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醫學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學校硬件基礎。安徽醫專口腔醫學系實訓中心由當初合作辦學的臺灣活泉基金會按照國際先進標準負責規劃、設計、建造,包括口腔醫學綜合實訓室和標準頭模室等。口腔醫學綜合實訓室的布局結構復制了一個開業的牙科門診作業模式,裝設了17臺先進的牙科綜合治療椅、治療臺、活動柜、2套牙科X-光拍攝系統、暗房、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消毒鍋、庫房等,完全模擬門診作業流程,可以滿足口腔醫學生的實訓教學和臨床模擬訓練。同時,實驗室配備了2臺便攜式牙椅,2臺移動牙科診療設備,有利于師生進行口腔宣傳義診及社會實踐。體現出安徽醫?!白叱鋈?、走下去、辦特色醫?!保栈鶎拥霓k學定位。標準頭模室裝有32臺進口仿真口腔牙頜系統,同時實驗室還配備了實物投影及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在播放教學視頻的同時可以將老師的操作同步放大到屏幕上,更有利于細化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習。
(二)校企合作基礎:實行“互兼互聘,雙向流動”等措施,密切院系合作關系,建立了可持續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聘請臨床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通過他們的教學,及時反饋職業信息,為調整課程結構提供參考,也為臨床和教學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尤其是口腔行業技術專家,充實了實驗技術隊伍,完善臨床實踐基地的建設,豐富了專業實踐技能培訓的形式;為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005年起口腔系與合肥市口腔醫院實行全方位戰略合作,成立了安徽醫專-合肥市口腔醫院產學研理事會,同時成立了口腔醫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使口腔醫學專業建設更加符合社會實際的需要。
(三)實訓項目基礎。實訓基地已形成全新教學模式,構建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效果顯著。形成了“基礎—綜合—設計”逐步推進、“啟發—引導—討論”和“發現—論證—研究”方法結合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構建了“實驗—實訓—實習”相互補充、“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訓課程是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理論課程共同構成了口腔醫學完整的教學體系。
二、建設開放性口腔實踐教育中心具體內容
(一)實訓中心硬件建設。1.改造并新建口腔醫學綜合陳列室。開辟一間教室作為口腔醫學綜合陳列室,主要用來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相關標本,口腔解剖生理學的雕牙模型、口腔修復學和內科學的標準模型及歷屆優秀學生作品。2.陸續更新添置主流、先進的口腔醫學儀器設備,如口腔CT,CAD-CAM,并做到專人負責制,以利于貴重器械的維護和保養。
(二)實訓中心軟件建設。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完善出入庫登記系統及實驗開出登記系統。2.實現實訓中心各部門聯網化作業,各種表格及材料電子化辦公留存。爭取自主研發適合高??谇粚I實訓管理的程序軟件。3.開設網絡課程。將動手操作的實訓項目制成視頻、動畫等實現網絡共享,以利于學生學習,并可進行師生互動,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
(三)實訓中心人才培養。1.教師隊伍逐漸完成“雙師”化發展,教師不僅理論知識精通,更在實踐指導上標準化操作。教師可定期分批次外出進修臨床專業。定期參觀相關醫學院校實訓中心發展模式。2.成立口腔醫學實踐教育中心管理中心,同時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手段,通過競爭上崗選定有管理經驗和技術經驗的人員負責基地管理和運作;聘請合肥市口腔醫院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老師。建立實訓基地的實訓儀器設備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
(四)校內實訓中心之間合作??谇恢睂偌跋嚓P專業除了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外還有口腔護理專業,各專業既可獨立在本中心完成實訓操作,也可在本實訓中心聯合完成“醫、技、護”聯合仿真臨床演練。實訓中心可最大程度模擬醫院和義齒加工所環境,實現學生與臨床零距離接觸。
(五)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我系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為基層服務機構,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專業課要求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比大于1:1,專業實踐技能在專業課考試中占40%以上的比例,所以本中心可開設實驗實訓項目較多,根據年級、專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實驗技能培訓與考核方案,學生進行過關性考核、選拔性競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六)開發實訓中心的輻射與服務功能。為加強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利用實踐教育開放中心,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進行口腔臨床常見疾病的診療或健康咨詢活動。
【關鍵詞】口腔醫學;實用型人才;教學模式
【中國分類號】R78-4【文獻表示嗎】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016-01
專科層次口腔醫學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主要是面向基層,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更明確地說就是為基層培養實用型人才。調查資料顯示,農村口腔專業實用型人才緊缺,居民口腔疾病及衛生保健狀況令人堪憂。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就必須把口腔醫學教育與農村牙病防治結合起來,增強課程內容對崗位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爭走出一條學與用密切結合的一體化教改之路。
1 增強防病意識的教育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醫療方針。由于受市場經濟影響,目前衛生行業普遍重治輕防,學生學習的熱點也在治療技術和手段[1]。為改變現狀,我們讓學生參與調查,讓他們了解農村居民口腔疾病現狀、衛生保健狀況及人才緊缺情況,同時讓他們明白預防口腔醫學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別在我國人口眾多,口腔??漆t生又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實現“人人享有口腔保健”的目標,只通過單純治療根本無法解決人群中的口腔健康問題,只有建立科學普及的全民預防網絡體系,人人重視預防保健,才有可能改善我國口腔常見病居高不下的現狀。通過防病意識的教育,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鼓勵他們畢業后投身預防口腔醫學專業,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2 改革教學模式
