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醫學實踐技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校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逐漸探索、總結出新興的、系統化的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把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與臨床體格檢查視頻相結合,采用多環節、多角度教學手段,具體步驟如下。(1)購進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為模型,通過參數調控模擬臨床所有疾病體征,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對疾病的特定體征進行感性認識和實踐,采用問、視、觸、叩、聽[2]基本手法對臨床需要掌握的體格檢查基本知識進行實踐和操作。讓學生處于類似真實的病歷之中,使臨床教學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增加,調動了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其思維和創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師生交流互動的機會。(2)讓有臨床經驗及教學經驗的教師親自進行臨床技能操作,并錄制課件,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及合理化的體格檢查視頻課件,以彌補臨床實踐教學不足。(3)將多媒體示范教學與視頻課件有機結合,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能在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上進行反復練習,使其在進入臨床之時已經具備規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學生有更高的熱情進入臨床見習。(4)根據教學目的及要求,對學生進行標準的臨床技能實踐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補考。
2.實驗分組及統計學方法
2.1實驗分組
實驗分組的目的是檢驗系統化技能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該實驗有兩個部分組成,第一組:采集64名未培訓前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然后根據析因設計原則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學生進行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乙組學生進行傳統帶教模式進行授課,半年后,比較分析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第二組:選取我校見習生112人,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A組(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和B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授課),半年后,對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一組實驗采用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二組實驗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秩和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3結果3.3.1第一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采用析因設計結果顯示,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臨床技能成績的影響不同,其中,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的甲組(教學前成績:2921.9分、教學后成績:3745分)優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乙組(教學前成績:2999.3分、教學后成績:3412.8分)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3.3.2第二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本次實驗規定,學生考核成績如下,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過對甲乙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采用秩和檢驗可知,采用系統教學的A組的平均秩次為47.68(其中優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B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優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異顯著(P<0.01),因此,可以說明,系統化教學組的效果優于傳統帶教組。
3.討論
關鍵詞: 醫學生 臨床技能 模擬教學 考核體系 實踐
一、構建省內規模較大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學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醫學生必須通過實踐學習診斷與治療知識,訓練臨床思維,掌握臨床技能。按照我國當前醫學生培養模式,醫學生經過3到4年的醫學理論學習后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實習,但因為醫學生擴招、醫療任務繁重、醫患關系變化等原因,當前教學醫院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教學越來越無法圓滿完成。這就使得實習醫生的臨床操作機會明顯減少,從而直接影響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獲得[1]。因此,構建一個適合新醫改形勢要求的創新型臨床實踐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醫學教育研究的熱點和難點[2][3]。在此背景下,我院于2013年擴建成面積1600余平方米的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已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同時是“贛州市衛生系統臨床技能培訓基地”,中心配備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護理等科目,有較先進的教學模型設備和標準化病人(SP)、計算機模擬病例、多站式在線考核體系及多站式考核試題庫,以更加科學和人性化的教學和考核手段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臨床操作能力、人文關懷及溝通能力。培訓中心主要應用于實習生臨床基本技能培訓和考核,同時應用于“住培”和地方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對強化臨床醫師實踐能力,提高臨床醫師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的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創設盡可能貼近臨床實際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實環境開展臨床教學和考核,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又為醫學生技能訓練提供了極好條件,對醫學生技能培養意義重大[4]。通過科學化和綜合化培訓考核體系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我校臨床五年制本科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水平,體現為我校本科生的臨床技能考試合格率高達98%,2015年參加第六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分別獲華東賽區團體一等獎和全國總決賽團體三等獎,2016年參加第七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華東賽區團體三等獎佳績。三年來,承擔了我院臨床畢業實習生的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考核、競賽和醫學生畢業考核工作,通過培訓考核提高了我校臨床五年制本科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該模擬培訓中心特色是以高科技模擬設備為基礎,集教學、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全方位培訓中心,它依托醫學生理及計算機技術,創設出模擬患者和模擬臨床場景[5],代替真實患者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改變了傳統教學及考核方式[6]。中心依照醫學本科生培養方案和實綱規定內容,將臨床常用技能操作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2013年至今先后對820名在院實習生進行了內外、外科、婦產科、兒科、急救、護理等基本技能培訓和考核。2014~2016年共有3664名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專業畢業生進行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2015年在對我院45歲以下420名臨床醫師進行了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培訓及考核的同時,對138名醫護人員進行了“三護一體化”三人急救配合技能競賽。三年來接受全市臨床技能大比武(內、外科)培訓人員469名。
