機抽取20~30名,共計208名作為調查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參照國內外相關資料[1-4],設計KAP調查問卷。問卷經預調查、討論修改而成。由被調查者匿名自主填寫,文化程度較低的對象,則由專門的調查人員以問答的形式幫助填寫,問卷填寫完畢,經調查人員檢查后,當場回收。問卷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民族、學歷、工齡以及獲取食品安全的途徑);12道食品安全知識問題,涉及《食品衛生法》、食物污染與食物中毒、食物保存及處理、餐具消毒四個方面,對被訪者相關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3道關于食品安全態度的問題,以了解超市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態度;5道食品安全行為問題,涉及個人衛生、食物保存、加工處理等方面行為習慣。
1.3 數據錄入與分析
采用Epi Data 3.0進行數據錄入,再用SAS 8.01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8份,收回208份,回收率100%,有效答卷198份(問卷中調查對象基本信息欄缺少任何一項或其他問題中有2項及以上未作答的,視為無效問卷),有效應答率95.2%。198名被訪者中,男性33人,女性165人。年齡為18~43歲,平均年齡為30歲。被訪者中初中文化程度為14人(7.1%),高中文化程度有173人(87.4%),大專及以上程度為11人(5.6%);崗位年限低于1年者105人(53.0%),崗位年限1~2年者有40人(20.2%),崗位年限高于2年者為53人(26.8%)。
2.2 食品安全知識
2.2.1 食品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情況 在所給出的食品安全知識題中,被訪者對餐具消毒方面的知識掌握最好,其次為《食品衛生法》方面的內容,除了“哪些疾病不能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知曉率為43.4%外,對于《食品衛生法》適用對象及食品從業人員須持有有效身體健康證明這兩個問題的知曉均在70%以上。被訪者對食物污染與中毒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最差。詳見表1。分析發現,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被訪者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率為62.9%。初中學歷的被訪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為47.6%。經檢驗兩者差異有顯著性 ([WTBX]χ2=6.9373 P=0.0084);[WTBZ]不同年齡、工齡的被訪者的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差異無顯著性,見表2。
表1 超市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認知情況
表2 不同文化、年齡、被訪者食品安全知識認知情況比較
2.2.2 獲取食品安全知識的途徑 問卷列舉出6個可能的知識來源途徑,被訪者可選取其中的1~3個作為其主要來源。結果顯示87.4%和68.7%的被訪者選取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作為其食品安全知識的主要來源,同時,分別有44.4%和23.7%的被訪者從食品安全宣傳冊、畫和相關書籍獲得食品安全知識。有41.9%的被訪者表示也從親人朋友處獲取食品安全知識。此外,25.8%的被訪者表示其相關知識主要來自于專業培訓。
2.3 食品安全態度
93.9%(186名)的被訪者表示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關注或關注。83.7%(166名)的被訪者認為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對于預防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認為意義不大或不能肯定是否有意義的被訪者有24名,占12.3%,僅有8名(4%)被訪者認為食品安全教育沒有意義。
在表示食品安全教育有意義的166名被訪者中,有158名(80.0%)希望獲得與行業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
2.4 食品安全行為
主要考查從業人員在保存、加工、處理食物方面的行為習慣,以評價他們的食品安全行為。結果表明,絕大多數(94.9%)被訪者都能做到操作熟制食品前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在防止食物交叉污染方面,85.9%的被訪者能做到生熟食分開存放,77.3%的被訪者能做到生熟食分開加工處理。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被訪者并不注意食品是否按食品標簽規定存放條件保存,是否超過保質期。詳見表3。
表3被訪者食品安全良好行為形成率情況
如表4所示,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訪者正確行為的形成率存在著差別,初中文化程度的被訪者與高中或同等學歷、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訪者的衛生行為形成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年齡、工齡被訪者食品安全行為形成率比較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該超市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總體知曉率為55.2%,部分知識點掌握情況較好,如《食品衛生法》、食品保存及處理、餐具消毒相關知識,三者的知曉率都在60%以上,說明他們對于食品安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食物污染與中毒方面的知識,他們的知曉率較低,這也說明了他們的知識的不全面。調查中還發現,文化程度是影響被訪者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的一個主要因素,文化程度愈高,其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就愈高。這與以往的報道相符[5-7],也提示我們在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時,應重點加強對文化程度較低群體的宣教工作。在食品安全知識來源方面,報紙、雜志是從業人員獲取食品安全知識的主要來源,廣播電視及宣傳手冊、宣傳畫等形式對于他們獲取食品安全知識也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此外,我們還注意到,作為食品從業人員一個主要的知識來源途徑―-專業培訓在本次調查對象群體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這可能與相關部門開展專業培訓數量不多,食品從業人員參加培訓機會較少有關,這也是造成工齡與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無關的原因。同時,也提示相關衛生工作部門在食品安全知識普及方面應進一步努力,加大專業培訓的力度。
