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

    第1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關鍵詞 培訓式教學法;單片機技術課程;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2-0041-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on Cours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Wu Le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fect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using it on the course of SCM technology, it combined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it improve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n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t also enhanced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Key words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cours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learning effect

    Author’s address The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2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作為微型計算機的一個分支,以它的集成度高、小巧玲瓏、使用方便、控制能力強、價格低廉等優點贏得越來越多的用戶,已廣泛應用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家用電器、自動售貨機、導航與控制、汽車與節能、辦公設備、計算機設備、儀器儀表、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系統等??梢妴纹瑱C技術已成為當今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單片機技術課程作為電氣信息類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技術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該門課程知識點多,教授課時少,內容難度較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很高,很多學生學習時感到難于理解。同時,該課程側重實踐,重在培養學生的應用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學生覺得難以入門,系統設計毫無頭緒。因此,必須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多動腦筋,從而消除學生畏懼的不良心理,這對本課程的教學至為重要。

    “培訓式”教學方法是將培訓機構的教學模式引入到單片機技術課程教學中。該方法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不斷思考,提高學生的硬件設計和編程開發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系統開發的能力。

    2 傳統單片機技術教學的弊端

    單片機技術是一門非常實用的技術,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掌握并能熟練應用這門技術,必須詳細了解其內部硬件結構和軟件編程技巧,這對于剛剛接觸單片機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上教師占據大部分的時間,采用“灌輸式”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學生只是認真聽講,及時記筆記。對于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單片機的接口電路和工作原理,教師只能在課堂里盡量闡述清楚;對于匯編指令和程序設計的教學,教師也只能列舉幾個典型實例。學生的學習完全是一個被動的過程,由于教學內容多,比較抽象,大多學生一知半解,由于沒有及時復習,不懂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多,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甚至有學生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程序設計。

    湖南工學院雖然對該課程也開設了實驗課程和課程設計實踐教學過程,但實驗和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比較滯后,學生在前幾周的理論教學中沒有親自動手去設計電路和編寫程序,因此后續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無法按質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抄襲現象嚴重。

    3 “培訓式”教學方法的嘗試

    3.1 “培訓式”教學模式

    現在,各種單片機培訓機構正在興起,能為學員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的學習資源,培訓學員畢業后具備扎實的單片機系統開發及應用能力。以北京凌陽公司開設的培訓班為例,“培訓式”教學采取小班授課,一個班級人數不超過30人,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學員一人一臺電腦和開發設備,用于程序設計和系統開發,培訓師一般是資深的系統開發工程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員為主體,注重學員動手能力的培養。課堂中1/3的時間培訓師進行原理和基本知識的講解,其他時間由學員自行進行硬件設計和程序開發。教學內容以小項目開發為主,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學員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培訓師充分考慮學員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與接受能力,監督學員的學習進度和情況,也可以及時幫助學員解決問題,并根據個人不同的學習進度布置不同的設計任務。因此,培訓式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內容過于抽象、學員不能及時消化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員要自己去利用自身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架構起與之相應的知識能力。

    培訓式教學模式能啟發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培養和發展學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學員的動手能力,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并且,用靈活的模塊化課程結構,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就業的不同需要,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3.2 “培訓式”教學模式在單片機技術教學課程中的應用

    培訓式教學模式可以嘗試引入到高校教學中。以實驗室或者機房為教學場地,以班為單位進行教學,每個學生都分配有電腦。學生以6~10個人為一小組,指定小組組長,以開展小組討論。組長負責組內學生的作業、硬件制作、程序設計等學習情況的監督和定期組織討論,并向教師匯報學習進度和學生遇到的問題,以便教師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答疑。

    單片機技術課程有些內容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而有些接口電路也很復雜,繪制起來很費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使學生一目了然,教師講解也清晰、省力,同時還可節省教學學時數。

    單片機技術課程中,對于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和單片機的系統工作原理,學生常常一知半解。利用培訓式教學,教師在講解后,通過要求學生利用電路繪制軟件(如Protell軟件),在課堂中完成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的繪制,使學生深刻了解單片機的內部結構以及各引腳的作用,掌握復位電路、時鐘電路的功能。并購買元器件分發給學生,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物制作環境,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PCB圖的制作、實物的制作,并以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打分。由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遇到問題可以以組為單位相互討論,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因此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制作的實物也為單片機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創造了硬件條件。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單片機編程軟件的使用,教師雖然可在計算機上運行,通過投影演示給學生看,但大多數學生無法記住詳細步驟,課后也很少及時去使用,導致學生對指令的使用和編程的語法格式不熟悉,動手能力不強。利用培訓式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一邊演示編程軟件的使用步驟,一邊讓學生一起跟著操作。并當場布置程序設計題,讓學生在課堂中自行練習熟悉軟件的使用過程和學習調試程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迅速掌握編程軟件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編寫的程序也能通過編程軟件迅速自我查錯糾錯,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述單片機并行口的應用時,教師講述完并行口的工作原理后,可以布置流水燈、報警器等小項目,讓學生在課堂中分組進行程序設計,并下載在系統板上實現,使學生深刻了解單片機并行口的作用,掌握單片機控制硬件的方法和下載軟件的使用。

    4 總結

    “培訓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在培訓機構運用成熟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把學生作為教學環節的主體,從以知識傳授為主體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通過培訓式教學模式,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培養的學生基本理論扎實,基本專業技能掌握較好,應用能力較強,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訓式”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學習場地和教學硬件環境等教學條件要求高,要求學校配備足夠多的開放性實驗室和開發設備。

    2)費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同步性,要求課時的安排必須較長,建議可以3個課時作為一次教學環節,需要統一調整教學計劃和安排。

    3)占用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PCB的制作、實物的制作、項目的開發調試需要學生能合理安排時間。

    但是只要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使學生對單片機技術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教學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文清.關于單片機課程教學過程的幾點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9):56-58.

    [2]陳亮.單片機課程的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9(27):121-123.

    [3]劉耀明,劉電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4):9-11.

    第2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關鍵詞:教學;實驗;實踐;課堂教學;教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4-0131-03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Java Program Design in the Internet Plus Situation

    SUN Quan-ling, YAN Hui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work is a work having two-sided, it include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We can really do a good job of teaching only by unifying the two sides. In today's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 the learn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of students is variet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eachers should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group memb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many year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Internet technolog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situation, we take courses before teaching, teaching and after teaching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teaching; experiment;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lan

    1 引言

    在今的互聯網+的環境下,學生學習的模式,獲取知識的方式多種多樣?,F在很多學生在網絡課堂中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很多學校也鼓勵學生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成績合格給予學分。這種情況導致很多的課堂教學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學生都同時反映對課堂上課無興趣,無激情,更無動力。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到課率非常頭疼,想出了各種方式進行點名,如:藍牙手機點名,拍照點名等高新技術手段應對到課率的問題,可最終效果卻不甚理想。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是上課不積極,看手機的學生多于看黑板的學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等。抽看很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大部分都反映教師課堂教學不活躍,比較死板,希望教師能聯系社會上的新技術新應用。

    如今,很多大學都在積極推進Mooc翻轉課堂的教學工作,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 》(教高[2015]3號)。在文件中明確規定了7項主要任務:1)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2)認定一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4)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廣泛應用;5)規范在線開放課程的對外推廣與引進;6)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的師資和技術人員培訓;7)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

    在這種物聯網+的應用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導致了師生間關系的生疏或者更嚴重的情況發生。本人在教學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意愿變差,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差且無學習意愿,反而選擇逃避的現象增多等。一開始,本人覺得不解,甚至抱怨學生,對自己沒有做太多的反思。一段時間過后,偶爾看到學生對教師教學評價,感覺是他們想學習,但是是教師沒有給他們太多的積極能量,他們覺得教師課堂的知識與現實脫離較遠,他們想知道課堂教學和現實的聯系。了解了這些后,本人開始思考,如何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愿意積極地學習。

    本人在教授《Java語言程序設計》時,課程中有很多語法知識的章節,但是對于這些知識點,學生反而善于學習,而且對一些語法細節感興趣,有點喜歡鉆牛角尖的感覺。但是在解決實際編程問題的時候卻能力明顯不足,在課堂講解一些算法問題時,大部分學生就表現得很吃力,好像他們無法想象出一個成型的東西,而習慣于教師的灌輸。針對種種情況,本人在少量課時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專業性質,對本課程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思考并付諸實踐。