二、進行臨床教學體系改革,構建適合我校發展的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和多站式考核試題庫,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新的標準。
在近幾年教育部每年舉辦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背景下,結合臨床實際,建立一套適合醫學生教育特點的模擬教學系統和技能培訓考核體系,有效整合各學科理論教學內容,補充醫院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提高醫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培訓中心挑選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責任心強的教師,依據《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第二版),從實習時間過半(20周以后)開始,每周安排3-5個下午組織實習生進行集中培訓,主要針對臨床實習中醫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選擇培訓項目,并根據情況適時調整,培訓結束后考核。二是在臨床實習出科前,對臨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相關專業技能進行考核,三是在畢業前,依據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國家執業醫師考核標準對畢業生進行OSCE多站式技能考核。多站式考試總成績(百分制)按20%比例折算,計入學生畢業考試總評成績(畢業理論考試和實習成績各占40%)。
我們建立的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試題庫,采用通用的試題庫管理軟件,適用于醫學生、實習生、住培生的培訓考核。其考核內容包括三基考試、本科生考試、研究生考試、住院醫師考試、全科醫師考試、主治醫師考試、副高考核、醫技考核、執業醫師考試(中醫、西醫、護理)等。考試題庫依托計算機程序管理,采用B/S架構,無須安裝客戶端;使用IE瀏覽器可直接訪問,無人數限制;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用戶和密碼即可登錄系統參加培訓考核,還可供普通用戶進行題庫學習。該題庫的主要功能優點是:(1)系統運行穩定,功能強大。管理員可以對海量題庫資源進行管理、更新、補充模塊,同時可以設置公開題庫供普通用戶進行題庫學習。(2)組卷靈活,能提供強大的組卷功能,可在不同難易程度、不同題型之間任意抽取指定題目進行組卷練習,組成的試卷及答題結果可以提供在線考試和導出功能,能將Excel文件中的題目批量導入系統也可將題目批量導出到Excel文件中。(3)防舞弊功能:人機對話,一人一機,考試題目由題庫隨機生成,可顯示順序隨機、選擇題候選項順序隨機都能很好地掌握,從而防止考試人員作弊。(4)試題庫不僅用于實習生考試,同時應用于在校學生的日常教學、訓練和總復習,使試題庫利用率大大提高。試題庫應用以來,已成功進行43場考試,系統組卷139套,系統閱卷4357份,上機考試人數達6690人。為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提供了科學有效的網絡平臺。同時,該試題庫形成的在線考試系統平臺,已在國內相關院校使用,均獲得良好效果。
三、組織臨床教師編寫《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
根據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制定的標準,完善充實校本技能操作規范及考核評分標準,為醫學生技能訓練和考核提供依據,培訓中心挑選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責任心強的教師共同編寫《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有效整合各學科理論教學內容,補充醫院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提高醫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和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此操作標準主要供臨床實習生學習使用,同時對醫學生、“住培”生、進修醫師及臨床研究生技能操作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具有很好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四、醫學生模擬教學的實施和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的實踐研究。
在臨床教學體系改革和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的指導下,對我校臨床醫學五年制共3屆學員實施了科學的臨床技能培訓。培訓階段分為實習期培訓、階段性考核和醫學生畢業考核三個階段。具體培訓內容包括:
1.職業素質培訓,包括醫德醫風、溝通能力、人文關懷三個方面的訓練。目前由于醫學院校沒有針對醫學生關于醫患溝通技能的培訓,導致醫學生缺乏文化素養,與患者相處時見病不見人[7]。我們將職業素質培養與醫患溝通技能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及從醫生涯的始終[8][9]。
2.臨床實踐技能操作,依照醫學本科生培養方案和實綱規定的內容,要求醫學生通過模擬教學掌握臨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體格檢查:利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問診、體格檢查并讓醫學生寫出主訴、現病史,進行模擬心肺聽診及腹部觸診相關訓練。②內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種穿刺模型來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臨床常用操作的強化訓練。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擬手術室及其相關設施進行外科無菌操作(如洗手、穿脫手術衣、切口消毒、鋪巾等)和外科手術基本技能(包括切開、縫合、結扎、止血、拆線等)訓練。④婦產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學模型進行產科和婦科檢查,包括女性骨盆測量、四步觸診、肛查、陰道檢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機轉及常用計劃生育技術等培訓。⑤兒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綜合模擬人進行新生兒和嬰幼兒體格檢查、人工喂養及心肺復蘇的急救訓練。⑥綜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綜合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心電監護、電除顫、氣管插管等急救技術的初步訓練,重點培訓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多功能綜合模擬人由計算機控制,能模擬臨床各種場景,要求指導教師提前將各種類型的臨床病歷編輯在計算機軟件中,對病例設置問題并進行編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情況診斷和處理,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啟發和引導,最后由培訓教師根據處理結果進行效果評價。訓練考核可重復自由進行,不受時間限制,可根據教學需要任意設置教學項目,根據情況隨時反饋或中斷,不斷重復,有利于臨床技能規范性和熟練程度提高。
總之,為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實用型人才,我們針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建立了實習期培訓、階段性考核和醫學生畢業考核等規范流程,形成了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培訓考核體系,強化了“三基”知識,重點培養了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及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急救意識。而且形成了由醫院領導、機關組織、科室實施的三級管理監控體系和由管理人員、帶教教師、培訓學員共同參與的質量反饋體系,使得培訓環節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曲政海,李云芳,姚珊珊等.臨床技能培訓實驗中心在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5):642-645.
[2]高萍,吳小燕,夏冰等.醫學模擬教學在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3):96-98.
[3]黃河清,劉剛,譚瓊等.關于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實習醫師臨床技能的改革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2):1547-1550.
[4]孟晶瑩,新醫改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及附屬醫院教學工作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2):94-96.
[5]李淑紅,王濤.豐富的教學手段對臨床技能教學的促進作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32(8):944.
[6]鄭建惠,黃河清,易雪等.腹腔鏡虛擬訓練系統在進修生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0,7(3):42-44.
[7]劉剛,向國春,黃河清等.新形勢下臨床醫學技能培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4,17(053):1671-8348.
[8]黃小勇,王一.眼科醫師醫患溝通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10,9(3):399-401.
