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繪畫教學活動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日,“中國恒好――迎世博紀念品全球華人設計大獎賽”在上海舉行頒獎儀式,19個大獎花落有主,其中由華昌珠寶董事長張國王設計的《金壁輝煌》金鑲玉擺件榮獲三等獎。“中國恒好――迎世博紀念品全球華人設計大獎賽”是為宣傳世博、推廣世博而進行的一項創意征集活動。社會各界參賽作品達4274件,參賽人員達1080人。搞得佳獎的《金壁輝煌》作品,將象征尊貴的“金”和象征美德的“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寓意天地人心、和諧共生。采用金玉鑲嵌的傳統技藝及雙面、垂吊的獨特構造方式,懸掛在小葉紫檀木制的中國館下,鏈墜鑲嵌寓意希望、友誼和愛心的紅瑪瑙,同時配有龍鳳、花紋、書法等中國古典元素,在千足金鑲嵌的世博會徽和玉鎖上,精雕而成的海寶生動活潑,進一步體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展現了中華源遠流長的“金鑲玉”文化,表達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
互動式電腦教學軟件幫您電腦應用輕松學
隨著電腦的普及應用,學會使用電腦成為當代中老年朋友的當務之急。易點通是清華同方光盤出版社專為中老年設計的電腦教育軟件,真人語音講解、同步字幕提示、百分百仿真界面、實時互動逐步講解、操作教學速度自由調控,看、聽、練同步完成。是無任何外語基礎、或從未接觸過電腦的人也可輕松掌握的。內容除基礎知識外更有網絡應用、文字排版、幻燈制作、系統維護還原等60多項。真正做到家有易點通,電腦應用輕松學。《易點通》398元/套咨詢電話:010-83615482
關鍵詞:美術;范畫教學;技能技巧
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開展的繪畫教育與專業的繪畫教育,在教育的目標上是有所不同的。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在美術教學中充分運用“范畫”教學中的教學手段,在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加以創新與推廣,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與技巧,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美術教學之中開展“范畫”教學呢?
一、在美術教學中啟發與引導學生的繪畫思路,開展啟示范畫教育
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的技術教育,特別是基層學校的美術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主,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正確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在美術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美術教材之中的古今中外著名的美術作品與當代名家優秀的美術作品都縮得非常小,導致學生對這些作品中的一些繪畫細節根本無法辨認。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對于這些作品的鑒賞也感覺很無味,常常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作品一眼而過,從來沒有真正地對其繪畫技能與作品所表達的思想進行細細地品味。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導學的教學手段,加強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欣賞范畫、臨摹的引導,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真正感知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作者的構圖造型。通過這些教學手段,我們的美術課堂不但能有效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繪畫意愿,還能使學生產生美的向往。
另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中結合自己的美術作品,根據美術課堂教學的目標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創作范畫。然后把教師自己在范畫創作的體驗與繪畫技法等詳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創新自己的繪畫構思方法,引導學生在美術教學活動之中不斷創新、舉一反三,把教師的范畫創作構思擴散成新的繪畫創新思維,讓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創作思維與繪畫設計方法。在現階段我們的美術教材之中,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印得非常少,而且印刷的作品畫面在教材中所占的頁面還十分小,作品中有些細節的地方印刷還不夠清晰,這樣的作品給學生的美術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中的畫面給學生講授這些繪畫知識,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是很難理解相關繪畫知識的。在這種繪畫教育的模式下,我們在美術教學往往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了一大堆,學生在課后的作業過程之中面對作業還是無從畫起。
比如,我們在教學素描的相關美術知識時,還沒有等教師把作品的明暗畫好,我們的課堂教學時間就已經過去了近一半的時間,那么在我們的課堂上哪里還有時間給學生用于練習與作業啊!要解決這些教育實踐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的課前做好準備,把作品的繪畫方法與繪畫步驟進行放大的范畫,之后在美術教學課堂上把我們繪制好的范畫依次展現給學生,并且根據每幅范畫為學生進行細致的講解,這樣的美術教學才能真正做到直觀而簡練,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使我們的美術繪畫教學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范畫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正確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
