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熱食品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醫食養;老年科;飲食習慣;養生文化;醫養結合
由于中國老齡化趨勢上升,如何讓老年人有質量地生活這一問題被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而在世界衛生組織近年做出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中顯示,中國大陸人的平均壽命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并且這一數值每年都在上升,這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含中醫食養文化的飲食習慣產生的影響,使得中國人在面對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等一系列的挑戰時仍然有一個較高的壽命水平。飲食是人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而飲食習慣是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也包括對飲食材料與烹調方法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兩千年前中醫醫家就已充分認識到飲食對人體的重要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醫食同源,在《內經》中就己明確記載了飲食調護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方法,將飲食和藥物治療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1]。正確、合理地運用食物來強身健體,預防和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和其他影響因素對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及健康的影響進行分析及闡述。
1中國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因素
1.1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為了利益想方設法地節省成本,造假的食品外觀看似不變,但內部的化學成分卻發生了變化,這些食品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老年人生活比較節儉,在日常的消費習慣中,往往更喜愛廉價的商品,這就更容易使得老年人購買造假食品,在食用造假食品后引起身體上的不適。老年人本身處于身體功能衰退期,而造假食品帶來的危害更容易誘發其他疾病。目前,國家正在加大管理力度和打擊力度,包括加強食品抽檢工作、打擊虛假廣告、提高公民衛生意識、嚴格把關衛生許可證的辦理等[2],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仍處于長尾趨勢。
1.2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像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他們的保障制度已趨于完善,日本的社區衛生服務大部分針對老年人開設,包括家庭護理站、老人院、殘疾人服務中心和健康診斷中心等;澳大利亞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依居民申請開設,按照居民不同的需求,服務內容不同,包括康復醫院營養指導、社區護理、健康咨詢等內容;美國既有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專業性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包括心理服務、牙科診所、老年服務、透析服務機構等單一類目的醫療服務機構。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在具體細節上有著差異,但是在整體上都有這幾個特點:醫保覆蓋全面,待遇水平高;市場主導,政府監督;立法完善,保障參保者利益;醫保體系完整,醫療服務低效[4]。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居民因為付不起治療費而放棄治療導致的死亡。而我國目前還處于一個完善制度的階段,借鑒發達國家的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等才是我國的發展導向。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貧富差距大,因為負擔不起治療費而使病情加重情況還存在,這也是影響中國老人平均壽命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2中醫養生文化對老年人健康影響
盡管目前我國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但是基于我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的數據分析結果現實,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與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比較,中國的平均人口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5歲,其中男性的預期壽命超過73歲,而女性的預期壽命為78歲,高于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人口死亡模式更為接近[5]。這些成就反映出我國政府和社會在提高人口健康素質、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但是要深入思考的是,在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很多方面均不如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成就的中國特有的優勢。中醫傳統養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認識人體生命、維護身體健康進而益壽延年的智慧結晶和文化瑰寶,對提高我國老年人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而其中的食養文化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1關于中醫健康飲食四個基本原則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2.1.1飲食有節
《內經》首次提出“食飲有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隨著人年紀的增大,胃腸功能開始減弱,故不宜吃過飽,提倡少食多餐,尤其對于患老年病和術后恢復期的老年人,更應該注意不能因為過饑過飽而對胃腸造成更大的損害。同時,老年人因為腎虛導致牙齒不顧,咀嚼能力減弱,所以在選擇食物時要選擇精細綿軟的食物,這樣才可以使營養更好吸收[6]。
2.1.2飲食有方
注意食材的搭配,做到五味調和。可以幫助人的身體達到陰陽平衡,而關于調養身體的食材搭配,當然會想起藥膳,藥膳就是將日常飲食給予藥用價值,藥物借助食物發揮更好療效,兩組相結合起到防治和治療疾病,保健增壽的作用[6]。藥膳就是飲食有方的重要體現,雖然老年人講不出關于藥膳的理論知識,但有些簡單的配方早在生活中有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決明子有明目的作用,就可以泡水或者燉白肉時放一點,往往有不錯的效果。