    2 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的課時非常有限,而教材中對于Java的編程內容又比較多,包括語法,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圖形界面的開發,多線程程序的開發及網絡編程等。

    而本課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學生已經有程序設計的基礎能力,是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的課程,其課程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算法設計的能力,所以教學內容應當根據課程目標進行調整,并且要考慮什么內容由學生自主學習,什么內容要重點詳細講,什么內容是簡單帶過。在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內容安排中,本人將Java的語法知識占課程內容的1/4,課堂中以學生討論為主,讓他們了解在Java中的數據類型及語法知識與他們較之前學過的c語言的異同。課下,對每個語法知識點布置相應的編程練習題,為保證學生作業不抄襲,要求他們的作業以程序運行界面截圖的方式提交。如果在編程中出現問題,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或者咨詢教師。本校學生在上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之前已經上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類的課程,所以Java的面向對象知識點也占課程內容的1/4,但是在課堂中會重點講述,并配套實例講解。此部分也作為學生的主要實驗內容,在實驗課中,每個面向對象的Java實現都以案例形式讓學生練習。課后要求學生以編程一個完整的應用課堂的方式鞏固知識點。圖形界面編程和網絡編程知識點占課程內容的1/4,這部分內容主要講授界面布局的管理和網絡編程原理,課后還是以編程形式實現一個較復雜的程序。線程部分知識點占課程內容的1/4,這部分內容有操作系統知識基礎,所以還是以編程方式講解Java如何實現多線程編程。

    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和安排的,盡量在學校規定的學時中講述Java程序的精華,為他們的后續擴展知識提供扎實的基礎。

    3 教案設計

    我非常贊同某位導師的教學觀點,那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技術文化層面,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對科學探索的激情,加強思想、方法和原理性講解,使學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專業教育是由專業教學和其他相關工作組成,只有做好專業教學才能做好專業教育,所以在具體課程教學之前要進行合理的教案設計。

    針對課程內容的設定,進行充分的教案設計,在教案設計中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管理,選擇合適的案例,在講解案例時先分析問題,再引導對問題進行算法設計,最后再讓學生課下進行編碼和測,并進行分組討論。在教學方法中,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多媒體教學和黑板板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類似類的繼承關系這樣的知識點,使用多媒體的方式,以生動有趣的圖形展示的方式說明Java編程中類與類之間的關系。在語法知識點的講解中,因為語言基本是貫通的,所以在課堂中采用討論方式將Java特有的類型選擇出,并找出與C語言的相似之處,然后在課堂中以小編程題進行黑板板書,在板書的過程中聽取學生的意見,然后再分析討論。因為我們學校在Java編程開發這門課程的課時安排中給的學時實在很少,所以沒有辦法再在課堂中進行開發環境的編輯編譯,所以針對我校的特點,選擇討論+板書的形式進行講解此類問題。具體的編程還需學生課下練習。

    整個教案的設計過程中都要在每個知識點中設計問題,再在課堂中集中解決問題,然后再告知學生相關原理,這樣進行啟發式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4 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狀態對學生的聽課效果產生一定影響,教師要有激情并且聲音洪亮,并適時地和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但是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本人有種無奈的感受,現在對手機的濫用,導致學生上課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遠大于教師和課本,他們可以十分鐘不聽課,但是好像一分鐘不去摸手機都做不到,手機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對知識點不懂,喜歡查看手機,但對知識的應用及相關的知識卻不愿細究。這樣導致他們在課后咨詢問題的時候對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掌握的非常膚淺,稍有錯誤,網上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就來問老師,而且能連續咨詢相似的問題。這是他們對互聯網的依賴造成,我在課堂上就已經告知過他們,網絡可以作為輔助工具為我們擴展知識提供幫助,如果依賴它的話,會導致我們學習內容零散,不能融會貫通,所以在求解具體問題的是卻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很多學生對我的話也很贊同,但是還有部分同學卻不以為然。針對這些問題,本人在課堂中盡量以點名形式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有時候讓學生討論,但是他們表現不積極的話,我會點名讓某個學生帶頭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然后讓其他學生根據這個學生的回答來討論,一般而言,計算機編程類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針對討論結果,我會讓他們課下將討論結果以編程方式確認。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課下自學和編程,并且可以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注重編程思維訓練,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

    5 實驗教學

    實驗課程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方式,學生對實驗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在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實驗的內容中,我根據實驗大綱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實驗內容進行擴展。

    在實驗課程的開始階段,學生對所面臨的任務不知如何下手,無法將所學內容具體應用在實際問題中,針對此情況,我在實驗前兩周時間會給他們程序閱讀類型的題目,讓他們提前看程序,完善程序或者進行問題描述。在實驗時,給出任務描述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編程實驗。在實驗中后期,會給學生一部分綜合性編程實驗題目,可是一部分學生面臨所給任務時經常會輕易地從網上尋求答案,而非先思考,如果找不到現成的答案,他們則不愿繼續工作,更多的同學會找類似實驗內容的代碼,然后進行改寫,但是在改寫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主要是他們沒有自己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思路,容易被網上的代碼所左右,反而花費時間卻最后是一團糟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實驗過程中不允許學生上網,在課堂中讓他們給出自己的思路,然后小組討論,形成報告,然后再讓他們開始編程,對于編程的實現方式不再干預。

    現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式鼓勵代碼重用,但是前提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去尋求幫助,在實驗過程中,我始終給學生灌輸此觀點,實驗課程結束后,學習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6 結束語

    教學工作是個長期的相互的工作,但是我們都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就直接走向講臺,對課堂管理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找到合適自己又針對特定類型學生的管理方式是本人以后要學習的方向,努力使自己做到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

    參考文獻:

    [1]韓慧,王春玲,孫俏,等. Java程序設計教學方法與考試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2):63-66.

    [2]李兆峰,卜兀張得生,等.Java Web項目開發案例精粹[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6.

    第3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電子商務具有明顯的寬口徑特點,涵蓋管理學和信息科學兩個主要學科方向。如果缺乏明確的專業定位與方向,將會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帶來困擾。電子商務專業不像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等傳統專業具有明確的專業定位與專業方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學習體系與學習標準。電子商務專業卻不同,企業實踐上發展快速,而理論研究上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多而雜,既有計算機方向的知識,還有工商管理方向的知識,而且沒有明確的學習標準與學習體系。各個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與教學體系設置千差萬別,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力相差很大,但是都冠以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名頭,也給企業用人帶來不小的難度。

    2無法滿足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雖然我國的知名網絡企業分工較為細致,比如純粹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淘寶、京東商城、當當、騰訊等,在這些企業里技術人員只負責技術開發,商務人員只負責業務流程。但是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進入了以傳統企業為主的階段,大量的中小型傳統企業在快速進入電子商務領域。這些企業往往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需要復合型人才,一崗多能是基本要求。例如不但要從事系統維護的工作,還要負責網絡營銷的工作,甚至從事的是CIO或者電子商務經理的職務。這類企業在尋求電子商務人才的時候更看重綜合能力,渴求的是復合型人才,不但要能夠解決技術難題、改造企業流程,還要具有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與企業其他部門合作的能力。已有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對于這類能力的培養更是缺乏,甚至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類似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內容。

    3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構建

    3.1計算機能力培養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使用計算機技術完成電子商務目的的計算能力。例如,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能力,主要完成網站頁面設計、后臺數據庫設計、程序開發、后臺管理等任務。電子商務美工設計能力,主要從事網站平臺的VI方案、色彩優化、軟文寫作、圖片與視頻等音響文本處理等工作。電子商務平臺設計能力,主要完成平臺產品的規劃、網絡編程寫作、商務平臺信用與安全設計等任務。從體系構建來講主要有下列內容:(1)培養和訓練學生使用計算機語言、程序和平面設計應用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計算機語言與系統,能夠編寫獨立的簡易程序與系統,初步掌握平面設計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對圖片、視頻進行制作與改進。(2)要求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辦公室自動化軟件,熟練操作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其中包括知道、使用各種網絡協議、熟練使用,搜索引擎、社交軟件、電子郵件、頁面技術、視頻音頻技術原理等技術,完成企業經營目標。(3)具備網站開發、設計、管理、維護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利用網頁制作工具、制作軟件完成設計、實施靜態網頁的知識與技能,能夠熟練應用開發動態網頁所涉及的數據庫知識、腳本語言、網絡編程開發環境等知識,基本掌握對內部、外部網站信息進行上傳、下載、添加刪減等更新維護,以及網站安全管理知識、安全軟件、防火墻等知識的掌握。