臨床專業學位的設置,是國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旨在培養具有熟練的臨床專業技能的高級人才,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服務于社會。我們作為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更加注重自己臨床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以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盡快地適應各種工作環境。那么,我們該如何在臨床實踐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臨床技能,以下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體會,與大家交流個人見解。
1 “三基”知識是臨床技能訓練的基礎。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需要具備扎實的三基知識,這是提高醫學生培養質量的一個根本保證。研究生階段,相對于本科階段的實習更進一步。然而,一切仍要從基礎抓起,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研究生階段的臨床實踐中,仍然要以培養自己的臨床三基能力為重點。作為中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我們需要自覺地運用中醫的基礎理論知識,著重培養自己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能。要學會中醫運用望、聞、問、切四診方法,其中有的方法是中醫的特色診法和技法,需要潛心研究一輩子,如望診和切診,作為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更應該打好基礎。中醫望診主要是望神、色、形、態和舌象,切診主要是切脈象,只有多實踐,用心揣摸,才能領悟真諦,掌握要領,做到爐火純青。
診斷是治療疾病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只有通過準確地采集患者特有的癥狀體征,熟練地運用中醫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對疾病有較為清晰的認識,進而辯證求因,審因論治。因而,中醫四診能力的基本功訓練尤為重要。
由于我們在讀研之前的工作經歷不同以及工作經驗的差別,在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進入到臨床學院實習之前,院方組織進行實習前培訓是有必要的。例如:醫療文件的專業書寫、體格檢查的嚴格實際操作。這樣的培訓有利于規范研究生的臨床實習,當然,更需要我們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積極主動實踐,在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能力。
2 輪科學習是提高臨床技能的必要保證。對于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到相關的科室進行輪科學習是必要的。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器官系統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而每個學科的病種也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各學科知識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以肺源性心臟病為例,它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引起右心室結構或(和)功能發生改變的一種疾病。這說明了心血管系統疾病與呼吸系統疾病的內在聯系。因而,輪科學習熟悉相關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原則,可以在今后的醫療工作中更加準確的判斷病情,以免誤診和延誤治療時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煩。同時,輪轉學習也有利于形成知識體系的整體觀念,對本科室知識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輪科期間,我們需要有臨床經驗的老師進行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對疾病做出的處理方案可以使我們形成臨床實踐的直觀印象。與此同時,我們應積極思考,將遇到的臨床實際問題與書本理論知識反復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的臨床思維模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的思維方式是臨床能力快速提高的必要條件。因而,我們應在學習實踐中努力培養和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
3 醫療文件的書寫是建立臨床思維的基本功。
醫療文件是患者發病原因、發病經過、診治過程的真實記錄,是一個臨床醫師診斷疾病的憑證,也是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的一個基本功。醫療文件主要包括住院大病歷、入院記錄、病程記錄及門診病歷等。
住院大病歷的書寫是對新入院的患者進行癥狀病史問詢、體格檢查及分析各項實驗室數據后,運用臨床思維進行分析而得出診斷及治療方案,對以上診療過程進行詳實而及時的記錄。入院記錄則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經我們通過望、聞、問、切及查體、輔助檢查獲得有關資料,并對這些資料歸納分析,于患者入院后24小時內完成。對于日常病程的書寫,我們通過和帶教老師一起查房,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記錄相關體征數據,進而熟悉帶教老師的相關醫囑并進行綜合分析,以此,詳實記錄住院病人病情發展轉歸的全過程。書寫病歷的過程可以促使我們積極主動地了解患者病情,鍛煉自己的臨床思維,從而不斷地加深對疾病診療的認識。
在患者病情好轉或治愈出院后,我們可以通過記錄的病程詳細的回顧和思考疾病的個體診療過程,不斷積累經驗。
醫療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一經記錄,不得隨意修改,因而,我們在記錄過程中,應以認真和謹慎的態度對待,同時,也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4 參加管病人及獨立值班是提高臨床技能的關鍵。專業學位的臨床研究生在輪轉期間,最好能在老師指導下親自分管3~5張病床。在跟隨帶教老師的臨床實踐學習中,老師的專業知識及處理病人的方式,給我們以直觀的印象。然而,在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時,我們需要單獨分管病人及獨立值班,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臨床的診療技能。
研究生獨立值班也是全面提高我們綜合臨床能力的過程,臨床能力是由許多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的能力領域組成。是一個綜合的、多維的、復雜的能力集合[2]。包括處理突發病情的心理應激能力,醫患溝通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及處理日常病房醫療事務的思維能力等。
總之,通過對“三基”知識的學習,經過臨床輪科學習、醫療文件書寫鍛煉、分管病人及單獨值班等幾個環節,對于提高我們中醫專業學位臨床研究生的臨床專業技能是很有幫助的。只有我們立足于臨床,勇于實踐,善于實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中醫、西醫的臨床診療技能,才能讓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將自己的所學貢獻于國家,服務于人民和社會。
參考文獻
1 臨床醫學技能培訓中的問題分析
1.1忽視培訓考核,訓練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醫院的臨床科室都存在忽視臨床技能考核的情況。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出現病史問詢順序不合理、思路不清晰的問題,使得入院記錄無法全面有效的反映患者疾病的診斷。在進行病歷記錄時,對于有助于診斷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不能有效觀察和分析,尤其是在臨床診斷中過于依賴輔助器材,未能重視臨床思維的培養,局限了學生的臨床思維發散,也限制了學生的學術視野[2]。另外,一些臨床醫學生在問診、查體中,不太善于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比如:病史問詢中,言語生硬,拘謹,在問診中不及時告知患者病情,也未能給予患者安撫,未能感受患者的心情,缺乏人文精神。可以看出,臨床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有待加強。
1.2缺乏考核約束,激勵不力
當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約束機制來管理醫學生臨床實習技能水平、實習質量等,進而造成臨床技能考核不到位,考的好和壞結果都一樣。同時,帶教老師間缺乏一定的競爭力,存在吃大鍋飯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帶教老師的積極性[3]。另外,臨床帶教責任重大,耗時耗力,一旦不甚則易出現醫療糾紛,進而影響到帶教老師的職稱晉升,以致于臨床醫學技能教學中,帶教老師會出現逃避、應付的情況。同時,帶教老師的實習質量意識不高,未能看到臨床帶教的重要性,往往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不善于通過典型病例、教學查房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
1.3培訓方法陳舊,醫學生主動性不足
目前,醫院的臨床帶教模式較為單一,培訓方法缺乏創新,臨床帶教老師對實習醫學生的要求不甚嚴格。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大多數是讓醫學生在旁觀察,帶教老師講授,僅僅讓學生參與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現代醫療檢測和診斷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減少了人工診斷和體格檢查,讓學生形成過分看重現代診斷技術,而忽視臨床診療經驗的積累,不利于醫學生掌握臨床技能。
2 提高臨床醫學技能培訓水平的措施
2.1重視師資培訓,強化理論知識教學
應充分重視體格檢查技能的教學,強化專業理論教學。首先,應重視師資培訓。臨床帶教師資的水平直接關系到臨床醫學生的學習質量。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升臨床帶教師資的水平。比如:青年醫生在競聘帶教老師時,可進行“試講”,由醫院資深臨床專家或教授評判,以找出青年帶教教師存在的不足,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只有不斷提升臨床醫生“帶教”水平,才可真正提升臨床實習醫學生的臨床技能、臨床思維及臨床意識等素質。其次,科學安排臨床教學。應將臨床實習作為從診斷學教學到畢業臨床實習的一個完整、系統的工程。在此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工作應積極配合和滲透。診斷學教學應擺脫以往一次性教學的影響,在后續各個臨床學科培訓中,均應給積極配合。
