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波輻射的危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磁波;應用;危害
中圖分類號:R5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10-0009-01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能夠釋出能量的物體,都會釋放出電磁波。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場,這就是電磁場,而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
電磁波又是怎樣被人發現的呢?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理論。他預言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后,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較大的差別。
電磁波是一個很大的家族,按照波長或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波長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話,它們是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r射線。
一、電磁波的應用
無線電波的波長很長,主要用與通信和廣播。微波爐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種無線電波。無線電的最早應用于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F在,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
紅外線的波長比無線電波短,比可見光長。所有物體都發射紅外線,用靈敏的紅外探測器吸收原處物體發出的紅外線,然后利用電子儀器對信號進行處理,可以顯示被測物體的形狀。這種技術是紅外線遙感。利用紅外遙感可以在飛機或人造地球衛星上勘測地熱、尋找水源,監視森林火情、預報風暴和寒潮。紅外線遙感在軍事上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紅外體溫計、紅外線夜視儀、紅外攝影、遠紅外烤箱都運用了紅外線的技術。
陽光是由各種色光組成的。就是由于各種色光組成五彩繽紛的世界。
紫外線是比人眼看不到的比紫光波長更短的電磁波。紫外線具有較高的能量。足以破壞細胞中的細胞。因此,可以利用紫外線殺菌滅毒。人體接受適量的紫外線照射,能促進鈣的吸收,改善身體健康。紫外線還有熒光作用,日光燈發光就利用這原理。
波長比紫外線更短的電磁波就是x射線及r射線。x射線對生命物質有較強的作用,過量的x射線輻射會引起生物體的病變。醫學上利用x射線來拍x片。波長最短的電磁輻射是r射線,它有很高的能量。r射線能破壞生命物質,把這個特點應用到醫學上,用以摧毀病變的細胞,可以治療某些癌癥。r射線的穿透能力很強,也可用于探測金屬部件內部的缺陷。
二、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波輻射能量較低,不會使物質發生游離現象,也不會直接破壞環境物質,但在到處充滿電子用品器材的現代生活,其電磁干擾特性卻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它隨時可能使人面臨危害的境地。電磁波的危害長時間使用電腦之後,會感到身體疲勞、眼睛疲倦、肩痛、頭痛、想睡、不安。這些都是受了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還會使人的免疫機能下降、人體中的鈣質減少,并引致異常生產、流產、視覺障礙、阻礙細胞分裂如癌、白血病、腦腫瘤…等。此外,電磁波會散發出一種擾亂人體狀態的正離子。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等。
熱效應:人體內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正常循環機能會遭受破壞。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或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各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證明:長期接受電磁輻射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紊亂、記憶力減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視力下降、血壓異常、皮膚產生斑痘、粗糙,甚至導致各類癌癥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婦女易患月經紊亂、流產、畸胎等癥。
除上述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外,它還對內分泌系統,聽覺,物質代謝,組織器官的形態改變,均可產生不良影響。
電磁波這么令人可怕,我們該怎么預防呢?
拔掉插頭可防止電磁波:電器用品不使用時,最好將插頭拔掉,避免室內環境受到電磁波的侵害。
摘要:電磁輻射;危害;防護
1 電磁輻射及其污染
1.1 電磁輻射的定義電磁輻射的定義
一般情況下,電磁輻射通常是指被定義為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
。電磁波有不同頻率,可以按照頻率分類,從低頻率到高頻率,包括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
電磁波傳播的能量量子即光子的能量與電磁波的頻率成正比,γ射線、X射線頻率很高,其光子能量也很高,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能夠使原子電離,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影響主要是以電離輻射的形式。所以將γ射線、X射線歸類到核輻射(電離輻射),我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應當是指可見光頻段及以下的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時不能夠直接使物質發生電離。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中規定的適用頻率范圍為100kHz~300GHz。國標《電磁兼容術語》GBT4365中也注釋“也可將電磁感應引申包括在電磁輻射中”,所以在環境保護中有時也將高壓輸變電產生等電磁環境污染也納入電磁輻射中,但其本質上并不是能量以已電磁波形式傳播的電磁輻射環境。