    3.2商務運營能力培養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商務運行能力。包括網絡營銷業務能力,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完成企業開拓互聯網業務、提升網絡營銷效果、改進CRM、增加轉換率等能力。網上國際貿易能力,主要包括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等工具開發國際市場,了解跨境電子商務流程,完成企業國際貿易的能力。網絡服務商的內容服務能力,主要包括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內容服務、頻道規劃、信息推送、頻道推廣等能力。傳統企業轉型電子商務的能力,包括電子商務部門組織構建、人員培訓、業務開發、線上線下協調等基本能力。(1)網上交流流程操作技能。要求學生理解、掌握傳統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的異同點,學會使用電子商務開展國際貿易和國內交易,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實際操作業務能力、技巧。具體要求學生掌握B2C和B2B貿易流程、C2C交易流程、CA認證、信用與安全、通關要求、電子支付、電子單據的處理等技能。以上技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概論、電子支付、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進出口貿易模擬操作、電子商務模擬實驗系統、商務外語等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訓活動來完成。(2)網絡營銷能力。通過相關課程群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基本營銷知識與能力。具體包括如何使用社交網站、電子郵件、論壇、搜索引擎等工具從事網絡宣傳、推廣、促銷、報價、洽商、商務信息搜索、了解競爭對手等方面的能力。該技能項目主要通過市場營銷學、網絡營銷、搜索引擎營銷、市場調查與預測、廣告學等課程的課堂教學及實訓活動來完成。

    3.3創新與集成等綜合能力培養

    通過本部分課程群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掌握企業運行的基本流程,企業管理的初步理論、方法,具備信息處理、數據挖掘的能力,具備組織、分析、溝通、管理系統應用等方面的系統集成能力,能夠完成網站運營團隊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實現網站的戰略目標、流量提升等目標。由于專業集成能力與企業現實需求緊密呼應,該項能力往往通過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來培養。該技能的理論知識主要通過管理學、營銷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教學及實訓活動來完成。(1)具備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能力。通過電子商務競賽等綜合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從制度上、組織結構上對電子商務企業、傳統企業進行改造的能力。強調學生能夠圍繞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規律、企業的經營目標、內外部環境特點的要求,在企業的機構設置、員工激勵、渠道建設、價值分配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2)電子商務綜合、集成能力。電子商務要求企業具有特定的電子商務文化,在企業內部形成開放、競爭、平等、學習的團隊合作文化,注重員工的利益訴求的保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商務集成與綜合能力,能夠從宏觀角度把握企業、項目發展,能夠運用項目管理專業知識保證實現企業經營目標。這部分能力應該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公共關系學等課程實現。(3)提升現代物流管理業務能力。通過相關課程群組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企業中物流實務操作流程、供應鏈基本知識、第三方物流的運作、配送中心的管理,并能掌握現代物流管理軟件,改進已有物流流程。教學中應該強調物流配送管理是電子商務重要環節,針對不同電子商務業務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物流管理方案。技能項目主要通過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的教學及實訓活動來完成。

    4建議與對策

    4.1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特色專業定位

    結合學校的自身特點,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學??梢愿鶕约旱膬瀯莺吞亻L在辦學目標上有所側重,突出人才培養體系與定位。從信息系統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中衍生出來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應該突出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設計、開發、操作方向優勢的人才定位。從管理專業和經濟專業衍生出來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應該突出商務管理策劃分析、商務流程開發與改造方向的人才定位。在突出各自教學優勢的同時,應該加強綜合能力培養,為學生成長為復合型人才提供理論基礎。

    4.2重視主干課程,設立課程群

    結合國內外電子商務、管理學、經濟學的發展趨勢,借鑒西方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實踐,及時進行電子商務專業主干課程的更新與改革,設立網絡營銷、信息系統、物流與供應鏈等課程群組,強調電子支付、電子商務項目管理、電子商務流程改造、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法規、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國際商務溝通、ERP、網站設計與管理、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編程語言等課程的與時俱進。

    4.3加強校企合作,做到產學研相結合

    電子商務人才具有強烈的應用導向,因此一定要與企業界結合,脫離實際意味著專業缺乏競爭力與生命力。在專業設置過程中,要有一定的實踐動手類課程。這類課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是學生將來進行就業實踐的重要基礎。除了課內實踐外,還可以讓教師和學生走出去,將企業請進來,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的力度。應該鼓勵專業教師多和企業接觸,將企業的實際問題與自身的教學、科研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引導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參加科研項目,進而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完善。

    4.4注重設置綜合課程

    第4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關鍵詞 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游戲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134-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以高速互聯網、移動網絡、數字廣播電視、IPTV等為載體的數字媒體迅速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一個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專業。教育部于2004年正式批準設置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至今已有100多所高校新辦或改辦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1]重慶大學軟件學院立以軟件工程為基礎,結合數字媒體新技術,培養能勝任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數字媒體產品創作及編輯、數字內容傳播、數字娛樂等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發工作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作為數字媒體技術重要應用領域的游戲開發近年來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國內從事動漫游戲自主研發的企業越來越多,國產游戲份額越來越大,自主研發的力量越來越強,培養復合型游戲開發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長。游戲設計與開發作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在課程設置上要結合當前的產業發展需要和行業發展需求,加強專業基礎,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重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2]國內很多高校在游戲人才的培養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分析了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市場對游戲軟件人才的需求及能力素質模型。[3]重慶大學軟件學院開設了多門游戲相關課程,并與公司企業合作,結合實訓實習以及創業實踐等多種方式,培養游戲產業所需人才。

    1 基礎理論知識教學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游戲人才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具體包括數學基礎、計算機基礎、軟件工程基礎、數字藝術基礎、數字媒體技術基礎。

    1.1 數學基礎

    數學基礎為游戲開發提供數學和應用數學的理論和科學支撐,進行數字媒體的獲取、處理、存儲、傳輸都需要大量的應用數學知識。游戲中的數字圖形的表示、生成、處理,游戲中音頻圖像視頻的處理,游戲的算法都離不開數學基礎的支持。重慶大學軟件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

    1.2計算機基礎

    游戲開發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結合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才得以實現,因此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工具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具體課程包括:信息系統基礎、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等。

    1.3 軟件工程基礎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和技術與工程管理的原則和方法相結合,研究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軟件產品的定義、設計、開發和維護。游戲作為一個產品包含文化創意、藝術設計和軟件開發。游戲程序的制作就是一個軟件開發過程,也一樣遵循軟件產品從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維護升級一整套流程。所以作為基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需學習軟件工程導論、軟件需求分析、軟件項目管理、軟件測試理論與方法、軟件體系結構與設計模式等課程。

    1.4 數字藝術基礎

    軟件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科生來源于理科類高考生,缺乏藝術相關基礎。而游戲是一個典型的文化創意、藝術設計和軟件開發相結合的產物。游戲軟件開發過程中需要與劇情創作、美工設計、音頻視頻制作的人員協作。游戲軟件開發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了解媒體藝術領域知識,成為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中安排了數字藝術導論、色彩與平面構成、數字攝影攝像、數字作品創意策劃等課程。

    1.5 數字媒體技術基礎

    游戲開發作為數字媒體技術在應用上的一個重要方向,需要數字媒體技術基礎的支撐。具體開設有數字媒體概論、數字化音視頻技術、DirectX圖形程序設計、網站策劃與Web程序設計、虛擬現實技術、移動多媒體應用開發等課程。

    1.6 游戲相關課程

    游戲開發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技術,所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科生游戲開發能力的培養采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首先在課堂上講授相關背景知識、技術基礎,對以后在游戲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需用到的工具、方法加以系統地講解。開設的課程有數字動畫與游戲設計、游戲引擎分析與設計、游戲中的人工智能。