調查表明,該超市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態度較為積極,有比較高的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知識水平的愿望。依據健康教育K―A―P模型理論[8],在他們之間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活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從食品安全衛生行為上來看,食品從業人員良好衛生行為形成率為81.9%,總體情況較好,絕大多數被訪者在處理食物前都能做到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在保存、加工及處理食品時大多數被訪者也能做到生熟分開,從而有效避免交叉污染。但也存在問題,需要及時糾正。
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食品衛生質量,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建議:①嚴格執行培訓、體檢合格上崗的制度。采用定期舉辦培訓班的形式,使現有的從業人員都輪訓一次。②充分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如錄像、宣傳手冊及具體操作演示,提高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形成良好的衛生行為。③制訂嚴格有效的工作條例和制度,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行為監管力度。
4 參考文獻
[1]張麗蘭,楊發蓮,何作順,等.云南成年人營養與食品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J]. 中國健康教育,2003,19(6):406-408.
[2]張麗蘭,萬鳳山,楊光會,等.大理市食品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J]. 中國健康教育,2002,18(5):273-275.
[3]Lydia C. Medeiros, PhD, RD Virginia N. Hillers, PhD,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Knowledge and Attitude Scales for Consumer Food Safety Education. J Am Diet Assoc, 2004,104:1671-1677.
[4]陳新泉.湖州市食品生產、經營行業從業人員衛生保健KAP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6):382-383.
[5]Elenice M F, Ronald H G, Patricia L F, et al.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and low birth weight findings from a case一control study[J]. Am J Epidem,1988,128(5):1111.
[6]Colleen A F, Susan J C, Karen E H,et al. Nutrition know 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of older and younger elderly in rural areas[J]. J Am Diet Assoc, 1991,91(11):1398.
[7]張習斌,馮建莊,陳新生.個體食品經營衛生狀況及健康教育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0):6361.
[8]Bookman D.健康教育的“K-A-P”模型及設計(二)[J].華西預防醫學,1990.1:50.
[9]賈偉廉.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80-81.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和“黨的十”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平安學校,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認真貫徹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把學校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提高廣大師生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但倡導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教育目的
通過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營養知識,提高食品消費的自我保護能力,從而為打造一個健康、科學、文明的民族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教育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切實加強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食品衛生領導小組,明確職責,責任細化,層層抓落實。
組長:李蘭超
副組長:榮秀峰 宋祖年