1.2 電磁輻射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電磁場的能量流或電磁場強度超過國家規定的電磁環境質量標準,并影響他人健康或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的現象。并非所有的電磁輻射對人類都是有害的。電磁輻射對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如太陽光。電磁輻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本底電磁輻射,另一種是人類活動產生的電磁輻射。電磁輻射防護主要是防止防護因人類活動產生的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1.3 電磁輻射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的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種:
(1)對生物的熱效應危害
主要是對生命體的蛋白質和水分子等電解質在變化的電磁場隨變化的電磁場組織振動產生熱量,原理與微波爐加熱一樣。對熱效應的科學研究已經取得定量結果。
(2)對生物的非熱效應危害。
如對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影響等。對非熱效應的研究目前還只是定性的結果。
(3)對電子電器設備的干擾、損壞。
對于50Hz的工頻高壓輸變電系統,能量要以電磁波形式以光速傳播,其波長將達到幾千公里,遠超過一般的輸變電線路長度,難以形成有效的輻射系統,所以其電磁環境影響主要不是電磁輻射,而是高壓準靜電場和磁場以及放電產生的無線電干擾。我國《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不將電壓在100千伏以下的送、變電系統和電流100安培以下的工頻系統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1.4常見電磁輻射源
(1)(1)日常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存在電場、磁場變化的系統都會產生電磁輻射。家庭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常用家用電器,其電源頻率為50Hz,除了專門產生電磁輻射或者以電磁輻射為工作機理的電器設備外,其他設備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電磁輻射是可以忽略的。日常家庭生活接觸到的電磁輻射源主要任何電器只要通上電流就有電磁輻射,大到空調、電視機、電腦、為微波爐、加濕器,小到吹風機、手機、無線網絡系統等,像空調、電風扇等設備是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電磁輻射的、充電器,甚至接線板都會產生電磁輻射,但各種電器產生的輻射量不盡相同。依照《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等國家標準要求的實測方法,采用EMR-300輻射測量儀,在屏蔽的條件下,檢測出被測物品在最大輸出功率狀態下的電磁輻射量如表1所示。
(2)強主要的電磁輻射系統行業
IT:大量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不斷的向四周發射大量電磁波;雷達系統;廣電:廣播、電視臺站的微波發射和接受系統大量的產生電磁波塔臺;電信:為手機、小靈通及筆記本服務的移動通訊基站等無線通訊系統也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電力:高壓輸電線路、變電站、發電廠以及其他電力設施周圍也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醫療:各種醫療、科研、衛生和工業生產使用的高頻、超短波、微波理療設備,如工業高頻感應爐等及各類頻譜儀都會產生大量的電磁污染。;交通:民航、鐵路以及遠洋運輸等行業動力設備,信號接收設備也會生產大量的電磁污染;科研:很多實驗設備裝置在試用過程中會發射能量驚人的電磁波。
2電磁輻射的危害
(1)影響生物組織
擾亂人體的自然生理節律。電磁波可擾亂人體的自然生理節律,引起頭痛、失眠、健忘等神經衰弱癥狀;電磁波還能使人體熱調節系統失調,從而導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由于電磁波具有穿透力,故不僅作用于體表,還可殃及深層組織和器官,往往人體還未感到體表組織疼痛,深層組織或器官已受到損傷。
干擾生物體的免疫功能。電磁波能干擾生物體的免疫功能,助長癌細胞生長,使癌癥發病率增高。研究表明:電磁波與癌癥,尤其是腦痛和兒童白血病有一定聯系。
影響動物生殖系統的功能。電磁波也能抑制動物生殖細胞的發育,影響其生殖系統的功能。研究表明,功率密度為30~40Mv/cm2的微波照射對小白鼠生殖細胞有明顯的破壞作用,發育遲緩,曲細精管的細胞層次減少,發生過程障礙;有研究對視屏作業工人健康狀況的調查表明,視屏作業女工月經異常發生率及異常妊娠經過與結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支持視屏作業可影響女工生殖機能的觀點。日本曾對電腦操作員作過調查,發現每周在電腦屏幕前工作20h以上的孕婦,比一般孕婦流產率高2倍。
(2)導致人體病變
對眼球晶狀體的影響:強功率電平微波照射可導致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形成白內障。對血液生成的影響:表現為白血球總數的波動及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減少。對內分泌的影響:在性機能上男性表現為陽痿,女性出現月經周期紊亂,其他方面有甲狀腺腫大、碘攝取率增高、婦女乳汁分泌機能下降、糖代謝內分泌紊亂等。對免疫力的影響:微波照射抑制了抗體形成甚至球蛋白抗體完全消失,還可以是機體的血清補體率升高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反映在心電圖上的一些指標的改變,如心動過緩、心動過速、R波變寬、K值減少、局限性心室傳導阻滯增加、血壓波動等。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除了改變大腦對體溫調節的控制功能外,主要還表現在:頭痛、全身無力、易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易沖動等。
電磁輻射對現代人心理的負面影響:許多作業人員知道自己所處工作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電磁輻射,但是不知道實際的輻射水平,產生了心理壓抑或者心理恐懼。