美術教學中對范畫的對比學習,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繪畫的對象,熟練掌握繪畫方法與構思要領的重要手段。范畫的對比學習是美術教學中最直接、最具體的繪畫教學方法,這種美術教學方法直觀地把繪畫的技巧與步驟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如美術教學中的“構圖課”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給學生展現幾幅簡單的構圖范畫是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要求的,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展示出幾種錯誤的構圖,然后教師在教學之中把正確與錯誤的兩種范畫進行具體的比較,加深學生對于構圖過程中錯誤與正確的認識。在這個比較的過程中,學生能很快判斷繪畫過程中作品比例對不對、繪畫色調是否和諧、統一等。只有這樣的對比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少走彎路,真正掌握繪畫的構思方法與作畫技巧。
再如,我們在學習中國畫時,教師要把作畫時對于墨色的調配與運用筆墨的方法詳細的教給我們的學生,然后再讓學生掌握中國畫中色彩的配置與干濕的銜接,在教師講解這些基本繪畫知識的同時,教師最給能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親自做出正確的示范指導,學生只有在課堂上真正看到教師作畫的全部過程,才能與頭腦中的記憶真正結合,最終領悟繪畫的真諦所在。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想讓學生真正信服自己,對于課堂上學生隨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作到當場范畫,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文字所描述的繪畫知識感興趣。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反思與總結教學經驗,有效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之中找到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興趣點,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師的繪畫活動中去。范畫教學中學生對于繪畫知識與技能的對比,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快速掌握繪畫技巧、全面提高繪畫技能。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豐富幼兒美術教學的內容
正如羅曼?羅蘭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的美術指導,將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與生活相聯系,使幼兒能夠感受到生活與美術學習的關系,并形成美術學習的習慣。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繪畫能力,盡量選取與幼兒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增加幼兒對美術學習的熟悉感。
例如,在指導幼兒學習“畫太陽”這一項內容中,可以組織幼兒觀察太陽。陰天的太陽會隱藏起來,天空布滿暗黑色的云彩;晴天的太陽是非常耀眼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多觀察生活,并將自己所觀察的景象運用到實際的繪畫過程中,降低幼兒美術學習的難度,豐富幼兒美術教學的內容。
二、注重幼兒美術實踐活動,提升幼兒的美術繪畫能力
生活中充滿著美好,大自然中秀美的風光,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無不充滿著美,使人心情舒暢。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引入美術學習活動中,展現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和空間想象力。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并通過自己的想法將所學習的美術知識靈活運用到美術實踐活動中。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把家中用完的雞蛋殼帶到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僅僅在雞蛋上方開一個小口,然后將小石子放入其中,這樣便成為一個“不倒翁”。在幼兒感受生活中趣味和神奇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制作“不倒翁”。再如,教師可以在指導幼兒學習“臉譜”的繪畫方式之后,引導幼兒在雞蛋上畫臉譜。生動、形象的臉譜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實踐活動的樂趣,一只只“不倒翁”在幼兒的桌子上,使幼兒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富含趣味性,有助于幼兒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
吹肥皂泡泡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游戲,教師可以將這些生活中富含趣味性特點的事物融入幼兒美術學習活動中,營造靈動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幼兒能夠在玩鬧的過程中體會生活的樂趣,并通過泡泡在陽光下七彩的顏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術。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心地吹泡泡之余進行泡泡畫,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潔精的顏料對準自己作畫的白紙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后就在紙上留下了一道道優美的彩色弧線,有意識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優秀畫作。