組員:各年級主任,各班主任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利用學校宣傳媒體營造宣傳的氛圍,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利用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兩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國旗下講話;邀請有關專業人員開展一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講座;每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識的板報,開展一次以此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或班隊活動;各班主任根據計劃上好每學期的食品安全專題課,并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集中學習食品安全知識。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1、加強學校食堂安全監管
學校食堂監管從源頭抓起,嚴把進貨渠道關,加強食品衛生日常管理;并有專人負責,積極配合衛生監督部門落實衛生防病和食品衛生管理措施,規范食品烹飪方法選擇的科學性,禁止向學生出售變質的食品和“三無”產品,依法強化學校食品衛生后勤管理,讓學生吃上放心的飯菜,堅決控制學生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2、加強校外攤點治理
與有關執法部門聯系,緊密工作,借助他們的力量整治和管理校外無證攤點。同時學校通過檢查,約束和教育學生不得到無證攤點購買零食。
(四)加強業務培訓工作、提高監管水平
認真參加好上級部門組織的師資培訓班,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一次及以上的培訓,讓教師首先自己學會食品安全的有關知識和有關法律常識,以此更好地教育學生。
題目:“學習規范大學生文明行為和校園安全知識”
參與人:15實驗班全體同學
時間:2018年9月28日上午10:00
地點:**電力大學科技學院教四116
主持人:于毅
記錄人:曹雪瑩
背景:2018年15級實驗班全體成員針對于“學習規范大學生文明行為和校園安全知識”的主題召開了班會,由班長做演講,講述了如何學習規范大學生文明與校園安全知識,同學們積極參與并踴躍發言。
內容:9月28日上午15實驗班全體成員在教四116進行“學習規范大學生文明行為和校園安全知識”主題班會。期間,在班長分別對于如何學習規范大學生文明與校園安全知識講述之后,每個人進行發言,留言做了記錄,如下:
10種學校安全教育項目:
1、交通安全。包括上學、放學途中的行路安全,騎車安全,乘車安全。
2、校園安全。諸如:課間活動安全,體育運動安全,理化實驗安全,進出校門步行的安全,課間操時鍛煉的安全。
3、飲食衛生安全。校伙食團、小賣部保證所有食品的健康衛生,學生不吃生、冷、腐爛變質食品,預防食物中毒。
4、防水安全。嚴禁私自到戶外洗澡,特別是水庫、河、塘、堰等地方。
5、防火安全。不帶打火機、火柴、鞭炮,不玩火。不吸煙,不點蠟燭學習。
6、防電安全。學習用電安全常識,不亂插、私接電源。
7、家居安全。包含:防煤氣、天然氣中毒,防盜,防拐賣,不到網吧、游戲廳、KTV等學生不宜場所,不私自走家串戶。
8、自然災害的防范。比如:防雷擊,防地震,防泥石流,防山體滑坡等。
9、衛生打掃中的安全。預防打掃衛生中擦窗等攀高爬低的安全。
10、住校生安全。嚴禁攀爬圍墻,翻窗入室。
大學生文明行為討論發言
1、作為一名學生要自覺遵守班級,學校的規章制度,爭取成為一名合格大學生;
2、勇敢面對人生,不怕挫折。積極參加院里的各項活動;
3、對自己的未來有個明確的目標,充分力用學校資源;
4、做到不逃課,認真學習,獎學金就是我們的目標;
5機會是留給有準備得人,把握機會就等于成功一半,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是百分百成功;
6、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7、
班級間多搞一些活動,增加同學們間的默契;學好專業知識,為以后做好鋪墊;
8、
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
9、
要有積極愛國的精神;
10、
樹立良好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1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途徑;
12、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政辦發[2009]32號文件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縣2009年食品安全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強全縣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知識,進一步提高我縣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我局掀起了新一輪食品安全宣傳月活動,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我局開展活動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周密部署,成立領導小組
為了搞好該宣傳工作,我局成立活動宣傳月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莉芬局長,副組長:楊勁松常務副局長、羅應虎副局長,成員:羅汝升、劉樹××、郭興筌、范晶、何江麗、郭正勤。領導小組負責宣傳月工作,為食品安全宣傳月工作的宣傳提供組織保障。
二、扎實開展2009年食品安全宣傳月活動
1.采取日常宣傳和重點宣傳相結合,通過廣泛深入、持續有效的宣傳教育,并配合縣衛生局、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在××縣街天重要路段現場散發食品衛生宣傳資料,普及食品衛生知識和法律常識。效果良好,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2.利用我局特殊的廣播電視傳媒優勢,在電視臺和電臺播放安全知識公益宣傳片,在黃金時段插播食品安全知識。以方便全縣廣大人民群眾收聽收。如: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餐飲服務安全和食物中毒預防等方面的知識等。
3.配合相關部門制作宣傳標語和展版開展宣傳。把制作的標語懸掛在縣重點場所,宣傳效果好。
三、建立食品安全宣傳的長效機制
為使我縣食品安全宣傳工作長期開展,我局準備成立食品衛生安全宣傳隊伍,積極培養宣傳骨干。以保證長期宣傳的人力。
作者:朱興陽