    2 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采取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模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綜合、課內外結合,并通過開放式實踐教學,鼓勵學生自主立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依托學科,分步導向,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2.1 課程實驗

    用于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于特定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的實驗。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在專業課程中安排與課程同步的驗證性實驗。在專業基礎實驗室開展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多媒體技術等軟件工程方面,及素描、速寫、色彩等人文藝術方面的基礎訓練。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獲得繪畫、攝影攝像、數字媒體制作、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游戲開發以及音視頻后期編輯、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藝術基礎素質的培養:通過藝術賞析、繪圖和繪畫、形態構成基礎、視覺傳達設計等系列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和藝術理解能力。

    基本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通過程序設計語言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軟件技術基礎、Java程序設計等系列課程從淺入深完成學生基本程序能力的培養。

    數字媒體前期制作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字媒體與數字藝術、多媒體技術、平面設計與攝影攝像、計算機圖形與圖像處理等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有充分的認識,具備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應用能力。

    動漫游戲設計能力的培養:通過動畫設計、動畫制作、游戲概論等系列課程使學生掌握動漫游戲前期的設計與制作的基礎概念和技術。

    2.2 課程設計

    要求學生采用特定的系列技術,運用已有的知識模擬系統分析、設計和實施的過程。采取團隊實踐的手段,遵循軟件工程原則,是用面向對象方法,進行中等規模的應用開發。結合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計劃進行計算機繪圖課程設計和數據庫課程設計。

    在課程設計中,依據項目的大小,可以安排學生獨立完成,或者分組完成,培養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小項目開始鍛煉,為以后走入職場打下基礎。

    另外加入數字媒體技術方向的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掌握和應用數字媒體作品制作和數字娛樂軟件開發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術。學生按照指定的實踐教學計劃要求選擇課題,提出設計方案進行討論,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課題。學生必須提交書面設計文檔,學生也參加對于課題完成質量的評價,并最終以小型報告的形式提交課題。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數字媒體作品的制作和數字娛樂軟件的開發。

    2.3 專業實訓

    實訓環節著眼于,在未走出校門的情況下,在學院內部構造一個與在企業里實習相類似的工作環境,針對在校學生項目實戰經驗缺乏的突出問題,設計制定了合理的實戰訓練過程?;谝粋€具有一定規模的實際應用項目,是用主流的開發環境,采用符合軟件產業界標準的軟件過程規范,進行半封閉式企業化管理,讓學生能夠切身經歷一個完整游戲項目開發的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戰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

    實訓過程由軟件企業具備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的開發人員或學院教師指導,并帶領學生在項目開發團隊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團隊其他成員共同完成實際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對學生職業素質以及求職技巧的培養,讓學生具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凸顯自己的實力,能夠使學生的畢業實習實現“零適應期”。

    學生通過在實習基地或工程訓練實驗室中的實習活動體驗游戲的制作工作,增加游戲作品創作和制作工程經驗及團隊精神的培養。專業實訓安排在不同的學期末或者學期開始,集中2-3周時間完成,具體安排見表1。

    2.4 工程實踐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工程實踐主要是指在短期或較長期培訓之后,學生在實習單位直接參與企業實際課題的研發,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競爭能力。部分學生到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完成,部分學生在國內外軟件公司完成。工程實踐可以與畢業設計結合起來,一同開展。

    3 結論

    游戲人才是兼具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修養的復合型人才,須具有扎實的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編程開發經驗,掌握游戲這種特殊產品的創作開發技能。相較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我國游戲產業起步較晚,但正在迎頭趕上。高等學校在進行科研創新的同時,也要密切聯系社會,與相關行業溝通交流,共同探討符合產業發展的游戲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示范性軟件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規范研制專家組.高等學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規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5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現今,電子信息類專業所涵蓋的行業領域逐漸增加,同時各個細分的專業方向發展前景也相對廣闊,作為一項新興熱門的高科技產業,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和顯示技術等電子信息技術涵蓋運用到各個行業中[1][2],需要越來越多的電子信息專業人才作為科研和生產管理的核心人員。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高校擴招后,幾乎所有高校都設有電子類專業,其結果是高速增長的畢業生人數與市場的吸納能力之間形成了巨大差額,加大了就業壓力,致使供需失調,同時另一個就業困難主要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不適應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所以目前仍有一定數量額畢業生依舊待業或在所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專業知識的問題[3][4]。

    二、用人單位對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需求調查

    通過招聘會走訪電子信息類企業(公司),了解目前用人單位對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用人要求?,F代社會,各行各業及人們日常生活都與電子信息技術有密切的聯系,全國從事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很多,而重慶早就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幾乎每個區縣都有電子信息工業(產業)園,急需大批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結合大型單位的崗位信息,電子信息類就業崗位范圍基本分為兩大類:普通崗和技術研發崗。普通崗包含電子生產一線的裝配人員、調試人員、檢測人員、維修人員、一般管理人員、銷售管理人員等,技術研發崗位主要就是設計開發新產品。用人單位反饋近三年電子信息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大致有如下三點:第一,畢業生整體專業素質不高,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畢業生由電子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以及專業基本技能訓練較少,所以實踐操作技能較差,有的甚至看不懂電路圖和不能熟練地使用常見電子儀器儀表等;第二,仍存在多數就業觀念落后的學生,雖然很多院校都對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但很多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仍然很高,存在眼高手低、適應能力差等現象,經常把企業單位給予的薪酬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據自身的條件正確擇業;第三,由于現在多數的畢業生為獨生子女,從小在溫室中成長,自然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多畢業生不能吃苦,很難適應企業勞動強度的要求,加之經常抱怨,造成企業員工的流失率提高,同時也給企業造成很大的人力成本浪費,以及招聘和培訓壓力。

    三、電子信息類畢業生專業知識調查研究

    針對企業所反饋的情況,我們對近三年的電子信息畢業生專業知識做了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近三年重慶市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共118人,收回問卷100份。主要是調查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在大學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英語水平、實驗動手能力、行業的認知、研究項目能力、計算機編程水平問題等,從調查的數據看,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不過硬,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專業課程過級率

    評價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專業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考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考試合格率,這樣才能夠了解學生最基本的專業基礎情況,因此為了掌握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情況,設定對專業課程考試掛科情況,進行問卷調查。100份問卷里,大學四年中,自己專業理論知識課程沒有掛科的有51人,占51%;而掛科1門和2門的人數分別為19人和16人,掛科三門及以上的人數有13人,共占11%,由此看出有過掛科記錄的學生占半數,這體現出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情況。

    2.實踐動手能力調查

    現在的用人單位很注重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作為工科生擁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實踐動手能力對電子信息類畢業生尤為重要。在調查問題的設定中,結合畢業生的工作實際情況,調查大家對于自己在學校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工作后實際操作的認識與了解。在此項調查中,有18位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實驗動手能力達到熟練,有20位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實驗動手能力處于較好狀態,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實驗動手能力很一般,有45人,剩下的17人中表示對于實驗動手情況表示擔心,認為實際操作困難。

    3.外語過級情況

    根據調查和企業招聘消息分析,很多公司將英語水平列為一項基本要求,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在每一條招聘消息中都有體現。作為電子信息相關企業,很多都是采用國外先進技術,或者需要對外推廣,能夠看懂英文材料、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是必需的。英語水平往往是日后職場中加薪晉升很重要的籌碼,但是根據問卷調查發現各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情況有下降的趨勢,通過對畢業生CET過級情況的調查,從數據表現上來看,過了CET-4的學生還是占大多數,占61%,但是未過級的學生的比例也相當大,而通過CET-6或雅思托福的學生則較少,占27%,可是從畢業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比其他畢業生要好很多。

    4.自主項目設計能力

    對企事業單位的招聘需求分析發現,如果畢業生曾有過電子設計競賽或者獨立研發過某項設計,那么往往會被優先招聘,所以,可以看出項目研究能力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從事電子信息行業的另一個經驗籌碼,這也是近年來學院不斷增加創新課題項目、開設實驗小組、舉行創新性實驗項目等活動的目的。但是近三年的數據發現,曾經參加各類電子設計比賽,或參與老師科研,或獨立完成某項專業設計的人都不是很多,如下表所示。