三、拓展幼兒美術教學平臺,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適當拓展幼兒美術學習的平臺,如教師可以將美術課堂延伸到教室之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景色,春天可以帶領幼兒在觀察發芽的小草,秋天欣賞落葉的美等,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察生活、體會生活,與幼兒一同唱歌跳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拓展幼兒美術教學的平臺,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觀察校園中的風景,欣賞校園中的藝術。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臨摹。再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臨摹校園中教學樓的場景。教師需要放低臨摹的要求,重點在于鼓勵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使幼兒能夠真正喜歡上美術,為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持續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繪畫表現;自由游戲;集體教學;中班幼兒;手的拓印畫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1/02-0071-06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繪畫是藝術形式的一種。幼兒在繪畫活動中通過反復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特性,表達情緒情感,探索表達方式。
藝術在本質上是游戲,因此,游戲與藝術是相通的。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社會的認知與情感,就是一種隨心所欲自由表達的視覺游戲。〔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2〕自由游戲是順應兒童天性的活動,它是否可以成為幼兒審美與表達能力發展的途徑?英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斯賓塞從生命本能與理性之間關系的視角探討了游戲的起源,認為游戲是一種剩余精力的宣泄,雖然游戲對維持生活沒有直接幫助,但這種由無目的的本能沖動所帶來的生理機能的快樂和精神,正是人類追求自由意志和美的內在動力,這一點與藝術是相通的。〔3〕正因為兩者具有相通性,所以,將自由游戲作為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可能的。
集體教學活動是一種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能較集中、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歸屬感、集體性與自制力。〔4〕但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因人數較多,教師較難集中所有幼兒的注意力,較難充分照顧到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5〕教師在教學活動時,要花費部分精力維持活動秩序,運用各種策略幫助幼兒獲得認知經驗,因此難免會忽視幼兒審美與情感體驗的獲得。〔6〕集體教學活動也是美術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確實難以滿足每個幼兒的發展需求。
那么,自由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美術教育有何不同呢?兩種不同活動組織形式對幼兒的繪畫表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自由游戲是否可以作為“適宜性美術教育”的一種形式?為此,本研究根據《綱要》提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指導思想,以及《指南》有關美術教育的定位,分析自由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組織形式下幼兒的繪畫表現及其影響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開展適合幼兒發展的繪畫活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隨機抽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兒園中未參與過“手的拓印畫”活動的20名中班幼兒,分為自由游戲組與集體教學組,每組各10名幼兒。實驗設計及實施過程見表1。
實驗結束后,研究者收集幼兒繪畫作品,從表征內容、表現方式以及敘事表達三個維度分析幼兒的繪畫表現,比較兩組作品間的差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自由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繪畫表征內容的比較
1.與集體教學組相比,自由游戲組的繪畫表征內容較少
結果顯示,集體教學組出現了14種繪畫表征內容,自由游戲組則相對較少,出現了8種(詳見圖1)。其中,相同的事物有“花、彩虹、蝴蝶和太陽”4種,此外,集體教學組表征了“河、草、車等”10種不同的事物,自由游戲組則表征了“泥土、海浪、天空、雨點等”4種不同的事物。集體教學組在命題作畫活動中出現了更多的表征內容,表明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難以圍繞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繪畫,這可能與幼兒是第一次接觸拓印材料,尚處于材料探索階段有關。幼兒的表征內容往往是基于材料的特點,并根據自己的行為動作進行表達的。例如,一名幼兒用手指點畫了一個個小圓點,并把它們想象成一只只小蝌蚪,而不是根據繪畫主題,使用相關材料加以表征。
2.與集體教學組相比,自由游戲組表征主題的比例及其相關度更高
(1)自由游戲組比集體教學組表征主題的比例更高
集體教學組與自由游戲組作品的繪畫主題表征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在表征主題的幼兒組內百分比中,集體教學組占60%,自由游戲組占80%;在表征“花”的幼兒中,集體教學組和自由游戲組幼兒分別占42.9%和57.1%。集體教學組在組內百分比和總體百分比中所占比例均低于自由游戲組,這表明,自由游戲組的作品表征主題的比例更高。
研究者對錄像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講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動作示范、語言強化等方式,引導幼兒表現繪畫主題“花”。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做得較多的是重復練習、直接模仿教師的繪畫,對主題“花兒朵朵”的關注較少。在自由游戲活動中,教師直接引入主題,要求幼兒根據命題作畫,教師不提供范畫,也不對繪畫的技巧等作要求,如何表征主題是幼兒自己的事情。
(2)與集體教學組相比,自由游戲組表征的內容與主題相關度更高
與主題“花”搭配度較高的表征有小草、泥土、水分、陽光等。幼兒若在作品中對這四類事物進行了表征,則說明其作品內容與主題有較高的相關度。本研究對兩組幼兒作品進行了分析,由表3可知,有關主題表征,自由游戲組對照百分比為64.3%,大于集體教學組(35.7%)。在表征“水分”時,集體教學組大多通過“河”來表現,自由游戲組則大多通過“海浪”“雨點”來表現。對于與主題“花”相關度較高的“泥土”的表征,出現在自由游戲組,集體教學組無人表征。由此可見,自由游戲組的作品內容與主題相關度更高。
3.與集體教學組相比,自由游戲組的作品表現出更高的表征精細度