3電磁輻射防護
對電磁輻射的防護策略主要有四種:削減電磁輻射發射源強,采取屏蔽措施,遠離電磁輻射源,減少接觸時間。對不同頻段的輻射防護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人類每天都在不斷接受大自然背景的電磁輻射,對日常生活中的電磁輻射不必談輻射變色。目前沒有確實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
3.1避免電器集中擺放
其實最簡單的防輻射方法就是與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放射源保持適當距離,不要把家用電器集中擺放形成“大輻射磁場”,同時減少與這些放射源的接觸頻率。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使用。
3.2避免置身電腦背面
電腦的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
3.3 用水吸電磁波
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流通的空氣等。因為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可在電器的周邊多放幾瓶水。不過,必須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絕對不能用金屬杯盛水。
3.4多吃抵御輻射的食品
人們日常應該多吃一些綠色蔬菜。這是因為新鮮蔬菜的堿性成分可使血液呈堿性,溶解沉淀于細胞內的毒素,使之隨尿液排泄掉;海帶-海帶中含有一種海帶膠質的物質,可促使侵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從腸道排出;豬血-豬血的血漿蛋白豐富,血漿蛋白經消化酶分解后,可與進入人體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反應,變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沉淀下來,然后排出體外;綠豆-民間素有“綠豆湯解百毒”之說。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綠豆含有幫助排泄體內毒物,加速新陳代謝的物質,可有效抵抗各種形式的污染;黑木耳-黑木耳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幫助排出纖維素物質,使這些有害纖維在體內難以立足。
3.5嚴把采購關
目前,國內對電子產品的輻射有了嚴格的規定,如強制執行的3C認證就是其中之一,但該標準對于零售的機箱產品是無效的(機箱本身并不是輻射源),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要在電腦等產品設計中完全杜絕輻射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在購買電器時一定要選擇通過質量認證的品牌產品。比如,顯示器可以購買通過TCO認證的、機箱選擇大品牌廠商的。
3.6使用防輻射裝備
現在市場上推出了一些民用防電磁輻射產品,正常人群在普通的家庭和辦公場所需要采取特別的電磁輻射防護措施。
對于手機不要長期近距離放在頭部接聽;對微波爐保持一定距離并關閉微波爐門;無線路由器、無線網卡不使用時關閉。對于普通的無線通信基站,一般不要和基站天線處于同一高度,應當低于基站天線并保持30米以上的距離。如孕婦防輻射服,防輻射馬甲、防輻射襯衫、防輻射圍裙、防輻射屏、防輻射眼鏡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用。如果在強輻射區工作或需要特殊保護的人,就要選擇專業防輻射產品來避免電磁輻射。盡管電磁輻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但只要掌握足夠的輻射知識和電器產品的正確使用方法,
我們完全不用為周圍的電磁輻射感到恐慌。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電場強度如果低于每米40伏應該就是安全的。即使超過這個數值也不一定產生危害,這根據個人的抵抗力和接觸的時間、距離等情況而定。所以說我們只要正確對待,合理利用,采取適當的屏蔽防護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電磁輻射影響,盡情享受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無限便利。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產生電磁輻射的設備無線電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通訊、信息產業等各個領域并深入到千家萬戶,它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但同時也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充滿人造電輻射的環境也不可避免的對電磁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它是續廢水、廢氣、噪聲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環境的重要污染但只要科學合理地采取防護措施,電磁輻射的環境影響是可以控制的,是安全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磁波 應用 輻射 防護方法
電磁波也稱電磁輻射,從本質上看,電磁波屬于一種能量。該能量一般產生于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無法被肉眼識別。生活中,電磁波已經被應用到了很多領域,同時也為社會的進步發揮了很大的價值,但其存在的輻射問題卻是不容忽視的,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輻射防護方法很有必要。
1 電磁波的應用
目前,電磁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醫療領域、電子產品領域以及通信領域。
1.1 醫療領域對電磁波的應用
電磁波應用于醫療領域為該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種種醫療器械功能的發揮方面。X光機是醫院中十分常見的機器,這一醫療器械功能的發揮便需要依賴電磁波來完成。另外,心電圖機以及微波治療儀中也都應用到了電磁波,可見,醫療領域對于電磁波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
1.2 電子產品領域對電磁波的應用