摘要:小學生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繁榮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影響小學生的安全因素也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學校不僅要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還要教給他們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關鍵詞:小學生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小學生由于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會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事故傷害。所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切實做好學校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認識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樹立安全意識
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安全意識不強。學校要通過張貼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安全黑板報、布置安全科普畫廊等方式,使小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識,在處處重視安全的濃郁氛圍感染下培養重視安全的意識。我們應該把加強安全教育、進行疏散演練等列入工作計劃,真抓實練,不流于形式,讓他們在學校就有這種逃生安全意識。
二、加強管理,完善各項制度
學校要成立安全教育領導機構,實行責任分工,要將學校每個崗位的安全責任進行細化、分解和落實,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1)明確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2)加強安全管理員隊伍建設。(3)進一步完善學校安全預警機制。
三、認真搞好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學校要努力抓好以下各項安全教育活動:
(1)安全知識宣傳教育。(2) 法制意識教育。(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學校要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及校園周邊環境衛生,不吃腐爛食品,不隨便買零食,知道傳染病及了解其預防辦法,知道醫療急救電話等。(4)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內容,全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安全教育列入學生操行評定的內容。(5)加強對學生防溺水、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流行性疾病、防震、防樓道踩踏等的安全知識教育。(6)與家長密切聯系,做到學校、家庭共同教育防范:加強學生課間及節假日等校外安全教育,開展“學生校外安全致家長”的公開信活動。
“安全工作無小事”,學校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安全工作應該從點滴抓起,從小事抓起。我深信:只要學校管理人員心腦共用,眼耳同行,手腳齊動,時時處處講安全,真真實實抓安全,一定能把學校建成穩定、和諧、平安的校園。
參考文獻:
[1]何自奉.對農村中小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國農村教育,2009,(7-8).
所謂滲透,就是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對教學中涉及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適當的知識加深、更新以及思維拓展.通過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對緊張的教學時間安排造成新的沖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5總結
大學生冬季安全知識有哪些?人們開始意識到學生甚至是教職員工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決也是校園安全問題的隱患,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大學生冬季安全知識大全,歡迎查閱!
大學冬季校園安全知識
校園安全
遠離校園水域,禁止在冰面上行走或者玩耍。冬季干寒,火災易發。宿舍嚴禁使用“熱得快”、熱水壺、電熱毯、暖手寶等大功率電器;嚴禁在室內點燃明火;嚴禁將煙花、爆竹、火柴、氣體打火機等易燃、易爆品帶入校園。請同學們自覺遵守,互相監督。
課間安全
走路小心,不追跑打鬧,防止滑倒跌傷,上下樓梯、拐彎時要特別留意。值日生值日要見機行事,當氣溫低于零度時,不要在走廊拖地,以免造成地面結冰,滑倒傷人。節約用水,用完要關緊龍頭,盡量避免水灑到地上打滑。
冬季經常有霧水,路面易結冰。遵守交通規則,過橫行道時應多觀察,外出或返校不要乘坐非法營運車輛。平時多留意車況、路況,主動避讓機動車輛,雨天防滑。騎車時按路線靠右行駛,不騎飛車、不單手或雙手離把騎車、不帶人騎車、不并排騎行,不在路上追逐打鬧。做到停車上鎖,不阻塞消防通道。遇到冰雪天氣謹慎慢行。按時回家,確保安全。
飲食安全
為了個人健康,請到食堂餐廳就餐,不要購買沒有衛生安全保障的攤販零食。盡量少吃冷飲、冰凍食物及隔夜食品,切勿在無證攤點購買食物或進餐,以防食物中毒或因不潔食品導致的'腹瀉等不良狀況發生。
冬季時節,早晚溫差大,抵抗力下降,是呼吸道感染、結核病等易發時期。請及時增減衣物,以免感冒發燒,平時多喝開水,多鍛煉,多通風,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遇病及時就醫,積極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偷防盜
進入冬季,是盜竊、搶劫等侵財案件高發時期,為防止此類案件發生,請同學們自覺將自行車停放在學校指定的位置,天黑時要結伴而行,女同學應避免一個人單獨行走,住校生要按時歸寢,校園內不到偏僻處逗留,發現可疑情況和可疑人,要及時報警。
遵紀守法
不酗酒,不抽煙,不參與賭博;不因好奇而接觸或嘗試毒;不涉足物品;不參與封建迷信等社會不良活動和非法組織的活動,一定要確保自身生命安全不受侵害。
冬天應該注意哪些生活小常識