為進一步探究兩組幼兒對同一主題表征的差異性,本研究將主題“花”的表征細化為“花瓣”“花莖”“花葉”“花心”四個部分,分析兩組幼兒對這四個部分的表征以及對于“花”的命名情況,以考察幼兒作品表征內容的精細程度(詳見表4)。
由表4可以發現,自由游戲組對主題的表征更為全面、精細。結合錄像資料的分析發現,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是:首先,集體教學組幼兒在教師引導下,將重點放在了對“用手掌印小花”和“用手指頭印小花”兩種技巧的掌握上,同時,幼兒還要分散部分精力去探索新材料。自由游戲組則經過幾次自由游戲,對材料已較為熟悉,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表征主題上;其次,從繪畫技巧來看,手指點畫和拖線畫更便于幼兒進行精細化表達。
(二)自由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繪畫表現方式的比較
1.與集體教學組相比,自由游戲組更少模仿教師的示范動作
由圖2可知,相比于自由游戲組,集體教學組較多采用教師示范的手指點花和手掌印花表現方式。教師除了不斷示范“手指點花”與“手掌印花”的繪畫技巧,還配以口訣式的語言指導。例如,在教幼兒用手掌印花的技巧時,配以“小手張開,顏料里面摁一摁。小手摁在紙頭上,哇――一朵花兒開開了”。手掌印是一種拓印方法,印出的是大面積的手掌,顏色和形狀變化較少,難以表現物體的細節。
2.自由游戲組與集體教學組學習繪畫表現方式所需的時間無明顯差異
集體教學組根據教師的示范學習繪畫表現方式,自由游戲組則通過游戲自發學習。對兩組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自由游戲組在第一次進行自由游戲時,就開始自發使用手掌印的方法探索材料,第二次自由游戲中有90%的幼兒使用了手指點的方法。這表明,通過自由游戲,幼兒能夠迅速掌握手掌印和手指點的表現手法。集體教學組則在教師講解、示范十分鐘后開始學習該技巧(詳見表5、表6)。這表明,即便沒有教師的示范指導,幼兒通過自由游戲,也能掌握這兩種表現方法。
(三)自由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繪畫敘事表達的比較
自由游戲組與集體教學組在繪畫敘事表達上無明顯差異。兩組幼兒在作品中敘事的情況較少,集體教學組有1名幼兒在作品中敘事,自由游戲組有2名幼兒在作品中敘事,對應作品及敘事內容見表7。
兩組幼兒均表現出敘事表達數量少、語句短的特點。這可能與幼兒對材料的探索次數不多以及材料本身的特點有關。一方面,自由游戲的次數會影響幼兒的敘事表達。自由游戲組在進行命題作畫之前進行了四次自由游戲,經歷了從探索材料、探索表現形式再到嘗試表征的過程,但很難說通過四次游戲就能夠讓幼兒的繪畫敘事具有豐富性和邏輯性。如果能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游戲時間,他們也許會有更多、更豐富的敘事表達;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能限制了幼兒的敘事表達。不同的繪畫工具會影響幼兒的繪畫表征。有研究表明,使用硬筆工具繪畫,能促使幼兒出現更多對細節的表征;使用軟筆工具繪畫,能促使幼兒出現更多的情感宣泄和自由聯想。〔7〕在拓印過程中,手與水彩顏料是繪畫工具和材料,水彩顏料是水和色彩的調和搭配,具有流動性、溶合性和渲染性等特點,有利于幼兒的自由聯想和情感表達,但可能不利于幼兒的細節表征與敘事表達。
三、討論
(一)較之于集體教學,自由游戲更適宜幼兒的發展
1.在自由游戲中學習繪畫表現方式的成效不遜于集體教學
游戲作為順應幼兒發展、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活動,深受幼兒喜愛,有不少教師認為它不能替代集體教學。在他們看來,集體教學才是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徑。但本研究表明,通過自由游戲,幼兒同樣能夠習得繪畫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如果留給幼兒更多自由游戲的機會和時間,他們會表現出更多的創造性。
2.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學習比在集體教學中的被動學習更有意義
本研究發現,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90%以上的幼兒在15~20分鐘之內就可以習得教師要求掌握的表現方式;但在自由游戲中,幾乎100%的幼兒都需要更久的時間來習得教師要求掌握的繪畫表現方式。雖然自由游戲組在習得速度上不及集體教學組,但這種主動習得較教學示范的被動習得更有意義。主動習得是幼兒通過對游戲材料的探索、操作和嘗試而獲得的對材料特性的理解,是容易內化的和長效的學習;被動習得的效果則往往是表面的、短時的,習得的內容未必能內化,反而有可能禁錮幼兒的想象力。
3.幼兒的游戲學習是一個從偶然發現到互相模仿,再到自主創造的過程
幼兒的游戲學習有一個過程。幼兒在游戲中會有很多偶然發現,進而會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這些發現。幼兒同伴間又會產生互相模仿,這不是單純的模仿,他們往往會不斷調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造,這個過程是自愿、自主的,因而可能激發出幼兒的創造性。
(二)幼兒自主操作材料的質量會影響幼兒繪畫表現的質量
本研究中,集體教學組幼兒只有一次操作材料的機會,自由游戲組則有四次操作材料的機會。自主操作材料的機會以及質量會影響幼兒的繪畫表現質量。在自由游戲中,幼兒從最初的滿足于在白紙上留下痕跡,到逐步有意識地嘗試用不同的顏色、手的不同部位探索其在白紙上留下的痕跡,再到有意識地根據自己對繪畫主題的理解進行創作。隨著操作次數的增加,幼兒從無意識地擺弄材料到有意識地探索材料,再到使用材料進行自主創作,這一過程正是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揮想象和創造的過程。
(三)教師與同伴的支持能提高幼兒自由游戲的質量
1.教師的個別指導與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兒的自主探索
本研究中,對自由游戲組的實驗設計排除了教師的教學示范、對幼兒的個別指導及游戲后的分享與交流。然而,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避免整齊劃一的示范指導,另一方面,也要在觀察與了解幼兒游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更好地探索游戲材料,在必要時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游戲之后,教師還應組織幼兒開展分享交流活動,以幫助幼兒梳理在自由游戲中獲得的經驗。
2.同伴間的模仿有助于幼兒的自主創造
在自由游戲中,幼兒除了自發探索材料,也會觀察同伴對材料的探索。幼兒通過與同伴的分享、交流,對材料的操作會更加得心應手,創意也會得到不斷的激發,從而由材料探索過渡到運用材料進行表達創造的階段。
參考文獻:
〔1〕段保國,李欽曾.兒童美術學〔M〕.杭州:西冷印社,2012:147-14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http://.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34.