在預防口腔醫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啟發學生進入創造角色,在預防口腔醫學領域中主動去發現新理念,樹立預防為主新觀念,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口腔預防醫學的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其時間安排和活動內容如下:第一學年是搞社會調查。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所學知識,調查當地口腔衛生資源及居民口腔衛生健康狀況,使學生了解自然人群口腔疾病的消長情況及趨勢,豐富感性認識。第二學年是結合學習口腔流行病學及有關專業課知識,安排學生到中小學、大中專院校等進行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并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第三學年是畢業實習,進行常見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通過以上實踐,強化了口腔醫學專業學生預防保健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識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強化實踐教學改革
3.1 抓好口腔健康教育的訓練。實驗教學不能僅僅以驗證教材的理論知識為最終目的,還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谇涣餍胁W調查是了解疾病患病現狀的基本方法,是口腔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預防口腔醫學教學的重點之一[2]。我們注重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相結合,指導學生開展基本的口腔流行病學的調查和數據分析。教師首先參照全國口腔健康抽樣調查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然后將學生分組,運用我國口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表格設計和記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檢查口腔健康狀況,學會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經過實踐性學習,學生深入了解了口腔常見病的發病狀況,加深了對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的認識,為他們今后的臨床科研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3.2 撰寫科普文章。口腔預防醫學的教學多為一些較為抽象的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感覺枯燥,同時,如果僅僅滿足于理論的掌握而不對學生進行宣教能力的培養,學生就無法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宣教,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所學的知識提高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3]。為此,我們采取了讓學生撰寫“科普文章”的教學方法。老師講解科普文章的撰寫方法,并針對不同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作提綱式的指導,學生自己選題、自己查閱資料、自己編寫,高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使他們獲得了更多口腔健康相關的知識,為今后宣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3 走出教室,進入社區。在教室模擬訓練的基礎上,我們以每年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為契機,組織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社區,與口腔專家一起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刷牙指導、宣傳等)及義診活動[1]。置身現場,活學活用,學生可以看到平時在醫院里比較少見的疾病,通過專家的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對學過的各專業知識進行一次知識大融合,能體會到許多書本上難以得到的啟迪,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增強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直接了解社會,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
4 結語
總之,在預防口腔醫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新觀念,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使新一代口腔醫生既掌握解決患者口腔疾患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較強的口腔疾病預防意識和醫患溝通技巧,能對患者及人群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導具體的干預措施[2],以期使農村牙病防治工作得到較好改善。
參考文獻
[1]盧友光,蘇建新,蘇柏華.預防口腔醫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4):50-52 .
【關鍵詞】 口腔醫療 口腔教育 口腔網站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by doing research and studying on the functions, operating and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Methods: Sel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such as dental professional teachers, dental major students, enterprise personnel, public people, and computer professionals to browse the 45 representative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and asking for comments. Collecting the comments and then giv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Outcomes: Although the current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related field, enrich the domestic dental market and widen the way for people to get dental knowledge, it still exists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indeterminacy of web themes, the confusion of using groups, the excess introduction of theory, the abstraction of disease information, the lack of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websites’ updating maintenance.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tal medicine websites must be depend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ry people’s best to clear the themes and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Design different web pages which can be accept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perfect the information release way such as graphic contrast, set up a bilingual layout or an English one and update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t information in tim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dental medicine field.