    5.專業軟件熟練使用能力

    專業軟件編程能力是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之一,也是被用人單位重點考查的能力。程序設計及進一步的系統開發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基礎、建模能力,能熟練掌握集成開發環境、測試工具、軟件工程規范,但是目前,通過調查問卷發現電信專業學生普遍編程能力不強、專業技能特征不明顯,尤其女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偏弱,導致學生從事技術編程開發就業質量不高,下圖是畢業生對各個編程語言熟練掌握人數,可以分析得到,提高學生編程能力是目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四、建議及結論

    第6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一、建設目標

    高校信息化建設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伴隨著計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經在高校各類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挖掘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把高?,F有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服務等有關的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實現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權限控制,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校務管理和后勤服務過程的優化、協調,創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傳統教育模式難以實現的目標”為特征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為了各所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工作。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高校在建設中都遇到了困難,包括:由于缺乏統一規劃,業務系統之間的功能重疊,關鍵數據歸屬和管理不明確,很難保證數據一致性;業務系統的技術平臺繁多,互操作能力差,數據交換和功能調用困難,維護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差;建設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政的狀況,分散實施和維護系統,難以實現統一認證和信息共享;用戶體驗差;業務系統整體開發周期長,開發效率低,難以應付學校業務需求的變化等等。

    Linux校園網解決方案把滿足學校需求作為目標,以網絡及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建設一個以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辦公自動化(OA)為核心的綜合系統,將學校所有信息處理設備和通訊設施高速連接起來,最終構建一個使各類資源充分共享、各類信息充分流通并能和Internet實現聯通的校園網絡環境。

    二、校園網絡系統結構

    校園網為用戶搭建開放性的系統,給予用戶更多自由選擇硬件設備的權利,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開放性,它可以支持多種服務器、客戶端計算機機型和網絡結構(包括異構網絡結構),使得用戶在構造系統的時候具有最大的靈活性。以Linux操作系統作為服務器操作系統,支持以太網、高速以太網局域網、城域網等網絡和包括Postgres 7.x、Sybase、Oracle等常用數據庫在內的眾多應用軟件。

    基于Linux系統的數字校園信息平臺架構圖

    Linux校園網服務器操作系統對硬件要求不高,完全能夠在多數校園現有硬件設施基礎上實施整套校園網解決方案。在清華附中,Linux校園網解決方案的實施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其典型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三、系統功能概述

    Linux校園網針對學校日常辦公、教學管理和教師的備課授課等日常需求,同時保證管理機構、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緊密聯系,使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共享,實行了模塊化的設計、分布式B/S結構和集中式管理。紅旗數字校園共分為人事管理、教學管理、資源管理和信息交流子系統4個子系統,18個主功能模塊。

    1.人事管理子系統

    該系統能夠提供學校部門基本信息的設置與查詢、涵蓋學期、年級、班級、班主任、年級主任等詳盡的各類基礎信息,還可以從新生入學到中考、高考等學籍變動進行全程的跟蹤。根據學生情況合理配置師資力量,可以使學校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人事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包含:人事基本檔案管理、人事合同管理、人動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獎懲管理、培訓進修管理、政策法規管理、綜合查詢管理。

    2.教學管理子系統

    Linux校園網在深入分析教學管理流程的基礎上,綜合了易操作性和信息的全面性,除了成績輸入與普通查詢之外,系統提供多種成績統計與分析工具;教師管理組件用于解決教師的人事信息管理、教師隊伍的編制管理、教師的聘任與解聘、教學質量和業務考核等問題;提供了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的學生評估與考核指標體系(評估與考核的指標總共有18種之多),是全面考核與管理學生的有效工具。還有專業課程的設置、排課選課等模塊。

    3.資產設備管理系統

    資產設備管理系統包含系統維護子系統、設備申請購買子系統、設備到貨入庫子系統、設備處理子系統,能實現學校設備資產管理工作從采購、入庫到使用的網絡化、信息化、規范化。使各使用單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詢、統計數據更為方便。

    4.協同辦公系統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為我校校內行政、黨政辦公人員提供公文批辦、公文歸檔、用戶授權、信息、個人待辦事務處理等功能的一個行政事務網上辦公的系統。其目的是提高各部門的辦公效率,使學校日常辦公實現無紙化、自動化和網絡化。改進和提升學?,F代化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內部信息資源交流,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

    四、系統特點

    Linux校園網集辦公自動化管理、校園管理、電子郵件服務、信息、在線交流、資源管理等諸多功能于一體,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和網絡辦公中充分發揮了網絡的優勢。Linux的校園網使用了先進的B/S網絡架構方式,充分利用了網絡的帶寬優勢和服務器的訪問速度優勢,對不同平臺的計算機都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時,本系統可以很方便地與Internet和遠程網絡進行連接。

    1.實用性

    對于學校不同的管理方式,本系統充分考慮了用戶需求的多樣性,靈活的初始化設置和功能定制,可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級別學校的各類需求;對同一功能需求,不同學校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操作流程和工作習慣,Linux的校園網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2.穩定性

    Linux已被實踐證明是高性能、穩定可靠的操作系統,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大軟件公司的支持,擁有了大量的應用軟件,包括數據庫、Internet軟件、辦公軟件、開發工具和游戲等。Linux的校園網系統正是運行在紅旗Linux操作系統上的應用軟件,采用了操作系統本身自帶的數據庫Postgres,基于紅旗Linux及其數據庫本身的良好性能,因此運行情況非常穩定。

    3.靈活性

    無論用戶是第一次搭建網絡系統,還是已經擁有龐大而復雜的網絡,Linux的校園網操作系統都可以適應各種要求,它高度的靈活性和先進的B/S架構能滿足校園數字化管理的各種需求。系統還具有靈活的服務器配置,既可適用于經濟簡單的單服務器系統,也可以按照要求組成強大的多服務器系統,而且可以在保留原來投資的情況下進行多服務器升級。

    4.安全性

    本系統充分利用了Linux操作系統在用戶管理和文件管理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建立了一套合理、高效而靈活的權限體系,不同身份的用戶擁有不同的基本權限,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獲得附加權限和臨時權限。通過多層次的權限驗證機制,沒有相應權限的用戶無法修改或訪問有關的信息,充分保障了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

    5.擴展性

    本系統的核心部分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將來的功能擴展,可以方便地在原有系統中增加新開發的功能模塊,或者平滑地升級至更高版本,來實現系統更新和功能增強,確保用戶的投資長期有效,使用戶利益得到保障。

    第7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教學實踐;考評制度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和迅速普及,社會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1],致使計算機網絡課程逐漸成為高等院校很多專業的必修課。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涉及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來自于多個學科,同時該領域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新理論、新技術、新標準、新服務層出不窮[2],這些都給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熟練的實用技術、增進良好的科研素質,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網絡人才,這對廣大計算機專業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1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計算機網絡學科的知識體系更新頻繁,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變化迅速,課程教學的傳統內容體系、授課模式、實踐方法越來越跟不上網絡時代的發展變化,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1)TCP/IP體系結構的地位不夠突出。

    現行的大多數教材一談到計算機網絡,必由OSI/RM的七層體系結構展開論述,然后再以對比的方式介紹TCP/IP的四層體系結構。這樣的處理方法,沒能將TCP/IP體系結構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致使在課程教學結束后,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Internet的體系結構和運行機理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眾所周知,TCP/IP體系結構是現實的工業標準,是當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Internet所遵循的標準。因此,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TCP/IP體系結構應該占據核心地位。

    2) 重分析而輕綜合。

    當前,計算機網絡的教學通常采取分層展開法,即按照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逐層加以講述和分析。對各個層次的論述往往不惜筆墨,然而在逐層分析完畢之后便鳴金收兵,沒有將各個層次有機地串聯到一起,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功能模擬演繹。這樣一來學生們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往往是支離破碎的,其心目中的計算機網絡是由一層層協議堆砌而成的,像冷冰冰的磚墻,而不是像一個充滿活力的、高效靈活的電子流水線正飛快地接收、加工、傳遞著數據。