2.2創建培訓基地,增強學生臨床技能
臨床醫學技能是臨床醫學生最為基礎的一項能力,也是必須具備的。而臨床實踐是獲得臨床醫學技能最為主要的途徑,所以在臨床醫學技能的培訓過程中,應有效調整既有的課程體系,提高臨床實踐教學的課時數,使臨床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提供更多參與臨床實踐的機會。另外,要調創新和該機帶教方法,在臨床帶教中帶教醫生不但要指導學生動手,更要采取科學適用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臨床帶教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積累臨床經驗。比如:Iclass多媒體胸部檢查教學系統的應用,可開展心、肺及腹聽診和觸診的臨床技能訓練。通過教學模型培訓,強化模擬訓練,有助于培養臨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且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良好地掌握臨床醫學操作技能。
2.3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臨床帶教質量
在臨床醫學技能培訓中,帶教老師還應合理利用好現代教學輔助技術,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利用好和臨床教材配套影像資料及和課堂教學相關的視頻資料,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聽、視等感官系統,讓其多聽多看多思。同時,讓臨床實習醫學生觀看常見疾病的臨床診療方法、臨床操作等教學視頻,讓其更為直觀、具體的學習,強化他們對各種臨床醫學技能的印象。另外,還需要為臨床實習醫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多樣的臨床專題講座,由醫院各科室資深的帶教老師定期講解病歷書寫、專科理論、臨床護理基本技能等內容,促進臨床帶教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碩士研究生 復試 臨床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23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ZHANG Haoxuan[1], ZHAO Yuanqin[1], LU Dongbing[2], YAN Faping[3]
([1] Bengbu Med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fice, Bengbu, Anhui 233030;
[2] Bengbu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Bengbu, Anhui 233030;
[3] Bengbu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Methods 2012-2013 apply for my school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graduate survey by 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present times,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ability. Results graduates in the subject was more than time graduates, students of different ability for clin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beds and served as chief resident time. Conclusion graduate enrollment in medical work, but also to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re-examination. Re-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election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assessment of candidat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abi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use of scientifically correct way to tes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didat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ine specialty degree; graduate; re-examination; clinical skills
在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對于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研究生的教育以及學位等有重要意義。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指在通過一系列的培養后,使得該類學生成為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①②我國在2009年開始招收應屆本科生為醫學專業的學位碩士研究生,對于我國的醫學研究教育結構有很大的調整優化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及生源結構均發生了變化。一個合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非常重要,不管在復試中還是之后的研究生培養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本次對于我校兩個年級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復試情況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復試臨床技能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調查對象:選取2012-2013年報考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并通過復試的研究生為本次的調查對象。
(2)調查方法:針對所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生隨機發放180份問卷,平均每個年級發放90份。問卷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會影響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臨床能力培養、生源、臨床實習安排和科研能力等內容設計。總共收回問卷156份,其中有效問卷有12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2.05%。
(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顯著。
2 結果
(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一般情況:對于收回的128份有效問卷中,女生為60人(46.88%),男生為68人(53.12%);其中歷屆本科生為24人(18.75%),應屆本科生為104人(81.25%)。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科研能力培養情況:由于在2009年我國開始招收應屆本科生為醫學專業的學位研究生,使得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及生源結構均發生了變化。對于回收的128份有效問卷中,在本科階段便進行基礎研究的為3人(2.34%),進行研究與臨床相結合的學位為17人(13.28%),有27位(21.09%)學生主要從事臨床應用的研究,進行臨床實踐總結的學生為8人,占6.25%,有18位學生,即占14.06%的學生在本科期間主要攻讀的是臨床病例的分析研究,多數學生即55人(42.97%)主要在本科期間是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對于應屆畢業生以及往屆畢業生在本科期間對于所做研究的時間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應屆畢業生從事課題的時間明顯多于歷屆畢業生。占33.65%應屆畢業生從事課題研究占8~12個月,而對于24個月以上長時間的課題研究不管是應屆畢業生還是歷屆畢業生均無,這可能與本科生的課程以及學年的設置有關,這使得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沒有大量的時間(≥24個月)來專門從事相關課題的研究。
(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臨床能力培養情況:由于一個合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非常重要,故在研究生復試中對于學生的臨床能力的考核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128份有效問卷反饋的數據的調查分析,發現不同的生源對于臨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擔任住院總時間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別,即P<0.05,而在工作時間,管理床位數以及獨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別,即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得,對于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且通過復試的學生中,每天的工作時間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時間≥6h的則占83.59%。可以獨立管理床位的學生達55人,占42.96%,而不能獨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學生中占75.78%的學生能都獨立管理床位大于4張,而僅有24.22%的受訪者獨立管理床位的數量小于4。有66.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時常或者經常自己獨立進行醫療操作,而僅有43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偶爾或者很少進行獨立的醫療操作。有48.44%的學生表示在醫院的總時間小于3個月,而又51.56%的受訪者在醫院的總時間均大于等于3個月。
3 討論