2.1.3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就是指一日三餐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但由于人到老年,就會有慢性病產生,這樣人的體質就會隨著人體的改變而改變,中醫關于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其中老年人痰濕質的比例高一些,其余體質也都存在[7],所以老年人除了要注意自己患病的飲食禁忌,也要去了解自己是哪一種體質,然后,注意宜忌,辨體施食[8]。
2.1.4不可偏嗜
偏嗜,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偏愛其中的某一味或幾味,而研究表明偏頗體質人群經常進食生冷物、常吃甜品、喜溫熱食的人群分別是不經常進食生冷食物、不常吃甜品、不喜溫熱食的人群的3.53、3.19、4.55倍[9],這就表明偏嗜的人更易發展為偏頗體質,而偏頗體質更易患病,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差,容易誘發別的病發生,所以,不可偏嗜,保持平和質或者盡量接近于平和質,更容易健康長壽。
2.2關于中醫養生的其他原則對老年人的影響
2.2.1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經絡是人體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物質基礎。而當年華佗發明的五禽戲,還有現在越來越普及的八段錦和太極拳,都是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使得氣血在經絡中運行暢通。這樣氣血在經絡運行不息,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而沒有疾病的困擾,人的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9]。
2.2.2陰陽合體中和協調人在思想上要清靜淡泊,精神安守于內而不散失,而這種不偏不倚的中和狀態是養生的最佳境界。中醫養生將人體的陰陽和調確立為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總則,即陰陽和合則身體調和健康,陰陽失和則發生疾患[10]。而陰陽平衡的核心就是陰陽雙方在消長時保持協調,既不過剩也不偏衰,呈現一種協調狀態,這種狀態從人體的表現來看,就是吃得好、睡得香、精神狀態飽滿、心情愉快、反應靈敏[11],這就是人們追求的健康。老年人多呈現陰盛陽衰的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亞健康狀態,所以通過飲食和體育鍛煉來調節陰陽,使之處于平衡狀態方可以健康長壽。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傳統養生的食養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指導人們健康飲食的同時,也達到了延年益壽的功效。這些養身的食養文化彌補了那些不利因素對中國人平均壽命的損害,使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中仍處于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1]丁秋香.對中醫飲食宜忌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22):150.
[2]李振武.中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現狀及發展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7):2-3.
[3]李清光,李勇強,牛亮云,等.中國食品安全事件空間分布特點與變化趨勢[J].經濟地理,2016,36(3):9-16.
[4]蔡冰青.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對基層醫療服務管理的影響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6.
[5]張文娟,魏蒙.中國人口的死亡水平及預期壽命評估———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人口學刊,2016,38(3):18-28.
[6]代民濤.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醫食材養生研究[D].杭州:浙江中醫藥大學,2015.
[7]邸潔,朱燕波,王琦,等.不同年齡人群中醫體質特點對應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5):627-630.
[8]劉鯤,劉娜.中醫陰陽理論與養生探討[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6):89-91.
[9]蘇靜.中醫養生理論在全民健身中的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6):121-122.
[10]程昭,林紅.健身氣功五禽戲體現的中醫養生思想[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3):80-83.
起云劑是什么?塑化劑又是什么?它怎么會進入食品中?它對人體到底有哪些危害?這些危害能消除嗎?
從起云劑到塑化劑――工業用變身食品用
“起云劑”是一種正規的食品添加劑,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大陸稱之為乳化劑。通常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主要添加在飲料、果茶、乳及乳制品、面包、餅干、果醬、面粉制品等食品中,目的是為了改善產品口感和其他感官品質,起到保鮮、柔軟、防腐的作用。
“塑化劑”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大陸被稱為增塑劑,是一種工業用添加劑,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以增加產品的可塑性。比如我們常用的PVC(聚氯乙烯)保鮮膜,由于塑化劑的存在,PVC才變得既有黏度又很柔軟,從而適應生鮮食品的包裝。
塑化劑產品種類多達百余種,但最常被使用的即是此次安全事件中的主角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添加后可使微粒分子的分布更加均勻,并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
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鄰苯二甲酸酯就被廣泛應用于塑料塑化劑。它還可以添加到混凝土、墻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材料中,還可用做農藥載體、驅蟲劑、化妝品、劑和去污劑的生產原料。
由此可見,塑化劑與起云劑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物質,而工業上的塑化劑被用到食品中完全是不法企業的牟利之舉。由于起云劑中的棕櫚油價格過于昂貴,而用塑化劑DEHP代替棕櫚油,不僅能便宜5倍的價格,還能起到和起云劑相似的效果。于是,昱伸香料公司等一些不良商家便用DEHP生產起云劑,由此引發了一場震動島內外的食品安全危機。
常溫下的鄰苯二甲酸酯呈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難溶于水,卻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種有機溶劑,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人體。雖然它與塑料分子之間沒有緊密的化學鍵結合,彼此可保持獨立的化學結構,但它與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只要塑料制品接觸到食品中的水或脂肪后,鄰苯二甲酸酯便會溶入其中。這就意味著,它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們的健康。