【Key words】oral health,dental education, oral website
隨著國內口腔醫學的迅速發展,國內大大小小的口腔醫學網站應運而生。從1999年的數個至今日多達上百個,口腔醫學網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口腔醫學的發展[1]。為了全面了解國內口腔醫學網站的現狀,并為今后國內口腔醫學網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和方向,使之跟上時代的步伐,與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本文對目前各主要口腔醫學網站的運作、作用和不足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搜集具有代表性的45個口腔網站:口腔醫學院校附屬網站15所,為新浪院校庫中“口腔醫學”院校關注度排行榜前15的院校所附屬的網站;口腔權威品牌網站15所,為同類網站搜索中百度排名前15的品牌網站; 15所國內三等甲級醫院的相關口腔網站。該45個網站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見表1。
表1 被調查的口腔醫學網站列表
口腔醫學院校附屬網站 口腔品牌網站 醫院的相關口腔網站
武漢大學 愛雅仕口腔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
中山大學 永康口腔 廣東省口腔醫院
第四軍醫大學 佳美口腔 北京協和醫院
四川大學 美晨口腔 浙江省第二醫院
復旦大學 拜爾齒科 光華口腔醫院
北京大學 登特口腔 浙江省人民醫院
南京醫科大學 萬翔口腔 秦都口腔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 三博口腔 山西省人民醫院
同濟大學 丹德齒科
天津市口腔醫院
南方醫科大學 菲格口腔 安徽省立醫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 亞非牙科 江西省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 恒雅口腔 濟南市中心醫院
大連醫科大學 龍蟠口腔 河南省人民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 小白兔牙科 廣東省人民醫院
1.2 方法
邀請60位口腔專業學生、60位口腔專業教師、60位計算機專業人員、60位各年齡段的普通百姓和60位口腔企業人員共300位人員對以上45個口腔醫學網站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要求口腔專業學生、口腔專業教師、口腔企業人員、計算機專業人員、普通百姓在仔細游覽被調查網站后,就以下幾方面對現今口腔醫學網站進行評價:各自相關領域的貢獻度、豐富口腔醫學市場的程度、對拓寬知識渠道的幫助程度、網站主題是否明確、網站面對的群體是否明確、網站內容的豐富程度、疾病描述是否形象等。其中,普通百姓不必對相關領域貢獻度作出評價;計算機專業人士不必對各自相關領域貢獻度、豐富口腔醫學市場程度、對拓寬知識渠道的幫助度作出評價。
1.3 結果評定
回收有效問卷300份,對問卷表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調查研究結果。
2 結果
2.1 現今口腔醫學網站的主要作用
2.1.1 口腔醫學網站對相關領域的貢獻
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中,有91.7%的口腔專業學生表示口腔醫學網站在學習上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83.3%的口腔專業教師表示口腔醫學網站在教學上起到了輔助作用,認同比例略低于口腔專業學生;81.7%的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企業人員表示口腔醫學網站在產品宣傳和營銷推廣上有一定的幫助(如圖1所示)。
2.1.2 豐富了國內口腔醫學市場
被調查人群,95.0%的口腔專業學生、91.7%的口腔專業教師、93.3%的口腔企業人員和96.7%的普通百姓代表認為口腔醫學網站地豐富了口腔醫學市場,各人群組的意見較為一致(如圖1所示)。
2.1.3 擴寬了獲取口腔醫學知識的渠道
被調查人群中,95.0%的口腔專業學生和93.3%的普通百姓代表對口腔醫學網站拓寬人們獲取口腔知識的渠道的認可程度較高。相對而言,口腔專業教師和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企業人員的認可程度稍低,分別為76.7%和80.0% (如圖1所示)。
圖1 現今口腔醫學網站的主要作用
2.2 現今口腔醫學網站存在的不足
2.2.1 網站主題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
被調查人群中,81.7%的口腔專業學生、88.3%的口腔專業教師、95.0%的普通百姓、96.7%的計算機專業人員以及76.7%的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人員認為被調查的口腔網站主題不夠明確,具體表現在網站缺乏特色,瀏覽者不知其重點,不能根據自己目的高效找到所需網站(如圖2所示)。
2.2.2 網站面對的群體不清,針對性不強
被調查人群中,85.0%的口腔專業學生,88.3%的口腔專業教師,91.7%的普通百姓代表,86.7%的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人員,83.3%的計算機專業人員認為所調查的口腔網站存在網站面對的人群不清的缺點,僅少數幾個網站,如“中華口腔醫學網”有“大眾版”和“專業版”等子網站可供讀者選擇;對于大多數網站,瀏覽者很難判斷其是面向專業人群還是普通大眾(如圖2所示)。
2.2.3 以文字介紹為主,相對枯燥難懂
被調查人群中,95.0%的口腔專業學生、58.3%的口腔專業教師、86.7%的普通百姓代表,91.7%的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人員、65.0%的計算機專業人員認為所調查的口腔網站圖文比例不適,即使有圖片也僅限于2D,或圖文匹配解釋不到位,理解起來依然有一定的難度(如圖2所示)。
2.2.4 疾病信息以概念描述為主,較為抽象
被調查人群中,88.3%的口腔專業學生、95.0%的口腔專業教師、96.7%的普通百姓代表,91.7%的從事與口腔相關的人員、90.0%的計算機專業人員表示口腔網站所提供的疾病信息中專業術語多而繁雜,且大多只有一個概念性的描述,缺少個例的補充說明,令人費解(如圖2所示)。
2.2.5 網站缺乏中英文對照或全英文版面
所調查的45個口腔網站,口腔醫學院校附屬網站中有8個,口腔品牌網站中有11個,醫院相關的口腔網站中有10個,共計29個網站沒有英文對照版面,占調查對象總數的三分之二。
圖2 現今口腔醫學網站存在的不足
2.3 網站的運作
國內口腔網站的域名申請過于自由,以致許多冠以“中國”字樣的口腔網站數量較多,但其本身并不是政府機構支持的專業網站,內容五花八門,部分網站還充斥著各類廣告,容易誤導患者。
國內口腔網站的信息來源匱乏,資源渠道有限,專業支持缺乏,且同類網站轉載的現象較普遍,以致信息的科學性、可信性不高,網站的信息建設總體水平較低下。
被調查的網站,其資金大多來源于與其建設形式相關的機構,相關的醫學院?;蛳嚓P的企業。較多的網站在初期建設完成后的長期更新和維護往往不夠到位,沒有做到及時更新。
3 討論
隨著計算機事業的飛速發展,各類口腔網站應運而生?,F代口腔醫學網站的建設對于口腔疾病預防,方便患者就醫,減少溝通難度,提高治療效率,降低醫患糾紛以及對口腔醫學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2]。如何建設優良的口腔醫學網站,需要我們總結現有的口腔醫學網站的優缺點并加以分析討論。
現階段,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多、意愿大,在利用網絡資源上明顯優于其他群體,因此91.7%的學生群體反映口腔醫學網站對于自身的學習幫助較大;對于教師而言,由于國內口腔醫學網站發展尚淺,提供的視頻、圖片資料有限,或者內容更新不足等原因,對教學幫助的貢獻度稍低于學生人群[3];口腔企業人員可利用口腔醫學網站進行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因此貢獻度與教學貢獻度相當??梢姡谇会t學網站對相關領域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在豐富國內口腔醫學市場內容方面,各群體均以90.0%以上的高票認同,表明口腔醫學網站已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市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與全民信息化密不可分,是時代所趨,現實所需[4]。它為相關人員提供口腔專業的教與學、口腔器材相關信息的交流、口腔疾病診治的研究近況、口腔基礎知識和日常保健注意事項的大眾教育,已是國內口腔醫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期人們獲取口腔醫學知識的渠道有限,現今的口腔醫學網站無疑是一個最方便有效的知識獲取渠道[5]。因此,95.0%的口腔專業學生,93.3%的普通百姓代表認為口腔網站拓寬了人們獲取口腔知識的渠道,而教師和口腔企業人員的比例較學生群體和普通百姓較低,分別為80.0%和76.7%。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生群體偏向于應用網絡查詢技術來獲取相關知識,而對于普通百姓,較為便捷的口腔專業知識獲取渠道也是網上查詢;但對教師和臨床工作者而言,期刊雜志等更具專業化的信息渠道有利于他們掌握前沿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同樣,企業單位人員也可能通過企業、行業內的信息交流來更新知識。但不可否認,現今口腔醫學網站在不小的程度上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打破了傳統僅限于書本、報刊、雜志的僵局。