至2009年起,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生源主要由應屆畢業生本科以及歷屆本科生組成,主要來自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本研究中受訪應屆本科畢業生為104人(81.25%),歷屆本科畢業生為24人(18.75%)。學校從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出發,即為國家培養高水平臨床實踐技能的應用型醫療人才,必須嚴把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成績關,另一方面也更應強調在復試中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考察、考核。③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生的畢業院校、考生的個人經歷、理論功底以及臨床實踐經驗等的不同均會造成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參差不齊,在加上現行社會上就業壓力大,許多學生以考研來躲避就業的壓力便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考研上,從而忽視了本科的臨床實踐能力的鍛煉,在正式成為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前他們的主要臨床實踐的鍛煉基本來自本科教育的臨床實習。故在復試中考核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校從2012年開始,在復試中對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考生統一要求進行臨床技能考核。根據實際情況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組織各學科專家組,確定各學科臨床技能考核內容,編制統一的考核評分標準和詳細的考核用表,制定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臨床技能標準化考核辦法。通過在復試階段進行臨床技能考核,不斷完善與生源特點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評價體系,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選拔質量。
在本研究中發現不同的生源對于臨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擔任住院總時間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別,而在工作時間,管理床位數以及獨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別。一般來講,如果學生能夠在取得國家執業醫師資格后再攻讀相關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生源質量,其原因就在于歷屆本科生對于臨床有較為扎實和透徹的了解,對于自己的薄弱方面以及感興趣的方面更加明白。在某一方面也說明歷屆本科生源在某些臨床技能方面優于應屆本科生源。
許多醫學院在培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時往往認為科研比臨床更為重要,這也使得許多同學在研究生階段花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埋頭于科研事業中,而無法從事相應的臨床實踐技能的鍛煉,這對于研究生將來從事相(下轉第58頁)(上接第47頁)關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不管在本科階段還是研究生階段學校都應該注重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強調臨床技能的培訓以及考核,聘請專業的教授以及醫師專門指導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實行科室的輪轉責任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本研究中受訪者每天的工作時間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時間≥6h的則占83.59%。不能獨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學生中占75.78%的學生能都獨立管理床位大于4張。有43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偶爾或者很少進行獨立的醫療操作。
總之, 在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復試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復試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考核手段,應強化考生在臨床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科學正確的考查方式,針對考生的特點,確保生源質量。在復試中增加臨床技能考核,可以推動我校本科臨床實踐教學及臨床技能考核改革,強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發現培養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和規范臨床教師帶教培訓;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臨床技能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對我校臨床實踐教學、臨床技能培養和臨床技能考核能起到推動作用。
課題名稱:校級課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臨床技能考核的探討”,課題編號:jyxm1157
注釋
① 董靖竹,薄紅,周佳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考試模式的研究與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2):163-164.
【關鍵詞】 教學方法 評估體系 組織和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nd apply an appraisal system for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MethodsThrough the augmentation of daily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indexes of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ere formulated. This system was used by students, teachers and specialists to assess the teaching practice.Results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was promoted by this system. Scores of most teachers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above 90, and all above 85.ConclusionThis teaching quality appraisal system further promotes the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醫學教育是綜合性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培養高起點、高水平、綜合素質高、發展潛力大的高級研究型醫學人才和高級臨床醫學人才[1]。臨床醫學教學是醫學教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臨床醫學教學質量的好壞與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2]。在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日益增強、醫學教育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建立和完善適應新形勢的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可加強臨床醫學教學的跟蹤與評價,強化日常臨床醫學教學管理,進一步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通過調研,了解綜合性大學中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查閱文獻資料,對國內外的醫學教育模式進行深入研究[3~5]。結合我校的臨床醫學教育現狀,對目前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加強日常臨床醫學教學管理,制定出適應新形勢下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將初步制定的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實踐。主要應用于2001年級臨床實習學生、2002年級臨床見習學生,以及課堂教學、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的臨床各科室帶教教師及部分同行、專家。
2 結
果
2.1 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各項指標的建立
初步建立了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各項指標,主要包括《青島大學醫學院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學生用)》,《青島大學醫學院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領導、專家、同行用)》,《青島大學醫學院實驗(見習)課教學質量評估表(學生用)》,《青島大學醫學院實驗(見習)課教學質量評估表(領導、專家、同行用)》,《青島大學醫學院畢業實習指導質量評估表(學生用)》,《青島大學醫學院畢業實習指導質量評估表(領導、專家、同行用)》等。在此基礎上制訂了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學管理規范》和《臨床技能》考核標準。
2.2 對各教學醫院臨床帶教教師的評估結果
內科、外科和口腔科的臨床課堂教學、見習和實習帶教得分均在90分以上;婦產科、兒科的臨床課堂教學、實習帶教均在90分以上,見習帶教分別為86.23分和89.52分;放射科的課堂教學、見習帶教得分在90分以上,實習帶教得分85.36分。
3 討
論
3.1 建立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必要性
隨著國內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招生規模的擴大,臨床醫學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當前的經濟社會形勢下,傳統的帶教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臨床教師身負醫療、教學、科研三重任務,重醫療和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比較普遍。而擴招后帶來的就業競爭,使醫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同時面臨找工作和考研的雙重壓力,學生實習投入減少;法制社會不斷健全,病人以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患病隱私,醫學生的臨床見習和動手機會減少;醫患矛盾的加劇,增強了臨床醫師治病救人的責任心,同時也使醫學生動手的機會減少。以上的因素影響醫學生臨床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臨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醫學教學質量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雖然我院臨床醫學教學有優良的傳統,臨床醫學教學經驗豐富,但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因此,為進一步提高和穩定臨床醫學教學質量,按照教育部、衛生部要求規范臨床醫學教學,同時更好地配合大學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6]。