電子產品領域同樣對電磁波有所應用,尤其是家用電子產品,更是離不開電磁波的作用。以電磁爐為例,電磁爐是人們加熱實物的主要工具,具有使用簡單,加熱速度快的特點,其加熱功能的發揮便是通過對電磁波的應用而實現的。另外,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家用電話的形式開始逐漸改變,從傳統的有繩電話,變為了目前的無繩電話,后者的通話功能便需要通過電磁波來實現。不同電子產品的輻射情況如表1所示。
1.3 通信領域對電磁波的應用
通信領域對電磁波的應用體現在電視節目的收看和廣播節目的收聽等過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網絡還未出現之前,人們的娛樂主要集中在收看電視節目與收聽廣播兩方面,網絡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新的娛樂途徑,尤其是無線網絡,更是徹底的改變了生活,需要認識到的是,無線網絡功能的實現是通過電磁波來完成的,長期受其影響,對人們的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
2 電磁波的輻射
電磁波的輻射主要表現為電磁輻射。能量源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電磁波,受種種原因影響,其中一部分電磁波會與能量源脫離,并擴散到空間中,這一部分電磁波是構成電磁輻射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正是這一部分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最為嚴重。
總的來說,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熱效和非熱效應兩方面。所謂的熱效應主要指的是受電磁波影響而導致的人的機體升溫的問題。眾所周知,水占據了人身體的大部分空間,受電磁波影響,水分子會發生摩擦,進而導致機體升溫。從長遠的角度看,這對于人體健康會產生極為嚴重的不良影響。除了外界的電磁波之外,人體本身也存在一定電磁場,在正常情況下,其會在人體內保持平衡,并將人體維持在正常運行的狀況。受外界電磁波的影響,人體內部磁場的平衡性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對于人體健康的保證是非常不利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情況如圖1。
3 電磁波輻射的防護方法
針對電磁輻射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提出一定的防護措施非常必要。根據電磁波應用反響的不同,需要采取的防護方法也不同。
3.1 醫療領域電磁輻射防護方法
醫療領域的電磁輻射問題對醫生與患者健康狀況的保證十分不利,尤其是醫生,在長期操作器械的過程中,其身體必定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為醫生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工作環境,必須提出具體的電磁輻射防護方法。由于儀器本身功能的發揮需要通過電磁波來實現,因此輻射的防護必須從外界入手來實現,對此,對儀器的使用空間進行防護很有必要。以X光機的使用為例,要使用鉛防護的方法達到避免電磁波擴散的目的。除此之外,以x光投射為主要工作的醫生還應采取其他的防護手段,加強第二次防護,穿特質的防輻射服裝能夠使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對于醫生身體狀況的保證十分有利。
3.2 電子產品領域電磁輻射的防護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電子產品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為了避免電子產品的應用所產生的電磁波對人們身體造成過于嚴重的不良影響,必須做好防輻射措施。臥室為人們休息的主要空間,因此,要避免將電冰箱等電子產品擺放在臥室,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輻射。另外,手機同樣會產生輻射,避免手機輻射的主要方法為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這對于電磁輻射防護效果的改善能夠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3.3 通信領域電磁輻射的防護方法
從通信領域的角度看,電磁輻射的產生存在三種必要條件,即輻射源、輻射設備與傳播途徑。這一領域電磁輻射的防護可以從上述三種條件的角度出發來完成。
以輻射源為例,加大對輻射源的屏蔽力度能夠從根源處解決通信領域的電磁輻射問題。針對輻射情況較為嚴重的源頭,可以通過安裝屏蔽罩的方式實現對輻射的屏蔽,實驗顯示,相對于屏蔽罩安裝之前的輻射情況而言,安裝之后的電磁輻射明顯減少,因此認為,這一方法在電磁輻射的防護過程中,影響效果較為明顯。
針對輻射設備而言,要從其內部元件入手,對其中的電磁敏感元件進行評比,進而避免電磁波進入到設備之中,進而間接對人體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從傳播途徑的角度出發仍可以達到輻射防護的目的,切斷傳播途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磁波無論在醫療領域,還是在通信以及電子產品領域都有所應用,可以說,電磁波的應用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其所帶來的電磁輻射問題卻不容忽視。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要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防護措施,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電磁波的優勢,避免其劣勢,對于其應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常書惠,李翠.電磁波的應用及其輻射的防護[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8(04):73-74+27.
[2]楊學森,索玉蘭,王勇,張廣斌.屏蔽措施對電磁輻射致學習記憶障礙的防護[J].中國公共衛生,2004(02):23-25.
[3]楊新興,李世蓮,尉鵬,馮麗華.環境中的電磁波污染及其危害[J].前沿科學,2014(01):13-26.
[4]王建忠,朱紀磊,支浩,敖慶波,荊鵬,馬軍.電磁輻射及其防護材料[J].材料導報,2013(07):51-54+62.
[5]王生浩,文峰,郝萬軍,曹陽.電磁污染及電磁輻射防護材料[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12):96-98+121.