毒性超過三聚氰胺20倍――生殖毒性最甚
有關鄰苯二甲酸酯的毒性,現代醫學研究已經給出較為明確的答案。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地認為其具有明顯的生殖毒性。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證實,男性體內DEHP含量高時,數量較少,DNA也會受損。在對221名男性進行的尿液檢測中發現,尿液中塑化劑含量高的人,其酮含量就低一些。另據國外報道,DEHP與女孩性早熟、早發育甚至某些婦科疾病亦有關系。
所以,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表示,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臺灣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恒也指出,如果體內長期累積高劑量DEHP,可能會造成兒童性別錯亂,包括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等等。
據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郝鳳桐介紹,自1981年首次報道DEHP可能誘發嚙齒類動物腫瘤以來,關于其遺傳毒性研究的文獻日漸增多。哺乳動物實驗研究顯示,給予1000~2000毫克/公斤的大劑量DEHP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形成,并致染色體畸變。
DEHP還會影響心血管等臟器健康。通過飲水途徑讓小鼠攝入濃度分別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DEHP,60天后,雌、雄小鼠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等臟器在不同程度上均出現異常。
在上述健康危害中,兒童是最易受傷的人群,特別是尚在母親體內的男性嬰兒通過孕婦血液攝入DEHP產生的危害更大。研究表明,孕婦血液中的DEHP濃度越高,產下的男嬰有越高的風險發生變細、與生殖器距離變短、下降不全等癥狀。此外,兒童將含有DEHP的塑料玩具放入口中也是一個產生危害的途徑。我國生產的某些塑料玩具曾多次被歐盟或美國退回,就是因為其中的DEHP超標。今年5月27日,一家國際環保組織在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隨機購買了30份聚氯乙烯(PVC)材質的玩具樣品,檢測發現,有21份含有DEHP。
雖然目前對DEHP是否可致人類癌癥尚無確鑿的醫學證據,但以國際癌癥研究組織(IARC)的分類,DEHP屬可能致癌的程度,而且對動物會產生致癌反應。
不可掉以輕心,亦不必過度恐慌――預防有方
這一次,我們是從食品中認識塑化劑的,其實日常生活中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比如包裝中的食品袋、保鮮膜;化妝品中的發膠、口紅、指甲油、乳液;日用品中的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類、皮革類仿制品、浴室窗簾;以及清潔用品、醫療儀器、兒童玩具等等。另外,我們須臾不可缺少的水、空氣以及土壤中都有DEHP。可以說,要想完全避開塑化劑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于塑化劑,既不可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恐慌。
盡管鄰苯二甲酸酯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但是人們的實際接觸遠低于實驗動物的接觸劑量。以這次臺灣地區食品污染為例,一款“凈元益生菌”粉末中經檢測含有DEHP的濃度為萬分之6。
據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專家伍學焱教授介紹,通過對猴子的試驗進行推算,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終生、每天攝入1.5毫克~8.5毫克的塑化劑都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
砒霜是毒藥,但小劑量砒霜卻可以治療白血病,所以食品衛生學上有句經典語錄:“毒物即劑量”。因此,只要在安全劑量范圍內就對人體無害。世界衛生組織、美國FDA和歐盟分別認為,對一個60公斤體重的成人而言,終身、每天攝入1.5毫克、2.4毫克和3.0毫克及以下的DEHP均是安全的。
進入體內的塑化劑是可以排出的。實驗顯示,進入體內的塑化劑可以被人體排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DEHP具有蓄積性。動物代謝試驗證明,絕大部分DEHP在24至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48小時內停止攝入含有塑化劑的產品,體內DEHP濃度便會迅速下降。
由此可見,在長時間和大劑量攝入的情況下,塑化劑無疑會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如何控制接觸DEHP的劑量就是重要的防范原則。最近,臺灣《康健》雜志提出了7條行動原則,我們不妨借鑒學習。
支持無添加,多吃“真”食物。無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鮮天然的,具有最樸實的味道,也更安全。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稱或者含有5種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不要迷戀低價食品。如果某些食品的價格大幅低于同類產品時,往往有可能是商家利用添加物來降低材料質量,節約成本。
少吃動物性脂肪。許多有毒化學物質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所以少吃動物性脂肪,可以大幅降低人體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的幾率。
經常洗手。臺灣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專家研究發現,因受環境荷爾蒙影響而導致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飯前堅持洗手,可有效降低DEHP的攝入量。
避免用塑料制品接觸食物。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動物學博士柯爾朋建議,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最好用玻璃制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產品號稱適用于微波爐,但某些化學物質還是有可能會滲出,兒童、孕婦更要避免使用。
重視排毒方法。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提倡飲食要堅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則,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劑、色素和香料。在烹調食品前,可先將食材過水或用熱水燙一下,可有效減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
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選擇健康的食物,例如不買、不喝含糖的飲料,或讓孩子參與到選擇、烹調食物的過程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