雖然國內的口腔醫學網站有諸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
現有的口腔醫學網站主題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網站大多包攬全部,涉獵的口腔領域多,但是均不夠深入,這導致了資料的搜集難以全面,使瀏覽者不能便捷迅速的找到所需信息,使群眾對網站信任度降低,阻礙了網站的發展[6]。在這一點上口腔專業教師,學生和企業人員均高比例指出了這一不足;而普通百姓對于口腔相關的知識專業需求不高,則認可度相對較低[7]。
調查中,學生群體85%,教師群體88.3%,企業人員86.7%,普通百姓91.7%,計算機專業人員83.3%提出了網站所面對的主要群體不明確。高比例的數據提示了口腔醫學的網站制作應逐漸趨于細化,而是否需要針對不同使用人群,比如口腔醫學研究人員、口腔臨床醫療人員、普通的群眾百姓等,建立和發展一些口腔醫學網站值得研究。
調查還發現,學生群體95.0%,企業人員91.7%和普通百姓86.7%認為口腔醫學網站的內容大多以文字為主,所配的視頻和圖片有很大一部分為轉載內容,網民瀏覽時常常遇到內容重復、雷同等問題。這就有待于相關政府部門完善網站的管理制度,網站建設者注重信息來源的合法性,提高人們的版權意識(8)。
最后,高比例人群表示口腔醫學網站所提供的疾病信息大多只有一個概念性的描述,抽象繁雜。建立完善的病例數據庫可以從根本上改善這一問題[9],幫助剛入門的口腔專業學生、普通百姓、口腔企業人員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理解口腔疾病的基本診療方案。
此外,口腔醫學的發展必須與國際接軌,而國內的口腔醫學專業雜志的學術水平很大程度上不及國際的口腔醫學學術雜志。國內的口腔醫學網站非常有必要引進和更新國際上的口腔醫學研究的前沿信息[10]。因此,口腔醫學網站的英文版是必須的,三分之二的高比例口腔醫學網站缺乏英文版面,說明了網站建設者不夠重視國內口腔醫學與國際學術前沿的溝通和交流,只有建設好網站的英文版面,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國內口腔醫學網站的建設和發展。
值得指出的是,口腔網站的建設和維護需要計算機技術和口腔醫學專業知識的完美結合,這就需要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和口腔醫學專業人員的相互溝通和合作,從而實現口腔醫學網站的有序建設和維護更新。
4 展望
針對現今口腔醫學網站的作用和不足,新生或發展中的口腔醫學網站在建設和維護中應當有所借鑒,做到主題明確、突出重點,針對不同人群采用合適的網站版面和內容及文字用語,強化圖文對照的信息方式,避免抽象的概述,設立中英文對照或英文版面,及時更新與國際前沿資訊接軌,這樣才能使口腔醫學網站適應且推動國內口腔醫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冰 王松靈.孫正.《中國口腔醫學網站發展白皮書》.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2] 國內外口腔醫學網站點介紹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3年3月第一期第一卷.
[3] 王邦康,王松靈,呂嬰 《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展望》.北京口腔醫學,2001年第2期.
[4] 口腔網站建設與現代醫學模式探索[文章編號] 1673-5552(2009)17-0132-01.
[5] 王志潔.《口腔保健》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7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6] 李繼光.《網頁設計全書》 200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 尹萬和. 《牙齒保健與牙病防治》.延邊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 Danny Goodman 《Dynamic HTML權威指南(第三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次印刷.
口腔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的一部分,同時口腔醫學教育相對于臨床醫學有著更為突出的特點:一方面,由于高端口腔醫療治療費用高,治療群體多為中高水平收入人群,患者多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接受口腔疾病的治療,對醫療服務及質量的要求相對更高。另一方面,口腔醫學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醫療項目,需要大量的臨床操作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精湛的水平。這就造成了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與患者就醫高要求的矛盾。這一矛盾不僅在中國存在,在許多發達國家同樣也存在。2006年8月,哈佛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布魯斯•多諾夫在美國口腔教育學會學報上發表文章,表明自己的立場:“我認為傳統牙科教育的弊端將會導致口腔醫學院的關閉,而且使國內最需要口腔健康服務的民眾一直無法得到應得的診治”(3)。如何解決大量患者口腔疾病的醫療問題,同時又解決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醫患關系的矛盾,開展口腔醫療社區實習是一個可行的途徑。積極分流實習生進入社區,下到基層,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一方面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緩解了矛盾,社會效益極大,潛在的經濟效益更大。醫學生社區臨床實習在臨床醫療中已廣泛開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國學者曾誠等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改革比較研究》中提出: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明顯趨勢是面向社區進行教學改革(4)。在我國,臨床醫學教育已逐步向社區教育推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自1997年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年不斷推行以社區為基礎的臨床教學實習改革,實踐證明,臨床醫學生到社區實習,既是實習者,也是社區衛生服務的參與者;既是實踐者,也是改革者。做好社區實習教學工作是中心和學習的共同目的。學校、學生、社區三方面都認為社區醫學納入醫學實習教學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5)。關于口腔醫療社區實習方面,美國已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將社區醫療融入傳統口腔教育的教學模式。2002年,羅伯特•伍茲•約翰遜基金會發起了“走進口腔健康”的改革項目,資助哈佛大學口腔醫學院等15個口腔醫學院進行為期五年的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口腔醫學院讓學生進入社區衛生中心、退伍軍人醫院管理部門、印第安人衛生服務組織等機構實習。實踐證明,社區模式可以降低口腔教育的成本。哈佛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布魯斯•多諾夫在他的文章中對該學院的做法給予積極的肯定。2008年3月,羅伯特•伍茲•約翰遜基金會再次宣布資助包括馬里蘭大學在內的八所大學進行口腔醫學教學改革,以期在全美推廣社區口腔教學模式。我國社區醫療與口腔醫學生的臨床實習結合的優勢有:
1.為更廣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口腔醫療服務,同時也為口腔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提供更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6)??谇会t療一向被認為是富貴醫療,原因在于:①口腔疾病不威脅人的生命安全,病情可以拖延,因而對于中低收入人群該治療不列入家庭醫療支出中。②口腔治療醫療費用特別是材料費較高,部分治療方法不在醫保范圍,中高水平收入人群才能接受自費治療。在我國口腔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且得不到廣泛而足夠的重視?!兜谌稳珖谇唤】盗餍胁W調查報告》,我國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患齲率為88.1%,齲均為4.5顆,僅8.4%的齲齒進行了治療;65歲~74歲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為14.65顆,僅1.9%的齲齒進行了治療。如此多的口腔疾患需要大量的口腔醫生對癥治療。口腔實習生社區醫療的建立將有利于建立新型的醫患關系,緩解醫療服務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利用衛生資源。
2.加強口腔??漆t學院對社區口腔醫療的指導與幫助,有助于提高社區口腔醫療水平。目前我國的社區口腔醫療水平非常落后,有些基層社區尚未開展口腔醫療,使得許多低收入人群進入不正規甚至無證的口腔診所就醫,不能達到口腔基本醫療目的??谇会t學專業學生進入社區實習能將正確的口腔專業知識及口腔衛生保健理論帶入社區,提高社區口腔醫療水平;同時社區口腔醫生在臨床教學活動中能與??茙Ы探處熂皩嵙暽鷱V泛交流,教學相長,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和預防保健能力。
3.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廣大群眾口腔健康保健意識,為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起積極作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基地的建設強調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既有利于將預防保健落實到社區、家庭和個人,又有利于加深醫學生預防為主的思想,并將其貫穿于整個醫療行為的始終(7)。
4.口腔醫學學生早日接觸社區醫療的運作,了解社區醫療的服務性質與特點,積累一定的經驗,以便畢業后能更快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社區衛生服務可以將廣大居民的多數基本健康問題解決在基層。學生在此實習,可以盡早地了解廣大居民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認清現階段衛生服務供需的基本矛盾。社區醫生不僅有良好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的技巧,還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和群眾關系。因此,切實要求學生做到從單純的治療向預防保健服務擴大,從生理擴大到心理服務,從醫院擴大到家庭和社區服務,從單純的醫療技術措施擴大到綜合性的服務。
【關鍵詞】兒童 齲病 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360-02
為了解大連開發區學齡前兒童齲病流行情況,以進一步指導口腔衛生教育工作,我科于2009年10~12月期間到大連開發區6個幼兒園隨機抽查360名學齡前兒童進行齲病及口腔衛生的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0~12月期間到大連開發區6個幼兒園隨機抽查360名3-5歲學齡前兒童其中,男160名,女200名。
1.2 方法
本調查大連市開發區醫院口腔科醫師實施,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標準,在自然光下采用口鏡、5號探針進行口腔檢查,輔以問診。參加調查的醫生在調查之前先進行培訓,一致性檢驗kappa值>0.8,可靠度優。
1.3 檢查內容
1.3.1 患齲情況 指標為齲均、患齲率。
1.3.2 口腔衛生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詢問受檢兒童及其家長并填調查表,包括刷牙習慣及方式、飲食習慣、牙齒治療就診記錄
2 結果
2.1 患齲情況 360名學齡前兒童,患齲病者226名,總患齲率為 62.77% ,齲均3.14 (見表1)。
表1 齲病與年齡及性別的關系
2.2 齲齒患兒及家長的問卷結果
360名患齲病兒童中90名兒童無刷牙習慣,所占比例為25% ;在飲食習慣方面,360名兒童中有120名兒童每天有飲酸性飲料或含糖飲料,所占比例為33.33 %。
3 討論
齲病是人類廣泛流行的一種慢性疾病,不分民族、地區、年齡、性別均可發病,齲病不僅使牙體硬組織崩解,破壞牙體的完整性,如再向縱深發展,尚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頜面部一系列病變,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對于3~6歲兒童而言,口腔衛生保健無法得到保障,難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飲食習慣方面,酸性飲料及含糖飲料的致齲作用在孫雷華和饒美如的《飲料、牙酸蝕與齲病》中做過研究,其對牙齒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因此,在我們開展的愛牙運動和口腔衛生宣傳及齲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強對此宣傳與指導。
從本組調查結果顯示,齲病也是本地區兒童時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1]。在兒童不同性別之間的齲病發作無明顯差異性。本組調查中平均患齲率為62.77%;齲均為3.14 。與資料的調查結果:患齲率為71.29%,齲均為3.88相比[3],患齲率、齲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強了口腔衛生宣教,提高了家長和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等有關。
我們在幼兒中用臨床檢查區分出齲病的高危組和低危組,并結合問卷調查,了解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為每個兒童建立口腔保健卡,制定口腔衛生保健的指導計劃,采取相應的防齲措施;對需要治療的兒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確定定期檢查的間隔時間和要求,得到了良好反應。
從口腔衛生狀況與患齲率的關系來看,口腔衛生良好者患齲率明顯低于口腔衛生一般(p
針對學齡前兒童患齲較早、患齲較高的狀況,應強調盡早采取防治措施,因為3歲年齡組患齲率和齲均已經較高,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家長應重視兒童乳牙齲病。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今后應加強對家長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乳牙齲病的危害,從思想上重視兒童的口腔健康。齲病高危人群的控制。(2)應在幼兒園開展齲病篩檢,針對高危人群,開展積極的防治措施,控制這些高危人群,則能較大程度減少齲病的發生,從而較大幅度地降低齲均。(3)氟化物的應用,氟化物與齲病的關系現已明確,可在幼兒園定期對學齡前兒童開展涂氟等局部或全身應用氟化物措施。
本次調查結果提示,兒童乳牙齲應該成為今后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應加強對兒童以及家長關于乳牙齲知、信、行的教育,加強健康教育項目的監測與評估;提供更多更好的能為廣大家長和兒童普遍接受的保健項目,尤其是在衛生服務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做到早期檢查、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控制兒童齲病的流行,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3-168.
[2]周春泉,梅銀娥,盧秀蘭.623名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報告[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5,21(9):573.