1、曬被子時,應該注意以下一些細節:首先,棉被可以直接曬。上午11點到中午2點,陽光最充足,這個時間段曬一下被子,棉纖維就會達到一定程度的膨脹。曬好的被子切忌拍打。
2、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
3、飯后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后吃)
4、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5、掉發因素:熬夜,壓力,煙酒,香雞排.麻辣鍋.油膩食物味過重的料理<幫助頭發生長:多食用包心菜,蛋.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1、如何使你的寢室更美觀
美化寢室的幾個要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① 清潔:室內地面要經常掃、桌子、柜子、門窗要常擦。
② 整齊:物品多沒關系,只要擺放整齊,看上去比較舒服。
③ 統一:這一點很重要,室內的物品要統一擺放,要有條有理,蚊帳統掛統收。
④ 通風:經常打開窗子,防止室內有異味,新鮮的空氣對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
⑤ 適當:如進行裝飾可在寢室里放一些花草,顯得溫馨,掛一些書畫可以顯得有品位。
2、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知識
A、防火基本原理及方法
原理:控制可燃物、隔絕助燃物、消除點火源、防止火勢蔓延
①使用安全電器,到正規商店購買插座、臺燈,認準安全標志、出廠證明和檢驗合格證。
②不使用熱得快、電爐、電炒鍋、電茶壺、電熱毯等大功率危險電器;及時制止其他同學使用類似威脅大家安全的電器。
③在寢室內不使用蠟燭等明火、不焚燒信件雜物。
④離開宿舍前撥掉所有電源插頭。
⑤寢室內提倡不吸煙,偶有吸煙要及時熄滅,不要隨意亂扔煙頭,尤其注意不要把煙頭、火柴等扔到垃圾桶內。
⑥留意宿舍樓內的消防器材放置地點和使用方法,熟悉宿舍樓內的安全通道,以防萬一。
⑦臺燈放在桌上使用,不放在床頭使用。
⑧電源接線板不放在床上,電源不與床架等金屬物接觸。
B、滅火基本原理及方法
①隔離滅火法
這是根據要發生燃燒必須具備可燃物這個條件,把著火的物質與周圍的可燃物隔離開,或把可燃物從燃燒區移開,燃燒則因缺乏可燃物而停止。
②窒息滅火法
這是根據要發生燃燒必須足夠的氧量這個條件,設法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者有滅火劑沖淡空氣中的氧量,使燃燒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熄滅。
③冷卻滅火法
這是根據要發生燃燒必須有一定能量(溫度)的點火源這個條件,將滅火劑噴射到燃燒物上,通過吸熱,使其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使火熄滅,起冷卻作用的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泡沫滅火劑。
④抑制滅火法:
這是根據燃燒的連鎖反應論,將滅火劑噴向燃燒物,抑制火焰,使燃燒過程產生的游離基(自由基)消失,從而導致燃燒停止。
3、學生宿舍防盜安全知識
①大量現金及時存到銀行,存折和儲蓄卡妥善保管,密碼最好不要與生日、201電話卡及上網密碼相同,身份證與存折分開存放。存折號碼做好記錄,以便掛失。
②隨身聽、CD機、照相機、掌上電腦、貴重衣物等不用時及時鎖好,妥善保管鑰匙。
③人離寢室及時鎖門,保管好寢室鑰匙,不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④不讓不熟悉的人或剛認識的人隨便進入寢室,不在寢室內留宿其他人員。
⑤在宿舍內洗澡前先將衣服內的現金、儲蓄卡、手表、呼機、手機和鑰匙等放在安全的地方。
⑥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的貴重物品和大量現金,開啟密碼箱時注意回避。
⑦遇到陌生人進寢室或旁邊的寢室,請仔細詢問,必要時送值班室,
4、防臺風、暴雨方法
①檢查并縛緊容易被風吹到的物件,如窗或空調等。
②關緊門窗,以免被強風吹開。
③如遇玻璃松動或有裂縫,請在玻璃上貼上膠條,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引起危險。
④請勿在玻璃門、玻璃窗附近逗留;
⑤檢查并縛緊窗外植物,把花盆等易散落的物件搬回室內;
⑥臺風、大風過后,若有玻璃破損,請及時更換。
⑦臺風、大功率風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現象,請及時做好日常生活的準備工作。
5、醫療保健常識
A、什么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去看急診
住宿同學在校住宿期間凡遇到以下情況,應立即到醫院去看急診,必要時請同學陪同,以便及時治療,免得貽誤搶救時機。
①發熱,體溫在38.5。C以上;
②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紊亂等(心跳每分種12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或者心跳節律不勻,忽快忽慢)。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數家庭的居室空間比較狹小,又放置了許多家具等生活用品,所以不應在居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臺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居室的房門、窗戶,家具的柜門、抽屜等在開關時容易掩手、也應當處處小心。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注學生飲食安全是食品藥品稽查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做好學校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工作,凈化學校食品安全,從源頭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有效扼制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是保障學生飲食安全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和的薄弱環節,結合食品藥品稽查工作的性質和職責,我們堅決做到一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學校是就餐人群最密集的場所,學生在學校就餐可選擇行很小,學校學生又是弱勢群體,一旦校園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給國家、給