〔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1.
〔5〕華愛華.追求“教學的有效性”還是“有意義的教學”〔J〕.幼兒教育,2008,416.
關鍵詞:生活化;幼兒美術教育;作用分析
一、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由老師先畫出示范畫,然后要求幼兒照個畫,最后老師再進行評價誰畫的像、畫的好,看看幼兒模仿的程度,部分民辦幼兒園對美術教學要求很高,以專業的美術教學標準要求幼兒。這種教育方式不適合幼兒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這種“照貓畫虎”的方式會抹殺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二)片面化的美術教育觀。家長認為,美術就是繪畫,幼兒園開設美術教育就是要教會幼兒的畫畫技巧和提高畫畫的能力。這種認識是一種功利性的思想,不符合幼兒成長需要的天性。畫畫的好壞是一種技術,真正的美術教育是讓幼兒是通過畫畫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培養幼兒成為會畫畫的機器。
(三)專業師資力量缺乏。幼兒園的美術教師都不是畢業的美術專業生,大多數老師都是兼職教學,這樣老師在美術教學中只是按照自己想法或者書本進行教學,在思想的啟迪和引導方面不足。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的老師在啟發幼兒創造力和鑒賞能力上顯得束手無策,會導致幼兒對美術教學失去興趣。
二、生活化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智力是保證人們開展認識活動的各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力等要素。幼兒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成人的指導下對事物形成一定的認知。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是以生活為背景,將幼兒熟悉的各種事物作為素材進行繪畫,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觀察力,進而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二)有利于促進幼兒非智力的發展。非智力因素包括好感、情感、性格和意志等心理要素。一個人的成長不但需要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不可或缺,只有兩者具備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每個兒童的成長環境和先天基礎不容,對繪畫、手工和音樂都有不同的敏感,即時處在同一教育環境,也會形成不同的興趣趨向。生活化的幼兒教育貼近生活,貼近細節,為每位具有不同成長經歷的幼兒提供了繪畫的素材和展現個性的平臺。幼兒美術教學融入生活素材,提高了作品的質量和實現了個性化發展,使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榮譽感悠然而生。因此,生活化的美術教育能夠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
(三)能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幼兒成長中必備的素質,它影響著幼兒未來的發展。雖然幼兒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教育并無實質性的差異,但是美術教育通過對美的勾畫和欣賞能夠感染人和教育人,實現了幼兒的審美教育,能夠對事物進行道德上的判斷。美術教育對幼兒能夠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美術的教學中感受、發現、追求事物的美,在美的欣賞中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
三、開展幼兒美術生活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在美術教育內容的選擇過程中,老師首先要考慮到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題材能夠拓展幼兒的視野,增強幼兒的動手頻率和激發幼兒想象力。對于選取的題材進行分析和歸類,將適合欣賞的、繪畫的和手工制作的題材進行歸類,并將這些題材搭配使用。同時,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目的對題材進行篩選和分類,也要給幼兒的表達思想和進行創作留出一定的空間,有助于老師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學內容。
(二)設計和組織豐富的美術教學活動。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和理解能力設計和開展一系列趣味性強的美術教學活動,如圖片的聯想教學,色彩的填充與欣賞教學,修改圖像教學和識別圖形教學等,這些方法能夠提高幼兒對美術課程的興趣。教師在組織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使用不同的畫圖工具和顏料,讓幼兒在白紙上繪畫自己的思想和未來的美景。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術游戲教學活動,開發與美術教學相關的游戲教學內容,使幼兒在游戲中自由的創作,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在這幾天的活動中,老師們深刻地感覺到“童心話語”的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方面一個新的思想,讓她們對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新的了解和想法。
第一天,劉亞明老師和參加培訓的幼教老師們一同分享她的美術教學新理念:讓幼兒畫自己心中的畫,講自己心中的故事。讓每一個孩子在美術活動中“想得出來!畫得出來!說得出來!”一一這也正體現了《童心話語》的含義:展現童心世界的真善美,讓孩子的美術活動和語言活動成為孩子表現表達的活動,成為孩子思維的活動,讓孩子自由地去發揮想象!她說:“孩子的思維是源泉。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靈性,讓孩子畫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為畫而畫。”隨后,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給老師詳細地闡述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整合游戲式繪畫教學方法和釋放過程。其中,她所講的實例“看牛撒尿”“蚊子和大象”“畫媽媽”等許多案例,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都非常實用。從一開始,大家就被劉老師的一言一行所吸引,特別是她新穎的教學策略使人佩服。教師們個個都細心聽講,認真做筆記。
第二天,劉老師針對幼兒繪畫創造指導方法以及幼兒繪畫表現形式與使用材料的參考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她談到:
美術活動的選材要兒童化、生活化,最好是孩子身邊剛發生和熟悉的故事、游戲、動物等,如《好吃的糖果》、《淘氣的小貓咪》等,孩子頭腦里有印象、能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并能發揮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