[關鍵詞] 噴砂潔牙機;牙釉質黏結;應用
[中圖分類號]R7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8(a)-171-01
空氣噴砂潔牙機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超聲潔牙后拋光及牙齒美白,利用其快速高效清潔牙面的特點[1-3]。2004年5月~2006年10月,筆者將空氣噴砂技術應用于正畸托槽的黏結,1個月后復診,對托槽脫落的情況進行了臨床觀察與統計,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及適應證
共收集病例150例,男58例,女92例。年齡12~16歲,平均13.5歲,均為初診第一次黏結方絲弓矯正器病患。下頜雙側的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位置均正常,初始弓絲能平直扎入下頜第二前磨牙托槽的槽溝。
1.2 儀器與材料
EMS Air―Flow handy(瑞士),標準方絲弓托槽(添美);牙釉質黏結樹脂(津京)。
1.3 方法
將患者的下頜第二前磨牙隨機為兩組。實驗組,一側下頜第二前磨牙黏結托槽面的牙釉質經空氣噴砂處理后,常規酸蝕黏結托槽。對照組:另外一側下頜第二前磨牙常規酸蝕黏結托槽,其余牙均常規黏結方絲弓矯正器,初始弓絲均為0.014鈦鎳絲,弓絲均能平直地扎入下頜第二前磨牙托槽槽溝,無矯正力。
2 結果
黏結后1個月復診,統計下頜第二前磨牙托槽脫落情況。
實驗組1個月內僅有8例托槽脫落,脫落率5%,明顯低于對照組(20%),經χ2檢驗,P
3 討論
在口腔固定矯治中,托槽是方絲弓矯正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弓絲被安置在托槽的槽溝內而對牙齒的移動發揮作用[4]。而托槽的松脫為口腔正畸臨床所常見,托槽一旦脫落,所黏結的牙齒將失去控制,喪失已獲得的矯治效果。正畸醫師必須重新黏結托槽,再次排齊牙齒,給正畸醫師增加了額外的操作時間,增加患者復診次數,延長了正畸療程甚至影響治療效果。尤其下頜第二前磨牙托槽脫落率高于其他部位,托槽脫落原因與托槽的位置、患者的配合及醫師的操作等有關。目前口腔正畸臨床主要采用酸蝕+牙釉質黏結樹脂黏結托槽,牙釉質與樹脂黏結劑的結合為機械鎖合,即黏結劑侵入酸蝕后釉質表面蜂窩狀孔隙[5-6]。應用噴砂潔牙機可快速清潔牙釉質表面,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為釉質黏結提供了良好的界面,加強了樹脂黏結劑與牙釉質的鎖合度,提高了托槽黏結的強度,減少托槽脫落率,并且操作簡單,是一種較好的托槽釉質黏結前處理方式,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進,關補領,張亞慶,等.空氣噴砂技術對牙本質表面處理后與樹脂黏結效果影響[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4,20(7):472-474.
[2]石東曉,陳杰,劉.噴砂技術對牙釉質和正畸托槽間黏結強度的影響[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4):78-79.
[3]李,王文梅.化學機械去齲對牙本質黏結效果的電鏡觀察[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7,42(9):14-15.
[4]彭娟紅,彭東,劉學恒,等.納米金剛石改性核樹脂與牙本質的微拉伸黏結強度的研究[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8,22(1):101-103.
口腔正畸學是口腔醫學四大臨床分支學科之一,是口腔醫學發展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也是極有發展前途的學科。錯畸形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口腔功能,由于錯畸形的發病率高達30%~50%[1],因此,要求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而同時,經過系統培訓的專業正畸醫生卻非常少。全國僅有9所主要口腔醫學院校進行正規的口腔正畸教學及臨床碩博士研究生培養。因此,口腔正畸專業的臨床進修教學已成為培養和提高本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不同年資階段的進修學習,能使臨床醫生開拓視野,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更好地服務于更大的患者人群。由此可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新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對我國基層正畸醫師的培養和正畸事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1 循證醫學的概念
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一詞1992 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Gordon Guyatt教授正式提出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其應用于解決臨床問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同,EBM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依據來確定患者的治療措施”[2]。循證醫學是一種遵循臨床研究證據的醫學實踐過程, 提倡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醫師將個人專業技能和經驗、患者的需求與當前最好的科學證據結合起來制訂醫療決策。其核心是: ①創造和獲取證據; ②使用證據和再評價證據,不斷完善和更新證據.循證醫學不同于傳統醫學,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非實驗性的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對疾病基礎知識的理解來診治病人?,F代的臨床醫學模式則是在充分利用經驗醫學的同時,強調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來綜合制訂醫療決策??茖W研究結果是指從基礎醫學研究、臨床研究中產生的科學結論,如診斷試驗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數據、防治性研究的無偏倚的結論、系統評價結果等。只有將經驗與證據兩者完美結合, 才能不斷為困擾人類的疾病推出有效和安全的診治方法[3]。循證醫學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已成為當今醫學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
2 口腔正畸進修生教學現狀
2.1 口腔正畸進修生的臨床素質特點 由于正畸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國內外通常把口腔正畸學作為畢業后教育,在我國口腔教育中正畸學課時少、實驗課內容相對簡單,基本不安排實習,所以口腔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對正畸也了解甚少。其臨床素質特點主要表現為:進修醫生來自各級醫院,水平不一,在我院進修期間學習任務重,正畸治療療程長,操作復雜,而進修生學習培訓時間短。進修生學習主要以臨床實踐為主,間斷進行理論培訓,對開展循證醫學教育不利。但進修醫生大多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和文獻檢索能力,如果能結合臨床實踐工作,循序漸進進行循證醫學教育,即能達到良好效果。
2.2 傳統帶教模式 傳統的臨床帶教方式是將進修醫師分派給指導老師,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進行教學,因而講解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學占主導地位。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日益顯示出不能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弊端,主要表現為:①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創新能力不夠;②以教師為主,主動性差;③教育目標以傳播醫學知識為主,主動學習及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強[4]。
3 應用循證醫學,改變傳統的臨床教學方法
應用循證醫學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方法,為解決進修生學習周期短帶來的問題,使學員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正畸知識,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學會學習,不僅學習新的知識,而且學會提出問題,并進行獨立思考,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典型的循證醫學模式通常包括四個步驟:根據臨床處理病人時遇到的情況提出明確的臨床問題;檢索含有相關臨床資料的文獻;評價證據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將有用的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并反復強調評價證據的關鍵是:一定基于人體研究結果,最好是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RCT),避免研究者與受試者人為的影響。