現年52歲的考頓告訴記者,“我受不了電磁波,無論是無線上網、移動電話或是高壓線,只要一接觸類似信號,我渾身就灼熱得難以忍受,像被燒傷一樣?!彼f:“我曾在尼斯大學教書,自2009年1月學校安裝無線網絡后,因為無處不在的無線信號,我渾身刺痛。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把車停在當時尚未被無線網絡覆蓋的地方,整晚睡在那兒,后來那兒也被現代科技侵占了。有一次我在勃艮的一個山洞作短暫停留后,病情稍有好轉,我就突生在山洞生活的想法?!?/p>
在維科爾高原的這個山洞不錯,遠離現代科技干擾。她們還在頂部蓋了些鋁片,加強抵擋電磁波的功能。每周醫生都來山洞給她們看病。
和考頓同住的現年66歲的伯納黛特則稱,“只要有電磁信號,可怕的偏頭痛就把我折磨到快瘋掉。只有待在山洞才能好些,我也就能睡著了。除了這兒,到處都是地獄。”
解讀/魯灣
考頓和伯納黛特真是兩個不幸的人,因為現在地球上想找一個沒有電磁波的地方真是太難了。自從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先生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以后,一百多年來人類對于電磁波的應用可以說是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現在,不僅變電站、衛星通信、電臺、電視臺等等大范圍地產生電磁波,而且人類所用的家用電器包括電燈、電視、電吹風機、電剃須刀、手機、收音機、微波爐、電烤箱等等也無不產生電磁波,再加上大自然產生的電磁波,如打雷閃電、太陽輻射等等,整個地球都被電磁波密密麻麻覆蓋。
電磁波對于人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傷害?對于這個問題,無論是科學實驗還是實踐中都證明答案是肯定的,有爭論的是多強的電磁波輻射對人是有傷害的。我們知道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電磁波還可以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電磁波多強可能對人體產生傷害,許多細微的界限還有待科學驗證??茖W研究人員指出,電磁波對人體危害的主要表現在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等。輕微的可以出現頭暈、頭疼、多夢、失眠、易激動、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等主要癥狀,重的可能出現心律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喘息、出汗等,甚至出現抽搐和呼吸障礙,直至死亡。人類在大功率的微波作用下,可導致不育或女孩的出生率明顯增加。父母一方曾長期受到微波輻射的,其子女中畸形的發病率明顯增加,還能誘發癌癥等。為此,國際上制訂了許多電磁波輻射標準,如國際非電離性輻射保護委員會規定SAR值標準為2W/kg體重。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一些更苛刻的標準被制定出來。社會普遍認為只要不超過這樣的輻射量,對于人就不會造成傷害。
電子霧污染的危害
前不久,媒體報道遼寧省葫蘆島市某工程師一家遭遇天外來禍:家里喬遷以后,三個女兒先后出現頭痛、失眠,接著陸續出現精神病癥狀,哭叫打鬧砸東西,家里一塌糊涂……紀家夫妻并沒有精神病家族史,三個女兒的病從哪兒來的呢?經過專家多次會診,才找到了悲劇的根源,原來是喬遷新居以后緊鄰高壓線,高壓線發出的強大的電磁波打亂了紀家女兒的生物電磁場,使她們罹患精神分裂癥!
北京某新落成居民小區,吸引了不少人以不菲的價格入住??墒侨胱〔痪?,就發現在這里居住的人無精打采,失眠、脫發、白細胞下降,查找原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了罪魁禍首:原來是小區緊挨著電臺的發射塔,發射塔發射的強大電磁波輻射,導致居民寢食不安。無獨有偶,哈爾濱有一處叫“名人府邸”的高檔住宅區,位于近年新修建的廣播電視發射塔“龍塔”附近,不少有錢人慕名前來購買,裝修入住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各種不適癥狀……像這樣花大錢買罪受的例子何止這兩個!
其實,電磁波污染不僅僅就限于此。這只是強電磁污染,還有弱電磁污染,也不容忽視啊。
傍晚回家,茶余飯后,安坐在沙發上欣賞電視節目,消除一天的疲累。你可知道,在無形中正在遭受電磁波的污染?距離電視機越近污染越嚴重。有一個明顯的例子,美國生物學家對使用電熱毯而流產的孕婦進行調查,在這1700名流產孕婦當中,有75%的流產發生在冬季的三個月里,因為在這個季節里使用電熱毯最多、最集中。另有一些專家研究觀察27名在熒光屏前工作的孕婦,其中有14人發生流產、1人早產、3人生出畸形兒,直接危害率達到66%以上。有人對近15000名辦公室工作人員調查發現,每周使用錄像機、顯示器20小時以上者,身體健康比不使用者差一半,孕婦的不良反應到達90%。專家指出,電磁波輻射可導致孕婦流產、胎兒畸形,還可以導致生精細胞發現障礙,引起數量不足甚至無精癥的出現,嚴重威脅著中青年男子的生育能力。美國一位30多歲的婦女因嚴重心律不齊,植入了心臟起搏器。出院以后,她像以前一樣到超市購買日用品,奇怪的是,她一跨進超市就感到心悸、呼吸困難、頭暈,一回到家里就恢復了正常。后來請教專家,才明白大型超市里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發出了強大的電磁波,這電磁波干擾了植入的心臟起搏器的正常運轉。上述這些電磁波污染就是通常所說的電子霧污染。
電子霧污染的最大危害還在于這種時時刻刻圍繞我們的殺手是無形的,看不見聽不到,不顯山不露水。在一般情況下,過量的超強度的電磁波強輻射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害的并不多;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中、生活中普通電器帶來的低強度電子霧污染,這種污染輻射不象是農藥中毒、噪音污染那樣立竿見影,是在不知不覺中,長期地作用于人體。這是最多、最難避免、最不引人注意的污染。那些充實于空間的電磁波穿透力極強,透過體表深入深層組織和器官,平時或許不太引人關注,一旦出現表層組織疼痛,深層組織或者器官已經受到嚴重損害了。它就像一個穿著隱形衣的魔鬼,在你不設防的狀態下,隱藏著猙獰的面目瘋狂地侵蝕你。生活在現代都市里的人,大都不同程度存在亞健康狀態,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煩躁、食欲減退、血壓失常、白細胞減少、退化等等,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電子霧污染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
電子霧干擾人體的生物磁場,傷害人體細胞,擾亂人體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使人體免疫力、生殖能力、代謝功能下降。極易導致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出現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甚至心肌梗塞、腦梗塞……國外研究證實,電子霧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癌細胞增加。周圍有高壓線經過的住宅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在高壓線附近作業的工作,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意大利醫學專家認為,他們國家每年大約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主要原因是電磁污染所至!尤其是距離高壓線較近的兒童家庭,是更為直接的受害者。