3.2 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應用及完善
初步建立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各項指標,使教學質量評估深入到臨床醫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臨床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效果評估,課間見習、實習質量評估,臨床教師見習、實習帶教質量評估,學生臨床技能考核評估指標,臨床實習教學效果評估等。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分別對醫學生和臨床教師雙方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制訂了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學管理規范》和《臨床技能》考核標準。
轉貼于
利用制定好的臨床醫學教學評估指標體系,組織2001、2002年級學生分別對各教學醫院的任課教師及臨床帶教教師打分,初次對各教學醫院、附屬醫院的臨床帶教教師進行了臨床見習、實習帶教質量的評估。同時組織部分資深專家、同行對任課(帶教)教師進行評分,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本次臨床醫學教學評估,提高了臨床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臨床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各臨床科室帶教教師評估平均得分都在85分以上,大部分在90分以上。對學生的評估則通過教育科發給各臨床帶教老師,作為學生平日成績、出科考試或臨床技能考核的成績備案。
在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對臨床教師進行粗略的課堂、見習、實習的教學質量評估遠遠不夠,因為在臨床醫學教學實踐中涉及到許多具體的教學活動,如查房、病例討論、各種臨床技能操作等實際臨床醫學教學活動,因此我們進一步制訂了更細致、更具體的評估體系,如臨床醫學教學病例討論考核,臨床醫學教學查房質量評估,各項具體的臨床操作的技能考核評分等質量評估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了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3.3 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3.3.1 存在的問題 由于時間緊迫,沒有進一步將所有評估指標用于臨床醫學教學實踐。在評估體系實施過程中,由于個別學生在應用評估體系指標打分時不認真,敷衍了事,有可能出現結果分析的誤差。
3.3.2 改進措施 ①進一步將各項評估指標體系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實踐中,進行臨床調研,對臨床醫學教學基地(實習醫院、附屬醫院)的資深醫學專家、年輕帶教老師、臨床醫學生,發放關于臨床醫學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評價、臨床技能考核及其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召開各級各類座談會,進一步提出修訂意見。②在實踐過程中及時總結并分析結果,觀察評估體系在臨床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對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力求客觀公正地反映問題,達到評估體系對臨床醫學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監控的預期目的。③按照《臨床醫學教學管理規范》和《臨床技能》考核指標,加強對臨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與考核,進一步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來茂德. 關于浙江大學面向21世紀醫學教育發展的初步研究[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1999(1):911. [2]趙金秀,葉旭軍. 綜合性大學附屬醫院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3(9):555558.
[3]來茂德. 綜合大學醫學教育的新模式初探[J]. 中國高等教育, 2003,18:2224.
[4]張龍祿,焦效蘭,湯治元,等. 臨床技能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 醫學教育, 2003(6):5660.
課題組選取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所有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大二期間,每10名左右同學分成一個見習小組,每組確定一位固定的帶教老師。在學習基礎課程期間,每周安排1-2次的臨床見習;開始接觸臨床課程后,在邊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使學生到臨床上接觸患者,接觸整個診療過程,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通過雙向選擇構建適宜的一對一的師生團隊,制定本科生培養計劃,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及考核制度,使一對一導師制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始終;進入大四時,在臨床培訓技能中心,借助先進的綜合教學模型,模擬臨床場景,熟練掌握臨床技能操作,如胸穿、腹穿、切開縫合、拆線、換藥、婦科檢查、心肺復蘇、靜脈采血、導尿、洗胃等,有效地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并嚴格按照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標準進行培訓。畢業時借助學校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發放問卷調查,匯總學生的反饋情況及建議,并總結分析該方案的優勢及不足之處。給老師發放教學評估表來評估教學效果。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并與2006級學生比較分析國家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通過率。2006級、2007級本科臨床醫學生分別為254人和269人,2006級與2007級臨床醫學畢業生的理論和技能操作成績統計分析,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2007級國家執業醫生資格考試一次性通過率為71.6%,明顯高于2006級通過率49.8%。
二、新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1、早期接觸臨床
早期接觸臨床是世界高等醫學教育的新模式之一。早實習、早期接觸臨床能很好地實現書本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將前期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臨床實踐中,通過理論學習指導臨床工作,再通過臨床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早期接觸臨床可以使學生早期了解醫院的運作、醫療環境和程序、醫患關系、醫生的角色和工作性質,明白作為一名醫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培養學生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技巧及人文關懷意識。臨床醫學教學一方面強調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須要依托深厚的、系統的、廣泛的、完整的理論知識基礎。早期接觸臨床能使基礎階段的低年級學生較早地樹立“臨床”意識,促進醫學前期基礎課程教學與后期專業訓練相結合,培養醫學生對醫療衛生職業的情感、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高醫學生的整體素質。帶教老師應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啟迪誘發式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式教學法(PBL)等。帶教老師在臨床教學中可嘗試講授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2、本科生導師制
目前,隨著“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以及我國本科生教育的軟、硬件條件的不斷完善,大批醫學院校已開始“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和實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對一導師制不僅能提高本科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臨床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及科研創新能力。導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將育人的要求具體化、人性化、立體化,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本科生也可跟隨導師早期接觸臨床、早實踐,就個人的基礎薄弱環節,導師可給予個別指導,做到有的放矢,反饋性地調節現階段的學習,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習效率。
3、臨床技能培訓