口腔正畸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臨床工作中針對常見病進行治療,以此引導進修醫生進行循證醫學的實踐。例如,在口腔正畸臨床上,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骨性II類錯的治療,教科書上往往是從生長改良到手術治療給出了一系列方案,到底選擇生長改良、固定矯治,亦或成年后手術治療,哪種最科學、最經濟有效?引導進修醫師先檢索“骨性II類錯合治療”的文獻報告,然后根據大樣本、隨機、對照、隨訪等原則,評價療效,這時面對是否進行生長改良治療如何作出選擇這一問題就比較明了,可以看出這依賴于患者自身的牙情況、生長發育階段、骨骼類型、生長型,以及患者的主觀意愿和醫師的臨床經驗等一系列因素。指導進修生做出診斷和治療設計前,有條理地收集病史,體格檢查,進行模型測量分析、頭影測量分析、功能分析、生長分析,列出病人的所有問題并進行合理診斷。矯治方案的設計要求分析患者的各項資料后,根據患者的所有問題,由重到輕,一一擬定針對性計劃。但治療計劃需要聯系臨床證據來實現,搜索相關研究,特別是大規模的隨機臨床對照試驗,已做出Cochrane系統評價, 其得出的結論相對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閱讀評價后找出合理的干預措施,并且充分尊重病人意愿,讓病人參與決策,在循證基礎上相互折衷處理計劃,制定個體化的最優方案。
循證醫學在教學中的運用,通過發現臨床病人的實際問題,引導進修生運用各種手段(如看教材、查文獻、網上檢索等)收集相關資料,總結分析,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并在此過程,逐步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有效的臨床思維方式,為回原單位參加臨床工作后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有利于在師生間形成民主的、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該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地位,改變了以往進修生對老師一味地“言聽計從”的局面。進修生可以根據所查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與教師共同探討,尋找最為科學的問題解決方法。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進修生發現問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正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以及獨立學習的能力之外,在病例準備、問題設計、與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等過程,也會督促自己不斷學習,翻閱資料,更新知識,并能在與學生的討論過程,受到有益的啟發。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進修醫師的教學要求學員通過短暫、有限的學習,使基礎理論和??浦R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循證醫學在口腔正畸進修生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教學工作朝著更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有益于進修醫師業務水平和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7.
2 史宗道. 循證醫學與口腔醫學[J]. 上??谇会t學, 2001, 10 4):289-291.
3 邱蔚六, 鄭家偉. 重視循證醫學,提高口腔醫學臨床科研和診治水平[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5, 5(11):809-810.
【關鍵詞】 兒童;齲病;發病因素;預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73-02
齲病是危害兒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見且患病率高的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齲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齲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個國家物質進步和精神文明的標志之一。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學齡前兒童齲病的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危害人類的健康。齲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繼發牙髓、根尖組織疾病、恒牙發育、對兒童面頰部生長發育有影響,而且由于疼痛引起進食減少,對營養素的攝入減少,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本文對2013年10月對轄區內1135名學齡前兒童進行飲食習慣及口腔保健與齲病的關系進行調查,以探討兒童齲病的發病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預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0月對自貢市大安區馬吃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4所幼兒園的3-6歲1135名在園兒童進行口腔健康狀況的體檢,開展齲病篩查。
1.2 方法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兒保醫生按照《預防口腔醫學》第5版教材中齲病的診斷標準[1]進行篩查,牙齒窩點隙、光滑面有明顯齲洞,或有明顯釉質下破壞,或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則記錄為齲齒。在自然光線下使用口鏡和探針進行口腔視診和探診,受檢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習慣的調查則設定統一的調查表由兒童家長填寫。
2 結 果
2.1 不同性別兒童患齲率 研究證實男童和女童患齲率無明顯的差別,男童為33.17%,女童為39.21%。其中,接受檢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齲齒209人次,女童患齲齒198人次。
2.2 各年齡組兒童乳牙患齲率及齲均 轄區1135例兒童中,患齲病者407例,患齲病率為35.83%。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年增高。
2.3 生活習慣 兒童生活習慣與齲齒患病率有密切關系,由轄區內1135名兒童家長填寫生活習慣的調查表顯示,睡前經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兒童齲齒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兒童;父母對兒童口腔衛生不太重視、沒有給予正確指導幫助清潔口腔、睡前沒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頻率較低的兒童,齲齒病率高于經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兒童。
3 討 論
3.1 不同年齡組兒童齲病發病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食物過精過細,粗纖維素等潔齒物質減小,隨著年齡的增長甜食和零食的攝入量也增加,給齲齒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2]。因此家長應對兒童飲食進行調節,多吃對牙齒有益的食物,如五谷、雜糧、蔬菜等,并食用含鈣較高的蛋類、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 兒童齲齒與口腔衛生和生活習慣相關 醫生向家長宣傳母乳喂養對于牙齒成長的好處,給予科學指導添加輔食。了解嬰兒出生后頭6個月有可能患齲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養兒無需飲溫開水,而人工或混合喂養兒的食物殘渣易殘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飲一點溫開水清潔口腔,睡前不給小兒甜食飲料。4-6個月時,乳牙開始萌出,應安排嬰兒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齲病,影響后續乳牙及恒牙的發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無菌紗布或者指套為小兒清潔乳牙。幼兒期:3-6歲時小兒乳牙全部萌出,3歲以前開始刷牙有很好的預防齲齒的作用,避免牙周組織發炎,以致影響恒牙正常發育,它可以彌補兒童刷牙不徹底帶來的患齲風險。正確刷牙可以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細菌,保持口腔衛生,維護牙齒和牙周組織健康,是防齲的重要環節[3]。
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關系的兒童的健康成長,開展健康教育是預防齲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醫務人員走出醫院,步入社區、學校、幼兒園,通過新聞媒體向廣大群眾宣傳愛牙知識,開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識傳播,提高家長對齲齒危害性的認識,轉變家長的錯誤觀念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兒童不良的飲食結構,對幼兒園的兒童膳食進行科學管理,適時監控幼兒園的膳食營養情況。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兒童從人幼兒園開始建立口腔健康檢查檔案。
著眼于未來,教育部門提倡家長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意識和習慣,指導小兒正確刷牙具有重要意義,使齲齒發病率降至最低,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定期檢查習慣和正確就醫習慣,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第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35-284.