    3) 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

    老師遵照教材內容,掰開揉碎般地講解概念、分析原理、陳述步驟。結果,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頭昏腦脹,大家都費力不少,效果卻不見得好。TCP/IP體系結構是一個實際應用的標準、計算機網絡的所有理論都是為了解決現實通信中的實際問題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時刻貫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宗旨,這樣才能還計算機網絡以本來面目。

    4) 理論教學抽象枯燥。

    在計算機網絡的課程內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論性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其典型例子便是協議的教學,協議是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核心內容,因此必須對一些關鍵性的協議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講解。協議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和時序,這基本上都是一些規則性問題,如果教師只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課堂教學往往會比較枯燥,時間一長學生不免會走神,教學效果必將打折扣。因此,為了能夠在50分鐘內盡量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教師應該盡量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力爭將抽象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2課程教學改進建議

    針對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實際要求,我們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較為可行的改進措施,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由此取得了一些較明顯的教學效果,現將其介紹給大家。

    2.1以TCP/IP體系結構為主線

    當前,TCP/IP體系結構是現實的工業標準,是當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Internet所遵循的標準,若仍以OSI/RM為課程主線,則教學必然脫離實際、無法學以致用[3]。因此,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應以TCP/IP體系結構為主線、以Internet為實例,講解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原理和應用。另外,為了進一步貼近實際應用,緊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動向,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有選擇地加入Cisco、華為、SUN、Microsoft等公司在專業認證中所涉及的網絡知識與核心技術。

    基于以上論述以及我們的課程改革思想和教學實踐經驗,我們建議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一個主線三個輔線加以展開。

    2.1.1一個主線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TCP/IP體系結構為主線,該部分內容為課程教學的核心部分,推薦內容安排如下[4-8]:

    1) 計算機網絡概述,其內容主要包括:網絡的發展、定義和分類;Internet的發展、本質和結構;TCP/IP體系結構綜述等。

    2) 網絡接口層,其內容主要包括:數據通信基礎;傳輸介質;信道復用技術;IEEE802體系結構;以太網技術;CSMA/CD;接入網技術;PPP;集線器的原理與構造;交換機的原理、構造與配置等。

    3) 網際層,其內容主要包括:虛電路與數據報;IP;子網劃分;ARP與RARP;ICMP;路由協議;路由器的原理、構造與配置等。

    4) 運輸層,其內容主要包括:UDP;TCP;差錯控制;流量控制;阻塞控制;連接管理等。

    5) 應用層,其內容主要包括:DNS;WWW;DHCP;SMTP;POP3;FTP;TELNET;SNMP等。

    2.1.2三個輔線

    1) 實用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9-10]:VLAN;NAT;端口映射;流媒體服務;網絡安全與管理基礎;VPN;無線局域網技術等。

    2) 綜合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Winsock編程;數據的Internet歷險記(串聯演示、綜合分析TCP/IP網絡的結構、功能和運行原理);局域網的設計、組建和管理等。

    3) 前沿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11-12]:Next Generation Internet;Web3.0;Cloud Computing;語義網絡;TD-SCDMA;Wi-MAX等。

    2.2利用因特網擴展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教材永遠趕不上網絡的發展速度,處于日漸落伍的狀態。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課程研究的核心目標是TCP/IP體系結構,而TCP/IP體系結構是因特網所遵循的標準,因此學生們應該充分的了解、利用、熟悉因特網的方方面面。另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學教育階段的一個核心任務,自學能力越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未來持續發展和進步的后勁越強。

    因此,我們建議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手利用因特網擴展知識面,進而培養其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因特網,查找、閱讀、分析、翻譯RFC;實際使用最新的網絡服務、思考其運行原理、分析其內部機制;獲取最新的計算機網絡資訊,了解其技術前沿,把握其發展方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當前較熱門的理論和技術,要求學生在完成調查研究之后,撰寫技術調查報告或理論綜述。然后,從中挑選出一些較好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堂上給大家作報告,報告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們可以提問、挑錯、參與討論,同學們也可以根據興趣繼續開展深入研究。最后,將文章收集起來,作為學科資料供大家傳閱共享。

    基于以上思想以及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可以推薦和引導學生們經常去訪問以下網站:

    1) 國際組織網站。

    Internet Society(因特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等。

    2) 技術論壇及網站。

    CSNA網絡分析論壇、Cisco網絡技術論壇、通信工程師論壇、全球IP通信聯盟、中國移動實驗室、中國網管聯盟、CNW網界、TechWeb社區、中國IT實驗室、互動百科、電信維基網等等。

    3) 精品課程網站。

    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的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網站。

    4) 國內著名研究所(中心)網站。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網絡技術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等。

    5) 世界著名大學計算機院系網站。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內基梅隆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學院)等。

    6) 業界著名公司網站。

    Cisco、華為、SUN、Microsoft、IBM、Novell、Bell Labs、IDG等等。

    2.3重視課程設計

    計算機網絡是集計算機、數據通信、網絡互聯與組建、信息服務與管理等內容于一體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型課程,而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認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對于計算機網絡這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而言,課程設計的地位就顯得愈發重要了。

    課程設計的規劃要緊密地圍繞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主線――TCP/IP體系結構,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體系結構整體把握能力、運行機制串聯理解能力為核心目標。同時,對于課程設計的組織形式,我們推薦采取課題小組分工合作制,這種方式有益于學生鍛煉組織協調能力、積累分工協作經驗、培養團隊合作精神[13],極大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我們推薦的課程設計內容可歸為3大類:軟件模擬與設計、硬件規劃與配置、信息服務與管理[14-16]。

    1) 軟件模擬與設計――懂網。

    以太網幀傳遞的綜合設計與模擬;IP分組的截獲、分析、更改、封裝和發送的模擬實現;ARP協議的軟件模擬與設計;TCP和UDP數據段的截獲、分析、更改、封裝與發送的模擬實現;C/S服務模式的模擬實現;P2P服務模式的模擬實現;DHCP協議的模擬實現;SNMP協議編程等。

    2) 硬件規劃與配置――組網。

    IP子網劃分與流量監控;VLAN的規劃、設計與管理;中小型網吧的設計、決算、實施與管理維護;家庭無線局域網的設計、決算、實施與管理維護等。

    3) 信息服務與管理――用網。

    Web、FTP、電子郵件、流媒體等服務系統的安裝、配置與管理。

    2.4注重實驗教學

    “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很強”是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一個鮮明特色。一方面,計算機網絡學科是一門直接來源于實踐需求、服務于實踐需求的應用型學科,因此它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論性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比較抽象,不好理解,而課程實驗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學生對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7]。因此,課程實驗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基于以上論述以及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們提出了一些關于實驗教學的改進建議,具體如下:

    1) 實驗過程的建議。

    (1) 在實驗之前,教師應提出實驗預習要求,并提供詳細的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書最好能包含以下內容:實驗目的、實驗任務、實驗設備、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與分析。

    (2) 在實驗之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切實把握實驗進度,及時排除意外故障、化解危險狀況。

    (3) 在實驗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實驗報告,并抽查一些學生,讓其匯報實驗心得體會。

    2) 實驗內容的建議。

    (1) 實驗內容安排應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邏輯關聯、逐層遞進的原則。具體說來,觀察驗證型實驗為初級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協議的交互過程;編程設計型實驗為高級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協議的運行機理,培養其編程開發能力;網絡組建和服務型實驗為綜合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8-19]。

    (2) 合理把握實驗的深度和廣度,注意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的不同,對于難度較大的綜合性問題不易作為課程實驗,最好歸入課程設計。

    (3) 對于一些實驗項目可以只給出任務和要求,而不給出方法和步驟,讓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嘗試方法、分析步驟,這樣既可檢驗其知識掌握程度,又可培養其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5充分開展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

    2.5.1多媒體教學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包含有許多比較抽象、復雜和綜合性的理論內容,如果單純講授,會比較枯燥,學生們也不容易理解。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復雜的理論簡單化、繁瑣的過程清晰化,將教學重點和難點變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另外,多媒體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認為在講解抽象、復雜和綜合性的理論內容時,應充分開展多媒體教學。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觀看多媒體課件時,為了避免學生們只看熱鬧,看完后收獲不大、認識不深的問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 放前先概述:在播放多媒體課件之前,首先對課件進行概述,介紹該課件演示了哪方面的知識,大致的流程怎樣。