繪畫材料要多樣化,為幼兒提供各種筆(包括自制的)、顏料、畫紙,使幼兒在嘗試新材料時,產生新的感受。如:《給柳樹媽媽梳頭發》繪畫活動,老師給孩子提供了彩筆、油畫棒、水粉、棉簽、毛筆等,有的用棉簽畫線,用毛筆畫葉子,用手指醮顏色畫小花,孩子把畫筆當玩具,嘗試著各種玩法,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繪畫過程要游戲化,有趣的游戲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表現力。如:繪畫《種子寶寶長大》,通過游戲感知種子的生長。小朋友裝扮種子,老師當園丁:“快給寶寶喝點水,寶寶長高了、長大了!”(教師帶領孩子伸出胳膊,體會一點一點長高的樣子。鼓勵孩子把種子寶寶畫下來“種子一點一點向上長,它們直著長、斜著長、螺旋著長……看看誰的種子寶寶長得高,誰得葉子多。”)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繪畫創作。
活動引導情景化,如自助餐、打電話,把孩子帶入事先準備的環境中,讓孩子扮演角色,融入游戲中感受和表現,從而能夠使之愉快自然地過度到繪畫活動中。
評價作品故事化,繪畫活動是孩子思想情感的表達。對孩子的畫不要妄加評論,可以先請孩子講一講畫的是什么,看看畫面是否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尊重、傾聽孩子畫里的聲音,欣賞孩子的畫,發現孩子的優點和自身的進步,鼓勵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讓孩子感到繪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越來越喜歡繪畫活動。
第三天,劉老師講了幼兒個性化繪畫活動的指導策略,對于一些不會使用工具、畫不出“形”、會說不會畫、畫面不生動不豐富的孩子作品的指導方法進行了講解。
重點向老師講了要突破“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傳統繪畫教學方法,可以運用到的五大教學方法,即:通過情景創設法,物象分析法,動作感受法、表演法,作品賞析法等方法來使教師的教法更靈活,使孩子的學習更自主。 參加培訓學習的老師們說,感覺到以往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幼兒智力的開發。孩子總是被動地無法自己去想象,結果影響了幼兒思維和創造的發揮,聽了劉老師的講課,好像是為孩子們發揮想象開創智能設立了一個窗口。她們說:“劉老師的講課內容我們感覺很受用。她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并且應用于實踐教學中。
第四天,劉老師對于美術活動設計的幾大要素進行了培訓,包括美術教學的選材,備課,上課流程、評課等內容。特別提到了不同年齡班孩子的引導過程不同,她說:“小班的孩子一定要多用游戲化的引導,中班的孩子則要用特征明顯的事物進行引導,而大班的孩子要用挑戰性的內容來引導更適合孩子的特點。”
劉老師將她平時收集來的優秀美術教學活動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進行現場評課,并且結合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探討。大家好像是被劉老師這些天來認真的教學態度所感染,發言都非常積極踴躍,氣氛熱烈。下午,劉老師引導大家在課堂上備課說課,模擬教學,使老師們在接受新的美術教育觀念的同時快速進入到實踐中去。
7月27日,是這次培訓的最后一天,培訓的內容是實踐公開課。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幼兒園的魏煜老師和惠安幼兒園的關信玲老師依據《童心畫語》教學模式,上了兩節效果顯著的示范課。
魏老師給小朋友上的是《我最喜歡的老師》一課,在選材上選擇了孩子們最熟悉、最喜愛的老師作為繪畫的題材。課上老師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老師,通過對比觀察老師的五官、發型、服飾、個子的高矮……使得老師的形象在孩子的頭腦里有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創設出了自己的符號,設計出7漂亮的卷發頭;有的孩子為了表達自己喜歡老師,給老師的嘴里畫上了可愛的桃心還有的孩子畫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老師在買菜的時候都要帶上她。這些都真實地反映出了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關老師以《我給大樹穿花衣》為主題進行實踐教學,這節活動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沒有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去畫大樹如何去裝飾,而幼兒通過這節活動卻都能夠很完整地畫出來,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給大樹穿上漂亮的衣服。沒有給孩子固定的模式,所以孩子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地畫出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沒有對與不對,像與不像,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將自己所畫的故事分享給其他人。教學活動結束后,劉老師和在場的幼教同行們對這次公開課作7認真的點評。她們認為:這兩節課選材上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細致觀察的能力同時還增進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教學效果很顯著。但是新老師難免會出現經驗不足的情況,在點評時,老師們既談到了這兩節課的成功點,也指出了上課老師的經驗不足之處,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
作業活動
1、進行教學活動共記十六課時,線描畫成為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利用細膩的筆法和豐富的想象,一幅幅線條清晰、布局新異的畫面出現在每個孩子的筆端。
2、畫種的增加。由原來較為單一的涂色練習、水彩蠟筆畫拓展為多主題、多畫種,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
3、豐富的色彩感受。在原有認識24色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并使用更多的中間色。
4、繪畫技法的加強。畫面的底色裝飾更加多種多樣,圖案的設計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針對大班幼兒善于運用各種圖案和色彩的特點,加強線描畫的學習和練習,讓幼兒能夠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新穎設計。
作品展示
1、 一年一度的迎“元旦”幼兒繪畫作品展示。在這樣的時候,給予每一個孩子同等的表現機會。將他們所有的作品進行編輯、組合,和他們一起挑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布置到畫展之中。
關鍵詞: 傳統藝術;幼兒;剪紙;繪畫;
【分類號】G615
一、傳統藝術在幼兒發展與成長的作用
傳統藝術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我合一的造物思想與大自然相結合的產物。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傳統藝術有利于幼兒接觸和了解自己民族的傳統藝術文化,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提升對美的欣賞能力以及肢體協調和靈活的發展。
幼兒對美的感受不同于成年人,顏色、造型是他們欣賞美和判斷美的主要途徑,而這一特征與傳統藝術中創作和特色十分吻合,幼兒在欣賞和制作這些藝術品的過程中能產生美的感受和模仿創作的興趣。除此之外,傳統藝術在教學活動中能培養幼兒肢體的協調能力,不少的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需要有靈活的肢體來完成,幼兒在進行制作和創作的過程中自身的肢體靈活性會得到極大的鍛煉。最后,傳統藝術在教學活動中的使用有助于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藝術的產生與創作本身就是要打破框框條條的限制,在幼兒藝術作品制作活動中能發揮想象力并在制作和繪畫中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剪紙藝術的教學活動實踐