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扮演主動角色,按部就班的授課,學生死記硬背,以獲得高分為目的,借此來檢測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學生們獲得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并沒有足夠的機會去學習和練習基本臨床技能,結果使學生缺乏合格的實踐能力,使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間產生了明顯的差距,產生了“高分低能”的現象。理論僅僅是臨床醫學的基礎,沒有成熟的技能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醫生的。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于醫學模擬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構建醫學模擬中心能為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平臺,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醫學生的臨床技能的提高,我們應充分發揮臨床技能中心的功效。通過加強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強化實用型理論知識,實臨床經驗,掌握基礎實踐技能。通過多觀察、多分析、多動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規范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臨床技能中心的醫學模擬教學可開展廣泛的技能訓練項目,且具備以下優勢,如:高度仿真性、病例多樣性、時間隨意性、難易度可調節性、無風險性、可重復性、可記錄性、環境可控性、增加自主性等,從而為醫學生構架了良好的綜合性臨床實踐教學平臺。近幾年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積極派出代表隊參加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通過臨床技能競賽不僅提高了醫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本院師資力量、學校的課程建設和管理水平及附屬醫院的臨床帶教水平。
三、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內科學考試方法 實踐技能考試 理論考試 成績分析 相關性分析
隨著我國進入WTO,醫學教育正面臨全球化發展的新前景,通過對照《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的具體內容,筆者發現我們的醫學教育與國際標準仍有很大差距。當前我國醫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動手能力不強、臨床技能薄弱、不善于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等現象。在醫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其臨床實踐技能,培養出高質量實用型醫學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考試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考試的方法和模式是否先進,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以往的醫學考試模式只注重理論考試,忽視對學生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考查,已不能適應目前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為此我們突破傳統醫學考試模式,對內科學考試進行了改革,在原有理論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技能考試。本文就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做了統計學分析,并與內科學理論考試成績做相關性研究,從而發現內科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內科學整體教學質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內蒙古醫科大學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610名學生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實踐技能筆試部分和實踐技能操作部分。筆試部分主要為寫出疾病治療方案、寫出大病歷格式和內容、病例分析、讀心電圖和讀化驗單,滿分10分;操作部分主要為詢問病史和做體格檢查,選用學生為模擬病人,滿分10分。內科學理論考試成績滿分80分。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對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進行成績分析;將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筆試部分和實踐技能操作部分分數合計滿分20分與內科學理論考試80分,采用Pearson方法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二、研究結果
1.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分析結果見表1。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兩部分成績除2002級筆試部分呈正偏態分布外,其余成績均為正態分布,具有統計學意義。
(1)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實踐技能操作部分成績進行比較(p>0.05)無差異;筆試部分成績進行比較(p>0.05)無差異。
(2)2002級、2005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實踐技能操作部分與筆試部分成績進行比較(p
2.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總成績與理論考試成績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2。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與理論考試成績相關系數檢驗均顯示(p
表1 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
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分析結果
* p
表2 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
實踐技能考試與理論考試成績相關性分析結果
三、討論
1.內科學考試改革有利于提高實踐技能水平和臨床思維能力。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新增的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總體上看是成功的,得分較高,但實踐技能操作考試部分的成績明顯高于筆試部分的成績,平均分較高;筆試部分,由于讀心電圖、化驗結果判讀和病例分析等內容掌握相對較差,故存在部分低分成績,但也有部分學生的筆試部分與實踐技能操作部分成績相差不大。這一結果表明,此種考試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臨床思維能力訓練的重視程度,大大促進了和提高了學生對臨床思維的感受、體悟能力,但筆試部分成績也反映出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應進一步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實踐技能成績較高,是與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培養上注重了臨床技能操作的培養分不開的,在下一步的教學中也應繼續將此作為重點。
2.實踐技能考試與理論考試二者相輔相成。2002~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內科學實踐技能考試與理論考試成績之間均有正的直線相關關系,說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直接影響臨床實踐技能水平,大部分理論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成績也較高;而臨床實踐技能水平也進一步影響理論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高的學生有更好的臨床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理論考試也容易取得較為優秀的成績,二者相輔相成,有助于實現學生學習中的理論聯系實際。
3.考試模式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名當代的醫學生和未來的臨床醫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基礎醫學知識,還應熟練掌握臨床實踐技能,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才能正確診斷和治療疾病。但由于臨床教學條件所限,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實習之前的臨床實踐技能水平較差,知識點還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尤其是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包括體格檢查、各種漿膜腔穿刺、氣管插管、電除顫等,關系著今后醫生總體診治水平,也關系著患者的安危,對今后的畢業實習和臨床工作都有很大影響;同時,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制度的規范化,醫療人員準入制度逐漸完善,每年的國家執業醫師考試成為對高校教學效果的一項關鍵評估指標。臨床實踐技能培養這一教學環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采用多種方式對實踐技能進行培養和強化,目的不僅是驗證醫學理論、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對醫學生進行基本技能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作為培養內容之一的考試模式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4.改革后的內科學考試符合現代醫學教育要求。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和科技進入飛速發展時代,由于人口的增長、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醫療技術手段的提升,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需求和期待也在日益增長,同時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變化等都對醫學生的培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現階段醫學生的培養更強調溝通能力、臨床實踐技能水平、臨床思維能力、臨床綜合分析能力和危重急癥病例處理能力。我們改革后的考試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臨床思維能力,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達到二者的相輔相成是十分有效的。一方面,通過這種考試模式,發現了在教學過程中的薄弱點,改變了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師可及時調整授課重點,糾正授課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授課技能。另一方面,學生通過這樣的考試,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進一步把握學習重點,理清學習思路,提高了對臨床實踐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筆者的考試改革還處在初級階段,很多地方仍存在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筆者將以此項研究為契機,不斷找到改進辦法,并逐漸將此種考試模式推廣到其他臨床主干課程,以此帶動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的改革,真正實現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水平、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綜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提高,培養出適應21世紀發展的實用型醫學人才。