電子霧污染危害的防范
針對無處不在的電子霧污染,環保人士建議:盡量少使用電器設備,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當然,也不能因噎廢食,家用電器、辦公設備還是要使用的,專家指出,要盡量使用得科學、盡量避免電子霧的侵蝕。
首先是要加強防備意識和憂患意識,遠離高強度電磁波輻射源,如高壓線、變電站、發電廠、廣播電視發射臺、差轉臺等等。選擇住宅和外出游玩要遠離這些強電磁污染源。
電磁污染危害人體的機理
電磁污染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1.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人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3.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即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
電磁污染的危害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調查顯示,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
1.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2.磁輻射可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
3.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4.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的組織發育、骨骼發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5.電磁輻射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營養保健防治
在家庭之中,要預防電磁污染,除了正確和適度使用各種電器和電子類設備之外,還要從營養保健飲食方面著手進行防治。
1.蔬菜類油菜、青菜、芥菜、雪里蕻、卷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有抗污染損傷的功能。胡蘿卜、豆芽、番茄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經常吃這些蔬菜均有利于抗電磁污染。實驗研究表明,真菌類食物諸如金針菇、香菇、猴頭菇、黑木耳也可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力有抗電磁污染作用。
2.水果類絕大多數水果都有抗污染功能,常食有益而無害。水果為什么能抗污染呢?因為水果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纖維和微量元素,更為重要的是水果中含很多活性成分,正是這些活性成分在抗電磁污染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橘類水果中的萜烯類和漿果中的鞣化酸能激活細胞中的蛋白分子,把電磁污染后變異的癌細胞裹起來,并利用細胞膜的逆吞噬功能,將致癌物排出體外,阻止了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證了基因的完好。
所謂的電磁輻射就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從輻射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對我們生活環境有影響的電磁污染分為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兩種。大自然引起的如雷、電一類的電磁輻射屬于天然電磁輻射類,而人為電磁輻射污染則主要包括工頻交變磁場、脈沖放電、微波、射頻電磁輻射等。如電視臺、變電站、電磁波發射塔等運行時產生的高強度電磁波,還有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使用時產生的電磁輻射。這些電磁輻射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據國外資料顯示,電磁輻射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
2、高壓電電磁輻射的危害
國際衛生組織(WHO)已經確認高壓輸電產生的工頻電磁場是人類可疑致癌物。居民,尤其是兒童和老人對工頻電磁場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傷害。高壓輸電線及變電站電磁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電磁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居民的切身利害問題。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
3、輸電線及變電站電磁輻射影響人體及生物健康的典型事例
美國紐約州北部的一個城鎮,在離地面60m的空中有一新架設的高壓輸電線通過。有時常常聽到“噼啪噼啪”的響聲,人們感到擔心。有一天夜晚,天色漆黑,人們每人手里拿著一支熒光燈燈管,紛紛聚集到高壓線下面。結果手里拿的燈管都閃閃發光。人們更加不安。有人說:“這太叫人擔心了,電線離地面高達60m,而它輻射出來的電磁能竟然可以使熒光燈發出比較強的光。“這種環境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可致癌?希望專家們進行調查研究。”這種擔心是普遍的,呼聲是強烈的。
美國明尼蘇達州有一個農場,1978年某電力公司在農場上空架設了765KV的高壓輸電線,并正式送電。由于這種輸電線有強大的電流通過,因而在它下面15m的地方,形成的電磁場強度高達10KV/m以上,常常聽到“噼啪”聲。由于輸電線所放射出來的強大電磁能作用,人們發現電線下面的植物葉子枯萎了。在這條輸電線下面,人體如果和拖拉機或其他鐵質工具相接觸,就會產生電火花,接觸的身體部分會感到疼痛。在下面勞作的人常常發現毛發由于電場力的作用而豎立起來。這家農場主瑪麗琳?古露巴女士和她的丈夫都提出調查的要求。他們說:“自從建了這條輸電線,它放出的電磁波使我們感到好像有蜘蛛在身上爬行似的,耳朵聽得見,皮膚可以感覺到這種電場的作用,只是眼睛看不見”。
美國紐約州的錫臘丘茲美國復轉軍人醫療中心生物物理學家安德魯?馬利諾博士作過試驗研究并得出了高壓輸電線產生的電磁場對人類和動物產生危害的結論。他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高壓輸電線下,人與動物的生長發育收到阻礙,當距離高壓輸電線90~150m的半徑范圍內,可以看出對血液的生化性以及脈搏變化等生理影響”。