剪紙是我國傳統藝術中重要的內容之一,但是傳承的現狀并不是很好,當代大多數孩子對其知之甚少,更無法談及制作和創作剪紙藝術。對此,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把剪紙融入對幼兒美的教育和肢體靈活性的訓練中,在很大程度是傳承和發揚了這種傳統藝術,同時也使得幼兒得到了多方面的成長與發展。
首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幼兒奠定剪紙藝術的相關知識,例如給幼兒展示常用的剪紙作品,讓幼兒知道剪紙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剪紙帶來的藝術氣息和魅力,其中通過視頻向幼兒展示過年北方人常常用于裝飾喜慶氛圍的窗花,以及傳統的結婚儀式中使用的“幀弊旨糝健2⒃誑吻敖準備好的這些作品在活動中進行展示,幼兒在這些作品的欣賞中產生了對剪紙的興趣。
其次,基于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進一步展開實踐性的剪紙創作。剪紙的藝術來源于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各種事物。為了使幼兒能進入到剪紙的練習中教師需要讓幼兒進行觀察,積累豐富的經驗,對事物的觀察遵循從簡到繁的步驟,先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練習剪出各種曲線的簡單圖形,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練以后進行簡單圖樣的剪紙活動,例如一朵花,一個蘋果、葫蘆等,在這個過程中先教幼兒剪出物體的輪廓,掌握剪紙中對折的重要性,并鼓勵幼兒進行多次對折然后再進行剪紙,并觀察對折后剪紙帶來的效果,幼兒在不斷練習中積累經驗,有助于接下來增大剪紙難度以及剪紙中刻剪的學習。
最后,在剪紙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并且幫助幼兒鍛煉靈活的手指能力,在積累一段時候后為幼兒舉辦小型的剪紙藝術展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對剪紙活動的持續興趣。
三、水墨丹青的教學活動實踐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融入國畫教學活動是提升幼兒藝術鑒賞、創作的另一教學途徑。由于國畫主要以各種線條通過寫意方式構建豐富多彩的事物,在造型上重在輪廓和形似的呈現,而這些特點與幼兒繪畫有相似之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幼兒能更容易感受和學習國畫的藝術魅力。
根據《指南》的精神,幼兒階段重點在于感受美、辨別美的藝術啟蒙教育。因此在以國畫為載體的幼兒藝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活動設計讓幼兒從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構圖、著色來欣賞人物、山水、魚鳥等國畫作品。例如,通過欣賞齊白石的作品讓幼兒感受黑白兩種顏色創作出的藝術作品,通過觀察荷花的畫作讓幼兒感受不同寫意造型表達同種事物的繪畫方式,通過講解和觀察《清明上河圖》讓幼兒感受長卷國畫的構圖和藝術精妙之處。在欣賞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具體的國畫作品配上詩詞、音樂、故事,讓幼兒在豐富生動的情境中進入到國畫的欣賞和學習中。
在有了國畫相關背景知識下后,教師可以開始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國畫教學活動,從最基本的筆墨技法開始,例如以國畫教學實踐活動《下雨了》為例,為了使幼兒理解濃墨、淡墨、重墨的區別,通過繪畫下雨的情景讓幼兒在作品創作中進行學習。再如,通過《蓮花》的繪畫活動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進行創作。在進行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幼兒動手作畫的興趣,同r要以保護興趣和好奇心為前提進行鼓勵和指導。為了能長效的實施國畫對幼兒的影響可以在班級教室中建立“畫廊”一角,每次課后選取部分繪畫突出的作品進行展覽,幼兒在這樣的鼓勵方式下往往能更積極的投入到國畫學習中去。
四、教學實踐反思
傳統藝術是珍貴的幼兒教學資源,除了上述剪紙和國畫,常見的還有陶藝、臉譜、戲劇等各種形式的藝術,這些藝術珍寶在指導幼兒藝術素養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兒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注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資源,同時也要重視傳統藝術的挖掘和使用,讓幼兒的成長更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周偉琴. 園本化幼兒紙藝活動的實踐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2)
[2] 嚴秀紅. 論民間美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01)
[3] 余鳳妹. 巧借創意手工活動激活幼兒的創造力[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04)
[4] 董靜靜. 感受水墨丹青走進創意國畫教學初探[J]. 新課程(上). 2015(08)
[5] 俞少薇. 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J]. 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 2009(03)
【內容摘要】美術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文章探討如何提升高校美術專業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美術教學 教學質量 文化藝術
美術教學是高校教學中的一個特殊領域,可以提升人的藝術修養,在完善人的整體素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美術教學受到重視。在美術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情感等進行培養,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美術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為此,本文對如何提升美術專業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進行研究。
一、在美術教學中從教師角度提升教學質量
(一)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就要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擁有良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豐富文化素養,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藝術修養。另外,要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讓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培養全面性人才的角度出發,進行美術課堂教學。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感悟和反思。
(二)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提高美術教師綜合素養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升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美術教學能力包括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控制能力。