基金項目:內蒙古醫科大學課題項目(編號:NYJGB201107)
參考文獻:
[1]四川大學醫學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全國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潘效紅. 高校現行考試制度的弊端及對策. 西北醫學教育,2010,18(6):1090~1092
[3]藍永洪,鄭小桃,符皎榮. 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考核與理論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分析.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2)87~88
[4]倪宗瓚. 醫學統計學.高等醫學教育出版社,2004
[5]詹華奎, 張泉,張嬿.改革考試內容方式提高內科學教學質量.教育教學論壇,2011(9):30~32
[6]沈群,季建敏. 新時期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的培養.現代醫藥衛生,2007(7):1099~1100
[關鍵詞] 研究生培養;中醫臨床醫學專業;質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 R2-0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b)-017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層次科研、學術人才的主要方式。中醫臨床研究生教育在注重相應學術素養、科研素質養成的同時,還要考慮其日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從醫學知識、科研能力與醫德等多個方面著手,培養全方位的中醫人才。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全國臨床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章程》(簡稱“章程”)[1],對中醫臨床研究生教育進行規范。《章程》指出,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以不斷提高我國臨床醫師隊伍素質、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為宗旨。因此,培養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臨床技能的中醫專科臨床醫師隊伍,為社會提供更專業、更完善的醫療技術,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服務,是實際工作中關于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相關學者對中醫研究生教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3],本研究從構建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質控體系入手,探討控制和提高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臨床水平的有效途徑。
1 建立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
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質控體系的構建,首先要有制度保障,這就要求我們建立有效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就制度建設而言,要明確培養過程中不同環節參與者的責任:作為培養對象的臨床專業研究生需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與任務;作為研究生導師要明確自己的培養責任,從醫學知識與臨床技能兩個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并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作為溝通導師與學生的學科教研室,則要建立教師帶教培養模式的評估制度,根據師生雙方的反饋調整改進培養模式;教學管理部門則負責整個培養過程的服務與監督管理。就制度運行而言,要踐行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即統籌臨床專業研究生導師的學術科研指導、學科集體培養與管理部門動態監督與管理。實踐證明,通過建立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踐行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可以起到導師與其他臨床教師優勢互補,學生可以兼容并蓄的效果[4-5]。
2 設置合理的臨床型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
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合理知識結構的設置是保證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6]。臨床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大多從事臨床以及相關工作,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要求在研究生培養過程別注重臨床技能的養成以及形成良好的科研習慣,這就要求他們的知識結構科學合理,一方面,臨床專業研究生要修完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取得相應學分;另一方面,研究生還要具備從事臨床工作所需的技能與素質,因此,醫學院校在課程設定上要注重專門知識與臨床銜接的要求, 設置合理的臨床型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
3 加強臨床技能訓練與知識的綜合應用
臨床實踐是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最為直接的考核,考慮到臨床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從事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服務對象的特定性,在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質控體系中要特別強調以臨床技能訓練與知識的綜合應用為重點的內容[7-8]。本校的做法是要求臨床專業研究生將主要學位課程集中在1個學年內修完,然后轉入臨床實踐,跟隨臨床教師提升診斷治療能力,同時在實踐過程中繼續選修相應的專業課,參加專題講座,考察臨床診療技能。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能調動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興趣并能提高其學習效率,有助于其科研素養、學術素質以及臨床技能的養成,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
4 搭建臨床專業研究生質控體系平臺
搭建臨床專業研究生質控體系平臺的意義主要在于便于考核臨床研究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養成其對臨床知識的運用與思辨能力,應用其臨床實踐技能并進一步培養起臨床科研能力。
4.1 考核臨床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
通過利用臨床專業研究生質控體系平臺隨時考核臨床專業研究生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以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如經典醫籍的臨床應用、相關疾病的中醫臨床進展、中醫辨證思維的臨床體現等。
4.2 養成臨床知識運用和思辨能力
臨床知識運用和思辨能力的養成既需要通過培訓,即臨床專業研究生需要通過在醫院轉科,實際接觸病患、參與疾病的診療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同時查找缺漏與不足;同時,專科培訓也必不可少,通過大密度地接觸專科病例,熟悉和掌握相關專科的基本技能以提升思辨能力與臨床診療水平。
4.3 培養臨床操作能力
培養研究生運用所掌握的臨床知識對疾病進行診治的能力,主要通過質控體系對臨床專業研究生進行培訓,重點培養其對常見疾病的高效診療能力以及對疑難雜癥的處理能力,并注重其對急重癥的應對能力,同時,還要借助質控體系平臺培養其與相關科室進行協調診治的能力。
4.4 提升臨床科研能力
通過利用質控體系平臺,讓臨床專業研究生參與臨床科研課題的設計、論證以及實施,養成其應用學術知識提高科研素質,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總之,臨床專業研究生質控體系旨在提升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更好地為臨床與科研服務。同時,這一體系在具體實踐中仍然需要不斷修改與完善,以期提高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臨床水平,并為中醫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J].中醫教育,1998,17(5):3-4.
[2] 朱志軍,白娟,曹珊,等.聯合培養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6):16-18.
[3] 陳怡婷,陳地龍,謝鵬,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教育探索,2007,6(6):517-519.
[4] 馮淬靈,于秀辰,王宗華.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1,30(3):57-60.
[5] 周欣,張志毅,倪超.醫學院校以導師組模式培養研究生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9(2):107-109.
[6] 孟小英,羅燕芬.對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6):484-486.
[7] 任玲.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25(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