[2] 張玲,張紹強.2001――2005年深圳市龍崗區學齡前兒童齲齒防治成效分析[J].現代醫學口腔醫學雜志,2008,22(1):84.
【中圖分類號】R78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2)10—0069—02
口腔醫學界認為牙齦萎縮是由于牙齦嚴重缺乏維生素而導致的,那為什么會缺乏維生素,一直沒有找到肯定的答案,因此,牙齦萎縮一直被視為口腔“不治之癥”。最新的牙齒口腔問題研究機構經過分別追蹤取樣了許多牙齦萎縮患者,發現他們并沒有維生素缺乏的全身綜合癥狀,而且在臨床上,通過大量服食維生素治療牙齦萎縮的效果也不佳。從臨床角度看,牙齦萎縮是一種局部的器官退化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局部出現的營養輸送障礙。筆者從事口腔臨床近二十年,體會如下。
1 牙齦萎縮引起的牙痛
牙齦萎縮引起的牙痛不叫“牙”痛,而應該稱為“咬痛感”。也就是說,這種牙痛發病時,在不吃東西的時候,或者牙齒不做上下用力咬合,牙齒是不會痛的,只要用力咬合,牙根就會隱隱作痛。
牙齒剖面圖所示:牙齒的整個牙根部位都是被牙齦包裹著,牙齦就象牙齒和牙槽骨之間厚實的“軟墊”,當牙齦萎縮后,這個軟墊就會喪失原來的保護作用,那時當牙齒用力咬東西時,牙根底部(牙光孔)碰到牙槽骨上,會強烈碰撞刺激牙神經,就會出現前面所說的咬痛感。目前臨床上沒有對牙齦萎縮的特效藥。
2 牙齦作用的重要性
牙齦相當于牙齒的肌肉,牙齦強壯程度決定了牙齒是否有力和牢固,它緊緊包裹牙齒根部,是牙齒生命的土壤。從牙齒結構的剖面圖可以看到,牙齦覆蓋在整個牙槽骨之上,而牙齒則是完全扎根于牙齦之中。所以說,牙齦健康與否,關系著整個口腔牙齒的牢固根基,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健康的牙齦同時又像一道屏障,緊緊包裹住牙根,防止牙石、酸性物質的侵蝕,除此之外,健康的牙齦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防止劣質牙刷、咀嚼咬食等日常動作對牙根的硬磨損。從臨床角度看,牙齦萎縮是一種局部的器官退化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局部出現的營養輸送障礙,所以說,牙齦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
3 牙齦萎縮發生的過程
一般出現牙齦萎縮的患者,大多都是從40歲左右的人群逐漸表現出明顯癥狀。實際上,人從20歲開始,牙齦萎縮就已經開始了。20~30歲的人群,牙齦習慣性出血就已經比較普遍?,F代口腔醫學普遍認為,牙齦萎縮是由于口腔組織缺乏維生素C,從而導致牙齦組織出現的生理退化現象。但臨床證明,通過服用維生素c防治牙齦萎縮的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大多數出現牙齦萎縮癥狀的人群,身體其他部分并沒有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癥狀,因此導致口腔對于維生素C的吸收造成困難。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發現,牙齦口腔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是人體細胞中最活躍的,舉例說明,我們喝一口滾燙的開水的時候,就能殺死口腔內的一大批細胞;進食冷熱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導致口腔細胞大量死亡。有人會問,這些多細胞死亡,對于口腔是否造成不利影響,答案是不用擔心,研究發現,由于人的口腔獨特的自我調節功能,在24小時后,口腔內的各種新細胞就會自動補充上來,對口腔環境說必須的生理環境不會造成不利影響。也正由于口腔內的細胞有這么快的新陳代謝速度,造成口腔組織對營養的需求量很大,由于人自身生理上的原因,身體向口腔組織輸送營養的管道太小,口腔內的養分,供應速度抵不上消耗速度,因而造成口腔組織局部的營養缺乏。由于這個原因,口腔醫學理論已經證明,牙齒在人類發育成熟后,會以超過身體其他器官50%的速度提前老化,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未老,牙先老”。實際的情況是,成年以后,人牙齒的生命狀態趨于穩定,不太活躍也不至于退化,然而導致牙齒提前衰老的不是牙齒本身,而是牙齒的基礎——牙齦。牙齦組織的這種退化現象,正式由于人體生理的營養轉換與調節,在口腔部分難以滿足維持牙齒健康所必須的養分,長期的營養缺乏,也就導致人在成年后,牙齦萎縮不可避免地出現,出現后難以逆轉的普遍現象,而且牙齦萎縮也是牙周炎頑固難治的根本原因。
牙齦萎縮帶來的危害不僅是固齒無力,更重要的是由于牙齦萎縮,一個患牙引起的牙周炎頻繁發作,會波及鄰近的健康牙齒,牙周炎癥嚴重時還有造成血液感染——敗血癥的危險。因此為了預防患牙引起其他病變,許多人只能無奈選擇拔牙。
4 “牙齒黃金”是牙齦萎縮的克星
既然牙齦萎縮是因為人體生理本身的營養吸收和傳送局限所造成的,那么要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打破常規,突破這種生理局限,給牙齦組織重新打造一條新的營養供應鏈。找出一種營養元素,可以不通過人的消化系統的吸收、轉化和傳輸,或者可以不通過血液循環的傳輸,而可以由牙齦組織直接接觸并有效吸收的新養分,這在醫學上稱為“體外營養吸收”。這種營養補給理論是口腔保健與護理領域的創新發現,“牙齒黃金”是通過長時間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發現可以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從多種天然植物中萃取出來一種全新的生命營養元素,對于口腔和牙齒來說,它不是維C,但營養成分更勝維C,并且能讓牙齦和口腔組織直接吸收,非常有效地解決了牙齦萎縮這一口腔醫學上的世紀難題,成功地利用中醫理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從根本上彌補了人類這一生理缺陷。隨著“牙齒黃金”使用群體的擴大,“人未老,牙先老”這一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人們擁有一口保持健康的牙齒,不再是個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