1.提升美術教師的認知能力。教師的認知能力包括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各項認知能力: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設定;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進行選擇;根據教學環境對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進行判斷。同時還要對教學大綱、教學課標有一定的分析和領悟能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處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了解和判斷。
2.提升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主要是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教學進程、教學方法等進行組織的能力,簡言之就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教學中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整理、優化組合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學設計,才可以保證美術教學收獲很好的教學成果。[1]
3.提高教師的教學控制能力。教師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其一是教師先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計劃和安排,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好預先準備;其二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控、評價和反饋,做好課中觀察,努力進行教學改進;其三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控制。
(三)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
在上完一節課后,教師要對學生已掌握的課堂知識,以及沒有掌握的課堂知識進行了解,然后對其進行課后輔導,并教會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對自己掌握知識的方法和學習技巧進行總結,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和記憶。[2]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重要內容,因此,要不斷地尋找教學評價方法。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幫助其從經驗型向專家型發展的手段,讓教師在反思中向專業化的方向成長。教師在進行自我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鑒定能力,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中進行反思。
(四)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
情感在教學中也占據重要地位,是求知的動力,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和智力的重要因素,還可以影響人的思維。美術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在心靈上的溝通,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可以在課堂上形成愉快的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讓情感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并通過情感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完成。[3]
(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有很強的直觀性,教師的演示可以為學生展現出一種親切感,在美術教學的演示教學中,教師要熟練地運用各種美學技巧,將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通過視覺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美術創作技能,學會欣賞美。比如可以使用幻燈片將剪紙藝術創作一步步地展現出來、利用實物進行美術作品展評等,這些方法的重點是為學生指明美術課堂學習的方向。
二、從學生的角度提升美術專業課堂教學質量
在美術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的美術創作大多是進行臨摹,因此可以從這一方面入
,讓學生邊看、邊聽、邊畫,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教師將理論知識講解完后,學生的美術創作形成草稿,教師根據學生的草稿進行指導,幫助其進行修改,讓其學會寫生,同時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
良好的示范教學可以從審美和欣賞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師通過鼓勵、啟發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行美學欣賞。欣賞高水平的美術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繪畫欲望,在有了學習動力的基礎上,美術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非常活躍,容易獲得成功。在美學欣賞中,教師要在課前將繪畫作品準備好,這其中包括各種藝術類型,比如浮雕、建筑構架、工藝品、油畫、裝飾畫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乏味的講解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4]同時在學生繪畫練習時要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進行美術實踐,讓學生通過練習對周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加到繪畫創作中。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提高繪畫技能、技巧的基礎上,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由淺入深地掌握學習內容。
結語
提高高校美術專業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文化修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是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從不同角度入手,以此來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戴小健.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1(10).
[2]徐明煜.對高校美術專業素描寫生教學的幾點思考[j].傳承,2010(9).
[3]吳日金.淺析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方法[j].青年文學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