    2) 一遍后設問:播放一遍之后,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課件展示或印證了知識點的哪些細節。

    3) 二遍后回答、再設問:請同學們回答上個問題,然后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課件沒有展示出知識點的哪些關鍵細節、哪些細節處理得不好。

    4) 三遍后回答、擴展思考:請同學們回答上個問題,然后請大家思考,對于課件沒有展示出的知識點關鍵細節以及有缺陷的地方,如果讓你做課件的話,將如何處理。

    2.5.2網絡教學

    如今各高校普遍都建成了質量較高、功能較完善的校園網,這為網絡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平臺。然而,網絡教學的現實開展程度和實際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應該是:我們對網絡教學的方法、形式、作用和意義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根據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而言,網絡教學至少可以在4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1) 便于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把握和理解;

    2) 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3)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

    4) 加深學生對Web的熟悉程度。

    我們推薦網絡教學可以采取3種形式,具體內容如下:

    1) Web課程教學門戶。

    其欄目主要包括:課程概況、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資源、實驗資源;作業與習題庫、試卷與試題庫、在線測試;知識擴展、認證培訓、行業新聞等。

    2) Blog師生交流之家。

    其欄目主要包括:輔導答疑、作業與試卷講評、知識交流、問題討論、教學反饋、教學研究等。

    3) WIKI協作研究園地。

    其欄目主要包括:前沿理論園、協議體系園、實用技術園、工程標準園等。

    2.6靈活運用考評制度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思考和嘗試了一些新的考核方法,對多種考評制度進行了靈活的調整和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其介紹如下。

    1) 平時成績。

    對平時成績的評定不應只包括考勤和作業,還應該包括對聽課態度、過程和效果的評估,例如:是否認真聽講、是否踴躍回答問題、是否獨立思考并發現問題等。因此我們建議,平時成績的評定應包括:上課考勤、聽課效果、課堂練習、課后作業、問題反饋等幾個方面,推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為10%左右。

    2) 實驗成績。

    通常的實驗考評方法過于注重實驗結果的正確性,而忽略了實驗過程的規范性、實驗分析的深入度、實驗方法探索的關注度等問題,這樣便又不知不覺的陷入了“重結果而不重過程、重形式而不重素質”的應試教育老路子。因此我們建議,實驗考評應包括對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問題分析、實驗方法探索、實驗心得體會等方面的評定,推薦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為10%左右。

    3) 課程設計成績。

    除了對課程設計的最終效果進行評定外,還需要著重注意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學生對課程設計的總體把握情況、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運行機制的理解深入程度;二是學生在課程設計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協調能力、分工協作熱情、團隊合作精神。我們建議應綜合以上因素來評定成績,推薦課程設計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10%左右。

    4) 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評價。

    由于長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普遍較差,缺乏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已習慣于填鴨式教學,習慣于推著學、逼著學,不習慣領著學,更不習慣指著學。我們認為對一名大學生而言,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和自學能力要比單單掌握一門課程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我們建議,作為一種導向和激勵手段,應將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的評價納入課程考評體系。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了以“研討式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成績考量可分為3個階段進行:

    (1) 發現問題階段。

    教師指定教材或參考書的某些章節,讓學生自學,并從中找出自己不知道或不理解的問題。另外,教師也可精選一些前沿概念、熱門理論或實用技術,供學生選擇研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如果發現新的興趣點,與老師商議后可調整研究方向。

    (2) 分析問題階段。

    匯總上一階段由學生發現或老師提供的問題,和學生們討論分析這些問題??纯此鼈兪菍儆诒菊n程還是其他課程的知識?是學過的還是沒學過的知識?屬于基本理論、還是工程應用?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歸類,從中篩選出一些適合學生處理的問題,分配給各個學習小組進行研究。

    (3) 解決問題階段。

    查找資料:通過圖書館、Internet、高年級同學等渠道來獲取資料。驗證資料:對核心的技術、方法和數據,是否能通過實驗或權威文獻加以驗證。整理資料:以“技術報告”、“學習報告”或“理論綜述”的形式撰寫文章。講解資料:老師挑選出一些較好的文章,由學生在課堂上給大家作報告。交流批閱:本學習小組將文章交于其他小組批閱。修改文章:按老師和其他組的批閱意見修改文章,對沒有采納的修改意見必須予以文字說明。創新思維:教師需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予以特別鼓勵。

    根據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給以綜合評定,推薦自學能力和科研素質評分占總成績的比重為10%左右。

    5) 期末考試成績。

    期末考試分為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兩部分,其中理論知識考核采取閉卷筆試的方法,推薦其成績比重為30%左右,實際能力考核采取網絡系統仿真的方法,推薦其成績比重為30%左右。

    3結語

    通過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問題的深入思考,我們梳理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課程改革思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套教學改革方法,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本文將這些思路和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與更多的同行交流和探討。計算機網絡已成為當今信息社會的命脈,其覆蓋領域快速擴張、應用程度持續深入,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趙燕,史鵬輝,馬麗莎.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2):142-152.

    [2] 卞華珍,潘荷新. 計算機網絡專業工程化教學改革實踐[J]. 職業技術教育,2006(23):16-18.

    [3] 劉彥保.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4] 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M]. 4th e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Preface&Index.

    [5] Allan Reid, Jim Lorenz.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CCNA Discovery:家庭和小型企業網絡[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錄.

    [6] 謝希仁. 計算機網絡[M]. 5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錄.

    [7]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M]. 4th ed.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Preface&Index.

    [8] Douglas E. Comer.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M]. 5th ed.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錄.

    [9] Allan Reid,Jim Lorenz.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CCNA Discovery:在中小型企業或ISP工作[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前言及目錄.

    [10] Allan Reid,Jim Lorenz,Cheryl Schmidt.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CCNA Discovery:企業中的路由和交換簡介[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錄.

    [11] 張大陸. 計算機網絡前沿技術[EB/OL]. [2008-10-17]. /files/計算機網絡前沿技術.ppt.

    [12] 張宏科,董平,楊冬. 新互聯網體系理論及關鍵技術[J]. 中興通訊技術,2008(2):17-20.

    [13] 方蕓,高仲合,高博文,等. 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改革[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6):91-93.

    [14] 王勇,代桂平.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錄.

    [15] Jeanna Matthews. Computer Networking Internet Protocols in Action[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前言及目錄.

    [16] Kenneth D,Stewart III,Aubrey Adams.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CCNA Discovery:計算機網絡設計和支持[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錄.

    [17] 黃艷瓊,梁俊.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2):62-63.

    [18] 徐明偉,崔勇. 計算機網絡原理實驗教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前言.

    [19] 郭銀章. 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實驗教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前言.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LI Min, CHEN Zhi-guo, DU Hai-shun, HOU Yan-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475001, China)

    第8篇:計算機編程開發培訓范文

    【關鍵詞】數字微格;資源管理;點播;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2―0129―03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是對在校師范生和在職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一種培訓方法,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技術基礎上,系統訓練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方法。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微格教學的發展,將之前的模擬信號訓練環境發展為數字信號訓練環境,使得微格資源的存儲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與之相對應的資源管理及教學技能評價方式卻并沒有同步跟進,相對產生了滯后[1][2]。本文以浙江師范大學的數字微格實訓系統為例,對數字微格資源管理、教學技能評價方法進行分析,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基于Web的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

    一 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及其問題

    浙江師范大學于2006年完成了模擬微格到數字微格的升級改造,新的數字微格實訓系統面向全校所有師范專業開放。該數字微格實訓系統由1個主控、16個微格教室組成,整個系統控制軟件采用C/S架構,微格教學資源統一存儲在服務器上。與之前的模擬微格相比,數字微格具有設備使用方便、視頻回放靈活、資源復制方便等優點,受到了全校師生的好評。

    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發現上述傳統的數字微格系統在資源管理與評價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 教學資源共享程度不夠

    由于微格教學資源是通過C/S模式統一保存在服務器上,學生只能夠在上課之余在微格實訓系統內復制教學視頻資源。由于視頻資源文件容量比較大,學生受移動存儲設備容量及時間限制,往往只能復制自己或實訓小組成員資源,總的來說,資源共享程度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續教學技能評價的覆蓋面。