此外我國也發生過較多居民反對在周邊建造變電站事情,如廣州五山,北京朝陽都發生過,經過當地居民的反映和不懈斗爭,政府從保護市民安全出發遷移了原定于該區域的變電站。其中,北京朝陽小區的居民多半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對變電站的認識比較到位。北京某醫院居民區約170~180人聯名寫信,提出該地區某較大型變電站的輻射問題,反映很強烈。
4、預防之道
關于電磁污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并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范措施,加強安全防范。
距離防護,根據電磁場強度在傳播過程中隨距離的加大而減弱的原理,可以采取遠離輻射源的方法,使工作地點位于輻射強度最小的地方,避免在靠近輻射源的正前方工作或停留。如在手機接通或者撥出時,手機應盡可能遠離身體,在通話的過程中,人體與手機天線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電磁輻射污染機理電磁輻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應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磁場中的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隨即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一百多年前,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利用時代。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機理
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的分子會發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過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場能而轉化為內能,引起熱效應。電磁場強度越大,則熱效應越明顯;電磁振蕩頻率越高,熱效應越明顯,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而且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茖W實驗已表明,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兩個方面——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
致熱作用致熱作用是指電磁波穿透生物體表層,直接對肌體內部組織“加熱”(如同微波爐加熱食品一樣),即在高頻電磁波作用下,物質的溫度會發生改變。高頻電磁波的致熱作用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乳腺癌、陽痿、流產、胎兒畸形等疾病。
非致熱作用非致熱作用主要是指電磁波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的危害,造成心悸、脫發、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婦女月經失調等疾病。有一個典型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從雞雛、貓的體內摘取出大腦皮質,用調制后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對其進行照射,發現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濃度變化必然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
3生活中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
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能制造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提電話、無線電儀器等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我們如何防護呢?
生活中怎樣才能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污染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在購買電子產品是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通過了CC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安全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盡量使用低輻射的產品,如低輻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鈴聲響過一兩秒或兩次鈴聲之間接聽,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
有人說了,不買家電或是有也束之高閣不再用,污染不就沒有或減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沒了它們,咱們的生活就該倒退回從前的艱苦時代了??峙聸]人愿意放棄好生活而去過苦日子吧,多學幾招防范措施才是現實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電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電,如電視、電腦、冰箱、收音機等,最好不要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家用電器、手機等,還要盡量避免同時啟用多種家電。與家電保持安全距離很有必要。距離越遠,受電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電的安全距離是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日光燈為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還有一招就是吃東西。多食用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雷達站、電視臺、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佩帶心臟起搏器有條件的應配備阻擋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配戴防輻射眼鏡。顯示屏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導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