社會、給家庭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社會出現不穩定因素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針對我縣學校學生食堂及周邊餐飲服務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和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學校學生食堂及周邊餐飲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使一些食品安全隱患有所消除,截至目前無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但是學生食堂及周邊餐飲環境仍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偏遠山區學校食堂的硬件設施還很差,就連最基本的一般許可條件都達不到,因為種種原因提出的整改措施得不到落實。二是一些學校食堂周圍環境比較差,使用地表井水作為食品加工用水,個別學校學生就餐后到村子周圍有可能污染的小河里洗碗筷。三是在校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個人飲食衛生有待提高。四是一些學校食堂食品從業人員個人素質低,食品安全意識差。五是有的學校缺乏辨別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基本技能。六是個別學校食堂食品加工操作規程還不夠規范,食品安全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七是校園周邊一些餐飲攤販以利益為目的,以次充好,加工場所簡陋,個人衛生極差,不懂得食品安全的一般知識和食品加工操作技能,沒有接受食品安全培訓,違規加工供學生食用的食品等等問題,給在校學生食品安全帶來隱患。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整改,在校學生的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加強學校學生食品安全的稽查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長期而光榮的任務,我們每一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和稽查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局上下一盤棋,把大部分的人力、精力和物力,用到校園及周邊餐飲業的監管上,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首先我們將成立校園及周邊餐飲環境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稽查大隊大隊長為副組長,辦公室、食品藥品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由縣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制定專項整治方案,抽調八名稽查人員組成專項整治工作隊,分片包干,落實任務和責任,每年至少開展四次專項整治,對全縣所有學校及校園周邊餐飲單位開展拉網式集中整治,徹底改變校園周邊餐飲環境不良的局面。三是在集中整治的同時建立長效機制,把校園周邊餐飲環境作為食品藥品監督稽查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常抓不懈。
二、加強治理,突出重點
我們決心立足校園,著眼未來,本著關心下一代,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全面開展治理工作,在對餐飲單位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重點加強學校食堂和距學校200米范圍內的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管,做好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針對餐飲服務許可情況、食品原輔材料與添加劑、購進臺帳、索票索證、從業人員健康培訓狀況、食品加工流程、食品加工環境和存貯條件進行檢查,重點查看豬肉食用油牛奶等特殊品種以及餐飲單位使用的原、輔料產品是否具備正規商標、批準文號、產址、日期,是否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及非食用添加劑,是否存在使用“三無”產品及過期產品等情況。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及時改正,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督促及時整改,不合格產品及疑似產品當場銷毀,未取得健康合格證、培訓上崗證的食品從業人員不得上崗,對無證經營及不符合餐飲業基本要求的飲食攤點將一律取締,對不按要求經營直接入口食品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或處理,確保學生飲食安全衛生和身體健康。
三、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確保校園及周邊餐飲單位從業人員熟練掌握食品操作規程、食品安全知識和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加強對校園周邊餐飲業進行集中整治的同時,不斷加大從餐飲業人員食品安全培訓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力度。每年將利用七、十月兩個月全縣餐飲業從業人員集中培訓和專項整治面對面培訓等,使餐飲業從業人員熟練掌握食品加工操作規程和食品安全知識,同時開展一系列有規模、有影響、有效果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及職業道德宣傳教育,督促經營者格守職業道德,明確校園及周邊餐飲業規范操作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效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四、加強對在校學生食品安全知識和意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將在今后每年學生寒暑假剛開學進校園,進一步加大對在校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意識的培訓和教育,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