    2 資源的有效性難以保證

    由于進行微格訓練的學生每年更新,每批學生對微格實訓系統存在一個熟悉過程,這個過程必定會產生一些無效資源。另一方面,由于視頻資源容量較大,參與微格實訓的學生又多,經測算每年學生教學視頻資源就可以達到1000G以上。將全部教學資源長期保存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對教學資源進行篩選,保證留下的視頻都是些優秀資源。

    3 技能評價方式未能同步跟進

    由于教學資源大多保存在系統服務器上,教師一般在安排實訓過程中同時進行教學技能評價。由于時間較短,學生對實訓過程中存在問題認知有限,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反思,評價往往浮于表面,而且互評的范圍也往往局限在同一教室的實訓小組內。教師評價時也大多采用課堂集中點評的方式,受時間限制評價范圍及評價內容無法完全展開,并且由于是口頭評價,沒有詳細文字記錄保存,學生往往一聽即過,評價效果欠佳。

    二 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的設計

    在對數字微格教學資源管理及評價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我們以“整合現有系統、優選教學資源、強化技能評價、補充交流手段”的指導思想設計了一個新的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具體要求如下:

    1 與現有實訓體系的整合

    新系統應與現有實訓體系整合,整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用戶數據及教學環境的整合,二是微格資源的整合。由于涉及到的數據量極大,這些整合都應由系統自動完成。

    2 資源篩選機制的導入

    為了保證微格資源的有效性,應增加評價分、評價數、點擊數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加權計算,提供資源篩選的依據并自動進行初步篩選。

    3 技能評價的多樣性

    為了評價能起到更好的指導效果,教師與學生評價模式應不同,同時提供多種評分標準體系和評分方式,系統應自動根據評分主體和方式的不同進行加權,保證評分的科學性。

    4 評價檔案袋的建立。應建立評價檔案袋[3],通過檔案袋加強學生自我反思,充分理解自己教學技能的優缺點,從而得到技能發展。

    5 交流手段的補充。應提供在線聊天和BBS等多種網絡交流手段,增加師生、生生的交流渠道和深度。

    根據以上五點設計要求,我們確定了該系統的主要模塊組成,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1 用戶及教學環境管理模塊

    用戶管理模塊負責用戶信息及用戶身份驗證操作。本系統為了保證評價的有效性,所有學生、教師信息都由系統批量導入生成,根據用戶在微格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及班級信息,將用戶分為指導教師、普通教師、同專業學生、普通學生四大類,不同的用戶角色在評價系統中的權限和操作都有所不同。教學環境管理模塊負責整體微格教學環境的管理設置,主要包括專業管理、班級信息管理、微格教室管理三大類,該模塊采用批量導入和單獨設置相結合的方式,由管理員在微格教學實訓環節開始時統一設置。

    2 微格教學資源管理模塊

    該模塊包括資源信息導入、資源信息維護、資源信息查詢、微格視頻點播四個子模塊。由于微格教學學生參與面廣,資源數量增加極快,手工添加資源工作量過大,因此系統采用后臺批量導入、每天自動更新的方式將所有教學資源導入系統。系統按學生學號、教室地點、微格時間等信息將資源自動分類維護,學生也可通過資源認領的方式將在實訓環節中為正確輸入信息的資源重新找回。為了方便用戶,系統提供了教學資源在線播放及下載兩種方式,也提供了多種查詢方式以供用戶快速找到相關資源。根據資源點擊數、評價數、評價分等信息,系統將優選出優秀資源進行推薦和長期保存,方便學生觀摩學習。

    3 微格教學技能評價模塊

    該模塊包括評價標準管理、評價權重管理、在線評價、評價記錄袋四個子模塊。由于不同專業、不同教學環節的教學技能要求存在差別,系統允許指導教師設定多套教學技能評價標準,在具體教學環節自由指定。用戶評價主要分為客觀評分和主觀建議兩塊,可通過AJAX技術實現在線提交及計算。客觀評分既可以實行簡單的整體評分,也可以詳細的按教師制定的評價標準分類評分。系統根據評價人和評價方式的不同給予評分不同的權重,保證評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主觀意見根據用戶身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模式,學生自評和互評采用的是“優點+缺點”模式,而教師點播采用的是“個性+展望”模式,這樣可以強化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技能發展。同時,通過記錄袋功能,全面記錄評價資料,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個性化的反映學生在教學技能實訓過程中的成長。

    4 師生交流與分析模塊

    系統還提供了實時聊天室、教學技能討論區和班級討論區,以方便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通過實時交流手段和非實時交流手段的整合,創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網絡環境,使學生能通過網絡進行協商和交流,集思廣益,最優化地解決問題和提高技能。

    三 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的實現

    在確定該系統框架及主要功能模塊的基礎上,我們通過.NET編程開發實現了數字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為確保整個系統的可操作性、可維護性及可移植性,該系統采用了現階段相對主流的配置技術:系統整體采用B/S結構,服務器硬件系統采用PC Server機型,軟件系統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 IIS 6.0 + .NET Framework 3.5 SP1,后臺數據庫系統采用SQL Server。

    該系統采用的核心技術包括.NET技術、XML技術、AJAX技術等,其中.NET技術主要包括、C#、等。在本系統開發過程中,采用進行WEB界面及程序的開發,實現對數據的操控,使用C# 作為整個系統的程序控制語言,使用AJAX技術控制客戶端和服務器端的數據交互,提高在線評價模塊的便用性。系統部分程序代碼如下:

    //視頻自動批量導入

    private void videoimport(string dir)

    {

    foreach (string file in Directory.GetFiles(dir))

    {

    string ext = Path.GetExtension(file);

    if (file == "." || file == ".." || ext == "")

    {

    continue;

    }

    DateTime last = File.GetLastWriteTime(file);

    string connstring = 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localsql"].ToStr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conn.Open();

    SqlCommand sqlcd = new SqlCommand();

    sqlcd.Connection = conn;

    mandText = "select updatetime from updaterecord order by updatetime desc";

    DateTime update = Convert.ToDateTime(sqlcd.ExecuteScalar());

    if (last >= update)

    {

    string[] curdirs =

    Path.GetDirectoryName(file).Replace(this.textBox1.Text,"").Split(new

    char[]{'\\'});

    string roombh = curdirs[1].ToLower();

    string username = curdirs[2];

    string[] onlyfile =

    file.Replace(Path.GetDirectoryName(file)+"\\", "").Split(new char[] { '-' });

    string filename = file.Replace(this.textBox1.Text + "\\", "");

    string shipinname = onlyfile[0];

    DateTime shipintime = new DateTime(2010,

    Convert.ToInt32(onlyfile[1].Substring(0,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1].Substring(2,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0,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2,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4, 2)));

    mandText = "insert into

    shipin(filename,roombh,owner,shipintime,shipinname) values('" + filename +

    "','" + roombh + "','" + username + "','" + shipintime + "','"+shipinname+"')";

    sqlcd.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

    }

    foreach (string subdir in Directory.GetDirectories(dir))

    {

    string d = Path.GetFileNameWithoutExtension(subdir);

    if (subdir == "." || subdir == ".." )

    {

    continue;

    }

    videoimport(subdir);

    }

    }

    四 小結

    本文結合微格教學資源管理的具體需求,對數字微格教學技能評價方式進行研究,設計、實現了一個基于Web的數字微格教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系統。該系統通過搭建網絡技術服務平臺,完善了微格教學資源添加、信息管理、查詢、篩選等功能,實現了教學技能在線評價、評價檔案袋等功能,利用在線聊天室和討論區拓展了師生、生生的交流手段。同時,針對不同的評價主體,通過評價標準、模式及手段的多樣性保證了教學技能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吳全洲.基于數字微格的協作式教學能力訓練模式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9,(7):87-90.

    [2] 阮高峰,姜艷芳.數字微格系統設計與應用模式研究 [J].計算機教育,2008,(3).62-65.

    [3] 周湘梅.基于網絡的數字微格教學技能評價[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7.

    Design of Digital Micro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Web

    NI She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nd problems of microteaching, a digital micro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web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adopts B / S structure, using , C #, AJAX technologies, etc. It builds a new model of digital micro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kill evalu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micro teaching skills.

    Keywords: digital micro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on demand; evaluation syste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免费无码成人片|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