注間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有關專家提醒,5種人特別要注意這一條,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第二是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第三是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第四是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應該了解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環境中電磁輻射污染比較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于E時代下的又一現代污染───電磁輻射已經被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記得嗎?我們的兒歌里曾把站著幾只小麻雀的高壓線比作五線譜,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圖畫。可時過境遷,如今,因為懷疑圍繞在居民區周圍的高壓線釋放出的電磁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壓線的建設者們屢次亮相聽證會甚至法庭,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問題還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時間的考驗。目前,不管學術界的爭論如何激烈,現存的、引起很大爭執的問題應該及時得到解決。首先,應該及時推出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的產品標準。第二、對于已有標準的產品,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列入3C認證目錄的產品。第三,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時解決目前引起爭端的事件。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也要適當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盡量用更多的時間到戶外活動,到鄉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磁干擾;構成要素;傳播
【中圖分類號】O4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2)02-0009-02
一、前言
電磁干擾是一種“電磁感應”現象,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電磁感應過強會對信號傳輸產生干擾,影響信號傳輸的準確性,從而降低了整個傳輸流程的效率。勘測顯示,無論是電力系統還是通信系統,在信號傳輸活動中均遭受了電磁干擾的破壞,導致信號傳輸不及時,信號內容不完整,信號定位不準確等問題。為了保證信號傳輸的穩定性,深入分析電磁干擾的構成要素及傳播途徑是很有必要的。
二、電磁干擾的分類
電磁干擾(EMI)是一種電子噪音,它能干擾電纜信號并降低信號完整性,EMI通常由電磁輻射發生源如馬達和其他機器產生。電磁干擾分為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兩種。傳導干擾是指通過導電介質使得一個電網絡上的信號干擾到另一個電網絡。輻射干擾是指干擾源通過空間傳播使其信號干擾到另一個電網絡。在高速印制電路板及系統設計中,高頻信號線、集成電路的引腳、各類接插件等都可能成為具有天線特性的輻射干擾源,能發射電磁波并影響到本系統內子系統或其他系統的正常工作。
三、電磁干擾的構成要素
電磁感應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對電力設備、通信設備均會產生不利影響。而電磁感應之所以能對其它設備造成干擾,是由于電磁干擾的幾個構成要素的共同作用。在圖1中,每一種結構均起到了不同的干擾作用。
1.干擾源。干擾源是產生電磁波的根源,也是產生電磁干擾現象最基本的要素。目前,研究人員判斷電磁干擾的來源主要集中于微處理器、微控制器、傳送器等元件。以微處理器為例,其在運行時會產生過大的噪聲頻率,進而擴散到半導體元件,最終產生了諧波干擾。
圖1 電磁干擾的組成要素
2.傳播路徑。電磁波并非單獨形式的傳播,其必須要借助不同的媒介才能實現傳遞。電磁干擾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導線傳播,導線在高負荷工作狀態下產生噪聲,這電磁波傳播提供了空間。無論是通信設備或電力設備均有導線連接,因而導線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電磁干擾傳播媒介。
3.接收器。干擾破壞也需要有接收器才能產生作用,若設備未安裝可以感應干擾的接收器,則不會發生電磁干擾現象。資料顯示,僅少數電磁干擾是經過射頻輻射接受電磁波,其它均是利用接收器來接收電磁波,這樣對外界信號造成電磁干擾,影響了信號傳輸的質量。
四、電磁干擾傳播的主要方式
當前電磁干擾現象已經對發送信號的設備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破壞了正常的生產秩序,降低了電力、通信等設備的使用效率。電磁干擾傳播的媒介是多種多樣的,但其傳播方式只有兩種。圖2中,詳細分析這兩種傳播方式,通過分析人們可以制定防范電磁干擾的措施。電磁干擾傳播具體情況為:
1.傳導傳輸。傳導傳輸屬于直接性的電磁傳播現象,只有具備了傳播媒介才能實現干擾。如:通過傳導傳輸干擾時,干擾源及接收器中間肯定有相應的連接,即通常所說的“導線”。對于結構復雜的設備,導線并非單獨的傳輸介質,有時會與構件、電源、阻抗等共同傳輸,同樣會產生電磁干擾。
圖2 電磁干擾方式
2.輻射傳輸。與傳導傳輸相比,輻射傳輸的媒介比較特殊,基本上是通過“電磁波”形式間接性造成干擾。無線通信技術普及應用后,輻射傳輸成為了主要的電磁干擾方式。由于無線通信系統設置了基站,兩個基站天線利用電磁波感應信號傳輸信息,這就為電磁干擾創造了空間。
五、消除或抵抗電磁干擾的措施
不管是哪一種干擾形式,其對電力或電子設備均會造成明顯的破壞作用,若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到設備正常的運轉。隨著城市改造活動的日益平凡,電力工程建設質量受到了多方關注,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極為重要的。鑒于電磁干擾的破壞作用,應及時采取措施屏蔽或消除干擾現象的破壞作用。常用的措施包括:
1.過濾.電磁波過濾有助于減弱電磁干擾的破壞作用,將濾波器安裝于電力設備中,可定期檢測電磁干擾現象的發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則自動提醒操控人員處理。新型濾波器具有自處理功能,檢測到電磁波之后能有效地過濾,以減小電磁干擾造成的破壞。
2.屏蔽.采取屏蔽措施能徹底解決電磁干擾問題,為電氣設備創造優越的作業環境。如:安裝屏蔽器件,把電磁干擾波段屏蔽在線路之外,中斷了電磁波與元器件的接觸,從根本上解決電磁干擾。此外,也可以調整線路結構,把電磁波轉移給其它裝置,以減小對連接設備造成的危害。